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十一
卷五十一 第 1a 页 WYG0944-0365a.png

卷五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玉海卷五十一
            宋 王应麟 撰
 艺文
玉牒图谱

 周用中士奠系世汉晋用九卿典属籍唐开成以玉
 名牒与史册并驱玉牒如帝纪而特详于国书最为
 严重(汉有玉版图籍)
卷五十一 第 1b 页 WYG0944-0365b.png
汉诸王世谱

后百官志宗正注胡广曰又岁一治诸王世谱差
序秩第 晋志宗正统皇族宗人图牒 隋志齐
帝谱属十卷梁有齐梁帝谱四卷梁帝谱十三


唐宗正属籍

旧史宗室传高祖广封宗室以威天下太宗即位因举
宗正属籍问侍臣曰遍封宗子于天下便乎右仆射封
卷五十一 第 2a 页 WYG0944-0366a.png
德彝对曰两汉已降唯帝子及亲兄弟若疏远非有大
功如周郇滕汉贾泽不得滥封所以别亲疏也先朝睦
族一切封王非至公之道于是以属疏降爵为郡公唯
有功者数十人封王 世系表宗室四十一房定著三
十九房自定州刺史至惠宣太子

唐皇室新谱(又见上)

志柳芳永泰新谱二十卷柳璟续谱十卷(见上)李衢大唐
皇室新谱一卷(崇文目同) 会要会昌六年十一月礼官集
议按神尧本纪及皇室图谱开成四年正月敕大理少
卷五十一 第 2b 页 WYG0944-0366b.png
卿李衢修撰皇后谱牒 后周武帝敇鲍宏修皇室谱
分为帝绪疏属赐姓三篇

唐玉牒

志皇唐玉牒一百一十卷开成二年李衢林宝撰(旧纪册府)
 元龟云三年四月癸丑进(旧史作一百五十卷屯田郎中李衢沔王府长史林宝等)开成元年闰六月乙 
(未召宗正卿李弘泽问图谱对以自肃宗已来并未修续癸卯敇沔王府长史林宝同修七圣玉牒) 会
要开成二年六月修玉牒官屯田郎中李衢等奏切以
卷五十一 第 3a 页 WYG0944-0366c.png
圣唐玉牒与史册并驱立号建名期于不朽伏乞特创
嘉名以光帝籍敕旨宜以皇唐玉牒为名宗正寺有知
图谱官一人修玉牒官一人(开成后始置修玉牒官一人) 志李匡
文玉牒行楼一卷 崇文目二卷(书目一卷李匡文编次唐室宗属子孙各附以院额后目)
(之为天房鉴槩)唐书总纪帝系三卷(崇文目同)

唐皇室维城录 天潢源派谱

志唐皇室维城录一卷 崇文目同(国史志云李衢)李匡文天潢源
派谱一卷(史记天官书咸池曰天五潢)又皇孙郡王谱一卷元和县
主谱一卷 书目皇孙郡王谱一卷唐宗正卿李匡文
卷五十一 第 3b 页 WYG0944-0366d.png
撰起高祖讫宪宗诸王封孙又元和县主昭穆谱一卷
记元和至开成三年所封五十九人

唐图谱院

会要大中六年十二月宗正寺奏修图谱官李弘简状
德明之后兴圣已来宗祊有序昭穆无差请宗子常参
州县官等各具始封建诸王及五代祖见在子孙录一
家状送图谱院每房纳于官最高处昭穆尊即送本寺
卷五十一 第 4a 页 WYG0944-0367a.png
奏可 六典司封凡皇家五等亲及诸亲三等皆立簿
籍三年一造除附之制并载于宗正寺宗正寺掌属籍
以别昭穆九庙之子孙其族五十有九

至道修皇属籍 咸平属籍楼 新修属籍

太宗至道初诏刑部郎张洎史馆修撰梁周翰编皇属
籍未成咸平初犹未备宗正卿赵安易请纂修命于秘
阁厅编纂又诏于宗正寺建属籍楼以严奉之四年正
月辛丑(二十六日)修玉牒官赵安易(宗正卿)梁周翰(知制诰)上新
修皇属籍三十三卷(周翰创意为之颇有伦贯)一云二十卷 诏送宗正寺
卷五十一 第 4b 页 WYG0944-0367b.png
续修

祥符皇宋玉牒(咸平宗正寺) 玉牒殿属籍堂(祥符重建)


(宗正寺) 康定重修祖宗玉牒 绍兴玉牒所属


籍堂 累朝玉牒 祖簿 凡例 元丰宗正


寺牒谱图籍

皇朝修玉牒昉于至道其官掌帝籍玉牒及皇族昭穆
之序(唐本宗正之职开成始置官)凡玉牒书以销金花白罗纸黄金
卷五十一 第 5a 页 WYG0944-0367c.png
轴销金红罗褾带复墨漆金饰匣红锦里金锁钥十年
一进(神宗时诏为黄金梵夹以轴大难披阅也)后德始末附载卷后(重天合章母道)
(也)祥符六年(癸丑岁)正月辛酉判宗寺赵世长可封等请
于皇属籍之上别崇懿号诏名皇宋玉牒(又令属籍别录一本藏秘)
(閤五月癸巳世长请以御制圣祖降临记藏于玉牒楼诏可)国史志皇宋玉牒三十三卷 先是咸
平二年正月甲申徙宗正寺于延和坊建楼以藏宗籍
(旧在阙前庑下以湫隘徙之)祥符八年二月乙卯诏盐铁副使段烨
择地营建徙于福善坊建殿堂于寺九月庚午(二十三日)
殿名曰玉牒殿堂曰属籍堂(天禧元年二月乙亥赐宗正寺板本经史以备修撰)
卷五十一 第 5b 页 WYG0944-0367d.png
(玉牒)十一月宗正卿赵安仁请以圣祖降临记并皇宋玉
牒诸王属籍自玉清昭应宫移于堂殿内秘藏从之(初命)
 安仁重修玉牒属籍(先是二月丁巳奉安于昭应宫之斋殿)赵安仁传请依唐故事置修玉牒官奏刘均 
(夏竦杨亿宋绶宋庠等初梁周翰创其制而未备安仁重加裁定)景祐元年李淑请以
编修院厅西閤修纂玉牒康定元年四月庚子重修祖
宗玉牒成既而五月甲子玉牒所请自今岁一贴修十
岁一编录送宗正寺以其副留中奏可(熙宁三年六月玉牒所于三班)
卷五十一 第 6a 页 WYG0944-0368a.png
(院置局后徙编修院)南渡有司失职尽弃江浒绍兴二年七月丁
亥宗正少卿李易请编次玉牒二十年二月九日始作
玉牒所(以旧车辂院为之)二十六年闰十月二十七日御书玉
牒殿及殿门祖宗属籍堂榜(十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诏宰臣提举修玉牒所侍)
(从一人兼修玉牒官宗正卿少咸与修纂二十九年八月二十三日诏玉牒所并入宗正寺不置修玉牒检讨)
(以少卿及丞编修宰臣提举修书官一人)
太祖玉牒 绍兴二十七年四月己未沈该等上太祖
今上玉牒登进于垂拱殿藏玉牒殿(副本藏龙图阁)
太宗真宗玉牒 乾道三年林劭言太宗朝已成真宗
卷五十一 第 6b 页 WYG0944-0368b.png
至钦宗七世未加一笔五月戊戌上太宗真宗玉牒(真宗)
(四十卷淳熙元年十二月乙巳复进真宗)
仁宗英宗玉牒 宝元二年十月甲子(六日)李淑上新修
皇帝玉牒二卷皇子籍一卷熙宁元年十一月癸酉(四日)
玉牒所上仁英二帝玉牒各四卷淳熙四年三月己酉
重进仁宗(五年十月戊戌七年四月丙戌又进仁宗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进仁英玉牒先是七)
(年四月三日进庆历二年至皇佑三年二十七日诏续修并修英神玉牒从王希吕之言也)
卷五十一 第 7a 页 WYG0944-0368c.png
神宗哲宗玉牒 崇宁三年十月重修绍兴七年汪藻
鲍延祖编哲宗玉牒上之淳熙五年八月十九日宗正
簿胡南逢言藻失纪事之体诏重修七年四月丙戌上
哲宗玉牒庆元三年二月五日进神宗八十卷
徽宗钦宗玉牒 淳熙四年三月己酉进徽宗嘉泰三
年四月十七日又上一百二十卷开禧元年闰八月二
十四日上钦宗二十册(并宪圣慈烈后圣德事迹十卷)
高宗玉牒 绍兴二十七年四月己未始进乾道六年
五月己未(八日)(庚申恭进于德寿宫)九年九月六日又进(一本云八月丙)
卷五十一 第 7b 页 WYG0944-0368d.png
(申)
孝宗玉牒 始进于乾道九年八月丙申淳熙四年三
月己酉又进于绍熙元年八月戊戌(己亥恭进)三年十二月
壬寅(并圣政会要癸卯恭进)
光宗玉牒 四十卷进于庆元六年二月二十二日又
进于嘉定十三年五月
宁宗玉牒 嘉泰四年八月九日进五十卷嘉定六年
卷五十一 第 8a 页 WYG0944-0369a.png
二月二十五日刋正辨诬之书上之(嘉泰至开禧)淳祐二年
上宁宗玉牒
玉牒祖簿 旧止二十一帙本支不分世系难别政和
六年六月戊寅(十六日)许份请增广编录以命宗正少卿
闾丘吁八年九月二十日吁以宣祖之后分三祖编纂
修至政和六年太祖下九十九帙太宗下二百六十九
帙魏王下一百四十八帙诏付宗寺(先是六年八月乙亥吁奏玉牒属籍)
(太祖下以德惟从世令子伯师太宗下以元允宗仲士木善汝魏王下以德承克叔之公彦以昭穆分位从之)
玉牒凡例 赦令御札圣旨亲笔处分郊祀行幸大臣
卷五十一 第 8b 页 WYG0944-0369b.png
拜罢试贤良大议论更革废置大祥瑞灾异户口增减
官虽卑因事赏罚关治体者 绍兴十二年奏请九事
一亲祠天地宗庙一皇子出閤公主下降一宰臣除罢
一巡狩行幸一大庆一临轩册后妃封皇子一蕃国入
贡一大赏罚一官虽小事系大体 嘉定四年十月一
(己卯朔)修玉牒章颖等言玉牒体制未定凡例乖牾盖
玉牒书一代大事视迁固帝纪而元降格目内分十条
卷五十一 第 9a 页 WYG0944-0369c.png
若尽用帝纪之体则为太简然金笺宝匣藏于秘殿若
沿袭案牍之词登之简策似不雅正至于事有当书而
不书有细事而累书今欲定体制开列某事当书某事
不当书编成一册定为玉牒之凡例官吏遵为成式先
后编集不至异同至非常之事则自立言辞铺叙本末
随事删润以为成书从之
志修玉牒官(以学士典领)掌修玉牒序宗派纪族属岁撰宗
子名以进元丰改制宗正卿少丞簿各一人掌修纂牒
谱图籍凡编年纪帝系历数政令因革为玉牒序同姓
卷五十一 第 9b 页 WYG0944-0369d.png
五服之戚疏者为属籍具官爵功罪宗妇族姓男女者
为仙源类谱推其所自出列子孙名位者为宗藩庆系
录考定世次支分派别而归于本统者为仙源积庆图
录一岁图三岁牒谱籍十岁修纂以进置大宗正司统
皇族故长贰不专以国姓(至和元年十二月丙戌诏故事属籍十年一修今虽及八)
(年而宗支蕃衍其增修之建炎三年四月庚申并宗寺于太常绍兴三年六月复置少卿五年闰二月辛未复)
(置寺)
卷五十一 第 10a 页 WYG0944-0370a.png
玉牒每朝为一牒载人主系序及历年行事如帝纪而
差详其后附以皇后事迹其亲王宗室则有录谱图三
书详焉玉牒奉安于本殿类谱等书安于属籍堂

祥符仙源积庆图(天源录先天纪)

祥符八年十月壬辰(十五日)知制诰盛度上圣祖黄帝天
源录五卷(诏王曾晏殊与度增纂)乙巳(十八日)枢密使王钦若缵圣
祖事迹十二卷请御制序名曰先天纪十二月钦若又
言所集天源录于经史道藏诸子书中取其事之本始
续成二十卷(九年三月戊午上之)九年三月癸亥赵安仁(宗正卿)
卷五十一 第 10b 页 WYG0944-0370b.png
唐故事祖宗玉牒皆首载混元皇帝请以御制圣祖降
临记冠于列圣玉牒及别修皇朝新谱如唐天潢源派
谱制为美名诏名曰仙源积庆图(岁写一本藏龙图阁)请御制序
从之(艺文志八年进积庆图与此不同)以刘筠夏竦为修玉牒官 绍兴二十七年四
月十五日诏修三祖下积庆图二十八年三月丁卯(七日)
上之乾道三年五月戊戌(六日)上十八轴淳熙五年十月
戊戌又进 书目积庆图一卷纪帝系起僖祖迄哲宗
卷五十一 第 11a 页 WYG0944-0370c.png
凡诸王公主谥号陵庙配侑乐舞等事皆载之(安仁重修玉牒)
(属籍又为是图皆统例精简)

祥符仙源类谱

两朝志仙源类谱三十卷祥符八年建玉牒殿属籍堂
于新寺赵安仁重修玉牒属籍因上仙源积庆图岁写
一本藏龙图阁明年又请御制降临记冠玉牒别修皇
室新谱赐名仙源类谱二十卷景祐五年岁写皇族名
位一编黄绫装题宗藩庆绪录与仙源积庆图同上并
在有司 书目祖宗属籍谱一卷纪帝系太祖太宗秦
卷五十一 第 11b 页 WYG0944-0370d.png
王以下子孙凡六百六人公主附之仙源类谱一卷王
巩撰(见下)

庆历仙源类谱

元祐元年正月戊戌玉牒官黄履奏修熙丰玉牒属籍
类谱十月己酉宗正丞王巩奏宗正寺条例玉牒十年
一进修玉牒官以学士典领自熙宁中范镇等进玉牒
之后神宗玉牒未修仙源类谱自庆历八年张方平进
卷五十一 第 12a 页 WYG0944-0371a.png
书之后(庆历三年七月壬午命张方平修玉牒补缀失亡为书数百卷)仅五十年并无
成书请更立法玉牒二年一具草缴进类谱亦如之十
年类聚修纂从之(二年五月修濮安懿王以下属籍宣和四年二月二十九日少卿赵子崧)
(请纂神哲两朝帝系类谱九月书成命藏于玉牒殿)绍兴十二年六月十一日修
玉牒杨愿请自宣祖后编修九朝宗派二十七年四月
己未(二十四日)宰臣沈该上宣祖太祖魏王下仙源类谱(并玉)
(牒等共三百七十六册用黄麾细仗教坊乐前导六月甲午官吏进秩)先是修玉牒陈康
伯言先修太祖今上玉牒太祖今上皇后命氏之源三
祖类谱五世昭穆(三月四日诏涓日登进) 淳熙五年十月戊戌
卷五十一 第 12b 页 WYG0944-0371b.png
进第六世类谱 嘉定六年二月二十五日修玉牒臣
之柔请进第七世仙源类谱从之 书目天源类谱一
卷起僖祖讫英宗以熙宁庙系图附其后

熙宁宗藩庆系录 (绍兴太祖庆系中兴圣统)

熙宁三年(一作元年十一月十八日)六月十八日宗寺言每岁正月
 一日装写仙源积庆图宗藩庆绪录(元祐六年八月十二日己亥改庆系)
(录)送龙图天章宝文阁(如汉宗正岁上名籍)今祖宗非袒免亲不
卷五十一 第 13a 页 WYG0944-0371c.png
赐名授官请定所修图册诏太常礼院详定礼官言圣
王于其族上杀而殚于六世以明亲疏之异记其源流
百世不紊以著世系之同亲疏异则恩礼不得不异世
系同则图籍不得不同系以姓而不别缀以食而弗殊
周道然也郑元注系之以姓谓若今宗室属籍盖据宗
正岁上名籍又 今皇宗祖庙虽毁子孙皆于宗寺附
籍岁送宗寺远近之恩有差而谱牒之纪不可不存况
皇族授官之制不与匹庶 法则属虽疏而恩礼不绝
请仍旧修入图录在外者宗寺岁时取附籍从之 绍
卷五十一 第 13b 页 WYG0944-0371d.png
兴五年六月丁巳(十五日)宗寺上编修太祖庆系四册八
年续修十年闰六月续修上之(又搜访庆绪录及宗正班位宗女宗妇簿十五)
(册送宗寺)二十年五月己丑(八日)玉牒所王曮等上皇帝中兴
圣统(权奉安于景灵宫天兴殿其后建玉牒殿二十七年三月十八日奉安圣统于殿)淳熙元
年十二月乙巳(十六日)进三祖下五世庆系录十三年十
一月二十一日(一云九月甲子)又进嘉定十三年五月又进(并宪)
(圣慈烈皇后圣德事迹) 绍兴八年五月六日柴宗愈上中兴圣
卷五十一 第 14a 页 WYG0944-0372a.png
统博采传记序次详明

元丰宗室世表

元丰四年八月二十七日赵彦若司马光同修百
官公卿表十卷彦若又修成宗室世表三卷上之
赐银币 绍兴三年六月二十三日大宗丞谢伋
请下州县索名籍修玉牒或先为宗室世表攽天
下从之 杨杰作宗室世系表首著谥号名推爵
德也属次之亲亲也子孙次之源深而流长也
宗室撰名并用两字内一字相联以别源派异昭穆熙
卷五十一 第 14b 页 WYG0944-0372b.png
宁二年十一月甲戌诏非袒免以下并罢赐名授官而
天支训名皆无定制元祐七年九月甲午宗寺建言于
是联名之制始定 属籍诸王书以销金白绫纸银轴
红锦褾带黑漆涂银匣银锁钥公侯以下白绫纸牙轴
它如诸王 汉有王子侯表唐有宗室世系表汉
表止于王侯王侯以降族裔不可得知唐表略于
明皇明皇以后本支不可得详 庆仙源之远则
卷五十一 第 15a 页 WYG0944-0372c.png
亲亲之谊不可忘思祖烈之贻则继继之心不敢


绍兴仙源庆系属籍总要

绍兴五年四月二十六日少卿范冲等修纂仙源庆系
属籍总要一太祖太宗一秦王一母氏一始生一宗妇
一宗女一宫院一官爵一寿考一赐谥十一月辛未上
之 宗丞孙纬进秩(分类书之各为一条)八年十二月十七日少卿张绚
请续修从之十一年十月戊寅(十三日)宗丞邵大受言周
官小宗伯掌三族辨亲疏小史奠系世辨昭穆汉唐以
卷五十一 第 15b 页 WYG0944-0372d.png
来建寺设官循古制也国朝宗寺旧掌之书有四曰皇
宋玉牒曰仙源积庆图曰宗藩庆系录曰宗支属籍建
炎南渡四书逸于江浒比命蒐访阙遗重加修纂赐名
总要合图录属籍三者而一之而玉牒独阙请裒次以
备中兴盛典从之 九年正月少卿郑刚中言三京宗
司所报与旧书牴牾请新旧俱存从之 十二年
五月命起居舍人杨愿兼修玉牒十一月丁未范
卷五十一 第 16a 页 WYG0944-0373a.png
雩为校书郎兼检讨 裳裳者华其叶湑兮气相
属润相滋也常棣之华鄂不韡韡体相亲意相承


典故 (会要)

 古者朝廷之政发号施令百司奉之藏于宫府各修
 其职守而弗忘周官御史掌治朝之法太史掌万民
 之约契然则百官庶府各藏其事太史之职又总而
 掌之汉时定律令制章程定仪法条流派别制度渐
 广
卷五十一 第 16b 页 WYG0944-0373b.png

夏政典

书胤征政典曰先时者不及时者杀无赦注政典夏后
为政之典籍若周官六卿之治典先时谓历象之法四
时节气弦望晦朔先天时则罪死不赦不及谓历象后
天时虽治其官苟有先后之差则无赦况废官乎疏胤
侯夏之卿士引政典而不言古典则当时之书(禹有典有则贻)
(厥子孙) 周礼大宰建邦六典四曰政典以平邦国正百
卷五十一 第 17a 页 WYG0944-0373c.png
官均万民

殷册书典籍

书多士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注殷先世有册书典籍
康诰罚蔽殷彝注用殷家常法请典刑故事 晋语阳
人有夏商之嗣典

周六典

周礼大宰掌建邦之六典治教礼政刑事乃施典于邦
国 小宰掌邦之六典之贰 司书掌邦之六典 大
史掌邦之六典
卷五十一 第 17b 页 WYG0944-0373d.png

周政 周法

汉志儒家周政六篇周时法度政教周法九篇法天地
立百官河间周制十八篇河间献王所述

鲁象魏旧章 鲁故事 晋故府 周记府


(象魏制)

左传哀三年夏五月(辛卯)司铎火火踰公宫季孙至御公
立于象魏之外命藏象魏曰旧章不可忘也注周礼正
卷五十一 第 18a 页 WYG0944-0374a.png
月县教治之法于象魏使万民观之故谓其书为象魏
 晋士伯曰吾视诸故府 礼记檀弓夫鲁有初注初
谓故事也 礼运仲尼出游于观之上注象魏旧章之
处 周语樊穆仲曰鲁侯赋事行刑必问于遗训而咨
于故实(史世家作固实) 史记蒙恬传成王观于记府得周公
旦书陈肃慎氏矢求之故府果得之 晋志熊远奏周
建象魏之制汉创画一之法刘颂上疏夏殷及周书法
象魏 鲁语非故也(注云故事也)
卷五十一 第 18b 页 WYG0944-0374b.png
楚故志 训典

楚语庄王使士亹傅太子葴问于申叔时叔时曰教之
故志使知废兴而戒惧焉(注故志所记前代成败之书)教之训典使
知族类行比义焉(训典五帝之书也又王孙圉曰左史倚相能道训典以叙百物以朝夕献)
(善败于寡君寡君无忘先王之业) 战国策楚蒙谷负鸡次之典蒙谷
献典五官得法赵牛赞谏曰国有固籍兵有常经 左
传蔿敖为宰择楚国之令典王子朝奉周之典籍以奔
楚 吕氏春秋荆王发平府而视故记 文选王简栖
卷五十一 第 19a 页 WYG0944-0374c.png
云择方城之全典酌龟蒙之故实(注方城楚也龟蒙鲁也)

汉故事诏书

魏相传宣帝始亲万机而相总领众职甚称上意好观
汉故事及便宜章奏以为古今异制(元康中)方今务在奉
行故事而已数条汉兴以来国家便宜行事及贤臣贾
谊晁错董仲舒所言奏请施行之曰窃伏观先帝(孝昭帝)
圣德仁恩之厚勤劳天下垂意黎庶忧水旱之灾为民
贫穷发仓廪振乏喂遣谏大夫博士循行天下察风俗
举贤良平冤狱冠盖交道省诸用宽租赋弛山泽陂池
卷五十一 第 19b 页 WYG0944-0374d.png
禁秣马酤酒贮积所以周急继困慰安元元便利百姓
之道甚备相不能悉陈昧死奏故事诏书凡二十三事
(见诏令)上施行其策相又奏天子之义必纯取法天地而
观于先圣高皇帝所述书天子所服第八注如淳曰第
八天子衣服之制也于施行诏书第八(表地节三年六月魏相代韦贤)
(为相封高平侯) 列传朱博曰故事封丞相不满千户 孔光
为尚书观故事品式数岁明习汉制及法令 弘恭习
卷五十一 第 20a 页 WYG0944-0375a.png
法令故事 史外戚世家褚先生曰臣为郎时问习汉
家故事者 陆澄曰周称旧章汉言故事(汉家故事常以列侯尚主)

汉孝文故事

章纪永平十八年冬十二月癸巳有司奏言宜尊孝明
帝庙曰显宗进武德舞如孝文皇帝祫祭高庙故事
晁错传为太常掌故注应劭曰掌故六百石吏主故事

汉武帝故事

郊祀志宣帝修武帝故事盛车服敬齐祠之礼颇作歌
诗 列传何武宣帝时王褒作中和乐职宣布诗武共
卷五十一 第 20b 页 WYG0944-0375b.png
习歌之宣帝循武帝故事求通达茂异士召见武等于
宣室 王吉宣帝颇修武帝故事宫室衣服盛于昭帝
时 王褒宣帝时修武帝故事讲论六艺群书褒待诏
金马门 刘向宣帝循武帝故事诏选名儒俊材置左
右更生以通达能属文辞与王褒等进对 张放鸿嘉
中上欲遵武帝故事与近臣游宴 后窦固传明帝欲
遵武帝故事击匈奴通西域以固明习边事 祭祀志
卷五十一 第 21a 页 WYG0944-0375c.png
建武三十二年求元封时封禅故事 唐志汉武帝故
事二卷(隋志同) 崇文目五卷班固撰本题二篇今世误
析为五篇 书目五卷杂记武帝旧事及神怪之
说末略载宣帝事 通鉴考异汉武故事后人为
之托班固名语多诞忘非固书(汉武故事二卷世言班固撰唐张柬)
(之之书洞冥记后云汉武故事王俭造) 尚书先发副封故事也魏
相白去之岁漕关东榖四百万斛故事也寿昌奏
省焉
卷五十一 第 21b 页 WYG0944-0375d.png
汉建武永平故事 (旧制)

列传侯霸建武四年拜尚书令时无故典朝廷又少旧
臣霸明习故事收录遗文条奏前世善政法度有益于
时者皆施行之每春下宽大之诏奉四方之令皆霸所
建也 张纯在朝历世明习故事(前传云明习汉家制度故事)建武
初旧章多阙每有疑议辄以访纯自郊庙昏冠丧纪礼
仪多所正定(六年纯奏汉旧制三年一祫) 郭贺建武中为尚书令
在职六年晓习故事 陈宠初为尚书是时承永平故
卷五十一 第 22a 页 WYG0944-0376a.png
事吏政尚严切尚书决事率近于重子忠建光中尚书
令奏光武绝告宁之典宜复建武故事忠上疏云云 帝
纪明帝遵奉建武制度无敢违者后宫之家不得封侯
与政论曰明帝善刑理法令分明日晏坐朝幽枉必达
内外无倖曲之私在上无矜大之色断狱得情号居前
代十二故后之言事者莫不先建武永平之政 顺帝
永建四年二月戊戌诏以民入山凿石发泄藏气敕有
司检察所当禁绝如建武永平故事 桓帝永兴二年
二月癸卯诏舆服申明旧令如永平故事 唐志建武
卷五十一 第 22b 页 WYG0944-0376b.png
故事三卷永平故事二卷又汉建武律令故事三卷
纪光武建武元年即位告天地采用元始中郊祭故事
十三年诏曰汉家旧制丞相拜日封为列侯 章帝元
和二年五月戊申诏神爵甘露屡臻祖宗旧事或班恩
施其赐爵建初五年夏五月辛亥诏曰朕思迟贤士仄
席异闻其先至者皆已发愤吐懑略闻子大夫之志矣
皆欲置之左右顾问省纳建武诏书曰尧试臣以职不
卷五十一 第 23a 页 WYG0944-0376c.png
直以言语笔札今外官多旷并可以补任 列传刘祐
补尚书侍郎闲练故事 杜林议郊祀曰祖宗故事所
宜因循 伏湛拜尚书使典定旧制 班固北单于求
和固议曰建武之世复修旧典宜依故事复遣使者
襄楷上疏永平旧典先请后刑 袁安上封事曰汉故
事供给南单于费直岁一亿九千馀万西域岁七千四
百八十万 朱穆案汉故事中常侍参选士人 胡广
旧章宪式无所不览 李法上疏和帝以为朝政苛碎
违永平建初故事 李固对策曰梁氏子弟荣显兼加
卷五十一 第 23b 页 WYG0944-0376d.png
永平建初故事殆不如此 清河王庆永元四年帝将
诛窦氏欲得外戚传令庆求之又令庆求索故事 济
北王寿和帝遵肃宗故事兄弟皆留京师恩宠笃密
杨秉言旧典中臣子弟不得居位 班勇上议宜复置
护西域副校尉如永元故事 王允集汉朝旧事当施
用者奏之 蔡邕封事曰孝元策书曰礼之至敬莫重
于祭又元和故事复申先典前后制书推心恳恻马融
卷五十一 第 24a 页 WYG0944-0377a.png
广成颂曰刋禁台之秘藏发天府之官常由质要之故
业率典刑之旧章 历志孝章历度审正宜如甲寅诏
书故事 通典汉魏故事皇太子称臣

汉南宫故事 台阁故事

列传陈忠为尚书令前后所奏条于南宫阁上以为故
事 郑弘建初中为尚书令前后所陈有益王政者著
之南宫以为故事 杨赐去位帝徙南宫阅录故事得
赐所上奏及侍讲注籍(杨秉曰汉世故事三公之职无所不统) 黄香久
习旧事和帝留为尚书令(文苑) 黄琼随父在台阁习见
卷五十一 第 24b 页 WYG0944-0377b.png
故事及为尚书仆射练达官曹 左雄掌纳言每有章
表奏议台阁以为故事雄言案尚书故事无阿母封邑
之制 阳球补尚书侍郎闲达故事章奏处议为台阁
所崇信(酷吏) 樊准为尚书令明习故事 谢承汉书明
帝条李寿前后所上便宜为南宫故事 前传丙
吉曰西河太守杜延年明法度晓国家故事 孔
光曰窃见国家故事尚书以久次转迁非有殊绝之
卷五十一 第 25a 页 WYG0944-0377c.png
能不相踰越光领尚书守法度修故事 陈遵日出醉
归曹事数废西曹以故事适之故事有百适者斥注旧
法令 成帝诏尚书奏文帝时诛将军薄昭故事 尚
书阎章晓旧典

汉甘露故事 石渠故事

见白虎通议

汉官礼仪故事 尚书旧事(见律令)

应劭传时始迁都于许旧章堙没书记罕存劭慨然叹
息乃缀集所闻著汉官礼仪故事凡朝廷制度百官典
卷五十一 第 25b 页 WYG0944-0377d.png
式多劭所立 唐志应劭汉官五卷汉官仪十卷(中兴书目)
(今存一卷载光武以来三公百官名氏李𡌴续补一卷) 华峤汉书应奉著后序
十馀篇子劭撰述风俗通等凡百馀篇 续汉书应劭
著中汉辑叙汉官仪及礼仪故事凡十一种百三十
六卷朝廷制度百官典式所以不亡者由劭记之
杨恽传迁中郎将郎官故事令郎出钱市财用给文书
乃得出名曰山郎移病尽一日辄偿一沐恽罢山郎移
卷五十一 第 26a 页 WYG0944-0378a.png
长度大司农以给财用其休谒洗沐皆以法令从事
蜀志孟光长于汉家旧典 杜佑上寿乐议引汉故事
上寿四会曲

汉丞相故事(见辟士四科) 马将军故事

马援传为伏波将军所过辄为郡县治城郭穿渠以利
民条奏越律与汉律驳者十馀事与越人申明旧制以
约束之自后骆越奉行马将军故事 列传陈忠上疏
曰汉典旧事丞相所请靡有不听 何敞说宋由曰二
府以为故事三公不与贼盗 杨秉上疏云云尚书召对
卷五十一 第 26b 页 WYG0944-0378b.png
掾属曰公府外职而奏劾近官经典汉制有故事乎秉
使对曰汉世故事三公之职无所不统尚书不能诘
前传薛宣为相府辞讼例不满万钱不为移书后皆遵
用 杜钦建九女之制太后以为故事无有

汉三辅旧事 礼仪风俗

韦彪传(扶风平陵人)肃宗建初七年车驾西狩行太常数召
入问以三辅旧事礼仪风俗彪因建言追录高祖中宗
卷五十一 第 27a 页 WYG0944-0378c.png
功臣彪著书十二篇号韦卿子(马援传善述前世行事三辅长者自太子诸王)
(侍闻者属耳忘倦) 唐志故事类韦氏三辅旧事一卷地理类
始于三辅黄图一卷又有三辅旧事三卷 隋志地理
类三辅故事二卷晋世撰 武帝元鼎二年春柏梁台
师古引三辅旧事 昭纪始元元年弄田臣瓒引西京
故事弄田在未央宫中 儒林传石渠阁师古引三辅
故事 班固传注文选注皆引之 唐礼志贾曾议引
三辅故事祭于圜丘上帝后土位皆南面(会要云三辅故事汉祭圜)
(丘仪)
卷五十一 第 27b 页 WYG0944-0378d.png

汉蔡邕独断

蔡邕传著独断劝学 书目二卷采前古及汉以来
典章制度品式称谓考證辨释凡数百事其书间有颠
错嘉祐中余择中更为次序释以已说故别本题新定
独断 光武纪注引之

汉事

应奉传注(见杂史) 蔡邕传马日磾曰伯喈多识汉事当
卷五十一 第 28a 页 WYG0944-0379a.png
续成后史为一代大典邕撰集汉事作灵纪及十意(又补)
(诸列传四十二篇) 胡广传注汉杂事曰群臣书四品 唐志
故事秦汉以来旧事八卷 隋志十卷(汉魏吴蜀旧事八卷)杂史后汉
杂事十卷 魏志注引魏武故事 班超传注引西河
旧事

晋故事 公卿故事

唐志晋太始大康故事八卷孔愉晋建武咸和咸康故
事四卷(隋志晋咸和咸康故事四卷孔愉撰)晋建武以来故事三卷(隋志建武)
(故事一卷)晋氏故事三卷晋朝杂事二卷 隋志同(旧唐志晋诸杂故事二十)
卷五十一 第 28b 页 WYG0944-0379b.png
(二卷)晋故事四十三卷(隋志同)晋诸杂故事二十二卷晋宋
旧事一百二十卷 南史庾诜撰晋朝杂事五卷 晋
传畅为公卿故事九卷(隋志传畅公卿礼秩故事)宋礼志引故事 

晋台省故事

荀崧传元帝时上疏武帝崇儒兴学台省有宗庙太府
金墉故事太学有石经古文 列传裴秀创制朝仪广
陈刑政朝廷遵为故事 刁协久在中朝谙练旧事凡
卷五十一 第 29a 页 WYG0944-0379c.png
制度皆禀协 王隐父铨私录晋事未就而卒隐受父
业西都旧事多所谙究太兴初令撰晋史 王导料检
中书故事见周顗表

唐故事十七家

志故事类十七家四十三部四百九十六卷始于秦汉
以来旧事终于王方庆南宫故事秦汉以来旧事八卷
武帝二卷建武永平五卷诸王奏事十卷而韦氏之三
辅旧事葛洪之西京杂记应劭之汉朝駮附焉汉魏吴
蜀旧事八卷魏名臣奏事访议南台奏事总四十二卷
卷五十一 第 29b 页 WYG0944-0379d.png
廷尉决事十卷晋泰始太康建武以来故事杂议要事
晋宋旧事华林故事名总二百二十六卷又有交州中
兴伐逆陶公郗太尉及春坊旧事而孔愉之建武咸康
车灌卢綝张敞范汪之山陵八王四王东宫尚书刘道
荟之先朝温子升萧大圜之梁魏应詹王愆期之江南
襄阳上都武后之述圣纪杜正伦春坊要录王方庆南
宫故事以至僧无名之天正旧事附焉(失姓名二十五家)不著
卷五十一 第 30a 页 WYG0944-0380a.png
录自裴矩马总张齐贤卢若虚令狐德棻敬播而下及
刘祎之张大业王方庆李仁实谢偃陈谏终于丘据凉
公录凡十六家九十卷 隋志旧事二十五部 六典
自汉武故事等二十部四百四卷 旧志列代故事四
十二家 中兴书目一百二十六家七百三十六卷

唐六典

志职官类六典三十卷开元十年起居舍人陆坚被诏
集贤院修六典玄宗手写六条曰理典教典礼典刑典
政典事典张说知院委徐坚经岁无规制乃命母煚余
卷五十一 第 30b 页 WYG0944-0380b.png
钦咸廙业孙季良韦述参撰始以令式象周礼六官为
制十九年三月萧嵩知院加刘郑兰萧晟卢若虚张九
龄知院加陆善经李林甫代九龄加苑咸二十六年书
(集贤注记云二十六年奏草上诏下有司百寮表贺至今在书院亦不行用) 韦述传张
说既领集贤院荐述为直学士先是诏修六典徐坚造
意岁馀未成疑曰吾更修七书而六典历年未有所适
及萧嵩之引述撰定始以令式象周礼六官官领其属
卷五十一 第 31a 页 WYG0944-0380c.png
事归于职规制遂定 贺知章传张说为丽正殿修书
使荐知章徐坚赵冬曦入院撰六典 会要开元二十
六年二月中书令张九龄撰六典三十卷成百官称贺
(九龄二十三年已罢中书令当考)大要书三十卷历十六年知院四人
参撰官十二人内自省台寺监外逮镇戌岳渎关津上
自三师三公至令丞曹掾簿尉贞元二年定班序每班
以尚书省为首及监察涖祭元和元年十二月高郢奏
警严及牛僧孺奏升谏议为三品皆据六典会昌六年
九月博士胡德章议案开元六典敕曰法以周官作为
卷五十一 第 31b 页 WYG0944-0380d.png
唐典(通典以三师三公门下中书两省为先会要亦以两省为首惟六典准周礼六官以尚书省居上)
 宋朝熙宁十年九月命刘挚等校六典元丰元年正
月成上之三年禁中镂板以摹本赐近臣及馆阁 曾
巩曰其本原设官因革之详上及唐虞以至开元其文
不烦其实甚备可谓善述作者此书其前有序明皇自
撰篇首皆曰御撰李林甫等注(第四一篇则曰张九龄等奉敕撰) 书
目皇朝赵氏订正为唐典备对六卷 天禧二年正月
卷五十一 第 32a 页 WYG0944-0381a.png
庚戌中丞赵安仁请修国朝六典从之五月安仁卒六
典不及成崇宁元年六月二十九日诏修六典亦不就
(见官名)

唐政典 (止戈记)

志类书类刘秩政典三十五卷止戈记七卷(秩至德初为给事中)
 刘秩传著政典止戈记至德新议(十二卷)凡数十篇

唐通典 理道要诀

志类书类杜佑通典二百卷 杜佑传佑资嗜学虽贵
犹夜分读书先是刘秩摭百家侔六官法为政典三十
卷五十一 第 32b 页 WYG0944-0381b.png
五篇房琯称其才过刘向佑以为未尽因广其缺参益
新礼为二百篇自号通典奏之优诏褒美儒者服其书
约而详 会要贞元十九年二月淮南节度使杜佑撰
通典二百卷上之其书凡九门叙食货十二篇礼百篇
乐七篇兵六篇刑七篇州县十四篇边防十六篇识者
知其必登公辅之位(旧纪贞元十七年十月庚戌淮南节度使杜佑进通典凡九门二百)
(卷) 今通典食货十二卷选举六卷职官十二卷礼一
卷五十一 第 33a 页 WYG0944-0381c.png
百卷乐七卷兵十五卷刑八卷州县十四卷边防十六
卷贞元十年表上(中兴旧目云通典贞元十年撰以事分类)左补阙李翰序
曰凡八门勒成二百卷非圣之书不取事非经国不录
佑自叙曰所纂通典实采群言徵诸人事夫理道之先
在乎行教化教化之本在乎足衣食洪范八政一食二
货夫子曰既富而教斯之谓矣夫行教化在乎设职官
设职官在乎审官才审官才在乎精选举制礼以端其
俗立乐以和其心此先哲王致治之大方也故职官设
然后兴礼乐焉教化隳然后用刑罚焉列州郡俾分领
卷五十一 第 33b 页 WYG0944-0381d.png
焉置边防遏戎敌焉是以食货为之首选举次之职官
又次之礼又次之乐又次之刑又次之(大刑用甲兵十五卷其次五刑)
(八卷)州郡又次之边防末之或览之者庶知篇第之旨也
(本初纂录止于天宝之末其有要须议论者亦便及以后之事) 志杂家杜佑理道要
诀十卷 佑表曰窃思理道不录空言由是累记修纂
通典包罗数千年事探讨礼法刑政遂成二百卷先已
奉进从去年春末更于二百卷中纂成十卷目曰理道
卷五十一 第 34a 页 WYG0944-0382a.png
要诀凡三十三篇(书目云三十二篇)详古今之要酌时宜可行
贞元十九年二月十八日上佑自序曰隋季文博理道
(唐志法家类治道集十卷)多主于规谏而略于体要臣颇探政理
窃究始终遂假问荅方冀发明第一至第三食货四选
举命官五礼教六封建州郡七兵刑八边防九十古今
异制议(权德舆以为诞章闳议错综古今经世立言之旨备焉)朱文公谓非古是今之书 

唐理典

会要贞元十一年八月司业裴澄撰乘舆月令十二卷
理典十二卷上之(旧纪闰八月己丑表上)
卷五十一 第 34b 页 WYG0944-0382b.png

唐典 圣典

志杂史类王彦威唐典七十卷儒家杨浚圣典三卷校
书郎开元中上(天圣四年闰五月宋绶录进) 会要太和二年二月
户部侍郎王彦威以所撰唐典七十卷上之起武德终
永贞 旧史王彦威集国初以来至贞元帝代功臣如
左氏传体叙事号曰唐典(纪开成二年二月戊申进)

唐贞观故事

卷五十一 第 35a 页 WYG0944-0382c.png
会要神龙元年三月三日制书一事已上并依贞观故
事景云二年七月置都督崔涖议曰贞观故事足可依
行 桓彦范传神龙初对曰陛下龙飞下制云军国政
化并依贞观故事 李翱传条兴复太平大略曰复高
祖太宗旧制用忠正屏邪佞改税法不督钱而纳布帛
绝进献宽租赋厚边兵数引待制官问以时事任骨鲠
正直与之修复故事 陆贽奏议人到于今论理
道之崇则必慕贞观之故事 崇文目中朝故事
一卷
卷五十一 第 35b 页 WYG0944-0382d.png

唐贞观开元故事

旧史蒋系曰宪宗嗣位之初读列圣宝录见贞观开元
故事竦慕不能释卷顾谓丞相曰太宗之创业如此玄
宗之致理如此既览国史乃知万倍不如先圣先圣之
代犹须宰辅同心辅助岂朕今日独能为理哉自是延
英议政昼漏率下五六刻乃退 官志元和四年集贤
院学士直学士皆用五品如开元故事 宣宗感章武
卷五十一 第 36a 页 WYG0944-0383a.png
旧事振拔元和大臣子孙

唐南宫故事 官卿旧事 天官旧事

志故事类王方庆南宫故事十二卷又卢若虚三十卷
职官类王方庆官卿旧事一卷刘贶天官旧事一卷杂
传记有刘餗国朝传记三卷(传记凡一百九十事)国朝旧事四十
卷 集贤注记开元十九年三月卢若虚入集贤院修
撰博综坟史尤明族姓撰南宫故事(刘郑兰私撰南宫故事一卷)南史 
(梁丘仲孚为左丞撰皇典二十卷南宫故事一百卷)
卷五十一 第 36b 页 WYG0944-0383b.png
唐具员故事

志梁载言撰十卷 书目具员故事七卷凤阁舍人梁
载言纪唐朝官号历代沿革事迹(崇文目十卷三卷今缺)

唐翰林故事

书目翰林故事一卷贞元二年学士韦执谊撰述贞观
以来翰苑建置沿革记云自立此院连飞继鸣者逾三
十人因以官秩名氏次叙为故事今是书名氏皆缺翰
林学士记一卷长庆元年韦处厚撰论得人之意承旨
卷五十一 第 37a 页 WYG0944-0383c.png
学士院记一卷元稹撰记云以十一贤名氏书坐隅今
名氏皆缺 崇文目翰林盛事一卷唐张著撰记唐朝
儒臣美事凡三十八

唐台阁旧事

卢简辞传迁侍御史习知法令及台阁旧事 会要景
龙元年中书侍郎萧至忠上疏臣见贞观永徽故事宰
相子弟多居外职 李德裕曰公卿子弟台阁之仪不
教自成
卷五十一 第 37b 页 WYG0944-0383d.png
唐元和故事

通鉴大中元年六月知制诰令狐绹入谢上问以元和
故事绹条对甚悉上悦遂有大用之意

唐会稡

郑虔传天宝初集掇当世事著书八十馀篇有告虔私
撰国史虔焚之虔追䌷故书可志者得四十馀篇国子
司业苏源明名其书为会稡(杜甫诗云荟蕞会要泉货类引之)

唐百司举要

卷五十一 第 38a 页 WYG0944-0384a.png
志职官类李吉甫元和百司举要一卷(元和八年二月宰臣吉甫上)
 书目一卷取唐兴以来百官名品集成此书 旧史
纂六典诸职为百司举要一卷奏上之

唐御史台杂注

旧史杜易简撰五卷

唐文场盛事

书目一卷不知作者载唐人世取科第及父子兄弟门
生座主同时者
卷五十一 第 38b 页 WYG0944-0384b.png
唐开元天宝遗事

书目一卷五代唐王仁裕采摭前史不载者凡一百
五十九条开元传信记一卷郑棨撰载开元天宝事


唐故事稽疑

崇文目十卷 咸镐故事一卷唐韦慎微撰纂长安自
元日至除夜朝廷庆贺事

唐会要

卷五十一 第 39a 页 WYG0944-0384c.png
志类书类苏冕会要四十卷(贞元中杭州刺史苏弁与兄冕缵国朝故事为是书)
(弁先聚书至二万卷皆手自刋正至今言苏氏书次于集贤芸閤)续会要四十卷杨绍
复裴德融崔瑑薛逢郑言周肤敏薛廷望于圭于球等
撰崔铉监修(会要云大中七年十月左仆射崔铉及修撰官杨绍复等赐物有差)中兴书目云 
(记德宗以后至大中六年事迹补苏冕前录之缺)

建隆新编唐会要 五代会要 (汉会要)

建隆二年正月丁未司空平章监修国史王溥等上新
编唐会要一百卷(始于帝号终于夷狄)文简理备太祖嘉之诏藏
史馆赐物有差(德宗时苏冕始撰四十卷宣宗时崔铉又续四十卷至是溥采宣宗以降故事)
卷五十一 第 39b 页 WYG0944-0384d.png
 共勒成百卷(书目云起武德迄太和补苏崔二书之缺)国有大政必稽焉 溥又采梁开平
至周显德事迹为五代会要三十卷乾德元年(即建隆四年)
七月甲寅上之掇君臣事迹以类诠次诏付史馆
嘉定四年九月徐天麟表进所编西汉会要七十卷目
录二卷总为十五门分三百六十有七事十一月丁卯
有旨藏秘阁三馆看详谓详于西汉而略于东都犹为
缺典宝庆三年六月天麟为武学博士表进东汉会要
卷五十一 第 40a 页 WYG0944-0385a.png
四十卷目录一卷(总十五门)

宋朝龙飞故事 建隆遗事

书目龙飞故事一卷集贤殿大学士赵普纪载太祖龙
飞事迹建隆遗事一卷翰林学士王禹偁述太祖事迹
十四条 洪䄖纂太祖创业故事十二卷凡二百三十
七条不克上子兴祖随事著论训释又后录一卷附

乾德名臣事迹

乾德元年十月吏部尚书张昭上新撰名臣事迹五卷
诏藏史馆
卷五十一 第 40b 页 WYG0944-0385b.png

咸平续修通典

咸平三年十月监修国史季沆请命官续修通典己未
诏翰林承旨宋白知制诰李宗谔编修白等又请命舒
雅杨亿李维石中立任随同编修杜镐检讨先是淳化
中命翰林学士苏易简与三馆文学之士续修此书会
易简等各涖官务寻罢至是复纂四年九月丙戌书成
白等上之凡二百卷目录二卷诏藏秘府命中使就秘
卷五十一 第 41a 页 WYG0944-0385c.png
阁张宴以劳之赐白等器币起唐至德初至周显德末
凡食货二十选举十二职官六十三礼四十乐五兵十
二刑十一州郡二十六边防十一时论非其重复不以
传布

景祐中书总例 元丰中书备对

景祐二年九月己酉参政宋绶编修中书总例四百一
十九册上之诏褒之(吕夷简奏为此书)皇祐五年十二月续编
(二千六十八册)嘉祐三年闰十二月己丑诏中书五房编总例
从韩琦请也六年参政欧阳修与琦同心辅政凡兵民
卷五十一 第 41b 页 WYG0944-0385d.png
官吏财利之要中书所当知集为总目遇事不复求之
有司 元丰三年八月戊子检正毕仲衍奏周官冢宰
岁终令百官府正其治受其会而诏王废置小宰受群
吏之要宰夫以八职待王之诏令可谓约而详汉唐莫
克议此故有钱谷决狱不克对者创自睿意俾加纂集
(一本云元年闰正月命检正毕仲衍编修中书备对)凡为一百二十五门附五十
八事分为六卷事目多者分上中下共为十卷八月十
卷五十一 第 42a 页 WYG0944-0386a.png
二日(庚子)诏写一本纳执政分令诸房揭贴上以此书乃
臣备君问不当奏御诏纳执政大观四年六月二十日
命左右司效前制修书十一月右仆射张商英请编熙
丰政事号皇宋政典戊寅置局尚书省 书目中书备
对十卷毕仲衍承诏编次国家内外官制诸道赋入礼
仪法律等凡一百二十五门(宰相吴充以圣问多出意表请为此书)

庆历国朝会要 元丰增修(五朝)

天圣八年七月丁巳诏史官修国朝会要明道二年十
二月癸巳命参政宋绶看详修纂康定元年四月己亥
卷五十一 第 42b 页 WYG0944-0386b.png
命绶同提举编修景祐四年六月甲申命史馆检讨王
洙编修庆历四年四月己酉修国史章得象上新修国
朝会要一百五十卷(一本云编修官王洙纂建隆以来止庆历三年凡八十五年)
编修官王洙兼直龙图阁赐三品服(制度沿革小大毕录)会要止
修至庆历三年后事莫述 熙宁三年九月十六日翰
林学士王圭请续修庆历四年以后止熙宁三年(时编修院)
 修国史诏于崇文院修纂(仍诏增修至十年凡三十四年)圭以旧书尚有遗事所
卷五十一 第 43a 页 WYG0944-0386c.png
载颇多吏文因略加增损凡十二年乃成(一本云熙宁十年十二月)
(戊子命李德刍陈知彦修会要于崇文院置局先是命王存林希)元丰四年九月己亥
宰臣王圭上之(表云礼乐政令之大纲仪物事为之细目帝后以底臣庶朝廷施于蛮夷有关)
(讨论顾无不载信叠矩重规之盛便遗训故实之求)会稡之书 举纲撮要 续庆历四年止
熙宁十年通旧增损成三百卷总二十一类别为八百
五十五门文简事详纪载有法后莫能及(编修李德刍陈知彦迁秩)
 (一本云元丰四年八月二十五日进呈于延和殿)
二十一类 帝系后妃礼(分为五)乐舆服仪制崇儒运历
瑞异职官选举道释食货刑法兵方域蕃夷 元符三
卷五十一 第 43b 页 WYG0944-0386d.png
年十二月甲辰徽宗诏秘省修(诏即秘书省置局)命王觌曾肇
续编元丰至元符又诏起治平四年止崇宁五年凡四
十年二书皆弗克成 政和八年十二月丁未有司独
上帝系后妃吉礼三类凡一百一十一卷(并目录)其书通
章得象王圭所编稍益以熙宁后事(累朝已成之书通加删改)

皇朝衣冠盛事

钱明逸载建隆以来讫熙宁衣冠盛事一卷有景灵宫
卷五十一 第 44a 页 WYG0944-0387a.png
五朝绘像功臣姓名附于后

绍兴麟台故事

唐韦述作集贤注记元祐中宋匪躬作馆阁录绍兴元
年九月十九日秘书少监程俱上麟台故事五卷(十二篇)
淳熙四年秋陈骙续为馆阁录十卷记沿革省舍储藏
修纂撰述故实官联廪禄职掌(宋程皆祖韦氏而宋录后四卷俄空焉)绍兴 
(元年二月丙戌复秘书省)

乾道续四朝会要

绍兴三年四月静江守臣许中上政和重修会要一百
卷五十一 第 44b 页 WYG0944-0387b.png
十卷九年诏馆职续编三十一年正月庚寅上曰会要
乃祖宗故事之统辖不可缺宜自元丰后续为之旧书
分门有法不必改壬寅命馆职自元丰元年以后编次
乾道五年四月戊子秘书少监汪大猷言蔡攸所修自
元丰至政和吉礼妄有删改欲再删定以续会要为名
从之六年五月己未宰臣虞允文上之断自神宗之初
讫于靖康之末凡六十年总二百卷分二十一类六百
卷五十一 第 45a 页 WYG0944-0387c.png
六十六门(缀集于散亡之馀十仅得其六七)命宰臣提举阅再岁乃成书 

乾道中兴会要

乾道九年七月自建炎初元续修成书二百卷八月丙
申右相梁克家等上之进呈于垂拱殿九月秘书少监
陈骙请名曰中兴会要(自建炎元年至绍兴三十二年六月十一日)

淳熙会要 嘉泰孝宗会要

初淳熙六年七月甲戌(十八日)进一百五十八卷十三年
十一月二十一日进一百三十卷绍熙三年十二月壬
寅进八十卷计三百六十八卷事虽备载而首尾前后
卷五十一 第 45b 页 WYG0944-0387d.png
纷错庆元六年闰二月二十五日秘丞邵文炳言孝宗
会要三书统纪未壹愿汇次为全书制曰可越明年嘉
泰元年七月十一日书成上之凡二百卷(藏于秘阁)盖比而
同之者六百九十有二条删而正者二千八十有七条
润色初绪凡三千八百十八条别门析类传合者九芟
烦者四增多四十有六事详文省纪纲制度粲然有章
 序曰孝宗宪章前烈乂我受民骤帝驰王跨越周汉
卷五十一 第 46a 页 WYG0944-0388a.png
品式备具规摹宏远诒谋垂范将亿万年天叙有典以
正罔缺熙朝简册炜烨相望继今立政立事其一以孝
宗为准

庆元光宗会要

庆元六年二月戊寅(二十二日)上太上会要(光宗)一百卷京镗
等上自淳熙己酉二月迄绍熙甲寅七月总二十三类
三百六十四门 礼乐兵财之大原儒术刑法之要指
取贤敛才之品式设官分职之制度九州之别合四夷
之叛服槩见于斯
卷五十一 第 46b 页 WYG0944-0388b.png

嘉泰宁宗会要

嘉泰三年八月二十一日进今上(宁宗)会要一百十五卷
嘉定六年闰九月二十七日进一百卷七年五月十六
日诏二年一具草缴进十四年五月壬辰(九日)进改正会
要一百十五卷及续修一百一十卷 淳祐二年上宁
宗会要

嘉定国朝会要

卷五十一 第 47a 页 WYG0944-0388c.png
淳熙七年十月九日秘书少监汝愚言国朝会要续会
要中兴会要今上会要分为四书去取不同详略各异
请合而为一俾辞简事备势顺文贯从之 将作少监
张从祖类辑会要自国初至孝庙为一书凡二百
二十三册五百八十八卷嘉定元年四月十六日
诏秘省写进三年六月十六日上之 自昔帝王
之兴必有一代之制著在方册作则垂宪若夫国
有大典朝有大疑于是稽以为决操以为验使损
益废置之序离合因革之原不待广询博考一开
卷五十一 第 47b 页 WYG0944-0388d.png
卷而尽见此会要之书所以不可废也 会要之
书典故尽在所以弥缝律令之阙相为表里 尧
舜聪明之君也首曰若稽古汤齐圣之君也而曰率
厥典书至高宗始言学而曰监于成宪诗至成王始言
极治而曰率由旧章道问学而咨故实有自来矣汉魏
相奏汉兴以来诏书二十三事唐宪宗诏李绛等搜次
君臣成败五十事懿我国朝以百代为元龟以烈祖为
卷五十一 第 48a 页 WYG0944-0389a.png
宝鉴前朝事近于治道者诏儒臣日进五条庆历故事
也本朝事关治体者轮侍从日进一两事建炎故事也
王弗进楚令尹定国是之议洪适进仁宗朝久任监司
之说乾道间故事也
 玉海卷五十一
卷五十一 第 48b 页 WYG0944-0389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