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百九十三
卷二百九十三 第 1a 页 WYG1405-055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文章辨体汇选卷二百九十三
            明 贺复徵 编
序十三(籍类/)
  高士传序(晋皇甫谧/)
孔子称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洪崖先生创高道于
上皇之代许由善卷不降节于唐虞之朝三代秦汉逮
乎魏兴受命其中贤之主未尝不聘岩穴之隐追遁世
卷二百九十三 第 1b 页 WYG1405-0559b.png
之高是以易著束帛之义礼有玄纁之制诗人发白驹
之歌春秋显子臧之节明堂月令以季春之月聘名士
礼贤者然则高让之士王政所先厉浊激贪之务也史
班之载乃所阙略梁鸿颂逸民苏顺科高士或录屈节
杂而不纯又近取秦汉不及远古夫思其人犹爱其树
况称其德而赞其事哉谧采古今八代之士身不屈于
王公名不耗于终始自尧至魏凡九十馀人虽执节若
夷齐去就若两龚皆不录也
卷二百九十三 第 2a 页 WYG1405-0560a.png
  三国名臣颂序(袁宏/)
夫百姓不能自牧故立君以治之明君不能独治则为
臣以佐之然则三五迭隆历代承基揖让之与干戈文
德之与武功莫不宗匠陶钧而群才缉熙元首经略而
股肱肆力虽遭罹不同迹有优劣至于体分冥固道契
不坠风美所扇训革千载其暌一也故二八升而唐朝
盛伊吕用而汤武宁三贤进而小白兴五臣显而重耳
霸中古陵迟斯道替矣居上者不以至公理物为下者
卷二百九十三 第 2b 页 WYG1405-0560b.png
必以私路期荣御员者不以信诚率众执方者必以权
谋自显于是君臣离而名教薄世多乱而时不治故蘧
宁以之卷舒柳下以之三黜接舆以之行歌鲁连以之
赴海衰世之中保持名节君臣相体若合符契则燕昭
乐毅古之流矣夫未遇伯乐则千载无一骥时值龙颜
则当年控三杰汉之得贤于斯为贵高祖虽不以道胜
御物群下得尽其忠萧曹虽不以三代事主百姓不失
其业静乱庇人抑亦其次夫时方颠沛则显不如隐万
卷二百九十三 第 3a 页 WYG1405-0560c.png
物思治则默不如语是以古之君子不患弘道难患遭
时难遭时匪难遇君难故有道无时孟子所以咨嗟有
时无君贾生所以垂泣夫万岁一期有生之通涂千载
一遇贤智之嘉会遇之不能无欣丧之何能无慨古人
之言信有情哉余以暇日尝览国志考其君臣比其行
事虽道谢先代亦异世一时也文若怀独见之照而有
救世之心论时则人方涂炭计能则莫出魏武故委面
霸朝豫谋世事举才不以标鉴故人亡而后显筹画不
卷二百九十三 第 3b 页 WYG1405-0560d.png
以要功故事至而后定虽亡身明顺识亦高矣董卓之
乱神器迁逼公达慨然志在致命由斯而谈故以大存
名节至如身为汉𨽻而迹入魏幕源流趣舍抑亦文若
之谓所以存亡殊致始终不同将以文若既明且哲名
教有寄乎夫仁义不可不明则时宗举其致生理不可
不全故识达摄其契相与弘道岂不远哉崔生高明折
而不挠所以策名魏武执笏霸朝者盖以汉主当阳魏
后北面者哉若乃一旦进玺君臣易位则崔生所以不
卷二百九十三 第 4a 页 WYG1405-0561a.png
与魏氏所以不容夫江湖所以济舟亦所以覆舟仁义
所以全身亦所以亡身然而先贤玉摧于前来哲攘袂
于后岂天怀发中而名教束物者乎孔明盘桓俟时而
动遐想管乐远明风流治国以礼人无怨声刑罚不滥
没有馀泣虽古之遗爱何以加兹及其临终顾托受遗
作相刘后授之无疑心武侯受之无惧色继体纳之无
贰情百姓信之无异辞君臣之际良可咏矣公瑾卓尔
逸志不群总角断主则素契于伯符晚节曜奇则三分
卷二百九十三 第 4b 页 WYG1405-0561b.png
于赤壁惜其龄促志未可量子布佐策致延誉之美辍
哭止哀有翼戴之功神情所涉岂徒謇谔而已哉然杜
门不用登坛受讥夫一人之身所照未异而用舍之间
俄有不同况沉迹沟壑遇与不遇者乎夫诗颂之作有
自来矣或以吟咏情性或以纪德显功虽大指同归所
托或乖若夫出处有道名体不滞风轨德音为世作范
不可废也复缀序所怀以为之赞云
  通典序(唐李翰/)
卷二百九十三 第 5a 页 WYG1405-0561c.png
儒家者流传而寡要劳而少功何哉其患在于习之不
精知之不明入而不得其门行而不由其道何以徵之
夫五经群史之书大不过本天地设君臣明十伦五教
之义陈政刑赏罚之柄述礼乐制度之统究理乱兴亡
之由立邦之道尽于此矣非此典者谓之无益世教则
圣人不书学者不览惧人冗烦而无所从也先师宣尼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七十子之徒常宣明大义三代之
道百代可师而诸子云云猥复制作由其门则其教已
卷二百九十三 第 5b 页 WYG1405-0561d.png
备反其道则其人可诛而学者以多阅为广见以异端
为慱闻是非纷然塞胸满腹鸿洞茫昩而无条贯或举
其中不知其本原其始不要其终高谈有馀待问则泥
虽驱驰百家日诵万字学弥广而志弥惑闻愈多而识
愈疑此所以勤苦而难成殆非君子进德修业之意也
今通典之作昭昭乎其警觉群迷欤以为君子致用在
乎经邦经邦在乎立事立事在乎师古师古在乎随时
必参今古之宜穷终始之妙始可以度其终古可以行
卷二百九十三 第 6a 页 WYG1405-0562a.png
于今问而辨之端如贯珠举而行之审如中鹄夫然故
施于文学可为通儒施于政事可建皇极故采五经群
史上自皇帝至于我唐天宝之末每事以类相从举其
终始历代沿革废置及当时群生论议得失靡不条载
附之于事如人支脉散缀其体凡有八门勒成二百卷
号曰通典非圣之书乖圣人微旨不取焉恶烦杂也事
非经世纬俗程制亦所不录弃无益也若使学者得而
观之不出户知天下未从政达人情罕更事知时变为
卷二百九十三 第 6b 页 WYG1405-0562b.png
功易而速为学精而要其道甚直而不径其文甚详而
不烦推而通放而准语备而理尽例明而事中举而措
之如指诸掌不假从师聚学而区以别矣非聪明独见
之士孰能修之淮南元戎之佐曰尚书主客郎京兆杜
公君卿雅有远度志于兴邦笃于好古生而知之以大
历之始实纂斯典累年而成杜公亦自为序引各冠篇
首或前史有阙申高见发明以示劝诫用存景行近代
学士多有撰集其最著者御览艺文玉烛之类网罗古
卷二百九十三 第 7a 页 WYG1405-0562c.png
今慱则慱矣然率多文章之事记问之学至于刋列百
度缉熙王猷至精至粹其道不杂比于通典非其伦也
于戏今之人贱近而遗远昩微而观著得之者甚鲜知
之者至稀可以叹息也翰与杜公数旬探讨故颇详旨
趣而为之序
  古今家诫序(宋苏辙/)
老子曰慈故能勇俭故能广或曰慈则安能勇曰父母
之于子也爱之深故其为之虑事也精以深爱而行精
卷二百九十三 第 7b 页 WYG1405-0562d.png
虑故其为之避害也速而就利也果此慈之所以能勇
也非父母之贤于人势有所必至矣辙少而读书见父
母之戒其子者谆谆乎惟恐其不尽也恻恻乎惟恐其
不入也曰呜呼此父母之心也哉师之于弟子也为之
规矩以授之贤者引之不贤者不强也君之于臣也为
之号令以戒之能者予之不能者不取也臣之于君也
可则諌否则去子之于父也以几谏不敢显皆有礼引
焉父母则不然子虽不肖岂有弃子者哉是以尽其有
卷二百九十三 第 8a 页 WYG1405-0563a.png
以告之无憾而后止诗曰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
餴饎岂弟君子民之父母夫虽行潦之陋而无所弃犹
父母之无弃子也故父母之于子人伦之极也虽其不
贤及其为子言也必忠且尽而况其贤者乎太常少卿
长沙孙公景修少孤而教于母母贤能就其业既老而
念母之心不忘为贤母录以致其意既又集古今家诫
得四十九人以示辙曰古有为是书者而其文不完吾
病焉是以为此合众父母之心以遗天下之人庶几有
卷二百九十三 第 8b 页 WYG1405-0563b.png
益乎辙读之而叹曰虽有悍子忿斗于市莫之能止也
闻父之声则敛手而退市人之过之者亦莫不泣也慈
孝之心人皆有之特患无以发之耳今是书也要将以
发之欤虽广之天下可也自周公以来至于今父戒四
十五母戒四公又将益广之未止也
  列女传目录序(曾巩/)
刘向所叙列女传凡八篇事具汉书向列传而隋书及
崇文总目皆称向列女传十五篇曹大家注以颂义考
卷二百九十三 第 9a 页 WYG1405-0563c.png
之盖大家所注离其七篇为十四与颂义凡十五篇而
益以陈婴母及东汉以来凡十六事非向书本然也盖
向旧书之亡久矣嘉祐中集贤校理苏颂始以颂义为
篇次复定其书为八篇与十五篇者并藏于馆阁而隋
以颂义为刘歆作与向列传不合今验颂义之文盖向
之自叙又艺文志有向列女传颂图明非歆作也自唐
之乱古书之在者少矣而唐志录列女传凡十六家至
大家注十五篇者亦无录然其书今在则古书之或有
卷二百九十三 第 9b 页 WYG1405-0563d.png
录而亡或无录而在者亦众矣非可惜哉今校雠其八
篇及十五篇者已定可缮写初汉承秦之敝风俗已大
坏矣而成帝后宫赵卫之属尤自放向以谓王政必自
内始故列古女善恶所以致兴亡者以戒天子此向述
作之大意也其言大任之娠文王也目不视恶色耳不
听淫声口不出敖言又以谓古之人胎教者皆如此夫
能正其视听言动者此大人之事而有道者之所畏也
顾令天下之女子能之何其盛也以臣所闻盖为之师
卷二百九十三 第 10a 页 WYG1405-0564a.png
传保姆之助诗书图史之戒珩璜琚瑀之节威仪动作
之度其教之者虽有此具然古之君子未尝不以身化
也故家人之义归于反身二南之业本于文王夫岂自
外至哉世皆知文王之所以兴能得内助而不知其所
以然者盖本于文王之躬化故内则后妃有关睢之行
外则群臣有二南之美与之相成其推而及远则商辛
之昏俗江汉之小国兔罝之野人莫不好善而不自知
此所谓身修故家国天下治者也后世自学问之士多
卷二百九十三 第 10b 页 WYG1405-0564b.png
徇于外物而不安其守其室家既不见可法故竞于邪
侈岂独无相成之道哉士之苟于自恕顾利冒耻而不
知反已者往往以家自累故也故曰身不行道不行于
妻子信哉如此人者非素处显也然去二南之风亦已
远矣况于南乡天下之主哉向之所述劝戒之意可谓
笃矣然向号慱极群书而此传称诗芣苢柏舟大车之
类与今序诗者之说尤乖异盖不可考至于式微之一
篇又以谓二人之作岂其所取者慱故不能无失与其
卷二百九十三 第 11a 页 WYG1405-0564c.png
曰象计谋杀舜及舜所以自脱者颇合于孟子然此传
或有之而孟子所不道者盖亦不足道也凡后世诸儒
之言经传者固多如此览者采其有补而择其是非可
也故为之序论以发其端云
  文献通考序(元马端临/)
昔荀卿子曰欲观圣王之迹则于其粲然者矣后王是
也君子审后王之道而论于百王之前若端拜而议然
则考制度审献章博闻而强识之固通儒事也诗书春
卷二百九十三 第 11b 页 WYG1405-0564d.png
秋之后惟太史公号称良史作为纪传书表纪传以述
理乱兴衰八书以述典章经制后之执笔操简牍者卒
不能易其体然自班孟坚而后断代为史无会通因仍
之道读者病之至司马温公作通鉴取千三百馀年之
事迹十七史之纪述萃为一书然后学者开卷之馀古
今咸在然公之书详于理乱兴衰而略于典章经制非
公之智有所不逮也编简浩如烟埃著述自有体要其
势不能以两得也窃尝以为理乱兴衰不相因者也晋
卷二百九十三 第 12a 页 WYG1405-0565a.png
之得国异乎汉隋之丧邦殊乎唐代各有史自足以该
一代之终始无以参稽互察为也典章经制实相因者
也殷因夏周因殷继周者之损益百世可知圣人盖已
预言之矣爰自秦汉以至唐宋礼乐兵刑之制赋敛选
举之规以至官名之更张地理之沿革虽其终不能以
尽同而其初亦不能以遽异如汉之朝仪官制本秦规
也唐之府卫租庸本周制也其变通张弛之故非融会
错综原始要终而推寻之固未易言也其不相因者犹
卷二百九十三 第 12b 页 WYG1405-0565b.png
有温公之成书而其本相因者顾无其书独非后学之
所宜究心乎唐杜岐公始作通典肇自上古以至唐之
天宝凡历代因革之故粲然可考其后宋白尝续其书
至周显德近代魏了翁又尝作国朝通典然宋之书成
而已无传魏尝属藁而未成书今行于世者独杜公之
书耳天宝以后盖缺焉有如杜书纲领宏大考订该洽
固无以议为也然时有古今述有详略则夫节目之间
未为明备而去取之际颇欠精审不无遗憾焉盖古者
卷二百九十三 第 13a 页 WYG1405-0565c.png
因田制赋赋乃米粟之属非可析之于田制之外也古
者任土作贡贡乃包篚之属非可杂之于税法之中也
若乃叙选举则秀孝与铨选不分叙典礼则经文与传
注相汨叙兵则尽遗赋调之规而姑及成败之迹诸如
此类宁免小疵至于天文五行艺文历代史各有志而
通典无述焉马班二史各有诸侯王列侯表范晔东汉
书以后无之然历代封建王侯未尝废也王溥作唐及
五代会要首立帝系一门以叙各帝历年之久近传授
卷二百九十三 第 13b 页 WYG1405-0565d.png
之始末次及后妃皇子公主之名氏封爵后之编会要
者仿之而唐以前则无其书凡是二者盖历代之统纪
典章系焉而杜书亦复不及则亦未为集著作之大成
也愚自蚤岁盖尝有志于缀缉顾百罹熏心三馀少暇
吹竽已涩汲绠不修岂复敢以斯文自诡昔夫子言夏
殷之礼而深慨文献之不足徵释之者曰文典籍也献
贤者也生乎千百载之后而欲尚论千百载之前非史
传之实录具存可以稽考儒先之绪言未远足资讨论
卷二百九十三 第 14a 页 WYG1405-0566a.png
虽圣人亦不能臆为之说也窃伏自念业绍箕裘家藏
坟索插架之收储趋庭之问答其于文献盖庶几焉尝
恐一旦散轶失坠无以属来哲是以忘其固陋辄加考
评旁搜远绍门分汇别曰田赋曰钱币曰户口曰职役
曰征𣙜曰市籴曰土贡曰国用曰选举曰学校曰职官
曰郊社曰宗庙曰王礼曰乐曰兵曰刑曰舆地曰四夷
俱仿通典之成规自天宝以前则增益其事迹之所未
备离析其门类之所未详自天宝以后至宋嘉定之末
卷二百九十三 第 14b 页 WYG1405-0566b.png
则续而成之曰经籍曰帝系曰封建曰象纬曰物异则
通典原未有论述而采摭诸书以成之者也凡叙事则
本之经史而参之以历代会要以及百家传记之书信
而有證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所谓文也凡论事则
先取当时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诸儒之评论以至名
流之燕谈稗官之纪录凡一话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
失證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所谓献也其载诸史
传之纪录而可疑稽诸儒先之论辨而未当者研精覃
卷二百九十三 第 15a 页 WYG1405-0566c.png
思悠然有得则窃著已意附其后焉命其书曰文献通
考为门二十有四为卷三百四十有八其每门著述之
成规考订之新意则各以小序详之昔江淹有言修史
之难无出于志诚以志者宪章之所系非老于典故者
不能为也陈寿号善叙述李延寿亦称究悉旧事然所
著二史俱有纪传而独不克作志重其事也况上下数
千年贯串二十五代而欲以末学陋识操觚窜定其间
虽复穷老尽气刿目鉥心亦何所发明聊辑见闻以备
卷二百九十三 第 15b 页 WYG1405-0566d.png
遗亡耳后之君子傥能芟削繁芜增广阙略矜其仰屋
之勤而俾免于覆车之愧庶有志于经邦稽古者或可
考焉
  忠史序(欧阳玄/)
忠也者尽已之名也天以事物当然之理赋于人人尽
其所当然者而无憾焉是之谓忠今语人曰臣事君以
忠与忠恕之忠同则莫不骇然以为非而实然也或曰臣
尽臣道于君忠矣子尽子道于父何独曰孝乎曰不然
卷二百九十三 第 16a 页 WYG1405-0567a.png
也礼所为内尽于已而外顺于道忠臣以事其君孝子
以事其亲其本一也此即吾说也然则上尽其所当然
于其下其名曰何曰尽有不敢不勉之义上下之间必
有别也故尽之对为推推即恕矣程子尝谓忠恕一也
事上之道莫若忠使下之道莫若恕后儒疑之未喻此
也人生而静动与物接即有尽已不尽己二者出乎其
间识者知其然固无一息而非吾效忠之时也是道也
所以事君所以事天诗曰昊天曰明及尔出王昊天曰
卷二百九十三 第 16b 页 WYG1405-0567b.png
旦及尔游衍亶其严乎番阳杨玄翁有见于此久矣大
父通守在轩先生当宋季官守以直闻难以死节著玄
翁慨慕先志作忠史十馀年成书于是上下数千年臣
子大义粲然毕具微而一言一行苟无愧于尽已者悉
录之又微而裔夷小邦妇人女子之操不遗也又极而
心迹形似之间皆有以覈其实是非枉直瞭然不缪于
古人何其至公而当也呜呼自忠之为说不明士大夫
平居无涵养省察之功莅事无鞠躬尽瘁之志立朝无
卷二百九十三 第 17a 页 WYG1405-0567c.png
直言敢谏之风至于临难死节能保其必然也耶呜呼
宇宙间此道明即天地变化草木蕃不明即天地闭贤
人隐甚可畏也余为国子慱士时职当校献书既表章
之犹惧玄翁著书之志未白也故述忠说于斯呜呼是
书果行于世也夫书之幸也夫世之幸也夫年月日具
官欧阳玄序
  右编序(明唐顺之/)
古今宇宙一大棋局也天时有从逆地理有险易人情
卷二百九十三 第 17b 页 WYG1405-0567d.png
有爱恶机事有利害皆棋局中所载也古圣人经天纬
地画野肇州设官分职正外位内幽明人鬼不相渎扰
奸良淑慝鸟兽戎夷各止其所所以界棋局也至于奕
数之变纵横翻覆纷然不齐虽其纷然不齐而至于千
百亿局则其变亦几乎尽而其法亦略备矣自三代之
末至于有元上下二千馀年所谓世事理乱善恶利害
情伪凶吉成败之变虽不可胜穷而亦几乎尽经国之
士研精毕智所以因势而曲为之虑者虽不可为典要
卷二百九十三 第 18a 页 WYG1405-0568a.png
而亦未尝无典要也语云人情世事古犹今也岂不然
哉奏议者奕之谱也师心者废谱拘方者泥谱其失均
也有见乎背立之说则以病背水之军有见乎死地之
说则以置背水之军然而二说同出于十三篇中焉可
泥也而焉可废也余之纂右编特以为谱之不可废而
已而未及乎不泥谱之说也右编者古者右史纪言也
  左编附序(唐顺之/)
左编者为治法而纂也非关于治者勿录也关于治者
卷二百九十三 第 18b 页 WYG1405-0568b.png
则妃后外戚储宗宦倖奸篡方镇夷狄草莽之乱而总
之将与相而总之君亦云备矣然周官治典所职曰师
曰儒师儒何与于治典也君与相与将行之师儒讲而
明之故云师道立则善人多而朝廷正言师儒之系乎
治者重也故纂前史儒林道学诸传为诸儒传经生训
诂文词笔劄儒之别也故次之诸儒之后隐士不事王
侯而志可则深处岩壑而龙光于朝英主亦往往尊礼
其人以风世所谓以无用为用也故纂隐逸传至于前
卷二百九十三 第 19a 页 WYG1405-0568c.png
史有方技传盖巫史宗祝所以左右人君而星历医药
百工皆有国者之不可缺以汉一时论之东方之诙谐
滑稽而要之引君于正丘子明之卜毛延寿之画与巫
蛊之祸则其为奸不可穷诘其人所系殆者此故纂方
技传三代而下儒术与二氏相盛衰亦世道之变也马
迁传老子范史始纪西域沙门夫二氏之书各五千馀
卷其说侈矣则其人宜不可以无纪也且以观儒术之
盛衰焉纂二氏传而总之为左编附云
卷二百九十三 第 19b 页 WYG1405-0568d.png
  奇女子传序(陈继儒/)
陈子冬日居山中拥短褐偃曝于积薪之上执易学义
一卷且读且睡齁齁然适也已童子扣扉投一缄索叙
奇女子传余曰易称无成有终诗称无非无仪女子而
以奇显非闺髽事也虽然河洛不载奇偶乎易不载兑
少女离中女巽长女乎诗不载卷耳樛木乎春秋左国
不载共姜共伯之母乎其他中垒之列女有传临川之
贤媛有世说何独于奇女子而异之夫丈夫生而逄年
卷二百九十三 第 20a 页 WYG1405-0569a.png
或不得志以歾其磊砢光大之行或见于学士大夫之
史书及逸民遗老之笔记犹庶几有一二存焉者独妇
人女子生长深闺之中沦落于山陬海曲村墟草莽间无
限虽有奇无闻即闻亦不过如野烧之迹流萤之火若
隐若现若存若亡而已故长卿裒而集之小加评鉴其
间有奇节者奇识者奇慧者奇谋者奇胆者奇力者奇
文学者奇情者奇侠者奇癖者种种诸类小可以抚掌
解颐大可以夺心骇目古来才子绝未尝一盘拈出何
卷二百九十三 第 20b 页 WYG1405-0569b.png
也男子如日女子如月日则亘万圆常圆而月则有盈有
缺有晦其得列于二史者盈之象也其偶见于杂家小
说而未标其大全者缺之象也泯泯汶汶晦之象也若
本无指擿而不幸为绮语人所点缀其蚀于太阳翳于
云雾风雨飞流伏匿于妖星恶曜者乎自长卿此书出
譬如见月者或喜其新或美其满或乐其万里之清虚
或快其重轮之华彩天壤间好月可废则奇女子亦可
废也请无以六经解嘲矣
卷二百九十三 第 21a 页 WYG1405-0569c.png
  米襄阳志林序(陈继儒/)
予读陆友仁米颠遗事恨其故实未备尝发意排纂江
东好古收藏之家所遇襄阳书画小有题识者辄手录
之而范长康多读异书蒐讨米事尤丑类而详因题曰
志林请予叙予惟古今隽人多矣惟米氏以颠著要之
颠不虚得大要浩然之气全耳后人喜通脱而惮捡括
沓拖拉攞沾沾藉米颠氏为口实夫米公之颠谈何容
易公书初摹二王晚入颜平原掷斤置削而后变化出
卷二百九十三 第 21b 页 WYG1405-0569d.png
焉其云山一一以董巨为师诗文不多见顾崖绝魁垒
有深往者而公之颠始不俗两苏黄豫章秦淮海薛河
东德麟龙眠刘泾王晋卿之徒皆爱而乐与之游相与
跌宕文史品题翰墨而公之颠始不孤所居有宝晋净
名海岳自王谢顾陆真迹以至摩诘玉躞金题几埒秘
府而公之颠始不寒陪祀太庙洗去祭服藻火至褫职
好洁疾淫性不能忍而公之颠始不秽冠带衣襦起居
语默略以意行绝不用世法而公之颠始不落近代奉
卷二百九十三 第 22a 页 WYG1405-0570a.png
敕写黄庭写御屏奋毫振袖酣叫淋漓天子为卷帘动
色彻赐酒果文具甚则跪请御前研以归而公之颠始
不屈挫寄人尺牍写至芾拜则必整襟拜而书之而公
之颠始不堕狡狯呜呼米颠旷代一人而已求诸古今
张长史得其怪倪元镇得其洁敷文学士与高尚书得
其笔滑稽谈笑游戏殿廷东方朔李白得其豪故曰米
公之颠谈何容易公没于淮阳军先一月尽焚其平生
书画预置一棺焚香清坐其中及期举拂合掌而逝吾
卷二百九十三 第 22b 页 WYG1405-0570b.png
视其胸中直落落无一物者其圣门所谓古之狂欤洙
泗之时楚狂在接舆濂洛之时楚狂在芾其颠可及也
其浩然之气不可及也
  世说新语序(王思任/)
读史记之后或难为汉书读汉书之后且不可看他史
今古风流惟有晋代至读其正史板质冗木如工作瀛
州学士图面面肥晰虽略具老少而神情意态十八人
不甚分别前宋刘义庆撰世说新语专罗晋事而映带
卷二百九十三 第 23a 页 WYG1405-0570c.png
汉魏间十数人门户自开科条另定其中顿置不安微
博未的吾不能为之讳然而小摘短拈冷提忙点每奏
一语几欲起王谢桓刘诸人之骨一一呵活眼前而毫
无追憾者又说中本一俗语经之即文本一浅语经之
即蓄本一嫩语经之即辣盖其牙室利灵笔颠老秀得
晋人之意于言前而因得晋人之言于舌外此小史中
之徐夫人也嗣后孝标劻注时或以经配左而博赡有
功须溪贡评亦或以郭解庄而雅韵独妙义庆之事于
卷二百九十三 第 23b 页 WYG1405-0570d.png
此乎毕矣自弇州伯仲补批以来欲极玄畅而续尾渐
长效颦渐失新语遂不能自主海阳张远文氏得善本
于江陵陈元植家悉发辰翁之隐黜陟诸公㨂披各语
注但取其疏惑评则赏其传神义庆几绝而复寿者远
文之力也远文又精删何氏之补别具一帙使其堂庑
具在而新语之事又于此乎毕矣嗟乎兰苕翡翠虽不
似碧海之鲲鲸然而明脂大肉食三日定当厌去若见
珍错小品则啖之唯恐其不继也此书泥沙既尽清味
卷二百九十三 第 24a 页 WYG1405-0571a.png
自悠日以之佐汉史炙可也
  读史快编序(顾天埈/)
自昔良史多而善读史者罕非罕也善读者因史自得
而神妙于无穷若孔明别申生重耳之安危奚暇口说
哉逮宋诸君子乃始喜论古人坚执名理饰以词辨是
非褒贬不异绳之束坊之限后遂凛焉遵之而不敢易
设有虚心默默细择全史以世观人以微观显以生平
观一节回视所遵成说其果合否惜乎古人之深大都
卷二百九十三 第 24b 页 WYG1405-0571b.png
没于论者之浅矣予庚子岁典试北闱首录赵子无声
无声故嗜史于累朝兴兆亡徵兵机事要瑰言懿迹有
契于中者亟录之久而成帙名曰快编时一翻阅欣然
忘世而了不立论盖以古人娱已不以已见阱古人千
载之上快在古人千载之下快在无声恶知其合恶知
其不合岂不伟哉嗟夫无声于读史则快乃其遇则苦
矣平生严于择友所莫逆仅四五人年来皆相次显贵
即庚子同榜士往往跻清要登九列而无声犹然孝廉
卷二百九十三 第 25a 页 WYG1405-0571c.png
每试主司咸欲得以为重遇尚书卷极意揣度辄收其
似而真无声莫识也家故食贫乃复一意独往于世益
枘凿或曰以子之才游诸侯拥彗筑宫良未足侈何自
苦无声曰吾惟不屑歌鱼以至是而又奚猎较为自是
人亦不复干以私闭户读快编而已矣
  三注钞序(钟惺/)
三注钞者钞裴松之三国志注刘孝标世说新语注郦
道元水经注也序曰孔子云述而不作注者述之一端
卷二百九十三 第 25b 页 WYG1405-0571d.png
也虽曾子之于大学文王周孔之于易以至左氏公榖
之于春秋皆注也凡注之为言依于其所注者也故离
乎其所注者而不能为书离乎其所注者而犹能为书
盖注者之精神有能自立于所注者之中而又游乎其
外者也三注是也夫是以可钞也古人以书之力为注而
后人不能以注之力为书则以古人重于视其述而后
人轻于视其作也故予钞三注而重有感于述作之际
也或曰水经经也三国志史也世说说也书宜首经次
卷二百九十三 第 26a 页 WYG1405-0572a.png
史次说子于三子世焉何居曰已离乎其所注者而直
为注矣直为注则其次视诸注者之人之世焉可也
  侠女传序(邹之麟/)
举世儒也传侠侠丈夫事也传女不几剌缪乎曰儒其
心侠其骨女其德丈夫其行可也尝取儒者之成仁取
义不忘久要求之侠者又取侠者之取予然诺修行砥
名求之儒者儒之论说不啻详矣而侠者固未尝颂读
也侠者往往合儒者往往离嗟乎是何说也闻之老氏
卷二百九十三 第 26b 页 WYG1405-0572b.png
上古之世甘食美衣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此真有道之
世也失道后德失德后仁义蹩躠焉踶跂焉诗书发冢
大儒胪传而世可慨也设财役贫朋党宗强比周古布
衣之侠靡得而闻而世可慨也抗逊机云没而扶舆清
淑之气不钟男子而钟妇人而世更可慨也孔明以巾
帼遗司马仲达退丈夫为女子予图传女侠进女子为
丈夫嗟乎世尽文夫予之愿矣若曰举侠而世已鲜儒
举女而世已鲜丈夫则予岂敢则予岂敢
卷二百九十三 第 27a 页 WYG1405-0572c.png
 
 
 
 
 
 
 
 
卷二百九十三 第 27b 页 WYG1405-0572d.png
 
 
 
 
 
 
 
 文章辨体汇选卷二百九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