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百二十
卷六百二十 第 1a 页 WYG1409-0499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文章辨体汇选卷六百二十
            明 贺复徵 编
书志五
  礼乐志(汉班固/)
六经之道同归而礼乐之用为急治身者斯须忘礼则
暴嫚入之矣为国者一朝失礼则荒乱及之矣人函天
地阴阳之气有喜怒哀乐之情天禀其性而不能节也
卷六百二十 第 1b 页 WYG1409-0499d.png
圣人能为之节而不能绝也故象天地而制礼乐所以
通神明立人伦正情性节万事者也人情有男女之情
妒忌之别为制婚姻之礼有交接长幼之序为制乡饮
之礼有哀死思远之情为制丧祭之礼有尊尊敬上之
心为制朝觐之礼哀有哭踊之节乐有歌舞之容正人
足以副其诚邪人足以防其失故孔子曰安上治民莫
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二者并行合为一体畏敬
之意难见则著之于享献辞受登降跪拜和亲之说难
卷六百二十 第 2a 页 WYG1409-0500a.png
形则发之于诗歌咏言钟石筦弦盖嘉其敬意而不及
其财贿美其欢心而不流其声音此礼乐之本也王者
必因前王之礼顺时施宜有所损益即民之心稍稍制
作至太平而大备周监于二代礼文尤具事为之制曲
为之防故称礼经三百威仪三千于是教化浃洽民用
和睦灾害不生祸乱不作囹圄空虚四十馀年及其衰
也诸侯踰越法度恶礼制之害已去其篇籍遭秦灭学
遂以乱亡汉兴拨乱反正日不暇给犹命叔孙通制礼
卷六百二十 第 2b 页 WYG1409-0500b.png
仪以正君臣之位高祖说而叹曰吾乃今日知为天子
之贵也以通为奉常遂定仪法未尽备而通终至文帝
时贾谊以为汉承秦之败俗废礼仪捐廉耻至今二十
馀年宜定制度兴礼乐然后诸侯轨道百姓素朴狱讼
衰息乃草具其仪天子说焉而大臣绛灌之属害之故
其议遂寝至武帝即位进用英隽议立明堂制礼服以
兴太平会窦太后好黄老言不说儒术其事又废后董
仲舒对策言古之王者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
卷六百二十 第 3a 页 WYG1409-0500c.png
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教化以明习俗以成天下尝
无一人之狱矣至周末世大为无道以失天下秦继其
后又益甚之习俗薄恶民人扺冒今汉继秦之后常欲
善治而至今不能胜残去杀者失之当更化而不能更
化也更化则可善治而灾害日去福禄日来矣是时上
方征讨四夷锐志武功不暇留意礼文之事至宣帝时
琅邪王吉为谏大夫又上疏言欲治之主不世出公卿
幸得遭遇其时未有建万世之长策举明主于三代之
卷六百二十 第 3b 页 WYG1409-0500d.png
隆者也其务在于簿书断狱听讼而已此非太平之基
也今俗吏所以牧民者非有礼仪科指可世世通行者
也以意穿凿各取一切是以诈伪萌生刑罚无极质朴
日消恩爱寖薄愿与大臣延及儒生述旧礼明王制驱
一世之民跻之仁寿之域则俗何以不若成康寿何以
不若高宗上不纳其言吉以病去至成帝时犍为郡于
水滨得古磬十六枚议者以为善祥刘向因是说上宜
兴辟雍设庠序陈礼乐隆雅颂之声盛揖让之容以风
卷六百二十 第 4a 页 WYG1409-0501a.png
化天下如此而不治者未之有也或曰不能具礼礼以
养人为本如有过差是过而养人也刑罚之过或至死
伤今之刑非皋陶之法也而有司请定法削则削笔则
笔救时务也至于礼乐则曰不敢是敢于杀人不敢于
养人也为其俎豆筦弦之间小不备因是绝而不为是
去小不备而就大不备大不备或莫甚焉夫教化之比
于刑法刑法轻是舍所重而急所轻也且教化所恃以
为治也刑法所以助治也今废所恃而独立其所助非
卷六百二十 第 4b 页 WYG1409-0501b.png
所以致太平也自京师有悖逆不顺之子孙至于陷大
辟受刑戮者不绝繇不习五常之道也夫承千岁之衰
周继暴秦之馀敝民渐渍恶俗贪饕险诐不闲义理不
示以大化而独驱以刑罚终已不改故曰导之以礼乐
而民和睦初叔孙通将制定礼仪见非于齐鲁之士然
卒为汉儒宗业垂后嗣斯成法也成帝以向言下公卿
议会向病卒丞相大司空奏请立辟廱案行长安城南
营表未作遭成帝崩群臣引以定谥及王莽为宰衡欲
卷六百二十 第 5a 页 WYG1409-0501c.png
耀众庶遂兴辟廱因而篡位海内畔之世祖受命中兴
拨乱反正改定京师于土中即位三十年四夷宾服百
姓家给政教清明乃营立明堂辟廱显宗即位躬行其
礼宗祀光武皇帝于明堂养三老五更于辟廱威仪既
盛美矣然德化未流洽者礼乐未具群下无所诵说而
庠序尚未设之故也孔子曰辟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
止也今叔孙通所撰礼仪与律令同录臧于理官法家
又复不传汉典寝而不著民臣莫有言者又通没之后
卷六百二十 第 5b 页 WYG1409-0501d.png
河间献王采礼乐古事稍稍增辑至五百馀篇今学者
不能昭见但推士礼以及天子说义又颇谬异故君臣
长幼交接之道寖以不章王者未作乐之时因先王之
乐以教化百姓说乐其俗然后改作以章功德易曰先
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昔黄帝作咸弛
颛顼作六茎帝喾作五英尧作大章舜作招禹作夏汤
作濩武王作武周公作勺勺言能勺先祖之道也武言
以功定天下也濩言救民也夏大承二帝也招继尧也
卷六百二十 第 6a 页 WYG1409-0502a.png
大章章之也五英英华茂也六茎及根茎也咸池备矣
自夏以往其流不可闻已殷颂犹有存者周诗既备而
其器用张陈周官具焉典者自卿大夫师瞽以下皆选
有道德之人朝夕习业以教国子国子者卿大夫之子
弟也皆学歌九德诵六诗习六舞五声八音之和又以
外赏诸侯德盛而教尊者其威仪足以充目音声足以
动耳诗语足以感心故闻其音而德和省其诗而志正
论其数而法立是以荐之郊庙则鬼神飨作之朝廷则
卷六百二十 第 6b 页 WYG1409-0502b.png
群臣和立之学官则万民协听者无不虚已竦神说而
承流是以海内遍知上德被服其风光煇日新化上迁
善而不知所以然至于万物不夭天地顺而嘉应降故
诗曰钟鼓锽锽磬管锵锵降福穰穰书云击石拊石百
兽率舞鸟兽且犹感应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故乐
者圣人之所以感天地通神明安万民成性类者也然
自雅颂之兴而所承衰乱之音犹在是谓淫过凶嫚之
声为设禁焉世衰民散小人乘君子心耳浅薄则邪胜
卷六百二十 第 7a 页 WYG1409-0502c.png
正故书叙殷纣断弃先祖之乐乃作淫声用变乱正声
以说妇人乐官师瞽抱其器而奔散或适诸侯或入河
海夫乐本性情浃肌肤而臧骨髓虽经乎千载其遗风
馀烈尚犹不绝至春秋时陈公子完奔齐陈舜之后招
乐存焉故孔子适齐间韶三月不知肉味周道始缺怨
刺之诗起王泽既竭而诗不能作王官失业雅颂相错
孔子论而定之是时周室大坏诸侯恣行设两观乘大
路陪臣管仲季氏之属三归雍彻八佾舞庭制度遂坏
卷六百二十 第 7b 页 WYG1409-0502d.png
陵夷而不反桑间濮上郑卫宋赵之声并出内则致疾
捐寿外则乱政伤民巧伪因而饰之以营乱富贵之耳
目庶人以求利列国以相间故秦穆遗戎而由余去齐
人馈鲁而孔子行至于六国魏文侯最为好古而谓子
夏曰寡人听古乐则欲寐及闻郑卫余不知倦焉子夏
辞而辨之终不见纳自此礼乐丧矣汉兴乐家有制氏
以雅乐声律世世在太乐官但能纪其铿鎗鼓舞而不
能言其义高祖时叔孙通因秦乐人制宗庙乐大祝迎
卷六百二十 第 8a 页 WYG1409-0503a.png
神于庙门奏嘉至犹古降神之乐也皇帝入庙门奏永
至以为行步之节犹古采齐肆夏也乾豆上奏登歌独
上歌不以筦弦乱人声欲在位者遍闻之犹古清庙之
歌也登歌再终下奏休成之乐美神明既飨也皇帝就
酒东厢坐定奏永安之乐美礼已成也又有房中祠乐
高祖唐山夫人所作也周有房中乐至秦名曰寿人凡
乐乐其所生礼不忘本高祖乐楚声故房中乐楚声也
孝惠二年使乐府令夏侯宽备其箫管更名曰安世乐
卷六百二十 第 8b 页 WYG1409-0503b.png
高祖庙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孝文庙奏昭德文始四
时五行之舞孝武庙奏盛德文始四时五行之舞武德
舞者高祖四年作以象天下乐已行武以除乱也文始
舞者曰本舜招舞也高祖六年更名曰文始以示不相
袭也五行舞者本周舞也秦始皇二十六年更名曰五
行也四时舞者孝文所作以明示天下之安和也盖乐
巳所自作明有制也乐先王之乐明有法也孝景采武
德舞以为昭德以尊太宗庙至孝宣采昭德舞为盛德
卷六百二十 第 9a 页 WYG1409-0503c.png
以尊世宗庙诸帝庙皆常奏文始四时五行舞云高祖
六年又作昭容乐礼容乐昭容者犹古之昭夏也主出
武德舞礼容者主出文始五行舞舞入无乐者将至至
尊之前不敢以乐也出用乐者言舞不失节能以乐终
也大抵皆因秦旧事焉初高祖既定天下过沛与故人
父老相乐醉酒欢哀作风起之诗令沛中僮儿百二十
人习而歌之至孝惠时以沛宫为原庙皆令歌儿习吹
以相和常以百二十人为员文景之间礼官肄业而已
卷六百二十 第 9b 页 WYG1409-0503d.png
至武帝定郊祀之礼祠太一于甘泉就乾位也祭后土
于汾阴泽中方丘也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
之讴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
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以
正月上辛用事甘泉圜丘使童男女七十人俱歌昏祠
至明夜常有神光如流星止集于祠坛天子自竹宫而
望拜百官侍祠者数百人皆肃然动心焉是时河间献
王有雅材亦以为治道非礼乐不成因献所集雅乐天
卷六百二十 第 10a 页 WYG1409-0504a.png
子下太乐官常存肄之岁时以备数然不常御常御及
郊庙皆非雅声然诗乐施于后嗣犹得有所祖述昔殷
周之雅颂乃上本有娀姜原卨稷始生玄王公刘古公
太伯王季姜女太任太姒之德乃及成汤文武受命武
丁成康宣王中兴下及辅佐阿衡周召太公申伯召虎
仲山甫之属君臣男女有功德者靡不褒扬功德既信
美矣褒扬之声盈乎天地之间是以光名著于当世遗
誉垂于无穷也今汉郊庙诗歌未有祖宗之事八音调
卷六百二十 第 10b 页 WYG1409-0504b.png
均又不协于钟律而内有掖庭材人外有上林乐府皆
以郑声施于朝廷至成帝时谒者常山王禹世受河间
乐能说其义其弟子宋晔等上书言之下大夫博士平
当等考试当以为汉承秦灭道之后赖先帝圣德博受
兼听修废官立太学河间献王聘求幽隐修兴雅乐以
助化时大儒公孙弘董仲舒等皆以为音中正雅立之
大乐春秋乡射作于学宫希阔不讲故自公卿大夫观
听者但闻铿鎗不晓其意而欲以风谕众庶其道无由
卷六百二十 第 11a 页 WYG1409-0504c.png
是以行之百有馀年德化至今未成今晔等守习孤学
大指归于兴助教化衰微之学兴废在人宜领属雅乐
以继绝表微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河间区区小
国藩臣以好学修古能有所存民到于今称之况于圣
主广被之资修起旧文放郑近雅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于以风示海内扬名后世诚非小功小美也事下公卿
以为久远难分明当议复寝是时郑声尤甚黄门名倡
丙彊景武之属富显于世贵戚五侯定陵富平外戚之
卷六百二十 第 11b 页 WYG1409-0504d.png
家淫侈过度至与人主争女乐哀帝自为定陶王时疾
之又性不好音及即位下诏曰惟世俗奢泰文巧而郑
卫之声兴夫奢泰则下不孙而国贫文巧则趍末背本
者众郑卫之声兴则淫辟之化流而欲黎庶敦朴家给
犹浊其源而求其清流岂不难哉孔子不云乎放郑声
郑声淫其罢乐府官郊祭乐及古兵法武乐在经非郑
卫之乐者条奏别属他官然百姓渐渍日久又不制雅
乐有以相变豪富吏民湛沔自若陵夷坏于王莽今海
卷六百二十 第 12a 页 WYG1409-0505a.png
内更始民人归本户口岁息平其刑辟牧以贤良至于
家给既庶且富则须庠序礼乐之教化矣今幸有前圣
遗制之威仪诚可法象而补备之经纪可因缘而存著
也孔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
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今大汉继周
久旷大仪未有立礼成乐此贾谊仲舒王吉刘向之徒
所为发愤而增叹也
  刑法志(班固/)
卷六百二十 第 12b 页 WYG1409-0505b.png
夫人宵天地之䫉怀五常之性聪明精粹有生之最灵
者也爪牙不足以供耆欲趋走不足以避利害无毛羽
以禦寒暑必将役物以为养任智而不恃力此其所以
为贵也故不仁爱则不能群不能群则不胜物不胜物
则养不足群而不足争心将作上圣卓然先行敬让博
爱之德者众心说而从之从之成群是为君矣归而往
之是为王矣洪范曰天子作民父母为天下王圣人取
类以正名而谓君为父母明仁爱德让王道之本也爱
卷六百二十 第 13a 页 WYG1409-0505c.png
待敬而不败德须威而久立故制礼以崇敬作刑以明
威也圣人既躬明悊之性必通天地之心制礼作教立
法设刑动缘民情而则天象地故曰先王立礼则天之
明因地之性也刑罚威狱以类天之震曜杀戮也温慈
惠和以效天之生殖长育也书云天秩有礼天讨有罪
故圣人因天秩而制五礼因天讨而作五刑大刑用甲
兵其次用斧钺中刑用刀锯其次用钻凿薄刑用鞭朴
大者陈诸原野小者致之市朝其所繇来者上矣自黄
卷六百二十 第 13b 页 WYG1409-0505d.png
帝有涿鹿之战以定火灾颛顼有共工之陈以定水害
唐虞之际至治之极犹流共工放驩兜窜三苗殛鲧然
后天下服夏有甘扈之誓殷周以兵定天下矣天下既
定戢臧干戈教以文德而犹立司马之官设六军之众
因井田而制军赋地方一里为井井十为通通十为成
成方十里成十为终终十为同同方百里同十为封封
十为畿畿方千里有税有赋税以足食赋以足兵故四
井为邑四邑为丘丘十六井也有戎马一匹牛三头四
卷六百二十 第 14a 页 WYG1409-0506a.png
丘为甸甸六十四井也有戎马四匹兵车一乘牛十二
头甲士三人卒七十二人干戈备具是谓乘马之法一
同百里提封万井除山川沈斥城池邑居园囿术路三
千六百井定出赋六千四百井戎马四百匹兵车百乘
此卿大夫采地之大者也是谓百乘之家一封三百一
十六里提封十万井定出赋六万四千井戎马四千匹
兵车千乘此诸侯之大者也是谓千乘之国天子畿方
千里提封百万井定出赋六十四万井戎马四万匹兵
卷六百二十 第 14b 页 WYG1409-0506b.png
车万乘故称万乘之主戎马车徒干戈素具春振旅以
搜夏拔舍以苗秋治兵以狝冬大阅以狩皆于农隙以
讲事焉五国为属属有长十国为连连有帅三十国为
卒卒有正二百一十国为州州有牧连帅比年简车卒
正三年简徒群牧五载大简车徒此先王为国立武足
兵之大略也周道衰法度至齐桓公任用管仲而国
富民安公问行伯用师之道管仲曰公欲定卒伍修甲
兵大国亦将修之而小国设备则难以速得志矣于是
卷六百二十 第 15a 页 WYG1409-0506c.png
乃作内政而寓军令焉故卒伍定虖里而军政成虖郊连
其什伍居处同乐死生同忧祸福共之故夜战则其声
相闻昼战则其目相见缓急足以相死其教已成外攘
夷狄内尊天子以安诸夏齐桓既没晋文接之亦先定
其民作被庐之法总帅诸侯迭为盟主然其礼已颇僭
差又随时苟合以求欲速之功故不能充王制二伯之
后寖以陵夷至鲁成公作丘甲哀公用田赋搜狩治兵
大阅之事皆失其正春秋书而讥之以存王道于是师
卷六百二十 第 15b 页 WYG1409-0506d.png
旅亟动百姓罢敝无伏节死难之谊孔子伤焉曰以不
教民战是谓弃之故称子路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
其赋也而子路亦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
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
方也治其赋兵教以礼谊之谓也春秋之后灭弱吞小
并为战国稍增讲武之礼以为戏乐用相夸视而秦更
名角抵先王之礼没于淫乐中矣雄桀之士因势辅时
作为权诈以相倾覆吴有孙武齐有孙膑魏有吴起秦
卷六百二十 第 16a 页 WYG1409-0507a.png
有商鞅皆禽敌立胜垂著篇籍当此之时合从连衡转
相攻伐代为雌雄齐悯以技击彊魏惠以武卒奋秦昭
以锐士胜世方争于功利而驰说者以孙吴为宗时惟
孙卿明于王道而非之曰彼孙吴者上势利而贵变诈
施于暴乱昏嫚之国君臣有间上下离心政谋不良故
可变而诈也夫仁人在上为下所仰犹子弟之卫父兄
若手足之捍头目何可当也邻国望我欢若亲戚芬若
椒兰顾视其上犹焚灼仇雠人情岂肯为其所恶而攻
卷六百二十 第 16b 页 WYG1409-0507b.png
其所好哉故以桀攻桀犹有巧拙以桀诈尧若卵投石
夫何幸之有诗曰武王载旆有虔秉钺如火烈烈则莫
我敢遏言以仁谊绥民者无敌于天下也若齐之技击
得一首则受赐金事小敌脆则媮可用也事钜敌坚则
涣然离矣是亡国之兵也魏氏武卒衣三属之甲操十
二石之弩负矢五十个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
粮日中而趍百里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宅如此则其
地虽广其税必寡其气力数年而衰是危国之兵也秦
卷六百二十 第 17a 页 WYG1409-0507c.png
人其生民也狭阸其使民也酷烈劫之以势隐之以阸
狃之以赏庆道之以刑罚使其民所以要利于上者非
战无由也功赏相长五甲首而𨽻五家是最为有数故
能四世有胜于天下然皆干赏蹈利之兵庸徒鬻卖之
道耳未有安制矜节之理也故虽地广兵彊鳃鳃常恐
天下之一合而共轧已也至乎齐桓晋文之兵可谓入
其域而有节制矣然犹未本仁义之统也故齐之技击
不可以遇魏之武卒魏之武卒不可以直秦之锐士秦
卷六百二十 第 17b 页 WYG1409-0507d.png
之锐士不可以当桓文之节制桓文之节制不可以敌
汤武之仁义故曰善师者不陈善陈者不战善战者不
败善败者不亡若夫舜修百僚咎繇作士命以蛮夷猾
夏寇贼奸宄而刑无所用所谓善师不陈者也汤武征
伐陈师誓众而放禽桀纣所谓善陈不战者也齐桓南
服彊楚使贡周室北伐山戎为燕开路存亡继绝功为
伯首所谓善战不败者也楚昭王遭阖庐之祸国灭出
亡父老送之王曰父老反矣何患无君父老曰有君如
卷六百二十 第 18a 页 WYG1409-0508a.png
是其贤也相与从之或奔走赴秦号哭请救秦人怜之
为之出兵二国并力遂走吴师昭王返国所谓善败不
亡者也若秦因四世之胜据河山之阻任用白起王剪
豺狼之徒奋其爪牙禽猎六国以并天下穷武极诈士
民不附卒𨽻之徒还为敌雠猋起云合果共轧之斯为
下矣凡兵所以存亡继绝救乱除害也故伊吕之将子
孙有国与商周并至于末世苟任诈力以快贪残争城
杀人盈城争地杀人满野孙吴商白之徒皆身诛戮于
卷六百二十 第 18b 页 WYG1409-0508b.png
前而国灭亡于后报应之势各以类至其道然矣汉兴
高祖躬神武之材行宽仁之厚总揽英雄以诛秦项任
萧曹之文用良平之谋骋陆郦之辩明叔孙通之仪文
武相配大略举焉天下既定踵秦而置材官于郡国京
师有南北军之屯至武帝平百粤内增七校外有楼船
皆岁时讲肄修武备云至元帝时以贡禹议始罢角抵
而未正治兵振旅之事也古人有言天生五材民并用
之废一不可谁能去兵鞭扑不可弛于家刑罚不可废
卷六百二十 第 19a 页 WYG1409-0508c.png
于国征伐不可偃于天下用之有本末行之有逆顺耳
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文德者帝王之利器
威武者文德之辅助也夫文之所加者深则武之所服
者大德之所施者博则威之所制者广三代之盛至于
刑错兵寝者其本末有序帝王之极功也昔周之法建
三典以刑邦国诘四方一曰刑新邦用轻典二曰刑平
邦用中典三曰刑乱邦用重典五刑墨罪五百劓罪五
百宫罪五百刖罪五百杀罪五百所谓刑平邦用中典
卷六百二十 第 19b 页 WYG1409-0508d.png
者也凡杀人者踣诸市墨者使守门劓者使守关宫者
使守内刖者使守囿完者使守积其奴男子入于罪𨽻
女子入舂槁凡有爵者与七十者与未龀者皆不为奴
周道既衰穆王眊荒命甫侯度时作刑以诘四方墨罚
之属千劓罚之属千膑罚之属五百宫罚之属三百大
辟之罚其属二百五刑之属三千盖多于平邦中典五
百章所谓刑乱邦用重典者也春秋之时王道寖坏教
化不行子产相郑而铸刑书晋叔向非之曰昔先王议
卷六百二十 第 20a 页 WYG1409-0509a.png
事以制不为刑辟惧民之有争心也犹不可禁禦是故
闲之以谊纠之以政行之以礼守之以信奉之以仁制
为禄位以劝其从严断刑罚以威其淫惧其未也故诲
之以忠𢥠之以行教之以务使之以和临之以敬莅之
以彊断之以刚犹求圣哲之上明察之官忠信之长慈
惠之师民于是乎可任使也而不生祸乱民知有辟则
不忌于上并有争心以徵于书而徼幸以成之弗可为
矣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
卷六百二十 第 20b 页 WYG1409-0509b.png
而作九刑三辟之兴皆叔世也今吾子相郑国制参辟
铸刑书将以靖民不亦难乎诗曰仪式刑文王之德日
靖四方又曰仪刑文王万邦作孚如是何辟之有民知
争端矣将弃礼而徵于书锥刀之末将尽争之乱狱滋
丰货赂并行终子之世郑其败虖子产报曰若吾子之
言侨不材不能及子孙吾以救世也媮薄之政自是滋
矣孔子伤之曰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导之以
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
卷六百二十 第 21a 页 WYG1409-0509c.png
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孟氏使阳肤为士师问于曾子
亦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陵
夷至于战国韩任申子秦用商鞅连相坐之法造参夷
之诛增加肉刑大辟有凿颠抽胁镬亨之刑至于秦始
皇兼吞战国遂毁先王之法灭礼谊之官专任刑罚躬
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自程决事日县石之一而奸邪
并生赭衣塞路囹圄成市天下愁怨溃而叛之汉兴高
祖初入关约法三章曰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蠲削
卷六百二十 第 21b 页 WYG1409-0509d.png
烦苛兆民大说其后四夷未附兵革未息三章之法不
足以禦奸于是相国萧何攗摭秦法取其宜于时者作
律九章当孝惠高后时百姓新免毒蠚人欲长幼养老
萧曹为相填以无为从民之欲而不扰乱是以衣食滋
殖刑罚用稀及孝文即位躬修玄默劝趣农桑减省租
赋而将相皆旧功臣少文多质惩恶亡秦之政论议务
在宽厚耻言人之过失化行天下告讦之俗易吏安其
官民乐其业畜积岁增户口寖息风流笃厚禁罔疏阔
卷六百二十 第 22a 页 WYG1409-0510a.png
选张释之为廷尉罪疑者予民是以刑罚大省至于断
狱四百有刑错之风即位十三年齐太仓令淳于公有
罪当刑诏狱逮系长安淳于公无男有五女当行会逮
骂其女曰生子不生男缓急非有益也其少女缇萦自
伤悲泣乃随其父至长安上书曰妾父为吏齐中皆称
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伤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
复属虽后欲改过自新其道亡繇也妾愿没入为官婢
以赎父刑罪使得自新书奏天子天子怜悲其意遂下
卷六百二十 第 22b 页 WYG1409-0510b.png
令曰制诏御史盖闻有虞氏之时画衣冠异章服以为
戮而民弗犯何治之至也今法有肉刑三而奸不止其
咎安在毋乃朕德之薄而教不明与吾甚自愧故夫训
道不纯而愚民陷焉诗曰恺悌君子民之父母今人有
过教未施而刑已加焉或欲改行为善而道亡繇至朕
甚怜之夫刑至断支体刻肌肤终身不息何其刑之痛
而不德也岂称为民父母之意哉其除肉刑有以易之
及令罪人各以轻重不亡逃有年而免具为令丞相张
卷六百二十 第 23a 页 WYG1409-0510c.png
苍御史大夫冯敬奏言肉刑所以禁奸所由来者久矣
陛下下明诏怜万民之一有过被刑者终身不息及罪
人欲改行为善而道亡繇至甚盛德臣等所不及也臣
谨议请定律曰诸当完者完为城旦舂当黥者髡钳为
城旦舂当劓者笞三百当斩左止者笞五百当斩右止
及杀人先自告及吏坐受赇枉法守县官财物而即盗
之已论命复有笞罪者皆弃市罪人狱已决完为城旦
舂满三岁为鬼薪白粲鬼薪白粲一岁为𨽻臣妾𨽻臣
卷六百二十 第 23b 页 WYG1409-0510d.png
妾一岁免为庶人𨽻臣妾满二岁为司寇司寇一岁及
作如司寇二岁皆免为庶人其亡逃及有罪耐以上不
用此令前令之刑城旦舂岁而非禁锢者如完为城旦
舂岁数以免臣昧死请制曰可是后外有轻刑之名内
实杀人斩右止者又当死斩左止者笞五百当劓者笞
三百率多死景帝元年下诏曰加笞与重罪无异幸而
不死不可为人其定律笞五百曰三百笞三百曰二百
犹尚不全至中六年又下诏曰加笞者或至死而笞未
卷六百二十 第 24a 页 WYG1409-0511a.png
毕朕甚怜之其减笞三百曰二百笞二百曰一百又曰
笞者所以教之也其定箠令丞相刘舍御史大夫卫绾
请笞者箠长五尺其本大一寸其竹也末薄半寸皆平
其节当笞者笞臀毋得更人毕一罪乃更人自是笞者
得全然酷吏犹以为威死刑既重而生刑又轻民易犯
之及至孝武即位外事四夷之功内盛耳目之好徵发
烦数百姓贫耗穷民犯法酷吏击断奸轨不胜于是招
进张汤赵禹之属条定法令作见知故纵监临部主之
卷六百二十 第 24b 页 WYG1409-0511b.png
法缓深故之罪急纵出之诛其后奸猾巧法转相比况
禁罔寖密律令凡三百五十九章大辟四百九条千八
百八十二事死罪决事比万三千四百七十二事文书
盈于几阁典者不能遍睹是以郡国承用者駮或罪同
而论异奸吏因缘为市所欲活则傅生议所欲陷则予
死比议者咸冤伤之宣帝自在闾阎而知其若此及即
尊位廷史路温舒上疏言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狱之
吏是也语在温舒传上深悯焉乃下诏曰间者吏用法
卷六百二十 第 25a 页 WYG1409-0511c.png
巧文寖深是朕之不德也夫决狱不当使有罪兴邪不
辜蒙戮父子悲恨朕甚伤之今遣廷史与郡鞠狱任轻
禄薄其为置廷平秩六百石员四人其务平之以称朕
意于是选于定国为廷尉求明察宽恕黄霸等以为廷
平季秋后请谳时上常幸宣室斋居而决事狱刑号为
平矣时涿郡太守郑昌上疏言圣王置谏争之臣者非
以崇德防逸豫之生也立法明刑者非以为治救衰乱
之起也今明主躬垂明听虽不置廷平狱将自正若开
卷六百二十 第 25b 页 WYG1409-0511d.png
后嗣不若删定律令律令一定愚民知所避奸吏无所
弄矣今不正其本而置廷平以理其末也政衰听怠则
廷平将招权而为乱首矣宣帝未及修正至元帝初立
乃下诏曰夫法令者所以抑暴扶弱欲其难犯而易避
也今律令烦多而不约自典文者不能分明而欲罗元
元之不逮斯岂刑中之意哉其议律令可蠲除轻减者
条奏惟在便安万姓而已至成帝河平中复下诏曰甫
刑云五刑之属三千大辟之罚其属二百今大辟之刑
卷六百二十 第 26a 页 WYG1409-0512a.png
千有馀条律令烦多百有馀万言奇请它比日以益滋
自明习者不知所由欲以晓喻众庶不亦难乎于以罗
元元之民夭绝亡辜岂不哀哉其与中二千石二千石
博士及明习律令者议减死刑及可蠲除约省者令较
然易知条奏书不云乎惟刑之恤哉其审核之务准古
法朕将尽心览焉有司无仲山父将明之材不能因时
广宣主恩建立明制为一代之法而徒钩摭微细毛举
数事以塞诏而已是以大议不立遂以至今议者或曰
卷六百二十 第 26b 页 WYG1409-0512b.png
法虽数变此庸人不达疑塞治道圣智之所常患者也
故略举汉兴以来法令稍定而合古便今者汉兴之初
虽有约法三章网漏吞舟之鱼然其大辟尚有夷三族
之令令曰当三族者皆先黥劓斩左右止笞杀之䲷其
首菹其骨肉于市其诽谤詈诅者又先断舌故谓之具
五刑彭越韩信之属皆受此诛至高后元年乃除三族
罪祅言令孝文二年又诏丞相太尉御史法者治之正
所以禁暴而卫善人也今犯法者已论而使无罪之父
卷六百二十 第 27a 页 WYG1409-0512c.png
母妻子同产坐之及收朕甚弗取其议左右丞相周勃
陈平奏言父母妻子同产相坐及收所以累其心使重
犯法也收之之道所由来久矣臣之愚计以为如其故
便文帝复曰朕闻之法正则民悫罪当则民从且夫牧
民而道之以善者吏也既不能道又以不正之法罪之
是法反害于民为暴者也朕未见其便宜孰计之平勃
乃曰陛下幸加大惠于天下使有罪不收无罪不相坐
甚盛德臣等所不及也臣等谨奉诏尽除收律相坐法
卷六百二十 第 27b 页 WYG1409-0512d.png
其后新垣平谋为逆复行三族之诛由是言之风俗移
易人性相近而习相远信矣夫以孝文之仁平勃之知
犹有过刑谬论如此甚也而况庸材溺于末流者乎周
官有五听八议三刺三宥三赦之法五听一曰辞听二
曰色听三曰气听四曰耳听五曰目听八议一曰议亲
二曰议故三曰议贤四曰议能五曰议功六曰议贵七
曰议勤八曰议宾三刺一曰讯群臣二曰讯群吏三曰
讯万民三宥一曰弗识二曰过失三曰遗忘三赦一曰
卷六百二十 第 28a 页 WYG1409-0513a.png
幼弱二曰老眊三曰惷愚凡囚上罪梏拲而桎中罪梏
桎下罪梏王之同族拲有爵者桎以待弊高皇帝七年
制诏御史狱之疑者吏或不敢决有罪者久而不论无
罪久系不决自今以来县道官狱疑者各谳所属二千
石官二千石官以其罪名当报之所不能决者皆移廷
尉廷尉亦当报之廷尉所不能决谨具为奏傅所当比
律令以闻上恩如此吏犹不能奉宣故孝景中五年复
下诏曰诸狱疑虽文致于法而于人心不厌者辄谳之
卷六百二十 第 28b 页 WYG1409-0513b.png
其后狱吏复避微文遂其愚心至后元年又下诏曰狱
重事也人有愚智官有上下狱疑者谳有令谳者巳报
谳而后不当谳者不为失自此之后狱刑益详近于五
听三宥之意三年复下诏曰高年老长人所尊敬也鳏
寡不属逮者人所哀怜也其著令年八十以上八岁以
下及孕者未乳师朱儒当鞠系者颂系之至孝宣元康
四年又下诏曰朕念夫耆老之人发齿堕落血气既衰
亦无暴逆之心今或罹于文法执于囹圄不得终其年
卷六百二十 第 29a 页 WYG1409-0513c.png
命朕甚怜之自今以来诸年八十非诬告杀伤人它皆
勿坐至成帝鸿嘉元年定令年未满七岁贼斗杀人及
犯殊死者上请廷尉以闻得减死合于三赦幼弱老眊
之人此皆法令稍定近古而便民者也孔子曰如有王
者必世而后仁善人为国百年可以胜残去杀矣言圣
王承衰拨乱而起被民以德教变而化之必世然后仁
道成焉至于善人不入于室然犹百年胜残去杀矣此
为国者之程式也今汉道至盛历世二百馀载考自昭
卷六百二十 第 29b 页 WYG1409-0513d.png
宣元成哀平六世之间断狱殊死率岁千馀口而一人
耐罪上至右止三倍有馀古人有言满堂而饮酒有一
人乡隅而悲泣则一堂皆为之不乐王者之于天下譬
犹一堂之上也故一人不得其平为之悽怆于心今郡
国被刑而死者岁以万数天下狱二千馀所其冤死者
多少相覆狱不减一人此和气所以未洽者也原狱刑
所以蕃若此者礼教不立刑法不明民多贫穷豪桀务
私奸不辄得狱豻不平之所致也书云伯夷降典悊民
卷六百二十 第 30a 页 WYG1409-0514a.png
惟刑言制礼以止刑犹堤之防溢水也今堤防陵迟礼
制未立死刑过制生刑易犯饥寒并至穷斯滥溢豪桀
擅私为之囊橐奸有所隐则狃而寖广此刑之所以蕃
也孔子曰古之知法者能省刑本也今之知法者不失
有罪末矣又曰今之听狱者求所以杀之古之听狱者
求所以生之与其杀不辜宁失有罪今之狱吏上下相
驱以刻为明深者获功名平者多后患谚曰鬻棺者欲
岁之疫非憎人欲杀之利在于人死也今治狱吏欲陷
卷六百二十 第 30b 页 WYG1409-0514b.png
害人亦犹此矣凡此五疾狱刑所以尤多者也自建武
永平民亦新免兵革之祸人有乐生之虑与高惠之间
同而政在抑强扶弱朝无威福之臣邑无豪桀之侠以
口率计断狱少于成哀之间什八可谓清矣然而未能
称意比隆于古者以其疾未尽除而刑本不正善乎孙
卿之论刑也曰世俗之为说者以为治古者无肉刑有
象刑墨黥之属菲履赭衣而不纯是不然矣以为治古
则人莫触罪邪岂独无肉刑哉亦不待象刑矣以为人
卷六百二十 第 31a 页 WYG1409-0514c.png
或触罪矣而直轻其刑是杀人者不死而伤人者不刑
也罪至重而刑至轻民无所畏乱莫大焉凡制刑之本
将以禁暴恶且惩其末也杀人者不死伤人者不刑是
惠暴而宽恶也故象刑非生于治古方起于乱今也凡
爵列官职赏庆刑罚皆以类相从者也一物失称乱之
端也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刑不当罪不祥莫
大焉夫征暴诛悖治之威也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是百
王之所同也未有知其所由来者也故治则刑重乱则
卷六百二十 第 31b 页 WYG1409-0514d.png
刑轻犯治之罪固重犯乱之罪固轻也书云刑罚世重
世轻此之谓也所谓象刑惟明者言象天道而作刑安
有菲屦赭衣者哉孙卿之言既然又因俗说而论之曰
禹承尧舜之后自以德衰而制肉刑汤武顺而行之者
以俗薄于唐虞故也今汉承衰周暴秦极弊之流俗已
薄于三代而行尧舜之刑是犹以鞿而御駻突违救时
之宜矣且除肉刑者本欲以全民也今去髡钳一等转
而入于大辟以死罔民失本惠矣故死者岁以万数刑
卷六百二十 第 32a 页 WYG1409-0515a.png
重之所致也至乎穿窬之盗忿怒伤人男女淫佚吏为
奸臧若此之恶髡钳之罚又不足以惩也故刑者岁十
万数民既不畏又曾不耻刑轻之所生也故俗之能吏
公以杀盗为威专杀者胜任奉法者不治乱名伤制不
可胜条是以罔密而奸不塞刑蕃而民愈嫚必世而未
仁百年而不胜残诚以礼乐阙而刑不正也岂宜惟思
所以清原正本之论删定律令籑二百章以应大辟其
馀罪次于古当生今触死者皆可募行肉刑及伤人与
卷六百二十 第 32b 页 WYG1409-0515b.png
盗吏受赇枉法男女淫乱皆复古刑为三千章诋欺文
致微细之法悉蠲除如此则刑可畏而禁易避吏不专
杀法无二门轻重当罪民命得全合刑罚之中殷天人
之和顺稽古之制成时雍之化成康刑错虽未可致孝
文断狱庶几可及诗云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书曰立功
立事可以永年言为政而宜于民者功成事立则受天
禄而永年命所谓一人有庆万民赖之者也
 文章辨体汇选卷六百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