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百四十二
卷二百四十二 第 1a 页 WYG1405-010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文章辨体汇选卷二百四十二
            明 贺复徵 编
书三十八
  答两广殷总督(明高拱/)
广东事理前已略言其意想达左右兹城池既复𠞰倭
报捷良可喜也然倭尚可平而地方之贼难于卒灭地
方之贼不可灭固倭之所以来也而地方之所以多贼
卷二百四十二 第 1b 页 WYG1405-0109b.png
者实逼起于有司之贪残而养成于有司之蒙蔽及其
势成计无所出乃为招抚之说以苟且于目前于是我
以抚款彼而彼亦以抚款我东且抚西且杀人非有抚
之实也而徒以冠裳金币羊酒宴犒设金鼓以宠与之
有司将领固有称贼首为翁与相对宴饮欢笑为宾主
而又投之以侍教生帖者百姓之苦如彼而贼之荣利
乃如此斯不亦为贼劝乎奈之何民之不为贼也而广
之遍地皆贼实由于此今幸有公在彼必须痛杀一场
卷二百四十二 第 2a 页 WYG1405-0110a.png
使诸山洞海洋之贼皆就殄灭然后抚恤疮痍休养生
息乃称平定不然而犹徇故事恐日复一日广非国家
有矣昨已令本兵覆题发银两招浙兵以赴公之用其
伸缩操纵任公便宜为之他人更不得以阻挠其为皇
上整顿此方复如当年之旧是不世之功陈奎刘稳已
皆用之广东矣苏愚待有副使缺补之其他尚有当更
者不妨见教即为处也至于征𠞰之事尤须将领得人
乃可奏功广东自大将偏裨而下果孰可用当留孰不
卷二百四十二 第 2b 页 WYG1405-0110b.png
可用当去何人可代孰宜于彼不宜于此孰宜于此不
宜于彼所当更调即可奏上当拟行之有将有兵有粮
则贼平有日矣然仆所以急急于此者尤有深意夫广
东之敝极矣整顿而使之如旧亦甚难矣非公在彼孰
能经略非仆在此孰肯主张故整顿此方必当在此时
也过此以往但少一人事必无济广东终无宁日矣公
有雄略成此不难时不再来可不念哉
  答贵州阮巡抚(高拱/)
卷二百四十二 第 3a 页 WYG1405-0110c.png
昔执事之赴贵阳也安国亨之事仆曾面语其略今来
谕云云似尚未悉仆意特再为之明其说夫天下之事
有必当明正其罪者有罪未必真人臣所当自为处分
而不可于君父之前过言之者若中原之民敢行称乱
大逆不道此则所谓上告天子发兵征讨灭此而后朝
食者也若民夷异类顺逆殊涂虽有衅隙本非叛逆之
实则人臣当自处分而不可过言于君父之前何者君
父天下之主威在必伸一有叛逆便当扑灭可但已乎
卷二百四十二 第 3b 页 WYG1405-0110d.png
而乃事非其真钉入其罪过以言之则将如何处也安
氏之乱本是安国亨安智夷族自相仇杀此乃彼之家
事非有犯于我者何以谓之叛逆而前此抚臣乃遽以
叛逆奏之君父在上既闻叛逆诸说则法所必行岂容
轻贷而安国亨本无叛逆之实乃祸在不测且图苟全
地方官更复不原其情遂致激而成变乃又即以为叛
逆之證可恨也今观安国亨上本诉冤乞哀恳切叛逆
者若是耶而地方官仍复不为处分仍以叛逆论之遂
卷二百四十二 第 4a 页 WYG1405-0111a.png
使朝廷欲开释而无其由安国亨欲投顺而无其路亦
已过矣且安智安国亨之所仇也况非我族类而乃居
于省中谓有安智在省则谗言日甚而安国亨之疑畏
日深安国亨之疑畏日深则安智之祸愈不可解是挑
之使斗而增吾多事也故愚谓安国亨之罪固非轻而
叛逆则不然安智当别有安插而省居则不可惟在处
置之得宜耳以朝廷之力即族灭安氏何难者顾事非
其实而徒勤兵于远非所以驭夷狄而安中国也愿执
卷二百四十二 第 4b 页 WYG1405-0111b.png
事熟思之也
  上徐少湖阁老书(赵贞吉/)
贞吉奉违甚久而通候缺然徒以守逐臣之禁而不敢
援师资之谊也往者去国之日睹公有相怜之色已而
别去数年皆荷吹嘘枯朽令长华蒂往来于心周旋其
事必使仆回视返听得齿章缝之列而相怜之心始遂
矣夫仆之于才直菅蒯耳而能得此于公何耶今天下
之士云蒸响合各以其才技求售门下易一顾不可骤
卷二百四十二 第 5a 页 WYG1405-0111c.png
得而迹之去住情之亲疏随之乃云变响化新新不停
也又安能保其一顾而久不忘哉若仆处放远之形持
久疏之契而能感翁最专之情比于久而不忘之数诚
不知其所以也语曰人惟求旧抑仆乃我公旧所陶铸
期成一割虽先败缺正尔其钟情者耶不然何其在远
不弃而去久不忘若此也今春唐子应德来会白下与
论本朝知学之相自门下始盖经纶康济前辈不无而
孟一脉之绪知其说可举而措之天下者鲜矣自宋
卷二百四十二 第 5b 页 WYG1405-0111d.png
以来讲学明道者皆在末位而门下适当名世之运质
邻上智体尚中行心镜内朗机神外圆庄周谓有德有
才殆近之矣举其说而措之天下其不在今乎夫会万
物而为一身者圣人之德也散一身而为万物者圣人
之才也才与德备者道之周也故周于道者天不能害
地不能杀而世不能乱也今方隅多警而财用每空天
下嚣然恐卒然之变起而莫之救也独君子以为必不
然者非恃有道之在高位乎哉儒者学道未及圣人故
卷二百四十二 第 6a 页 WYG1405-0112a.png
轻去就而薄名位夫名位诚不可薄也传曰鼓万物而
不与圣人同忧言圣人之忧天地尚不得同而况与小
儒谋哉夫天地尚不得与同焉则圣人之忧大矣圣人
持此大忧而无位以托焉则皇皇何之哉故知天付公
以高位者乃其畀以大忧也仆云知学之相自门下始
者乃以为警而非以为佞也惟冀少逊硕美以安赤舄
以系天下之望以酬愿治者之心此固内朗外圆妙应
之迹宜尔也仆诚不足深与知此矣仆往承师资之益
卷二百四十二 第 6b 页 WYG1405-0112b.png
近领援拔之恩思投短记以答宏慈而率尔有狂霏之
言遂大忘其疏贱之体亦以恃盛德大度而无所挹损

  与高中玄阁老书(赵贞吉/)
仆扺家闭户追思往咎慨然叹曰今之世惟高公能知
我惟公能护我惟公能恕我往者合聚欢若骨肉一旦
乖隔即成参商是吉之罪过薄德甚矣然细思之虽人
谋之未工亦似天命之已定奈之何哉吉与公比肩出
卷二百四十二 第 7a 页 WYG1405-0112c.png
入者十月未尝有一言之郤吉虽不肖然自谓惟我为
能翼助于公尝语公曰大有之世惟匪过于盛可以免
咎夫子曰善处此者可谓明辨晢矣夫哲人知几知柔
知刚知微知彰逊处雍容上信下从身安而天下国家
可保矣又何必极其意之所之而后为快哉又尝语公
曰数十年来人臣比党成风其欺罔君上贿赂公行纲
纪荡废以致府库空虚边防废溃人才风俗陋弊已甚
公禀扶舆清淑之气刚毅爽朗文章蕴籍具八面应敌
卷二百四十二 第 7b 页 WYG1405-0112d.png
之才居皇上宾友亲臣之任振而新之在此时矣不可
让也仆虽庸劣愿效铅刀之割自列于散宜南宫之俦
以伫观公勋庸之焯茂矣此二语者仆常常而言之公
亦常常而听之今犹在耳也嗟嗟仆欲以此义佐公安
知竟以此得罪耶命定故也岂尽由不肖之过乎哉然
仆自谢事别来终不敢以纤芥有憾于公其拳拳一念
犹虑公举措万一或过则社稷奚赖焉故兹再述前言
以献于公前其用意区区迂而可笑又如此韩子曰人
卷二百四十二 第 8a 页 WYG1405-0113a.png
臣尚同非国家之利古之君子不尽以同为贵也尝观
宋相韩范富三君子在位议政未尝尽合韩范于西事
大相矛盾富议高邮守事有异范公因渐解去韩富议
濮事终身不合富公老犹慄慄焉故知古之君子以不
一切扶同为正也仆身已老行将逃禅寂以消馀年耳
驷马高盖其忧甚大又岂至借此献䛕希他望哉惟念
公高明慈恕必能终始知我又惟善人能受善言惟贤
者所当责备故敢援笔不休搪突记室以自附于士君
卷二百四十二 第 8b 页 WYG1405-0113b.png
子之义未审公果能亮之否
  答王鉴川(张居正/)
今之议者皆谓讲和示弱马市起衅为此言者不惟不
忠盖亦不智甚矣夫所谓和者谓两敌相角智丑力均
自度未足以胜之故不得已而求和如汉之和亲宋之
献纳是制和者在边外而不在中国故贾谊以为倒悬
寇公不肯主议今则彼称臣纳款效顺乞封制和者在
中国而不在边外比之汉宋之事万万不侔独可谓之
卷二百四十二 第 9a 页 WYG1405-0113c.png
通贡而不可谓之讲和也至于昔年奏开马市官给马
价市易边马彼拥兵压境恃强求市以款段驽罢索我
数倍之利市易未终遂行抢掠故先帝禁不复行今则
因其入贡之便官为开集市场使与边民质易有无稍
为之约束毋得阑出中国财物及应禁者其期或三日
或二日而止如辽开原事例耳又岂马市可同语乎且
此事有五利焉敌既通贡逻骑自希边鄙不耸穑人成
功一利也防守有暇可以修复屯田蓄吾士马之力岁
卷二百四十二 第 9b 页 WYG1405-0113d.png
无调援可省行粮数十百万二利也土蛮吉能每借俺
酋以为声援俺酋既服则二敌不敢轻动东可以制土
蛮西可以服吉能三利也赵全等既戮板升众心已离
我因与彼约有愿还者必勿阻之彼既无勾引之利而
又知敌之不足恃则数万之众皆可渐次招徕曹川之
地可虚矣四利也彼父子祖孙情乖意阻其通将衰兆
已先见老酋死家族必分不死必有冒顿呼韩之变我
得因其机而行吾之计五利也凡此五利皆古之谋臣
卷二百四十二 第 10a 页 WYG1405-0114a.png
策士所为祷祀而求者也而今之议者独以边将不得
捣巢家丁不得赶马计私家之害忘公室之利遂失此
机会不为国家审图故仆以为为此言者不惟不忠盖
亦不智甚矣至于桑土之防戒备之虑此自吾之常事
不容一日少懈者岂以彼之贡不贡而有加损乎今吾
中国亲父子兄弟相约也而犹不能保其不背况外敌
乎但在我制御之策自合如是耳岂能必虑之不吾背
乎数十年无岁不掠无地不入岂皆以背盟之故乎即
卷二百四十二 第 10b 页 WYG1405-0114b.png
将来背盟之祸又岂有加于此者乎利害之归较若黑
白而议者犹呶呶以此为言故仆又以为不智甚矣刘
院既知此事颠末又与公同心必能共襄大事幸采取
其议及镇守兵备以下所呈折以高见并图上贡额贡
期市易事宜仆与玄老当备闻于上请旨行之浮议虽
多不足恤也
  答奉常陆五台(张居正/)
往丈起山中不一岁而跻九列仆日夜引领望丈之一
卷二百四十二 第 11a 页 WYG1405-0114c.png
至者以丈素有超世之识知仆所以肩钜承艰之心为
能疏附后先以共济艰危也乃读前后手翰所以教仆
者则亦未越于众人之见而与仆之孤耿大谬也丈前
书谓仆处余懋学傅应桢为太过恐失士心后书谓救
刘台为盛德至引文潞公之事以相比今海内缙绅之
侣投柬于仆者十九为此言也然皆众人也岂意有超
世之识又知仆所以肩钜承危之心而所见乃亦止此
乎古之贤圣所遇之时不同而处之之道亦异易大过
卷二百四十二 第 11b 页 WYG1405-0114d.png
栋挠彖曰刚过乎中当大过之时为大过之事未免有
刚过之病然不如是不足以定倾而安国栋挠而本末
弱矣伊周当大过之时为大过之事而商周之业赖之
以存虽刚而不失为中也仆以一竖儒拥十馀龄幼主
而立于天下臣民之上威德未建人有玩心况自隆庆
以来议论虽多国是靡定纪纲倒植名实混淆自仆当
事始布大公彰大信修明祖宗法度开众正之路杜群
枉之门一切以尊主庇民振举颓废为务天下始知有
卷二百四十二 第 12a 页 WYG1405-0115a.png
君也而疾之者乃倡为异说欲以抑损主威摇乱朝政
故不得不重处一二人以定国是以一人心盖所谓刚
过乎中处大过之时者也而丈乃以为失士心误矣吾
但欲安国家定社稷耳怨仇何足惜乎至于潞公之事
亦复不伦盖潞公所事者长君而其出处去就未必系
宋室之安危子方狂妄后生独持馈锦一事以议论前
辈此其失在于不知贤耳故潞公得以包容之仆今所
处何时也主上举艰钜之任付之于𦕈然之身今权珰
卷二百四十二 第 12b 页 WYG1405-0115b.png
贵戚奉法遵令俛首贴耳而不敢肆遐方殊俗献琛修
贡厥角稽首而惟恐后者独以仆摄持之耳其出处去
就所系岂浅浅哉彼谗人者不畏不愧职为乱阶且其
蓄意甚深为谋甚狡上不及主上旁不及中贵而独剸
刃于仆之身又无所污蔑而独曰专权专权云云欲以
竦动幼主阴间左右而疑我于上耳赖天地宗庙之灵
默启宸衷益坚信任不然天下之事岂不为之寒心哉
自有此事主上食不甘味寝不安席以痛恨于忌者盖
卷二百四十二 第 13a 页 WYG1405-0115c.png
大舜疾谗说之殄行孔子恶利口之覆邦故去此人以
安仆也以安社稷也离明允断诚理法之正而仆所以
恳恳救之者盖以仰答圣恩下明臣节耳非欲为沽名
之事也而丈乃以潞公见讽误矣仆一念为国家为士
大夫之心自省肫诚专一其作用处或有不合于流俗
者要之欲成吾为国家为士大夫之心耳仆尝有言使
我为刽子手吾亦不离法场而證菩提又一偈云高冈
虎方怒深林蟒正嗔世无迷路客终是不伤人丈深于
卷二百四十二 第 13b 页 WYG1405-0115d.png
佛学者岂不知此机乎夫士屈于不知已而伸于知已
今海内缙绅之侣为此言者甚众仆皆逊而谢之乃于
丈哓哓不已者以丈有超世之见知仆所以肩钜承艰
之心者也读礼有暇试一思之倘再会有缘尚当刮目
相待
  答周友山(张居正/)
辱华翰佳布之惠深荷雅情且谂宪从即驻宁州因以
弹压奸宄拊绥良善甚休甚休盖闻圣王杀以止杀刑
卷二百四十二 第 14a 页 WYG1405-0116a.png
期无刑不闻纵释有罪以为仁也苟子之不欲虽赏之
不窃此孔子箴病之言是时鲁失其政宠赂滋彰故言
此以警之若谓徒不欲可以弭之无是理也夫人之可
以纵情恣意有所欲而无不得者莫踰于为盗而秉耒
持锄力田疾作束縳以礼法世之所至苦也安于其所
至苦无所惧而自不为非者惟夷由曾史为然不曰吾
严刑明法之可以制欲禁奸也而徒以不欲率之使民
皆释其所乐而从其所至苦是天下皆夷由曾史而后
卷二百四十二 第 14b 页 WYG1405-0116b.png
可也舜不欲之君也皋陶不欲之相也蛮夷猾夏寇贼
奸宄犹不能无明刑作士以威之况其馀乎异日者有
司之不敢捕盗也以盗获而未必诛也不诛则彼且剚
刃于上以毒其仇而合其党故盗贼愈多犯者愈众今
则不然明天子提纲振维于上而执事者持直墨而弹
之法在必行奸无所赦论者乃不惟尧舜之所以致理
者而独用懦者姑息之说衰季苟且之政以挠之其无
乃违明诏而诡国法乎执事当弭盗之任而华翰所云
卷二百四十二 第 15a 页 WYG1405-0116c.png
又似不徇俗以为是非者故敢略陈区区惟高明裁择

  答耿楚侗(张居正/)
辱华翰并所梓论简汇编惓惓以奉行德意安民生饬
军政为急仰见公之高明深达治体识时务者也忆昔
仆初入政府欲举行一二事吴旺湖与人言曰吾辈谓
张公柄用当行帝王之道今观其议论不过富国强兵
而已殊使人失望仆闻而笑曰旺湖过誉我矣我安能
卷二百四十二 第 15b 页 WYG1405-0116d.png
使国富兵强哉孔子论政开口便说足食足兵舜命十
二牧曰食哉惟时周公立政其克诘尔戎兵何尝不欲
国之富且强哉后世学术不明高谈无实剽窃仁义谓
之王道才涉富强便云霸术不知王霸之辨义利之间
在心不在迹必仁义之为王富强之为霸耶仆自秉政
以来除密勿敷陈培养冲德外其播之命令者实不外
此二事今已七八年矣而闾里愁叹之声尚犹未息仓
卒意外之变尚或难支焉在其为富且强哉公今不以
卷二百四十二 第 16a 页 WYG1405-0117a.png
仆为卑陋而留心于此诚生民之福也第须一一覈实
考成乃可有效若徒腾之文告而已实意且化为虚文
矣何如议留入觐正官及澄汰县令二疏俱属所司覆
行丈田一事揆之人情必云不便但此中未闻有阻议
者或有之亦不敢闻于仆之耳苟利社稷死生以之仆
比来唯守此二言虽以此蒙垢致怨而于国家寔为少
裨愿公之自信而无畏于浮言也
  答吴巡抚(张居正/)
卷二百四十二 第 16b 页 WYG1405-0117b.png
公起郡守用治行异等二三年即拜中丞列于九卿开
府两浙此主上之殊恩也未有勋庸以报知遇即纳屦
而去忠义之士固如是乎古人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
去朝廷举数千里膏沃之地畀之于公言必行计必用
何事不可为何功不可就而必欲去之以为洁岂朝廷
有负于公耶或曰公昔以举刺劳方伯事致郤今见劳
亦大用内不自安故去者此又非大人之弘度也廉蔺
寇贾亦居将相势不相容犹先公后仇以济国事昔公
卷二百四十二 第 17a 页 WYG1405-0117c.png
与劳徒争礼让微节非有宿怨深仇不可解之衅也今
公处浙劳处闽壤地悬隔画疆而治又非有同居并位
不相容之势也萍浮江湖一撞而去即随风分泊矣何
嫌何疑而必欲相避耶明主在上方翕受敷施循名覈
实以兴太平之治愿勉旃毋自损以孤舆望公之简用仆
所荐也窃恐执事者不究于忠义之节而湛于世俗之
见以捍当时之文网则仆亦将有连坐之累焉书陈惟
执事图之
卷二百四十二 第 17b 页 WYG1405-0117d.png
  答应天巡抚宋阳山(张居正/)
来翰谓苏松田赋不均侵欺拖欠云云读之使人扼腕
公以大智大勇诚心任事当英主综覈之始不于此时
剔刷宿弊为国家建经久之策更待何人诸凡谤议皆
所不恤即仆近日举措亦有议其操切者然仆筹之审
矣孔子为政先言足食管子霸佐亦言礼义生于富足
自嘉靖以来当国者政以贿成吏朘民膏以媚权门而
继秉国者又务一切姑息之政为逋负渊薮以成兼并
卷二百四十二 第 18a 页 WYG1405-0118a.png
之私私家日富公室日贫国匮民穷病实在此仆窃以
为贿政之弊易治也姑息之弊难治也何也政之贿惟
惩贪而已至于姑息之政倚法为私割上肥已即如公
言豪家田至七万顷粮至二万又不以时纳夫古者大
国公田三万亩而今且百倍于古大国之数能几万顷
而国不贫故仆今约已敦素杜绝贿门痛惩贪墨所以
救贿政之弊也查刷宿弊清理逋欠严治侵渔揽纳之
奸所以砭姑息之政也上损则下益私门闭则公室强
卷二百四十二 第 18b 页 WYG1405-0118b.png
故惩贪吏者所以足民也理逋负者所以足国也官民
两足上下俱益所以壮根本之图建安攘之策倡节俭
之风兴礼义之教明天子垂拱而御之假令仲尼为相
由求佐之恐亦无以踰此矣今议者率曰吹求太急民
且逃亡为乱凡此皆奸人鼓说以摇上可以惑愚闇之
人不可以欺明达之士也夫民之亡且乱者咸以贪吏
剥下而上不加恤豪强兼并而民贫失所故也今为侵
欺隐占者权豪也非细民也而吾法之所施者奸人也
卷二百四十二 第 19a 页 WYG1405-0118c.png
非良民也清隐占则小民免包赔之累而得守其本业
惩贪墨则闾阎无剥削之扰而得以安其田里如是则
民将尸而祝之何以逃亡为公博综载籍究观古今治
乱兴亡之故曾有官清民安田赋均平而致乱者乎故
凡为此言者皆奸人鼓说以摇上者也愿公坚持初意
毋惑流言异时宰相不为国家忠虑徇情容私甚者辇
十万金入其室即为人穿鼻矣今主上幼冲仆以一身
当天下之重不难破家以利国陨首以求济岂区区浮
卷二百四十二 第 19b 页 WYG1405-0118d.png
议可得而摇夺者乎公第任法行之有敢挠公法伤任
事之臣者国典具存必不容贷
 
 
 
 
 
 文章辨体汇选卷二百四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