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一
卷二十一 第 1a 页 WYG0943-0512a.png

卷二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玉海卷二十一
            宋 王应麟 撰
 地理
河渠

 古者治水或以佐耕或以通漕白公引泾严安导洛
 农民获其利而转漕之功弗闻宇公厮流韦坚堰渭
 漕运仅得其便而灌溉之绩弗著兼斯二者厥惟美
 哉
卷二十一 第 1b 页 WYG0943-0512b.png

禹九河

禹贡兖州九河既道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
注河水分为九在兖州界平原以北是正义尔雅九河
之名曰徒骇太史马颊覆釜胡苏简絜钩盘鬲津郑玄
云周时齐桓公塞之同为一河今河间弓高以东至平
原鬲津往往有其遗处春秋纬宝乾图云移河为界在
齐吕填阏八流以自广郑元据此文言塞其东流八枝
卷二十一 第 2a 页 WYG0943-0513a.png
并使归𢓺骇也释水云河出昆崙虚汉西域传云河有
两源一出葱岭一出于阗于阗在南山下其河北流与
葱岭河合东注蒲昌海南出于积石为中国河九河将
欲至海更同合为一大河名为逆河而入于渤海 周
颂允犹翕河郑氏笺河自大陆之北敷为九祭者合为
一正义郑志答张逸云钜鹿今名广河泽然则河从广
河之北分为九也 尔雅从释地已下至九河皆禹所
名也疏李巡曰禹疏九河以徒众起故曰徒骇(颜氏曰人徒惊)
(骇)大使徒众通其水道故曰太史河势上广下狭状如
卷二十一 第 2b 页 WYG0943-0513b.png
马颊故曰马颊水中多渚往往而处形如覆釜故曰覆
釜胡苏下流也简河水深而大也絜言水多山石治之
苦絜钩盘言河水曲如钩屈折如盘鬲津河水狭小可
隔以为津也孙炎曰徒骇禹疏九河用功虽广众惧不
成故曰徒骇胡苏水流多散胡苏然(颜氏曰下流急疾之貌)其馀
同郭云徒骇今在成平东光县今有胡苏亭鬲盘今皆
为县馀名皆云其义未详(汉地志魏郡邺县故大河在东北入海勃海郡东光有胡)
卷二十一 第 3a 页 WYG0943-0513c.png
(苏亭成平虖池河曰徒骇河平原郡鬲平当以为鬲津般颜注云尔雅九河钩盘郭璞以为水曲如钩流般旋)
(也)禹陈九河云复其故道名应先有不宜徒骇太史因
禹立名此郭氏所未详也或禹治水更别立名许商上
书曰古记九河之名云云是知九河所在徒骇最北鬲
津最南盖徒骇是河之本道东出分为八枝也许商上
言三河下言三县则徒骇在成平胡苏在东光鬲津在
鬲县其馀六者大史马颊覆釜在东光之北成平之南
简絜钩盘在东光之南鬲县之北也其河填塞时有故
道郑玄云齐桓公塞之 诗书正义同 史记正义(骇在沧州景城马颊覆釜在德州)
卷二十一 第 3b 页 WYG0943-0513d.png
(安德胡苏鬲津在沧州胡苏简在贝州历亭县界) 汉志齐人延年上书开大
河上领出之胡中东注之海武帝报曰河乃大禹所道
也圣人作事为万世功通于神明恐难改更成帝时许
商以为古说九河之名有徒骇胡苏鬲津今见在成平
东光鬲界中(师古曰此九河之三也)自鬲以北至徒骇间相去二
百馀里孙禁所欲开者在九河南冯逡言禹非不爱民
力以地形有执故穿九河今既灭难明李寻解光言议
卷二十一 第 4a 页 WYG0943-0514a.png
者常欲求索九河故迹而穿之今因其自决可且勿塞
以观水埶哀帝初平当奏言九河今皆窴灭宜求能浚
川疏河者贾让言禹凿龙门辟伊阙析底柱破碣石堕
断天地之性王莽召能治河者关并言河决常于平原
东郡左右禹治河时本空此地韩牧以为可略于禹贡
九河处穿之纵不能为九但为四五宜有益王横言九
河之地已为海所渐禹之行河水本随西山下东北去
周谱云定王五年河徙则今所行非禹之所穿也赞曰中
国川原以百数莫著于四渎而河为宗叙曰商竭周移
卷二十一 第 4b 页 WYG0943-0514b.png
秦决南涯自兹距汉北亡八支注九河馀有一也(杜佑通典)
(九得其六四在景城二在平原其太史简絜未详处所)许商得其三  史河渠书禹以
为河所从来者高水湍悍难以行平地数为败乃厮二
渠以引其河北载之高地过降水至于大陆播为九河
同为逆河入于勃海(谓北分为九河以杀其怒又至沧州同合为一大河名逆河至平州)
(碣石山而入勃海皆禹所加功故叙之碣石海边山名在北平郡骊城西南河口之地今平州之南地志魏郡)
(邺县有故大河在东北直达于海疑即禹之故河) 舜纪唯禹之功为大牧九
卷二十一 第 5a 页 WYG0943-0514c.png
山通九泽决九河定九州 李斯传韩子曰禹疏九河
曲九防 孟子禹疏九河 荀子成相禹北决九河通
十二渚疏三江 淮南子禹剔河而道九歧凿江而通
九路(又曰禹为水以身请于阳旴之河) 贾谊新书大禹鬟河而道之
九牧凿江而导九路澄五湖而定东海 礼匠人注禹
凿龙门播九河为此逆阞与不理孙出也 左传西至
于河正义释例曰河出西平西南二千里从西平东北
经金城故北地朔方五原至故云中南经平阳河东之
西界东经河东河内之南界东北经汲郡顿丘阳平平
卷二十一 第 5b 页 WYG0943-0514d.png
原乐陵之东南入海案验其地自大伾以上河道不改
大伾以下即是汲郡以东河水东流秦汉以来始然也
古之河道自大伾而北过洚水故迹不可复知其大陆
则赵地之广泽也大陆以北播为九河九河故道河间
成平以南平原鬲县以北徙骇最西以次而东中候云
齐桓霸遏八流以自广计桓公之时齐之西竟当在九
河之最西(徙骇齐之西界) 穆天子传升于盟门九河之隥注
卷二十一 第 6a 页 WYG0943-0515a.png
尸子曰河出于盟门之上(水经注穆天子传曰北登盟门九河之蹬东入般县为般)
(河盖亦九河之一道也) 楚词与女游兮九河(选注春秋命历序曰人皇九头提羽)
(盖乘云车出旸谷分九河) 徐干齐都赋川渎则洪河洋洋发源昆
崙九流分逝北朝沧渊惊波沛厉望沫扬奔 山海经
昆崙墟在西北河水出其东北隅河水出勃海又海水
西北入禹所道积石山 水经注河出昆崙重源潜发
沦于蒲昌出于海水故洛书曰河自昆崙出于重野成
公子安大河赋曰潜昆崙之峻极出积石之嵯峨释氏
西域传曰河自蒲昌潜行地下南出积石 通鉴开元
卷二十一 第 6b 页 WYG0943-0515b.png
十六年正月丙寅宇文融请用禹贡九河故道开稻田
以融为九河使事不就 蔡氏书传九河其一则河之
经流先儒不知遂分简洁为二徒骇地志云滹沱寰宇
记在沧州清池许商云在成平马颊元和志在德州安
德平原南东寰宇记在棣州滴河北舆地志即笃马河
覆釜通典在德州安德胡苏寰宇记在沧之饶安无棣
临津三县许商云在东光简洁舆地记云在临津钩盘
卷二十一 第 7a 页 WYG0943-0515c.png
寰宇记云在乐陵东南从德州平昌来舆地记云在乐
陵鬲津寰宇记在乐陵东西北流入饶安许商云在鬲
县舆地记云在无棣太史不知所在自汉以来讲求九
河汉世近古止得其三唐人集累世积传之语遂得其
六欧阳忞舆地记又得其一或新河而载以旧名或一
地而互为两说皆无依据郑氏求之不得又以为齐桓
塞其八流以自广夫曲防齐之所禁塞河宜非桓公所
为惟程氏以为九河之地已沦于海引碣石为證今沧
州之地北与平州接境相去五百馀里禹之九河当在
卷二十一 第 7b 页 WYG0943-0515d.png
其地后为海水沦没故其迹不存汉王横言昔天尝连
雨东北风海水溢西南出浸数百里九河之地已为海
水所渐郦道元亦为九河碣石苞沦于海(碣石之地沦入于海河益)
(徙而南) 曾氏曰其一不名者河之经流先儒分简絜为
二非也(林氏以为不然河自大陆以北播为九道其势均也安得以一为经流八为支派哉)禹之
前既有九河洪水湮塞禹乃疏之故此言九河既道但
疏通复其故道耳播之者非禹也(河自冀之大陆北流入兖分为九道)张 
卷二十一 第 8a 页 WYG0943-0516a.png
(洎曰河自魏郡贵乡县界分为九道下至沧州合为一河)

禹二渠

史河渠书夏书曰禹抑鸿水十三年过家不入门陆行
载车水行载(汉志作乘)舟泥行蹈毳山行即桥(汉志作则梮)以别
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然河
菑衍溢害中国也尤甚唯是为务故道河自积石历龙
门南到华阴东下砥(汉志作底)柱及孟(汉志作盟)津雒汭(汉志作内)
于大伾(臣瓒曰黎阳山)于是禹以为河所从来者高水湍悍难
以行平地数为败乃厮(汉志作酾)二渠以引其河(孟康曰酾分也分其)
卷二十一 第 8b 页 WYG0943-0516b.png
(流泄其怒二渠其一出贝丘西南南者也其一则漯川也贝丘河自王莽时其流遂塞唯用漯耳)贝丘属清 
(河今清河郡西书称北过洚水至于大陆是也漯川在汲郡东一里漯水出东郡东武阳东北至千乘入海桑)
(钦言出平原高唐书浮于漯是也)北载之高地过洚水(在信都)至于大陆
 钜鹿郡禹贡大陆泽(程氏曰大陆孙炎曰钜鹿北广河泽去古河绝远杜佑李吉甫以邢赵深三州为大陆)
(者得之)播为九河同为逆河 汉志云迎河(王莽改勃海曰迎河)入于勃海
(注瓒曰禹贡夹右碣石入于河然则河口入海乃在碣石也武帝元光二年河徙东郡更注勃海禹时不注勃)
(海也)九川既疏九泽既洒(汉志作陂)诸夏艾安功施于三代自
卷二十一 第 9a 页 WYG0943-0516c.png
是之后荥阳下引河东南为鸿沟(索隐曰为二流一南经阳武为官渡水一)
(东经大梁城今之汴河是也)以通宋郑陈蔡曹卫与济汝淮泗会于
楚西方则通渠汉水云梦之野东方则通沟江淮之间
于吴则通渠三江五湖于齐则通菑济之间于蜀蜀守
(李冰)凿离𡺾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杜预益州记云二江)
(者郫江流江也)此渠皆可行舟有馀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至
于所过引水益用溉田畴之渠以万亿计然莫足数也
(沟洫志同) 武帝道河北行二渠复禹旧迹(同上) 封禅书至
瓠子塞决河徙二渠复禹之故迹 大事记周威烈王
卷二十一 第 9b 页 WYG0943-0516d.png
十三年晋河岸倾壅龙门至于底柱春秋后河患见史
传始于此秦汉以后始为大患(贾让曰堤防起战国雍防百川各以自利)
周语太子晋曰古之长民者不堕山不崇薮不防川不
窦泽夫川气之导也泽水之钟也疏为川谷以导其气
陂唐污庳以钟其美故气不沈滞而亦不散越昔共工
壅防百川堕高堙庳以害天下伯禹疏川道滞钟水丰
物封崇九山决汩九川陂障九泽丰殖九薮汩越九原
卷二十一 第 10a 页 WYG0943-0517a.png
宅居九隩合通四海 孟子禹之行水行其所无事也
 文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夏后堙洪塞原洒沈澹灾
东归之海

禹沟洫

益稷禹曰决九川距四海浚畎浍距川注九州名川通
之至海正义以小注大故从畎遂沟洫乃以入浍浍入
于川川入于海是畎内之水亦入海也 论语泰伯篇
禹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正义田间通水之道应劭曰
沟广四尺深四尺洫广深倍于沟 史记纪禹致费于
卷二十一 第 10b 页 WYG0943-0517b.png
沟淢注包氏曰方里为井井间有沟沟广深四尺十里
为成成间有淢淢广深八尺

周沟洫

地官遂人掌邦之野(野谓甸稍县都)凡治野夫间有遂遂上有
径十夫有沟沟上有畛百夫有洫洫上有涂千夫有浍
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以达于畿注十夫二邻
之田百夫一酂之田千夫二鄙之田万夫四县之田遂
卷二十一 第 11a 页 WYG0943-0517c.png
沟洫浍皆所以通水于川也遂广深各二尺沟倍之洫
倍沟浍广二寻深二仞经畛涂道路皆所以通车徒于
国都也万夫者方三十三里少半里九而方一同以南
亩图之则遂从沟横洫从浍横九浍而川同其外焉
稻人掌稼下地(以水泽之地种谷)以猪蓄水以防止水以沟荡
水以遂均水以列舍水(非一道以去水也)以浍写水以涉扬其
芟作田注偃猪者蓄流水之陂也防猪旁堤也遂田首
受水小沟也列田之畦㽟也浍田尾去水大沟 冬官
匠人为沟洫(主通利田间之水道)耜广五寸二耜为耦一耦之伐
卷二十一 第 11b 页 WYG0943-0517d.png
广尺深尺谓之圳田首倍之广二尺深二尺谓之遂(夫间)
(小沟)九夫为井井间广四尺深四尺谓之沟方十里为成
成间广八尺深八尺谓之洫方百里为同同间广二寻
深二仞谓之浍(此畿内采地之制采地制井田)专达于川各载其名(识水)
(所从出)凡天下之地埶两山之间必有川焉大川之上必
有涂焉凡沟必因水埶防必因地埶善沟者水漱之善
防者水淫之凡沟防必一日先深之以为式(程人功也)里为
卷二十一 第 12a 页 WYG0943-0518a.png
式然后可以傅众力疏六乡六遂与公邑皆为沟洫法
三等采地乃为井田按遂人则百里之内八十一浍此
井田则一同惟一浍彼遂在夫间故以南亩遂则纵矣
此井田云田首倍之为遂以南亩图之遂即横也(遂人沟涂)
 之制与匠人异(遂人言五沟之制而始于遂匠人言五沟之制而始于圳地形有逆顺水埶有迟速故遂人)
(之沟浍疏匠人之沟浍密至于下地又有稻人之法遂人成周之制匠人兼异代之制) 夏官司险
设国之五沟注遂沟洫浍川也 掌固修沟池渠之固
 秋官雍氏掌沟渎浍池之禁春令为沟浍之利民者
疏按遂人匠人惟有遂沟洫浍川不见有渎此云渎亦
卷二十一 第 12b 页 WYG0943-0518b.png
田间通水者 诗筑城伊淢 战国策东周欲为稻西
周不下水 郑子驷为田洫正封疆而侵四族田子产
作封洫 吴会黄池阙深沟于商鲁之间城邦沟通江
淮 公刘居豳观其流泉召伯营谢泉流既清

秦郑国渠

汉沟洫志至于他往往引其水用溉田沟渠甚多然莫
足数也魏史起引漳水溉邺(见后)其后韩闻秦之好兴事
卷二十一 第 13a 页 WYG0943-0518c.png
(秦嬴政元年)欲罢之无令东伐乃使水工郑国间说秦令凿泾
水自中山以西邸瓠口为渠(师古曰中读曰仲即今九嵏之东仲山也邸至也)史记 
(索隐曰瓠口即谷口与池阳相近故曰池阳谷口)并北山东注洛三百馀里(洛水即冯)
(翊漆沮水)欲以溉田中作而觉秦欲杀郑国郑国曰始臣为间
然渠成亦秦之利也臣为韩延数岁之命而为秦建万世
之功秦以为然卒使就渠渠成而用溉注填阏之水溉舄
卤之地四万馀顷收皆亩一钟(六斛四斗)于是关中为沃野无
凶年秦以富彊卒并诸侯因名曰郑国渠 史记表始皇
元年乙卯作郑国渠 地理志始皇之初郑国穿渠引泾
卷二十一 第 13b 页 WYG0943-0518d.png
水溉田沃野千里民以富饶(冯翊□德洛水东南入渭) 通典京兆云
阳县有郑国渠 水经注沮水东注郑渠 唐夷狄传杜
佑谓秦汉郑渠溉田四万顷白渠溉田四千五百顷永徽
中两渠灌浸不过万顷大历初减至六千亩亩朘一斛岁
少四五百万斛复两渠之饶诱农夫趣耕河陇可复

秦石犀渠

舆地广记秦时李冰作石犀五以厌水精穿石犀渠于
卷二十一 第 14a 页 WYG0943-0519a.png
南江命之曰犀牛里(唐置犀浦县属益州取此为名) 蜀都赋演以潜
沫浸以绵雒沟洫脉散疆里绮错黍稷油油粳稻莫莫
指渠口以为云门洒滮池而为陆泽虽星毕之滂沱尚
未齐其膏液注李冰于湔山下造大堋以壅江水分散
其流溉灌平地故曰渠口

魏十二渠 漳渠

史记西门豹为邺令凿十二渠以富民 汉沟洫志魏
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有令名文侯曾孙襄王与群臣
饮酒祝曰令吾臣皆如西门豹史起进曰魏氏之行田
卷二十一 第 14b 页 WYG0943-0519b.png
以百亩邺独二百亩是田恶也漳水在其旁西门豹不
知用是不智也知而不兴是不仁也仁智豹未之尽何
足法也于是以史起为邺令遂引漳水溉邺以富魏之
河内民歌之曰邺有贤令为史公决漳水兮灌邺旁终
古舄卤兮生稻梁(括地志漳水源出潞州长子县西力黄山) 史河渠书西
门豹引漳水溉邺以富魏之河内 汉安帝纪元初二
年春正月修理西门豹所分漳水为支渠以溉民田注
卷二十一 第 15a 页 WYG0943-0519c.png
渠今在相州邺县西 左思魏都赋西门溉其前史起
灌其后墱流十二同原异口菑为屯云泄为行雨(注今邺下)
(有十二墱) 晋束晰传晰上议曰两周争东西之流史起惜
漳渠之浸明地利之重也

汉塞决河 宣防宫 复禹迹 瓠子歌

沟洫志汉兴三十九年孝文时河决酸枣东溃金堤东
郡兴卒塞之后二十六岁孝武元光中(三年五月)河决瓠子
东南注钜野通淮泗上使汲黯郑当时兴人徒塞之辄
复坏时田鼢奉邑食鄃鄃居河北河决而南则鄃无水
卷二十一 第 15b 页 WYG0943-0519d.png
灾因言以人力强塞未必应天而望气用数者亦以为
然是以久不复塞后三十馀岁岁数不登梁楚尤甚元
封元年上封禅祭山川明年(二年)乾封少雨夏四月使汲
仁郭昌发卒数万人塞瓠子决河上用事万里沙还(括地)
(志在莱州掖县东北二十里)自临决河湛白马玉璧(以礼水神)令群臣从
官自将军以下皆负薪窴决河下淇园之竹以为揵上
悼功之不成乃作歌曰瓠子决兮将奈何浩浩洋洋虑
卷二十一 第 16a 页 WYG0943-0520a.png
殚为河吾山平兮钜野溢鱼弗郁兮柏冬日归旧川兮
神哉沛不封禅兮安知外一曰搴长茭兮湛美玉河公
许兮薪不属隤林竹兮揵石菑宣防(史记作宣房)塞兮万福
(歌有二章)于是卒塞瓠子筑宫其上名曰宣防而道河北
行二渠复禹旧迹而梁楚之地复宁无水灾 武纪元
封二年四月至瓠子临河决塞河堤作瓠子歌 宣纪
本始二年诏曰武帝封泰山塞宣防(苏林曰堤名在东郡界) 河
渠书余从负薪塞宣房悲瓠子之诗作河渠书 封禅
书至瓠子自临塞决河留二日沈祠而去使二卿将卒
卷二十一 第 16b 页 WYG0943-0520b.png
塞决河徙二渠复禹之故迹焉 郊祀志河溢皋陆堤
繇不息 枚皋传从行至甘泉塞河宣房上有所感辄
使赋之 石庆传通八神以合宣房 叙传文堙枣野
武作瓠歌 括地志故龙泉宫俗名瓠子宫亦曰宣房
宫在濮阳县北十里(今开德府濮阳有瓠子口河名也) 九域志濮州
有瓠子河又开德府亦有之 水经瓠子河出东郡濮
阳县北注县北十里即瓠河口亦谓瓠子堰为宣房堰
卷二十一 第 17a 页 WYG0943-0520c.png
(水经又曰瓠河北过东郡范县东北为济渠与将渠合又东北过茌平县东为邓里渠) 通典秦
始皇二十二年攻魏决河灌其郡决处遂大不可复
补 前地志金城郡河关县注积石山在西南羌
中河水行塞外东北入塞内至章武入海过郡十六行
九千四百里
汉河决凡七孝文时酸枣孝武元光中瓠子又北决馆
陶元帝永元五年清河灵鸣犊口成帝初后三岁馆陶
后二岁平原鸿嘉四年渤海清河信都河水溢
卷二十一 第 17b 页 WYG0943-0520d.png
张良渠

水经注汉中安阳县水北有七女池池东有明月池状
如偃月皆相通注谓之张良渠盖良所开也

汉漕渠 漕直渠 汾河渠 渠田 朔方溉


渠 汉运渠(见下唐广运潭)

武纪元光六年(壬子岁)春穿漕渠通渭 沟洫志元光中
河决于瓠子时郑当时为大司农言异时关东漕粟从
渭上度六月罢而渭水道九百馀里时有难处引渭水
卷二十一 第 18a 页 WYG0943-0521a.png
穿渠起长安旁南山下至河三百馀里径易漕度可令
三月罢渠下民田万馀顷又可得以溉此损漕省卒而
益肥关中之地得谷上以为然令齐人水工徐伯表(师古)
(曰行穿渠之处而表记之今之立标是也)发卒数万人穿漕渠三岁而通以
漕大便利其后漕稍多而渠下之民颇得以溉矣后河
东守番系言漕从山东西岁百馀万石更底柱之艰败
亡甚多而烦费宜穿渠引汾溉皮氏汾阴下引河溉汾
阴蒲坂下度可得五千顷故尽河堧弃地民茭牧其中
今溉田之度可得谷二百万石以上谷从渭上与关中
卷二十一 第 18b 页 WYG0943-0521b.png
无异而底柱之东可毋复漕上以为然发卒数万人作
渠田数岁河移徙渠不利田者不能偿种久之河东渠
田废子越人(师古曰越人习于水田)令少府以为稍入其后人有
上书欲通褒斜道及漕(见漕运)哀帝初贾让言多穿漕渠
于冀州地使民得以溉田分杀水怒虽非圣人法然亦
救败术也据坚地作石堤冀州渠首尽当卬此水门治
渠非穿地也东方一堤北行三百馀里入漳水中其西
卷二十一 第 19a 页 WYG0943-0521c.png
因山足高地诸渠股引取之旱则开东方下水门溉冀
州水则开西方高门分河流通渠有三利 食货志先
是十馀岁河决灌梁楚地而缘河之郡堤塞河辄坏决
费不可胜计其后番系欲省底柱之漕穿汾河渠以为
溉田郑当时为渭漕回远凿漕直渠自长安至华阴而
朔方亦穿溉渠作者各数万人历二三期而功未就费
亦各以钜万十数 班固西都赋东郊有通沟大漕溃
渭洞河泛舟山东控引淮湖与海通波 杜笃赋鸿渭
之流径入于河大船万艘转漕相过
卷二十一 第 19b 页 WYG0943-0521d.png

汉运渠

见下唐广运潭

汉六辅渠

沟洫志自郑国渠起(始皇元年乙卯)至元鼎六年(庚午)百三十六
岁而儿宽为左内史奏请穿凿六辅渠(师古曰在郑国渠之里今尚谓)
(之辅渠亦曰六渠)以益溉郑国傍高卬之田上曰农天下之本
也泉流灌浸所以育五谷也左右内史地名山川原甚
卷二十一 第 20a 页 WYG0943-0522a.png
众细民未知其利故为通沟渎蓄陂泽所以傋旱也今
内史稻田租挈重不与郡同(租挈收田租之约令也郡谓四方诸郡也)其议
减令吏民勉农尽地利平繇行水勿使失时(平繇者均齐渠堰之)
(力役) 儿宽传迁左内史表奏开六辅渠(韦昭曰六辅谓京兆)冯翊扶 
(风河东河南河内也刘德曰于六辅界中为渠也师古曰二说皆非也沟洫志云益溉郑国旁高卬之田此则)
(于郑国渠上流南岸更开六道小渠以辅助溉灌耳今雍州云阳三原两县界此渠尚存乡人名曰六渠亦号)
(辅渠河渠书云关内则辅渠灵轵是也焉说三河之地哉)定水令以广溉田(为用水之次具)
(立法令皆使得其所)收租税时裁阔狭与民相假贷 史河渠书
自宣房后用事者争言水利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皆引
卷二十一 第 20b 页 WYG0943-0522b.png
河及川谷以溉田而关中辅渠灵轵引堵水汝南九江
引淮东海引钜定(泽名)泰山下引汶水皆穿渠为溉田各
万馀顷佗小渠披山通道者不可胜言(志同) 理道要诀
汉文翁为蜀郡太守穿煎㳛口溉灌繁田千七百顷

汉屯氏河

沟洫志自塞宣房后河复北决于馆陶分为屯氏河东
北经魏郡清河信都勃海入海广深与大河等因其自
卷二十一 第 21a 页 WYG0943-0522c.png
然不堤塞也此开通后馆陶东北四五郡虽时小被水
害而兖州以南六郡无水忧元帝永光五年河决清河
灵鸣犊口而屯氏河绝成帝初清河都尉冯逡奏言郡
承河下流所以阔无大害者以屯氏河通两川分流也
新绝未久其处易浚许商行视以为可且勿浚 地理
志魏郡馆陶河水别出为屯氏河东北至章武入海过
郡四行千五百里清河郡灵县河水别出为鸣犊河东
北至蓨入屯氏河信成张甲河首受屯氏别河
卷二十一 第 21b 页 WYG0943-0522d.png
汉白渠 两渠

沟洫志韩使水工郑国间说秦令凿泾水自中山西邸
瓠口为渠(即谷口)并北山东注洛三百馀里渠成而用溉
注填阏之水溉舄卤之地四万馀顷亩皆收一钟关中
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彊后武帝太始二年(郑国渠至此百五十)
(二岁自六辅渠起至此十六岁)赵中大夫白公复奏穿渠引泾水首起
谷口尾入栎阳注渭中袤二百里(水经注云出于郑渠下南)溉田四
千五百馀顷因名白渠民得其饶歌之曰田于何所池
卷二十一 第 22a 页 WYG0943-0523a.png
阳谷口郑国在前白渠起后举锸成云决渠为雨泾水
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
口言此两渠饶也 地理志邯郸有堵山牛首水所出
东入白渠魏郡武安钦口山白渠水所出武始有拘涧
水东北至邯郸入白渠 西都赋郑白之沃衣食之源
提封五万疆场绮分沟塍刻镂原隰龙鳞决渠降雨荷
锸成云五谷垂颖桑麻铺棻 潘岳西征赋浸决郑白
之渠漕引淮海之粟 水经注渭水又东得白渠口
理道要诀唐永徽中雍州刺史长孙祥奏曰郑白渠昔
卷二十一 第 22b 页 WYG0943-0523b.png
溉田四万馀今止万许于是毁碾硙至大历中才六千
二百馀顷(唐事见后)

汉龙首渠 井渠

沟洫志武帝时严熊(河渠书庄熊罴)言临晋民愿穿洛以溉重
泉以东万馀顷故恶地(临晋重泉皆冯翊县)得水可令亩十石于
是发卒万人穿渠自徵引洛水至商颜下(徵即所谓澄城也商颜商)
(山之颜)岸善倾乃凿井深者四十馀丈往往为井井下相
卷二十一 第 23a 页 WYG0943-0523c.png
通行水水隤以绝商颜东至山岭十馀里间井渠之生
自此始穿渠得龙骨故名曰龙首渠作之十馀岁渠颇
通犹未得其饶(志不言年月) 括地志伏龙祠在同州冯翊
县西北四十里故老云汉穿渠得龙骨其后立祠因以
伏龙为名 长安志龙首渠在长安县东北五里自万
年县界流入注于渭(一名浐水渠自万年县界龙首乡马头控堰浐水入此渠西流由府)
 城东过入长安县界(西京道里记曰隋开皇三年引浐水北流入苑渠在长乐坡上)堰近龙首即大明宫 
 所据龙首原也(汉武所穿在同州商颜山下谓浐渠名龙首渠者误也)后周武帝保定二
年正月壬寅初于蒲州开河渠同州开龙首渠以广灌
卷二十一 第 23b 页 WYG0943-0523d.png
(唐见后)

汉灵轵渠 成国渠 湋渠 昆明渠 修旧




沟洫志武帝封禅明年塞瓠子是后用事者争言水利
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谷以溉田而关中灵
轵 地理志扶风盩厔县有灵轵渠武帝穿(括地志灵轵渠一名蒙笼渠首起雍州盩厔东十五里平地)
(水经注蒙笼源亦曰灵轵源)成国(地理志渠在右扶风郿县首受渭东北至上林入蒙笼渠)湋渠
卷二十一 第 24a 页 WYG0943-0524a.png
引诸川溉田万馀顷(注如淳曰成国渠在陈仓湋水出韦谷)成国地志与本注不同 
 黄图汉圆丘在昆明故渠南 水经注渭水东合昆
明故渠 后西羌传虞诩曰雍州厥田惟上因渠以溉
水舂河漕用功省而军粮足 后纪和帝永元十年三
月壬戌诏曰堤防沟渠所以顺地理通利壅塞刺史二
千石其随宜疏导安帝元初二年二月辛酉诏三辅河
内河东上党赵国太原各修理旧渠通利水道以溉公
私田畴
卷二十一 第 24b 页 WYG0943-0524b.png
汉均水约束 水门堤阏 钳卢陂 六门堰

    (又见陂类)
召信臣传迁南阳太守好为民兴利躬劝耕农出入阡
陌令视郡中水泉开通沟渎起水门提阏凡数十处以
广溉灌岁岁增加多至三万顷为民作均水约束刻石
立于田畔以防分争 张衡南都赋其陂泽则有钳卢
玉池赭阳东陂 通典建昭中信臣于穰县南六十里
造钳卢陂累石为堤旁开六石门(又曰邓州穰县有六门堰钳卢陂并召信)
卷二十一 第 25a 页 WYG0943-0524c.png
(臣所作溉田三万顷) 后杜诗传建武七年迁南阳大守修治陂
池广拓田土时人方于召信臣为之语曰前有召父后
有杜母 晋杜预传预修召信臣遗迹激用滍淯诸水
以浸原田万馀顷分疆刋石使有定分众庶赖之号曰
杜父(预表曰所领部曲皆居南乡界所近钳卢大陂下有良田)

汉郭昌直渠(又见河堤)

沟洫志宣帝地节中光禄大夫郭昌使行河北曲三所
水流之埶皆邪直贝丘县恐水盛堤防不能禁乃各更
穿渠直东经东郡界中不令北曲渠通利百姓安之成
卷二十一 第 25b 页 WYG0943-0524d.png
帝初清河都尉冯逡言地节时郭昌穿直渠后三岁河
水更从故第二曲间可六里复南合今其曲埶复邪直
贝丘宜复穿渠东行

汉笃马河

沟洫志鸿嘉四年丞相史孙禁以为开通大河令入故
笃马河(韦昭曰在平原县)至海五百馀里许商以为孙禁所欲
开者在九河南笃马河失水之迹处埶平夷旱淤水败
卷二十一 第 26a 页 WYG0943-0525a.png
不可许公卿皆从商言 地理志平原有笃马河东北
入海五百六十里

汉荥阳漕渠 水门

沟洫志待诏贾让言若多穿漕渠于冀州地使民得以
溉田分杀水怒恐议者疑河大川难禁制荥阳漕渠足
以卜之(如淳曰今砾溪口是也)其水门但用水与土耳 地理志河
南郡荥阳卞水冯池皆在西南有狼汤渠首受泲东南
至陈入颍(有敖仓)
卷二十一 第 26b 页 WYG0943-0525b.png
汉王渠 御水

王嘉传哀帝为董贤治大第开门乡北阙引王渠灌园
池注苏林曰王渠官渠也犹今御沟晋灼曰渠名在城
东覆盎门外 后宦者传朱瑀盗取御水以作鱼钓注
水入宫苑为御水 水经注故渠东出城分为二渠即
王渠也 西京赋横西洫而绝金墉

汉狼汤渠 鲁渠 涡渠

地理志河南郡荥阳卞水冯池皆在西南有狼汤渠(音浪)
卷二十一 第 27a 页 WYG0943-0525c.png
(宕)首受泲东南至陈入颍陈留郡陈留有鲁渠首受狼
汤渠东至阳夏入涡渠浚仪故大梁睢水首受狼汤水
东至取虑入泗淮阳国扶沟涡水首受狼汤渠东至向
入淮 水经河水又东过荥阳北莨汤渠出焉阴沟水
出河南阳武县莨荡渠

汉太白渠

地理志常山郡蒲吾县有铁山太白渠首受绵曼水东
南至下曲阳入斯洨太原郡上艾县绵曼水东至蒲吾
入虖池水真定国绵曼县斯洨水首受太白渠东至鄡
卷二十一 第 27b 页 WYG0943-0525d.png
入河

汉濮渠 沛渠

地理志陈留郡封丘有濮渠水首受泲东北至都关鲁
国蕃县南梁水西至胡陵入沛渠 水经注濮水枝津
上承濮渠

汉黄沟 七里渠

地理志陈留郡外黄注臣瓒曰县有黄沟故氏之张晏
卷二十一 第 28a 页 WYG0943-0526a.png
曰魏郡有内黄故加外 魏郡内黄注臣瓒曰国语吴
子会诸侯于黄池掘沟于齐鲁之间今陈留外黄有黄
沟是也 文选西征赋注长安图曰汉时七里渠有饮
马桥

汉朔方渠

匈奴传(见城类)

汉木里沟

水经沔水又南得木里水会注楚时于宜城东穿渠上
口去城三里汉南郡太守伍宠又凿之引蛮水灌田谓
卷二十一 第 28b 页 WYG0943-0526b.png
之木里沟径宜城东而东北入于沔谓之木里水口引
𨻳水灌田七百顷白起渠溉三千顷

汉都水 水官 陂官 湖官 晋都水官


河堤四部

百官表太常属官有都水长丞(注如淳曰律都水治渠堤水门黄图云三辅皆)
(有都水)治粟内史都水官长丞皆属少府属官有都水长
丞水衡都尉属官有水司空都水甘泉上林都水长丞
卷二十一 第 29a 页 WYG0943-0526c.png
京兆尹属官有都水长丞左冯翊属官有左都水长丞
右扶风属官有都水长丞列传冯参领护左冯翊都水
 刘向召拜为中郎使领护三辅都水(向云护左都水使者)息夫
躬持节领护三辅都水躬立表欲穿长安城引漕注太
仓下以省转输议不可成乃止 许杨为都水掾(后方术)
 任延拜武威太守河西旧少雨泽乃为置水官吏修
理沟渠皆蒙其利(后循吏) 后百官志郡有都水官者随
事广狭置令长及丞有水池及鱼利多者置水官主平
水收渔税 前地理志九江郡有陂官湖官 周礼注
卷二十一 第 29b 页 WYG0943-0526d.png
汉始置司隶亦使将徒治道沟渠之役 晋志都水使
者汉水衡之职也武帝省水衡置都水使者一人以河
堤谒者为都水官(江左省河堤谒者)大司农统襄国都水长
华峤传峤奏浚导河渠循禹之旧迹置都水官 傅玄
传玄上疏曰先帝分河堤为四部凡五谒者以水功至
大与农事并兴非一人所周也 通鉴开元十六年正
月丙寅宇文融为汴州刺史河南北沟渠堤堰决九河
卷二十一 第 30a 页 WYG0943-0527a.png
使 管子度地篇桓公问备五害之道管子曰以
水为始请为置水官令习水者为吏大夫大夫佐
各一人率部校长官佐各财足乃取水左右各一
人使为都匠水工令之行水道城郭堤川沟池云


汉河堤谒者 都尉(又见官名) 唐河堤谒者

王景传永平十三年夏汴渠成帝亲自巡行诏滨河郡
国置河堤员吏如西京旧制(注十三州志曰成帝时河堤大坏汎滥青徐兖豫四)
(州略遍乃以校尉王延世领河堤谒者秩千石或名其官为护都水使者中兴以三府掾属为之)十五
卷二十一 第 30b 页 WYG0943-0527b.png
年从驾东巡狩至无盐帝美其功绩拜河堤谒者赐车
马缣钱(汉官仪旧河堤谒者世祖改以三府掾属为谒者领之迁御史中丞刺史或为小部监察)
后五行志云云注陈宣为河堤谒者(王莽篡位不仕光武即位召)
平当传以经明禹贡使行河为骑都尉领河堤 李寻
传以寻言且有水灾故拜寻为骑都尉使护河堤 前
沟洫志遣大司农调河决所灌之郡谒者二人徙民避
水河堤使者王延世使塞以竹落小石两船夹载而下
卷二十一 第 31a 页 WYG0943-0527c.png
之三十六日河堤成河堤都尉许商与丞相史孙禁共
行视图方略哀帝初平当使领河堤奏言九河今皆窴
灭 晋志汉都水长丞主陂池灌溉保守河渠属太常
东京省都水置河堤谒者(崔瑗有河堤谒者箴)魏因之(晋见后) 水
经济水又东合荥渎注渎水受河水有石门谓之为荥
口石门门南际河有故碑云惟阳嘉三年二月丁丑使
河堤谒者王诲疏达河川述荒庶土云大河冲塞侵齧
金堤以竹笼石葺苇土而为遏坏隤无已功消亿万请
以滨河郡徙疏山采石垒以为鄣功业既就徭役用息
卷二十一 第 31b 页 WYG0943-0527d.png
诏书许诲立功府乡规基经始诏策加命迁在沇州乃
简朱轩授使司马登令缵茂前绪称遂休功登以伊洛
合注大河南则缘山东过大伾回流北岸其势郁幪涛
怒湍急激疾一有决溢弥原淹野蚁孔之变害起不测
盖自姬氏之所常蹙昔崇鲧所不能治我二宗之所劬
劳于是乃跋涉躬亲经之营之比率百姓议之于臣伐
石三谷水匠致治立激岸侧以捍鸿波随时庆赐说以
卷二十一 第 32a 页 WYG0943-0528a.png
劝之川无滞越水土通演役未踰年而功程有毕斯乃
元勋之嘉课上德之弘表也昔禹修九道书录其功后
稷躬稼诗列于雅夫不惮劳谦之勤夙兴厥职充国惠
民亦得湮没而不章焉故遂刋石记功垂示于后(使河堤谒)
(者司马登字伯志王诲字孟坚) 唐志都水监河堤谒者六人正八品
下掌堤堰沟渎渔浦之事泾渭白渠以京兆少尹一人
督视

汉阳渠

张纯传建武二十三年为大司空明年上言穿阳渠引
卷二十一 第 32b 页 WYG0943-0528b.png
洛水为漕百姓得其利注阳渠在洛阳城南 水经注
城之西南有阳渠周公制之

汉汴渠 浚仪渠 莨荡渠 鸿沟 浚仪二


渠 禹贡图 河渠书

明帝纪永平十二年夏四月遣将作谒者王吴修汴渠
自荥阳至于千乘海口千馀里(注汴渠即莨荡渠也汴自荥阳首受河所谓石)
(门在荥阳山北一里过汴以东积石为堤亦号金堤顺帝阳嘉中所作也)前志有狼汤渠 说文濄水受淮 
卷二十一 第 33a 页 WYG0943-0528c.png
(阳扶沟狼汤渠东入淮)十三年夏四月汴渠成辛巳行幸荥阳巡
行河渠乙酉诏曰自汴渠决败六十馀岁(王景传云平帝时汴河坏)
(决)加顷年以来雨水不时汴流东侵日月益甚水门故
处皆在河中漭瀁广溢莫测涯岸荡荡极望不知纲纪
今豫兖之人多被水患乃云县官不先人急好兴他役
又或以为河流入汴幽冀蒙利故曰左堤强则右堤伤
左右俱强则下方伤宜任水势所之使人随高而处公
家息壅塞之费百姓无陷溺之患议者不同南北异论
朕不知所从久而不决今既筑堤理渠绝水立门河汴
卷二十一 第 33b 页 WYG0943-0528d.png
分流复其旧迹陶丘之北渐就壤坟故荐嘉玉洁牲以
礼河神东过洛汭叹禹之绩令五土之宜反其正色滨
渠下田赋予贫人无令豪右得固其利庶几世宗瓠子
之作因遂度河登太行进幸上党 王景传沉深多技
艺辟司空伏恭府时有荐景能理水者显宗诏与将作
谒者王吴共修作浚仪渠(水经注云渠流东注浚仪)吴用景堰流法
水乃不复为害初平帝时河汴决坏不及修建武十年
卷二十一 第 34a 页 WYG0943-0529a.png
阳武令张汜上言改修堤防光武尝发卒营功浚仪令
乐俊上言新被兵革未可修理遂止后汴渠东侵日月
弥广而水门故处皆在河中兖豫百姓怨叹以为县官
恒兴他役不先民急永平十二年议修汴渠乃引见景
问以理水形便景陈其利害应对敏给帝善之又以尝
修浚仪功业有成乃赐景山海经(禹所作十三篇)河渠书(太史公)
贡图及钱帛衣物夏遂发卒数十万遣景与王吴修渠
筑堤自荥阳东至千乘海口千馀里景乃商度地势凿
山阜破砥绩直截沟涧防遏冲要疏决壅积十里立一
卷二十一 第 34b 页 WYG0943-0529b.png
水门令更相洄注无复溃漏之患景虽简约役费然犹
以百亿计明年夏渠成帝亲自巡行诏滨河郡国置河
堤员吏如西京旧制景由是知名王吴及诸从事掾吏
皆增秩一等景为侍御史十五年从驾东巡狩至无盐
帝嘉其功绩拜河堤谒者赐车马缣钱 章纪元和三
年二月壬寅诏曰历魏郡经平原升践堤防询访耆老
往者汴门未作深者成渊浅则泥涂追惟先帝勤人之
卷二十一 第 35a 页 WYG0943-0529c.png
德底绩远图复禹弘业圣迹滂流至于海表月令孟夏
善相丘陵土地所宜今肥田尚多未有恳辟其悉赋贫
民云 通典汴渠在河阴县南二百五十步(坤元录云亦名莨荡)
(渠今名通济渠首受黄河汉书有荥阳漕渠) 元和郡县志汴渠在河阴县
南二百五十步(汉荥阳县)亦名莨荡渠禹塞荥泽开渠以通
淮泗汉永平命王景修渠自宋武北征之后复堙塞大
业元年更开导名通济渠(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 水经注浚
仪县竹书纪年梁惠成王三十一年三月为大沟于此
郛以行圃田之水陈留风俗传曰县北有浚水像而仪
卷二十一 第 35b 页 WYG0943-0529d.png
之故曰浚仪续述征记曰汴沙到浚仪而分汴东注沙
南流建宁四年于敖城西北垒石为门以遏渠口谓之
石门故世亦谓之石门水门广十馀丈西去河三里石
铭云建宁四年十一月黄场石 史记高纪四年项羽
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为汉东为楚正义应
劭云在荥阳东南二十里文颖曰于荥阳下引河东南
为鸿沟(后志荥阳有鸿沟水)以通宋郑陈蔡曹卫与济汝淮泗会
卷二十一 第 36a 页 WYG0943-0530a.png
于楚(沟洫志河渠书)即今官渡水也张华云大梁城在浚仪县
县西北渠水东经此城南又北屈分为二渠其一渠东
南流始皇凿引河水以灌大梁谓之鸿沟楚汉会此处
也一渠东经阳武县南为官渡水今鸿沟口在河口西
百里鸿沟历大梁城东南入睢泗俱入淮会于楚地(水经)
(注云瓠子之水绝而不通唯沟渎存焉) 战国策秦决荥泽而水大梁又
曰魏南有鸿沟 魏武纪建安七年正月至浚仪治睢
阳渠 后魏书崔亮议修汴蔡二渠以通边运 说文
汳水受陈留浚仪阴沟至蒙为雍水东入于泗
卷二十一 第 36b 页 WYG0943-0530b.png

汉蒲吾渠 石臼河 羊肠仓

郡国志常山国蒲吾注史记番吾君杜预曰晋之蒲邑
也古今注曰永平十年作常山呼沱河蒲吾渠通漕船
(南行唐有石臼谷) 雁门郡卤城注山海经曰泰(一作大)戏之
山呼沱之水出焉周礼并州其川呼沱魏志曰建安十
年凿渠自呼沱入汾名平虏渠 光武纪至呼沱河注
在今代州繁畤县东流经定州深泽县东南即光武所
卷二十一 第 37a 页 WYG0943-0530c.png
度处今俗犹谓之危度口臣贤按呼沱河旧在饶阳南
至魏太祖曹操因饶河故渎决令北注新沟水所以在
饶阳北 章纪建初三年夏四月己巳罢常山呼沱石
臼河漕注石臼河名在今定州唐县东北时邓训上言
此漕难成遂罢之漕水运也 邓后纪父训为谒者使
修石臼河岁活数千人 邓训传永平中理虖沱石臼
河从都虑(一作卢)至羊肠仓欲令通漕太原吏人苦役连
年无成转运所经三百八十九隘前后没溺不可胜算
建初三年拜训谒者使监领其事训考量隐括知大功难
卷二十一 第 37b 页 WYG0943-0530d.png
立具以上言肃宗从之遂罢其役更用驴辇岁省费亿
万计全活徒士数千人注郦元水经注云汾阳故城积
粟所在谓之羊肠仓在晋阳西北石隥萦委若羊肠焉
故以为名今岚州界羊肠阪是也 史记苏秦曰燕南
有嘑沱易水 唐六典呼沲在定沧二州界与漳水合

汉方梁石洫

鲍昱传永平五年拜汝南太守郡多陂池岁岁决坏费
卷二十一 第 38a 页 WYG0943-0531a.png
常三千万馀昱乃作方梁石洫水常饶足溉田倍多人
以殷富注洫渠也以石为之犹今之水门 马援传峤
南悉平所过为郡县治城郭穿渠灌溉以利民 类要
蔡州石塘陂在真阳县西北二十里鲍昱甃石堰水灌


汉鲖阳渠 樊惠渠

何敞传和帝时为汝南太守敞疾文俗吏以苛刻求当
世名誉故在职以宽和为政又修鲖阳旧渠百姓赖其
利垦田增三万馀顷吏人共刻石颂敞功德注鲖阳县
卷二十一 第 38b 页 WYG0943-0531b.png
属汝南郡(鲖阳在鲖水之阳)故城在今新蔡县北水经注云葛
陂东出为鲖水俗谓之三丈陂(水经注又云鲖陂东注为富水) 艺文
类聚蔡邕京北樊惠渠颂光和五年京兆尹樊君立新


汉漳水支渠(魏漳渠见上)

安帝纪元初二年春正月修理西门豹所分漳水为支
渠以溉民田注史记曰西门豹为邺令发人凿十二渠
卷二十一 第 39a 页 WYG0943-0531c.png
引水溉田 魏志建安十八年九月凿渠引漳水入白
沟以通河 前地志上党郡长子鹿谷山浊漳水所出
东至邺入清漳魏郡武始漳水东至邯郸入漳(又邯会县注云)
(漳水之别) 魏都赋石杠飞梁出控漳渠疏通沟以滨路罗
青槐以荫涂注魏武帝堰漳水在邺西二十八里名曰
漳渠堰东入邺城经宫中东出南北二沟夹道东行出
城所经石窦也(东魏筑漳滨堰) 本朝志相州邺县有西门渠

汉太原旧渠

安纪元初三年春正月甲戌修理太原旧沟渠溉灌官
卷二十一 第 39b 页 WYG0943-0531d.png
私田注郦元水经注曰昔智伯遏晋水以灌晋阳后人
踵其遗迹蓄以为沼分为二派北渎即智氏故渠也其
渎乘高东北注入晋阳城以溉灌东南出城注于汾水
今所修沟渠即谓此 地理志晋阳晋水所出东入汾

汉三郡河渠

西羌传顺帝永建四年虞诩上疏帝乃复三郡(朔方西河上郡)
使谒者郭璜督趣徙者各归旧县缮城郭置候驿既而
卷二十一 第 40a 页 WYG0943-0532a.png
激河浚渠为屯田省内郡费岁一亿计

汉盐监渠

见盐池

汉御沟

文选注洛阳记曰天渊南有召沟御沟也崔豹古今注
曰长安御沟谓之杨沟植杨于沟上(亦见黄国)戴延之西征
记曰御沟引金谷从阊阖门入雍州图经曰金谷水出
蓝田西终南山西入霸水
卷二十一 第 40b 页 WYG0943-0532b.png
汉平虏渠 泉州渠

魏志建安十一年三郡乌桓承天下乱破幽州略有汉
民合十馀万户袁绍皆立其酋豪为单于辽西单于
蹋顿尤彊尚兄弟归之数入塞为害曹公将征之凿渠
自呼沱入派(音孤)水名平虏渠又从泃(音句)河口凿入潞河
名泉州渠以通海(一云通运)十二年八月斩蹋顿(唐亦有平虏渠)

汉三渠

唐吐蕃传大历十三年虏大酋马重英以四万骑寇灵
卷二十一 第 41a 页 WYG0943-0532c.png
州塞汉御史尚书三渠以扰屯田为朔方留后常谦光
所逐 史河渠书太史公曰迎河行淮泗济漯洛渠

魏成国渠 临晋陂 漕渠(详见屯田)

魏明帝青龙元年司马懿穿成国渠筑临晋陂溉田数
千顷国以充实焉 出晋宣帝纪(时懿封舞阳侯迁大将军都督雍梁二州诸军事与汉诸)
(葛亮相距方退) 食货志开成国渠自陈仓至槐里筑临晋陂
引汧溉舄卤之地三千馀顷(元和志在郿县东北九里受渭水溉田) 邓
艾传时欲广田蓄谷为灭贼之资使艾行陈颍以东至
寿春艾为田良水少不足以尽地利宜开河渠可以大
卷二十一 第 41b 页 WYG0943-0532d.png
积军粮又通军运之道乃著济河论以喻其指正始二
年乃开广漕渠每东南有事大军出征泛舟而下达于
江淮资食有馀而无水害艾所建也(正始三年三月司马仲达奏穿广漕)
(渠引入汴溉东南陂始大田于淮北) 束晰传晰议曰谷口之谣载在史
篇荆扬兖豫污泥之土渠坞必多不待天时而丰年可
获以其云雨生于畚锸多稌生于决泄

魏淮阳渠 百尺渠 二渠 讨虏渠

卷二十一 第 42a 页 WYG0943-0533a.png
见屯田类 文帝纪黄初六年三月行幸召陵通讨虏
渠 晋食货志魏修广淮阳百尺二渠上引河流下通
淮颍大治诸陂于颍南颍北穿渠三百馀里溉田二万
顷淮南淮北皆相连接 隋志颍川郡北舞县有百尺


魏贾侯渠

晋食货志贾逵为豫州刺史南与吴接修水战之具遏
汝水造新陂又通运渠二百馀里所谓贾侯渠也 魏
志遏鄢汝造新陂又断山溜长溪水造小弋阳陂又通
卷二十一 第 42b 页 WYG0943-0533b.png
运渠云云

魏雁门渠

牵招传为雁门太守郡所治广武井水咸苦民皆远汲
招准望地势因山陵之宜凿原开渠注水城内民赖其
益 胡质都督青徐广农积谷有兼年之储置东征台
且佃且守又通渠诸郡利舟楫严设备以待敌海边无

卷二十一 第 43a 页 WYG0943-0533c.png

魏五龙渠 千金渠 九龙渠 周阳渠

水经注河南县城东十五里有千金堨洛阳记曰千金
堨旧堰谷水魏时更修此堰谓之千金堨积石为堨而
开沟渠五所谓之五龙渠渠上立堨堨之东首立一石
人腹上刻勒云太和五年二月八日庚戌造筑此堨更
开沟渠盖魏文帝修王张故绩也堨是都水使者陈协
所造语林曰晋文王欲修九龙堰阮步兵举协掘地得
古承水铜龙六枚堰遂成水历堨东注谓之千金渠晋
世又广功焉石人东胁下文云大始七年六月二十三
卷二十一 第 43b 页 WYG0943-0533d.png
日大水荡坏二堨云云今故为令遏更于西开泄名曰
(一作代)龙渠增高千金于旧一丈四尺若五龙岁久复
坏可转于西更开二堨二渠合用二十三万五千六百
九十八功以其年十月二十二日起作功重人少到八
年四月二十日毕代龙渠即九龙渠也朝廷太和中(元魏)
修复故堨晋造石渠于水上案桥西门之南颊文称晋
元康二年十一月二十日改治石巷水门除坚枋更为
卷二十一 第 44a 页 WYG0943-0534a.png
函枋三年三月十五日毕汉司空王梁为河南将引谷
水以溉京都渠成而水不流后张纯堰洛而通漕是渠
今引谷水盖纯之创也案陆机洛记刘澄之永初记言
城之西面有阳渠周公制之也亦谓之九曲渎故河南
十二县簿云九曲渎在河南巩县西西至洛阳傅畅晋
书云都水使者陈良凿运渠从洛口入注九曲至东阳
门阳渠水南暨阊阖门又东径亳殷南

魏车箱渠

水经注刘靖碑云魏使持节都督河北道诸军事刘靖
卷二十一 第 44b 页 WYG0943-0534b.png
登梁山以观源流相以度形势嘉武安之通渠羡秦
民之殷富乃使帐下督丁鸿军士千人以嘉平二年立
遏于水道高梁河造戾陵遏开车箱渠其遏表云高梁
河水者出自并州黄河之别源时长岸峻固直截中流
积石笼以为主遏高一丈东西长三十丈南北广七十
馀步依北岸立水门门广四丈立水十丈灌田岁二千
顷凡所封地百馀万亩至景元二年辛酉诏书遣谒者
卷二十一 第 45a 页 WYG0943-0534c.png
樊晨更制水门限田千顷刻地四千三百一十六顷出
给郡县改定田五千九百三十顷水流乘车箱渠自蓟
西北径昌平东尽渔阳潞县凡所润含四五百里所灌
田万有馀顷高下孔济原隰底平疏之斯溉决之斯散
导渠口以为涛门洒彪池以为甘泽施加于当时敷被
于后世晋元康四年子弘持节幽州起长岸立石渠修
立遏治水门门广四丈立水五尺诗载经始勿亟易称
民忘其劳感秦国思郑渠之绩魏人置豹祀之义追述
成功元康五年十月十一日刋石立表以纪勋烈并记
卷二十一 第 45b 页 WYG0943-0534d.png
遏制度永为后式

晋河堤谒者 汴渠

傅玄传泰始四年为御史中丞上疏言便宜五事其三
曰魏初未留意于水事先帝统百揆分河堤为四部并
本凡五谒者以水功至大与农事并兴非一人所周知
故也今谒者一人之力行天下诸水无时得遍伏见河
堤谒者车谊不知水势转为他职更选知水者代之可
卷二十一 第 46a 页 WYG0943-0535a.png
分为五部使各精其方宜其四曰河堤谒者石恢甚精
练水事及田事知其利害乞中书召问得失 通鉴义
熙十二年刘裕伐秦八月丁巳发建康沈林子刘遵考
将水军出石门自汴入河王仲德督前锋诸军开钜野
入河九月林子自汴入河仲德水军入河入滑台十三
年十二月庚子裕发长安自洛入河开汴渠以归 舆
地广记汴渠在河阴县南二百五十步即古莨荡渠今
名通济渠首受黄河 通典水经云河水又东过荥阳
北莨荡渠出焉郦元注云大禹塞荥泽开渠以通淮泗
卷二十一 第 46b 页 WYG0943-0535b.png

晋三渠 寿春旧渠

晋食货志武帝泰始十年光禄勋夏侯和上修新渠富
寿游陂三渠凡溉田千五百顷咸宁三年杜预言自顷
户口日增而陂堨岁决良田变生蒲苇前见尚书胡威
启宜坏陂又宋侯相应遵求坏泗陂徙运道案运道东
诣寿春有旧渠可不由泗陂宜敕刺史二千石其
汉氏旧陂旧堨及山谷私家小陂皆当修缮以积
卷二十一 第 47a 页 WYG0943-0535c.png
(荀美自光水引汶通渠以征慕容兰)  元魏薛虎子上表云徐
州良田十万馀顷水陆肥沃清汴通流足以溉


后魏流化渠

见塘类

后魏督亢渠 陂

卢文伟传说刺史裴俊案旧迹修督亢陂溉田万馀顷
人赖其利 裴延俊传迁幽州刺史范阳郡有旧督亢
渠径五十里渔阳燕郡有故戾陵诸堨广袤三十里表
卷二十一 第 47b 页 WYG0943-0535d.png
求修复营造溉田百万馀亩为利十倍百姓赖之(后魏明帝)
(时) 北齐平州刺史嵇晔开督亢陂置屯田(乾明元年) 括
地志陂在幽州范阳县东南十里 刘向别录督亢膏
腴之地 史记正义亢泽无水斥卤之谓

隋广通渠 漕渠 富人渠

隋食货志文帝以渭水多沙深浅不常漕者常苦之开
皇四年六月壬子诏左庶子宇文恺帅水工凿引渭水
卷二十一 第 48a 页 WYG0943-0536a.png
自大兴城东至潼关三百里名广通渠漕运通利关内
赖之(三年华州置广通仓) 纪开皇四年六月壬子开渠自渭运
门以通运九月乙丑幸霸水观漕渠七年四月庚戌于
扬州开山阳渎以通运漕十五年六月戊子诏凿砥柱
 苏孝慈传上于陜州置常平仓转输京下以渭水多
沙流乍深乍浅漕运者苦之于是决渭水为渠以属河
令孝慈督役  郭衍传开皇元年为开漕渠大监
率水工凿渠引渭水经大兴城北东至潼关漕运
四百馀里关中赖之名富人渠  地理志京兆郡
卷二十一 第 48b 页 WYG0943-0536b.png
武功有永丰渠普济渠泾阳有茂农渠华阴有白


隋利人渠 丰兖渠

卢贲传为怀州刺史开皇中决沁水东注名曰利人渠
又派入温县名曰温润渠以溉舄卤 薛胄传开皇中
为兖州刺史先是城东沂泗水合而南流汎滥大泽中
胄遂积石堰之决令西注陂泽尽为良田又通漕运利
卷二十一 第 49a 页 WYG0943-0536c.png
尽淮海百姓赖之号为薛公丰兖渠 元和志陜县北
利人渠开皇六年苏成引橐水西北入城百姓赖其利
故名南利人渠东南自硖石界流入与北渠同时疏导

隋通济渠 永济渠

炀帝纪大业元年三月辛亥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洛
水达于河自板渚引河通于淮 通鉴大业元年三月
发淮南民十馀万开䢴沟自山阳至扬子入江渠广四
十步筑御道植以柳四年正月乙巳开永济渠引沁水
达于河北涿郡 地理志荥阳郡浚仪有通济渠蔡水
卷二十一 第 49b 页 WYG0943-0536d.png
 通典通济渠西道河洛南达江淮(又云魏州魏县白沟水炀帝引通济)
(渠亦名御河) 九域志汴水古通济渠也 元和志通津渠
在河南县南三里隋大业元年分洛水西北名千步碛
渠东北流入洛水通济渠自洛阳西苑引谷洛水达于
河自板渚引河入汴口又从大梁之东引汴水入于泗
达于淮自江都宫入于海亦谓御河筑御道植以柳
国史志大名府永济县有永济渠
卷二十一 第 50a 页 WYG0943-0537a.png
 玉海卷二十一
卷二十一 第 50b 页 WYG0943-0537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