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八十四
卷八十四 第 1a 页 WYG1402-058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文章辨体汇选卷八十四
            明 贺复徵 编
上书十九
  上太祖高皇帝书(明叶居升/)
臣历观汉晋唐宋之世皆有灾异之变始因刑政失宜
贤愚倒置遂致纪纲不振或政失于权臣或势移于方
镇患不生于女祸则困于敌国上下偷安苟延岁月谏
卷八十四 第 1b 页 WYG1402-0589b.png
书屡上曾莫之省天变于上而不知戒人怨于下而不
知恤天下已坏而莫能救也臣每读史至于其间未尝
不切齿热中不止太息而已迄元之季天人厌乱既极
天命真人以圣神文武之资扫除乱略四海英雄坐致
阙下沙漠之徼罔不臣服方宵衣旰食以图雍熙之治
凡汉晋唐宋之失今皆无有然而天变于上以致日月
星辰失叙或者鉴观前世之失矫枉其弊而又太过者
欤汉贾山有言曰忠臣之事君也言切直则不用而身
卷八十四 第 2a 页 WYG1402-0590a.png
危不切直则不可以明道明主之所急闻忠臣之所以
蒙死而竭之也臣今有刍荛之言虽未足以明道敢切
直言之庶尽忠臣事明主之心乎臣闻王者之心上通
乎天王者之动上应乎天审天下之治否者则求其端
于王而已天之阴阳五行日月星辰其可见也使阴阳
交和五行顺序日月星辰得其常天下虽未善治谓之
治焉可也阴阳错缪五行不得其序日月星辰不得其
行天下虽无事谓之不治可也稽之天道察之人事而
卷八十四 第 2b 页 WYG1402-0590b.png
后可以验治乱之实矣臣观当今之事太过者有三曰
分封太侈也曰用刑太繁也曰求治太速也何以明之
日者君之象也月者臣之象也五星者卿士庶人之象
也臣愚不知星术姑以所闻于经传并摭前世已行之
得失者论之诗曰彼月而食则维其常阴盛阳微则为
不善矣今日刑于月犹之可也而曰日月相刑者则月
敢抗于日臣敢抗于君矣切观主上之有天下扫除群
雄如踣草芥包络豪杰如臂使指今公卿大臣数十万
卷八十四 第 3a 页 WYG1402-0590c.png
之众战必胜攻必取者朝廷遣一介之使召之则拱手
听命无敢后时况敢有抗衡者乎传曰都城过百雉国
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三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
之一使上下等差各有定制上得以兼乎下下不得以
兼乎上盖所以强干弱枝以遏乱原而崇治本也国家
裂土分封使诸王各有分地以树蕃屏以复古制盖惩
宋元孤立宗室不竞之弊也然而秦晋燕齐梁楚吴闽
诸国各尽其地而封之都城宫室之制广狭大小亚于
卷八十四 第 3b 页 WYG1402-0590d.png
天子之都赐之以甲兵卫士之盛臣恐数世之后尾大
不掉然后削其地而夺之权则起其怨如汉之七国晋
之诸王否则恃险争衡否则拥众入朝甚则缘间而起
防之无及也此皇天眷顾之甚或者谴告以相刑之象
欤今议者曰诸王皆天子亲子也皆皇太子亲骨肉也
分地虽广制度虽侈所谓犬牙相制盘石之宗天下服
其强耳岂有抗衡之理也书曰列爵惟五分土惟三今
王亦爵也汉谓诸侯王亦不过三分之位耳礼莫大于
卷八十四 第 4a 页 WYG1402-0591a.png
分使王侯之国与京畿同则为列国矣尚有君臣之分
乎今秦晋燕齐梁楚吴闽诸国皆连带数十城而复优
之以制假之以兵议者何不摭汉晋之事以观之乎孝
景皇帝汉高皇帝之孙也七国诸王皆景帝之同祖父
兄弟子孙也当时一削其地则遽搆兵西向晋之诸王
皆武帝之亲子孙也易世之后迭相拥兵以危王室遂
成五胡云扰之患由此言之分封踰制祸患立生援古
證今昭昭然矣此臣所以为太过者欤昔贾谊劝汉文
卷八十四 第 4b 页 WYG1402-0591b.png
帝早分诸国之地空之以待诸王子孙谓力少则易使
以义国小则无邪心向使文帝尽从谊之所言则必无
七国之祸愿及诸王未之国之先节其都邑之制减其
卫兵限其疆理亦以待封诸王之子孙此制一定然后
诸王有圣贤之德行者入为辅相其馀世为藩辅可以
与国同休世世无穷矣割一时之恩以制万世之利以
消天变以安社稷天下幸甚臣又观历代开国之君未
有不以尚德缓刑而结于民心亦未有不以专事刑罚而
卷八十四 第 5a 页 WYG1402-0591c.png
失民心国祚长短悉由于此三代秦汉隋唐享国之数
具在方册昭然可观其故何也易曰天地之大德曰生
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财
正辞禁民为非曰义此可以见天地好生之心与圣人
守位之道矣然而禁民为非之义特居于末者明不得
已而用刑而不专任刑罚也古者断死刑天子为之撤
乐减膳而寓惨怛之意于其间诚以天生斯民立之司
牧而教养之俱欲其并生于天地之间也不幸而不率
卷八十四 第 5b 页 WYG1402-0591d.png
教者入于其中则不得不刑之耳故其仁爱之笃浃于
民之肌肤沦于民之骨髓民思其德愈久而不忘故其
子孙享国久远者六七百年近者亦三四百年岂偶然
而已哉今议者曰宋元中叶之后纪纲不振专事姑息
赏罚无章以致亡灭此行小仁而灭大义虽有其位而
不能守之主上所以痛惩其弊而矫枉之者也故制不
宥之刑权神变之法使人知惧而莫测其端也臣闻开
基之主垂范百世一动一静必合准绳使子孙有所持
卷八十四 第 6a 页 WYG1402-0592a.png
守况刑者民之司命可不慎欤夫刑罚贵乎得中过与
不及皆非天讨有罪之意也使刑政不立而强暴得以
相陵则国非其国矣因之刑法繁苛而政治促急而民
无所措手足矣姑以当今刑法言之笞杖徒流死今之
五刑也用此五刑既无假贷一出乎大公至正可也而
用刑之际多出圣衷致使治狱之吏务从深刻以趋求
上意深刻者多获功平允者多得罪或至以赃罪多寡
为殿最欲求治狱之平允岂易得哉近者特旨杂犯死
卷八十四 第 6b 页 WYG1402-0592b.png
罪免死充军其馀以次仿流徒律又删定旧律诸条减
宥有差此渐见宽宥全活者众而主上好生之仁已蔼
然布于宇内矣然未闻有戒治狱务从平允之条是以
法司之治狱犹循旧弊虽有宽宥之名而未见有宽宥
之实所谓实者诚在主上不在臣下也故必有罪疑惟
轻之意而后好生之德洽于民心必有王三宥然后制
刑之政而后有囹圄空虚之效此非可以浅浅致也唐
太宗皇帝谓侍臣曰鬻棺之家欲岁之疫匪欲害于人
卷八十四 第 7a 页 WYG1402-0592c.png
欲利于棺售故耳今法司覈理一狱必求深以成其考
今作何法使得平允太宗矫隋之暴刑法务从宽宥犹
患及此况今立法严密以矫宽纵能无是失何以明其
然也古之为士者以登仕版为荣以罢职不叙为辱今
之为士者以混迹无闻为福以受玷不辱为幸以屯田
工役为必获之罪以鞭笞捶楚为寻常之辱其始也朝
廷取天下之士网罗捃摭务无遗逸有司催逼上道如
捕重囚比到京师而除官多以貌选故所学或非其所
卷八十四 第 7b 页 WYG1402-0592d.png
闻而其所用或非其所学洎乎居官举动一跌于法苟
免诛戮则必屯田工役之科所谓取之尽锱铢用之如
泥沙率是为常少不顾惜然此亦岂人主乐为之事哉
欲人之惧而不敢犯也切见数年以来诛杀亦可为不
细矣而犯者日月相踵岂下人之不惧法哉良由激浊
扬清之不明善恶贤愚之无别议贤议能之法既废以
致人不自励而为善者怠宋程颐有言曰君子小人常
相半也天下治则小人多化为君子而君子多于小人
卷八十四 第 8a 页 WYG1402-0593a.png
天下乱则君子多化为小人而小人多于君子此言在
上之人有以化之耳有人于此廉如夷齐智如良平一
或不谨少戾于法上之人将录其所长弃其所短而用
之乎将舍其所长摘其所短而寘之法乎苟取其长而
舍其斫短则中庸之才争以为廉为智而成有用之君
子矣苟取其短弃其所长为善之人皆曰某廉若是某
智若是少不如法朝廷不少贷之吾属何所容其身乎
致使今之居位者多无廉耻当未仕之时则脩身畏慎
卷八十四 第 8b 页 WYG1402-0593b.png
动遵律法一入于官则以禁网严密朝不谋夕遂弃廉
耻或事掊尅以备屯田工役之资者率皆是也若是非
用刑之烦者乎汉之世尝徙大族于山陵矣未闻实之
以罪人也今凤阳皇陵所在龙兴之地而率以罪人居
之以怨嗟愁苦之声充斥园邑朝廷知非所以恭承宗
庙意也近令就中愿入军籍者听之免罪复官者有之
而犹闻有拘其馀丁家小在屯夫有罪之家长既赦而
任之以政矣馀丁家小复何罪哉夫摧强敌垒则扬精鼓
卷八十四 第 9a 页 WYG1402-0593c.png
锐奋三军之气攻之必克擒之必获可也今贼人伪四
大王突窜山谷如狐如鼠无窟可追以计获之庶或可
得而乃劳重兵以讨之彼之惊骇溃散兼之深林大壑
人迹不能追踪之地与之较奔走则彼就熟路而轻行
与之较死生则彼负必死之气三军之众孰肯舍死而
争锋哉今捕之数年既无其方而乃归咎于新附户籍
之细民而迁徙之搔动四千里之地鸡犬不得宁息况
新附之民日前兵难流移他所朝廷许之复业而来归
卷八十四 第 9b 页 WYG1402-0593d.png
者今既附籍矣乃取其数而尽迁之是法不信于民也
夫有户口而后田野辟田野辟而后赋税增今责守令
年增户口正为是也近者已纳税粮之家虽承特旨分
释还家而其心犹不自安已起户口虽蒙怜恤见留开
封听候今军士散漫村落居民不知所为讹言惊动况
太原诸郡外界边鄙民心如此甚非安边之计也臣恐
自兹之后北郡户口不复得增矣何者小民易动而难
安今之小民以为新籍在官乃见迁徙不报反易逃匿
卷八十四 第 10a 页 WYG1402-0594a.png
若欲迁徙一概而迁之我奚先受其殃乎凡此皆臣所
谓太过而足以召灾异者也未见其可以结民心而延
国祚者也晋郭璞有言曰阴阳错缪皆烦刑所致今之
天变岂非烦刑所致者乎臣愿自今朝廷宜录大体赦
小过明诏天下脩举八议之法严禁深刻之吏断狱平
允则超迁之苛刻聚敛者则罢黜之凤阳屯田之制见
任家小在屯者听其耕种起科已起户口见留开封者
悉放复业当差如此则人主足以隆好生之德以树国
卷八十四 第 10b 页 WYG1402-0594b.png
祚长久之福而兆民自安天变自消矣昔者周自文武
至于成康而后教化大行汉自高帝至于文景而后号
称富庶文王武王高帝之才非不能使教化行以致富
庶也盖天下之治乱气化之转移人心之趍向皆非一
朝一夕之故致治之道固不可骤至今国家纪元九年
于兹偃兵息民天下大定纪纲大正法令修明亦可谓
安矣而主上切切以民俗浇漓人不知惧法出而奸生
令下而诈起故或朝诛而暮犯者有之昨日所进今日
卷八十四 第 11a 页 WYG1402-0594c.png
被戮者有之乃至令下而寻改已赦而复收天下臣民
莫之适从而不能相安者甚不称主上求治之心也臣
愚谓天下趋于治也犹坚冰之将泮也冰之坚非太阳
一日之光能消之也阳气发生土脉微动和气蒸之然
后自然融释圣人之治天下亦犹是也刑以威之礼以
导之渐民以仁摩民以义而后其化熙熙也孔子曰如
有王者必世而后仁此非空言也况今之天下犹古之
天下民俗虽漓而民好善恶恶之心则未尝泯也因其
卷八十四 第 11b 页 WYG1402-0594d.png
好善恶恶之心以正其风俗则求治之道在是矣求治
之道莫先于正风俗正风俗之道莫先于使守令知所
务使守令知所务莫先于使风宪知所重使风宪知所
重莫先于朝廷知所尚则必以簿书期会讼狱钱榖之
不报为可恕惟以流俗大坏极弊为不可不问而后正
风俗之道得矣风俗既正天下其有不治者乎古之为
郡守县令为民之师师则以正率下导民于善使化成
俗美者也征赋期会狱讼簿书固其职也今之守令以
卷八十四 第 12a 页 WYG1402-0595a.png
户口钱粮簿书狱讼为急务至于农桑学校王政之本
乃视为虚文而置之不问将何以教养黎民哉以农桑
言之方春州县下一文帖里甲回申文状而已守令未
尝亲点视种时次第旱涝预备之道也以学校言之廪
膳生员国家资之以取人才之地也今各处师生缺员
者多纵使具员守令亦鲜有以礼让之实作其成器者
朝廷切切以社学为重教民之急务故屡行取勘师生
姓名所习课艺如是之严今之社学当社镇城郭或但
卷八十四 第 12b 页 WYG1402-0595b.png
置立门牌远村僻处则又具其名耳守令亦未尝以教
养为已任徒具文案以备照刷而已及至宪司分部按
临亦但循习故常照依纸上照刷亦未尝差一人巡行
点视兴废之实上下视为虚文如此小民不知孝悌忠
信为何物斗争之俗成奸诈之风炽而礼义廉耻扫地
矣此守令未知所务之失也风纪之司所以代朝廷导
扬风化访察善恶条举纲目拯治万事至于听讼谳狱
其一事尔今专以狱讼为要务以藏赃多者为称职以
卷八十四 第 13a 页 WYG1402-0595c.png
事迹少者为阊茸一有不称虽有忠臣孝子义夫节妇
视为虚文末节而不暇举若是谓之察恶亦近矣所谓
导扬风化者安在哉其始但知以去一赃吏决一狱讼
为治而不知劝民成俗使民迁善远罪为治之大者也
此风宪未知所重之失也守令亲民之官风宪亲临守
令之官未知所务如此所以欲求善治而卒未能也王
制论乡秀士升于司徒曰选士司徒论其秀士而升于
太学曰俊士大乐正又论造士之秀升诸司马曰进士
卷八十四 第 13b 页 WYG1402-0595d.png
司马辨论官材论定然后官之任官然后爵之其考之
详如此成周得人为盛今使天下都邑生员考于礼部
升于太学使历练众职任之以事可以洗历代选举之
陋而上法成周之制矣然而郡邑生员升于太学或未
数月遽选入官委之以郡者间亦有之臣恐此辈未谙
时政未熟朝廷礼法不能宣导德化上乖国政下困黎
民虽曰国家养育之仁然世间奇材罕有如颜回耿弇
邓禹者固不可拘于常法虽贾谊之才汉朝以其年少
卷八十四 第 14a 页 WYG1402-0596a.png
难委之开国以来选举秀才不为不多所任名位不为
不重自今数之在者宁有几人乎臣恐后人之视今亦
犹今之视昔昔年所举之人岂不深可痛惜乎凡此皆
臣所谓求治太速之过也昔者宋有天下盖三百馀年
其始以礼义教其民当其盛时闾阎里巷皆有忠厚之
风至于耻言人之过失至其末年捍城之将至力屈计
穷则视死如归忠臣义士死事者不可胜数虽妇人女
子羞被污辱此皆礼义教之效也元之立国其本固先
卷八十四 第 14b 页 WYG1402-0596b.png
拨矣其枝叶不从而颠蹶者未之有也故其末年弃城
叛将降敌附下者亦不可胜纪虽老儒硕臣甘心屈辱
大将北征以来为之死事者几人乎此礼义廉耻不振
之弊也使其遗风流俗至今未革深可怪也臣谓国家
求治之速莫若敦礼义尚廉耻守令则责其先礼义慎
征赋而以农桑学校为急务风宪则责其先教化审法
律而以平狱缓刑为最切如此则德泽下流求治之道
庶几得矣郡邑生员升于太学须令在学肄业或三年
卷八十四 第 15a 页 WYG1402-0596c.png
精通一经兼习一艺然后入选或宿卫或办事以观大
臣之能而后任之以政则其学识兼懋庶无败事且使
知禄位皆天之禄位而可以塞觊觎之心也夫分封有
制则本支百世矣刑罪既清则刑期无刑矣崇礼义尚
廉耻而风移俗易矣于是主上端拱清穆待以岁月则
阴阳调而风雨时诸福嘉祥莫不毕至矣尚何天变之
不消也哉虽然臣愚猥不自度微贱庙堂之议辄敢陈
说如此是以蝼蚁之命试当雷霆之威不胜屏营之至
卷八十四 第 15b 页 WYG1402-0596d.png
 
 
 
 
 
 
 
 文章辨体汇选卷八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