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五
卷三十五 第 1a 页 WYG0944-0001a.png

卷三十五
钦定四库全书
 玉海卷三十五
            宋 王应麟 撰
艺文




 隋经籍志昔宓羲氏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
 万物之情盖因而重之为六十四卦及乎三代实为
 三易夏曰连山殷曰归藏周文王作卦辞谓之周易
 周公又作爻辞孔子为彖象系辞文言序卦说卦杂
卷三十五 第 1b 页 WYG0944-0001b.png
 卦而子夏为之传及秦火书周易独以卜筮得存唯
 失说卦三篇后河内女子得之汉初传易者有田何
 何授丁宽宽授田王孙王孙授沛人施雠东海孟喜
 琅邪梁丘贺由是有施孟梁丘之学又有东郡京房
 自云受易于梁国焦延寿别为京氏学尝立后罢后
 汉施孟梁丘京氏凡四家并立而传者甚众汉初又
 有东莱费直传易其本皆古字号曰古文易以授琅
卷三十五 第 2a 页 WYG0944-0002a.png
 邪王璜璜授沛人高相相以授子康及兰陵毋将永
 故有费氏之学行于人间而未得立后汉陈元郑众
 皆传费氏之学马融又为之传以授郑玄玄作易注
 荀爽又作易传魏代王肃王弼并为之注自是费氏
 大兴高氏遂衰梁丘施氏高氏亡于西晋孟氏京氏
 有书无师梁陈郑玄王弼二注列于国学齐代唯传
 郑义至隋王注盛行郑学浸微今殆绝矣归藏汉初
 已亡案晋中经有之唯载卜筮不似圣人之旨以本
 卦尚存故取冠于周易之首以备殷易之缺
卷三十五 第 2b 页 WYG0944-0002b.png

伏 河图 重卦 神农重卦说

易系辞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正义春秋纬云河以
通乾出天苞洛以流坤吐地符河龙图发洛龟书感河
图有九篇洛书有六篇孔安国以为八卦九畴 略例
邢璹序河龙负图 皇画卦 释文序伏 因河图而
画八卦因而重之为六十四 正义伏 虽得河图复
仰观俯察以相参正然后画卦系辞曰八卦成列象在
卷三十五 第 3a 页 WYG0944-0002c.png
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然重卦之人诸儒不同凡
有四说王辅嗣等以为伏 重卦郑玄之徒以为神农
孙盛以为夏禹史迁等以为文王乾凿度云垂皇策者
 用蓍在六爻之后即伏 已重卦下系云书契取夬
伏羲有书契则有夬卦今依辅嗣(朱震曰论重卦者六家王弼虞翻曰伏羲)
(郑康成曰神农孙盛曰夏禹扬雄司马迁曰文王孔颖达陆希声以弼为是归藏初经八卦六爻则知因而重)
 之者伏羲也(京房引夫子曰神农重乎八纯) 礼运河出马图正义案中候
握河纪尧时受河图龙衔赤文绿色龙形象马又云伏
 氏有天下龙马负图出于河遂法之画八卦 书河
卷三十五 第 3b 页 WYG0944-0002d.png
图在东序注河图八卦伏羲氏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
其文以画八卦 论语河不出图吾已矣夫(文心雕龙云河不出)
(图夫子有叹陈于东序历代宝传) 汉五行志刘歆以为虙羲氏受河
图则而画之八卦是也河图雒书相为经纬 汉百官
表易叙伏羲龙师名官张晏注庖羲氏将兴神龙负图
而至因以命师与官(郊祀志三代河洛出图书不言宓羲)元光诏河出图不言名氏 
 魏志易博士淳于俊曰包羲因燧皇之图而制八卦
卷三十五 第 4a 页 WYG0944-0003a.png
神农演之为六十四卦 隋志纬书河图二十卷(梁河图洛)
(书二十四卷亡)河图龙文一卷(文选注引之)其书出于前汉有河图
九篇洛书六篇云自黄帝至周文王所受本文又别有
三十篇云自初起至于孔子九圣之所增演以广其意
又有七经纬三十六篇并云孔子所作并前合为八十
一篇云云汉光武以图谶兴遂盛行于世(光武封禅文载河图赤伏)
 符会昌符今古篇雒书甄曜度(班固传注引河图曰地有四渎以出图书)蔡邕传注引河图秘徵篇 五
行类神农重卦经二卷 通鉴外纪伏 造八卦始作
三画以象二十四气因而重之爻象备矣 史记索隐
卷三十五 第 4b 页 WYG0944-0003b.png
炎帝重八卦为六十四卦 淮南子伏羲为之六十四
变周室增以六爻 子华子论河图云二与四抱九而
上跻六与八蹈一而下沈戴九而履一据三而持七五
居中宫数之所由生一从一横数之所由成 列子易
变而为一一变为七七变为九九变者究也复变为一
 古三坟伏羲氏皇策辞曰惟天至仁于草生月天雨
降河龙马负图神开我心 古史考庖羲作卦始有筮
卷三十五 第 5a 页 WYG0944-0003c.png
 六艺论易者阴阳之象天地所变化政教所生自人
皇初起(即遂皇也) 东京赋龙图授羲龟书卑姒(扬雄覈灵赋大易之)
(始河序龙马雒贡龟书见文选注) 乾凿度入戊午蔀二十九年受录
应河图(通卦验言文王得赤乌而演易)又云河图八文易变而为一一
变而为七七变而为九九者气变之究也乃复变而为
(九宫数见天文) 礼纬含文嘉伏羲德合上下天应以鸟兽
文章地应以河图洛书则而象之乃作八卦(孔安国马融王肃姚)
(信云伏羲得河图而作易) 书目易龙图一卷陈搏撰序曰龙马始
负图出于羲皇之代在太古之先今存已合之位或疑
卷三十五 第 5b 页 WYG0944-0003d.png
之以陈其未合之数耶于仲尼三陈九卦之义探其旨
所以知之且龙图本合则圣人不得见其象所以天意
先未合而形其象圣人观象而明其用是龙图者天散
而示之伏羲合而用之仲尼默而形之始龙图之未合
也惟五十五数上二十五天数也中贯三五九外包之
十五尽天三天五天九并十五之用后形一六无位又
显二十四之为用也所谓天垂象矣下三十地数也亦
卷三十五 第 6a 页 WYG0944-0004a.png
分五位皆明五之用也十分而为六形坤之象焉
六分而几四象(七九八六)地六不配在上则一不用形
二十四在下则六不用亦形二十四后既合也天
一居上为道之宗地六居下为气之本天三干地
二地四为之用三若在阳则避孤阴在阴则避寡
阳大矣哉龙图之变今述其梗槩焉 关子明曰
河图之文七前六后八左九右 朱文公曰伏羲
仰观俯察见阴阳有奇耦之数故画一奇以象阳
画一耦以象阴见一阴一阳有各生一阴一阳之象故
卷三十五 第 6b 页 WYG0944-0004b.png
自下而上再倍而三以成八卦三画已具八卦已成则
又三倍其画以成六画而于八卦之上各加八卦以成
六十四卦河图以五生数统五成数而同处其方洛书
以五奇数统四耦数而各居其所皆以五为中又曰河
图与易之天一至地十者合而载天地五十有五之数
则固易之所自出也洛书与洪范之初一至次九者合
而具九畴之数则固洪范之所自出也八卦者河图四
卷三十五 第 7a 页 WYG0944-0004c.png
正四隅之位洛书四实四虚之数也又曰河图之位一
与六共宗而居乎北二与七为用而居乎南三与八同
道而居乎东四与九为友而居乎西五与十相守而居
乎中(刘牧以九数四十五为河图朱震因之朱文公以五位五十五为河图) 董铢曰天
地之数五五者数之祖也河图自天一至地十积数凡
五十有五而其五十者皆因五而后得故五虚中洛书
自一五行至九五福积数凡四十有五而其四十者亦
皆因五而后得故五亦虚中大衍之数五十即此五数
衍而乘之各极其十则合为五十也 康节邵氏曰圆
卷三十五 第 7b 页 WYG0944-0004d.png
者星也历纪之数其肇于此乎方者土也画州井田之
法其仿于此乎圆者河图之数方者洛书之文故牺文
因之以造易禹箕叙之而作范也 张行成曰河图九数
五居中央而八卦应其八位伏羲八卦易之体也成
体要中故乾上坤下著阴阳之已定文王八卦易之用
也致用自初故离南坎北取阴阳之始交河图无十散
为九位洛书有十聚为五类无十者地未成形造物之
卷三十五 第 8a 页 WYG0944-0005a.png
初天之气数也故圆以象天有十者地已成形生物之
后地之形数也故方以应地八卦数偶用之体也九畴
数奇体之用也河图九而卦止于八以五代九则八数
方而奠位然中虚天九以代八者之用则体无非用矣
洛书十而畴止于九法十用五则九数圆而运行然中
建皇极以干八卦之体则用无非体矣先天图外圆为
天内方为地圆者河图之数也方者洛书之文也系辞
曰圣人则之画易之初盖兼河洛之数备方圆之理矣
惟变易之道以天为宗大禹重衍洪范以地承天如扬
卷三十五 第 8b 页 WYG0944-0005b.png
雄作玄赞大易也天究于九地尽于十九十者天地之
终也究则不中尽则无变圣人弗用也河图之数四十
五八卦之数三十六一八二七三六四五交数皆九非
不用九也藏九于八也洛书之数五十五九畴之数四
十五始于五行终于六极实有十事非不用十也藏十
于九也以体藏用则用不穷以用藏体则体不穷此天
地变化之机圣人用数之法也 朱震曰河图之数四
卷三十五 第 9a 页 WYG0944-0005c.png
十有五而五十之数具洛书之数五十有五而五十之
数在焉惟十即五也 唐仲友曰河图雒书易范兼取
之矣河图之数四十五四象也四象奠方八卦成列而
居中以贯之者五也洛书之数五十五五行也以奇生
者以耦成以耦生者以奇成而得位以合之者亦五也
三五以变错综其数者易之取河图也五位相得而各
有合易之取洛书也总其凡则自一至九其数四十五
范之取河图也总其目则自行至极其数五十有五范
之取洛书也易之中爻范之皇极则贯象数而通之
卷三十五 第 9b 页 WYG0944-0005d.png
者中而已河图象也天五错综而地十之数隐于错综
之间洛书数也天五有合而地十之数显于有合之际
隐显不同而土之为十五者常自若也大衍之数五十
会隐显而通象数图显其十书隐其五参天两地隐于
术数之外显于生爻之中圣人所以则图书而妙象数
也月令河图十之数也故土藏十(主盛德言故四象皆举成以见生土之盛)
(德不以成数言者非土之盛而分寄于四象春八夏七中央五秋九冬六)画井田(八家皆私百亩公井)
卷三十五 第 10a 页 WYG0944-0006a.png
(居中三三为九以一役八)制军法(陈法四头八尾中为握奇)奉时令咸出于此
系辞曰天一至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河
图之数也自汉孔安国刘歆魏关子明有宋邵雍皆谓
十为图九为书至刘牧始两易其名(以九为图十为书)而朱震
诸家因之(朱震以列子为證)朱文公复之悉从其旧然汉书谓
八卦九章相为表里朱文公云图亦可以为书书亦可
以为图又云河图洛书皆圣人所取以为八卦者而九
畴亦并出焉以其象观之则虚其中者所以为易实其
卷三十五 第 10b 页 WYG0944-0006b.png
中者所以为洪范也关氏洞极经以九数为洛书(应九畴而)
(皇极居中)十数为河图(应大传天一至地十)河图九宫洛书五行(或曰先天)
 图为河图五行生成数为洛书(或曰大衍之数五十退参倚之数五而为河图之数进皇极之数五而为洛)
(书之数)

伏羲十言教

左传定四年正义云易曰伏羲作十言之教曰乾坤震
巽坎离艮兑消息(康成曰云云无文字谓之易)
卷三十五 第 11a 页 WYG0944-0006c.png

黄帝河图

晋天文志黄帝受河图始明休咎 魏志注黄帝受命
风后受河图河图挺佐辅云天老告黄帝曰河有龙图
洛有龟书帝游翠妫之川有大鱼出鱼没而图见 诗
正义六艺论云太平嘉瑞图书之出必龟龙衔负焉黄
帝尧舜周公是其正也

尧河图洛书

诗生民疏中候稷起注云尧受河图洛书后稷有名录
苗裔当王(握河纪云尧即政七十年受河图其末云斯封稷契皋陶赐姓号注云或云七十二年)
卷三十五 第 11b 页 WYG0944-0006d.png

夏连山 宓戏连山

周礼春官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经卦皆八别皆
六十有四注易者揲蓍变易之数可占者连山似山出
内气也杜子春云连山宓戏疏郑易赞云夏曰连山皇
甫谧记亦云夏人因炎帝曰连山连山易其卦以纯艮
为首艮为山山上山下是名连山云气出内于山夏以
十三月为正人统艮渐正月故以艮为首 人掌三
卷三十五 第 12a 页 WYG0944-0007a.png
易以辨九之名一曰连山 唐志连山十卷司马膺
注梁元帝连山三十卷 五行类(隋刘炫伪造连山易鲁史记) 古三坟
书有连山 易正义郑玄云夏曰连山象山之出云连
连不绝(孙盛以为夏禹重卦) 帝王世纪连山易曰禹娶涂山之
子名曰攸女生余 水经注连山易曰有崇伯鲧伏于
羽山之野

殷归藏 黄帝归藏 殷坤乾

周礼大卜三易二曰归藏经卦皆八别皆六十四注万
物莫不归而藏于其中杜子春云归藏黄帝疏郑易赞
卷三十五 第 12b 页 WYG0944-0007b.png
云殷曰归藏案今归藏坤开筮帝尧降二女为舜妃又
见节卦云殷王其国常毋谷盖子春之意宓戏皇帝造
其名夏殷因其名以作易是以皇甫谧云殷人因黄帝
曰归藏归藏易以纯坤为首坤为地万物莫不归而藏
于其中殷以十二月为正地统故以坤为首 人掌
三易(同上) 礼运观殷道吾得坤乾焉注得阴阳之书其
书存者有归藏正义殷易以坤为首 唐志归藏十三
卷三十五 第 13a 页 WYG0944-0007c.png
卷司马膺注 隋志归藏十三卷(晋薛氏注)归藏汉初已亡
案晋中经有之唯载卜筮不似圣人之旨(春秋正义以为伪妄之书)
(非殷易) 崇文目三卷汉初有归藏已非古经今书三篇
不可究矣 中兴书目晋太尉参军薛贞注今但存初
经齐母本蓍三篇文多缺乱不可训释 史记正义七
录云归藏载卜筮之书杂事 杂卦正义圣人因时随
宜不必皆相因袭故归藏名卦之次亦多异于时 文
心雕龙归藏之经大明迂怪乃称羿毙十日常娥奔月
(又见后) 毛渐三坟书有归藏乾坤 书正义引归藏易
卷三十五 第 13b 页 WYG0944-0007d.png
云羿彃十日 尔雅注引两壶两羭疏成汤所作也
初学记引启筮 文选注引易归藏曰君子戒车小人
戒徒又引夏启为璿台又引归藏殷筮(月赋注亦引归藏) 庄
子释文引归藏曰昔穆王子筮卦于禺强 御览引归
藏曰有白云自苍梧入大梁昔女娲筮张云幕枚占之
曰吉昭昭九州日月代极平均土地和合四国黄神将
战筮于巫咸明夷曰昔夏后启乘龙飞以登于天睪陶
卷三十五 第 14a 页 WYG0944-0008a.png
占之曰吉 朱震易丛说引归藏之乾小畜

周易

礼太卜三易三曰周易经卦皆八别皆六十四疏郑虽
不解周易其名周易者连山归藏皆不言地号以义名
易则周非地号以周易以纯乾为首乾为天天能周匝
于四时故名易为周周以十一月为正天统故以乾为
首 系辞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正义连山起于神农
归藏起于黄帝周易起于文王及周公此谓周易也系
辞又曰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
卷三十五 第 14b 页 WYG0944-0008b.png
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正义每一爻有
三变谓初一揲不五则九第二揲不四则八第三揲亦
不四则八若三者俱多为老阴俱少为老阳两少一多
为少阴两多一少为少阳三变既毕乃定一爻(朱文公曰四营)
(为分二挂一揲四归奇也易变也谓一变也三变成爻十八变则成六爻也九变而成三画得内卦已成六爻)
(而视爻之变与不变以为动静则一卦可变而为六十四卦以定吉凶凡四千九十六卦也) 左传
庄二十一年周史有以周易见陈侯者筮之遇观之否
卷三十五 第 15a 页 WYG0944-0008c.png
注易之为书六爻皆有变象又有互体圣人随其义而
论之正义易之为书揲蓍求爻重爻为卦爻有七八九
六七八者六爻皆不变卦下总为之辞曰彖九六者当
爻有变每爻别为其辞曰象不变者聚而为彖其变者
散而为象二至四三至五两体交互各成一卦先儒谓
之互体巽变为乾六四变为九四从二至四互体有艮
之象洪范通龟筮以同卿士之数 昭二年韩宣子见
易象注上下经之象辞 左传后序汲冢古书周易上
下篇与今同别有阴阳说无彖象文言系辞 乾凿度
卷三十五 第 15b 页 WYG0944-0008d.png
孔子曰阳三阴四位之正也易卦六十四分而为上下
象阴阳也阳道纯而奇故上篇三十以象阳阴道不纯
而偶故下篇三十四以法阴 正义案前汉孟喜易本
云分上下二经(上经三十下经三十四)是孟喜之前已题经字子
夏传分为上下二篇未有经字 扬子易始八卦而文
王六十四其益可知也 史记司马季主曰文王演三
百八十四爻越王勾践仿文王八卦 汉志蓍龟十五
卷三十五 第 16a 页 WYG0944-0009a.png
家有周易三十八卷 朱震曰文王作易以乾坤坎离
为上篇之用以艮兑震巽为下篇之用 邵雍曰乾坤
纵而六子横易之本也震兑横而六卦纵易之用也乾
坤天地之本离坎天地之用是以易始于乾坤中于离
坎终于既未济而泰否为上经之中咸恒为下经之首
皆言乎其用也

周三易

春官太卜掌三易之法一连山(始艮)二归藏(先坤后乾)三周易
(始乾)其经卦皆八别六十有四以八命赞三易之占(太卜又掌)
卷三十五 第 16b 页 WYG0944-0009b.png
(三兆玉瓦原)注卦别之数同其名占异每卦八别者重之数
疏夏殷易以七八不变为占周易以九六变者为占襄
九年传云穆姜筮之遇艮之八注云爻有初六九三六
四六五上九唯六二不变连山归藏之占以不变者为
正但周易占九六而云遇艮之八是据夏殷不变为占
郑答赵商云非无明文改之无据故著子春说而已近
师皆以为夏殷周 人掌三易以辨九之名(同上)
卷三十五 第 17a 页 WYG0944-0009c.png
卜用三龟用三易(龟人注世本作曰巫咸作筮疏曰易伏)为之但未有揲蓍之法至 
(巫咸乃教人为之) 易正义三易郑玄易赞及易论云夏殷周
周易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郑玄云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不易变易)案世
谱等群书神农一曰连山氏列山氏黄帝一曰归藏氏
并是代号周易以文王所演故谓之周易犹周书周礼
题周以别馀代故易纬云因代以题周是也一说卦辞
爻辞并文王作二以为爻辞多文王后事(王用亨于岐山箕子之明)
(夷)马融陆续等以为卦辞文王爻辞周公今依而用之
(上下)(上下)(上下)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十翼之辞孔子所
卷三十五 第 17b 页 WYG0944-0009d.png
作 士冠礼筮人执筴注有司主三易者 仪礼疏春
秋演孔图孔子修春秋九月而成卜得阳豫之卦宋均
注夏殷卦名(晋语公子重耳筮得贞屯悔豫皆八)夏殷以不变为占周易
以变为占三人各占一易三占从二(大卜疏又曰大卜所掌先二兆次三)
(易次三梦者筮短龟长梦以叶卜筮故以先后为次) 左传襄九年遇艮之八史
曰是谓艮之随穆姜曰是于周易曰云云注周礼太卜
掌三易然则杂用连山归藏周易三易皆以七八为占
卷三十五 第 18a 页 WYG0944-0010a.png
故言遇艮之八史疑占易不利更以周易占变爻正义
洪范言三人占则从二人之言孔安国云夏殷周卜筮
各异三法并卜是言筮用三易之事也七为少阳八为
少阴其爻不变九为老阳六为老阴其爻皆变周易占
九六之爻传之诸筮皆是占变爻连山归藏占七八之
爻二易并亡不知实然以否穆姜司空季子并于遇八
之下别言周易知此遇八非周易也 洪范三人占则
从二人之言注夏殷周卜筮各异三法并卜从二人之
言正义杜子春云三易皆非夏殷而孔意必以三代夏
卷三十五 第 18b 页 WYG0944-0010b.png
殷周相因之法子春之言孔所不取郑玄与孔同三代
异法三法并卜法有一人故三人也(方箕子时安得遽有周易乎)
礼先筮后卜春秋时先卜后筮(内卦为贞外卦为悔) 易通卦验
遂皇(燧人)始出握机矩表计寘其刻日苍牙通灵(伏羲)昌之
(文王)孔演命明道经虙羲作易仲命德维纪衡(仲谓四仲之卦)
(震兑坎离也维者四角之卦艮巽坤乾也)周文增通八八之节转序三百八
十四爻以系正命之瑞故正其本而万物理失之毫釐
卷三十五 第 19a 页 WYG0944-0010c.png
差以千里 春秋正义崔灵恩以为筮必以三代之法
故大卜掌三兆三易仪礼特牲少牢筮皆旅占(卜徒父筮之其)
(卦遇蛊不引易文注云卜人而用筮不能通三易之占据所见杂占而言之)刘炫云成十六年筮卦遇复亦 
(是杂占则筮法亦有杂占不必皆取易辞) 子华子出于一立于两成于三
连山以之而呈形归藏以之而御气大易以之而立数
 桓谭新论连山八万言归藏四千三百言 通志连
山用三十六策归藏用四十五策周易用四十九策
三皇太古书三卷柴霖传亦谓之三坟曰山气形天皇
伏戏氏本山坟而作易曰连山人皇神农氏本气坟而
卷三十五 第 19b 页 WYG0944-0010d.png
作易曰归藏地皇黄帝氏本形坟而作易曰坤乾虽不
画卦而其名皆曰卦爻大象连山之大象有八曰君臣
民物阴阳兵象而统以山归藏之大象有八曰归藏生
动长育止杀而统以气坤乾之大象有八曰天地日月
山川云气而统以形皆八而八之为六十四其书汉魏
不传至元丰中始出于唐州比阳之民家世疑伪书然
其文古其辞质而野其错综有经纬恐非后人之能为
卷三十五 第 20a 页 WYG0944-0011a.png
也纬书犹见取于前世况此乎 姚信曰连山氏(神农)
河图夏人因之曰连山归藏氏(黄帝)得河图商人因之曰
归藏伏羲氏得河图周人因之曰周易 王洙曰山海
经云伏羲氏得河图夏后因之曰连山黄帝氏得河图
商人因之曰归藏列山氏得河图周人因之曰周易斯
乃杜子春之所凭姚信之言所从传者异耳 朱震曰
归藏初经者伏羲初画八卦因而重之者也其经初乾
初奭(坤)初艮初兑初荦(坎)初离初釐(震)初巽卦皆六画
即此八卦也八卦既重爻在其中薛氏曰昔神农氏既
卷三十五 第 20b 页 WYG0944-0011b.png
重为六十四卦而初经更本包羲八卦盖八卦成列而
六十四具焉神农氏因之也系辞曰神农耒耨之利盖
取诸益王辅嗣以为伏 重卦郑康成以为神农重卦
其说源于此子曰天地定位(乾与坤对)山泽通气(艮与兑对)雷风
相薄(震与巽对)水火不相射(离与坎对)而说卦别象次序皆初卦
也连山首艮者八风始于不周实居西北之方七宿之
次是为东壁营室于辰为亥于律为应钟于时为立冬
卷三十五 第 21a 页 WYG0944-0011c.png
此颛顼之历所以首十月也无阖则无辟无静则无动
此归藏所以先坤欤又曰伏羲画卦乾上坤下立天地
之位归藏先坤后乾首万物之母连山乾始于子坤始
于午至周易尊乾卑坤其体乃定艮震巽离坤兑乾坎
连山之序也而易兼用之 张行成曰伏羲始画八卦
是为先天有图象而未有书夏曰连山天易也商曰归
藏地易也有法数而未有书文王曰周易人易也始有
书矣伏羲先天示易之体故孔子谓之作八卦文王后
天明易之用故子云谓之重六爻 程迥曰古之筮者
卷三十五 第 21b 页 WYG0944-0011d.png
兼用三易之法卫元之筮遇屯曰利建侯是周易或以
不变者占季友之筮遇大有之乾曰同复于父敬如君
所此固二易辞也既之乾则用变矣是连山归藏或以
变者占 叶氏三易辩曰三易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
四经者其常别者其变也伏羲神农黄帝尧舜取离益
等十有三卦文王但为六十四卦之爻辞尔其为六十
四者自伏羲以来未之有异也
卷三十五 第 22a 页 WYG0944-0012a.png

周易象

左传昭二年春晋韩宣子来聘观书太史氏见易象与
鲁春秋注易象上下经之象辞易象春秋文王周公之


四象

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正
义七八九六之谓 朱子曰孔子发明伏羲画卦自然
之形体次第康节曰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八
分为十六十六分为三十二三十二分为六十四明道
卷三十五 第 22b 页 WYG0944-0012b.png
以为加一倍法一二三四五天地生数也五中数故不
用六七八九十天地成数也十全数故不用四象之书
成而以一二三四纪其次九八七六积其实四象者河
图之一合六二合七三合八四合九洛书之一含九二
含八三含七四含六也又曰一每生二自然之理也易
者阴阳之变太极者其理也两仪者始为一画以分阴
阳四象者次为二画以分太少八卦者次为三画而三
卷三十五 第 23a 页 WYG0944-0012c.png
才之象始备太阳居一而含九少阴居二而含八少阳
居三而含七太阴居四而含六此六七八九之数所由
定也一画为仪二画为象三画为卦则八卦备矣此上
若旋次各加阴阳一画积至三重再成八卦者八方有
六十四卦之名揲蓍之法三变之中挂扐四以奇偶分
之然后爻之阴阳可辨又于中各以老少分之然后爻
之变与不变可分所谓用九用六者此也 乾凿度孔
子曰易始于太极太极分而为二(七九八六)故生天地天地
有春秋冬夏之节故生四时四时各有阴阳刚柔之分
卷三十五 第 23b 页 WYG0944-0012d.png
故生八卦八卦成列天地之道立雷风水火山泽之象
定矣 郑康成言四象曰布六于北方以象水布八于
东方以象木布九于西方以象金布七于南方以象火
 刘禹锡辩易九六论曰一行大衍论云三变皆刚太
阳之象三变皆柔太阴之象一刚二柔少阳之象一柔
二刚少阴之象少阳之刚有始有壮有究少阴之柔有
始有壮有究因综四象之变而成八象焉八象之位而
卷三十五 第 24a 页 WYG0944-0013a.png
八卦之本列矣 郭氏曰四象者九八七六阴阳老少
之象 邵子曰太极既分两仪立矣阳上交于阴阴下
交于阳而四象生矣阳交于阴阴交于阳而生天之四
象刚交于柔柔交于刚而生地之四象八卦相错而后
万物生焉(先天图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欧阳氏明用曰
乾爻七九九变而七无为易道占其变曰用九释所以
不用七坤爻八六六变而八无为曰用六释所以不用
八于乾坤见之其馀可知 朱子发曰七八不变六九
变归藏连山用七八易用六九而七八在其中
卷三十五 第 24b 页 WYG0944-0013b.png

八索

尚书序八卦之说谓之八索孔子赞易道而黜八索正
义以易八卦为主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皆出于八
卦就八卦求其理则万有一千五百二十策天下之事
得故谓之索非一索再索而已 左传左史倚相能读
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国语史伯曰平八索以成人注
谓八体以应八卦也 礼疏三王之法 贾逵云八王
卷三十五 第 25a 页 WYG0944-0013c.png
之法(一作素王) 张平子说周礼八议之刑索空空设之
马融说八卦 杜预云古书名 勾微曰五帝时名八
索坤三索于乾而得三男乾三索于坤而得三女遂成
八卦八八相索广生六十四

孔子十翼 易大传

正义十翼孔子所作上彖下彖上象下象上系下系文
言说卦序卦杂卦先儒以孔子十翼之次乾坤文言在
二系之后说卦之前以彖象附上下二经为六卷则上
系第七下系第八文言第九说卦第十辅嗣以文言分
卷三十五 第 25b 页 WYG0944-0013d.png
附乾坤二卦故说卦为第九(韩康伯云序卦之所明非易之缊也)郑众贾逵等 
(以为卦下之彖辞文王所作爻下之象辞周公所作郭雍以文王为卦辞孔子为彖辞)王弼移文言于乾 
(坤因以解四德近世古书亡缺郑氏所注存第九总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四篇学者不能知其次乃谓之郑氏)
(文言) 扬雄曰宓牺氏绵络天地经以八卦文王附六爻
孔子错其象而彖其辞然后发天地之藏定万物之基
 张行成曰归藏首坤以阴为一也周易先乾以阳为
一也二者不同孔子通之系辞曰阖户谓之坤辟户谓
卷三十五 第 26a 页 WYG0944-0014a.png
之乾坤先于乾归藏义也天尊地卑乾坤定矣乾
先于坤周易义也至序卦剥受之以复夬受之以
姤阴阳迭用混而为一也(凡一阴一阳之卦各六皆自复姤而来二阴二)
(阳之卦各十有五皆自临遁而来三阴三阳之卦各二十皆自泰否而来四阴四阳之卦各十有五)
(皆自大壮观而来五阴五阳之卦各六皆自夬剥而来) 史记太史公论六
家要指曰易大传曰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
涂注张晏曰大传谓易系辞 郊祀志刘向对曰
易大传曰诬神者殃及三世 易正义系辞焉以
断其吉凶以尽其言是系属其辞于爻卦之下则
卷三十五 第 26b 页 WYG0944-0014b.png
上下二篇经辞是也夫子申说上下二篇总曰系
(上篇十二章下篇九章) 儒林传序孔子晚而好易读之
韦编三绝而为之传

子夏易传

释文序录子夏易传三卷 卜商(释文引子夏传)七略云汉兴韩
婴传中经簿录云丁宽所作张璠云或馯臂子弓所作
薛虞记(虞不详何许人) 唐会要开元七年三月六日诏子夏
卷三十五 第 27a 页 WYG0944-0014c.png
易传近无习者令儒官详定四月七日刘子玄议曰案
汉志易有十三家无子夏作传者至梁阮氏七录有子
夏易六卷或云韩婴作或云丁宽作司马贞议曰案刘
向七略有子夏易传但此书不行已久今所存多失真
本又荀勖中经簿云子夏传四卷或云丁宽所作是先
达疑非子夏矣其书错谬无益后学不可帖正经五月
五日诏子夏传逸篇令帖易者停 国史志子夏易传
十卷假托真子夏传一行所论是然残缺 中兴书目
十卷或题卜子夏按隋志周易二卷魏文侯师子夏传
卷三十五 第 27b 页 WYG0944-0014d.png
已残阙(梁六卷)唐志卜商传二卷今乃十卷案陆德明音
义所引与今本间有合者若云地得水而柔水得地而
流故曰比今本作地藏水而泽水得地而安但小异尔
至束帛戋戋作残残又云五匹为束三玄二纁象阴阳
今本并无此文盖后人附益者多自唐已无全文诸儒
请不帖正经 晁氏志此书约王弼注为之者止杂卦
(十卷)景迂云唐张弧伪作 正义子夏传元始也亨通也
卷三十五 第 28a 页 WYG0944-0015a.png
利和也贞正也 家语孔子读易至损益喟然而叹子
夏避席问云云 孙坦曰世有子夏传以为亲得孔子
之缊观其辞略而不粹间或取左氏春秋传语證之晚
又得十八占称天子曰县官尝疑汉杜子夏之学及读
杜传见引明夷对策疑始释然不然班固叙儒林何以
言易始于商瞿子木而遽遗卜商也哉 程迥曰子夏
易传京房为之笺先儒疑非卜商作近世有陋儒用王
弼本为之注亦托云子夏凡先儒所引此本皆无之
朱震曰孟喜京房之学其书槩见于一行所集大要皆
卷三十五 第 28b 页 WYG0944-0015b.png
自子夏传所出 晁说之云今号为子夏易传者崇文
总目亦斥其非是而不知其所作之人予知其为唐张
弧之易也 子夏序诗传礼 公羊高亲受经焉(孔子以春)
(秋属之) 尚书大传引子夏曰云云 子夏造䣛亲受春
秋 夫子读易至韦编三绝铁擿三折矧未及将圣者


汉易十三家 三家易经 九师说 古文易

卷三十五 第 29a 页 WYG0944-0015c.png



志易经十二篇(上下经及十翼)施孟梁丘三家易传周氏二篇
(字王孙)服氏二篇 光(刘向别录云齐人号服光)杨氏二篇(何字叔元)蔡公二
(卫人事周王孙)韩氏二篇(婴)王氏二篇(同)丁氏八篇(宽字子襄梁人)
古五子十八篇(自甲子至壬子说易阴阳)淮南道训二篇(淮南王安聘明易者)
(九人号九师说)古杂八十篇杂灾异三十五篇神输五篇图一
孟氏京房十一篇灾异孟氏京房六十六篇五鹿充宗
略说三篇京氏段嘉十二篇(唐志孟喜京房章句十卷)章句施孟梁
丘氏各二篇凡易十三家二百九十四篇易道深矣人
卷三十五 第 29b 页 WYG0944-0015d.png
更三圣世历三古汉兴田何传之讫于宣元有施孟梁
丘京氏列学官而民间有费高二家之说刘向以中古
文易经校施孟梁丘经或脱去无咎悔亡字唯费氏经
与古文同(汉言易者六家费氏最近古最见排摈千载之后岿然独存岂非天哉) 释文
序录孟喜章句十卷无上经七录云又下经无旅至节
无上系京房章句十二卷七录云十卷一卷目 文中
子九师兴而易道微 文选七启注引九师道训 思
卷三十五 第 30a 页 WYG0944-0016a.png
玄赋注引淮南九师道训曰遁而能飞吉孰大焉 刘
向别录曰所校雠中易传淮南九师道训除复重定著
十二篇淮南王聘善为易者九人从之采获故中书题
曰淮南九师书所校雠中古五子书除复重定著十八
篇分六十四卦著之日辰自甲子至壬子凡五子(初学记)
商瞿受易孔子五传而至田何汉之易书盖自田何始
何而上未尝有书易家著书自王同始不过训诂举大
义云耳 太史公受易于杨何 魏相明易经有师法
卷三十五 第 30b 页 WYG0944-0016b.png
汉易四家博士

前儒林传初易唯有杨孝宣世立施孟梁丘(甘露三年立梁丘)
元帝立京氏 后传田何授丁宽宽授田王孙王孙授
施孟梁丘由是有施孟梁丘之学又京房受于焦延寿
别为京氏学费直授王璜为费氏学(本以古字号古文易)又高相
授子康及毋将永为高氏学施孟梁丘京氏四家皆立
博士费高二家未得立光武中兴立五经博士易有施
孟梁丘京氏(苏竟平帝世以明易为博士)
卷三十五 第 31a 页 WYG0944-0016c.png
施氏 前传施雠从田王孙田王孙为博士复从卒业
 梁丘贺荐雠诏拜雠为博士 张禹从施雠受易甘
 露中对易及论语大义久之试为博士 彭宣治易
 事张禹举为博士
孟氏 前传博士阙人荐孟喜上闻喜改师法遂不用
 喜授白光翟牧皆为博士 后传洼丹建武初以孟
 氏易为博士 任安受孟氏易除博士
梁丘氏 前传梁丘贺从京房更事田王孙子临代五
 鹿充宗为少府充宗授士孙张为博士 朱云从博
卷三十五 第 31b 页 WYG0944-0016d.png
 士白子友受易时少府五鹿充宗为梁丘易自宣帝
 时善梁丘氏说元帝好之欲考其异同令充宗与诸
 易家论云抗首而请既论难连拄五鹿君繇是为博
 士 后传范升习梁丘建武二年迁博士辞曰臣与
 博士梁恭山阳太守吕羌俱修梁丘愿推博士以避
 恭羌不许时尚书令韩歆上疏欲为费氏易左氏春
 秋立博士四年正月朝公卿大夫博士见于灵台帝
卷三十五 第 32a 页 WYG0944-0017a.png
 曰范博士可前平说升对云云与歆辨难退而奏曰
 近有司请置京氏易博士群下执事莫能据正京氏
 既立费氏怨望左氏春秋亦希置立京费已行次复
 高氏春秋之家又有驺夹五经奇异并复求立乖戾
 分争云云今费左二学无有本师而多反异疑道不
 可由疑事不可行 张兴习梁丘建武中迁博士
京氏 前传京房授殷嘉姚平乘弘皆为郎博士
 后传戴凭习京氏易徵试博士 樊英习京氏安帝
 初召为博士 郎顗父宗学京氏以博士召之顗传
卷三十五 第 32b 页 WYG0944-0017b.png
 父业
晋江左中兴(大兴初)唯置王氏博士太常荀崧奏请置郑
易博士不果立崧上疏曰郑玄注其书根源 宋元嘉
王郑两立颜延之为祭酒黜郑置王

汉易传

儒林传自鲁商瞿受易孔子授鲁桥庇庇授江东馯臂
馯臂授燕周丑丑授东武孙虞子乘子乘授齐田何及
卷三十五 第 33a 页 WYG0944-0017c.png
秦禁学易为筮卜之书传者不绝汉兴田何授王同周
王孙丁宽服生皆著易传数篇(四人皆注易传)同授淄川杨何
齐即墨成广川孟但鲁周霸莒衡胡临淄主父偃皆以
易至大官要言易者本田何(五行志光和元年蔡邕对引易传)周举引易传曰 
 阳感天不旋日(郎顗引易传曰公能其事序贤进士后必有喜当雷不雷太阳弱也)韩婴言诗
亦以易授人推易意而为之传涿郡韩生曰尝受韩诗
不如韩氏易深盖宽饶本受孟喜见韩生更受焉(宽饶引韩)
(氏易传) 蓺文士心易传(见前) 崇文目田何之易卦象爻彖
与文言说卦等离为十二篇而自为章句易之本经也
卷三十五 第 33b 页 WYG0944-0017d.png
 陆澄云易自商瞿之后虽有异家之学同以象数为
宗 晁说之曰易家著书自王同始同授杨何所谓易
杨者是也丁宽授田王孙王孙授施雠孟喜梁丘贺三
家皆立学官其子弟颛门者众后又有京房之学亦得
立而学官自杨何始其后有费直高相之易唯传民间
房自谓其学即孟氏学相自言出于丁将军惟费氏之
传晚而益盛东都陈元郑众马融郑玄荀爽魏王肃王
卷三十五 第 34a 页 WYG0944-0018a.png
弼皆其人也自肃而上莫敢悖其所传唯弼厌旧喜新
摈弃师法攘庄老虚无之论专于人事 释文序录马
融传十卷(七录云九卷)荀爽注十卷(七录云十一卷)郑玄注十卷(录一)
(卷七录云十二卷)刘表章句五卷(中经簿录云注易十卷七录云九卷录一卷)宋衷
注九卷(七志七录云十卷)虞翻注十卷陆绩述十三卷(七志云录一卷)
董遇章句十二卷(七志七录云十卷)王肃注十卷王弼注七卷
 七志云十卷(注易上下经六卷作易略例一卷又注老子)姚信注十卷(七录云十二卷)
廙注十二卷(七志七录云十卷)干宝注十卷黄颖注十卷蜀才
注十卷(范长生)尹涛注六卷费元圭注九卷
卷三十五 第 34b 页 WYG0944-0018b.png

汉易说 小章句

儒林传丁宽字子襄梁人事田何学成东归何谓门人
曰易以东矣至雒阳复从周王孙受古义号周氏传景
帝时宽为梁孝王将军号丁将军作易说三万言训故
举大谊而已(师古曰故谓经之旨趣他皆类此)今小章句是也(志丁氏八篇)
宽授同郡田王孙王孙授施雠孟喜梁丘贺繇是易有
施孟梁丘之学施雠为博士甘露中论石渠授张禹彭
卷三十五 第 35a 页 WYG0944-0018c.png
宣繇是施家有张彭之学孟喜得易家候阴阳灾变书
诈言师田生枕喜䣛独传喜又蜀人赵宾为易饰易文
以为箕子明夷万物方荄兹也(释文刘向云今易箕子作荄滋)宾持论
巧慧易家不能难皆曰非古法也云受孟喜喜为名之
宾死喜因不肯仞博士缺众人荐喜上闻喜改师法遂
不用喜授白光翟牧繇是孟家有翟白之学(隋志孟氏易八卷曲)
 台长孟喜章句梁十卷 唐志十卷(建武中范升传孟氏易)景鸾理施氏易作易说 袁良夏恭习孟氏 
(易)梁丘贺以筮有应近幸子临亦入说甘露中奉使问
诸儒于石渠临学精熟专行京房法(自别一京房杨何弟子也贺从受易)
卷三十五 第 35b 页 WYG0944-0018d.png
梁丘有士孙(张)(彭祖)(咸)之学京房受易梁人焦延寿
(名赣)延寿云尝从孟喜问易房以为延寿易即孟氏学翟
牧白生不肯皆曰非也至成帝时刘向校书考易说以
为诸易家说皆祖田何杨叔丁将军大谊略同唯京氏
为异党焦延寿独得隐士之说托之孟氏房授殷嘉姚
平乘弘繇是易有京氏之学(易传见后)

汉易家异同

卷三十五 第 36a 页 WYG0944-0019a.png
朱云传(见上)
施氏雠从田王孙授梁丘临张禹 禹授彭宣有张彭
 之学 刘昆受施氏易于戴宾建武二十二年授太
 子诸王小侯子轶传业
孟氏喜师田王孙授白光翟牧有翟白之学 洼丹世
 传孟氏 觟阳鸿 任安 范升授杨政 袁安祖
 父良与子京习孟氏易作难记三十万言敞传易经
 (本传) 徐淑 夏恭(文苑传)
梁丘氏贺从杨何弟子京房更事田王孙传子临临授五鹿
卷三十五 第 36b 页 WYG0944-0019b.png
 充宗王骏充宗授士孙张邓彭祖衡咸有士孙邓衡之学

杨政从范升善说经 张兴著录万人为梁丘家宗

京氏房受易焦延寿房以为延寿即孟氏学 戴凭习京
 氏 沛献王辅善说京氏(以下本传) 度尚通京氏 郎宗
 善京氏
费氏陈元郑众传之 马融为传授郑玄 本传(何休见郑玄注易谓其)
 (道出系表)
卷三十五 第 37a 页 WYG0944-0019c.png
高氏相授子康及母将永其学亦亡章句自言出于丁
将军 费高皆未立博士(以上并前后儒林传)

汉古文易

儒林传费直字长翁东莱人长于卦筮亡章句徒以彖
象系辞十篇文言解说上下经王璜传之高相沛人亦
亡章句专说阴阳灾异自言出于丁将军繇是易有高
费皆未立于学官 后传费直传易其本皆古字号曰
古文易以传王横未得立陈元郑众皆传费氏学马融
为传授郑玄玄作易注荀爽又作传自是费氏大兴京
卷三十五 第 37b 页 WYG0944-0019d.png
氏遂衰(隋志同) 前志汉兴田何传之有施孟梁丘京氏
列于学官而民间有费高二家之说刘向以中古文易
经校施孟梁丘经或脱去无咎悔亡唯费氏经与古文
同 隋志费直注四卷 亡(释文序录云费直章句四卷残缺) 唐志
章句四卷马融荀爽章句郑玄董遇宋忠王肃注各
十卷 晋志十二次度数费直说周易所言颇有前后
 中兴书目王肃传十一卷后人纂释文所取者附益
卷三十五 第 38a 页 WYG0944-0020a.png
(隋志肃注十卷)非肃本书管辂易传一卷训解名义不尽流
于卜筮 释文引古文如汇作翩作偏介作砎枕作
沈蹢躅作繻作襦 欧阳氏曰易至汉分为三有
田何之易焦赣之易费直之易今行世者惟有王弼易
其原出费氏费氏兴而田学遂息古十二篇之易
遂亡其本 朱震曰秦汉之际易亡说卦宣帝时
河内女子发老屋得说卦古文老子至后汉荀爽
集解又得八卦逸象三十有一 司马迁传易曰
差以毫釐谬以千里注师古曰今之易经及彖象系
卷三十五 第 38b 页 WYG0944-0020b.png
辞并无此语易纬则有之盖易象之别记者也 东
方朔传易曰正其本万事理 记经解易曰君子谨


汉易林

隋志五行类京房周易守林三卷集林十二卷(七录云伏万寿)
(撰唐志伏曼容)焦赣易林十六卷(梁又本三十二卷)易林变占十六卷
费直易林二卷(梁五卷又周易筮占林五卷)后汉方士许峻易新林
卷三十五 第 39a 页 WYG0944-0020c.png
一卷(梁十卷)虞翻周易集林律历一卷郭璞周易新林四
(又九卷梁有郭璞易林五卷)易洞林三卷鲁洪度易林三卷郭氏
易立成林二卷梁元帝洞林三卷 梁元帝洞林序(海中之书巫咸之说羡)
(门五将韩终六王周王白雉之筮殷人飞燕之占书名聚雪卦有密云) 唐志崔氏周易
林十六卷(崔篆)管辂四卷张满七卷杜氏新易林占三卷
 北史吴遵世著易林杂占百馀卷 南史梁简文易
林十七卷元帝筮经十二卷庾诜易林二十卷 书目
易林传十六卷焦赣以一卦转之六十四卦各有繇言
著吉凶占验然不传推用之法(朱氏曰之卦者变而之他卦也易以变为占一)
卷三十五 第 39b 页 WYG0944-0020d.png
(卦变为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变为四千九十六卦) 崇文目卜筮有周易林十
八卷郭璞林一卷陶隐居林一卷子夏林占一卷诸家
易林一卷周易飞伏例二卷河图术一卷 晁氏志焦
氏易林十六卷费直题其前曰六十四卦变每卦变六
十四总四千九十六首皆为韵语与左氏传所载凤皇
于飞和鸣锵锵汉书所载大横庚庚予为天王之语绝
相类京房易三卷隋有京房章句十卷此书旧题京房
卷三十五 第 40a 页 WYG0944-0021a.png
传吴陆绩注大抵星行气候之学非章句也 后汉崔
骃传崔篆建武初举贤良辞归著周易林六十四篇用
决土凶多取占验(孔僖传僖拜临晋令崔骃以家林筮之谓为不吉注崔篆所作占卦也)
 方术传许峻善卜占之术多显验时方之京房著易
林行于世(唐志许氏周易杂占七卷) 晋郭璞传璞撰前后筮验六
十馀事名为洞林(书目止存一卷载二十二事朱震易丛说引之)唐志洞林解三卷 又
抄京费诸家要最更撰新林十篇 文选注东观汉记
曰永平五年秋京师少雨上御云台召尚席取卦具自
卦以周易卦林占之其繇曰蚁冗封户大雨将集明日
卷三十五 第 40b 页 WYG0944-0021b.png
大雨以诏书问沛献王辅辅曰案易卦震之蹇 月令
正义案易林云震主庚子午巽主辛丑未坎主戊寅申
离主己卯酉艮主丙辰戌兑主丁巳亥(注未属巽)

汉京房易传易占 分卦直日法

京房传治易事焦延寿其说长于灾变分六十四卦更
直日用事以风雨寒温为候(孟康曰分卦直日之法一爻主一日六十四卦为三)
(百六十日馀四卦震离兑坎为方伯监司之官所以用震离兑坎者是二至二分用事之日又是四时各专王)
卷三十五 第 41a 页 WYG0944-0021c.png
(之气各卦主时其占法各以其日观其善恶)各有占验房用之尤精建昭三
年二月朔上封事曰少阴倍力而乘消息(孟康曰房以消息卦为辟)
(辟君也息卦为太阳消卦为太阴其馀卦曰少阴少阳谓臣下也并力杂卦气干消息也)又曰臣前
以六月中言遁卦不效法曰寒涌水为灾至其七月涌
水出又曰少阴并力而乘消息戊子益甚到五十分蒙
气复起(孟康曰分一日为八十分分起夜半是为戊子之日日在己酉而蒙也)此陛下欲
正消息杂卦之党并力而争消息之气不胜 书目京
房易传三卷(陆绩注)以五行飞伏五星气候训解卦义又
易传积算法以五行及卦六爻阴阳升降各主其位凡
卷三十五 第 41b 页 WYG0944-0021d.png
吉凶自互体豹象而知之(京房易积数曰二三四为互体三四五为约象) 隋
志京房周易占事十二卷飞候六卷四时候二卷错卦
七卷混沌四卷委化四卷占灾异十二卷 前五行志
京房易传曰尊卦用事(注孟康曰尊卦乾坤也臣瓒曰京房谓之方伯卦震兑坎离也)
永始二年二月乙酉晦日食谷永以京房易占对 后
五行志阳嘉元年李固对策京房易传云云(志注引京房占)
唐历志卦议曰十二月卦出于孟氏章句其说易本于
卷三十五 第 42a 页 WYG0944-0022a.png
气而后以人事明之京氏又以卦爻配期之日坎离震
兑其用事自分至之首皆得八十分日之七十三颐晋
并大畜皆五日十四分馀皆六日七分止于占灾眚与
吉凶善败之事至于观阴阳之变则错乱而不明 谷
永传于京氏易最密故善言灾异 后传刘宽学京氏
易 郑玄通京氏易 崔瑗明京房易传六日七分
徐稚学京氏易 杨秉明京氏易 戴凭魏满孙期习
京氏易(儒林传) 樊英习京氏易著易章句世名樊氏学
(方术) 唐檀少学习京氏易(方术) 郎顗传易天人应曰君
卷三十五 第 42b 页 WYG0944-0022b.png
子不思遵利兹谓无泽伏案飞候参察众政(京房作易飞候)
月三日至乎九日三公卦注凡卦法一为元士二为大
夫三为三公四为诸侯五为王位六为宗庙 魏高堂
隆引易传上不俭下不节(云云) 晋传董景道明春秋京
氏易 郭琦注京氏易(隐逸) 台产专京氏易算六日六分之
(艺术) 晋五行志京房易传易妖占 文选注(曲水诗序)
房易飞候曰青云润泽蔽日在东北为举贤良 唐一
卷三十五 第 43a 页 WYG0944-0022c.png
行集京房易传论卦气纳甲飞伏世应(中孚曰九二处和体震)
正义大衍之数引京房云五十者谓十日 公羊注引
易中孚记又引京房易传 榖梁注引京房易传
易纬稽览图非太平而杂卦以其度效一辰则可矣(注杂)
(卦九三上六决温九三上九微温六三上九决寒六三上六微寒日七分中一辰效则可也)唯消息
及四时卦当尽其日(尽六日七分四时七十二分也)太平之时太阴用
(谓从否至临)而少阳卦当效时至则于效分上一时非太
平以其卦分效则可(六日七分一分效)未可责时至立效也太
阳用事(谓从泰至遁)少阴卦效亦如之小畜乾位比然息之
卷三十五 第 43b 页 WYG0944-0022d.png
卦当胜杂卦也六日八十分之七而从(八十分为一日之七者一卦六)
(日七分也从得一卦)四时卦十一辰馀而从(谓四正卦坎离震兑四时方伯之卦也七)
(十三分而从得一卦)坎常以冬至日始效复生坎七日消息及杂
卦传相去各如中孚卦上有阴百二十日为雨剥阴气
上达霜以降乾元序制记坎初六冬至广莫风云云
易卦之位震东离南兑西坎北为一说十二辟卦分属
十二辰为一说焦延寿为卦气直日之法合二说而一
卷三十五 第 44a 页 WYG0944-0023a.png
之既以八卦之震离兑坎二十四爻直四时又以十二
辟卦直十二月分四十八卦为公侯卿大夫而六日七
分之说生焉扬雄太玄次第乃全用焦法其八十一首
盖亦去震离兑坎而但拟六十卦耳 虞翻崔憬用互
体京房郎顗用五行(凡学阴阳占察者皆祖焦氏)

汉易卜 蓍书

刘歆传汉兴天下唯有易卜未有他书 汉志蓍龟有
蓍书二十八卷周易三十八卷大筮衍易二十八卷易
卦八具(颜延之有大筮箴) 张骞传天子发书易曰神马当从
卷三十五 第 44b 页 WYG0944-0023b.png
西北来 魏相传学易数表采易阴阳奏之 前西域
传武帝诏曰易之卦得大过爻有九五匈奴困败 梁
后纪太史卜兆得寿房又筮得坤之比 后汉传黄琼
上疏曰卦位错谬寒燠相干注易乾凿度以乾坤始数
二卦而得一岁 鲁恭上疏案易五月姤用事 陈忠
上疏顷季夏大暑消息不协寒气错时水涌为变注息
卦曰太阳消卦曰太阴杂卦曰少阴少阳 郎顗奏今
卷三十五 第 45a 页 WYG0944-0023c.png
月九日至十四日大壮用事消息之卦也于此六日之
中雷当发声易传曰当雷不雷太阳弱也 记易抱龟
南面注易官名周礼曰太卜 唐六典太卜令卜筮之
法一曰龟二曰兆三曰易四曰式五兆之策三十有六
易之策四十有九其变有四单拆交重十八变而成卦
内卦为贞朝占用之外卦为悔暮占用之 易乾凿度
孔子曰岁三百六十日而天气周八卦用事各四十五
日方备岁焉注其中犹自有斗分此重举大数而已(晁公)
(武曰乾凿度二卷独九官之法颇明) 通卦验冬至四十五日以次
卷三十五 第 45b 页 WYG0944-0023d.png
周天三百六十五日复当卦之气进则先时退则
后时皆八卦之效也 后魏正光历有推四正卦
术四正为方伯中孚为三公复为天子屯为诸侯
谦为大人睽为九卿升还从三公周而复始九三
应上九清净微温阳风九三应上六绛亦决温阴
雨六三应上六白浊微寒阴雨六三应上九曲尘
决寒阳风诸卦上有阳爻者阳风上有阴爻者阴
卷三十五 第 46a 页 WYG0944-0024a.png
雨 朱子发曰乾生三男坤生三女乾交乎坤自姤至
剥坤交乎乾自复至夬十有二卦谓之辟卦坎离震兑
谓之四正分主四时十有二卦各主其月乾正于子而
左行坤正于未而右行左右交错六十卦周天而复伏
爻者京房所传飞伏也乾坤坎离震巽兑艮相伏(见者为飞)
(不见者为伏)说卦巽其究为躁卦例飞伏也 荀子曰善
为易者不占大舜志定谋同然后用筮扬雄曰不以
其占不如不筮王通曰骤而语易则玩神其旨
一也 六壬推日月行度参以时日得易之坎离者也
卷三十五 第 46b 页 WYG0944-0024b.png
遁甲九宫八门得易之河图者也壬遁得易一端而不
尽易之道散而为阴阳术数之学易何往而非阴阳哉
故曰易以道阴阳 管辂曰善易者不论易(辂谓易安)
(可注其得先儒之心欤) 正义云八卦方位之所六爻上下
之次七八九六之数内外承乘之象 实象若地
上有水比地中生木升假象若天在山中风自火

卷三十五 第 47a 页 WYG0944-0024c.png

汉易传太初篇(六日七分)

祭祀志注蔡邕明堂论引易传太初篇 郎顗传易
内传曰凡灾异所生各以其政变之则除又曰久
阴不雨(注易稽览图)易中孚传曰阳感天不旋日(注又引易稽览)
(图曰甲子卦气起于中孚六日八十分日之七) 今春当旱夏必有水臣以
六日七分候之可知(顗父宗学京氏易) 杨赐传于中孚经曰
注易稽览图中孚经之文也(公羊注引易中孚记) 隋志梁有周
易飞候六日七分八卷(又见大衍历议) 正义七日来复案易
纬稽览图云卦气起中孚故离坎震兑各主其一方其
卷三十五 第 47b 页 WYG0944-0024d.png
馀六十卦卦有六爻爻别主一日凡主三百六十日馀
有五日四分日之一每日分为八十分五日分为四百
分四分日之一又为二十分是四百二十分六十卦分
之六七四十二卦别各得七分是每卦得一日七分也
 汉上朱氏曰阳生于子阴生于午自午至子七月必
复乾坤消息之理也故以一日言之自午时至夜半复
得子时以一年言之自五月至十一月复得子月以一
卷三十五 第 48a 页 WYG0944-0025a.png
月言之自午日凡七日复得子日以一纪言之自午岁
凡七岁复得子岁天道运行其数自尔合之为一纪分
之为一岁一月一日莫不皆然故六十卦当三百六十
日而两卦相去皆以七日(于复言七日来复者明卦气也) 金君卿曰
七日来复或谓日当为月言自五月阳剥而阴长至十
一月而一阳生是七月而来复六日七分之说谓一日
八十分一卦之内六爻主六日而只馀七分也六日七
分孔颖达述而明之王昭素王沿宋咸著论驳之胡旦
明其不然又虞翻注七日来复曰消乾六爻为六日刚
卷三十五 第 48b 页 WYG0944-0025b.png
来反初七日来复天行也陆绩注京房传曰六阳涉六
阴反下七爻在初故称七日日亦阳也房作复传曰六
爻反复之称 晁说之学京氏易据其传为式

汉易通论 易赞 易论

后儒林传洼丹字子玉世传孟氏易建武初为博士(十一)
(年为大鸿胪)作易通论七篇世号洼君通丹学义研深易家
宗之称为大儒 荀爽传著易传 荀悦汉纪马融著
卷三十五 第 49a 页 WYG0944-0025c.png
易解颇生异说爽著易传据文象承应阴阳变化之义
以十篇之文解说经意由是兖豫之言易者咸传荀氏
学而马氏亦颇行于世(爽又著诗传皆附正义无他说) 隋志汉司空
荀爽注十一卷九家注十卷(梁有马融注一卷)郑玄注九卷(何休)
 见其注谓道出系表(坊记疏引郑易注既济九五爻)诗疏引郑注中孚 周礼疏引郑注鼎九四 礼记 
 疏引郑注易讼卦(仪礼疏引困九二)郎顗传注引郑注乾卦 梁陈郑玄王弼二注
列于国学齐代唯传郑义至隋王注盛行郑学浸微今
殆绝矣 正义郑玄作易赞及易论 朱震曰康成始
以彖象连经文王弼又以文言附乾坤二卦自康成而
卷三十五 第 49b 页 WYG0944-0025d.png
后其本加彖曰象曰自弼而后加文言曰至于文辞连
属不可附卦爻则仍其旧篇魏淳于俊曰康成合彖象
于经欲使学者寻省易了孔子恐其与文王相乱是以
不合(费氏之后易经上下离为六卷系辞而下五篇合为三卷是以郑注九卷) 王弼虽宗
庄老其书固郑氏书也

易纬

书目易纬案隋志八卷郑玄注(梁九卷)旧唐志九卷宋均
卷三十五 第 50a 页 WYG0944-0026a.png
(唐志宋衷注崇文目九卷)康成或引以解经今篇次具存宋注不
传李淑书目九卷凡乾凿度稽览图通卦验各二辨终
备是类谋坤灵图各一今三馆所藏乾凿度通卦验皆
别出为一书而易纬止有郑氏注七卷稽览图第一辨
终备第四是类谋第五乾元序制记第六坤灵图第七
二卷三卷无标目易乾凿度二卷(崇文目同)易通卦验二卷
稽览图一卷流演通卦验一卷(不知作者) 正义引易纬乾
凿度云易一名而含三义所谓易也变易也不易也易
者其德变易者其气不易者其位也郑玄依此义作易
卷三十五 第 50b 页 WYG0944-0026b.png
赞及易论云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又云有太
易太初太始太素垂皇策者牺卦道演德者文成命者
孔通卦验云苍牙通灵昌之成孔演命明道经稽览图
云卦气起中孚 郎顗传易天人应曰云云 五行志注
引易谶易纬 晋五行志引易萌气枢 晁氏志乾凿
度二卷坤凿度二卷题曰包牺氏先文轩辕氏演古籀
文苍颉修为上下二篇隋唐志崇文目皆无之当是国朝
卷三十五 第 51a 页 WYG0944-0026c.png
人依托为之

周易参同契

唐志五行类魏伯阳周易参同契二卷(后汉人) 书目明
金丹之诀篇题盖仿纬书之目词韵皆古奥雅难通首
言乾坤坎离四卦橐籥之外其次即言屯蒙六十卦以
见一日用功之早晚又次即言纳甲六卦以见一月用
功之进退又次即言十二辟卦以分纳甲六卦而两之
盖内以详理月节外以兼统岁功此书大要在坎离二
字 崇文目道书有参同契太易志图丹书各一卷
卷三十五 第 51b 页 WYG0944-0026d.png
易释文虞翻注参同契云字从日下月 三洞珠囊魏
伯阳撰参同契其说以周易爻象论作丹之意而世不
知神丹之事多作阴阳注之殊失其旨 朱子曰参同
之说见一息之间有晦朔弦望上弦者气之方息自上
而下也下弦者气之方消自下而上也望者气之盈日
沈于下而月圆于上也晦朔之间者日月之合乎上所
谓举水以灭火金来归性初之类是也(朱文公推策数之法月以十二)
卷三十五 第 52a 页 WYG0944-0027a.png
(卦分之卦得二日有半各以本卦之爻行本爻之策)又曰参同本不为明易借纳
甲之法以寓行持进退之候云甲乙丙丁庚辛者乃以
月之昏旦出没言之非以分六卦之方也 上察河图
文下序地形流中稽于人心参合考三才 金碧古文
龙虎上经取法参同 彭晓分章通真义三卷分为九
十章

纳甲

乾纳甲壬 坤纳乙癸 震纳庚 巽纳辛 坎纳戊
 离纳己 艮纳丙 兑纳丁 蛊先甲后甲巽先庚
卷三十五 第 52b 页 WYG0944-0027b.png
后庚革已日乃孚
 玉海卷三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