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百二十七
卷六百二十七 第 1a 页 WYG1409-0570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文章辨体汇选卷六百二十七
            明 贺复徵 编
录三
  四经序录(元吴澄/)
易伏羲之易昔在皇羲始画八卦因而重之为六十四
当是时易有图而无书也后圣因之作连山作归藏作
周易虽一本诸伏羲之图而其取用盖各不同焉三易
卷六百二十七 第 1b 页 WYG1409-0570d.png
既亡其二而周易独存世儒诵习知有周易而已伏羲
之图鲜或传授而沦落于方技家虽其说具见于夫子
之系辞说卦而读者莫之察也至宋邵子始得而发挥
之于是人乃知有伏羲之易而学易者不断自文王周
公始也今于易之一经首揭此图冠于经端以为伏羲
之易而后以三易继之盖欲使夫学者知易之本原不
至寻流逐末而昧其所自云尔连山夏之易周礼太卜
掌三易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
卷六百二十七 第 2a 页 WYG1409-0571a.png
别皆六十有四或曰神农作连山夏因之以其首艮故
曰连山今亡归藏商之易子曰我欲观殷道是故之宋
而不足徵也吾得坤乾焉说者以坤乾为归藏或曰黄
帝作归藏商因之以其首坤故曰归藏今亡周易上下
经二篇文王周公作彖象系辞上下文言说卦序卦杂
卦传十篇夫子作秦焚书周易以占筮独存汉志易十
二篇盖经二传十也自魏晋诸儒分彖象文言入经而
易非古注疏传诵者苟且仍循以逮于今宋东莱先生
卷六百二十七 第 2b 页 WYG1409-0571b.png
吕氏始考之以复其旧而朱子因之第其文字阙衍谬
误未悉正也故今重加修订视旧本颇为精善虽于大
义不能有所损益而于羽翼遗经亦不为无小补云书
二十八篇汉伏生所口授者所谓今文书也伏生故为
秦博士焚书时生壁藏之其后兵起流亡汉定生求其
书亡数十篇独存二十八篇以教授于齐鲁之间孝文
时求能治尚书者天下无有欲召生时年九十馀矣不
能行诏太常遣掌故晁错往受之生老言不可晓使其
卷六百二十七 第 3a 页 WYG1409-0571c.png
女传言教错齐人语多与颍川异错所不知凡十二三
略以其意属读而已夫此二十篇者伏生口授而晁错
以意属读者也其文阙误颠倒固多然不害其为古书
也汉魏数百年间诸儒所治不过此尔当时以应二十
八宿盖不知二十八篇之外犹有书也东晋元帝时有
豫章内史梅颐增多伏生书二十五篇称为孔氏壁中
古文郑冲授之苏愉愉授梁柳柳之内兄皇甫谧从柳
得之以授臧曹曹授梅颐颐遂奉上其书今考传记所
卷六百二十七 第 3b 页 WYG1409-0571d.png
引古书在二十五篇之内者郑玄赵岐韦昭王肃杜预
辈并指为逸书则是汉魏晋初诸儒曾未之见也故今
特出伏氏二十八篇如旧以为汉儒所传确然可信而
晋氏晚出之书别见于后以俟后之君子择焉书二十
五篇晋梅颐所奏上者所谓古文书也书有今文古文
之异何哉晁错所受伏生书以𨽻写之𨽻者当世通行
之字也故曰今文鲁恭王坏孔子宅得壁中所藏皆科
斗书科斗者仓颉所制之字也故曰古文然孔壁中真
卷六百二十七 第 4a 页 WYG1409-0572a.png
古文书不传后有张霸伪作舜典汨作九共九篇大禹
谟益稷五子之歌胤征汤诰咸有一德典宝伊训肆命
原命武成旅獒囧命二十四篇目为古文书汉艺文志
云尚书经二十九篇古经十六卷二十九篇者即伏生
今文书二十八篇及武帝时增伪泰誓一篇也古经十
六卷者即张霸伪古文书二十四篇也汉儒所治不过
伏生书及伪泰誓共二十九篇尔张霸伪古文虽在而
辞义芜鄙不足取重于世以售其欺及梅颐二十五篇
卷六百二十七 第 4b 页 WYG1409-0572b.png
之书出则凡传记所引书语注家指为逸书者收拾无
遗既有證验而其言率依于理比张霸伪书辽绝矣析
伏氏书二十八篇为三十三杂以新出之书通为五十
八篇并书序一篇凡五十九有孔安国传及序世遂以
为真孔壁所藏也唐初诸儒从而为之疏义自是以后
汉世大小夏侯欧阳氏所传尚书止有二十九篇者
废不复行惟此孔氏传五十八篇孤行于世伏氏书既
与梅颐所增混淆谁复能辨窃尝读之伏氏书虽难尽
卷六百二十七 第 5a 页 WYG1409-0572c.png
通然辞义古奥其为上古之书无疑梅颐所增二十五
篇体制如出一手米集补缀虽无一字无所本而平缓
卑弱殊不类先汉以前之文夫千年古书最晚乃出而
字画略无脱误文势略无龃龉不亦大可疑乎吴氏曰
增多之书皆文从字顺非若伏生之书诘曲聱牙夫四
代之书作者不一乃至二人之手而定为二体其亦难
言矣朱子曰书凡易读者皆古文岂数百年壁中之物
不讹损一字者又曰伏生所传皆难读如何伏生但记
卷六百二十七 第 5b 页 WYG1409-0572d.png
其所难而易者全不能记也又曰孔书至东晋方出前
此诸儒皆未见可疑之甚又曰书序伏生时无之其文
甚弱亦不是前汉人文字只似后汉末人又曰小序决
非孔门之旧安国序亦非西汉文章又曰先汉文字重
厚今大序格致极轻又曰尚书孔安国传是魏晋间人
作托安国为名耳又曰孔传并序皆不类西京文字气
象与孔丛子同是一手伪书盖其言多相表里而训诂
亦多出于小尔雅也夫以吴氏朱子之所疑者如此顾
卷六百二十七 第 6a 页 WYG1409-0573a.png
澄何敢质斯疑而断断然不敢信此二十五篇之为古
书则是非之心不可得而昧也故今以此二十五篇自
为卷帙以别于伏氏之书而小序各冠篇首者复合为
一以寘其后孔氏序亦并附焉而因及其所可疑非澄
之私言也闻之先儒云尔诗风雅颂凡三百十一篇皆
古之乐章六篇无辞者笙诗也旧盖有谱以记其音节
而今亡其三百五篇则歌诗也乐有八物八声为贵故
乐有歌歌有辞乡乐之歌曰风其诗乃国中男女道其
卷六百二十七 第 6b 页 WYG1409-0573b.png
情思之辞人心自然之乐也故先王采以入乐而被之
弦歌朝廷之乐歌曰雅宗庙之乐歌曰颂于燕飨焉用
之于会朝焉用之于享祀焉用之因是乐之施于是事
故因是事而作为是辞也然则风因诗而为乐雅颂因
乐而为诗诗之先后于乐不同其为歌辞一也经遭秦
火乐亡而诗存汉儒以义说诗既不知诗之为乐矣而
其所说之义亦岂能知诗人命辞之本意哉由汉以来
说三百篇之义者一本诗序诗序不知始于何人后儒
卷六百二十七 第 7a 页 WYG1409-0573c.png
从而增益之郑氏谓序自为一编毛公分以寘诸篇之
首夫其初之自为一编也诗自诗序自序序之非经本
旨者学者犹可考见及其分以寘诸篇之首也则未读
经文先读诗序序乃有似诗人所命之题而诗文反若
因序以作于是读者必索诗于序之中而谁复敢索书
于序之外者哉宋儒颇有觉其非者而莫能去也至朱
子始深斥其失而去之然后足以一洗千载之谬澄尝
因是舍序而读诗则虽不烦训诂而意自明又尝为之
卷六百二十七 第 7b 页 WYG1409-0573d.png
强诗以合序则虽曲生巧说而义愈晦是则序之有害
于诗为多而朱子之有功于诗为甚大也今因朱子所
定去各篇之序使不混乱乎诗之正文学者因得以诗
求诗而不为序说所惑若夫诗篇次第则文王之二南
而间有平王以后之诗成王之雅颂而亦有康王以后
之诗变雅之中而或有类乎正雅之辞者今既无从考
据不敢辄为之纷更至若变风虽入乐歌而未必皆有
所用变雅或拟乐辞而未必皆为乐作其与风雅合编
卷六百二十七 第 8a 页 WYG1409-0574a.png
盖因类附载云尔商颂商时诗也七月夏时诗也皆异
代之辞故处颂诗风诗之末鲁颂乃其臣作为乐歌以
颂其君不得谓之风故系之颂周公居东时诗非拟朝
廷乐歌而作不得谓之雅故附之豳风焉春秋经十二
篇左氏公羊谷梁文有不同昔朱子刻易书诗春秋于
临漳郡春秋一经止用左氏经文而曰公谷二经所以
异者类多人名地名而非大义所系故不能悉具澄窃
谓三传得失先儒固言之矣载事则左氏详于公谷释
卷六百二十七 第 8b 页 WYG1409-0574b.png
经则公谷精于左氏意者左氏必有按据之书而公谷
多是传闻之辞况人名地名之殊或繇语音字画之舛
此类壹从左氏是也然有音之于义的然见左氏为失
而公谷为得者则又岂容以偏徇哉呜呼圣人笔削鲁
史致谨于一字之微三家去夫子未久也文之脱谬已
不能是正尚望其能有得于圣人之微意哉汉儒专门
守残护阙不合不公谁复能贯穿异同而有所去取至
唐啖助赵匡陆淳三子始能信经驳传以圣人书法纂
卷六百二十七 第 9a 页 WYG1409-0574c.png
而为例得其义者十七八自汉以来未闻或之先也观
赵氏所定三传异同用意密矣惜其与夺未能悉当间
尝再为审订以成其美其间不系乎大义者赵氏于三
家从其多今则如朱氏意专以左氏为主傥义有不然
则从其是左氏虽有事迹亦不从也一断诸义而已呜
呼属辞比事春秋教也澄欲因啖赵陆氏遗说博之以
诸家参之以管见使人知圣笔有一定之法而是经无
不通之例不敢随文生义以侮圣言顾有此志而未暇
卷六百二十七 第 9b 页 WYG1409-0574d.png
就故先为正其史之文如此若圣人所取之义则俟同
志者共讲焉
  三礼叙录(吴澄/)
仪礼十七篇汉兴高堂生得之以授瑕丘萧奋奋授东
海孟卿卿授后苍苍授戴德戴圣大戴小戴及刘氏别
录所传十七篇次第各不同尊卑吉凶先后伦序惟别
录为优故郑氏用之今行于世礼经残缺之馀独此十
七篇为完书以唐韩文公尚苦难读况其下者自宋王
卷六百二十七 第 10a 页 WYG1409-0575a.png
文公行新经义废黜此经学者益罕传习朱子考定易
书诗春秋四经而谓三礼体大未能绪正晚年欲成其
书于此至惓惓也经传通解乃其编类草稿将俟丧祭
礼毕而笔削焉无禄弗逮遂为万世之阙典澄每伏读
而为之惋惜窃谓乐经既亡礼经仅存五易之彖传象
传本与系辞文言说卦序卦杂卦诸传共为十翼居上
下经二篇之后者也而后人以入卦爻之中诗书之序
本自为一编居国风雅颂典谟誓诰之后者也而后人
卷六百二十七 第 10b 页 WYG1409-0575b.png
以冠各篇之首春秋三经三传初皆别行公谷配经其
来已久最后注左氏者又分传以附经之年何居夫传
文序文与经混淆不惟非所以尊经且于文义多所梗
碍历千数百年而莫之或非也莫之或正也至东莱吕
氏于易始因晁氏本定为经二篇传十篇朱子于诗书
各除篇端小序合而为一以寘经后春秋经虽未暇详
校而亦别出左氏经文并以刋之临漳于是易书诗春
秋悉复夫子之旧五经之中其未为诸儒所乱者惟二
卷六百二十七 第 11a 页 WYG1409-0575c.png
礼经然三百三千不存盖十之九矣朱子补其遗阙则
编类之初不得不以仪礼为纲而各疏其下脱槁之下
必将有所科别决不但如今槁本而已若执槁本为定
则经之章也而以后记补记补传分𨽻分书于其左也
与彖象传之附易经者有以异乎否也经之篇也而以
传篇记篇补篇错处于其间也与左氏传之附春秋经
者有以异乎否也夫以易书诗春秋之四经既幸而正
而仪礼之一经又不幸而乱是岂朱子之所以相遗经
卷六百二十七 第 11b 页 WYG1409-0575d.png
者哉徒知尊信草创之书而不能探索未尽之意亦岂
朱子之所以望后学者哉呜呼由朱子而来至于今将
百年然而无有乎尔澄之至愚不肖犹幸得以私淑于
其书实受罔极之恩善继者卒其未卒之志善述者成
其未成之事抑亦职分之所当然也是以忘其僣妄辄
因朱子所分礼章重加伦纪其经后之记依经章次秩
叙其文不敢割裂一仍其旧附于篇终其十七篇次第
并如郑氏本更不间以它篇庶十七篇正经不至杂糅
卷六百二十七 第 12a 页 WYG1409-0576a.png
二戴之记中有经篇者离之为逸经礼各有义则经之
传也以戴氏所存兼刘氏所补合之而为传正经居首
逸经次之传终焉皆别为卷而不相紊此外悉以归诸
戴氏之记朱子所辑及黄氏丧礼杨氏祭礼亦参伍以
去其重复名曰朱氏记而与二戴为三凡周公之典其
未坠于地者盖略包举而无遗造化之运不息则天之
所秩未必终古而废坏有议礼制度考文者出所损所
益百世可知也虽然苟有其人礼不虚行存诚主敬致
卷六百二十七 第 12b 页 WYG1409-0576b.png
知力行下学而上达多学而一贯以得夫尧舜禹汤文
武周孔之心俾吾朱子之学末流不至如汉儒学者事
也澄也不敢自弃同志其尚敦勖之哉仪礼逸经八篇
澄所纂次汉兴高堂生得仪礼十七篇后鲁共王坏孔
子宅得古文礼经于孔氏壁中凡五十六篇河间献王
得而上之其十七篇与仪礼正同馀三十九篇藏在秘
府谓之逸礼哀帝初刘歆欲以列之学官而诸博士不
肯置对竟不得立孔郑所引逸礼中霤礼禘于太庙礼
卷六百二十七 第 13a 页 WYG1409-0576c.png
王居明堂礼皆其篇也唐初犹存诸儒曾不以为意遂
至于亡惜哉今所纂八篇其二取之小戴记其三取之
大戴记其三取之郑氏注奔丧也中霤也禘于太庙也
王居明堂也固得仪礼三十九篇之四而投壶之类未
有考焉疑古礼逸者甚多不止于三十九也投壶奔丧
篇首与仪礼诸篇之体如一公冠等三篇虽已不存此
例盖作记者删取其要以为记非复正经全篇矣投壶
大小戴不同奔丧与逸礼亦异则知此二篇亦经刋削
卷六百二十七 第 13b 页 WYG1409-0576d.png
但未如公冠等篇之甚耳五篇之经文殆皆不完然实
为礼经之正篇则不可以其不完而摈之于记故特纂
为逸经以续十七篇之末至若中霤以下三篇其经亡
矣而篇题仅仅见于注家片言只字之未泯者犹必收
拾而不敢遗亦我爱其礼之意也仪礼传十篇澄所纂
次按仪礼有士冠礼士昏礼戴记则有冠义昏义仪礼
有乡饮酒礼乡射礼大射礼戴记则有乡饮酒义射义
以至于燕聘皆然盖周末汉初之人作以释仪礼而戴
卷六百二十七 第 14a 页 WYG1409-0577a.png
氏抄以入记者也今以此诸篇正为仪礼之传故不以
入记依仪礼篇次粹为一编文有不次者颇为更定射
义一篇迭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之射杂然无伦釐之
为乡射义大射义二篇士相见义公食大夫义则用临
江刘氏原父所补并因朱子而加考详焉于是仪礼之
经自一至九经各有其传矣惟觐义阙然大戴朝事一
篇实释诸侯朝觐天子及相朝之礼故以备觐礼之义
而共为传十篇云周官六篇其冬官一篇阙汉艺文志
卷六百二十七 第 14b 页 WYG1409-0577b.png
序列于礼家后人名曰周礼文帝尝召至魏文侯时老
乐工因得春官大司乐之章景帝子河间献王好古学
购得周官五篇武帝求遗书得之藏于秘府礼家诸儒
皆莫之见哀帝时刘歆校理秘书始著于录略以考工
记补冬官之阙歆门人河南杜子春能通其读郑众贾
逵受业于杜汉末马融传之郑玄玄所注今行于世宋
张子程子甚尊信之王文公又为新义朱子谓此经周
公所作但当时行之恐未能尽后圣虽复损益可也至
卷六百二十七 第 15a 页 WYG1409-0577c.png
若肆为排抵訾毁之言则愚陋无知之人耳冬官虽阙
今仍存其目而考工记别为一卷附之经后云小戴记
三十六篇澄所序次汉兴得先儒所记礼书三百馀篇
大戴氏删合为八十五小戴氏又损益为四十三曲礼
檀弓杂记分上下马氏增以月令明堂位乐记郑氏从
而为之注总四十九篇精粗杂记靡所不有秦火之馀
区区掇拾所谓存十一于千百虽不能以皆醇然先王
之遗制圣贤之格言往往赖之而存第其诸篇出于先
卷六百二十七 第 15b 页 WYG1409-0577d.png
儒著作之全书者无几多是记者旁搜博采剿取残编
断简会稡成篇无复诠次读古者每病其杂乱而无章
唐魏郑公为是作类礼二十篇不知其书果何如也而
不可得见朱子尝与东莱先生吕氏商订三礼篇次欲
取戴记中有关于仪礼者附之经其不系于仪礼者仍
别为记吕氏既不及答而朱子亦不及为幸其大纲存
于文集犹可考也晚年编校仪礼经传则其条例与前
所商订又不同矣其间所附戴记数篇或削本篇之文
卷六百二十七 第 16a 页 WYG1409-0578a.png
补以它篇之文今则不敢故止就本篇之中科分栉剔
以类相从俾其上下章文义联属章之大指标识于左
庶读者开卷瞭然若其篇第则大学中庸程子朱子既
表章之以与论语孟子并而为四书固不容复厕之礼
篇而投壶奔丧实为礼之正经亦不可以杂之于记其
冠义昏义乡饮酒义燕义聘义六篇正释仪礼别辑为
传以附经后矣此外犹三十六篇曰通礼者九曲礼内
则少仪玉藻通记小大仪文而深衣附焉月令王制专
卷六百二十七 第 16b 页 WYG1409-0578b.png
记国家制度而文王世子明堂位附焉曰丧礼者十有
一丧大记杂记丧服小记服问檀弓曾子问六篇记丧
而大传间传问丧三年问丧服四制五篇则丧之义也
曰祭礼者四祭法一篇记祭而郊特牲祭义祭统三篇
则祭之义也曰通论者十有二礼运礼器经解一类哀
公问仲尼燕居孔子閒居一类坊记表记缁衣一类儒
行自为一类学记乐记其文雅驯非诸篇比则以为是
书之终呜呼由汉以来此书千有馀岁矣而其颠倒纠
卷六百二十七 第 17a 页 WYG1409-0578c.png
纷至朱子始欲为之是正而未及竟岂无望于后之人
欤用敢窃取其义修而成之篇章文句秩然有伦先后
始终颇为精审将来学礼之君子于此考信岂有取乎
非但为戴氏忠臣而已也
大戴记三十四篇澄所序次按隋志大戴记八十五篇
今其书阙前三十八篇始三十九终八十一当为四十
三篇中间第四十三第四十四第四十五第六十一四
篇复阙第七十三有二总四十篇据云八十五篇则末
卷六百二十七 第 17b 页 WYG1409-0578d.png
又阙其四或云止八十一皆不可考窃意大戴类稡此
记多为小戴所取后人合其馀篇仍为大戴记已入小
戴记者不复录而阙其篇是以其书冗泛不及小戴书
甚盖彼其高华而此其查滓尔然尚或间存精语不可
弃遗其与小戴重者投壶哀公问也投壶公冠诸侯迁
庙诸侯衅庙四篇既入仪礼逸经朝事一篇又入仪礼
传哀公问小戴已取之则于彼宜存于此宜去此外犹
三十四篇夏小正犹月令也明堂犹明堂位也本命以
卷六百二十七 第 18a 页 WYG1409-0579a.png
下杂录事辞多与家语荀子贾傅等书相出入非专为
记礼设礼运以下诸篇之比也小戴文多缀补而此皆
成篇故其篇中章句罕所更定惟其文字错误参互考
校未能尽正尚以俟好古博学之君子云
  谈艺录(明徐祯卿/)
诗理宏玄谈何容易究其妙用可略而言卿云江水开
雅颂之源烝民麦秀建国风之始览其事迹兴废如存
占彼民情困舒在目则知诗者所以宣玄郁之思光神
卷六百二十七 第 18b 页 WYG1409-0579b.png
妙之化者也先王协之于宫徵被之于簧弦奏之于郊
社颂之于宗庙歌之于燕会讽之于房中盖以之可以
格天地感鬼神畅风教通世情此古诗之大约也汉祚
鸿朝文章作新安世楚声温纯厚雅孝武乐府壮丽宏
奇缙绅先生咸从附作虽规迹古风各怀剞劂美哉歌
咏汉德雍扬可为雅颂之嗣也及夫兴怀触感民各有
情贤人逸士呻吟于下里弃妻思妇叹咏于中闺鼓吹
奏乎军曲童谣发于闾巷亦十五国风之次也东京继
卷六百二十七 第 19a 页 WYG1409-0579c.png
轨大演五言而歌诗之声微矣至于含气布词质而不
采七情杂遣并自悠圆或间有微疵终难毁玉两京诗
法譬之伯仲埙篪所以相成其音调也魏氏文学独专
其盛然国运风移古朴易解曹王数子才气慷慨不诡
风人而特立之功卒亦未至故时与之闇化矣呜呼世
代推移理有必尔风斯偃矣何足论才故特标极界以
俟君子取焉
夫任用无方故情文异尚譬如钱体为圆钩形为曲箸
卷六百二十七 第 19b 页 WYG1409-0579d.png
则尚直屏则成方大匠之家器饰杂出要其格度不过
总心机之妙应假刀锯以成功耳至于众工小技擅巧
分门亦自力限有涯不可彊也姑陈其目第而为言郊
庙之词庄以严戎兵之词壮以肃朝会之词大以雍公
宴之词乐而则夫其大义固如斯已深瑕重累可得而
言崇功盛德易夸而乏雅华疏彩会易淫而去质干戈
车革易勇而亡警灵节韶光易采而成靡盖观于大者
神越而心游中无植干鲜不眩移此宏词之极轨也若
卷六百二十七 第 20a 页 WYG1409-0580a.png
夫款款赠言尽平生之笃好执手送远慰此恋恋之情
勖励规箴婉而不直临丧挽死痛旨深长杂怀因感以
咏言览古随方而结论行旅迢遥辛苦各异遨游晤赏
哀乐难常孤孽怨思达人齐物忠臣幽愤贫士郁伊此
诗家之错变而规格之纵横也然思或朽腐而未精情
或零落而未备词或鏬缺而未博气或柔犷而未调格
或莠乱而未叶咸为病焉故知驱纵靡常城门一轨挥
斤圬鼻能者得之若乃访之于远不下带衽索之于近
卷六百二十七 第 20b 页 WYG1409-0580b.png
则在千里此诗之所以未易言也
情者心之精也情无定位触感而兴既动于中必形于
声故喜则为笑哑忧则为吁戏怒则为叱咤然形而成
音气实为佐引音成词文实与功盖因情以发气因气
以成声因声而绘词因词而定韵此诗之源也然情实
聈渺必因思以穷其奥气有粗弱必因力以夺其偏词
难妥帖必因才以致其极才易飘扬必因质以禦其侈
此诗之流也繇是而观则知诗者乃精神之浮英造化
卷六百二十七 第 21a 页 WYG1409-0580c.png
之秘思也若夫妙骋心机随方合节或约旨以植义或
宏文以叙心或缓发如朱弦或急张如跃楛或始迅以
中留或既优而后促或慷慨以任壮或悲悽以引泣或
因拙而得工或发奇而似易此轮匠之超悟不可得而
详也易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若乃因言求意其亦庶
乎有得与
魏诗门户也汉诗堂奥也入户升堂固其机也而晋氏
之风本之魏焉然而判迹于魏者何也故知门户非定
卷六百二十七 第 21b 页 WYG1409-0580d.png
程也陆生之论文曰非知之难行之难也夫既知行之
难又安得云知之非难哉又曰诗缘情而绮靡则陆生
之所知固魏诗之查秽耳嗟夫文胜质衰本同末异此
圣哲所以感叹翟朱所以兴哀者也夫欲拯质必务削
文欲反本必资去末是固曰然然非通论也玉韫于石
岂曰无文渊珠露彩亦匪无质由质开文古诗所以擅
巧由文求质晋格所以为衰若乃文质杂兴本末并用
此魏之失也故绳汉之武其流也犹至于魏宗晋之体
卷六百二十七 第 22a 页 WYG1409-0581a.png
其敝也不可以悉矣
夫情能动物故诗足以感人荆轲变徵壮士瞋目延年
婉歌汉武慕叹凡厥含生情本一贯所以同忧相瘁同
乐相倾者也故诗者风也风之所至草必偃焉圣人定
经列国为风固有以也若乃歔欷无涕行路必不为之
兴哀愬难不肤闻者必不为之变色故夫直戆之词譬
之无音之弦耳何所取闻于人哉至于陈采以眩目裁
虚以荡心抑又末矣
卷六百二十七 第 22b 页 WYG1409-0581b.png
诗家名号区别种种原其大义固自同归歌声杂而无
方行体疏而不滞吟以伸其郁曲以导其微引以抽其
臆诗以言其情故名因昭象合是而观则情之体备矣
夫情既异其形故辞当因其势譬如写物绘色倩盼各
以其状随规逐矩圆方巧穫其则此乃因情立格持守
围环之大略也若夫神工哲匠颠倒经枢思若连丝应
之杼轴文如铸冶逐手而迁从衡参互恒度自若此心
之伏机不可强能也
卷六百二十七 第 23a 页 WYG1409-0581c.png
朦胧萌拆情之来也汪洋漫衍情之沛也连翩络属情
之一也驰轶步骤气之达也简练揣摩思之约也颉颃
累贯韵之齐也混沌贞粹质之检也明隽清圆词之藻
也高才閒拟濡笔求工发旨立意虽旁出多门未有不
由斯户者也至于垓下之歌出自流离煮豆之诗成于
草率命辞慷慨并自奇工此则深情素气激而成言诗
之权例也传曰疾行无善迹乃艺家之恒论也昔桓谭
学赋于扬雄雄令读千首赋盖所以广其资亦得以参
卷六百二十七 第 23b 页 WYG1409-0581d.png
其变也诗赋粗精譬之絺绤而不以深探研之力宏识
诵之功何能益也故古诗三百可以博其源遗篇十九
可以约其趣乐府雄高可以厉其气离骚深永可以裨
其思然后法经而植旨绳古以崇辞虽或未尽臻其奥
吾亦罕见其失也呜呼雕缋满目并已称工芙蓉始发
尤能擅丽后世之惑宜益滋焉夫未睹钧天之美则北
里为工不咏关雎之乱则桑中为隽故匪师涓难为语

卷六百二十七 第 24a 页 WYG1409-0582a.png
夫词士轻偷诗人忠厚上访汉魏古意犹存故苏子之
戒爱景光少卿之厉崇明德规善之辞也魏武之悲东
山王粲之感鸣鹳子恤之辞也甄后致颂于延年刘妻
取譬于唾井缱绻之辞也子建言恩何必衾枕文君怨
嫁愿得白头劝讽之辞也究其微旨何殊经术作者蹈
古辙之嘉粹刋佻靡之非经岂直精诗亦可以养德也
鹿鸣頍弁之宴好黍离有蓷之哀伤氓蚩晨风之悔叹
蟋蟀山枢之感嘅柏舟终风之愤懑杕杜葛藟之悯恤
卷六百二十七 第 24b 页 WYG1409-0582b.png
葛屦祈父之讥讪黄鸟二子之痛悼小弁何人斯之怨
诽小宛鸡鸣之戒惕大东何草不黄之困疵巷伯鹑奔
之恶恶绸缪车牵之欢庆木瓜采葛之情念雄雉伯兮
之思怀北山陟之行役伐檀七月之勤敏棠棣蓼莪
之大义皆曲尽情思婉娈气辞哲匠纵横毕由斯阈也
诗之辞气虽由政教然支分条布略有径庭良由人士
品殊艺随迁易故宗工钜匠辞淳气平豪贤硕侠辞雄
气武迁臣孽子辞厉气促逸民遗老辞玄气沈贤良文
卷六百二十七 第 25a 页 WYG1409-0582c.png
学辞雅气俊辅臣弼士辞尊气严阉童壸女辞弱气柔
媚夫倖士辞靡气荡荒才娇丽辞淫气伤七言沿起咸
曰柏梁然宁戚扣牛已肇南山之篇矣其为则也声长
字纵易以成文故蕴气雕辞与五言略异要而论之沧
浪擅其奇柏梁弘其质四愁坠其隽燕歌开其靡他或
杂见于乐篇或援格于赋系妍丑之间可以类推矣
诗贵先合度而后工拙纵横格轨各具风雅繁钦定情
本之郑卫生年不满百出自唐风王粲从军得之二雅
卷六百二十七 第 25b 页 WYG1409-0582d.png
张衡同声亦合关雎诸诗固自有工丑然而并驱者托
之轨度也
夫哲匠鸿才固繇内颖中人承学必自迹求大抵诗之
妙轨情若重渊奥不可测辞如繁露贯而不杂气如良
驷驰而不轶由是而求可以冥会矣
乐府往往叙事故与诗殊盖叙事辞缓则冗不精翩翩
堂前燕叠字极促乃佳阮瑀驾出北郭门视孤儿行太
缓弱不逮矣
卷六百二十七 第 26a 页 WYG1409-0583a.png
诗不能受瑕工拙之间相去无几顿自绝殊如塘上行
云莫以贤豪故弃捐素所爱莫以鱼肉贱弃捐葱与薤
莫以麻枲贱弃捐菅与蒯浮萍篇则曰茱萸自有芳不
若桂与兰新人虽可爱无若故所欢本自伦语然佳不
如塘上行
古诗句格自质然大入工唐风山有枢云何不日鼓瑟
铙歌辞曰临高台以轩可以当之又江有香草目以兰
黄鹄高飞离哉翻绝工美可为七言宗也
卷六百二十七 第 26b 页 WYG1409-0583b.png
气本尚壮亦忌锐逸魏祖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
暮年壮心不已犹暧暧也思王野田黄雀行譬如锥出
囊中大索露矣
乐府中有妃呼稀伊阿那诸语本自亡义但补乐中之
音亦有叠本语如曰贱妾与君共餔糜共餔糜之类也
生年不满百四语西门行亦掇之古人不讳重袭若相
援尔览西门终篇固咸自铄古诗然首尾语精美可二

卷六百二十七 第 27a 页 WYG1409-0583c.png
温裕纯雅古诗得之遒深劲绝不若汉铙歌乐府词乐
府鸟生八九子东门行等篇如淮南小山之赋气韵绝
峻不可与孟德道之王刘文学曹当内手尔
韦仲班傅辈四言诗僒缚不荡曹公短歌行子建来日
大难工堪为则矣白狼槃木诗三章亦佳缘不受雅颂
困耳
汉魏之交文人特茂然衰世叔运终鲜粹才孔融懿名
高列诸子视临终诗大类箴铭语耳应玚巧思逶迤失
卷六百二十七 第 27b 页 WYG1409-0583d.png
之靡靡休琏百一微能自振然伤媚焉仲宣流客慷慨
有怀西京之馀鲜可诵者陈琳意气铿铿非风人度也
阮生优缓有馀刘桢锥角重峭割曳缀悬并可称也曹
丕资近美媛远不逮植然植之才不堪整栗亦有憾焉
若夫重熙鸿化蒸育丛材金玉其相绰哉有斐求之斯
病殆寡已夫
古诗降魏辞人所遗虽萧统简辑过冗而不精刘协绪
论亦略而未备况夫人怀敝帚自过千金法言懿则遂
卷六百二十七 第 28a 页 WYG1409-0584a.png
见委废至于篇句零落虽深犹幸有存者可足徵也故
著此篇以标准的粗方大义诚不越兹后之君子庶可
以考已
客论曰传云王者之迹熄而诗亡盖伤之也降自桓灵
废而礼乐崩晋宋王而新声作古风流滞盖已甚焉述
者上缘圣则下擿儒玄广教化之源崇文雅之致削浮
华之风敦古朴之习诚可尚已恐学士狎耳目之玩讥
琐尾之文故序而系之俾知所究
卷六百二十七 第 28b 页 WYG1409-0584b.png
  夏小正叙录(杨慎/)
孔子曰我欲观夏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徵也吾得夏时
焉学者多传夏小正云戴德曰何以谓之小正以小著
名也曷以小之掌故失其传太史遗其籍宗国坠其徵
儒宿荒其训小之云者弗详之云尔非其微之云也昔
唐典首授时虞典首玑衡首之者大之也何独至于夏
正而小之乎春秋外传单穆公尝引夏令又引时儆收
场功埘畚挶营土功期司里皆于大象乎取之用兹以
卷六百二十七 第 29a 页 WYG1409-0584c.png
推孔子所称夏时不啻是也举其全者大之与惜无闻
焉耳古者纪候之书逸周书有时训吕览有月纪易纬
有通卦验管敬仲有时令鸿烈有时则训同异互出大
抵崇小正而详还观小正而规画远矣其昏旦伏见中
正当乡候在星寒暑风日冰雪雨旱候在气稊秀荣华
候在草木蛰粥伏遰陟降离陨鸣呴候在禽兽王政达
焉民事法焉故曰规画远矣小戴氏取吕氏月纪改为
月令著之礼记此周月也俪于夏正法非重习然卷帙
卷六百二十七 第 29b 页 WYG1409-0584d.png
虚存传习者鲜吁可异哉戴德之后宋金氏履祥王氏
应麟尝为斯学矣余病戴记本经传弗分二氏本讹谬
未订乃左右采获以是正之提经于上抑传于下法当
尔非变古也语曰与其过而废之也宁过而存之斯籍
也其宜存而不废哉
 
 
 文章辨体汇选卷六百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