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百二十一
卷六百二十一 第 1a 页 WYG1409-051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文章辨体汇选卷六百二十一
            明 贺复徵 编
书志六
  地理志(汉班固/)
凡民函五常之性而其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土之
风气故谓之风好恶取舍动静亡常随君上之情欲故
谓之俗孔子曰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言圣王在上统理
卷六百二十一 第 1b 页 WYG1409-0516b.png
人伦必移其本而易其末此混同天下一之乎中和然
后王教成也汉承百王之末国土变改民人迁徙成帝
时刘向略言其地分丞相张禹使属颍川朱赣条其风
俗犹未宣究故辑而论之终其本末著于篇
秦地于天官东井舆鬼之分壄也于禹贡时跨雍梁二
州诗风兼秦豳两国昔后稷封斄公刘处豳太王徙𨙸
文王作酆武王治镐其民有先王遗风好稼穑务本业
故豳诗言农桑衣食之本甚备有鄠杜竹林南山檀柘
卷六百二十一 第 2a 页 WYG1409-0517a.png
号称陆海为九州膏腴始皇之初郑国穿渠引泾水溉
田沃野千里民以富饶汉兴立都长安徙齐诸田楚昭
屈景及诸功臣家于长陵后世世徙吏二千石高訾富
人及豪桀并兼之家于诸陵盖亦以彊干弱支非独为
奉山园也是故五方杂厝风俗不纯其世家则好礼文
富人则商贾为利豪桀则游侠通奸濒南山近夏阳多
阻险轻薄易为盗贼常为天下剧又郡国辐凑浮食者
多民去本就末列侯贵人车服僭上众庶放效羞不相
卷六百二十一 第 2b 页 WYG1409-0517b.png
及嫁娶尤崇侈靡送死过度天水陇西山多林木民以
板为室屋及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皆迫近戎狄修习战
备高上气力以射猎为先故秦诗曰在其板屋又曰王
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及车辚四臷小戎之篇皆
言车马田狩之事汉兴六郡良家子选给羽林期门以
材力为官名将多出焉孔子曰君子有勇而亡谊则为
乱小人有勇而亡谊则为盗故此数郡民俗质木不耻
寇盗自武威以西本匈奴昆邪王休屠王地武帝时攘
卷六百二十一 第 3a 页 WYG1409-0517c.png
之初置四郡以通西域鬲绝南羌匈奴其民或以关东
下贫或以报怨过当或以悖逆亡道家属徙焉习俗颇
殊地广民稀水草宜畜牧故凉州之畜为天下饶保边
塞二千石治之咸以兵马为务酒醴之会上下通焉吏
民相亲是以其俗风雨时节榖籴常贱少盗贼有和气
之应贤于内郡此政宽厚吏不苛刻之所致也巴蜀广
汉本南夷秦并以为郡土地肥美有江水沃野山林竹
木疏食果实之饶南贾滇僰僮西近邛莋马旄牛民食
卷六百二十一 第 3b 页 WYG1409-0517d.png
稻鱼亡凶年忧俗不愁苦而轻易淫泆柔弱褊阸景武
间文翁为蜀守教民读书法令未能笃信道德反以好
文刺讥贵慕权势及司马相如游宦京师诸侯以文辞
显于世乡党慕循其迹后有王褒严遵扬雄之徒文章
冠天下繇文翁倡其教相如为之师故孔子曰有教无
类武都地杂氐羌及犍为牂柯越巂皆西南外夷武帝
初开置民俗略与巴蜀同而武都近天水俗颇似焉故
秦地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居什
卷六百二十一 第 4a 页 WYG1409-0518a.png
六秦豳吴札观乐为之歌秦曰此之谓夏声夫能夏则
大大之至也其周旧乎
魏地觜觿参之分壄也河内本殷之旧都周既灭殷分
其畿内为三国诗风邶庸卫国是也邶以封纣子武庚
庸管叔尹之卫蔡叔尹之以监殷民谓之三监故书序
曰武王崩三监畔周公诛之尽以其地封弟康叔号曰
孟侯以夹辅周室迁邶庸之民于雒邑故邶庸卫三国
之诗相与同风邶诗曰在浚之下庸曰在浚之郊邶又
卷六百二十一 第 4b 页 WYG1409-0518b.png
曰亦流于淇河水洋洋庸曰送我淇上在彼中河卫曰
瞻彼淇奥河水洋洋故吴公子札聘鲁观周乐闻邶庸
卫之歌曰美哉渊乎吾闻康叔之德如是是其卫风乎
至十六世懿公亡道为狄所灭齐桓公帅诸侯伐狄而
更封卫于河南曹楚丘是为文公而河内殷虚更属于
晋康叔之风既歇而纣之化犹存故俗刚彊多豪桀侵
夺薄恩礼好生分河东土地平易有盐铁之饶本唐尧
所居诗风唐魏之国也其民有先王遗教君子深思小
卷六百二十一 第 5a 页 WYG1409-0518c.png
人俭陋故唐诗蟋蟀山枢葛生之篇曰今我不乐日月
其迈宛其死矣它人是媮百岁之后归于其居皆思奢
俭之中念死生之虑吴札闻唐之歌曰思深哉其有陶
唐氏之遗民乎魏国亦姬姓也在晋之南河曲故其诗
曰彼汾一曲寘诸河之侧吴札闻魏之歌曰美哉沨沨
乎以德辅此则明主也
周地柳七星张之分壄也昔周公营雒邑以为在于土
中诸侯蕃屏四方故立京师至幽王淫褒姒以灭宗周
卷六百二十一 第 5b 页 WYG1409-0518d.png
子平王东居雒邑初雒邑与宗周通封畿东西长而南
北短短长相覆为千里至襄王以河内赐晋文公又为
诸侯所侵故其分地小周人之失巧伪趋利贵财贱义
高富下贫憙为商贾不好仕宦
韩地角亢氐之分壄也诗风陈郑之国与韩同星分焉
郑本高辛氏火正祝融之虚也周宣王弟友为周司徒
食采于宗周畿内问于史伯曰王室多故何所可以逃
死史伯曰其济洛河颍之间乎子男之国虢会为大恃
卷六百二十一 第 6a 页 WYG1409-0519a.png
势与险崇侈贪冒君若寄帑与贿周乱而敝必将背君
君以成周之众奉辞伐罪亡不克矣桓公从其言乃东
寄帑与贿虢会受之后三年幽王败桓公死其子武公
与平王东迁卒定虢会之地右雒左泲食溱洧焉土狭
而险山居谷汲男女亟聚会故其俗淫郑诗曰出其东
门有女如云又曰溱与洧方灌灌兮士与女方秉菅兮
恂盱且乐惟士与女伊其相谑此其风也吴札闻郑之
歌曰美哉其细已甚民弗堪也是其先亡乎陈本太昊
卷六百二十一 第 6b 页 WYG1409-0519b.png
之虚周武王封舜后妫满于陈是为胡公妻以元女大
姬妇人尊贵好祭祀用史巫故其俗巫鬼陈诗曰坎其
击鼓宛丘之下亡冬亡夏值其鹭羽又曰东门之枌宛
丘之栩子仲之子婆娑其下此其风也吴札闻陈之歌
曰国亡主其能久乎颍川南阳本夏禹之国夏人上忠
其敝鄙朴秦既灭韩徙天下不轨之民于南阳故其俗
夸奢上气力好商贾渔猎臧匿难制御也宛西通武关
东受江淮一都之会也宣帝时郑弘召信臣为南阳太
卷六百二十一 第 7a 页 WYG1409-0519c.png
守治皆见纪信臣劝民农桑去末归本郡以殷富颍川
韩都士有申子韩非刻害馀烈高仕宦好文法民以贪
遴争讼生分为失韩延寿为太守先之以敬让黄霸继
之教化大行狱或八年亡重罪囚南阳好商贾召父富
以本业颍川好争讼分异黄韩化以笃厚君子之德风
也小人之德草也信矣
赵地昴毕之分壄也赵中山地薄人众犹有沙丘纣淫
乱馀民丈夫相聚游戏悲歌忼慨起则椎剽掘冢作奸
卷六百二十一 第 7b 页 WYG1409-0519d.png
巧多弄物为倡优女子弹弦跕躧游媚富贵遍诸侯之
后宫邯郸北通燕涿南有郑卫漳河之间一都会也其
土广俗杂大率精急高气势轻为奸太原上党又多晋
公族子孙以诈力相倾矜夸功名报仇过直嫁取送死
奢靡汉兴号为难治常择严猛之将或任杀伐为威父
兄被诛子弟怨愤至告讦刺史二千石或报杀其亲属
钟代石北迫近胡寇民俗忮好气为奸不事农商
自全晋时已患其剽悍而武灵王又益厉之故冀州之
卷六百二十一 第 8a 页 WYG1409-0520a.png
部盗贼常为它州剧定襄云中五原本戎狄地颇有赵
齐卫楚之徙其民鄙朴少礼文好射猎雁门亦同俗
燕地尾箕分壄也南通齐赵勃碣之间一都会也初太
子丹宾养勇士不爱后宫美女民化以为俗至今犹然
宾客相过以妇侍宿嫁取之夕男女无别反以为荣后
稍颇止然终未改其俗愚悍少虑轻薄无威亦有所长
敢于急人燕丹遗风也上谷至辽东地广民希数被胡
寇俗与赵代相类有渔盐枣栗之饶北隙乌丸夫馀东
卷六百二十一 第 8b 页 WYG1409-0520b.png
贾真番之利玄菟乐浪武帝时置皆朝鲜濊貉句骊蛮
夷殷道衰箕子去之朝鲜教其民以礼义田蚕织作乐
浪朝鲜民犯禁八条相杀以当时偿杀相伤以榖偿相
盗者男没入为其家奴女子为婢欲自赎者人五十万
虽免为民俗犹羞之嫁取无所雠是以其民终不相盗
无门户之闭妇人贞信不淫辟其田民饮食以笾豆都
邑颇放效吏及内郡贾人往往以杯器食郡初取吏于
辽东吏见民无闭臧及贾人往者夜则为盗俗稍益薄
卷六百二十一 第 9a 页 WYG1409-0520c.png
今于犯禁寖多至六十馀条可贵哉仁贤之化也然东
夷天性柔顺异于三方之外故孔子悼道不行设浮于
海欲居九夷有以也夫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馀国
以岁时来献见云
齐地虚危之分壄也少昊之世有爽鸠氏虞夏时有季
崱汤时有逢公柏陵殷末有薄姑氏皆为诸侯国此地
至周成王时薄姑氏与四国共作乱成王灭之以封师
尚父是为太公诗风齐国是也临甾名营丘故齐诗曰
卷六百二十一 第 9b 页 WYG1409-0520d.png
子之营兮遭我虖嶩之间兮又曰俟我于著乎而此亦
其舒缓之体也吴札闻齐之歌曰泱泱乎大风也哉其
太公乎国未可量也古有分土亡分民太公以齐地负
海舄卤少五谷而人民寡乃劝以女工之业通鱼盐之
利而人物辐凑后十五世桓公用管仲设轻重以富国
合诸侯成伯功身在陪臣而取三归故其俗弥侈织作
冰纨绮绣纯丽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初太公治齐
修道术尊贤智赏有功故至今其土多好经术矜功名
卷六百二十一 第 10a 页 WYG1409-0521a.png
舒缓阔达而足智其失夸奢朋党言与行缪虚诈不情
急之则离散缓之则放纵始桓公兄襄公淫乱姑姊妺
不嫁于是令国中民家长女不得嫁名曰巫儿为家主
祠嫁者不利其家民至今以为俗痛乎道民之道可不
慎哉昔太公始封周公问何以治齐太公曰举贤而上
功周公曰后世必有篡杀之臣其后二十九世为彊臣
田和所灭而和自立为齐侯至孙威王称王五世为秦
所灭临甾海岱之间一都会也其中具五民云
卷六百二十一 第 10b 页 WYG1409-0521b.png
鲁地奎娄之分壄也周兴以少昊之虚曲阜封周公子
伯禽为鲁侯以为周公主其民有圣人之教化故孔子
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言近正也濒洙泗之
水其民涉度幼者扶老而代其任俗既益薄长老不自
安与幼少相让故曰鲁道衰洙泗之间龂龂如也孔子
闵王道将废乃修六经以述唐虞三代之道弟子受业
而通者七十有七人是以其民好学上礼义重廉耻周
公始封太公问何以治鲁周公曰尊尊而亲亲太公曰
卷六百二十一 第 11a 页 WYG1409-0521c.png
后世寖弱矣故鲁自文公以后禄去公室政在大夫季
氏逐昭公陵夷微弱三十四世而为楚所灭今去圣久
远周公遗化销微孔氏庠序衰坏地狭民众颇有桑麻
之业亡林泽之饶俗俭啬爱财趋商贾好訾毁多巧伪
丧祭之礼文备实寡然其好学犹愈于它俗汉兴以来
鲁东海多至卿相
宋地房心之分壄也周封微子于宋本陶唐氏火正阏
伯之虚也济阴定陶诗风曹国也武王封弟叔振铎于
卷六百二十一 第 11b 页 WYG1409-0521d.png
曹其后稍大得山阳陈留二十馀世为宋所灭昔尧作
游成阳舜渔雷泽汤止于亳故其民犹有先王遗风重
厚多君子好稼穑恶衣食以致畜臧宋自微子二十馀
世至景公灭曹灭曹后五世亦为齐楚魏所灭参分其
地魏得其梁陈留齐得其济阴东平楚得其沛故今之
楚彭城本宋也春秋经曰围宋彭城宋虽灭本大国故
自为分壄沛楚之失急疾颛已地薄民贫而山阳好为
奸盗
卷六百二十一 第 12a 页 WYG1409-0522a.png
卫地营室东壁之分壄也卫本国既为狄所灭文公徙
楚丘三十馀年子成公徙于帝丘故春秋经曰卫迁于
帝丘今之濮阳是也本颛顼之虚故谓之帝丘夏后之
世昆吾氏居之成公后十馀世为韩魏所侵尽亡其旁
邑独有濮阳后秦灭濮阳置东郡徙之于野王始皇既
并天下犹独置卫君二世时乃废为庶人凡四十世九
百年最后绝故独为分壄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男女
亦亟聚会声色生焉故俗称郑卫之音周末有子路夏
卷六百二十一 第 12b 页 WYG1409-0522b.png
育民人慕之故其俗刚武上气力汉兴二千石治者亦
以杀戮为威宣帝时韩延寿为东郡太守承圣恩崇礼
义尊谏争至今东郡号善为吏延寿之化也其失颇奢
靡嫁取送死过度而野王好气任侠有濮上风
楚地翼轸之分壄也周成王时封文武先师鬻熊之曾
孙熊绎于荆蛮为楚子居丹阳后十馀世至熊达是为
武王寖以强大后五世至严王总帅诸侯观兵周室并
吞江汉之间内灭陈鲁之国后十馀世顷襄王东徙于
卷六百二十一 第 13a 页 WYG1409-0522c.png
陈楚有江汉川泽山林之饶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
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果蓏蠃蛤食物常足故啙窳
媮生而亡积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信
巫鬼重淫祀而汉中淫失枝柱与巴蜀同俗汝南之别
皆急疾有气势江陵故郢都西通巫巴东有云梦之饶
亦一都会也
吴地斗分壄也太伯初奔荆蛮荆蛮归之号曰句吴太
伯卒仲雍立至曾孙周章而武王克殷因而封之又封
卷六百二十一 第 13b 页 WYG1409-0522d.png
周章弟中于河北是为北吴后世谓之虞十二世为晋
所灭后二世而荆蛮之吴子寿梦盛大称王其少子则
季札有贤材兄弟欲传国札让而不受自太伯寿梦称
王六世阖庐举伍子胥孙武为将战胜攻取兴霸名于
诸侯至子夫差诛子胥用宰嚭为粤王句践所灭吴粤
之君皆好勇故其民至今好用剑轻死易发粤既并吴
后六世为楚所灭后秦又击楚徙寿春至子为秦所灭
寿春合肥受南北湖皮革鲍木之输亦一都会也始楚
卷六百二十一 第 14a 页 WYG1409-0523a.png
贤臣屈原被谗放流作离骚诸赋以自伤悼后有宋玉
唐勒之属慕而述之皆以显名汉兴高祖王兄子濞于
吴招致天下之娱游子弟枚乘邹阳严夫子之徒兴于
文景之际而淮南王安亦都寿春招宾客著书而吴有
严助朱买臣贵显汉朝文辞并发故世传楚辞其失巧
而少信初淮南王异国中民家有女者以待游士而妻
之故至今多女而少男本吴粤与楚接比数相并兼故
民俗略同吴东有海盐章山之铜三江五湖之利亦江
卷六百二十一 第 14b 页 WYG1409-0523b.png
东之一都会也豫章出黄金然堇堇物之所有取之不
足以更费江南卑湿丈夫多夭会稽海外有东鳀人分
为二十馀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粤地牵牛婺女之分壄也其君禹后帝少康之庶子云
封于会稽文身断发以避蛟龙之害后二十世至句践
称王用范蠡大夫种计灭吴度淮与齐晋诸侯会致贡
于周周元王使使赐命为伯诸侯毕贺后五世为楚所
灭子孙分散君服于楚后十世至闽君摇佐诸侯平秦
卷六百二十一 第 15a 页 WYG1409-0523c.png
汉兴复立摇为越王是时秦南海尉赵佗亦自王传国
至武帝时尽灭以为郡云处近海多犀象毒冒珠玑银
铜果布之凑中国往商贾者多取富焉番禺其一都会
也自合浦徐闻南入海得大州东西南北方千里武帝
元封元年略以为儋耳珠厓郡民皆服布如单被穿中
央为贯头男子耕农种禾稻纻麻女子桑蚕织绩亡马
与虎民有五畜山多尘麖兵则矛盾刀木弓弩竹矢或
骨为镞自初为郡县吏卒中国人多侵陵之故率数岁
卷六百二十一 第 15b 页 WYG1409-0523d.png
壹反元帝时遂罢弃之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
五月有都元国又船行可四月有邑卢没国又船行可
二十馀日有谌离国步行可十馀日有夫甘都卢国船
行可二月馀有黄支国民俗略与珠厓相类其州广大
户口多多异物自武帝以来皆献见有译长属黄门与
应募者俱入海市明珠璧流离奇石异物赍黄金杂缯
而往所至国皆禀食为耦蛮夷贾船转送致之亦利交
易剽杀人又苦逢风波溺死不者数年来还大珠至围
卷六百二十一 第 16a 页 WYG1409-0524a.png
二寸以下平帝元始中王莽辅政欲耀威德厚遗黄支
王令遣使献生犀牛自黄支船行可八月到皮宗船行
可二月到日南象林界云黄支之南有已程不国汉之
译使自此还矣
  艺文志(班固/)
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故春秋分为
五诗分为四易有数家之传战国从衡真伪分争诸子
之言纷然殽乱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汉兴
卷六百二十一 第 16b 页 WYG1409-0524b.png
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迄孝武世书缺简
脱礼坏乐崩圣上喟然而称曰朕甚闵焉于是建臧书
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至成帝时
以书颇散亡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诏光禄大夫
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
尹咸校数术侍医李柱国校方技每一书已向辄条其
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会向卒哀帝复使向子侍中
奉车都尉歆卒父业歆于是总群书而奏其七略故有
卷六百二十一 第 17a 页 WYG1409-0524c.png
辑略有六艺略有诸子略有诗赋略有兵书略有术数
略有方技略今删其要以备篇籍
易曰宓戏氏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
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
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至于殷周之际纣在上位逆天暴
物文王以诸侯顺命而行道天人之占可得而效于是
重易六爻作上下篇孔氏为之彖象系辞文言序卦之
属十篇故曰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及秦燔书
卷六百二十一 第 17b 页 WYG1409-0524d.png
而易为筮卜之事传者不绝汉兴田何传之讫于宣元
有施孟梁丘京氏列于学官而民间有费高二家之说
刘向以中古文易经校施孟梁丘经或脱去无咎悔亡
唯费氏经与古文同易曰河出图雒出书圣人则之故
书之所起远矣至孔子篹焉上断于尧下讫于秦凡百
篇而为之序言其作意秦燔书禁学济南伏生独壁臧
之汉兴亡失求得二十九篇以教齐鲁之间讫孝宣世
有欧阳大小夏侯氏立于学官古文尚书者出孔子壁
卷六百二十一 第 18a 页 WYG1409-0525a.png
中武帝末鲁共王坏孔子宅欲以广其宫而得古文尚
书及礼记论语孝经凡数十篇皆古字也共王往入其
宅闻鼓琴瑟钟磬之音于是惧乃止不坏孔安国者孔
子后也悉得其书以考二十九篇得多十六篇安国献
之遭巫蛊事未列于学官刘向以中古文校欧阳大小
夏侯三家经文酒诰脱简一召诰脱简二率简二十五
字者脱亦二十五字简二十二字者脱亦二十二字文
字异者七百有馀脱字数十书者古之号令号令于众
卷六百二十一 第 18b 页 WYG1409-0525b.png
其言不立具则听受施行者弗晓古文读应尔雅故解
古今语而可知也书曰诗言志歌咏言故哀乐之心感
而歌咏之声发诵其言谓之诗咏其声谓之歌故古有
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孔子纯
取周诗上采殷下取鲁凡三百五篇遭秦而全者以其
讽诵不独在竹帛故也汉兴鲁申公为诗训故而齐辕
固燕韩生皆为之传或取春秋采杂说咸非其本义与
不得已鲁最为近之三家皆列于学官又有毛公之学
卷六百二十一 第 19a 页 WYG1409-0525c.png
自谓子夏所传而河间献王好之未得立易曰有夫妇
父子君臣上下礼义有所错而帝王质文世有损益至
周曲为之防事为之制故曰礼经三百威仪三千及周
之衰诸侯将踰法度恶其害已皆灭去其籍自孔子时
而不具至秦大坏汉兴鲁高堂生传士礼十七篇讫孝
宣世后仓最明戴德戴圣庆普皆其弟子三家立于学
官礼古经者出于鲁淹中及孔氏学七十篇文相似多
三十九篇及明堂阴阳王史氏记所见多天子诸侯卿
卷六百二十一 第 19b 页 WYG1409-0525d.png
大夫之制虽不能备犹瘉仓等推士礼而致于天子之
说易曰先王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享祖考故自黄
帝下至三代乐各有名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
风易俗莫善于乐二者相与并行周衰俱坏乐尤微𦕈
以音律为节又为郑卫所乱故无遗法汉兴制氏以雅
乐声律世在乐官颇能纪其铿锵鼓舞而不能言其义
六国之君魏文侯最为好古孝文时得其乐人窦公献
其书乃周官大宗伯之大司乐章也武帝时河间献王
卷六百二十一 第 20a 页 WYG1409-0526a.png
好儒与毛生等共采周官及诸子言乐事者以作乐记
献八佾之舞与制氏不相远其内史丞王定传之以授
常山王禹禹成帝时为谒者数言其义献二十四卷记
刘向校书得乐记二十三篇与禹不同其道寖以益微
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
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帝王靡不同
之周室既微载籍残缺仲尼思存前圣之业乃称曰夏
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
卷六百二十一 第 20b 页 WYG1409-0526b.png
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以鲁周公之国礼文
备物史官有法故与左丘明观其史记据行事仍人道
因兴以立功就败以成罚假日月以定历数藉朝聘以
正礼乐有所褒讳贬损不可书见口授弟子弟子退而
异言丘明恐弟子各安其意以失其真故论本事而作
传明夫子不以空言说经也春秋所贬损大人当世君
臣有威权势力其事实皆形于传是以隐其书而不宣
所以免时难也及末世口说流行故有公羊谷梁邹夹
卷六百二十一 第 21a 页 WYG1409-0526c.png
之传四家之中公羊谷梁立于学官邹氏无师夹氏未
有书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
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
相与辑而论篹故谓之论语汉兴有齐鲁之说传齐论
者昌邑中尉王吉少府宋畸御史大夫贡禹尚书令五
鹿充宗胶东庸生唯王阳名家传鲁论语者常山都尉
龚奋长信少府夏侯胜丞相韦贤鲁扶卿前将军萧望
之安昌侯张禹皆名家张氏最后而行于世孝经者孔
卷六百二十一 第 21b 页 WYG1409-0526d.png
子为曾子陈孝道也夫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举
大者言故曰孝经汉兴长孙氏博士江翁少府后仓谏
大夫翼奉安昌侯张禹传之各自名家经文皆同唯孔
氏壁中古文为异父母生之续莫大焉故亲生之膝下
诸家说不安处古文字读皆异易曰上古结绳以治后
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夬
扬于王庭言其宣扬于王者朝廷其用最大也古者八
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
卷六百二十一 第 22a 页 WYG1409-0527a.png
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汉兴萧何草律亦
著其法曰太史试学童能讽书九千字以上乃得为史
又以六体试之课最者以为尚书御史史书令史吏民
上书字或不正辄举劾六体者古文奇字篆书𨽻书缪
篆虫书皆所以通知古今文字摹印章书幡信也古制
书必同文不知则阙问诸故老至于衰世是非无正人
用其私故孔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今亡矣夫盖伤
其寖不正史籀篇者周时史官教学童书也与孔氏壁
卷六百二十一 第 22b 页 WYG1409-0527b.png
中古文异体苍颉七章者秦丞相李斯所作也爰历六
章者车府令赵高所作也博学七章者太史令胡毋敬
所作也文字多取史籀篇而篆体复颇异所谓秦篆者
也是时始造𨽻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
徒𨽻也汉兴闾里书师合苍颉爰历博学三篇断六十
字以为一章凡五十五章并为苍颉篇武帝时司马相
如作凡将篇无复字元帝时黄门令史游作急就篇成
帝时将作大匠李长作元尚篇皆苍颉中正字也凡将
卷六百二十一 第 23a 页 WYG1409-0527c.png
则颇有出矣至元始中徵天下通小学者以百数各令
记字于庭中扬雄取其有用者以作训纂篇顺续苍颉
又易苍颉中重复之字凡八十九章臣复续扬雄作十
三章凡一百三章无复字六艺群书所载略备矣苍颉
多古字俗师失其读宣帝时徵齐人能正读者张敞从
受之传至外孙之子杜林为作训故并列焉六艺之文
乐以和神仁之表也诗以正言义之用也礼以明体明
者著见故无训也书以广听知之术也春秋以断事信
卷六百二十一 第 23b 页 WYG1409-0527d.png
之符也五者盖五常之道相须而备而易为之原故曰
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言与天地为终始也至
于五学世有变改犹五行之更用事焉古之学者耕且
养三年而通一艺存其大体玩经文而已是故用日少
而畜德多三十而五经立也后世经传既已乖离博学
者又不思多闻阙疑之义而务碎义逃难便辞巧说破
坏形体说五字之文至于二三万言后进弥以驰逐故
幼童而守一艺白首而后能言安其所习毁所不见终
卷六百二十一 第 24a 页 WYG1409-0528a.png
以自蔽此学者之大患也序六艺为九种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
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
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孔子曰如有所
誉其有所试唐虞之际殷周之盛仲尼之业已试之效
者也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
苟以哗众取宠后进循之是以五经乖析儒学寖衰此
辟儒之患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
卷六百二十一 第 24b 页 WYG1409-0528b.png
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
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合于尧之克让易之嗛嗛一谦而
四益此其所长也及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
义曰独任清虚可以为治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
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及
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法
家者流盖出于理官信赏必罚以辅礼制易曰先王以
明罚饬法此其所长也及刻者为之则无教化去仁爱
卷六百二十一 第 25a 页 WYG1409-0528c.png
专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名家
者流盖出于礼官古者名位不同礼亦异数孔子曰必
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此其所
长也及叫者为之则苟钩鈲析乱而已墨家者流盖出
于清庙之守茅屋采椽是以贵俭养三老五更是以兼
爱选士大射是以上贤宗祀严父是以右鬼顺四时而
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及蔽
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推兼爱之意而不知别亲
卷六百二十一 第 25b 页 WYG1409-0528d.png
疏从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孔子曰诵诗三百使
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又曰使乎使乎言其
当权事制宜受命而不受辞此其所长也及邪人为之
则上诈谖而弃其信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兼儒墨
合名法知国体之有此见王治之无不贯此其所长也
及荡者为之则漫羡而无所归心农家者流盖出于农
稷之官播百谷劝耕桑以足衣食故八政一曰食二曰
货孔子曰所重民食此其所长也及鄙者为之以为无
卷六百二十一 第 26a 页 WYG1409-0529a.png
所事圣王欲使君臣并耕悖上下之序小说家者流盖
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
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
弗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
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
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
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
说取合诸侯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仁之
卷六百二十一 第 26b 页 WYG1409-0529b.png
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易曰天下同归而殊
涂一致而百虑今异家者各推所长穷知究虑以明其
指虽有蔽短合其要归亦六经之支与流裔使其人遭
明王圣主得其所折中皆股肱之材已仲尼有言礼失
而求诸野方今去圣久远道术缺废无所更索彼九家
者不犹瘉于野乎若能修六艺之术而观此九家之言
舍短取长则可以通万方之略矣
传曰不歌而诵谓之赋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言感物
卷六百二十一 第 27a 页 WYG1409-0529c.png
造端材知深美可与图事故可以为列大夫也古者诸
侯卿大夫交接邻国以微言相感当揖让之时必称诗
以谕其志盖以别贤不肖而观盛衰焉故孔子曰不学
诗无以言也春秋之后周道寖坏聘问歌咏不行于列
国学诗之士逸在布衣而贤人失志之赋作矣大儒孙
卿及楚臣屈原离谗忧国皆作赋以风咸有恻隐古诗
之义其后宋玉唐勒汉兴枚乘司马相如下及扬子云
竞为侈丽闳衍之词没其风谕之义是以扬子悔之曰
卷六百二十一 第 27b 页 WYG1409-0529d.png
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如孔氏之门人用
赋也则贾谊登堂相如入室矣如其不用何自孝武立
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
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序诗赋为五种
权谋者以正守国以奇用兵先计而后战兼形势包阴
阳用技巧者也形埶者雷动风举后发而先至离合背
乡变化无常以轻疾制敌者也阴阳者顺时而发推刑
德随斗击因五胜假鬼神而为助者也技巧者习手足
卷六百二十一 第 28a 页 WYG1409-0530a.png
便器械积机关以立攻守之胜者也兵家者盖出古司
马之职王官之武备也洪范八政八曰师孔子曰为国
者足食足兵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明兵之重也易曰
古者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其用上
矣后世耀金为刃割革为甲器械甚备下及汤武受命
以师克乱而济百姓动之以仁义行之以礼让司马法
是其遗事也自春秋至于战国出奇设伏变诈之兵并
作汉兴张良韩信序次兵法凡百八十二家删取要用
卷六百二十一 第 28b 页 WYG1409-0530b.png
定著三十五家诸吕用事而盗取之武帝时军政杨仆
捃摭遗逸纪奏兵录犹未能备至于孝成命任宏论次
兵书为四种
天文者序二十八宿步五星日月以纪吉凶之象圣王
所以参政也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然星事悍非
湛密者弗能由也夫观景以谴形非明王亦不能服听
也以不能由之臣谏不能听之主此所以两有患也历
谱者序四时之位正分至之节会日月五星之辰以考
卷六百二十一 第 29a 页 WYG1409-0530c.png
寒暑杀生之实故圣王必正历数以定三统服色之制
又以探知五星日月之会凶阨之患吉隆之喜其术皆
出焉此圣人知命之术也非天下之至材其孰与焉道
之乱也患出于小人而强欲知天道者坏大以为小削
远以为近是以道术破碎而难知也五行者五常之形
气也书云初一曰五行次二曰羞用五事言进用五事
以顺五行也貌言视听思心失而五行之序乱五星之
变作皆出于律历之数而分为一者也其法亦起五德
卷六百二十一 第 29b 页 WYG1409-0530d.png
终始推其极则无不至而小数家因此以为吉凶而行
于世寖以相乱蓍龟者圣人之所用也书曰女则有大
疑谋及卜筮易曰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
善于蓍龟是故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
受命也如向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
其孰能与于此及至衰世解于齐戒而娄烦卜筮神明
不应故筮渎不告易以为忌龟厌不告诗以为刺杂占
者纪百事之象候善恶之徵易曰占事知来众占非一
卷六百二十一 第 30a 页 WYG1409-0531a.png
而梦为大故周有其官而诗载熊罴虺蛇众鱼旐旟之
梦著明大人之占以考吉凶盖参卜筮春秋之说訞也
曰人之所忌其气炎以取之訞由人兴也人失常则訞
兴人无衅焉訞不自作故曰德胜不祥义厌不惠桑谷
共生太戊以兴雊雉登鼎武丁为宗然惑者不稽诸躬
而忌訞之见是以诗刺召彼故老讯之占梦伤其舍本
而忧末不能胜凶咎也形法者大举九州之埶以立城
郭室舍形人及六畜骨法之度数器物之形容以求其
卷六百二十一 第 30b 页 WYG1409-0531b.png
声气贵贱吉凶犹律有长短而各徵其声非有鬼神数
自然也然形与气相首尾亦有有其形而无其气有其
气而无其形此精微之独异也数术者皆明堂羲和史
卜之职也史官之废久矣其书既不能具虽有其书而
无其人易曰苟非其人道不虚行春秋时鲁有梓慎郑
有裨灶晋有卜偃宋有子韦六国时楚有甘公魏有石
申夫汉有唐都庶得粗觕盖有因而成易无因而成难
故因旧书以序数术为六种
卷六百二十一 第 31a 页 WYG1409-0531c.png
医经者原人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
死生之分而用度箴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
至齐之得犹慈石取铁以物相使拙者失理以瘉为剧
以生为死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
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
解结反之于平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
内伤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故谚曰有病不治常得中
医房中者情性之极至道之际是以圣王制外乐以禁
卷六百二十一 第 31b 页 WYG1409-0531d.png
内情而为之节文传曰先王之作乐所以节百事也乐
而有节则和平寿考及迷者弗顾以生疾而陨性命神
仙者所以保性命之真而游求于其外者也聊以荡意
平心同死生之域而无怵惕于胸中然而或者专以为
务则诞欺怪迂之文弥以益多非圣王之所以教也孔
子曰索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不为之矣方技者皆生
生之具王官之一守也大古有岐伯俞拊中世有扁鹊
秦和盖论病以及国原诊以知政汉兴有食公今其技
卷六百二十一 第 32a 页 WYG1409-0532a.png
术晻昧故论其书以序方技为四种
 
 
 
 
 
 
 
卷六百二十一 第 32b 页 WYG1409-0532b.png
 
 
 
 
 
 
 
 文章辨体汇选卷六百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