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五 第 1a 页 WYG0943-0618c.png
卷二十五
钦定四库全书
玉海卷二十五
宋 王应麟 撰
地理
标界
周畿疆 畿封
大司徒制其畿疆而沟封之注疆犹界也封起土界也
封人畿封注畿上有封若今时界 公羊传自陜而
东周公主之自陜而西召公主之注陜今弘农陜县
卷二十五 第 1b 页 WYG0943-0618d.png
书正义公羊传汉世之书陜县汉之弘农郡所治其地
居二京之中故以为二伯分掌之界 史记正义括地
志云陜原在陜县西南二十五里分陜不因其城乃从
原为界 后汉志弘农郡陜有陜陌注博物记二伯所
分 集古录陜州有石柱相传以为周召分陜所立以
别地里唐人作铭
汉铜柱(又见下)
居二京之中故以为二伯分掌之界 史记正义括地
志云陜原在陜县西南二十五里分陜不因其城乃从
原为界 后汉志弘农郡陜有陜陌注博物记二伯所
分 集古录陜州有石柱相传以为周召分陜所立以
别地里唐人作铭
汉铜柱(又见下)
卷二十五 第 2a 页 WYG0943-0619a.png
后汉伏波将军马援征南蛮立铜柱为汉界而南蛮惧
不敢侵 马援传交阯女侧贰反拜伏波将军讨斩之
峤南悉平(广州记曰援到交趾立铜柱为汉之极界也)建武十九年 晋地理志
日南郡象林注今有铜柱汉立此为界贡金供税 隋
书大业元年刘方败林邑径马援铜柱南八日至其国
都刻石纪功 唐南蛮传环王本林邑(林邑本汉象林县)其南
大浦有五铜柱山形若倚盖(周十里)西重岩东涯海汉马
援所植也至明皇时诏何履光以兵定南诏取安宁城
及盐井复立马援铜柱乃还 马揔传元和中(旧史在四年)
不敢侵 马援传交阯女侧贰反拜伏波将军讨斩之
峤南悉平(广州记曰援到交趾立铜柱为汉之极界也)建武十九年 晋地理志
日南郡象林注今有铜柱汉立此为界贡金供税 隋
书大业元年刘方败林邑径马援铜柱南八日至其国
都刻石纪功 唐南蛮传环王本林邑(林邑本汉象林县)其南
大浦有五铜柱山形若倚盖(周十里)西重岩东涯海汉马
援所植也至明皇时诏何履光以兵定南诏取安宁城
及盐井复立马援铜柱乃还 马揔传元和中(旧史在四年)
卷二十五 第 2b 页 WYG0943-0619b.png
以虔州刺史迁安南都护廉清不挠用儒术教其俗政
事嘉美獠夷安之建二铜柱于汉故处镵著唐德以明
伏波之裔 五代史晋天福五年楚马希范平群蛮自
谓伏波之后立铜柱于溪州(高一丈二尺入地六尺铭誓状于上) 水经
注杨氏南裔异物志曰昔马文渊积石为塘达于象浦
建金标为南极之界林邑记曰建武十九年马援植两
铜柱于象林南界与西屠国分汉之南疆也 本朝太
事嘉美獠夷安之建二铜柱于汉故处镵著唐德以明
伏波之裔 五代史晋天福五年楚马希范平群蛮自
谓伏波之后立铜柱于溪州(高一丈二尺入地六尺铭誓状于上) 水经
注杨氏南裔异物志曰昔马文渊积石为塘达于象浦
建金标为南极之界林邑记曰建武十九年马援植两
铜柱于象林南界与西屠国分汉之南疆也 本朝太
卷二十五 第 3a 页 WYG0943-0619c.png
平兴国七年三月诏辰州不得移部内马氏所铸铜柱
前汉武帝铸柏梁铜柱 晋应詹为南平太守召蛮酋
破铜劵与盟 焦贡易林旅之咸曰金梁铁柱
唐铁柱勒功
中宗纪景龙元年六月戊子吐蕃及姚州蛮寇边姚巂
道讨击使唐九徵败之 吐蕃传證圣二年(武后)监察御
史李知古建言讨姚州蛮削吐蕃向导诏发剑南募士
击之蛮酋以情输虏杀知古尸以祭天进攻蜀汉诏灵
武监军右台御史唐九徵为姚巂道讨击使率兵击之
前汉武帝铸柏梁铜柱 晋应詹为南平太守召蛮酋
破铜劵与盟 焦贡易林旅之咸曰金梁铁柱
唐铁柱勒功
中宗纪景龙元年六月戊子吐蕃及姚州蛮寇边姚巂
道讨击使唐九徵败之 吐蕃传證圣二年(武后)监察御
史李知古建言讨姚州蛮削吐蕃向导诏发剑南募士
击之蛮酋以情输虏杀知古尸以祭天进攻蜀汉诏灵
武监军右台御史唐九徵为姚巂道讨击使率兵击之
卷二十五 第 3b 页 WYG0943-0619d.png
虏以铁絙梁漾濞二水通西洱蛮筑城戌之九徵毁絙
夷城建铁柱于滇池以勒功(水经注滇池周三百许里上源深广下流浅狭似如)
倒池元封三年立益郡治滇城(汉地理志益州滇池县其泽在西北)志诸蛮州昆州武德元年开南中置
(有滇池在晋宁县) 通鉴景龙元年(一云神龙三年)六月唐九徵击姚
州叛蛮破之斩获三千馀人(旧史俘虏三千馀立碑纪功) 张九龄
集敕吐蕃书云铁柱书唐九徵所作百姓咸知彼中铁
柱州图地记是唐九徵所记之地
夷城建铁柱于滇池以勒功(水经注滇池周三百许里上源深广下流浅狭似如)
倒池元封三年立益郡治滇城(汉地理志益州滇池县其泽在西北)志诸蛮州昆州武德元年开南中置
(有滇池在晋宁县) 通鉴景龙元年(一云神龙三年)六月唐九徵击姚
州叛蛮破之斩获三千馀人(旧史俘虏三千馀立碑纪功) 张九龄
集敕吐蕃书云铁柱书唐九徵所作百姓咸知彼中铁
柱州图地记是唐九徵所记之地
卷二十五 第 4a 页 WYG0943-0620a.png
唐赤岭表界碑
吐蕃传开元中吐蕃请交马于赤岭互市于甘松岭宰
相裴光庭曰甘松中国阻不如许赤岭乃听以赤岭为
界表以大碑刻约其上令金吾将军李佺监赤岭立碑
长庆二年吐蕃请定疆候大理卿刘元鼎为盟会使与
论讷罗就盟其国元鼎踰成纪武川至龙支城过石堡
城崖壁峭立道回屈虏曰铁刀城右行数十里土石皆
赤虏曰赤岭而信安王祎张守圭所定封石皆仆独虏
所立石犹存赤岭距长安三千里而嬴盖陇右故地也
卷二十五 第 4b 页 WYG0943-0620b.png
地理志鄯州鄯城天威军又西二十里至赤岭其西
吐蕃有开元中分界碑 旧纪开元二十二年六月乙
未遣左金吾将军李佺于赤岭与吐蕃分界立碑 通
鉴开元二十一年二月丁酉金城公主请立碑于赤岭
以分唐与吐蕃之境许之二十六年六月辛丑命萧景
杜希望王昱分道经略吐蕃毁所立赤岭碑 会要开
元二十一年二月金城公主请以今年九月一日立碑
吐蕃有开元中分界碑 旧纪开元二十二年六月乙
未遣左金吾将军李佺于赤岭与吐蕃分界立碑 通
鉴开元二十一年二月丁酉金城公主请立碑于赤岭
以分唐与吐蕃之境许之二十六年六月辛丑命萧景
杜希望王昱分道经略吐蕃毁所立赤岭碑 会要开
元二十一年二月金城公主请以今年九月一日立碑
卷二十五 第 5a 页 WYG0943-0620c.png
诏张守圭李行祎与其使莽布支同讫其事 李嵩传
开元二十一年以工部尚书持节使吐蕃既还金城公
主请明疆场表石赤岭上盟遂坚定 解琬传授左常
侍诏与虏定经界请调兵十万屯秦渭防遏
唐铜柱 吴铜柱
旧书马揔元和四年兼御史中丞充岭南都护本管经
略使在南海累年清廉不挠夷獠便之于汉所立铜柱
之处以铜一千五百斤特铸二柱刻书唐德以继伏波
之迹以绥蛮功就加金紫八年转桂州刺史桂管经略
开元二十一年以工部尚书持节使吐蕃既还金城公
主请明疆场表石赤岭上盟遂坚定 解琬传授左常
侍诏与虏定经界请调兵十万屯秦渭防遏
唐铜柱 吴铜柱
旧书马揔元和四年兼御史中丞充岭南都护本管经
略使在南海累年清廉不挠夷獠便之于汉所立铜柱
之处以铜一千五百斤特铸二柱刻书唐德以继伏波
之迹以绥蛮功就加金紫八年转桂州刺史桂管经略
卷二十五 第 5b 页 WYG0943-0620d.png
观察使 地理志后汉遣马援讨林邑蛮援自交阯寻
海隅开侧道以避海从荡昌县南至九真郡自九真至
其国开陆路至日南郡又行四百馀里至林邑国又南
行二千馀里有西屠夷国铸二铜柱于象林南界与西
屠夷分境以纪汉德之盛其时以不能还者数十人留
于其铜柱之下至隋乃有三百馀家南蛮呼为马留人
柳宗元集安南都护张公铭曰疆场之制一彼一此
海隅开侧道以避海从荡昌县南至九真郡自九真至
其国开陆路至日南郡又行四百馀里至林邑国又南
行二千馀里有西屠夷国铸二铜柱于象林南界与西
屠夷分境以纪汉德之盛其时以不能还者数十人留
于其铜柱之下至隋乃有三百馀家南蛮呼为马留人
柳宗元集安南都护张公铭曰疆场之制一彼一此
卷二十五 第 6a 页 WYG0943-0621a.png
而不可常乃复铜柱为正制鼓铸既施精坚是立固圉
之下明若白黑易野之守险踰丘陵 五代史溪州西
接牂牱两林南通桂林象郡马希范乃立铜柱以为表
命学士李皋铭之 太平御览俞益期笺曰马文渊昔
立两铜柱于林邑岸北有遗兵十馀家不反居寿泠岸
南对铜柱悉姓为马有二百户交州以流寓号曰马流
山川移易铜柱今没在海中正赖此民以识故处(水经注同)
日南传曰三铜柱 神异经昆崙山有铜柱其高
入天所谓天柱也(其柱铭曰云云) 衡山县有铜柱吴黄武二
之下明若白黑易野之守险踰丘陵 五代史溪州西
接牂牱两林南通桂林象郡马希范乃立铜柱以为表
命学士李皋铭之 太平御览俞益期笺曰马文渊昔
立两铜柱于林邑岸北有遗兵十馀家不反居寿泠岸
南对铜柱悉姓为马有二百户交州以流寓号曰马流
山川移易铜柱今没在海中正赖此民以识故处(水经注同)
日南传曰三铜柱 神异经昆崙山有铜柱其高
入天所谓天柱也(其柱铭曰云云) 衡山县有铜柱吴黄武二
卷二十五 第 6b 页 WYG0943-0621b.png
年程普与蜀将关侯分界 战国策董子治晋阳公宫
之室以鍊铜为柱质 汉武内传上起神屋铸铜为柱
晋书武帝营太庙铸铜柱十二 洛阳记(华延隽)太极
殿有四金铜柱
唐底柱铭
元和志底柱山俗名三门山在硖石县东北五十里黄
河中禹贡曰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又东至于底柱柱水
之室以鍊铜为柱质 汉武内传上起神屋铸铜为柱
晋书武帝营太庙铸铜柱十二 洛阳记(华延隽)太极
殿有四金铜柱
唐底柱铭
元和志底柱山俗名三门山在硖石县东北五十里黄
河中禹贡曰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又东至于底柱柱水
卷二十五 第 7a 页 WYG0943-0621c.png
分流包山山见水中若柱然也又以禹理洪水山陵当
水者破之以通河三穿既决河出其间有似于门故亦
谓三门汉鸿嘉四年杨焉上言底柱之险可镌广之上
乃令镌之镵没水中不能复去而令湍流沸怒为害弥
甚隋开皇三年遣韦瓒自蒲陜以东募人能于洛阳运
米四十石经砥柱之险达于常平者免其征戍贞观十
二年太宗东巡临幸于此令魏徵勒铭(又见前类)
祥符铁柱
二年九月戊午以丁谓招抚夔州蛮令歃血为盟刻石
水者破之以通河三穿既决河出其间有似于门故亦
谓三门汉鸿嘉四年杨焉上言底柱之险可镌广之上
乃令镌之镵没水中不能复去而令湍流沸怒为害弥
甚隋开皇三年遣韦瓒自蒲陜以东募人能于洛阳运
米四十石经砥柱之险达于常平者免其征戍贞观十
二年太宗东巡临幸于此令魏徵勒铭(又见前类)
祥符铁柱
二年九月戊午以丁谓招抚夔州蛮令歃血为盟刻石
卷二十五 第 7b 页 WYG0943-0621d.png
铁柱为记事付之(一云作誓刻石柱立境上)
议边
汉臣筹策
汉书高祖六年九月韩王信以马邑降匈奴七年冬十
月冒顿围帝于白登七日用陈平秘计解围出八年上
问刘敬对曰以适长公主妻之厚奉遗之九年冬上取
家人子名为长公主以妻单于使敬往结和亲约惠帝
议边
汉臣筹策
汉书高祖六年九月韩王信以马邑降匈奴七年冬十
月冒顿围帝于白登七日用陈平秘计解围出八年上
问刘敬对曰以适长公主妻之厚奉遗之九年冬上取
家人子名为长公主以妻单于使敬往结和亲约惠帝
卷二十五 第 8a 页 WYG0943-0622a.png
三年春冒顿为书遗高后辞极亵嫚高后大怒召将相
大臣议斩其使者发兵击之樊哙曰愿得十万众横行
匈奴中中郎将季布曰哙可斩也前匈奴围高帝于平
城汉兵三十二万哙为上将军不能解围今伤夷甫起
而哙欲摇动天下是面谩也且匈奴之犷悍得其善言
不足喜恶言不足怒也后曰善报书谢之因献马遂和
亲文帝六年十月单于遗汉书愿除前事复故约帝报
书老上单于立中行说降单于令汉所输缯絮米糵量
中必善美梁太傅贾谊上疏曰天下之埶方倒悬匈奴
大臣议斩其使者发兵击之樊哙曰愿得十万众横行
匈奴中中郎将季布曰哙可斩也前匈奴围高帝于平
城汉兵三十二万哙为上将军不能解围今伤夷甫起
而哙欲摇动天下是面谩也且匈奴之犷悍得其善言
不足喜恶言不足怒也后曰善报书谢之因献马遂和
亲文帝六年十月单于遗汉书愿除前事复故约帝报
书老上单于立中行说降单于令汉所输缯絮米糵量
中必善美梁太傅贾谊上疏曰天下之埶方倒悬匈奴
卷二十五 第 8b 页 WYG0943-0622b.png
嫚侮侵掠而汉岁致金絮采缯以奉之足反居上首顾
居下可为流涕者此也玩细娱而不图大患非所以为
安也欲试属国施五饵三表以系单于(师古注爱人之状好人之技仁)
(道也信为大操常义也爱好有实已诺可期十死一生彼将必至此三表也赐之盛服车乘以坏其目赐之盛)
(食珍味以坏其口赐之音乐妇人以坏其耳赐之高堂邃字仓库奴婢以坏其腹于来降者上以召幸之相娱)
(乐亲酌而手食之以坏其心此五饵也)本传 时匈奴强寇边上发兵以禦之
十一年正月晁错上言兵事曰臣闻汉兴以来胡虏数
居下可为流涕者此也玩细娱而不图大患非所以为
安也欲试属国施五饵三表以系单于(师古注爱人之状好人之技仁)
(道也信为大操常义也爱好有实已诺可期十死一生彼将必至此三表也赐之盛服车乘以坏其目赐之盛)
(食珍味以坏其口赐之音乐妇人以坏其耳赐之高堂邃字仓库奴婢以坏其腹于来降者上以召幸之相娱)
(乐亲酌而手食之以坏其心此五饵也)本传 时匈奴强寇边上发兵以禦之
十一年正月晁错上言兵事曰臣闻汉兴以来胡虏数
卷二十五 第 9a 页 WYG0943-0622c.png
入边地小入则小利大入则大利高后时再入陇西攻
城屠邑驱略畜产其后复入陇西杀吏卒大寇盗切闻
战胜之威民气百倍败兵之卒没世不复自高后以来
陇西三困于匈奴矣民气破伤无有胜意今兹陇西之
吏赖社稷之神灵奉陛下之明诏和辑士卒底厉其节
起破伤之民以当乘胜之匈奴以少击众杀一王败其
众而有大利非陇西之民有勇怯乃将吏之制巧拙异
也故兵法曰有必胜之将无必胜之民由此观之安边
境立功名在于良将不可不择也臣又闻用兵临战合
城屠邑驱略畜产其后复入陇西杀吏卒大寇盗切闻
战胜之威民气百倍败兵之卒没世不复自高后以来
陇西三困于匈奴矣民气破伤无有胜意今兹陇西之
吏赖社稷之神灵奉陛下之明诏和辑士卒底厉其节
起破伤之民以当乘胜之匈奴以少击众杀一王败其
众而有大利非陇西之民有勇怯乃将吏之制巧拙异
也故兵法曰有必胜之将无必胜之民由此观之安边
境立功名在于良将不可不择也臣又闻用兵临战合
卷二十五 第 9b 页 WYG0943-0622d.png
刃之急者三一曰得地形二曰卒服习三曰器用利臣
又闻大小异形强弱异势险易异备夫卑身以事强小
国之形也合小以攻大敌国之形也以蛮夷攻蛮夷中
国之形也今匈奴地形技蓺与中国异上下山阪出入
溪涧中国之马弗与也险道倾仄且驰且射中国之骑
弗与也风雨罢劳饥渴弗困中国之人弗与也此匈奴
之长技也若夫平原易地轻车突骑则匈奴之众易挠
又闻大小异形强弱异势险易异备夫卑身以事强小
国之形也合小以攻大敌国之形也以蛮夷攻蛮夷中
国之形也今匈奴地形技蓺与中国异上下山阪出入
溪涧中国之马弗与也险道倾仄且驰且射中国之骑
弗与也风雨罢劳饥渴弗困中国之人弗与也此匈奴
之长技也若夫平原易地轻车突骑则匈奴之众易挠
卷二十五 第 10a 页 WYG0943-0623a.png
乱也劲弩长戟射疏及远则匈奴之弓弗能格也坚甲
利刃长短相杂游弩往来什伍俱前则匈奴之兵弗能
当也材官驺发矢道同的则匈奴之革笥木荐弗能支
也下马地斗剑戟相接去就相薄则匈奴之足弗能给
也此中国之长技也以此观之匈奴之长技三中国之
长技五陛下又兴数十万之众以诛数万之匈奴众寡
之计以一击十之术也虽然兵凶器战危事也故以大
为小以强为弱在俛仰之间耳夫以人之死争胜跌而
不振则悔之无及也帝王之道出于万全今降胡义渠
利刃长短相杂游弩往来什伍俱前则匈奴之兵弗能
当也材官驺发矢道同的则匈奴之革笥木荐弗能支
也下马地斗剑戟相接去就相薄则匈奴之足弗能给
也此中国之长技也以此观之匈奴之长技三中国之
长技五陛下又兴数十万之众以诛数万之匈奴众寡
之计以一击十之术也虽然兵凶器战危事也故以大
为小以强为弱在俛仰之间耳夫以人之死争胜跌而
不振则悔之无及也帝王之道出于万全今降胡义渠
卷二十五 第 10b 页 WYG0943-0623b.png
蛮夷之属来归谊者其众数千饮食长技与匈奴同可
赐以坚甲絮衣劲弓利矢益以边郡之良骑令明将知
习俗和辑其心者以陛下之明约将之即有险阻以此
当之平地通道则以轻车材官制之两军相为表里各
用其长技衡加之以众此万全之术也又言守边备塞
之策曰胡人衣食之业不著于地其势易以挠乱边境
何以明之胡人食肉饮酪衣皮毛非有城郭田宅之归
赐以坚甲絮衣劲弓利矢益以边郡之良骑令明将知
习俗和辑其心者以陛下之明约将之即有险阻以此
当之平地通道则以轻车材官制之两军相为表里各
用其长技衡加之以众此万全之术也又言守边备塞
之策曰胡人衣食之业不著于地其势易以挠乱边境
何以明之胡人食肉饮酪衣皮毛非有城郭田宅之归
卷二十五 第 11a 页 WYG0943-0623c.png
居如飞鸟走兽于广野美草甘水则止草尽水竭则移
以是观之往来转徙时至时去此胡人之生业而中国
之所以离南亩也今使胡人数处转牧行猎塞下或当
燕代或当上郡北地陇西以候备塞之卒卒少则入陛
下不救则边民绝望而有降敌之心救之少发则不足
多发远县才至则胡又已去聚而不罢为费甚大罢之
则复入如此连年则中国贫苦而民不安矣陛下幸忧
边境遣将吏发卒以治塞甚大惠也然令远方之卒守
塞一岁而更不知胡人之能不如选常居者家室田作
以是观之往来转徙时至时去此胡人之生业而中国
之所以离南亩也今使胡人数处转牧行猎塞下或当
燕代或当上郡北地陇西以候备塞之卒卒少则入陛
下不救则边民绝望而有降敌之心救之少发则不足
多发远县才至则胡又已去聚而不罢为费甚大罢之
则复入如此连年则中国贫苦而民不安矣陛下幸忧
边境遣将吏发卒以治塞甚大惠也然令远方之卒守
塞一岁而更不知胡人之能不如选常居者家室田作
卷二十五 第 11b 页 WYG0943-0623d.png
且以备之以便为之高城深堑具蔺石布渠荅复为一
城其内城间百五十步要害之处通川之道调立城邑
毋下千家为中周虎落先为室屋具田器乃募罪人及
免徒复作令居之不足募以丁奴婢赎罪及输奴婢欲
以拜爵者不足募民之欲往者皆赐高爵复其家予冬
夏衣廪食能自给而止此与东方之戍卒不习地势而
心畏胡者功相万也上从其言募民徙塞下(本传)武帝元
城其内城间百五十步要害之处通川之道调立城邑
毋下千家为中周虎落先为室屋具田器乃募罪人及
免徒复作令居之不足募以丁奴婢赎罪及输奴婢欲
以拜爵者不足募民之欲往者皆赐高爵复其家予冬
夏衣廪食能自给而止此与东方之戍卒不习地势而
心畏胡者功相万也上从其言募民徙塞下(本传)武帝元
卷二十五 第 12a 页 WYG0943-0624a.png
光元年匈奴请和亲上下其议大行王恢习胡事议曰
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倍约不如勿许举兵击
之御史大夫韩安国曰匈奴负戎马足怀鸟兽心迁徙
鸟集难得而制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
强自上古弗属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乏虏以全制
其敝势必危殆臣故以为不如和亲群臣议者多附安
国上许之明年雁门马邑豪聂壹因王恢言匈奴初和
亲亲信边可诱以利致之伏兵袭击必破之道也上乃
召问公卿王恢曰臣闻全代之时北有强胡之敌内连
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倍约不如勿许举兵击
之御史大夫韩安国曰匈奴负戎马足怀鸟兽心迁徙
鸟集难得而制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
强自上古弗属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乏虏以全制
其敝势必危殆臣故以为不如和亲群臣议者多附安
国上许之明年雁门马邑豪聂壹因王恢言匈奴初和
亲亲信边可诱以利致之伏兵袭击必破之道也上乃
召问公卿王恢曰臣闻全代之时北有强胡之敌内连
卷二十五 第 12b 页 WYG0943-0624b.png
中国之兵然尚得养老长幼种植以时仓廪常实匈奴
不轻侵也今以陛下之威海内为一天下同任又遣子
弟乘边守塞转粟挽输以为之备然匈奴侵盗不已者
无他以不恐之故耳臣窃以为击之便安国曰不然臣
闻高皇帝困于平城匈奴至者投鞭高如城者数所平
城之饥七日不食天下歌之及解围反位而无忿怒之
心夫圣人以天下为度者也不以己私怒伤天下之功
不轻侵也今以陛下之威海内为一天下同任又遣子
弟乘边守塞转粟挽输以为之备然匈奴侵盗不已者
无他以不恐之故耳臣窃以为击之便安国曰不然臣
闻高皇帝困于平城匈奴至者投鞭高如城者数所平
城之饥七日不食天下歌之及解围反位而无忿怒之
心夫圣人以天下为度者也不以己私怒伤天下之功
卷二十五 第 13a 页 WYG0943-0624c.png
故乃遣刘敬奉金千斤以结和亲至今为五世利孝文
皇帝又尝壹拥天下精兵聚之广武常溪然终无尺寸
之功而天下黔首无不忧者孝文寤于兵之不可宿故复
合和亲之约此二圣之迹足以为效矣臣窃以为勿击
便恢曰不然臣闻五帝不相袭礼三王不相复乐非故
相反也各因世宜也且高帝身被坚执锐蒙雾露沐霜
雪行几十年所以不报平城之怨者非力不能所以休
天下之心今边境数惊士卒伤死中国槥车相望此仁
人之所隐也臣故曰击之便安国曰不然臣闻利不十
皇帝又尝壹拥天下精兵聚之广武常溪然终无尺寸
之功而天下黔首无不忧者孝文寤于兵之不可宿故复
合和亲之约此二圣之迹足以为效矣臣窃以为勿击
便恢曰不然臣闻五帝不相袭礼三王不相复乐非故
相反也各因世宜也且高帝身被坚执锐蒙雾露沐霜
雪行几十年所以不报平城之怨者非力不能所以休
天下之心今边境数惊士卒伤死中国槥车相望此仁
人之所隐也臣故曰击之便安国曰不然臣闻利不十
卷二十五 第 13b 页 WYG0943-0624d.png
者不易业功不百者不变常是以古之人君谋事必就
祖发政占古语重作事也自三代之盛夷狄不与正朔
服色非威不能制强弗能服也以为远方绝地不牧之
民不足烦中国也且匈奴轻疾悍亟之兵也至如猋风
去如收电畜牧为业弧矢射猎逐兽随草居处无常难
得而制今使边郡久废耕织以支胡之常事其势不相
权也臣故曰勿击便恢曰不然臣闻凤鸟乘于风圣人
祖发政占古语重作事也自三代之盛夷狄不与正朔
服色非威不能制强弗能服也以为远方绝地不牧之
民不足烦中国也且匈奴轻疾悍亟之兵也至如猋风
去如收电畜牧为业弧矢射猎逐兽随草居处无常难
得而制今使边郡久废耕织以支胡之常事其势不相
权也臣故曰勿击便恢曰不然臣闻凤鸟乘于风圣人
卷二十五 第 14a 页 WYG0943-0625a.png
因于时昔秦穆公都雍地方三百里知时宜之变攻取
西戎辟地千里并国十四陇西北地是也及后蒙恬为
秦侵胡辟数千里以河为境累石为城植榆为塞匈奴
不敢饮马于河置烽然后牧马夫匈奴独可以威服
不可以仁畜也今以中国之盛万倍之资遣百分之一
以攻匈奴譬如以强弩射且溃之痈也必不留行矣若
此则北发月氏可得而臣也臣故曰击之便安国曰不
然臣闻用兵者以饱待饥正治以待其乱定舍以待其
劳故接兵覆众伐国隳城常坐而役敌国此圣人之兵
西戎辟地千里并国十四陇西北地是也及后蒙恬为
秦侵胡辟数千里以河为境累石为城植榆为塞匈奴
不敢饮马于河置烽然后牧马夫匈奴独可以威服
不可以仁畜也今以中国之盛万倍之资遣百分之一
以攻匈奴譬如以强弩射且溃之痈也必不留行矣若
此则北发月氏可得而臣也臣故曰击之便安国曰不
然臣闻用兵者以饱待饥正治以待其乱定舍以待其
劳故接兵覆众伐国隳城常坐而役敌国此圣人之兵
卷二十五 第 14b 页 WYG0943-0625b.png
也且臣闻之冲风之衰不能起毛羽强弩之末不能入
鲁缟夫盛之有衰犹朝之有暮也今将卷甲轻举深入
长驱难以为功从行则迫胁衡行则中绝疾则粮乏徐
则后利不至千里人马乏食兵法曰遗人获也意者有
他缪巧可以擒之则臣不知也不然未见深入之利也
臣故曰勿击便恢曰不然夫草木遭霜者不可以风过
清水明镜不可以形逃通方之士不可以文乱今臣言
鲁缟夫盛之有衰犹朝之有暮也今将卷甲轻举深入
长驱难以为功从行则迫胁衡行则中绝疾则粮乏徐
则后利不至千里人马乏食兵法曰遗人获也意者有
他缪巧可以擒之则臣不知也不然未见深入之利也
臣故曰勿击便恢曰不然夫草木遭霜者不可以风过
清水明镜不可以形逃通方之士不可以文乱今臣言
卷二十五 第 15a 页 WYG0943-0625c.png
击之者固非发而深入也将顺因单于之欲诱而致之
边吾选枭骑壮士阴伏而处以为之备审遮险阻以为
其戒吾势已定或营其左或营其右或当其前或绝其
后单于可擒百全必取上曰善乃从恢议六月将车骑
材官三十馀万匿马邑旁(安国传)元朔三年通西南夷东
置苍海北筑朔方公孙弘谏上使朱买臣难以置朔方
之便发十策弘不得一(弘传)宣帝元康中匈奴遣兵击汉
屯田车师者不能下上与后将军赵充国等议欲因匈
奴衰弱出兵击其右地使不敢复扰西域魏相上书谏
边吾选枭骑壮士阴伏而处以为之备审遮险阻以为
其戒吾势已定或营其左或营其右或当其前或绝其
后单于可擒百全必取上曰善乃从恢议六月将车骑
材官三十馀万匿马邑旁(安国传)元朔三年通西南夷东
置苍海北筑朔方公孙弘谏上使朱买臣难以置朔方
之便发十策弘不得一(弘传)宣帝元康中匈奴遣兵击汉
屯田车师者不能下上与后将军赵充国等议欲因匈
奴衰弱出兵击其右地使不敢复扰西域魏相上书谏
卷二十五 第 15b 页 WYG0943-0625d.png
曰兵义者王兵应者胜兵忿者败兵贪者破兵骄者灭
此五者非但人事乃天道也今边郡困乏难以动兵出
兵虽胜犹有后忧恐灾害之变因此以生上从相言而
止(相传)成帝河平元年伊邪莫演言欲降下公卿议议者
或言宜如故事受其降光禄大夫谷永议郎杜钦以为
今既享单于聘贡之质而更受其逋逃之臣是贪一夫
之得而失一国之心拥有罪之臣而绝慕义之君也或
此五者非但人事乃天道也今边郡困乏难以动兵出
兵虽胜犹有后忧恐灾害之变因此以生上从相言而
止(相传)成帝河平元年伊邪莫演言欲降下公卿议议者
或言宜如故事受其降光禄大夫谷永议郎杜钦以为
今既享单于聘贡之质而更受其逋逃之臣是贪一夫
之得而失一国之心拥有罪之臣而绝慕义之君也或
卷二十五 第 16a 页 WYG0943-0626a.png
者设为反间欲因而生隙受之适合其策使得归曲而
直责不如勿受以昭日月之信抑诈谖之谋怀附亲之
心从之(匈奴传)严尤曰匈奴为害所从来久矣未闻上世
有必征者也周秦汉征之然皆未有得上策者周得中
策汉得下策秦无策焉当周宣王时猃狁内侵至于泾
阳命将征之尽境而还其视戎狄之侵譬犹蚊虻之螫
驱之而已故天下称明是为中策汉武帝选将练兵约
赍轻粮深入远戍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
二十馀年中国罢耗匈奴亦创艾而天下称武是为下
直责不如勿受以昭日月之信抑诈谖之谋怀附亲之
心从之(匈奴传)严尤曰匈奴为害所从来久矣未闻上世
有必征者也周秦汉征之然皆未有得上策者周得中
策汉得下策秦无策焉当周宣王时猃狁内侵至于泾
阳命将征之尽境而还其视戎狄之侵譬犹蚊虻之螫
驱之而已故天下称明是为中策汉武帝选将练兵约
赍轻粮深入远戍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
二十馀年中国罢耗匈奴亦创艾而天下称武是为下
卷二十五 第 16b 页 WYG0943-0626b.png
策秦始皇不忍小耻而轻民力筑长城之固延袤万里
转输之行起于负海疆场既全中国内竭以丧社稷是
为无策班孟坚赞曰久矣夷狄之为患也故自汉兴忠
言嘉谋之臣曷尝不运筹策相与争于庙堂之上乎高
祖时刘敬吕后时(惠帝三年)则樊哙季布孝文时则贾谊晁
错孝武时则王恢韩安国朱买臣公孙弘董仲舒人持
其所见各有异同然总其要归两科而已搢绅之儒则
转输之行起于负海疆场既全中国内竭以丧社稷是
为无策班孟坚赞曰久矣夷狄之为患也故自汉兴忠
言嘉谋之臣曷尝不运筹策相与争于庙堂之上乎高
祖时刘敬吕后时(惠帝三年)则樊哙季布孝文时则贾谊晁
错孝武时则王恢韩安国朱买臣公孙弘董仲舒人持
其所见各有异同然总其要归两科而已搢绅之儒则
卷二十五 第 17a 页 WYG0943-0626c.png
守和亲介胄之士则言征伐皆偏见一时之利害未究
匈奴之终始也自汉兴至今其与匈奴有修文而和亲
之有用武而克伐之有卑下而承事之有威服而臣畜
之诎伸异变强弱相反董仲舒欲守旧文颇增其约以
为义动君子利动贪人如匈奴者非可以仁义说也独
可说以厚利结之于天耳与之厚利以没其意与盟于
天以坚其约质其爱子以累其心匈奴虽欲展转奈失
重利欺上天杀爱子何察仲舒之论考诸行事乃知其
未合于当时而有阙于后世也呼韩邪始朝汉议其仪
匈奴之终始也自汉兴至今其与匈奴有修文而和亲
之有用武而克伐之有卑下而承事之有威服而臣畜
之诎伸异变强弱相反董仲舒欲守旧文颇增其约以
为义动君子利动贪人如匈奴者非可以仁义说也独
可说以厚利结之于天耳与之厚利以没其意与盟于
天以坚其约质其爱子以累其心匈奴虽欲展转奈失
重利欺上天杀爱子何察仲舒之论考诸行事乃知其
未合于当时而有阙于后世也呼韩邪始朝汉议其仪
卷二十五 第 17b 页 WYG0943-0626d.png
萧望之曰宜待以客礼逊而不臣如其后嗣逃窜伏
使于中国不为叛臣及孝元时议罢守塞之备侯应以
为不可可谓盛不忘衰安必思危见识远微之明矣若
乃征伐之功秦汉行事严尤论之当矣春秋内诸夏而
外夷狄夷狄之人圣人外而不内疏而不戚政教不及
其人正朔不加其国来则惩而御之去则备而守之其
慕义贡献则接之以礼逊羁縻不绝使曲在彼盖圣王
使于中国不为叛臣及孝元时议罢守塞之备侯应以
为不可可谓盛不忘衰安必思危见识远微之明矣若
乃征伐之功秦汉行事严尤论之当矣春秋内诸夏而
外夷狄夷狄之人圣人外而不内疏而不戚政教不及
其人正朔不加其国来则惩而御之去则备而守之其
慕义贡献则接之以礼逊羁縻不绝使曲在彼盖圣王
卷二十五 第 18a 页 WYG0943-0627a.png
制御蛮夷之常道也
汉群臣议匈奴 朔方十策
张汤传匈奴求和亲群臣议前博士狄山曰和亲便上
问汤汤曰此愚儒无知(通鉴元狩三年) 严安传上书曰今徇
南夷朝夜郎降羌僰略秽州建城邑深入匈奴燔其龙
城议者美之此人臣之利非天下之长策也(元朔元年) 主
父偃传上书言九事一事谏伐匈奴曰务战胜穷武事
者未有不悔者也(元朔元年)偃盛言朔方地肥饶外阻河蒙
恬筑城以逐匈奴内省转输戍漕广中国灭胡之本也
汉群臣议匈奴 朔方十策
张汤传匈奴求和亲群臣议前博士狄山曰和亲便上
问汤汤曰此愚儒无知(通鉴元狩三年) 严安传上书曰今徇
南夷朝夜郎降羌僰略秽州建城邑深入匈奴燔其龙
城议者美之此人臣之利非天下之长策也(元朔元年) 主
父偃传上书言九事一事谏伐匈奴曰务战胜穷武事
者未有不悔者也(元朔元年)偃盛言朔方地肥饶外阻河蒙
恬筑城以逐匈奴内省转输戍漕广中国灭胡之本也
卷二十五 第 18b 页 WYG0943-0627b.png
上览其说下公卿议皆言不便公孙弘曰秦时尝发三
十万众筑北河终不可就已而弃之朱买臣难诎弘遂
置朔方本偃计也(二年) 公孙弘传迁御史大夫时东置
苍海北筑朔方之郡弘数谏以为罢弊中国以奉无用
之地愿罢之上乃使朱买臣等难弘置朔方之便发十
策弘不得一弘谢曰山东鄙人不知其便若是愿罢西
南夷苍海专奉朔方上乃许之(三年春) 匈奴传扬雄上
十万众筑北河终不可就已而弃之朱买臣难诎弘遂
置朔方本偃计也(二年) 公孙弘传迁御史大夫时东置
苍海北筑朔方之郡弘数谏以为罢弊中国以奉无用
之地愿罢之上乃使朱买臣等难弘置朔方之便发十
策弘不得一弘谢曰山东鄙人不知其便若是愿罢西
南夷苍海专奉朔方上乃许之(三年春) 匈奴传扬雄上
卷二十五 第 19a 页 WYG0943-0627c.png
书曰往时尝屠大宛之城蹈乌桓之垒探姑缯之壁藉
荡姐之场艾朝鲜之旃拔两越之旗近不过旬月之役
远不离二时之劳固已犁其庭扫其闾郡县而置之云
彻席卷后无馀菑惟北狄为不然真中国之坚敌也(建平)
(四年谏不许单于朝书奏许之)
汉议匈奴
后汉书建武二十四年匈奴薁鞬日逐王比款寨称藩
愿捍禦北虏事下公卿议皆以为不可许耿国独曰宜
如孝宣故事受之帝从其议立比为南单于二十七年
荡姐之场艾朝鲜之旃拔两越之旗近不过旬月之役
远不离二时之劳固已犁其庭扫其闾郡县而置之云
彻席卷后无馀菑惟北狄为不然真中国之坚敌也(建平)
(四年谏不许单于朝书奏许之)
汉议匈奴
后汉书建武二十四年匈奴薁鞬日逐王比款寨称藩
愿捍禦北虏事下公卿议皆以为不可许耿国独曰宜
如孝宣故事受之帝从其议立比为南单于二十七年
卷二十五 第 19b 页 WYG0943-0627d.png
五月北匈奴来和亲帝召公卿廷议不决皇太子言曰
南单于新附北虏惧见伐故归义今交通北虏恐南单
于将有二心帝然之告武威太守勿受其使(臧宫马武上书诏报)
(曰不如息民)二十八年北匈奴遣使贡马及裘乞和亲并请
音乐又求率西域诸国俱献见帝下三府议酬荅之宜
司徒掾班彪奏曰臣见其献益重知其国益虚归亲愈
数为惧愈多今既未获助南则亦不宜绝北宜颇加赏
南单于新附北虏惧见伐故归义今交通北虏恐南单
于将有二心帝然之告武威太守勿受其使(臧宫马武上书诏报)
(曰不如息民)二十八年北匈奴遣使贡马及裘乞和亲并请
音乐又求率西域诸国俱献见帝下三府议酬荅之宜
司徒掾班彪奏曰臣见其献益重知其国益虚归亲愈
数为惧愈多今既未获助南则亦不宜绝北宜颇加赏
卷二十五 第 20a 页 WYG0943-0628a.png
赐略与所献相当明加晓告以前世呼韩邪郅支故事
从之耿秉言兵事以中国虚费边陲不宁其患专在匈
奴以战去战盛王之道永平中召诣省闼问前后所上
便宜方略每公卿会议常引秉上殿访以边事十五年
四月耿秉数上言请击匈奴使秉窦固与祭肜马廖刘
张耿忠等共议十七年十一月北匈奴围关宠于柳中
城宠上书求救诏公卿会议建初中北单于遣使贡献
诏问群僚议者以为匈奴变诈今若遣使恐失南虏亲
附之欢而成北狄猜诈之计班固议曰汉兴绥御之方
从之耿秉言兵事以中国虚费边陲不宁其患专在匈
奴以战去战盛王之道永平中召诣省闼问前后所上
便宜方略每公卿会议常引秉上殿访以边事十五年
四月耿秉数上言请击匈奴使秉窦固与祭肜马廖刘
张耿忠等共议十七年十一月北匈奴围关宠于柳中
城宠上书求救诏公卿会议建初中北单于遣使贡献
诏问群僚议者以为匈奴变诈今若遣使恐失南虏亲
附之欢而成北狄猜诈之计班固议曰汉兴绥御之方
卷二十五 第 20b 页 WYG0943-0628b.png
或修文以和之或用武以征之或卑下以就之或臣服
而致之(匈奴传赞同)未有拒绝不与交接者也建武之世数
出重使(二年日逐请和使中郎将李茂报命二十六年遣中郎将段郴授南单于印绶)永平八
年复议通之廷争连日先帝圣德远览遂复出使今宜
依故事复遣使者上可继五凤甘露致远人之会下不
失建武永平羁縻之义元和二年冬武威守孟云言北
虏已和宜还其生口安尉之诏百官议朝堂太尉郑弘
而致之(匈奴传赞同)未有拒绝不与交接者也建武之世数
出重使(二年日逐请和使中郎将李茂报命二十六年遣中郎将段郴授南单于印绶)永平八
年复议通之廷争连日先帝圣德远览遂复出使今宜
依故事复遣使者上可继五凤甘露致远人之会下不
失建武永平羁縻之义元和二年冬武威守孟云言北
虏已和宜还其生口安尉之诏百官议朝堂太尉郑弘
卷二十五 第 21a 页 WYG0943-0628c.png
司空第五伦言不可许袁安曰还之便司徒桓虞改议
从安帝从安议章和二年南单于请兵北伐遣窦宪耿
秉往击鲁恭宋意谏永元三年宪欲立降者左鹿蠡王
为北单于置中郎将领护宋由丁鸿耿秉等十人议可
许袁安奏宜令南单于反北庭刘方尹睦同安议安上
封事以为汉故事供给南单于费直岁一亿九十馀万
西域岁九千四百八十万北庭弥远其费过倍宪竟立
于除鞬后叛如安策永初四年春邓骘欲弃凉州并力
北边会公卿集议郎中虞诩言于太尉张禹曰若大将
从安帝从安议章和二年南单于请兵北伐遣窦宪耿
秉往击鲁恭宋意谏永元三年宪欲立降者左鹿蠡王
为北单于置中郎将领护宋由丁鸿耿秉等十人议可
许袁安奏宜令南单于反北庭刘方尹睦同安议安上
封事以为汉故事供给南单于费直岁一亿九十馀万
西域岁九千四百八十万北庭弥远其费过倍宪竟立
于除鞬后叛如安策永初四年春邓骘欲弃凉州并力
北边会公卿集议郎中虞诩言于太尉张禹曰若大将
卷二十五 第 21b 页 WYG0943-0628d.png
军之策不可者三禹善其言更集四府皆从诩议熹平
六年鲜卑寇边夏育请击之召百官议朝堂议郎蔡邕
议曰守边之术李牧善其略保塞之论严尤申其要循
二子之策可矣帝不从 永和二年日南象林徼外蛮
夷区怜等攻象林明年召公卿百官及四府掾属问方
略皆议遣大将发荆扬兖豫四万人赴之大将军从事
中郎李固駮曰不可有七宜选勇略仁惠者为刺史太守
六年鲜卑寇边夏育请击之召百官议朝堂议郎蔡邕
议曰守边之术李牧善其略保塞之论严尤申其要循
二子之策可矣帝不从 永和二年日南象林徼外蛮
夷区怜等攻象林明年召公卿百官及四府掾属问方
略皆议遣大将发荆扬兖豫四万人赴之大将军从事
中郎李固駮曰不可有七宜选勇略仁惠者为刺史太守
卷二十五 第 22a 页 WYG0943-0629a.png
四府悉从固议
汉议西域 三策
班勇传元初六年曹宗请复西域邓太后召班勇诣朝
堂会议先是公卿多言宜闭玉门弃西域勇议宜置护
西域副校尉遣西域长史屯楼兰尚书问勇长乐卫尉
镡显廷尉綦毋参司隶崔据太尉属毛轸难之竟从勇
议西域传延光三年敦煌太守张珰陈三策上计以酒
泉属国吏士二千馀集昆仑塞先击呼衍王因发鄯善
兵五千胁车师后部中计置军司马将士五百人据柳
汉议西域 三策
班勇传元初六年曹宗请复西域邓太后召班勇诣朝
堂会议先是公卿多言宜闭玉门弃西域勇议宜置护
西域副校尉遣西域长史屯楼兰尚书问勇长乐卫尉
镡显廷尉綦毋参司隶崔据太尉属毛轸难之竟从勇
议西域传延光三年敦煌太守张珰陈三策上计以酒
泉属国吏士二千馀集昆仑塞先击呼衍王因发鄯善
兵五千胁车师后部中计置军司马将士五百人据柳
卷二十五 第 22b 页 WYG0943-0629b.png
中下计弃交河城收鄯善等入塞朝廷下其议陈忠上
疏宜置校尉增四郡屯兵西抚诸国乃以班勇为长史
西羌传论二汉御戎之方失其本矣先零侵境赵充国
迁之内地当煎作寇马文渊徙之三辅岂识微者之为
乎 通典魏武分匈奴众为五部立贵者为帅(薛谦光曰汉桓)
(帝迁五部匈奴于汾晋)
晋徙戎论
疏宜置校尉增四郡屯兵西抚诸国乃以班勇为长史
西羌传论二汉御戎之方失其本矣先零侵境赵充国
迁之内地当煎作寇马文渊徙之三辅岂识微者之为
乎 通典魏武分匈奴众为五部立贵者为帅(薛谦光曰汉桓)
(帝迁五部匈奴于汾晋)
晋徙戎论
卷二十五 第 23a 页 WYG0943-0629c.png
江统传统深惟四夷乱华宜杜其萌作徙戎论曰汉建
武中马援讨叛羌徙馀种于关中居冯翊河东空地族
类蕃息永初之元群羌叛乱夷夏俱敝仅乃克之魏武
徙武都氏于秦州欲以弱寇强国此权宜之计今已受
其敝矣宜及兵威方盛徙冯翊北地新平安定界内诸
羌著先零罕开析支之地徙扶风始平京兆之氐出还
陇右著阴平武都之界并州之胡散居六郡句骊徙荥
阳孳息千计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释华夏纤介之
忧朝廷不能用 通鉴元康九年正月(汉魏以来羌胡鲜卑降者多处之塞内诸郡渐为民患)
武中马援讨叛羌徙馀种于关中居冯翊河东空地族
类蕃息永初之元群羌叛乱夷夏俱敝仅乃克之魏武
徙武都氏于秦州欲以弱寇强国此权宜之计今已受
其敝矣宜及兵威方盛徙冯翊北地新平安定界内诸
羌著先零罕开析支之地徙扶风始平京兆之氐出还
陇右著阴平武都之界并州之胡散居六郡句骊徙荥
阳孳息千计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释华夏纤介之
忧朝廷不能用 通鉴元康九年正月(汉魏以来羌胡鲜卑降者多处之塞内诸郡渐为民患)
卷二十五 第 23b 页 WYG0943-0629d.png
(太康元年郭钦上疏曰宜及平吴之威渐徙初郡杂胡于边地帝不听)
魏志辛毗曰今日之计莫若修范蠡之养民法管仲之
寄政则充国之屯田明仲尼之怀远
宋何承天四策
宋书元嘉二十三年春魏寇兖青冀帝以为忧咨访群
臣时何承天为御史中丞以为凡备匈奴之策不过二
科武夫尽征伐之谋儒臣讲和亲之约今若欲追踪卫
魏志辛毗曰今日之计莫若修范蠡之养民法管仲之
寄政则充国之屯田明仲尼之怀远
宋何承天四策
宋书元嘉二十三年春魏寇兖青冀帝以为忧咨访群
臣时何承天为御史中丞以为凡备匈奴之策不过二
科武夫尽征伐之谋儒臣讲和亲之约今若欲追踪卫
卷二十五 第 24a 页 WYG0943-0630a.png
霍自非大田淮泗内实青徐使民有赢储野有积谷然
后发精卒十万一举荡夷则不足为也若但欲遣军追
讨报其侵暴则彼必轻骑奔走不肯会战徒兴巨费不
损于彼报复之役将遂无已斯策之最末者也安边固
守为计最长臣窃以为曹孙之霸才均智敌江淮之间
不居各数百里何者斥候之郊非耕牧之地故坚壁清
野以候其来整甲缮兵以乘其弊保全境土不出此途
要而归之其策有四(承天传云上安边论凡陈四事)一曰移远就近今
青兖旧民及冀州新附在界者三万馀家可悉徙至大
后发精卒十万一举荡夷则不足为也若但欲遣军追
讨报其侵暴则彼必轻骑奔走不肯会战徒兴巨费不
损于彼报复之役将遂无已斯策之最末者也安边固
守为计最长臣窃以为曹孙之霸才均智敌江淮之间
不居各数百里何者斥候之郊非耕牧之地故坚壁清
野以候其来整甲缮兵以乘其弊保全境土不出此途
要而归之其策有四(承天传云上安边论凡陈四事)一曰移远就近今
青兖旧民及冀州新附在界者三万馀家可悉徙至大
卷二十五 第 24b 页 WYG0943-0630b.png
岘之南以实内地二曰多筑城邑以居新附之家假其
经用春夏佃牧秋冬八保寇至之时一城千家堪战之
士不下二千其馀羸弱犹能登陴鼓噪足抗群虏三万
矣三曰纂耦车牛以载粮械计千家之资不下五百耦
牛为车五百两参合钩连以卫其众设使城不可固平
行趋险贼所不能干有急徵发信宿可聚四曰计丁课
仗凡战士三千随其便能各自有仗素所服习铭刻由
经用春夏佃牧秋冬八保寇至之时一城千家堪战之
士不下二千其馀羸弱犹能登陴鼓噪足抗群虏三万
矣三曰纂耦车牛以载粮械计千家之资不下五百耦
牛为车五百两参合钩连以卫其众设使城不可固平
行趋险贼所不能干有急徵发信宿可聚四曰计丁课
仗凡战士三千随其便能各自有仗素所服习铭刻由
卷二十五 第 25a 页 WYG0943-0630c.png
已还保输之于库出行请以自卫弓干利铁民不得者
官以渐充之数年之内军用粗备矣近郡之师远屯清
济功费既重嗟怨亦深以臣料之未若即用彼众之易
也今因民所利导而帅之兵强而敌不戒国富而民不
劳比于优游队伍坐食粮廪者不可同年而校矣(文帝不能)
(用)
唐群臣献议
传序唐蛮夷与中国抗衡者有四突厥吐蕃回鹘云南
群臣献议盈廷或听或置刘贶三策(见下)杜佑复两渠屯
官以渐充之数年之内军用粗备矣近郡之师远屯清
济功费既重嗟怨亦深以臣料之未若即用彼众之易
也今因民所利导而帅之兵强而敌不戒国富而民不
劳比于优游队伍坐食粮廪者不可同年而校矣(文帝不能)
(用)
唐群臣献议
传序唐蛮夷与中国抗衡者有四突厥吐蕃回鹘云南
群臣献议盈廷或听或置刘贶三策(见下)杜佑复两渠屯
卷二十五 第 25b 页 WYG0943-0630d.png
田杜牧以不蒐练不责实厚赏轻罚不专任其败五孙
樵谓宜诏严道沈黎三州度要害募卒以守此备禦之
策可施行者著于篇
唐议安边
温彦博传突厥降诏议所以安边者彦博请如汉置降
匈奴五原塞为捍蔽与魏徵廷争徵不胜其辨天子卒
从之 突厥传颉利亡其下走薛延陀或入西域来降
樵谓宜诏严道沈黎三州度要害募卒以守此备禦之
策可施行者著于篇
唐议安边
温彦博传突厥降诏议所以安边者彦博请如汉置降
匈奴五原塞为捍蔽与魏徵廷争徵不胜其辨天子卒
从之 突厥传颉利亡其下走薛延陀或入西域来降
卷二十五 第 26a 页 WYG0943-0631a.png
者尚十馀万诏议所宜中书令温彦博请如汉留五原
塞秘书监魏徵言当遣还河北颜师古杜楚客李百药
皆劝处之河北(窦静谏李大亮言宜使居塞外)帝主彦博语度朔方地
自幽属灵建四州为都督酋豪为将军郎将者五百人
入长安自籍者数千户
唐刘贶三策
传序唐兴蛮夷更盛衰尝与中国抗衡者有四突厥吐
蕃回鹘云南是也刘贶以为严尤辩而未详班固详而
未尽㩁其至当周得上策秦得中策汉无策何则荒服
塞秘书监魏徵言当遣还河北颜师古杜楚客李百药
皆劝处之河北(窦静谏李大亮言宜使居塞外)帝主彦博语度朔方地
自幽属灵建四州为都督酋豪为将军郎将者五百人
入长安自籍者数千户
唐刘贶三策
传序唐兴蛮夷更盛衰尝与中国抗衡者有四突厥吐
蕃回鹘云南是也刘贶以为严尤辩而未详班固详而
未尽㩁其至当周得上策秦得中策汉无策何则荒服
卷二十五 第 26b 页 WYG0943-0631b.png
之外声教所不逮其叛不为之劳师其降不为之释备
严守禦险走集使其为寇不能也为臣不得也惠此中
国以绥四方故曰周得上策易称王侯设险以固其国
筑长城修障塞所以设险也赵简子起长城以备胡燕
秦亦筑长城限中外益理城堑城全国灭人归咎焉后
魏筑长城议者以为人治一步方千里役三十万人不
旬朔而获久逸故曰秦得中策汉以宗女嫁匈奴而高
严守禦险走集使其为寇不能也为臣不得也惠此中
国以绥四方故曰周得上策易称王侯设险以固其国
筑长城修障塞所以设险也赵简子起长城以备胡燕
秦亦筑长城限中外益理城堑城全国灭人归咎焉后
魏筑长城议者以为人治一步方千里役三十万人不
旬朔而获久逸故曰秦得中策汉以宗女嫁匈奴而高
卷二十五 第 27a 页 WYG0943-0631c.png
祖亦审鲁元不能止赵王之逆谋谓能息匈奴之叛非
也则知和亲非久安计以天下初定纾岁月之祸耳武
帝时中国乂安胡寇益稀疏而绝之其时也方且糜耗
华夏连兵积年故严以为下策然而汉至昭宣武士练
习斥候精明匈奴收迹远徙犹袭奉春之过举倾府藏
给西北岁二亿七十万春秋公及吴盟讳而不书奈何
以天子之尊与匈奴约为兄弟晋魏羌狄居塞垣资奉
踰昔百人之酋千口之长赐金印紫绶食王侯之奉牧
马之僮乘羊之隶赍毳毼邀利者相错于路耒耨之利
也则知和亲非久安计以天下初定纾岁月之祸耳武
帝时中国乂安胡寇益稀疏而绝之其时也方且糜耗
华夏连兵积年故严以为下策然而汉至昭宣武士练
习斥候精明匈奴收迹远徙犹袭奉春之过举倾府藏
给西北岁二亿七十万春秋公及吴盟讳而不书奈何
以天子之尊与匈奴约为兄弟晋魏羌狄居塞垣资奉
踰昔百人之酋千口之长赐金印紫绶食王侯之奉牧
马之僮乘羊之隶赍毳毼邀利者相错于路耒耨之利
卷二十五 第 27b 页 WYG0943-0631d.png
丝枲所生散于数万里外可不悲哉诚能移其财以赏
戍卒则民富移其爵以饵守臣则将良富利归于我危
亡移于彼弃此而不为故曰汉无策尤谓古无上策谓
不能臣妾之也诚能之而不用耳秦无策谓攘狄而亡
国也然秦亡非攘狄也汉得下策谓伐胡而人病既病
矣又役人而奉之无策也故曰严尤辩而未详也班固
谓其来慕义则接以礼让不知礼让以交君子非所以
戍卒则民富移其爵以饵守臣则将良富利归于我危
亡移于彼弃此而不为故曰汉无策尤谓古无上策谓
不能臣妾之也诚能之而不用耳秦无策谓攘狄而亡
国也然秦亡非攘狄也汉得下策谓伐胡而人病既病
矣又役人而奉之无策也故曰严尤辩而未详也班固
谓其来慕义则接以礼让不知礼让以交君子非所以
卷二十五 第 28a 页 WYG0943-0632a.png
接无知之人也华人步卒利险阻虏人骑兵利平地坚
守无与追奔竞逐来则杜险使不得进去则闭险使不
得还冲以长戟临以彊弩非求胜也譬诸虫豸虺蜴何
礼让之接哉故曰班固详而未尽者此也 通典刘贶
武指曰自昔议边者推高于严尤班固云云
唐平戎十八策
见城类 通典房司空(玄龄)谏伐高丽薛补阙(谦光)谏诸蕃
侍子久在京师恐其知边塞盈虚险易刘起居贶武指
云秦逐戎狄出塞限隔华夷是为中策三贤所陈可谓
守无与追奔竞逐来则杜险使不得进去则闭险使不
得还冲以长戟临以彊弩非求胜也譬诸虫豸虺蜴何
礼让之接哉故曰班固详而未尽者此也 通典刘贶
武指曰自昔议边者推高于严尤班固云云
唐平戎十八策
见城类 通典房司空(玄龄)谏伐高丽薛补阙(谦光)谏诸蕃
侍子久在京师恐其知边塞盈虚险易刘起居贶武指
云秦逐戎狄出塞限隔华夷是为中策三贤所陈可谓
卷二十五 第 28b 页 WYG0943-0632b.png
笃论
唐防秋
通鉴开元十五年十二月戊寅制以吐蕃为边患令陇
右道及诸军团兵五万六千人河西道及诸军团兵四
万人又召关中兵万人集临洮朔方兵二万人集会州
防秋至冬初无寇而罢伺虏入寇互出兵腹背击之大
历九年九月甲辰命郭子仪李抱玉等分统诸道防秋
唐防秋
通鉴开元十五年十二月戊寅制以吐蕃为边患令陇
右道及诸军团兵五万六千人河西道及诸军团兵四
万人又召关中兵万人集临洮朔方兵二万人集会州
防秋至冬初无寇而罢伺虏入寇互出兵腹背击之大
历九年九月甲辰命郭子仪李抱玉等分统诸道防秋
卷二十五 第 29a 页 WYG0943-0632c.png
之兵
唐陆贽论备边六失
贞元九年五月奏措置乖方课责亏度财匮于兵众力
分于将多怨生于不均机失于遥制
唐定远安边策
见兵法类
唐禦戎新录
会要元和九年四月右拾遗李渤撰 志二十卷
唐陆贽论备边六失
贞元九年五月奏措置乖方课责亏度财匮于兵众力
分于将多怨生于不均机失于遥制
唐定远安边策
见兵法类
唐禦戎新录
会要元和九年四月右拾遗李渤撰 志二十卷
卷二十五 第 29b 页 WYG0943-0632d.png
唐西南备边录
志李德裕西南备边录十三卷(见兵书)
后周平边策
周显德二年三月(一云四月)世宗命近臣徐台符等二十人
著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及开边策一篇比部郎中王朴
献策(传云平边策) 宋朝绍兴五年右相张浚书王朴平边
策以献
端拱备边禦戎策
志李德裕西南备边录十三卷(见兵书)
后周平边策
周显德二年三月(一云四月)世宗命近臣徐台符等二十人
著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及开边策一篇比部郎中王朴
献策(传云平边策) 宋朝绍兴五年右相张浚书王朴平边
策以献
端拱备边禦戎策
卷二十五 第 30a 页 WYG0943-0633a.png
二年正月癸巳(十一日)诏文武群臣各陈备边禦戎之策
直史馆温仲舒章独先上乙未赐金紫(户部郎中张洎直史馆王禹偁)
(皆奏议) 英宗时薛向献西陲利害十五篇治平三年冬
又上疏陈禦边五利曰任将帅亟攻伐省戍兵绝利源
惜经费
淳化清边前要
书目五十卷(崇文目同)淳化二年曾致尧掇集前世清边之
要列为十三门(兵书类云十卷集前代禦戎守边要略凡三十门国史云三十卷)致尧又为
(西陲要纪十卷)赵瑜安边致胜策三卷载陜西守边十条刘沪
直史馆温仲舒章独先上乙未赐金紫(户部郎中张洎直史馆王禹偁)
(皆奏议) 英宗时薛向献西陲利害十五篇治平三年冬
又上疏陈禦边五利曰任将帅亟攻伐省戍兵绝利源
惜经费
淳化清边前要
书目五十卷(崇文目同)淳化二年曾致尧掇集前世清边之
要列为十三门(兵书类云十卷集前代禦戎守边要略凡三十门国史云三十卷)致尧又为
(西陲要纪十卷)赵瑜安边致胜策三卷载陜西守边十条刘沪
卷二十五 第 30b 页 WYG0943-0633b.png
备边机要一卷论禦北戎之策
咸平备边五要
咸平四年北戎尚梗内出手扎赐知开封府钱若水曰
何方而禦备边寇何术而剪灭蕃戎若水言备边之要
有五一曰择郡守二曰募乡兵三曰积刍粟四曰革将
帅五曰明赏罚五年七月丙申以若水为并代经略使
咸平三年王济献备边策十五条
咸平备边五要
咸平四年北戎尚梗内出手扎赐知开封府钱若水曰
何方而禦备边寇何术而剪灭蕃戎若水言备边之要
有五一曰择郡守二曰募乡兵三曰积刍粟四曰革将
帅五曰明赏罚五年七月丙申以若水为并代经略使
咸平三年王济献备边策十五条
卷二十五 第 31a 页 WYG0943-0633c.png
景德边防要论
二年七月庚戌汧源簿刘质上书献边防要论(一作边防兵要)
(论)召试中书上嘉之赐同进士出身 陈贯上形势选
将练兵论三篇
景德安边议
张宗诲(见六科)于祥符中又增前议为三十卷上之召试
学士院
景祐边计十事
元年七月翰林承旨盛度召对承明殿西庑问以边计
卷二十五 第 31b 页 WYG0943-0633d.png
退而条十事上之
康定边臣要略 平戎策 边防策
元年都官员外郎耿泰上边臣要略(一作要备)二十卷叙自
古将略凡二十篇平戎策三卷十五篇(书目耿泰平戎议三卷凡十五)
(篇皆平西夏之策)召对九月戊午以泰为左藏库使知宁州二
年四月丙午召徐复对崇政殿命讲易乾坤既济卦复
献边防策太一主客立成历洪范论上特留中赐号冲
康定边臣要略 平戎策 边防策
元年都官员外郎耿泰上边臣要略(一作要备)二十卷叙自
古将略凡二十篇平戎策三卷十五篇(书目耿泰平戎议三卷凡十五)
(篇皆平西夏之策)召对九月戊午以泰为左藏库使知宁州二
年四月丙午召徐复对崇政殿命讲易乾坤既济卦复
献边防策太一主客立成历洪范论上特留中赐号冲
卷二十五 第 32a 页 WYG0943-0634a.png
晦处士(复善天文历数学上求文武才参政宋绶荐之) 丁度上十策名备边
要览 张方平上平戎十策 夏竦议攻守计列二策
以上杜衍请用守策
康定四夷龟鉴
元年九月四日(丙辰)学士王尧臣等上渭州推官魏庭坚
所撰四夷龟鉴三十卷殿中丞王琥献平戎方略(诏与苏舜)
(宾献纳大典王缜少阳佳范并逞史馆)十二月十七日尧臣又上蔡旦所
撰通志论十三篇备言攻守之策
要览 张方平上平戎十策 夏竦议攻守计列二策
以上杜衍请用守策
康定四夷龟鉴
元年九月四日(丙辰)学士王尧臣等上渭州推官魏庭坚
所撰四夷龟鉴三十卷殿中丞王琥献平戎方略(诏与苏舜)
(宾献纳大典王缜少阳佳范并逞史馆)十二月十七日尧臣又上蔡旦所
撰通志论十三篇备言攻守之策
卷二十五 第 32b 页 WYG0943-0634b.png
庆历边备六事
二年十月戊辰中丞贾昌朝言边备尤切者六事一曰
驭将帅二曰复土兵三曰训营卒四曰制戎狄五曰绥
蕃部六曰明探候 正月范仲淹上攻守策诏知延州
庞籍看详 通判彭州姚仲孙集前世禦戎料敌之策
名曰防边龟鉴上之
庆历河北守禦二策 崇政殿四策
元年五月甲戌陜西经略判官田况上兵策十四事四
二年十月戊辰中丞贾昌朝言边备尤切者六事一曰
驭将帅二曰复土兵三曰训营卒四曰制戎狄五曰绥
蕃部六曰明探候 正月范仲淹上攻守策诏知延州
庞籍看详 通判彭州姚仲孙集前世禦戎料敌之策
名曰防边龟鉴上之
庆历河北守禦二策 崇政殿四策
元年五月甲戌陜西经略判官田况上兵策十四事四
卷二十五 第 33a 页 WYG0943-0634c.png
年五月壬戌朔御崇政殿召枢副琦参政仲淹对琦等
言以和为权战守为实上四策曰和曰守曰攻曰修京
城(一本云曰备)指陈数刻 皆论西夏(中兴书目庆历三年西师之兴有上边议三卷者韩琦)
(上其议)六月戊午枢副富弼上河北守禦十二策守策(六事)
一曰使良将守十九城分领三十万众纵横救应二曰
择河朔长贰三曰诏转运安抚举十七州军文武官四
曰省敛以宽疲民五曰募土人为兵六曰择宗室试以
政禦策(七事)一曰沿边土兵不令抽起二曰出精兵捣敌
腹心三曰结边豪四曰结高丽五曰经制山后新路六
言以和为权战守为实上四策曰和曰守曰攻曰修京
城(一本云曰备)指陈数刻 皆论西夏(中兴书目庆历三年西师之兴有上边议三卷者韩琦)
(上其议)六月戊午枢副富弼上河北守禦十二策守策(六事)
一曰使良将守十九城分领三十万众纵横救应二曰
择河朔长贰三曰诏转运安抚举十七州军文武官四
曰省敛以宽疲民五曰募土人为兵六曰择宗室试以
政禦策(七事)一曰沿边土兵不令抽起二曰出精兵捣敌
腹心三曰结边豪四曰结高丽五曰经制山后新路六
卷二十五 第 33b 页 WYG0943-0634d.png
曰广忻深二城七曰防河东(二年七月枢副韩琦上备禦七事)凡守禦
二策总十三条碑云仲淹主西事弼主北事弼与仲淹
各上当世之务十馀条又自上河北安边十三策(庚辰壬午)
(年使契丹曰询土豪父老博采参较得之甚详)
庆历西北边议
七年五月二十七日诏西北边有大事自今令中书枢
密院召两制以上同议之 康定元年二月丁酉诏枢
二策总十三条碑云仲淹主西事弼主北事弼与仲淹
各上当世之务十馀条又自上河北安边十三策(庚辰壬午)
(年使契丹曰询土豪父老博采参较得之甚详)
庆历西北边议
七年五月二十七日诏西北边有大事自今令中书枢
密院召两制以上同议之 康定元年二月丁酉诏枢
卷二十五 第 34a 页 WYG0943-0635a.png
密院同宰臣议边事三月丙辰诏大臣条陜西攻守之
策庚辰诏参政同议边事 吴遵路上陜西禦戎要略
边防杂事二十篇
皇祐禦狄论
五年正月壬戌宋祁知定州上言天下根本在河北河
北根本在镇定又上禦戎论七篇 祁集云皇祐四年
九月守成德五年二月改定武此河北极选所至询疆
场事所以制防大略次为禦狄论七篇其语不文以便
事也弗泥于古从权宜也直取今日利害决为可行
策庚辰诏参政同议边事 吴遵路上陜西禦戎要略
边防杂事二十篇
皇祐禦狄论
五年正月壬戌宋祁知定州上言天下根本在河北河
北根本在镇定又上禦戎论七篇 祁集云皇祐四年
九月守成德五年二月改定武此河北极选所至询疆
场事所以制防大略次为禦狄论七篇其语不文以便
事也弗泥于古从权宜也直取今日利害决为可行
卷二十五 第 34b 页 WYG0943-0635b.png
叶清臣传皇祐元年春御便殿访近臣以备边之上策
对曰云云诏问北使诣阙以西伐为名即有邀求何以
荅之辅翊之能方面之才与夫帅领偏裨当今孰可以
任此者军储缺乏战马乏绝云云
皇祐安南议
中兴书目皇祐四年陈次公撰安南议十篇初岭外用
兵次公上十议其序云广南安则天下无不安故曰安
对曰云云诏问北使诣阙以西伐为名即有邀求何以
荅之辅翊之能方面之才与夫帅领偏裨当今孰可以
任此者军储缺乏战马乏绝云云
皇祐安南议
中兴书目皇祐四年陈次公撰安南议十篇初岭外用
兵次公上十议其序云广南安则天下无不安故曰安
卷二十五 第 35a 页 WYG0943-0635c.png
南 冯炳撰皇祐平蛮记二卷(晁志云一卷) 知审刑院田
瑜条上用兵禦贼十事
熙宁平蛮记 平蛮杂议
元年狄青子咨奏事延和殿上问青征南有遗书存否
咨上平蛮记及归仁铺战阵二图九年正月十三日宣
徽北院使王拱辰上平蛮杂议十篇诏送安南招讨司
六月宣徽南院使张方平上交趾备守九事 元丰元
年五月赵世卿进安南边说五篇 晁氏志南蛮录十
卷熙宁间议讨交趾或纂历代事迹及便宜上之 熙
瑜条上用兵禦贼十事
熙宁平蛮记 平蛮杂议
元年狄青子咨奏事延和殿上问青征南有遗书存否
咨上平蛮记及归仁铺战阵二图九年正月十三日宣
徽北院使王拱辰上平蛮杂议十篇诏送安南招讨司
六月宣徽南院使张方平上交趾备守九事 元丰元
年五月赵世卿进安南边说五篇 晁氏志南蛮录十
卷熙宁间议讨交趾或纂历代事迹及便宜上之 熙
卷二十五 第 35b 页 WYG0943-0635d.png
宁中王师问罪交寇李清臣集平南古今事鉴三卷上
之凡五十五篇篇端有序 丘浚征蛮议一卷十五篇
元丰平蛮方略
五年安化三州蛮掠省地广西漕臣马默上平蛮方略
以为胜负不在兵而在将智高破因狄青之智勇希范
诛乃杜杞之方略六月壬申上谓辅臣曰默意欲用兵
尔 元年七月十四日诏自安南用兵献议讨贼者以
之凡五十五篇篇端有序 丘浚征蛮议一卷十五篇
元丰平蛮方略
五年安化三州蛮掠省地广西漕臣马默上平蛮方略
以为胜负不在兵而在将智高破因狄青之智勇希范
诛乃杜杞之方略六月壬申上谓辅臣曰默意欲用兵
尔 元年七月十四日诏自安南用兵献议讨贼者以
卷二十五 第 36a 页 WYG0943-0636a.png
百数其言水陆进师之道往往不同未知孰得宜命检
详官王伯虎梁焘编类众说成书各绘图附见以备他
日之用二年九月癸巳范育上诸路清野备敌法诏颁
行之(元丰清野备敌一卷二年韩缜为枢密都承旨时陜西诸路各奏清野法下承旨司详定颁行)
何去非著备论二十八篇(十四卷)论六国迄五季兵事元
祐五年十月苏轼上之 郭咨上平燕议
淳熙边防奏议
十二年十月二十一日胡介上其父世将川陜边防战
守钱粮奏议三十卷付史馆
详官王伯虎梁焘编类众说成书各绘图附见以备他
日之用二年九月癸巳范育上诸路清野备敌法诏颁
行之(元丰清野备敌一卷二年韩缜为枢密都承旨时陜西诸路各奏清野法下承旨司详定颁行)
何去非著备论二十八篇(十四卷)论六国迄五季兵事元
祐五年十月苏轼上之 郭咨上平燕议
淳熙边防奏议
十二年十月二十一日胡介上其父世将川陜边防战
守钱粮奏议三十卷付史馆
卷二十五 第 36b 页 WYG0943-0636b.png
三贤安边集
十二卷以诸葛亮将苑郭元振安边策本朝王当边备
要略编类为一书
三国六朝攻守要论
十卷胡寅撰 绍兴七年十一月戊戌王漻上六朝进
取事类诏与升擢二年兵部尚书权邦彦献十议以图
中兴五月辛酉签书密院 汉武震威而损费光武
卷二十五 第 37a 页 WYG0943-0636c.png
惜费而损威李牧知保塞而不议其久奉春约和亲
而不议其叛贾谊陈五饵而不议其贪晁错论三技
而不议其犷班固述怀禦而不议其彊应侯计屯戌
而不议其守(夏竦平边颂序) 汉有边鄙大疑必使群臣
杂议季布得以中郎将而折列侯哙狄山得以博
士而诘御史大夫汤班彪以司徒掾敢与太子异
议 太祖将帅凡十四人李汉超屯关南马仁瑀
守瀛州韩令坤镇常山贺惟忠守易州何继筠镇
棣州以距契丹郭进控西山武守琪戍晋州李谦
而不议其叛贾谊陈五饵而不议其贪晁错论三技
而不议其犷班固述怀禦而不议其彊应侯计屯戌
而不议其守(夏竦平边颂序) 汉有边鄙大疑必使群臣
杂议季布得以中郎将而折列侯哙狄山得以博
士而诘御史大夫汤班彪以司徒掾敢与太子异
议 太祖将帅凡十四人李汉超屯关南马仁瑀
守瀛州韩令坤镇常山贺惟忠守易州何继筠镇
棣州以距契丹郭进控西山武守琪戍晋州李谦
卷二十五 第 37b 页 WYG0943-0636d.png
溥守隰州李继勋镇昭义以禦北汉赵赞屯延州
姚内赟守庆州董遵诲屯环州王彦升守原州冯
继业镇灵武以备西戎(国史论及经武圣略)熙宁八年四月
契丹议地界神宗以问琦弼元祐元年二月夏人
纳款哲宗以问大防纯仁高宗建炎四年议防秋
绍兴初元议弭盗五年正月己酉令前宰执各陈攻
战备禦之策八年十一月令侍从台諌各上讲和
姚内赟守庆州董遵诲屯环州王彦升守原州冯
继业镇灵武以备西戎(国史论及经武圣略)熙宁八年四月
契丹议地界神宗以问琦弼元祐元年二月夏人
纳款哲宗以问大防纯仁高宗建炎四年议防秋
绍兴初元议弭盗五年正月己酉令前宰执各陈攻
战备禦之策八年十一月令侍从台諌各上讲和
卷二十五 第 38a 页 WYG0943-0637a.png
利害三十二年四月诏近臣陈防秋事宜孝宗隆兴元
年十一月命侍从台谏集议讲和 若尹洙之叙燕息
戌二篇石延年之论西边十事张亢之极论边政皆切
事机
无不覆载者王德之体内中国外四夷者王道之用以
诸夏而亲外国致金缯之奉首顾居下其策不可施也
以外国而朝诸夏位侯王之上乱常失序其礼不可行
也以羌胡而居塞内无出入之防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萌猾夏之阶其祸不可长也
年十一月命侍从台谏集议讲和 若尹洙之叙燕息
戌二篇石延年之论西边十事张亢之极论边政皆切
事机
无不覆载者王德之体内中国外四夷者王道之用以
诸夏而亲外国致金缯之奉首顾居下其策不可施也
以外国而朝诸夏位侯王之上乱常失序其礼不可行
也以羌胡而居塞内无出入之防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萌猾夏之阶其祸不可长也
卷二十五 第 38b 页 WYG0943-0637b.png
玉海卷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