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四十九
卷一百四十九 第 1a 页 WYG1403-064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文章辨体汇选卷一百四十九
            明 贺复徵 编
奏议一
 刘协曰周爰咨谋是谓为议议之言宜审事宜也昔管
 仲称轩辕有明台之议则其来远矣夫动先拟议明
 用稽疑所以敬慎群务弛张治术必标以显义约以
 正辞文以辨洁为能不以繁缛为巧以明覈为美不
卷一百四十九 第 1b 页 WYG1403-0647b.png
 以深隐为奇乃为要耳驳者杂也杂议不纯故曰驳
 也 吴讷曰周书曰议事以制政乃不迷眉山苏氏
 释之曰先王人法并任而任人为多故临事而议是
 则国之大事合众议而定之者尚矣今采汉唐宋所
 上诸议次于奏疏以备一体
  变法议(秦卫鞅/)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已卫鞅曰疑行无
名疑事无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于世有独知
卷一百四十九 第 2a 页 WYG1403-0647c.png
之虑者必见教于民愚者闇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民
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
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
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甘龙曰不然圣人不易民而
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
者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龙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常人
安于故习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
所以论于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
卷一百四十九 第 2b 页 WYG1403-0647d.png
霸知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杜挚曰
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理无邪卫
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
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
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民为什伍而
相收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
奸者与降敌同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有
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卷一百四十九 第 3a 页 WYG1403-0648a.png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
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
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
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
已也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
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
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期
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
卷一百四十九 第 3b 页 WYG1403-0648b.png
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
不可施刑刑其传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
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
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
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于
边城其后民莫敢议令
  焚诗书百家议(李斯/)
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前为寿仆射周青臣进
卷一百四十九 第 4a 页 WYG1403-0648c.png
颂曰他时秦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
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
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始
皇悦博士齐人淳于越进曰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
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
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
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
臣始皇下其议丞相李斯曰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
卷一百四十九 第 4b 页 WYG1403-0648d.png
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今陛下创大业建万世之
功固非愚儒所知且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异时
诸侯并争厚招游学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
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
以非当世惑乱黔首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
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
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
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
卷一百四十九 第 5a 页 WYG1403-0649a.png
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
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
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
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
偶语诗书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
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
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制曰可
  群臣上帝号议(李斯/)
卷一百四十九 第 5b 页 WYG1403-0649b.png
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昔者五帝地方千
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
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
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
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
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
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
  群臣论封建议(李斯/)
卷一百四十九 第 6a 页 WYG1403-0649c.png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
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
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
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
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
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置诸侯不便
  迎立代王议(汉宋昌/)
卷一百四十九 第 6b 页 WYG1403-0649d.png
诸大臣乃使人迎代王代郎中令张武等曰汉大臣习
兵多诈愿称疾毋往以观其变中尉宋昌曰秦失其政
豪杰并起卒践天子之位者刘氏也天下绝望一矣高
帝封王子弟地犬牙相制所谓磐石之宗也天下服其
彊二矣除秦苛政施惠德人人自安难动摇三矣以吕
太后之严擅权专制太尉一呼士皆左袒此乃天授非
人力也今大臣虽欲为变百姓弗为使其党宁能专一
耶方今内有朱虚东牟之亲外畏吴楚淮阳琅琊齐代
卷一百四十九 第 7a 页 WYG1403-0650a.png
之强方今高帝子独淮南王与大王大王又长贤仁孝
闻于天下故大臣因天下之心而欲迎立大王大王勿
疑也代王报太后许之
  文帝庙乐议(申屠嘉/)
陛下永思孝道立昭德之舞以明孝文皇帝之盛德皆
臣嘉等愚所不及臣等议曰功莫大于高皇帝德莫盛
于孝文皇帝高皇帝庙宜为帝者太祖之庙孝文皇帝庙
宜为帝者太宗之庙天子宜世世献祖宗之庙郡国诸
卷一百四十九 第 7b 页 WYG1403-0650b.png
侯宜各为孝文皇帝立太宗之庙诸侯王列侯使者侍
祠天子岁献祖宗之庙请著之竹帛宣布天下
  请广贤才议(公孙弘/)
谨与太常臧博士平等议曰闻三代之道乡里有教夏
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其劝善也显之朝廷其惩恶也加
之刑罚故教化之行也建首善自京师始由内及外今
陛下昭至德开大明配天地本人伦劝学修礼崇化厉
贤以风四方太平之原也古者政教未洽不备其礼请
卷一百四十九 第 8a 页 WYG1403-0650c.png
因旧官而兴焉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复其身太常
择民年十八已上仪状端正者补博士弟子郡国县道
邑有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所闻者
令相长丞上属所二千石二千石谨察可者当与计偕
诣太常得受业如弟子一岁皆辄试能通一艺以上补
文学掌故缺其高第可以为郎中者太常籍奏即有秀
才异等辄以名闻其不事学若下材及不能通一艺辄
罢之而请诸不称者罚臣谨按诏书律令下者明天人
卷一百四十九 第 8b 页 WYG1403-0650d.png
分际通古今之义文章尔雅训辞深厚恩施甚美小吏
浅闻不能究宣无以明布谕下治礼次治掌故以文学
礼义为官迁留滞请选择其秩比二百石以上及吏百
石通一艺以上补左右内史大行卒史比百石以下补
郡太守卒史皆各二人边郡一人先用诵多者若不足
乃择掌故补中二千石属文学掌故补郡属备员请著
功令他如律令
  正朔服色议(儿宽/)
卷一百四十九 第 9a 页 WYG1403-0651a.png
帝王必改正朔易服色所以明受命于天也创业变改
制不相复推传序文则今夏时也臣等问学褊陋不能明陛
下躬圣发愤昭配天地臣愚以为三统之制后圣复前圣者
二代在前也今二代之统绝而不序矣惟陛下发圣德宣考
天地四时之极则顺阴阳以定大明之制为万世则
  击匈奴议(韩安国/) (王恢/)
建元六年匈奴来请和亲上下其议大行王恢燕人数
为边吏习胡事议曰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背
卷一百四十九 第 9b 页 WYG1403-0651b.png
约不如勿许举兵击之安国曰千里而战兵不获利今
匈奴负戎马足怀鸟兽心迁徙鸟集难得而制得其地
不足为广有其众不足为强自上古弗属汉数千里争
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势必危殆臣故以为不如
和亲群臣议多附安国于是上许和亲明年雁门马邑
豪聂壹因大行王恢言匈奴初和亲亲信边可诱以利
致之伏兵袭击必破之道也上乃召问公卿曰朕饰子
女以配单于币帛文锦赂之甚厚单于待命加嫚侵盗
卷一百四十九 第 10a 页 WYG1403-0651c.png
无已边竟数惊朕甚悯之今欲举兵攻之何如大行恢
对曰陛下虽未言臣固愿效之臣闻全代之时北有强
胡之敌内连中国之兵然尚得养老长幼种树以时仓
廪常实匈奴不轻侵也今以陛下之威海内为一天下
同任又遣子弟乘边守塞转粟挽输以为之备然匈奴
侵盗不已者无他以不恐之故耳臣窃以为击之便御
史大夫安国曰不然臣闻高皇帝尝围于平城匈奴至
者投鞍高如城者数所平城之饥七日不食天下歌之
卷一百四十九 第 10b 页 WYG1403-0651d.png
及解围反位而无忿怒之心天圣人以天下为度者也
不以已私怒伤天下之功故乃遣刘敬奉金千斤以结
和亲至今为五世利孝文皇帝又尝壹拥天下之精兵
聚之广武常溪然终无尺寸之功而天下黔首无不忧
者孝文寤于兵之不可宿故复合和亲之约此二圣之
迹足以为效矣臣窃以为勿击便恢曰不然臣闻五帝
不相袭礼三王不相复乐非故相反也各因世宜也且
高帝身被坚执锐蒙雾露沐霜雪行几十年所以不报
卷一百四十九 第 11a 页 WYG1403-0652a.png
平城之怨者非力不能所以休天下之心也今边竟数
惊士卒伤死中国槥车相望此仁人之所隐也臣故曰
击之便安国曰不然臣闻利不十者不易业功不百者
不变常是以古之人君谋事必就祖发政占古语重作
事也且自三代之盛夷狄不与正朔服色非威不能制
彊弗能服也以为远方绝地不牧之民不足烦中国也
且匈奴轻疾悍亟之兵也至如猋风去如收电畜牧为
业弧弓射猎逐兽随草居处无常难得而制今使边郡
卷一百四十九 第 11b 页 WYG1403-0652b.png
久废耕织以支胡之常事其势不相权也臣故曰勿击
便恢曰不然臣闻凤鸟乘于风圣人因于时昔秦缪公
都雍地方三百里知时宜之变攻取西戎辟地千里并
国十四陇西北地是也及后蒙恬为秦侵胡辟数千里
以河为竟累石为城树榆为塞匈奴不敢饮马于河置
然后敢牧马夫匈奴独可以威服不可以仁畜也
今以中国之盛万倍之资遣百分之一以攻匈奴譬犹
以强弩射且溃之痈也必不留行矣若是则北发月氐
卷一百四十九 第 12a 页 WYG1403-0652c.png
可得而臣也臣故曰击之便安国曰不然臣闻用兵者
以饱待饥正治以待其乱定舍以待其劳故接兵覆众
伐国堕城常坐而役敌国此圣人之兵也且臣闻之冲
风之衰不能起毛羽彊弩之末力不能入鲁缟夫盛之
有衰犹朝之必莫也今将卷甲轻举深入长驱难以为
功从行则迫胁衡行则中绝疾则粮乏徐则后利不至
千里人马乏食兵法曰遗人获也意者有他缪巧可以
禽之则臣不知也不然则未见深入之利也臣故曰勿
卷一百四十九 第 12b 页 WYG1403-0652d.png
击便恢曰不然夫草木遭霜者不可以风过清水明镜
不可以形逃通方之士不可以文乱今臣言击之者固
非发而深入也将顺因单于之欲诱而致之边吾选枭
骑壮士阴伏而处以为之备审遮阻险以为其戒吾势
已定或营其左或营其右或当其前或绝其后单于可
擒百全必取上曰善乃从恢议
  罢边备议(侯应/)
周秦以来匈奴暴桀寇侵边境汉兴尤被其害臣闻北
卷一百四十九 第 13a 页 WYG1403-0653a.png
边塞至辽东外有阴山东西千馀里草木茂盛多禽兽
本冒顿单于依阻其中治作弓矢来出为寇是其苑囿
也至孝武世出师征伐斥夺此地攘之于漠北建塞徼
起亭隧筑外城设屯戍以守之然后边境得用少安漠
北地平少草木多大沙匈奴来寇少所蔽隐从塞以南
径深山谷往来差难边长老言匈奴失阴山之后过之
未尝不哭也如罢备塞戍卒示夷狄之大利不可一也
今圣德广被天覆匈奴匈奴得蒙全活之恩稽首来臣
卷一百四十九 第 13b 页 WYG1403-0653b.png
夫夷狄之情困则卑顺彊则骄逆天性然也前以罢外
城省亭隧今裁足以候望通烽火而已古者安不忘危
不可复罢二也中国有礼义之教训罚之诛愚民犹尚
犯禁又况单于能必其众不犯约哉三也自中国尚建
关梁以制诸侯所以绝臣下之觊觎也设塞徼置屯戍
非独为匈奴而已亦为诸属国降民本故匈奴之人恐
其思旧逃亡四也近西羌保塞与汉人交通吏民贪利
侵盗其畜产妻子以此怨恨起而背畔世世不绝今罢
卷一百四十九 第 14a 页 WYG1403-0653c.png
乘塞则生嫚易分争之渐五也往者从军多没不还者
子孙贫困一旦亡出从其亲戚六也又边人奴婢愁苦
欲亡者多曰闻匈奴中乐无奈候望急何然时有亡出
塞者七也盗贼桀黠群辈犯法如其窘迫亡走北出则
不可制八也起塞以来百有馀年非皆以土垣也或因
山岩石木柴僵落溪谷水门稍稍平之卒徒筑治功费
久远不可胜计臣恐议者不深虑其终始欲以一切省
徭戍十年之外百岁之内卒无他变障塞破坏亭隧灭
卷一百四十九 第 14b 页 WYG1403-0653d.png
绝当更发屯缮治累世之功不可卒复九也如罢戍卒
省候望单于自以保塞守禦必深德汉请求无已小失
其意则不可测开夷狄之隙亏中国之固十也非所以
永持至安威制百蛮之长策也
  毁郡国庙议(韦玄成/)
礼王者始受命诸侯始封之君皆为太祖以下五庙而
迭毁毁庙之主藏乎太祖五年而再殷祭言一禘一祫
也祫祭者毁庙与未毁庙之主皆合食于太祖父为昭
卷一百四十九 第 15a 页 WYG1403-0654a.png
子为穆孙复为昭古之正礼也祭义曰王者禘其祖自
出以其祖配之而立四庙言始受命而王祭天以其祖
配而不为立庙亲尽也立亲庙四亲亲也亲尽而迭毁
亲疏之杀示有终也周之所以七庙者以后稷始封文
王武王受命而王是以三庙不毁与亲庙四而七非有
后稷始封文武受命之功者皆当亲尽而毁成王成二
圣之业制礼作乐功德茂盛庙犹不世以行为谥而已
礼庙在大门之内不敢远亲也臣愚以为高帝受命定
卷一百四十九 第 15b 页 WYG1403-0654b.png
天下宜为帝者太祖之庙世世不毁承后属尽者宜毁
今宗庙异处昭穆不序宜入就太祖庙而序昭穆如礼
太上皇孝惠孝文孝景庙皆亲尽宜毁皇考庙亲未尽
如故祖宗之庙世世不毁继祖以下五世而迭毁今高
皇帝为太祖孝文皇帝为太宗孝景皇帝为昭孝武皇
帝为穆孝昭皇帝与孝宣皇帝俱为昭皇考庙亲未尽
太上孝惠庙皆亲尽宜毁太上皇主宜瘗园孝惠皇帝
为穆主迁于太祖庙寝园皆亡复修
卷一百四十九 第 16a 页 WYG1403-0654c.png
  郊祀议(匡衡/)
帝王之事莫大乎承天之序承天之序莫重于郊祀故
圣王尽心极虑以建其制祭天于南郊就阳之义也瘗
地于北郊即阴之象也天之于天子也因其所都而各
向焉往者孝武皇帝居甘泉宫即于云阳立泰畤祭于
宫南今行常幸长安郊见皇天反北之泰阴祠后土取
东之少阳事与古制殊又至云阳行溪谷中阸陜且百
里汾阴则渡大川有风波舟楫之危皆非圣主所宜数
卷一百四十九 第 16b 页 WYG1403-0654d.png
乘郡县治道共张吏民困苦百官烦费劳所保之民行
危险之地难以奉神灵而祈福祐殆未合于承天子民
之意昔者周文武郊于丰镐成王郊于洛邑由此观之
天随王者所居而飨之可见也甘泉泰畤河东后土之
祠宜可徙置长安合于古帝王愿与群臣议定
  甘泉泰畤坛议(匡衡/)
甘泉泰畤紫坛八觚宣通象八方五帝坛周环其下又
有群神之坛以尚书禋六宗望山川遍群神之义紫坛
卷一百四十九 第 17a 页 WYG1403-0655a.png
有文章采镂黼黻之饰及玉女乐石坛仙人祠瘗鸾辂
骍驹寓龙马不能得其象于古臣闻郊紫坛飨帝之义
埽地而祭上质也歌大吕舞云门以俟天神歌太簇舞
咸池以俟地祗其牲用犊其席槁秸其器陶匏皆因天
地之性贵诚上质不敢修其文也以为神祗功德至大
虽脩精微而备庶物犹不足以报功惟至诚为可故上
质不饰以章天德紫坛伪饰女乐鸾路骍驹龙马石坛
之属宜皆勿脩
卷一百四十九 第 17b 页 WYG1403-0655b.png
  封殷后议(匡衡/)
王者存二王后所以尊其先王而通三统也其犯诛绝
之罪者绝而更封它亲为始封君上承其王者之始祖
春秋之义诸侯不能守其社稷者绝今宋国已不守其
统而失国矣则宜更立殷后为始封君而上承汤统非
当继宋之绝侯也宜明得殷后而已今之故宋推求其
嫡久远不可得虽得其嫡嫡之先已绝不当得立礼记
孔子曰丘殷人也先师所共传宜以孔子世为汤后
卷一百四十九 第 18a 页 WYG1403-0655c.png
  雅乐议(平富/)
汉承秦灭道之后赖先帝圣德博受兼听修废官立太
学河间献王聘求幽隐修兴雅乐以助化时大儒公孙
弘董仲舒等皆以为音中正雅立之大乐春秋乡射作
于学宫希阔不讲故自公卿大夫观听者但闻铿锵不
晓其意而欲以风谕众庶其道无由是以行之百有馀
年德化至今未成今晔等守习孤学大指归于兴助教
化衰微之学兴废在人宜领属雅乐以继绝表微孔子
卷一百四十九 第 18b 页 WYG1403-0655d.png
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河间区区小国藩臣以好学修
古能有所存民到于今称之况于圣主广被之资修起
旧文放郑近雅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于是以风示海内
扬名后世诚非小功小美也
  受伊邪莫演降议(谷永/)
汉兴匈奴数为边害故设金爵之赏以待降者今单于
诎体称臣列为北藩遣使朝贺无有二心汉家接之宜
异于往时今既享单于聘贡之质而更受其逋逃之臣
卷一百四十九 第 19a 页 WYG1403-0656a.png
是贪一夫之得而失一国之心拥有罪之臣而绝慕义
之君也假令单于初立欲委身中国未知利害私使伊
邪莫演诈降以卜吉凶受之亏德沮善令单于自疏不
亲边吏或者设为反间欲因而生隙受之适合其策使
得归曲而直责此诚边境安危之原师旅动静之首不
可不详也不如勿受以昭日月之信抑诈谖之谋怀附
亲之心便
  为共皇立庙议(师丹/)
卷一百四十九 第 19b 页 WYG1403-0656b.png
圣王制礼取法于天地故尊卑之礼明则人伦之序正
人伦之序正则乾坤得其位而阴阳顺其节人主与万
民俱蒙祐福尊卑者所以正天地之位不可乱也今定
陶共皇太后共皇后以定陶共皇为号者母从子妻从
夫之义也欲立官置吏车服与太皇太后并非所以明
尊卑亡二上之义也定陶共皇号谥巳前定义不得复
改礼父为士子为天子祭以天子其尸服以士服子亡
爵父之义尊父母也为人后者为之子故为所后服斩
卷一百四十九 第 20a 页 WYG1403-0656c.png
衰三年而降其父母期明尊本祖而重正统也孝成皇
帝圣恩深远故为共王立后奉承祭祀令共皇长为一
国太祖万世不毁恩义已备陛下既继体先帝持重大
宗承宗庙天地社稷之祀义不得复奉定陶共皇祭入
其庙今欲立庙于京师而使臣下祭之是无主也又亲
尽当毁空去一国泰祖不堕之祀而就无主当毁不正
之礼非所以尊厚共皇也
  毁庙议(刘歆/)
卷一百四十九 第 20b 页 WYG1403-0656d.png
臣闻周室既衰四夷并侵猃狁最强于今匈奴是也至
宣王而伐之诗人美而颂之曰薄伐猃狁至于太原又
曰啴啴燉燉如霆如雷显允方叔征伐猃狁蛮荆来威
故称中兴及至幽王犬戎来伐杀幽王取宗器自是之
后南夷与北夷交侵中国不绝如线春秋纪齐桓南伐
楚北伐山戎孔子曰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是故弃
桓之过而录其功以为伯首及汉兴冒顿始强破东胡
禽月氐并其土地地广兵强为中国害南越尉佗总百
卷一百四十九 第 21a 页 WYG1403-0657a.png
粤自称帝故中国虽平犹有四夷之患且无宁岁一方
有急三面救之是天下皆动而被其害也孝文皇帝厚
以货赂与结和亲犹侵暴无巳甚者兴师十馀万众近
屯京师及四边岁发屯备虏其为患久矣非一世之渐
也诸侯郡守连匈奴及百粤以为逆者非一人也匈奴
所杀郡守都尉掠取人民不可胜数孝武皇帝悯中国
罢劳无安宁之时乃遣大将军骠骑伏波楼船之属南
灭百粤起七郡北攘匈奴降昆邪十万之众置五属国
卷一百四十九 第 21b 页 WYG1403-0657b.png
起朔方以夺其肥饶之地东伐朝鲜起玄菟乐浪以断
匈奴之左臂西伐大宛并三十六国结乌孙起燉煌酒
泉张掖以鬲婼羌裂匈奴之右臂单于孤特远遁于漠
北四陲无事斥地远境起十馀郡功业既定乃封丞相
为富民侯以大安天下富实百姓其规模可见又招集
天下贤俊与恊心同谋兴制度改正朔易服色立天下
之祠建封禅殊官号存周后定诸侯之制永无逆争之
心至今累世赖之单于守藩百蛮服从万世之基也中
卷一百四十九 第 22a 页 WYG1403-0657c.png
兴之功未有高焉者也高帝建大业为太祖孝文皇帝
德至厚也为文太宗孝武皇帝功至著也为武世宗此
孝宣皇帝所以发德音也礼记王制及春秋谷梁传天
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士二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
此丧事尊卑之序也与庙数相应其文曰天子三昭三
穆与太祖之庙而七诸侯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
故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春秋左氏传曰名位不同
礼亦异数自上以下降杀以两礼也七者其正法数可
卷一百四十九 第 22b 页 WYG1403-0657d.png
常守者也宗不在此数中宗变也苟有功德则宗之不
可豫为设数故于殷太甲为太宗太戊曰中宗武丁曰
高宗周公为毋逸之戒举殷三宗以劝成王繇是言之
宗无数也然则所以劝帝者之功德博矣以七庙言之
孝武皇帝未宜毁以所宗言之则不可谓无功德礼记
祀典曰夫圣王之制祀也功施于民则祀之以劳定国
则祀之能救大灾则祀之窃观孝武皇帝功德皆兼而
有焉凡在于异姓犹将特祀之况于先祖或说天子五
卷一百四十九 第 23a 页 WYG1403-0658a.png
庙无见文又说中宗高宗者宗其道而毁其庙名与实
异非尊德贵功之意也诗云蔽芾甘棠勿剪勿伐邵伯
所苃思其人犹爱其树况宗其道而毁其庙乎迭毁之
礼自有常法无殊功异德固以亲疏相推及至祖宗之
序多少之数经传无明文至尊至重难以疑文虚说定
也孝宣皇帝举公孙之议用众儒之谋既以为世宗之
庙建之万世宣布天下臣愚以孝武皇帝功烈如彼孝
宣皇帝崇立之如此不宜毁
卷一百四十九 第 23b 页 WYG1403-0658b.png
  赋算铸钱及赎罪之弊议(贡禹/)
禹以为古民无赋算口钱起武帝征伐四夷重赋于民
民产子三岁则出口钱故民重困至于生子辄杀甚可
悲痛宜令儿七岁去齿乃出口钱年二十乃算又言古
者不以金钱为弊专意于农故一夫不耕必有受其饥
者今汉家铸钱及诸铁官皆置吏卒徒攻山取铜铁一
岁供十万人巳上中农食七人是七十万人常受其饥
也凿地数百丈销阴气之精地藏空虚不能含气出云
卷一百四十九 第 24a 页 WYG1403-0658c.png
斩伐林木亡有时禁水旱之灾未必不繇此也自五铢
钱起以来七十馀年民坐盗铸钱被刑者众富人积钱
满室犹亡厌足民心动摇商贾求利东西南北各用智
巧好衣美食岁有十二之利而不出租税农夫父子暴
露中野不避寒暑捽草把土手足胼胝巳奉谷租又出
藁税乡部私求不可胜供故民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
贫民虽赐之田犹贱卖以贾穷则起为盗贼何者末利
深而惑于钱也是以奸邪不可禁其原皆起于钱也疾
卷一百四十九 第 24b 页 WYG1403-0658d.png
其末者绝其本宜罢采珠玉金银铸钱之官亡复以为
弊市井勿得贩卖除去租铢之律租税禄赐皆以布帛
及谷使百姓壹归于农复古道便又言诸离宫及长乐
宫卫可减其大半以宽繇役又诸宫奴婢十馀万人戏
游无事税良民以给之岁费五六钜万宜免为庶人廪
食令代关东戍卒乘北边亭塞候望又欲令近臣自诸
曹侍中以上家亡得私贩卖与民争利犯者辄免官削
爵不得仕宦禹又言孝文皇帝时贵廉洁贱贪污贾人
卷一百四十九 第 25a 页 WYG1403-0659a.png
赘婿及吏坐赃者皆禁锢不得为吏赏善罚恶不阿亲
戚罪白者伏其诛疑者以与民亡赎罪之法故令行禁
止海内大化天下断狱四百与刑措无异武帝始临天
下尊贤用士辟地广境数千里自见功大威行遂从嗜
欲用度不足乃行一切之变使犯法者赎罪入谷者补
吏是以天下奢侈官乱民贫盗贼并起亡命者众郡国
恐伏其诛则择便巧吏书习于计簿能欺上府者以为
右职奸宄不胜则取勇猛能操切百姓者以苛暴威服
卷一百四十九 第 25b 页 WYG1403-0659b.png
下者使居大位故亡义而有财者显于世欺谩而善书
者尊于朝悖逆而勇猛者贵于官故俗皆曰何以孝弟
为财多而光荣何以礼义为吏书而仕宦何以谨慎为
勇猛而临官故黥劓而髡钳者犹复攘臂为政于世行
虽犬彘家富势足目指气使是为贤耳故谓居官而置
富者为雄杰处奸而得利者为壮士兄劝其弟父勉其
子俗之坏败乃至于是察其所以然者皆以犯法得赎
罪求士不得真贤相守崇财利诛不行之所致也今欲
卷一百四十九 第 26a 页 WYG1403-0659c.png
兴至治致太平宜除赎罪之法相守选举不以实及有
赃者辄行其诛亡得免官则争尽力为善贵孝弟贱贾
人进真贤举实廉而天下治矣孔子匹夫之人耳以乐
道正身不懈之故四海之内天下之君微孔子之言亡
所折中况乎以汉地之广陛下之德处南面之尊秉万
乘之权因天地之助其于变世易俗调和阴阳陶冶万
物化正天下易于决流抑坠自成康以来几且千岁欲
为治者甚众然而太平不复兴者何也以其舍法度而
卷一百四十九 第 26b 页 WYG1403-0659d.png
任私意奢侈行而仁义废也陛下诚深念高祖之苦醇
法太宗之治正巳以先下选贤以自辅开进忠正致诛
奸臣远放谄佞放出园陵之女罢倡乐绝郑声去甲乙
之帐退伪薄之物修节俭之化驱天下之民皆归于农
如此不懈则三王可侔五帝可及惟陛下留神省察天
下幸甚
 
 文章辨体汇选卷一百四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