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百九十一
卷三百九十一 第 1a 页 WYG1406-069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文章辨体汇选卷三百九十一
            明 贺复徵 编
史论十
  夏论(宋苏辙/本卷同)
苏子曰圣人之于天下苟可以安民不求为异也尧舜
传之贤而禹传之子后世以为禹无圣人而传之而后
授之其子孙此以好异期圣人也昔者汤有伊尹武王
卷三百九十一 第 1b 页 WYG1406-0692b.png
有周公而周公又武王之弟也汤之太甲武之成王皆
可以为天下而汤不以予其臣武王不以予其弟诚以
为其子之才不至于乱天下者无事乎授之它人而以
为异也而天下何独疑禹哉今夫人之爱其子是天下
之通义也有得焉而以予其子孙人情之所皆然也圣
人以是为不可易故因而听之使之父子相继而无相
乱以至于尧尧举天下而授之舜舜得尧之天下而又
授之禹举天下而授之人此圣人之所以大过人而天
卷三百九十一 第 2a 页 WYG1406-0693a.png
下后世之所不能也天下后世之所不能而圣人独为
之岂以为异哉天下之人不能皆贤而有异人焉为异
而震之则天下皆将喜其名而失其真故夫尧舜之传
贤者是不得已而然也使尧之丹朱舜之商均仅可以
守天下而尧肯传之舜舜肯传之禹以为异而疑天下
哉然则禹之不以天下授益非以益为不足授也使天
下复有禹予知禹之不以天下授之矣何者启足为天
下故也启为天下而益为之佐是益不失为伊尹周公
卷三百九十一 第 2b 页 WYG1406-0693b.png
其功犹可以及天下也圣人之不喜异也如此鲁人之
法赎人者受金于府子贡赎人而不受赏夫子叹曰嗟
夫使鲁之不复赎人者赐也夫夫赎人而不以为功此
君子之所以异于众人者而其币乃至于不赎是故圣
人不喜夫异以其有时而穷也闵子终三年之丧见于
夫子援琴而歌戚戚而不乐作而曰先王制礼弗敢过
也子夏终三年之丧见于夫子取琴而鼓之其乐侃侃
然作而曰先王制礼不敢不及也而夫子皆以为贤由
卷三百九十一 第 3a 页 WYG1406-0693c.png
此观之禹益之事传者之过也
  商论
苏子曰商之有天下者三十世而周之世三十有七商
之既衰而复兴者五王而周之既衰而复兴者宣王一
人而巳盖商之多贤君宜若其世之过于周周之贤君
不如商之多而其久于商者乃数百岁其故何也周公
之治天下务以文章繁缛之礼和柔驯扰刚强之民故
其道本于尊尊而亲亲贵老而慈幼使民之父子相爱
卷三百九十一 第 3b 页 WYG1406-0693d.png
兄弟相悦以无犯上难制之气行其至柔之道以揉天
下之戾心而去其刚毅果敢之志故其享天下至久而
诸侯内侵京师不振卒于废为至弱之国何者优柔和
易可以为久而不可以为强也若夫商人之所以为天
下者不可复见矣尝试求之诗书诗之宽缓而和柔书
之委曲而繁重者皆周也而商人之诗骏发而严厉其
书简洁而明肃以为商人之风俗盖在乎此矣夫惟天
下有刚强不屈之俗也故其后世有以自振于衰微然
卷三百九十一 第 4a 页 WYG1406-0694a.png
至其败也一散而不可复止盖物之强者易以折而柔
忍者可以久存柔者可以久存而常困于不胜强者易
以折而其末也可以有所立此商之所以不长而周之
所以不振也呜呼圣人之为天下亦有所就而巳不能
使之无弊也使之能久而不能强能以自振而不能以
及远此二者存乎其后世之贤与不贤矣太公封于齐
尊贤而上功周公曰后世必有篡弑之臣周公治鲁亲
亲而尊尊太公曰后世𥧲衰矣夫尊贤上功则近于强
卷三百九十一 第 4b 页 WYG1406-0694b.png
亲亲尊尊则近于弱终之齐有田氏之祸而鲁人困于
盟主之令盖商之政近于齐而周公之所以治周者其
所以治鲁也故齐强而鲁弱鲁未亡而齐亡也
  秦始皇论
苏子曰诸侯之兴自生民始矣至始皇灭六国而五帝
三代之诸侯埽地无复遗者非秦能灭诸侯而势之隆
污极于此矣昔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传商
及周文武之间止千七百馀国夫人之必争强弱之必
卷三百九十一 第 5a 页 WYG1406-0694c.png
相吞灭此势之必至者也彼非诸侯独能自存圣贤之
君时出而齐之是以强者不敢肆弱者有以自立盖自
禹五世而得少康自少康十二世而得汤自汤六世而
得大戊自大戊十三世而得武丁自武丁八世而得周
文武当是时虽有强暴诸侯不得以力加小弱然虞夏
诸侯亡者已十八九矣自文武成康以来三十有三世
独一宣王能纪纲诸夏幽平以后诸侯放恣春秋之际
存者百七十馀国而巳虽齐桓晋文迭兴以会盟征伐
卷三百九十一 第 5b 页 WYG1406-0694d.png
持之而道德不足其身所攻灭盖已多矣陵迟至于六
国独有宋卫中山泗上诸侯在耳地大兵强皆务以诈
力相倾虽使桓文复生号令将有所不行非有盛德之
君不足以怀之矣是以至于荡灭无馀而后止秦虽欲
复立诸侯岂可得哉而议者乃追咎李斯不师古始使
秦孤立无援二世而亡盖未之思欤夫商周之初虽封
建功臣子弟而上古诸侯棋布天下植根深固是以新
故相维势如犬牙数世之后皆为故国不可复动今秦
卷三百九十一 第 6a 页 WYG1406-0695a.png
已削平诸侯荡然无复立锥之地虽使并建子弟而君
民不亲譬如措舟沧海之上大风一作漂卷而去与秦
之郡县何异且独不见汉高晋武之事乎割裂海内以
封诸将诸子大者连城数十举无根之人寄之万民之
上十数年之间随即散灭不获其用岂非惑于其名而
未察其势也哉古之圣人立法以御天下必观其势势
之所去不可强反今秦之郡县岂非势之自至也欤然
秦得其势而不免于灭亡盖治天下在德不在势诚能
卷三百九十一 第 6b 页 WYG1406-0695b.png
因势以立法务德以扶势未有不安且治者也使秦既
一天下与民休息宽徭赋省刑罚黜奢淫崇俭约选任
忠良放远法吏而以郡县治之虽与三代比隆可也
  齐论
苏子曰三代之得天下其所以异于后世者惟不求而
得之耳世之论伊尹太公多以阴谋奇计归之其说乃
与汉陈平魏贾诩无异夫陈平贾诩之事张子房荀文
若之所不为也而谓伊尹太公为之乎太公盖善用兵
卷三百九十一 第 7a 页 WYG1406-0695c.png
老而不衰与文王治岐而司马兵法出焉要之皆仁人
岂以诡诈为文武倾人以自立者哉管仲相桓公霸诸
侯一匡天下使人免左衽之祸孔子以仁许之然死不
旋踵适庶争立桓公不得葬幸而不亡以管仲之智而
不免于此盖物有以蔽之欤古者将治天下必先治家
以为其道当自是往管仲为齐大夫塞门反坫身备三
归而桓公内嬖如夫人者六人其行甚秽管仲以为不
害霸不禁也夫古之圣人为君臣父子夫妇之礼皆有
卷三百九十一 第 7b 页 WYG1406-0695d.png
本末不徒设也故以旧坊为无用而毁之者必有水患
以旧礼为无益而去之者必有乱患古之君子身修而
家治安而行之不知其难而乱自去今管仲媮取一时
之欲而侥倖于长久难哉桓公季年将立世子管仲知
其将有适庶之祸遂与桓公属孝公于宋襄公夫使桓
公妻妾适庶之分素明家事素定则太子一言立矣而
它人何与哉盖管仲智有馀而德不足于是穷矣
  燕论
卷三百九十一 第 8a 页 WYG1406-0696a.png
苏子曰燕召公之后然国于蛮貊之间礼乐微矣春秋
之际未尝出与诸侯会盟至于战国亦以耕战自守安
乐无事未尝被兵文公二十八年苏秦入燕始以纵横
之事说之自是兵交中国无复宁岁六世而亡吴自太
伯至寿梦十七世不通诸侯自巫臣入吴教吴乘车战
射与晋楚力争七世而亡燕吴虽南北绝远而兴亡之
迹大略相似彼说客策士借人之国以自快于一时可
矣而为国者因而徇之猖狂恣行以速灭亡何哉夫起
卷三百九十一 第 8b 页 WYG1406-0696b.png
于辟陋之中而奋于诸侯之上如商周先王以德服人
则可不然皆祸也至太子丹不听鞠武而用田光欲以
一匕首毙秦虽使荆轲能害秦王亦何救秦之灭燕而
况不能哉此又苏秦之所不取也
  楚论
苏子曰楚灵王因陈公子招之乱而灭陈追讨蔡侯般
之弑君而灭蔡假大义以济私欲晋政已乱莫之能救
沛然自以为得计矣不十月而有乾溪之祸秦惠王使
卷三百九十一 第 9a 页 WYG1406-0696c.png
张仪说楚怀王欺而卖之如劫婴儿昭王又诱而执之
咸阳加之以兵遂分楚之半此其恶甚于楚灵王然传
子孙累世其祸乃应夫国于天地有与立矣一日为恶
祸未即报也本弱者速毙根深者徐拔彼方以得为幸
而不知天网之不失也是故楚虽已灭而楚之父老知
秦之祸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卒之灭秦者皆楚人也
楚庄王讨陈夏徵舒围郑及宋力皆足以取之弃而不
有夫岂不欲畏天故也庄王既伯诸侯而楚遂以兴天
卷三百九十一 第 9b 页 WYG1406-0696d.png
命之不僣如此而可诬也哉
  管晏
苏子曰管子以桓公伯然其家淫侈不能身蹈礼义
之为人勇于义笃于礼管子盖有愧焉然晏子事灵
庄景公皆庸君功业不足道使晏子而得君如管仲之
于桓公其所成就当与郑子产比耳至于纠合诸侯攘
却夷狄未必能若管子也唐姚元崇宋璟皆中兴贤相
然元崇好权利事武后立于群枉之中未尝有一言犯
卷三百九十一 第 10a 页 WYG1406-0697a.png
之及事明皇帝时亦有所纵弛太庙栋毁巡游东都以
为无害至于宋璟介洁特立于武后世排斥权倖身危
者数矣其于明皇帝亦未尝有取容之言故世尝以元
崇比管仲璟比晏子或庶几焉
  曹子臧吴季札
苏子曰春秋之际世不知义而以权利为贵虽齐桓晋
文皆以争国成名者也如子臧之于曹季子之于吴皆
有可取之义弃而不顾而况于争乎予高二子之义欲
卷三百九十一 第 10b 页 WYG1406-0697b.png
考其行事而子臧反国而致事事不复见季子事吴九
十馀年观其挂剑于墓不以死背其心葬子嬴慱不以
恩累其志引兵避楚不以名害其德盖其所以养心者
至矣虽禄之天下将有所不受而况于吴乎彼其所养
者诚重之也
  范蠡
苏子曰天下未尝无智者也而难于择君田丰陈宫其
智皆足以制曹公而丰事袁绍宫事吕布绍布不用其
卷三百九十一 第 11a 页 WYG1406-0697c.png
言而君臣皆亡此固无足言者如陆逊之于孙权高颎
之于隋文言听计从致君于王伯矣而忮心一起二臣
不得其死可不哀哉范蠡知勾践可与共患难则为之
灭吴以致其功知其不可与同安乐则弃之浮江湖如
去仇雠是以君臣免于恶名可不谓贤哉
  孟尝君
苏子曰战国以诈力相侵伐二百馀年兵出未尝有名
秦昭王欺楚怀王而囚之要以割地诸侯熟视无敢以
卷三百九十一 第 11b 页 WYG1406-0697d.png
一言问秦者惟田文免相于秦几不得脱归而怨之乃
借楚为名与韩魏伐秦兵至函谷秦人震恐割地以予
韩魏仅乃得免自山东难秦未有若此其壮者也夫兵
直为壮曲为老有名之兵谁能禦之使田文能奋其威
则是役也齐可以伯惜其听苏代之计临函谷而无攻
以求楚东国而出师之名索然以尽东国既不可得而
怀王卒死于秦由此观之秦惟不遇桓文是以横行而
莫之制耳世岂有以大义而屈于不义者哉
卷三百九十一 第 12a 页 WYG1406-0698a.png
  平原君
苏子曰赵胜倾身下士以窃一时之声可耳至于为国
计虑胜不知也赵欲距燕有廉颇赵奢不能用而割地
与齐以借田单知单之贤而不知其不为赵用也及韩
冯亭以上党嫁祸于赵赵豹明其不可而胜贪取之长
平之祸成于胜一言此皆贵公子不知务之祸也乃欲
使之相危国拒强秦难矣哉
  魏公子
卷三百九十一 第 12b 页 WYG1406-0698b.png
苏子曰魏公子始用侯嬴之计盗兵符杀晋鄙而夺其
军击秦以全赵成桓文之功矣然兄弟自是相失十年
不敢还魏几无以安其身殆哉其后秦兵攻魏无忌无
还魏之心毛薛惎之翻然而归合诸侯破秦军使宗庙
复安兄弟如故然后得明目以立于世盖无忌之名发
于侯生而全于毛薛侯生之奇毛薛之正废一不可而
正之所全者多矣
  鲁仲连
卷三百九十一 第 13a 页 WYG1406-0698c.png
苏子曰战国游谈之士非从即衡说行交合而宠禄附
之故事不厌诡诈争走于利鲁仲连辩过秦仪气凌髡
衍而从横之利不入于口因事放言切中机会排难解
纷如决溃堤不终日而成功逃避爵赏脱屣而去战国
以来一人而巳
 
 
 
卷三百九十一 第 13b 页 WYG1406-0698d.png
 
 
 
 
 
 
 
 文章辨体汇选卷三百九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