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八
卷一百八 第 1a 页 WYG1403-018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文章辨体汇选卷一百八
           明 贺复徵 编
疏二十二
  扶植纲常疏(明罗伦/)
臣闻朝廷援杨溥故事起复李贤顷承天问赐对大廷
亲置首选每自感励思酬奖遇凡圣学大要君道急务
朝政阙失纪纲废弛官吏贪酷生灵愁苦风俗败坏士
卷一百八 第 1b 页 WYG1403-0185b.png
气委靡兵戈扰攘饥馑荐臻提其纲领疏其节目状其
情实探其根源为万言书献于陛下以舒天下之望以
酬陛下之恩顾筮仕未久谙练未深而又庙堂大臣百
僚庶采必有忧臣之所深忧言臣之所欲言行臣之所
欲行臣以疏远骤进之人恐蹈冒言越职之罪是以心
虽怀忧口不敢言口虽欲言时未暇及此臣之罪也亦
臣之分也乃者李贤遭丧之时朝廷下起复之命臣窃
谓李贤大臣起复大事纲常所关风化所系天下所瞻
卷一百八 第 2a 页 WYG1403-0185c.png
后世所监左右侍从给舍台官有知义理不顾流俗必
陈正论以扶纲常是用缄默因循至今言虽若迂所关
甚大事虽若缓所系甚切由前数事臣既未暇陈由此
一事臣又未敢论是乃偷合苟容之徒非有忠君爱国
之心固非陛下求臣之本心亦非愚臣报陛下之夙愿
也虽越职忤义君子所嫌未同而言圣人不与然先王
立制时政有失庶人工艺犹得匡谏况臣备员近侍蒙
恩深重扶植纲常臣之志也披写悃愤臣之忠也惟陛
卷一百八 第 2b 页 WYG1403-0185d.png
下亮之伏读圣策有曰朕夙夜惓惓欲正大纲举万目
使人伦明于上风俗厚于下陛下是言真可为国家扶
纲常为天地立民极万世开太平者也然欲正大纲莫
先于明人伦厚风俗欲明人伦厚风俗莫先于孝孝者
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国而非此不可以为国家而非此
不可以为家人而非此则禽兽矣孝之时义诚大矣哉
故先王制礼子有父母之丧君命三年不过其门所以
教人子之孝也为人臣者未有不孝于亲而能忠于君
卷一百八 第 3a 页 WYG1403-0186a.png
者也昔子夏问三年之丧金革之事无避礼欤孔子曰
鲁公伯禽有为而为之也今以三年之丧从其例者吾
弗知也陛下之于李贤以金革之事起复之欤则臣所
未闻也以国家大臣起复之欤则礼所未有也似与先
王制礼之意不同也似与孔子之言不类也似与陛下
策臣之初意不合也以故事大臣当起复欤则为君者
当以先王之礼教其臣为臣者当据先王之礼事其君
臣不敢远举请以宋言之仁宗尝以故事起复富弼矣
卷一百八 第 3b 页 WYG1403-0186b.png
弼之辞曰何必遵故事以遂前代之非但当据经礼以
行今日之是仁宗卒从其请孝宗尝以故事起复刘珙
矣珙之辞曰身在草土之中国无门庭之寇难冒金革
之名以私利禄之实孝宗卒允其辞此二君者未尝举
当代之故事以强起其臣此二臣者未尝循当代之故
事以苟从其君故功泽加于当时名声垂于后世史笔
书之以为盛事士夫诵之以为美谈此无他君能教其
臣以孝臣有孝可移以忠于君也自是而后无复礼义
卷一百八 第 4a 页 WYG1403-0186c.png
史嵩之欲援例起复为丞相王黼起复为执政陈宜中
起复为宰相贾似道起复为平章此数君者未尝不以
当代之故事起其臣此数臣者未尝不循当代之故事
从其君然生灵以之而困天下以之而乱社稷以之而
倾贻祸于当时遗臭于后世此无他君不教其臣以孝
臣无孝可移以忠于君也诗曰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臣愿陛下以宋为鉴使贤尽孝于亲为万世之大臣陛
下以礼处贤为万世之大君此臣之愿也亦贤之分也
卷一百八 第 4b 页 WYG1403-0186d.png
若又以贤身任天下四方多虞而起复之与则仁宗之
时契丹桀骜未为无虞也孝宗之时金人盛强未为无
事也陛下必欲贤任天下之事不专门内之私则贤身
不可起口则可言宜降温诏俾如刘珙不以一身之戚
而忘天下之忧使贤于天下之事知之则必言言之则
必尽陛下于贤之言闻之则必行行之则必力则贤虽
不起复犹起复也使贤于天下之事知之而不言言之
而有隐陛下于贤之言闻之而不行行之而不力则虽
卷一百八 第 5a 页 WYG1403-0187a.png
起复犹不起复也陛下无谓庙堂无贤臣庶官无贤士
君盂也臣水也盂圆则水随以圆盂方则水随以方君
好谏则臣随以直君好谀则臣随以佞臣直则忤旨多
忤旨多则恶心生恶心生则禄不可保身不可安矣谁
肯不保其禄不爱其身乎臣佞则顺旨多顺旨多则爱
心生爱心生则宠愈可固位愈可安矣谁肯不固其宠
不安其位乎陛下诚能于退朝之暇清闲之燕略崇高
贵重之势亲直谅博洽之士开怀收纳降礼尊贤讲圣
卷一百八 第 5b 页 WYG1403-0187b.png
学之大要明君道之急务询政事之得失察生民之利
病访人才之贤否考古今之治乱诹风俗之盛衰咨边
防之缓急舍一已之见而以众人之见为见舍一已之
知而以众人之知为知顺旨之言则察而逐之使贡谀
保宠者无以自容忤旨之言则容而受之使输忠为国
者得以自尽群策毕陈众贤并用则贤所欲言者人亦
能言之又何必违先王之礼经拘先朝之故事损大臣
之名节亏圣明之清化而后天下可治哉朝廷举措大
卷一百八 第 6a 页 WYG1403-0187c.png
臣出处天下观之史笔书之清议虽不行于朝廷天下
以为何如公论虽不行于今日后世以为何如诚不可
不惧也诚不可不慎也夫贤之起复尤诿之曰负天下
之重任应先朝之故事比年以来朝廷以夺情为常典
缙绅以起复为美名食稻衣锦之徒接踵庙堂据礼守
经之士寂寥无闻不知此人于天下之重任何所关耶
不知此事于先朝之故事何所据耶先朝自杨溥以来
未闻起复某人为某官也今起复之官何如此之多耶
卷一百八 第 6b 页 WYG1403-0187d.png
以其高谋远虑足以定天下之大议耶何未见其发也
以其折冲禦侮足以定天下之大难耶何未见其能也
以其直节劲气足以励天下之士习耶何未见其有也
以其深仁厚泽足以浃天下之民心耶何未见其行也
以其忠言谠论足以裨朝政之阙失耶何未见其敢也
陛下何取于斯人而起复之哉意其平昔之计不过阿
媚权势豫为已地及遭通丧之时则必曲为谀说上蒙
天听不曰此人辨事理可夺情则曰此有故事例当起
卷一百八 第 7a 页 WYG1403-0188a.png
复既遂奸计略为虚辞一不俞允欢然就位未有坚请
如富弼恳辞如刘珙者也名曰夺情实则贪位名曰起
复实则恋禄且妇于舅姑丧亦三年孙于祖父母礼有
期服夺情于夫初无与其妻起复于父初无干其子今
或舍馆如故妻孥不动乃号于天下曰本欲终丧朝廷
不容虽三尺童子臣恐其不信也为人父者所以望其
子之报岂拟至于此哉为人子者所以报其亲之心岂
忍至于此哉枉已者未有能直夫人忘亲者未有能忠
卷一百八 第 7b 页 WYG1403-0188b.png
于君望其直人而先枉已望其忠君而先忘亲陛下何
取于斯人而起复之哉何不使之全孝于家而后移忠
于国哉昔富弼有母丧韩琦言起复非盛世事而富公
竟不可夺史嵩之遭父丧太学生群攻之至数百人而
嵩之竟乞终制今大臣起复群臣不以为议且从而为
之辞所以豫为已地也群臣起复大臣不以为非且从
而成其事亦所以豫为已地也大臣既无忌群臣复何
惭群臣既有例大臣复何辞今之大臣固韩琦富弼之
卷一百八 第 8a 页 WYG1403-0188c.png
罪人夫天子以孝治天下者也欲行孝于天下必先行
于大臣臣愿陛下不惑群议断自圣衷取回内臣许令
李贤依富弼故事守制依刘珙故事言事其馀已起复
者悉令追丧未起服者悉许终制脱有金革之事亦从
墨衰之制任国事于外尽心丧于内朝廷既正则天下
自正大臣既行则群臣自效人心天理不可泯灭谁肯
甘心为不孝子腼颜为不忠臣乎纲常由是而正人伦
由是而明风俗由是而厚士心由是而纯纪纲由是而
卷一百八 第 8b 页 WYG1403-0188d.png
张国势由是而振矣臣言一出犯者皆忤众怒群猜将
无不至不曰狂生妄议未谙国体则曰腐儒迂谈不达
时宜不曰矫激于名希求进用则曰道理虽是窒碍难
行近年以来类为此语沮塞言路折挫士气臣虽愚昧
岂不自知言忤于人殃及于已议出于今祸贻于后然
夙夜皇皇惟恐上负朝廷下负所学取议于天下贻笑
于后世是以昧死为陛下言之
  边务疏(商辂/)
卷一百八 第 9a 页 WYG1403-0189a.png
题为边务事臣窃惟守边一事最为今日急务近闻各
边操守官军多系有名无实其故何也一则军士寡弱
一则衣食艰难夫军士寡弱以战则不能衣食艰难以
守则不固边城有此二事名虽为守实乃弃之今之议
者皆以遣使为请而谓边方之事似不可为殊不知天
下之事未有不可为者特患失于姑息困于因循则事
始不可为耳臣访得大同宣府独石马营等处原操守官
军在边年久服习水土屡经战阵自正统十四年达兵
卷一百八 第 9b 页 WYG1403-0189b.png
侵犯或漫散赴京或因该管头目带领来京者一向夤
缘在京居住即目独石宣府等处多系各处新拨并河
南轮班官军在彼操守且轮班官军既无室家可得又
无田地可耕因循度日悬望更替欲为久远之计难矣
若朝廷失于姑息安于因循听令各军巧立游击等项
名色将前项官军占留在京不行发遣则边境城池愈
见空虚设有贼情将何备禦前件如蒙准言乞敕兵部
即将口外大同宣府独石马营等处正统十四年以前
卷一百八 第 10a 页 WYG1403-0189c.png
原操守官军见在京居住者逐一查究并其家小尽数
发去口外各该地方照旧住种操守不许各官仍前巧
立名色占怯阻当违者治以重罪或有言前项官军善
战合留在京操备者此不知轻重之论盖京师百万人
马纵得前项官军不见其多不过跟随各头目营干家
事而已若边城得此官军可以壮威武可以禦贼寇可
以使其成家立业为久远之计其为益岂不大哉惟陛
下不惑群议断然发遣则边境得人而藩屏自固矣臣
卷一百八 第 10b 页 WYG1403-0189d.png
又访得口外田地极广除屯田军士地亩已有定额外
其守城守关军士多无田地耕种推原其故盖因先前
在京功臣等官之家将口外附近各城堡膏腴田地占
作庄田以次空閒田地又被彼处镇守总兵参将并都
指挥等官占为已业每岁使军夫耕种收利肥已其守
城等项军士非但无力耕种虽有馀力亦无近便田地
可耕即目守边𦂳急在京官员虽不能役使口外军夫
撮借官牛等项其弊仍未尽革若朝廷失于姑息安于
卷一百八 第 11a 页 WYG1403-0190a.png
因循不即将前项田地拨与各城军民耕种则衣食无
由足给而边城愈见空虚前件如蒙准言乞敕户部选
差能干官员分投前去大同宣府怀来永宁等处会同
各该都御史御史等官将在京官员应有庄田并彼处
势要之家占种田地尽数分派与附近军民为业若系
原起科田地亦须酌量从轻起科仍乞敕各该镇守总
兵等官将各城堡军士分作二班每上班六日令其照
例操守下班六日尽数督令耕种俟收成之后并力备
卷一百八 第 11b 页 WYG1403-0190b.png
禦仍禁革管军头目不许多种田地如此则军士之衣
食自给而民间之转输可省夫且耕且守古人如汉赵
充国诸葛亮晋羊祜皆已行之明效大验著在史册今
日守边之要莫善于此若舍屯种之外而欲边城充实
虽倾府库之财竭生民之力军士数多岁月久远亦难
继矣若有言前项功臣等官不可以无庄田则或于腹
里远近地方量宜拨换口外之地决不可听其置作庄
田侵损守边军士有误国家大计实为不便臣又访得
卷一百八 第 12a 页 WYG1403-0190c.png
永平等关口官军精壮人民安业而紫荆倒马一带关
口官军怯弱关内人民不免惊疑推究其故盖永平等
处系本土官军而紫荆倒马等关系在京拨去轮班官
军衣食不足全无固志贼寇若来不过为逃走之计耳
此事屡有人言而本部未即施行者其意盖谓京师根
本之地宜留保定等处精锐官军在京操守殊不知方
今急务守边为上守关次之若徒守京城此为下策何
也若边方失守则关隘𦂳急关隘失守则腹里人民望
卷一百八 第 12b 页 WYG1403-0190d.png
风流移人心摇动变故百端纵有京师军马当寇在远
亦何所施又有言在京管军头目利保定等处官军供
给柴草因占此留若果有此尤为不可前件如蒙准言
乞敇兵部将保定真定等处在京备操官军发回附近
各关口定立班次永远操守如有不敷于附近卫所递
相拨补却将见在各关轮班管军尽数取回在京备操
如此非惟两免重支口粮抑且边关得人而京师巩固
虽有千百额森亦何足虑凡前三事于守边守关颇为
卷一百八 第 13a 页 WYG1403-0191a.png
切要但恐于人情有碍伏望陛下决意行之则边方幸

  脩省疏(商辂/)
题为脩德弭灾事昔汉臣董仲舒告武帝有曰天人相
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天乃先出灾害
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
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斯言
也古今以为名言兹者彗星见于天田西扫太微北近
卷一百八 第 13b 页 WYG1403-0191b.png
紫宫其谴告警惧之意至矣仰惟皇上忧切于心切谕
群臣同加脩省是能体上天仁爱之心而欲脩政以弭
之也其时政得失生民利病诸文武大臣已条陈上达
矣然德者政事之本书曰惟先格王正厥事孟轲曰君
正莫不正盖正万事必以正君心为本臣备员近辅无
以少裨万一实深愧惧谨采脩德安民大要条陈如左
 一曰正心术夫天下之道二正与邪而已正者二帝
三王圣贤之道也邪者佛老异端之教也自古人君崇
卷一百八 第 14a 页 WYG1403-0191c.png
正道者无不安享治平之乐惑邪教者未有不致危亡
之忧载诸史册历历可鉴臣等仰惟皇上聪明圣知岂
不知所决择而颇留意佛事者聊以试之非诚信之也
然外人闻者窃以为议谓内府一次脩斋街市一次骚
扰中间委曲谁敢直言行之不已渐失人心伏望皇上
留心圣学毋信异端以正本原减去内府脩斋如遇节
令止照常例于在外寺观举行可也脩德应天之本莫
先于此 二曰谨命令夫王言如丝其出如纶言命令
卷一百八 第 14b 页 WYG1403-0191d.png
之出不可不慎也伏闻祖宗以来凡传旨意必专任人
如此则责有所归事无虚伪近来圣旨行于光禄寺内
府各衙门者传奉不一政出多门人得诈伪将来之弊
有不可言伏望皇上今后斟酌事体可否如有可行必
令司礼监传旨庶几命出于一事有可稽而无弊矣
三曰亲接见夫君天也臣地也天地之气交则为泰不
交则为否君臣之道何以异是往古事鉴不敢枚举惟
我祖宗列圣在位未有不接见大臣议论政事者君臣
卷一百八 第 15a 页 WYG1403-0192a.png
情通政是以和今皇上视朝即退端拱九重不一接大
臣于便殿天下军民利病何由尽知岂以首出庶物自
能洞察四方邪抑以臣下庸劣不足与议也伏望皇上
日御便殿或三二日一召文武大臣忠直有识者面议
政事而可否之或询军民之休戚或访人才之贤否或
察治体风俗之得失有疑于心必询于众听览日熟未
必无少补益 四曰慎赏罚夫赏罚二者人君治天下
之大柄也赏当功罚当罪则人心服一有不当则人心
卷一百八 第 15b 页 WYG1403-0192b.png
不服故欲服人心莫先于慎赏罚慎赏罚尤莫先循旧
章守成宪近者道路传言谓赏与太滥近幸无故而受
金帛者多工匠无功而冒官职者众此非旧典所有也
用刑太深有法不该充军而充军者有罪不至死而至
死者此非成宪所宜也伏望皇上节赏慎刑惟旧典成
宪是循是守使人无偏私枉滥之议则公道彰治法正
矣 五曰纳諌诤夫日有万机而事有万变非兼听博
采何由一一当理是故伊尹以从谏弗咈美成汤傅说
卷一百八 第 16a 页 WYG1403-0192c.png
以从谏则圣望高宗而后世之称贤君亦必以听言纳
谏为首事也伏望皇上以古之圣主明君为法虚心屈
已听受群言勿恶其切直勿忽其迂远苟有当理即赐
施行如此则官赏政刑不致乖失而下情得以上通天
下利害军民困苦皆得闻知而久安长治之道在是矣
 六曰励官守书不云乎臣作朕股肱耳目言君臣一
体也今五府六部等衙门非股肱之职乎给事中御史
非耳目之司乎服肱举动合宜耳目闻见不谬则元首
卷一百八 第 16b 页 WYG1403-0192d.png
尊安为成人矣但今承平百有馀年文恬武嬉事多因
循究其弊端难以枚举大槩主于奉承上旨而嫌于违
覆或直行已意而不加斟酌是以其事不便于军民者
多矣有识者徒能窃议而不敢公言意谓目前苟安惧
烦渎也岂知今日下人愁怨感动天变如此之甚乎伏
望皇上戒励各官慎修厥职今后令职股肱者凡遇事
有不便宜再三执奏毋率意行下结怨于民司耳目者
但有事为民厉官为民蠹者即便举奏毋徇情容隐务
卷一百八 第 17a 页 WYG1403-0193a.png
使庶官变因循为奋励各举厥职兴起事功然后政善
民安可冀也 七曰恤军民书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此不易之言也然军出力以卫民民出赋以供军军民
相资邦本乃固近来管军管民官员罔体朝廷爱养军
民之心因公科敛弊出百端军民穷困日甚一日若此
者天下皆然而畿内尤甚何也以差役烦重又无所资
以为生也旧日牧马草场积年开种田地今多为有力
者侵占故马死而罪责至地少而衣食窘怀愤蓄怨非
卷一百八 第 17b 页 WYG1403-0193b.png
一日矣伏望皇上命该部清理三营草场使官军便于
牧放减退势家庄田使百姓便于耕种以资生理其各
处卫所府州县官有巧立名色或谓措办或谓区画或
谓罚赎或谓劝借等项科敛掊剋军民财物者乞令都
察院严行禁治毋令恣意朘削以致下人困苦归怨于
上如此军民各得其所而邦国永宁矣凡此七事实出
舆论言之似若违忤行之必有裨益盖天之视听在民
民心感悦然后天意可回惓惓愚衷实在于是伏望皇
卷一百八 第 18a 页 WYG1403-0193c.png
上鉴除旧布新之象断自圣心力行新政以正心为脩
德之本以馀事为脩德之助德脩于上则群臣咸知感
激效职而安养军民之政次第可举行矣转灾为祥莫
切于此晏婴曰君无违德何患于彗此之谓也臣不胜
悚惧之至谨昧死上言
  请革西厂疏(商辂/)
题为体天道循旧章安人心弭灾异事仰惟皇上临御
以来法天敬祖任贤使能政事脩明纪纲振举是以十
卷一百八 第 18b 页 WYG1403-0193d.png
馀年间海内晏然虽天象屡以示戒而灾变自消虽水
旱比岁相仍而民无离叛实由皇上宽仁大度省刑薄
敛慈仁爱人之心感孚于上下也夫何近日伺察太繁
法令太急刑网太密官校提拿职官事皆出于风闻暮
夜搜捡家财初不见有驾帖人心汹汹各怀疑畏内外
文武重臣托之为股肱心膂者也亦皆不安于位百司
庶府之官资之以建政立事者也举皆不安于职商贾
不安于市行旅不安于涂士卒不安于伍庶民不安于
卷一百八 第 19a 页 WYG1403-0194a.png
业承平之世岂宜有此究其所以盖缘陛下委听断于
汪直之一人而汪直者转寄耳目于群小汪直之失虽
为未甚而群小之中其奸谋足以颠倒是非其巧佞足
以蠹惑人心如韦瑛者自言亲承密旨得专予夺之柄
自谓百官进退尽在掌握之中擅作威福虚张声势甚
有同恶相济如王英者则以附已而荐之稍存公论有
所谏正者则以异已而黜之如狼如虎肆无忌惮原其
立心惟知希求进用以为一身之荣不知伤害良善亏
卷一百八 第 19b 页 WYG1403-0194b.png
损国体大为圣德之累陛下若为防微杜渐不得不然
则前数年间何以帖然无事往者曹钦之反皆由逯杲
生事有以激之人所共知可为明鉴昔唐太宗当天下
甫定之后骨肉相残群雄侧目嫌疑之际宜乎过慎也
而乃从魏徵仁义之言拒封德彝刑罚之说遂致海内
殷富斗米三钱外户不闭几于刑措太宗因封德彝死
谓群臣曰此魏徵劝我行仁义之效也恨不令封德彝
见之夫德脩而民自化法急而民愈乱考之前史历历
卷一百八 第 20a 页 WYG1403-0194c.png
可验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
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我国家积德百有馀年深仁厚
泽浃洽人心四方万国莫不归戴陛下为守文令主严
刑峻法诚非所宜况今天鸣地震无处无之水旱灾伤
日甚一日省躬念咎弭灾消患之道莫先于恤刑狱莫
要于安人心而乃反此所为使人人嗟怨感伤和气一
旦有警变且莫测腹心之患可不惧乎可不虑乎伏愿
皇上体天地之包容勿察察于事情尊祖宗之成宪勿
卷一百八 第 20b 页 WYG1403-0194d.png
屑屑于改易旨意必经于六科防将来之假冒奏疏必
由于通政杜滥受于他门责政事于府部而严课功覈
实之权付刑狱于法司而申三覆五奏之令收回伺察
之人诛逐奸邪之辈其有谋逆奸细并贪赃坏法重情
悉依旧规委任历练老成之人管理如此则谗言不入
于耳自足以颐情而养神苛政不加于下自足以安邦
而定国延圣寿于万年保皇图于不拔其端皆在于此
不然此风日长众口嗷嗷国之安危未可知矣臣等荷
卷一百八 第 21a 页 WYG1403-0195a.png
陛下生成之德置诸宥密之地一念爱君之心拳拳朝
夕有所闻见岂容缄嘿谨条陈大略具题以闻伏候圣
断即赐施行则宗社幸甚天下幸甚
  预防外夷奸谋疏(马文升/)
尝思往年三卫部人偷盗边上马匹经过大同宣府边
上俱来报说我每在边各营偷马回还老营在某处报
知今将一年宣大二边守臣俱不曾奏报前因臣已疑
有彼此相和之意且正统十四年因诺延等三卫部人
卷一百八 第 21b 页 WYG1403-0195b.png
与北部额森相和故有土木之祸臣又闻额森大众即
日俱在宣府住牧亦有东行者而大同无贼窃疑此辈
奸谋若寇宣府山势险阻若寇大同边墙复重又各有
精兵兼调延绥游击官军在此渠意交锋之间彼此各
有所伤若被诺延为彼向道引领大众俱到本卫地方
劄营或留其众在于大同宣府边外制我之兵不敢东
行彼无后顾之虑分遣精锐或从喜峰口或从燕河营
彼处山势平漫不数十里系腹里居民稠密人口头畜
卷一百八 第 22a 页 WYG1403-0195c.png
颇多朝入抢掠夕可计归且军势寡弱岂能支持在京
临时发兵不无缓不及事成化年间诺延卫卫人曾由
此处而入直至永平地方如蹈无人之境若此寇熟知
道路剽黥日久京师未免戒严其为国家之患非细也
岂可不早为之禦乞敕兵部一面于团营拣选马步精
锐官军三千前去永平再选步兵三千前去密云各整
点器械令知兵武臣管领操候一面选舍人或职官星
驰前去宣府大同会同镇巡等官哨探敌兵即今见在
卷一百八 第 22b 页 WYG1403-0195d.png
何处有无东行消息或俱在宣府地方爪探如果东行
即将原定三处军马就便启行于所拟地方操守遇贼
侵犯相机截杀又恐此辈谲诈声东寇西彼此不可不
防复虑拥众之贼三千之兵恐难捍禦但此时达马未
经控掠不敢驰骋秋凉之后必肆猖獗思得下班官军
休息已久兵部宜奏遣属官二员分投前去将德州并
德州左卫天津三卫秋班马队官军催点齐足俱赴永
平听候武臣提调操守及将河间等并保定等五卫马
卷一百八 第 23a 页 WYG1403-0196a.png
步官军及原选土达俱在本城平山卫官军亦在本卫
定州卫官军俱在本州真定等卫并宁山卫及平定千
户所官军俱在真定各如法操练若大同宣府声息严
急先将前项各城精锐步军分散各关口协同守把其
马军遇有入关贼寇相机战守若敌兵俱在东路出没
总兵等官统领听征官军前去剿杀如果西路无事马
队秋班官军该赴京者仍旧赴京其在京春班官军若
系选作听征之数者且不令下班留之以实京师如边
卷一百八 第 23b 页 WYG1403-0196b.png
方无大声息仍令暂且下班不许远散以应调遣庶东
西二路各有其备仓卒之间不致误事亦可以拱护神
京但京师者天下之本京师之兵空虚非居重驭轻保
固宗社之计臣以顺天保定等府原选民兵八千馀名
先时真定知府张琡大名知府李瓒俱已操练定堪调
用经今数年恐致废弛万一贼势猖獗无复应援之兵
若将此等一体操练则可以振扬威武守护地方为京
师之援所谓兵不加增而自增者也
卷一百八 第 24a 页 WYG1403-0196c.png
  陈愚见以裨圣化疏(刘健/)
先于嘉靖二年六月二十九日该臣本县移文令臣知
会节该钦奉圣旨优礼老成朝廷已屡有圣旨了刘健
等还着有司时加存问钦此钦遵于次日诣臣家存问
臣扶病望阙谢恩讫穷念臣以蜉蝣妄幻之躯混麟凤
郊薮之迹殿阁则軿联孤卿之衔品桑榆则重拜问使
之旌麾天光被于绿蓑露湑零于拥肿昔平格或能仅
有今贱子幸乃并收宠并乾旋老当屯遘将危将殆且
卷一百八 第 24b 页 WYG1403-0196d.png
悲且欢欹枕授意令子代书无马卿遗稿于床头窃史
䲡谏馀于牖下窃惟人君莫先于定国定国莫先于正
身然君身之所谓正者其大要在于畏天严以定万年
建国之本奉祖训以永万年垂统之本勤圣学以清万
年几政之本兢兢业业驭朽履冰此古今帝王贻厥燕
翼之良谋中兴英主能自得师之首政也其次则在于
进君子以退小人退小人以安君子所谓君子者公清
直大廉靖光明其学负以道事君之正其节有不可则
卷一百八 第 25a 页 WYG1403-0197a.png
止之坚操天度之权衡殿国是之位置得是君子用之
其引援非道德之清流则典刑之故老彼小人者或劝
于善或逃于野而天下政治日趋于太平矣所谓小人
者阴险奸恶嫉贤妒善纳贿招权口蜜腹剑结奥援以
固宠荣谄言路以规举劾鲜廉寡耻辱道丧心误是小
人用之必引援恶党以助奸进拔邪佞以延誉彼君子
者甘老死于丘樊不遗羞于名教而天下政治咸堕其
术中矣昔林甫怀毒于鹰扬而九龄辈惊心于挟免张
卷一百八 第 25b 页 WYG1403-0197b.png
锐溺于鼓铸而怀慎辈贫死于蒸毛邪正进退之机否
泰于此攸系此臣拳拳以进君子退小人为第二义也
又其次伏望皇上守藩邸之初心念灵长之洪祚无以
逸游而启荒纵之源无以晏安而忘忧勤之念无溺声
色以敝精神无嗜禽酒以昏心志无以狂直不识忌讳
而为言路之罪愆无以请谒阴行诡计而致号令之中
止无听甘言阴为邪佞以延誉无纳谗言以防深厚之
诈欺惜赏赉以节民财罢土木以苏民力选将必登坛
卷一百八 第 26a 页 WYG1403-0197c.png
之材拥虚品而冒爵赏者无容滥竽练兵必趫关之勇
糜廪庾以困征输者无令蚕食治道与危机一念恒存
于意外内脩与外攘大政时加于作新盖此数者姑举
大凡昔愚臣在讲筵之时恒藉以为讽谏之助后因进
讲真德秀大学衍义之编窃感隋炀帝荒淫败国之政
又上言曰炀帝所为如此便是禹汤文武之子孙也要
灭绝况隋无积善之基者乎狂言犯万死之诛先帝无
几微之愠续叨内阁忝与政几同官悉三寿之良独臣
卷一百八 第 26b 页 WYG1403-0197d.png
乏一得之助乃退而恭成一疏思进以仰赞万几属当
休退未获进呈其大意请圣驾随时早晏临御文华默
召辅臣密授懿旨左右分行各授纸笔令其疏写两京
九卿长贰之贤能各省抚按藩臬之卓异即以各官衔
下直书数言务出知见之真不堕毁誉之计又时与六
卿长贰之中或次第以承宣抚巡藩臬来朝亦不时以
赐问其辖内寮属之贤州郡民牧之最军民之大利大
弊政务之可革可兴仰答圣问一如辅臣之例无事虚
卷一百八 第 27a 页 WYG1403-0198a.png
文仰承德意会萃佥言缮写三本以一留中以备御览
各以一付之内阁吏部凡遇繁剧之差除不次之超拔
更量材品各委责成其未在所举者照旧循资自知勉
励庶才称其官官胜其事择材于无事之日获用于临
事之时古大臣夹袋之书古贤君书名御屏之意圣王
清问下民之心或者亦出于此臣肉食四十馀年叨闲
十有馀载敢借垂死之笔少赎枉生之愆但虮虱已吊于
汤沐之既具犬马已迫于帷盖之既陈神思荒迷语言
卷一百八 第 27b 页 WYG1403-0198b.png
狂悖石室秘藏不能启帝王心印之宝箧雌黄旧笔亦
有愧伏翁口授之漆文执黄卷以穷言未得于片言只
字存白头之故习何有于乃志乃心伏惟俯赐哀矜曲
加采择则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也臣干冒威严不胜
陨越
  论时政十失疏(李东阳/)
窃闻委质事君者人臣之常职托孤寄命者天下之重
任必处常而不失其职任重而不负其托然后可以无
卷一百八 第 28a 页 WYG1403-0198c.png
愧若徒旷官尸位而假委质之名不能扶颠持危而冒
托孤之寄断乎其不可也痛惟孝宗皇帝大渐之时召
臣等至乾清宫御榻前面赐顾命谆谆数百言臣等顿
首拜受不胜呜咽彼时司礼监太监陈宽实共闻之伏
自陛下嗣位之初臣等辅导启沃多见施行少伸报称
近数月来往往旨从中出略不预闻有所议拟径行改
易诏书不信政令不中臣等不敢缕缕姑以其重者言
之商人谭景清等附托皇亲奏讨残盐既不肯奉诏还
卷一百八 第 28b 页 WYG1403-0198d.png
官又不肯领回原价挟制朝廷摇撼官府沮陛下之美
政累母后之盛德论其情罪死有馀辜且皇亲之家既
已辞退家人引目此商人者已不相干而乃曲为庇护
宁使帑藏空虚边饷匮乏而不之顾此政令之一失也
大同随征所闻冲锋破敌名次揆之旧制俱不该载况
纪功官原开按伏不系对阵侍郎等官勘得功无显迹
查无明證名字不对多寡不一而乃查近年弊政欲升
数百冗员以官法为人情视爵禄如粪土此政令之失
卷一百八 第 29a 页 WYG1403-0199a.png
二也内府冗员奉旨裁节佥书守门及分守守备等官
减革者百无一二而海子净身人又选八千馀非惟伤
财害民抑且败坏风俗至于蟒龙玉带滥赏无算大坏
名器尤为不可此政令之失三也御用监书篆缺人吏
部奉旨考选乃令革退人役通送本监考校优劣是不
信铨衡之任而信宠倖之臣况该部查出革退之人俱
系夤缘传奉奉诏裁革才不几时遽开此例则匠官术
士仿效成风以邪路为当行视诏书为故纸此政令之
卷一百八 第 29b 页 WYG1403-0199b.png
失四也他如皇庄田土已令巡抚官查数又复差官踏
勘取者未回差者继出带领人役搔扰地方京畿贫困
已极何以堪之此政令之失五也驾帖出外拿人累经
各衙门论奏恐生诈伪近因皇亲家人奏诉畿民侵占
田土辄为出给提解来京镇抚司考问情节俱与原奏
不同未免亲解本处官司问理牵连负累破家荡产冤
苦之声致伤和气此政令之失六也韦兴齐玄蛊惑先
帝盗空府库一则夤缘分守屡劾不退一则奏请追究
卷一百八 第 30a 页 WYG1403-0199c.png
止令取回迁延至今未正典刑此政令之失七也各营
执事官军及内府军匠各仓军卒俱经奏准查赴团营
及各衙门乞留仍复照旧废营伍之籍供私用之门此
政令之失八也内承运库银两支销累数百万内府支
用不给印票该库内官自前查算竟尔不行司钥库铜
钱该部累奏支用展转推延至今未发此政令之失九
也饶州磁器奉诏蠲免二年又令起运来用此政令之
失十也似此之类未易悉举臣等坐视无可奈何或封
卷一百八 第 30b 页 WYG1403-0199d.png
还执奏不能终止其为失职实所难辞追思先帝临奔
顾命之言仰念陛下委任旧臣之意若涓埃之力少有
所裨犬马有知犹当报德况主少国疑四方多事岂忍
洁身去位自求便安但忠不足以格君才不足以济世
智穷力竭日甚于前臣等所陈奉有圣谕朕便处治至
今未有施行今所奉圣谕云待斟酌行是必言无可采
乃使之照旧辅道亦不过仍前失职而已先帝赫赫之
灵临之在上岂欲其冒辅导之虚名而蹈旷废之实咎
卷一百八 第 31a 页 WYG1403-0200a.png
如此哉陈力就列不能者止闻之古人亦有明训与其
身自坏之不若让之能者伏望圣明俯垂洞察谅臣等
为国之心非由矫饰正臣等失职之罪特赐罢归亟选
非常之才俾任难为之事庶可以上回天变下慰人心
承先帝付托之隆保祖宗基业之重矣
  议行武举疏(刘大夏/)
武举之设将以延揽英雄广储将帅招来韬晦之士收
拾跅弛之才盖以古今治天下之具惟文武二道天之
卷一百八 第 31b 页 WYG1403-0200b.png
生才以供世用惟文武二艺凡国家求相于文求将于
武亦惟文武二科我朝设文举足以备一代之彝典而
其网罗之周自阀阅以及草泽不以远而溃贱而弃故
得人以备任使其用武臣也甄别军功之大小以为升
擢之阶级内或陟督府之崇班外或膺边方之重寄或
处于方面之长贰或列于行伍之将帅世享簪缨家足
饩廪奖励武臣作兴士气意甚善矣但求将于武弁一
途凡授钺推毂非出于贵宠之子弟即拔自行伍之粗
卷一百八 第 32a 页 WYG1403-0200c.png
材近岁有保举将才之例又但据其见有官职之人其
间往往徇名而不责实挽强引重者目为勇敢谈说纵
横者目为谋略及委以重兵临以大敌偾事者多而成
功者少盖由求将之意虽劳而选将之路太狭也宋臣
范仲淹有言议者不知取将之无术但云当今之无将
今日之弊殆亦坐此且天之赋人以才诎于文者或优
于武亦不以远而啬不以贱而限如穰苴生于寒微吴
起困于羁旅乐毅出于疏贱黥布杂于舆台卫青辱于
卷一百八 第 32b 页 WYG1403-0200d.png
人奴去病育于假子若当时非有知识之人为之汲引
岂能自致通显建功于世而垂称于后耶今四海之大
生聚之繁宁无若斯者在于侧陋之间夫武以用将为
先亦犹文以求相为先孙武曰将者人之司命国家安
危之主也司马曰将不能设无以应卒昔唐知求将之
为重视进士科而增置武举遂得郭子仪卒成再造之
功宋知求将之为重视制科而详定武举遂得狄青令
狐挺卒能料元昊之背叛破智高之猖獗盖异人杰士
卷一百八 第 33a 页 WYG1403-0201a.png
感奋而兴饮气挟术以赴功名之会此前代故事有足
徵也宋臣苏洵言于仁宗曰文有制科武有武举陛下
欲得将相于此乎取之十人之中岂无一二此名儒格
言为足徵也兹者适当武举再开之时臣等见得法制
未备礼仪未隆上未足以协旁求之心下不足以副登
进之望宋臣富弼请制武举尝曰法度龌龊未能致特
起之士臣等窃与之异世而同怀也盖事既当重则品
式宜加详备恩礼宜从优厚今欲依仿唐宋故事参酌
卷一百八 第 33b 页 WYG1403-0201b.png
会殿二试事例少加损益每遇文举乡试之年亦将武
举议期行移两京各省令其转行晓谕如有究极韬略
精通武艺者或隐于山林或育于学校或羁于戎卒或
系于仕籍许赴所在官司投报试果可取者礼送兵部
会萃数目请于次年四月开科初校骑射以发九矢中
三矢以上者为合式二较其步射以发九矢中一矢以
上者为合式三试策二道论一道优者列职论官以示
崇异其非全材黜之以俟后举此制一定庶法式昭宣
卷一百八 第 34a 页 WYG1403-0201c.png
足以备彝宪礼遇崇重足以激人心凡海内智勇之士
莫不仗剑而起各售其术期以效用于世是驱天下之
英雄而入于吾之彀中陛下屈群策而用之何忾之不
可敌何侮之不可禦虽鞭笞四夷伸威万里将无不如
吾意者又何假拊髀而叹思借才于异代也哉
  培养圣德疏(庄昶/)
翰林院捡讨臣庄昶谨奏为培养圣德事成化三年十
一月二十九日内阁遣郎中韩定持小揭帖到于东阁
卷一百八 第 34b 页 WYG1403-0201d.png
及史馆分与太常卿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吴节等人各
赋诗以为上元赏玩之具臣等各受一帖内开花果烟
火等项面帖诗格式拟述进呈及观旧式俱是玩好之
物鄙亵之词甚非所以养圣心崇圣德也臣等窃议以
为此事必非陛下所为陛下以天纵之圣日新之学游
心经术迈迹尧舜凡所举动必欲为法于天下可传于
后世方即位之初首下温诏免田租绝贡献停不急之
务与民息肩又开言路凡朝廷政治得失军民利病许
卷一百八 第 35a 页 WYG1403-0202a.png
诸人直言无隐天下䜣然以陛下应天心承祖德而所
以太平万世者在是矣及观去年以来如遣人造楮国
家旧制也一闻大臣之言而遂寝节令宴乐每岁常例
也一因大臣之疏而遂罢向因灾异敕谕群臣同加脩
省凡此数事皆臣目击耳闻未尝不拜手稽首称颂以
为陛下从善如流改过不吝自禹汤以来未之有也在
彼者既皆陛下所不为则烟火之事臣等又决知陛下
之不乐于此也今日之举或者两宫皇后在上陛下欲
卷一百八 第 35b 页 WYG1403-0202b.png
极孝养奉其欢心为一身娱乐之计然大孝在乎养志
不可徒供耳目之玩好以为养也臣等伏睹两宫母后
恭俭慈仁之德著于天下坤仪贞静举天下之珍奇玩
好皆不足以动其心岂以烟火为乐哉即今两广弗静
四川未宁三韩离乱然敌情难测尚费区处不可置之
度外北蕃甫盛强包藏叵测之心窥伺间隙所当深虑
江西湖广一旱数千里民不聊生其他灾伤处所尤多
未易悉举生灵嗷嗷张口待哺虽蒙优诏赈恤然公私
卷一百八 第 36a 页 WYG1403-0202c.png
匮乏计无所出可为寒心此正陛下宵旰焦劳不遑暇
食两宫母后同忧天下之日臣等又知陛下之不暇为
此也至于翰林之官以论思代言为职虽曰供奉文字
然鄙俚不经之词岂宜进于君上若不取法圣贤而曲
引宋郊苏轼之文致以为比是以三代以下之君望陛
下而不以三代以上之君望陛下也臣等遭遇圣明发
身黄甲叨与庶吉士之选陛下养之翰林教之诵习六
经师法孔孟二年于兹矣今又授以今职感冒国恩至
卷一百八 第 36b 页 WYG1403-0202d.png
隆极厚夙夜惓惓相与戒饬惟恐曲学阿世无以补报
于万一何敢以此鄙词上渎天听以自取侮慢不恭之
罪哉臣等又尝伏读宣宗章皇帝御制翰林箴曰有启
沃之言惟义与仁尧舜之道邹孟以陈若今烟火之举
恐非尧舜之道烟火之词恐非仁义之言臣等知陛下
之心即祖宗之心故不敢以是妄陈于陛下之前且知
不可曲顺而为之是不忠也知其不可为而不以实闻
是不直也不忠不直臣罪大矣古之帝王盘盂有戒几
卷一百八 第 37a 页 WYG1403-0203a.png
杖有铭目不视非礼之色耳不听非礼之声兢兢业业
惟怀永图虽在纷华靡丽之中幽独得肆之地而所以
戒谨恐惧操存省察以致其精一执中之功者无所不
用其极诚以人主一心攻之者众一惑于耳则凡侈靡
之声皆乘间而入矣一惑于目则凡侈靡之色皆抵隙
而进矣人心愈危道心愈微天理人欲不容并立若曰
上元之乐乃微事耳烟火之举乃细故耳此不足为圣
明累是殆不然书曰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又曰不役耳
卷一百八 第 37b 页 WYG1403-0203b.png
目百度惟贞若于此一事厌常喜异之念兴则他日之
甚于此者将无不至不可以为微事细故而不知谨也
且漆器之作何损于德而舜则止之旨酒之甘何害于
事而禹则绝之露台之费不足为奢而汉文则已之彼
圣贤之君何汲汲于是哉正以欲不可纵渐不可长故
耳臣等伏愿陛下宽斧钺之诛采刍荛之语将此烟火
之事即行禁止不使接于耳目而移此视听为文王之
视民如伤为大舜之闻善若决江河省此冗费以活流
卷一百八 第 38a 页 WYG1403-0203c.png
离困苦之民赏征伐劳役之士则干戈可息灾异可消
百姓可以富庶四夷可以宾服亿千万年享太平无疆
之休则陛下之所以奉养两宫者其孝岂有大于此哉
惟陛下深思而力行之不以臣等为沽矫不以臣言为
迂阔使天下后世皆知圣人之凡所作为出于寻常万
万矣
 
 
卷一百八 第 38b 页 WYG1403-0203d.png
 
 
 
 
 
 
 
 文章辨体汇选卷一百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