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
卷四十 第 1a 页 WYG0944-0105a.png

卷四十
钦定四库全书
 玉海卷四十
            宋 王应麟 撰
 艺文
春秋

 杜预曰春秋鲁史记之名记事者以事系日以日系
 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所以纪远近别同异也故史
 之所记必表年以首事年有四时故错举以为所记
 之名周礼有史官掌邦国四方之事达四方之志诸
卷四十 第 1b 页 WYG0944-0105b.png
 侯亦各有国史大事书之于策小事简牍而已周德
 既衰官失其守诸所记注多违旧章仲尼因鲁史成
 文考其真伪而志其典礼上以遵周公之遗制下以
 明将来之法盖周公之志仲尼从而明之何休曰夫
 子之作春秋将以变周之文从先代之质范宁曰平
 王东迁周室微弱王道尽矣夫子伤之乃作春秋所
 以明黜陟著劝戒成天下之事业定天下之邪正使
卷四十 第 2a 页 WYG0944-0106a.png
 夫善人劝淫人惧胡安国曰春秋乃史外传心之要
 公好恶则发乎诗之情酌今古则贯乎书之事兴常
 典则体乎礼之经本忠恕则导乎乐之和著权制则
 尽乎易之变学经以传为按则当阅左氏玩辞以义
 为主则当习公谷

汉十三家春秋 四家 公羊谷梁外传

艺文志春秋二十三家九百四十八篇(省太史公四篇)古经十
二篇经十一卷(公羊谷梁二家)左氏传三十卷(丘明鲁太史)而左氏
微二篇国语二十一篇新国语(刘向分)五十四篇皆左氏
卷四十 第 2b 页 WYG0944-0106b.png
之学也公羊传十一卷(高齐人)外传五十篇章句三十八
篇杂记八十三篇(公孙弘传云学春秋杂记)颜氏记十一篇董仲舒
治狱十六篇皆公羊之学也谷梁传十一卷(赤鲁人)外传
二十篇章句三十二篇皆谷梁之学也邹氏夹氏传皆
十一卷有录无书(公谷立学官邹氏无师夹氏未有书)铎氏微三篇史记
诸侯表云楚威王大傅铎椒为王不能尽观春秋采取
成败为四十章者也虞氏微传二篇刘向别录云左丘
卷四十 第 3a 页 WYG0944-0106c.png
明授曾申曾申授吴起吴起授其子期期授楚人铎椒
铎椒作抄撮八卷授虞卿虞卿作抄撮九卷授荀卿荀
卿授张苍者也又有张氏微十篇议奏三十九篇(微谓释微)
(指)若世本十五篇战国策三十三篇秦奏事二十篇楚
汉春秋九篇太史公百三十篇(十篇有录无书)冯商续七篇太
古以来年纪二篇汉著记百九十卷终于汉大年纪五
篇皆史官所记春秋之流也王者世有史官左史记言
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仲尼以鲁周公之国史
官有法与左丘明观史记据行事有褒贬不可书见口
卷四十 第 3b 页 WYG0944-0106d.png
授子弟退而异言丘明论本事作传明夫子不以空言
说经也末世口说流行故有公羊谷梁邹夹之传四家
之中公羊谷梁立于学官

汉春秋古经 古文春秋

(见上) 周礼注(小宗伯)古文春秋经公即位为公即立正
义古文春秋者汉艺文志云春秋古经十二卷是此古
文经所藏之书文帝除挟书律此本然后行于世 史
卷四十 第 4a 页 WYG0944-0107a.png
记吴太伯世家余读春秋古文 自序余闻之董生春
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注张晏曰春秋万八千字 正
义左氏丘明所修皆古文旧书多者二十馀通藏于秘
府伏而未发汉武帝时河间献左氏及古文周官成帝
时刘歆校秘书见府中古文春秋左氏传大好之传多
古字古言学者传训诂而已及歆引传文释经转相发
明 说文序孔子书六经左丘明述春秋传皆以古文
 礼记正义案古春秋左氏说周家封夏殷之后以为
上公 公羊传庄七年四月不修春秋曰雨星不及地
卷四十 第 4b 页 WYG0944-0107b.png
尺而复君子修之曰星霣如雨注不修春秋谓史记也
古者谓史记为春秋疏据此传则孔子未修之时已谓
之春秋(春秋正义礼坊记云鲁春秋记晋云云皆在孔子之前竹书纪年三事与鲁史同唯郑弃其师)
(出琐语晋春秋多是古史全文)仲尼修经皆约策书成文丘明作传博
采简牍众记 谷梁疏郑众贾逵之徒以为仲尼修春
秋约之以周礼 聘礼疏服虔注左氏云古文篆书一
简八字 左传正义郑玄注论语序以钩命决云春秋
卷四十 第 5a 页 WYG0944-0107c.png
二尺四寸书之

五传

汉艺文志(见上)春秋分为五注韦昭曰谓左氏公羊谷梁
邹氏夹氏
左氏 正义太史公十二诸侯年表序云自孔子论史
 记次春秋七十子口受其传鲁君子左丘明惧妄意
 失真故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沈氏云严氏春秋引
 观周篇云孔子将修春秋与左丘明乘如周观书于
 周史归而修春秋之经丘明为传艺文志云左丘明
卷四十 第 5b 页 WYG0944-0107d.png
 鲁史也是言丘明为传以其姓左故号为左氏传也
 或先经以始后经之事或后经以终前经之义或依
 经以辨理或错经以合异(有无传之经有无经之传) 汉儒林传
 (又见后)汉兴张苍贾谊张敞皆修春秋左氏传(隋志左氏汉初)

出于张苍之家(正义汉武时河间献左氏)谊为训故授赵人贯公子长

 卿授张禹(非成帝时张禹)禹为萧望之言左氏望之荐禹徵
 待诏授尹更始更始传子咸及翟方进胡常常授贾
卷四十 第 6a 页 WYG0944-0108a.png
 护护授陈钦而刘歆从尹咸及方进受由是言左氏
 者本之贾护刘歆(刘歆言左丘明好恶与圣人同亲见夫子公羊谷梁在七十二子之)
 (后) 后传建武中郑兴陈元传左氏学(详见春秋博士) 史
 通丘明援经立传广苞诸国盖当时有周志晋乘郑
 书楚杌等篇聚而编之混成一录向使专凭鲁策独
 询孔氏何以能殚见洽闻若斯之博 公羊疏左氏
 先著竹帛汉时谓之古学平帝时立学官 啖氏曰
 左氏比二传其功最高博采诸家叙事尤备 吕氏
 曰左氏于定哀之间载孔子之事皆传闻失实本不曾
卷四十 第 6b 页 WYG0944-0108b.png
 登圣门王安石疑左氏六国时人者十一事
公羊 戴宏序子夏传与公羊高(谷梁疏公羊子名高齐人受经于子夏孝)

经说云春秋属商是也(吴兢书目公羊高乃子夏弟子)高传子平平传子地地

 传子敢敢传子寿至汉景帝时寿乃共弟子齐人胡
 母子都著于竹帛与董仲舒皆见于图谶(疏公羊者子夏口授)
 (公羊高五世相授汉景帝时公羊寿共弟子胡母生乃著竹帛) 儒林传汉兴言春
 秋于齐则胡母生于赵则董仲舒胡母生与仲舒同
卷四十 第 7a 页 WYG0944-0108c.png
 业齐之言春秋者宗事之公孙弘亦颇受焉武帝尊
 公羊家由是大兴胡母生弟子嬴公授孟卿眭孟眭
 孟授严(本姓庄)彭祖颜安乐由是有严颜之学彭祖授
 王中中授公孙文东门云安乐授泠丰任公有泠任
 之学(六艺论云云安乐弟子泠丰刘向王彦彦一作亥)疏广事孟卿授筦路
 贡禹事嬴公授堂溪惠惠授冥都有筦冥之学 后
 传(见春秋博士)又唐檀习颜氏马宫治严氏射策甲科郅
 恽治严氏李育习严氏陈重学颜氏 隋志公羊传
 十二卷严彭祖撰公羊解诂十一卷汉谏议大夫何
卷四十 第 7b 页 WYG0944-0108d.png
 休注(董仲舒四传至何休休自谓本胡母生条例) 疏左氏汉时谓之古
 学公羊汉世乃兴故谓之今学许慎五经异义云古
 者左氏说今者公羊说是也
谷梁 吴兢书目秦孝公时人(出麋信注) 杨士勋疏谷梁
 子名俶(一云名淑)字元始鲁人一名赤(阮孝绪亦以为名俶字元始)
 风俗通谷梁名赤子夏弟子 颜师古曰名喜受经
 于子夏为经作传传孙卿卿传申公申公传江翁
卷四十 第 8a 页 WYG0944-0109a.png
 儒林传瑕丘江公受谷梁于鲁申公传鲁荣广皓星
 公受焉蔡千秋周庆丁姓皆从广受宣帝兴谷梁擢
 千秋为谏大夫尹更始事千秋又受左氏传为章句
 传子咸及翟方进房凤江博士授胡常常授萧秉君
 有尹胡申章房氏学 隋志梁有谷梁传十五卷汉
 谏大夫尹更始撰(汉儒兼通谷梁左氏者胡常尹更始) 疏景帝好公
 羊胡母之学兴仲舒之义立宣帝善谷梁千秋之学
 起刘向之意存 按汉人以公谷为末世口说流行
 之学见于其书者又有尸子鲁子高子子司马子子
卷四十 第 8b 页 WYG0944-0109b.png
 沈子子女子北宫子之流 叶氏曰公羊谷梁受学
 于子夏出于谶纬之书所谓说题辞者其言不经见
邹氏 王吉传吉通五经能为邹氏春秋 范升传奏
 曰春秋之家又有邹夹
夹氏 汉志邹氏无师夹氏未有书 史记正义七录
 云建武中邹夹氏皆绝 隋志王莽之乱邹氏无师
 夹氏亡 孝经序学开五传注邹氏传十二卷夹氏
卷四十 第 9a 页 WYG0944-0109c.png
 传十一卷 谷梁疏五家之传邹氏夹氏口说无文
 师既不传道亦寻废

汉春秋博士 讲郎

儒林传赞武帝立五经博士春秋唯有公羊孝宣立谷
梁 后儒林传公羊颜严谷梁三家皆立博士光武立
十四博士春秋严颜(严彭祖颜安乐)
左氏 汉传河间献王立春秋左氏博士刘歆欲列学
 官哀帝令歆与博士讲论其义博士不肯置对歆移
 书责之平帝时立左氏 后传陈元传左氏为训诂
卷四十 第 9b 页 WYG0944-0109d.png
 建武初议欲立左氏传博士(尚书令韩歆上疏)范升奏左氏
 浅末不宜立(升传四年正月朝见云台升对曰左氏不祖孔氏师徒相传又无其人奏左氏)
 (之失凡十四事又上太史违戾三十一事)元上疏曰武帝好公羊卫太子
 好谷梁有诏太子受公羊不得受谷梁孝宣为石渠
 论而谷梁氏兴至今与公羊并存先后所立不必相
 因升辨难凡十馀上帝卒立左氏学太常选博士四
 人元为第一帝用其次李封封卒左氏复废 贾逵
卷四十 第 10a 页 WYG0944-0110a.png
 建初元年奏曰光武奋独见之明兴左氏谷梁二家
 先师不晓图谶故令中道而废帝令逵自选严颜诸
 生高才者二十人教以左氏 章纪八年十二月戊
 申选高才生受左氏谷梁以扶微学广异义
公羊 儒林传(兼用列传)齐胡母生为景帝博士与董仲舒
 同业仲舒孝景时为博士公孙弘亦颇受焉为博士
 眭孟授严彭祖颜安乐彭祖为宣帝博士疏广事孟
 卿为博士 后传丁恭周泽甄宇习严氏建武间为
 博士张玄少习颜氏兼通数家法会颜氏博士阙玄
卷四十 第 10b 页 WYG0944-0110b.png
 试策第一拜博士诸生言玄兼说严氏宣氏不宜专
 为颜氏博士李育习公羊春秋拜博士建初四年论
 白虎以公羊义难贾逵
谷梁 传瑕邱江公受谷梁于鲁申公传子至孙为博
 士宣帝善谷梁说以江公孙为博士周庆丁姓皆为
 博士(侯霸事房元为都讲)申章昌为博士  魏志黄初五年四月置
 谷梁博士
卷四十 第 11a 页 WYG0944-0110c.png
隋志晋时谷梁范宁注公羊何休注左氏服虔杜预注
俱立国学至隋杜氏盛行服义及公羊谷梁浸微今殆
无师说 晋王接传谓左氏辞义赡富自是一家书不
主为经发公羊附经立传经所不书传不妄起于文为
俭通经为长 荀崧传左丘明张本继末发明经意多
奇伟公羊高亲受子夏辞义清隽断决明审谷梁赤师
徒相传文清义约是以三传并行莫能孤废 左氏疏
贾逵上春秋大义四十条以抵公谷又与左氏作长义
至郑康成针膏盲发墨守起废疾自此以后二传遂微
卷四十 第 11b 页 WYG0944-0110d.png
左氏学显(何休序曰贾逵缘隙奋笔以为公羊可夺左氏可兴) 公羊疏贾逵作
长义四十一条云公羊理短左氏理长郑众亦作长义
十九条十七事专论公羊之短左氏之长在逵之前(戴宏)
(作解疑论)何休作墨守以距长义以强义为废疾以难谷梁
造膏盲以短左氏盖在注传之前 谷梁疏郑玄六艺
论云左氏善于礼公羊善于谶谷梁善于经

汉春秋蕃露

卷四十 第 12a 页 WYG0944-0111a.png
董仲舒传所著皆明经术之意及上疏条教凡百二十
三篇(志儒家)而说春秋事得失间举玉杯蕃露清明竹林
之属(皆所著书名)复数十篇十馀万言皆传于后世仲舒下
帷发愤潜心大业令后学者有所统壹为群儒首 唐
志仲舒春秋繁露十七卷(七录隋志同) 崇文目十七卷其
书八十二篇义引宏博然篇第亡舛无以是正又即用
玉杯竹林题篇疑后人取而附著云 晁氏志史称仲
舒说春秋数十篇今益而为八十二篇又通名繁露未
(陈氏曰通典御览所引皆今书所无) 中兴书目十卷繁露之名先儒
卷四十 第 12b 页 WYG0944-0111b.png
未有释者案逸周书王会解天子南面立絻无繁露注
云冕之所垂也有联贯之象春秋属辞比事仲舒立名
或取诸此 西京杂记仲舒梦蛟龙入怀乃作春秋繁
露 古今注牛亨问崔豹繁露者何曰缀玉而下垂如
繁露也则繁露古冕之旒似露而垂 史记上大夫董
仲舒推春秋颇著文焉索隐曰繁露 礼大司乐注董
仲舒云成均五帝之学疏出繁露以为繁多露润 后
卷四十 第 13a 页 WYG0944-0111c.png
汉书明德马后纪尤善周官董仲舒书注玉杯蕃露清
明竹林之属 礼仪志注繁露曰大旱雩祭而请雨(郎顗)
(传注亦引之) 舆服志注繁露曰剑之在左苍龙之象(通典亦引)
 之(志又引止雨书) 通鉴外纪繁露曰推神农以为九皇 太
平御览寰宇记皆引繁露春秋会解所引十三条 景
祐四年四月欧阳修书其后云今其书才四十篇又总
名繁露失其真也馆中见有八十馀篇多错乱重复民
间献三十馀篇其间数篇在八十篇外董生儒者其论
深极春秋之旨然惑于改正朔而云王者大一元者牵
卷四十 第 13b 页 WYG0944-0111d.png
于其师之说不能高其论以明圣人之道 庆历七年
二月楼郁序曰公羊之学后有胡母子都仲舒治其说
 程大昌曰馆本十七卷绍兴间董(阙)所进通以繁露
冠书而玉杯清明竹林特各居篇卷之一有垂旒凝露
之象玉杯竹林同为托物汉魏人为文名连珠其殆繁
露之自出欤(大昌为演繁露十四卷又续六卷) 楼钥曰潘景宪本有
八十二篇说文引仲舒在王道通三第四十四篇传中
卷四十 第 14a 页 WYG0944-0112a.png
对越三仁之问朝廷有大议使使者及廷尉张汤就其
家问之求雨止雨三策仁爱阴阳德刑之类皆在书中
又有言曰不由其道而胜不如由其道而败真得夫子
心法 八十二篇(始楚庄王终天道施)三篇阙(玉杯第二竹林第三玉英第四)
(楚庄王玉杯)(竹林)(玉英精华)(王道)(灭国上下随本消息盟会要正贯十指重政)
(服制象二端符瑞俞序离合根立元神保位权)(考功名通国身三代改制一作文质官制象天尧舜)
(汤武服制)(度制爵国仁义法必仁且知)(身之养对胶西合作江都观德奉本)(深察名号实性)
(诸侯五行阙文二篇)十一(为人者天地五行之义阳尊阴卑王道通三天容天辨在人阴阳位)十二
(阴阳终始阴阳义阴阳出入天道无二暖燠孰多基义阙文一篇)十三(四时之副人副天数同类相动)
卷四十 第 14b 页 WYG0944-0112b.png
(五行相胜相生五行逆顺治水五行)十四(治乱五行五行变救五行五事郊语)十五(郊义郊祭四祭)
(郊祀顺命郊祀对)十六(执贽山川颂求雨止雨祭义循天之道)十七卷(天地之行威德所生)
(如天之为天地阴阳天道施第八十二玉杯竹林二篇之名未有以订之) 仲舒对策云孔
子作春秋先正王而系以万事见素王之文焉 仲舒
曰诗无达诂易无达吉春秋无达辞

汉春秋决狱

志儒家董仲舒百二十三篇春秋有公羊董仲舒治狱
卷四十 第 15a 页 WYG0944-0112c.png
十六篇 隋志仲舒春秋决事十卷 唐志法家仲舒
春秋决狱十卷(黄氏正) 前传淮南衡山反使仲舒弟子
吕步舒治淮南狱以春秋议颛断于外不请注应劭曰
仲舒居家朝廷每有政议遣廷尉张汤问其得失于是
作春秋决狱二百三十二事动以经对言之详矣(繁露曰春)
(秋之听狱也必本其事而原其志) 史记正义七录曰春秋断狱五卷
 崇文目春秋决事比十卷 论衡董仲舒表春秋之
义稽合于律无乖异者 盐铁论春秋之治狱论心定
罪志善而违于法者免志恶而合于法者诛 终军诘
卷四十 第 15b 页 WYG0944-0112d.png
徐偃 隽不疑论卫太子 龚胜议朱博 中丞众奏
薛况

汉左氏训故 章句 条例 左氏国语解


诂 经传义诂 长经 释例 三家经本


训诂

前儒林传(又刘歆传)汉兴北平侯张苍及梁太传贾谊张敞
刘公子皆修左氏传谊为训故授赵人贯公为河间献
卷四十 第 16a 页 WYG0944-0113a.png
王博士尹更始受左氏传取其变理合者以为章句传
子咸及翟方进房凤凤与刘歆共校书歆校秘书见古
文左氏传好之时尹咸治左氏共校经传歆略从咸及
方进质问大义初学者传训故而已及歆引传文解经
由是章句义理备焉歆曰春秋左氏可立哀帝纳之以
问诸儒皆不对唯房凤王龚许歆共移书责太常博士
(正义云郑兴父子及歆创通大义奏上左氏始得立学遂行于世) 郑兴传从歆讲正
大义歆使撰条例章句传诂言左氏者多祖于兴子众
作春秋难记条例(又作春秋删) 隋志众撰左氏条例九卷
卷四十 第 16b 页 WYG0944-0113b.png
 唐志众牒例章句九卷 陈元传父钦事贾护元传
父业为之训诂(见上) 贾逵传九世祖谊父徽从刘歆作
左氏条例二十一篇逵兼通五家谷梁之说尤明左氏
传国语为解诂五十一篇(左氏三十篇国语二十一篇)永平中上疏
献之显宗重其书写藏秘馆建初元年诏入讲左氏传
使出左氏大义长于二传者逵具条奏擿出三十事其
馀同公羊者什七八左氏义深君父公羊多任权变且
卷四十 第 17a 页 WYG0944-0113c.png
五经家无以證图谶明刘氏为尧后者左氏独有明文
帝嘉之令选公羊严颜诸生二十人教以左氏与简纸
经传各一通(竹简及纸也)八年诏选高才生受左氏逵所著
经传义诂及论难百馀万言(诗疏引贾逵注左传) 隋志春秋释
训一卷左氏经传朱墨列一卷逵撰春秋左氏长经二
十卷汉侍中贾逵章句左氏解诂三十卷春秋三家经
本训诂十二卷(宋有三家经二卷亡)唐志无经本二字 注外传国语二十
卷 唐志逵左氏长经章句二十卷 李育传习公羊
作难左氏义四十一事与诸儒论于白虎观以公羊义
卷四十 第 17b 页 WYG0944-0113d.png
难贾逵(何休追述育义难二传) 颖容传善春秋左氏著条例五
万馀言 隋志春秋释例十卷(唐志七卷)汉公车徵士颖容
撰 正义引颖氏(诗疏引颖子容释例云大庙有八名其体一也) 范晔论曰郑贾之
学为诸儒宗桓谭以不善谶流亡郑兴以逊辞仅免贾
逵能附会文致最差贵显世主以此论学悲哉(正义引逵春秋)
 序(其处者为刘氏深疑此句或非本旨盖左氏不显于世先儒无以自申插注比辞将以媚于世)又引刘 
 贾先儒云(刘贾许颖既不守例又亦不能尽通)五雉九扈引贾逵云 
卷四十 第 18a 页 WYG0944-0114a.png

汉春秋议

前儒林传武帝时董仲舒通五经能持论江公呐于口
(治谷梁)上使与仲舒议不如仲舒而丞相公孙弘本为公
羊学比辑其义卒用董生上因尊公羊家诏太子受之
荣广传春秋于江公与公羊大师眭孟等论数困之
隋志何休春秋汉议十三卷郑玄駮何氏汉议二卷梁
有服虔汉议駮二卷(唐志十一卷)又有孔融春秋杂议难五
卷麋信理何氏汉议二卷(魏人)春秋议十卷(何休) 唐志何
休汉议十卷郑玄駮麋信注 后传何休以春秋駮汉
卷四十 第 18b 页 WYG0944-0114b.png
事六百馀条妙得公羊本意服虔又以左传駮何休所
駮汉事六十条

汉殿中议公谷同异

儒林传宣帝闻卫太子好谷梁问韦贤夏侯胜史高皆
鲁人言谷梁本鲁学公羊乃齐学也宜兴谷梁自元康
中始讲(授郎十人)至甘露元年积十馀岁皆明习召五经名
儒太子太傅萧望之等大议殿中平公谷同异时公羊
卷四十 第 19a 页 WYG0944-0114c.png
严彭祖申挽伊推宋显许广谷梁尹更始刘向周庆丁
姓王亥议三十馀事望之等十一人各以经谊对多从
谷梁

汉春秋左氏图

隋志十卷汉太子太傅严彭祖撰(唐志七卷止云春秋图)又古今
盟会地图一卷(亡)

冥氏春秋

礼冥氏注郑司农云冥读为冥氏春秋之冥疏冥氏春
秋者冥氏作春秋书名若晏子吕氏春秋之类 汉儒
卷四十 第 19b 页 WYG0944-0114d.png
林传堂溪惠授泰山冥都疏广授琅邪筦路(都路事颜安乐)
颜氏有筦冥之学

春秋五始

王褒传春秋法五始之要在审己正统(师古曰元者气之始春者四时)
(之始王者受命之始正月者政教之始公即位者一国之始) 胡广曰五始一曰元
二曰春三曰王四曰正月五曰公即位

汉定春秋章句(公羊) 春秋外传 旨义

卷四十 第 20a 页 WYG0944-0115a.png
传钟兴受严氏春秋光武诏令定春秋章句去其复重
以授皇太子又使宗室诸侯从兴受章句 樊鯈删定
公羊严氏章句号樊侯学 张霸以樊鯈删严氏春秋
犹多繁辞减定为二十万言更名张氏学(兴鯈并师丁恭光武召见)
(兴问经义迁左中郎将) 杨终著春秋外传十二篇改定章句十
五万言 北海敬王睦显宗时作春秋旨义终始论
隋志汉末郗萌集图纬谶杂占为五十篇(十五卷)谓之春
秋灾异
卷四十 第 20b 页 WYG0944-0115b.png
汉春秋删

郑众传从父兴受左氏春秋肃宗时受诏作春秋删十
九篇 孔奋传从刘歆受左氏春秋子奇作左氏删(删定)
(其义)嘉作左氏说

汉五家谷梁说 章句

贾逵传能诵左氏传虽为古学兼通五家谷梁之说注
尹更始刘向周庆丁姓王亥见前书 前儒林传尹更
始事蔡千秋及受左氏传取其变理合者为章句(隋志十五)
卷四十 第 21a 页 WYG0944-0115c.png
(卷) 梅福传明谷梁春秋

汉公羊解诂 条例

何休传作公羊解诂覃思不窥门十有七年又注训孝
经论语风角七分与其师博士羊弼追述李育之意以
难二传作公羊墨守(言不可攻如墨翟之守城也十四卷)左氏膏肓(十卷)
梁废疾(三卷) 郑玄传乃发墨守针膏盲起废疾休见而
叹曰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休始答贾逵事因记左氏之短康成)
 箴附逐章之下 诗正义引郑箴膏盲(明堂位疏引发墨守议膏盲)公羊疏礼大司徒疏礼器疏引发墨 
 守(正义引何休膏盲苏氏释云又引膏盲郑箴云)文选注引墨守  隋志公羊解诂
卷四十 第 21b 页 WYG0944-0115d.png
十一卷汉谏议大夫何休注(唐志十三卷公羊条例一卷)左氏膏盲
十卷 崇文目九卷(中兴书目第七卷阙)公羊墨守十四卷(唐志一卷)公羊谥
例一卷梁有公羊传条例一卷并何休撰谷梁废疾三
卷何休撰郑玄释张靖笺(谷梁疏案郑释废疾张靖策废疾)左氏膏盲
释痾十卷服虔撰(唐志二卷) 序略依胡母生条例隐括就
绳墨讲诵师言至于百万犹有不解(疏庄颜之徒) 疏胡母
生本虽以公羊经传授董氏犹自别作条例故何氏取
卷四十 第 22a 页 WYG0944-0116a.png
之 荀爽传著春秋条例作公羊问及辨谶(隋志公羊传问答九)
(卷荀爽问徐钦答公羊论二卷晋庾翼问王愆期答) 刘陶传诏次第春秋条例
 蜀志孟光好公羊而讥呵左氏 吴志唐固为公羊
谷梁传注(又国语注) 晁氏志董仲舒以公羊显又四传至
何休郑玄曰公羊善于谶休注引谶最多公羊疏三十
卷徐彦撰以何氏三科九旨为宗本其说曰何氏之意
三科九旨正是一事尔总而言之谓之三科析而言之
谓之九旨新周故宋以春秋当新王此一科三旨也所
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此二科六旨也内其国
卷四十 第 22b 页 WYG0944-0116b.png
而外诸夏内诸夏而外夷狄此三科九旨也 何氏作
文谥例云此春秋五始三科九旨七等六辅二类之义
三科九旨(见上)五始者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是也七等
者州国氏人名字子是也六辅者公辅天子卿辅公大
夫辅卿士辅大夫京师辅君诸夏辅京师是也二类者
人事与灾异是也 宋氏注春秋三科者一曰张三世
二曰存三统三曰异外内九旨者一曰时二曰月三曰
卷四十 第 23a 页 WYG0944-0116c.png
日四曰王五曰天王六曰天子七曰讥八曰贬九曰绝
时与日月详略之旨也王与天王天子是录远近亲疏
之旨也讥与贬绝则轻重之旨也 按三统历云春为
阳中万物以生秋为阴中万物以成故名春秋欲使人
君动作不失中也 晁说之曰何休特负于公羊之学
五始三科九旨七等六辅二类七缺之设何其纷纷邪
既曰据百二十国宝书而又谓三世异辞何耶(春秋说云有七)
(缺夫妇君臣父子礼)
卷四十 第 23b 页 WYG0944-0116d.png
汉三传异同说

马融传融欲训左氏春秋及见贾逵郑众注乃曰贾君
精而不博郑君博而不精既精且博吾何加焉但著三
传异同说

汉左氏解谊 达义

隋志左氏传解谊三十一卷九江太守服虔注左氏膏
盲释痾十卷春秋成长说九卷塞难三卷服虔撰梁有
左氏达义一卷汉司徒掾王玢撰左氏传三十卷王肃
卷四十 第 24a 页 WYG0944-0117a.png
注董遇章句三十卷孙毓义注十八卷又贾服异同略
五卷王朗注十二卷汉诸儒传左氏者甚众贾逵服虔
并为训解至魏遂行于世晋时服杜注俱立国学而唯
传服义至隋杜氏盛行服义浸微 正义中兴以后陈
元郑众贾逵马融延笃彭仲博许惠卿服虔颍容之徒
皆传左氏魏世则王肃董遇为之注(正义多引服说刘炫难服虔云)
(虔解谊其文甚烦) 后汉传服虔作春秋左氏传解行之至今
又以左传駮何休之所駮汉事六十条(儒林) 谢该明春
秋左氏建安初乐详条左氏疑滞数十事问谢该皆为
卷四十 第 24b 页 WYG0944-0117b.png
通解之名谢氏释(魏略云今左氏乐氏问七十二事详所广也) 延笃从唐
溪典受左氏论解经传多驳正后儒服虔等以为折中
 郑玄通公羊又从张恭祖受左氏 马严通左氏
孔乔学左氏 蜀志尹默传益部多贵今文不崇章句
默从司马德操宋仲子等受古学皆通诸经史又专精
于左氏春秋自刘歆条例郑众贾逵父子陈元服虔注
说咸略诵述 北齐书姚文安难服虔解七十七条名
卷四十 第 25a 页 WYG0944-0117c.png
曰驳妄李崇祖申明服氏名曰释谬

汉国语解诂(见上)

贾逵传为国语解诂二十一篇 隋志春秋外传国语
二十卷贾逵注 唐已亡(郑众作国诗章句亡其为数) 唐志王义国语
章句二十二卷唐固虞翻韦昭注孔晁解各二十一卷
(吴韦昭集郑贾虞唐四家为注) 史通左丘明既为春秋内传(韦昭注国语谓)
(左传为内传)又稽逸文纂别说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
事起周穆王终鲁悼公为外传国语二十一篇(书目云其文以)
(方内传或重出而小异) 左传正义传玄云国语非丘明所作有
卷四十 第 25b 页 WYG0944-0117d.png
共说一事而二文不同 吴志注沈珩尤善春秋内外
传 唐志杂家类晋孔衍春秋时国语十卷春秋后国
语十卷唐卢藏用春秋后语十卷 唐柳宗元非国语
二卷 刘贶外传(见竹书纪年) 宋庠补音三卷(治平元年上之二月)
(二十五日令国子监镂板) 刘攽解驳左氏为内传国语十卷 汉
书曰左丘明为传又纂异同为国语司马迁据左氏国
语 孔晁云左丘明集其典雅令辞与经相发明者为
卷四十 第 26a 页 WYG0944-0118a.png
春秋传其高论善言别为国语

汉春秋图纬

列传魏朗字少英从博士郤仲信学春秋图纬注孔子
作春秋纬十二篇(党锢) 贾逵永平中上言左氏与图谶
合者写传诂藏之秘书 荀爽作公羊问及辨谶 明
纪永平八年十月壬寅诏日食之变其灾尤大春秋图
谶所为至谴 隋志梁有春秋纬三十卷宋均注 史
记孔子曰我欲载之空言正义此春秋纬文
卷四十 第 26b 页 WYG0944-0118b.png
春秋命历序

诗生民疏纬候之书及春秋命历序立五帝传世之事
为毛说者皆所不言郑信谶纬以命历序云少昊传八
世颛顼传九世帝喾传十世

春秋少阳篇

论语正义案春秋少阳篇伯夷叔齐姓名字谥 白虎
通春秋文义曰天子之社稷广五丈诸侯半之

魏春秋说要 三传论

卷四十 第 27a 页 WYG0944-0118c.png
隋志春秋说要十卷魏乐平太守糜信撰春秋三传论
十卷魏大长秋韩益撰 魏志孙叔然作周易春秋例
毛诗礼记春秋三传国语尔雅诸注 蜀志李撰著古
文易尚书毛诗三礼左氏传太玄指归皆依准贾马异
于郑玄 吴志士燮耽玩春秋为之注解袁徽与荀彧
书曰今欲条左氏尚书长义上之 魏略钟繇不好公
羊而好左氏谓左氏为太官而谓公羊为卖饼家数与
严干共辨折长短
卷四十 第 27b 页 WYG0944-0118d.png
晋经传集解 释例 长历 盟会图

隋志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三十卷杜预撰(梁有服虔杜预音三卷)
(唐志音二卷)释例十五卷(梁有齐杜乾光释例引序一卷)左氏传评二卷(并预)
(撰)杜预序集解一卷刘炫注(梁有春秋古今盟会地图一卷) 杜预传
进爵当阳侯立功之后耽思经籍为春秋左氏经传集
(分经之年与传相附比其义类随而解之)又参考众家谱第谓之释例又
作盟会图春秋长历备成一家之学比老乃成又撰女
记赞秘书监挚虞曰左丘明本为春秋作传而左传遂
卷四十 第 28a 页 WYG0944-0119a.png
自孤行释例本为传设而所发明何但左传故亦孤行
武帝谓预曰卿有何癖对曰臣有左传癖 序传或先
经以始事或后经以终义或依经以辩理或错经以合
异随义而发其例之所重其发凡以言例皆经国之常
制周公之垂法史书之旧章仲尼修之以成一经之通
体其微显阐幽裁成义类者皆据旧例而发义指行事
以正褒贬诸称书不书先书故书不言不称书曰之类
皆所以起新旧发大义谓之变例然亦有史所不书即
以为义者此盖春秋新意故传不言凡曲而畅之其经
卷四十 第 28b 页 WYG0944-0119b.png
无义例因行事而言则传直言其归趣而已非例也预
专修丘明之传以释经经之条贯必出于传传之义例
总归诸凡推变例以正褒贬简二传而去异端盖丘明
之志也刘子骏创通大义贾景伯(逵)父子许惠卿(淑)
先儒之美者颍子严(容)浅近亦名家故举刘贾许颍之
违以见同异(正义云服虔之徒劣于此故不论)分经之年与传之年相
附比其义例各随而解之名曰经传集解(正义集解谓聚集经传为)
卷四十 第 29a 页 WYG0944-0119c.png
 之作解(太康元年三月成)别集诸例及地名谱第历数相与为部
凡四十部十五卷皆显其异同从而释之名曰释例(正义)
(云释例终篇云称凡者五十其别四十有九盖以母弟二凡其义不异故也释例四十部无凡者十五终篇云)
(诸凡虽是周公之旧典丘明撮其体义约以为言非纯写故典之文也)隋志春秋五十凡义疏二卷 发
传之体有三 发凡正例(新意变例)归趣非例 为例之情有五微而显
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 左传正义
杜别集诸例从而释之事同则为部小异则附出孤经
不及例者聚于终篇其四十部次第从隐即位为首先
有其事则先次之唯世族土地事既非例故退之于后
卷四十 第 29b 页 WYG0944-0119d.png
终篇宜最处末故次终篇之前终篇处其终土地之名
起于宋卫遇于垂世族谱起于无骇地名在世族之前
天子之见于经者三十有二称天王者二十五称王者
六称天子者一 梁诸儒为左氏学者皆以贾服义难
驳杜预凡一百八十条王元规引證通析无滞著春秋
发题辞及义记十一卷左传音三卷崔灵恩左氏经传
义二十二卷左氏条例十卷(天监中灵恩申服难杜著左氏条义以明之虞僧诞)
卷四十 第 30a 页 WYG0944-0120a.png
(申杜难服世并传焉灵恩又有公谷文句义十卷) 后魏卫冀隆精服氏学难
杜氏六十三事贾思同驳冀隆十馀条互相是非积成
十卷诏下国学集诸儒考之

晋春秋条例 牒例

刘寔传尤精三传辨正公羊以为卫辄不应辞以王父
命祭仲失为臣之节又撰春秋条例二十卷 隋志春
秋条例十一卷(唐志十卷)晋刘寔撰经例十二卷方范撰左
传例苑十九卷刘寔等集解春秋序一卷春秋序论二
卷干宝撰(干宝独美左传以三十卷之约括囊二百四十年之事)干宝为左氏义外传注周易周 
卷四十 第 30b 页 WYG0944-0120b.png
(官凡数十篇) 唐志刘寔左氏牒例二十卷

晋春秋释疑 春秋调人 左氏全综

儒林传汜毓合三传为解注撰春秋释疑凡所述七万
馀言 刘兆以春秋一经三家殊涂诸儒是非纷然互
为雠敌乃思三家之异合而通之取周官调人之义作
春秋调人七万馀言论其首尾使大义无乖不合者举
其长短以通之又为春秋左氏解名曰全综公羊谷梁
卷四十 第 31a 页 WYG0944-0120c.png
解诂皆纳经传中朱书以别之又撰周易训注及所赞
述百馀万言 唐志刘兆三家集解十一卷 隋志刘
兆公谷集传十二卷

晋王接注公羊

传接谓公羊附经立传经所不书传不妄起于文为俭
通经为长任城何休训释甚详而黜周王鲁大体乖碍
且志通公羊而往往还为公羊疾病接乃更注公羊春
秋多有新义又撰列女后传七十二人丧乱尽失长子
愆期缘父本意更注公羊又集列女后传云 隋志公
卷四十 第 31b 页 WYG0944-0120d.png
羊传十三卷(唐志一卷)晋散骑常侍王愆期撰(诗鸿雁疏引王愆期注公)
(羊云)梁有高龙注公羊十二卷孔衍集解十四卷(正义按孔舒元)
(公羊传本云麟孰为而至为孔子之作春秋)刁氏例序一卷 虞溥传注春
秋经传 郭瑀传作春秋墨说孝经错纬 载记石季
龙遣国子博士诣洛阳写石经校中经于秘书国子祭
酒聂熊注谷梁春秋列于学官

晋谷梁集解

卷四十 第 32a 页 WYG0944-0121a.png
范宁传宁字武子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
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
(儒林传徐邈撰正五经音训所注谷梁传见重于时隋志十二卷唐志又传义十卷音一卷) 隋志
谷梁传十二卷范宁集解传例一卷宁撰 谷梁先有
尹更始(隋志梁有十五卷)唐固(十三卷)麋信(十二卷)孔衍(十四卷)江熙
(唐志二传评三卷)段肃(十四卷)张靖(十一卷)等十馀家注解范宁以
为肤浅乃商略名例为集解十二卷例一卷(隋志同疏云范以)
(所据别为例略一百馀条)宁子泰雍凯从弟邵及其父汪门生故吏
商略同异撰诸子之言各记姓名(文中子范宁有志于春秋證圣经而诘众)
卷四十 第 32b 页 WYG0944-0121b.png
(传)序曰左氏艳而富其失巫谷梁清而婉其失短公羊
辨而裁其失俗左氏有服杜之注公羊有何严之训
晁说之曰谷梁晚出于汉因得监省左氏公羊之违畔
而正之至其精深远大者真得子夏之所传范宁又因
诸儒而博辨之申谷梁之志也其于是非亦少公矣非
若征南一切申传汲汲然不敢异同也晁公武曰三传
之学谷梁所得最多诸家之解范宁之论最善 隋志
卷四十 第 33a 页 WYG0944-0121c.png
徐乾注十三卷胡讷集解十卷 亡(经典序录六十卷)程阐十卷
孔君指训十卷张程孙刘四家集解四卷(残阙)刘兆公羊
谷梁传十二卷(兆传为公羊谷梁解诂)

晋春秋后语

见续春秋 唐志卢藏用春秋后语十卷

晋春秋博士

荀崧传元帝践阼(太兴初)转太常时左传杜氏服氏各置
博士一人其公羊谷梁省不置崧上疏曰春秋公羊其
书精隐明于断狱谷梁简约隐要孔子作春秋左丘明
卷四十 第 33b 页 WYG0944-0121d.png
子夏造䣛亲受无不精究丘明撰所闻为传其书善礼
多膏腴美辞张本继末以发明经意信多奇伟儒者称
公羊高亲受子夏立于汉朝辞义清俊断决明审多可
采用董仲舒之所善也谷梁赤师徒相传暂立于汉时
刘向父子犹执一家莫肯相从其书文清义约诸所发
明或左氏公羊所不载亦足订正是以三传并行博士
宜各置一人以传其学元帝诏曰谷梁肤浅不足立博
卷四十 第 34a 页 WYG0944-0122a.png
士馀如所奏 见宋志(魏黄初五年四月置春秋谷梁博士) 北史赵世业家
有服氏春秋是晋世永嘉旧写徐遵明往读之因手撰
春秋义章为三十卷刘献之三传略例三卷李铉撰定
三传异同(唐志李铉三传异同十二卷) 齐书永明八年晋安王子
懋撰春秋例苑三十卷奏之武帝敕付秘阁 梁书刘
之遴著春秋大意三传同异合三十事武帝诏答曰丘
明传洙泗之风公羊宗西河之学张苍传左氏贾谊袭
荀卿源本分镳指归殊致 隋志春秋五辩二卷梁五
经博士沈宏撰春秋三传评十卷胡讷撰左传述义四
卷四十 第 34b 页 WYG0944-0122b.png
十卷刘炫撰(书目今存一卷崇文目同) 唐志梁简文帝左氏传例
苑十八卷隋刘炫攻昧十二卷规过三卷(正义引刘炫规过)
议三十七卷(辛德源集注春秋三传三十卷)

唐六十六家春秋

艺文志春秋六十六家一百部一千一百六十三卷始
于左丘明外传国语次董仲舒繁露终于杨士勋谷梁
(失姓名五家)左氏之学有贾逵董遇王肃王朗杜预郑众
卷四十 第 35a 页 WYG0944-0122c.png
颍容刘寔服虔孙毓梁简文殷兴何始真张冲孔颍达
之属公羊之学有董仲舒严彭祖何休孔氏王愆期之
属谷梁之学有尹更始段肃唐固麋信张靖程阐孔衍
范宁徐乾徐邈沈仲义萧邕江熙杨士勋之属三传则
有刘兆韩益胡讷潘叔度李铉之学国语则有王肃唐
固虞翻韦昭孔晁之学又有士燮之注经干宝之义传
吴略之诡例京相璠顾启期之地名大夫谱王延之李
谧之旨通丛林崔灵恩沈宏文阿之义解义略刘炫之
攻昧规过及答问辞苑辨證义难之流不著录者始于
卷四十 第 35b 页 WYG0944-0122d.png
王玄度注左氏传左氏有纂要集传义疏音注序释疑
事类公谷有总例以三传名书有异同指要总例以春
秋名书有后语振滞通图集注集传纂例微旨辨疑加
减指掌指元通例折衷义鉴而终以柳宗元非国语凡
二十二家四百三卷 隋志九十七部九百八十三卷
 崇文目三十三部三百九十六卷 中兴目一百二
十三家一千四百八十卷 续书目十八家二十部四
卷四十 第 36a 页 WYG0944-0123a.png
百卷

唐春秋正义

志春秋正义三十六卷孔颍达谷那律杨士勋朱长才
奉诏撰马嘉运王德韶苏德融随德素等对赵弘智覆
(永徽四年二月二十四日上)序曰前汉传左氏者有张苍贾谊尹
咸刘歆后汉有郑众贾逵服虔许惠卿等各有训诂然
杂取公谷以释左氏晋杜元凯为集解专取丘明之传
以释孔氏之经晋宋传授以至于今为义疏者有沈文
阿苏宽刘炫沈氏于经传极疏苏氏唯旁攻贾服刘炫
卷四十 第 36b 页 WYG0944-0123b.png
实为翘楚而性好非毁规杜氏之失凡一百五十馀条
然比诸义疏犹有可观今据以为本其有疏漏以沈氏
补焉(宋淳化七年十月孔维等校正上之) 志又有杨士勋谷梁疏十二
卷徐文远左传义疏六十卷 书目颍达参刘沈之说
两义俱违则断以己意 崇文目春秋正义三十六卷
谷梁公羊疏各三十卷(公羊疏不知撰人或云徐彦撰邢炳等是正)书目同 
隋志沈文阿左氏经传义略二十五卷王元规续十卷
卷四十 第 37a 页 WYG0944-0123c.png
(经典序录云梁沈文阿撰春秋义疏阙下袟陈王元规续成之)刘炫左传述义四十卷

唐春秋通例

韩滉传治易春秋著通例及天文事序议各一篇(旧史著春)
(秋通例及天事序议各一卷) 志韩滉春秋通一卷陆希声春秋通
例三卷(因三传之例裁正以通圣人之旨)崇文目卷同 

唐春秋集传 纂例

啖助传善为春秋考三家短长缝䘺漏阙号集传凡十
年乃成复摄其纲条为例统门人赵匡陆质其高弟也
(质本名淳)质与其子异裒录助所为春秋集注总例请匡损
卷四十 第 37b 页 WYG0944-0123d.png
益质纂会之号纂例 志陆质集注二十卷纂例十卷
(序云啖氏制统例分疏通会其义赵氏损益多所发挥今纂而合之凡四十篇)微旨二卷(书目微旨)
(三卷)辨疑七卷(辨疑摭三家得失订以啖赵之说微旨颇采三传旧说以闻于师者断其当否每一)
 篇必称淳闻于师曰(柳宗元谓明章大中发露公器其道以尧舜为的其法以文武为首以周公为翼)
宗师集传十五卷 会要贞元十九年给事中陆质著
集注二十卷类礼二十卷君臣图翼三十五卷上之

唐春秋义统

卷四十 第 38a 页 WYG0944-0124a.png
书目春秋阐微纂类义统十卷皇朝章拱之作春秋统
微序赵氏集啖氏统例集注二书及已说可以例举者
为阐微义统十二卷第三四卷亡逸今本同赵匡字伯
(国史志同) 文中子世家王述著春秋义统

唐春秋纂要 经传要略 御集列国经传

志高重春秋纂要四十卷重士廉五代孙文宗时翰林
侍讲学士帝好左氏春秋命重分诸国各为书别名经
传要略(经解类高重经传要略十卷会要同)许康佐集左氏传三十卷一
作文宗御集 实录太和九年四月癸亥许康佐进纂
卷四十 第 38b 页 WYG0944-0124b.png
要左氏传三十卷五月乙巳朔以御集左氏列国经传
三十卷宣付史馆 会要太和九年五月御集春秋左
氏列国经传三十卷

唐春秋摘微

书目卢仝春秋摘微一卷十二公凡七十六事 晁氏
志唐卢全春秋摘微四卷其经解不用传然旨意甚疏
韩愈谓独抱遗经究终始盖实录也祖无择得之于金
卷四十 第 39a 页 WYG0944-0124c.png
(崇文目不载)

唐三传异同

会要元和四年四月给事中冯伉著三传异同三卷
志冯伉三传异同三卷李氏三传异同例十三卷(开元中失)
(名)刘轲三传指要十五卷(序云先儒以春秋之有三传若天之有三光)会三家必 
(当之言列于经下)

唐春秋加减

志一卷元和十三年国子监修定 书目一卷(崇文目同)
正左氏句读字画讹舛
卷四十 第 39b 页 WYG0944-0124d.png

唐三传总例 九经师授谱 春秋通例

韦表微传敬宗时为翰林学士迁中书舍人尤好春秋
病诸儒执一槩是非纷然著三传总例(志二十卷)全会经趍
又以学者薄师道不如声乐贱工能尊其师著九经师
授谱诋其违(旧史谱一卷总例二十卷) 志成玄公公谷总例十卷
(咸通山阳令)陆希声春秋通例李氏三传异同例(见上) 北史
张思伯善说左氏撰刋例十卷
卷四十 第 40a 页 WYG0944-0125a.png

唐春秋图

志张杰春秋图五卷又春秋指元十卷(崇文目春秋精义二十卷指元)
(十卷) 书目春秋图一卷唐会昌中黄敬密撰(国史志云春秋两霸)
 列国指要图(序有晋霸楚霸之语)春秋名号归一图二卷名字同异录
五卷蜀冯继先撰春秋龟鉴图一卷张暄撰自鲁周迄
陈蔡载其名氏 崇文目春秋图五卷演左传谥族图
五卷春秋名号归一图二卷(左氏所书人或字或号或爵谥多互见取以系名下)

唐春秋指掌 图

志李瑾十五卷 书目(卷同上)李瑾集诸家之说为序义
卷四十 第 40b 页 WYG0944-0125b.png
凡例各一篇抄孔颍达正义为五篇采摭馀条为碎玉
一篇集先儒异同辨正失得为三篇取刘炫规过申订
其义为三篇大抵专主杜学(崇文目同) 国史志春秋指掌
图二卷融据李瑾指掌为图不著姓

唐春秋折衷

志陈岳三十卷(唐末江西从事) 晁氏志春秋折衷论三十卷
陈岳撰以左氏为上公羊为中谷梁为下比其异同而
卷四十 第 41a 页 WYG0944-0125c.png
折中之 书目春秋折衷论记三传异同参求其长

唐春秋义鉴 义略

志郭翔春秋义鉴三十卷(崇文目在类书类)儒家章怀太子春
秋要录十卷 隋书张冲字叔元撰春秋义略(隋志张冲三十)
(卷)

春秋十二国年历

国史志一卷(不知撰人)春秋新义十卷林槩辨国语三卷

天禧春秋要言

见御制
卷四十 第 41b 页 WYG0944-0125d.png

天禧春秋纂类 集议略论 统微 通义会


义 机括

书目天禧中叶清臣取左氏传随事编类为二十六门
十卷名春秋纂类 庆历中大理丞李尧俞辨三传诸
家得失及采陈岳折衷总其类例五百馀目而成一百
九十五论进表称春秋集议略论三十卷今分上下二
卷 章拱之统微二十五卷据三传啖赵意所不及者
卷四十 第 42a 页 WYG0944-0126a.png
断以己见并采陆淳可取之义 至和中太常博士王
晢撰春秋通义十二卷据三传注疏及啖赵之学其说
通者附经文之下缺者用己意释之又异义十二卷皇
纲论五卷二十三篇(论辨大义例) 嘉祐中杜谔撰春秋会
义二十六卷自左氏至啖赵及皇朝诸儒三十馀家集
其论议系经下(释例繁露规过膏肓先儒同异篇指掌碎玉折衷掌议纂例辨疑微旨摘微通)
(例胡氏论笺义总论尊王发微本旨辨要旨要集议索隐新义经社三十馀家成一书其后仍断以己意)
元丰中沈括撰春秋机括三卷上卷以鲁公甲子纪周
及十二国年谱中卷载周及十二国谱系世次下卷记
卷四十 第 42b 页 WYG0944-0126b.png
列国公子诸臣名氏其无异名者不录

景祐春秋集传 春秋要论

元年正月甲戌(十三日)河北漕臣王沿上集传十五卷(书目)
(明道中撰)复上书以春秋论事上嘉其好学诏奖谕加直昭
文馆十二月二十一日崇政殿说书贾昌朝撰春秋要
论十卷五册(乞付臣点句音切)诏令舍人院试二年二月五日
诏直集贤院
卷四十 第 43a 页 WYG0944-0126c.png

庆历春秋尊王发微

庆历中国子监直讲孙复著尊王发微十一篇大约本
于陆淳而增新意(书目十二卷又总论三卷总类例而为之断)

皇祐春秋列国类纂 春秋辨要

皇祐五年宋敏修上所著列国类纂四月十三日召试
学士院嘉祐三年杨绘献书意诗旨春秋辨要十卷闰
十二月二十六日命为集贤校理

嘉祐春秋新意

成都宋堂尝拟陈子昂作感遇诗以讽上建储事著蒙
卷四十 第 43b 页 WYG0944-0126d.png
书数十篇春秋新意七蠹西北民言颇究时务嘉祐元
年翰林学士赵槩上其所著书十月二十三日以为四
门助教

元丰左氏春秋年表

元丰中杨彦龄撰二卷据经传岁月为表首叙周鲁继
以齐晋秦宋卫陈蔡曹郑吴楚越之国其下总记戎狄
蛮夷之事 绍兴中韩璜撰人表一卷环中左氏二十
卷四十 第 44a 页 WYG0944-0127a.png
国年表一卷列国臣子表十卷中进春秋年表五年五
月己亥沈与求奏先鲁后周非尊王意 乾德四年四
月庚戌国子丞杨均上鲁史分门属类赋三卷诏褒之
 绍兴十六年三月郑邦哲进左氏韵类 元祐中晁
补之撰左氏杂论一卷指左传之失凡四十六条

宋朝春秋传

刘敞著春秋传十五卷权衡十七卷说例二卷(中兴书目一卷)
(例凡四十九)文权二卷意林五卷 中兴目意林二卷(总四十卷无文权)权衡论三 
(传之失意林叙其解经之旨刘氏传其所解经) 苏辙传十二卷(本左氏参公谷啖赵)
卷四十 第 44b 页 WYG0944-0127b.png
赵瞻经解义例三十卷春秋论二十卷 孙觉经社要
义六卷(分为类例考据诸传以解经旨其学亦出啖赵凡四十馀门)春秋学纂十三
(其说以谷梁为本及采左氏公羊历代诸儒所长间以其师胡瑗之说断之分庄公为上下) 丁
副春秋演圣统例二十卷(田伟书目副作论) 许洞春秋释幽
五卷 刘熙古春秋极论二篇演例三篇 任伯雨绎
圣传十二卷 马择言春秋要类五卷(崇文目在类书) 家安
国通义二十四卷 张大亨通训十七卷 陆佃后传
卷四十 第 45a 页 WYG0944-0127c.png
二十卷 郑昂春秋臣传三十卷(以人类事凡二百十五人附而名者又九)
(十三) 黎錞春秋经解十二卷 刘绚春秋五卷 王当
春秋十二卷列国诸臣传五十一卷 冯正符得法忘
例论三十卷(晁氏志其书例最详悉务通经旨熙宁八年何郯奏之不报意者王安石不喜故也)
 冯山通解十二卷 余安行新传十二卷 张根春
秋指南十卷(以征伐会盟年经而国纬) 胡铨集善十三卷 郑樵
传十二卷春秋考十二卷(凡经文音义之讹者正之) 叶梦得春秋
谳三十卷春秋考十二卷传二十卷(梦得又有指要总例二卷)例论五 
(十九篇绍兴中) 刘本春秋中论三十卷(绍兴中) 高闶春秋集
卷四十 第 45b 页 WYG0944-0127d.png
注十四卷 洪兴祖春秋本旨二十卷 薛季宣经解
指要十四卷(序言诸侯无史) 吕本中集解十二卷 吕祖谦
左传类编六卷 陈傅良春秋后传左氏章句四十二


建炎春秋时论 春秋类纂

书目一卷建炎中李棠撰专采时议为论一十八篇
郑绩采左氏为纪传六十卷名春秋类纂
卷四十 第 46a 页 WYG0944-0128a.png

绍兴春秋口义

二年十一月辛酉诏自今住讲日令经筵官轮进春秋
口义一授至开讲日如旧三年二月丁亥朔右谏议徐
俯进春秋解义至天王使宰渠伯纠来聘用左氏说父
在故名上谓俯曰鲁桓公篡立天王当致讨既四年不
问乃使其宰往聘失政刑矣故书名以贬之戊子俯乞
编之记注 绍兴中侍讲朱震讲义三卷 侍讲范冲
左氏讲义四卷
卷四十 第 46b 页 WYG0944-0128b.png
绍兴春秋传

建炎二年六月戊辰江端友请下湖州取崔子方所著
春秋传藏秘书 经解十二卷本例例要一卷(绍兴六年八月子方之孙岩上之)绍兴
五年四月一日诏徽猷待制胡安国经筵旧臣今以所
著春秋传纂述成书进入十年三月书成上之(表云六年十二)
(月上)诏奖谕(除宝文直学士赐银币)凡三十卷十万馀言载孟氏而
下七家发明纲领之词于卷首事按左氏义采公谷之
精者大纲本孟子而微词多以程氏之说为證(春秋立法谨严)
卷四十 第 47a 页 WYG0944-0128c.png
(而宅心忠恕)传外复有总贯条例与證据史传及学徒问答
二百馀章子宁集录名曰通旨一卷

绍兴春秋四谱

四年邓名世上春秋四谱六卷(名世以经传国语参合援据为国谱年谱地谱)
(人谱)辨论谱说十篇一卷(辨先儒言经传之失考订明切)三月二十五日
引见九月六日赐出身充史馆校勘 崇文目春秋世
谱七卷宗族名谥谱五卷 书目唐杨蕴撰春秋公子
谱一卷载帝王以来至春秋京兆杜氏春秋谱六卷(唐志)
(顾启期大夫谱十一卷) 元祐中孙子平练鸣道春秋人谱一卷
卷四十 第 47b 页 WYG0944-0128d.png
凡编三十八国千七百六十三人分三卷今合为一

绍兴春秋明例 素志

书目一卷绍兴中舒州布衣王日休撰凡十篇通谓之
明例又冠以例要例意例释 又有孙复解三传辨失
四卷 夏休撰春秋素志三百十五卷凡三百万言谓
出于玄圣素王之志名曰素志又略其文而约说之为
麟台独讲十一卷 续目淳熙中晁公武进故训传三
卷四十 第 48a 页 WYG0944-0129a.png
十卷

绍兴春秋总鉴 春秋正辞

十二年十二月庚申诏董自任上春秋总鉴可采宜处
以太学录之职其书秘省录进凡十二卷类集本末而
为解义 十三年正月戊午毕良史献春秋正辞二十
卷诏谏议罗汝楫司业高闶看详来上特改京官(又正辞通)
(例十五卷) 十一年六月壬午吴曾献所著左氏发挥补右
迪功郎
卷四十 第 48b 页 WYG0944-0129b.png
隆兴左氏国纪 春秋分记

续目左氏国纪三十卷隆兴初徐得之编析诸国之事
每国各系以年疏其说于后 春秋分记九十卷程公
说撰推春秋旨义即左氏传分而记焉又旁采公谷诸
子之说附其下又为年表世谱世本及天文疆域礼乐
诸书次国小国著录 吴元绪鼓吹邓埏类对文济道
纲领四卷又有蒙求三卷王舜俞序

淳熙春秋集解 春秋通志

卷四十 第 49a 页 WYG0944-0129c.png
十年六月二十二日知潭州林栗著经传集解三十三
卷乞投进十一年十二月四日上之付秘省 十二年
二月一日任清叟进曾祖伯雨春秋绎圣传十二卷十
四年九月十七日朱佺进伯父长文春秋通志十册(并付)
(秘省) 书目通志十二卷折衷三传旁考啖赵陆淳之说
及推演孙复之言
汉时易与论语分为三诗分为四礼分为二及学者散
亡仅存其一馀家皆废独春秋三传并行至今于圣人
之旨各有得焉 汉武宣之世信重其书学士大夫诵
卷四十 第 49b 页 WYG0944-0129d.png
说用以断狱决事虽万目未张而大纲克正其效亦可
见矣 笺传之学惟春秋为难工经理也史事也春秋
名经而实史也专于经则理虚而无證专于史则事碍
而不通所以难也 诗正义云汉初为传训者皆与经
别行三传之文不与经连故石经书公羊传皆无经文
 左氏传事不传义是以详于史而事未必实以不知
经故也公谷传义不传事是以详于经而义未必当以
卷四十 第 50a 页 WYG0944-0130a.png
不知史故也 杜征南作释例啖助作统例陆淳合啖
赵之说作纂例韩滉作通例陆希声亦作通例李瑾作
凡例孙明复作总例孙复丁副作统例王晢作明例隐
括胡安国作通例程迥作显微例目(三卷六十五首)叶梦得作
指要总例崔子方作本例(胡母生何休公羊郑兴及子众贾徽颍容左氏荀爽刘陶)
(总春秋为条例) 夏五之阙艮八之占 春秋始于元终于麟
 玉海卷四十
卷四十 第 50b 页 WYG0944-0130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