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九
卷九 第 1a 页 WYG0943-0221c.png

卷九
钦定四库全书
 玉海卷九
            宋 王应麟 撰
 律历
历法


庖牺周天历度 伏羲甲历

晋天文志庖牺氏立周天历度(详见盖天隋志同) 通历伏羲
在位百一十年(外纪元年辛巳在位百十年)始有甲历五运(始于甲寅)
隋天文志爰在庖牺仰观俯察谓以天之七曜二十八
卷九 第 1b 页 WYG0943-0221d.png
星周于穹圆之度以丽十二位也 外纪伏羲纪阳气
之初为律法建五气立五常定五行有甲历五运 古
三坟伏羲氏木王月命臣潜龙氏作甲历皇策辞后一
易草木皇曰命子英居我潜龙之位主我阴阳甲历咨
于四方上下无或差英曰依其法亦顺君无念哉皇曰
无为后二十二易草木昊英氏进历于君曰历起甲寅
皇曰甲日寅辰木王于卯乃鸠众于传教台告民示始
卷九 第 2a 页 WYG0943-0222a.png
甲寅易二月天皇升传教台皇曰咨予上相共工子惟
扶我正道咨告于民俾知甲历日月岁时自兹始无或
不记子勿怠皇曰下相皇威咨告于民俾知甲历 汉
志伏戏画八卦由数起 易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
于扐以象闰 春秋内事伏羲氏始画八卦定天地之
位分阴阳之数推列三光建分八节(天地开辟五纬各在其方至伏牺乃)
(合故以为元)

神农历

杨泉物理论神农始治农功正节气审寒温为早晚之
卷九 第 2b 页 WYG0943-0222b.png
期故立历日 外纪神农元年辛巳(一百二十年)

黄帝调历 黄帝正律历  斗历 黄帝星历

    五家历
外纪黄帝师大挠探五行之情占斗刚所建始作甲子
甲乙谓之干子丑谓之枝枝干相配以名日命容成造
历隶首作数 吕氏春秋大挠作甲子容成作历羲和
占日后益占岁 晋律历志昔者圣人拟宸极以运璿玑
卷九 第 3a 页 WYG0943-0222c.png
揆天行而序景曜分辰野辨缠历钦农时兴物利皆以
系顺两仪纪纲万物然则观象设卦扐闰成爻历数之
源存于此也逮乎炎帝分八节以始农功黄帝纪三纲
而阐书契乃使羲和占日常仪占月车区占星气伶伦
造律吕大挠造甲子隶首作算数容成综斯六术考定
气象建五行察发敛起消息正闰馀述而著焉谓之调
历洎于少昊则凤鸟司历颛顼则南正司天陶唐则分
命羲和虞舜则因循尧法及夏殷乘运周氏应期正朔
既殊刱法斯异(董巴议见颛顼历)汉张衡传浑元初基灵曜未
卷九 第 3b 页 WYG0943-0222d.png
纪吉凶纷错人用朣朦黄帝为斯深惨有风后者是焉
亮之察三辰于上迹祸福于下经纬历数然后天步有
常风后之为也 汉志昭帝元凤三年太史令张寿王
上书言黄帝调历汉元年以来用之后课诸历案汉元
年不用调历寿王及待诏李信治黄帝调历课皆疏阔
寿王历乃太史官殷历也寿王猥曰安得五家历 元
封七年诏御史曰盖闻古者黄帝合而不死名察发敛
卷九 第 4a 页 WYG0943-0223a.png
定清浊起五部建气物然则尚矣(孟康曰五部五行也) 后汉志
太史令虞恭等议洪范五纪论曰民间亦有黄帝诸历
不如史官记之明也论曰皇牺氏之有天下未有书计
暨于黄帝班示文章重黎记注象应著名始终相验准
度追元乃立历数故黄帝造历元起辛卯 拾遗记黄
帝有黄星之祥考定历纪 外纪疑年云黄帝元年丁
亥一百年 隋经籍志五行类黄帝地历一卷黄帝斗
历一卷 书正义黄帝已来始用甲子纪日 世本后
益作岁本羲和作占月 后汉志注博物记曰容成氏
卷九 第 4b 页 WYG0943-0223b.png
造历黄帝臣也 选注春秋命历序曰帝轩受图雒授
历 淮南子仓颉作书容成造历 汉志阴阳家容成
子十四篇 宋志容成制历象 淮南览冥训黄帝治
天下力牧太山稽辅之以治日月之行律阴阳之气节
四时之度正律历之数 史记黄帝迎日推策晋灼曰
策数也瓒曰日月朔望未来而推之故曰迎日 史历
书太史公曰黄帝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起消息正闰馀
卷九 第 5a 页 WYG0943-0223c.png
于是有天地神祇物类之官是谓五官各司其序民有
信神有明德故神降之嘉生 汉郊祀志黄帝得宝鼎
神策是岁己酉朔旦冬至得天之纪终而复始于是黄
帝迎日推策后率二十岁复朔旦冬至凡二十推 艺
文志历谱有黄帝五家历三十三卷 崇文目五行类
黄帝朔书一卷 晋志杜预云或用黄帝以来诸历以
推经传朔日皆不谐合 太史公世表曰余读谍记黄
帝以来各有年数稽其历谱谍终始五德之传古文咸
不同乖异夫子之弗论次其年月岂虚也哉
卷九 第 5b 页 WYG0943-0223d.png

少昊历

左传郯子曰凤鸟氏历正也 外纪元年丁卯八十四


颛顼历

汉志张苍言用颛顼历刘向总六历列是非而颛历在
其中 晋律历志魏董巴议曰伏羲始作八卦作三画以
象二十四气黄帝因之初作调历历代十一更年五千
卷九 第 6a 页 WYG0943-0224a.png
凡有七历颛顼以今之孟春正月为元其时正月朔旦
立春五星会于天历营室也冰冻始泮蛰虫始发鸡始
三号天曰作时地曰作昌人曰作乐鸟兽万物莫不应
和故颛顼圣人为历宗也汤作殷历弗复以正月朔旦
立春为节也更以十一月朔旦冬至为元首下至周鲁
及汉皆从其节据正四时夏为得天以承尧舜从颛顼
之故也礼记大戴曰虞夏之历建正于孟春此之谓也
 白虎通颛顼乐曰六茎言和律历以调阴阳 后汉
志蔡邕议承秦历用颛顼元用乙卯注蔡邕论曰颛顼
卷九 第 6b 页 WYG0943-0224b.png
历术曰天元正月己巳朔旦立春俱以日月起于天庙
营室五度今月令孟春之月日在营室刘洪言己巳颛
顼秦所施用(甲寅历孔子时效)甲寅元天正正月甲子朔旦冬
至七曜之起始于牛初乙卯之元人正己巳朔旦立春
三光聚天庙五度 张衡传少昊青阳之末人神杂揉
九黎乱德不可方物重黎又相颛顼而申理之日月即
次则重黎之为也人各有能因艺授任鸟师辨名四叔
卷九 第 7a 页 WYG0943-0224c.png
三正官无二业事不并齐 扬雄传雄覃思浑天与太
初律相应亦有颛顼之历焉 诗正义乾凿度云历元
名握先纪日甲子岁甲寅又曰今入天元二百七十五
万九千二百八十岁昌以西伯受命 唐志日度议洪
范传曰历记始于颛顼上元太始阏蒙摄提格之岁毕
陬之月朔日己巳立春七曜俱在营室五度 颛顼历
上元甲寅岁正月甲寅晨初合朔立春七曜皆直艮维
之首盖重黎受职于颛顼九黎乱德二官咸废帝尧复
其子孙命掌天地四时以及虞夏故本其所由生命曰
卷九 第 7b 页 WYG0943-0224d.png
颛顼其实夏历也 外纪颛顼元年辛卯(七十八年) 前志
颛顼历二十一卷颛顼五星历十四卷日月宿历十三
卷 楚语颛顼命南正重司天火正黎司地尧育重黎
之后使复典之至于夏商(法言羲近重和近黎) 宋志少昊氏有
凤鸟氏司历颛顼重黎尧命羲和其后授舜曰天之历
数在尔躬舜亦以命禹 史记自序五家之文怫异正
义五家谓黄帝颛顼夏殷周之历其文相戾故历书自
卷九 第 8a 页 WYG0943-0225a.png
太初之元论之

尧历象

尧典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历纪)
 数之书象观天之器(王氏书说历者步其数象者占其象)正义日之甲乙月之大
小昏明递中之星日月所会之辰定所行之数为一岁
之历天道左旋日体右行故星见之方与四时相逆春
则南方见夏则东方见秋则北方见冬则西方见书纬
言春夏相与交秋冬相与互斯假妄之谈王肃以所宅
为孟月日中日永为仲月星鸟星火为季月以殷以正
卷九 第 8b 页 WYG0943-0225b.png
皆总三时之月读仲为中言各正三月之中气也以马
郑之言不合天象(马郑举正中之星不为一方尽见孔氏取毕见)周天三百六
十五度四分度之一而日日行一度一期三百六十五
日四分日之一今考灵曜乾凿度诸纬皆然此举全数
故云三百六十六日一年馀十二日未至盈满三岁足
得一月则置闰六历诸纬与周髀皆云日行一度月行
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为每月二十九日过半日之于
卷九 第 9a 页 WYG0943-0225c.png
法分为日九百四十分日之四百九十九即月有二十
九日半强为十二月六大之外有日分三百四十八是
除小月无六日一岁所馀正十一日弱十九年七闰年
十一日则二百九日王肃云斗之所建是为中气无中
气故以为闰闰馀不置则三年差一月将以正为二九
年差三月将以春为夏十七年差六月则四时相反时
何由定岁何得成乎 续汉志元和二年章帝诏曰尚
书璇玑钤曰述尧世放唐文帝命验曰尧考德顾期立
象书曰协时月正日祖尧岱宗同律度量考在机衡以
卷九 第 9b 页 WYG0943-0225d.png
正历象庶乎有益今改行四分以遵于尧 襄楷传尧
舜历象日月星辰察五纬所在 舜典正义郑玄以为
尧正建丑舜正建子王肃等以为惟殷周改正易民视
听自夏已上皆以建寅为正 尧典正义少昊五鸠氏
即周之世卿官也五鸠之外别有凤鸟氏历正也班在
五鸠之上是上代以来皆重历数尧于卿官之外别命
羲和掌天地似尊于诸卿 易乾凿度尧以甲子受天
卷九 第 10a 页 WYG0943-0226a.png
元为推术注十一月朔旦甲子 宋志何承天曰尧时
冬至日在须女十度左右(虞喜云尧时冬至日短星昴今二千七百馀年乃东璧中)
 则知每岁渐差之所致何承天云云云(隋袁充曰尧时仲冬日在须女十度尧受命四十九年列上元第一)
(纪甲子天正十一月庚戌冬至) 隋志竹书纪年尧元年丙子 外纪
元年戊辰 皇极经世甲辰肇位平阳 皇甫谧曰甲
申生甲辰即位 田俅子尧蓂荚历

五帝历数

礼大史(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注大史日官也春秋传曰天子有
日官诸侯有日御日官居卿以底日礼也日御不失日
卷九 第 10b 页 WYG0943-0226b.png
以授百官于朝言建六典以处六卿之职正义春秋传
服注云是居卿者使卿居其官以主之重历数也郑注
与服不同尧典云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
周掌历数亦是日官郑意以五帝殊时三王异世
文质不等故设官不同五帝之时使卿掌历数至
周使下大夫为之故云建六典处六卿之职以解之
易乾凿度尧以甲子天元为推术注甲子为蔀首起十
卷九 第 11a 页 WYG0943-0226c.png
月朔求卦主岁术曰常以太岁纪岁七十六为一纪二
十纪为一部首(注部或为蔀)历元名握先纪曰甲子七十六
岁为一纪二十纪而一蔀首 史记黄帝迎日推策顺
天地之纪旁罗日月星辰高阳载时以象天治气以教
化高辛顺天之义历日月而迎送之其动也时(又家语)
命羲和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舜在璇玑
玉衡以齐七政合时月正日 鲁语帝喾序三辰 论
语尧咨舜天之历数在尔躬舜亦以命禹(历数帝王相继之次第)
卷九 第 11b 页 WYG0943-0226d.png
禹夏历 禹瑞历

书舜典协时月正日 大戴诰志篇虞夏之历建正于
孟春 前志夏殷周鲁历十四卷 续志虞用戊午夏
用丙寅 霍融言漏刻不如夏历密(晋志董巴曰夏为得天以承尧舜从)
 颛顼故也(左氏梓慎曰夏数得天) 隋志夏后备陈洪范 唐历议颛
顼历实夏历也夏历章蔀纪首皆在立春课中星揆斗
建与闰馀盈缩皆以十二节为损益之中而殷周汉历
章蔀纪首皆直冬至故名察发敛亦以中气为主此其
卷九 第 12a 页 WYG0943-0227a.png
异也 荀子天论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禹
以治桀以乱注当时星辰书之名也 唐志刘炫曰仲
康复修大禹之典其五年羲和失职则王命徂征 胤
征注先时不及者谓历象之法四时节气弦望晦朔
外纪舜元年戊申禹元年戊戌

殷历

前志引殷历曰成汤十三年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终
六府首(师古曰即蔀首)春秋殷历皆以殷鲁自周昭王以下亡
年数故据周公伯禽以下为纪鲁炀公二十四年正月
卷九 第 12b 页 WYG0943-0227b.png
丙申朔旦冬至殷历以为丁酉微公二十六年正月乙
亥朔旦冬至殷历以为丙子 续志殷用甲寅延光二
年中谒者诵侍中施延熹平四年五官郎中冯光沛相
上计掾陈晃皆言历元不正当用甲寅为元议郎蔡邕
议案历法黄帝颛顼夏殷周鲁凡六家各自有元光晃
所据则殷历元也张寿王挟甲寅元以非汉历杂候清
台课在下第中谒者诵言当用命历序甲寅元竟不施
卷九 第 13a 页 WYG0943-0227c.png
行昔尧命羲和历象日月星辰舜协时月正日汤武革
命治历明时祐术开业淳耀天光重黎其上也承圣帝
之命若昊天典历象三辰以授民事立闰定时以成岁
功羲和其隆也取象金火革命创制治历明时应天顺
民汤武其盛也 晋志命历序曰孔子治春秋退修殷
之故历使其数可传于后春秋宜以殷历正之今考之
交会不与殷历相应(姜岌曰殷历以四分一为斗分) 北史后魏李业
兴以殷历甲寅黄帝辛卯徒有积元术数亡缺修之各
为一卷传于世 唐志大衍中气议曰殷历南至常在
卷九 第 13b 页 WYG0943-0227d.png
十月晦则中气后天也周历蚀朔差经或二日则合朔
先天也传所据者周历纬所据者殷历气合于传朔合
于纬斯得之矣命历序以为孔子修春秋用殷历考其
蚀朔不与殷历合及开元十二年朔差五日气差八日
盖哀平间治甲寅元历者记之非古也汉有司劾张寿
王官有黄帝调历不与寿王同寿王所治乃殷历也中
兴图谶漏泄而考灵曜命历序皆有甲寅元其所起在
卷九 第 14a 页 WYG0943-0228a.png
四分历庚申元后百一十四岁延光初中谒者诵灵帝
时五官郎中冯光等皆请用之卒不施行纬所载壬子
冬至则其遗术也合朔议曰春秋日蚀有甲乙者三十
四殷历鲁历先一日者十三后一日者三周历先一日者
二十二先二日者九其伪可知矣日度议曰汤作殷历
更以十一月甲子合朔冬至为上元周人因之距羲和
千祀昏明中星率差半次夏时直月节者皆当十有二
中故因循夏令其后吕不韦得之以为秦法更考中星
以乙卯岁正月己巳合朔立春为上元古历分率简易
卷九 第 14b 页 WYG0943-0228b.png
岁久辄差达历数者因时迁革以合其变故三代之兴
皆揆测天行考正历次为一代之制正朔既革服色从
之及继体守文畴人代嗣则谨循先王旧制五星议曰
成汤伐桀岁在壬戌开元历星与日合于角次于氐十
度而后退行明年汤始建国为元祀顺行与日合于房
所以纪商人之命也 诗大明正义周语五位所在星
宿度数自非用算无以推之郑注尚书为文王受命武
卷九 第 15a 页 WYG0943-0228c.png
王伐纣时日皆用殷历刘向五纪论载殷历之法唯有
气朔而已其推星在天鼋则无术焉 礼记正义郑康
成之义自古以来皆改正朔若孔安国则改正朔殷周
二代故注尚书汤改正易服是从汤始改正朔也 外
纪汤元年庚戌(商以丑为正其书始即位曰惟元祀十有二月则知月不易也) 后周
马显曰殷斟酌前代历变壬子元用甲寅 汉刘
洪曰甲寅历于孔子时效公子谱谓商起庚戌终戊寅
帝王谱谓汤元年壬寅一行历谓成汤伐桀岁在壬戌
皆非也
卷九 第 15b 页 WYG0943-0228d.png

周五纪历法 殷周历纪

前汉志周武王访箕子箕子言大法九章而五纪明历
(岁日月星辰历数)自殷周皆创业改制咸正历纪服色从之
顺时气以应天道 刘向作五纪论(续志纣作淫虐丧其甲子武王伐之)周用丁巳 
礼大史正岁年以序事注若今时作历日(冯相氏会天位注同)
泰誓正义易革卦彖象云云改正治历必自武王始既
入商郊始改正朔其初发犹是殷之十二月故史以一
卷九 第 16a 页 WYG0943-0229a.png
月名之 诗正义易乾凿度入戊午蔀二十九年伐崇
作灵台改正朔 尚书运期授引河图曰仓帝之治八
百二十岁立戊午蔀注云周文王以戊午蔀二十九年
受命 外纪武王元年己卯 尧典之历象授时之事
也周官之冯相实掌之舜典之玑衡察变之事也周官
之保章实掌之洪范之庶徵分职之事也周官之司会
实掌之

鲁历(司历)

汉志谓春秋用鲁历周道衰天子不能班朔鲁历不正
卷九 第 16b 页 WYG0943-0229b.png
以闰馀一之岁为蔀首 后汉志鲁用庚子 左传襄
二十七年十一月日食辰在申司历过也再失闰矣哀
十二年十二月火犹西流司历过也正义曰释例云今
世所谓鲁历者不与春秋相符殆来世好事者为之非
真也长历称凡经传有七百七十九日汉末宋仲子
集七历以考春秋鲁历得五百二十九日失二百五十
日是不与春秋相符也襄二十一年二十四年频月日
卷九 第 17a 页 WYG0943-0229c.png
食盖古书错误 唐志合朔议曰僖五年正月辛亥朔
至昭二十三年七月戊辰晦皆与周历合所记多周齐
晋事盖周王所颁齐晋用之记宋鲁事与齐晋不同日
度议曰甄曜度及鲁历南方有弧无井鬼北方有建星
无南斗 前五行志周不班朔鲁历不正置闰不得其
月月大小不得其度史记日食或言朔而实非朔或不
言朔而实朔或脱不书朔与日皆官失之也

古历 上元太初历

史记历书昔自在古历建正作于孟春(索隐曰案古历者谓黄帝调历)
卷九 第 17b 页 WYG0943-0229d.png
(以前有上元太初历等皆以建寅为正谓之孟春也及颛顼夏禹亦以建寅为正惟黄帝及殷周鲁并建子为)
(正而秦正建亥汉初因之至元封七年始改用太初历仍以周正建子为十一月朔旦冬至今案此文至于十)
(二月节皆大戴礼诰志篇虞史伯夷之辞也)于时冰泮发蛰百草奋兴秭鴂
(一作𨾚音规)先𣽎(索隐曰秭鴂先𣽎谓子规鸟春气发动则先出野泽而鸣也又案大戴礼作瑞雉无)
(释未测其旨当是字体各有讹耳)物乃岁具生于东次顺四时卒于冬
分时(索隐曰卒子律反分如字卒尽也言建历起孟春尽冬季则一岁之事具也冬尽之后分为来春故)
(曰冬分也)鸡三号卒明(徐广曰卒一作平又云卒斯也索隐曰三号三鸣也言夜至鸡三鸣则天)
卷九 第 18a 页 WYG0943-0230a.png
(晓乃始为正月一日言异岁也徐云卒作平作斯于文皆便)抚十二节卒于丑日月
成故明也明者孟也幽者幼也幽明者雌雄也雌雄代
兴而顺至正之统也日归于西起明于东月归于东起
明于西(戴礼孔子引虞史伯夷之辞止此)正不率天又不由人则凡事
易坏而难成矣(索隐戴礼孔子引周太史之辞)王者易姓受命必谨始
初改正朔易服色推本天元顺承厥意(索隐曰言王者易姓而兴)
(必当推本天之元气行运所在以定正朔以承天意也) 天官书其纪上元以
摄提格之岁 索隐曰古历之名(唐志日度议古历之作皆在汉初却軝春秋朔并先天则)
(非三代之前明矣)
卷九 第 18b 页 WYG0943-0230b.png

汉太初历  音律(星度太初正历) 十一家历

武纪太初元年夏五月正历以正月为岁首色尚黄数
用五定官名协音律师古曰未正历前岁首以十月今
以建寅月为正月 史记礼书乃以太初之元改正朔
易服色 历书历术甲子 太初元年岁名焉逢摄提
格月名毕聚日得甲子夜半朔月冬至自序迁为太史
令五年而当太初元年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天历始
卷九 第 19a 页 WYG0943-0230c.png
改建于明堂诸神受记 今以历书大小馀计之则古
历也非太初也 志三代既没史官丧纪畴人子弟分
散故其所记有黄帝颛顼夏殷周及鲁历秦推五胜自
以为获水德以十月为正色尚黑汉兴袭秦正朔以北
平侯张苍言用颛顼历比于六历疏阔中最为微近然
正朔服色未睹其真而朔晦月建弦望满亏多非是至
武帝元封七年汉兴百二岁矣太中大夫公孙卿壶遂
太史令司马迁等言历纪坏废宜改正朔是时儿宽明
经术上乃诏宽曰与博士共议今宜何以为正朔服色
卷九 第 19b 页 WYG0943-0230d.png
何上皆曰帝王必改正朔易服色推传序文则今夏时
也陛下躬圣发愤昭配天地今三代之统绝而不序矣
唯陛下发圣德宣考天地四时之极则顺阴阳定大明
之制为万世则乃诏御史曰乃者有司言历未定广延
宣问以考星度未能雠也盖闻古者黄帝合而不死名
察发敛定清浊起五部(五行也)建气物分数然则上矣其
以七年为太初元年诏卿遂迁与侍郎尊大典星射姓
卷九 第 20a 页 WYG0943-0231a.png
等议造汉历乃定东西立晷仪下漏刻以追二十八宿
相距于四方举终以定朔晦分至躔离弦望乃以前历
上元泰初四千六百二十七岁(以数计之当在尧以前)至于元封
七年复得阏逢(甲)摄提格(寅)之岁中冬十一月甲子朔
旦冬至日月在建星(孟康曰建星在牵牛间晋灼曰古历皆在建星即斗星也太初历四)
 分法在斗二十六度(通鉴目录太初元年疆圉赤奋若丁丑)唐志日度议汉太初历元起丁丑命曰阏逢 
(摄提格之岁而实非甲寅)太岁在子已得太初本星度新正姓等奏
不能为算愿募治历者更造密度各自增减以造汉太
初历乃选治历邓平及长乐司马可酒泉候宜君侍郎
卷九 第 20b 页 WYG0943-0231b.png
尊及与民间治历者二十馀人方士唐都巴郡洛下闳
与焉都分天部闳运算转历其法以律起历曰律容一
龠积八十一寸则一日之分也(黄钟律长九寸围九分以围乘长得积八十一)
(寸也)与长相终律长九寸百七十一分而终复三复而得
甲子夫律阴阳九六爻象所从出也故黄钟纪元气谓
之律律法也莫不取法焉与邓平所治同于是皆观新
星度日月行更以算推如闳平法法一月之日二十九
卷九 第 21a 页 WYG0943-0231c.png
日八十一分日之四十三先籍半日名曰阳历不籍名
曰阴历所谓阳历者先朔月生阴历者朔而后月乃生
平曰阳历朔皆先旦月生以朝诸侯王群臣便乃诏迁
用邓平所造八十一分律历罢废尤疏远者十七家复
使校历律昏明宦者淳于陵渠复覆太初历晦朔弦望
皆最密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陵渠奏状遂用邓平
历以平为太史丞后二十七年元凤三年(昭帝)太史令
张寿王言今阴阳不调宜更历之过也诏下主历使者鲜
于妄人诘问寿王不服妄人请与治历大司农中丞麻
卷九 第 21b 页 WYG0943-0231d.png
光等二十馀人杂候诏与丞相御史大将军右将军史
各一人杂候上林清台课诸历疏密凡十一家以元凤
三年十一月朔旦冬至尽五年十二月各有第寿王课
疏远有诏勿劾复候尽六年太初历第一即墨徐万且
长安徐禹治太初历亦第一寿王及待诏李信治黄帝
调历课皆疏阔寿王历乃大史官殷历也寿王猥曰安
得五家历又妄言太初历亏四分日之三去小馀七百
卷九 第 22a 页 WYG0943-0232a.png
五分以故阴阳不调终不服下吏自汉历初起尽元凤六
年三十六岁而是非坚定 儿宽传将建大元注大元
太初历也(太初以四千六百一十七岁为元以八十一为分) 郊祀志文帝十
五年黄龙见成纪召公孙臣拜博士与诸生草改历服
色事武帝初即位赵绾王臧等为公卿欲议改历事未
就 高纪春正月注师古曰凡此诸月号皆太初正历
之后记事者追改之非当时本称也以十月为岁首即
谓十月为正月今此正月当时谓之四月耳后九月注
师古曰秦之历法应置闰者改置于岁末当取左传归
卷九 第 22b 页 WYG0943-0232b.png
馀于终汉书表史记未改秦历之前至高后文帝屡书
后九月 春秋正义太初以后更改气名以雨水为正
月中惊蛰为二月节迄今不改(月令注汉始以雨水为二月节) 吕氏
曰按秦纪昭王四十二年先书十月次书九月四十八
年先书十月次书正月五十年先书十月次书十二月
次书二月吕不韦春秋季秋纪亦书合诸侯制百县为
来岁受朔日与诸侯所税于民轻重之法则自昭王以
卷九 第 23a 页 WYG0943-0232c.png
来用十月为岁首久矣特始皇立定为制耳 续汉志
蔡邕议汉承秦历用颛顼元用乙卯百有二岁孝武始
改正朔安帝时尚书令忠言汉祖因秦之纪十月为年
首闰常在岁后不稽先代违于帝典太宗遵修三阶以
平黄龙以至刑犴以错五是以备扬刘歆与扬子云书
曰萧何造律张苍撰历皆成于帷幕 徐干中论孝武
招五经之儒召数术之士使议定汉历乃更用邓平所
治元起太初刘歆因平术而广之以三统历比之众家
最为备悉孝章更用四分旧法元起庚辰灵帝时四分
卷九 第 23b 页 WYG0943-0232d.png
差将半日于是刘洪更造乾象历以正日月星辰之行
考之天文于今为密事不施行 朱震曰黄帝建气物
分数气谓二十四气也则中气其来尚矣 逸周
书曰(见周月解)维十有一月(一作维一月)既南至昏昴毕见
日短极其(一作基)践长微阳动于黄泉阴降惨于万
物是月斗柄建子始昏北指阳气亏草木(一有不字)
荡日月俱起于牵牛之初右回而行月周天起一次而
卷九 第 24a 页 WYG0943-0233a.png
与日合宿日行月一次而周天历会(一作舍)于十有二辰
终则复始是谓日月权舆又曰天地之正四时之极不
易之道夏数得天百王所同书所谓日月俱起于牵牛之
初即太初历十一月朔旦冬至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
珠也 洛下闳得历法而子云独得其意 中孚十一
月之卦也以岁言之阳始于冬至以历言之日始于牵
牛以日言之昼始于夜半以人言之虑始于心思(太元中象)
(中孚)
卷九 第 24b 页 WYG0943-0233b.png
汉阴阳历法(又见上)

宋志前世诸儒依图纬云月行有九道故画作九规更
相交错检其行次迟疾换易不得顺度刘向论九道云
青道二出黄道东白道二出黄道西黑道二出北赤道
二出南又云立春春分东从青道立夏夏至南从赤道
秋白冬黑各随其方案日行黄道阳路也月者阴精不
由阳路故或出其外或入其内出入去黄道不得过六
度入十三日有奇而出出亦十三日有奇而入凡二十
卷九 第 25a 页 WYG0943-0233c.png
七日而一入一出矣交于黄道之上与日相掩则蚀焉
汉世刘洪推检月行作阴阳历法元嘉二十年使著作
令史吴癸依洪法制新术令太史施用之 元嘉历月
行阴阳法云云 徐干中论历象篇昔者圣人之造历
数也察纪纬之行观运机之动原星辰之迭中寤晷运
之长短于是营仪以准之立表以测之观文以考之布
算以追之然后元首齐乎上中朔正乎下寒暑顺序四
时不忒
卷九 第 25b 页 WYG0943-0233d.png
汉魏三历

宋志古之为历者邓平能修旧制新刘洪始减四分又
定月行迟疾杨伟斟酌两端以立多少之衷因朔积分
设差以推合朔月蚀此三人汉魏之善历者然洪之迟
疾不可以检春秋伟之五星大乖于后代斯则洪用心
尚疏伟拘于同出上元壬辰也

晋王朔之通历

晋律历志穆帝永和八年著作郎琅邪王朔之造通历
卷九 第 26a 页 WYG0943-0234a.png
以甲子为上元积九万七千年四千八百八十三为纪
法千三百五为斗分因其上元为开辟之始(晋世止用泰始)
后秦姚兴时当孝武太元九年岁在甲申天水姜岌造
三纪甲子元历其略曰以七家之历考古今交会信无
其验皆由斗分疏所致考春秋凡三十三蚀岌以月蚀
检日宿度所在为历术者宗焉又著浑天论以步日于
黄道驳前儒之失 宋志刘智推三百年斗历改宪以
为四分法三百年而减一日云云饰浮说以扶其理江
左中领军王朔之以其上元岁在甲子善其术欲以九
卷九 第 26b 页 WYG0943-0234b.png
万七千岁之甲子为开辟之始 隋志三纪历一卷历
序一卷京氏要集历术四卷姜岌撰(亡)

南北历

隋律历志宋氏元嘉何承天造历迄于齐末相仍用之
梁武初兴因循齐旧天监中方改行宋祖冲之甲子元
(大明中造)陈武受禅亦无创造后齐文宣用宋景业历(或云)
(董峻等上甲寅元历)西魏入关行李业兴历至周武甄鸾造甲寅
卷九 第 27a 页 WYG0943-0234c.png
(明克让与太史正定新历)遂参用推步焉(马显上丙寅元历)百济行宋元
嘉历以建寅月为岁首 南史何承天东海郯人也改
定元嘉历改刻漏二十五箭皆从之 北史李业兴撰
新历自以为长于赵𢾺何承天祖冲之三家信都芳难
业兴五(阙)芳私撰灵宪历以算月大小證据甚明书未
成 南朝之历甲寅元大同二历不用永初因晋历所
用者元嘉甲子元二历 南以何承天为宗北以赵𢾺
祖冲之为据 唐艺文志虞𠠎梁大同历一卷吴伯善
陈七曜历五卷孙僧化后魏永安历一卷后魏武定历
卷九 第 27b 页 WYG0943-0234d.png
一卷

宋永初历 元嘉新历 大明甲子元历 梁


大同历(见上)

宋高祖武帝永初元年夏六月巳卯改泰始历为永初
历 祖以子腊以辰(唐志元嘉历二卷何承天隋志同梁有元嘉历统二卷元嘉中论历事六卷元嘉历疏)
(一卷隋志又有赵𢾺甲寅元历序一卷)宋元嘉十四年河西王牧犍遣使
献杂书一百五十四卷及燉煌赵𢾺所造甲寅元历一
卷九 第 28a 页 WYG0943-0235a.png
(唐志凉太史赵𢾺河西壬辰元历一卷河西甲寅元历一卷)隋志又有七曜历数算经一卷阴阳正术 
(一卷)元嘉二十一年(阏逢涒滩)十二月太子率更令何承天上
元嘉新历以月蚀之冲知日所在又以中星知尧时冬
至日在须女十度今在斗十七度又测景校二至差三
日有馀知今南至日应在斗十三四度于是更立新法
冬至徙上三日五时日之所在移旧四度又月有迟疾
前历合朔月食不在朔望今皆以盈缩定小馀正朔望
之日诏付外详之太史令钱乐之等奏皆如承天所上
唯月有频三大二小比旧法殊异谓宜仍旧诏可(宋志二十)
卷九 第 28b 页 WYG0943-0235b.png
(年上表)二十二年(旃蒙作噩)春正月辛卯朔始行新历(隋志又有何承)
(天历术一卷梁有验日食法三卷元嘉二十六年度日景数一卷亡)记月令正义案三统元嘉历 隋志承 
(天本意欲立合朔之术遭皮延宗饰非致难事不得行)承天所制比古十一家为
密大明六年祖冲之言元嘉历疏舛更造新历上元日
度自虚岁在甲子交会迟疾以上元岁首为始孝武令
善历者难之不能屈不果施行(齐高帝建元元年五月丙午改元嘉历为建元)
 历(隋志承天历迄齐末相仍用之)梁初因齐用元嘉历天监三年诏定
卷九 第 29a 页 WYG0943-0235c.png
历员外散骑侍郎祖暅奏曰臣先在晋已来世居此职
仰寻黄帝至今十二代历元不同周天斗分疏密亦异
宋大明中臣先人考古法以为正历事有符验八年又
上疏论之诏太史候新旧二历气朔交会及七曜行度
起八年十一月讫九年七月新历密旧历疏至九年正
月用祖冲之所造甲子元历颁朔大同十年制诏更造
新历以甲子为元六百一十九为章岁一千五百三十
六为日法一百八十三年冬至差一度月朔以迟疾定
小馀有三大二小未用而寝陈氏因梁亦用冲之历无
卷九 第 29b 页 WYG0943-0235d.png
所创改 张胄元学冲之兼传其师法(唐中气议较前代史官注记惟元嘉十三年十一月甲戌景长)
(盖日度变常尔)

魏五寅元历 元始历

太武时崔浩上五寅元历表曰太宗元年敕臣解急就
章孝经论语诗书春秋礼易三年成复诏臣学天文星
历易式九宫汉高祖以来世人妄造历术者十馀家皆
不得天道之正大误四千小误甚多今宜改误历以
卷九 第 30a 页 WYG0943-0236a.png
从天道臣前奏造历今始成宜宣示中书博士施用
高允传崔浩集诸术士考校汉元以来日月薄蚀五星
行度别为魏历 志浩历未及施行 浩博涉渊通更
修历术兼著五行论高允赞明五律并述洪范 隋志
浩历术一卷 唐志浩律历术一卷 魏志天兴初命
太史令晁崇修浑仪仍用景初历岁久颇以为疏世祖
平凉土得赵𢾺所修元始历后谓为密以代景初(高宗践阼)
(乃用𢾺甲寅之历兴安元年始行之然星度稍差远) 唐志元始历以十九年七
闰皆有馀分是以中气渐差据浑天二分为东西之中
卷九 第 30b 页 WYG0943-0236b.png
而晷景不等二至为南北之极而进退不齐更因刘洪
纪法增十一年以为章岁而减闰馀十九分之一后代
历家皆因循元始而损益或差

魏景明历

志太和十一年钟律郎张明豫推步历法治已丑元草
创未备世宗景明中诏太乐令公孙崇赵樊生等考验
正始四年冬崇表曰臣鸠集异同更造新历以甲寅为
卷九 第 31a 页 WYG0943-0236c.png
元起自景明因名景明历参候是非乃可施用

魏正光历 甲子元历三家新历 九家历

志延昌四年冬侍中国子祭酒领著作郎崔光表曰张
洪所造历为甲午甲戌二元续造甲子己亥二元张龙
(明豫子)以魏运水德为甲子元李业兴亦私造历为戊
子元神龟初光复表曰历之作也始自黄帝辛卯为元
迄于大魏甲寅纪首 延昌四年冬屯骑校尉张洪荡
寇将军张龙祥校书郎李业兴等三家并上新历各求
申用奏请广访诸儒同验疏密于是洪等与祖莹等研
卷九 第 31b 页 WYG0943-0236d.png
穷其事三年而成谨案洪等三人前上之历并卢道虔
卫洪显胡荣及沙门统道融樊仲遵张僧豫所上总合
九家共成一历元起壬子律始黄钟考古合今谓为最
密请名神龟历肃宗以历就大赦改元因名正光历
其九家共修以龙祥业兴为主(壬子元以来至魏正光三年岁在壬寅积十六)
(万七千七百五十算) 李业兴传以世行赵𢾺历节气后辰下算
延昌中业兴乃为戊子元历上之时张洪龙祥等九家
卷九 第 32a 页 WYG0943-0237a.png
献新历宣武令合为一洪等推业兴为主成戊子历正
光三年奏行之兴和初又为甲子元历时见施用业兴
又造九宫行棋历以五百为章四千四十为蔀九百八
十七为斗分还以己未为元始终相维不复移转与今
历法术不同至于气序交分景度盈缩不异也(常景传参议正)
 光壬子历(隋志壬子元历一卷校书郎李业兴撰又甲子元历一卷神龟壬子元历一卷祖莹撰魏后元年)
(甲子历一卷) 世宗以元始历浸疏命更造历肃宗正光三
(梁之普通三年)崔光表取龙祥等九家所上历候验得失合
为一历以壬子为元应魏之水德命曰正光历十一月
卷九 第 32b 页 WYG0943-0237b.png
丙午行之孝静世壬子历气朔稍违荧惑失次四星出
伏颇舛兴和元年十月复命业兴改正立甲子元历甲
为日始子实天正命历置元宜从此起信都芳駮业兴
曰岁星镇星太白差殊业兴对曰旧历差天为多新历
差天为少诏施行(上元甲子以来至兴和二年岁在庚申积二十九万三千九百九十七算)
(上)业兴曰上算千载之日月星辰有见经史者与赵𢾺
何承天祖冲之参校甲子元历长于三历一倍 造历
卷九 第 33a 页 WYG0943-0237c.png
者节之与朔贯穿千年闰馀斗分推之毫釐盈缩得衷
间限数合周日小分不殊锱铢阳历阴历纤芥无爽损
益之数验之交会日所居度考之月蚀上推下减先定
众条然后历元可求 造历须积年累日依法候天知
其疏密然后审其近者用依历术不可一月两月之间
能正是非 元魏历凡八初入中原用前魏景初元始
五寅元景明正光兴和永安武定 所用者四(景初元始正光兴)
(和)
卷九 第 33b 页 WYG0943-0237d.png
东魏兴光历 齐天保历

魏兴和元年(梁大同五年也)以正光历浸差命校书郎李业兴
修正以甲子为元号曰兴光历既成行之(魏志云运属兴和以年号)
(为目恐当作兴和历见上)隋志有兴和历疏一卷  隋律历志后齐文宣受禅
天保元年命散骑侍郎宋景业叶图谶造天保历(李广为之)
(序)景业奏依握诚图及元命包言齐受箓之期当魏终
之纪得乘三十五以为蔀应六百七十六以为章文宣
大说乃施用之(武平七年董峻郑元伟立议非之) 唐艺文志宋景业
卷九 第 34a 页 WYG0943-0238a.png
北齐天保历一卷北齐甲子元历一卷李业兴后魏甲
子历一卷武定历一卷

陈七曜历

唐志吴伯善五卷刘孝孙七曜杂术二卷张胄元疏三
(隋志五卷又李业兴疏一卷甄鸾术算一卷历术要术历法各一卷)庾曼倩著算经七
曜历术陶弘景著七曜新旧术疏

周天和历 景寅元历 大象历

隋律历志西魏入关尚行李业兴正光历法至周明帝
武成元年诏有司造周历明克逊庾季才采祖暅旧议
卷九 第 34b 页 WYG0943-0238b.png
通简南北之术周齐并时而历差一日及武帝时甄鸾
造天和历(隋志一卷上元甲寅)大象元年太史上士马显等又上
景寅元历(上元景寅)其术施行 唐志王琛周大象历二卷
(隋志一卷历术一卷)马显周甲寅元历一卷周甲子元历一卷

隋甲子元历(又名己巳元) 皇极历 开皇历

历志高祖初擢张宾华州刺史与刘晖董琳刘祐马显
等议造新历依何承天法微加增损开皇四年二月撰
卷九 第 35a 页 WYG0943-0238c.png
成奏上(岁在甲辰纪正月壬辰颁新历)诏颁天下(其要以上元甲子己巳以来至开皇)
历既行刘孝孙刘焯并称其失言学无师法刻食不中
所驳凡六条后遣孝孙与宾历校短长张胄元以算术
直太史与孝孙共短宾历异论锋起久之不定十四年
七月参问日食事胄元所尅前后妙衷俄而召见胄元
因言日长景短之事令参定新术刘焯又增损孝孙历
法更名七曜新术奏之与冑元法乖戾焯又罢(上令杨素与术)
(数人立议六十一事皆旧法人难通者令曜与冑元等辨折晖一无所荅冑元通者五十四擢拜太史令赐物)
(千段改定新历言前历差一日)至十七年胄元历成奏之四月戊寅诏
卷九 第 35b 页 WYG0943-0238d.png
颁新历(冑元历法与古不同者有三事其一宋祖冲之于岁周之末创设差分冬至渐移每四十六年)
(却差一度至梁虞𠠎嫌冲之所差太多因以百八十六年冬至移一度胄元以此二术折中两家以为度法冬)
(至所宿岁别渐移八十三年却行一度则上合尧时日永星火次符汉历度起牛初其超古独异者七事论者)
(服其精密)二十年袁充奏日长景短因以历事付皇太子研
详召历算之士集东宫刘焯复增修其书名曰皇极历
驳正胄元之短太子颇嘉之仁寿四年焯言胄元之误
于太子凡六事又造历家同异名曰稽极大业元年下
卷九 第 36a 页 WYG0943-0239a.png
其书与胄元参校驳难不决又罢四年欲行其历袁充
排焯竟不行术士咸称其妙(焯传云九章算术周髀七曜历书十馀部推步日月)
(之经莫不穷其秘奥著稽极十卷历书十卷)唐志皇极历一卷 开皇十七年所行历
术命冬至起虚五度后稍疏大业四年乃改法命起虚
七度 志张宾历术一卷七曜历经四卷开皇甲子元
历一卷 唐志刘孝孙隋开皇历一卷又七曜杂术一
卷李德林开皇历一卷张胄元大业历一卷又元历术
一卷七曜历疏三卷 大衍日度议曰孝孙甲子元历
推太初冬至在牛初下及晋太元宋元嘉皆在斗十七
卷九 第 36b 页 WYG0943-0239b.png
度开皇十四年在斗十三度而刘焯历仁寿四年冬至
日在黄道斗十度于赤道斗十一度也后孝孙改从焯
法张冑元前历上元起虚五度推汉太初犹不及牵牛
乃更起虚七度故太初在斗二十三度永平在斗二十
一度并与今历合皇极历岁差皆自黄道命之黄道差
三十六度赤道差四十馀度(合朔议日淳风因循皇极皇极密于麟德)
 玉海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