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一
卷四十一 第 1a 页 WYG0944-013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玉海卷四十一
            宋 王应麟 撰
 艺文

续春秋(又见编年)

 古者谓史记为春秋后世有所著述多托春秋之名
 其属辞比事不与春秋相似非史策之正也

夏殷春秋

史通案汲冢璅语记太丁时事目为夏殷春秋(后汉注竹书纪)
卷四十一 第 1b 页 WYG0944-0131b.png
(年曰太丁四年七年十一年云云)璅语又有晋春秋记献公十七年事
竹书纪年其所记事皆与鲁春秋同孟子曰晋乘楚梼
杌鲁春秋其实一也故墨子曰吾见百国春秋(汲冢所得书寻)
(亦亡逸今惟纪年琐语师春在焉) 隋志古文璅语四卷汲冢书 春
秋正义水经注引琐语

周春秋

周语注周春秋曰云云
卷四十一 第 2a 页 WYG0944-0132a.png

晏子春秋

史记晏平仲婴莱之夷维人事齐灵庄景公以节俭力
行重于齐太史公曰吾读晏子春秋 汉志儒家晏子
八篇(名婴相齐景公) 隋志(唐志同)儒家晏子春秋七卷(晏婴为儒家)
(之首) 书目十二卷(崇文目同)或以为后人采婴行事为书故
卷颇多于前志 晁氏志著其行事及谏诤之言昔司
马迁读而高之而莫知其所以为书或曰晏子之后为
之 柳宗元辨曰疑其墨子之徒有齐人者为之言问
枣及古冶子等尤怪诞后之录诸子书宜列之墨家非
卷四十一 第 2b 页 WYG0944-0132b.png
晏子为墨也为是书者墨之道 礼记投壶注引晏子
春秋

吕氏春秋 吕览

史记吕不韦传(始皇初)不韦为相食客三千人是时诸侯
多辨士如荀卿之徒著书布天下吕不韦乃使其客人
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馀万言(高诱)
(云训解各十馀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
卷四十一 第 3a 页 WYG0944-0132c.png
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
一字者与千金(时人无一能损增其书) 诸侯年表吕不韦秦庄
襄王相亦上观尚古删拾春秋六国事以为八览(六十三篇)
六论(三十六篇)十二纪(凡六十一篇)为吕氏春秋(不韦春秋成于始皇八年曰维)
(秦八年岁在涒滩秋甲子朔日良人请问十二纪此其书成之岁月也) 汉书司马迁传
不韦迁蜀世传吕览注苏林曰吕氏春秋篇名八览
艺文志杂家吕氏春秋二十六篇注秦丞相不韦辑智
略士作 唐志杂家吕氏春秋二十六卷高诱注 高
诱序曰以道德为标的以无为为纪纲以忠义为品式
卷四十一 第 3b 页 WYG0944-0132d.png
以公方为检格与孟轲荀卿淮南扬雄相表里也为之
解以述古儒之旨凡十七万三千五十四言 书目是
书凡百六十篇以月纪为首故以春秋名书(十二纪篇首与月令)
(同) 礼运注吕氏说月令而谓之春秋事类相近焉

虞氏春秋

史记诸侯年表(又虞卿有传)赵孝成王时其相虞卿著书上
采春秋下观近世曰节义称号揣摩政谋凡八篇以刺
卷四十一 第 4a 页 WYG0944-0133a.png
讥国家得失世传之曰虞氏春秋太史公曰虞卿非穷
愁不能著书以自见于后世 汉志春秋有虞氏微传
二篇(赵相虞卿)儒家虞氏春秋十五篇(史记八篇志十五篇未详)李氏春
秋二篇 孔丛子虞卿著书名曰春秋魏齐曰无然也
春秋孔圣所以名经也今子之书大抵谈说而已亦以
为名何答曰经者取其常事也可常则为经矣且不为
孔子其无经乎齐问子顺曰鲁之史记曰春秋春秋因
以名焉又晏子之书亦曰春秋注虞卿游说之士为赵
孝成王上卿后与魏齐间行去赵困于大梁不得志乃
卷四十一 第 4b 页 WYG0944-0133b.png
著书云云(语出本传) 史通晏子虞卿吕氏陆贾其书篇第本
无年月而亦谓春秋

吴越春秋 越绝书

后汉赵晔传著吴越春秋诗细历神渊蔡邕至会稽读
诗细而叹息以为长于论衡邕还师传之学者咸诵习
焉 晋书杨方补高梁(凉)太守在郡积年著五经钩沈
更撰吴越春秋并杂文行于世 隋志杂史类吴越春
卷四十一 第 5a 页 WYG0944-0133c.png
秋十二卷赵晔撰吴越春秋削繁五卷杨方撰(唐志云削烦)
吴越春秋十卷皇甫遵撰(唐志云吴越春秋传)吴越记六卷越绝
相承以为子贡所作(本志越绝记十六卷子贡撰唐志同)中兴书目十五卷十九篇 
(周礼疏引越传后汉书注引越绝)赵晔又为吴越春秋其属辞比事皆
不与春秋史记汉书相似盖率尔而作非史策之正也
 中兴书目吴越春秋十卷内吴外越以纪其事吴起
太伯止阖闾越起无余止勾践 崇文目越绝书有内
纪八外传十七文题舛缺才二十篇 书目或云子贡
子胥然载春申君及纪年至建武二十八年疑后人续
卷四十一 第 5b 页 WYG0944-0133d.png
成今存十九篇十五卷第一卷荆平王内传二外传记
吴地三吴内传四计倪内经五请籴内传六外传策考
七外传记范伯内传陈成恒八外传记地传九外传计
倪十外传记吴王占梦十一外传记宝剑十二内经九
术外传记军气十三外传枕中十四外传春申君德序
外传十五篇叙外传(第一卷有越绝外传本事一篇此其为十六卷欤)

鲁后春秋

卷四十一 第 6a 页 WYG0944-0134a.png
唐志杂史刘允济鲁后春秋二十卷 刘允济傅中宗
时迁著作佐郎采鲁哀公后十二世接战国为鲁后春
秋献之允济尝曰史官善恶必书使骄主贼臣惧此权
顾轻哉而班生受金陈寿求米仆乃视之如浮云耳

战国春秋

北齐书李槩撰战国春秋及音谱 隋志战国春秋二
十卷李槩撰 古史及霸史(旧志编年)唐志伪史 左史六卷李槩撰(杂史)

楚汉春秋

后班彪传汉兴定天下太中大夫陆贾记录时功作楚
卷四十一 第 6b 页 WYG0944-0134b.png
汉春秋九篇 艺文志春秋家楚汉春秋九篇陆贾所
记 隋志杂史楚汉春秋九卷陆贾撰述诛锄秦项之
事司马迁述楚汉春秋接其后事

汉春秋

明帝纪永平十五年祠仲尼注汉春秋曰帝时升庙立
群臣中庭北面皆再拜帝进爵而后坐(志元和八年祠孔子注汉晋春)
(秋曰阙里仲尼之故宅云云) 光武纪建武五年注案范晔序例云
卷四十一 第 7a 页 WYG0944-0134c.png
帝纪略依春秋唯孛彗日食地震书馀悉备于志 司
马迁传太史公注如淳曰汉仪注太史公武帝置位在
丞相上天下计书先上太史副上丞相序事如古春秋
 晁错策刻于玉版藏于金匮历之春秋 杨恽传天
阴不雨此春秋所记夏侯君所言也注张晏曰汉史记
胜所言故曰春秋所记 叙传为春秋考纪(东汉之初春秋之名)
(尚存) 王命论垂策书于春秋注师古曰史书记事之总
称 唐志杂史孔衍汉春秋十卷后汉春秋六卷袁晔
献帝春秋十卷(魏志注引袁晔献帝春秋) 国史志胡旦汉春秋百
卷四十一 第 7b 页 WYG0944-0134d.png
卷问答一卷(因四百年行事立褒贬以拟春秋)淳化五年旦自言愿给
借馆吏缮写帝曰褒贬出于胸臆岂得容易流传祥符
三年谢泌又为言敕襄州给纸写天圣中献之仁宗称
叹迁旦秘书监

汉晋春秋(见编年) 汉魏春秋

晋习凿齿传为荥阳太守在郡著汉晋春秋起汉光武
终晋悯帝于三国之时蜀以宗室为正魏武虽受汉禅
卷四十一 第 8a 页 WYG0944-0135a.png
晋尚为篡逆至文帝平蜀乃为汉亡而晋始兴凡五十
四卷(唐志同) 隋志汉魏春秋九卷孔舒元撰(蜀魏志注引孔衍汉)
(魏春秋)汉晋阳秋四十七卷讫悯帝习凿齿撰

魏氏春秋 晋阳秋

晋孙盛传笃学不倦著魏氏春秋(隋志二十卷古史)晋阳秋(隋志)
(二十三卷迄哀帝)一作三十二卷 词直理正咸称良史(直书枋头之事)桓温见
之怒其子请删改之盛不可子遂私改之太元中孝武
博求异闻始得别本于辽东考校多不同书遂两存
书目晋阳秋孙盛撰隋志本二十二卷今止存宣帝一
卷四十一 第 8b 页 WYG0944-0135b.png
卷怀帝下一卷唐人所书康帝一卷馀亡盛不名春秋
而曰阳秋者避郑太后名也 唐志编年类孙盛魏武
春秋二十卷邓粲晋阳秋三十二卷(本传粲著元明纪十篇)檀道
鸾晋春秋二十卷(隋志云续晋阳秋)杂史类孙寿魏阳秋异同
八卷 王韶之私撰晋安帝阳秋除著作佐郎使续后
事讫义熙九年善叙事辞论可观为后代佳史

三国春秋

卷四十一 第 9a 页 WYG0944-0135c.png
唐志杂史员半千三国春秋二十卷崔良佐三国春秋
卷亡(良佐深州安平人日用从子门人谥曰贞文孝父)

晋九州春秋

隋志杂史九州春秋十卷司马彪撰记汉末事(唐志九卷)
书目纪汉末州郡之乱司冀兖徐青荆扬凉幽九州各
一篇 司马彪(高阳王睦之长子)专精学术泰始中为秘书丞
注庄子作九州春秋(三国志引之) 吴志注臣松之案太康
八年广州大中正王范上交广二州春秋
卷四十一 第 9b 页 WYG0944-0135d.png
玄晏春秋

旧唐志杂传玄晏春秋二卷皇甫谧撰 晋皇甫谧传
谧自号玄晏先生撰玄晏春秋重于世

任子春秋

晋杜夷传兄崧字行高有志节惠帝时俗多浮伪著任
子春秋以刺之

晋春秋后语

史通孔衍(字舒元)以战国策所书未为尽善乃引太史公
卷四十一 第 10a 页 WYG0944-0136a.png
所记参其异同删彼二家聚为一录号为春秋后语除
二周及宋卫中山所留者七国而已始自秦孝公终于
楚汉之际比于春秋亦尽二百四十馀年行事始衍撰
春秋时国语复撰春秋后语勒成二书各为十卷今行
世者唯后语存焉(书目十卷) 唐志杂史孔衍春秋时国语
春秋后国语各十卷汉春秋十卷后汉春秋六卷后魏
春秋九卷 通鉴外纪引后语

晋春秋后传

史通晋著作郎乐资采二史撰为春秋后传其书始于
卷四十一 第 10b 页 WYG0944-0136b.png
周贞王续前传鲁哀以后至王赧入秦又以秦文王继
周终于二世合作三十卷 唐志同(隋志三十一卷杂史) 隋志杂史
何承天春秋前传十卷(唐志同)前杂传九卷(唐志前传杂语十卷)
水经注引春秋后传

十六国春秋

北史后魏崔鸿以刘元海石勒慕容俊符健慕容垂姚
苌慕容德赫连屈孑张轨李雄吕光乞伏国仁秃发乌
卷四十一 第 11a 页 WYG0944-0136c.png
孤李皓沮渠蒙逊冯跋等并因世故跨僭一方各有国
书未有统一鸿乃撰为十六国春秋勒成百卷因其旧
记时有增损褒贬鸿二世仕江左故不录晋刘萧之书
稽以长历考诸旧志又别作序例一卷年志一卷凡一
百二卷 隋志霸史崔鸿撰十六国春秋一百卷(唐史伪史)
(类一百二十卷) 国史志鸿书世有二十馀卷旧志乃五十卷
盖献书者妄分篇第 晁说之曰司马公休言温公所
考十六国春秋非崔鸿全书
卷四十一 第 11b 页 WYG0944-0136d.png
三十国春秋

隋志古史三十国春秋三十一卷梁湘东世子萧方等
撰 唐志伪史类萧方三十国春秋三十卷武敏之三
十国春秋一百卷(旧志同)蔡允恭后梁春秋十卷 中兴
书目三十卷方等采削诸史以晋为主附列汉刘渊以
下二十九国又上取吴孙皓事起宣帝迄恭帝又三十
国春秋钞一卷

晋春秋略

卷四十一 第 12a 页 WYG0944-0137a.png
唐志编年杜延业晋春秋略二十卷 中兴书目唐秘
书省正字杜公业撰(唐志作延业)并序起晋宣帝迄恭帝一
百五十六年以后魏崔鸿撰十六国春秋尚未究尽梁
萧方等著三十国春秋以晋为主附列二十九国采集
为广遂加删缉号曰晋春秋略凡一百八万馀言

宋春秋 齐春秋

隋志古史宋春秋二十卷梁吴兴令王琰撰齐春秋三
十卷梁奉朝请吴均撰 唐志编年类鲍衡卿宋春秋
二十卷王琰二十卷吴均齐春秋三十卷 裴子野欲
卷四十一 第 12b 页 WYG0944-0137b.png
撰齐梁春秋草创未就

文中子元经

元经五十篇列为十五卷自获麟后历秦汉至后魏著
纪年之书谓之元经薛收传阮逸注 中说天下无赏
罚三百载元经得不兴乎薛收曰始于晋惠何也曰元
经褒贬以代赏罚董常曰夫子以元经为赏罚子述元
经皇始之事叹焉(后魏初年)叔恬曰盖叹命矣子谓叔恬曰
卷四十一 第 13a 页 WYG0944-0137c.png
春秋元经于王道是轻重之权衡曲直之绳墨也子曰
元经其正名乎皇始之帝徵天以授之也晋宋之王近
于正体于是乎未忘中国齐梁陈之德斥之于四夷也
以明中国之有代太和之力也曰元经兴而帝制亡矣
元经其衰世之意乎义直而微言曲而中董常曰元经
之帝元魏(自文帝太和元年)皇始之授魏而帝晋何也子曰云云
曰元经以人事终故止于陈亡书陈亡而具五国褒贬
不及仁寿元经抗帝而尊中国正历数则断南北感帝
制而守太熙尊中国而正皇始 纪年书帝春正月(始以晋系正统自刘宋立)
卷四十一 第 13b 页 WYG0944-0137d.png
 国始进魏于经而南北并列终也遂黜齐而进魏(符坚淝水之役不书曰为谢玄所败而书曰为慕容垂所)
(败春秋诛心之法也桓温之卒不具官为晋诛恶也)皇甫湜曰天阐元经 续为元经继之尼父  中
兴书目元经薛氏传十五卷阮逸学始于晋帝终于陈
亡如春秋经传之体疑此非通本书

唐春秋(又见编年)

志编年类吴兢唐春秋三十卷韦述三十卷陆长源六
十卷 吴兢传景龙间任史事时武张监领事多不实
卷四十一 第 14a 页 WYG0944-0138a.png
兢不得志私撰唐书唐春秋未就至开元中丐官笔札
冀得成书诏兢就集贤院论次后贬荆州司马以史草
自随萧嵩领国史遣使者就兢取书得六十馀篇 李
元纮传初左庶子吴兢为史官撰唐书及春秋未成后
上书请毕其功诏许就集贤成书张说致仕诏在家修
史元纮因言国史记人君善恶王政损益褒贬所系前
圣尤重今国大典分散不一且太宗别置史馆禁中秘
严之也请勒说以书就馆参会撰录诏可 会要开元
十四年七月六日左庶子吴兢奏臣潜心积思别撰唐
卷四十一 第 14b 页 WYG0944-0138b.png
书九十八卷(集贤注记云一百卷)唐春秋三十卷用藏私室历二
十馀年尚刋削未就于是弥纶旧纪重加删缉虽文则
不工而事皆从实断自隋大业十三年迄于开元十四
年春三月即皇家一代之典尽在斯矣诏兢就集贤院
论次俄令就史馆其书未就兢迁荆州司马上令中使
往荆州取得五十馀卷记事疏略 韦述传举进士时
方少考功宋之问曰童子何业述曰性嗜书所撰唐春
卷四十一 第 15a 页 WYG0944-0138c.png
秋三十篇未毕他唯命之问曰本求茂才乃得迁固遂
上第 国史志陆长源唐春秋今存十八卷 孙氏西
斋录(孙樵)长源唐春秋乃编年杂录掇其切峭独可示惩
劝自为十八通书号孙氏西斋录 宋朝赵瞻著唐春
秋五十卷

五代春秋

书目五代春秋一卷尹洙撰 国史志杂史王轸五朝
春秋二十五卷
卷四十一 第 15b 页 WYG0944-0138d.png
论语

 汉世通谓论语孝经为传书序言及论语孝经程子
 曰论语之书成于有子曾子之门人故其书独二子
 以子称论语谶曰子夏六十四人共撰仲尼微言郑
 康成曰仲弓游夏等撰定正义曰以口相传授故经
 焚书而独存

汉十二家论语

艺文志论语十二家二百二十九篇论语古二十二篇
卷四十一 第 16a 页 WYG0944-0139a.png
出孔子壁中两子张(如淳曰分尧曰篇后子张问何如可以从政已下为篇名曰从政)
(分尧曰下章子张问以为一篇其篇次又不与齐鲁同新论云文异者四百馀字)齐二十二篇
多问王知道(其二十篇中章句颇多于鲁论)鲁二十篇传十九篇齐说
二十九篇鲁夏侯说二十一篇鲁安昌侯说二十一篇
(张禹)鲁王骏说二十篇(王吉子)燕传说三卷议奏十八篇(石渠)
(论)孔子家语二十七卷孔子三朝七篇孔子徒人图法
二卷论语者孔子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
于夫子之语也汉兴有齐鲁之说传齐论者昌邑中尉
王吉(何晏序又有琅邪王卿)少府宋畸御史大夫贡禹尚书令五
卷四十一 第 16b 页 WYG0944-0139b.png
鹿充宗胶东庸生唯王阳名家传鲁论者常山都尉龚
奋长信少府夏侯胜丞相韦贤(序云及子玄成)鲁扶卿前将军
萧望之安邑侯张禹皆名家张氏最后而行于世(鲁论传于)
(学官二论废亡) 何晏序论语孔子弟子记诸善言也张禹本
受鲁论兼讲齐说善者从之号曰张侯论为世所贵包
氏周氏章句出焉古论唯博士孔安国为之训解而世
不传顺帝时南郡太守马融亦为训说汉末大司农郑
卷四十一 第 17a 页 WYG0944-0139c.png
玄就鲁论篇章考之齐古为之注故司空陈群太常王
肃博士周生烈皆为义说晏集诸家为解 邢炳疏张
禹择齐鲁之善而为论郑玄考齐古之长而为注 孝
文置论语博士 平帝诏召通知论语者驾一封轺传
诣京师 唐薛放曰汉时论语首立学官光武令虎贲
士皆习孝经 说文逸论语曰玉粲之璱兮其玙猛也
如玉之莹 文选注逸论语曰如玉之莹 初学记逸
论语曰璠玙鲁之宝玉也 春秋正义论语哀公问主
于宰我案古论语及孔郑皆以为社主张包周等并为
卷四十一 第 17b 页 WYG0944-0139d.png
庙主 家语孔安国为古文论语训二十一篇孝经传
二篇

鲁读

论语释文传不习乎郑注云鲁读传为专今从古案郑
校周之本以齐古读正凡五十事郑本或无此注然皇
览引鲁读六事则无者非也 崔子鲁读崔为高 未
尝无诲鲁读为悔 五十以学易鲁读易为亦 正唯
卷四十一 第 18a 页 WYG0944-0140a.png
弟子不能学也鲁读正为诚 鲁读坦荡为坦汤 冕
衣裳者郑本作弁云鲁读弁为絻今从古 瓜祭鲁读
瓜为必 赐生鲁读生为牲 车中不内顾鲁读车中
内顾 咏而归郑本作馈鲁读馈为归 仍旧鲁读仍
为仁 折狱鲁读折为制 小慧鲁读慧为惠 古之
矜也廉鲁读廉为贬 鲁读躁为傲窒为室 归孔子
豚郑本作馈鲁读为归 天何言哉鲁读天为夫 不
知命无以为君子也鲁论无此章今从古
卷四十一 第 18b 页 WYG0944-0140b.png
汉尚书论语说

汉尚书传(见尚书) 萧望之传从胜问论语礼服后以授
太子

汉易论语大义 论语章句

张禹传从沛郡施雠受易琅邪王阳胶东庸生问论语
皆明习诸儒曰欲为论念张文甘露中诸儒荐禹有诏
太子太傅萧望之问禹对易及论语大义望之善焉奏
禹经学精习有师法可试事奏寝久之试为博士初元
卷四十一 第 19a 页 WYG0944-0140c.png
中授太子论语禹为成帝师以上好论语难数对己问
经为论语章句献之 后儒林传包咸建武中入授太
子论语又为章句 何休注训孝经论语 沛王辅传
善说孝经论语传

汉郑玄注论语 论语释义 晋论语注赞

唐志郑玄注论语十卷又注论语释义十卷 隋志论
语九卷郑玄注晋散骑常侍虞喜赞梁有古文论语十
卷郑玄注又王肃虞翻谯周等注论语各十卷亡郑玄
以张侯论为本参考齐古而为注齐论亡古论先无师
卷四十一 第 19b 页 WYG0944-0140d.png
说梁陈唯郑玄何晏立国学而郑甚微周齐郑学独立
隋何郑并行郑氏盛于人间 北史郑玄论语序云书
以八寸策误作八十宗徐遵明曲为之说 春秋正义
郑玄注论语序以钩命决云春秋二尺四寸书之孝经
一尺二寸书之故知六经之策皆称长二尺四寸 聘
礼疏郑作论语序云易诗书礼乐春秋策皆二尺四寸
孝经谦半之论语八寸策者三分居一又谦焉是其策
卷四十一 第 20a 页 WYG0944-0141a.png
之长短郑注尚书三十字一简之文服虔注左氏云古
文篆书一简八字是其简之字数

魏论语集解

唐志何晏集解十卷(隋志同)孙绰集解十卷盈氏集义江
熙集解各十卷 晋郑冲传与孙邕何晏曹羲荀凯等
共集论语诸家训注之善者义有不安者辄改易之名
集解 正义集孔安国包咸周氏(不详何人)马融郑玄陈群
王肃周生烈之说兼以己意为集解正始中上之(包周就张)
(侯论为训解) 宋朝周式撰集解辨误十卷又有续辨误一
卷四十一 第 20b 页 WYG0944-0141b.png
卷附其后 吴志虞翻为老子论语国语训注

晋论语集注 集解

隋志集注六卷太保卫瓘注江熙孙绰集解皆十卷李
充注十卷 唐志宋明帝补卫瓘注十卷(隋志云论语补阙二卷)

晋论语集义 旨序 体略

隋志集义八卷晋左中兵郎崔豹集 梁十卷(唐志崔豹大义解十卷盈)
(氏集义十卷)体略二卷太傅主簿郭象撰旨序三卷晋卫尉
卷四十一 第 21a 页 WYG0944-0141c.png
缪播撰(唐志二卷)释疑三卷王弼撰又释疑十卷晋尚书郎
栾肇撰集注六卷(晋八卷晋大尉卫瓘注)有太史叔明集解陶弘
景集注各十卷虞喜新书对张论十卷

梁论语疏

唐志皇侃疏十卷(邢炳以为援引不经词意浅陋)褚仲都讲疏十卷贾
公彦疏十卷 中兴书目梁国子助教皇侃以何晏集
解去取为疏十卷又列晋卫瓘缪播栾肇郭象蔡谟袁
宏江厚蔡奚李充(隋志十卷)孙绰周怀范宁王珉等十三人
爵里于前云此十三家是江熙所集其解释于何集无
卷四十一 第 21b 页 WYG0944-0141d.png
妨者引取以广异闻 隋志宋张略等疏八卷褚仲都
义疏皇侃义疏刘炫述义(本传述义)各十卷徐孝克讲疏文
句义五卷张冲义疏二卷 南史张讥孝经义八卷论
语义二十卷 国史志皇侃疏虽时有鄙近然博极群
言补诸家之未至为后学所宗咸平中诏邢炳刋定正


论语图

卷四十一 第 22a 页 WYG0944-0142a.png
隋志梁有论语义注图十二卷(亡)古论语义注谱一卷
徐氏撰(唐志同)

唐三十家论语

志经录八曰论语三十家三十七部三百二十七卷(失姓)
(名三家)始于郑玄注释义终于贾公彦疏为注释者有郑
玄王弼王肃李充梁觊孟釐袁乔尹毅张氏畅惠明
明帝栾肇崔豹刘炫为集解集义者有何晏孙绰盈氏
江熙为讲疏者有皇侃褚仲都贾公彦又有徐氏之谱
虞喜之赞缪播旨序郭象体略戴诜述议徐邈之音王
卷四十一 第 22b 页 WYG0944-0142b.png
勃之次论语及家语十卷孔丛七卷篇目弟子一卷附
焉不著录二家十二卷韩愈注十卷张籍注辨二卷
隋志(六典同)论语并五经异义等七十二部七百八十一
卷 崇文目十三部二百十卷 中兴目二十三家一
百八十一卷 续目十六家一百三十三卷

唐论语笔解

书目二十卷题韩愈撰(唐志韩愈注论语十卷)皇朝许勃为序其
卷四十一 第 23a 页 WYG0944-0142c.png
问翱曰者盖李习之同与琢磨非独韩制此书也 宋
咸增注论语十卷序云韩愈注论语与笔解大槩多窃
先儒义而迁易其辞因择二书是否并旧注未安辨正
焉 刘正叟谓笔解皆后人之学托韩愈名以求行徒
坫前贤悉无所取为重注十卷以袪学者之惑

唐次论语

志王勃次论语十卷

咸平论语正义(见孝经)

书目论语正义十卷翰林侍讲学士邢炳等撰咸平中
卷四十一 第 23b 页 WYG0944-0142d.png
颁其书于章句训诂名器事物之际详矣

元祐论语要义

见孝经

论语说

苏轼(子瞻)(谪居黄州时所为大观间弟辙子由辨正其义有未安者二十七章谓之拾遗) 范
祖禹(醇夫)(元祐中所进数引刘敞程颐之说) 程颐(正叔)(门人记其师所解)
谢良佐(显道)(师程正叔) 吕大临(与叔)(与叔虽程氏之徒解经不尽用师说)
卷四十一 第 24a 页 WYG0944-0143a.png
尹焞(彦明)(绍兴中为崇政殿说书被旨训解) 杨时(中立)注 游酢(定夫)
(皆程氏门人) 王巩(定国)(秦少游序) 汪革(信民)直解(绍圣中礼部试第一)
王安石(介甫)(王雱口义) 叶梦得(少蕴)释言 张栻(敬夫)说 (以上)
(各十卷) 张九成解二十卷 胡宏指南一卷 胡寅详
说 洪兴祖说(谓此书始于不愠终于知命盖君子儒) 吴棫续解考异
说例十二卷 曾几撰义二卷 薛季宣少学 邹补
之赘解

绍兴论语解义

三十二年三月己未刑部侍郎兼侍讲黄祖舜进论语
卷四十一 第 24b 页 WYG0944-0143b.png
解义诏给事中金安节等看详安节等言词义明粹令
国子监板行赐诏奖谕(胡宏指南评论黄祖舜沈大廉之说) 八年四月
戊寅诏尹焞解论语书成赐六品服 十三年正月二
十四日王普进父宾讲论语口义送史馆

淳熙论语孟子集注或问

朱文公熹撰淳熙四年六月癸巳成初编次集义辑二
程之说又取张范二吕(希哲大临)谢游杨侯(仲良)尹氏九家(初名)
卷四十一 第 25a 页 WYG0944-0143c.png
(要义改名精义最后名曰集义三十四卷)又本注疏参释文会诸老先生之
说间附所闻于师友得于心思者为详说(旧名训蒙口义)既而
约其精粹为集注(十卷)又疏其所以去取之意为或问(十卷)
其后集注删改日益精密而或问不复釐正故其去取
间有不同者 黄氏曰朱子集注于一字未安一语未
顺覃思静虑更易不置或一二日而未已用心如此学
者顾以易心读之安能得圣人之意哉(朱子言三十始为集注至老改)
(犹未已非草草看者) 陈氏曰集注遍阅诸家说虽一句一字皆
为抄掇旋加磨刮剪繁趍约不啻数百过又曰学者须
卷四十一 第 25b 页 WYG0944-0143d.png
专事集注为标准复读餍饫胸中已有定见然后参以
集义方识诸家是非得失始知集注明洁亲切辞约而
旨富义精而味长信为万世不刋之书 黄干撰论语
通释十卷 辅广论语答问 魏了翁要义(编疏)论语二
十卷孟子十四卷

淳熙论语拾遗

五年六月九日军器少监张上二十篇付秘阁
卷四十一 第 26a 页 WYG0944-0144a.png

孔子家语 孔丛 (孔志) 孔子弟子目录


孔氏古文弟子籍

汉志论语家孔子家语二十七卷注师古曰非今所有
家语 隋志孔子家语二十一卷王肃解(梁有家语三卷魏博士张)
(融撰亡)孔丛七卷陈胜博士孔鲋撰(梁有孔志十卷梁太尉参军刘被撰亡)
孔子弟子目录一卷郑玄撰孔丛家语并孔氏所传之
旨 唐志王肃注孔子家语十卷(旧志云王肃撰)孔丛七卷论
语篇目弟子一卷 书目家语十卷王肃注孔丛一名
盘盂取其事维也 家语今自相鲁至曲礼公西赤问
卷四十一 第 26b 页 WYG0944-0144b.png
四十四篇汉元封中孔安国集录(孔子十一世孙)孔丛今自嘉
言至答问二十一篇为六卷集仲尼子思子上子高子
顺之言以为孔鲋子鱼所作孔臧又以所为赋与书谓
之连丛上下篇为一卷(合为二十三篇)附于末嘉祐四年三月
宋咸注上之 史记太史公曰弟子籍出孔氏古文近是
余以名姓文字取论语弟子问并次为篇自子石已右
三十五人有年名及受业闻见于书传其四十二人无
卷四十一 第 27a 页 WYG0944-0144c.png
年及不见书传纪于左(冉季至公西蒧)索隐家语此例唯有三
十七人其公良孺秦商颜亥叔仲会四人家语有事迹
史记阙自公伯寮秦冉鄡单三人家语不载而别有琴
牢陈亢县亶如文翁图所记又有林放蘧伯玉申枨申
堂后人增益今不可考 宋朝李焘著大传杂说七十
二子名籍各一卷 马昭曰家语王肃增加非郑玄所
见肃私定以难郑玄

孝经

 隋志孔子既叙六经题目不同指意差别恐斯道离
卷四十一 第 27b 页 WYG0944-0144d.png
 散故作孝经以总会之明其枝流虽分本明于孝

魏文侯孝经传

汉祭祀志注蔡邕明堂论曰魏文侯孝经传曰太学者
中学明堂之位也

汉十一家孝经 四家孝经

艺文志孝经十一家五十九篇古孔氏一篇二十二章
孝经一篇(十八章长孙江后翼氏四家)长孙氏说二篇江氏翼氏后
卷四十一 第 28a 页 WYG0944-0145a.png
氏说各一篇杂传四篇安昌侯说一篇五经杂义十八
(石渠论)尔雅三卷二十篇小尔雅一篇古今字一卷弟
子职一篇(应劭曰管仲所作)说三篇孔子为曾子陈孝道夫孝
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举大者言之故曰孝经汉兴
长孙氏博士江翁少府后仓谏大夫翼奉安昌侯张禹
传之各自名家经文皆同唯孔子壁中古文为异父母
生之续莫大焉故亲生之膝下诸家说不安处古文字
读皆异 王式传博士江公著孝经说 后汉儒林传
自期门羽林之士悉通孝经章句(明帝时) 礼记周礼注
卷四十一 第 28b 页 WYG0944-0145b.png
引孝经说(秋官注孝经说曰云云疏云援神契郊特牲疏引异义今孝经说)谷梁疏亦
引孝经说 孝文置孝经博士 司隶有孝经师 荀
爽对策汉火德其德为孝汉制使天下诵孝经选吏举
孝廉 何休注训孝经 马融注孝经 高诱作孝经
解 宋枭曰凉州寡于学术屡致反暴今欲多写孝经
令家家习之诏书诘责

汉古文孝经

卷四十一 第 29a 页 WYG0944-0145c.png
志孝经古孔氏一篇二十二章(注师古曰刘向云庶人章分为二曾子敢问章)
(分为三又多一章闺门章凡二十二章)汉兴云云(见上)唯孔氏壁中古文为
异父母生之续莫大焉故亲生之膝下诸家说不安处
古文字读皆异(师古曰桓谭新论云古孝经千八百七十二字今异者四百馀字) 书
序孔子旧宅壁中得古文虞夏商周之书及传论语孝
经皆科斗文字 说文叙建光元年九月戊午许冲上
父慎说文曰古文孝经者孝昭帝时鲁国三老所献建
武时议郎卫宏所校皆口传官无其说臣父学孔氏古
文撰具一篇并上 家语后序孔安国为古文论语训
卷四十一 第 29b 页 WYG0944-0145d.png
二十一篇孝经传二篇皆壁中科斗本也 晋卫恒传
汉武时鲁恭王坏孔子宅得尚书春秋论语孝经时人
不复知有古文谓之科斗书汉世秘藏希得见之 隋
志古文孝经一卷孔安国传梁未亡逸今疑非古本古
文孝经述义五卷刘炫撰(本传云述议)秦焚书为河间颜芝
所藏汉初芝子贞出之凡十八章而长孙江后翼张皆
名其学又有古文孝经与古文尚书同出而长孙有闺
卷四十一 第 30a 页 WYG0944-0146a.png
门一章其馀经文大较相似篇简缺解又有衍出三章
并前合为二十二章孔安国为之传至刘向典校经籍
以颜本比古文除其繁惑以十八章为定郑众马融并
为之注又有郑氏注相传或云郑玄梁代安国及郑氏
二家并立国学而安国之本亡于梁乱至隋秘书监王
劭于京师访得孔传送至河间刘炫炫因述其议疏讲
于人间后遂著令与郑氏并立儒者皆云炫自作之非
孔旧本 郑氏注一卷梁有马融郑众注二卷(崇文目康成注一卷)郑玄传注谢承书不言注孝经 
(惟此书有之) 唐志古文孔安国传刘邵注各一卷 唐玄
卷四十一 第 30b 页 WYG0944-0146b.png
宗时议者排毁古文以闺门一章为鄙俗不可行

魏孝经传

王肃传奉诏令诸儒注述孝经以肃说为长 唐会要
刘子玄云王肃孝经传首有司马宣王之奏奉诏令诸
儒注述孝经以肃说为良 吴严畯著孝经传潮水论

孝经解赞

隋志一卷韦昭解集解孝经一卷谢万集萧子显孝经
卷四十一 第 31a 页 WYG0944-0146c.png
敬爱义一卷太史叔明孝经义一卷

晋讲孝经义

见帝学 隋志梁有晋孝经一卷(穆帝时) 祁嘉依孝经
作二九神经

晋集议孝经

隋志一卷晋东阳太守袁敬仲集又一卷中书郎荀勖
(唐志荀勖孝经集解)

梁孝经义疏

隋志梁武帝义疏十八卷皇侃三卷梁简文五卷萧子
卷四十一 第 31b 页 WYG0944-0146d.png
显一卷亡(梁武帝释孝经义中大通四年三月置制旨孝经助教一人简文于士林馆发孝经题张)
(讥论议往复讥有孝经议八卷)沈文阿有孝经论语义记 赵景韶一卷徐孝克讲
疏六卷 唐志何约之大明中皇太子讲义疏一卷
齐书永明三年太子于崇正殿讲孝经(晋太子讲孝经于崇政殿)
梁书昭明太子讲孝经殿中中庶子徐勉祭酒张充执
经天监八年九月于寿安殿讲孝经论语讲毕亲临释
奠于国学 南史陈王元规孝经义记两卷 北史何
卷四十一 第 32a 页 WYG0944-0147a.png
妥义疏二卷(齐周颙撰义疏)

孝经图

隋志梁有孝经图一卷孝经孔子图二卷(旧唐志孝经应瑞图一卷)
谶纬有孝经古秘图一卷左右契图一卷分野图一卷
内事图二卷内事星宿讲堂七十二弟子图一卷又口
授图一卷 崇文目农家大农孝经一卷小说有正顺
孝经一卷女孝经一卷酒孝经一卷

唐二十七家孝经

志经录孝经二十七家三十六部八十二卷失姓名一
卷四十一 第 32b 页 WYG0944-0147b.png
家始于古文孔安国传终于元行冲疏古文有孔安国
之传刘邵之注为注者王肃郑玄韦昭孙熙苏林谢万
虞盘佐孔光殷仲文叔道徐整魏克己而唐玄宗制旨
附焉为讲义义疏者车胤皇侃何约之梁武帝刘炫贾
公彦任希古元行冲而荀勖集解太史叔明发题张士
儒演孝经附焉应瑞图一卷失姓名不著录六家一十
三卷尹知章王元感之注孔颖达之义疏李嗣真之指
卷四十一 第 33a 页 WYG0944-0147c.png
要及平贞慎孝经义终于徐浩广孝经(唐旧令行孔郑二注) 隋
(六典同)古今孝经等十八部六十三卷 崇文目五部
九卷 中兴目十五家二十卷 续目一家一卷 郑
氏序孝经者三才之经纬五行之纲纪孝为百行之首
经者至易之称 玄宗序虽五孝之用则别而百行之
源不殊 国史志孔安国传古二十二章有闺门篇为
世所疑郑氏注今十八章相承言康成作郑志目录不
载通儒皆验其非开元中孝明纂诸说自注以夺二家
然尚不知郑氏之为小同 经典序录郑注相承以为
卷四十一 第 33b 页 WYG0944-0147d.png
郑玄案郑志及中经簿无唯中朝穆帝集讲孝经云以
郑玄为主检孝经注与康成注不同未详是非(江左中兴孝经)
(论语共立郑氏博士一人)

唐孝经章句

孔颖达传(兼旧史)太宗时为太子右庶子承乾令颖达撰
孝经章句因文箴讽贞观十四年诏颖达讲孝经于国
学 志颖达义疏(卷亡) 集贤注记寿王通孝经赐王迥
卷四十一 第 34a 页 WYG0944-0148a.png
质束帛酒馔及衣被

唐孝经注议

会要开元七年三月一日敕孝经尚书有古文本孔郑
注旨趣颇多舛駮令诸儒质定六日诏曰孝经德教所
先顷来独宗郑氏孔氏遗旨今则无文又子夏易传近
无习者辅嗣注老子亦甚甄明其令儒官详定所长令
明经者习读四月七日左庶子刘子玄上孝经注议曰
今俗所行孝经题曰郑氏注云即康成而魏晋无此说
至晋穆帝永和十一年孝武大元元年再聚群臣共论
卷四十一 第 34b 页 WYG0944-0148b.png
经义有荀昶撰集孝经诸说始以郑氏为宗宋梁已来
多有异论陆澄以为非玄所注请不藏秘省王俭不依
其请遂传于时魏齐立于学官著在律令然则孝经非
玄所注其验十有二条郑自序无注孝经之文一也弟
子追论师注及应对时人谓之郑志不言注孝经二也
郑志目录记郑所注不言孝经三也郑记不及孝经四
也赵商作郑先生碑铭亦不言注孝经晋中经簿称郑
卷四十一 第 35a 页 WYG0944-0148c.png
氏解无名玄二字五也春秋纬演孔图云春秋孝经别
有评论宋均于诗谱序云先师则均是传业弟子也而
云唯有评论六也宋均孝经纬注引郑六艺论叙孝经
云玄又为之注而均无闻焉七也宋均春秋纬注云玄
为春秋孝经略说非注之谓八也后汉史书谢薛司马
袁为传载所注皆无孝经九也云云古文孔传旷代亡逸
隋开皇十四年秘书学生王孝逸得一本送王邵以示
刘炫炫率意刋改因著孝经稽疑一篇邵以为经文尽
在正义甚美而历代未尝置于学官愚谓行孔废郑于
卷四十一 第 35b 页 WYG0944-0148d.png
义为允国子祭酒司马贞议曰今孝经是汉河间王所
得颜芝本刘向定为十八章其注相承云郑玄作而郑
志及目录等不载往贤共疑焉唯荀昶范晔以为郑注
昶集解孝经具载此注序云以郑为主是以此注为优
其古文二十二章元出孔壁安国作传世未之行荀昶
集注之时尚有孔传中朝遂亡其本近儒妄作此传假
称孔氏又伪作闺门一章刘炫诡随妄称其善且闺门
卷四十一 第 36a 页 WYG0944-0149a.png
之义近俗之语非宣尼正说又分庶人章故自天子已
下别为一章仍加子曰二字非但经文不真亦传习浅
伪议者取近儒诡说残经缺传而废郑注理实未可请
郑孔俱行五月五日诏郑仍旧行用孔注传习者稀亦
存继绝之典颇加奖饰

唐六家孝经(见御制)

明皇取王肃刘邵虞翻韦昭刘炫陆澄六家之说参仿
孔郑旧义自作序云举六家之异同 刘邵(古文注一卷)
肃韦昭(注各一卷)刘炫(述义五卷)陆澄(言郑玄注用辞不类)虞翻(隋唐志载)
卷四十一 第 36b 页 WYG0944-0149b.png

唐孝经制旨 疏

志玄宗孝经制旨一卷(梁武帝撰制旨孝经义)元行冲御注孝经
疏二卷 旧志三卷 开元七年为国子司业(志有孔安国刘邵王肃郑玄韦昭孙熙苏林谢万尹知)
(章王元感注皇侃孔颖达贾公彦义疏)隋何妥孝经义疏二卷  元行冲传玄宗自
注孝经诏行冲为疏立于学官 会要开元十年六月
二日上注孝经颁天下及国子学天宝二年五月二十
二日上重注亦颁天下 纪天宝三载十二月癸丑诏
卷四十一 第 37a 页 WYG0944-0149c.png
天下家藏孝经(会要云精勤教习学校之中倍加传授州县官长申劝课焉五载二月二十四)
(日诏孝经书疏虽粗发明未能该备今更敷畅以广阙文令集贤写颁中外) 薛放曰汉立
论语于学官光武令虎贲士习孝经玄宗亲为注训论
语六经菁华孝经人伦之本也 开元中亲注孝经并
制序八分书之立于国学以层楼覆之(洛中记异)

唐孝经指要

志李嗣真孝经指要一卷

唐广孝经

志徐浩广孝经十卷浩称四明山人乾元二年十一月
卷四十一 第 37b 页 WYG0944-0149d.png
上授校书郎张士儒演孝经十二卷

唐科斗书孝经

李阳冰子服之贞元中授韩愈以其家科斗孝经卫宏
官书两部合一卷后以归归登其后以凡为文辞宜略
识字再乞观之张籍令贺拔恕写之(韩愈科斗书后记) 又渭
上耕者亦得古文孝经

唐孝经新义

卷四十一 第 38a 页 WYG0944-0150a.png
志任希古越王孝经新义十卷 后周显德六年八月
高丽遣使进别叙孝经一卷越王孝经新义八卷别叙
者记孔子所生及弟子从学之事新义以越王为问目
释疏文是非

淳化御书孝经

见御书

咸平孝经论语正义

至道二年判监李至请命李沆杜镐等校定周礼仪礼
谷梁传疏及别纂孝经论语正义从之(梁皇侃为论语义疏援引不经)
卷四十一 第 38b 页 WYG0944-0150b.png
(词意浅陋)咸平三年三月癸巳命祭酒邢炳代领其事杜镐
舒雅李维孙奭李慕清王焕崔偓佺刘士元预其事凡
贾公彦周礼仪礼疏各五十卷公羊疏三十卷杨士勋
谷梁疏十二卷皆校旧本而成之孝经取元行冲疏论
语取梁皇侃疏尔雅取孙炎高琏疏约而修之又二十
三卷四年九月丁亥以献赐宴国子监进秩有差十月
九日命杭州刻板 书目孝经正义三卷邢炳撰初世
卷四十一 第 39a 页 WYG0944-0150c.png
传元行冲疏外馀家尚多皆浅近不足取咸平中炳等
奉诏据元氏本而增损焉

咸平三体书孝经

三年四月辛未直昭文馆句中正上石本大小篆八分
三体书孝经(书目一卷具古文秦篆汉隶三体又有杨南仲书二体孝经一卷真篆二体)
宗召至便殿坐问所书几时方毕曰凡十年遂赐金紫
藏其书秘阁命别进三本送三馆(八月二十四日赐中正诏曰汝精通字学)
 得史籀之旧法见蔡邕之古文(夏竦古文韵曰中正刻孝经字体精博) 书目孝经一卷
案隋志郑氏注邢炳正义云世传康成所注而郑志不
卷四十一 第 39b 页 WYG0944-0150d.png
载先儒疑之荀昶集解以此注为优请与孔传并行今
陆德明音释用此五代散亡咸平中日本僧奝然来献

祥符资善堂读孝经

见堂类

天圣孝经论语要言

天圣四年闰五月侍读学士宋绶录惟皇诚德赋孝经
论语要言唐太宗帝范二卷开元中杨浚圣典三卷杨
卷四十一 第 40a 页 WYG0944-0151a.png
相如君臣政理论三卷以进时帝好儒学太后命绶择
前代文字资孝养补政治者以备帝览故也 庆历七
年三月丙申迩英讲孝经

皇祐孝经图

四年命丁度书天子孝治圣治广要道四章为图

至和古文孝经指解

实录至和元年十二月丁未殿中丞直秘阁司马光上
古文孝经指解一卷诏送秘阁(或作皇祐四年误) 序曰圣人
言则为经动则为法孔子与曾参论孝而门人书之谓
卷四十一 第 40b 页 WYG0944-0151b.png
之孝经汉兴颜芝之子得十八章儒者传之是为今文
及鲁恭王坏孔子宅而古文始出凡二十二章今文之
学已盛古文排摈不得列于学官独孔安国及马融为
之传隋开皇中王孝逸得之河间刘炫作稽疑一篇将
兴坠起废时人已多讥笑之唐开元中诏议孔郑二家
刘知几以为宜行孔废郑诸儒争难蜂起卒行郑学及
明皇自注遂用十八章为定前世孝经多者五十馀家
卷四十一 第 41a 页 WYG0944-0151c.png
少亦不减十家今秘阁所藏止有郑氏明皇及古文三
家古文有经无传按孔安国以古文时无通者以隶书
写尚书而传之则论语孝经不得独用古文盖后世好
事者用孔氏传本更以古文写之其文则非其语则是
也臣辄以隶写古文为之指解其今文旧注有未尽者
引而伸之其不合者易而去之 表曰圣人之德莫加
于孝犹江河之有源草木之有本源远则流大本固则
叶繁秘阁所藏古文孝经先秦旧书传注遗逸孤学堙
微不绝如线妄以所闻为指解一卷 范祖禹复为之
卷四十一 第 41b 页 WYG0944-0151d.png
说一卷元祐中上 桓谭新论古孝经一卷二十章千
八百七十二字今异者四百馀字(见上)

元祐尚书论语孝经要义 三经要语

元祐二年九月庚午吕公著言伏睹今月十五日以经
筵讲论语毕赐执政及讲筵官御筵是日内出御书唐
贤律诗分赐臣等各一篇次日臣于延和谢今来论语
终失进讲尚书二书皆圣人之格言为君之要道臣辄
卷四十一 第 42a 页 WYG0944-0152a.png
于尚书论语及孝经中节取要语凡一百段惟取明白
切于治道者庶便省览他日太皇太后宣谕公著曰所
进尚书论语等要义百篇皇帝每日书写看览甚有益
学问与写诗不同 范祖禹言臣谨节尚书论语孝经
要切之语训戒之言得二百一十九事以备圣札所冀
手书之目睹之心存之以助圣德之万一名曰三经要


绍兴御书孝经

二年八月十六日癸卯上出其写孝经诗书篇章宣示
卷四十一 第 42b 页 WYG0944-0152b.png
吕颐浩等 九年六月十二日辛酉宰臣桧乞以上所
赐御书真草孝经刻之金石上曰十八章世以为童蒙
之书不知圣人精微之学不出乎此十四年七月辛未
诏诸州以御书孝经刋石赐见任官及学生从汪勃之
言也

绍兴资善堂孝经图

见堂类
卷四十一 第 43a 页 WYG0944-0152c.png

绍兴孝经解

八年四月庚午王悱献孝经解义诏赐帛十年十二月
十日程全一进孝经解命为大学职事十一年十一月
二十七日林独秀进孝经指解赐束帛 绍兴中王文
献进详解一卷赵湘进孝经议一卷沈处厚进解一卷

汉忠经(附)

书目儒家一卷马融撰郑玄注融述孝经之意作忠经
陈事君之要道始于立德终于成功凡十八章(崇文目小说)
(两朝志海鹏忠经)
卷四十一 第 43b 页 WYG0944-0152d.png

唐武孝经(附)

书目一卷(崇文目小说)唐郭良辅设太公孙子问答仿孝经
篇章以述武事(崇文目有兵书论语三卷国史志一卷)
民生日用之常后王降德之本 孝经道之根本学之
基址其言近其旨远其守约其施博自微至显自小至
大自身体发肤受之至于严父配天自亲生之膝下至
于天下和平自事父母至于天地明察通神明光四海
卷四十一 第 44a 页 WYG0944-0153a.png
充其道者舜文王周公是也(范祖禹)

孟子

 韩愈曰孔子之道大而能博独孟轲氏之传得其宗
 故求观圣人之道者必自孟子始

孟子十一篇

汉志儒家孟子十一篇名轲邹人子思弟子有列传注
师古曰圣證论曰轲字子车而此志无字未详其所得
 史记列传轲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七
(汉志十一篇四篇外书也) 韩文轲之书非自著既没其徒万章
卷四十一 第 44b 页 WYG0944-0153b.png
公孙丑相与记所言耳 朱子集注史记近是(道性善注曰门)
(人不能尽记其词决汝汉注曰记者之误吴伯丰问朱子答曰两处失之) 晁氏志按此书
韩愈以为弟子所会集今考其书载孟子所见诸侯皆
称谥死然后有谥轲著书时所见诸侯不应皆前死且
惠王元年至平公之卒凡七十七年轲始见王目之曰
叟必已老矣决不见平公之卒也

汉赵岐注孟子

卷四十一 第 45a 页 WYG0944-0153c.png
隋志孟子十四卷齐卿孟轲撰赵岐注 唐志赵岐注
孟子十四卷(分上下篇梁惠王至尽心) 赵岐传字邠卿(又字台卿)多所
述作著孟子章句 题辞孟子治儒术之道垂宪言以
诒后人著书七篇二百六十一章三万四千六百八十
五字包罗天地揆叙万类仁义道德性命靡所不载帝
王公侯遵之可以致隆平颂清庙卿大夫士蹈之可以
尊君父立忠信守志厉操者仪之可以崇高节抗浮云
孔子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乃删诗定书
系周易作春秋孟子退自齐梁述尧舜之道而著作焉
卷四十一 第 45b 页 WYG0944-0153d.png
此大贤拟圣而作者也七十子会集夫子所言以为论
语孟子之书则而象之秦灭经术孟子徒党尽矣书号
诸子篇籍得不泯绝汉孝文置博士后罢迄今诸经通
义得引以明事谓之博文儒家惟有孟子闳远微妙蕴
奥难见宜在条理之科

外书四篇

题辞又有外书四篇性善辨文说孝经为正其文不能
卷四十一 第 46a 页 WYG0944-0154a.png
弘深不与内篇相似非孟子本真后世依放而托之者
也 论衡孟子作性善之篇以为人性皆善及其不善
物乱之也 法言孟子曰夫有意而不至者有矣未有
无意而至者也 说苑(太平御览)孟子曰人皆知粪其田而
莫知粪其心 颜氏家训图景失形 汉伍被传孟子
曰纣贵为天子死曾不如匹夫是纣先自绝久矣非死
之日天去之也 史记注孟子称禹生石纽西夷人也
 艺文类聚滕文公云云孟子谏曰 坊记注舜生五十
而不失其孺子之心 史通尧舜不胜其美桀纣不胜
卷四十一 第 46b 页 WYG0944-0154b.png
其恶 文选注太山之高参天入云

汉孟子章句

儒林传程曾著书百馀篇皆五经通难又作孟子章句
(高诱正章句)

唐六家孟子

志赵岐注十四卷刘熙注七卷郑玄注七卷綦母邃注
七卷(隋志梁有綦母邃撰九卷亡)陆善经注七卷张镒音义三卷儒
卷四十一 第 47a 页 WYG0944-0154c.png
家六十九(孟子有六家)

唐续孟子

崇文目续孟子二卷唐咸通中林慎思撰

祥符孟子音义 正义

晁氏志孙奭采张镒丁公著所撰参附益其阙为二卷
大中祥符中书成上于朝又撰正义

元祐五臣解孟子

晁氏志十四卷范祖禹孔武仲吴安诗丰稷吕希哲元
祐中同在经筵所进讲义贯穿史传辞旨精赡 又伊
卷四十一 第 47b 页 WYG0944-0154d.png
川孟子解十四卷(程颐) 横渠孟子解十四卷(张载) 王安
石王雱许允成解各十四卷 冯休删孟二卷(十七篇)
司马光疑孟一卷(并晁氏志) 绍兴中吴表臣于经筵讲
高宗书于坐右屏又书刋石太学

淳熙孟子集注或问 精义

朱文公熹撰各十四卷(详见论语类)
程子曰学者当以论语孟子为本二书既治则六经可
卷四十一 第 48a 页 WYG0944-0155a.png
不治而明又曰读论语孟子而不知道所谓虽多亦奚
以为 张栻孟子说十七卷 魏了翁要义十四卷
 玉海卷四十一
卷四十一 第 48b 页 WYG0944-0155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