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九 第 1a 页 WYG0944-0086a.png
卷三十九
钦定四库全书
玉海卷三十九
宋 王应麟 撰
艺文
三礼(又见礼制)
九经礼居其三曰仪礼汉儒得古文礼五十六篇高
堂传士礼十七篇汉志所谓古经七十篇者也(刘原父云)
(当作十七)曰周礼汉河间献王得之李氏失冬官一篇补
以考工记刘歆校理始得著录汉志所谓周官经六
卷三十九 第 1b 页 WYG0944-0086b.png
篇者也曰礼记有大戴礼记小戴礼记汉后苍授梁
人戴德及兄子圣德删古礼为八十五篇谓之大戴
礼圣删大戴礼为四十六篇为小戴礼马融又足月
令明堂位乐记为四十九篇汉志不著录而曰德圣
庆普三家立于学官后汉诸儒多为小戴训即今之
礼记也大戴礼既已缺逸其间又多杂误后汉儒林
传与隋经籍志诸书言三礼皆不及大戴云
人戴德及兄子圣德删古礼为八十五篇谓之大戴
礼圣删大戴礼为四十六篇为小戴礼马融又足月
令明堂位乐记为四十九篇汉志不著录而曰德圣
庆普三家立于学官后汉诸儒多为小戴训即今之
礼记也大戴礼既已缺逸其间又多杂误后汉儒林
传与隋经籍志诸书言三礼皆不及大戴云
卷三十九 第 2a 页 WYG0944-0087a.png
周礼书 礼法 礼经 经礼(经制) 礼志
周制
春官宗伯帅其属掌邦礼注礼谓曲礼五吉凶宾军嘉
其别三十有六 大史(掌邦六典礼居一焉)大祭祀与群执事读
礼书而协事祭之日执书以次位常大会同朝觐以书
协礼事将币之日执书以诏王 小史大祭祀读礼法
史以书叙昭穆之俎簋凡国事之用礼法者掌其小事
天官大宰掌邦之六典注典常也经也法也王谓之
礼经常所秉以治天下也邦国官府谓之礼法常所守
卷三十九 第 2b 页 WYG0944-0087b.png
以为法式也常者其上下通名 小宰以法掌祭祀朝
觐会同宾客之戒具注谓其礼法也(宰夫牢礼之法) 秋官小
行人掌邦国宾客之礼籍礼俗政事教治为一书 左
氏传隐公七年告终称嗣以继好自心民谓之礼经注此
言凡例乃周公所制礼经也(王子朝曰敢布先王之经) 闵元年仲
孙湫曰鲁犹秉周礼 僖二十五年卜偃曰周礼未改
成风曰崇明祀保小寡周礼也 文十八年史克曰周
觐会同宾客之戒具注谓其礼法也(宰夫牢礼之法) 秋官小
行人掌邦国宾客之礼籍礼俗政事教治为一书 左
氏传隐公七年告终称嗣以继好自心民谓之礼经注此
言凡例乃周公所制礼经也(王子朝曰敢布先王之经) 闵元年仲
孙湫曰鲁犹秉周礼 僖二十五年卜偃曰周礼未改
成风曰崇明祀保小寡周礼也 文十八年史克曰周
卷三十九 第 3a 页 WYG0944-0087c.png
公制周礼曰则以观德 昭二十三年叔孙婼曰列国
之卿当小国之君固周制也 哀三年司铎火子服景
伯命宰人出礼书(宰人冢宰之属)七年子服景伯曰周之王也
制礼上物不过十二天之大数也 杜预序韩宣子适
鲁(昭二年春)见易象鲁春秋曰周礼尽在鲁矣(注春秋遵周公之典以序)
(事)韩子所见盖周之旧典礼经也 国语晋子馀曰礼
志有之曰将有请于人必先有入焉周单子曰周制有
之曰列木以表道立鄙食以守路畺有寓望国有郊牧
薮有圃草囿有林池以禦灾也其馀无非谷土民无悬
之卿当小国之君固周制也 哀三年司铎火子服景
伯命宰人出礼书(宰人冢宰之属)七年子服景伯曰周之王也
制礼上物不过十二天之大数也 杜预序韩宣子适
鲁(昭二年春)见易象鲁春秋曰周礼尽在鲁矣(注春秋遵周公之典以序)
(事)韩子所见盖周之旧典礼经也 国语晋子馀曰礼
志有之曰将有请于人必先有入焉周单子曰周制有
之曰列木以表道立鄙食以守路畺有寓望国有郊牧
薮有圃草囿有林池以禦灾也其馀无非谷土民无悬
卷三十九 第 3b 页 WYG0944-0087d.png
耜野无奥草不夺民时不蔑民功有优无匮有逸无罢
国有班事县有序民 韩诗外传周制曰先时者死无
赦不及时者死无赦 汉艺文志儒家河间周制十八
篇(似献王所述) 礼乐志周监二代礼文尤具事为制曲为
防故称礼经三百威仪三千注(艺文志注)韦昭曰周礼三百
六十官也瓒曰礼经谓冠昏吉凶周礼三百是官名也
师古曰威仪三千盖仪礼是也 记礼器注经礼谓周
国有班事县有序民 韩诗外传周制曰先时者死无
赦不及时者死无赦 汉艺文志儒家河间周制十八
篇(似献王所述) 礼乐志周监二代礼文尤具事为制曲为
防故称礼经三百威仪三千注(艺文志注)韦昭曰周礼三百
六十官也瓒曰礼经谓冠昏吉凶周礼三百是官名也
师古曰威仪三千盖仪礼是也 记礼器注经礼谓周
卷三十九 第 4a 页 WYG0944-0088a.png
礼也六篇官三百六十曲犹事也事礼谓今礼也其中
事仪三千 诗假乐笺成王循用旧典之文章谓周公
之礼法(正义六典之法) 文中子圣人在上未有若周公其道
则一而经制大备 又曰不暂舍周礼(如有用我执此以往)周礼敌王命 叶氏
曰礼器云经礼三百曲礼三千经礼制之凡也曲礼文
之目也故中庸云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先王之世二者
盖皆有书藏于有司祭祀朝觐会同则太史执之以涖
事小史读之以喻众而卿大夫受之以教万民保氏掌
之以教国子亦此书也周衰二者皆亡惟孔子知之故
事仪三千 诗假乐笺成王循用旧典之文章谓周公
之礼法(正义六典之法) 文中子圣人在上未有若周公其道
则一而经制大备 又曰不暂舍周礼(如有用我执此以往)周礼敌王命 叶氏
曰礼器云经礼三百曲礼三千经礼制之凡也曲礼文
之目也故中庸云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先王之世二者
盖皆有书藏于有司祭祀朝觐会同则太史执之以涖
事小史读之以喻众而卿大夫受之以教万民保氏掌
之以教国子亦此书也周衰二者皆亡惟孔子知之故
卷三十九 第 4b 页 WYG0944-0088b.png
谓之执礼
周仪礼 汉高唐生士礼 曲礼
三礼义宗仪礼者周公所制吉礼惟得臣礼三篇凶礼
得四篇上自天子下至庶人其礼同等馀三篇皆臣礼
宾礼惟存三篇军礼亡失嘉礼得七篇(仪礼经五万六千一百十五字)
仪礼疏序周公太平之书周礼为末仪礼为本本难
明末易晓(韩愈读仪礼以为周公文王法制在是恨不得揖逊其问掇其奇辞奥旨)礼序曰礼体
周仪礼 汉高唐生士礼 曲礼
三礼义宗仪礼者周公所制吉礼惟得臣礼三篇凶礼
得四篇上自天子下至庶人其礼同等馀三篇皆臣礼
宾礼惟存三篇军礼亡失嘉礼得七篇(仪礼经五万六千一百十五字)
仪礼疏序周公太平之书周礼为末仪礼为本本难
明末易晓(韩愈读仪礼以为周公文王法制在是恨不得揖逊其问掇其奇辞奥旨)礼序曰礼体
卷三十九 第 5a 页 WYG0944-0088c.png
(也履也统之于心为体周礼是也践而行之曰履仪礼是也)仪礼注后郑而已疏有
二家齐黄庆隋李孟悊互有长短今择善而从兼增己
义仍取李元植详论可否(唐志贾公彦疏五十卷)汉兴求录遗文
有古书今文高堂生传十七篇是今文也孔子宅得古
仪礼五十六篇其字皆篆书是为古文十七篇与高堂
生同而字多不同馀三十九篇绝无师说秘在于馆郑
注礼以今古二字并之 十七篇士冠礼至有司彻(刘向别录皆尊卑吉凶次第伦叙)
(故郑用之大小戴皆异) 郑玄礼序曰秦并天下收仪礼而归咸
阳但采其尊君抑臣以为时用 史记正义七录云古
二家齐黄庆隋李孟悊互有长短今择善而从兼增己
义仍取李元植详论可否(唐志贾公彦疏五十卷)汉兴求录遗文
有古书今文高堂生传十七篇是今文也孔子宅得古
仪礼五十六篇其字皆篆书是为古文十七篇与高堂
生同而字多不同馀三十九篇绝无师说秘在于馆郑
注礼以今古二字并之 十七篇士冠礼至有司彻(刘向别录皆尊卑吉凶次第伦叙)
(故郑用之大小戴皆异) 郑玄礼序曰秦并天下收仪礼而归咸
阳但采其尊君抑臣以为时用 史记正义七录云古
卷三十九 第 5b 页 WYG0944-0088d.png
经出鲁淹中其书周宗伯所掌五礼威仪之事有六十
六篇无敢传者后博士侍其生得十七篇郑玄注今之
仪礼是也馀篇皆亡(仪礼疏云古文十七篇与高堂生所传相以) 礼记正
义郑君六艺论云按艺文志儒林传传礼者十三家唯
高堂生及五传弟子戴德圣名在也又云五传弟子者
高堂生萧奋孟卿后苍及戴德戴圣为五此所传皆仪
礼也今礼行于世者二戴之学也 艺文志汉兴鲁高
六篇无敢传者后博士侍其生得十七篇郑玄注今之
仪礼是也馀篇皆亡(仪礼疏云古文十七篇与高堂生所传相以) 礼记正
义郑君六艺论云按艺文志儒林传传礼者十三家唯
高堂生及五传弟子戴德圣名在也又云五传弟子者
高堂生萧奋孟卿后苍及戴德戴圣为五此所传皆仪
礼也今礼行于世者二戴之学也 艺文志汉兴鲁高
卷三十九 第 6a 页 WYG0944-0089a.png
堂生传士礼十七篇而鲁徐生善为颂不能通经(陆德明贾)
(公彦以为今仪礼按今仪礼中士礼有冠昏相见丧夕虞特牲馈食七篇他皆天子诸侯卿大夫礼必非高堂)
(生所传者不知贾陆何据而云) 王式传歌骊驹江翁曰经何以言之
曰在曲礼(陆释文曰曲礼是仪礼之旧名委曲说礼之事)宗伯注曲礼五其别三十有六疏仪礼
(是曲礼周礼是经礼) 书目仪礼乃仪度委曲之书若后世仪注
其初盖三千馀条
汉十三家礼 礼古经 中庸说
艺文志礼十三家五百五十五篇礼古经五十六卷经
十七篇(后氏戴氏)记百三十一篇(七十子后学者所记也)明堂阴阳三
(公彦以为今仪礼按今仪礼中士礼有冠昏相见丧夕虞特牲馈食七篇他皆天子诸侯卿大夫礼必非高堂)
(生所传者不知贾陆何据而云) 王式传歌骊驹江翁曰经何以言之
曰在曲礼(陆释文曰曲礼是仪礼之旧名委曲说礼之事)宗伯注曲礼五其别三十有六疏仪礼
(是曲礼周礼是经礼) 书目仪礼乃仪度委曲之书若后世仪注
其初盖三千馀条
汉十三家礼 礼古经 中庸说
艺文志礼十三家五百五十五篇礼古经五十六卷经
十七篇(后氏戴氏)记百三十一篇(七十子后学者所记也)明堂阴阳三
卷三十九 第 6b 页 WYG0944-0089b.png
十三篇(古明堂之遗事)王史氏二十一篇(七十子后学者别录云六国时人)曲
台后苍九篇中庸说二篇明堂阴阳说五篇周官经六
篇(王莽时刘歆置博士)周官传四篇军礼司马法百五十五篇古
封禅群祀二十二篇封禅议对十九篇(武帝时)汉封禅群
祀三十六篇议奏三十八篇(石渠)汉兴高堂生传士礼讫
孝宣世后苍最明戴德戴圣庆普皆其弟子三家立于
学官礼古经者出于鲁淹中(里名)及孔氏与十七篇文相
台后苍九篇中庸说二篇明堂阴阳说五篇周官经六
篇(王莽时刘歆置博士)周官传四篇军礼司马法百五十五篇古
封禅群祀二十二篇封禅议对十九篇(武帝时)汉封禅群
祀三十六篇议奏三十八篇(石渠)汉兴高堂生传士礼讫
孝宣世后苍最明戴德戴圣庆普皆其弟子三家立于
学官礼古经者出于鲁淹中(里名)及孔氏与十七篇文相
卷三十九 第 7a 页 WYG0944-0089c.png
似多三十九篇及明堂阴阳王史氏记所见多天子诸
侯卿大夫之制虽不能备犹愈苍等推士礼而致于天
子之说 后儒林传孔安国所献礼古经五十六篇及
周官经六篇前世传其书未有名家 前儒林传孟卿
善为礼春秋授后苍疏广世所传后氏礼疏氏春秋皆
出孟卿
汉周官经传(见上) 周官解故 训诂 晋周
礼评
艺文志(见上) 河间献王传得古文先秦旧书周官尚书
侯卿大夫之制虽不能备犹愈苍等推士礼而致于天
子之说 后儒林传孔安国所献礼古经五十六篇及
周官经六篇前世传其书未有名家 前儒林传孟卿
善为礼春秋授后苍疏广世所传后氏礼疏氏春秋皆
出孟卿
汉周官经传(见上) 周官解故 训诂 晋周
礼评
艺文志(见上) 河间献王传得古文先秦旧书周官尚书
卷三十九 第 7b 页 WYG0944-0089d.png
礼记孟子老子之属(礼记正义孝文时求得此书不见冬官一篇乃使博士作考工记补)
(之隋志谓李氏得周官上河间献王购冬官以千金不得取考工记以补正义谓孝文时非也) 武帝
开献书之路有李氏得周官上于河间献王独缺冬官
取考工记以补之合成六篇奏之(正义云既出于山岩屋壁复入于秘府五)
(家之儒莫得见焉)孝成时刘歆校秘书见之始著于录略众儒
共排以为非惟歆独识而五官亦有残缺歆末年始信
其为周公致太平之迹王莽时奏置博士弟子惟河南
(之隋志谓李氏得周官上河间献王购冬官以千金不得取考工记以补正义谓孝文时非也) 武帝
开献书之路有李氏得周官上于河间献王独缺冬官
取考工记以补之合成六篇奏之(正义云既出于山岩屋壁复入于秘府五)
(家之儒莫得见焉)孝成时刘歆校秘书见之始著于录略众儒
共排以为非惟歆独识而五官亦有残缺歆末年始信
其为周公致太平之迹王莽时奏置博士弟子惟河南
卷三十九 第 8a 页 WYG0944-0090a.png
缑氏杜子春在颇识其说(正义子春永平初年九十能通其读识其义郑众贾逵往)
(受业焉)贾徽及子逵郑兴及子众又以经书转相證为解
郑玄注多引杜子春郑大夫(兴)司农(众)之义周礼起于
刘歆成于郑玄(正义林孝存以为武帝知周官末世渎乱不验之书作十论七难以排之何休)
(以为六国阴谋之书惟郑玄知为周公致太平之迹故能答林硕之论难林一作临)括囊大典网罗众家
仲长统以周礼为经礼记为礼之传贾公彦曰按书传
周公一年救乱二年伐商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
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所制之礼即今
周礼也以设位言之谓之周官以制作言之谓之周礼
(受业焉)贾徽及子逵郑兴及子众又以经书转相證为解
郑玄注多引杜子春郑大夫(兴)司农(众)之义周礼起于
刘歆成于郑玄(正义林孝存以为武帝知周官末世渎乱不验之书作十论七难以排之何休)
(以为六国阴谋之书惟郑玄知为周公致太平之迹故能答林硕之论难林一作临)括囊大典网罗众家
仲长统以周礼为经礼记为礼之传贾公彦曰按书传
周公一年救乱二年伐商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
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所制之礼即今
周礼也以设位言之谓之周官以制作言之谓之周礼
卷三十九 第 8b 页 WYG0944-0090b.png
兵刑之官分为二礼乐之官合为一略天地详人事后
之言治者必稽焉 后儒林传中兴郑众传周官经后
马融作周官传授郑玄玄作周官注 列传贾逵作周
官解故迁卫士令(故事之指意) 张衡著周官训诂崔瑗谓
不能异诸儒 郑玄答临孝存周礼难 赵岐读周官
二义不通一往造马融(本传注) 晋儒林传陈邵泰始中
为燕王师撰周礼评甚有条贯 范宣著礼易论难
之言治者必稽焉 后儒林传中兴郑众传周官经后
马融作周官传授郑玄玄作周官注 列传贾逵作周
官解故迁卫士令(故事之指意) 张衡著周官训诂崔瑗谓
不能异诸儒 郑玄答临孝存周礼难 赵岐读周官
二义不通一往造马融(本传注) 晋儒林传陈邵泰始中
为燕王师撰周礼评甚有条贯 范宣著礼易论难
卷三十九 第 9a 页 WYG0944-0090c.png
烈女传韦逞母宋氏传周官音义 隋志马融郑玄王
肃伊说干宝注周官礼各十二卷崔灵恩集注二十卷
晋司空长史陈邵撰周官礼异同评十二卷孙略撰周
官礼驳难四卷梁有周官驳难三卷(孙崎问干宝驳)晋散骑常
侍虞喜撰刘俊礼记评十一卷 诗正义马融为周礼
注云欲省学者两读故具载本文然则后汉以来始就
经为注 齐书文惠太子镇雍州有盗发楚王冢获竹
简书青丝编(一作纶)简广数分长二尺有得十馀简以示
王僧虔僧虔曰是科斗书考工记周官所阙文也 梁
肃伊说干宝注周官礼各十二卷崔灵恩集注二十卷
晋司空长史陈邵撰周官礼异同评十二卷孙略撰周
官礼驳难四卷梁有周官驳难三卷(孙崎问干宝驳)晋散骑常
侍虞喜撰刘俊礼记评十一卷 诗正义马融为周礼
注云欲省学者两读故具载本文然则后汉以来始就
经为注 齐书文惠太子镇雍州有盗发楚王冢获竹
简书青丝编(一作纶)简广数分长二尺有得十馀简以示
王僧虔僧虔曰是科斗书考工记周官所阙文也 梁
卷三十九 第 9b 页 WYG0944-0090d.png
陆倕谓周官为群经源本惟沈峻精此书
汉后氏曲台记 礼记章句 礼略 月令章
句
儒林传孟卿事萧奋以授后苍苍说礼数万言号曰后
氏曲台记授梁戴德戴圣庆普(七略曰宣帝时行射礼博士后苍为之辞至今)
记之曰曲台记(服虔曰在曲台校书著记因以为名师古曰曲台殿在未央宫)由是礼有大
小戴庆氏之学(高堂生之后传礼者五至二戴其学始盛)萧奋孟卿后苍二戴庆普
汉后氏曲台记 礼记章句 礼略 月令章
句
儒林传孟卿事萧奋以授后苍苍说礼数万言号曰后
氏曲台记授梁戴德戴圣庆普(七略曰宣帝时行射礼博士后苍为之辞至今)
记之曰曲台记(服虔曰在曲台校书著记因以为名师古曰曲台殿在未央宫)由是礼有大
小戴庆氏之学(高堂生之后传礼者五至二戴其学始盛)萧奋孟卿后苍二戴庆普
卷三十九 第 10a 页 WYG0944-0091a.png
艺文志曲台后苍九篇注如淳曰行礼射于曲台后苍
为记故曰曲台记汉官曰大射于曲台晋灼曰天子射
宫也西京无太学于此行礼 隋志河间献王得仲尼
弟子及后学者所记一百三十一篇至刘向考校经籍
才获百三十篇第而叙之又得明堂阴阳记三十三篇
孔子三朝记七篇王氏史记二十一篇乐记二十三篇
凡五种合二百十四篇戴德删繁重合为八十五篇(大戴)
(记)戴圣又删为四十六篇(一云四十七篇)为小戴记 马融又益月
令明堂位乐记合四十九篇 曲礼至四制(中庸子思)缁衣公孙尼子 月令
为记故曰曲台记汉官曰大射于曲台晋灼曰天子射
宫也西京无太学于此行礼 隋志河间献王得仲尼
弟子及后学者所记一百三十一篇至刘向考校经籍
才获百三十篇第而叙之又得明堂阴阳记三十三篇
孔子三朝记七篇王氏史记二十一篇乐记二十三篇
凡五种合二百十四篇戴德删繁重合为八十五篇(大戴)
(记)戴圣又删为四十六篇(一云四十七篇)为小戴记 马融又益月
令明堂位乐记合四十九篇 曲礼至四制(中庸子思)缁衣公孙尼子 月令
卷三十九 第 10b 页 WYG0944-0091b.png
吕不韦(王制汉文时博士所录) 后桥玄传七世祖仁从戴德学著
礼记章句四十九篇号曰桥君学成帝时为大鸿胪
曹褒传庆氏学褒撰汉礼又传礼记四十九篇 儒林
传景鸾撰礼内外记号曰礼略又作月令章句所著述
五十馀万言(中兴有大小戴博士)
汉大戴礼
隋志(唐志同)大戴礼记十三卷(隋志夏小正别为卷唐志无小正之别) 书
礼记章句四十九篇号曰桥君学成帝时为大鸿胪
曹褒传庆氏学褒撰汉礼又传礼记四十九篇 儒林
传景鸾撰礼内外记号曰礼略又作月令章句所著述
五十馀万言(中兴有大小戴博士)
汉大戴礼
隋志(唐志同)大戴礼记十三卷(隋志夏小正别为卷唐志无小正之别) 书
卷三十九 第 11a 页 WYG0944-0091c.png
目今所存止四十篇其篇第始三十九编次不伦(崇文目十)
卷三十五篇(又一本三十三篇)史记索隐大戴礼合八十五篇其四
十七篇亡存三十八篇 序曰今大戴篇始三十九终
八十一当为四十三篇缺者四篇重出一篇其上不见
者犹三十八篇不能合八十五篇之数岂但为八十一
邪哀公问投壶二篇与小戴书无异礼祭篇与经解不
同曾子大孝篇与祭义相似则戴圣已取之篇也劝学
礼三本见于荀卿子取舍之说及保傅见于贾谊疏间
与经子同者尚多有之其探索阴阳穷析物理推本性
卷三十五篇(又一本三十三篇)史记索隐大戴礼合八十五篇其四
十七篇亡存三十八篇 序曰今大戴篇始三十九终
八十一当为四十三篇缺者四篇重出一篇其上不见
者犹三十八篇不能合八十五篇之数岂但为八十一
邪哀公问投壶二篇与小戴书无异礼祭篇与经解不
同曾子大孝篇与祭义相似则戴圣已取之篇也劝学
礼三本见于荀卿子取舍之说及保傅见于贾谊疏间
与经子同者尚多有之其探索阴阳穷析物理推本性
卷三十九 第 11b 页 WYG0944-0091d.png
命杂言礼乐器数必有自来以是知圣门之学无不备
也(始于主言终于易本命) 诗正义大戴礼遗逸之书文多假托
不立学官世无传者
汉礼博士
儒林传赞武帝立五经博士礼后(后苍通诗礼为博士)孝宣立大
小戴礼平帝时立逸礼(刘歆哀帝时建立)圣号小戴以博士论
石渠礼有大小戴庆氏之学大戴授徐良斿卿为博士
也(始于主言终于易本命) 诗正义大戴礼遗逸之书文多假托
不立学官世无传者
汉礼博士
儒林传赞武帝立五经博士礼后(后苍通诗礼为博士)孝宣立大
小戴礼平帝时立逸礼(刘歆哀帝时建立)圣号小戴以博士论
石渠礼有大小戴庆氏之学大戴授徐良斿卿为博士
卷三十九 第 12a 页 WYG0944-0092a.png
小戴授桥仁杨荣由是大戴有徐氏小戴有桥杨之学
后传凡十四博士礼大小戴(二)前书大小戴庆氏礼
三家为博士(艺文志三家立于学官)中兴后亦有大小戴博士虽
相传不绝未有显于儒林者董钧习庆氏礼永平初为
博士 曹褒传父充持庆氏礼建武中为博士作章句
辩难于是遂有庆氏学褒拜博士作通义十二篇演经
杂论百二十篇又传礼记四十九篇庆氏学遂行于世
(晋贺循庆普之后尤精礼传) 周官王莽时刘歆置博士
后传凡十四博士礼大小戴(二)前书大小戴庆氏礼
三家为博士(艺文志三家立于学官)中兴后亦有大小戴博士虽
相传不绝未有显于儒林者董钧习庆氏礼永平初为
博士 曹褒传父充持庆氏礼建武中为博士作章句
辩难于是遂有庆氏学褒拜博士作通义十二篇演经
杂论百二十篇又传礼记四十九篇庆氏学遂行于世
(晋贺循庆普之后尤精礼传) 周官王莽时刘歆置博士
卷三十九 第 12b 页 WYG0944-0092b.png
汉逸礼
刘歆传歆欲立逸礼列于学官移书太常博士曰鲁恭
王得古文于坏壁逸礼有三十九天汉之后孔安国献
之孝成得此三事以考学官所传 儒林传平帝时又
立逸礼(元始五年正月召天下通逸经古记者) 礼记正义汉志云汉兴
始于鲁淹中得古礼五十七篇其十七篇与今仪礼正
同其馀四十篇藏在秘府谓之逸礼其投壶礼亦此类
也又六艺论曰汉兴高堂生得礼十七篇后孔壁得古
刘歆传歆欲立逸礼列于学官移书太常博士曰鲁恭
王得古文于坏壁逸礼有三十九天汉之后孔安国献
之孝成得此三事以考学官所传 儒林传平帝时又
立逸礼(元始五年正月召天下通逸经古记者) 礼记正义汉志云汉兴
始于鲁淹中得古礼五十七篇其十七篇与今仪礼正
同其馀四十篇藏在秘府谓之逸礼其投壶礼亦此类
也又六艺论曰汉兴高堂生得礼十七篇后孔壁得古
卷三十九 第 13a 页 WYG0944-0092c.png
文礼五十七篇其十七篇与前同而字多异 朱氏曰
仪礼存者十七篇其逸见他书者犹有投壶迁庙衅庙
中霤等篇其不可见者又有古经增多三十九篇而明
堂阴阳王史氏记数十篇又河间王所辑至五百馀篇
傥或有逸在其间者曲礼少仪内则玉藻弟子职篇所
记皆礼之微文末节 周礼疏半璧曰璜者逸礼记文
(大宗伯)烝尝之礼有射豕者据逸烝尝礼而知(射人) 记月
令注王居明堂礼正义云逸礼篇名凡祭五祀于庙用
特牲有主有尸皆先设席于奥正义云皆中霤礼行在
仪礼存者十七篇其逸见他书者犹有投壶迁庙衅庙
中霤等篇其不可见者又有古经增多三十九篇而明
堂阴阳王史氏记数十篇又河间王所辑至五百馀篇
傥或有逸在其间者曲礼少仪内则玉藻弟子职篇所
记皆礼之微文末节 周礼疏半璧曰璜者逸礼记文
(大宗伯)烝尝之礼有射豕者据逸烝尝礼而知(射人) 记月
令注王居明堂礼正义云逸礼篇名凡祭五祀于庙用
特牲有主有尸皆先设席于奥正义云皆中霤礼行在
卷三十九 第 13b 页 WYG0944-0092d.png
庙门外之西正义云皆中霤礼文(泉水正义有中霤之礼)礼记注亦引逸
礼(记奔丧正义引逸礼) 王制疏逸礼云皆升合于太祖 文选
注逸礼曰三皇禅云云五帝禅亭亭 论衡宣帝时河
内女子坏老屋得佚礼 后汉舆服志注引逸礼王度
记 蔡邕明堂论引礼记保傅篇古大明堂之礼王居
明堂之礼大学志昭穆篇月令记 通典引逸礼本命
篇 天官内宰注引天子巡狩礼 聘礼注引朝贡礼
礼(记奔丧正义引逸礼) 王制疏逸礼云皆升合于太祖 文选
注逸礼曰三皇禅云云五帝禅亭亭 论衡宣帝时河
内女子坏老屋得佚礼 后汉舆服志注引逸礼王度
记 蔡邕明堂论引礼记保傅篇古大明堂之礼王居
明堂之礼大学志昭穆篇月令记 通典引逸礼本命
篇 天官内宰注引天子巡狩礼 聘礼注引朝贡礼
卷三十九 第 14a 页 WYG0944-0093a.png
觐礼注引朝事仪 诗正义引杂问志云天子巡狩
礼无六军之文 汉书引礼明堂记曰周公朝诸侯于
明堂 贾谊传引学礼 论衡案礼记瑞命篇 礼记
正义案大戴礼衅庙篇 荀子引聘礼志
汉礼器制度 汉制度(附)
周礼凌人注汉礼器制度云云疏叔孙通前汉时作(高祖诏叔)
(孙通制作仪品十六篇)多得古之周制故郑君依而用之(缝人注亦引之)
典瑞注汉礼瓒槃疏此汉礼器制度文叔孙通所作
弁师疏凡冕体周礼无文叔孙通作汉礼器制度取
礼无六军之文 汉书引礼明堂记曰周公朝诸侯于
明堂 贾谊传引学礼 论衡案礼记瑞命篇 礼记
正义案大戴礼衅庙篇 荀子引聘礼志
汉礼器制度 汉制度(附)
周礼凌人注汉礼器制度云云疏叔孙通前汉时作(高祖诏叔)
(孙通制作仪品十六篇)多得古之周制故郑君依而用之(缝人注亦引之)
典瑞注汉礼瓒槃疏此汉礼器制度文叔孙通所作
弁师疏凡冕体周礼无文叔孙通作汉礼器制度取
卷三十九 第 14b 页 WYG0944-0093b.png
法于周今取彼以释之 笾人疏郑知笾器者亦依汉
礼器制度 匠人疏牛鼎之扄长三尺膷鼎之扄长二
尺亦汉礼器制度 梓人疏礼器制度云觚大二升觯
大三升 仪礼士冠礼疏案礼器制度弁冕 聘礼疏
以韦衣木板饰以三色再就者依汉礼器制度而知
昏礼疏案汉礼器制度洗之所用士用铁大夫用铜诸
侯用白银天子用黄金也(案礼器制度尊卑皆用金罍) 记王制疏
礼器制度 匠人疏牛鼎之扄长三尺膷鼎之扄长二
尺亦汉礼器制度 梓人疏礼器制度云觚大二升觯
大三升 仪礼士冠礼疏案礼器制度弁冕 聘礼疏
以韦衣木板饰以三色再就者依汉礼器制度而知
昏礼疏案汉礼器制度洗之所用士用铁大夫用铜诸
侯用白银天子用黄金也(案礼器制度尊卑皆用金罍) 记王制疏
卷三十九 第 15a 页 WYG0944-0093c.png
凡冕之制皆玄上纁下案汉礼器制度广八寸长尺六
寸 明堂位疏周之璧翣垂五采羽于下树于簨之角
上者案汉礼器制度而知 礼器疏壶大一石瓦甒五
斗者汉礼器制度文 书益稷疏柷敔之状经典无文
汉礼器制度其说皆然 诗行苇疏汉礼器制度注勺
五升径六寸长三尺(有瞽疏亦引之) 春秋疏汉礼器制度云
冕长尺六寸 两汉诸儒去古未远己不能尽识三代
遗制凡冕服车旗类以汉礼制度为据其所臆度者无
以名之则曰犹今某物然孔贾疏义又谓去汉久远虽
寸 明堂位疏周之璧翣垂五采羽于下树于簨之角
上者案汉礼器制度而知 礼器疏壶大一石瓦甒五
斗者汉礼器制度文 书益稷疏柷敔之状经典无文
汉礼器制度其说皆然 诗行苇疏汉礼器制度注勺
五升径六寸长三尺(有瞽疏亦引之) 春秋疏汉礼器制度云
冕长尺六寸 两汉诸儒去古未远己不能尽识三代
遗制凡冕服车旗类以汉礼制度为据其所臆度者无
以名之则曰犹今某物然孔贾疏义又谓去汉久远虽
卷三十九 第 15b 页 WYG0944-0093d.png
汉法亦不可考 后汉书光武纪注汉制度曰帝之下
书有四(建武元年)又曰汉礼制度曰人君之居前有朝后有
寝 舆服志注汉制度曰戎立车以征伐 百官志注
胡广汉制度曰特进在三公下 礼仪志注谢沈书曰
太传胡广博综旧仪立汉制度蔡邕依以为志谯周后
改定以为礼仪志 儒林传序注胡广汉制度曰天子
出有大驾法驾小驾
书有四(建武元年)又曰汉礼制度曰人君之居前有朝后有
寝 舆服志注汉制度曰戎立车以征伐 百官志注
胡广汉制度曰特进在三公下 礼仪志注谢沈书曰
太传胡广博综旧仪立汉制度蔡邕依以为志谯周后
改定以为礼仪志 儒林传序注胡广汉制度曰天子
出有大驾法驾小驾
卷三十九 第 16a 页 WYG0944-0094a.png
汉中庸说
志中庸说二篇注师古曰今礼记有中庸一篇亦非本
礼经盖此之流
汉石渠礼论
隋志石渠礼论四卷戴圣撰(梁有群儒疑义十二卷戴圣撰)前汉传圣以博士
(闻人通汉以太子舍人论石渠)志议奏三十八篇石渠 后志注石渠论曰乡射
合乐而大射不何也韦玄成曰乡人本无乐故合乐以
同其义(礼仪志)玄冠朝服戴圣曰玄冠委貌也朝服布上
素下缁帛带素韦韠(舆服志) 王制正义石渠论白虎通
卷三十九 第 16b 页 WYG0944-0094b.png
云周以后稷文武特七庙张融以石渠论證七庙 诗
既醉正义石渠论云周公祭天用大公为尸 通典汉
石渠议曰乡请射告主人乐不告何也戴圣曰请射告
主人者宾主俱当射也乐所以乐宾也故不告宣帝甘
露三年三月黄门侍郎临奏经曰乡射合乐大射不何
也戴圣曰乡射合乐者质也大射人君之礼仪多故不
合乐也闻人通汉曰乡射合乐所以和百姓也大射不
既醉正义石渠论云周公祭天用大公为尸 通典汉
石渠议曰乡请射告主人乐不告何也戴圣曰请射告
主人者宾主俱当射也乐所以乐宾也故不告宣帝甘
露三年三月黄门侍郎临奏经曰乡射合乐大射不何
也戴圣曰乡射合乐者质也大射人君之礼仪多故不
合乐也闻人通汉曰乡射合乐所以和百姓也大射不
卷三十九 第 17a 页 WYG0944-0094c.png
合乐者诸侯之礼也韦玄成曰乡人本无乐故合乐所
以和百姓而同其意诸侯当有乐故不云合乐时公卿
以玄成议是又继宗子议引石渠礼议曰经云宗子孤
为殇言孤何也闻人通汉戴圣云云
汉三礼 目录 解诂
后儒林传郑众传周官经后马融作周官传(唐志十二卷)授
郑玄玄作周官注玄本习小戴后以古经校之取其义
长者为郑氏学又注小戴所传礼记四十九篇通为三
礼焉(玄注仪礼礼记又著鲁礼禘祫义答临孝存周礼难) 卢植传熹平四年拜
以和百姓而同其意诸侯当有乐故不云合乐时公卿
以玄成议是又继宗子议引石渠礼议曰经云宗子孤
为殇言孤何也闻人通汉戴圣云云
汉三礼 目录 解诂
后儒林传郑众传周官经后马融作周官传(唐志十二卷)授
郑玄玄作周官注玄本习小戴后以古经校之取其义
长者为郑氏学又注小戴所传礼记四十九篇通为三
礼焉(玄注仪礼礼记又著鲁礼禘祫义答临孝存周礼难) 卢植传熹平四年拜
卷三十九 第 17b 页 WYG0944-0094d.png
九江太守作尚书章句三礼解诂时始立太学石经以
正五经文字植上书曰少从通儒马融受古学颇知今
之礼记特多回穴臣前以周礼诸经发起秕缪敢率愚
浅为之解诂愿得将能书生二人诣东观专心研精合
尚书章句考礼记失得庶裁定圣典刋正碑文古文科
斗近于为实而厌抑流俗降在小学中兴通儒班固贾
逵郑兴父子并悦之今毛诗左氏周礼各有传记与春
正五经文字植上书曰少从通儒马融受古学颇知今
之礼记特多回穴臣前以周礼诸经发起秕缪敢率愚
浅为之解诂愿得将能书生二人诣东观专心研精合
尚书章句考礼记失得庶裁定圣典刋正碑文古文科
斗近于为实而厌抑流俗降在小学中兴通儒班固贾
逵郑兴父子并悦之今毛诗左氏周礼各有传记与春
卷三十九 第 18a 页 WYG0944-0095a.png
秋相表里宜置博士为立学官以广圣意岁馀拜议郎
校五经(元行冲曰小戴礼行于汉末马融为传卢植合二十九篇为之解世所不传)隋志北中郎将
(卢植注礼记十卷诗疏引卢植礼记注) 马融传注三礼 隋志今周官
六篇古经十七篇小戴记四十九篇凡三种唯郑注立
国学郑玄撰三礼目录一卷(梁有陶弘景注一卷亡正义每篇案郑目录)
唐志郑玄注小戴礼记二十卷(卢植注卷同)又礼议二十卷
注周官十三卷注仪礼十七卷
汉周礼解诂(又见上)
礼疏马融传云杜子春永平之初年且九十能通其读
校五经(元行冲曰小戴礼行于汉末马融为传卢植合二十九篇为之解世所不传)隋志北中郎将
(卢植注礼记十卷诗疏引卢植礼记注) 马融传注三礼 隋志今周官
六篇古经十七篇小戴记四十九篇凡三种唯郑注立
国学郑玄撰三礼目录一卷(梁有陶弘景注一卷亡正义每篇案郑目录)
唐志郑玄注小戴礼记二十卷(卢植注卷同)又礼议二十卷
注周官十三卷注仪礼十七卷
汉周礼解诂(又见上)
礼疏马融传云杜子春永平之初年且九十能通其读
卷三十九 第 18b 页 WYG0944-0095b.png
颇识其说郑众贾逵往受业焉众逵洪雅博闻又以经
书记转相證明为解逵解行于世众解不行然众时所
解说近得其实独以书序言作周官则此周官也失之
矣逵以为六乡大夫则冢宰以下及六遂为十五万亘
千里之地甚谬焉云云谓之周官传 郑玄序云世祖以
来通人达士大中大夫郑少彰(名兴)及子大司农仲师(名众)
议郎卫次仲侍中贾君景伯南郡太守马季长皆作周
书记转相證明为解逵解行于世众解不行然众时所
解说近得其实独以书序言作周官则此周官也失之
矣逵以为六乡大夫则冢宰以下及六遂为十五万亘
千里之地甚谬焉云云谓之周官传 郑玄序云世祖以
来通人达士大中大夫郑少彰(名兴)及子大司农仲师(名众)
议郎卫次仲侍中贾君景伯南郡太守马季长皆作周
卷三十九 第 19a 页 WYG0944-0095c.png
礼解诂又云玄窃观二三君子之文章顾省竹帛之浮
辞其所变易灼然如晦之见明其所弥缝奄然如合符
复析斯可谓雅达广揽者也二郑者同宗之大儒今赞
而辨之庶成此家世所训也
周礼古今文
天官注嫔故书作宾疏言故书者郑注周礼时有数本
刘向未校之前或在山岩石室有古文考校后为今文
古今不同郑据今文注故云故书作宾(天官注緌今礼家定作蕤)今
(礼家定赍作资) 桓谭新论古秩礼记有五十六卷 崇文目
辞其所变易灼然如晦之见明其所弥缝奄然如合符
复析斯可谓雅达广揽者也二郑者同宗之大儒今赞
而辨之庶成此家世所训也
周礼古今文
天官注嫔故书作宾疏言故书者郑注周礼时有数本
刘向未校之前或在山岩石室有古文考校后为今文
古今不同郑据今文注故云故书作宾(天官注緌今礼家定作蕤)今
(礼家定赍作资) 桓谭新论古秩礼记有五十六卷 崇文目
卷三十九 第 19b 页 WYG0944-0095d.png
礼记字例异同一卷
周礼三家
天官疏周礼之内郑康成所存注者有三家司农之外
(郑众字仲师)又有杜子春郑大夫大夫者郑少B二郑皆康
成之先故言官不言名字杜子春非已宗故指其名也
(后舆服志注引郑众周礼传)
魏三礼解
周礼三家
天官疏周礼之内郑康成所存注者有三家司农之外
(郑众字仲师)又有杜子春郑大夫大夫者郑少B二郑皆康
成之先故言官不言名字杜子春非已宗故指其名也
(后舆服志注引郑众周礼传)
魏三礼解
卷三十九 第 20a 页 WYG0944-0096a.png
王肃传肃善贾马之学而不好郑氏采会同异为尚书
诗论语三礼左氏解肃父朗字景兴著易春秋孝经周
易传肃撰定皆列学官 隋志王肃注周官礼十二卷
仪礼十七卷礼记三十卷(刘昌宗礼音一卷)
三礼大义 宗略
隋志三礼大义十三卷又四卷杂大义三卷 北史后
魏刘献之撰三礼大义四卷沈重著周礼义三十一卷
仪礼义三十五卷礼记义三十卷(李公绪礼质疑五卷) 南史梁
戚衮撰三礼义记礼记义四十卷简文礼大义二十卷
诗论语三礼左氏解肃父朗字景兴著易春秋孝经周
易传肃撰定皆列学官 隋志王肃注周官礼十二卷
仪礼十七卷礼记三十卷(刘昌宗礼音一卷)
三礼大义 宗略
隋志三礼大义十三卷又四卷杂大义三卷 北史后
魏刘献之撰三礼大义四卷沈重著周礼义三十一卷
仪礼义三十五卷礼记义三十卷(李公绪礼质疑五卷) 南史梁
戚衮撰三礼义记礼记义四十卷简文礼大义二十卷
卷三十九 第 20b 页 WYG0944-0096b.png
(唐志十卷) 唐志元延明三礼宗略二十卷(隋志元延明五经宗略二十三)
(卷) 后魏卢辩以大戴礼未有解诂乃注之
晋礼通论
儒林传董景道字文博三礼之义专遵郑氏著礼通论
非驳诸儒演广郑旨 范隆著三礼吉凶宗纪
晋礼博士
荀崧传元帝践祚(太兴初)周官礼记郑氏置博士崧上疏
(卷) 后魏卢辩以大戴礼未有解诂乃注之
晋礼通论
儒林传董景道字文博三礼之义专遵郑氏著礼通论
非驳诸儒演广郑旨 范隆著三礼吉凶宗纪
晋礼博士
荀崧传元帝践祚(太兴初)周官礼记郑氏置博士崧上疏
卷三十九 第 21a 页 WYG0944-0096c.png
曰仪礼一经所谓曲礼郑玄于礼特明皆有證据宜置
郑仪礼博士一人
宋新撰礼论
宋书传隆传元嘉十四年为太常太祖以新撰礼论付
隆隆上所见五十二事表曰高堂生颇识旧义师资相
传共枝别干闻人二戴俱事后苍俄已分异卢植郑玄
偕学马融人各名家 隋志梁有宋傅隆议二卷祭法
五卷宋徐广礼论答问八卷(百馀条) 史记礼书取荀卿
礼论
郑仪礼博士一人
宋新撰礼论
宋书传隆传元嘉十四年为太常太祖以新撰礼论付
隆隆上所见五十二事表曰高堂生颇识旧义师资相
传共枝别干闻人二戴俱事后苍俄已分异卢植郑玄
偕学马融人各名家 隋志梁有宋傅隆议二卷祭法
五卷宋徐广礼论答问八卷(百馀条) 史记礼书取荀卿
礼论
卷三十九 第 21b 页 WYG0944-0096d.png
宋何承天礼论
传先是礼论有八百卷承天删减并合以类相从为三
百卷(何佟之读礼论三百篇略皆上口)周续之通毛诗六义及礼论 王俭抄写八帙
又别抄条目为十三卷朝仪旧典晋宋来施行故事撰
次无遗(宋志引礼论舆驾议) 隋志宋御史中丞何承天撰礼论
三百卷(唐志云三百七卷)庾蔚之礼论钞二十卷王俭撰礼论
要钞十卷贺玚要钞一百卷任预礼论条牒十卷(大司乐疏)
卷三十九 第 22a 页 WYG0944-0097a.png
(按条牒论云郊特牲疏案条牒论稷坛在社坛西)礼论帖三卷邱季彬论五十
八卷(亡) 南史梁孔子祛续承天礼论一百五十卷
文中子礼论二十五篇十卷乐论二十篇十卷董常曰
夫子以礼论乐论为教化 唐会要圣历元年张齐贤
议案礼论王珉范宁等议有明堂每月告朔之礼王方
庆云晋末礼乐扫地无复旧章军国所资临事议定宋
何承天纂集其文为礼论隋大业中命学士撰江都集
礼抄撮礼论更无异文会昌六年五月礼仪使奏按礼
论晋太常贺循云庙以容主为限无拘常数 隋志梁
八卷(亡) 南史梁孔子祛续承天礼论一百五十卷
文中子礼论二十五篇十卷乐论二十篇十卷董常曰
夫子以礼论乐论为教化 唐会要圣历元年张齐贤
议案礼论王珉范宁等议有明堂每月告朔之礼王方
庆云晋末礼乐扫地无复旧章军国所资临事议定宋
何承天纂集其文为礼论隋大业中命学士撰江都集
礼抄撮礼论更无异文会昌六年五月礼仪使奏按礼
论晋太常贺循云庙以容主为限无拘常数 隋志梁
卷三十九 第 22b 页 WYG0944-0097b.png
有齐荀万秋抄略二卷礼答问有徐广二卷(梁十一卷)庾蔚
之六卷王俭三卷何佟之十卷礼杂问有范宁十卷何
佟之礼杂问答抄一卷梁有晋吴商礼难十二卷杂议
十二卷又礼议杂记故事十三卷宋传隆议二卷缑氏
礼记要钞一卷(隋辛彦之撰礼要)
宋礼记义疏
隋志礼记新义疏二十卷贺玚撰(梁有义疏三卷宋雷肃之撰)义疏
之六卷王俭三卷何佟之十卷礼杂问有范宁十卷何
佟之礼杂问答抄一卷梁有晋吴商礼难十二卷杂议
十二卷又礼议杂记故事十三卷宋传隆议二卷缑氏
礼记要钞一卷(隋辛彦之撰礼要)
宋礼记义疏
隋志礼记新义疏二十卷贺玚撰(梁有义疏三卷宋雷肃之撰)义疏
卷三十九 第 23a 页 WYG0944-0097c.png
九十九卷讲疏四十八卷皇侃撰义疏四十卷沈重撰
义十卷何氏撰义證十卷刘芳撰(北史又周官仪礼义證各五卷) 经
典序录梁皇侃撰礼记义疏五十卷(礼记释文引隐义云)
梁礼统 中庸讲疏
唐志贺述礼统十二卷(又有礼统郊祀六卷)班固传注引礼统 隋志梁
武帝礼记大义十卷中庸讲疏一卷(大同十年张绾朱异贺琛述制旨礼)
记中庸义(武帝撰讲疏及孔子正言使孔子祛检阅群书以为义證)梁有仪曹郎邱季
彬论五十八卷议一百三十卷疏六卷(亡)宋戴颙中庸
传二卷
义十卷何氏撰义證十卷刘芳撰(北史又周官仪礼义證各五卷) 经
典序录梁皇侃撰礼记义疏五十卷(礼记释文引隐义云)
梁礼统 中庸讲疏
唐志贺述礼统十二卷(又有礼统郊祀六卷)班固传注引礼统 隋志梁
武帝礼记大义十卷中庸讲疏一卷(大同十年张绾朱异贺琛述制旨礼)
记中庸义(武帝撰讲疏及孔子正言使孔子祛检阅群书以为义證)梁有仪曹郎邱季
彬论五十八卷议一百三十卷疏六卷(亡)宋戴颙中庸
传二卷
卷三十九 第 23b 页 WYG0944-0097d.png
梁三礼义宗
唐志崔灵恩周官集注二十卷(南史传四十卷)又三礼义宗三
十卷(传云四十七卷与今不同南史三十卷) 梁传灵恩遍习五经尤精
三礼三传(陆诩习灵恩三礼义) 唐会要王方庆云梁崔灵恩撰
三礼义宗但捃摭前儒因循故事 书目梁天监中国
子博士崔灵恩撰三十卷其书合周礼仪礼礼记诸儒
之说敷绎其义凡一百五十六篇(义宗始于明天地以下岁祭终于明周礼)
卷三十九 第 24a 页 WYG0944-0098a.png
仪礼礼记废兴义(庆历中高阳许闻诲为之序) 唐儒学传孔颖达闇诵三
礼义宗
隋江都集礼
惰潘徽江都集礼序(十二帙一百二十卷)明堂曲台之记南宫东
观之说郑王徐贺之答崔谯何庾之论简牒虽盈菁华
盖鲜东探石篑之符西蠹羽陵之简佃渔六学网罗百
氏沛王通论宁朔新书不独擅于前修 崇文总目一
百四卷(续书目五十卷) 魏杜恕传注杜氏新书曰杜宽删集
礼记及左氏传解今存于世
礼义宗
隋江都集礼
惰潘徽江都集礼序(十二帙一百二十卷)明堂曲台之记南宫东
观之说郑王徐贺之答崔谯何庾之论简牒虽盈菁华
盖鲜东探石篑之符西蠹羽陵之简佃渔六学网罗百
氏沛王通论宁朔新书不独擅于前修 崇文总目一
百四卷(续书目五十卷) 魏杜恕传注杜氏新书曰杜宽删集
礼记及左氏传解今存于世
卷三十九 第 24b 页 WYG0944-0098b.png
唐六十九家礼
艺文志经录四曰礼类六十九家九十六部一千八百
二十七卷(失姓名七家)始于大戴礼记终于王玄度注礼记
若马融传玄陈邵干宝伊说崔灵恩则周官之学也若
卢植郑小同李轨尹毅徐邈爰戴颙射慈孙炎业遵刘
俊庾蔚之何佟之皇侃熊安生刘芳孔颖达魏徵则小
戴记之学也若袁准孔伦陈铨蔡超宗田僧绍之注杜
卷三十九 第 25a 页 WYG0944-0098c.png
预贺循王逡之崔游蔡谟赵成沈文阿诸家之礼服则
仪礼之学也学兼三礼则有郑玄王肃之音注目录崔
灵恩元延明之义宗宗略夏侯伏明之图贾公彦之义
疏学兼二礼则有司马胄之新书沈重王玄度之义疏
决注论议问答则有徐广范宁董勋吴商何承天颜延
之任预王俭荀万秋傅隆梁武帝周舍戚寿贺玚述之
流不著录者十六家元行冲类礼义疏至张频礼粹一
百九十五卷有刋定月令外传绳愆正义问答精义字
例异同名义及李敬玄之论张镒之图陆质之类礼丁
仪礼之学也学兼三礼则有郑玄王肃之音注目录崔
灵恩元延明之义宗宗略夏侯伏明之图贾公彦之义
疏学兼二礼则有司马胄之新书沈重王玄度之义疏
决注论议问答则有徐广范宁董勋吴商何承天颜延
之任预王俭荀万秋傅隆梁武帝周舍戚寿贺玚述之
流不著录者十六家元行冲类礼义疏至张频礼粹一
百九十五卷有刋定月令外传绳愆正义问答精义字
例异同名义及李敬玄之论张镒之图陆质之类礼丁
卷三十九 第 25b 页 WYG0944-0098d.png
公著之礼志杜肃之礼略 隋志一百三十六部一千
六百二十二卷 崇文目三十三部一千九十七卷(周礼)
(至谥法) 中兴目四十三家七百九十八卷 续书目十
二家十六部四百六十三卷 通典礼经章句名数尤
繁诸家解释注疏统杂
唐礼记正义 周礼疏 仪礼疏
志礼记正义七十卷祭酒孔颖达司业朱子奢国子助
六百二十二卷 崇文目三十三部一千九十七卷(周礼)
(至谥法) 中兴目四十三家七百九十八卷 续书目十
二家十六部四百六十三卷 通典礼经章句名数尤
繁诸家解释注疏统杂
唐礼记正义 周礼疏 仪礼疏
志礼记正义七十卷祭酒孔颖达司业朱子奢国子助
卷三十九 第 26a 页 WYG0944-0099a.png
教李善信太学博士贾公彦柳士宣范义頵魏王参军
事张权等奉诏撰周玄达赵君赞王士雄赵弘智等覆
审(宋朝祭酒邢炳等奉诏是正) 正义序大小二戴共氏而分门王
郑两家同经而异注晋宋逮周隋传礼业者江左尤盛
(注礼记者六家郑玄卢植王肃孙炎业遵庾蔚之又郑小同义记四卷何佟之义十卷又有李轨尹毅徐邈徐)
(爰射慈音)为义疏者南人有贺循贺玚庾蔚崔灵恩沈重皇
侃等(唐志皇侃礼记讲疏一百卷又义疏五十卷沈重周礼义疏四十卷又礼记义疏四十卷庾蔚之礼)
记略解十卷(南史皇侃撰礼记讲疏五十卷奏之诏付秘阁梁武召入寿光殿说礼记义)北人有
徐遵明李业兴李宝鼎侯聪熊安生等(志熊安生义疏四十卷)北史
事张权等奉诏撰周玄达赵君赞王士雄赵弘智等覆
审(宋朝祭酒邢炳等奉诏是正) 正义序大小二戴共氏而分门王
郑两家同经而异注晋宋逮周隋传礼业者江左尤盛
(注礼记者六家郑玄卢植王肃孙炎业遵庾蔚之又郑小同义记四卷何佟之义十卷又有李轨尹毅徐邈徐)
(爰射慈音)为义疏者南人有贺循贺玚庾蔚崔灵恩沈重皇
侃等(唐志皇侃礼记讲疏一百卷又义疏五十卷沈重周礼义疏四十卷又礼记义疏四十卷庾蔚之礼)
记略解十卷(南史皇侃撰礼记讲疏五十卷奏之诏付秘阁梁武召入寿光殿说礼记义)北人有
徐遵明李业兴李宝鼎侯聪熊安生等(志熊安生义疏四十卷)北史
卷三十九 第 26b 页 WYG0944-0099b.png
(安生撰周礼义疏二十卷礼记义疏三十卷刘炫受礼于熊氏褚辉撰礼疏一百卷)其见于世者
唯皇熊二家熊则多引外义皇氏虽章句详正时乖郑
义今据皇氏以为本其有不备以熊氏补焉(隋儒林传曰南人约)
简得其英华北学深芜穷其枝叶(马光传山东三礼学者自熊安生后唯宗光一人) 志贾公
彦礼记正义八十卷周礼疏五十卷仪礼疏五十卷(旧史)
四十卷(公彦事张士衡撰次章句甚多为太学博士仪礼郑注后有黄庆李孟悊二家疏义庆举大略小悊)
(举小略大经注稍周时之所尚李则为先公彦据以为本增损以己意同李元植裁定为疏)王方庆
唯皇熊二家熊则多引外义皇氏虽章句详正时乖郑
义今据皇氏以为本其有不备以熊氏补焉(隋儒林传曰南人约)
简得其英华北学深芜穷其枝叶(马光传山东三礼学者自熊安生后唯宗光一人) 志贾公
彦礼记正义八十卷周礼疏五十卷仪礼疏五十卷(旧史)
四十卷(公彦事张士衡撰次章句甚多为太学博士仪礼郑注后有黄庆李孟悊二家疏义庆举大略小悊)
(举小略大经注稍周时之所尚李则为先公彦据以为本增损以己意同李元植裁定为疏)王方庆
卷三十九 第 27a 页 WYG0944-0099c.png
礼经正义十卷(不著录)
唐三礼义證
儒学传王恭贞观初为太学博士讲三礼为义證甚精
博盖文懿文达每讲遍举先儒义而必畅恭所说
唐类礼(又见后)
旧史魏徵以戴圣礼记编次不伦遂为类礼二十卷以
类相从削其重复采先儒训注择善从之研精覃思数
年而毕太宗览而善之赐物千段录数本赐太子诸王
仍藏秘府
唐三礼义證
儒学传王恭贞观初为太学博士讲三礼为义證甚精
博盖文懿文达每讲遍举先儒义而必畅恭所说
唐类礼(又见后)
旧史魏徵以戴圣礼记编次不伦遂为类礼二十卷以
类相从削其重复采先儒训注择善从之研精覃思数
年而毕太宗览而善之赐物千段录数本赐太子诸王
仍藏秘府
卷三十九 第 27b 页 WYG0944-0099d.png
唐五礼精义
志韦彤五礼精义十卷 书目十卷太常博士韦彤撰
凡二百九十二条每条设问对先援古礼参以唐制辨
据为详 儒学传大历时仲子陵袁彝韦彤韦茝以礼
皆自名其学彤德宗时为太常博士贞元十三年与裴
堪议朔望食之礼
唐礼记外传
卷三十九 第 28a 页 WYG0944-0100a.png
志成伯玙礼记外传四卷 书目四卷中山成伯玙撰
吴郡张幼伦注四门博士刘素明序凡一百一十条分
义例名数二体又各分上下卷虽举礼记为目实兼三
礼言之(义例二卷五十篇名数二卷六十九篇)太平御览引外传
唐礼记异同
志礼记字例异同一卷元和十三年诏定又邱敬伯五
礼异同十卷(崇文目五礼名义十卷)
唐礼略
志杜肃礼略十卷(隋志礼略二卷失姓名) 书目十卷丁公著序
吴郡张幼伦注四门博士刘素明序凡一百一十条分
义例名数二体又各分上下卷虽举礼记为目实兼三
礼言之(义例二卷五十篇名数二卷六十九篇)太平御览引外传
唐礼记异同
志礼记字例异同一卷元和十三年诏定又邱敬伯五
礼异同十卷(崇文目五礼名义十卷)
唐礼略
志杜肃礼略十卷(隋志礼略二卷失姓名) 书目十卷丁公著序
卷三十九 第 28b 页 WYG0944-0100b.png
采古经义下逮当世礼文沿革莫不附见词约理备故
题礼略
唐礼志 礼粹 礼论 礼绳愆
志丁公著礼志十卷张频礼粹二十卷李敬玄礼论六
十卷(敬玄该览群籍尤善于礼撰次礼论及他书数十篇) 王元感礼绳愆三十
卷(长安中上之) 宋朝何洵直礼论一卷十篇(聘问至虞祔)
唐三礼图
题礼略
唐礼志 礼粹 礼论 礼绳愆
志丁公著礼志十卷张频礼粹二十卷李敬玄礼论六
十卷(敬玄该览群籍尤善于礼撰次礼论及他书数十篇) 王元感礼绳愆三十
卷(长安中上之) 宋朝何洵直礼论一卷十篇(聘问至虞祔)
唐三礼图
卷三十九 第 29a 页 WYG0944-0100c.png
志张镒九卷夏侯伏明十二卷艺术有礼图杂画五十
六卷 隋志三礼图九卷郑玄及后汉侍中阮谌等撰
又有周官礼图十四卷 周礼疏引之(后汉何敞传注案礼图注云法冠执法者服之)明堂位疏案礼图
云(春秋疏引阮谌) 旧史张镒为豪州刺史撰三礼图九卷五
经微旨十四卷孟子音义三卷
建隆三礼图(详见图类)
书目三礼图二十卷聂崇义周显德中参定郊庙器玉
因博采先儒三礼旧图凡得六本考正是否缋素而申
释之每篇自叙其凡参以近世沿革之说建隆二年五
六卷 隋志三礼图九卷郑玄及后汉侍中阮谌等撰
又有周官礼图十四卷 周礼疏引之(后汉何敞传注案礼图注云法冠执法者服之)明堂位疏案礼图
云(春秋疏引阮谌) 旧史张镒为豪州刺史撰三礼图九卷五
经微旨十四卷孟子音义三卷
建隆三礼图(详见图类)
书目三礼图二十卷聂崇义周显德中参定郊庙器玉
因博采先儒三礼旧图凡得六本考正是否缋素而申
释之每篇自叙其凡参以近世沿革之说建隆二年五
卷三十九 第 29b 页 WYG0944-0100d.png
月丙寅表上之窦俨为序诏太子詹事尹拙集儒学三
五人更同参议拙多所驳正崇义复引经以释之其驳
议及答义各四卷率列于注释诏颁行之又画于国子
监讲堂之壁(窦俨裁定共分十五卷)余希文撰井田王制图一卷
凡三十有二图陆佃礼象十五卷救旧图之失三礼图
驳议二十卷不知作者疏驳崇义旧图然互有得失
崇文目三礼图九卷梁正撰二十卷崇义撰 会要尹
五人更同参议拙多所驳正崇义复引经以释之其驳
议及答义各四卷率列于注释诏颁行之又画于国子
监讲堂之壁(窦俨裁定共分十五卷)余希文撰井田王制图一卷
凡三十有二图陆佃礼象十五卷救旧图之失三礼图
驳议二十卷不知作者疏驳崇义旧图然互有得失
崇文目三礼图九卷梁正撰二十卷崇义撰 会要尹
卷三十九 第 30a 页 WYG0944-0101a.png
拙聂崇义复上祭玉鼎釜异同之说诏尚书省集议吏
部尚书张昭等曰四部书目有三礼图十三卷题曰梁
氏郑氏今书府有三礼图亦题梁郑后有梁氏者集前
代图记更加评议题三礼图曰阮谌受礼学于綦母君
取其说为图三卷多不案礼文而引汉事与郑君之文
违错礼图之内亦无改祭玉之说宜依白虎通义宗为
定诏从昭议
雍熙礼选(赞)
四年八月己酉诸王府侍读(实录云侍讲)邢炳进分门礼选
部尚书张昭等曰四部书目有三礼图十三卷题曰梁
氏郑氏今书府有三礼图亦题梁郑后有梁氏者集前
代图记更加评议题三礼图曰阮谌受礼学于綦母君
取其说为图三卷多不案礼文而引汉事与郑君之文
违错礼图之内亦无改祭玉之说宜依白虎通义宗为
定诏从昭议
雍熙礼选(赞)
四年八月己酉诸王府侍读(实录云侍讲)邢炳进分门礼选
卷三十九 第 30b 页 WYG0944-0101b.png
二十一卷(长编云二十卷)赐银器二帛三十太宗探得其帙得
文王世子篇甚悦问卫钦绪曰炳为诸王讲书曾及此
乎曰诸王尝访炳经谊每发明君臣父子之道太宗益
喜后真宗因内阁曝书览而称善召炳同观作礼选赞
赐之以示近臣 实录祥符三年五月乙巳上作礼选
赞赐翰林侍读学士邢炳(炳言家无遗藁愿得副本缮录未竟而炳卒六月诏写二)
(本赐炳家)
文王世子篇甚悦问卫钦绪曰炳为诸王讲书曾及此
乎曰诸王尝访炳经谊每发明君臣父子之道太宗益
喜后真宗因内阁曝书览而称善召炳同观作礼选赞
赐之以示近臣 实录祥符三年五月乙巳上作礼选
赞赐翰林侍读学士邢炳(炳言家无遗藁愿得副本缮录未竟而炳卒六月诏写二)
(本赐炳家)
卷三十九 第 31a 页 WYG0944-0101c.png
咸平礼记疏
二年六月己巳祭酒邢炳上新印礼记疏七十卷赐诸
王辅臣人一本六年八月敕雕印周礼正义颁行景德
元年七月癸未朔赐诸王宗室近臣新印周礼疏
景德崇和殿尚书礼记图 中庸九经图
见图类 中庸曰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一
也九经修身尊贤亲亲敬大臣体群臣子庶民来百工
柔远人怀诸侯天下国家之本在身故修身为九经之
本然必亲师友然后修身之道进故尊贤次之道之所
卷三十九 第 31b 页 WYG0944-0101d.png
进莫先其家故亲亲次之由家以及朝廷由朝廷以及
其国由其国以及天下此九经之序也敬大臣体群臣
则自尊贤之等推之子来柔怀则自亲亲之杀推之修
身之至然后当理而无悖九经其实不出三者一者诚
也一有不诚则九者为虚文
熙宁新经周礼义
晁氏志王安石撰二十二卷熙宁中设经义局安石自
其国由其国以及天下此九经之序也敬大臣体群臣
则自尊贤之等推之子来柔怀则自亲亲之杀推之修
身之至然后当理而无悖九经其实不出三者一者诚
也一有不诚则九者为虚文
熙宁新经周礼义
晁氏志王安石撰二十二卷熙宁中设经义局安石自
卷三十九 第 32a 页 WYG0944-0102a.png
为周官义十馀万言不解考工记安石以其书理财者
居半爱之如行青苗之类皆稽焉所以自释其义者盖
以其所创新法尽傅著之务塞异议者之口其党绍述
期尽行之久之祸难并起 刘彝撰中义八卷 王昭
禹撰详解四十卷宗王氏 杨时撰辨疑一卷攻安石
之书 乐思忠考疑七卷(戴溪为序) 易韨总义三十卷
周礼致太平论
李泰伯撰五十一篇(并序)内治七国用十六军卫四刑禁
六官人八教道九为十卷 叙曰昔刘子骏郑康成皆
居半爱之如行青苗之类皆稽焉所以自释其义者盖
以其所创新法尽傅著之务塞异议者之口其党绍述
期尽行之久之祸难并起 刘彝撰中义八卷 王昭
禹撰详解四十卷宗王氏 杨时撰辨疑一卷攻安石
之书 乐思忠考疑七卷(戴溪为序) 易韨总义三十卷
周礼致太平论
李泰伯撰五十一篇(并序)内治七国用十六军卫四刑禁
六官人八教道九为十卷 叙曰昔刘子骏郑康成皆
卷三十九 第 32b 页 WYG0944-0102b.png
以周礼为周公致太平之迹(又有平土书礼论)
元祐礼书 仪礼注解 礼图
书目礼书一百五十卷陈祥道撰绘其物而辩论之凡
历代诸儒之说及近代聂氏之图或正其失或补其阙
于礼学为详 元祐四年翰林学士许将言祥道增广
礼图及著礼书一百卷二月二日诏祥道为太常博士
五年十一月范祖禹言请付太常与聂崇义图参用诏
元祐礼书 仪礼注解 礼图
书目礼书一百五十卷陈祥道撰绘其物而辩论之凡
历代诸儒之说及近代聂氏之图或正其失或补其阙
于礼学为详 元祐四年翰林学士许将言祥道增广
礼图及著礼书一百卷二月二日诏祥道为太常博士
五年十一月范祖禹言请付太常与聂崇义图参用诏
卷三十九 第 33a 页 WYG0944-0102c.png
付两制看详八年正月二十二日侍读学士范祖禹言
太常博士陈祥道注解仪礼三十二卷精详博洽乞下
两制看详并所进礼图付太常以备礼官讨论从之(祥道)
(又有礼记讲义二十四卷礼例详解十卷弟旸乐书二百卷)
政和礼记解义
三年方悫进二十卷自为之序以王氏父子独无解义
乃取三经义及字说申而明之著为此解 马希孟礼
记解七十卷(朱子曰方马二解尽有好处不可以其新学而黜之) 陆佃撰礼记
新义 张载说三卷 吕大临芸阁礼记解十卷 陈
太常博士陈祥道注解仪礼三十二卷精详博洽乞下
两制看详并所进礼图付太常以备礼官讨论从之(祥道)
(又有礼记讲义二十四卷礼例详解十卷弟旸乐书二百卷)
政和礼记解义
三年方悫进二十卷自为之序以王氏父子独无解义
乃取三经义及字说申而明之著为此解 马希孟礼
记解七十卷(朱子曰方马二解尽有好处不可以其新学而黜之) 陆佃撰礼记
新义 张载说三卷 吕大临芸阁礼记解十卷 陈
卷三十九 第 33b 页 WYG0944-0102d.png
祥道讲义二十四卷 胡铨传十八卷 李格非精义
十六卷 卫湜集说一百六十卷(宝庆二年十月上)
淳熙大学章句 中庸章句
朱文公熹撰淳熙十六年二月甲子序大学章句三月
戊申序中庸章句二书各有或问中庸又有辑略(绍熙五年)
(闰月戊午朔讲盘铭)
古礼经传通解
十六卷 卫湜集说一百六十卷(宝庆二年十月上)
淳熙大学章句 中庸章句
朱文公熹撰淳熙十六年二月甲子序大学章句三月
戊申序中庸章句二书各有或问中庸又有辑略(绍熙五年)
(闰月戊午朔讲盘铭)
古礼经传通解
卷三十九 第 34a 页 WYG0944-0103a.png
朱文公熹以仪礼为经取礼记及诸经史书所载附本
经之下具列注疏诸儒之说为经传通解二十二卷(家礼)
五 乡礼三(学礼十一)邦国礼四 集传集注十四卷(王朝礼十四) 丧祭
二礼属之门人黄干类次 黄干集丧祭礼为仪礼通
解续二十九卷 文公曰周官一书固为礼之纲领至
仪法度数仪礼乃其本经而礼记郊特牲冠义等篇乃
其义疏
绍熙周礼说
三年吏部郎陈傅良进以格君心正朝纲均国势为目
经之下具列注疏诸儒之说为经传通解二十二卷(家礼)
五 乡礼三(学礼十一)邦国礼四 集传集注十四卷(王朝礼十四) 丧祭
二礼属之门人黄干类次 黄干集丧祭礼为仪礼通
解续二十九卷 文公曰周官一书固为礼之纲领至
仪法度数仪礼乃其本经而礼记郊特牲冠义等篇乃
其义疏
绍熙周礼说
三年吏部郎陈傅良进以格君心正朝纲均国势为目
卷三十九 第 34b 页 WYG0944-0103b.png
目各四篇
周礼微言
续书目徐筠学周官于陈傅良记所口授成书十卷自
谓闻于傅良曰周礼纲领有三养君德正纪纲均国势
郑氏注误有三王制汉儒之书今以释周礼司马法兵
制也今以證田制汉官制皆袭秦今引汉官以比周官
其误三也 陈傅良徐元德撰周官制度精华二十卷
周礼微言
续书目徐筠学周官于陈傅良记所口授成书十卷自
谓闻于傅良曰周礼纲领有三养君德正纪纲均国势
郑氏注误有三王制汉儒之书今以释周礼司马法兵
制也今以證田制汉官制皆袭秦今引汉官以比周官
其误三也 陈傅良徐元德撰周官制度精华二十卷
卷三十九 第 35a 页 WYG0944-0103c.png
周官讲义
十四卷史浩为建王府直讲时撰止于地官司关 林
之奇讲义三十九卷
端平大学衍义
元年十月二日侍读真德秀进上谓有补治道十四日
读大学章句毕令进读 序曰大学一书君天下者之
律令格例也朱熹为章句或问析其义宁皇初以此书
进讲臣思所以羽翼是书剟取经文二百五字载于是
编先以帝王为治之序为学之本格物致知之要(明道术)
卷三十九 第 35b 页 WYG0944-0103d.png
辨人材(审治体)察民情 诚意正心之要(崇敬畏戒逸欲)修身之要(谨言行正)
(威仪)齐家之要 重妃匹(严内治定国本)教戚属 四者之道得则治国平
天下在其中矣每条首以圣贤明训参以前古事迹前
列二者之纲后分四者之目以推衍大学之义(而目之中又有)
(细目焉凡四十三卷) 表曰惟大学设八条之教为人君立万世
之程首以格物致知示穷理乃正心之本推于齐家治
国见修己为及物之原实东鲁教人之微言乃南面临
(威仪)齐家之要 重妃匹(严内治定国本)教戚属 四者之道得则治国平
天下在其中矣每条首以圣贤明训参以前古事迹前
列二者之纲后分四者之目以推衍大学之义(而目之中又有)
(细目焉凡四十三卷) 表曰惟大学设八条之教为人君立万世
之程首以格物致知示穷理乃正心之本推于齐家治
国见修己为及物之原实东鲁教人之微言乃南面临
卷三十九 第 36a 页 WYG0944-0104a.png
民之要道 淳祐中御制中庸大学赞 礼者其本在
于养人之性其用在于视听言动之间 将以宅天衷
奠民极岂形器云乎哉 河间二戴保残守缺以开来
学
玉海卷三十九
于养人之性其用在于视听言动之间 将以宅天衷
奠民极岂形器云乎哉 河间二戴保残守缺以开来
学
玉海卷三十九
卷三十九 第 36b 页 WYG0944-0104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