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二
卷四十二 第 1a 页 WYG0944-0156a.png

卷四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玉海卷四十二
            宋 王应麟 撰
 蓺文
经解 总六经

 记之经解指诗书礼乐易春秋之教未始正六经之
 名庄子天运篇始述老子之言曰六经先王之陈迹
 实昉乎此太史公滑稽传以礼乐诗书易春秋为六
 蓺而班史因之又以五学配五常而论语孝经并记
卷四十二 第 1b 页 WYG0944-0156b.png
 于六蓺略中自时厥后或曰五经或曰六经或曰七
 经至唐贞观中谷那律淹贯群书褚遂良称为九经
 库九经之名又昉乎此其后明经取士以礼记春秋
 左传为大经诗周礼仪礼为中经易尚书春秋公榖
 为小经所谓九经也国朝方以三传合为一又舍仪
 礼而以易诗书周礼礼记春秋为六经又以孟子升
 经论语孝经为三小经今所谓九经也
卷四十二 第 2a 页 WYG0944-0157a.png

孔子经解

记经解第二十六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
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
也洁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
教也正义按郑目录云记六艺政教之得失于别录属
通论经解一篇总是孔子之言记者录之皇氏曰解者
分析之名此篇分析六经体教不同故名经解六经其
教虽异总以礼为本故记者录入于礼 荀子善为诗
者不说善为易者不占善为礼者不相 文中子门人
卷四十二 第 2b 页 WYG0944-0157b.png
有问姚义孔庭之法曰诗曰礼不及四经何也曰四者
非具体不能及故圣人后之 经典序录经解以诗为
首七略艺文志用易居前阮孝绪七录亦同此次王俭
七志孝经为初

孔子十二经

庄子天道篇孔子西藏书于周室翻十二经以说
老聃释文六经六纬一说云易上下经并十翼一
卷四十二 第 3a 页 WYG0944-0157c.png
云春秋十二公经也 南史周续之受业范宁通
五经五纬号曰十经 蜀志秦宓曰文翁遣相如
东受七经还教吏民 隋志樊文深七经义纲二
十九卷七经论三卷 宋官志国子助教十人周
易尚书毛诗礼记周官仪礼春秋左氏公羊谷梁
各为一经论语孝经为一经合十经助教分掌

孔子二经 二学

中庸注孔子曰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经二经固足以明
之孔子祖述尧舜之道而制春秋断以文王武王之法
卷四十二 第 3b 页 WYG0944-0157d.png
度 公羊何休序孔子有云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经此
二学者圣人之极致治世之要务也疏案孝经钩命决
云孔子在庶德无所施功无所就志在春秋行在孝经
是也二学者春秋孝经也

汉古文旧书 古今学

列传河间献王德景二年立修学好古从民得善书必
为好写与之留其真所得书皆古文先秦旧书周官尚
卷四十二 第 4a 页 WYG0944-0158a.png
书礼礼记孟子老子之属其学举六艺立毛氏诗左氏
春秋博士 司马迁十岁诵古文 刘向上方精于诗
书观古文诏向领校中五经袐书 刘歆欲建立左氏
毛诗逸礼古文尚书列学官移书曰鲁恭王得古文于
坏壁之中逸礼有三十九书十六篇天汉之后孔安国
献之及春秋左氏丘明所修皆古文旧书多者二十馀
通臧于秘府伏而未发孝成闵学残文缺乃陈发袐臧
校理旧文得此三事考学官所传经或脱简传或间编
抑此三学以尚书为备谓左氏不传春秋古文旧书皆
卷四十二 第 4b 页 WYG0944-0158b.png
有證验外内相应礼失求之于野古文不犹愈于野乎
 蓺文志易刘向以中古文易经校唯费氏经与古文
同书古文经四十六卷为五十七篇刘向以中古文校
三家经文诗毛公自谓子夏所传礼古经五十六卷出
于鲁淹中周官经六篇(亡冬官以考工记充之)春秋古经十二篇
论语古二十一篇出孔壁两子张孝经古孔氏一篇二
十二章孔壁古文(志又云史籀篇与孔子壁中古文异体) 史记太史公
卷四十二 第 5a 页 WYG0944-0158c.png
曰秦拨去古文(始皇二十四年始下焚书之令距汉兴才七年耳) 书序孔子
旧宅壁中得先人所藏古文虞夏商周之书及传论语
孝经皆科斗文字以所闻伏生之书考论文义定其可
知者为隶古定更以竹简写之(用隶书写古文) 桓谭新论易
连山八万言归藏四千三百言古文尚书旧有四十五
卷为十八篇古秩礼记有五十六卷古论语二十一卷
古孝经一卷二十章千八百七十二字今异者四百馀
字盖嘉论之林薮文义之渊海也 后传桓谭好古学
数从刘歆扬雄辨析疑异 杜林得漆书古文尚书一
卷四十二 第 5b 页 WYG0944-0158d.png
卷 郑玄初中兴之后范升陈元李育贾逵之徒争论
古今学后马融答北地太守刘瑰及玄答何休义据通
深古学遂明 郑兴好古学尤明左氏周官自杜林桓
谭卫宏之属莫不斟酌(宏好古学) 贾逵虽为古学兼通五
家榖梁之说 崔骃通古今训诂 刘陶推三家及古
文是正名中文尚书 卢植与郑玄俱事马融能通古
今学好研精而不守章句上书曰臣从通儒马融受古
卷四十二 第 6a 页 WYG0944-0159a.png
学古文科斗近于为实而厌抑流俗降在小学 卫宏
好古学(隋志议郎卫敬仲古文官书一卷) 孔丛子孔臧曰侍中安国
受诏缀集古义乞为太常典臣家业纪纲古训孔大夫
谓季彦曰今海内皆为章句内学君独治古义治古义
则非内学非之则危身之道先圣古文临淮传义(安国)
在科策之例世人固莫识也(长彦随时为今学) 说文序孔子
书六经左丘明述春秋传皆以古文许慎子冲曰臣父
从贾逵受古学 家语后序孔安国考论古今文字撰
众师之义为古文论语训十一篇孝经传二篇尚书传
卷四十二 第 6b 页 WYG0944-0159b.png
五十八篇皆所得壁中科斗本也又集录孔子家语为
四十四篇 公羊序治古学贵文章者谓之俗儒疏左
氏先著竹帛故汉时谓之古学公羊汉世乃兴故谓之
今学治古学者即郑众贾逵之徒 蜀志尹默从司马
德操宋仲子等受古学 隋志光武以图谶兴俗儒趋
时益为其学言五经者皆凭谶为说唯孔安国毛公王
璜贾逵之徒独非之故因汉鲁恭王河间献王所得古
卷四十二 第 7a 页 WYG0944-0159c.png
文参而考之以成其义谓之古学世儒非毁竟不得行
魏代王肃推引古学以难其义王弼杜预从而明之自
是古学稍立 汉世经先出者不如后出盛传于后世
 费氏易 古文尚书 毛诗 小戴礼 左氏春


汉石渠议奏

宣纪甘露三年三月诏诸儒讲论五经同异(易则施雠梁丘临书)
(则周堪张山拊林尊欧阳地馀假仓诗则韦玄成张生薛广德礼则戴圣韦玄成闻人通汉榖梁则萧望之刘)
(向尹更始)太子太傅萧望之等平奏其议上亲称制临决焉
卷四十二 第 7b 页 WYG0944-0159d.png
乃立梁丘易大小夏侯尚书榖梁春秋博士 列传(又儒)
(林传)刘向本名更生初立榖梁春秋召更生受榖梁讲论
五经于石渠 薛广德以鲁诗为博士论石渠迁谏大
夫 韦玄成受诏与太子太傅萧望之及五经诸儒杂
论同异于石渠阁条奏其对 施雠诏拜为博士甘露
中与五经诸儒杂论异同于石渠注师古曰三辅故事
云石渠阁在未央殿北以藏秘书也 梁丘贺子临为
卷四十二 第 8a 页 WYG0944-0160a.png
黄门郎甘露中奉使问诸儒于石渠临学精熟专行京
房法 欧阳地馀为博士论石渠 林尊为博士论石
渠周堪为译官令论石渠经为最高 张山拊为博士
论石渠 假仓以谒者论石渠 戴圣以博士论石渠
(隋志有石渠礼论四卷戴圣撰) 张生为博士论石渠 闻人通汉以
太子舍人论石渠 蓺文志书议奏四十二篇礼议奏
三十八篇春秋议奏三十九篇论语议奏十八篇五经
杂议十八篇(凡百五十五篇) 后陈元传孝宣为石渠论而榖
梁氏兴 榖梁序汉兴以来瑰望硕儒各信所习是非
卷四十二 第 8b 页 WYG0944-0160b.png
纷错准裁靡定故有父子异同之论石渠分争之说
礼运正义议郎尹更始待诏刘更生等议石渠以为吉
凶不并瑞灾不兼麟为周亡之异不得为瑞

汉五经杂议 通义 要义 演经杂论 通


论 五经论

志孝经家有五经杂议十八篇石渠论 唐志经解刘
向五经杂义七卷又通义九卷(隋志八卷梁九卷)要义五卷(隋志)
卷四十二 第 9a 页 WYG0944-0160c.png
 梁十七卷雷氏撰(旧唐志五经杂义七卷又通义九卷要义五卷刘向撰) 后传曹褒作
演经杂论百二十篇通义十二篇 沛献王辅(光武子)
经书善说京氏易孝经论语传及图谶作五经论时号
曰沛王通论 明纪注通典冬夏至寝兵 广韵注引通
义 百官志注引五经通义二王之后不考功 世说
注引通义要义 隋礼仪志引要义曰笏所以记事通
义曰弁高五寸前后玉饰 文选注引五经要义太一
一名终南山又曰籍田千亩以先百姓致孝敬(文选雪赋注引)
(五经通训) 通典引通义曰号所以表功德 北史刘芳引
卷四十二 第 9b 页 WYG0944-0160d.png
通义太社王社要义社必植以木 隋志孙畅之五经
杂义六卷梁又有五经义略一卷 刘向辨章旧
闻则有五经通义沛献说易图谶则有沛王通论
建初会群儒考同异则有白虎通义易通论作于
洼丹五经通难著于程曾(曾著书百馀篇)通义十二篇作于
曹褒(褒传庆氏礼又有演经杂论百二十篇)郑玄有六艺论许慎有异义
 魏王肃有圣證论晋束晰亦有五经通论谯周有然
卷四十二 第 10a 页 WYG0944-0161a.png
否论五卷戴逵大义三卷梁鲍泉六经通数十卷邯郸
绰五经析疑二十八卷元延明宗略二十三卷

汉六艺略(见书目) 五学

志六艺一百三家三千一百二十三篇(入三家一百五十九出篇重十)
(一篇)六艺之文乐以和神仁之表诗以正言义之用礼以
明体故无训书以广听知之术春秋以断事信之符五
者五常之道而易为之原易与天地相终始至于五学
世有变改犹五行之更用事 叙传世宗宪章六学
儒林叙传汉存其业六学析分 史记太史公论六家
卷四十二 第 10b 页 WYG0944-0161b.png
曰六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
其礼协六经异传董仲舒通五经 王吉通五经为驺
氏春秋以诗论语教授好梁丘临(一作贺)说易令子骏受
焉 夏侯始昌通五经以齐诗尚书教授
易书(王璜费氏古文) 诗礼(后苍) 诗书(徐敖古文书毛诗夏侯始昌齐诗尚书)
书春秋(胡常古文榖梁左氏) 礼春秋(孟卿后氏礼疏氏春秋皆出孟卿) 诗春
(申公江公荣广鲁诗榖梁) 易诗(韩婴)
卷四十二 第 11a 页 WYG0944-0161c.png

汉六艺九种

志序六艺为九种 易十三家二百九十四篇 书九
家四百十二篇 诗六家四百十六卷 礼十三家五
百五十五篇 乐六家百六十五篇 春秋二十三家
九百四十八篇 论语十二家二百二十九篇 孝经
十一家五十九篇 小学十家自史籀至杜林苍颉故
三十五篇

汉五经章句

艺文志易章句施孟梁丘各二篇丁宽有小章句(费直长于)
卷四十二 第 11b 页 WYG0944-0161d.png
(小学章句)书章句欧阳三十一卷大小夏侯各二十九卷(张无)
(故善修章句守小夏侯说又秦恭增师法至百万言)春秋公羊三十八篇榖梁三
十三篇 儒林传尹更始左氏章句(刘歆章句备焉) 夏侯胜
传曰建所谓章句小儒破碎大道 后纪建初四年十
一月壬戌诏中元元年诏书五经章句烦多议欲减省
至永平元年长水校尉倏奏言先帝大业当以时施行
欲使诸儒共定经义于是会白虎观议同异八年十二
卷四十二 第 12a 页 WYG0944-0162a.png
月戊申诏曰五经剖判去圣弥远章句遗辞乖疑难正
恐先师微言将绝其令群儒选高才生受学榖梁左氏
春秋古文尚书毛诗以扶微学广异义 易惟樊英习
京氏著章句(唐志孟喜京房费直马融荀爽有章句)书欧阳有牟长章句
牟卿章句四十五万馀言张奂减为九万言桓荣受朱
普学章句四十万言入授显宗减为二十三万言子郁
删定成十二万言有桓君大小太常章句卢植作尚书
章句诗则伏黯改定齐诗章句子恭减省浮辞定为二
十万言杜抚定韩诗章句张康作韩诗章句薛汉世习
卷四十二 第 12b 页 WYG0944-0162b.png
韩诗父子以章句著名礼则桥仁从戴德学著礼记章
句四十九篇曹充习庆氏学作章句辨难曹褒新礼章
句景鸾月令章句蔡邕月令章句春秋则郑兴撰左氏
条例章句樊倏钟兴删定公羊严氏章句(又使宗室从兴受章句)
杨终改定春秋章句十五万言(唐志有贾逵左氏长经章句二十卷郑众牒例)
(章句九卷) 列传桓谭帝方信谶谭言宜屏群小之曲说述
五经之正义谭遍习五经皆诂训大义不为章句(隋志汉时)
卷四十二 第 13a 页 WYG0944-0162c.png
(又诏东平王苍正五经章句皆命从谶俗儒趋时言五经者皆凭谶为说) 桓郁迁侍中显
宗制五家要说章句令郁校定于宣明殿 郑玄传论
东京学者经数家家数说章句多者百馀万言学徒劳
而少功后生疑而莫正 傅毅永平中于平陵习章句
作迪志诗(文苑) 孔僖子长彦好章句(儒林) 王充好博览
不守章句 卢植不守章句 荀淑博学不好章句多
为俗儒所非 梁鸿韩融不为章句 徐防和帝永元
十四年拜司空以五经久远圣意难明宜为章句以悟
后学上疏曰诗书礼乐定自孔子发明章句始于子夏
卷四十二 第 13b 页 WYG0944-0162d.png
其后诸家分析各有异说今不依章句妄生穿凿臣以
为博士及甲乙策试宜从其家章句开五十难试之诏
从防言 顺纪阳嘉元年十一月令孝廉诸生通章句
乃得应选 儒林传顺帝更修黉宇游学虽增盛而章
句渐疏浮华相尚 刘表传博求儒术綦母闿宋忠等
撰立三经章句谓之后定 诗正义自古而有篇章之
名与诗礼俱兴也句则古者谓之为言秦汉以来众儒
卷四十二 第 14a 页 WYG0944-0163a.png
各为训诂乃有句称句必联字而言句者局也联字分
疆所以局言章者明也总义包体所以明情 六蓺论
未有若今传训章句明为传训以来始辨章句 文心
雕龙若秦延君之注尧典十馀万字朱普之解尚书三
十万言所以通人恶烦羞学章句若毛公训诗安国传
书郑君释礼王弼解易要约明畅可为式矣
故 谓通指义(书有夏侯解故诗有鲁故后氏故韩故毛诗故训传小学有杜林苍颉故) 微(谓释微指)
(春秋有左氏微铎氏微张氏微虞卿微传) 通(洼君通白虎通风俗通史通韩滉春秋通)
典籍之存诂训之传皆汉儒之力 诗有鲁故韩故齐
卷四十二 第 14b 页 WYG0944-0163b.png
后氏故齐孙氏故毛诗故训传书有大小夏侯解故前
人惟故之尚如此今人乃新之急邪赘以释老凿以申
韩涂人之耳目而变易其心思 经犹的也一人射之
不若众人射之其中者多也 传师所说谓之传丘明
子夏于春秋礼经作传是也 古者以一句为一言(一言)
 蔽之曰思无邪(扬之水卒章之四言)大叔九言 秦汉以来众儒各为训诂乃
有句称
卷四十二 第 15a 页 WYG0944-0163c.png

汉儒林传业

前儒林传赞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
劝以官禄讫于元始百有馀年传业者寖盛支叶蕃滋
一经说至百馀万言大师众至千馀人盖禄利之路然
也 传言家世传业者易(士孙张)(陈翁生平当)(满昌伏理)(桥仁)
(徐良)春秋(王中)汉兴言易自淄川田生言书自济南伏生言
诗于鲁则申培公于齐则辕固生燕则韩太傅言礼则
鲁高堂生言春秋于齐则胡母生于赵则董仲舒 易
本田何有施孟梁丘之学施家有张彭之学孟喜有翟
卷四十二 第 15b 页 WYG0944-0163d.png
孟白之学梁丘有士孙邓衡之学有京氏之学有高氏
学高费皆未立学官 书欧阳大小夏侯氏学皆出于
倪宽世有欧阳氏学欧阳有平陈之学有大小夏侯之
学大夏侯有孔许之学小夏侯有郑张秦假李氏之学
孔氏古文未立学官百两篇出张霸 鲁诗有韦氏学
有张唐褚氏之学江公世为鲁诗宗张家有许氏学齐
诗有翼匡师伏之学韩诗有王食长孙之学言毛诗本
卷四十二 第 16a 页 WYG0944-0164a.png
徐敖 礼为颂者由徐氏礼有大戴小戴庆氏之学大
戴有徐氏小戴有桥杨氏之学 公羊春秋有颜严之
学颜家有泠任之学有筦冥之学榖梁春秋有尹胡申
章房氏之学言左氏本贾护刘歆 志春秋分为五(左氏)
(公羊榖梁邹夹氏)诗分为四(毛齐鲁韩)易有数家之传

汉师法

儒林传孟喜受易博士缺众人荐喜上闻喜改师法遂
不用 秦恭(小夏侯书)增师法至百万言 唐长宾褚少孙
事王式问经数篇式曰闻之于师具是矣自润色之不
卷四十二 第 16b 页 WYG0944-0164b.png
肯复授唐生褚生试诵说有法疑者丘盖不言 胡毋
生治公羊弟子唯嬴公守学不失师法 梁丘临学精
熟专行京房法 列传匡衡对诗诸大义说有师道可
观览 张禹对易论语大义经学精习有师法 魏相
明易经有师法

汉五经家法 通经名家

宋百官志汉武建元五年初置五经博士宣成之世五
卷四十二 第 17a 页 WYG0944-0164c.png
经家法稍增经置博士一人至东京凡十四人 诗正
义汉承灭学之后典籍出于人间各专门命氏以显其
家之学故为传训者皆云氏不言名 后儒林传序光
武立五经博士各以家法教授凡十四博士肃宗诏高
才生受古文尚书毛诗榖梁左氏春秋虽不立学官然
皆擢高第为讲郎以网罗遗逸博存众家东京学者猥
众今但录其能通经名家者以为儒林篇其自有列传
者则不兼书若师资所承标名为證乃著之
 易 施氏(刘昆子轶)孟氏(洼丹阳鸿任安)梁丘(杨政张兴子鲂)京氏(戴凭)
卷四十二 第 17b 页 WYG0944-0164d.png
 (魏满孙期)
 书 欧阳(歙曹曾陈弇牟长宋登)大夏侯(张驯字子隽)古文(尹敏周防孔僖)
 (杨伦)
 诗 鲁(高诩包咸魏应)(伏恭任末景鸾)(薛汉杜抚召伯春杨仁赵晔张康)(谢曼)
 (卿卫宏)
 礼 庆氏(董钧)
 春秋 公羊严氏(丁恭周泽钟兴甄宇子普楼望程曾)颜氏(张玄)公羊(李育)
卷四十二 第 18a 页 WYG0944-0165a.png
 (何休)左氏(服虔颖容谢该)
 通五经(许慎蔡玄)
 如费氏易有陈元郑众马融郑玄荀爽 夏欧尚书
 有牟融王良桓荣 古文尚书有杜林贾逵 毛诗
 有郑众贾逵马融郑玄 庆氏礼有曹充褒 三礼
 有马郑 左氏春秋有郑兴陈元自有列传而标名
 儒林之篇
后纪质帝本初元年诏四姓小侯先能通经者各命随
家法注儒生为诗者谓之诗家为礼者谓之礼家 列
卷四十二 第 18b 页 WYG0944-0165b.png
传徐防言大学试博士弟子皆以意说不修家法论议
纷错互相是非注诸经为业各自名家 左雄言孝廉
诸生试家法 杨统父春卿善图谶统作家法章句及
内谶二卷解说 郑玄传论汉兴诸儒颇修蓺文东京
学者亦各名家经有数家家有数说章句多者或百馀
万言学徒劳而少功后生疑而莫正郑玄括囊大典网
罗众家删裁刋改学者略知所归王父豫章君(范宁)传授
卷四十二 第 19a 页 WYG0944-0165c.png
生徒专以郑氏家法  玄习春秋颜氏兼通数家法
 樊准曰孝明多召名儒充礼官博士议郎一人开门
徒众百数 贾逵曰先帝博观异家各有所采易有施
孟复立梁丘尚书欧阳复有大小夏侯

汉儒林弟子著录 经生编牒

后儒林传论自光武中年专事经学其风世笃经生(谓博)
(士)所处不远万里之路精庐暂建赢粮动有千百其耆
名高义开门授徒者编牒不下万人皆专相传祖莫或
讹杂至有分争王庭植朋私里繁其章条穿求崖穴以
卷四十二 第 19b 页 WYG0944-0165d.png
合一家之说 张兴习梁丘易弟子自远至者著录且
万人 牟长习欧阳尚书著录前后万人 魏应受鲁
诗弟子著录数千人 丁恭习严春秋著录数千人
楼望习严春秋著录九千馀人 张玄习颜氏著录千
馀人 蔡玄通五经著录万六千人(注著于籍录)

汉群臣说经

戴凭传习京氏易召试博士拜郎中时诏公卿大会群
卷四十二 第 20a 页 WYG0944-0166a.png
臣皆就席凭独立光武问其意对曰博士说经皆不如
臣而坐居臣上帝即召上殿令与诸儒难说多所解释
帝善之拜虎贲中郎将以侍中兼领正旦朝贺百僚毕
会帝令群臣能说经者更相难诘义有不通辄夺其席
以益通者凭重坐五十馀席京师语曰解经不穷戴侍
中 艺文类聚殷氏世传曰殷亮建武中拜博士诸儒
讲论胜者赐席亮重至八九(详见帝学) 鲁丕传元和中引
见难问经传永元十一年和帝因朝会召见诸儒丕与
贾逵黄香等相难数事帝善丕说上疏曰说经者传先
卷四十二 第 20b 页 WYG0944-0166b.png
师之言非从己出难者必明其据说者务立其义法异
者各令自说师法博观其义览诗人之旨意察雅颂之
终始明舜禹皋陶之相戒显周公箕子之所陈

汉白虎议奏 通义 通德论

章纪建初四年十一月壬戌诏曰中元元年诏书五经
章句烦多议欲减省至永平元年长水校尉鯈(樊鯈)奏言
先帝大业当以时施行欲使诸儒共正经义令学者得
卷四十二 第 21a 页 WYG0944-0166c.png
以自助于戏其勉之哉于是太常将大夫博士议郎郎
官及诸生诸儒会白虎观讲议五经异同使五官中郎
将魏应承制问难侍中淳于恭奏上帝亲称制临决如
孝宣甘露石渠故事作白虎议奏注今白虎通 儒林
传建初中大会诸儒于白虎观考详同异连月乃罢肃
宗亲临称制如石渠故事顾命史臣著为通义(即白虎通议是)
(也)魏应专掌难问(馀同章纪) 李育建初四年诏与诸儒论
五经于白虎观育以公羊义难贾逵往反皆有理證最
为通儒 列传鲁恭习鲁诗肃宗集诸儒于白虎观恭
卷四十二 第 21b 页 WYG0944-0166d.png
特以明经得召与其议 丁鸿建初四年肃宗诏与广
平王羡及诸儒楼望成封桓郁贾逵等论定五经同异
于北宫白虎观使五官中郎将魏应主承制问难侍中
淳于恭奏上帝亲称制临决鸿以高才论难最明诸儒
称之帝数叹焉注东观记与太常楼望少府成封屯骑
校尉桓郁卫士令贾逵等集议白虎门名于门立观因
以名焉(传赞云高论白虎) 班固迁玄武司马天子会诸儒讲
卷四十二 第 22a 页 WYG0944-0167a.png
论五经作白虎通德论令固撰集其事 杨终又言宣
帝博召群儒定论五经于石渠方今天下少事学者得
成其业而章句之徒破坏大体宜如石渠故事永为后
世则于是诏诸儒于白虎观论考同异焉会终坐事系
狱博士赵博校书郎班固贾逵等以终深晓春秋学多
异闻表请之终又上书自讼即日贳出乃得与白虎观
 陈敬王羡博涉经书有威严与诸儒讲论于白虎观
 蔡邕封事曰孝宣会诸儒于石渠章帝集学士于白
虎通经释义其事优大 通鉴白虎观议五经名儒丁
卷四十二 第 22b 页 WYG0944-0167b.png
鸿楼望成封桓郁班固贾逵及广平王羡皆与焉 隋
志白虎通六卷 唐志班固等白虎通义六卷 崇文
目白虎通德论十卷 中兴书目白虎通十卷凡
四十篇今本自爵号至嫁娶凡四十三篇 蔡玄
传顺帝诏拜议郎讲论五经异同甚合帝意(玄学)
(传五)

汉诸经通义(又见上) 太常试经

卷四十二 第 23a 页 WYG0944-0167c.png
孟子题辞汉兴孝文广游学之路孟子置博士讫今诸
经通义得引孟子以明事谓之博文(东莱曰谓课试者也) 诗(小弁)
 引舜年五十而慕(绵引太王不以养人者害人)礼记(王制引贡助彻圭田)坊记引舜年 
(五十不失孺子之心)周礼 大宰八统引爵德齿(小司徒引仁政自经界始)载师士田引圭田之说及 
 五亩之宅植桑 廛人引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司关引关讥而不征)函人矢人助有公田野九夫税一 
(国中什一之言又引于考工记匠人)以孟子论之周制邦国用殷助法  列传郑众建武
中皇太子及山阳王聘众欲为通义 伏恭明齐诗建
武十三年太常试经第一拜博士(颜氏博士缺张玄试策第一) 周
(儒林)世祖狩汝南召掾史试经防能诵读拜守丞 高
卷四十二 第 23b 页 WYG0944-0167d.png
(文苑)举孝廉试经第一除郎中 徐防永元十四年言
太学试博士弟子皆以意说不修家法臣以为甲乙策
试宜从其家章句五经各取上第六人论语不宜射策
 官志司隶有孝经师主监试经 诸经通义者
汉五经课试之学也维汉以文立治以经选士鸿
生传业支蕃叶滋阐绎道真探索圣缊决科射策
则有通义之目以孟子明事则有博文之名赵岐题
卷四十二 第 24a 页 WYG0944-0168a.png
辞觕述大槩谨稽合史传而为之说曰圣人作经载道
学者因经明道学博而不详说无以发群献之眇指说
详而不反约无以折众言之殽乱故必溯正学之源而
后能通乎圣人之海粤自木铎声寝经与道榛塞孟子
辟邪距诐羽翼孔道七篇垂训法严义精知性知天易
之奥也以意逆志诗之纲也言称尧舜书之要也井田
爵禄之制可以知礼王霸义利之辨可以知春秋儒者
称之曰通五经噫若孟氏斯谓之通矣美哉汉之尊经
虖儒五十三家莫非贤传也而孟子首置博士九流百
卷四十二 第 24b 页 WYG0944-0168b.png
八十九家莫非诸子也而通义得述孟子斯文之统纪
以壹多士之趋向以纯非徒缀训故诵佔毕而已若稽
前载建元五年春五经始立博士元朔五祀通一蓺者
试之孝元好儒通一经者复之博士十四昉于建武选
受四经俶于建初科有甲乙试有家法或试经于太常
或试诵说于博士永元十四年司空徐防建言开五十
难解释多者为上第演文明者为高说所谓博文明事
卷四十二 第 25a 页 WYG0944-0168c.png
虽轶不传然建武中太子诸王欲为通义而聘郑众建
初四年会诸儒白虎观命史臣著通义曹褒传庆氏礼
亦篹通义十二篇观其名可求其略矣还观有汉之盛
钜儒石师开门授徒著录至万六千人经数家家数说
章句多者百馀万言历祀绵邈湮没居多尝即诗礼训
注考之小弁述亲亲之言王制述贡助彻之法爵德齿
释于大宰经界释于小司徒圭田市廛关几释于载师
廛人司关助有公田国中什一及函矢之说又详列于
考工记珠贯丝组上下洽通盖传得其宗无越邹孟求
卷四十二 第 25b 页 WYG0944-0168d.png
观圣道必自兹始否则缋以华藻汩以纬候荄兹诡辨
稽古曼辞燕说郢书吾道莠矣焉得而通诸虽然经学
至于通而止汉儒之说何其纷纷也五经通义刘向辑
之五经通论沛献著之程曾通难洼丹易通专己党同
辙殊牖异君子已不能无憾况课试之学以明经为禄
利之涂则通义乃诸儒之筌蹄也其不传于今有以夫
吁师异道人异论汉儒之说犹得以考同异析是非也
卷四十二 第 26a 页 WYG0944-0169a.png
暨唐贞观十二年会稡章句为正义百七十卷繇是举
天下宗一说而无深造自得之功若明经又变为帖诵
而口义墨义兴焉君子又惜通义之不传于今也(拟序)

汉六蓺篇录

张衡传中兴后儒者争学图纬衡上疏曰河洛六蓺篇
录已定后人皮传无所容篡注衡集上事云河洛五九
六艺四九谓八十一篇也 尹敏传世祖令敏校图谶
使蠲去崔发所为著录次比 隋志七经纬三十六篇
并云孔子所作汉代有郗氏袁氏说宋均郑玄并为谶
卷四十二 第 26b 页 WYG0944-0169b.png
律之注文辞浅俗不类圣人之旨 北史樊深撰七经
异目三卷

汉六蓺论 郑志(又见后)

郑玄传事第五元通京氏易公羊春秋三统历九章算
术从张恭祖受周官礼记左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事
马融质疑义玄谓所好群书不得于礼堂写定传与其
人门人相与撰玄答诸弟子问五经依论语作郑志八
卷四十二 第 27a 页 WYG0944-0169c.png
篇凡玄所注周易尚书毛诗仪礼礼记论语孝经尚书
大传中候乾象历又著天文七政论鲁礼禘祫义六蓺
论毛诗谱駮许慎五经异义答临孝存周礼难凡百馀
万言(谢承书不言注孝经)经传洽熟称为纯儒括囊大典网罗众
家 隋志六蓺论一卷郑玄撰(唐志同)圣證论十二卷王
肃撰(唐志十一卷)郑志十一卷(唐志九卷)魏侍中郑小同撰郑记
六卷(唐志同)玄弟子撰 魏志孙叔然授学郑玄之门人
王肃集圣證论以讥短玄叔然駮而释之(肃规郑玄数千百条马昭)
 劾肃短诏遣博士张融按经问诘(记正义圣證论马昭引榖梁传以答王肃之难) 王基传散
卷四十二 第 27b 页 WYG0944-0169d.png
骑常侍王肃著诸经传解及论定朝仪改易郑玄旧说
而基据持玄义常与抗衡 吴虞翻奏郑玄所注五经
违义尤甚者百六十七事 晋范宁考先儒经训而长
于玄传授生徒专以郑氏家法 唐元行冲曰康成于
窜伏之中理纷拿之典虽存探究咨谋靡所具郑志者
百有馀科 刘子玄曰郑弟子追论师注及应对谓之
郑志又郑志目录记郑所注五经之外有中候书传七
卷四十二 第 28a 页 WYG0944-0170a.png
政论乾象历六艺论毛诗谱答临硕难礼驳许慎异义
发墨守箴膏肓及答甄子然等书郑之弟子分授门徒
各述师言更不问答编录其语谓之郑记赵商作郑先
生碑铭 公羊疏郑君先作六艺论讫然后注书 通
鉴外纪引郑玄六艺论曰遂皇之后历六纪九十一代
至伏羲始作十二言之教方叔机注曰九头纪一五龙纪
五摄提纪七十二合洛纪三连通纪六序命纪四凡九
十一代六艺论曰易者阴阳之象天地所变化政教所
生自人皇初起 诗礼记左氏榖梁公羊疏曲礼玉藻
卷四十二 第 28b 页 WYG0944-0170b.png
正义引六艺论 宋均孝经纬注引郑六艺论叙孝经
云玄又为之注

汉四经

贾逵传建初元年入讲古文尚书左传又条奏左氏大
义撰欧阳夏侯古文齐鲁韩毛诗同异八年(纪十二月戊申)
诏诸儒选高才生受左氏榖梁春秋古文尚书毛诗由
是四经遂行于世皆拜逵所选弟子及门生为千乘王
卷四十二 第 29a 页 WYG0944-0170c.png
国郎朝夕受业黄门学者欣欣羡慕 纪建初元年十
二月戊申诏(见上) 儒林传序虽不立学官然皆擢高第
为讲郎给事近职所以网罗遗逸博存众家 古文四
十六卷为五十七篇毛诗二十九卷又故训传三十卷
左氏传三十卷左氏微二篇公榖二家之经十一卷榖
梁传十一卷外传二十篇章句三十三篇

汉五经异义

儒林传许慎字叔重博学以五经传说臧否不同撰五
经异义又作说文解字十四篇(说文引用经传多与今文不同)郑玄
卷四十二 第 29b 页 WYG0944-0170d.png
传驳许慎五经异义 唐志许慎五经异义十卷(隋志同)
郑玄驳 齐志隋礼仪志引异义 书礼疏史记正义
引异义及郑玄驳 尧典九族异义夏侯欧阳云云郑
玄驳 史记注引郑玄驳异义 礼记正义案异义公
羊说古春秋左氏说许慎案治鲁诗韦玄成治易施犨
等说引外传曰三王之乐可得观乎郑驳之云(异义今孝经说)
(云云) 玉藻疏异义淳于登说明堂 樊鯈以谶记正五
卷四十二 第 30a 页 WYG0944-0171a.png
经异说 隋辛彦之撰五经异义一部

汉五经大夫 博士(见官制) 五经师(见前)小侯学

祭遵传博士范升称遵曰建为孔子立后奏置五经大


郑氏九书

唐会要刘子玄孝经注议曰晋中经簿周易尚书尚书
中候大传毛诗周礼仪礼礼记论语凡九书皆云郑氏
注名玄至于孝经则称郑氏解无名玄二字春秋纬演
孔图云康成注三礼诗易尚书论语其春秋孝经别有
卷四十二 第 30b 页 WYG0944-0171b.png
评论 郑引图谶皆谓之说易纬曰易说书纬曰书说
嫌引秘书

魏六艺课试法

高堂隆传景初中帝以苏林秦静等并老恐无能
传业者乃诏曰先圣馀教著于六艺六艺之文礼
又为急今宿生巨儒并各年高教训之道孰为其
继昔伏生将老汉文嗣以晁错榖梁寡畴宣帝承
卷四十二 第 31a 页 WYG0944-0171c.png
以十郎其科郎吏高才解经义者三十人从光禄
勋隆散骑常侍林博士静分受四经三礼主者具
为设课试之法 文纪黄初五年四月立大学制
五经课试之法(大学初立乐详拜博士五业并授) 魏略黄初元
年之后补旧石碑之缺备学士之员录依汉甲乙
以考课

汉五经论 晋五经然否论

谯周传撰定法训五经论古史考之属百馀篇 秦宓
传谯允南记录其言为春秋然否论 隋志五经然否
卷四十二 第 31b 页 WYG0944-0171d.png
论五卷晋散骑常侍谯周撰 后汉礼仪志注引之

晋十九博士 太学石经

元帝纪大兴二年六月置博士员五人四年三月置周
易仪礼公羊博士 志晋初承魏制置博士十九人及
咸宁四年武帝初立国子学定置国子祭酒博士各一
人助教十五人江左初减为九人元帝末增仪礼春秋
公羊博士各一人合为十一人后又增为十六人不复
卷四十二 第 32a 页 WYG0944-0172a.png
分掌五经而谓之太学博士(元帝立儒林祭酒官以杜夷为之太元中增置太学)
(生百人以车武子领国子博士) 荀崧传元帝践阼召拜尚书仆射转
太常方修学校简省博士置周易王氏尚书郑氏古文
尚书孔氏毛诗郑氏周官礼记郑氏春秋左传杜氏服
氏论语孝经郑氏博士各一人凡九人其仪礼公羊榖
梁及郑易皆省不置崧以为不可乃上疏曰世祖皇帝
经始明堂营建辟雍告朔颁正乡饮大射西阁东序河
图秘书禁籍台省有宗庙太府金墉故事太学有石经
古文先儒典训贾马郑杜服孔王何颜尹之徒章句传
卷四十二 第 32b 页 WYG0944-0172b.png
注众家之学置博士十九人犹选张华刘寔居太常之
官以重儒教伏闻节省之制皆三分置二博士旧置十
九人今五经合九人准古计今犹未能半今九人之外
犹宜增四宜为郑易置博士一人郑仪礼春秋公羊榖
梁博士各一人帝诏可共博议者详之议者多请从崧
所奏诏曰榖梁肤浅不足置博士 梁天监四年正月
置五经博士各一人
卷四十二 第 33a 页 WYG0944-0172c.png

晋五经通论

束晰传著五经通论

晋五经同异评

儒林传徐苗字叔胄为儒宗作五经同异评 隋志梁
有五经异同评一卷贺玚撰 北史张凤著五经异同
评十卷

晋五经音训

儒林传徐邈博涉多闻孝武延儒士谢安举邈补中书
舍人侍西省虽不口传章句然开释文义标明指趣撰
卷四十二 第 33b 页 WYG0944-0172d.png
正五经音训学者宗之(又注榖梁) 隋志徐邈五经音十卷
 左传正义晋宋古本序在集解之端徐邈定五经音
训为此序作音

晋五经钩沉

隋志五经钩沉十卷 唐志同(旧唐志云钩深)晋高凉(一作梁)太守杨
方撰 书目十卷晋高凉太守杨方撰(崇文目方作芳)自序云
晋太宁元年撰钩经传之沉义著论难以起滞(崇文目云篇第)
卷四十二 第 34a 页 WYG0944-0173a.png
(亡缺今缺五篇)

晋五经大义

隋志五经大义戴逵撰三卷后周樊文深撰十卷何妥
撰五卷 南史沈文阿撰经典大义十八卷(隋志十二卷)
王元规续经典大义十四卷

齐巾箱五经

南齐书衡阳王钧手自细书写五经部为一卷置于巾
箱中以备遗忘曰于检阅既易且一更手写永不忘诸
王争效巾箱五经自此始
卷四十二 第 34b 页 WYG0944-0173b.png

梁五经讲疏

梁书武帝撰五经讲疏使孔子袪阅群书为义證释乾
坤文言(张讥袁宪与焉)简文于玄圃述武帝所制五经讲疏

后魏五经疑问

后魏书房景先作五经疑问百馀篇王神贵益之名为
辨疑合成十卷 常爽述六经略注以广制作 隋志
梁有五经咨疑八卷(周杨撰) 唐志法家邯郸绰五经析
卷四十二 第 35a 页 WYG0944-0173c.png
疑三十卷(初学记引之)

隋诸经义疏(六儒)

儒林传南北所治章句好尚不同(江左周易则王弼书则孔安国左传则杜)
(元凯河洛左传则服虔书易则郑康成诗并主毛礼同遵郑南人约简得其英华北学深芜穷其枝叶)
祖遵问道之仪观释奠之礼博士罄倾河之辨侍中竭
重席之奥研覈异同涣焉冰释二刘(焯炫)学通南北博极
今古所制诸经义疏搢绅咸师宗之(焯有五经述议贾马王郑所传章)
 句多所是非(炫有五经正名十二卷春秋毛诗述议皆四十卷论语述议十卷春秋攻昧十卷孝经述议五)
(卷尚书述议二十卷注诗序一卷)后魏常爽述六经略注  开皇初召山东义学
卷四十二 第 35b 页 WYG0944-0173d.png
之士马光张仲让孔笼窦士荣张黑奴刘祖仁授太学
博士时人号为六儒(开皇五年四月乙巳诏召山东马荣伯等六儒)

五经决录

文中子十四代祖述著春秋义统六代祖元则(仕宋)述时
变论六篇其言化俗推移之理竭矣焕述五经决录五
篇其言圣贤制述之意备矣虬北事魏述政大论八篇
其言帝王之道著矣彦述政小论八篇其言王霸之业
卷四十二 第 36a 页 WYG0944-0174a.png
尽矣杰述皇极谠义九篇其言三才之去就深矣隆述
兴衰要论七篇其言六代之得失明矣(今皆亡)子谓董常
曰吾欲修元经得皇极谠义焉欲续诗得时变论焉欲
续书得政大论焉

唐十九家经解

艺文志经解类十九家二十六部三百八十一卷(失姓名一)
(家)刘向五经杂义七卷通义九卷要义五卷许慎异义
十卷(郑玄驳)谯周然否论五卷杨方钩沉十卷(晋人)杨思咨
疑八卷(隋志咨疑周杨撰)元延明宗略四十卷(隋二十三卷)刘炫正
卷四十二 第 36b 页 WYG0944-0174b.png
名十二卷(并五经)沈文阿经典玄儒大义序录十卷(隋二卷)
班固等白虎通义六卷郑玄六艺论一卷郑志九卷郑
记六卷王肃圣證论十一卷(隋十二卷)梁武帝孔子正言二
十卷(梁武帝撰五经讲疏及孔子正言)简文帝长春义记一百卷樊文
深七经义纲略论二十卷(隋志二十九卷)又质疑五卷张讥游
玄桂林二十卷(隋志九卷南史二十四卷)谥法三卷(荀顗演刘熙注)沈约谥
例十卷贺琛谥法三卷(隋志云贺玚五卷)集天名称三卷陆德
卷四十二 第 37a 页 WYG0944-0174c.png
明经典释文三十卷颜师古匡缪正俗八卷不著录十
家一百二十七卷始于赵英五经对诀终于刘镕经典
集音有刘迅贶张镒韦表微裴侨卿高重王彦威慕容
宗本诸家 中兴目二十一家四百八十四卷 续目
三家十六卷

唐十一类经录

志甲部经录其类十一易书诗礼乐春秋孝经论语谶
纬经解小学凡著录四百四十家五百九十七部六千
一百四十五卷不著录一百一十七家三千三百六十
卷四十二 第 37b 页 WYG0944-0174d.png
(旧志十二类以小学训诂分为二) 隋志班固列六艺为九种或以
纬书解经合为十种凡六艺经纬六百二十七部五千
三百七十一卷通亡书合九百五十部七千二百九十


唐五经正义 五经义训 义赞

志周易正义十六卷(国子祭酒孔颖达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马嘉运赵乾叶王谈于志)
(宁等奉诏撰四门博士苏德融赵弘智覆审)尚书正义二十卷(孔颖达王德韶李子云撰)
卷四十二 第 38a 页 WYG0944-0175a.png
(朱长才等五人覆审无忌绩志宁行成等二十三人刋定)毛诗正义四十卷(颖达德韶齐威)
(撰乾叶等三人覆正)礼记正义七十卷(颖达朱子奢李善信贾公彦柳士宣范义頵张权等)
(撰周玄逵等四人覆审)贾公彦礼记正义八十卷仪礼疏五十卷
周礼疏五十卷春秋正义三十六卷(颖达杨士勋朱长才撰马嘉运等四)
(人覆审)杨士勋榖梁疏十二卷 孔颖达传初颖达与颜
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受诏撰五经义训凡百馀篇
号义赞诏改为正义虽包贯异家为详博其中不能无
冗缪(孔陆正义释文自多背驰)博士马嘉运駮正其失至相诋讥(嘉运)
(贞观十一年拜太学博士以正义繁酿故犄摭其疵当世诸儒服其精)有诏更令裁定功
卷四十二 第 38b 页 WYG0944-0175b.png
未就永徽二年三月诏中书门下与国子三馆博士弘
文馆学士考正之于是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张
行成侍中高季辅就加增损四年三月书始下(三月一日)
会要贞观十二年国子祭酒孔颖达撰五经义疏一百
七十卷(政要云一百八十卷)名曰义赞有诏改为五经正义(一本云初)
(太宗以师说多门章句繁杂命孔颖达与诸儒撰五经疏名五经正义)太学博士马嘉运
每掎摭之有诏更令详定未讫而卒永徽三年三月十
卷四十二 第 39a 页 WYG0944-0175c.png
四日诏太尉赵公无忌等刋正四年三月一日进之(正义)
(表永徽四年二月二十四日上)颁于天下以为定式凡书二十卷诗四
十卷易十六卷春秋三十六卷二礼共百二十卷 旧
史贞观七年十一月丁丑颁新定五经于天下永徽四
年三月壬子朔颁孔颖达五经正义于天下每年明经
依此考试 儒学传贞观中广学舍千二百区吐蕃高
丽等群酋并遣子弟入学鼓笥踵堂凡八千馀人帝又
雠正五经谬缺颁天下示学者与诸儒会稡章句为义
疏俾久其传(律疏序云近代已来兼经注而明之谓为义疏疏者识也) 宋朝端拱
卷四十二 第 39b 页 WYG0944-0175d.png
元年三月司业孔维等校五经正义百八十卷五月四
日镂板朌行(孔维表云贞观中祭酒孔颖达考前代之文采众家之说随经析理去短从长用功)
(二十馀年书成一百八十卷) 欧阳修以为晋宋而下师道渐亡各
为笺传附著经文唐太宗始诏名儒撰定正义著为定
论凡不本正义者谓之异端则学者之宗师百世之取
信也然所载既博所择不精多引谶纬之书异乎正义
之名欲诏名儒取九经之疏删去谶纬之文然后经义
卷四十二 第 40a 页 WYG0944-0176a.png
纯一无杂 人自为说两汉之俗也举天下宗一说唐
传疏之学也

唐经典释文

志陆德明经典释文三十卷(第一卷序录) 旧史德明撰经
典释文三十卷老子疏十五卷易疏二十卷太宗后阅
德明经典释文甚嘉之赐家帛二百段(一本云贞观十六年四月甲辰)
(太宗阅德明经典音义美其弘益学者赐其家布帛百匹) 易古文书毛诗周礼仪
礼礼记三传孝经论语老庄子尔雅等音合为三十卷
三帙(内老子释文一卷庄子二卷) 序曰楚夏声异南北语殊搜访
卷四十二 第 40b 页 WYG0944-0176b.png
异同撰集为六经三传释文先儒旧音多不音注然读
注不晓则经义难明德明乃并注音之古人音
书止为譬况孙炎始为反切(志又有刘镕经典集音三十卷)
校定释文(见雠正五经类) 集贤注记有敇依文字音
义改撰春秋毛诗庄子音张九龄奏校理官吕
證撰春秋音义郑钦说撰毛诗音义甘晖卫包
撰庄子音义(见小学类) 晁说之曰古人训诂缓而
卷四十二 第 41a 页 WYG0944-0176c.png
简故其意全虽数十字而同一训虽一字而兼数


唐五经博士

官志五经博士各二人正五品上以其经之学教国子
易书诗左氏春秋礼记为五经论语孝经尔雅不立官
附中经而已 会要太和七年八月九日(庚寅)置五经博
士一人(册皇子毕下诏)国子监请秩比国子博士开成元年宰
相领祭酒郑覃奏请给禄四年二月定为五品 旧纪
开成元年五月庚申判祭酒宰臣覃奏太学新置五经
卷四十二 第 41b 页 WYG0944-0176d.png
博士各一人请依王府官赐禄粟(覃传云请太学五经经置博士禄廪比王)
 府官(一云八月己酉覃兼祭酒)

唐开元详定传注四书(又见孝经)

会要开元七年三月一日敇孝经尚书有古文本孔郑
注旨趣颇多蹖驳令诸儒质定奏闻六日诏曰孝经独
宗郑氏孔氏遗旨今则无文又子夏易传近无习者辅
嗣注老子亦甚甄明诸家所传互有得失其令儒官详
卷四十二 第 42a 页 WYG0944-0177a.png
定所长令明经者习读四月七日左庶子刘子玄上孝
经注议曰孝经非玄所注其验十有二条行孔废郑于
义为允今俗所行老子河上公注序云汉文帝时人以
所注老子授文帝因冲空上天乃不经之鄙言案汉艺
文志注老子者三家河上所释无闻焉岂如王弼注义
旨为优又案汉志易有十三家而无子夏作传者至梁
阮氏七录有子夏易六卷或云韩婴作或云丁宽作岂
非后来假凭先哲臣窃以郑氏孝经河上老子二书讹
舛不足流行孔王两家实堪师授伏见去月十日敇令
卷四十二 第 42b 页 WYG0944-0177b.png
所司详定四书得失云云臣议请行王孔二书国子祭
酒司马贞议曰孝经注纵非郑氏所作而义旨敷畅近
儒妄作孔传伪作闺门一章近俗之语请郑注孔传依
旧俱行河上凭虚立号汉史实无其人然其注以养神
为宗无为为体辞近理弘王辅嗣理畅旨微请王河二
注俱行又案刘向七略有子夏易传但此书不行已久
今所存多失真本荀勖中经簿云子夏传四卷或云丁
卷四十二 第 43a 页 WYG0944-0177c.png
宽作是先达疑非子夏矣隋志子夏传残缺梁时六卷
今二卷其书错谬无益后学不可帖正经五月五日诏
曰间者诸儒所传颇乖通议崇孔学者冀郑门之息灭
尚今文者指左传为诬伪河郑二家可令仍旧行用王
孔所注传习者稀亦存继绝之典子夏传逸篇令帖易
者停 刘子玄传尝议孝经郑氏学非康成注举十二
条左證其谬当以古文为正易无子夏传老子书无河
上公注请存王弼学宰相宋璟等不然其论奏与诸儒
质辩司马贞等阿意共黜其言请二家兼行惟子夏易
卷四十二 第 43b 页 WYG0944-0177d.png
传请罢诏可

唐五经文字 九经字样

见雠正五经

唐五经微旨

会要建中元年十月濠州刺史张镒撰五经微旨十四
卷孟子音义三卷上之 志经解类张镒五经微旨十
四卷(镒又撰三礼图九卷)
卷四十二 第 44a 页 WYG0944-0178a.png

唐详校九经

会要贞元二年七月秘书监刘大真上言请择儒者详
校九经于秘书省令所司陈设及供食物宰臣录其课
效从之(寻阻众议寝不行)

唐六经法言 五经法言

韦处厚传穆宗立处厚为翰林侍讲学士以帝冲怠不
向学与路隋合诗书易春秋礼孝经论语掇其粹要题
为六经法言二十篇上之冀助省览帝称善并赐金币
(集序云赐金紫) 旧史韦处厚传穆宗荒怠乃铨择经义雅言
卷四十二 第 44b 页 WYG0944-0178b.png
以类相从为二十卷谓之六经法言献之赐缯帛银器
仍赐金紫 路隋传与韦处厚同入翰林为侍讲学士
采三代皇王兴衰著六经法言奏之(册府元龟云赐锦䌽银器锡服迁官)
 会要长庆二年四月癸未翰林侍讲学士韦处厚路
隋撰五经法言二十卷上之(表曰魏称皇览梁著遍略邺中有修文之作江左有)
(寿光之书但夸衒于见闻非垂谟于理本) 志儒家类六经法言二十卷韦
处厚路隋撰李袭誉五经妙言四十卷郑浣经史要录
卷四十二 第 45a 页 WYG0944-0178c.png
二十卷

唐六经要言 诸经纂要

崔郾传敬宗嗣位郾自侍讲学士进中书舍人谢曰陛
下使臣侍讲历半岁不一问经义臣无功不足以副厚
恩帝曰朕少间当请益高釴适在旁因言陛下乐善而
无所咨询天下之人不知有向儒意帝重咎谢赐锦币
与高重类六经要言为十篇上之以便观省(敬宗置侍讲学士甚)
(艰其选高重以简厚淳正崔郾皆预郾宝历元年为学士由学士迁中书舍人) 志儒家类诸
经纂要十卷(崔郾) 会要宝历元年三月高重崔郾进纂
卷四十二 第 45b 页 WYG0944-0178d.png
要一卷 旧史郾与高重抄撮六经嘉言要道区分事
类凡十卷名曰诸经纂要冀人主易省览赐锦䌽银器

唐白氏经史事类

志类书白氏经史事类三十卷白居易撰一名六帖(居易)
(著事类集要三十部合一千一百三十门时人目为六帖)盛均十三家帖以白氏六
帖未备而广之(卷亡)元稹类集三百卷(集古今刑政之书) 中兴
书目居易采经传百家之语摘其英华以类分门悉注
卷四十二 第 46a 页 WYG0944-0179a.png
所出卷帙名氏于其下(孔传亦有六帖合为一书) 皇朝陈绍重广
六帖学林三十卷 绍兴中陈天麟类班史为前汉六
帖十二卷

唐九经师授谱

韦表微传(见春秋类) 志一卷 宋朝李焘著五经传授尚
书百篇图各一卷 崇文总目有授经图三卷

唐经史要录

郑浣传文宗时入翰林为侍讲学士帝使稡撷经史为
要录爱其博而精试举诸条擿问之随即酬析无留答
卷四十二 第 46b 页 WYG0944-0179b.png
因赐金紫服(旧史云以十九书语类亲自发问) 艺文志郑浣经史要
录二十卷(儒家)

唐经史释题

志目录类李肇二卷 崇文目同(书目释文题三卷) 序云经以学令
为定以艺文志为编史以史通为准各列其题从而释


唐微言注集

卷四十二 第 47a 页 WYG0944-0179c.png
志经解类裴侨卿二卷开元中郑县尉上之

唐六说 六经外传

志刘迅六说五卷刘贶六经外传三十七卷(经解类) 传
迅续诗书春秋礼乐五说书成不以示人 书目迅作
六书以继六经标作书之谊而著其目惟易阙而不叙
(一本云刘迅著书以拟六经此乃其叙篇唯易阙而不言故止五卷)

唐五经类语

志经解类慕容宗本十卷(大中时) 李适传撰九经要句
卷四十二 第 47b 页 WYG0944-0179d.png
唐五经妙言

志儒家李袭誉四十卷

唐诸经义枢

尹思贞撰诸经义枢续史记皆未就

端拱校五经正义

见雠正五经

咸平校定七经疏义

见雠正五经 书目刘敞七经小传五卷杂释诗书春
卷四十二 第 48a 页 WYG0944-0180a.png
秋周礼仪礼礼记论语七经刘彝七经义一百七十卷
(有易无仪礼) 景德二年龙图阁经典门总三千三百四
十一卷目录三十卷正经三百一十四卷经解千
三十五卷训诂四百九十五卷六月庚寅国子监
上新刻公榖传周礼仪礼正义印板先是后唐长
兴中雕九经板本而正义传写蹖駮太宗命刋校
雕印而四经未毕上遣直讲王焕就杭州刋板至
是皆备十月甲申赐辅臣亲王周礼仪礼公榖传

卷四十二 第 48b 页 WYG0944-0180b.png

祥符九经馀义

实录祥符五年正月癸未以怀安军鹿鸣山人黄敏(书目)
(云黄敏求)为本军助教敏明经术尝著九经馀义四百九十
三篇(会要无三字)转运使滕陟(一作涉)以其书上进帝命学士
晁迥等看详迥等言所著撰可采故特有是命(会要同)
书目一百卷(崇文目同)注疏之外言其馀义凡四百九十有
四篇(总九经兼孝经论语) 胡旦演圣通论七十二卷论六经传
卷四十二 第 49a 页 WYG0944-0180c.png
注得失易十六书七诗十礼记十六春秋论别行(晁氏志四)
(十九卷博辩精详学者宗焉)

皇祐五经精义 天圣经典徽言

皇祐三年十月丙申诏杨安国等以五经正义节解为
书令先撰序及名丁酉安国等请名曰五经义宗精义
枢要诏以五经精义为名十二月己亥御延和殿安国
等上五经精义序进读毕赐茶而退辛丑降付迩英阁
四年六月壬寅延和殿侍讲学士上五经精义周易节
解二十卷十一月甲寅御迩英阁侍读上尚书节解三
卷四十二 第 49b 页 WYG0944-0180d.png
十卷五年四月癸卯上礼记解九十卷十月(一本十一月)
寅上春秋节解八十卷仁宗又命侍读丁度等修纂五
经精义周易节解度等言诗书凶服及春秋贼乱皆旧
所不讲今去留系上旨上曰先王吉凶之制百代所遵
不可以俗忌而简去春秋丧乱之事皆有善恶鉴戒人
主所宜知也亦当存之又曰先儒于经籍有一字之误
者朕未尝有所改易以正经之义而删去邪又神宗实
卷四十二 第 50a 页 WYG0944-0181a.png
录卢士宗在经筵撰五经精义上之诏藏史馆
天圣初孙奭掇五经切治道者为五十篇号经典
徽言上之(实录五十卷又撰五经节解) 皇祐之前写尚书无
逸于屏则景祐二年正月也李淑劝讲春秋则宝
元二年也曾公亮讲诗于庆历之五年王洙讲易
于至和元年

绍兴三经义辨 辩学

绍兴五年六月三日己巳起居郎朱震言故龙图阁学
士杨时所著三经义辨请令本家抄录投进 书目三
卷四十二 第 50b 页 WYG0944-0181b.png
经义辨十卷辨王安石书诗周礼三经义之失是岁三
月庚子王居正进辨学七卷四十二篇诏送秘省(时居正为)
(兵部侍郎)

绍兴六经图

书目六卷绍兴中布衣杨甲撰乾道中毛邦翰复增补
之易七十书五十有五诗四十有七周礼六十有五礼
记四十有三春秋二十有九合为图三百有九
卷四十二 第 51a 页 WYG0944-0181c.png

乾道四经解

九年闰正月二十三日敷文直学士胡铨言圣训令臣
进所解诸经今先缮写周易周礼礼记春秋四经解诏
令投进 绍兴十六年九月吴沆进群经正论四卷
康成注礼与其书易相偕元凯解传无系毛郑诗文
心诵腹藏壁扃岩鐍济秦之险以通于汉者万无一二
 训故之病党枯护朽守缺保残有不非郑服之陋无
是正左班之忠 诗熄辕韩礼兴后戴易有无咎悔亡
之脱经存郭公夏五之疑齐论多于鲁论舜典合
卷四十二 第 51b 页 WYG0944-0181d.png
于尧典 邪释缪解正漫真渝 以禹贡行河以
春秋断狱以三百五篇谏六经之用果止于是欤
是自夫子既成六经之后尚为未试之书也郑康
成注二礼引易说书说乐说春秋说礼家说孝经
说皆纬候也河洛七纬合为八十一篇河图九篇洛书
六篇又别有三十篇七经纬三十六篇易纬稽览图乾
凿度坤灵图通卦验是类谋辨终备书纬璇玑钤考灵
卷四十二 第 52a 页 WYG0944-0182a.png
曜刑德放帝命验运期授诗纬推度灾汜历枢含神务
礼纬含文嘉稽命徵斗威仪乐纬动声仪稽耀嘉汁图
徵孝经纬援神契钩命决春秋纬演孔图元命包文耀
钩运斗枢感精符合诚图考异邮保乾图汉含孳佑助
期握诚图潜潭巴说题辞又有尚书中候论语谶在七
纬之外按李寻有五经六纬之言盖起于哀平至光武
笃信之诸儒习为内学隋焚其书今唯易纬存焉正义
多引谶纬欧阳公欲取九经之疏删去谶纬之文使学
者不为怪异之言惑乱然后经义纯一其言不果行(又见)
卷四十二 第 52b 页 WYG0944-0182b.png
(困学纪闻)
 玉海卷四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