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百四十三
卷二百四十三 第 1a 页 WYG1405-011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文章辨体汇选卷二百四十三
            明 贺复徵 编
书三十九
  论三区赋役水利书(明归有光/)
有光再拜谨致书明侯执事窃承明侯以本县十一十
二十三保之田土荒莱居民逃窜岁逋日积十数年来
官于兹土者未尝不深以为忧而不能为吾民终岁之
卷二百四十三 第 1b 页 WYG1405-0119b.png
计明侯戚然于此下询刍荛某生长穷乡谈虎色变安
能默然而已窃惟三区虽𨽻本县而连亘嘉定迤东沿
海之地号为冈身田土高阜物产瘠薄不容五谷多种
木绵土人专事纺绩周文襄公巡抚之时为通融之法
令此三区出官布若干疋每疋准米一石小民得以其
布上纳税粮官无科扰民获休息至弘治之末号称殷
富正德间始有以一人之言而变易百年之法者遂以
官布分俵一县夫以三区之布散之一县未见其利而
卷二百四十三 第 2a 页 WYG1405-0119c.png
三区坐受其害此民之所以困也夫高阜之地远不如
低洼之乡低乡之民虽遇大水有鱼鳖菱芡之利长流
采捕可以度日高乡之民一遇亢旱弥望黄茅白苇而
已低乡水退次年以膏沃倍收瘠土之民艰难百倍也
前巡抚欧阳公与太守王公行牵耗之法但于二保三
保低湮水乡特议轻减而于十一十二十三保高阜旱
区却更增赋前日五升之田与槩县七八等保膏腴水
田均摊三斗三升五合此盖一时失于精细而遂贻无
卷二百四十三 第 2b 页 WYG1405-0119d.png
穷之害小民终岁勤苦私家之收或有不能及三斗者
矣田安得不荒逋安得不积此民之所以困也吴淞江
为三州太湖出水之大道水之经流也江之南北岸二百五
十里间支流数百引以灌溉自顷水利不修经河既湮支流
亦塞然自长桥以东上流之水犹驶迨夏驾口至安亭过嘉定
青浦之境中间不绝如线是以两县之田与安亭连界者无
不荒以三区言之吴淞既塞故瓦浦徐公浦皆塞瓦浦塞则
十一十二保之田不收徐公浦塞则十三保之田不收重
卷二百四十三 第 3a 页 WYG1405-0120a.png
以五六年之旱沟浍生尘嗷嗷待尽而已此民之所以
困也生愚妄为执事者计之其一曰复官布之旧乞查
本县先年案卷官布之徵于三区在于某年其散于一
县在于某年祖宗之成法文襄之旧税一旦可得而轻
变独不可以复乎今之赋役册凡县之官布皆为白银
矣独不思上供之目为白银乎犹为官布乎如犹以为
官布则如之何其不可复也古之善为政者必任其土
之所宜以为贡文襄之意盖如此即今常州府有布四
卷二百四十三 第 3b 页 WYG1405-0120b.png
万疋彼无从得布也必市之安亭转展折阅公私交敝
有布之地不徵其布而必责其银无布之地不徵其银
而必责其布责常州以代输三区之银则常州得其便
责三区以代输常州之布则三区得其利此在执事言
于巡抚一转移之间也其二曰复税额之旧牵耗之法
系苏州一郡之事生愚未敢僭及姑言今日之易行者
前王公已定耗法均摊之田三斗三升五合歉薄之田
二斗二升既而会计本县薄田太多而三十六万之外
卷二百四十三 第 4a 页 WYG1405-0120c.png
乃增馀积米数千王公下有司再审歉薄之田均摊叹
千之米此王公之意欲利归于下也有司失于奉行如
三区者终在覆盆之下而所存馀积之米遂不知所归
欲乞查出前项馀积作为正粮而减三区之额复如其
旧此则无事纷更而又有以究王公欲行而未遂之意
矣夫加赋至三斗而民逋日积实未尝得三斗也复旧
至五升而民以乐输是实得五升也其于名实较然矣
既减新额又于逃户荒田开豁存粮照依开垦荒田事
卷二百四十三 第 4b 页 WYG1405-0120d.png
例召募耕种数年之间又必有苏息之渐也其三曰修
水利之法吴淞江为三吴水道之咽喉此而不治为吾
民之害未有已也先时言水利者不知本原苟徇目前
修一港一浦以塞责而已必欲自原而委非开吴淞江
不可开吴淞江则昆山嘉定青浦之田皆可垦议者不
究其本因见沿江种芦苇之利反从而规取其税自舟
直浦索路港诸地悉为豪民之所占向也私占而已今
取其税是教之塞江之道也上流既壅下流安得而不
卷二百四十三 第 5a 页 WYG1405-0121a.png
阏乎生愚为三区之田而欲开吴淞江似近于迂然恐
吴淞江不开数年之后不独三区而三州之民皆病也
若夫开瓦浦溉十一十二保之田开徐公浦溉十三保
之田此足支持目前下策也生愚闻之古之君子为生
民之计必不肯拘挛于世俗之末议而决以敢为之志
况此三区本县蕞尔之地在明侯之宇下得斗升之水
可以活矣伏愿行此三策庶几垂死而再苏之其有德
于吾民甚大又今旱魃为灾明侯昔日车马所通濒河
卷二百四十三 第 5b 页 WYG1405-0121b.png
人迹所至之处禾稼仅有存者至于腹里无复青草近
经秋潦往往千亩之田枯苗数茎随水荡漾而已救荒
之策免租之议此如拯溺救焚尤不可缓者又今三区
无复富户所充粮役不及中人之产赔貱之累尤不忍
言乞念颠连无告之民照弘治间例及太守南岷王公
新行事例免其南北运库子马役解户之类此亦可以
少纾目前之急也唯明侯留意焉
  论禦倭书(归有光/)
卷二百四十三 第 6a 页 WYG1405-0121c.png
某废弃山林之日已久天下之事非分之所宜言者顾
自以世受国恩身在江湖不敢一日而忘魏阙之下况
今倭奴逆天悖暴实吾父兄子弟百年之仇耻辱明公
惓惓下问一得之愚敢不自竭伏见天子哀悯元元诞
布德音明公以股肱耳目之重臣膺兹简命俾执玉帛
告祭东海之神精诚昭格百灵效顺龟鳖小丑当知无
遁逃之所矣昔裴晋公李中丞尝受视师之命不旋踵
而元济就擒刘祯授首克成淮蔡泽潞之功况我圣朝
卷二百四十三 第 6b 页 WYG1405-0121d.png
之威灵万万于有唐而明公之所以自待者岂自处裴
李之下哉故宜详延博采不遗于刍荛之贱也某不敢
为汎说以渎明听姑就今日用兵之势言之自倭奴入
寇于今三年虔刘我人民淫污我妇女焚荡我屋庐有
司婴城而自保军卫莫之谁何盻盻焉视彼重装满载
得气而去徒诿曰无兵犹可也今各省之兵四集无虑
十万屯聚境上区区残息游魂灭此而朝食可也而至
今相持未见有必战之计老子曰师之所处荆棘生焉
卷二百四十三 第 7a 页 WYG1405-0122a.png
故善者果而已矣孙子曰久暴师则国用不足钝兵挫
锐屈力殚财则诸侯乘其敝而起故兵闻拙速未睹巧
之久也今若是不几于钝乎岂老子之所谓果乎议者
谓此寇不宜与之战在坐而困之此固一说也然穷天
下之精兵散甲士于海上旷日弥月而久不决则所谓
困者在我矣是不可不察也则今日之计宜于速战而
已然兵有分有合徒厚集其众于一而不为之列屯要
害广布形势则贼之所出必视吾无备之处而为之走
卷二百四十三 第 7b 页 WYG1405-0122b.png
集是宜观地之要以拟其溃吴越之地濒于大海海口
之可通者数路而已既不能把扼而使之突入三江五
湖之间要害之可守者数处而已又不能按据而使之
横溃则将何为而可也某以为贼在川沙兵之所向能
保其败于东不溃于西耶政其外不溃于内耶故太湖
之口可屯也三泖之口可屯也吴淞江之中道可屯也
某尝循行江上问所谓沪渎垒者知昔人禦寇之遗迹
即如此垒正在苏松二府之中贼得至此则苏州松江
卷二百四十三 第 8a 页 WYG1405-0122c.png
诸县无日不危也故为屯垒不独可以拒贼之入路又
可以为州县之声援也昨者黄冈泾之捷斩首之多以
前所未有然贼复东出则贼锋虽挫于五湖之上而蛮
烟复接于九峰之间矣由此言之分屯其可后乎往贼
攻州而府不救攻县而州不救劫掠村落而县不救府
如无州州如无县县如无村落仅仅自保于一城之中
如与人斗而束其手足绝其党而孤立如之何能自存
也幸而此贼在于抄掠而已设有长驱之志孰能禦之
卷二百四十三 第 8b 页 WYG1405-0122d.png
是唇齿俱亡首尾衡决矣即使徒以保城为功而置百
里生民于度外为人父母何以为心况京畿千里之地
荡然无藩篱之限兵之失势莫甚于此此其不可一也
凡王者之师未有不分别其逆顺离散其党与者今闽
浙亡命与诸岛之夷固所必诛若吾民所在被其系累
而髡之以为前行以饵吾师尝闻我军斩首寇二百馀
其间止有一二为真贼者则临阵之际岂可不辨其真
伪明购赏格开示丹青生活之信古之用兵能使贼为
卷二百四十三 第 9a 页 WYG1405-0123a.png
吾用而今驱之使为贼此其不可二也聚天下之兵而
军政不立断斩不行卤掠不禁前者方陷阵后者已奔
佚是民有百走退死之心而无一前进生之计且所谓
营垒行阵间谍兵械与夫分数形名虚实奇正之说兵
家之所常言悉置而不讲此其不可三也故今日之兵
在于决机而分屯以佐其势又当戒饬州县之吏不宜
以闭塞城闉为上策百姓之逃归者不可逆以奸细而
禁锢诛戮之至于诛赏军令之大今之所调杂以中外
卷二百四十三 第 9b 页 WYG1405-0123b.png
宜示吾国之纪律不可为敌人所笑如是而战不胜贼
不灭者未之有也然今虽以殄灭为期而经略措置非
数十年不能安宁且敌性贪残狃于卤获之利虽有惩
艾不能保其不来夫自正统以来殆将百年及今而发
如人之疾病一旦发作岂得遽止故宜考求宣德正统
之间前之所以侵盗而无已后之所以顿息而不来则
有以知其故矣永乐中广宁伯镇守辽东筑城金线岛
之西北夜见东南海岛中火光即知寇至邀击之擒斩
卷二百四十三 第 10a 页 WYG1405-0123c.png
无遗以是寇不敢入境盖彼悬度大海经以旬月非风
候不行又不能多赍粮饷贼未到岸往往饥罢兵法无
负于水而迎客无迎水流独于禦倭宜反而用之必迎
水逆击不使上岸此必尽之术也舍是则由外海而入
内海由海入港由港入城郭如今日必至之害矣谓宜
振饬祖宗之法自广闽浙淮以至辽东修沿海列卫之
政则兵不必别调也举都司备倭之职则将不必别选
也不然而恃客兵客兵不可久居设使撤还贼将复至
卷二百四十三 第 10b 页 WYG1405-0123d.png
周旋不已是兵无时而息也而民亦殚矣议者又谓宜
开互市弛通番之禁此尤悖谬之甚者百年之寇无端
而至谁实召之元人有言古之圣王务修其德不贵远
物今又往往遣使奉朝旨飞舶浮海以与外国互市是
利于远物也远人何能格哉此在永乐之时尝遣太监
郑和一至海外然或者已疑其非祖宗禁绝之旨矣况
亡命无藉之徒违上所禁不顾私出外境下海之律买
港求通勾引外国酿成百年之祸纷纭之论乃不察其
卷二百四十三 第 11a 页 WYG1405-0124a.png
本何异扬汤而止沸某不知其何说也唯严为守备雁
海龙堆截然中外之防贼无所生其心矣某身罹寇难
以与乡邑父老熟计之此言或有近于理幸赐采择而
行之
  上王相公(赵用贤/)
顷读台中二疏耑攻李少卿而并中子道纯甫乃独不
斥及于贤然贤实为罪首特以稍远耳目故仅免唇齿
耳贤安敢幸一不挂名弹章遂默默低头就此笼络耶
卷二百四十三 第 11b 页 WYG1405-0124b.png
少卿曩时排击大憝真有社稷之功亦几蹈鼎镬之险
及今事成而议其后始见为易耳有如巨铛偃然握柄
即诸为富贵计者无不得然成何等朝廷耶少卿之过
坐语言不谨急于呈能所坐亦微何至如所云云污蔑
已甚宁当为人今或指名故党者辄誓为搜抉隐伏刻
削无仁恩何独攻少卿诸人辄以为中窾綮快时论群
起而相然耶少卿今日之事乃起周元孚一疏闻元孚
疏出所以搆之者百方皆奇诡纵横非控揣所及人盖
卷二百四十三 第 12a 页 WYG1405-0124c.png
徒知此为祸始而不知祸实胚胎于司寇公之一论也
司寇公果如疏所云耶抑不如疏所云耶先生当有定
衡则李少卿犹在可原之列矣至如吴沈二君忠言正
色侃侃为国江御史直方蹇蹇真有匪躬之节而皆横
被攻谪旁观嬉笑自以为得居此奇货是何心哉诸君
之失在持论太露责人太详求治太急自任太过以此
责诸君当抑首受罪今徒以隐度论此将张颐颔树党
与急得猎进遂握枢要尽剪其所私恶植其所私喜不
卷二百四十三 第 12b 页 WYG1405-0124d.png
去私党则是非不分别议论不归一是矣然此亦以隐
度论彼皆背公死党感畴昔者之遇而必逞怒于攻畴
昔者之人阳阖阴辟指令颐气之间坐幸剽剥之及踪
迹往往右袒亦非无据彼以隐论此亦以隐论然则是
非议论何从而不纷纷耶夫此诸人悉数之不盈四五
易尽也又况孤立一意无奥援于上无私党于下无深
思巧术以自固势亦易去也所藉者上之笃信而深维
之耳世之侧目而群诽于此数人者皆曰不能安分不
卷二百四十三 第 13a 页 WYG1405-0125a.png
能守默固诸人之罪然未尝挟名高而营私利也未尝
恃意气而肆干托也未尝立门户而招权宠也即有可
否要为正论即有同异要为无私今责以不能安常待
时哓哓焉取众尤而无补于事此为诸人自谋诚不可
耳昔者范希文自做秀才时便以天下为已任其为小
官章疏何止数十至居母忧而犹上陈封事苏子瞻自
起团练入朝又当司马公秉政其所争论不遗纤悉何
当时不如今日之非而后世犹有正人君子之褒耶然
卷二百四十三 第 13b 页 WYG1405-0125b.png
则诸人或专于报主而拙于谋身乎未可知也且诸人
者皆有资望可循又有地位可据岂不知少为濡忍旦
夕尊显即用思一展其蕴蓄亦岂不知循嘿于斯须者
之可得哉乃顾为非分之争而邀立至之祸舍必得之
计而营自穷之策诸人虽愚未必至此先生试穷极根
株而一炤察之断不能逃于至公至明之见也贤谬托
平日知爱遂敢极意肆口不知忌讳罪我知我亦惟先
生裁量若贤气质之偏不能融化先生固已谂知之而
卷二百四十三 第 14a 页 WYG1405-0125c.png
自度非用世之资又有不待世人之共弃而后知者当
置勿论可也
  与赵侪鹤(赵用贤/)
日辱兄遗教谓当陆沉以俟忘仕与止而一付运于天
地之亨屯甚善教语敢不刳心以听第云陆沉者必有
归著处若不得归著此便是心幕荣禄假无不可之说
占地步以自恣耳必非圣贤立心处世一段真意也方
今天下议论一涉利达名场则曰且姑与逶迤勿过激
卷二百四十三 第 14b 页 WYG1405-0125d.png
取疑至事涉关系辄又曰须从容隐忍乃所以成事其
究不过一依回而旋且脱手此习已入人骨髓往往得
利以去弟亦不敢尽辩审如是凡为官者必无一可去
之日即有鞠躬尽瘁出身犯难者且当以坏事目之必
依阿相仗濡忍回互而后以为任亨屯之运得大人之
用耶学术人心至此最高明者亦溺其说弟愚不敢信
窃谓吾人行止必当求所自安处欲去必真能忘爵禄
欲仕必真能效一职比一官不以负朝廷之任使其得
卷二百四十三 第 15a 页 WYG1405-0126a.png
失毁誉一付之造物而吾不置欣戚其中斯为得耳若
以大愚大惑自居而待造化之技尽稍一失足便落近
来顽钝窟里此弟所以能执硁硁之谅而不欲效世人
混托无不可之说也弟非敢愎教自是窃以为今日真
有志于为君子者必计得归著何处然后可任运以为
仕止耳此意惟熙亭兄得之最真亦惟吾丈可闻此说
而不色忤也
  寄王相公(冯琦/)
卷二百四十三 第 15b 页 WYG1405-0126b.png
自阁下归后世事凡几更矣大抵持正易激持禄易随
以激继激益忼慨论列前与后相迸而祸益烈如东汉
以杜乔继李固以陈蕃继黄琼是已以随继激惟人主
所欲为噤不敢出一语人主以为忠顺无忤遂谓人臣
礼合如此而恨前之激者益深如以孔光继王嘉以胡
广继杜乔是已自三年以来士大夫遇事辄言甚或求
多于事之外及雷霆一摧折而向之激昂者一变为缄
默再变为巽懦缄默巽懦不过不言而已势又将变而
卷二百四十三 第 16a 页 WYG1405-0126c.png
言言则顺人主意向承权贵风旨宇宙之大无所不有
矣即如部署执持亦有太过不近人情者执持而见诎
亦将变而诡随无复有为国家守法者大略其言其执
皆谓可以得名名可以得官及见摧折不已渐成禁锢
名不可以得官则名亦非所恤不在缄口结舌之风成
抑且涂面裸形之事出矣往时小臣喜攻大臣大臣急
于自保故大臣惟患小臣之有言小臣惟恨大臣之有
权今言与权两去小臣与大臣两诎举盘卮而奉之中
卷二百四十三 第 16b 页 WYG1405-0126d.png
人谁实为之主上聪明神圣谁敢奸法然上太威严下
太隔绝有独断无兼听五官之计宁能日听悉览左右
乃更阴阳上下而操其从臾激发之术则今日之独断
恐更成后日之旁落耳夫破的者矢发矢者弦发弦者
决佽决者指弦虽有待而发然矢实出于弦今群然一
词尽归之决与指更不关弦矢事官俨然坐堂皇而谓
发踪由吏则官岂有不怒者夫惟怒可以不案事之虚
实不论情之轻重使人主自与言者为敌而已之事可
卷二百四十三 第 17a 页 WYG1405-0127a.png
以不问不辨故奸人尝欲激人主之怒而言者适中其
所深忌此受攻者所以愈急而愈亲攻之者弥众而弥
相蹈藉者也往岁阁部相持大臣言官相争一切斥逐
禁锢之事浚其流而扬其波今日言官部司几空署矣
岂遂无槩其中而仅一疏一揭以塞观听是众之所非
夫众之所摧众之所摧政地不能芘也势不能无借援
于内内又借策于外中外之党合结纳之形成将来更
进用事事不关决于相虽欲开一言可得乎夫天下未
卷二百四十三 第 17b 页 WYG1405-0127b.png
尝无异事也患在以异为常当其异也且疑且骇及其
习以为常视为固然而后因循渐渍以至于乱往时中
旨用陪推者以为异今以为常往时一缺迟月馀不补
以为异今空其官逾年以为常往时逐一言官群起而
争今连翩去国数十人以为常往时言官因论人而去
所论者踧踖不宁上疏力救今以危词激上怒逐十馀
人而恬然安之以为常往时朝政有阙失皆责备辅臣
以为不言言矣又以为不力今相习为依阿淟涊容容
卷二百四十三 第 18a 页 WYG1405-0127c.png
自保以为常以前可惊可愕今皆以为常事无足异而
又有异者继之窃恐后日又以今日为不奇而出于今
日之外则愚未敢料事之所竟也上下隔矣政本轻矣
言路塞矣法宫之中独有左右左右亦人人自危毛发
淅洒重足而立至尊孤立于上而大臣未有焦劳为国
家忠计者近独见一疏耳朝廷置公卿辅弼而直言乃
出一中人殆鲁连所谓三晋大臣不如邹鲁之仆妾也
要之数年以来前持正而稍激今持禄而稍随今昔相
卷二百四十三 第 18b 页 WYG1405-0127d.png
提而论则后弥见其顺而前弥见其忤此所以久安而
阁下一去至今未复也自入都来尝怀归计于时事不
复措意遂成三缄聊为阁下一吐所见闻亦以当一夕
坐谈耳
  答吕新吾(冯琦/)
不奉翰札三年于兹知门下不欲轻以刺通长安客耳
使者来乃知门下不以长安客例视不佞也甚厚甚厚
门下荣晋行省俨然尊重矣而群望未厌士大夫皆望
卷二百四十三 第 19a 页 WYG1405-0128a.png
门下即拜中丞而不佞窃以为行省故不减中丞重也
古人外台行省皆与内比肩地方事并取裁决即国初
亦然自直指出而外台之重损中丞出而行省之职侵
且如陜西一省两司之上有巡抚有总督又有经略大
臣不知古人行省原不减中丞昔之总督即今之经略
今以地方官不足信而假中朝之衔以为重久之亦为
地方官矣则又出中朝之尊贵者以临之礼节滋繁文
移滋费而彼此牵制不得行其意功成则众任之事败
卷二百四十三 第 19b 页 WYG1405-0128b.png
而罪亦不独加也彼此相仗相委视荫玩日其原皆出
于此如古人凡事皆属二千石而刺史紏弹不法事犹
治也今于二千石刺史增官数等而事反不治此其病
不在设官矣且论政体原出自行省外台而直指紏察
之以其身在事外也今事事皆关白直指则直指反身
在事内非紏察之旨而行省外台亦稍失其职矣事相
沿已久今虽议亦无所施聊相与论古今任官之体耳
来谕问不佞进修之益及胤嗣之兆过许楚录而索近
卷二百四十三 第 20a 页 WYG1405-0128c.png
作诚自惭愧未有以复也长安散吏供奉馀暇方欲小
休而士大夫辄以此相役既为世人不得不为世人语
而非其意也藁皆弃去不存且恨不得焚却笔砚耳读
风宪约一书尽得情持法体凛然登车揽辔之志此何
必减内台重耶我知门下所以为行省矣
  拟上督府书(徐渭/)
闻贼新来失路期速走脱境宜委狡猾者一二人若逃
徙状使其为虏乡导左其路而预伏选兵于阻隘以待
卷二百四十三 第 20b 页 WYG1405-0128d.png
此上算也今既已无及矣乃生昨至高埠进舟贼所据
之处观览地形及察之人事至熟且悉众以为贼自海
边经数百里来入死地无积食利于速战不利于持久
不知我兵暴烈日触炎气食宿饭饮浊河衣不解带经
六昼夜使舟数日不决强者必病弱者必死且尽卒而
萃于一处使他贼至或相应更何以支由此言之则吾
兵亦利速战不利持久也众又以为贼据高楼阻林木
既逸且险民徙者大家仓卒宜必遗数十石之积使再
卷二百四十三 第 21a 页 WYG1405-0129a.png
持数日则我兵自困而瓦解利于持久不利于速战不
知我兵入战则阻林木涉污田可以往难以返又法令
素弛强者争退弱者毙逐由此言之则我兵亦利持久
不利速战也夫共有其害者则必共有其利故不欲速
我则已苟欲制速战之利生昨观东北二面阻水甚阔
虽南面稍狭而三面水陆之兵分布既密警戒亦严独
西南水甚狭可徒涉而夹岸之林循水而隘且以岸西
之田一望不尽出外之水又复阔甚我兵恃此不备而
卷二百四十三 第 21b 页 WYG1405-0129b.png
贼据高窥视遂亦无心于西试能乘夜遣壮士三十人
衔枚彻首足裹绿衣混草木色匍匐出深苗渡狭水伏
西林中却遣壮士三十人从南渡与战徉走而伏发东
北二面亦各三十人鼓噪继进彼如空楼而逐北军入
据其楼东军横断其归徉走者转戈北向三夹而击蔑
不济矣此之谓速战之利故不欲持久则已苟欲制持
久之利生昨观坟原之木蔽野斩其干以搆架取其叶
以为盖四分千人每一分舟巡则息三分其中舟巡与
卷二百四十三 第 22a 页 WYG1405-0129c.png
息者各制四面吹号约某面有警则某面掉击不必驰
白中军徒增劳缓而洁食清汲除秽余饵吾千人之名
既章即使他贼至密撤半以往亦无不可至其西方阔
远不烦兵守亦宜遮蔽数十空舟若凉厂然而使一二
人乘单舸循岸匿以上下动旗鼓以疑其心不越数日
贼必饥疲偷渡让使中流邀而击之亦蔑不济矣此之
谓持久之利由前而言则兵法所谓攻其无备出其不
意是也由后而言则兵法所谓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
卷二百四十三 第 22b 页 WYG1405-0129d.png
可胜是也此之谓两利不然必有两害惟明公其裁之
  与顾益卿(王稚登/)
前御史中丞永嘉王公诤清强廉直羔羊素丝潜虬在
壑风云自异前观察使督学何公镗抗志岩阿履道敦
素白驹致逍遥之慕黄鹄兴横绝之慨山人永嘉康从
理高亮明信含贞体和早游京邑索五斗而非愿晚栖
畎亩种一顷以自娱温州卫指挥刘懋功经笥与武库
齐探儒术将阴符并贮骥未老也长怀伏枥之嗟鱼则
卷二百四十三 第 23a 页 WYG1405-0130a.png
枯矣不忘过河之泣永嘉簿晋陵李仕沾沾同于魏其
谔谔比之赵舍白地明光裤负版而均惜邯郸材人妇
厮养而偕怜此诸君者显隐殊趣荣庳绝等皆可以称
清朝之吉士南国之佳人揸梨异味而为果皆珍杞漆
别株而论材竞美诚无忝浚邑之干旄不辱酒泉之钟
鼓者也
 
 
卷二百四十三 第 23b 页 WYG1405-0130b.png
 
 
 
 
 
 
 
 文章辨体汇选卷二百四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