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百三十七
卷四百三十七 第 1a 页 WYG1407-0442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文章辨体汇选卷四百三十七
            明 贺复徵 编

  喻古之法(唐卢硕/)
轩昊之代君为心兆民为百骸尧舜之代君为目兆民
为物三代之时君为医兆民为疾五伯之治君为工兆
民为材二汉之时君为堤兆民为水夫心治则百骸从
卷四百三十七 第 1b 页 WYG1407-0442d.png
视明则众物露医善诊则疾不弥渐工善度则木无弃
材故委心乃无为轩昊之治自治也任目必有待尧舜
之治求治也医不全则生死危三代之治存乎仁工不
审则曲直乖五伯之治资于智迨斯已降民为水矣政
为堤矣堤之不完水漂邑矣寖乎曹马乃成坏衰焉嘘
民不可使为水水而堤之困矣然则轩昊诚尧舜明三
代仁五伯智二汉法禁人之叛也禁之以致君为敌兆
民有寇雠焉
卷四百三十七 第 2a 页 WYG1407-0443a.png
  日喻(宋苏轼/)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
槃扣槃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
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籥以为日也日之与钟
籥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习也无以异于眇达者
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槃与烛也自槃而之
钟自烛而之籥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
卷四百三十七 第 2b 页 WYG1407-0443b.png
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然
则道卒不可求欤苏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何谓致孙
武曰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孔子曰百工居肆以成其
事君子学以致其道莫之求而自至斯以为致也欤南
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
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
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
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
卷四百三十七 第 3a 页 WYG1407-0443c.png
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
没者也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今者以
经术取士士求道而不务学渤海吴君彦律有志于学
者也方求举于礼部作日喻以告之
  溪喻(明方孝孺/)
金华俞君子严受学于太史公将归余送之溪梁之上
指水而告之曰子知溪流之不息乎其为地卑也其为
量有容也其为源深且远也兹其所以不息也九仞之
卷四百三十七 第 3b 页 WYG1407-0443d.png
冈其形崭然其势巍然时雨过之如走建瓴不逾时而
失之矣瓮盎之器大者受石小者受斗石满斗盈欲加
涓滴则旁出而横溢矣蹄涔断潢行潦是资雨霁潦乾
则枯涸继之矣斯三者以其为地高为量狭而无其源
也夫学亦何以异于此乎以孔子上圣之资犹且学乎
诗书易礼至于耄老而不敢怠知学之不可无源也当
世之人无足与侔矣而犹问乎老聃问于师襄问于郯
子问于太庙之有司见妇人哭则问之见习水之丈人
卷四百三十七 第 4a 页 WYG1407-0444a.png
则问之其于人无所不问岂人之智有过于孔子哉知
学之不可自狭也至于德已成矣足以比尧舜而友周
公矣人称之为圣则惊骇叹息而不居而顾自拟于老
彭之好古左丘明之知耻人问之农则曰不如农问之
圃则曰不如圃与三人行则以为必有我师其自卑下
者又何如哉此孔子所以为圣也夫人之患莫过于自
高莫甚于自狭而莫难乎不得其源源乎周公孔子之
道则固终身资之而无穷用之生民而有馀矣苟他求
卷四百三十七 第 4b 页 WYG1407-0444b.png
焉吾未见其不涸也广其中惟众之容充其内不拒乎
细于学庶乎有得矣自贵而贱人自盈而拒物吾未见
其善学也歉然而若虚凝焉而若愚戚戚焉如恐不及
而失其涂学而有得焉庶乎可守矣嗜名而务耀衒智
而自材吾未见其能至也呜呼之水未足以喻乎道取
其类而已子其观乎海哉烁之以九年之旱而不见其
涸灌之以百川之流而不见其盈舟楫载之而不重蛟
龙龟鱼鲲鹏虾蟹巨细并育乎其中而不以为功然海
卷四百三十七 第 5a 页 WYG1407-0444c.png
之致此者其为地卑其为量有容其源深且远亦无异
乎溪之为也呜呼子其去而益浚其源哉无若冈之高
也无若瓮盎之狭也卑取而广容得之勿以为足守之
益致其恭太史公之为教若是而已矣虽孔子之道亦
若是而已矣子其行哉余深有望于子

  难蜀父老(汉司马相如/)
汉兴七十有八载德茂存乎六世威武纷纭湛恩汪濊
卷四百三十七 第 5b 页 WYG1407-0444d.png
群生沾濡洋溢乎方外于是乃命使西征随流而攘风
之所被罔不披靡因朝冉从駹定莋存邛略斯榆举苞
蒲结轨还辕东乡将报至于蜀都耆老大夫荐绅先生
之徒二十有七人俨然造焉辞毕因进曰盖闻天子之
于夷狄也其义羁縻勿绝而已今罢三郡之士通夜郎
之涂三年于兹而功不竟士卒劳倦万民不赡今又接
以西夷百姓力屈恐不能卒业此亦使者之累也窃为
左右患之且夫邛莋西𤏡之与中国并也历年兹多不
卷四百三十七 第 6a 页 WYG1407-0445a.png
可记已仁者不以德来强者不以力并意者其殆不可
乎今割齐民以附夷狄敝所恃以事亡用鄙人固陋不
识所为使者曰乌谓此耶必若所云则是蜀不变服而
巴不化俗也余尚恶闻若说然斯事体大固非观者之
所觏也余之行急其详不可得闻已请为大夫粗陈其
略盖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
然后有非常之功非常者固常人之所异也故曰非常
之原黎民惧焉及臻厥成天下晏如也昔者鸿水沸出
卷四百三十七 第 6b 页 WYG1407-0445b.png
汎滥衍溢民人登降移徙崎岖而不安夏后氏戚之乃
堙鸿源决江疏河洒沈澹菑东归之于海而天下永宁
当斯之勤岂惟民哉心烦于虑而身亲其劳躬傶骿胝亡胈
肤不生毛故休烈显乎无穷声称洽乎来兹且夫贤君
之践位也岂特委琐握𪘏拘文牵俗循诵习传当世取
说云尔哉必将崇论闳议创业垂统为万世规故驰骛
乎兼容并包而勤思乎参天贰地且诗不云乎普天之
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是以六合之内八方
卷四百三十七 第 7a 页 WYG1407-0445c.png
之外浸淫衍溢怀生之物有不浸润于泽者贤君耻之
今封疆之内冠带之伦咸获嘉祉靡有阙遗矣而夷狄
殊俗之国辽绝异党之域舟舆不通人迹罕至政教未
加流风犹微内之则犯义侵礼于边境外之则邪行横
作放弑其上君臣易位尊卑失序父兄不辜幼孤为奴
系缧号泣内向而怨曰盖闻中国有至仁焉德洋而恩
普物靡不得其所今独曷为遗已举踵思慕若枯旱之
望雨戾夫为之垂涕况乎上圣又恶能已故北出师以
卷四百三十七 第 7b 页 WYG1407-0445d.png
讨彊胡南驰使以诮劲越四面风德二方之君鳞集仰
流愿得受号者以亿计故乃关沫若徼牂牱镂灵山梁
孙原创道德之涂垂仁义之统将博恩广施远抚长驾
使疏逖不闭阻深闇昧得耀乎光明以偃甲兵于此而
息诛伐于彼遐迩一体中外禔福不亦康乎夫拯民于
沉溺奉至尊之休德反衰世之陵迟继周氏之绝业斯
乃天子之急务也百姓虽劳又恶可以已哉且夫王者
固未有不始于忧勤而终于佚乐者也然则受命之符
卷四百三十七 第 8a 页 WYG1407-0446a.png
合在于此矣方将增太山之封加梁父之事鸣和鸾扬
乐颂上咸五下登三观者未睹指听者未闻音犹鹪鹏
已翔乎寥廓而罗者犹视乎薮泽悲夫于是诸大夫茫
然丧其所怀来而失厥所以进喟然并称曰允哉汉德
此鄙人之所愿闻也百姓虽劳请以身先之敞罔靡徙
因迁延而辞避
  颜率求鼎难(明宋濂/)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周王患之以告颜率颜率曰大
卷四百三十七 第 8b 页 WYG1407-0446b.png
王勿忧也臣请正大义以却其军率乃诣秦军长揖言
曰周之与秦势虽若敌国其分则君臣也率闻君伐臣
则有之矣自非弑逆未闻以臣伐君也不知君之兴师
而涉邦畿也何故天子谨使使臣问诸左右秦君曰无
他异也寡人窃闻九鼎四海之异宝也诚愿得一观焉
然恐周之执事不察敝国之情乃盛陈师卫以备不虞
耳寡人人臣也岂敢称乱率曰率意君忘其为人臣也
今幸勿忘甚善率尝适蔡蔡人有事其主者其主有龙
卷四百三十七 第 9a 页 WYG1407-0446c.png
渊之剑蔡人持仞与戟逐而夺之或谏曰此汝主也汝
何得乃尔独弗畏不义之名乎蔡人曰吾见龙渊不见
主也彼犹不见主故肆行而无忌惮君今知为人臣而
兴师求九鼎焉何也君不闻齐晋之事也齐地方千里
带甲数十万天王尝赐太公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
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五侯九伯皆得专征迨桓公之
兴平宋折郑帖服荆楚威行诸侯天下莫强焉尚款款
以尊周为事未尝敢求九鼎也晋地亦方千里带甲亦
卷四百三十七 第 9b 页 WYG1407-0446d.png
数十万犄以太行之高起以首阳之雄迤以黄河之深
靡以大陆之广所谓表里山河之固晋实有之文公藉
累世之盛侵曹伐卫大战于城濮而楚师败绩列国畏
威无敢不从然犹一曰尊王室二曰尊王室亦不敢求
九鼎也今君欲行霸术不思法桓文而首尾不轨是图
率恐诸侯有以议君也且君有不义者三以臣帅兵而
劫天子不义一也鼎乃先王重器而敢睥睨之不义二
也肆虎狼之威志在丘墟宗庙不义三也六国怨秦之
卷四百三十七 第 10a 页 WYG1407-0447a.png
虐日夜共谋洹水之上恨无其名以兴师设知君有尔
韩必遣三将军出宜阳赵卫与韩唇齿之邦必注强弓
蹠劲弩助之燕虽稍弱势不能以独宁四国合一精兵
当不下三百馀万齐为山东大国亦必驱其众西向崤
函楚见诸侯并起其雄吞之志益暴又必急趋𢷬武关
君虽有百二之险举六豹而啖一牛不至血肉狼藉不
止也率窃为君危之夫鼎者又以昭夫德也苟无其德
虽得之必亡之昔夏之盛也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
卷四百三十七 第 10b 页 WYG1407-0447b.png
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
昏德鼎迁于商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周德虽衰天命未
改君尚可力求之耶楚庄之强君之所闻也因伐陆浑
之戎遂来问鼎之轻重王孙满一言郤之辄俛首莫敢
吐气者岂力有不足哉诚畏负不义之名也君世有功
于天王今其所为可不如蛮荆之长乎为君之计莫若
告于众曰寡人不敏昧厥君臣大分帅尔有众欲观鼎
于周周之大夫弗以寡人为不谷肫肫然喻之寡人虽
卷四百三十七 第 11a 页 WYG1407-0447c.png
至愚亦已藏之中心矣尔众宜解甲韬戈从寡人寡人
幸至于庙当举觯自罚复告于太史书之以明寡人之
过君能如此则改过不吝之成汤又见于今日也君德
孰加焉秦君闻之赧然谢颜率曰子之言良是也即日
罢兵西迁(鼎周鼎也故借/周天子立论)为说者曰秦师求鼎之事虽
急使率以是大义折之秦纵暴必能退师初不待陈臣
思将兵以救之也既不能然复以八十一万人挽鼎诳
齐率真小人哉呜呼大义不明久矣岂独率一人之为
卷四百三十七 第 11b 页 WYG1407-0447d.png
然哉呜呼大义不明久矣
考证
  律尺考(明王廷相/)
古人制尺以调律累黍以定尺然随代变易讫无定准
汉志云律本起于黄钟之长以羊头山秬黍中者一黍
之广度之九十黍为黄钟之长盖以黍约一分九十黍
九寸律也此必上古以来有所传授故历代因之以定
律尺之度周礼考工记于案言十有二寸于镇圭言尺
卷四百三十七 第 12a 页 WYG1407-0448a.png
有二寸又言桓圭九寸是周人以十寸为尺矣故历代
以周尺为古尺汉有刘歆铜斛尺蔡邕铜籥尺建武铜
尺汉官尺魏杜夔尺晋父玉尺梁表景尺晋始平古铜
尺汲冢玉律尺钱乐之浑仪尺隋开皇水尺官尺后魏
元延明尺梁刘曜土圭尺五代王朴律准尺宋和岘尺
太府布帛尺李照尺胡瑗阮逸尺繇是观之尺随代更
律随尺异虽有慕古之君出而正之总然不能归一岂
非神理难诠器数易拘耶按晋荀勖依周礼制尺谓之
卷四百三十七 第 12b 页 WYG1407-0448b.png
晋前尺与刘歆铜斛尺建武铜尺祖冲之铜尺汲冢玉
律尺其度皆合隋意以其与周尺同因以校诸代之尺
田父玉尺梁表尺加勖尺七釐汉官尺加勖三分三釐
始平铜尺杜夔尺加勖四分浑仪尺加勖六分四釐蔡
邕铜籥尺加勖一寸五分八釐元延明尺加勖五分八
毫开皇水尺加勖一寸八分六釐刘曜土圭尺加勖一
寸五分夫史臣称勖推考百代之法术极精密及阮咸
听其所造之乐则又以钟律声高乐音哀思及得始平
卷四百三十七 第 13a 页 WYG1407-0448c.png
古铜尺果长勖所造四分是岂可以勖所造独是而诸
代尽非乎宋仁宗朝诏丁度详定邓保信等所定律尺
则以和岘之景表尺为长王朴律准尺比汉钱尺长二
分比景表尺短四分有奇胡阮保信及李照所用太府
寺布帛尺其制弥长去古弥远不可依用乃再造景表
尺上之而高若诺卒用汉钱尺依隋书定十五尺藏于
太常寺夫宋祁以胡瑗所造钟律与古法相合隋唐以
来诸儒皆不及瑗而高若诺则以为不可依用然则钟
卷四百三十七 第 13b 页 WYG1407-0448d.png
律尺度之中将何所据而为定依乎夫器有形而易拘
者也声无形而难调者也以为挍黍则黍有大小之异
累有长广之殊黍不可尽信矣以为定于人之声则喉
有长短之不齐音有清浊之各异声不可以尽依矣故
历代以来尺之长短杳无定准乐之高下茫无定声拟
议之纷纭卒莫能决嗟乎形质难均物情自然是以圣
人制度立法存其大槩要在聪明察之尔今之制律者
必曰累黍定尺固无恰好符契之妙若曰弃黍为尺亦
卷四百三十七 第 14a 页 WYG1407-0449a.png
无特契之理予谓先守累黍之法以为律尺大分资藉
之地后参古人耳听心会之术以为考声命尺之本庶
几所谓元声者必于此而得之不然止据区区累黍之
法以为定尺之要恐未免毫釐之差遂至千里之谬又
何望夫夔旷之阃域也哉
  岁差考(王廷相/)
岁差法尧时冬至躔在虚一度夏至在柳十四度春分
在胃十二度秋分在氐十度至唐开元大衍历冬至日
卷四百三十七 第 14b 页 WYG1407-0449b.png
躔在斗十度夏至在井十度春分在奎七度秋分在轸
十四度宋统元历冬至在斗二度夏至在井六度春分
在奎初度秋分在轸七度此历代之历可验者如此然
虽有进退其度不出一舍前后盖天运星行动体也未
免或前或却小有不齐历家步算乃死法耳安得与天
相符故曰岁差后世随时占候修改求与天合又不得
不然也汉自邓平改历之后洛下闳谓八百年当差一
度当时史官考诸上古中星知太初历已差五度而闳
卷四百三十七 第 15a 页 WYG1407-0449c.png
未究盖古之为历未知有岁差之法其论冬至日躔之
宿一定而不移不知天日会道不得均齐馀力积久度
数必爽今岁之日躔在冬至者视去岁冬至之躔常有
不齐之分至晋虞喜始觉其差乃以天为天岁为岁立
差法以追其变而算之约以五十年日退一度然失之
太过宋何承天倍增其数约以百年退一度而又不及
至隋刘焯取二家中数以七十五年为近之然亦未甚
密至唐僧一行乃以大衍历推之得八十三年而差一
卷四百三十七 第 15b 页 WYG1407-0449d.png
度自唐以来历家皆宗其法(大衍法有云日躔一岁行/周天度未变而日已至故)
(每岁有不及之分约天一度为三千四十分计一岁不/及之分三十有六大积而至于八十三年则差三千四)
(十分为差/一度矣)然犹未至也至元朝郭守敬算之约六十六
年而差一度算已往减一算算将来加一算而岁差始
为精密至今三百馀年台官推演又多不合天道识者
往往奏请再改历元以正岁差嗟乎天动物也进退盈
缩未免小有不齐一定之法不可拘也刘焯取虞何二
家中数定以七十五年当时善矣至唐而复差僧一行
卷四百三十七 第 16a 页 WYG1407-0450a.png
以八十三年时谓合天矣至宋元之交而复差许衡郭
守敬定以六十六年当时以谓精矣至今又复有差然
则一定之法顾可拘执也哉况法亦自有权宜者如定
岁之法四期馀一日之数分于四期则二至之定每疑
于丝忽之间须酌量以定无常准者定日之法一日变
为九百四十画者以气朔有不尽之数难分也每月三
十日一气盈四百一十一画二十五杪一朔虚四百四
十一画积盈虚之数以成闰故定朔必视四百四十一
卷四百三十七 第 16b 页 WYG1407-0450b.png
画之前后以为脁朒故定朔每疑于一画之间要亦须
酌量以定无常准者如日月交食之法时刻分杪最为
精微及至半杪难分之处亦须酌量以定无常准焉夫
至之丝忽朔之一画食之半杪积之岁久则皆差失不
合原算矣以天道不齐之动加以岁久必差之法欲守
一定之算夫安可得是故随时考验以求合于天此为
至当尧时冬至在虚于今岂可固执也哉
  圣裔考(程敏政/)
卷四百三十七 第 17a 页 WYG1407-0450c.png
先圣之后凡嗣爵奉祀者谓之大宗子宗法在礼不可
不慎重而考诸史籍则因袭之间尚有可议盖自先圣
一传而泗水侯再传为沂国公沂国五传生顺仕魏以
孔子后封鲁国文信君盖圣裔之受封始此顺生三子
长曰鲋秦封鲁国文通君又为陈王博士次曰腾为汉
长沙王太傅次曰树而鲋腾之后分为两宗鲋六世生
何齐成帝时梅福上书言孔子殷人宜封其后以奉汤
祀遂封何齐为殷绍嘉侯寻进爵为公地满百里此一
卷四百三十七 第 17b 页 WYG1407-0450d.png
宗也腾四世生霸元帝时赐号褒城君奉孔子祀此一
宗也然则绍嘉公乃大宗褒城君乃小宗何齐生安光
武时嗣爵又进封宋公为汉宾位诸侯上霸三世生均
平帝元始初进封褒城侯均再世生损和帝永光中徙
封褒尊侯至献帝初国绝盖两宗至于汉亡俱失传矣
魏文帝黄初中复求先圣之后得议郎羡赐爵宗圣侯
传再世生震晋武帝太始初改封奉圣亭侯震再世生
懿随元帝南渡居会稽孔氏自此复分南北两宗懿生
卷四百三十七 第 18a 页 WYG1407-0451a.png
鲜宋文帝元嘉八年以罪夺爵十九年以隐之嗣隐之
复以子不道失爵二十八年以惠云嗣又以重疾失爵
孝武大明二年以迈嗣迈传其子莽亦以罪失爵此南
宗也后魏时求先圣之后得二十七世孙乘以为崇圣
大夫孝文太和中改封其子珍为崇圣侯珍三世生渠
北齐文宣帝改封恭圣侯入后周宣帝进封邹国公渠
再世生嗣哲隋炀帝时改封绍圣侯此北宗也然则从
元帝南渡者为大宗受北魏所封者为小宗南北两宗
卷四百三十七 第 18b 页 WYG1407-0451b.png
至于隋亡又并失传矣唐太宗贞观十一年始得先圣
之后德伦赐爵褒圣侯德伦再世生燧之玄宗开元中
进封文宣公传七世生光遭五季之乱失爵为泗水令
有洒扫户孔未欲冒袭封尽杀诸孔氏光妻生子仁玉
方九月遂秘养之后周时乃得嗣爵入宋而卒至太平
兴国中复召仁玉之子宜嗣封宜再世生圣祐无子以
弟宗愿嗣仁宗嘉祐中以祖谥不可加后人改封衍圣
公宗愿传若蒙哲宗元祐初改封奉圣公若蒙坐事废
卷四百三十七 第 19a 页 WYG1407-0451c.png
以弟若愚嗣复为衍圣公若愚传其子端友从高宗南
渡居衢州孔氏自此又分南北两宗端友传四世生洙
以宋亡失爵此南宗也伪齐刘豫自济南僣位得先圣
四十九世孙璠赐爵衍圣公豫废金因之璠三传生元
措金末崔立作乱降元遂并俘元措以去此北宗也然
则从高宗南渡者为大宗受刘豫所封者为小宗矣元
措入元而卒无子乃召洙俾嗣爵固让归衢州仁宗延
祐四年召中书定议先圣五十三世孙当嗣封者遂得
卷四百三十七 第 19b 页 WYG1407-0451d.png
元措宗人思晦以闻思晦受爵以卒因子贵追封鲁郡
公盖今之为大宗子者皆思晦之后矣夫宗礼先王之
所制盖以正天下之大伦而绝争端者也先圣定礼乐
以为万世法而况其后人奉世祀可不慎乎夫以魏唐
之初其所封者史既不载其世次而凡在北宗者又皆
出于一时之访求乃以之当大宗子之责亦异乎先圣
之礼矣必不得已则南宗犹为近之盖南宗出于当时
嗣爵之人而北宗则其疏且远者或乃以去宗国为南
卷四百三十七 第 20a 页 WYG1407-0452a.png
宗之罪以守林庙为北宗之贤则又有大不然者焉以
史考之凡出于北宗者实皆逃难四出流落民间非真
有仗义守礼之心效死而不去者也然则取此去彼又
岂大公至正之道哉矧北宗祖璠始受逆豫之命而终
于元朝所谓因袭之间尚有可议者凡以此而已
作圣裔考
  欧史十国年谱备證(徐一夔/)
五季时十国称帝改元者七荆楚吴越常行中国年号
卷四百三十七 第 20b 页 WYG1407-0452b.png
欧阳公五代史著十国世家年谱于吴越云闻之故老
亦尝称帝改元而求事迹不可得独得其封落星石为
宝石山制书称宝正六年辛卯始信其改元欧史所据
者以此所以不他见者疑其年号止行于国中而不行
于外国后并讳之至正中余避乱海宁州之东有许姓
者尝辟巨室得古墓一内有志砖盖钱氏将许俊墓也
俊年十八从军以骁勇有战功累官至节度使都押牙
兼御史中丞宝正三年卒葬于此所载年月甚明此又
卷四百三十七 第 21a 页 WYG1407-0452c.png
钱氏改元之一證也惜乎欧公未之见尔镠殄巢杀宏
诛昌以有两浙之地又贡献中朝不绝若无称帝改元
事当唐明宗即位之初安重诲用事镠致书重诲涉谩
重诲大怒会使臣乌昭遇韩玫使镠还朝玫诬昭遇称
臣舞蹈重诲遂奏削镠王爵镠盖有激而然而镠卒之
岁实为明宗改元长兴之壬辰则宝正六年之明年也
重诲被杀当长兴二年夏而元瓘自陈复镠王爵则在
重诲既死之后改元瓘袭位不复改元其事可见已以
卷四百三十七 第 21b 页 WYG1407-0452d.png
余观之镠自梁末帝贞明二年加天下兵马都元帅开
府直官属唐庄宗入洛以厚献故得赐玉册金印自称
吴越国王更名所居曰宫殿官属皆称臣遣使封拜海
中诸国君长至如俊者以分言之一陪臣尔亦授前项
职名俨然行帝者事矣奚待重诲见绝而然欧公去五
代未远故老所传盖可信也当时十国皆非中国有镠
之称帝改元与否亦不足较第录所见以备欧史之一
證云尔
卷四百三十七 第 22a 页 WYG1407-0453a.png
 
 
 
 
 
 
 
 
卷四百三十七 第 22b 页 WYG1407-0453b.png
 
 
 
 
 
 
 
 文章辨体汇选卷四百三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