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百七十三
卷二百七十三 第 1a 页 WYG1405-038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文章辨体汇选卷二百七十三
            明 贺复徵 编
奏记一
 刘协曰记者志也谓进巳志也
  奏记大将军霍光(汉丙吉/)
将军事孝武皇帝受襁褓之属任天下之寄孝昭皇帝
早崩亡嗣海内忧惧欲亟闻嗣主发丧之日以大谊立
卷二百七十三 第 1b 页 WYG1405-0383b.png
后所立非其人复以大谊废之天下莫不服焉方今社
稷宗庙群生之命在将军之一举窃伏听于众庶察其
所言诸侯宗室在列位者未有所闻于民间也而遗诏
所养武帝曾孙名病已在掖庭外家者吉前使居郡邸
时见其幼小至今十八九矣通经术有美材行安而节
和愿将军详大议参以蓍龟岂宜褒显先使入侍令天
下昭然知之然后决定大策天下幸甚
  奏记霍光(杜延年/)
卷二百七十三 第 2a 页 WYG1405-0383c.png
吏纵罪人有常法今更诋吴为不道恐于法深又丞相
素亡所守持而为好言于下尽其素行也至擅召中二
千石甚亡状延年愚以为丞相久故及先帝用事非有
大过不可弃也间者民颇言狱深吏为峻诋今丞相所
议又狱事也如是以及丞相恐不合众心群下欢哗庶
人私议流言四布延年窃重将军失此名于天下也
  奏记王畅(张敞/)
五教在宽著之经典汤去三面八方归仁武王入殷先
卷二百七十三 第 2b 页 WYG1405-0383d.png
去炮烙之刑高祖鉴秦惟定三章之法孝文皇帝感一
缇萦蠲除肉刑卓茂文翁召父之徒皆疾恶严刻务从
温厚仁贤之政流闻后世夫明哲之君网漏吞舟之鱼
然后三光明于上人物悦于下言之若迂其效甚近登
屋伐树将为严烈虽欲惩恶难以闻远以明府上智之
才日月之耀敷仁惠之政则海内改观实有折枝之易
而无挟山之难郡为旧都侯甸之国园陵出于章陵三
后生于新野士女沾教化黔首仰风流自中兴以来功
卷二百七十三 第 3a 页 WYG1405-0384a.png
臣将相继世而隆愚以为恳恳用刑不如行恩孳孳求
奸未若礼贤舜举皋陶不仁者远随会为政晋盗奔秦
虞芮入境让心自生化人在德不在用刑
  奏记萧望之(郑朋/)
将军体周召之德秉公绰之质有卞庄之威至乎耳顺
之年履折冲之位号至将军诚士之高致也窟穴黎庶
莫不欢喜咸曰将军其人也今将军规模云若管晏而
休遂行日昃至周召乃留乎若管晏而休则下走将归
卷二百七十三 第 3b 页 WYG1405-0384b.png
延陵之皋修农圃之畴畜鸡种黍俟见二子没齿而已
矣如将军昭然度行积思塞邪枉之险蹊宣中庸之常
政兴周召之遗业亲日昃之兼听则下走其庶几愿竭
区区底厉锋锷奉万分之一
  奏记王凤论冯野王(杜钦/)
窃见令曰吏二千石告过长安谒不分别子赐今有司
以为予告得归赐告不得是一律两科失省刑之意夫
三最予告令也病满三月赐告诏恩也令告则得诏恩
卷二百七十三 第 4a 页 WYG1405-0384c.png
则不得失轻重之差又二千石病赐告得归有故事不得
去郡亡著令传曰赏疑从子所以广恩劝功也罚疑从
去所以慎刑阙难知也今释令与故事而假不敬之法
甚违阙疑从去之意即以二千石守千里之地任兵马
之重不宜去郡将以制刑为后法者则野王之罪在未
著令前也刑赏大信不可不慎
  奏记东平王苍(班固/)
 永平初东平王苍以至戚为骠骑将军辅政开东阁
卷二百七十三 第 4b 页 WYG1405-0384d.png
 延英雄时固始弱冠奏记说苍曰
将军以周召之德立乎本朝承休明之策建威灵之号
在昔周公今也将军诗书所载未有三此者也传曰必
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
常之功固幸得生于清明之世豫在视听之末私以蝼
蚁窃观国政诚美将军拥千载之任蹑先圣之踪体弘
懿之姿据高明之势博贯庶事服膺六艺白黑简心求
善无厌采择狂夫之言不逆负薪之议窃见幕府新开
卷二百七十三 第 5a 页 WYG1405-0385a.png
广延群俊四方之士颠倒衣裳将军宜详殷唐之举察
伊皋之荐令远近无偏幽隐必达期于总览贤才收集
明智为国得人以宁本朝则将军养志和神优游庙堂
光名宣于当世遗烈著于无穷窃见故司空掾桓梁宿
儒盛名冠德州里七十从心行不踰矩盖清庙之光辉
当世之俊彦也京兆祭酒晋冯结发脩身白首无违好
古乐道玄默自守古人之美行时俗所莫及扶风掾李
育经明行著教授百人客居杜陵茅室土阶京兆扶风
卷二百七十三 第 5b 页 WYG1405-0385b.png
二郡更请徒以家贫数辞病去温故知新论议通明廉
清修洁行能纯备虽前世名儒国家所器韦平孔翟无
以加焉宜令考绩以参万事京兆督邮郭基孝行著于
州里经学称于师门政务之绩有绝异之效如得及明
时秉事下僚进有羽翮奋翔之用退有杞梁一介之死
凉州从事王雍躬卞严之节文之以术艺凉州冠盖未
有宜先雍者也古者周公一举则三方怨曰奚为而后
已宜及府开以慰远方弘农功曹史殷肃达学洽闻才
卷二百七十三 第 6a 页 WYG1405-0385c.png
能绝伦诵诗三百奉使专对此六子者皆有殊行绝才
德隆当世如蒙徵纳以辅高明此山梁之秋夫子所为
叹也昔卞和献宝以离断趾灵均纳忠终于沈身而和
氏之璧千载垂光屈子之篇万世归善愿将军隆照微
之明信日昃之听少屈威神咨嗟下问令尘埃之中永
无荆山汩罗之恨
  奏记大司空王邑(范升/)
 王莽大司空王邑辟升为议曹史时王莽频发兵役
卷二百七十三 第 6b 页 WYG1405-0385d.png
 徵赋繁兴升乃奏记大司空邑曰
升闻子以人不间于其父母为孝臣以下不非其君上
为忠今众人咸称朝圣皆曰公明盖明者无不见圣者
无不闻今天下之事昭昭于日月震震于雷霆而朝云
不见公云不闻则元元焉所呼天公以为是而不言则
过小矣知而从令则过大矣二者于公无可以免宜乎
天下归怨于公矣朝以远者不服为至念升以近者不
悦为重忧今动与时戾事与道反驰骛覆车之辙探汤
卷二百七十三 第 7a 页 WYG1405-0386a.png
败事之后后出益可怪晚发愈可惧耳方春岁首而动
发远役藜藿不充田荒不耕谷价腾跃斛至数千吏人
陷于汤火之中非国家之福也如此则胡貊守关青徐
之寇在于帷帐矣升有一言可以解天下倒悬免元元
之急不可书传愿蒙引见极陈所怀
  奏记邓骘(庞参/)
比年羌寇特因陇右供徭赋役为损日滋官负人责数
十亿万今复募发百姓调取谷帛衒卖什物以应吏求
卷二百七十三 第 7b 页 WYG1405-0386b.png
外伤羌虏内困徵赋遂乃千里转粮远给武都西郡涂
路倾阻难劳百端疾行则钞暴为害迟进则谷食稍损
运粮散于旷野牛马死于山泽县官不足辄贷于民民
已穷矣将从谁求名救金城而实困三辅三辅既困还
复为金城之祸矣参前数言宜弃西域乃为西州士大
夫所笑今苟贪不毛之地营恤不使之民暴军伊吾之
野以虑三族之外果破凉州祸乱至今夫拓境不宁无
益于彊多田不耕何救饥敝故善为国者务怀其内不
卷二百七十三 第 8a 页 WYG1405-0386c.png
求外利务富其民不贪广土三辅山原旷远民庶稀疏
故县丘城可居者多今宜徙边郡不能自存者入居诸
陵田戍故县孤城绝郡以权徙之转运远费聚而近之
徭役烦数休而息之此善之善者也
  奏记梁商(霍谞/)
将军天覆厚恩悯舅光冤结前者温教许为平议虽未
下吏断决其事已蒙神明顾省之听皇天后土实闻德
音窃独踊跃私自庆幸谞闻春秋之义原情定过赦事
卷二百七十三 第 8b 页 WYG1405-0386d.png
诛意故许止虽弑君而不罪赵盾以纵贼而见书此仲
尼所以垂王法汉世所宜遵前脩也传曰人心不同譬
若其面斯盖谓大小窳隆丑美之形至于鼻目众窍毛
发之状未有不然者也情之异者刚柔舒急倨敬之间
至于趋利避害畏死乐生亦复均也谞与光骨肉义有
相隐言其冤滥未必可谅且以人情平论其理光衣冠
子孙径路平易位极州郡日望徵辟亦无瑕秽纤介之
累无故刋定诏书欲以何名就有所疑当求其便安岂
卷二百七十三 第 9a 页 WYG1405-0387a.png
有触冒死祸以解细微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酖毒
未入肠胃已绝咽喉岂可为哉昔东海孝妇见枉不辜
幽灵感格天应枯旱光之所坐情既可原守阙连年而
终不见理呼嗟紫宫之门泣血两观之下伤和致灾为
害滋甚凡事更赦令不应复案夫以罪刑明白尚蒙天
恩岂有冤谤无徵反不得理是为刑宥正罪戮加诬侵
也不偏不党其若是乎明将军德盛位尊人臣无二言
行动天地举厝移阴阳诚能留神沛然晓察必有于公
卷二百七十三 第 9b 页 WYG1405-0387b.png
高门之福和气立应天下幸甚
  奏记梁商(李固/)
春秋褒仪父以开义路贬无骇以闭利门夫义路闭则
利门开利门开则义路闭也前孝安皇帝内任伯荣樊
丰之属外委周广谢恽之徒开门受赂署用非次天下纷
然怨声满道朝廷初立颇存清净未能数年稍复堕损
左右党进者日有迁拜守死善道者滞涸穷路而未有
改敝立德之方又即位以来十有馀年圣嗣未立群下
卷二百七十三 第 10a 页 WYG1405-0387c.png
继望可令中宫博简嫔媵兼采微贱宜子之人进御至
尊顺助天意若有皇子母自乳养无委保妾医巫以致
飞燕之祸明将军望尊位显当以天下为忧崇尚谦省
垂则万方而新营祠堂费功亿计非以昭明令德崇示
清俭自数年以来灾怪屡见比无雨润而沈阴郁决宫
省之内容有阴谋孔子曰智者见变思刑愚者睹怪讳
名天道无亲可为祇畏如近者月食既于端门之侧月
者大臣之体也夫穷高则危大满则溢月盈则缺日中
卷二百七十三 第 10b 页 WYG1405-0387d.png
则移凡此四者自然之数也天地之心福谦忌盛是以
贤达功遂身退全名养寿无有怵迫之忧诚令王纲一
整道行忠立明公踵伯成之高全不朽之誉岂与此外
戚凡辈耽荣好位者同日而论哉固狂夫下愚不达大
体窃感古人一饭之报况受顾遇而容不尽乎
  又奏记梁商(李固/)
今旦闻下太尉王公敕令自实未审其事深浅何如王
公束脩厉节敦乐艺文不求苟得不为苟行但以坚贞
卷二百七十三 第 11a 页 WYG1405-0388a.png
之操违俗失众横为谗佞所搆毁众人闻知莫不叹慄
夫三公尊重承天象极未有诣理诉冤之义纤微感慨
辄引分决是以旧典不有大罪不至重问王公沈静内
明不可加以非理卒有他变则朝廷获害贤之名群臣
无救护之节矣昔绛侯得罪袁盎解其过魏尚获戾冯
唐诉其冤时君善之列在书传今将军内倚至尊外典
国柄言重信著指伪无违宜加表救济王公之艰难语
曰善人在患饥不及餐斯其时也
卷二百七十三 第 11b 页 WYG1405-0388b.png
  奏记外黄令(申屠蟠/)
伏闻大女缑玉为父报雠狱鞠以法不胜感悼已情敢
陈所闻昔太原周党感春秋之义辞师复雠当时论者
犹高其节况玉女弱息内无同生之谋外无交游之助
直推父子之情手刅莫大之雠当时闻之人无勇怯莫
不张胆增气轻身重义攘臂高谈称羡其美今闻玉幽
执牢槛罪名巳定皆心低意阻惆怅悲叹蟠以玉之节
义历代未有足以感无耻之孙激忍辱之子若其在昔
卷二百七十三 第 12a 页 WYG1405-0388c.png
尚当旌闾表墓以显后嗣况事在清听不加以义
  奏记梁冀(朱穆/)
古之明君必有辅德之臣规諌之官下至器物铭书成
败以防遗失故君有正道臣有正路从之如升堂违之
如赴壑今明将军地有申伯之尊位为群公之首一日
行善天下归仁终朝为恶四海倾覆顷者官人俱匮加
以水虫为害京师诸官费用增多诏书发调或至十倍
各言官无见财皆当出民榜掠割剥彊令充足公赋既
卷二百七十三 第 12b 页 WYG1405-0388d.png
重私敛又深牧守长吏多非德选贪聚无厌遇人如虏
或绝命于箠楚之下或自贼于迫切之求又掠夺百姓
皆托之尊府遂令将军结怨天下吏人酸毒道路叹嗟
昔秦政烦苛百姓土崩陈胜奋臂一呼天下鼎沸而面
䛕之人犹言安耳讳恶不悛卒至亡灭昔永和之末纪
纲少弛颇失人望四五岁耳而财空户散下有离心马
免之徒乘敝而起荆扬之间几成大患幸赖顺烈皇后初
政清静内外同力仅乃讨定今百姓戚戚困于永和内
卷二百七十三 第 13a 页 WYG1405-0389a.png
非仁爱之心可得容忍外非守国之计所宜久安也夫
将相大臣均体元首共舆而驰同舟而济舆倾舟覆患
实共之岂可以去明即昧履危自安主孤时困而莫之
恤乎宜时易宰守非其人者减省第宅园池之费拒绝
郡国诸所奉送内以自明外解人惑使挟奸之吏无所
依托司察之臣得尽耳目宪度既张远迩清一则将军
身尊事显德耀无穷天道明察无言不信惟垂省览
  奏记刘焉(秦宓/)
卷二百七十三 第 13b 页 WYG1405-0389b.png
昔百里蹇叔以耆艾而定策甘罗子奇以童冠而立功
故书美黄发而易称颜渊固知选士用能不拘长幼明
矣乃者以来海内察举率多英隽而遗旧齿众论不齐
异同相半此乃承平之翔步非乱世之急务也夫欲救
危抚乱修已以安人则宜卓荦超伦与时殊趋震惊邻
国骇动四方上当天心下合人意天人既和内省不疚
虽遭凶乱何忧何惧昔楚叶公好龙神龙下之好伪彻
天何况于真今处士任安仁义直道流名四远如今见
卷二百七十三 第 14a 页 WYG1405-0389c.png
察则一州斯服昔汤举伊尹不仁者远何武贡二龚双
名竹帛故贪寻常之高而忽万仞之崇乐面前之饰而
忘天下之誉斯诚往古之所重慎也甫欲凿石索玉剖
蚌求珠今乃随和炳然有如皎日复何疑哉诚知昼不
操烛日有馀光但愚情区区贪陈所见
  奏记诣蒋公(晋阮籍/)
籍死罪死罪伏惟明公以含一之德据上台之位群英
翘首俊贤抗足开府之日人人自以为掾属辟书始下
卷二百七十三 第 14b 页 WYG1405-0389d.png
下走为首子夏处西河之上而文侯拥彗邹子居黍谷
之阴而昭王陪乘夫布衣穷居韦带之士王公大人所
以屈体而下之者为道存也籍无邹卜之德而有其陋
猥烦大礼何以当之方将耕于东皋之阳输黍稷之税
以避当涂者之路负薪疲病足力不强补吏之日非所
克堪乞回谬恩以光清举
  奏记诣南徐州新安王(梁江淹/)
伏惟明公殿下列誉椒壁飞声冲汉爰求儒雅傍招异
卷二百七十三 第 15a 页 WYG1405-0390a.png
人削赤野之玉剪燕山之金至如淹者东国之徒步耳
方敛影逃形匡坐编蓬之下遂遭烟露馀彩日月末光
惟恩知泰变色薰心淹闻齐石既抚无待巴人之唱檀
台已构宁俟不才之木淹愚幼乏乡曲之誉长匮芹藻
之德岂宜炫璞郑氏献凤楚门哉愿避职吏缓其召书
  奏记宰相(唐刘知几/)
仆自策名仕伍待罪朝列三为史臣再入东观竟不能
勒成国典贻彼后来者静言思之其不可有五何者古
卷二百七十三 第 15b 页 WYG1405-0390b.png
之国史皆出一家未闻藉功于众惟汉东观大集群儒
然纂述无主条章靡建由是伯度讶其不实公理以为
可焚今史司取士有倍东京人自为荀袁家自为政骏
每记一事载一言阁笔相视含毫不断头白可期汗青
无日一不可也前汉郡国计书先上太史副上丞相后
汉公卿所撰先集公府乃上兰台故史官载事为广今
史臣编录惟自询采二史不注起居百家罕通行状
即仲尼犹且管窥况中材岂能博物二不可也史局通
卷二百七十三 第 16a 页 WYG1405-0390c.png
籍禁门幽居九重所以杜颜面防请谒也今馆中作者
如林皆愿长喙无闻齰舌一示褒贬曾未绝口而朝野
具知孙盛取嫉权门王隐见雠贵族常人之情不能无
畏三不可也古者史氏各有指归故尚书以疏通知远
为主春秋以惩恶劝善为先今史官记注类禀监修或
谓尚须直辞或谓宜当隐恶十羊九牧其令难行一国
三公适从谁在四不可也夫言监者盖总领之义耳宜
明立科条审定区域庶人思自免庶可立成今监者不
卷二百七十三 第 16b 页 WYG1405-0390d.png
肯指授修者又不遵奉用使争学苟且务相推避坐变
炎凉徒延岁月五不可也凡此不可其流实多虽威以
刺骨之刑勖以悬金之赏终不能得仆所以屡辞载笔
之官愿罢记言之职者正为此耳当今朝号得人国称
多士蓬山之下良直差肩芸阁之中英奇接武仆既功
亏刻鹄笔未获麟徒殚大官之膳虚索长安之米乞以
本职还其旧居多谢简书请避贤路唯明公哀而许之
 文章辨体汇选卷二百七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