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百八十一
卷二百八十一 第 1a 页 WYG1405-040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文章辨体汇选卷二百八十一
            明 贺复徵 编
序一(以下经类/)
 吴讷曰尔雅云序绪也序之体始于诗之大序首言
 六义次言风雅之变又次言二南王化之自其言次
 第有序故谓之序也东莱云凡序文籍当序作者之
 意如赠送燕集等作又当随事以序其实也大抵序
卷二百八十一 第 1b 页 WYG1405-0408b.png
 事之文以次第其语善序事理为上近世应用惟赠
 送为盛当须取法昌黎诸作庶为有得古人赠言之
 义而无枉已徇人之失也徐师曾曰序亦作叙言其
 次第有序若丝之绪也又谓之大序则对小序而言
 也其为体有二一曰议论二曰叙事宋真氏常分列
 于正宗之编其序事又有正变二体至唐柳氏又有
 序略之名则其体稍变而其文益简矣复徵曰序东
 西墙也文而曰序谓条次述作之意若墙之有序也
卷二百八十一 第 2a 页 WYG1405-0409a.png
 又曰宋真氏文章正宗分议论序事二体今叙目曰
 经曰史曰文曰籍曰骚赋曰诗集曰文集曰试录曰
 时艺曰词曲曰自序曰传赞曰艺巧曰谱系曰名字
 曰社会曰游宴曰赠送曰颂美曰庆贺曰寿祝又有
 排体律体变体诸体种种不同而一体之中有序事
 有议论一篇之中有忽而叙事忽而议论第在阅者
 分别读之可尔
  毛诗序(周卜商/)
卷二百八十一 第 2b 页 WYG1405-0409b.png
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化天下而正夫妇
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
教以化之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
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
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发于
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
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
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
卷二百八十一 第 3a 页 WYG1405-0409c.png
伦美教化移风俗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
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
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自戒故曰风至于
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
矣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
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者也故变风发
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
也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
卷二百八十一 第 3b 页 WYG1405-0409d.png
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
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
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谓四始诗之至也然则关雎
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南言化自北而南也
鹊巢驺虞之德诸侯之风也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召
公周南名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是以关雎乐得淑女
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
善之心焉是关雎之义也
卷二百八十一 第 4a 页 WYG1405-0410a.png
  尚书序(汉孔安国/)
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
之政由是文籍生焉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
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
至于夏商周之书虽设教不伦雅诰奥义其归一揆是
故历代宝之以为大训八卦之说谓之八索求其义也
九州之志谓之九丘丘聚也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风
气所宜皆聚此书也春秋左氏传曰楚左史倚相能读
卷二百八十一 第 4b 页 WYG1405-0410b.png
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即谓上世帝王遗书也先君孔子
生于周末睹史籍之烦文惧览之者不一遂乃定礼乐
明旧章删诗为三百篇约史记而修春秋赞易道以黜
八索述职方以除九丘讨论坟典断自唐虞以下迄于
周芟夷烦乱剪截浮辞举其宏纲撮其机要足以垂世
立教典谟训诰誓命之文凡百篇所以恢弘至道示人
主以轨范也帝王之制坦然明白可举而行三千之徒
并受其义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
卷二百八十一 第 5a 页 WYG1405-0410c.png
逃难解散我先人用藏其家书于屋壁汉室龙兴开设
学校旁求儒雅以阐大猷济南伏生年过九十失其本
经口以传授裁二十馀篇以其上古之书谓之尚书百
篇之义世莫得闻至鲁共王好治宫室坏孔子旧宅以
广其居于壁中得先人所藏古文虞夏商周之书及传
论语孝经皆蝌蚪文字王又升孔子堂闻金石丝竹之
音乃不坏宅悉以书还孔氏蝌蚪书废已久时人无能
知者以所闻伏生之书考论文义定其可知者为𨽻古
卷二百八十一 第 5b 页 WYG1405-0410d.png
定更以竹简写之增多伏生二十五篇伏生又以舜典
合于尧典益稷合于皋陶谟盘庚三篇合为一康王之
诰合于顾命复出此篇并序凡五十九篇为四十六卷
其馀错乱摩灭弗可复知悉送上官藏之书府以待能
者承诏为五十九篇作传于是遂研精覃思博考经籍
采摭群言以立训传约文申义敷畅厥旨庶几有补于
将来书序序所以为作者之意昭然义见宜相附近故
引之各冠其篇首定五十八篇既毕会国有巫蛊事经
卷二百八十一 第 6a 页 WYG1405-0411a.png
籍道息用不复以闻传之子孙以贻后世若好古博雅
君子与我同志亦所不隐也
  春秋左氏传序(晋杜预/)
春秋者鲁史记之名也记事者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
月系时以时系年所以纪远近别异同也故史之所记
必表年以首事年有四时故错举以为所记之名也周
礼有史官掌邦国四方之事达四方之志诸侯亦各有
国史大事书之于策小事简牍而已孟子曰楚谓之梼
卷二百八十一 第 6b 页 WYG1405-0411b.png
杌晋谓之乘而鲁谓之春秋其实一也韩宣子适鲁见
易象与鲁春秋曰周礼尽在鲁矣吾今乃知周公之德
与周之所以王韩子所见盖周之旧典礼经也周德既
衰官失其守上之人不能使春秋昭明赴告策书诸所
记注多违旧章仲尼因鲁史策书成文考其真伪而志
其典礼上以遵周公之遗志下以明将来之法其教之
所存文之所害则刋而正之以示劝戒其馀则皆即用
旧史史有文质辞有详略不必改也故传曰其善志又
卷二百八十一 第 7a 页 WYG1405-0411c.png
曰非圣人孰能修之盖周公之志仲尼从而明之左丘
明受经于仲尼以为经者不刋之书也故传或先经以
始事或后经以终义或依经以辨理或错经以合异随
义而发其例之所重旧史遗文略不尽举非圣人所修
之要故也身为国史躬览载籍必广记而备言之其文
缓其旨远将令学者原始要终寻其枝叶究其所穷优
而柔之使自求之餍而饫之使自趋之若江海之浸膏
泽之润涣然冰释怡然理顺然后为得也其发凡以言
卷二百八十一 第 7b 页 WYG1405-0411d.png
例皆经国之常制周公之垂法史书之旧章仲尼从而
修之以成一经之通体其微显阐幽裁成义类者皆据
旧例而发义指行事以正褒贬诸称书不书先书故书
不言不称书曰之类皆所以起新旧发大义谓之变例
然亦有史所不书即以为义者此盖春秋新意故传不
言凡曲而畅之也其经无义例因行事而言则传直言
其归趣而已非例也故发传之体有三而为例之情有
五一曰微而显文见于此而义起于彼称族尊君命舍
卷二百八十一 第 8a 页 WYG1405-0412a.png
族尊夫人梁亡城缘陵之类是也二曰志而晦约言示
制推以知例参会不地与谋曰及之类是也三曰婉而
成章曲从义训以示大顺诸所讳辟璧假许田之类是
也四曰尽而不污直书其事具文见意丹楹刻桷天王
求车齐侯献捷之类是也五曰惩恶而劝善求名而亡
欲盖而章书齐豹盗三叛人名之类是也推此五体以
寻经传触类而长之附于二百四十二年行事王道之
正人伦之纪备矣或曰春秋以错文见义若此所论则
卷二百八十一 第 8b 页 WYG1405-0412b.png
经当有事同文异而无其义也先儒所传皆不其然荅
曰春秋虽以一字为褒贬然皆须数句以成言非如八
卦之爻可错综为六十四也固当依传以为断古今言
左氏春秋者多矣今其遗文可见者十数家大体转相
祖述进不成为错综经文以尽其变退不守丘明之传
于丘明之传有所不通皆没而不说而更肤引公羊谷
梁适足自乱预今所以为异专修丘明之传以释经经
之条贯必出于传传之义例总归诸凡推变例以正褒
卷二百八十一 第 9a 页 WYG1405-0412c.png
贬简二传而去异端盖丘明之志也其有疑错则备论
而阙之以俟后贤然刘子骏创通大义贾景伯父子许
惠卿皆先儒之美者也末有颖子严者虽浅近亦复名
家故特举刘贾许颖之违以见同异分经之年与传之
年相附比其义类各随而解之名曰经传集解又别集
诸例及地名谱第历数相与为部凡四十部十五卷皆
显其异同从而释之名曰释例将令学者观其所聚异
同之说释例详之也或曰春秋之作左传及谷梁无明
卷二百八十一 第 9b 页 WYG1405-0412d.png
文说者以为自卫反鲁修春秋立素王丘明为素臣言
公羊者亦云黜周而王鲁危行言孙以避当时之害故
微其文隐其义公羊经止获麟而左氏经终孔丘卒敢
问所安荅曰异乎余所闻仲尼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
乎此制作之本意也叹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
夫盖伤时王之政也麟凤五灵王者之嘉瑞也今麟出
非其时虚其应而失其归此圣人所为感也绝笔于获
麟之一句者所感而起固所以为终也曰然则春秋何
卷二百八十一 第 10a 页 WYG1405-0413a.png
始于鲁隐公荅曰周平王东周之始王也隐公让国之
贤君也考乎其时则相接言乎其位则列国本乎其始
则周公之祚胤也若平王能祈天永命绍开中兴隐公
能弘宣祖业光启王室则西周之美可寻文武之迹不
坠是故因其历数附其行事采周之旧以会成王义垂
法将来所书之王即平王也所用之历则周正也所称
之公即鲁隐也安在其黜周而王鲁乎子曰如有用我
者吾其为东周乎此其义也若夫制作之文所以彰往
卷二百八十一 第 10b 页 WYG1405-0413b.png
考来情见乎辞言高则旨远辞约则义微此理之常非
隐之也圣人包周身之防既作之后方复隐讳以避患
非所闻也子路欲使门人为臣孔子以为欺天而云仲
尼素王丘明素臣又非通论也先儒以为制作三年文
成致麟既已妖妄又引经以至仲尼卒亦又近诬据公
羊经止获麟而左氏小邾射不在三叛之数故余以为
感麟而作作起获麟则文止于所起为得其实至于反
袂拭面称吾道穷亦无取焉
卷二百八十一 第 11a 页 WYG1405-0413c.png
  尔雅序(郭璞/)
夫尔雅者所以通诂训之指归叙诗人之兴咏总绝代
之离词辨同实而殊号者也诚九流之津涉六艺之钤
键学览者之潭奥摛翰者之华苑也若乃可以博物不
惑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者莫近于尔雅尔雅者盖兴
于中古隆于汉氏豹鼠既辩其业亦显英儒赡闻之士
洪笔丽藻之客靡不钦玩耽味为之义训璞不揆梼昧
少而习焉沈研钻极二九载矣虽注者十馀然犹未详
卷二百八十一 第 11b 页 WYG1405-0413d.png
备并多纷谬有所漏略是以复缀集异闻会粹旧说考
方国之语采谣俗之志错综樊孙博关群言剟其瑕砾
搴其萧稂事有隐滞援据徵之其所易了阙而不论别
为音图用袪未寤辄复拥彗清道企望尘躅者以将来
君子为亦有涉乎此也
  谷梁传序(范宁/)
昔周道衰陵乾纲绝纽礼坏乐崩彝伦攸斁弑逆篡盗
者国有淫纵破义者比肩是以妖灾因衅而作民俗染
卷二百八十一 第 12a 页 WYG1405-0414a.png
化而迁阴阳为之愆度七曜为之盈缩川岳为之崩竭
鬼神为之疵厉故父子之恩缺则小弁之刺作君臣之
礼废则桑扈之讽兴夫妇之道绝则谷风之篇奏骨月
之亲离则角弓之怨彰君子之路塞则白驹之诗赋天
垂象见吉凶圣作训纪成败欲人君戒慎厥行增修德
政盖诲尔谆谆听我藐藐履霜坚冰所繇者渐四夷交
侵华戎同贯幽王以暴虐见祸平王以微弱东迁征伐
不繇天子之命号令出自权臣之门故两观表而臣礼
卷二百八十一 第 12b 页 WYG1405-0414b.png
亡朱干设而君权丧下陵上替僣逼理极天下荡荡王
道尽矣孔子观沧海之横流乃喟然而叹曰文王既没
文不在兹乎言文王之道丧兴之者在已于是就太师
而正雅颂因鲁史而修春秋列离黍于国风齐王德于
邦君所以明其不能复雅政化不足以被群后也于时
则接乎隐公故因兹以托始该二仪之化育赞人道之
幽变举得失以彰黜陟明成败以著劝诫拯颓纲以继
三五鼓芳风以扇游尘一字之褒宠踰华衮之赠片言
卷二百八十一 第 13a 页 WYG1405-0414c.png
之贬辱过市朝之挞德之所助虽贱必伸义之所抑虽
贵必屈故附势匿非者无所逃其罪潜德独运者无所
隐其名信不易之宏轨百王之通典也先王之道既弘
麟感化而来应因事备而终篇故绝笔于斯年成天下
之事业定天下之邪正莫善于春秋春秋之传有三而
为经之旨一臧否不同褒贬殊致盖九流分而微言隐
异端作而大义乖左氏以鬻拳兵谏为爱君文公纳币
为用礼榖梁以卫辄拒父为尊祖庄公不纳子纠为内
卷二百八十一 第 13b 页 WYG1405-0414d.png
恶公羊以祭仲废君为行权妾母称夫人为合正以兵
谏为爱君是人主可得而胁也以纳币为用礼是居丧
可得而婚也以拒父为尊祖是为子可得而叛也以不
纳子纠为内恶是仇雠可得而容也以废君为行权是
神器可得而窥也以妾母为夫人是嫡庶可得而齐也
若此之类伤教害义不可强通者也凡传以通经为
主经以必当为理夫至当无二而三传殊说庸得不弃
其所滞择善而从乎既不俱当则固容俱失若至言幽
卷二百八十一 第 14a 页 WYG1405-0415a.png
绝择善靡从庸得不并舍以求宗据理以通经乎虽我
之所是理未全当安可以得当之难而自绝于希通哉
而汉兴以来瑰望硕儒各信所习是非纷错准裁靡定
故有父子异同之论石渠分争之说废兴繇于好恶盛
衰继之辨讷斯盖非通方之至理诚君子之所叹息也
左氏艳而富其夫也诬榖梁清而婉其失也短公羊辩
而裁其失也俗若能富而不诬清而不短裁而不俗则
深于其道者也故君子之于春秋没身而已矣升平之
卷二百八十一 第 14b 页 WYG1405-0415b.png
末岁次大梁先君北蕃回轸顿驾于吴乃帅门生故吏
我兄弟子侄研讲六籍次及三传左氏则有服杜之注
公羊则有何严之训释谷梁传者虽近十家皆肤浅末
学不经师匠辞理典据既无可观又引左氏公羊以解
此传文义违反斯害也已于是乃商略名例敷陈疑滞
博示诸儒同异之说昊天不吊大山其颓匍匐墓次死
亡无日日月逾迈跂及视息乃与二三学士及诸弟子
各记所识并言其意业未及终严霜夏坠从弟彫落二
卷二百八十一 第 15a 页 WYG1405-0415c.png
子泯没天实丧予何痛如之今撰诸子之言各记其姓
名名曰春秋谷梁传集解
  三传指要序(唐刘轲/)
先儒以春秋之有三传若天之有三光然然则春秋盖
圣人之文乎圣人之文天也天其少变乎故诗有变风
易有变体春秋有变例变之为义也非介然温习之所
至赜乎其粹者也轲尝病先儒各固所习互相矛楯学
者准裁无所岂先圣后经以辟后生者邪抑守文持论
卷二百八十一 第 15b 页 WYG1405-0415d.png
败溃失据者之过邪次又病今之学者涉流而迷源舍
经以习传摭直言而不知其所以言此所谓去经纬而
从组缋者矣既传生于经亦所以纬于经也三家者盖
同门而异户庸得不要其终以会其归乎愚诚颛蒙敢
会三家必当之言列于经下撰成十五卷目之曰三传
指要冀始涉者开卷有以见圣贤之心焉俾左氏富而
不诬公羊裁而不俗谷梁清而不短幸是非殆乎息矣
庶儒道君子有以相期于孔氏之门
卷二百八十一 第 16a 页 WYG1405-0416a.png
  龙图序(宋陈抟/)
且夫龙马始负图出于羲皇之代在太古之先也今存
已合之位或疑之况更陈其未合之数耶然则何以知
之荅曰于仲尼三陈九卦之义探其旨所以知之也况
夫天之垂象的如贯珠少有差则不成次序矣故自一
至于盈万皆累累然如系之于缕也且夫龙图本合则
圣人不得见其象所以天意先未合而形其象圣人观
象而明其用是龙图者天散而示之伏羲合而用之仲
卷二百八十一 第 16b 页 WYG1405-0416b.png
尼默而形之始龙图之未合也惟五十五数上二十五
天数也中贯三五九外包之十五尽天三天五天九并
十五之用后形一六旡位又显二十四之为用也兹所
谓天垂象矣下三十地数也亦分五位皆明五之用也
十分而为六形坤之象焉六分而几四象地六不配在
上则一不用形二十四在下则六不用亦形二十四后
既合也天一居上为道之宗地六居下为气之本天三
干地二地四为之用三若在阳则避孤阴在阴则避寡
卷二百八十一 第 17a 页 WYG1405-0416c.png
阳大矣哉龙图之变岐分万涂今略述其梗槩焉
  中庸章句序(朱熹/)
中庸何为而作也子思子忧道学之失其传而作也盖
自上古圣神继天立极而道统之传有自来矣其见于
今则允执厥中者尧之所以授舜也人心惟危道心惟
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者舜之所以授禹也尧之一言
至矣尽矣而舜复益之以三言者则所以明夫尧之一
言必如是而后可庶几也盖尝论之心之虚灵知觉一
卷二百八十一 第 17b 页 WYG1405-0416d.png
而已矣而以为有人心道心之异者则以其或生于形
气之私或原于性命之正而所以为知觉者不同是以
或危殆而不安或微妙而难见耳然人莫不有是形故
虽上智不能无人心亦莫不有是性故虽下愚不能无
道心二者杂于方寸之间而不知所以治之则危者愈
危微者愈微而天理之公卒无以胜夫人欲之私矣精
则察夫二者之间而不杂也一则守其本心之正而不
离也从事于斯无少间断必使道心常为一身之主而
卷二百八十一 第 18a 页 WYG1405-0417a.png
人心每听命焉则危者安微者著而动静云为自无过
不及之差矣夫尧舜禹天下之大圣也以天下相传天
下之大事也以天下之大圣行天下之大事也而其授
受之际丁宁告戒不过如此则天下之理岂有以加于
此哉自是以来圣圣相承若成汤文武之为君皋陶伊
傅周召之为臣既皆以此而接夫道统之传若吾夫子
则虽不得其位而所以继往圣开来学其功反有贤于
尧舜者然当是时见而知之者惟颜氏曾氏之传得其
卷二百八十一 第 18b 页 WYG1405-0417b.png
宗及曾氏之再传而复得夫子之孙子思则去圣远而
异端起矣子思惧夫愈久而愈失其真也于是推本尧
舜以来相传之意质以平日所闻父师之言更互演绎
作为此书以诏后之学者盖其忧之也深故其言之也
切其虑之也远故其说之也详其曰天命率性则道心
之谓也其曰择善固执则精一之谓也其曰君子时中
则执中之谓也世之相后千有馀年而其言之不异如
合符节历选前圣之书所以提挈纲维开示蕴奥未有
卷二百八十一 第 19a 页 WYG1405-0417c.png
若是其明且尽者也自是而又再传以得孟氏为能推
明是书以承先圣之统及其没而遂失其传焉则吾道
之所寄不越乎言语文字之间而异端之说日新月盛
以至老佛之徒出则弥近理而大乱真矣然而尚幸此
书之不泯故程夫子兄弟者出得有所考以续夫千载
不传之绪得有所据以斥夫二家似是之非盖子思之
功于是为大而微程夫子则亦莫能因其语而得其心
也惜乎其所以为说者不传而凡石氏之所辑录仅出
卷二百八十一 第 19b 页 WYG1405-0417d.png
于其门人之所记是以大义虽明而微言未析至其门
人所自为说则虽颇详尽而多所发明然倍其师说而
淫于老佛者亦有之矣熹自蚤岁即尝受读而窃疑之
沉潜反覆盖亦有年一旦恍然似有以得其要领者然
后乃敢会众说而折其中既为定著章句一篇以俟后
之君子而一二同志复取石氏书删其繁乱名以辑略
且记所尝论辨取舍之意别为或问以附其后然后此
书之旨支分节解脉络贯通详略相因巨细毕举而凡
卷二百八十一 第 20a 页 WYG1405-0418a.png
诸说之同异得失亦得以曲畅旁通而各极其趣虽于
道统之传不敢妄议然初学之士或有取焉则亦庶乎
行远升高之一助云尔
  周礼订义序(真德秀/)
周礼之难行于后世也久矣不惟难行而又难言然则
终不可行乎曰有周公之心然后能行周礼无周公之
心而行之则悖矣然则终不可言乎曰有周公之学然
后能言周礼无周公之学而言之则戾矣孟子曰周公
卷二百八十一 第 20b 页 WYG1405-0418b.png
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幸而得之坐以待旦公之心禹汤文武之心而其学则
禹汤文武之学也以此之心布而为政以此之学著而
为书故能为成周致太平而为万世开太平盖自古祻
乱之源非一而大略有四焉君心纵于逸乐而群下不
敢言也贤才壅于疏逖而在位非其人也元元愁痛而
上不闻蔽耳目之近而远弗察也六官之属凡能尊人
主以侈欲者一以冢宰统之三公之论道师保氏之诏
卷二百八十一 第 21a 页 WYG1405-0418c.png
谏又皆以辅导为职而君者立于无过之地矣士之有
德行道艺者民自兴之而因使长与治焉修于家者莫
不达于朝廷则人才无陆沈天官弗私予矣居民有法
养民有政敛民有制刮民有典举天下疲癃茕独无不
乐其生者又自王畿之近至于六服之远地之相去或
千万里而情之相通如一家凡此皆禹汤文武之政公
之所思而得者毕著于此书非有公之心者其能行非
有公之学者其能言乎新室盗也宇文狄也其所经营
卷二百八十一 第 21b 页 WYG1405-0418d.png
皆自私也志先王之道者莫如唐太宗然无端身刑家
之本而欲观井田议封建宜其卒莫能行也自刘歆用
之既悖儒者哗而攻之王安石用之复悖儒者又哗而
攻之曰周礼不可行也吁歆之王田安石之众府直窃
其一二以自益尔安得累吾圣经耶彼何休者指以为
六国阴谋之书既几于非圣无法而近世之辟荆舒者
又谓其废孔子之春秋用刘歆之周礼也独不思春秋
固出于周礼耶使周礼常行于天下则春秋不作矣盖
卷二百八十一 第 22a 页 WYG1405-0419a.png
后世之行周礼者其悖如彼而言者又甚戾如此故曰
不惟难行而又难言也郑贾诸儒析名物辨制度不为
无功而圣人微指终莫之睹惟洛之程氏关中之张氏
其所论说不过数条独得圣经精微之蕴盖程张之学
公之学也有公之学故能得公之心而是书所赖以明
也永嘉王君次点其学本于程张而于古今诸儒之说
莫不深究著为订义一编用力甚至然未以为足也方
将早夜以思深原作经本指以晓当世其心抑又仁矣
卷二百八十一 第 22b 页 WYG1405-0419b.png
以是心而为是学周礼一书其遂大明矣乎呜呼使是
书而果大明在上者以周公之心行三王之事则太平
之路开祸乱之源塞岂空言哉予嘉次点之志故为序
于篇端而勉使益用力焉绍定五年闰九月甲戌建安
真某书
  大学衍义序(真德秀/)
臣始读大学之书见其自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
家至于治国平天下其本末有序其先后有伦盖尝抚
卷二百八十一 第 23a 页 WYG1405-0419c.png
卷三叹曰为人君者不可以不知大学为人臣者不可
以不知大学为人君而不知大学无以清出治之源为
人臣而不知大学无以尽正君之法既又考观在昔帝
王之治未有不本之身而达之天下者然后此书所陈
实百圣传心之要典而非孔氏之私言也三代而下此
学失传其书虽存槩以传记目之而已求治者既莫之
或考言治者亦不以望其君独唐韩愈李翱常举其说
见于原道复性之篇而立朝论议曾弗之及盖自秦汉
卷二百八十一 第 23b 页 WYG1405-0419d.png
以后尊信此书者惟愈及翱而亦未知其为圣学之渊
源治道之根祗也况其他乎臣尝妄谓大学一书君天
下者之律令格例也本之则必治违之则必乱近世大
儒朱熹尝为章句或问以析其义宁皇之初入侍经帷
又尝以此书进讲愿治之君傥取其书玩而绎之则凡
帝王为治之序为学之本洞然于胸次矣臣不佞窃思
所以羽翼是书者故剟取经文二百有五字载于是编
而先之以尧典皋谟伊训与思齐之诗家人之卦者见
卷二百八十一 第 24a 页 WYG1405-0420a.png
前圣之规模不异乎此也维之以子思孟子荀况董仲
舒扬雄周敦颐之说者见后贤之议论不能外乎此也
(以上论帝王/为治之序)尧舜禹汤文武之学纯乎此者也商高宗
周成王之学庶几乎此者也汉唐贤君之所谓学已不
能无悖乎此矣而汉孝元以下数君之学或以技艺或
以文辞则其谬乎此者也上下数千载间治乱存亡皆
繇是出臣故断然以为君天下之律令格例也虽然人
君之学必知其要然后有以为用力之地盖明道术辨
卷二百八十一 第 24b 页 WYG1405-0420b.png
人才审治体察民情者人君格物致知之要也崇敬畏
戒逸欲者诚意正心之要也谨言行正威仪者修身之
要也重妃匹严内治定国本教戚属者齐家之要也四
者之道得则治国平天下在其中矣每条之中首以圣
贤之明训参以前古之事迹得失之鉴炳焉可观昔时
入侍迩英盖尝有志乎是比年以来屏居无事乃得翻
阅经传汇而辑之畎亩微忠朝思暮绎所得惟此秘之
巾衍以俟时而献焉其书之指皆本大学前列二者之
卷二百八十一 第 25a 页 WYG1405-0420c.png
纲后分四者之目所以推衍大学之义也故题之曰大
学衍义云
 
 
 
 
 
 
卷二百八十一 第 25b 页 WYG1405-0420d.png
 
 
 
 
 
 
 
 文章辨体汇选卷二百八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