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百十二
卷三百十二 第 1a 页 WYG1405-072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文章辨体汇选卷三百十二
            明 贺复徵 编
序三十二(政类/)
  平赋书序(唐李翱/)
孔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孟子曰欲轻之于尧舜之道大貉小貉也欲重之于尧
舜之道大桀小桀也是以什一之道公私皆足人既富
卷三百十二 第 1b 页 WYG1405-0726b.png
然后可以服教化反淳朴古之圣贤未有不善于为政
理人而能光于后代者也故善政者莫大于理人理人
者莫大于既富之又教之凡人之情莫不欲富足而恶
贫穷四人之苦者莫甚于农人麦粟布帛农人之所生
也岁大丰农人犹不能足衣食如有水旱之灾则农人
先受其害有若曰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夫如是百姓之
视其长上如仇雠安既不得享其利危又安肯尽其力
自古之所以危亡未有不繇此者也人皆知重敛之可
卷三百十二 第 2a 页 WYG1405-0726c.png
以得财而不知轻敛之得财愈多何也重敛则人贫人
贫则流者不归而天下之人不来繇是土地虽大有荒
而不耕虽耕之而地力有所遗人日益困财日益匮是
谓弃天之时遗地之利竭人之财如此者虽欲为社稷
之臣建不朽之功诛暴逆而威四夷徒有其心岂可得
耶故轻敛则人乐其生乐其生则居者不流而流者日
来居者不流流者日来则土地无荒桑柘日繁尽力耕
之地无馀利人日益富兵日益强四邻之人归之如父
卷三百十二 第 2b 页 WYG1405-0726d.png
母虽欲驱而去之其可得耶是以与之安而居则富而
可教与之危而守则人皆自固孟轲所谓率其子弟攻
其父母自有生人以来未有能济者也呜呼仁义之道
章章然如大道焉人莫不知之然皆不能行何也见之
有所未尽而人有嗜欲以害之其自任太多而任人太
寡是以有土地者无代无之虽莫不知之然而未有一
人能行之而功及于后代者繇此道也秦灭古法隳井
田而夏殷周之道废相承滋久不可卒复翱是以取可
卷三百十二 第 3a 页 WYG1405-0727a.png
行于当时者为平赋书而什一之法存焉庶几乎有能
行之者云尔
  兵序(杜佑/)
三皇无为天下以治五帝行教兵由是兴所谓大刑用
甲兵而陈诸原野于是有涿鹿之战阪泉之师若制得
其宜则治安失其宜则乱危商周以前封建五等兵遍
海内强弱相并秦氏削平罢侯置守历代因袭委政郡
县缅寻制度可采唯有汉氏足徵重兵悉在京师四边
卷三百十二 第 3b 页 WYG1405-0727b.png
但设亭障又移天下豪族辏居三辅邑陵以为强干弱
枝之势也或有四夷侵轶则从中令将发五营骑士六
郡良家二师楼船伏波下濑咸因事立称毕事则省虽
卫霍之勋高绩重身奉朝请兵皆散归斯诚得其宜也
其后若王纲解纽正权外移藩翰既从众力自盛问鼎
轻重无代无之如东汉之董卓袁绍晋之王敦桓玄宋
谢晦刘义宣齐陈显达王敬则梁侯景陈华皎后魏尔朱
荣高欢之类是矣斯诚失其宜也国朝李靖平突厥李
卷三百十二 第 4a 页 WYG1405-0727c.png
绩灭高丽侯君集覆高昌苏定方夷百济李敬玄王孝
杰娄师德刘审礼皆是卿相率兵禦戎戎平师还并无
久镇其在边境惟明烽燧审斥堠立障塞备不虞而已
实安边之良算为国家之永图玄宗御极承平岁久天
下乂安财殷力盛开元二十年以后邀功之将务恢封
略以甘上心将欲荡灭奚契丹剪除蛮吐蕃丧师者失
万而言一胜敌者获一而言万宠锡云极骄矜遂增哥
舒翰统西方二师安禄山统南北三师践更之卒俱授
卷三百十二 第 4b 页 WYG1405-0727d.png
官名郡县之积罄为禄秩于是骁将锐卒善马精金空
于京师萃于二统边陲势强既如此朝廷势弱又如彼
奸人乘便乐祸觊觎胁之以害诱之以利禄山称兵内
侮未必素蓄凶谋是故地逼则势疑力侔则乱起事理
不得不然也昔汉祖分裂土地封建王侯吴芮独卑弱
而忠韩彭则强大而悖贾谊睹七国之盛献书云治天
下者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若
惮而不能改作末大本小终为祸乱文景因循莫革遂
卷三百十二 第 5a 页 WYG1405-0728a.png
致诛错之名向使制置得其宜则诸侯孰不信顺奸谋
邪计销于胸怀岂复有干纪作乱之事乎语曰朝为伊
周夕成桀蹠形势驱之一至于此矣又兵法曰将者人
之司令国家安危之主用当先之以中和后之以材器
或未驯其性苟求其用授以铦刃委之专宰利权一去
物情随之噬脐之喻不其然矣夫戎事有国之大者自
昔智能之士皆立言作训其胜也或验之风乌七曜或
参以阴阳日辰其教阵也或目以天地五行或变为龙
卷三百十二 第 5b 页 WYG1405-0728b.png
蛇鸟兽人之聪颖方列轩冕知吉凶冠婚之礼习庆吊
俯仰之容稍或非精则乖常度故仲尼入庙每事皆问
是必不免有所失也矧其万千介夫出自闾井若使心
存进退之令耳听金鼓之声手候击刺之宜足趋鹅鹳
之势随地形而变阵飙驰电发之疾因我便而乘敌胜
负顷刻之间事繁目多应机循古得不令众心系名数
而无暇安能奋勇锐而争利哉以愚管窥徒有其说只
恐虽教亦难必成然其训士也但使闻鼓而进闻金而
卷三百十二 第 6a 页 WYG1405-0728c.png
止坐作举措左旋右抽识旗帜指麾习器械利便斯可
矣其抚士也有吮痈之恩投醪之均挟纩之感行令之
必赏罚之当斯可矣此乃用无弱卒战无坚敌而况以
直伐曲以顺讨逆者乎若以风乌可徵则谢艾枭鸣牙
旗而克麻秋宋武麾折沈水而破卢循若以日辰可凭
则邓禹因癸亥克捷后魏乘甲子胜敌略举一二不其
證欤以昔贤难其道神其事令众心之莫测俾指顾之
皆从语有之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诚谓得
卷三百十二 第 6b 页 WYG1405-0728d.png
兵术之要也以为孙武所著十三篇旨极斯道故知往
昔行师制胜诚当皆精其理今辄捃摭与孙武书之义
相协并颇相类者纂之庶披卷足见成败在斯矣
  庆历兵录序(宋宋祁/)
世之言兵者本之轩辕时书缺有间矣夏啇以来乃能
言之缘井田作乘车即乡为军因田为蒐周法则然外
制郡国内强京师兵非虎符不得发汉法则然开府籍
军混兵于农使士皆土著有格死无叛上唐法则然然
卷三百十二 第 7a 页 WYG1405-0729a.png
晚周力分诸侯其弊弱者常分暴者常并故公国相轧
而亡汉衰权假强臣其弊势侔则疑力寡则随故僭邦
鼎峙而立唐季乱生置帅其弊乐故群不逞糜溃而争
由是观之始未尝不善而后稍陵迟也宋兴刬五姓馀
乱一天下之权僭藩纳地梗帅婴法经武制众罔不精
明凡军有四一曰禁兵殿前马步三司𨽻焉卒之锐而
票者充之或挽强或蹋张或戈船突骑或投石击刺故
处则卫镇出则更戌二曰厢兵诸州𨽻焉卒之力而悍
卷三百十二 第 7b 页 WYG1405-0729b.png
者募之天下已定不甚持兵唯边蛮夷者时时与禁兵
参屯故专于服劳间亦戌更三曰役兵群有司𨽻焉人
之游而惰者入之若牧置若漕挽若管库若工技业一
事专故处而无更凡军有额居有营有常廪有横赐四
曰民兵农之健而才者籍之视乡县大小而为之数有
部曲无营壁阙者辄补岁一阅焉北军兴不得擅行此
国家制军大抵如此然兵无常帅帅无常镇权不外假
力不它分此其所以维万方憺四夷鼓行无前而对天
卷三百十二 第 8a 页 WYG1405-0729c.png
下者也庆历五年今参预贰卿济阳丁公以壮猷宿望
进使枢省惟是本兵柄按军志无不在焉而丛分几阁
非甚有纪今乃搜次首末钩考纤微掇其攻守战者为
禁兵民兵兵录五篇合群曹所分擿诸条所隐汇而联
之部分班如也离而并之区处戢如也弥众而易见愈
详而不繁虽五符猥并边琐曲折岁列废置月比耗登
披文指要坐帷而判盖简稽之决要蒐乘之总凡录成
乃上于官且俾序作者之意谨按军篇之首公各述所
卷三百十二 第 8b 页 WYG1405-0729d.png
由前创后因圣继神承既有第矣近卫别录示有尊也
馀军弗载略所缓也文约事明成一王法维公练达多
闻以忠力自结于上处机宥不周岁擢贰铉台曝诚明
翊权纲有德有言天子之宝臣欤
  华戎鲁卫信录总序(苏颂/)
臣切惟念国家奄字四海方制万区九夷八蛮罔不率
俾凡为獯猃早以面内章圣皇帝因其丧师请和许通
信好岁时问遗寖以训备陛下钦若成宪羁縻要荒乃
卷三百十二 第 9a 页 WYG1405-0730a.png
命儒臣讨论故事将欲垂于方册副在有司其所以虑
远防微纡意及此者皆以偃兵息民故也顾臣愚陋不
足以奉承明诏黾勉期月粗见纲领诠次类例皆禀圣
谟前诏断自通好以来以迄乎今将明作书之由故以
叙事冠于篇首厥初讲和始于继忠书奏国主乞盟之
请赐以谕旨由是行成故次之以书诏既许其通好乃
有载书以著信故次之以誓书昔之和戎则有金絮衣
缯之赂我朝岁致银绢以资其费故次之以岁币恩意
卷三百十二 第 9b 页 WYG1405-0730b.png
既通又有好货以将之故次之以国信信好不可单往
必有言词以文之故次之以国书异国之情非行人莫
达故次之以奉使之别则有接送馆伴所经城邑邮亭
次舍山川有险易道途有回远若非形于缋事则方向
莫得而辨也故作驿程地图前后遣到名氏非一职秩
不同南北群臣交相礼接年月次序散而不齐既为信
书不可无纪故作名衔年表夫如是而使事尽矣通好
肇于戎人我从而听之凡问遗之事皆列北信北书于
卷三百十二 第 10a 页 WYG1405-0730c.png
前朝廷所遗乃报礼也故载之于后所以著其所从来
也凡使者之至在道则有邮馆宣劳之仪入朝则有见
辞宴赐之式礼意疏数并有节文故次之以仪式又次
之以赐予彼待王人亦有常矩无敢违越故以持礼过
北界及北界分物系于后使者宜通宾主之欢而贽见
之礼不可阙也故次之以交驰问劳往返诏宣书劄体
范存焉故受之以诏录又次之以书仪信币则有赍操
之勤导从则有舆𨽻之众沾赉所及无不均通故次之
卷三百十二 第 10b 页 WYG1405-0730d.png
以例物使者至都上恩顾恤靡所不至或贸易货财或
须索供馈或丐求珍异许予多矣故次之以市易而供
须求丐附焉南北将命往还约束细大之务动循前比
故次之以条例凡此皆常使也诞辰岁节致礼而已至
若事干大体则有专使以导之故次之以泛使疆埸之
虞帅守当任其责则接境司州得以公牒往复故次之
以文移事非司州所能予夺至待命官及疆吏对议者
代州移徒巡铺界壕是也故次之以河东地界疆界既
卷三百十二 第 11a 页 WYG1405-0731a.png
辨则边圉不可不谨故次之以边防其别又有州郡壁
垒之缮完砦铺塘泺之限断载于舆地所以示守备之
严也凡为此书本于通好辽人则彼之本源所自不可
不知辽本契丹也故次之以契丹世系彼与中国言语
不通饮食不同习于征战娴于射猎难以形势驭也朝
廷所以能固结而柔服之盖知其爱好之实也故次之
以国俗耶律氏势拟中华有年数矣爵号官称往往多
名故次之以官属而宗戚俸禄三者相须并见于远方
卷三百十二 第 11b 页 WYG1405-0731b.png
之俗恃险与马由古然矣故次之以关口道路又次之
以番军马辽之为国幅员不过三千馀里而并建都府
兼置州县轺车所过宜详其处故次之以州县彼之为
国非有奚渤故土外接大荒之境其可见者宜兼著之
所以示天声之逮远也故终于番夷杂录而经制方略
论议奏疏附焉臣切观前世制禦抚绥之道载籍所纪
不过厚利和亲以约结之用武克伐以张皇之或入朝
质子以制其命汉唐之事若可信也然约结一解则凌
卷三百十二 第 12a 页 WYG1405-0731c.png
暴随之彼岂不得其术耶盖恃一时之安而不图经久
之利故也渊谋硕画何代无之至于我朝乃得上策年
历七纪而保塞无患岁来信币而致礼益恭行旅交通
边城晏闭黎民土著至老死而不知兵革自书契以来
戢兵保定未有如今日之全胜者也圣上方恢天下之
度以威怀远人犹虑有司慢令取侮遂按图籍揭为令
典使之循守无得而踰后虽有忿鸷悍黠之师欲启事
端绳以章条彼当自屈若然举辽朔之众唯上之令则
卷三百十二 第 12b 页 WYG1405-0731d.png
是书之作可谓规模宏远而德施无穷矣然以今日承
平之势当彼百年既往之运以我涵煦大志渐萌侈极
而微形兆兹见藁街质馆行可致其来服矣姑撮其大
要以副圣宸经远之虑总二百卷卷有冗并则釐为上
中下谨条事目具于左方
  戊午谠议序(朱熹/)
君臣父子之大伦天之经地之义而所谓民彝也故臣
之于君子之于父生则敬养之没则哀送之所以致其
卷三百十二 第 13a 页 WYG1405-0732a.png
忠孝之诚者无所不用其极而非虚加之也以为不如
是则无以尽乎吾心云尔然则其有君父不幸而罹于
横逆之故则夫为臣子者所以痛愤怨疾而求为之必
报其仇者其志岂有穷哉故礼记者曰君父之仇不与
共戴天寝苫枕干不与共天下也而为之说者曰复仇
者可尽五世则又以明夫虽不当其臣子之身苟未及
五世之外则犹在乎必报之域也虽然此特庶民之事
耳若夫有天下者承累世无疆之统则亦有万世必报
卷三百十二 第 13b 页 WYG1405-0732b.png
之仇非若庶民五世则自高祖以至玄孙亲尽服穷而
遂已也国家靖康之祸二帝北狩而不还臣子之所痛
愤怨疾虽万世而必报其仇者盖有年矣太上皇帝受
命中兴誓雪父兄之辱虽其间亦或为奸谋之所共却
而圣志益坚至于绍兴之初贤才并用纲纪复张诸将
之兵屡以捷告恢复之势盖已什八九成矣伊国于是
始露和亲之议以沮吾计而丞相秦桧归自边廷力主
其事当此之时人伦尚明人心尚正天下之人无贤愚
卷三百十二 第 14a 页 WYG1405-0732c.png
无贵贱交口合辞以为不可独士大夫之顽钝嗜利无
耻者数辈起而和之清议不容诟詈唾斥欲食其肉而
寝处其皮则其于桧可知矣而桧乃独以梓宫长乐藉
口攘却众谋荧惑主听然后所谓和议者翕然以定而
不可破自是以来二十馀年国家忘仇敌之义而欢宴
安之乐桧亦因是藉外权以专宠利窃主柄以遂奸谋
而向者冒犯清议希意迎合之人无不夤缘骤至通显
或乃踵桧用事而君臣父子之大伦天之经地之义所
卷三百十二 第 14b 页 WYG1405-0732d.png
谓民彝者不复闻于缙绅之间矣士大夫狃于积衰之
俗徒见当时国家无事而桧与其人皆享成功无后患
顾以忘仇忍辱为事理之当然主议者慕为桧游谈者
慕其徒一雄倡之百雌和之癸未之议发言盈庭其曰
彼世仇不可和者尚书张公阐左史胡公铨而止耳自
馀盖亦有为不可和者而其所以为说不出乎利害之
间又其馀则虽平时号贤士大夫慨然有六千里为仇
人役之叹者一旦进而立乎庙堂之上顾乃惘然如醉
卷三百十二 第 15a 页 WYG1405-0733a.png
幻而忘其畴昔之言厥或告之则曰此处士之大言耳
呜呼秦桧之罪所以上通于天万死而不足以赎者正
以其始则倡奸谋以误国中则挟其势以要君使人伦
不明人心不正而末流之弊遗君后亲至于如此之极
也夫惟三纲不立是以众志无所统系而上之人亦无
所凭藉以为安斯乃有识之士所为长虑却顾而凛然
以寒心者而说者犹曰姑以众论之从违而卜事理之
可否则今日士大夫是和者之多盖不下前日非和者
卷三百十二 第 15b 页 WYG1405-0733b.png
之众也独安得以前日之不可而害今日之可哉呜呼
是未知前日人伦之明而今日之不明前日人心之正
而今日之不正也且若必以人之众寡为胜负则夫所
谓士大夫是和之多者又孰若六军万姓之为多耶今
六军万姓之言则是一公之言而已盖君臣父子之大
伦天之经地之义而所谓民彝者其于世也有明晦其
在人也无存亡是以虽当颓坏废弛之馀邪议肆起无
复忌惮而亦不能斩伐销铄使之无也奈何不听于此
卷三百十二 第 16a 页 WYG1405-0733c.png
顾反决得失于前日所谓顽钝嗜利无耻者之馀谋此
已堕之三纲所以未能复振已隳之万事所以未能复
理而上之人终亦未能有所凭藉以成安疆之势也今
南北再欢中外无事迂愚左见所谓万世必报之仇者
固已无所复发其口矣窃伏田间不胜愤叹因读魏元
履所叙次戊午谠议为之慨然流涕盖伤其祸殃自此
始也怀不能已姑论其始终梗槩如此以发明元履所
为叙次之意并以致草野孤臣毕义愿忠之诚谋国者
卷三百十二 第 16b 页 WYG1405-0733d.png
倘有取焉则犹足以裨庙谟之万一而非区区所敢望

  宪典总序(元虞集/)
皇朝宪典之作其篇二十有二焉而各以其序也法缘
名兴令自近始故名例为法之本卫禁居令之先百官
有司守法以奉上布令以御下故职制次之敬莫大于
事神畏莫大于知义故祭令学规次之刑以弼教威以
戢暴故军律次之祸乱式遏生聚易争故户婚食货次
卷三百十二 第 17a 页 WYG1405-0734a.png
之争起于无厌无厌者好犯上故大恶次之恶之初稔
非淫即贪故奸非盗贼次之淫贪之作始于自欺故诈
伪次之伪作于心徵于词气故诉讼次之辞穷则斗气
暴则残故斗殴杀伤次之庶狱备矣庶慎兴焉示为法
者非罔民也故禁令杂犯次之知禁者罪可远触禁者
罪不可逃故捕亡次之君子立法之制严用法之情恕
无求民于死宁求民于生故恤刑平反赦宥又次之至
于终之以狱空则辟以止辟之效成刑期无刑之德至
卷三百十二 第 17b 页 WYG1405-0734b.png
矣此其为序如是槩而论其为书则固五典之法书也
治典非宪无以明黜陟赋典非宪无以吝出内礼典非
宪无以儆傲情兵典非宪无以律骄盈工典非宪无以
惩滥恶其事散殊其法周密故必随事以分类随类以
表年纲以著其约目以致其详初若因目以立纲久乃
从纲而知目纲举目张吏易遵行民易趋避而是书之
体用庶乎其为得矣纲之所不能该目之所不能悉则
有附录焉作宪典总序
卷三百十二 第 18a 页 WYG1405-0734c.png
  政序三篇(明海瑞/)
服官辨志正之在始马首东适燕者也马首西适秦者
也毋曰姑往焉前途而徐议之前途而徐议之者必困
之术也物之至愚者神故龟壳知吉凶鹊知风蚁知雨
海鸥知机小民知其上知其上者不以言也不以貌也
默感默应而已矣此其效之浅者也盖至于无感无应
而后深然而迁徙速矣不能待也虽然用是道者身既
去而民犹化之理民之术在于省事省之而不可得者
卷三百十二 第 18b 页 WYG1405-0734d.png
存之可也若增事则不胜其扰矣穷乡下里惊官府犹
鬼神望胥皂若虎狼片纸所及无白手而还者彼所馆
者一室彼一室者乘之而敛其邻里利甚夥也胥皂知
其然而厚索之索之厚则其所敛者愈厚然则辗转为
扰日甚也凡令行禁止之术不可必之小民亦不可必
之大家而不可不必之于府史胥徒善御下者若将兵
然目在旌旗耳在金鼓欲左则左欲右则右然时抚循
之厚其赐予足其廪饩开之以为善之利而威常克厥
卷三百十二 第 19a 页 WYG1405-0735a.png
爱焉彼小民者可以平易亲也彼大家者可以礼节闲
也威严临之则情阂隔而不通是重利胥史而禁令愈
壅也凡为吏至于黩货者必左右有小人导之彼其承
事敏捷而愿谨以得吾之欢度其可以发言而吾不变
色也承间以头触地曰死罪欲效忠言某项当没货若
干无知者虚弃之以饱猾吏无为也今某事可贿行绝
无知者也亦有藉口于家僮以通说者当此之时能变
色按发之乎毋乃濡忍耶廉贪之路于焉判矣衣冠之
卷三百十二 第 19b 页 WYG1405-0735b.png
俦亦有巧于易人之守者故交际不可不慎也素廉之
吏然后能直人之冤抑夫直冤抑可以动天地之德也
不可不勉也廉不素立虽明知人之冤抑而不敢直夫
不知犹可也知而不敢直此终身之憾也亲民莫如令
令之为循良甚易也然而有所不敢者畏与监司左也
然则当奈何曰监司不严于君不尊于天吾百里之民
吾有所受之也受之君吾畏君受之天吾畏天彼且与
吾同畏者也彼不畏君与天然后与吾左吾又安能屈
卷三百十二 第 20a 页 WYG1405-0735c.png
事夫不畏君与天之人哉古人有言曰杀人而媚人吾
不为也然则监司之才者奈何吾欲省事而彼好烦其
令争之则左不争之则民扰奉行之则力不足不奉行
之则见谓不爱民曰必也谨行之而勿扰乎察于上下
之情因其势而利导之小心翼翼可也且以不扰而待
不得已之扰民亦不病矣大抵君子之爱民也犹父母
之爱子也吾所称者率吾所虑思也今父母之为其子
多有出于常情所虑思之外者矣能出于常情所虑思
卷三百十二 第 20b 页 WYG1405-0735d.png
之外以爱者乃民之父母也
  其二
学者内以修身外以为民爵位者所托以为民之器也
故服所以温体也而以体温服则愚爵位所以庇民也
而以民庇爵位则悖古之人盖有遗其身忘其家以急
民者矣况所重不若身与家者乎爵位者物之倘来寄
者也身者生而有者也家者与身俱有也故爵位不若
家与身身家重矣而古人为民轻之何也为有重于家
卷三百十二 第 21a 页 WYG1405-0736a.png
与身者在也非民之独重为心之不可解者重也故曰
君子不以其所以养人者害人故曰杀一不辜而得天
下不为也夫爵位者亦君子所藉以养人者也而持一
身之爵位以比于天下若毫末之著马体也今以爵位
之故坐视吾民之困苦饿冻冤抑而不为之所是以所
以养人者害人杀无辜以争马体之一毫也岂不左计
矣哉于彼有毫末之得而于此有丘山之失矣自古有
官者未有不云守也不有攻者奚事于守今犹古也无
卷三百十二 第 21b 页 WYG1405-0736b.png
不攻也而县官者众攻之所萃也故必有墨翟之守而
后公输之技穷然而守之无具者岂徒坐困且开门以
延敌矣故欲守官者守具又不可不蚤图也或曰困之
奈何曰否尧舜之世天下无失所之民以守官者处荣
也桀纣之世天下无得所之民则守官者处辱也今上
爱民之心宵旰勤恤综名覈实奖良惩贪盖孜孜竞竞
矣未睹唐虞之民已见尧舜之君然则民之尚有失其
所者有司未尽应也应之惟此时矣易曰比吉后夫凶
卷三百十二 第 22a 页 WYG1405-0736c.png
譬彼脊令飞则鸣矣云从龙风从虎亦各际其时也第
守汝官无患乎不荣此比吉之说也若夫袭故常而不
变安宿习而不悟玩谟训而不恤谓矫诬为可试是首
之所向而足不随心之所欲而体不从非天道也盖必
有随之者矣盖必有从之者矣吾慎夫比之不先而瞠
乎为之后也
  其三
或曰农夫勤四体利五榖商人冒险轻爱利厚逐仕人
卷三百十二 第 22b 页 WYG1405-0736d.png
苦行洁名利重禄故官不显则禄不厚禄不厚则亲不
欢族党笑之交游嗤之子教以毋为名高毋蕲通显而
以官庇民而已矣此必不可得之数也曰吾固恶夫利
之足以昏人智也仁者安仁智者利仁此君子之利也
故曰心者神明窍也室之有窍以通明也尝试以一苇
塞之而正昼不辨矣今吾正赖此一窍以为吾用而辄
起夫较计利禄之私此犹播糠眯目而天地四方易位
也无惑乎吏治日隳而民生日蹙也坐视圣主忧劳于
卷三百十二 第 23a 页 WYG1405-0737a.png
上而不为良有司以应于下也夫牧民不仁非忠也事
君不忠非孝也而以族党交游之嗤笑为解者岂族党
交游固严于亲而尊于君者也故学者不可不知轻重
也取君亲与族党交游较则君亲重取位禄与吾心神
明较则位禄轻取千万人之生与吾一身较则一身又
轻而千万人之生重古之人苟可以活千万人则迂其
身而为之捐其身而亦为之者轻重审也夫市道君子
之所耻也君子之所以异于彼者以其心也若夫政绩
卷三百十二 第 23b 页 WYG1405-0737b.png
有声誉命下逮以吾之勤敏易朝家之位禄此理所必
致者而吾复容心于其间则复与市道奚异焉而又奚
以耻彼为哉故曰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
君子忧道不忧贫以为一有忧贫之心则入于谋食而
不耕而学乃其谋食之精者也然则学而期禄是农伯
也仕而务达是市魁也君子耻之而又奚称也或曰民
利固有程矣国赋固有经矣循而督之无重轻矣节其
喜怒无淫刑矣委蛇俯仰道之情矣奚必以官庇民哉
卷三百十二 第 24a 页 WYG1405-0737c.png
曰以若所言是不揣本而齐末也若亦知夫喜怒之所
为荡而淫刑之所为出哉淫刑生于喜怒喜怒生于委
蛇俯仰委蛇俯仰生于官官重则不难乎以民为庇以
民为庇则亦何所不至矣里有父子负布远出者遇盗
欲杀其子其父延颈承刃夫颈之不难而况其布乎今
之牧民者重布而轻子也非果轻子也视民非其子故
也吾为天下为民牧者必视民为已子而私之然后天
下之生可遂也
卷三百十二 第 24b 页 WYG1405-0737d.png
  谥法考序(王世贞/)
余尝有谥法通纪三十卷列其凡而序之所以标先王
制谥之本旨与历代沿革轻重之变略备矣至明亦有
纪而未甚详于是遍考金匮国史之藏秘阁之籍参以
家乘而后靡所不备凡有释义者皆阁籍也每故事大
臣卒礼部以谥请报俞矣则内阁以两字者三请于上
而自择之是以具释义也洪武之尚为吴也诸功臣死
事者有劳而夭者皆荣公侯之爵而傅之谥终高帝世
卷三百十二 第 25a 页 WYG1405-0738a.png
文臣弗得也武臣即都督弗赠侯伯弗得也至建文而
待制王祎得谥文节矣文臣之有谥自祎始也其谥小
臣者亦自祎始永乐之制严矣终太宗世文臣之得者
仅姚恭靖广孝胡文穆广而恭靖之爵则公也文臣之
有谥仅文穆一也洪熙初始大合故臣凡劳于国谊于
青宫三品而上易名者十馀人而后文臣之谥广然宣
英之代有斤斤焉持其柄而弗轻予且夫鲁王爱子也
秦王次嫡子也高帝命之曰荒曰悯而登之册曰不敢
卷三百十二 第 25b 页 WYG1405-0738b.png
以子故而废天下公其于宗室诸子王尚有评也文臣
之有荣愿也则瑕弗掩也文荣之以爵也文悯之以事
也庶几寓贬矣妇人之有谥也自后妃而外则死节也
公主之有谥也自仁宗之悼爱女始也乳媪之有谥也
自宣宗始也乳媪之夫之有谥也亦自宣宗始也方士
之有谥也自世宗始也谥而四字淫矣而使方士得之
则益淫矣当世宗之季吾又得二事焉夏文悯之持秉
则同列皆中谥及身以罪死易世而后牵复所得者中
卷三百十二 第 26a 页 WYG1405-0738c.png
下谥也继而严氏之持秉则其子为市焉非上所甚注
怀者必贿而后得不贿不得也即得之不腆不上谥也及身
以罪窜削弗谥也夫谥者人主之春秋也尊则称天以命
之不尊则与天下共骘之而奈何为大臣修怨贾利地
也然则如之何其必略采唐宋故事遇大臣以谥请有
谕旨则翰林之司篆者为议而定三谥焉以授礼科科
详之复议而上之阁臣复衷而取上裁凡文臣二品而
上及勋亲臣公必谥侯伯之莅军府加保傅必谥谥兼
卷三百十二 第 26b 页 WYG1405-0738d.png
美恶二品以下自卿佐以迨庶僚有德行政术者亦有
谥谥则言官请之礼部裁之有美无恶可也自国初以
至于先代勋臣若传友德若徐辉祖之类文臣若章溢
若唐铎若胡俨若魏源之类武臣若刘玉若马永王效
之类谏臣若杨瑄黄巩王思杨爵之类儒林若吴与弼
陈献章胡居仁之类文苑若李梦阳何景明杨慎李攀
龙之类追之以谥可也勋臣若李善长冯胜若廖永忠
耿炳文若丘福之类文臣若陈循若徐有贞之类追之
卷三百十二 第 27a 页 WYG1405-0739a.png
以谥谥而不尽蔽瑕可也又若于谦者易之以上谥可
也万安刘吉汪鋐张瓒者易之以下谥可也凡此数者
皆所谓与天下共骘之操法于赏罚之外而毋使人得
而议其后者也
 
 
 
 
卷三百十二 第 27b 页 WYG1405-0739b.png
 
 
 
 
 
 
 
 文章辨体汇选卷三百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