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六
卷四十六 第 1a 页 WYG0944-0240a.png

卷四十六
钦定四库全书
 玉海卷四十六
            宋 王应麟 撰
 艺文
古史

 古者天子诸侯必有国史以纪言行后世多务其道
 弥繁夏殷已上左史记言右史记事周则太史小史
 内史外史御史分掌其事而诸侯之国亦置史官
卷四十六 第 1b 页 WYG0944-0240b.png
虞史

大戴礼虞史伯夷 书正义尧典虽唐事本虞史所录
以五帝之末接三王之初由舜史勒成一家可以为法
上取尧事下终禅禹皆舜史所录郑序以为虞夏书二
十篇商书四十篇周书四十篇赞曰三科之条五家之
教是虞夏同科也

唐虞史官典籍

后汉班彪传其略论曰唐虞三代诗书所及有史官以
卷四十六 第 2a 页 WYG0944-0241a.png
司典籍(注见于史籍者夏太史终古殷太史高摰周太史儋见吕氏春秋)暨于诸侯国
自有史 吴志右国史华覈上疏曰五帝三王皆立史
官叙录功美垂之无穷

帝王辅佐篇籍

汉古今人表经传所称唐虞以上帝王有号谥辅佐不
可得而称矣而诸子颇言之虽不考虖孔氏然犹著在
篇籍归乎劝戒

夏殷春秋 太史图法 殷册书典籍

左传后序汲冢得古文其纪年篇起自夏殷周皆三代
卷四十六 第 2b 页 WYG0944-0241b.png
王事唯特纪晋国其著书文意大似春秋经古者国史
策书之常也 史通汲冢璅语记太丁时事而目为夏
殷春秋(隋志古文璅语四卷汲冢书)六韬禹有史畴  吕氏春秋(通典同)夏太
史终古考图法出奔商商太史向摰(一作高)考图法出奔
周晋太史屠黍以图法归周 书多士惟殷先人有册
有典注殷先世有册书典籍说殷改夏王命之意 盘
庚迟任有言注郑玄云古之贤史
卷四十六 第 3a 页 WYG0944-0241c.png

周志

左传文二年晋狼瞫曰周志有之勇则害上不登于明
(注周书也疏周之志记)文六年臾骈曰前志有之曰敌惠敌怨
成四年秋季文子曰史佚之志有之曰非我族类其心
必异(注周文王太史)十五年春子臧曰前志有之曰圣达节昭
十二年仲尼曰古也有志克己复礼仁也二十六年王
子朝奉周之典籍以奔楚哀三年鲁司铎火南宫敬叔
命周人出御书 序周礼有史官掌邦国四方之事达
四方之志诸侯亦各有国史大事书之于策小事简牍
卷四十六 第 3b 页 WYG0944-0241d.png
而已 中庸文武之政布在方策(仪礼百名以上书于策不及百名书于方注名书文也今谓之字)
礼小史掌邦国之志注郑司农曰春秋传所谓周志国
语所谓郑书之属 外史掌四方之志注若鲁之春秋
晋乘楚梼杌 诵训道方志 家语子夏反卫见读史
志者言晋师伐秦三豕渡河子夏曰非也己亥耳读史
志者问诸晋史梁曰己亥 春秋正义沈氏云严氏春
秋引观周篇云孔子将修春秋与左丘明乘如周观书
卷四十六 第 4a 页 WYG0944-0242a.png
于周史 汉志儒家周史六韬六篇(即今六韬) 隋志春秋
引周志郑书之说似当时记事各有职司后又合而撰
之总成书记 金石录晋太公碑曰太康二年得竹策
书书藏之年当秦坑儒之前八十六岁其周志曰文王
梦天帝曰昌赐汝望

周记

见记类

周考 周纪

汉志小说家周考七十六篇(考周事)臣寿周纪七篇(宣帝时)
卷四十六 第 4b 页 WYG0944-0242b.png

周史记(详见书类)

汲冢周书史记解第六十一穆王思保位惟难恐贻世
羞欲自警寤作史记维正月王在成周昧爽召三公左
史戎夫曰今朕寤遂事惊予乃取遂事之要戒俾戎夫
言之朔望以闻注集取要戒之言月旦月望于王前读
其言皮氏华氏夏后殷商有虞氏平林质沙三苗扈氏
义渠平州林氏曲集有巢有郐共工上衡氏南氏有果
卷四十六 第 5a 页 WYG0944-0242c.png
氏毕程氏阳氏谷平阪泉县宗玄都西夏绩阳有洛之

亡 


周书

见书类 勇则害上不登于明堂此周志也左氏载于
文公二年杜氏以为周书国子赋辔之柔矣此逸诗也
左传载于襄公二十六年杜氏亦以为见于周书千里
百县县有四郡作雒篇之言杜氏以为上大夫受县之
注南望三涂北瞻有河度邑篇之言臣瓒以为班氏地
理志之注天予不取反受其咎萧何以为格言安危在
卷四十六 第 5b 页 WYG0944-0242d.png
出令存亡在所用主父偃以为确论记人之功忘人之
过见于陈汤传左道事君者诛见于王商传郑玄释大
行人曰周书王会篇备焉而宝摰之事益明马融释鲁
论曰周书月令篇而改火之义愈著颜师古议明堂叙
应门雉门之制复援文王居明堂之篇而后明堂之在
路寝其论始定一行历议援其时训之篇天根朝觌爰
始收潦又以维王元祀二月丙辰朔武王访于周公为
卷四十六 第 6a 页 WYG0944-0243a.png
正朔之验绵绵不绝蔓蔓奈何苏秦以说魏必参而伍
之蒙恬以告秦民有五气喜气内蓄虽隐必见李善以
注七发汤取天子之玺置天子之座六典既以述符宝
穆王有左史戎夫书前代存亡之诫复以论起居注牛
弘援蔡邕王肃之言乃以为周公所作若一行与释后
汉史者咸以为周公时训盖必有所本矣 周史六韬
六篇周政六篇周法九篇河间周制十八篇并列于儒
家盖与是史互见详略者也其书凡七十一篇至颜师
古之时存者四十有五隋唐史志汲冢周书皆十卷见
卷四十六 第 6b 页 WYG0944-0243b.png
于杂史类唐志复载孔晁注周书八卷云今传于世者
视师古所见加多 诗皇矣疏引周书称文王在程作
程寤程典 大史而下建官惟五左史书动右史书言
见于玉藻正义谓大史为左史内史为右史

周诸侯史记 鲁史记 鲁史策书 (太史氏书)


(国史) 三国史记

隋志周官外史掌四方之志则诸侯史记兼有之
卷四十六 第 7a 页 WYG0944-0243c.png
左传序春秋鲁史记之名也记事者以事系日以日系
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仲尼因鲁史策书成文左丘明
身为国史躬览载籍(正义周世每国有史记当同名春秋)隐七年注仲尼修春秋皆承 
(策为经丘明之传博采众记)书序孔子约史记修春秋  昭二年春韩宣子来聘
观书于太史氏见易象与鲁春秋(注云史记之策书)曰周礼尽
在鲁 序云韩子所见盖周之旧典礼经(正义鲁宝文王之书遵周公之典故云周礼尽在鲁) 公
羊传庄七年不修春秋注谓史记也古者谓史记为春
(公羊之义以为哀公十四年获麟之后得端门之命乃作春秋至九月而止笔孔子未修之时已谓之春)
(秋) 史记陈世家孔子读史记至楚复陈曰贤哉楚庄
卷四十六 第 7b 页 WYG0944-0243d.png
王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 晋世家孔子读史记至文
公曰诸侯无召王 自序自获麟以来四百馀岁诸侯
相兼史记放绝 孟子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
也注此三大国史记之名乘者兴于田赋乘马之事梼
杌者兴于记恶之戒春秋以二始举四时(春秋正义案外传申叔时)
(司马侯乃晋楚之人其言皆云春秋不言乘与梼杌然则晋楚私立别号鲁守其本名贾逵云周礼尽在鲁史)
 法最备故史记与周礼同名 齐南史执简以往(董狐书赵盾以示于朝)鲁语臧文仲闻柳下季之言书 
卷四十六 第 8a 页 WYG0944-0244a.png
 以为三筴 宋华督卫孙宁名在诸侯之策(左传祝佗曰分鲁公备物典策注典策春秋之制)晋徐广传 
 乘志显于晋郑春秋著乎鲁史(隋牛弘求遗书刘炫伪造连山易鲁史记等录上) 史通史有
三彰善贬恶不避彊禦若晋之董狐齐之南史上也编
次勒成蔚为不朽若鲁之丘明汉之子长次也高才博
学名重一时若周之戎夫楚之倚相下也 古者王朝
五史若诸侯之有史仅见于封康叔封伯禽而他
国无所考自晋有乘秦有记鲁有史皆私史也或
者其周之东乎史之纲要以编年为本而汾王以上诸
侯有世而无年至于共和则国各纪元 周为天子虽
卷四十六 第 8b 页 WYG0944-0244b.png
诸侯史记亦得名为周史 古者生子则闾史书之二
十五家为闾闾尚有史况一国乎 养老有信史 饮
酒或佐之史 宫中彤管 左传史佚有言曰无始祸
无怙乱无重怒因重而抚之其次有立言(注史秩周任臧)
(文仲)

周百二十国宝书

公羊疏案闵因叙云昔孔子受端门之命制春秋之义
卷四十六 第 9a 页 WYG0944-0244c.png
使子夏等十四人求周史记得百二十国宝书九月经
立感精符考异邮说题辞具有其文周史而言宝书宝
者保也以其可世世传保以为戒公羊之义据百二十
国宝书以作春秋今经止有五十馀国通戎夷宿潞之
属仅有六十有极美可以训世极恶可以戒俗者取之
不可为法者皆弃而不录(据百二十国宝书以为春秋非独鲁也而言内者托王于)
(鲁故言内) 戴宏解疑论云闻端门之命有制作之状乃遣
子夏等求周史记得百二十国宝书修为春秋 春秋
说云孔子欲作春秋卜得阳豫之卦(宋氏云夏殷卦名也) 六艺
卷四十六 第 9b 页 WYG0944-0244d.png
论云春秋者国史所记人君动作之事左史所记为春
秋右史所记为尚书 孝经说云孔子曰春秋属商孝
经属参 史通墨子曰吾见百国春秋 史记正义何
休云孔子集百二十国书

周载

隋志杂史周载八卷东晋临贺太守孟仪撰略记前代
下至秦本三十卷今亡 唐志杂史孟仪注周载三十
卷四十六 第 10a 页 WYG0944-0245a.png


晋春秋 楚书 郑书

晋语司马侯对悼公曰羊舌肸习春秋注春秋纪人事
之善恶而目以天时谓之春秋周史之法也时孔子未
作春秋 楚语申叔时曰教之春秋而为之耸善抑恶
教之故志使知废兴者而戒惧教之训典使知族类行
比义 大学楚书曰惟善以为宝注楚昭王时书 左
传襄三十一年子产曰郑书有之安定国家必大焉先
注郑国史书(礼小史注国语所谓郑书) 昭二十八年晋司马叔游
卷四十六 第 10b 页 WYG0944-0245b.png
曰郑书有之恶直丑正实蕃有徒注古书名 昭十五
年景王曰孙伯黡司晋典籍为大政故曰籍氏辛有二
子董之晋于是有董史 韩诗外传孙叔敖治楚三年
而国霸楚史援笔而书之策 记坊记鲁春秋记晋云
(春秋正义云皆在孔子之前) 史通璅语又有晋春秋记献公十
七年事竹书纪年其所记事皆与鲁春秋同 齐管仲
曰德刑礼义无国不记作而不记非盛德也 鲁曹刿
卷四十六 第 11a 页 WYG0944-0245c.png
曰君举必书书而不法后嗣何观

鲁纪年

隋李德林传史者编年也故鲁号纪年墨子又云吾见
百国春秋史又有无事而书年者 春秋正义释例云
仲尼春秋皆因旧史之策书义之所在则时加增损春
秋止于获麟自此以下至十六年皆鲁史记之文弟子
录以续孔子所修之经 祭法疏张融评云孔子删书
求史记得黄帝玄孙帝魁之书 管子春秋之记注周
公凡例诸侯国史也 公羊传春秋之信史也 汉班
卷四十六 第 11b 页 WYG0944-0245d.png
彪传定哀之间鲁君子左丘明论集其文作左氏传三
十篇又撰异同号曰国语二十篇由是乘梼杌之书遂
闇 史通竹书曰纪年吕氏春秋肇立纪号(左传正义束晢传云)
(太康元年汲郡竹书有纪年十二卷)

孔子三史

文中子王道篇谓薛收曰圣人述史三焉(注谓孔子)书也诗
也春秋也三者同出于史而不可杂也故圣人分焉
卷四十六 第 12a 页 WYG0944-0246a.png
贾逵春秋序云孔子览史记就是非之说立素王之法
 家语称齐太史子馀美孔子云天其素王之乎

八代记

公羊疏襄九年左传言鲁襄公年十二而冠依八代记
即少昊亦十二而冠

青史氏记

见书类 风俗通义引青史子书

秦记

史记六国表太史公读秦记(索隐曰秦国史记)独有秦记不载
卷四十六 第 12b 页 WYG0944-0246b.png
日月其文略不具(今在始皇纪赞后盖秦史之残阙者) 始皇纪李
斯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 扁鹊传公孙支书而
藏之秦策于是出 秦文公十三年初有史以纪
事 秦内史廖 北史柳虬曰南史抗节表崔氏
之罪董狐书法明赵盾之愆执笔于朝其来久矣
汉魏以还密为记注徒闻后世无益当时著汉魏
者非一氏造晋史者至数家后代纷纭莫知准
卷四十六 第 13a 页 WYG0944-0246c.png


正史

 历代国史其流出于春秋刘歆叙七略王俭撰七
 志史记以下皆附春秋荀勖分四部史记旧事入
 丙部阮孝绪七录记传录记史传由是经典史
 分 编年纪传各有所长编年所载于一国治
 乱之事为详纪传所载一人善恶之迹为详编
 年其来最古而人皆以纪传便于披阅号为正
 史
卷四十六 第 13b 页 WYG0944-0246d.png

汉史记

司马迁传司马氏世典周史谈为太史公有子曰迁云云
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不敢
缺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䌷史记金鐀石室之书(汉官仪司)
(马迁父谈世为太史迁年十三使乘传行天下求诸侯之史记又见西京杂记)史记正义博物志云迁年二 
(十八三年六月乙卯除六百石)五年而当大初元年十一月甲子朔旦
冬至天历始改建于明堂诸神受记太史公曰先人有
卷四十六 第 14a 页 WYG0944-0247a.png
言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至今五百岁有能
绍而明之正易传继春秋本书诗礼乐之际意在斯乎
小子何敢让焉于是论次其文七年而遭李陵之祸(天汉)
(三年)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张晏曰犹春秋止于获麟师古)
 曰迁叙事尽太初(班彪略论曰上自黄帝下讫获麟注太始二年获白麟)秦拨去古文焚
灭诗书故明堂石室金鐀玉版图籍散乱(如淳曰刻玉版画为文字)
(也)汉兴百馀年间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仍
父子相继纂其职曰于戏余维先人尝掌斯事显于唐
虞至于周复典之故司马氏世主天官至于余乎钦念
卷四十六 第 14b 页 WYG0944-0247b.png
哉罔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
论考之行事略推三代录秦汉上记轩辕下至于兹著
十二本纪既科条之矣并时异世年差不明作十表礼
乐损益律历改易兵权山川鬼神天人之际承弊通变
作八书二十八宿环北辰三十辐共一毂运行无穷辅
弼股肱之臣配焉忠信行道以奉主上作三十世家扶
义俶傥不令已失时立功名于天下作七十列传凡百
卷四十六 第 15a 页 WYG0944-0247c.png
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六百字(正义曰史记起黄帝讫于汉武天汉四年合二)
(千四百一十三年百三十篇象一岁十二月及闰馀也)后汉杨终受诏删太史公书为十馀万言 为太
史公书序略以拾遗补蓺成一家言协六经异传齐百
家杂语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以俟后圣君子迁之自序
云尔而十篇缺有录无书赞曰自古书契之作而有史
官其载籍博矣至孔氏籑之上继唐尧下讫秦缪唐虞
以前虽有遗文其语不经故言黄帝颛顼之事未可明
也及孔子因鲁史记而作春秋而左丘明论辑其本事
以为之传又籑异同为国语又有世本录黄帝以来至
卷四十六 第 15b 页 WYG0944-0247d.png
春秋时帝王公侯卿大夫祖世所出春秋之后七国并
争秦兼诸侯有战国策汉兴伐秦定天下有楚汉春秋
故司马迁据左氏国语采世本战国策述楚汉春秋接
其后事讫于大汉其言秦汉详矣至于采经摭传分散
数家之事甚多疏略或有牴牾亦其涉猎者广博贯穿
经传驰骋古今上下数千载间斯以勤矣又其是非颇
缪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
卷四十六 第 16a 页 WYG0944-0248a.png
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贫贱此其所蔽也
然自刘向扬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才服其善
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
隐恶故谓之实录 杨恽始读外祖太史公记(东平王宇求太史公书王凤言太史公书有)
(战国纵横之谋天官灾异地形阨塞不宜在诸侯王不可予) 蓺文志春秋家太史

公 百三十篇十篇有录无书(东莱吕氏曰以张晏所列亡篇之目校之史记或其)

(篇具在或草具而未成非皆无书也唯武纪终不见魏王肃曰汉武帝闻迁述史记取孝景及已本纪览之)
(于是大怒削而投之于今此两纪有录无书)冯商所续太史公七篇(注韦昭曰冯商)
(受诏续太史公十馀篇在别录商字子高师古曰七略云阳陵人事五鹿充宗后事刘向能属文与孟柳俱待)
卷四十六 第 16b 页 WYG0944-0248b.png
(诏颇序列传) 隋志汉史记百三十卷目录一卷 唐志裴
骃集解八十卷司马贞索隐三十卷(注开元润州别驾)张守节
正义三十卷(开元二十四年八月作)窦群史记名臣疏三十四卷
王元感徐坚李镇陈伯宣注韩琬续史记一百三十卷
葛洪史记钞十四卷(隋杨素奏陆从典续史记迄于隋书未就) 裴骃集解
序曰徐广研核众本为作音义具列异同兼述训解增
演徐氏采经传百家并先儒之说或义在可疑则数家
卷四十六 第 17a 页 WYG0944-0248c.png
兼列汉书音义称臣瓒者莫知氏姓今直云瓒曰又都
无姓名者但云汉书音义 司马贞索隐自序曰史记
于班书微为古质故汉晋名贤未知见重晋末徐广作
音义十三卷宋裴骃作集解合为八十卷南齐邹诞生
作音义三卷贞观中刘伯庄作音义二十卷(又撰史记地名二十)
(卷许子儒注又音三卷)贞释文演注重为述赞凡三十卷号索隐
(又作补史记序改定篇目补其缺遗重为之注号曰小司马史记作三皇本纪补其阙) 张守节
曰班固汉书与史记同者五十馀卷又史记五十二万
六千五百言叙二千四百十三年事汉书八十一万言
卷四十六 第 17b 页 WYG0944-0248d.png
叙二百二十五年优劣可知(正义有论史例注音字例谥法解) 晁公
武曰班固讥迁云云迁特感当世之所失愤其身之所遭
寓之于书有所激而为此言耳非其心所谓诚然也
吕氏曰太史公高气绝识包举广而兴寄深 史通元
成之间会稽褚先生更补其缺作武帝纪三王世家龟
策日者等传辞多鄙陋非迁本意也

汉书 史记后传 春秋考纪

卷四十六 第 18a 页 WYG0944-0249a.png
后传班彪才高好述作专心史籍武帝时司马迁著史
记自太初以后阙而不录后好事者颇或缀集(谓扬雄刘歆褚)
(少孙史孝山之徒)然多鄙俗不足以踵继其书彪乃述采前史
遗事傍贯异闻作后传数十篇因斟酌前史讥正得失
其略论云云今此后篇不为世家唯纪传而已(隋志云迁卒后好事)
(者亦颇著述然多鄙浅不足相继至彪缀后传数十篇并讥正前失)子固以彪所续前史
未详潜精研思欲就其业有告固私作国史者弟超言
固著述意郡亦上其书显宗奇之(史通曰太初以后杂引新序说苑七略之)
(辞)召诣校书郎除兰台令史与前睢阳令陈宗长陵令
卷四十六 第 18b 页 WYG0944-0249b.png
尹敏司隶从事孟异共成世祖本纪迁为郎典校秘书
固又撰功臣平林新市公孙述事作列传载纪二十八
篇奏之帝乃复使终成前所著书固以为汉绍尧运以
建帝业至于六世史臣乃追述功德私作本纪编于百
王之末厕于秦项之列太初以后阙而不录故采撰前
记缀集旧闻以为汉书起元高祖终于孝平王莽之诛
十有二世二百三十年综其行事傍贯五经上下洽通
卷四十六 第 19a 页 WYG0944-0249c.png
为春秋考纪表志传凡百篇(纪十二表八志十列传七十考纪谓帝纪也言考覈)
(时事具四时以立言)隋志云六十九传 固自永平中始受诏潜精积思二
十馀年至建初中乃成学者莫不讽诵焉论曰迁文直
而事覈固文赡而事详固之序事不激诡不抑抗赡而
不秽详而有体然其论议常排死节否正直而不叙杀
身成仁之美 班昭(曹世叔妻)彪之女兄固著汉书其八表
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
成之(刘昭补志序曰续志昭表以是推之八表其班昭所补天文志其马续所成欤) 应劭曰
元成帝纪皆班固父彪所作赞曰臣外祖兄弟为元帝
卷四十六 第 19b 页 WYG0944-0249d.png
侍中语臣曰注臣则彪也外祖金敞也 刘昭曰司马
迁作史记爰建八书班固因广曰十志天人经纬帝政
纮维创藏山之秘宝肇刋石之遐贯 律历(礼乐天文)五行 
 刑法 地理(沟洫艺文)食货 郊祀  隋志一百一十五卷汉护军班
固撰(应劭集解)建初中始奏表纪传其十志不就曹大家续
成之 中兴书目汉书一百卷汉尚书郎班固撰 南
史刘之遴传鄱阳王范得班固所撰汉书真本献东宫
卷四十六 第 20a 页 WYG0944-0250a.png
皇太子令之遴与张缵到溉陆襄等参校异同之遴录
其异状数十事大略云古本称永平十六年五月二十
一日己酉郎班固上而今本无上书年月日 唐颜师
古传为太子承乾注班固汉书上之赐物二百段时人
谓杜征南颜秘书为左丘明班孟坚忠臣其所注汉
书急就章大显于时初师古叔游秦武德初撰汉书决
疑师古多资取其义(志正史类颜游秦汉书决疑十二卷) 唐志御铨定
汉书八十七卷(高宗与郝处俊等撰)姚察汉书训纂三十卷(又著续训)
(以发明旧义察珽之曾祖珽睿宗时人)绍训四十卷项岱汉书叙传八卷
卷四十六 第 20b 页 WYG0944-0250b.png
陆澄新注八卷汉书英华八卷失姓名(隋志晋葛洪汉书钞三十卷)
文史类史汉异义三卷裴杰开元十七年上(详见唐七十家)
(正史) 文中子史之失自迁固始也记繁而志寡(谈之书迁能终)
 之彪之史固能修之(王充著书申班而屈马张辅持论又劣固而优迁)晋张辅云迁之著述辞约而事举 
(叙三千年事唯五十万言班固叙二百年事八十万言) 汉书外传(晋谢沈撰) 宋志
序司马迁于纪传之外创立八书班氏因之律历礼乐
其名不变以天官为天文改封禅为郊祀易货殖平准
卷四十六 第 21a 页 WYG0944-0250c.png
之称革河渠沟洫之名缀孙卿之辞以述刑法采孟轲
之书用序食货刘向鸿范始自春秋刘歆七略儒墨异
部朱赣博采风谣尤为详洽固并因仍以为三志而礼
乐疏简所漏者多典章事数百不记一天文虽为该举
而不言天形致使三天之说纷然莫辨乐经残缺其来
已远班氏所述抄举乐记马彪后书又不备续

汉东观记  十意 汉记(汉史世祖本纪)  汉志(见三)


(统历)

隋志东观汉记一百四十三卷起光武记注至灵帝长
卷四十六 第 21b 页 WYG0944-0250d.png
水校尉刘珍等撰 唐志刘珍等东观汉记百二十六
卷又录一卷 中兴书目八卷按隋志本一百四十三
卷唐吴兢家藏已亡十六卷今所存止邓禹吴汉贾复
耿弇寇恂冯异祭遵景丹盖延九传 列传班固除兰
台令史与陈宗尹敏孟异共成世祖本纪迁为郎固又
撰功臣平林新市公孙述等作列传载纪二十八篇奏
(显宗时) 李尤和帝时贾逵荐召诣东观安帝时受诏
卷四十六 第 22a 页 WYG0944-0251a.png
与谒者仆射刘珍俱撰汉记 张衡永初中(安帝)谒者仆
射刘珍校书郎刘騊駼等著作东观撰集汉记因定汉
家礼仪上言请衡参论其事会并卒而衡常叹息欲终
成之及为侍中上疏请得专事东观收检遗文毕力补
缀又条上司马迁班固所叙与典籍不合者十馀事
蔡邕前在东观与卢植韩说等撰补后汉记会遭事流
离不及得成因上书自陈奏其所著十意分别首目连
置章左帝嘉其才高及王允治邕罪乞继成汉史太尉
马日磾曰伯喈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续成后史为一
卷四十六 第 22b 页 WYG0944-0251b.png
代大典邕死其撰集汉事未见录以继后史作灵纪及
十意又补诸列传四十二篇湮没多不存注十意犹前
书十志也邕上书曰光武已来唯记纪传无续志者臣
师太傅胡广略以所有旧事与臣积累二十馀年得备
著作即建言十志皆当撰录谨科条诸志臣欲删定者
一当接续者四前志所无臣欲著者五律历意第一礼
意第二乐意第三郊祀意第四天文意第五车服意第
卷四十六 第 23a 页 WYG0944-0251c.png
六 刘洪在东观与蔡邕共述律历记 伏无忌元嘉
(桓帝)诏无忌与黄景崔寔等共撰汉记又自采集古今
删著事要号曰伏侯注(其书上自黄帝下尽汉质帝为八卷) 侯瑾案汉
记撰中兴以后行事为皇德传三十篇行于世(隋志汉皇德纪)
(三十卷起光武至冲帝) 卢植拜议郎与马日磾蔡邕杨彪韩说
等并在东观校中书五经纪传补续汉记 应奉著汉
书后序注袁山松书曰删史记汉书及汉记三百六十
馀年自汉兴至其时凡十七卷名曰汉事子劭集驳议
其见汉记四又论当时行事著中汉辑序 临邑侯复
卷四十六 第 23b 页 WYG0944-0251d.png
好学能文与班固贾逵共述汉史子騊駼入东观 刘
珍永宁元年诏珍与刘騊駼作建武已来名臣传(騊駼与珍)
(著中兴以下名臣列士传)
 永平中班固陈宗尹敏孟异共撰世祖本纪固又撰
 列传载纪二十八篇而纪传始立安帝永初永宁间
 刘珍騊駼张衡李尤等撰集为汉记于是又有名臣
 列士传焉永寿中则有崔寔边韶延笃朱穆邓嗣伏
卷四十六 第 24a 页 WYG0944-0252a.png
 无忌之著作熹平中则有卢植马日磾蔡邕韩说杨
 彪之补续又作灵纪及补诸列传四十二篇而纪传
 益备唯书志缺邕以十意足之
隋志明帝召班固为兰台令史与陈宗尹敏孟异等共
成光武本纪固撰后汉事作列传载纪二十八篇其后
刘珍刘毅刘陶伏无忌等相次著述东观谓之汉记
吴华覈曰班固作汉书文辞典雅后刘珍刘毅等作汉
记远不及固叙传尤劣 唐刘知几曰古之国史皆出
一家惟后汉东观大集群儒而著述无序条章靡立由
卷四十六 第 24b 页 WYG0944-0252b.png
是伯度讥其不实公理以为可焚张蔡纠之于当代傅
范嗤之于后叶 侯瑾案之为皇德传应奉删之为汉
事华峤定为汉后书司马彪修为续汉书范晔集诸家
为纪志列传 文选鲁灵光赋注引东观汉记序汉以
炎精布耀或幽而光 地理志南阳舂陵师古注引汉
记元朔五年封买为侯 续志注引蔡邕表志

光武中兴颂

卷四十六 第 25a 页 WYG0944-0252c.png
东平王苍传永平十五年春行幸东平帝以所作光武
本纪示苍苍因上光武受命中兴颂

续汉书 八志

隋志续汉书八十三卷晋秘书监司马彪撰(唐志同录一卷)
晋司马彪传彪高阳王睦之长子泰始中为秘书丞注
庄子作九州春秋以为先王立史官以载善恶是以春
秋不修则仲尼理之关雎既乱则师摰修之前哲岂好
烦哉盖不得已也汉氏中兴迄于建安忠臣义士亦已
昭著而时无良史记述烦杂谯周虽已删除然犹未尽
卷四十六 第 25b 页 WYG0944-0252d.png
安顺以下亡缺者多彪乃讨论众书缀其所闻起世祖
终孝献编年二百录世十二为纪志传凡八十篇号续
汉书(魏志注引司马彪叙传) 梁天监中刘昭集注后汉一百八
十卷昭注补志序曰永平执简东观纪传虽显书志未
闻推检旧记先有地理张衡灵宪天文已焕蔡邕协妙
元卓律历以详承洽伯始礼仪克举郊庙社稷祭祀该
明轮騑冠章车服赡列于是应谯缵其业董巴袭其轨
卷四十六 第 26a 页 WYG0944-0253a.png
司马续书总为八志律历之篇仍乎洪邕车服之本即
依董蔡仪祀得于往制百官就乎故簿接继班书通其
流贯叔骏之书是谓十典范序未周志遂全阙乃借旧
志注以补之分为三十卷以合范史 律历(本刘洪蔡邕)
(胡广蔡邕谯周)祭祀(蔡邕)天文 五行(应劭董巴谯周)郡国(东观记伏无忌等)
百官(东观延笃等作表)舆服(蔡邕董巴) 宋朝乾兴元年十一月戊
寅孙奭请校定刘昭补注志三十卷镂板颁行从之(职官)
(舆服之制尤为详备)
卷四十六 第 26b 页 WYG0944-0253b.png
汉后书 十典

晋华峤传武帝时典著作惠帝元康初以峤有良史之
志转秘书监峤以汉记烦秽慨然有改作之意为台郎
典官制事由是遍观秘籍遂就其绪起光终献一百九
十五年为帝纪十二皇后纪二卷十典十卷传七十卷
又三谱序传目录凡九十七卷易外戚传为皇后纪以
次帝纪改志为典名汉后书奏之诏朝臣会议时中书
监荀勖等咸以峤文质事核有迁固风藏之秘府后汝
卷四十六 第 27a 页 WYG0944-0253c.png
南王亮卫瓘为东宫傅列上通讲峤撰十典未成子畅
续之永嘉丧乱存者三十馀卷 隋志后汉书十七卷
(本九十七卷今残缺)晋少府卿华峤撰(唐志三十一卷) 晋诸公赞曰峤
撰后汉书世称为良史 范史班固传论略华峤之辞
永平中班固尹敏等作世祖本纪及建武功臣列传永
初中刘珍等作建武后至永初间纪传及伏无忌等作
诸王王子恩泽侯并单于西羌地理志边韶崔寔等作
皇后外戚顺帝功臣传百官表成百十四篇号汉记熹
平中卢植马日磾蔡邕等续补为东观汉记合百二十
卷四十六 第 27b 页 WYG0944-0253d.png
六卷薛莹华峤之书皆取于此

后汉书(谢沉后汉书)

宋书范晔为吏部郎元嘉元年左迁宣城太守不得志
乃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至屈伸荣辱之际未尝
不致意焉自序略曰详观古今著述及评论殆少可意
者班氏最有高名既任情无例唯志可推耳博赡可不
及之整理未必愧也吾杂传论皆有精思深旨至于循
卷四十六 第 28a 页 WYG0944-0254a.png
吏以下及六夷诸序论笔势纵放实天下之奇作其中
合者往往不减过秦篇赞自是吾文杰思殆无一字空
设此书行故应有赏音者自古体大而思精未有此也
 隋志后汉书九十七卷宋太子詹事范晔撰 唐志
九十二卷论赞五卷(隋志赞论四卷) 中兴书目后汉书一百
二十卷(并刘昭补注志)晔作纪十志十列传八十凡百篇十志
未成初晔令谢俨撰志搜次垂毕会晔亡俨蜡以覆车
一代为恨(梁刘昭补成之)注引序例(唐章怀太子贤与张士安刘讷言等为之注)
晁氏志后汉九十卷志三十卷皆叙作书之意以比方
卷四十六 第 28b 页 WYG0944-0254b.png
班氏然世多讥晔创为皇后纪及采风俗通王乔抱朴
子左慈等诡谲事列于传又赞辞佻巧失史之体 史
通汉中兴以来刘珍等作汉记(见上)晋司马彪为续汉书
华峤为汉后书(其十典不成)自后作者相继为编年者四族
创纪传者五家至宋宣城太守范晔乃广集学徒穷览
旧籍删烦补略作后汉书会晔以罪被收十志未成先
是晋袁宏抄撮汉氏后书依荀悦体著后汉纪三十篇
卷四十六 第 29a 页 WYG0944-0254c.png
 南史梁刘昭集后汉同异以注范晔后汉世称博悉
又吴均注后汉书九十卷 唐志章怀太子贤注一百
卷贤命刘讷言格希玄等注(仪凤元年十二月二日丙申皇太子贤上所注)
(后汉书诏付秘省)刘昭补注五十八卷刘熙注范晔书一
百二十二卷韦机音义二十七卷萧该刘芳臧兢
音合七卷(隋志臧兢范汉音训三卷刘芳音一卷萧该音三卷) 晋谢沈传
有史才著后汉书百卷及毛诗汉书外传行于世
其学在虞预之右 隋志吴谢承撰后汉书一百
三十卷 无帝纪唐志录一卷(吴志承撰后汉书百馀卷)晋薛莹后汉记六十
卷四十六 第 29b 页 WYG0944-0254d.png
五卷(本一百卷唐志百卷)华峤书十七卷(本九十七卷今残缺)谢沈书八十
五卷(本一百二十二卷唐志一百二卷外传十卷)张莹后汉南记四十五卷
(本五十五卷)袁山松书九十五卷(本一百卷唐志一百一卷录一卷)晋本传山松著 
 后汉书百篇(宋志引山松汉百官志)唐志有刘义庆书五十八卷 宋范晔书九十七
卷赞论四卷汉书缵十八卷梁刘昭注晔书一百二十
五卷梁有萧子显书一百卷王韶后汉林二百卷韦阐
音二卷杂史有汉侍中刘艾撰二帝纪三卷(梁六卷)张缅
卷四十六 第 30a 页 WYG0944-0255a.png
后汉略二十五卷(唐志葛洪后汉书钞三十卷) 文心雕龙后汉纪
传发源东观袁张偏驳薛谢疏缪若司马彪之详实华
峤之准当则其冠也

三国志

晋陈寿传寿为著作郎撰三国志凡六十五篇时人称
其善序事有良史才张华深善之曰当以晋书相付夏
侯湛时著魏书见寿所作而罢元康七年尚书郎范頵
等上表曰故治书侍御史寿作三国志辞多劝戒有益
风化文艳不及相如而质直过之诏洛阳令就家写其
卷四十六 第 30b 页 WYG0944-0255b.png
书不为丁仪立传又言诸葛亮将略非长议者少之寿
又撰古国志五十篇益部耆旧传十篇(寿定诸葛亮故事为二十四篇)
 隋志晋陈寿三国志六十五卷(叙录一卷)宋裴松之注何
常侍论九卷徐爰评三卷(唐志徐暨)晋王涛序评三卷卢宗
道魏志音义一卷三国鼎峙魏氏及吴并有史官晋时
巴西陈寿删集三国之事唯魏帝为纪其功臣及吴蜀
之主并为传各依其国部类相从 唐志魏志三十卷
卷四十六 第 31a 页 WYG0944-0255c.png
蜀十五卷吴二十一卷 中兴书目初王沈撰魏书(四十)
(八卷)为时讳恶殊非实录项峻撰吴书韦昭续成之五十
五卷(隋志二十五卷)寿集为三国志撰魏纪四列传二十六吴
列传二十蜀列传十五 史通先是魏鱼豢私撰魏略
(五十卷)后孙盛撰魏氏春秋(二十卷)王隐撰蜀记(七卷)张勃撰
吴录(三十卷)宋文帝以志简略命裴松之兼采众书补注
其缺世言三国志以裴注为本(元嘉六年七月二十四日上之表云诏使采三)
(国异同以注国志寿书铨序可观事多审正近世之嘉史然失在于略时有脱漏臣上搜旧闻傍摭遗逸颇以)
 愚意有所论辨 注引吴历(隋志有晋环济吴纪九卷)吴左右国史薛莹华覈 阴澹魏纪十二卷 
卷四十六 第 31b 页 WYG0944-0255d.png
后魏书梁祚撰并陈寿三国志名曰国统(隋志杂史魏国统二十卷)
 文中子陈寿有志于史依大义而削异端 晁氏志
以魏为纪而称汉吴为传又改汉曰蜀世颇讥其失
蜀志注引孙盛异同记又引蜀记孙盛蜀世谱谯周蜀
本纪

晋史 晋纪 晋书 晋中兴书 十志

列传王隐父铨有著述之志私录晋事未就隐受父业
卷四十六 第 32a 页 WYG0944-0256a.png
西都旧事多所谙究太兴初(元帝)召为著作郎(隐及郭璞俱为著作)
(郎)令撰晋史(晋春秋云王隐著国史成八十八卷)时虞预私撰晋书而生
长东南不知中朝事数访于隐并借隐所著书窃写之
隐依庾亮亮供纸笔乃成书诣阙上之文辞鄙拙芜舛
不伦其书次第可观者其父所撰文体混漫者隐之作
(本九十三卷隋志八十六卷)春秋正义引王隐晋书  干宝博览书记中兴
草创未建史官中书监王导上疏宜建立国史撰集帝
纪宜备史官敕佐著作郎干宝等撰集于是著晋纪自
宣迄悯五十三年凡二十卷奏之其书简直而婉称良
卷四十六 第 32b 页 WYG0944-0256b.png
(隋志二十三卷刘彤注四十卷) 虞预著晋书四十四卷(隋志二十六卷讫明)
(帝)会稽典录二十篇诸虞传十二篇行于世 谢沈有
史才康帝时为著作撰晋书三十馀卷沈先著后汉书
百卷及汉书外传 郤绍作晋中兴书何法盛窃之凡
七十八卷起东晋 徐广领著作敕撰成国史(广举荀伯子王)
(韶之为佐郎同撰晋史)义熙初(十二年)成晋纪四十六卷上之(隋志四十)
(五卷) 邓粲著元明纪十篇 隋志十一卷(文心雕龙邓粲晋纪始立条例) 荀
卷四十六 第 33a 页 WYG0944-0256c.png
绰撰晋后书十五篇(隋志绰晋后略记五卷) 束晰武帝时佐著
作郎撰晋书帝纪十志(著晋书纪志) 南史裴松之著晋纪
 谢灵运为秘书监撰晋书粗立条流 沈约撰一百
二十卷条流虽举采掇未周(失第五帙) 齐臧荣绪括东西
晋为一书纪录志传百一十卷 后魏书崔浩以晋书
诸家多误著晋后书未就传世者五十馀卷 元帝建
武元年十一月丁卯置史官

晋史十八家

隋志晋书有王隐(八十六卷)虞预(二十三卷)朱凤十卷(本十四卷讫元帝)
卷四十六 第 33b 页 WYG0944-0256d.png
谢灵运(三十六卷)臧荣绪(一百十卷)萧子云(十一卷本一百二卷)梁有郑忠七卷沈 
(约一百十一卷庾铣东晋新书七卷亡又萧子显晋史草三十卷梁张缅晋书钞三十卷张氏晋书鸿烈六卷)
中兴书有何法盛(七十八卷)晋纪有陆机(四卷)干宝(二十三卷)曹嘉
(十卷)邓粲(十一卷)宋刘谦之(二十五卷南史云二十卷)王韶之(十卷)徐广
(四十五卷)郭季产续(五卷)阳秋有习凿齿孙盛檀道鸾之
(卷见上)又有荀绰晋后略记五卷(唐志又有晋录五卷) 贞
观二十年闰三月诏曰十有八家虽存记注才非良
卷四十六 第 34a 页 WYG0944-0257a.png
史书亏实录荣绪烦而寡要行思劳而少功叔宁味同
画饼子云学堙涸流处叔不预于中兴法盛莫通于创
业洎乎干陆曹邓略纪帝王鸾盛广松才编载祀其文
既野其事罕有

唐御撰晋书

志房玄龄褚遂良许敬宗来济陆元佐刘子翼令狐德
棻李延寿等二十一人修名为御撰一百二十卷 会
要贞观二十年闰三月四日诏宜令修纂所更撰晋书
铨次旧闻裁成义类如修五代史故事于是司空房玄
卷四十六 第 34b 页 WYG0944-0257b.png
龄中书令褚遂良太子左庶子许敬宗掌其事来济
陆元佐刘翼李淳风李义府薛元超上官仪崔行功辛
玄驭刘胤之杨仁卿李延寿张文恭并分功撰录令狐
德棻敬播李安期李怀俨详其条例以臧荣绪晋书为
本为十纪十志七十列传三十载记其太宗所著宣武
二帝及陆机王羲之四论称制旨焉房玄龄已下称史
臣凡起例皆播独创其以书赐皇太子及新罗使者各
卷四十六 第 35a 页 WYG0944-0257c.png
一部(案修史事志有二十一人会要止有二十人无赵弘智名) 列传令狐德棻
会修晋史房玄龄奏起之预柬十有八人德棻为先进
类例多所诹定 敬播撰晋书大抵凡例皆播所创
书目太宗以晋史何法盛等十八家制作虽多未能尽
(于是敕史官更加纂录采正典与旧说数十部兼引伪史十六国书为百三十篇)命来济李
淳风李义府等十三人分掌著述令狐德棻敬播等
四人考正类例凡例多出敬播天文律历则李淳风为
之惟宣武纪陆王传论太宗自为之故总题曰御撰云
当时修史者多文辞之士好采诡异以广闻见学者讥
卷四十六 第 35b 页 WYG0944-0257d.png
之 天宝六载何超撰音义三卷 唐志又有徐坚晋
书一百十卷又开元二十年高希峤上注晋书一百三
十卷

宋书 宋略

唐志沈约宋书一百卷王智深三十卷又宋纪三十卷
裴子野宋略二十卷鲍衡卿王琰宋春秋各二十卷
隋志宋书徐爰孙严撰皆六十五卷梁有宋大明中所
卷四十六 第 36a 页 WYG0944-0258a.png
撰六十一卷沈约撰齐纪二十卷 梁沈约传齐建元
四年敕撰国史永明二年兼著作撰次起居注五年春
敕撰宋书六年二月毕上之 史通宋史元嘉中著作
郎何承天草创纪传(一本云止于武帝功臣其志唯天文律历)自此外委山
谦之又命裴松之续成国史寻卒孙冲之表求别自创
立为一家之言孝建初苏宝生续造诸传元嘉名臣皆
其所撰大明六年徐爰踵成前作(起义熙初讫大明末)其臧质鲁
爽王僧达诸传又皆孝武所造沈约本承天旧书兼采
谦之冲之宝生徐爰诸说(一本云约更制新史)始自义熙终于升
卷四十六 第 36b 页 WYG0944-0258b.png
平三年为纪十志三十列传六十合百卷(唐志卷同今本到彦之)
 传卷末残缺(志乃兼载魏晋论者以为失于限断)元嘉十六年承天摄国史其志十五篇 永明末
裴子野(松之曾孙)删为宋略二十卷叙事评论多善约见而
叹曰吾所不逮也世言宋史者以裴略为上沈书次之
(中兴书目卷同)

齐书 齐典 齐春秋 齐纪 十志

唐志萧子显齐书六十卷 书目今存五十九卷初
卷四十六 第 37a 页 WYG0944-0258c.png
江淹著十志沈约著齐纪二十卷子显表于梁武别为
此书纪八志十一列传四十(合五十九篇)天文志但纪灾祥
州郡不著户口祥瑞多载图谶表言素不知户口且
天文复秘不私载焉曾巩序谓子显之文喜自驰骋其
更改破析藻缋之变尤多吴均亦表请撰齐史遂撰
齐春秋三十篇(唐志卷同) 南史熊襄著齐典上起
十代其序云尚书尧典谓之虞书则附所述通
谓之齐书名为河洛金匮 隋志齐典五卷王
逸撰梁有江淹齐史十三卷 齐建元二年初
卷四十六 第 37b 页 WYG0944-0258d.png
置史官以檀超江淹掌史职上表六条例又著
十志(淹言修史之难无出于志)

梁书 梁典

唐志姚思廉梁书五十六卷(纪六列传五十) 隋志梁典三十
卷刘璠撰三十卷何之元撰(唐志有谢昊三十九卷) 姚思廉传
父察在隋修梁陈二史未就采谢昊顾野王等诸家推
䆒总括为梁陈二家史以卒父业赐杂䌽五百段(陈顾野王)
卷四十六 第 38a 页 WYG0944-0259a.png
(撰国史陈书纪传二百卷) 史通梁武帝时周兴嗣鲍衡卿谢昊(昊四)
(十九卷本百卷)撰录已百篇后亡逸何之元刘璠合撰梁典三
十篇(之元著梁典起齐永元元年迄于王琳遇获七十五年行事为三十卷)姚察梁书帝纪七卷 许 
(亨梁史五十三卷)云云

陈书

唐志姚思廉陈书三十六卷(纪六列传三十魏徵等同撰) 史通陈
史初有顾野王傅縡大建初陆琼续撰(陆琼陈书四十二卷)姚察
删改察有志修梁陈二史至贞观初(三年)其子思廉为著
作佐郎续成之(魏徵唯裁其总论) 陈书历三世传父子数
卷四十六 第 38b 页 WYG0944-0259b.png
十岁而后成嘉祐六年八月校雠八年七月始
校定

后魏书 魏典

北齐天保二年诏魏收撰魏史勒成十一纪九十二列
传合一百一十卷五年三月奏上之十一月奏十志天
象地形至官氏释老凡二十卷合一百三十卷分为十
二帙隋以魏收所撰书褒贬失实平绘为中兴书事不
卷四十六 第 39a 页 WYG0944-0259c.png
伦序诏魏澹别成魏史为十二纪七十八列传史论及
例各一卷合九十二卷 书目今收书纪阙二卷传阙
二十二卷不全者三卷志阙二卷补以魏澹张太素所
作及北史高氏小史修文殿御览(澹及太素书今亡) 唐志魏
收后魏书一百三十卷魏澹一百七卷张太素一百卷
裴安时元魏书三十卷 唐旧史张太素撰后魏书一
百卷天文志未成一行续成之(志又有张太素魏书百卷) 隋志魏
彦深撰一百卷 唐元行冲传以系出拓拔恨史无编
年乃撰魏典三十篇事详文约学者尚之(会要景龙三年十二月)
卷四十六 第 39b 页 WYG0944-0259d.png
 志杂史类魏典三十卷

北齐书

唐志李百药五十卷(纪八列传四十二)

后周书

唐志令狐德棻五十卷(纪八传四十二)

隋书

唐志隋书八十五卷志三十卷(纪传五十五卷)颜师古孔颖达
卷四十六 第 40a 页 WYG0944-0260a.png
于志宁李淳风韦安化李延寿与令狐德棻敬播赵弘
智魏徵等撰 会要显庆四年二月司更大夫吕才著
隋纪二十卷

唐五家史 梁 陈(齐周)隋  五代史志

令狐德棻传武德初为秘书丞(会要武德四年十一月起居舍人德棻言)
言近代无正史梁陈齐文籍犹可据至周隋事多捐脱
今耳目尚相及史有所凭一易世事皆汩暗无所掇拾
陛下受禅于隋隋承周二祖功业多在周今不论次各
为一王史则先烈世庸不光明后无传焉帝喟然于是
卷四十六 第 40b 页 WYG0944-0260b.png
(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诏中书令萧瑀王敬业殷闻礼主魏封德
彝颜师古主隋崔善为孔绍安萧德言主梁裴矩祖孝
孙魏徵主齐窦琎欧阳询姚思廉主陈陈叔达庾检及
德棻主周由魏迄隋振整论撰历年不能就罢之贞观
三年复诏撰定(议者以魏有魏收魏澹二家已详惟五家史当立)会要三年于中书置秘书 
(内省修五代史)德棻更与秘书郎岑文本殿中崔仁师次周中
书舍人李百药次齐著作郎姚思廉次梁陈秘书监魏
卷四十六 第 41a 页 WYG0944-0260c.png
徵次隋左仆射房玄龄总监修撰之原自德棻发之书
成赐绢四百匹迁礼部侍郎 会要贞观十年正月
二十日壬子尚书左仆射房玄龄等撰成周梁陈齐隋
五史上之进阶颁赐有差显庆元年五月四日(己卯)
官修梁齐陈周隋五代志三十卷(始礼仪终经籍)太尉无忌进
(贞观十五年诏于志宁李淳风李延寿同修五代史志勒成十志三十卷后编入隋书合八十五卷)史 
(通十志三十卷虽编入隋书其实别行呼为五代史志) 孙思邈传魏徵等修齐
梁周隋等五家史屡咨所遗其传最详 志又有吴
兢齐史十卷梁史十卷陈史五卷周史十卷隋史二十
卷四十六 第 41b 页 WYG0944-0260d.png
卷张大素北齐书二十卷隋书三十二卷杂史有张绚
古五代新记二卷 旧史贞观十年春正月壬子左仆
射房玄龄侍中魏徵上梁陈齐周隋五代史诏藏于
秘阁吴兢以五代史繁杂乃别撰梁齐周史各十卷陈
史五卷隋史二十卷又伤疏略 文中子繁师玄将著
北齐录子曰无苟作也 晁氏志嘉祐中以宋齐梁陈
魏北齐周书舛缪亡缺始命馆职雠校曾巩等请诏
卷四十六 第 42a 页 WYG0944-0261a.png
藏书之家悉上异本久之始集治平中巩校定南齐梁
陈三书上之刘恕等上后魏书王安国上周书政和中
始皆毕颁之学官

唐南北史

李延寿传父大师多识前世旧事常以宋齐梁陈魏周
隋天下参隔南谓北为索虏北指南为岛夷其史本国
详他国略訾美失传思所以改正拟春秋编年刋究南
北事未成而没延寿既预论撰所见益广(表云贞观以来屡叨史局)
乃追修先志本魏登国元年尽隋义宁二年(凡二百四十四年)
卷四十六 第 42b 页 WYG0944-0261b.png
作本纪十二列传八十八谓之北史本宋永初元年尽
陈祯明三年(凡一百七十年)作本纪十列传七十谓之南史其
书颇有条理删落酿辞过本书远甚(凡八代合为二书一百八十卷始末)
(修撰凡十六载) 志李延寿南史八十卷北史一百卷 会要
显庆四年符玺郎李延寿撰近代诸史南起自宋终于
陈北始自魏卒于隋合一百八十篇号曰南北史上自
制序
卷四十六 第 43a 页 WYG0944-0261c.png

唐七十家正史

志乙部史录十三类一曰正史类七十家九十部四千
八十五卷失姓名二家始于司马迁史记终于隋书志
(又有集史总七十三家六十九部见后)司马氏史记有裴骃徐广邹诞生
许子儒刘伯庄之音解班氏汉书有服虔应劭诸葛亮
孟康晋灼韦昭崔浩孔文祥刘嗣夏侯泳包恺萧该阴
景伦项岱刘宝陆澄韦棱姚察颜游秦僧务静李善顾
胤颜师古之音注论駮及高宗之铨定失姓名正名氏
义英华二家东汉则有刘珍谢承薛莹司马彪刘义庆
卷四十六 第 43b 页 WYG0944-0261d.png
华峤谢沈袁山松范晔张莹之书刘昭刘熙萧该刘芳
臧兢太子贤韦机之补注音义三国有王沈陈寿韦昭
晋有王隐虞预朱凤谢灵运臧荣绪干宝萧子云何法
盛及房玄龄等所修宋有徐爰孙严沈约王智深齐梁
陈有萧子显刘陟谢昊姚察顾野王傅縡姚思廉元魏
北齐周隋有魏收魏澹李德林王劭张大素李百药令
狐德棻颜师古等不著录者王元感至裴安时二十三
卷四十六 第 44a 页 WYG0944-0262a.png
家一千七百九十卷史记之学则有王元感徐坚李镇
陈伯宣韩琬司马贞刘伯庄张守节窦群裴安时汉
书之学则刘伯庄敬播元怀景姚珽沈遵李善晋书
音注则徐坚高希峤何超及齐梁陈周隋之史武德
贞观两朝史吴兢等唐书国史至裴安时元魏书终
焉 隋志正史六十七部三千八十三卷通亡书合
八十部四千三十卷(杂史类阮孝绪撰正史削繁九十四卷)古者天子
诸侯有国史以纪言行春秋引周志郑书汉始置太
史公自是世有著述皆拟班马以为正史作者尤广一
卷四十六 第 44b 页 WYG0944-0262b.png
代之史至数十家唯史汉师法相传并有解释三国后
汉亦有音注 中兴书目三十二家二千一百二十九
卷 续目三家七十一卷 崇文目三十部一千一百
六十二卷 景德二年龙图阁书正史一千四百四十
九卷 唐承天命世以文理典籍之盛莫若开元竹简
漆书咸萃书秘府鸿生钜学纂续志录书分四类
其二曰史史分十三类其一曰正史汉迄隋篇
卷四十六 第 45a 页 WYG0944-0262c.png
目彪列艺文有志具详登载为部九十为卷四千
八十五总为七十家失名氏者二家遗文古事靡不
毕集观书于太史氏上下数千载之述作粲然可
考庸撮其要指序于篇端曰史与经同出而异名
若昔四史昉于黄序五史建于苍箓右言左动官
宿其业言为尚书纪谟训而举其纲事为春秋系
日月而详其目纪传犹未分也邦国之志掌于小
史百十二国宝书藏于周室私史犹未作也自郑书晋
乘鲁史秦记而国各有史如南董左氏之流史犹出于
卷四十六 第 45b 页 WYG0944-0262d.png
一家也逮汉六叶有臣曰迁罔罗旧闻终篇麟止而编
年之体始变班刘而下波沿㬌附犹未有正史之名也
贵耳贱目见闻异辞而史始杂馀分闰位记注并作而
史始伪䃉玉错陈朱紫易混繇是条分科别粹然一出
于正者编为正史隋志所录六十七部三千八十三卷
一代史籍至数十家而纪载益详史汉训诂师法相传
而义例益明或书事记言于当时而勒成删定于后代
卷四十六 第 46a 页 WYG0944-0263a.png
大策小牍支蕃叶滋温故知新耸善抑恶皆足以昭法
式垂劝戒岂誇多而爱奇哉有唐肇基袭经补艺五代
史成于贞观之十祀两朝史成于显庆之初元然乙部
著录尚仍隋书签幐纷纠寖失绪次号登开元名儒建
议乾元丽正博汇群书臣述臣钦分部治史越九年仲
冬丙辰臣行冲奏上四录卷析二百臣照删为四十卷
凡史录五百七十一家八百五十七部一万六千八百
七十四卷曰编年曰伪史杂史曰起居注故事曰职官
传记仪注曰刑法目录谱牒地理而正史居其首即篇
卷四十六 第 46b 页 WYG0944-0263b.png
目考之史记本于司马氏而裴徐邹许刘之音解列焉
汉书本于班氏而服应孟晋崔孔诸葛夏侯包萧阴项
陆姚李顾二韦二刘二颜务静之音注论驳及高宗铨
定名氏英华附焉东汉始于刘珍之记二谢薛司马刘
华袁范张撰其书三刘萧臧及太子贤韦机释其义以
至王沈陈寿韦昭纂三国之事隐预凤灵运荣绪宝子
云法盛玄龄辑二晋之史宋齐梁陈则徐孙沈王萧刘
卷四十六 第 47a 页 WYG0944-0263c.png
谢顾傅二姚续汗青之绪元魏北齐周隋则二魏王张
二李令狐颜氏擅载笔之美缥囊碧轴渊聚林崒治乱
兴替之鉴是非褒贬之论衮斧于既往蓍蔡于将来天
球河图金匮玉版成一王法为万世则纬经缀道囊括
古今兹七十家之醇驳虽殊而广记备言不可以阙遗
也或者犹曰史之失自迁固始夫叙一时之事编年为
善叙一人之事纪传为优旨哉皇甫湜之言曰合圣人
之经以心不以迹得良史之体在适不在同吾有取焉
缅稽唐朝简册尤备仿四系之法则有唐历春秋总二
卷四十六 第 47b 页 WYG0944-0263d.png
史之载则有起居注实录书政事议论之详则有日历
时政记会要肇于贞元玉牒创于开成惟纪表志传为
一代钜典冠冕史录其以是与按六典卷部与隋志同
艺文志正史之末附以通史南北史之属五家六部一
千二百二十二卷谓之集史诸儒立言日新月益不著
录之书若王元感之下徐李陈韩司马刘张窦裴皆史
记之学也刘伯庄之下敬元姚沈李徐高何皆汉晋书
卷四十六 第 48a 页 WYG0944-0264a.png
之学也继以武德贞观两朝史齐梁陈周隋史唐书国
史终于裴安时元魏书凡二十三家为卷一千七百九
十皇朝崇文总目三十部二千一百六十二卷云(拟序)

唐武德贞观两朝史

志八十卷长孙无忌令狐德棻顾胤等撰 会要显庆
元年七月三日无忌于志宁崔敦礼令狐德棻李义府
刘胤之杨仁卿李延寿张文恭修国史成起义宁尽贞
观末凡八十一卷藏于内府 通鉴咸亨四年三月丙
申诏刘仁轨等改修国史以许敬宗等所记多不实故
卷四十六 第 48b 页 WYG0944-0264b.png
也 会要长安三年正月一日敕李峤等修唐史采四
方之志成一家之言

唐武德以来国史 唐史 唐国史 唐书备

    阙记
韦述传初令狐德棻吴兢等撰武德以来国史皆不能
成述因二家参以后事遂分纪传又为例一篇(开元十九年三)
(月)萧嵩欲蚤就复奏起居舍人贾登著作佐郎李锐助
卷四十六 第 49a 页 WYG0944-0264c.png
述䌷绩逮成文约事详萧颖士以为谯周陈寿之流改
国子司业充集贤学士述典图书踰四十年任史官二
十年史才博识所著书二百馀篇行于时 柳芳传肃
宗诏芳与述缀辑吴兢所次国史述亡芳绪成之兴
高祖讫乾元凡百三十篇叙天宝后事弃取不伦史
官病之(旧史云芳勒成国史一百三十卷) 吴兢传景龙间任史事私
撰唐书唐春秋未就至开元中丐官笔札冀得成书
诏就集贤院论次时张说在家修史大臣奏国史不
容在外诏兢赴馆撰录久之贬荆州司马以史草自
卷四十六 第 49b 页 WYG0944-0264d.png
随萧嵩领国史奏遣使者就兢取书得六十馀篇(旧史)
 云奏取兢所撰国史得六十五卷(吴兢撰国史为则天本纪次高宗沈既济请合中宗纪)会要吴兢 
(云帝载王言所书至重) 志唐书一百卷又百三十卷吴兢韦
述柳芳于休烈等撰国史百六卷又百十三卷杂史吴
兢唐书备阙记十卷(书目卷同集高宗武后中睿玄宗五朝政事以备史官之阙)
按蓺文志唐书百卷又百三十卷国史百六卷又百十
三卷吴兢传撰唐书唐春秋未就诏就集贤院论次柳
卷四十六 第 50a 页 WYG0944-0265a.png
芳传亦曰芳绪成国史兴高祖讫乾元凡百三十篇旧
传韦述补遗续阙勒成百十三卷盖兢书百卷而芳所
著百三十卷述书百十三卷云 旧史德棻兢累有修
撰未成一家言韦述始定类例补遗续阙勒成国史一
百十三卷并史例一卷事简记详有良史之才 集贤
注记史馆旧有令狐德棻所撰国史及唐书皆为纪传
之体令狐断至贞观牛凤及迄于永淳及吴长垣在史
职又别撰唐书一百一十卷下至开元之初韦述缀辑
二部益以垂拱后事别欲勒成纪传之书萧令(嵩)欲早
卷四十六 第 50b 页 WYG0944-0265b.png
就奏贾登李锐太常博士褚思光助之又奏陆善经梁
令瓒入院岁馀不就张始兴为相荐起居舍人李融专
司其事谏议尹愔入馆为史官未施功而罢(详见续春秋)又见 
(史馆) 史通长寿中春官侍郎牛凤及断自武德终于弘
道撰为唐书百有十卷发言怪诞叙事参差既而悉焚
姚思廉许敬宗诸本欲使其书独行由是皇家旧事残
缺尽矣 旧史于休烈奏国史一百六卷开元实录四
卷四十六 第 51a 页 WYG0944-0265c.png
十七卷起居注并馀书三千六百八十二卷并在兴
庆宫史馆以家藏国史一百十三卷送于官 志目
录类唐书叙例目录一卷孙玉汝列圣实录目二十
五卷 张说曰高宗朝修史学士有十九人 李翱
曰唐有天下圣明继于周汉而史官叙事曾不如范
晔陈寿所为

唐在外修史

会要开元八年十二月二十日诏张说修国史仍赍史
本就并州随军修撰(虽致仕一岁亦修史于家)十四年七月六日敕
卷四十六 第 51b 页 WYG0944-0265d.png
吴兢就集贤院修唐书二十五年六月二十六日诏左
丞相张说在家修史李元纮奏就史馆从之长庆三年
六月监修国史杜元颖奏班固居乡里而继成汉书陈
寿处私家而专精国志玄宗国史张说在本镇兼修代
宗编年令狐峘自外郡奏上其沈传师分修宪宗实录
就湖南修毕先送史馆制可(史通曰班固成书出自家庭陈寿为志创于私室)
宋朝宋祁就亳州修唐书(皇祐三年三月乙卯)汪藻即湖州领日
卷四十六 第 52a 页 WYG0944-0266a.png
(绍兴初)

唐书 嘉祐新唐书

中兴书目五代晋宰相刘煦史官张昭远等撰唐三百
年间国史野录参错不一至煦删集为纪二十志五十
列传一百五十凡二百卷(开运二年六月上计二十帙) 国史志庆
历五年(五月四日己未)诏王尧臣张方平宋祁等刋修(庆历四年贾昌)
(朝建议修唐书)久而未就至和初(至和元年八月戊申)乃命欧阳修撰纪
表志宋祁撰列传范镇王畴宋敏求吕夏卿刘羲叟同
编修(嘉祐三年十月庚子命参政曾公亮提点编修唐书)凡十有七年至嘉祐五
卷四十六 第 52b 页 WYG0944-0266b.png
年而成提举曾公亮上之(七月戊戌一本云六月二十四日进呈)纪十志
五十表十五列传百五十凡废旧传六十一增新传三
百三十一又增三志四表凡二百二十五卷录一卷(旧史)
(凡一百九十万字新史凡一百七十五万九百三十字)制词谓闳富精覈度越诸子 修等进秩
(庚子)宣和中进士李绘以旧书参新书而为之注崇宁五
年董衡为释音二十五卷吴缜纠缪二十卷 宋祁传
修唐书十馀年(皇祐元年刋修)自出亳州皆以藁自随撰列传
卷四十六 第 53a 页 WYG0944-0266c.png
一百五十卷 进唐书表唐有天下几三百年其君臣
行事之始终所以治乱兴衰之迹与其典章制度之英
宜其粲然著在简册而纪次无法详略失中文采不明
事实零落盖百有五十年然后得以发挥幽昧补缉阙
亡黜正伪谬克备一家之史其事则增于前其文则省
于旧至于名篇著目有革有因立传纪实或增或损义
类凡例具载别录 晁氏志刘煦因韦述旧史增损以
成繁略不均多所漏阙又是非失实嘉祐中欧阳修宋
祁撰新书议者颇谓永叔学春秋每务褒贬子京通小
卷四十六 第 53b 页 WYG0944-0266d.png
学唯刻意文章采杂说既多有失实之叹(樊先生注新书纪十卷)
吕夏卿唐书直笔新例一卷

五代史 五代史记

中兴书目一百五十卷薛居正等撰 开宝六年四月
二十五日戊申诏梁后唐晋汉周五代史宜令参政薛
居正监修卢多逊扈蒙张澹李穆李昉等同修七年闰
十月甲子书成凡百五十卷目录二卷赐器帛有差其
卷四十六 第 54a 页 WYG0944-0267a.png
事凡记十四帝五十三年为纪六十一志十二传七十
(其书取建康实录为准)胡旦以为褒贬失实  书目又七十四卷欧阳修
撰徐无党注纪十二传四十五考三世家及年谱十四
夷附录三总七十四卷修没后(熙宁五年八月十一日)诏其家上
(十年五月庚申诏藏秘阁)吴缜纂误三卷 天圣五年二月丙申
杨及上重修五代史上谓辅臣曰五代事不足法王曾
曰安危之迹亦可监也

淳化太祖纪

雍熙四年九月直史馆胡旦请修纪表志传诏以史馆
卷四十六 第 54b 页 WYG0944-0267b.png
西廊置修史院淳化五年十月丙午翰林学士张洎等
上重修太祖纪十卷以朱墨杂书凡躬承圣问及史官
采摭之事即朱以别之先是淳化五年四月癸未以李
至张洎张佖范果同修国史宋人杀其大夫 咸平
元年八月壬戌修国史内翰宋白上言请与学士宋
湜秘阁校理吴淑等同就秘阁编录太祖国朝史从
之其后白等又请钱若水同修诏可 魏太和以史
卷四十六 第 55a 页 WYG0944-0267c.png
职隶中书唐贞观移史馆于门下我朝因之率以台铉
典领

景德太祖太宗两朝史

景德四年八月丁巳(二十四日)诏修太祖太宗正史令宰臣
王旦监修国史以知枢密院王钦若陈尧叟参政赵安
仁并修国史翰林晁迥杨亿同修直史馆路振崔遵度
为编修官先是九月辛卯赐宴修史院三年二月辛巳
诏知制诰朱巽直史馆张复同编排两朝日历时政记
起居注行状诸司文字委钦若总领初成纪一卷帝取
卷四十六 第 55b 页 WYG0944-0267d.png
观录纪中十二馀条付史官改正自此每一二卷皆先
进草本多所改易祥符四年又取夏竦为编修官八年
十月己丑旦等上太祖太宗纪赞论各一首九年二月
十二日丁亥史成旦率史官诣崇政殿以献凡百二十
卷目录一卷帝纪六(太祖太宗各三)志五十五(天文三地理七律历三礼四五)
(行二艺文七乐三职官九河渠二选举三舆服三食货六兵三刑法二)列传五十九(后妃一宗)
(室一臣僚四十八四夷九)优诏答之戊子加旦守司徒修史官赵安
卷四十六 第 56a 页 WYG0944-0268a.png
仁晁迥陈彭年夏竦崔遵度并进秩赐物王钦若陈尧
叟杨亿尝预修亦赐之(第赐器币袭衣金带命宴于修国史院)

天圣三朝国史  三朝 三朝(见政范)圣政 后 

祥符九年监修国史王旦上太祖太宗两朝国史其修
真宗实录未为纪传天圣五年二月癸酉仁宗诏曰先
朝正史久而未修年祀寖远事成沦坠宜令参政吕夷
简副枢密夏竦修国史宋绶刘筠陈尧佐同修仍命宰
臣王曾监修又命馆阁王举正李淑黄鉴谢绛为编修
复命冯元同修初于宣徽院编纂后移中书命三司检
卷四十六 第 56b 页 WYG0944-0268b.png
讨食货事件三馆供借书籍择司天官编缀天文律历
志帝纪赞论吕夷简奉诏撰纪即夷简夏竦修撰馀皆
同编修分功撰录六年八月诏别修志传委绶看详其
帝纪专委夷简竦八年六月十一日癸巳夷简等(曾率夷简)
(上)诣崇政殿上进赐宴迁官赐衣带器币先是太祖太
宗纪六志五十五传五十九目录一凡百二十卷至是
修真宗史成增纪为十志为六十传为八十总百五十
卷四十六 第 57a 页 WYG0944-0268c.png
卷此所谓三朝国史也(凡纪十卷志增道释符瑞为六十卷列传八十卷总一百五十)
(卷)甲午夏竦等迁官各赐袭衣金犀带器币有差监修
而下进秩而夷简辞之

熙宁修仁宗英宗两朝正史

熙宁十年五月戊午诏修仁宗英宗两朝正史以宰臣
吴充提举龙图阁直学士史馆修撰宋敏求编集贤院
学士苏颂同集贤校理王存黄履林希同为编修官七
月辛未率官属以二帝纪草二册进呈上服靴袍御资
政殿学士内侍进案充与敏求进读上立而览之顾问
卷四十六 第 57b 页 WYG0944-0268d.png
反复至读毕始坐充等降阶以谢又命坐赐茶

元丰两朝正史

熙宁十年丁巳五月戊午命官修两朝正史元丰五年
六月甲寅修成一百二十卷纪五卷志四十五卷(天文至河)
(渠)传七十卷(比之实录事迹颇多但非寇准而是丁谓托之神宗诏旨)上御垂拱殿
引监修国史王圭修史官蒲宗孟李清臣王存赵彦若
曾肇进读纪赐圭宗孟银绢对衣金带清臣等迁官及
卷四十六 第 58a 页 WYG0944-0269a.png
与修史官苏颂黄履林希蔡卞刘奉世以他职罢去各
赐银绢有差故相吴充故史馆修撰宋敏求赐银绢七
月丁未以史成于垂拱殿燕修史官 三朝史天
圣五年二月修至八年六月成凡历四年 两朝
史熙宁十年五月戊午修至元丰四年六月成凡
历五年

元丰修五朝史

四年七月二十四日己酉诏直龙图阁曾巩素以史学
见称士类见修两朝国史将毕当与三朝史通修成书
卷四十六 第 58b 页 WYG0944-0269b.png
(是年十一月废编修院入史馆)宜以巩充史馆修撰专典史事十一月
巩上太祖总论不称上意五年四月遂罢修五朝史

绍兴七朝史

九年正月丙申(十五日)王铚上元祐八年补录及七朝国
史迁一秩铚以建隆至元符信史屡更书多重复乃以
七朝国史自纪志传外益以宰执宗室世表公卿百官
年表然所修不克成
卷四十六 第 59a 页 WYG0944-0269c.png

绍兴修三朝史 神 哲(徽)

二十八年八月戊子朔置国史院修三朝正史(一云七月丙子)
(置国史院)三十一年提举陈康伯奏乞进呈帝纪三十卷至
乾道二年闰九月二十九日(己巳)上与太上皇帝圣政同
进呈奉安于显谟阁

淳熙修四朝史

淳熙五年四月礼部侍郎同修史李焘言今修四朝正
史开院已十七年(自开院至成书凡二十有八年)乞降睿旨责以近限
庶几大典早获备具诏限一年至七年十二月十二日
卷四十六 第 59b 页 WYG0944-0269d.png
国史院上四朝正史志一百八十卷(地理一志全出李焘之手馀多采续)
(通鉴)十二年七月同修史洪迈奏神宗至于钦宗传叙相
授阅六十五年除纪志巳进外当立传者千三百人其
间妃嫔亲王公主宗室几当其半乞效前代诸史体例
分类载述不必人为一传至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二日)上国
史列传一百三十五卷(宣仁钦圣传居首)目录二卷初乾道二
年胡元质言三朝之史开院纂辑累年于兹窃见靖康
卷四十六 第 60a 页 WYG0944-0270a.png
继宣和之后以功绪本末则相关以岁月久近则相继
伏望并修钦宗帝纪缴进名为四朝国史四年三月二
十四日诏进呈钦宗实录并本纪已毕就修纂四朝正
史从洪迈之请也十三年八月十九日迈又请通修九
朝正史上许之复言制作之事已经先正名臣之手是
非褒贬皆有据依乞命史官无或删改书未就而迈去
国 初元祐七年七月十二日诏范祖禹赵彦若
修神宗正史吕大防提举八年三月二十二日己
亥进纪草元符元年四月进帝纪二册崇宁三年
卷四十六 第 60b 页 WYG0944-0270b.png
书成八月三日进 大观四年四月二十九日命
郑久中等修哲宗正史政和二年四月三日帝纪
成四年五月二十二日进哲宗正史帝纪表志传
目录总二百十卷

淳熙东都事略

淳熙十三年八月二十六日知龙州王称上东都事略
百十三卷(纪十二世家五列传百五附录八)明年春三月除直秘阁其
卷四十六 第 61a 页 WYG0944-0270c.png
书特掇取五朝史传及四朝实录附传而微以野史附
益之

淳祐四朝史

淳祐二年二月进纪十一年命史官分撰志传编修官
王撝撰舆服志四卷宝祐二年八月二十三日癸巳进
志传五年闰四月四日修润上之

宋朝苏氏古史 刘羲叟十三代史志

书目六十卷苏辙作因司马迁史记上观诗书下考春
秋及秦汉杂录起伏羲神农讫秦始皇帝为七本纪十
卷四十六 第 61b 页 WYG0944-0270d.png
六世家三十七列传谓之古史绍圣二年三月成子逊
为注其去取之意 刘羲叟著十三代史志刘氏辑历
春秋灾异南北史韵目 古者无国无史史未尝一
日无书汉法太史公位丞相上唐及本朝宰相兼
史官其重如此故书榻前议论之辞则有时政记
录柱下见闻之实则有起居注类而次之谓之日
历修而成之谓之实录所以广记备言垂一代之典
卷四十六 第 62a 页 WYG0944-0271a.png
也韩宣子见易象鲁春秋而知周公之德则守文者
不可无史萧何收秦图书而知天下阨塞户口彊弱
则创业者不可无史 江淹有言修史之难无出于
志司马迁曰书班固曰志蔡邕曰意华峤曰典张勃
曰录何法盛曰说馀史并谓之志 古所谓良史者
明周万事之理道适天下之用智足以通难知之德
文足以发难显之情 司马谈之子迁刘向之子歆
班彪之子固王铨之子隐姚察之子简李大师之子
延寿刘知几之子餗继世汗简 非迁固之博闻不
卷四十六 第 62b 页 WYG0944-0271b.png
足以网罗放失非南董之遗直不足以裁正是非
通倚相丘索之书专羊肸春秋之学 光武注记定
于永平神尧实录上于贞观 采四方之志成一家
之言 业钜事丛简策挐繁 萧斧衮章一言褒贬
芸签缥帙百世劝惩 综覈班纪发挥苍雅 钩深
学海囊括词林 玉琰其版金縢其匮 四皇坟六
帝典
卷四十六 第 63a 页 WYG0944-0271c.png
在汉之初史职为盛郡国文计先集太史之府欲其详
悉于体国也必阅石室启金匮抽裂帛检残竹欲其博
练于稽古也是立义选言宜依经以树则劝戒与夺必
附圣以居宗然后铨评昭整苛滥不作矣然纪传为式
编年缀事文非汎论按实而书岁远则同异难密事积
则起讫易疏斯固总会之为难也或有同归一事而数
人分功两记则失于复重偏举则病于不周此又铨配
之未易也俗皆爱奇莫顾实理传闻而欲伟其事录远
而欲详其迹于是弃同即异穿凿傍说旧史所无我书
卷四十六 第 63b 页 WYG0944-0271d.png
则博此讹滥之本源而述远之巨蠹也
 玉海卷四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