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八
卷十八 第 1a 页 WYG0943-0430a.png

卷十八
钦定四库全书
 玉海卷十八
            宋 王应麟 撰
 地理
郡国(下)


汉中兴郡国

后郡国志汉书地理志记天下郡县本末及山川奇异
风俗所由至矣今但录中兴以来郡县改异及春秋三
史会同征伐地名以为郡国志凡前志有县名今所不
卷十八 第 1b 页 WYG0943-0430b.png
载者皆世祖所并省也前无今有者后所置也凡县名
先书者郡所治也汉承秦三十六郡至于孝平凡郡国
百三县邑道侯国千五百八十七世祖中兴惟官多役
烦乃命合并省郡国十县邑道侯国四百馀所(中兴海内人民)
(才什二三建武二十一年遣中郎将马援谒者分筑烽候堡壁稍兴立郡县十馀万户或空置令长上笑如春)
(秋素王乃建三营屯田)至明帝置郡一章帝置郡国二和帝置三
安帝又命属国别领比郡者六又所省县渐复分置至
卷十八 第 2a 页 WYG0943-0431a.png
于孝顺凡郡国百五县邑道侯国千一百八十(注东观书曰永)
(兴元年乡三千六百八十二亭万二千四百四十三)民户九百六十九万八千六
百三十口四千九百一十五万二百二十 以河南言
之二十一城比前则无故市焉以河东言之二十城比
前则无左邑长脩四邑又更彘城之名焉以弘农言之
比前无商析四邑而湖与华阴乃自京兆割隶焉京兆
旧十二城而省其二冯翊旧二十四而存其十三右扶
风旧二十一而废其六邑此属司隶者也颍川省西京
之三县梁国增西京之一城沛二十一城以前志则省
卷十八 第 2b 页 WYG0943-0431b.png
其十六陈九城比前淮扬则仍其旧魏郡十五城省前
史之三钜鹿十五城省前史之五常山改鄗为高邑而
并五邑焉中山更汉昌蒲阴而并一邑焉改信都为安
平而邑省其四改清河为甘陵而邑省其七河间复于
永元而邑增旧之七赵国加以中丘而邑增旧之一勃
海止于八城而省旧之十八此属豫冀者也东郡则省
范茌平之七邑东平则改属寿张须昌宁阳之三邑而
卷十八 第 3a 页 WYG0943-0431c.png
分三邑为任城泰山十二城比前省其半山阳十城比
前省其十三济北并泰山而复分于永元下邳旧临淮
而更名于永平济阴之邑增前志之二彭城之邑增前
志之一东海之县省前志之二十五琅邪之县省前志
之三十八广陵兼泗水之城则又增前志之七此属兖
徐者也以青荆二部考之若济南省四城平原省十城
乐安易千乘之号而邑并其六北海兼三国之疆而邑
并其八东莱缺其四邑齐国虚其六城南郡邑减其一
南阳零陵武陵邑增其一以扬益二部考之庐江兼六
卷十八 第 3b 页 WYG0943-0431d.png
安而增二城会稽分吴郡而省十二城九江牂柯越巂
并省皆一邑豫章巴郡汉中增损皆三邑益州省七城
而分为昌郡犍为广汉蜀郡共省九邑而分为属国以
凉并幽交四部考之若天水省三城而改汉阳张掖省
二城辽东省七城而分属国及上党郁林之一邑武都
九真之二邑金城渔阳之三邑朔方之四邑太原之五
邑定襄代上谷乐浪之七邑辽西之九邑上郡右北平
卷十八 第 4a 页 WYG0943-0432a.png
之十二城安定北地之十三城涿郡之省者二十二西
河之省者二十三皆损于前者也广阳南海之增一邑
玄菟之增三邑武威之增四邑及苍梧之置鄣平交阯
之置封溪望海皆增于旧者也先是中兴六载六月辛
卯令郡国不足置者上二府于是条奏并省四百馀县
而建武十一年并朔方于并州十二年省金城属陇西
又其明年省并西京十三国今以志考之属司隶之部
郡七县邑侯国百六豫州部郡国六县邑侯国九十九
冀州部郡国九县邑侯国百其馀若兖若徐若青若荆
卷十八 第 4b 页 WYG0943-0432b.png
暨扬益凉并幽交其部郡国凡七十七而属国六不与
其数(共八十三)而县邑侯国道凡七百六十盖自明帝置一
章帝置二和帝置三安帝又命属国别领比郡六又所
省县渐复分置至于孝顺凡郡国百五比前史反增二
县邑道侯国千一百八十比前史犹少三百九十七

汉中兴郡县改异 并省(又见上)

志录中兴以来郡县改异凡前志有县名今不载者皆
卷十八 第 5a 页 WYG0943-0432c.png
世祖所并省也并合省郡国十县邑道侯国四百馀所
 纪建武六年六月辛卯诏曰张官置吏所以为人也
今户口耗少吏职尚烦其令司隶州牧各实所部省减
吏员县国不足置长吏可并合者上大司徒大司空二
府于是条奏并省四百馀县十年省定襄郡十一年省
朔方牧并并州十二年省金城郡(十三年复置)十三年二月
并省西京十三国(广平真定城阳泗水菑川胶东六安广阳河间注此有九国云十三国误)
(也)二十年省五原郡 百官志世祖并省郡县四百馀
所后世稍复增之 晋志光武郡国并省者八(城阳淄川高密)
卷十八 第 5b 页 WYG0943-0432d.png
 胶东六安真定泗水广阳(一本云郡国志注所省者十国后复河间广阳郡省八国耳) 宋志东
京无复朔方改交阯曰交州凡十二州司隶所部如故
 郡县改异省都尉并太守则建武六年河南改为尹
则十五年州牧复为刺史则十八年湖华阴故属京兆
今属弘农长陵阳陵商雒故属冯翊弘农今属京兆建
武十五年也陈留山阳三县属梁国元和元年也建武
十一年十月西河上郡属魏二十七年七月代郡鲁国
卷十八 第 6a 页 WYG0943-0433a.png
属幽豫皆改属者也汝南东平之固始寿张常山会稽
南阳之高邑章安章陵则世祖之所改临淮为下邳天
水为汉阳则永平十五年十七年之所更章帝改楚为
彭城又改中山之三县陈留之考城章和二年改淮阳
为陈元和元年分东平为任城永元七年延光建和二
年改千乘为乐安乐成清河为安平甘陵阳嘉三年改
武陵之汉寿皆更名者也省六安属庐江省广平真定
菑川高密胶东属钜鹿常山北海则建武十年及十三
年也省河间属信都至永元三年而复省广阳属上谷
卷十八 第 6b 页 WYG0943-0433b.png
至永平八年而复以至城阳泗水之属琅邪广陵皆并
省而分属者也交阯之封溪望海武陵之沅南置于建
武十九年二十六年分益州置永昌郡分泰山置济北
见于永平之十二年永元之二年顺帝分会稽置吴郡
永元二年八年十六年永和初元之置充国临汝建昌
汉宁永平元年二年八年之复鄀合阳武功建初四年
五年永和二年延光元年三年之置轮氏复赣榆杜阳
卷十八 第 7a 页 WYG0943-0433c.png
阳信汶江以至鄣平哀牢博南之置祋祤粟邑淳于昌
安下密之复厌次林虑临济临睢乐平蒲阴湖陆高平
汉嘉汉昌之改未易悉数中平五年改刺史新置牧六
年置汉安郡初平六年分巴郡为二建安十三年房陵
别属新城十八年复禹九州二十年复置汉宁上庸郡
则汉季矣

汉置永昌郡(又见内附类)

明纪永平十二年春正月益州徼外夷哀牢王相率内
属于是置永昌郡罢益州西部都尉注西南夷传曰罢
卷十八 第 7b 页 WYG0943-0433d.png
益州西部所领六县合为永昌郡置哀牢博南二县去
洛阳七千里 志永昌郡八城户二十三万一千八百
九十七口百八十九万七千三百四十四 哀牢夷传
始通博南山度兰仓水行者歌曰汉德广开不宾度博
南越兰津

汉郡邑侯国总入郡县本末

续志凡郡国百五县邑道侯国千一百八十一自河南
卷十八 第 8a 页 WYG0943-0434a.png
至扶风郡七而县邑侯国百六则属之司隶自颍川至
鲁国郡六而县邑侯国九十九则属之豫自魏郡至渤
海郡九而县邑侯国百则属之冀自陈至济阴郡八县
邑侯国八十则属之兖徐州则自东海至下邳郡五而
县邑侯国六十二焉青州则自济南至齐国郡六而县
六十五焉荆州则自南阳至长沙郡七而县邑侯国百
十七焉扬州有六郡而县邑侯国九十二焉益州则郡
国十二而县道百一十八凉州则郡国十二而县道候
官九十八并州之郡九而县邑侯国九十八幽州之郡
卷十八 第 8b 页 WYG0943-0434b.png
国十一而县邑侯国九十交州之郡七而县五十六

汉春秋三史地名

续志录春秋三史会同征伐地名注臣昭案志犹有遗
阙今众书所载不可悉记其春秋土地通儒所据而未
备者皆先列焉(山川地名悉为细注今进为大字) 今以河南一郡考
之如河南谓之王城尸乡谓之尸氏密谓之新城则考
之春秋者也如狄泉唐褚氏东圉解乾祭垂陇扈蒯原
卷十八 第 9a 页 WYG0943-0434c.png
圃棐林制琐清訾旃然汜京溪泉则考之左氏者也若
公羊之成周史记之程注长城垣雍阳武什谷成睪陉
山𢠸狐高都前书之曲遇(阙)        刘昭
补注于河南郡引左传者三十八若大野泽观鱼台丹
徒之引春秋梁山沙鹿之引公谷不可胜纪所证他书
若尔雅诗谱说文帝王世纪郑志越绝古史考皇览刘
向别录古今注及吕氏汉晋魏氏交广春秋黄图决录
计偕簿汲冢书襄阳耆旧传西征南都三都赋注以记
名者三齐三秦上党荆州秦州营阳始安伏滔北征戴
卷十八 第 9b 页 WYG0943-0434d.png
延之西征潘岳关中刘荟驺山晋太康元康地道周处
风土干宝搜神慧远庐山任豫益州及博物耆旧豫章
交州巴吴兴湘中等书以志名者巴汉南中华阳陈留
及广志 河内之修武春秋曰宁颍川之𨻳陵春秋曰
𨻳汝南之城父春秋曰夷陈之苦县春秋曰相东郡濮
阳春秋曰濮谷城春秋曰小谷东平之寿张春秋曰良
山阳之东缗春秋曰缗东海之祝其春秋曰夹谷琅邪
卷十八 第 10a 页 WYG0943-0435a.png
之即丘春秋曰祝丘广陵之堂邑春秋曰堂良成春秋
曰良平原之祝阿春秋曰祝柯汉中之锡春秋曰锡穴
皆见志之本注 春秋正义引释例土地名世族谱
隋志春秋土地名三卷(晋裴秀客京相璠撰)九州郡县名九卷古
来国名二卷古今地谱二卷 唐志刘伯庄史记地名
二十卷 杜预左传序别集诸例及地名谱第历数相
与为部凡四十部十五卷名曰释例 宋州郡志以班
固马彪二志太康元康定户王隐地道晋世起居永初
郡国何徐州郡及地理杂书互相考覆以续汉郡国校
卷十八 第 10b 页 WYG0943-0435b.png
太康地志参伍异同 本朝杨湜编春秋地谱十二卷
十三国地皆释以今州县名并为图于后(常氏有此书湜增广焉)

汉四履 州域

通典秦制天下为四十郡其地则西临洮北沙漠东萦
西带皆临大海汉兴以秦地太大加置郡国凡为十三
州部刺史至哀平之际凡新置郡国六十三焉与秦四
十合百三地东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万三千三百六
卷十八 第 11a 页 WYG0943-0435c.png
十八里此汉之极盛也光武并省郡国十县道侯国四
百馀所其后亦为十三州部渐复加置郡国至于灵献
凡百有五东乐浪西燉煌南日南北雁门西南永昌四
履之盛亦如前汉 叙传凡汉书分州域物土疆

汉省州并郡 复禹贡九州

平纪元始四年冬更十二州名分界 百官志注献帝
起居注曰建安十八年正月庚寅省州并郡复禹贡九
州 兖豫青徐荆扬冀益雍(九数虽同而禹贡无益有梁然梁益亦一地也) 冀州(三十六郡省司)
(隶分属豫冀)雍州(二十一郡省凉州)荆州(十三郡省交州得交州五郡)益州(十四郡本)
卷十八 第 11b 页 WYG0943-0435d.png
(十二得交州二郡)豫州(八郡并河南荥阳都尉)徐州(八郡)青州(五郡)

魏十二州

通典魏有州十二司隶豫兖青徐凉秦冀幽并
扬雍(凉分置秦州) 魏王观传明帝即位下诏书使
郡县条为剧中平者外剧有任子于役条当有
降差 太和六年二月诏改封诸侯王皆以郡
为国
卷十八 第 12a 页 WYG0943-0436a.png

三国形势

胡安国设险论曰魏人都许不恃方城而守襄阳蜀人
都益不恃剑门而守汉中吴人都秣陵不恃大江而守
荆渚 宋志三国鼎跱吴得扬荆交三州蜀得益州魏
氏犹得九焉吴又分交为广魏末平蜀又分益为梁
北史寿春形胜南郑要崄乃建邺之肩髀成都之喉嗌
 晋殷仲堪曰剑阁之隘蜀之关键巴西梓潼宕渠三
郡去汉中辽远在剑阁之内而统属梁州盖定鼎中华
虑在后伏自南迁守在岷邛衿带之形事异曩日是以
卷十八 第 12b 页 WYG0943-0436b.png
李势初平割三郡隶益州将欲重复上流为习坎之防
 王羲之曰保淮之志非复所及莫过还保长江都督
将各复旧镇自长江以外羁縻而已 孙绰曰中宗龙
飞实赖万里长江画而守之耳

晋十九州 增置郡国

司冀兖豫荆徐扬青幽平并雍秦凉梁交广及益宁
晋志魏武所置十二(新兴至襄阳)所省七(上郡至庐江)文帝置七
卷十八 第 13a 页 WYG0943-0436c.png
(朝歌至安丰)明及少帝增二(上庸平阳)得汉郡五十四蜀先主置
郡九(巴东至涪陵)后主增二(云南兴古)得汉郡十有一吴大帝置
郡五(临贺至庐陵南部)少帝景帝各四(临川至合浦北部)归命侯置十
(始安至宜都)得汉郡十有八晋武太康元年平孙氏凡增
置郡国二十有三(荥阳至南平通典二十有二)省司隶置司州别立
梁秦宁平四州仍吴之广州凡十九州郡国一百七十
(仍吴所置二十五仍蜀十二仍魏二十一仍汉旧九十三置二十三)太康三年废宁州置南夷校尉 
 隋志太康之后文轨方同编户二百六十馀万 通
典太康元年平吴分为十九州部置司州治洛阳兖治
卷十八 第 13b 页 WYG0943-0436d.png
廪丘豫治项冀治房子并治晋阳青治临淄徐治彭城
荆初治襄阳后治江陵扬初治寿春后治建业凉治
武威分三辅为雍治京兆分陇山之西为秦治上邽益
治成都分巴汉之地为梁治南郑分云南为宁治云南
幽治涿分辽东为平治昌黎交治昌编分合浦之北为
广治番禺 隋经籍志元康三年地记六卷元康六年
户口簿记三卷 唐蓺文志晋太康土地记十卷太康
卷十八 第 14a 页 WYG0943-0437a.png
州郡名五卷 后汉志注引晋元康地道记

晋二十州 增置郡国(又见上)

宋州郡志太康元年天下一统凡十六州后又分凉雍
为秦分荆扬为江分益为宁分幽为平而为二十矣
通典平吴分十九州司兖豫冀并青徐荆扬梁雍秦益
凉宁幽平交广(通鉴从之)又增置郡国二十有二凡郡百五
十有六县千一百有九 干令升晋纪论世祖掩唐虞
之旧域班正朔于八荒
卷十八 第 14b 页 WYG0943-0437b.png
晋义兴郡

周玘传元帝以玘频兴义兵勋诚并茂乃以阳羡及长
城之西乡丹阳之永世别为义兴郡以彰其功

晋侨立州郡

通典自东晋成帝时中原流民多南渡遂于江汉淮之
间侨立州郡以抚其民今纪其所治经久者大较以宋
孝武大明为正凡二十有二州扬治建业南徐治京口
徐治彭城南兖治广陵兖治瑕南豫治历阳豫治汝南
卷十八 第 15a 页 WYG0943-0437c.png
江治寻阳青治临淄冀治历城司治义阳荆治南郡郢
治江夏湘治临湘雍治襄阳梁治南郑秦亦治南郑益
治成都宁治建宁广治南海交治龙编越治临鄣郡凡
二百三十有八县千一百七十有九齐青治朐山冀涡
口豫寿春北兖淮阴北徐钟离又置巴东治巴州二十
有三梁大同中州百有七 宋志江左又分荆为湘或
离或合凡有扬荆湘江梁益交广其徐州则有过半豫
州唯得谯城而已宋分扬为南徐徐为南兖扬州之江
西悉属豫州分荆为雍分荆湘为郢分荆为司分广为
卷十八 第 15b 页 WYG0943-0437d.png
越分青为冀分梁为南北秦太宗初青冀徐兖及豫州
淮西不守于钟离置徐州淮阴为北兖而青冀治赣榆
今志大较以大明八年为正 隋志晋南迁之后南郡
襄阳皆为重镇九江襟带所在江夏竟陵安陆各置名
州为蕃镇重寄 隋经籍志元嘉六年地记三卷九州
郡县名九卷 本朝李焘著江左方镇年表十六卷

元魏分置州郡

卷十八 第 16a 页 WYG0943-0438a.png
太和十年分置州郡凡三十八州(二十五在河南十三在河北)通典按旧 
(史州百十有一郡五百十有九县千三百五十有二) 地形志正光已前户口之
数倍晋太康 隋志魏诸州记二十一卷(唐志二十卷周处风土记)
(十卷)
通典北齐有州九十七郡百六十县三百六十五周平
齐通计州二百十一郡五百八县千二十四

梁析置州郡

隋地理志梁天监十年有州二十三郡三百五十县千
二十二其后务恢境宇频事经略开拓闽越克复淮浦
卷十八 第 16b 页 WYG0943-0438b.png
平俚洞破牂柯又以旧州遐阔多有析置大同年中州
一百七郡县称此
通典陈氏有州四十二(地狭州多)郡百九县四百三十八

隋郡县

隋志大凡郡一百九十县一千二百五十五东西九千
三百里南北万四千八百十五里东南皆至于海西至
且末北至五原隋氏之极盛也 隋开皇三年废诸郡
卷十八 第 17a 页 WYG0943-0438c.png
大业三年四月壬辰改州为郡 隋州郡县簿七卷

唐十道 山川形便 州县定簿 十道山川


贡赋 并省州郡

志唐兴高祖改郡为州太守为刺史(会要武德元年六月十九日)通鉴 
(五月甲子)又置都督府以治之(七年二月十八日戊午)然天下初定权
置州郡颇多太宗元年始命并省(贞观元年三月十日)实录二月丁巳 
(通鉴二月命大加并省)又因山川形便分天下为十道一曰关内
二曰河南三曰河东四曰河北五曰山南六曰陇右七
曰淮南八曰江南九曰剑南十曰岭南至十三年定簿
卷十八 第 17b 页 WYG0943-0438d.png
凡州府三百五十八县一千五百五十一(通鉴一十一)明年
平高昌又增州二县六其后北殄突厥颉利西平高昌
北踰阴山西抵大漠其地东极海西至焉耆南尽林州
南境北接薛延陀界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
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 会要凡天下三百六十州自
后并省迄于天宝凡三百三十一州存焉而羁縻之州
八百置十节度经略使以备边尹京之府三(京兆河南太原)
卷十八 第 18a 页 WYG0943-0439a.png
都督府五(潞扬益荆幽)都护府六(单于安西安北为大都护安南安东北庭为中都护)
又有上中下都督府凡天下军四十府六百三十四镇
四百五十戍五百九十守捉三十五 通典贞观初并
省州县始于山河形便分为十道天宝初又改州为郡
刺史为太守大凡郡府三百二十八县千五百七十三
羁縻州郡不在其中(通鉴天宝元年是岁天下县一千五百二十八又曰时声教所被之)
(州三百三十一)又云开元中定天下州府自京都及都督都护
府之外以近畿之州为四辅(同华岐蒲)其馀为六雄(郑陜汴绛怀魏)
十望(宋亳滑许汝晋洛虢卫相)十紧及上中下之差天宝中通计天
卷十八 第 18b 页 WYG0943-0439b.png
下凡上州一百九中州二十九下州一百八十九总三
百二十七州(六典有四辅六雄十望州上中下州)唐县有赤六畿八十二
望七十八紧百十一上四百四十六中二百九十六下
五百五十四六等凡一千五百七十三县(志五十一陆贽云县邑)
 有七等之异(六典三都之县在城内曰京县城外曰畿县又望县八十五其馀为上中下)李吉甫传汉初 
(置郡不过六十今列州三百县千四百) 旧纪天宝元年天下郡府三百
六十二县一千五百二十八乡一万六千八百二十九
卷十八 第 19a 页 WYG0943-0439c.png
户部进计帐户八百五十二万五千七百六十三口四
千八百九十万九千八百(通鉴天宝元年正月州三百三十一考异云旧纪三百六)
(十二地理志开元二十八年州府三百二十八至此才二年不应增三十馀州今从唐历会要统记) 六
典凡天下十道任土所出而为贡赋之差一曰关内古
雍州之境京兆至绥银凡二十有二州东距河西抵陇
坂南据终南之山北边沙漠二曰河南古豫兖青徐之
境河南至密海凡二十有八州东尽于海西距函谷南
濒于淮北薄于河三曰河东古冀州之境太原至蔚云
凡十有九州东距常山西据河南抵首阳太行北边匈
卷十八 第 19b 页 WYG0943-0439d.png
奴四曰河北古幽冀之境怀卫至营平安东凡二十有
五州东并于海南迫于河西距太行北通渝关蓟门五
曰山南古荆梁之境荆襄至阆果凡三十有三州东接
荆楚西抵陇蜀南控大江北据商华之山六曰陇右古
雍梁之境秦渭至安西凡二十有一州东接秦州西逾
流沙南连蜀及吐蕃北界朔漠七曰淮南古扬州之境
扬楚至申光凡一十有四州东临海西抵汉南据江北
卷十八 第 20a 页 WYG0943-0440a.png
距淮八曰江南古扬州之南境润常至溱珍凡五十有
一州东临海西抵蜀南极岭北带江九曰剑南古梁州
之境益蜀至巂姚凡三十有三州东连牂柯西界吐蕃
南接群蛮北通剑阁十曰岭南古扬州之南境广循至
福禄庞凡七十州东南际海西极群蛮北据五岭其远
夷则关内控北蕃突厥之朝贡河南控海东新罗日本
之贡献河北控契丹奚靺鞨室韦陇右控西域胡戎江
南控五溪之蛮剑南控西河群蛮岭南控百越林邑扶
南其羁縻州则关内之原庆灵夏延河北之幽营安东
卷十八 第 20b 页 WYG0943-0440b.png
陇右之秦凉至甘岷江南之黔中剑南之黎戎至巂姚
岭南之五府管焉(户部郎中凡天下之州府三百一十有五而羁縻之州八百)志云三百 
(五十一开元二十八年郡府三百二十八) 以山川形便考之关内古雍州
为鹑首鹑火之分其名山太白九嵏吴岐梁华其大川
泾渭灞浐河南古豫兖青徐之域为实沈鹑尾寿星大
火降娄玄枵娵訾星纪之分其名山三崤少室砥柱蒙
峄嵩高泰岳其大川伊洛汝颍沂泗淮济河东古冀州
卷十八 第 21a 页 WYG0943-0440c.png
为实沈大梁之分其名山雷首介霍五台其大川汾沁
丹潞河北古幽冀二州为娵訾大梁玄枵析木津之分
其名山林虑白鹿封龙井陉碣石常岳其大川漳淇呼
沱古荆梁为山南分则鹑火鹑尾鹑首也山则嶓冢熊
耳铜梁巫荆岘川则巴汉沮淯也古梁雍为陇右分则
鹑首也山则秦陇鸟鼠以至积石三危川则河洮弱羌
休屠之泽也古扬州为淮南分则鹑尾也山则灊天柱
罗涂八公川则滁淝巢湖也江南古扬州南境星纪鹑
尾则其分衡庐茅蒋以至金华大庾则其山湘赣沅澧
卷十八 第 21b 页 WYG0943-0440d.png
以至彭蠡太湖则其川剑南古梁州鹑首则其分岷峨
青城鹤鸣则其山江涪雒汉则其川岭南古扬州南境
星纪鹑尾则其分黄岭灵洲则其山桂郁则其川也(十道)
(有图有录有志)以州县定簿考之府则关内河东山南各二河
南剑南各一关内陇右都护各二河北剑南岭南都护
各一州则关内二十七河南河北各二十九河东陇右
各十九山南三十三淮南十三江南五十一剑南三十
卷十八 第 22a 页 WYG0943-0441a.png
八岭南七十三(共三百四十五并高昌三百六十少十有五)县则关内百三
十五河南百九十六河东百一十河北百七十四山南
百六十一陇右六十淮南五十三江南二百四十七剑
南百八十九岭南三百一十四(共一千六百三十九多八十八盖有损益)
十道贡赋考之关内厥赋绢绵布麻厥贡毛羽革角布
席河南厥赋绢絁绵布厥贡丝布葛席埏埴盎缶河东
厥赋布襺厥贡布席豹尾熊皮雕羽河北则丝绢绵以
为赋罗绫䌷纱凤翮苇席以为贡山南则绢布绵䌷以
为赋金丝纻漆以为贡陇右则布麻以为赋金屑砺石
卷十八 第 22b 页 WYG0943-0441b.png
鸟兽革角以为贡淮南赋以絁绢绵布贡以丝布纻葛
江南赋以麻纻贡以金银纱绫蕉葛绵綀鲛革藤纸丹
砂剑南赋以绢绵葛纻贡以金布丝葛绫罗绵䌷羚角
犛尾岭南赋以蕉纻落麻贡以金银孔翠犀象䌽藤竹


唐开置州县 边州令式 六都护府(见官制)

志羁縻州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
卷十八 第 23a 页 WYG0943-0441c.png
蕃及蛮夷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
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
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六典安东)
(至驩容为边州)今录招降开置之目以见其盛突厥回纥党项
吐谷浑隶关内道者为府二十九州九十突厥之别部
及奚契丹靺鞨降胡高丽隶河北者为府十四州四十
六突厥回纥党项吐谷浑之别部及龟兹于阗焉耆疏
勒河西内属诸胡西域十六国隶陇右者为府五十一
州百九十八羌蛮隶剑南者为州二百六十一蛮隶江
卷十八 第 23b 页 WYG0943-0441d.png
南者为州五十一隶岭南者为州九十二又有党项州
二十四不知其隶属大凡州府八百五十六号为羁縻
(会要凡羁縻之州八百都护府有六单于安西安北为大都护安南安东北庭为中都护六典大都护有)
(副有长史司马汉宣帝始置都护唐永徽中始置安南安西大都护景云三年置单于都护开元初置北庭都)
(护)关内道突厥州十九府五回纥州十八府九党项州
五十一府十五吐谷浑州二(都护有单于安北都督有夏州灵州庆州延州领之)
河北道突厥州二奚州九府一契丹州十七府一靺鞨
卷十八 第 24a 页 WYG0943-0442a.png
州三府三降胡州一高丽降户州十四府九(都护有安东都督有)
(幽营州领之)陇右道突厥州三府二十七回纥州三府一党
项州七十三府一县一吐谷浑州一四镇都督府州三
十四河西内属诸胡州十二府二西域府十六州七十
(分隶于北庭燕然安西都护凉州秦临松州都督及洮州)剑南道诸羌州百六十
八诸蛮州九十二(分隶于松茂巂雅黎戎姚泸州都督)江南道诸蛮州五
十一(隶黔州都督)岭南道诸蛮州九十二蜀爨蛮州十八(隶安)
(南都护桂邕峰州都督) 武德元年临涂内附而置涂州开南中
而置南宁昆协曲州二年以内稽部置辽州三年以牂
卷十八 第 24b 页 WYG0943-0442b.png
柯地置牂充州四年置姚髳尹曾矩七年置南龙西豫
贞观元年置西仁崌州而龟林轨州党项丛洪南寿应
州置于二年三年定襄云中都督嶂浮祐顺西唐州置
于四年以拓拔部置西戎儒州及雅蛾炎向麟阔肆直
之置则五年也以徼外羌置西冉州及西沧之置则六
年也疏勒置于九年焉耆置于十八年呼延龟兹置于
二十年而坚昆之府烛龙之州及松漠毗沙归顺饶乐
卷十八 第 25a 页 WYG0943-0442c.png
皋兰皆二十二年所置也定襄四州桑乾四州及新黎
瑶池皆二十三年所置也以至征高丽而置盖辽岩三
州分骨利干部而置元阙州分回纥部而置十八州九
府他如永徽之置浑河狼山金满显庆之置双河阴山
拱州龙朔之置桑乾府吐火罗道仪凤二年之置纳晏
巩奉浙州则由山洞之开咸亨三年之置总敦殷州则
由昆明之内属及开元贞元之间废置分合不可遍举
(羁縻诸州皆傍塞外或寓名于夷落天宝后王官之戍北不踰河西止秦邠)州领于府如定
襄之四云中之五桑乾之四呼延之三达浑之五是也
卷十八 第 25b 页 WYG0943-0442d.png
县领于州如嵯州之一祐淳州之二诺州之三盖州之
四是也

唐太宗并省州郡

志天下初定权置州郡颇多太宗元年始命并省(实录一月)
(丁巳通鉴二月会要三月十日) 今考之志会要关内则泉稷林彭麟
州废于元年南夏(会要五年)北吉魏罗正西和北连州废于
二年(会要又废利州)北仁废于三年会州废于六年八年则废
卷十八 第 26a 页 WYG0943-0443a.png
西韩北永北基上州九年十一年则废环丰州十三年
废回柘长化十七年(六月十七日)废宜州河南则熊邵汝芮
管道沈息舒洧杞邳涟谭东泰废于元年莒鄫废于二
(志莒八年鄫元年)嵩鼎仁东梁鲁废于三年八年九年戴北
谯废于十七年六月河东则元年废昌邵中介盖西德
北温二年三年废东和西定北和九年十七年废受虞
吕韩河北则元年废毛殷莘元廉蠡景澶磁满东盐六
(十二月九日)废棣州十七年六月废黎井深观山南则元
年省均重纯直郢湖沙万西康南井八年省东松鄀浙
卷十八 第 26b 页 WYG0943-0443b.png
二年九年十年(六月七日志十七年)省西平北澧静州十二年十
七年省覆温州陇右则八年省旦州十年十一年省米
乌州淮南则元年省方义霍谷州江南则丰池夷南云
东嘉并于元年道州并于十七年牢州并于十八年郎
州并于十七年复置于十三年剑南则犍维并于元年
(二年复维州)蒙贤霸并于二年八年十三年岭南则威齐至
前真十三州并于元年玉山至后真五州并于二年十
卷十八 第 27a 页 WYG0943-0443c.png
年南康荔晏之省十一十二年也浔冈至南建燕九州
之废十三十六十八年也 李吉甫传元和六年吉甫
奏今列州三百县千四百(通典一千五百七十二县)愿诏有司博议
州县有可并并之 六典三都城内曰京县(奉先同京城)通典 
(曰赤县)外曰畿县又望县八十五(通典七十八)馀为上中下县

唐诸州名

志武德元年(六月十九日)更诸郡为州天宝二载以州为郡
(纪元年二月丙申会要元年正月二十日)乾元元年复以郡为州(纪至德二载十二月)
 戊午复诸州及官名(考异云颁下四方已涉明年故皆云乾元元年)凡州郡县无所更
卷十八 第 27b 页 WYG0943-0443d.png
置者皆仍隋旧凡乾元后所置州皆无郡名及其季世
所置州县又不列上中下之第 武德更州名若汾夔
僰栾岚岳白绣楚贞观更州名若韶驩伊辩邵汝亳慈
妫忠万道茂潘窦柳澄邕横蒙雷容廉富昭康播龙朔
乾封总章上元之际则更冀宜郁林禺陆先天开元宝
应永贞大历之际则更仪阆剑邠莫褒福蔡峦充处天
宝元年更郡名则关内七河南七河东四河北九山南
卷十八 第 28a 页 WYG0943-0444a.png
十一陇右淮南皆三江南岭南皆九剑南十 岭南五管
(广桂邕容安南)皆隶岭南节度使咸通三年五月分两道节度
(广为东邕为西) 会要崔涖议曰则天分割雍州为四益州为
三减削其权不使专统(大中元年正月敕古者郎官出为邑宰公卿外领郡符)

唐二十四府都督 按察使

百官志武德初边要之地置总管以总军(六月七日)加号使
持节盖汉刺史之任有行台有大行台其员有尚书令
一人掌管内兵民总判省事仆射贰之左右丞以下诸
司郎中略如京师七年(二月十二日)改总管曰都督总十州
卷十八 第 28b 页 WYG0943-0444b.png
者曰大都督贞观二年去大字凡都督府有刺史以下
如故然大都督又兼刺史而不检校州事其后都督加
使持节则为将诸将亦通以都督称(会要开元元年著令户满二万以上)
(为中都督不满者为下都督府)景云二年六月二十八日制于天下分
置都督府二十四察刺史以下善恶置司举从事二人
秩比侍御史扬益荆并四州为大都督汴兖魏冀蒲绵
秦洪润越十州为中都督皆正三品齐鄜泾襄安潭遂
卷十八 第 29a 页 WYG0943-0444c.png
通梁夔十州为下都督府从三品其年七月诏置都督
议者以为权重难制罢之惟四大都督府如故置十道
按察使道各一人开元二年曰十道按察采访处置使
至四年罢八年复置十道按察使秋冬巡视州县十年
又罢十七年复置十道京都两畿按察使二十年曰采
访处置使分十五道天宝末又兼黜陟使乾元元年改
曰观察处置使 通鉴开元十五年五月癸酉上悉以
诸子庆王潭等领州牧刺史都督节度大使大都护经
略使实不出外十七年五月壬辰复置十道及京都两
卷十八 第 29b 页 WYG0943-0444d.png
畿按察使

唐十五道

志景云二年(六月壬午)分天下郡县置二十四都督府以统
之既而以权重罢之(会要景云二年五月分山南为东西两道又自黄河已西分河西道)
开元二十一年又因十道分山南江南为东西道增置
黔中道及京畿都畿置十五采访使检察如汉刺史之
职关内道盖古雍州之域为府二都护府二州二十七
卷十八 第 30a 页 WYG0943-0445a.png
县百三十五京畿采访使治京城内(京兆至邠州)关内采访
使以京官领(陇州至镇北)河南道盖古豫兖青徐之域为府
一州二十九县百九十六都畿采访使治东都城内(东都)
(至汝州)河南采访使治汴州(陜州至密州)河东道盖古冀州之
域为府二州十九县百一十采访使治蒲州(河中至泽州)
北道盖古幽冀二州之域为州二十九都护府一县百
七十四采访使治魏州(孟州至安东)山南道盖古梁荆二州
之域为府二州三十三县百六十一东道采访使治襄
(江陵至金州)西道采访使治梁州(兴元至渠州)陇右道盖古雍
卷十八 第 30b 页 WYG0943-0445b.png
梁二州之境为州十九都护府二县六十采访使治鄯
(秦州至安西)淮南道盖古扬州之域为州十二县五十三
采访使治扬州(扬州至申州)江南道盖古扬州南境为州五
十一县二百四十七东道采访使治苏州(润州至漳州)西道
采访使治洪州(宣州至邵州)黔中采访使治黔州(黔州至溱州)
南道盖古梁州之域为府一都护府一州三十八县百
八十九采访使治益州(成都至泸州)岭南道古扬州南境为
卷十八 第 31a 页 WYG0943-0445c.png
州七十有三都护府一县三百一十四采访使治广州
(广州至武安) 通典开元二十一年(通鉴同)分为十五道置采
访使以检察非法京畿(治西京城内)关内(多以京官遥领)都畿(治东都城)
(内)河南(治陈留郡)河东(治河东郡)河北(治魏郡)陇右(治西平郡)山南东(治襄)
(阳郡)山南西(治汉中郡)剑南(治蜀郡)淮南(治广陵郡)江南东(治吴郡)江南
西(治章郡)黔中(治黔中郡)岭南(治南海郡)又于边境置节度经略使
式遏四夷(节度使十经略守捉使三)大凡镇兵四十九万人戎马八
万馀疋 会要开元二十二年二月十九日(辛亥)初置十
五道采访处置使以卢绚等为之 张九龄奏置(李尚隐传二十二年置京)
卷十八 第 31b 页 WYG0943-0445d.png
(畿用中丞卢奂大夫不充使永泰后大夫王翊崔涣等乃为之)通鉴乾元元年五月壬午停采访使改黜陟 
(使为观察) 武德令三万户已上为上州永徽令二万户以
上为上州显庆元年九月十二日敕户三万以上为上
州二万以上为中州开元十八年三月七日敕户四万
以上为上州二万五千户为中州不满二万为下州缘
边州三万户以上为上二万户以上为中其亲王任中
下州刺史亦为上州去任仍旧凡天下三百六十州自
卷十八 第 32a 页 WYG0943-0446a.png
后并省迄于天宝凡三百三十一州存焉而羁縻之州
八百尹京之府有三(京兆河南太原)大都督府有五(潞扬益荆幽)
护府有六(单于安西安北为大安南安东北庭为中)又有上中下都督府凡
天下军有四十府有六百三十四镇有四百五十戍有
五百九十守捉有三十五(会要) 理道要诀唐郡府三百
二十八县千五百七十三折冲府五百九十三镇二百
四戍三百九十三寺五千一百八十五驿千三百八十
八观千八百五关二十七(通典同) 通鉴开元二年闰二
月丁卯复置十道按察使以益州长史陆象先等为之
卷十八 第 32b 页 WYG0943-0446b.png
四年闰十二月辛丑罢
晋傅咸上言曰旧都督有四今并监军乃盈于十夏禹
敷土分为九州今之刺史几向一倍户口比汉十分之
一而置郡县更多空校牙门无益宿卫而虚立军府动
有百数五等诸侯复坐置官属以为当今之急先并官
省事静事息役
唐依汉法于四边立都护府以镇重边陲招怀憬俗开
卷十八 第 33a 页 WYG0943-0446c.png
元时安东都护府在营州东界至洛阳二千九百里安
南都护府在交阯至洛阳七千二百里安西都护府在
龟兹至洛阳八千三百里安北都护府在中受降城至
洛阳二千二百里(制旨兵法)

唐岭南五府

六典广循至琼振(广府管内)桂昭至古严(桂府)容藤至平琴(容府)
邕宾至环澄(邕府)安南驩爱至福禄庞(安南管内)凡七十州其
五府又管羁縻州 通典岭南五府经略使理南海郡
统经略军(南海)清海军(恩平)桂管容管镇南(安南)邕管经略使
卷十八 第 33b 页 WYG0943-0446d.png
(通鉴云统桂容邕交四管治广州)

唐十节度经略使(又见兵制)

通典节度使十镇西(治安西)北庭(都护府)河西(武威)朔方(灵武)
(太原)范阳(范阳)平卢(柳城)陇右(西平)剑南(蜀郡)岭南(南海)五府经略
使又有经略守捉使三以防海寇(长乐郡经略使东莱东牟郡守捉)
通鉴天宝元年正月壬子分平卢别为节度是时天下
声教所被之州三百三十一羁縻之州八百置十节度
卷十八 第 34a 页 WYG0943-0447a.png
经略使以备边安西节度抚宁西域治龟兹城兵二万
四千北庭节度防制突骑施坚昆治北庭都护府兵二
万人河西节度断隔吐蕃突厥治凉州兵七万三千人
朔方节度捍禦突厥治灵州兵六万四千七百人河东
节度与朔方犄角以禦突厥治太原府兵五万五千人
范阳节度临制奚契丹治幽州兵九万一千四百人平
卢节度镇抚室韦靺鞨治营州兵三万七千五百人陇
右节度备禦吐蕃治鄯州兵七万五千人剑南节度西
抗吐蕃南抚蛮獠治益州兵三万九百人岭南五府经
卷十八 第 34b 页 WYG0943-0447b.png
略绥静夷獠治广州兵万五千四百人此外又有长乐
经略福州领之兵千五百人东莱守捉莱州领之东牟
守捉登州领之兵各千人凡镇兵四十九万人马八万
馀匹开元之前每岁供边兵衣粮费不过二百万天宝
之后边将奏益兵浸多每岁用衣千二十万匹粮百九
十万斛(四载二月己酉以朔方王忠嗣兼河东自朔方至云中边数千里要害之地悉列置城堡斥)
(地各数百里)
卷十八 第 35a 页 WYG0943-0447c.png

唐开元户部帐

志开元天宝之际东至安东西至安西南至日南北至
单于府盖南北如汉之盛东不及而西过之开元二十
八年户部帐凡郡府三百二十有八县一千五百七十
三户八百四十一万二千八百七十一口四千八百一
十四万三千六百九应受田一千四百四十万三千八
百六十二顷(通典同) 六典开元二十二年数天下之户
八百一万八千七百一十口四千六百二十八万五千
一百六十一
卷十八 第 35b 页 WYG0943-0447d.png

唐来威国

旧纪天宝三载十月丁未改史国为来威国

开宝并省岭南州县

开宝五年四月上按岭南图籍州县多而户口少命知
广州潘美转运使王明度其地里并省以便民甲午初
废白州及常乐州五月乙丑废澄宾等十三州又废县
四十九十一月甲戌又废春勤二州及七县又废南义
卷十八 第 36a 页 WYG0943-0448a.png
州 开宝二年十月契丹藏才千酋长王甲帅众来降
置丰州以处之(自是世袭)三年七月丙辰减州县官员数
太祖禦戎不勤远略夏州李彝兴河西折御勋朔方冯
继业许以世袭边圉无事 帝骘下民集大命于艺祖
厥既百神受职六服轨道乃惟李唐叔季彊藩畔援五
代八姓民生如燬图所以久长治之策肆发宸指召诸
镇以还邸遣廷绅以牧民

开宝较州县数

开宝九年十二月史官较州县数元年有州百十一县
卷十八 第 36b 页 WYG0943-0448b.png
六百三十八户九十六万七千三百五十三至是州二
百九十七县千八十六户二百五十万八千九百六十
建隆元年五月诏天下县除赤畿次赤次畿外重升降
地望四千户以上为望三千户以上为紧二千户以上
为中不满千户为中下五百户以下为下每三年一次
升降乾德二年七月己丑诏阶成二州并直隶京师太
平兴国二年八月戊辰罢节镇领支郡之制从右拾遗
卷十八 第 37a 页 WYG0943-0448c.png
李瀚之言也七年五月辛亥以泾州直属京 太祖平
湖南始令潭州等属京其后大县亦有直属者兴元之
三泉是也太宗即位之初命高保寅守怀得自奏事(怀州)
(故隶河阳)至是邠宁泾原等州并属京节镇无领支郡者矣
建隆元年七月己未始以知州易方镇十一月乙丑始
以朝臣监诸州税乾德元年四月乙酉州置通判(始命贾玭)
(等通判湖南诸州)六月庚戌始命常参官知县

淳化十道 至道十五路(租税)

淳化四年十月分十道五年十月罢(见三司使) 国初罢节
卷十八 第 37b 页 WYG0943-0448d.png
镇统支郡以转运使领诸路事其合别未有定制至道
三年始定为十五路(京东京西河北河东陜西淮南江南湖南湖北两浙福建西川陜西)
(路广东广西咸平三年三月戊辰荆湖南北路始置两使)凡租税有谷帛金铁物产
四类谷之品七布帛丝绵之品十金铁之品四物产之
品六至道末岁收谷二千一百七十一万七千馀石钱
四百六十五万馀缗绢一百六十二万馀疋䌷絁二十
七万三千馀疋丝绵六百五十馀万两云后又增三路
卷十八 第 38a 页 WYG0943-0449a.png
为十八路(国初西川路开宝六年始分陜西路咸平四年分川峡为四路益梓利夔天圣八年分江)
 南为东西路(皇祐三年正月二十四日分淮南为东西扬庐熙宁五年八月二十四日分京西为南北十二)
(月十三日分陜西为二永兴秦凤六年七月二十七日分河北为东西) 熙宁五年十月
以熙河洮岷通远军为熙河路(王韶取洮河王赡夷青唐王厚复湟鄯遂建熙)
(河一道)十一月陜西分六路各置经略司(永兴鄜延环庆泾原秦凤熙河)
 政和中初置珍思承溱播五郡宣和末废其四绍兴
二年欲省珍州后不果废十四年九月丁酉分利州为
东西两路 司马光曰上下一千七百馀年天下一统
者五百馀年而已 大观元年十二月癸巳诏东南
卷十八 第 38b 页 WYG0943-0449b.png
久安兵势寡弱人轻易摇当谨不虞之戒可以扬
江宁杭越洪荆南潭福及广桂为帅府真江润明
虔靖邵泉封邕为望郡帅府仍兼总管用侍从官
望郡以郎官以上为之又诏帅府屯兵二千望郡
一千

庆历省县邑

庆历四年五月己丑省河南府颍阳寿安偃师缑氏河
卷十八 第 39a 页 WYG0943-0449c.png
清五县为镇又析王屋县隶孟州省孟州汜水县为行
庆关隶河南时参政仲淹以天下县邑多役众民贫故
首自河南府省之未几悉复

熙宁省州县

熙宁中省并天下州县迄八年凡废州军监三十一(仪滑)
(至宣化)废县一百二十七(晋之赵城至润之延陵) 九域志载省废
州军京东军一(广齐)京西军一(光化)河北军二(通利承天)陜西州
(乾仪绥)河东州二(沁慈)军二(平晋静乐)淮南军二(天长涟水)两浙军
(顺化江阴)荆湖州一(复)军二(汉阳荆门)利州路州二(集壁)军一(大安)
卷十八 第 39b 页 WYG0943-0449d.png
广南路州二十五(富至崖)军一(太平)

建炎十九路

建炎元年六月己卯宰臣李纲请以河北地建为藩镇
是以兵力援之而于沿河沿淮沿江置帅府要郡次要
郡以备控扼沿河帅府十一沿淮帅府二沿江帅府六
大率自川陜广南外总分为十九路每路文臣为安抚
使马步军都总管总一路兵政许便宜行事武臣副之
卷十八 第 40a 页 WYG0943-0450a.png
要郡以文臣知州领兵马钤辖次要郡以文臣知州领
兵马都监许参军事皆以武臣为副沿河帅府八军要
郡六军次要郡三军非要郡二军沿淮帅府五军要郡
三军次要郡二军非要郡一军沿江帅府五军要郡三
军次要郡二军非要郡半军军二千五百人自帅府外
要郡三十九次要郡三十八总为兵九十六万七千五
百人非要郡不预又别置水军帅府两将要郡一将从
之先遣杨观复往江淮造舟丙戌诏京东西河北东路
永兴军江淮荆湖等路皆置帅府要郡屯兵有差(初纲欲因)
卷十八 第 40b 页 WYG0943-0450b.png
(帅府以宇方镇之法)四年五月京畿东西湖北淮南分为镇置镇
抚使沿江分三路置安抚大使 鄂江池州置司(又诏浙西置司镇江)
建炎元年五月辛卯赵子崧建三屯之议陜西河东北
之兵合六万人一屯澶渊一屯河中陜华一屯青郓壬
辰胡舜陟言以三京关陜析为四镇拱滑颍昌隶东京
郑汝河阳隶西京恩濮开德隶北京同华陜府隶京兆
择人为节帅诏付三省议格
卷十八 第 41a 页 WYG0943-0450c.png

大江七渡

绍兴二年八月辛丑司谏吴表臣言大江之南上自荆
鄂下至常润不过十郡之间其要不过七渡上流最急
者三荆南之公安石首岳之北津中流最紧者二鄂之
武昌太平之采石下流最紧者二建康之宣化镇江之
瓜洲此七渡当择官兵修器械其馀数十处或道路迂
曲水陆不便非大军往来径捷之处略为之防足矣诏
以付沿江守帅甲辰给事中程瑀言三国东晋虽各保
长江实宿重兵于淮南 绍兴二年九月乙丑初命沿
卷十八 第 41b 页 WYG0943-0450d.png
江岸置烽火台以为斥堠自当涂之褐山东采石慈湖
繁昌三山至建康之马家渡大城堙池州之鹊头山凡
八所旦举烟暮举火各一以为信有警即三之用李纲
请也五年李纲言淮甸荆襄东南屏蔽六朝能保守江
左以强兵巨镇尽在淮南荆襄间今当于淮南东西及
荆襄置三大帅屯重兵以临之以扬庐襄阳为帅府分
遣偏师进守支郡小筑城垒如开新边淮东以江东路
卷十八 第 42a 页 WYG0943-0451a.png
财用淮西以江西荆襄以湖北财用给之徐议营田使
自赡养假以岁月藩篱成矣近年以来大将握重兵于
江南将吏守空城于江北虽有天险初无战舰水军之
制故敌人侵伺淮南有藩篱形势之固然后建康可都
四年知建康吕祉上东南防守利便三卷 胡安国曰
欲固上流必先保汉沔欲固下流必先守淮泗欲固中
流必以重兵镇安陆 魏武困于居巢曹丕困于濡须
拓跋困于瓜洲苻坚困于淝水皆不得渡 左传昭十
七年楚司马子鱼曰我得上流注顺江而下易用胜
卷十八 第 42b 页 WYG0943-0451b.png
敌 吴志魏文帝出广陵望大江曰彼有人焉未可
图也

宋朝郡国名

景祐三年正月翰学承旨章得象等评定三等国名(今以)
(司封格参订)
赵   晋   梁   宋   寿
升   韩   襄   庆   蜀
卷十八 第 43a 页 WYG0943-0451c.png
宁   光   均   端   嘉
颍   康   恭   定   建
英   延   以上不封
(秦川) 齐(临菑营丘) 魏(大名) 燕(蓟城) 楚(彭城)
鲁 曲阜(以上旧大)   陈(宛丘) 吴(姑苏) 越 会稽(于越)以上 
(旧次今升)  夏(朔方) 商(上洛商于) 周(雒阳) 汉(广汉)
唐 唐城(泌阳)今添    徐(徐方徐土) 冀(冀方信都) 雍(西河)
(广陵淮海) 益(华阳) 镇(真定) 邓(南阳) 邠(豳土新平)
(济河) 荆(荆南) 郓(东平) 凉(武威) 潭(长沙)
卷十八 第 43b 页 WYG0943-0451d.png
(荆河汝南) 以上大国
(淇水) 郑(荥阳原武) 蔡(上蔡汝南) 曹(济阴) 许(许田许昌)
(雁门) 瀛(河间) 岐(岐阳) 随(汉东) 邢 襄国(钜鹿)以上 
(旧次)   泾(泾水) 广(南海番禺) 福(闽山长乐) 华(华阴)
宿(符离) 密(高密密须) 潞(上党潞氏) 苏(姑苏) 相(安阳)
(东阳) 以上次国
(寻阳) 滕(公丘) 向(向城) 黄(黄冈齐安) 纪(东莞)
卷十八 第 44a 页 WYG0943-0452a.png
(谯城) 原(原田) 弦   祁(蒲阴) 郐(桧城)
耿   舒(龙舒) 介(胶西) 道(舂陵) 酆(始平丰水)
(期思) 萧(萧邑) 郕(成阳郕乡) 谭(平陵) 霍(霍邑)
(夔门) 莱(东莱) 郇(又作荀栒)栒邑    鄅(开阳)
(东海) 芮(芮城) 薛   郧(郧城) 莒(城阳)
鄣   罗(罗水) 郜(郜城) 鄎   戴(考城)
(桐城) 遂(遂宁) 管(京县管城) 沈(平舆) 虞(大阳)
(城父应乡) 息(新息) 任(任城) 崇(崇城) 荥(荥南)
扈   濮(濮阳) 巢   观 (以上旧小国)
卷十八 第 44b 页 WYG0943-0452b.png
(安陆) 申(义阳申土) 虢 弘农(虢城以上旧次今小) 邾(邹邑)
(雍丘) 贾   鄫(鄫土) 郧   巴(巴川)
夷   谷(谷城) 顿   麇   黎(汉源)
葛   蓼   项   聃   茅(茅乡)
(胙城胙亭) 庸   毕   滑(灵河) 鄀(商密鄀县)
(东牟) 权(权城) 甘(张掖) 祭   尹(尹氏)
(河内) 毛   樊(樊城) 成(同谷) 单
卷十八 第 45a 页 WYG0943-0452c.png
(刘亭) 巩   邵(召南) 弼   鄘
(豕韦韦城) 鬲(有鬲) 宁   杜(枉陵) 吕(甫侯)
皖 皖城(以上春秋国名)  留   邰(有邰) 鄠(扈城)
(郿城) 焦   宛(宛城) 酂(酂城) 穰
(方城) 郢(石城) 鄢(鄢陵宜城) 缗   剧
(武城) 缯   郚   陇(汧阳) 范
(安陵程邑) 鄱(番阳) 鄃(善陆) 潘   涪(涪陵)
(辽阳乐平) 嬴   绛(绛水) 汲(汲城) 梧(苍梧)
轵   营(柳城) 翕   秺   蔺
卷十八 第 45b 页 WYG0943-0452d.png
(上谷) 鄗(高邑) 洮(洮阳) 昌(昌元) 翟
陆   淄(淄川) 卞(一作汴) 纶 (以上秦汉以来公侯)
卢   翼(临翼翼城) 邹(邹邑) 房(房陵) 褒
(沛邑) 邳(下邳) 彭(濛阳大彭) 窦   鄂(武昌鄂渚)
(邺城) 蓟   汧(汧阳) 沔(沔阳) 沂(琅邪)
(酒泉) 岷(和政) 郳(小邾) 鄯   莘(有莘)
(顺义) 渝(渝水) 郫   蒲(河东) 酅(纪邑安平)
卷十八 第 46a 页 WYG0943-0453a.png
丰 九原(以上周唐以来封公) 棣(乐安) 仪(乐平) 怀(河内)
(零陵) 盛   济(济阳) 信(广信) 义
(严陵新定) 丹(咸宁宜川) 恩  简(简池阳安) 忻(定襄)
(曲江韶石) 循(海丰) 愿   雅(卢山) 通(通川)
(赣川) 资(资中) 昭(平乐) 钦(宁越) 珍(珍川乐源)
(南溪) 集   和(历阳) 衡(衡阳) 会
(临川) 岳(巴陵岳阳) 袁(宜春) 桂(桂林) 蕲(蕲水)
(澧浦) 深(饶阳) 洋(洋川) 鄜(洛交) 琼(琼山)
(汶山通化) 衢(信安姑蔑) 澶(澧渊) 德(平原) 吉(庐陵)
卷十八 第 46b 页 WYG0943-0453b.png
(景城) 郴(桂阳郴山) 博(博平) 贺(临贺) 惠 惠阳(以上唐及五)
(代王封)  润 丹阳(朱方)本朝封王   秀 嘉禾(秀水)以上小国 
(邘城) 合(洽阳合阳) 潜(灊山) 庐(合肥) 泽(晋城高平) 以
上小国(见司封格)

郡名

 绍兴司封格防禦州自琅邪以下凡三十五军事州
 自淄至滁凡(阙)百有七
卷十八 第 47a 页 WYG0943-0453c.png
寿春  淮阳  延安  遂宁  京兆
黄平  普安  平阳  钜鹿  已上不封
河南(西京雒邑)洛阳  河内(怀怀水)河池(凤梁泉)西河(汾介休)
 汾水    清河(恩贝甘陵)睢阳(南京宋城)商丘  济阳(济钜野)
饶阳(深鹿城)汧阳(陇汧源)陇东  历阳(和当利)濮阳(濮鄄城)
滏阳(磁滏水)山阳(楚淮阴)东楚  池阳(池秋浦)鄱阳(饶番江)
桂阳(郴郴江)衡阳(衡蒸湘)衡山  澧阳(澧澧浦)涔阳 
潭阳(沅沅陵)濛阳(彭彭门)德阳(汉广汉)绵竹 永阳(滁滁阳)
资阳(资资川)资中  潮阳(潮揭阳)真阳(英德英山)邵阳(宝庆邵陵)
卷十八 第 47b 页 WYG0943-0453d.png
阳安(简简池)东牟(登文登)东莱(莱胶水)莱阳  东海(海朐山)
巴东(归建平)秭归  南充(果顺庆果山)宕渠  南溪(叙僰道)
南宾(忠忠南)南浦(万万川)陇西(渭渭源)襄武  巴西(绵左绵)
平原(德安德)平凉(原彭阳)平乐(昭) 高平(泽晋城)恩平(南恩阳江)
广平(洺洺水)博平(博聊城)乐平(辽辽阳)辽山  西平(西宁令居)
 湟水    江华(道舂陵)江油(龙龙门)涪关  清江(施夜郎)
浔江(浔浔水)海丰(循循阳)龙川  海康(雷雷阳)海陵(泰海阳)
卷十八 第 48a 页 WYG0943-0454a.png
临海(台天台)赤城  淮安(唐泌阳)方城 泌水 唐城 
临淮(泗下邳)安化(庆顺化)庆阳  安乡(河安昌)枹罕 
安岳(普普康)安城(宾南宾)齐安(黄黄冈)邾城  新安(徽紫阳)
 歙水    信安(衢太末)姑蔑  咸安(蓬蓬池)乐安(棣厌次)
文安(莫任丘)宁浦(横横浦)宁越(钦钦水)咸宁(丹丹阳)汾川 义 
 川     大宁(隰隰川)会宁(会) 巴川(合石照)铜梁 
通川(达賨城)维川(威维城)冉駹  淄川(淄淄水)临川(抚)
庐陵(吉吉水)螺川  零陵(永浯溪)景陵(复沔阳)毗陵(常延陵)
夷陵(峡西陵)峡山  涪陵(涪涪江)陵水(化罗川)昌元(昌永昌)
卷十八 第 48b 页 WYG0943-0454b.png
昌化(石离石)盛山(开开江)连山(连阳山)卢山(雅严道)邻山(渠邻水)
 流江    同谷(成西康)富水(鄂石城)上洛(商商洛)洛南 
上饶(信广信)临汀(汀平沙)长汀  临贺(贺贺江)临封(封封川)
临邛(邛邛峡)和义(荣荣南)荣德  通义(眉峨眉)眉山 
感义(藤镡江)和政(西和岷山)顺政(兴沔水)新兴(新) 始兴(韶曲江)
漳浦(漳临漳)剑浦(南剑延平)合浦(廉廉江)卢溪(辰辰阳)彭原(宁兴宁)
汉源(黎沈黎)莋都  乐源(珍) 通化(茂汶山)汶川 
卷十八 第 49a 页 WYG0943-0454c.png
清化(巴巴江)巴  龙城(柳柳江)金城(兰皋兰)允吾 
永嘉(温东嘉)东瓯  蕲春(蕲蕲水)宜春(袁宜阳)袁山 
(北京大名) 汲(卫淇水) 虢(虢弘农)虢略  绛(绛新田)曲沃 
雁门(代代郡)蒲阴(祁鼓城)钟离(濠濠水)濠梁  定襄(忻秀容)
武都(阶武川)福津  缙云(处括苍)苍梧(梧) 怀泽(贵义山)
高凉(高) 郁林(州同郁平)楼烦(岚合河)仁寿(隆陵阳)
浙西路府四(临安平江镇江嘉兴)州三(常严安吉)军一(江阴)浙东路府二
(绍兴庆元)州五(婺温衢处台)江东路府二(建康宁国)州五(池徽饶信太平)军二
(广德南康)江西路府一(隆兴)州六(赣袁吉江抚瑞)军四(兴国建昌临江南安)淮东
卷十八 第 49b 页 WYG0943-0454d.png
路州七(扬真泰滁通淮安宝应)军二(招信高邮)淮西路府一(安庆)州六(庐黄)
(和濠光蕲)军二(无为安丰)湖南路府一(宝庆)州六(潭衡郴道永全)军二(桂阳武冈)
湖北路府三(江陵常德德安)州九(鄂岳澧归峡辰沅靖复)军四(信阳寿昌汉阳荆门)
福建路府一(建宁)州五(福泉汀漳南剑)军二(邵武兴化)京西路府一(襄阳)
州四(随房均郢)军二(枣阳光化)广东路府三(肇庆德庆英德)州十一(广潮韶连)
(惠南雄新封梅循南恩)广西路府一(静江)州二十一(客贺邕郁林象廉梧藤融柳宜)
(昭浔贵宾横化高雷钦琼)军三(万安朱崖昌化)成都路府三(成都崇庆嘉定)州十一
卷十八 第 50a 页 WYG0943-0455a.png
(眉汉邛绵彭黎雅简隆威茂)军二(永康石泉)潼川路府四(潼川遂宁顺庆绍熙)州七
(泸资普昌叙合渠)军三(怀安广安长宁)监一(富顺)利州路府三(兴元隆庆同庆)
十二(利金洋沔阆阶龙凤文蓬巴西和)军二(天水大安)夔路府二(绍庆重庆)州九
(夔达施思忠开珍万涪)军三(云安南平梁山)监一(大宁) 宝祐五年筑荆山
为怀远军(淮西)六年筑黄平为镇远州(湖北)景定三年涟水军
升安东州咸淳七年城五河为安淮军
理道要诀云颛顼制九州尧遭洪水天下分绝使禹平
水土还归九州舜摄帝位分为十二州夏殷周皆为九
州两汉皆为十三州魏十二州蜀二州吴四州晋十九
卷十八 第 50b 页 WYG0943-0455b.png
州宋二十二州齐二十三州梁百七州陈四十二州后
魏百十一州北齐九十七州后周二百十州隋置司隶
刺史分部巡察(不详州名)唐十五部(诸道则前代州制也)
 玉海卷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