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
卷六 第 1a 页 WYG0943-0159a.png

卷六
钦定四库全书
 玉海卷六
             宋 王应麟 撰
 律历
律吕


宓羲律法

后汉律志京房曰十二律之变至于六十犹八卦之变
至于六十四也宓羲作易纪阳气之初以为律法建日
冬至之声以黄钟为宫大蔟为商姑洗为角林钟为徵
卷六 第 1b 页 WYG0943-0159b.png
南吕为羽应钟为变宫蕤宾为变徵此声气之元五音
之正也故各终一日其馀以次运行当日者各自为宫而
商徵以类从焉礼运篇曰五声六律十二管还相为宫
此之谓也(晋志通典同) 史记律书钟律调自上古建律运
历 前汉志十一月乾之初九黄钟律长九寸九为万
物元也易曰立天之道曰阴阳六月坤之初六林钟律
长六寸立地之道曰柔刚正月乾之九三太蔟律长八
卷六 第 2a 页 WYG0943-0160a.png
寸象八卦宓羲氏之所以顺天地通神明类万物之情
也立人之道曰仁义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
宜以左右民此三律之谓矣是为三统太极元气函三
为一始动于子 晋志十二律之生必起焉(吕氏春秋言黄钟之宫律之本也) 史记
生黄钟术曰音始于宫数始于一神生于无形成于有
形然后数形而成声 刘歆三统历曰黄钟初九律之
首阳之变林钟初六吕之首阴之变参天两地之法也
 太初历法生于律律法生于易宓羲画卦由数起此
律之始也 前志汉太初以律起历曰夫律阴阳九六爻
卷六 第 2b 页 WYG0943-0160b.png
象所从出也故黄钟纪元气之谓律律法也莫不取法焉
(前志又云推历生律又曰黄帝制十二筒为律本与此异)

黄帝律本 十二筒 竹律 律管 玉管


十二律 舜昭华琯 玉琯 昭华玉

前汉律志五声之本生于黄钟之律九寸之宫或损或
益以定商角徵羽九六相生阴阳之应也律十有二阳
六为律(黄钟大蔟姑洗蕤宾夷则亡射)以统气类物阴六为吕(林钟南吕应钟)
卷六 第 3a 页 WYG0943-0160c.png
(大吕夹钟中吕)以旅阳宣气有三统之义焉(三统者天施地化人事之纪也黄钟)
(为天统林钟为地统太蔟为人统)其传曰黄帝之所作也(说苑修文篇同)黄帝
使泠纶(泠音零)自大夏之西(西戎之国也)昆仑之阴取竹之解
谷生其窍厚均者断两节间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律之)
(最长也)制十二筒以听凤之鸣(筒音大东反)其雄鸣为六雌鸣
亦六比黄钟之宫而皆可以生之(谓上下相生也)是为律本(吕氏)
(春秋仲夏纪古乐篇泠纶作伶伦昆仑作阮隃解谷作嶰溪之谷) 晋志传云黄帝使
伶伦自大夏之西(大夏西方之山)乃昆仑之阴(阮隃山名山北曰阴西汉曰昆)
(仑之阴)取竹之嶰谷生其窍厚钧者断两节间(竹生溪谷取其厚均)
卷六 第 3b 页 WYG0943-0160d.png
(断两节间以为律管)长三寸九分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断竹长三寸九)
(分吹之音中黄钟之宫)曰含少次制十二竹筒(六律六吕各有管故曰筒含一作舍)
写凤之鸣雄鸣为六雌鸣亦六(一云以之阮隃之下听凤凰之鸣以别十二律)
以比黄钟之宫皆可以生之以定律吕则律之始造以
竹为管取其自然圆虚也吕不韦春秋言(见吕氏春秋音律篇)
钟之宫律之本也下生林钟(亦曰函钟)林钟上生太蔟太蔟
下生南吕南吕上生姑洗姑洗下生应钟应钟上生蕤
卷六 第 4a 页 WYG0943-0161a.png
宾蕤宾下生大吕大吕上生夷则夷则下生夹钟(亦曰圜钟)
夹钟上生无射无射下生中吕(亦曰小吕)三分益一以上生
三分去一以下生(法凤之雌雄故律有阴阳上下相生故曰黄钟之宫皆可以生之)律始 
(于黄钟终于中吕律言其用吕言其体通谓之十二律)又云黄帝作律以玉为管
长尺六孔为十二月音至舜时西王母献昭华之琯以
玉为之及汉章帝时零陵文学奚景于泠道舜祠下得
白玉琯度以为大尺相传谓之汉官尺(说文云得笙玉管)武帝
太康元年魏襄王冢得玉律古以玉为管取其体含廉
润也 大戴礼孔子曰舜以天德嗣尧西王母来献白
卷六 第 4b 页 WYG0943-0161b.png
琯 选注云白玉琯(王元长曲水诗序昭华之珍注西王母所献) 淮南子尧得舜推
而尊之赠以昭华之玉而传天下注玉名(书大传同) 汉律
志孟康注曰礼乐器记管漆竹长一尺六孔尚书大传
西玉毋来献白玉琯汉章帝时零陵文学奚景于泠道
舜祠下得白玉琯古以玉作不但竹也(文选注引风俗通同)后人易 
(之以竹) 西京杂记高祖初入咸阳周行府库金玉珍宝
不可称言有玉琯长二尺三寸二十六孔吹之则见车
卷六 第 5a 页 WYG0943-0161c.png
马山林隐辚相次吹息亦不复见铭曰昭华之琯 拾
遗记黄帝吹玉律正璇衡 太玄云泠竹为管 汉志
至治之世天地之气合以生风天地之风气正十二律
(亦见吕氏春秋) 后魏志黄帝桴阮隃之管定十二之律以
成咸池之美 帝王世纪黄帝吹律定姓 五代会要
王朴曰乐作于人心而声成于物物声既成复能感人
之心昔黄帝吹九寸之管得黄钟之声为乐之端半之
为清声倍之为缓声三分损益之以生十二律十二律
旋相为宫以生七调为一均凡十二均八十四调而大
卷六 第 5b 页 WYG0943-0161d.png
备 又见乐器类(十二律之变以五变者成六十律以七变者成八十四调) 吕氏春秋古
乐篇黄帝又命伶伦与荣将铸十二钟以和五音以施
英韶 隋律志昔者淳古苇籥创睹人籁之源女娲笙
簧仍昭凤律之首后圣广业稽古弥崇伶伦含少乃擅
比竹之工虞舜昭华方传刻玉之美书称同律度量衡
又曰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七始训以出纳五言此皆
候金常而列管凭璿机以运钧统三极之元纪七衡之
卷六 第 6a 页 WYG0943-0162a.png
响可以作乐崇德殷荐上帝(七衡六间见援神契)传称黄帝命伶
伦断竹长三寸九分而吹以为黄钟之宫曰含少次制
十二管以听凤鸣以别十二律比雄雌之声以分律吕
上下相生因黄钟为始毛爽律谱云案黄帝遣伶伦氏
取竹于嶰谷听凤阿阁之下始造十二律乃致天地气
应是则数之始也阳管为律阴管为吕其气以候四时
其数以纪万物隶首作数盖律之本也故有虞用律和
声邹衍改之以定五始 后魏志昔黄帝采竹昆崙之
阴听凤岐阳之下断自然之物写自然之音音既协矣
卷六 第 6b 页 WYG0943-0162b.png
黄钟以立数既生矣气亦徵之于是备数和声审度嘉
量权衡之用皆出于兹 书舜典正义汉志云黄帝制
十二籥以听凤皇之鸣 淮南子律之初生写凤之音
故音以八生 通历黄帝始作律管 鬻子注黄帝作
孤矢造律管兴封禅(注逢行圭撰) 邓平造历名之曰初扬
雄草玄以之为首 王起白玉琯赋质非竽籁韵含宫
徵圆其表而合规虚其中而通理
卷六 第 7a 页 WYG0943-0162c.png

舜六律

书舜典同律度量衡注律法制王云律六律马云律法
也郑云阴吕阳律正义律候气之管而度量衡三者法
制皆出于律故云律法制也 律和声注律谓六律六
吕十二月之音气(说文云以玉作音故神人以和凤皇来仪) 益稷予欲闻
六律五声八音在治忽以出纳五言正义圣人制为六
律与五声相均作乐者以律均声声从器出惟言六律
者举阳阴从可知 汉志书曰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
七始咏以出纳五言女听予者帝舜也言以律吕和五
卷六 第 7b 页 WYG0943-0162d.png
声施之八音合之成乐七者天地四时人之始也 选
长笛赋注吕氏春秋曰舜以夔为乐正于是正六律和
均五声以通八风

周玉律

晋志武帝太康元年汲郡发魏襄王冢得古周时玉律
及钟磬与新律声韵闇同于时郡国或得汉时故钟吹
律命之皆应 隋志梁武帝钟律纬称主衣从上相承
卷六 第 8a 页 WYG0943-0163a.png
有周时铜尺一枚古玉律八枚毛爽云梁武时犹有汲冢
玉律宋苍梧时钻为横吹然其长短厚薄大体具存
周语景王将铸无射问律于伶州鸠(钟律也)对曰律所以
立均出度也纪之以三平之以六成于十二天之道也
夫六中之色也故名之曰黄钟由是第之二曰太蔟三
曰姑洗四曰蕤宾五曰夷则六曰无射为之六间以扬
沈伏而黜散越也元间大吕二间夹钟三间中吕四间
林钟五间南吕六间应钟(注六间六吕在阳律之间十一月曰黄钟乾初九也六)
(律之首故以六律正色为黄钟之名正月曰太蔟乾九二也三月曰姑洗乾九三也五月曰蕤宾乾九四也七)
卷六 第 8b 页 WYG0943-0163b.png
(月曰夷则乾九五也九月曰无射乾上九也十二月曰大吕坤六四也二月曰夹钟坤六五也四月曰中吕坤)
(上六也六月曰林钟坤初六也八月曰南吕坤六二也十月曰应钟坤六三也) 太玄经六始
为律六间为吕注阳为始阴为间于子为律于丑为吕
 宋志下生者倍以三除之上生者四以三除之书正
义圣人之作律既以出音又以候气布十二律于十二
月之位气至则律应 月令正义黄钟为诸律之首诸
律虽长短有差其围皆以九分为限孟康云林钟长六
卷六 第 9a 页 WYG0943-0163c.png
寸围六分则围之大小逐管长短然则方寸之数不可
定也故郑皆为围九分也六律六吕皆候气管名正月
之时律之候气应于太蔟之管又计太蔟管数倍而更
半铸之为钟名曰太蔟之钟是律在于前钟生于后故
律历志云黄帝取竹制十二筒是律生在前蔡氏以为
太蔟钟名先有其钟后有其律言律中此太蔟之钟其
义非也 续汉志注月令章句(蔡邕)曰律率也声之管也
圣人本阴阳别风声审清浊而不可以文载口传也于
是始铸金作钟以主十二月之声钟难分别乃截竹为
卷六 第 9b 页 WYG0943-0163d.png
管谓之律律者清浊之率法也声之清浊以长短为制
 五代会要张昭等议月律有旋宫之法备于太师之
职汉初制氏所调唯存鼓舞旋宫十二均更用之法世
莫得闻汉元帝时京房善易别音探求古义以周官均
法每月更用五音乃立准调旋相为宫成六十调又以
日法析为三百六十传于乐府而编悬复旧律吕无差
(钱乐空记其名沈重但条其说) 周书王子敷席注瑟师旷歌无射王
卷六 第 10a 页 WYG0943-0164a.png
子歌蟜(曲名也) 钟律纬云从上相承有周时铜尺一枚
古玉律八枚今馀七枚检考参差惟夹钟玉琯有昔题
刻未必是舜时白琯观其玉色要非近物乃制为尺以
相参验 刘贶大乐令壁记律家之说伶伦始为律管
以象凤鸣舜时得白玉之琯汉零陵舜祠下实得玉管
晋汲冢亦获玉律则古用玉律明矣

周六律六同 十二律 铜管

周礼大司乐(中大夫二人)以六律六同五声八音六舞大合
乐注六律合阳声六同合阴声此十二者以铜为管转
卷六 第 10b 页 WYG0943-0164b.png
而相生黄钟为首其长九寸各因而三分之上生者益
一分下生者去一国语曰律所以立均出度也古之神
瞽考中声而量之以制度律均钟言以中声定律以律立
钟之均大合乐谓遍作六代之乐 黄钟阳声之首大吕
为之合疏十二辰之斗建与日辰相配合皆以阳律为
之主阴吕来合之 大司马师有功则左执律 太师
(下大夫二人)掌六律六同以合阴阳之声阳声黄钟(十一月)
卷六 第 11a 页 WYG0943-0164c.png
(正月)姑洗(二月)蕤宾(三月)夷则(七月)无射(九月)阴声大吕(十二月)
(十月)南吕(八月)函钟(即林钟六月)小吕(即中吕四月)夹钟(二月)皆文之
以五声宫商角徵羽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
竹注声之阴阳各有合辰与建交错贸易如表里然其
相生则以阴阳六体为之同位者象夫妻异位者象子
母所谓律取妻而吕生子也黄钟长九寸其实一籥下
生者三分去一上生者三分益一五下六上乃一终矣
疏十二律是候气之管黄钟律之首与大吕合故先言
之相生则六律六同皆左旋子午已东为上生子午已
卷六 第 11b 页 WYG0943-0164d.png
西为下生东为阳阳主其益西为阴阴主其减以三为
法取法于天之生数三也五声为文即八十一丝为宫
七十二丝为商之等 大师教六诗以六律为之音大
师执同律以听军声 典同(中士二人)掌六律六同之和(同阴)
(律也)以辨天地四方阴阳之声以为乐器凡为乐器以十
有二律为之数度以十有二声为之剂量和乐亦如之
注阳声属天阴声属地天地之声布于四方郑司农云
卷六 第 12a 页 WYG0943-0165a.png
阳律以竹为管阴律以铜为管竹阳也铜阴也各顺其
性凡十二律元谓律述气者也同助阳宣气与之同皆
以铜为疏十二辰在阳辰为律属天在阴辰为同属地
此即大师所云六律左旋六同右转阴阳相合者也先
郑并大师执同亦为铜字解之后郑不从之律历志云
其法用铜古之神瞽度律均钟以律计倍半十二声则
十二辰零钟 左传晏子曰一气二体(文武舞)三类(风雅颂)
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清浊小大短
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 管
卷六 第 12b 页 WYG0943-0165b.png
子凡将起五音凡首先主一而三之四开以合九九以
是生黄钟小素之首以成宫三分而益之以一为百有
八为徵有三分而去其乘适足以是生商有三分而复
于其所以是成羽有三分而去其乘适足以是成角
通典以子声比正声则正声为倍以正声比子声则子
声为半 六韬太公曰律管十二其要有五(宫商角徵角)
其正声也
卷六 第 13a 页 WYG0943-0165c.png

周七律 七音

国语周景王将铸无射(景王二十三年鲁昭之二十一年)问律于伶州
鸠王曰七律者何(注周有七音王问七音之律意谓七律为音器用黄钟为宫大蔟为商姑)
(洗为角林钟为徵南吕为羽应钟为变宫蕤宾为变徵)左传正义引贾逵注谓七器音也 对曰昔
武王伐殷岁在鹑火(岁星在张十三度)月在天驷(月宿房五度)日在
析木之津(津天汉也日宿箕七度)辰在斗柄(日月合辰斗前一度)星在天鼋
(辰星也天鼋次名一曰玄枵)辰星在须女伏天鼋之首 星与日辰之位皆在北维
(北方水位)颛顼之所建也帝喾受之我姬氏出自天鼋(玄枵齐之)
(分野太姜齐女也)及析木者有建星及牵牛焉(皆水宿)则我太姜
卷六 第 13b 页 WYG0943-0165d.png
之侄伯陵之后逢公之所冯神也岁之所在则我有周
之分野也(鹑火周之分野)月之所在辰马祥也(辰马房心星也房星晨正)
(而农事起)我太祖后稷之所经纬也(稷播五榖)王欲合是五位三
所而用之(五位岁月日星辰三所逢公所冯周分野后稷)诗大明疏星日辰在北岁在南月在东 
 居三处故言三所谓五物在三处韦昭之言非也(郑注尚书为文王受命武王伐纣时日皆用殷历刘向五)
(纪论载殷历之法唯有气朔而已其推星在天鼋则无术焉笺云协和伐殷之事谓合位三五也)自鹑及
驷七列也(鹑火之分张十三度天驷房五度岁月之所在从张至房七列合七宿谓张翼轸角亢氐)
卷六 第 14a 页 WYG0943-0166a.png
(房之位)南北之揆七同也(七同合七律也揆度也岁在鹑火午辰星在天鼋子鹑火周分)
 野天鼋及辰水星周所出自午至子其度七同也(左传正义自戊午至甲子七日)刘歆三统之术算此五 
(位所在自文王受命至此十三年岁在鹑火师初发以殷十一月戊子日在析木箕七度是夕月在房五度后)
(三日得周正月辛卯朔合辰在斗前一度明日壬辰晨星初见癸巳武王始发丙午还师戊午度于孟津孟津)
(去周九百里师行三十里故三十一日而度明日己未冬至晨星与婺女伏历建星及牵牛至婺女天鼋之首)
凡神人以数合之以声昭之数合声和然后可同也(左传)
(正义五声之外加以变宫变徵此二变者旧乐无之注凡合神人之乐也以数合之谓取其七也以声昭之谓)
(用律调音也)故以七同其数而以律和其声于是乎有七律
(七同其数谓七列七同七律也律如其声律有阴阳正变之声也)王以二月癸亥夜陈
卷六 第 14b 页 WYG0943-0166b.png
未毕而雨以夷则之上宫毕之当辰辰在戌上故长夷
则之上宫名之曰羽所以藩屏民则也王以黄钟之下
宫布戎于牧之野故谓之厉所以厉六师也以太蔟之
下宫布令于商昭显文德底纣之多罪故谓之宣所以
宣三王之德也反及嬴内(地名)以无射之上宫布宪施舍
于百姓故谓之嬴乱所以优柔容民也(柳宗元以为大武之律变也)
 左传昭二十年晏子曰五声六律七音(昭二十五年子太叔曰为)
卷六 第 15a 页 WYG0943-0166c.png
(九歌八风七音六律以奉五声)注周武王伐殷自午及子凡七日王因
此以数合之以声昭之故以七同其数以律和其声谓
之七音正义曰声之清浊数不过五而有七音者终五
以外更变为之也(乐记孔子语宾牟贾六成) 淮南子诠言训注周
有七律增琴为七弦 后周裴政上书以为昔者大舜
欲闻七始下洎周武爰制七音武帝读史书见武王克
殷而作七始除黄钟之正宫用林钟为调首长孙绍远
以为天子用八先圣弘范周武七音非万代不易之典
(隋郑译亦谓周有七音之律) 汉志天地人及四时谓之七始 史
卷六 第 15b 页 WYG0943-0166d.png
律书武王伐商吹律听声推孟春以至季冬杀气相并
而音尚宫 左传武有七德(隋志长孙绍远引周语七律又引尚书大传七始) 服虔左
传注一悬十九钟钟七律十二悬二百二十八钟为八
十四律(此一岁之闰数) 六韬武王问太公曰律音之声可以
知三军消息胜负之决乎太公曰深哉王之问也律管
十二其要有五音可以知敌云云隋卢贲曰殷人以上
通用五音周武克殷得鹑火天驷之应其音用七汉兴
卷六 第 16a 页 WYG0943-0167a.png
加应钟故十六枚而在一簴(陈氏曰应钟阳之终蕤宾阴之始应钟变阴而将之)
(阳蕤宾变阳而至于阴此应钟蕤宾所以为变也)通典殷以前但有五声周加文武二声  礼大
师执同律以听军声而诏吉凶注兵书曰大师吹
律合音疏曰武王出兵之书 唐志有推七音一
卷 隋志推七音二卷并尺法 周七律记七律
周武王之乐也皇天集大命于我有周俾拯斯民
于涂炭王乃仗旄秉钺诞将天威神兵鼓行如雷
如霆弧星枉矢所指必克固已得直岁星之王气
赫上帝之明灵宸心兢兢稽揆天道协月正日顺动六
卷六 第 16b 页 WYG0943-0167b.png
师矧惟系绪灵长颢穹眷顾培基于帝喾后稷之时钟
庆于太姜逢公之远锡羡发祥非一朝夕播诸声乐于
以象成数合声和其律凡七五音翕绎其变有二循环
无间迭为纲纪其所以显一代象成之美该律吕相生
之变至矣尽矣古乐湮散遗音靡存谨推原圣人制作
之本意而为之记曰冲气坱圠运乎太虚物声动荡津
溢宇宙(物声动荡津溢宇宙一作物盈天地形动声随)人为最灵感发尤甚咏
卷六 第 17a 页 WYG0943-0167c.png
歌嗟叹必寓于物嶰谷之竹昭华之玉裁为律管以鬯
中声大师合之不外二六(不外一作止于)典同辨之惟曰十二
统气类物旅阳宣气亦不越乎此而已五声六律十二
管还相为宫弗可加已今而正声之外复有二变岂固
为是多端哉凡物之理(凡物一作天下)拘则泥变则通单出曰
声其本固一杂比为音比音为乐倡和清浊迭相为经
变化代兴有何穷己诗著四始而加以变风变雅作焉
乐备六变及于八变九变极焉歌有间歌乐有缦乐故
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信其然乎粤若伏羲
卷六 第 17b 页 WYG0943-0167d.png
作易首纪律法起于黄钟阳所繇萌变于蕤宾阴所繇
基舜命其臣歌咏七始出纳五言二汉律志所载班班
可睹然则尚矣况于救暴除乱天下之俊功功成作乐
王者之盛举其于声律得无象之然乎方其毒痡既极
箪壶傒后乌流鱼跃并袭休祥檀车煌煌虔奉天讨招
摇在上顺应魁杓顺斗极运天关历吉日协灵辰天策成军
用端命于上帝岁临鹑火直我分野月在天驷叶于农
卷六 第 18a 页 WYG0943-0168a.png
祥日居析木之津辰次斗柄星纬天鼋凡是三者俱位
北维颛顼所建帝喾受之以木伐水实基苍箓况玄枵
之次姬氏自出建星牵牛逢公所凭周分辰马后稷经
纬五位三所合而用之自鹑及驷始于张翼周于氐房
其列七焉自南及北昉于正午终于正子其揆七焉(自午)
(至子始于极南终于正北岁临于北始于辰火终于水星南北之揆)以七而同其数以律
而和其声曰黄钟曰太蔟曰姑洗曰林钟曰南吕五正
声也而宫商角徵羽繇是以谐曰应钟曰蕤宾二和声
也而变宫变徵繇是而出想夫太师听宫声而教诏太
卷六 第 18b 页 WYG0943-0168b.png
史抱天时而同车镈师鼓乐而奏凯司马执律而献社
夹振驷伐盛威中国播之总干山立之舞咏之武宿夜
之歌经纬错综文以五声发杨蹈厉播以八音声音动
静之变尽于此矣或谓六韬兵證特载五声大武立缀
止于六成分律而七其义何居抑不思先王制乐有正
有变州鸠之论始之以六律六间者所以纪其正终之
以七列七同者所以尽其变杜佑氏通典谓自商而上
卷六 第 19a 页 WYG0943-0168c.png
但有五音至周加文武二声遂为七音揆观琴制旧惟
五弦少宫少商加二为七琴书所载起于文武实自周
始即小观大可證非诬故曰如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
呜呼噫嘻穷本知变乐之情也比物饰节者见乎变审
一定和者存乎本匪变弗通匪本弗立即夷则毕陈以
蕃民则黄钟布戎以属六师太蔟布令昭显文德无射
布惠以优柔容民或取诸上宫或取诸下宫盖律有旋
宫之法宫为四声之纲是惟调合众乐之宏规统摄群
音之大纪夫岂纷纷云尔哉稽诸太誓燮伐之岁惟十
卷六 第 19b 页 WYG0943-0168d.png
有三年订以汉唐史志刘歆一行所推历法是岁在鹑
火张十三度师初发以十一月戊子日在析木箕七度
是夕也月在房五度其度孟津以商历一月戊午越翌
日冬至星在天鼋之首二月癸亥陈乎牧壄甲子昧爽
会朝清明七律四宫胥起于此景王之铸无射毋乃未
究作律之本乎伶鸠之对缕析条陈旨则深矣按其铸
钟昉乎周景二十三年以经传校之则鲁昭之二十一
卷六 第 20a 页 WYG0943-0169a.png
年春也越明年钟成至于(至于一作若夫)七音之律以奉五声
(若一作则)晏子之对景公则前乎此六年(一作在昭十五年)子太
叔之荅赵简子则后乎此四载(一作在昭二十五年)时之先后相
去不远盖王泽未泯遗声馀韵人能言之外传又载楚
观射父之论六律七事释以天地民四时之务颜师古
注汉史七始之说实权舆于此云

孔子律

论衡孔子吹律自知殷之苗裔 春秋孔演图孔子曰
丘援律吹命阴得羽之宫 孝经援神契圣王吹律有
卷六 第 20b 页 WYG0943-0169b.png


邹衍律

文选注刘向别录曰邹衍在燕有谷寒不生五谷邹衍
吹律而温之至生黍 列子师旷之清角邹衍之吹律
 汉郊祀歌青阳至玄冥云邹子乐

汉张苍律

史记苍传好书尤善律历为计相时绪正律历吹律调
卷六 第 21a 页 WYG0943-0169c.png
乐人之音声及以比定律令若百工天下作程品(如淳曰比)
(比次谓五音清浊各有所比不相错入以定十二律之法令于乐官使长行之)至于为丞相卒
就之汉家言律历者本张苍(著书十八篇言阴阳律历事) 志汉兴
北平侯张苍首律历事 郊祀志秦水德音尚大吕(阴律)
(之始也) 隋志张苍定律推五胜之法以为水德 宋志
苍始定律历

汉协律 太初音律

太初元年夏五月定官名协音律 志武帝时乐官考
正 史记乐书作十九章令侍郎李延年次序其声拜
卷六 第 21b 页 WYG0943-0169d.png
为协律都尉叙传世宗云云协律改正 礼乐志武帝
立乐府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司马相如等造为诗赋
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 王褒传神
爵五凤之间数有嘉应上颇作歌诗欲兴协律之事
后汉律志孝武正乐置协律之官 郊祀歌云五音饬
吟青黄展诗应律鋗玉鸣函宫吐角激徵清发梁扬羽
申以商造兹新音永久长声气远条凤鸟翔五音六
卷六 第 22a 页 WYG0943-0170a.png
律依韦飨昭杂变并会雅声远姚 儿宽传六律五声
幽赞圣意神乐四合各有方象 晋志孝武置协律之
官虽律吕清浊之体粗正金石高下之音有准然数犹用
五 隋乐志武帝裁音律之响定郊丘之祭颇杂讴谣
非全雅什 律志延年颇解新声变曲未达音律之源
 元帝自度曲被歌声分刌节度穷极窈眇

汉律准 京房六十律 律术(又见后)

后汉志元帝时郎中京房(君明)知五声之音六律之数(京房)
(传好钟律知音声推律自定为京氏)上使太子太傅韦玄成谏大夫章杂
卷六 第 22b 页 WYG0943-0170b.png
试问房于乐府房对受学故小黄令焦延寿六十律相
生之法以上生下皆三生二以下生上皆三生四阳下
生阴阴上生阳终于中吕而十二律毕矣中吕上生执
始执始下生去灭上下相生终于南事而六十律毕矣
十二律之变至于六十犹八卦之变至于六十四也宓
羲作易纪阳气之初以为律法建日冬至之声以黄钟
为宫太蔟商姑洗角林钟徵南吕羽应钟变宫蕤宾变
卷六 第 23a 页 WYG0943-0170c.png
徵此声气之元五音之正也故各统一日其馀以次运
行当日者各自为宫而商徵之类从焉礼运篇曰五声
六律十二管还相为宫此之谓也以六十律分期之日
黄钟自冬至始及冬至而复阴阳寒燠风雨之占生焉
于以检摄群音考其高下书曰律和声此之谓也(志赞曰律)
(均前起准调后发)房又曰竹声不可以度调故作准以定数准
之状如瑟长丈而十三弦隐间九尺以应黄钟之律九
寸中央一弦下有画分寸以为六十律清浊之节房言
律详于刘歆所奏其术施行于史官候部用之(大予乐官有律)
卷六 第 23b 页 WYG0943-0170d.png
(均见钟类)文多不悉载律术曰阳以圆为形其性动阴以方
为节其性静动者数三静者数二以阳生阴倍之以阴
生阳四之皆三而一阳生阴曰下生阴生阳曰上生上
生不得过黄钟之清浊下生不得及黄钟之数实皆参
天两地圆盖方覆六耦承奇之道也黄钟律吕之首而
生十一律者也其相生也皆三分而损益之是故十二
律之得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是为黄钟之实又以
卷六 第 24a 页 WYG0943-0171a.png
二乘而三约之是为下生林钟之实又以四乘而三约之
是为上生太蔟之实推此上下以定六十律之实以九三
之数万九千六百八十三为法律为寸准为尺不盈者十
之所得为分又不盈十之所得为小分以其馀正其强弱
黄钟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下生林钟黄钟为宫太蔟
商林钟徵一日律九寸准九尺(直一日者凡七律黄钟至应钟也直五日凡五律形)
(始至白吕也七日者九依行至分乌八日者十有七大吕至未育直六日至多色育至迟时二十有一直十日至寡)
(惟六十律之终曰南事)截管为律吹以考声列以物气道之本也术
家以其声微而体难知其分数不明故作准以代之准之
卷六 第 24b 页 WYG0943-0171b.png
声明畅易达分寸又粗然弦以缓急清浊非管无以正也
均其中弦令与黄钟相得按画以求诸律无不如数而应
者矣章帝元和元年待诏候钟律殷彤上言官无晓六十
律以准调音者故待诏岩崇(宋志严嵩) 具以准法教子男宣愿
召宣补学官主调乐器诏太史丞弘审试十二律其二中
其四不中其六不知何律宣遂罢自是律家莫能为准
灵帝熹平六年东观典律者张光等问准意光等不知归
卷六 第 25a 页 WYG0943-0171c.png
阅旧藏乃得其器形制如房书犹不能定其弦缓急音
不可以书晓人知之者欲教而无从心达者体知而无
师故史官能辨清浊者遂绝其可以相传者唯常数及
候气而已(宋志同) 隋志禹以声为律周礼乐器以十二
律为之度数司马迁律书云黄钟长八寸七分之一太
蔟长七寸七分二林钟长五寸七分三应钟长四寸三
分三此乐之三始十二律之本末也班固司马彪律志
黄钟长九寸声最浊太蔟长八寸林钟长六寸应钟长
四寸七分四釐强声最清郑玄月令注蔡邕月令章句
卷六 第 25b 页 WYG0943-0171d.png
及杜夔荀勖等所论虽尺有增损而十二律之寸数并
同汉志京房又以隔八相生一始自黄钟终于中吕十
三律毕矣中吕上生黄钟不满九寸谓之执始下生去
灭上下相生终于南事更增四十八律以为六十其依
行在辰上生包育隔九编于冬至之后分焉迟内其数
遂减应钟之清宋元嘉中钱乐之更为三百律何承天
立法制议云上下相生三分损益其一盖古人简易之
卷六 第 26a 页 WYG0943-0172a.png
法犹如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之一京房不悟谬为
六十承天更设新率(一作律)则从中吕还得黄钟十二旋
宫黄钟长九寸太蔟八寸二釐林钟六寸一釐应钟四
寸七分九釐强其中吕上生所益之分还得十七万七
千一百四十七复十二辰参之数(后齐信都芳有巧思能以管候气)陈毛 
 爽受京房律法布管飞灰顺月皆验(隋开皇九年遣爽及大乐令蔡子元等候节气令爽草定其法名曰律)
(谱其略曰班氏汉志尽歆所出也司马彪志并房所出也爽兄喜陈武帝时以十二管衍为六十律私候气序)
 并有證应(牛弘论六十律不可行) 晋志淮南京房郑玄诸儒言律吕
皆上下相生蕤宾又重上生大吕夷则上生夹钟无射
卷六 第 26b 页 WYG0943-0172b.png
上生中吕此三吕于迁固所生之寸数及分皆倍焉馀
则并同 晋志吕不韦春秋言黄钟之宫律之本也淮
南王安延致儒博亦为律吕云黄钟之律九寸而宫音
调因而九之九九八十一黄钟之数立续汉志具载京
房六十律准度分数其相生之次与吕览淮南同司马
迁言律吕相生之次著于前史则以太极元气函三为
一始动于子十二律之生所起(无射三分损一下生中吕京房三分益一上生)
卷六 第 27a 页 WYG0943-0172c.png
(中吕) 宋志续汉志具载其律准度数论曰汉志云三分损
一下生林钟三分益一上生太蔟无射既上生中吕则
中吕又当上生黄钟然后五声六律十二管还相为宫今
上生不及黄钟实二千三百八十四九约实一千九百
六十八为一分此则不周九寸之律一分有奇岂得还
相为宫乎凡上生下生大略犹周天斗分四分之一耳
京房不思此意比十二律微有所增方引而伸之中吕
上生执始执始下生去灭至于南事为六十律竟复不
合弥益其疏一律而生五音十二律而为六十音因而
卷六 第 27b 页 WYG0943-0172d.png
六之故三百六十音以当一岁之日 通鉴宋元嘉二
十二年初汉京房以十二律中吕上生黄钟不满九寸
更演为六十律钱乐之复演为三百六十律日当一管
(云云馀见上) 后魏律志太和十八年高闾表曰律者乐之
本也臣前与孙惠蔚公孙崇等考周官国语及后汉志
案京房法作准以定律吹律以调丝案律寸以孔竹崇
依臣共论乐事自作钟磬志议二卷器数为备 乐志后
卷六 第 28a 页 WYG0943-0173a.png
魏陈仲儒请依京房立准以调八音神龟二年夏仲儒
言江左之日颇授琴文览续汉书见京房律术颇有所
得度量衡历出自黄钟准者本以代律取其分数调校
乐器则宫商易辨尺寸小长则微浊分数加短则小清
若闲准意则辨五声清浊之韵善琴术则知五调调音
之体参此二途以均乐器自然应和不相夺伦作准调
弦缓急清浊可以意推旧志唯云准形如瑟十三弦隐
间九尺以应黄钟九寸调中一弦令与黄钟相得案画
以求其声不辨准当施柱又案房准九尺之内为一十
卷六 第 28b 页 WYG0943-0173b.png
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分一尺之内为万九千六百八
十三分又复十之是为于准一寸之内亦为万九千六百
八十三分于准一分之内乘为二十分又为小分以辨
彊弱仲儒考验但前却柱中以约准分则相生之韵应
合其中弦须施轸以调声令与黄钟合中弦下依数画
六十律清浊之节馀十二弦须施柱如筝即于中弦案
画一周之声度著十二弦上然后依相生之法以次运
卷六 第 29a 页 WYG0943-0173c.png
行取十二律之商徵商徵既定又以琴五调调声之法
以均乐器瑟调以宫为主清调以商为主平调以宫为
主五调各以一声为主然后错采众声以文饰之事寝
 五代会要张昭议月律有旋宫之法备于太师之职
京房以周官均法每月更用五音乃立准调旋相为宫
成六十调又以日法析为三百六十传于乐府编悬复
旧律吕无差钱乐空记其名沈重但条其说六十律法
寂寥不嗣 国史志京房作准分六十声然声细而难
分世不能用 礼记礼运注律吕始于黄钟管长九寸
卷六 第 29b 页 WYG0943-0173d.png
下生者三分去一上生者三分益一终于南吕更相为
宫凡六十也疏曰诸本多作终于南事则是京房律法
(月令黄钟之宫注十二律转相生五声具终于六十正义曰黄钟之调均则黄钟为宫黄钟生林钟为徵林钟)
(生太蔟为商太蔟生南吕为羽南吕生姑洗为角此是黄钟一调之五声凡十二律律各有五声则总有六十)
 声(朱子曰十二律各就其宫以起四声而后六十律之声备) 郎宗学京氏易善六
日七分 崔子玉明京房易传六日七分 郎顗传注
易稽览图甲子卦起中孚六日八十分日之七郑玄注
卷六 第 30a 页 WYG0943-0174a.png
一卦六日七分

汉太常铜律

前律志刘歆等条奏言之最详(师古曰班氏作志取刘歆之义)凡律度
量衡用铜者所以同天下齐风俗也铜为物之至精不
为燥湿寒暑变其节不为风雨暴露改其形介然有常
有似于士君子之行是以用铜也(大戴礼太师吹铜)五声之本
生于黄钟之律九寸为宫或损或益以定商角徵羽九
六相生阴阳之应也律有十二阳六为律阴六为吕律
以统气类物吕以旅阳宣气黄钟黄者色之中钟者种
卷六 第 30b 页 WYG0943-0174b.png
也天之中数五五为声地之中数六六为律宫以九唱
六始于子大吕吕旅也言阴大旅助黄钟宣气而牙物也
位于丑太蔟蔟奏也言阳气大奏地而达物也位于寅
夹钟言阴夹助太蔟宣四方之气而出种物也位于卯
姑洗洗絜也言阳气洗物辜絜之也位于辰中吕言微阴
始起未成著于中旅助姑洗宣气齐物也位于已蕤宾继
也导也言阳始导阴气使继养物也位于午林钟林君也
卷六 第 31a 页 WYG0943-0174c.png
言阴气受任助蕤宾君主种物使长大楙盛也位于未
夷则则法也言阳气正法度而使阴气夷当伤之物也
位于申南吕南任也言阴气旅助夷则任成万物也位
于酉亡射射厌也言阳气究物而使阴气毕剥落之终
而复始亡厌已也位于戌应钟言阴气应无射该藏万
物而杂阳阂种也位于亥其法皆用铜职在大乐大常
掌之 续志汉兴北平候张苍首治律历孝武正乐置
协律之官元始中召通知钟律者考其意义羲和刘歆
典领条奏班固取以为志一备数二和声三审度四嘉
卷六 第 31b 页 WYG0943-0174d.png
量五权衡 前志同(晋志云校其相生所得与司马迁同)宋志云班氏所志未能通律吕本源又 
(推九六欲符刘歆三统之数假托饰说) 晋志扬子云曰声生于日(谓甲已为)
(角乙庚为商丙辛为徵丁壬为羽戊癸为宫也)律生于辰(谓子为黄钟丑为大吕之属也)声以
情质律以和声声律相协而八音生声和音谐是谓五
(宋志同) 金石录有律管铭云始建国元年正月癸酉
朔日制 晋志汉平帝时王莽以铜为之

汉钟律

卷六 第 32a 页 WYG0943-0175a.png
平纪元始五年正月诏天下通知钟律者(志云百馀人) 乐
志八音调均又不协于钟律(京房好钟律) 艺文志五行有
钟律灾应二十六卷钟律丛辰日苑二十二卷钟律消
息二十九卷黄钟七卷 后历志蔡邕能著文清浊钟
律 官志注灵台待诏七人候钟律 后志日冬夏至
候钟律 晋志司马迁言律吕相生之次详矣刘歆条
奏有五班固因而志之蔡邕又记建武已后言律吕者
至司马绍统采而续之 史记律书载律数生钟分生
黄钟术 唐志有黄钟算法四十卷推汉书律历志术
卷六 第 32b 页 WYG0943-0175b.png
一卷崔浩律历术一卷

汉刘歆钟律书

隋牛弘传引刘歆钟律书云春宫秋律百卉必凋秋宫
春律万物必荣夏宫冬律雨雹必降冬宫夏律雷必发
声 晋志曰刘歆序论虽博而言十二律损益次第自
黄钟长九寸三分损一下生林钟长六寸三分益一上
生太蔟而左旋八八为位一上一下终于无射下生中
卷六 第 33a 页 WYG0943-0175c.png
吕校其所生所得与司马迁正同 太平御览风俗通
曰案刘歆钟律书云云 风俗通义声音第六按刘歆钟
律书 隋志牛弘等议按礼五声十二律还相为
宫卢植云十二月三管流转用事当用事者为
宫宫君也郑玄曰阳管为律阴管为吕布十二
辰更相为宫始自黄钟终于南吕凡六十也皇
侃疏十一月以黄钟为宫十二月以大吕正
月以太蔟为宫馀月放此凡十二管各备五声
合六十声五声成一调故十二调 乐稽耀嘉曰东方
卷六 第 33b 页 WYG0943-0175d.png
春其声角乐当宫于夹钟馀方各以其中律为宫又云
五音非宫不调又动声仪宫唱而商和周礼奏黄钟歌
大吕以祀天神郑玄以黄钟之钟大吕之声为均均调
也故崔灵恩云六乐十二调 荀勖论三调为均首者
得正声之名 马融曰圜钟应钟也贾逵郑玄曰圜钟
夹钟也 陆绩注太玄其说谓阳生于子阴生于午从
子至已阳生阴退故律生吕言下生吕生律言上生从
卷六 第 34a 页 WYG0943-0176a.png
午至亥阴升阳退故律生吕言上生吕生律言下生至
午而变故蕤宾重上生而绩论律吕分寸与司马迁律
书特异

汉灵台时律

明纪永平二年春正月辛未宗祀明堂礼毕登灵台诏
曰升灵台望元气吹时律注时律即月令孟春律中太蔟之类
 礼仪志注蔡邕志曰章帝著歌诗四章列在食举又
制灵台十二门诗各以其月祀而奏之(熹平四年正月中出灵台十二)
(门新诗下大予乐官习诵被声) 续律志注薛莹书曰上(章帝)以太常
卷六 第 34b 页 WYG0943-0176b.png
乐丞鲍邺等上乐事下车骑将军马防防奏言建初二
年七月邺上言王者有食举之乐今乐官但有太蔟皆
不应月律可作十二月均各应其月气乃能感天地和
气宜应明帝始令灵台六律候而未设其门乐经曰十
二月行之所以宣气丰物也月开斗建之门而奏歌其
律诚宜施行愿与待诏严崇及能作乐器者共作治考
工给所当上奏寝今明诏下臣防辄问邺及待诏知音
卷六 第 35a 页 WYG0943-0176c.png
律者以为可顺上天之明特因岁首令正发太蔟之律
奏雅颂之音以立太平以迎和气其条贯甚备诏书以
防言下三公 礼运篇注郑玄曰宫数八十一黄钟长
九寸三分宫去一生徵徵数五十四林钟长六寸三分
徵益一生商商数七十二太蔟长八寸三分商去一生
羽羽数四十八南吕长五寸三分寸之一三分羽益一
生角角数六十四姑洗长七寸九分寸之一三分角去
一生变宫三分变宫益一生变徵自此已后则随月而
变所谓还相为宫 月令正义数多者浊数少者清正
卷六 第 35b 页 WYG0943-0176d.png
月之时候气之管中于太蔟中犹应也谓候气飞灰应
于太蔟太蔟之钟生于太蔟之律律在于前钟生于后
总而言之阴阳皆称律 通典旋宫之乐建初三年鲍
邺始请用之阳嘉二年复废累代皆黄钟一均变极七音

汉随月律 十二月均 定典律

顺帝纪阳嘉二年冬十月庚午行礼辟雍奏应钟始复
黄钟作乐器随月律注子为黄钟律长九寸声有轻重
卷六 第 36a 页 WYG0943-0177a.png
长短度量皆出黄钟随月律谓月令正月律中太蔟二
月夹钟三月姑洗四月仲吕五月蕤宾六月林钟七月
夷则八月南吕九月无射十月应钟十一月黄钟十二
月大吕东观记曰元和以来音戾不调修复如旧典
隋乐志牛弘议按东观书马防传大予丞鲍邺等上作
乐事下防防奏言建初二年七月邺上言天子食饮必
顺于四时五味而有食举之乐今官雅乐独有黄钟而
食举乐但有太蔟皆不应月律可作十二月均各应其
月气公卿朝会得闻月律乃能感天和气宜应诏下太
卷六 第 36b 页 WYG0943-0177b.png
常太常上言作乐器直钱百四十六万奏寝今明诏复
下臣防可因岁首之嘉月发太蔟之律奏雅颂之音以
迎和气其条贯甚具遂独施行起于十月为迎气之乐
又顺帝纪云阳嘉二年冬十月庚午以春秋为辟雍隶
太学随月律十月作应钟三月作姑洗元和以来音
戾不调修复黄钟作乐器如旧典据此而言汉乐宫悬
有黄钟均食举太蔟均止有二均不旋相为宫元和至
卷六 第 37a 页 WYG0943-0177c.png
阳嘉二年才五十岁用而复止黄帝听凤以制律吕书
曰予欲闻六律五声周礼有分乐而祭此圣人制作合
天地阴阳之和乃云音戾不调诬之甚也今梁陈雅曲
并用宫声 唐杨收传西京诸儒惑圜钟函钟之说故
郊祀宗庙乐唯用黄钟一均章帝时太常丞鲍业始旋
十二宫夫旋宫以七声为均 后宋登传为尚书仆射
顺帝以登明识礼乐使持节临太学奏定典律(又见乐类)

汉候气玉律 竹律 乐均

续志五音生于阴阳分为十二律转生六十所以纪斗
卷六 第 37b 页 WYG0943-0177d.png
气效物类也天效以景地效以响即律也阴阳和则景
至律气应则灰除是故天子常以日冬夏至御前殿合
八能之士陈八音听乐均度晷景候钟律权土灰(一作炭)
放阴阳冬至阳气应则乐均清景长极黄钟通土灰轻
而衡仰夏至阴气应则乐均浊景短极蕤宾通土灰重
而衡低(淮南子曰水胜故夏至湿火胜故冬至燥燥故灰轻湿故灰重)前天文志冬至短极悬土灰 
(晋灼注引蔡邕律历记太元莹曰泠竹为管室灰为候以揆百度)进退于先后五日之
卷六 第 38a 页 WYG0943-0178a.png
中八能各以候状闻太史封上效则和否则占(易纬曰冬至人)
(主不出宫寝兵从乐五日击黄钟之磬公卿大夫列士之意得则阴阳之晷如度数夏至之日如冬至之日冬)
(至之日立八尺之表日中视其晷晷如度者则岁美人民和顺晷不如度者其岁恶人民多讹言政令为之不)
(平晷进则水晷退则旱进一尺则日食退一尺则月食月食则正臣下之行日食则正人主之道)候气
之法为室三重闭户涂衅必周密布缇缦室中以木为
案每律各一内庳外高从其方位加律其上以葭莩灰
抑其内端(葭莩出河内)案历而候之一气至者灰去(其为气所动者)
(其灰散为人及风所动者其灰聚)凡殿中候用玉律十二惟二至乃候
灵台用竹律六十候日如其历(月令章句曰古之为钟律者以耳齐其声后不)
卷六 第 38b 页 WYG0943-0178b.png
(能则假数以正其度度数正则音亦正矣钟以斤两尺寸中所容受升斗之数为法律以寸分长短为度故曰)
(黄钟之管长九寸径三分围九分其馀皆补短虽大小围数无增减以度量者可以文载口传与众共知然不)
(如耳决之明也) 晋志杨泉记云取弘农宜阳县金门山竹为
(续郡国志注弘农宜阳有金门山山竹为律管)河内葭莩为灰或云以律著
室中随十二辰埋之上与地平以竹莩灰实律中以罗
縠覆律吕气至吹灰动縠小动为和大动君弱臣强不
动君严暴之应 前志听工以律知日冬夏至一人
卷六 第 39a 页 WYG0943-0178c.png
隋志后汉尺度稍长魏杜夔制律吕以之候气灰悉不
飞梁太常丞毛栖诚取玉管及宋太史尺闻奏诏大匠
依样制管律又飞灰 晋志律之始造以竹为管取自
然夐虚也 月令律中太蔟注应谓吹灰也正义引蔡
邕云以法为室三重中央土律中黄钟之宫正义曰黄
钟候气之管本位在子黄钟宫声与中央土声相应土
无候气之法非候气也贺玚云虚设律于其月崔灵恩
云凡阴阳之管合十有二律律各为一调迭相为宫而
生五声合而成乐黄钟宫最长为声调之始十二宫之
卷六 第 39b 页 WYG0943-0178d.png
主宫音是五音之长故与黄钟之调宫声相应四时之
之律皆取气应土王之律独以声应从四时之管而不
别候也 汉候气法殿中候用玉律十二惟二至乃候
者十二月之律以候月也灵台用竹律六十候日如其
历者六十日之律以候日也月律当一下一上依次而
生日律当用蕤宾重上生司马迁刘歆之法月律也吕
不韦淮南京房之法日律也晋志谓推算之术无重上
卷六 第 40a 页 WYG0943-0179a.png
生之法盖取司马而非淮南梁武帝作钟律纬则是京
房而非班固二者之说皆徇一偏之见非通论也
 玉海卷六
卷六 第 40b 页 WYG0943-0179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