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五
卷四十五 第 1a 页 WYG0944-0218a.png

卷四十五
钦定四库全书
 玉海卷四十五
            宋 王应麟 撰
 艺文
小学


晋四体书势

晋卫恒传恒(赠长水都尉)善草隶为四体书势(隋唐志一卷)曰黄
帝作书契字有六义云云黄帝至三代其文不改及秦
用篆书烧焚古典而古文绝矣汉武帝时鲁恭王坏孔
卷四十五 第 1b 页 WYG0944-0218b.png
子宅得尚书春秋论语孝经时人已不复知有古文谓
之科斗书汉世袐藏希得见之魏初传古文者出于邯
郸淳恒祖敬侯觊写淳尚书后以示淳而淳不别至正
始中立三字石经转失淳法因科斗之名遂效其形太
康元年汲县人盗发魏襄王冢得策书十馀万言案敬
侯所书犹有髣髴古书亦有数种其一卷论楚事者最
为工妙恒窃悦之故竭愚思以赞其美愧不足厕前贤
卷四十五 第 2a 页 WYG0944-0219a.png
之作冀以存古人之象焉古无别名谓之字势云信黄
唐之遗迹为六艺之范先籀篆盖其子孙隶草乃其曾
玄昔周宣王时史籀始著大篆十五篇或与古同或与
古异世谓之籀书者也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
乃奏益之罢不合秦文者斯作苍颉篇中车府令赵高
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母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
颇省改所谓小篆者或曰下土人程邈为衙狱吏得罪
始皇幽系云阳十年从狱中作大篆少者增益多者损
减方者使员员者使方奏之始皇善之出以为御史使
卷四十五 第 2b 页 WYG0944-0219b.png
定书或曰邈所定乃隶字也自秦坏古文有八体一曰
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
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王莽时使司空甄丰校文字部
改定古文复有六书一曰古文孔氏壁中书也二曰奇
字即古文而异者也三曰篆书秦篆书也四曰佐书即
隶书也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鸟书所以书幡信
也及许慎撰说文用篆书为正以为体例最可得而论
卷四十五 第 3a 页 WYG0944-0219c.png
也秦时李斯号为工篆诸山及铜人铭皆斯书也汉建
初中扶风曹喜少异于斯而亦称善邯郸淳师焉略究
其妙韦诞师淳而不及也太和中诞为武都太守以能
书留补侍中魏氏宝器铭题诞书也(江式曰当时台观榜题宝器之铭悉)
 是诞书(世说魏明帝起殿使诞登梯题榜既下头须皓然因敕子孙勿复学书)汉末又有蔡
邕采斯喜之法为古今杂形然精密闲雅不如淳也(法书)
(要录曰李丞相见周穆王书七日兴叹患其无骨蔡尚书入鸿都观中十旬不返嗟其出群)邕作篆
势曰云云扬波振撇鹰跱鸟震籀诵拱手而韬翰云云
秦既用篆奏事烦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佐书曰隶字
卷四十五 第 3b 页 WYG0944-0219d.png
汉因行之独符印玺幡信题署用篆隶书者篆之捷也
上谷王次仲始作楷法至灵帝好书时多能者而师宜
官为最大则一字径丈小则方寸千言甚矜其能每书
辄削而焚其柎梁鹄乃益为版而饮之酒候其醉而窃
其柎鹄卒以书至选部尚书宜官后为袁术将今钜鹿
宋子有耿球碑是术所立其书甚工云是宜官也梁鹄
在袐书以勤书自效是以今者多有鹄手迹魏武帝以
卷四十五 第 4a 页 WYG0944-0220a.png
为胜宜官今宫殿题署多是鹄象鹄宜为大字邯郸淳
宜为小字鹄谓淳得次仲法然鹄之用笔尽其势鹄弟
子毛弘教于袐书今八分皆弘法也汉末有左子邕小
与淳鹄不同然亦有名魏初有钟胡二家为行书法俱
学之于刘德升而钟氏小异然亦各有巧今大行于世
(晋荀勖领袐书监立书博士置弟子教习以钟繇胡昭为法)作隶势曰蠲彼繁文崇
此简易云云(齐周颙得卫恒散隶书法学之甚工何胤以倒薤书求换之)汉兴而有草
书不知作者姓名至章帝时齐相杜度号善作篇后有
崔瑗崔实亦皆称工杜氏杀字甚安而书体微瘦崔氏
卷四十五 第 4b 页 WYG0944-0220b.png
甚得笔势而结字小疏弘农张伯英者因而转精甚巧
凡家之衣帛必书而后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下笔
必为楷则号匆匆不暇草书韦仲将谓之草圣伯英弟
文舒次伯英罗叔景赵元嗣者与伯英并时见称于西
州故英自称上比崔杜不足下方罗赵有馀河间张超
亦有名然虽与崔氏同州不如伯英之得其法也崔瑗
作草书势曰抑左扬右望之若崎竦企鸟跱志在飞移
卷四十五 第 5a 页 WYG0944-0220c.png
应时谕指用于卒迫(唐志崔瑗飞龙篇篆草势合三卷) 初学记崔瑗
草书体云书体之兴始自颉皇写彼鸟迹以定文章爰
暨末叶典籍弥繁惟作佐隶旧字是删草书之法盖尤
简略兼功并用爱日省力纯俭之变岂必古式成公绥
隶书体云虫篆既繁草藁近伪适之中庸莫尚于隶规
矩有则用之简易八分玺法殊好异制钟氏隶书势云
焕若星陈郁若云布鲍照飞白书势云云萧子良古今
篆隶文体有藁楷蓬悬针垂露飞白填奠鸟虎爪偃波
鹤头书象形尚方大篆凤鸟科斗虫龙虎仙人芝英十
卷四十五 第 5b 页 WYG0944-0220d.png
二时倒薤龟麒麟金错蚊脚书凡数十种皆出于六文
八体之书而因事生变 王愔文字志悬针小篆体也
倒薤小篆体也八体书亦图此法(或云出曹喜)金错书八体
书法不图其形或云以铭金石垂露书如悬针
羊欣笔阵图云萧何善篆为前殿成(又苍龙白虎阙)
题其额(使秃笔书) 本朝任玠序范度五体书文五体
曰篆曰八分曰真曰行曰草其体虽五其流唯三
卷四十五 第 6a 页 WYG0944-0221a.png
篆则统乎科斗玉箸垂露薤叶大小之属也隶则
统乎羲献钟庾欧虞颜柳真草之辈也八分则酌
乎篆隶之间通是三者可冠群书 孔安国书序
科斗书废已久时人无能知者定其可知者为隶
古定疏就古文体而从隶以定之虽隶而犹古
隋志自苍颉讫汉初书经五变曰古文(苍颉)大篆(史)
(李斯)隶书(程邈)草书(汉初)秦废古文始用八体汉以六体教
学童并藁书楷书悬针垂露飞白偃波鹤头芝英倒薤
等二十馀种之势皆出于上六书因事生变也魏世有
卷四十五 第 6b 页 WYG0944-0221b.png
八分书(程迥曰八分始于汉初王次仲) 唐六典书学注字体有五一
曰古文(废而不用)二曰大篆(惟石经载之)三曰小篆(印玺幡碣所用)四曰
八分(石经碑碣所用)五曰隶书(典籍表奏公私文疏所用) 唐志古今八体
六文书法一卷古来篆隶诂训名录一卷 庾肩吾曰
隶书今之正书也张怀瓘六体书论亦云隶书者程邈
造字皆真正亦曰真书自唐以前皆谓楷字为隶至欧
阳集古录误以八分为隶书自是凡汉石刻皆目为汉
卷四十五 第 7a 页 WYG0944-0221c.png
隶东魏大觉寺碑题曰隶书盖今楷字也 晋索靖传
与卫瓘(恒之父)俱善草书作草书状曰婉若银钩漂若惊
鸾 杨泉草书赋惟六书之为体美草法之最奇杜垂
名于古昔皇著法于今斯 说文注按书传云张并作
草又云齐相杜操作 汉书安息国旁行为书记颜氏
曰今西方胡国南方林邑书皆横行不直下也 隋志
后汉得西域胡书以十四字贯一切音文省义广谓
之婆罗门书(志一卷)
卷四十五 第 7b 页 WYG0944-0221d.png
晋王羲之书

本传羲之字逸少善隶书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宴
集兰亭自为之序写道德经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
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羲之书初不胜庾翼郗惜暮
年方妙以章草答庾亮而翼深叹伏云吾昔有伯英章
草十纸过江亡失常叹妙迹永绝忽见足下书焕若神
明顿还旧观子献之工草隶尝书壁为方丈大字议者
以为羲之草隶江左中朝莫有及者献之骨力远不及
卷四十五 第 8a 页 WYG0944-0222a.png
父而颇有媚趣制曰书契之兴肇乎中古绳文鸟迹不
足可观末代去朴归华舒笺点翰争相誇尚竞其工拙
伯英临池之妙无复馀踪师宜悬帐之奇罕有遗迹钟
王以降略可言焉钟虽擅美一时亦为迥绝论其尽善
或有所疑至于布纤浓分疏密霞舒云卷无所间然但
其体则古而不今字则长而逾制献之虽有父风殊非
新巧字势疏瘦笔踪拘束子云近出擅名江表然仅得
成书无丈夫之气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此数
子者皆誉过其实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
卷四十五 第 8b 页 WYG0944-0222b.png
王逸少乎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
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转直心慕手追此人而已
 梁萧子云云著晋史至二王列传欲作论草隶法言
不尽意遂不能成略指论飞白一事而已见敕旨论书
一卷商略笔状洞彻字体始变子敬全范元常逮尔以
来自觉功进 梁武帝评羲之字势雄远如龙跳
虎卧 卫夫人笔阵图曰若初学书先须大书
卷四十五 第 9a 页 WYG0944-0222c.png
不得从小善鉴者不写善写者不鉴多骨微肉者
筋书多肉微骨者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
者病一二从其消息而用之(国史志笔阵图一卷声韵图一卷不知撰)
(人)

晋凤尾诺

陆龟蒙说凤尾诺曰自晋讫梁陈以来藩邸之书也凡
封子弟为王则开府辟僚属取当时士有学行才藻者
中是选其所下书东宫则曰令上书则曰笺诸王下书
则曰教上书则曰启应和文章则应令应教下其制一
卷四十五 第 9b 页 WYG0944-0222d.png
等故也其事行则曰诺犹汉天子肯臣下之奏曰可也
晋元帝为琅琊王时帝美其才令通习外事常使批凤
尾诺南齐江夏王锋年五岁使学凤尾诺下笔便工帝
大悦以玉麒麟赐之馀未见其出(凤尾所诺笺之文若今批答)
唐志皇太子令书左庶子画诺至道元年诏改诺为准
九月二十三日崇文院言按唐会要贞观十九年高士
廉刘洎等请定皇太子与百官书疏体式诏凡处分论
卷四十五 第 10a 页 WYG0944-0223a.png
事之书太子并画诺令左右庶子已下著姓名宣奉行
书案画日其馀与诸亲及师傅等不在此限

齐王僧虔书赋

王僧虔传齐高帝示僧虔古迹十一卷就求能书人名
僧虔得人间所有卷中所无者吴大帝景帝归命侯桓
玄书及王导洽珉张芝索靖卫伯儒张习共十一卷奏
之僧虔著书赋俭为注序(宋孝武欲擅书名僧虔不敢显迹僧虔答高帝曰臣书臣)
(中第一又曰臣正书第一草书第二)又上羊欣所撰能书人名一卷  赋见艺文类聚
云手以心麾毫以手从
卷四十五 第 10b 页 WYG0944-0223b.png

梁五十二体书 百体 五十六体 书品

唐志萧子云五十二体书一卷庾肩吾书品一卷(郭忠恕云)
 五十二家书必非子云所作(梁殷钧受诏料检西省法书古迹列为品目) 法书要录(张彦)
(远一卷)齐王融图古今杂体六十四书湘东王令韦仲定
为九十一种谢善勋增九法合成百体 御览庾元威
论书曰书十牒屏风作百体悬针垂露秦望波冢金鹊
玉文鹄头虎爪倒薤偃波幡信制列日月风云科斗署
卷四十五 第 11a 页 WYG0944-0223c.png
胡蓬相天竺转宿书一笔篆一笔隶飞白章草古文隶
横楷小科芝英花草幡信钟鼓隶龙虎凤鱼麒麟仙人
科斗云虫鱼鸟龙龟虎鸾篆龙虎凤鱼麒麟仙人科斗
云虫鱼鸟龙龟虎鸾隶龙文龟文鼠牛龙书虎草书兔
书龙蛇草马羊猴鸡犬豕书复有大小篆铭鼎摹印刻
符石经象形篇章震书到书反左书等及九体书所谓
缣素简奏笺表行狎楫蒿半草全草书此九法极真草
之次第删舍之外所存犹一百二十体 书断(开元张怀瓘三)
(卷)篆籀八分隶章草飞白行书谓之八体而右军皆在神
卷四十五 第 11b 页 WYG0944-0223d.png
品 百叶书抄晋徐安子五十八体书势一卷 墨薮
五十六种书太昊作龙书神农作穗书黄帝以仓颉鸟
迹为篆书因卿云见作云书少昊作金天鸾凤书高阳
制科斗书高辛作仙人形书尧作龟书夏后作钟鼎书
倒薤书(务光)虎书(史佚)鸟书(周文赤雀衔书武王丹鸟入室作)填书(周媒氏作)
篆复篆(史籀)殳书(文记笏武记殳)小篆(周)仙人篆(李斯改)麒麟篆(仲尼)
(弟子作)转宿书(子韦)虫书(秋胡妻)传信书(六国)小篆刻符书(李斯)
卷四十五 第 12a 页 WYG0944-0224a.png
(程邈)署书(萧何作题苍龙白虎二阙)藁书(仲舒)气候书(司马相如)芝英书(汉)
金错书尚方大篆(程邈)鹤头偃波书(诏板所用)蚊脚书(上诏用)
露悬针篆(汉曹喜)章草(杜伯度)飞白(蔡邕)一笔书(张芝)八分书(王次)
(仲)蛇书(鲁唐终)行书(正之小也钟繇谓之行狎书后汉刘德升造)散隶(卫恒)龙爪
书行隶(王羲之)八体书(二王)虎爪书(王僧虔)鬼书(宋元嘉)花书(河东)
(山胤)外国胡书天竺书 杂俎百体云召奏用虎爪书告
下用偃波书谢章诏板用蜹脚书(初学记摰虞决疑要注曰尚书台召人用)
(虎爪书告下用偃波书皆不可卒学以防矫诈)书目王僧虔评书一卷梁武帝
评书一卷(自钟繇至蔡邕凡二十五家各评其书)书品一卷(唐志庾肩吾撰)集草
卷四十五 第 12b 页 WYG0944-0224b.png
隶者一百二十八人以张芝居首品为九例(又述书后品一卷唐)
(开元中王知明撰取今古二百五十人分七等)唐虞世南笔髓法一卷一辨意
二指意三释真四释行五释草六契妙七劝学李嗣真
书后品一卷(崇文目云因庾肩吾之品更分十等各为评赞)唐书嗣真撰书品一卷今本无评 
(赞)

梁千字文

唐志周兴嗣次韵一卷(兴嗣传次韵王羲之书千字文高祖以羲之书千字)
卷四十五 第 13a 页 WYG0944-0224c.png
(使兴嗣次韵为文)萧子范千字文一卷南平王使子范制
千字文蔡远注释 隋志萧子云注千字文胡肃
注并篆草书各一卷演千字文五卷 梁武帝制
千文诗沈众为注解 隋潘徽为万字文及韵纂
(三十卷) 智永草千文 宋朝太宗谓近臣曰千文
盖梁得钟繇破碑千馀字周兴嗣次韵而成词理
亡可取

梁玉篇 祥符新定玉篇

隋志陈左将军顾野王玉篇三十一卷 今本三十卷
卷四十五 第 13b 页 WYG0944-0224d.png
梁大同九年三月二十八日黄门侍郎顾野王撰序曰
五典三坟竞开异义六书八体今古殊形或字各训同
或文均释异总会众篇校雠群籍成一家之制始于一
终于亥凡五百四十二部(梁简文以玉篇详略未当使萧恺与学士删改)唐上
元元年甲戌四月十三日孙强增加字旧一十五万八
千六百四十一言新五万一千一百二十九言(总二十万九千)
(七百七十言注四十万七千五百三十字卷末分毫字样凡二百四十八字附以沙门神珙五音声论四声五)
卷四十五 第 14a 页 WYG0944-0225a.png
(音九弄反纽图唐志僧慧力像文玉篇三十卷)阳宁公释处忠撰元和韵谱 祥符三年二月
己酉太常博士丘雍上篇韵筌蹄三卷六年九月学士
陈彭年校理吴锐直集贤院丘雍上准诏新校定玉篇
三十卷(崇文目曰重修)请镂板诏两制详定改更之字天禧四
年七月癸亥板成赐雍金紫

后魏字统

北史阳尼造字释数十篇未就其从孙承庆撰为字统
二十卷行于世
卷四十五 第 14b 页 WYG0944-0225b.png
隋韵纂 桂苑珠丛 切韵

隋潘徽传秦王俊召为学士令为万字文撰集字书名
曰韵纂(三十卷)序曰羲皇观象纬而法天史颉察蹄迒
而取地小学之家尤多舛杂文讹篆隶音谬楚夏三苍
急就之流微存章句说文字林之属唯别体形未有李
登声类吕静韵集始判清浊才分宫羽 唐曹宪传
仕隋为秘书学士于小学家尤邃自汉杜林卫宏
后古文至宪复兴与诸儒撰桂苑珠丛(一百卷)规正
卷四十五 第 15a 页 WYG0944-0225c.png
文字(又注广雅学者推其该)唐太宗有奇难字辄问宪具为音注
帝咨询之又撰博雅十卷(隋志曹宪古今字图杂录一卷) 唐志桂苑
珠丛一百卷(诸葛颖)又略要二十卷 吕静韵集夏侯该
韵略阳休之韵略周思言音韵李季节音谱杜台卿韵
略等各有乖互隋仁寿元年辛酉陆法言为切韵五卷
唐天宝十载辛卯孙愐唐韵总加四万二千三百八十
三言仍篆隶石经勒存正体

唐六十九家小学

艺文志经录十一曰小学类六十九家一百三部七百
卷四十五 第 15b 页 WYG0944-0225d.png
二十一卷失姓名二十三家尔雅小尔雅方言释名三
苍广雅埤苍广苍急就凡将太甲在昔圣皇劝学飞龙
说文玉篇纂文纂要诂切桂苑珠丛幼学始学小学少
学启疑博雅续尔雅黄初吴章篇则训诂偏傍之学也
声类韵集韵略辨嫌音四声韵略四声部韵篇切韵證
俗音音隐叙同音尔雅音义则音韵之学也字体则有
杂字字训字林字统字苑字属辨字释训解字杂音要
卷四十五 第 16a 页 WYG0944-0226a.png
说集略辨嫌文字志字旨奇字古文官书杂字书通俗
难字千字文览字知源文字指归字海书体则有篆草
势法书目录四体书势五十二体书书品笔墨法八体
六文书法篆隶诂训名录书后品石经则有论语易尚
书毛诗仪礼左传公羊始于尔雅李巡樊光注终于李
嗣真书后品不著录二十三家二千四十五卷徐浩书
谱至加字切韵训诂偏傍有文字音义五经文字九经
字样干禄字书分毫正字说文字源音韵有韵音唐韵
韵铨韵英韵海镜源切韵加字书体有书谱古迹记书
卷四十五 第 16b 页 WYG0944-0226b.png
断评书指则法书草字体笔法记宝章集八体书范及
二王二张等书王氏工书状 隋志小学一百八部四
百四十七卷 崇文目五十七部五百十九卷叙曰尔
雅出汉世而有训诂之学三苍志字法许慎作说文而
有偏傍之学五声清浊相生孙炎始作字音于是有音
韵之学篆隶古文异体学者务极其能于是有字书之
(景德二年龙图阁书小学四百四十二卷) 中兴目一百十八家八百二
卷四十五 第 17a 页 WYG0944-0226c.png
十二卷 续目二十家二百二十四卷 文字之学有
三其一体制谓点画有衡纵曲直之殊(说文之类)其二训诂
谓称谓有古今雅俗之异(尔雅方言之类)其三音韵谓呼吸有
清浊高下之不同(沈约四声谱及西域反切之学)

唐禁中书法

百官志贞观元年诏京官职事五品以上子嗜书者二
十四人隶弘文馆习书出禁中书法以授之 会要初
置弘文馆选贵臣子弟有性识者为学生内出书法命
之令学又人间有善书者追召入馆才数年间海内风
卷四十五 第 17b 页 WYG0944-0226d.png
(六典注云敕虞世南欧阳询教示楷法) 唐志虞和法书目录六卷张
彦远法书要录十卷 褚遂良工隶楷帝令侍书
(见后) 虞世南始学书于智永究其法为世秘爱
 欧阳询初仿王羲之书后险劲过之因自名其
体 魏叔瑜善草隶以笔意传其子华及甥薛稷
世称善书者前有虞褚后有薛魏 颜真卿善正
草书笔力遒婉世宝传之 贺知章善草隶好事
卷四十五 第 18a 页 WYG0944-0227a.png
者具笔研从之世传以为宝 柳公权书法结体劲媚
自目一家 裴休书楷遒劲有体法韦陟有楷法自谓
书陟字若五朵云号郇公五云体 卢藏用工草隶大
篆八分 苏氏曰永禅师书骨气深稳体兼众妙精能
之至反造疏淡如观陶靖节诗欧阳率更书妍紧拔群
尤工于小楷其书劲险刻厉正称其貌褚河南书清远
萧散微杂隶体张长史草书颓然天放略有点画处而
意态自足号称神逸今世称草书者或不能真行此大
妄也真生行行生草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未有未能
卷四十五 第 18b 页 WYG0944-0227b.png
行立而能走者也颜鲁公书雄秀独出一变古法柳少
师本出于颜而能自出新意其言心正则笔正非独讽
谏理固然也

唐御府钟王等真迹 二王张芝张昶书

    (弘文馆法书贞观开元印)
会要贞观六年正月八日命整理御府古今工书钟王
等真迹得一千五百一十卷开元六年正月二日命整
卷四十五 第 19a 页 WYG0944-0227c.png
理御府古今工书钟王等真迹得一千五百一十卷十
六年正月内出二王真迹及张芝张昶等古迹总一百
六十卷付集贤院依文榻两本进内分赐诸王初贞观
中搜访王羲之等真迹人间古本毕集令魏徵虞世南
褚遂良等定其真迹及小王张芝等亦随多少勒为卷
帙以贞观字为印缝及卷之首尾其草迹又令褚遂良
真书小字帖纸影其古本亦有是梁隋官本者梁则蒲
骞徐僧权沈炽文朱异等隋则江揔姚察等书记太宗
又令虞褚等卷下更书名记其后兰亭一本相传云将
卷四十五 第 19b 页 WYG0944-0227d.png
入昭陵又一本长安神龙之际太平安乐公主奏借出
外榻写此遂失所在开元五年敕陆元悌魏哲刘怀信
等检校标分一卷为两卷总见在八十卷馀并坠失元悌
又割去前代名贤押书之迹唯以己之名氏代焉上自
书开元二字为号以印记之王右军凡一百三十卷小
王二十卷(集贤记注二十八卷)张芝张昶书各一卷右军真行书
唯有黄庭告誓等四卷存焉(宋太平兴国八年十月越州以王羲之画像并石砚)
卷四十五 第 20a 页 WYG0944-0228a.png
(来献) 艺文志小学类二王张芝张昶等书一千五百一
十卷太宗出御府金帛求天下古本命魏徵虞世南褚
遂良定真伪凡得羲之真行二百九十纸为八十卷又
得献之张芝等书以贞观字为印草迹命遂良楷书小
字以影之其古本多梁隋官书梁则蒲骞徐僧权沈炽
文朱异隋江总姚察书记帝命魏褚卷尾各书名开元
五年敕陆元悌魏哲刘怀信检校分益卷帙玄宗自书
开元字为印 六典弘文馆榻书三人贞观二十三年
置龙朔三年馆内法书九百四十九卷并装进 会要
卷四十五 第 20b 页 WYG0944-0228b.png
长庆三年四月(旧纪五月)袐书少监李随奏铸袐书阁图书
印开成元年四月集贤殿御书院铸印以御书为文
元和十四年九月戊寅考功郎中萧祐进古今书画二
十卷(旧纪云古画古书)

唐宝章集 八体书范

艺文志王方庆宝章集十卷王氏八体书范四卷王氏
工书状十五卷 王方庆传武后尝就求羲之书方庆
卷四十五 第 21a 页 WYG0944-0228c.png
奏十世从祖羲之书四十馀番太宗求之先臣悉上送
今所存唯一轴并上十一世祖导十世祖洽九世祖珣
八世祖昙首七世祖僧绰六世祖仲宝五世祖骞高祖
规曾祖褒并九世从祖献之等二十八人书共十篇后
御武成殿遍示群臣诏中书舍人崔融序其阀阅号宝
章集复以赐方庆士人歆其宠 会要神功元年五月
上谓凤阁侍郎王方庆曰卿家多书合有右军遗迹方
庆曰羲之书先有四十馀卷贞观十二年进讫一卷今
在亦进讫并十一世祖导已下二十八人书十卷上之
卷四十五 第 21b 页 WYG0944-0228d.png
 褚遂良传博涉文史工隶楷太宗尝叹曰虞世南死
无与论书者魏徵白见遂良帝令侍书帝方博募王羲
之故帖天下争献然莫能质其真伪遂良独论所出无
舛冒也(贞观中凡得羲之真行二百九十纸为八十卷) 钟绍京传绍京耆书
画如王羲之献之褚遂良真迹藏家者至数十百卷
萧祐传前代钟王遗法萧张笔势遍叙真伪为二十卷
元和末进御
卷四十五 第 22a 页 WYG0944-0229a.png

唐诏写文选

裴行俭传行俭工草隶名家帝尝以绢诏写文选览之
秘爱其法赉物良厚行俭每曰褚遂良非精笔佳墨未
尝辄书不择笔而妍捷者余与虞世南耳所撰选谱草
字杂体数万言(志卷亡)

唐开元文字音义

志玄宗开元文字音义三十卷(会要云开元二十三年三月二十七日颁示公)
(卿)韵英五卷(会要天宝十四载四月付集贤院) 张九龄贺御制文字
音义状义微旨远文省理该表隶以训今存篆以證古
卷四十五 第 22b 页 WYG0944-0229b.png
众释大备取證于前脩片言旁通去嫌于翻字信文思
之精一学术之明准 书目开元文字音义二十五卷
玄宗撰其序云古文字惟说文字林最有品式因傋所
遗缺首定隶书次存篆字凡三百二十部合为三十卷
今止存二十五卷 集贤注记有敕依文字音义改撰
春秋毛诗庄子音张九龄奏校理官吕證撰春秋音义
郑钦说撰毛诗音义甘晖卫包撰庄子音义 郭忠恕
卷四十五 第 23a 页 WYG0944-0229c.png
曰玄宗老子上卷改载为哉洪范一篇更颇作陂 志
武后字海一百卷元万顷等撰杂家有江邃释文十卷
颜之推曰世之学者读五经是徐邈而非许慎赋颂信
褚诠而忽吕忱史记专皮邹而废篆籀汉书悦应苏而
略苍雅不知书音其支叶小学其宗系 葛洪曰书三
写鱼成鲁帝成虎

唐三体写老子经

旧史司马承贞(子微)善篆隶书玄宗令以三体写老子经
因刋正文句定著五千三百八十言为真本以奏上之
卷四十五 第 23b 页 WYG0944-0229d.png

唐玉箸篆

李阳冰上李大夫论古篆书缅想立制造书之意复仰
观俯察六合之际于天地山川得方圆流峙之形于日
月星辰得经纬昭回之度于云霞草木得霏布滋蔓之
容于衣冠文物得揖逊周旋之体于虫鱼鸟兽得屈伸
飞动之理随手万变任心所成可谓通三才之气象备
万物之情状孔壁遗文汲冢旧简年代浸远谬误滋多
卷四十五 第 24a 页 WYG0944-0230a.png
蔡中郎以丰同丰李丞相将耒为来天将未丧斯文也
故小子得篆籀之宗旨 舒元舆玉箸篆志曰秦丞相
斯变苍颉籀文为玉箸篆李阳冰独能隔一千年而与
秦斯相见斯去千年冰生唐时 徐铉曰阳冰篆迹殊
绝独冠古今自云斯翁之后直至小生于是刋定说文
修正笔法 窦暨谓阳冰篆为笔虎又作小篆赞曰丞
相斯法神虑精深钗头屈玉鼎足垂金

唐真草书屏(见御书) 八体书屏 书谱

徐浩传父峤之善书以法授浩益工尝书四十二
卷四十五 第 24b 页 WYG0944-0230b.png
幅屏八体皆备草隶尤工(所题多文选五言诗)世状其法曰
怒猊抉石渴骥饮泉 志徐浩书谱一卷古迹记
一卷 司空图书屏记历代入书品者八十一人
儒家之宝莫踰此屏(见书品及徐公评论云云) 柳公权书法
劲媚外夷入贡别输货贝购柳书京兆西明寺金
刚经有钟王欧虞褚陆诸家法文宗召与联句以
为词情皆足命题于殿壁一字率径五寸帝叹钟王
卷四十五 第 25a 页 WYG0944-0230c.png
无以尚也其迁少师宣宗召寘御座前书纸三番
作真行草三体奇秘赐以器币且诏自书谢章军
容使西门季玄捧砚枢密使崔巨源过笔一纸真
书十字曰卫夫人传笔法于王右军一纸行书十
一字曰永禅师真草千字文得家法一纸草书八
字曰谓语助者焉哉乎也上尤惜奇之 宋王僧
虔为飞白书题尚书省壁 刘劭飞白书埶曰素
干冰解兰墨电𢮓直准箭驰屈拟蠖蛰烟云拂蔚索
草钟真
卷四十五 第 25b 页 WYG0944-0230d.png

唐韵英

志玄宗韵英五卷天宝十四年撰诏集贤院写付诸道
采访使传布天下 会要天宝十四年四月内出御撰
韵英五卷付集贤院缮写行用 集贤注记上以自古
用韵不甚区分陆法言切韵又未能釐革乃改撰韵英
仍旧为五卷旧韵四百三十九新加一百五十一合五
百八十韵一万九千一百七十七字分析至细广开文
卷四十五 第 26a 页 WYG0944-0231a.png
路兼通用韵以示宰臣等上表陈贺付诸道令诸郡传
写 南部新书天宝时陈庭坚撰韵英十卷 隋志释
静洪韵英三卷

唐韵海镜源

志颜真卿韵海镜源三百六十卷(崇文目十六卷) 萧存传真
卿在湖州与存及陆鸿渐等讨摭古今韵字所原作书
数百篇(以包荒万汇其广如海自末寻源昭之如镜) 会要大历十二年十
一月二十五日刑部尚书颜真卿撰韵海镜源三百六
十卷表献之诏付集贤院(旧史同十一月癸酉)
卷四十五 第 26b 页 WYG0944-0231b.png
书目北齐颜之推證俗音字四卷援诸书为据正时俗
文字之谬凡三十五目

唐笔法记

志荆浩一卷浩称洪谷子王愔文字志三卷(初学记引之)

唐干禄字书

志颜元孙干禄字书一卷(崇文目同) 书目一卷颜元孙撰
从子真卿书真卿序云元孙贞观中刋正经籍因录字
卷四十五 第 27a 页 WYG0944-0231c.png
体数纸以示雠校楷书时号颜氏字样真卿参校成一
卷名曰干禄字书以四声为次具俗通正三体以经史
所用为正世之所行为俗二者之间为通凡三体 娄
机广干禄字书五卷参校字书凡一字数义一义数字
较其同异并载本源总为字七千六百

唐六体论

书目一卷张怀瓘论大篆小篆八分隶书行书草书六
体书诂一卷评书药石论一卷天宝中献古文大篆书
祖一卷怀瓘论古文大篆籀文小篆八分隶书章草行
卷四十五 第 27b 页 WYG0944-0231d.png
书飞白草书十体皆有赞书断三卷卷末云开元甲子
岁草创崇文目云怀瓘书断论三卷采古人以书名家
差为三品李淑书目云上论书述赞文下每书分神妙
能品人名有唐名书赞一卷朱禹善评贞观至元和善
书凡一百五十人法书要录十卷唐张彦远撰裒次论
书之说蔡希综法书论一卷

唐十体书

卷四十五 第 28a 页 WYG0944-0232a.png
书目十体书一卷唐玄度撰并书有古文大篆八分小
篆飞白倒薤散隶垂针鸟书垂露十体皇祐中武功苏
望刻石

乾德韵对 雍熙新定广韵 景德校定切韵

    祥符重修广韵
乾德四年正月陈鄂上四库韵对诏续编天禧五年六
月乙巳鄂之孙僧溥上鄂所作九十八卷(唐志类书高测韵对十卷)
(辑诸书为千韵以便童习)范镇国朝韵对三卷  太平兴国二年六月丁亥
诏太子中舍陈鄂等五人同详定玉篇切韵(志云雍熙中)
卷四十五 第 28b 页 WYG0944-0232b.png
宗于便殿召直史馆句中正访字学令集凡有声无文
者翌日中正上其书上曰朕亦得二十一字当附其末
因命中正及吴铉杨文举等考古今同异究篆隶根源
补缺刋谬为新定雍熙广韵一百卷端拱二年六月丁
丑上之诏付史馆(先是上以字学舛谬乃命刋定)景德四年十一月戊
寅崇文院上校定切韵五卷依九经例颁行(本陆法言撰)
符元年六月五日改为大宋重修广韵(诏曰道有形器之适物有象数)
卷四十五 第 29a 页 WYG0944-0232c.png
 之滋一爻始画于龙图八体遂生于鸟迹(大宋重修广韵凡二万六千一百九十四言注一十九万一千六)
 百九十二字(陆法言撰本长孙讷言笺注刘臻颜之推魏渊卢思道李若萧该辛德源薛道衡八人撰集唐)
(仪凤二年郭知玄拾遗绪正更以朱笺三百字关亮薛㶷王仁照祝尚丘孙愐严宝文裴务齐陈道固增加字)
(诸家增字释训并载卷中)三年五月庚子赐辅臣人一部景祐元年
四月丁巳诏直史馆宋祁郑戬国子直讲王洙刋修广
韵韵略命知制诰丁度李淑详定祁等言多疑混字举
人误用故也(详见后集韵) 吴铉(一作吴锐)重定切韵兴国八年殿
试日捧以献七月五日戊午令入史馆校定字书(铉多以吴)
(音作俗字数千增之贡士为铉所误诏焚之) 崇文目唐广韵五卷唐韵五
卷四十五 第 29b 页 WYG0944-0232d.png
卷雍熙广韵一百卷大宋重修广韵五卷

淳化历代帝王名臣法帖 淳熙续法帖

淳化四年四月诏以先贤墨迹为法帖十卷勒于石丙
戌赐近臣各一部(秘阁有王羲之父子庾亮萧子云唐玄宗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桑门怀)
(素怀仁等笔迹实录淳化元年八月)先是太平兴国二年十月诏诸州搜
访先贤笔迹图书于是荆湖献张芝草书潭州献唐明
皇所书道林寺王乔观碑袁州献宋之问书龙鸣寺碑
卷四十五 第 30a 页 WYG0944-0233a.png
三年九月辛亥升州献晋王羲之献之及桓温等凡十
八家石版书迹(上留心笔札召善书者十馀人于后殿日习钟王书)六年十二月
丁丑又诏访钟繇墨迹七年正月己未钱惟治以钟繇
王羲之唐玄宗墨迹七轴为献八年二月丁酉钱昱献
钟王墨迹八轴十月己丑越州献羲之石砚雍熙二年
三月丙寅潘昭庆献虞褚欧阳墨迹三本至道元年六
月十日命裴愈求图籍又得羲之怀素等书八本藏秘
阁 元祐中刘次庄为法帖释文十卷 靖国初刘焘
取淳化所遗与近出者为续法帖十卷 淳熙十二年
卷四十五 第 30b 页 WYG0944-0233b.png
三月刻秘阁续法帖十卷(七十三段)

景德新定韵略 祥符篇韵筌蹄

景德四年十一月戊寅诏颁行新定韵略送胄监镂板
先以举人用韵多异诏殿中丞丘雍重定切韵陈彭年
言省试未有条格命晁迥崔遵度等评定刻于韵略之
末祥符三年二月己酉太常博士丘雍编通俗文字为
篇韵筌蹄三卷上之诏褒之四年六月详定诸州发解
卷四十五 第 31a 页 WYG0944-0233c.png
条例附于韵略景祐四年六月丙申以丁度所修韵略
五卷颁行初说书贾昌朝言韵略多无训释疑混声重
叠字举人误用诏度等刋定窄韵十三许附近通用混
声重字具为解注元祐五年太学博士孙谔等言韵有
一字一义而两音者有合用而私相传为当避者有合
押而礼部韵或不收者七月九日附入韵略绍兴十四
年十二月己丑知荣州杨朴上礼部韵括遗 书目韵
略五卷景德四年龙图待制戚纶等承诏详定考试声
韵纶等以殿中丞丘雍所切韵同用独用例及新定条
卷四十五 第 31b 页 WYG0944-0233d.png
例参定案崇文目雍撰韵略五卷略取切韵要字备礼
部科试景祐礼部韵略五卷丁度等承诏重修四声韵
类二卷乾道元年郏升卿撰以平声上下韵母兼总三
声以类相从又声韵类例一卷以字母为目总括诸韵
音声相近亦附焉淳熙礼部韵略五卷元年国子监言
前后有增改删削及多差舛诏校正刋行隶韵十卷淳
熙二年刘球撰集石刻隶字为之纂注韵略五卷不知
卷四十五 第 32a 页 WYG0944-0234a.png
作者又互注五卷 续目吴棫韵补五卷自诗书至唐
宋人文章凡恊声押古韵者共引五十家僧妙华互注
集韵二十五卷 崇文目韵铨十五卷切韵十卷辨体
补修加字切韵五卷声韵图一卷 程迥古韵通式一
曰四声互用二曰切响通用略于文选诗中类出五十
馀条复以经證一目终焉 刘熙古作切韵拾玉二篇
刋版以献诏国子监颁行

祥符真草书千字文

三年十二月丁卯皇从侄孙守节上其父南阳郡王惟
卷四十五 第 32b 页 WYG0944-0234b.png
吉真草书千字文石本诏奖之以其书付史馆 太宗
时孙景璠篆千字文为五十馀体以献授国子书学博
士 仁宗时克循献所书千字文 皇祐二年正月十
七日宗子宗望上集虞世南笔法千字文迁资州刺史
 米芾奉诏以黄庭小楷作千字文以献 侍其玮续
千文 唐志有篆书千字文一卷 胡寅作叙古千文
黄灏为传 胡宏作叙古蒙求(凡三十一章)李建中手写郭
卷四十五 第 33a 页 WYG0944-0234c.png
忠恕汗简集以献皆科斗文字诏嘉奖忠恕召授国子
主簿馆于太学令刋定历代字书 舒知雄献字母图
陈淳字义三卷

景祐书苑 书学

实录三年十月乙巳朔国子博士周越上纂集古今人
书并隶体法(传云并所更体法)名书苑凡二十卷命知国子监
书学(志云二十九卷传云十卷) 中兴书目周越古今法书苑十卷
其序云自苍史逮皇朝善书者得三百九十八人以古
文大篆小篆隶书飞白八分行书草书通为八体附以
卷四十五 第 33b 页 WYG0944-0234d.png
杂书以正书正行行草草书分为四等(晁氏志云十五卷天圣八年四)
(月成此书奏御) 郭忠恕云小篆散而八分生八分破而隶书
出隶书悖而行书作行书狂而草书圣自隶以下吾不
欲观 崇宁三年六月十一日都省上书学敕令格式
五年四月罢(徽宗评十八家书体高宗制翰墨志) 绍兴十六年十一月
十七日癸未复置御书院于资善堂后明年四月十七
日毕功翰林院选试书学生以五体书(王虞钟真小字批答)书学
卷四十五 第 34a 页 WYG0944-0235a.png
祗候以六体书(勾勒书)艺学试七体书(玉箸篆)待诏以七体
书二十年正月十七日罢 书目米芾书评一卷元祐
六年撰朱长文续书断二卷集唐初至熙宁间能书
者品第优劣 大观四年正月九日朱克明言许氏
说文字画形声多与字说相戾撮四百馀字名字括
诏除书学谕 熙宁三年十二月十六日明州布衣
王珦上篆书證宗要览三卷并印样一轴命为御书
院祗候
卷四十五 第 34b 页 WYG0944-0235b.png
景祐集韵

十卷(崇文目有之)景祐四年翰林学士丁度等承诏撰宝元
二年九月书成上之十一日进呈朌行(庆历三年八月十七日雕印成)
韵例云唐虞君臣赓载作歌商周之代颂雅参列声韵
经见此焉为始后世属文之士比音择字类别部居乃
其四声若周研李登吕静沈约之流皆有编著近世小
学寖废六书亡缺隋陆法言唐李舟孙愐各加裒撰真
宗时令陈彭年丘雍因法言韵就为刋益景祐四年(一云)
卷四十五 第 35a 页 WYG0944-0235c.png
(元年三月)太常博士直史馆宋祁郑戬建言彭年雍所定多
用旧文繁略失当因诏祁戬与直讲贾昌朝王洙同修
定知制诰丁度李淑典领令所撰集务从该广凡字训
悉本许慎说文慎所不载则引他书为解凡古文见经
史诸书可辨识者取之不然则否(列十二凡著于篇端)字五万三
千五百二十五新增二万七千三百三十一字分十卷
诏名曰集韵(自许慎而降凡数家总为类篇集韵) 昌朝又请修礼部韵
略其窄韵凡十有三听学者通用之(或云治平四年司马光继纂其职)
元祐五年博士孙谔陈请添收绍兴十一年进士黄启
卷四十五 第 35b 页 WYG0944-0235d.png
宗随韵补辑尚多阙遗三十二年毛晃上增修互注韵
略 张贵谟上声韵补遗

庆历古文韵

庆历四年二月二十四日知亳州夏竦上新集古文四
声韵五卷(古文所出书传自汗简至凤栖记)皇祐四年二月甲申宗子
右屯卫大将军克继广夏竦古文韵六卷诏奖其向学
藏中秘 郭忠恕佩觿集三卷序曰造字之旨始
卷四十五 第 36a 页 WYG0944-0236a.png
于象形中则止戈反正而省声正焉四声之作始
于譬况中则近烟(左传注)为殪(郑注)而翻语生焉(孙炎所作)
传写之差则五月三豕帝虎鲁鱼触类而长实繁
有徒(忠恕编汗简究古文根本) 晁氏志薛尚功集钟鼎篆韵
七卷(绍兴中)元祐中吕大临所载仅数百字政和中
王楚所传不过数千字是书所录凡一万一百二
十有五又王楚集博古图二十卷吕大临考古图
十卷薛尚功钟鼎款识二十卷书目(崇文目同)佩觿三
卷郭忠恕上卷列三科一曰造字二曰四声三曰传写
卷四十五 第 36b 页 WYG0944-0236b.png
中下以四声分十条古文四声韵五卷夏竦集前后所
获古文字准唐切韵分为四声

治平类篇 指掌图

书目类篇四十五卷治平四年司马光上先是宝元二
年翰林学士丁度言今修集韵增字既多与玉篇不相
参恊请将新韵增入别为类篇诏王洙修纂胡宿范镇
继之至是书成凡十四篇目录一篇每篇分为上中下
卷四十五 第 37a 页 WYG0944-0236c.png
总四十五卷文三万一千三百一十九重音二万一千
八百四十六以说文为本 光有切韵指掌图以三十
六字母总三百八十四声别为二十图辨开阖以分轻
重审清浊以订虚实极五音六律之变分四声八转之
异递用则名音和傍求则名类隔同归一母则为双声
同出一韵则为叠韵同韵而分两切者谓之凭切同音
而分两韵者谓之凭韵无字则点窠以足之谓之寄声
韵阙则引邻以寓之谓之寄韵 刘熙古作切韵拾玉
二篇
卷四十五 第 37b 页 WYG0944-0236d.png

宋朝象类书

书目郑樵字始连环二卷论字画音韵象类书十一卷
论文字象类谓独体为文合体为字文有八象字有六
类八象不至则有假借之文六类不及则有假借之字
又论梵书三卷龙龛手鉴四卷辽国统和十五年僧智
光以平上去入为次兼释中国西竺之书(晁氏志三卷契丹僧行均)
(撰凡二万六千四百三十字注十六万三千一百馀字僧智光为之后题云统和十五年丁酉时至道三年也)
卷四十五 第 38a 页 WYG0944-0237a.png
郑樵六书略曰臣六书證篇实本说文而作凡许氏是
者从之非者违之说文形也以母统子广韵声也以子
该母臣旧作象类书总三百三十母为形之主八百七
十子为声之主合千二百文而成无穷之字说文定五
百四十类为字之母然母能生而子不能生误以子为
母者二百十类 七音略曰汉人课籀隶始为字书以
通文字之学江左竞风骚始为韵书以通声音之学然
不识子母失制字之旨不识七音失立韵之源七音之
韵起自西域流入诸夏华僧定之以三十六为之母重
卷四十五 第 38b 页 WYG0944-0237b.png
轻清浊不失其伦天地万物之音备于此矣 淳熙隶
释目录五十卷洪适撰凡碑板二百八十五器二十
七 墨薮十卷许归与编(李氏书目止五卷评书笔势论皆别出)

秦篆谱

祥符中封泰山守臣摹本以献凡四十馀字宋庠刻于
石大观中刘跂至绝顶摹之全本复传考史记本纪大
凡百四十六字而差失者九字为后序谓之泰山秦篆
卷四十五 第 39a 页 WYG0944-0237c.png
谱 隋志小学秦刻石文一卷 郑端方篆髓六卷(字义)
(一篇)

乾道班马字类

中兴书目乾道九年陈天麟撰前汉通用古文韵编五
卷以四声集之 续目娄机取史汉古字为班马字类
二卷文心雕龙曰诡异者字体瑰怪也联边者半字同
文也重出者同字相犯也单复者字形肥瘠也凡此四
条虽文不必有而体例不无若值而不悟则非精解至
于经典隐暧方册纷纶简蠹帛裂三写易字子思弟子
卷四十五 第 39b 页 WYG0944-0237d.png
于穆不似音讹之异也晋之史记三豕渡河文变之谬
也 说文系传云蔡邕汉末硕学而云色丝为绝殊不
知绝字系旁为刀刀下为节又况不及蔡邕者乎吴人
云无口为天有口为吴曾不知吴从兵随文帝恶随字
为走乃去之成隋字隋裂肉也其不祥大焉殊不知隋
从辵辵安步也而妄去之岂非不学之故 汉之诸儒
比肩立而扬子云以识字称韩文公言语妙天下而犹
卷四十五 第 40a 页 WYG0944-0238a.png
自谓略须识字字亦岂易识哉 桃莱难悟柳卯本同
 凡将急就之文旁行敷落之教 宋沈约慨然思与
天下共识龟图鸟迹之遗趋高领妙自谓入神旁通曲
畅律度精密时有诵郊居赋而击节称善独在雌霓一
语文从字顺各识其职 不必有曹宪可以备顾问不
必有扬子云可以备好奇之访 师宜八分之巧元常
三体之妙史籀李斯之篆梁鹄孟喜之书 鸾惊之势
闻于索靖鹰跱之巧显于蔡邕游雾重云传敬礼之法
马颉鱼颃表扬泉之赋 一阴一阳交春夏秋冬备而
卷四十五 第 40b 页 WYG0944-0238b.png
万情生焉一柔一刚交东西南北备而万形成焉一辟
一翕交平上去入备而万声生焉一唱一和交开发收
闭备而万音成焉吴楚伤于轻浅燕赵伤于重浊秦陇则
去声为入梁益则平声似去若管之以天地律吕则轻
重浅深清浊之变三十有六而穷矣故字有母止于三
十六也辈出为声一之唱也故为律而属天杂比为音
二之和也故为吕而属地 郑樵七音略曰天籁之本
卷四十五 第 41a 页 WYG0944-0238c.png
自成经纬纵有四声以成经横有七音以成纬皇颉制
字深达此机江左四声反没其旨凡为韵书者皆有经
无纬字书眼学韵书耳学眼学以母为主耳学以子为
主母主形子主声 颜氏家训曰自春秋标齐言之传
离骚目楚辞之经后有扬雄著方言其书大备然皆考
名物之同异不显声读之是非逮郑玄注六经高诱解
吕览淮南许慎造说文刘熙制释名始有譬况假借以
證音字而古语与今殊别其间轻重清浊犹未可晓加
以内言外言急言徐言读若之类益使人疑孙叔言创
卷四十五 第 41b 页 WYG0944-0238d.png
尔雅音义是汉末人独知反语魏高贵乡公不解反语
以为怪异自兹厥后音韵锋出各有土风递相非笑
文心雕龙古之教歌先揆以法使疾呼中宫徐呼中徵
商徵响高宫羽声下抗喉矫舌之差攒唇激齿之异廉
肉相准皎然可分凡声有飞沈响有双叠双声隔字而
每舛叠韵杂句而必暌沈则响发而断飞则声飏不还
异音相从谓之和同声相应谓之韵韵气一定故馀声
卷四十五 第 42a 页 WYG0944-0239a.png
易遣和体抑扬故遗响难契切韵之动势若转圆讹音
之作甚于枘方
 玉海卷四十五
卷四十五 第 42b 页 WYG0944-0239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