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百九十四
卷五百九十四 第 1a 页 WYG1409-027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文章辨体汇选卷五百九十四
            明 贺复徵 编
记三十五
  大义祠记(明舒芬/)
启嗣而有扈拒兵武兴而伯夷叩马夫岂昧于天命者
哉君子曰语道者不以天语义者不以命传贤不易之
道也禹传子而有扈不服非不知启之敬承为天与也
卷五百九十四 第 1b 页 WYG1409-0276b.png
惧后世非其人或得以据圣神之位然则书录甘誓不
以家天下为兵祸之始耶君臣不易之义也武尝北面
乎纣而一旦伐之若伯夷者岂不知武德之圣而周命
之时哉而叩谏之惧后世臣子一动于利将藉此以行
弑逆而无所忌惮也呜呼二子当三代之盛犹将亡国
杀身以为名教之计乌知有百世之下事尤异于是哉
宋元之际道亡义灭而名教废弛举天下为俘馘而不
以为耻奉君后以臣妾于故元而以免死为幸斯时也
卷五百九十四 第 2a 页 WYG1409-0277a.png
不有徐公举家不污之义则宇宙不几于覆邪方巴延入
临安尽俘三宫百官诸王以北虽举城亦无有难行者惟
公呼其二男一女诀奠于岳武穆王誓不与俱且从容择
死所以火不克死复以水乃死呜呼拟公之忠则文天祥
张世杰诸公盛矣而公不在其位拟公之节则李芾赵昂
发诸公壮矣而公不在其职亦将拟公以鲁仲连不肯帝
秦之义而行之亢烈则十倍于鲁连也自非蹈道之素乌
有此举以回日月之光邪终古知名教之防而必不肯役
卷五百九十四 第 2b 页 WYG1409-0277b.png
于敌人者公之风盖不在于伯夷下矣公名应镳字巨翁
谥正节事详宋史本传兹不及赘唯公以江山人旧有祠
在县治北正德已卯进士武进吴亚甫来尹县谓僻陋弗
振非所以风江人也乃改建于东门之内通衢易腐支颓
工不甚费九月吉遂告成事亚甫之政以节义教化为急
务大率类此如近宸濠之乱人多观望唯亚甫与进贤令
刘汝澄首正其逆贼之名移文上下则夫是祠之改建也
岂徒然哉因忆成化间厓山建祀祀文张陆三公白沙陈
卷五百九十四 第 3a 页 WYG1409-0277c.png
公甫曰大忠祠是祠旧因公谥今改题曰大义庶足以
表异公之心也呜呼大义明则名教植而君臣定矣
  唐陆宣公庙记(薛瑄/)
有唐三百年逢时建策所以成翊戴弘济之大功者累
有其人至于学术纯正事君以格心为先论事以行义
为急隐然有王佐之才者余于中唐独得一人焉陆宣
公敬舆是已当建中艰危之际公居近地竭忠荩以筹
画机宜代王言以感召人心虽提兵讨贼诸将是赖而
卷五百九十四 第 3b 页 WYG1409-0277d.png
其运谋帷幄再造唐室之功居多是皆载之信史天下
后世所共知余置不论独推公有王佐之才者盖三代
之佐皆以正君行义为本自汉以来为辅相者鲜克知
此而其所论不过人才政事故无以清出治之源明义
利之分以致主于王道独公之告德宗者有曰一不诚
则心莫之保一不信则言莫之行诚信之道不可以斯
须去身必慎守而力行之又曰民者邦之本财者民之
心心伤则本伤本伤则枝干凋瘁而根柢蹶拔矣夫知
卷五百九十四 第 4a 页 WYG1409-0278a.png
诚信不可不存则心必正知财利不可厚敛则义必行
人君正心行义使天下万事粹然一出于天理之公此
王道也惜乎公言虽大所告不合入相未久即有忠州
之行而卒不得大行其志遂使后世论唐之贤相曰房
杜姚宋而公不与夫岂知公有王佐之才使时君能用
其言三代之治可待岂复贞观开元之盛而已哉故善
论相业者当观其学术规模之大小不当以事功成与
否而高下之也史载公苏州嘉兴人即今之嘉兴府城
卷五百九十四 第 4b 页 WYG1409-0278b.png
北有公遗庙世传以为公之故宅前代碑志备载其事
景泰二年知府事江西舒君敬上章以公乃唐之名臣
忠节著于当时奏议行于后世其遗庙虽存自昔以来
官无祭飨宜量给官钱修举春秋祀事以褒表忠贤激
励臣节诏从其请又二年为景泰四年舒君以书来求
记其事余惟世之为守者类以督办为能而于世教风
化所关者未尝留意独舒君卓然以表忠励俗为急乃
论奏公之事迹于朝举久阙之文以秩登祀典庙貌益
卷五百九十四 第 5a 页 WYG1409-0278c.png
崇血食不泯其所以为天下后世人臣尽忠尽节之劝
而有补于世教风化甚大是不可不记也遂述其事俾
刻之石使千万世知崇举公祀以树风教于无穷者自
我天朝始
  大忠祠记(罗伦/)
君臣父子之伦天之经地之义人之秉彝也不可解于
心孟子曰生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死我所恶所恶
有甚于死者不可解于心也若宋丞相文公天祥陆公
卷五百九十四 第 5b 页 WYG1409-0278d.png
秀夫枢密使张公世杰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参天地而
独立贯万古而不往夫岂有为而然哉不可解于心也
北人祸宋盛矣辽横于初富寇诸公折之金侵于中张
郑诸公死之韩岳诸公禦之元灭于终忠臣义士纷起
而以死禦之三公者其大也元帅渡江自鄂入卫上下
惊叹卞彪说降断舌磔之以死自誓继立二王力竭势
尽办香祝天飓风覆舟者枢密使世杰也外筹军旅内
调工役正色行朝劝讲大学抱帝赴海从死十万者丞
卷五百九十四 第 6a 页 WYG1409-0279a.png
相秀夫也起义赣州乌合万馀鼓行赴难出使皋亭奋
骂不屈被留北营镇江亡归开督南剑袭执五坡目击
崖山悲歌慷慨正气塞天就囚燕狱从容南向而后死
者丞相天祥也三公者其死不同其心一也一者何也
义之尽仁之至也于戏乐人之乐者忧人之忧食人之
食者死人之事此公之所以为心也自古寇敌之祸未
有盛于元矣宋亡则中国无主矣春秋之大义万世之
大防在此也两国兴亡而已乎此公之所以为心也宋
卷五百九十四 第 6b 页 WYG1409-0279b.png
以仁厚立国礼义养士卒食其报自时厥后合尊之子
卒嗣大统阴易元祚巳帝中华世主沙漠天之助宋踣
而复起仁义何负于国哉先是伦谓陈公甫曰表异先
贤教德劝忠公甫以告佥宪陶君鲁君慨然曰吾事也
崖山宋亡历二百馀年莽为丘墟表章之典有大此乎
乃相地建祠于行宫以祀三公公甫题其额曰大忠立
哀歌亭于西浒刻信国诸诗其下祠两庑以勤王义士
伍隆起等附祀置田若干顷复伍氏之后一人主之君
卷五百九十四 第 7a 页 WYG1409-0279c.png
敏于为政多边功民赖之又出馀力修废典是大有功
于名教也于乎此祠成而忠义劝人极立此道明而纲
常饬臣纪修矣
  陶桓公祠记(罗伦/)
太尉陶公讳侃字士行番阳人徙浔阳父丹吴扬武将
军母新淦湛氏公少孤贫从察辟仕至太尉爵长沙郡
公卒年七十六葬国南二十里策谥曰桓公有大功于
晋谦勤忠恪雄毅明敏在军四十一年戎政整肃招徕
卷五百九十四 第 7b 页 WYG1409-0279d.png
以礼怀远以德屡当大寇所向克捷群丑破灭自南陵
至白帝数千里道不拾遗苏峻之役温峤推为盟主子
丧不临竟趍石头斩峻兄弟王室载宁峻将冯铁杀公
子瞻奔于石勒以为武将公使告勒勒召而杀之勒高
自标致比肩二刘操懿辈不顾也乃畏公如此魏晋之
际浮虚成俗公深嫉之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
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生无益于世死无
闻于后老庄浮华非先王之法言不可行也故其所立
卷五百九十四 第 8a 页 WYG1409-0280a.png
耿耿一节始终不渝朝夕运甓竹头木屑悉入掌举束
穟茎柳不忘劬劳卓树殊勋弘济斯世功成身退屡欲
逊位卧疾登舟去方镇若脱屣非明智卓行能与于斯
乎梅陶称之曰机神明鉴似魏武忠顺勤劳似孔明魏
武用智倾汉夫岂公之比哉公之忠诚凛秋霜而贯白
日然观晋史庾亮之传应詹之书则疑有跋扈之心温
峤之举毛宝之谋则见其有顾望之迹登天折翼弹血
成文动可疑怪此中知所不屑而谓公有是事乎盖行
卷五百九十四 第 8b 页 WYG1409-0280b.png
高致毁苏峻之诛庾氏愧憾世执朝权秉史笔者从而
诬成之耳东坡苏公布衣吴澥咸辨其非紫阳朱子表
而出之然后公之大节俟后而不惑也使公志行于永
嘉则二帝必不至于北狩中原必不至于板荡行于咸
和则北可枭石勒西可平李雄不偏安于江表矣奈何
惠怀庸暗之主成帝削弱之资不足辅以有为也公曾
孙潜方刘氏篡势已成自以晋世宰辅之后耻屈身异
代述酒荆轲等作殆欲为汉相孔明之事而无其资于
卷五百九十四 第 9a 页 WYG1409-0280c.png
戏分莫大于君臣行莫大于忠孝公之祖孙无愧焉曾
谓魏晋已降有斯人哉涂邑东有公读书台或少依外
氏于此耳公母墓则好事者为之也公父母葬浔阳在
都昌者意为近之今宪使陈公文曜宪佥陈公粹之修
台创屋提学宪副夏公正夫名曰惜阴书院宪副洪公
万善设祠像公于中以公曾孙靖节先生配焉将使后
之人进而仕退而处景行先哲咸庶乎斯道也其裨世
教大矣令尹葛君先后承襄是亦非俗吏之所能予故
卷五百九十四 第 9b 页 WYG1409-0280d.png
乐道之也
  铁汉楼记(彭韶/)
贤人君子耸声名于霄汉之上而能服乎当时信乎后
世岂声音笑貌所能为哉诚而已诚积而久久则著而
明凡同是心者孰不信且服哉不然无是心者也非人
之所为者也宋至元祐号为多贤温公在政府东坡在
翰林元城诸人为从官可谓盛矣然当熙丰之后犹再
实之木于是绍圣继之奸相嗣虐群贤尽斥元城刘先
卷五百九十四 第 10a 页 WYG1409-0281a.png
生始落宝文阁待制知南安军道改提举洪州玉隆观
本军居住先生遂奉母夫人来寓宝界院又改少府少
监未一年复徙岭南濒危数四初心不变东坡推服之
曰真铁汉也后虽召还终不能安于朝屡斥以死死二
年宋有金难呜呼此岂人之所能为哉想一时君相非
不知先生之为贤然畏忌之以其阻吾为妨吾乐耳其
心固计曰天下全盛委裘可治何藉彼迂儒辈于是君
自圣而臣自贤驯致遇变不可救药所谓乐者竟亦何
卷五百九十四 第 10b 页 WYG1409-0281b.png
有而先生之道则昭然于后世矣南安旧祀先生于寓
贤祠而宝界未有闻成化戊戌东海张汝弼来为守暇
考图志得之叹曰先贤故居其可废邪适院之右廊楼
毁撤而新之于时聂都山民献梓木一章长九丈径三
尺数百年前物也冥符期会众咸惊异既以成是楼题
曰铁汉盖先生至是始有专祠使来请记噫韶何足以
知先生然窃惟名世之贤其道有三曰合内外一患难
齐死生盖常变终始之极也志在责难已有愧辞是之
卷五百九十四 第 11a 页 WYG1409-0281c.png
谓欺先生忠孝正直言行一致未尝有声色货利之好
是用献忠效职吾无怍焉内外不合乎持论从容临难
失措是之谓诞先生遇惇三贬官一再徙恶地遇京又
连迁谪曾无惧焉患难有二乎死生危迫狷者或惧先
生于豪判之来槛车之徵笑谈处之生死不一视乎全
具斯道以立于世非至刚者不能东坡之言岂欺我哉
抑闻先生学于温公公教之以诚且令自不妄语始退
而檃括七年而后可然则先生所立之卓其诚于中形
卷五百九十四 第 11b 页 WYG1409-0281d.png
于外与后之欲学先生者有所依据矣
  宋知潭州李忠烈公祠记(李东阳/)
成化五年春正月长沙府知府臣钱㴻言臣所守宋潭
州地按宋知潭州李芾当元兵之炽始至潭将画地而
守日以忠义厉将士人皆殊死战有诱降者辄斩以徇
城且陷芾召帐下沈忠遗之金曰吾力竭当死吾家人
不可辱于俘汝尽杀之而后杀我忠辞不获命乃醉其
家人遍刃之芾亦引颈受刃忠焚芾居还杀其妻子复
卷五百九十四 第 12a 页 WYG1409-0282a.png
至火所自杀是时先芾死者知衡州尹谷寓居城中冠
其二子与其家人死于火参议杨震死于池后芾死者
幕僚陈亿孙颜应焱潭民多举家自尽城无虚井缢于
林者相望其事昭晢在史传布扬在天下浃洽在郡人
耳目而郡之祀事不立其为阙典甚不细臣巳立祀于
芾所居故地以尹谷等配请著祀典仪物使有司永有
所遵式事下礼部具春秋祭芾用豕一羊一粢盛备馀
各羊一制可越三年壬辰东阳展墓归至长沙拜公于
卷五百九十四 第 12b 页 WYG1409-0282b.png
其祠钱侯以为予潭人且簉属太史氏谓宜为记予惟
自古有国家者莫不亡而萎弱困顿可悲痛者宜莫如
宋宋之亡也仗节死义者数十人或止一身或连一家
或暨其将佐而能使人感敩之深且速如李忠烈者亦
寡矣宋亡后数十年其遗民故老尚隐思之忠烈死潭
人至今道其事犹慷慨泣下呜呼是孰强之然哉忠义
之在天下盖有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苟顺且诚
无弗从之矣论者固以为宋三百年养士之报然当时
卷五百九十四 第 13a 页 WYG1409-0282c.png
弃城卖国背位而逃者亦岂少哉微忠烈潭之人未必
能死死未必能多忠烈守潭未半年而能感动人若是
及其死举湖以南皆降天下之存亡所系可知也荆楚
之间淫祀累千百而忠烈无血食地此岂可以示天下
后世也继自今吾郡之人瞻望感厉为臣必忠为子必
孝呜呼惟忠烈之风亦惟钱侯之功侯既祠公其岁祀
必亲予为之作楚歌以祀公以纾潭人之思
歌曰荒江澹兮冥冥悲风起兮洞庭灵之来兮扬舲载
卷五百九十四 第 13b 页 WYG1409-0282d.png
风旂兮驾云旌纷铁马兮如云奋前驱兮我军宁为宋
鬼兮生不为俘彼雄而烈兮什伯其徒朝鹤唳兮水滨
暮猿啼兮木下莽空城兮落日痛三户兮南楚楚之水
兮荆之山灵之去兮奄复还酹桂酒兮三酌汎余泪兮
潺湲余怀兮何极公之亡兮誓天与日芬菊兰兮蕉荔
灵享祀兮终吉
  四贞祠记(崔铣/)
正德壬申贼劫东胜掳掠妇女不辱被害者四人焉曰
卷五百九十四 第 14a 页 WYG1409-0283a.png
赵氏曰袁氏曰程氏曰平氏所司以闻诏给赙树楔如
制越十有四年辛已潞守请于御史立祠小岭祀之得
请乃命东火仇朴治工而朴以其赀助祠为堂者三楹
为夹室者三楹左右廊各三楹卫则有垣出入有门祀
用春秋卜日蠲羞有祝以帛嗟乎往之可言者四贞而
已乎余闻之政始于怠极于废乐始于逸流于荒官始
于得人放于乱邦嗟乎不其痛哉自阉人谷大用八人
思蛊君以极其欲而燕游启八人又进刘瑾使慑廷论
卷五百九十四 第 14b 页 WYG1409-0283b.png
而士祸惨自论者欲司马刘公之为宰以攻马公而党
与分自瑾逐少师刘公而相权失自杖言官而言路塞
迁秩免患以赂而利门肆朱宁进而阉宠衰江彬入而
巡幸兴官轻而颓民穷而盗桀夫思乱骄藩伺隙而生
心矣当瑾时祸烈如焚怨韩司徒李梦阳刺骨矣众谓
其必死也而免罗侨之谏吴廷举之论劾谓其必死也
而免何塘之长揖知县王勋之不赂也而见重瑾败而
永继永败而宁彬继命乱至矣刘少傅之辟位传尚书
卷五百九十四 第 15a 页 WYG1409-0283c.png
之抗奏宁濠叛矣胡世宁曹琥之持法孙燧许逵之死
义嗟乎懿哉皆若如人政奚㡳于坏也是故捍辱之女可
以观性秉节之臣可以观学
  重修文山祠记(王守仁/)
宋丞相文山文公之祠旧在庐陵之富田今螺川之有
祠实肇于我孝皇之朝然亦因废为新多缺陋而未称
正德戊寅县令卲德容始恢其议于郡守伍文定相与
白诸巡抚巡按守巡诸司皆以是为风化之所系也争措
卷五百九十四 第 15b 页 WYG1409-0283d.png
财鸠工图拓而新之恊守令之力不再踰月而工萃圯
者完隘者辟遗者举巍然焕然不独庙貌之改观而吉
之人士奔走瞻叹翕然益起其忠孝之心则是举之有
益于名教也诚大矣使来请记呜呼公之忠天下之达
忠也椎髻异类犹知敬慕而况其乡之人乎逆旅经行
犹存尸祝而况其乡之士乎凡有职守皆知尊尚而况
其土之官乎然而乡人之慕之也三有司之崇尚之也
三公之没今且三百年矣吉士之以气节行义后先炳
卷五百九十四 第 16a 页 WYG1409-0284a.png
耀谓非闻公之风而兴不可也然忠义之降激而为气
节气节之弊流而为客气其上焉者无所为而为固公
所谓成仁取义者矣其次有所为矣然犹其气之近于
正者也迨其弊也遂有凭其愤戻粗鄙之气以行其冒
嫉褊骜之私士流于矫拂民入于健讼人欲炽而天理
灭而犹自视以为气节若是者容有之乎则于公之道
非真所谓操戈入室者与吾欲备而论之以勖夫兹乡
之后进使之去其偏以归于全克其私以反于正不愧
卷五百九十四 第 16b 页 WYG1409-0284b.png
于公而已矣今巡抚暨诸有司之表励崇饰固将以行
其好德之心振扬风教诗所谓民之秉彝好是懿德者
也人亦孰无是心苟能充之公之忠义在我矣而又何
羡乎然而时之表励崇饰有好其实而崇之者有慕其
名而崇之者有假其迹而崇之者忠义有诸巳思以喻
诸人因而表其祠宇树之风声是好其实者也知其美
而未能诚诸身姑以修其祠宇彰其事迹是慕其名者
也饰之祠宇而坏之于其身矫之文具而败之于其行
卷五百九十四 第 17a 页 WYG1409-0284c.png
奸以掩其外而袭以阱其中是假其迹者也若是者容
有之乎则于公之道非所谓毁瓦画墁者欤吾固备而
论之以勖夫后之官兹土者使毋徒慕其名而务求其
实毋徒修公之祠而务修公之行不愧于公而已矣因
推其愧心之言而为之记
  象祠记(王守仁/)
灵博之山有象祠焉其下诸苗裔之居者咸神而事之
宣慰安君因诸苗夷之请新其祠屋而请记于予予曰
卷五百九十四 第 17b 页 WYG1409-0284d.png
毁之乎其新之也曰新之新之也何居乎曰斯祠之肇
也盖莫知其原然吾诸蛮夷之居是者自吾父吾祖溯
曾高而上皆尊奉而禋祀焉举之而不敢废也子曰胡
然乎有庳之祠唐之人盖尝毁之象之道以为子则不
孝以为弟则傲斥于唐而犹存于今毁于有痹而犹盛
于兹土也胡然乎我知之矣君子之爱若人也推及于
其屋之乌而况于圣人之弟乎哉然则祠者为舜非为
象也意象之死其在干羽既格之后乎不然古之骜桀
卷五百九十四 第 18a 页 WYG1409-0285a.png
者岂少哉而象之祠独延于世吾于是益有以见舜德
之至入人之深而流泽之远且久也象之不仁盖其始
焉尔又乌知其终之不见化于舜也书不云乎克谐以
孝烝烝又不格奸瞽瞍亦允若则已化而为慈父象犹
不弟不可以为谐进治于善则不至于恶不抵于奸则
必入于善信乎象盖已化于舜矣孟子曰天子使吏治
其国象不得以有为也斯盖舜爱象之深而虑之详所
以扶持辅导之者之周也不然周公之圣而管蔡不免
卷五百九十四 第 18b 页 WYG1409-0285b.png
焉斯可以见象之既化于舜故能任贤使能而安于其
位泽加于其民既死而人怀之也诸侯之卿命于天子
盖周官之制其殆仿于舜之封象欤吾于是盖有以信
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也然则唐人之毁之也
据象之始也今之诸夷之奉之也承象之终也斯义也
吾将以表于世使知人之不善虽若象焉犹可以改而
君子之修德及其至也虽若象之不仁而犹可以化之

卷五百九十四 第 19a 页 WYG1409-0285c.png
 
 
 
 
 
 
 
 
卷五百九十四 第 19b 页 WYG1409-0285d.png
 
 
 
 
 
 
 
 文章辨体汇选卷五百九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