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1a 页 WYG1266-0483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柏斋集卷二
             明 何瑭 撰
  序
   宗藩孝行序
曾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矣
三代以还教化废缺人子当亲之存也事之尚不能如
礼至于葬祭尤为灭裂其可叹者多矣宗室郑王殿下
卷二 第 1b 页 WYG1266-0483d.png
孝爱之性得之天授先王早逝每以不及躬事为恨事
母太妃曲尽爱敬乙亥正月母感疾王不脱冠带而养
饮膳汤药必尝之而后进母既不起则呼号辟踊顿绝
复苏凡敛而附于身殡而附于棺者必敬必戒朝暮奠
哭视礼有加焉茔在太行山麓去府城馀三十里王徒
步送葬左右请乘舆则泣曰吾自此不复见吾亲矣徒
步何足劳也既葬左右请遵以日易月之制易吉服则
又泣曰短丧非古也自汉文帝始也父母之恩罔极圣
卷二 第 2a 页 WYG1266-0484a.png
人定为三年之制示有终耳吾奈何舍之而遵汉文之
乱制乎左右乃不敢言既而请御酒肉宾筵请用乐皆
不许曰非惟礼不可心亦不忍也大小祥祭及四时之
荐必以礼而悲感视初丧无异焉由是国中士大夫之
习于礼者相与议曰生事葬祭以礼在士夫犹以为难
况王生长富贵之中乃能举久废之礼是可不谓之孝
乎永言孝思孝思维则下武之诗所以颂周王也靡有
不孝自求伊祜思乐之诗所以颂鲁侯也盖上有善而
卷二 第 2b 页 WYG1266-0484b.png
下不知则为不明知而不以颂则为不仁是非贡谀盖
所以褒既往劝将来也王之孝如古人矣可无述乎佥
曰善于是宪副吴道宁首赋诗以颂士夫咸继作焉王
姻亲阎廷璧汇次之得诗歌乐府凡若干首以瑭尝备
员国史也乃属叙其梗槩如右云
   宗藩赵王殿下孝行序
彰德儒士蔡生绣介吾友瞿贤儒及门生张继光来谒
手捧一编书以示则宗藩赵王殿下孝行录也予读之
卷二 第 3a 页 WYG1266-0484c.png
既蔡生乃作而请曰绣无似不能继先人之志业儒无
成蒙国主殿下招致书堂待以士夫之礼绣盖深感德
焉顾无以报念惟国主孝行之懿古今鲜比拟撰述称
颂传之无极顾力不能拟借重执事一言幸甚贤儒继
光复助为之请予不得已乃告之曰录中所载贤王殿
下之孝有郡王之奏有该部之议有圣天子之敕有名公
才士之歌咏序论凡所以焯德传远者备矣至矣予复
何言无己则申明圣人立教之意以破世俗因循之说
卷二 第 3b 页 WYG1266-0484d.png
以彰王休以定王志乎圣人立教罔不欲人入于善而
不流于恶故有赏罚之典焉以赏罚或有所不及故又
立为圣贤愚不肖君子小人之名以示褒贬荣辱焉使
赏罚不及者亦有所劝惩自力于善而不流于恶其立
教之意远矣孔子曰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孟子曰令闻
广誉施于身所以不愿人之文绣也意盖如此孟子他
章有好名之论不过谓好名而不出于自然者真情有
时而发见不如安行者耳非为恶也世之怠于自修而
卷二 第 4a 页 WYG1266-0485a.png
又嫉贤妒能者于人之放辟邪侈无所不为者一切不
问见人之修身饬行克自树立者则往往从而谤之曰
此好名者也孟子之所恶也一唱百和遂成风俗贤人
君子志欲为善而中无定见者亦畏讥避谤不敢果于
为善甚至委曲徇俗以求免讥谤之及其身亦惑矣孰
谓孟子垂教之言而反贻害教之祸至于此哉愚窃谓
无意于名而安行乎善者圣人也有意好名而利行乎
善者贤人也不知名之可慕而肆意为恶者小人也盗
卷二 第 4b 页 WYG1266-0485b.png
名欺世而行实未善者奸人也贤人之利行虽不及圣
人之安行然则去小人奸人则远矣论者不讥彼而反
谤此是何心哉今观赵王殿下之事祖母也居则致敬
养则致乐病则致忧丧则致哀祭则致严孝之行盖无
不备矣及郡王奏请旌异则具奏辞免盖安行乎善而
无意于名者也是盖圣人之用心也或曰王虽贤未可
遽谓之圣曰王固未可遽谓之圣而其见则圣人之见
也贤而利行进进不已安知不同归于圣哉昔人有称
卷二 第 5a 页 WYG1266-0485c.png
夫子之圣者夫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
也圣吾不能辞其名也不厌不倦践其实也辞其名而
践其实故至今称夫子之圣者不衰王尚勉哉世俗之
论无疑也蔡生曰执事之言甚正请书之绣将捧归以
献于我国主于是乎书
   郑王加冠序
嘉靖癸巳正月三日宗室郑王殿下始加元服庠生贾
佩具礼称贺徵辞于瑭瑭窃惟人生既长则冠自天子
卷二 第 5b 页 WYG1266-0485d.png
达于庶人无以异也仪礼止有士冠礼公卿以上皆缺
或谓人无生而贵者故虽天子之尊冠必以士服是以
止有士冠礼及考于史则成王之冠也有史佚之辞鲁
侯之冠也备金石之乐赵文子之冠也晋诸卿各有颂
戒之辞是知公卿以上冠礼非本无也以失传而亡耳
我圣祖以礼治天下自天子皇太子亲王以及品官士
庶人之冠莫不制为定礼垂教之意远矣然天子天下
之主也天下之人赖焉亲王一国之主也一国之人赖
卷二 第 6a 页 WYG1266-0486a.png
焉盖有非品官士庶人可比者恭惟贤王殿下天性聪
明读书尚礼童幼之时已有人君之度国人盖久已归
心矣故今兹之冠无不忭蹈称贺盖礼之不容己者也
何假于辞无已则圣祖自有训辞在谨述以告可乎礼
初加之辞曰惟兹吉日冠以成人克敦孝友福禄来臻
盖欲王孝于亲友于兄弟以享福禄也再加之辞曰冠
礼既举寔由成德敬慎威仪惟民之则盖欲王有威可
畏有仪可象以治国人也三加之辞曰冠至三加命服
卷二 第 6b 页 WYG1266-0486b.png
用章敬神事上永固藩邦盖欲王主鬯奉祀谨于朝享
以长守藩国也至此则人君之道庶几备矣此固国人
之所望也此固贾佩称贺之诚也于戏贤王尚念兹哉
   大司空静庵胡先生改左副都掌院事序
静庵先生以忠义才略受知圣明嘉靖初元即自左佥
都御史超擢吏部右侍郎未几丁外艰归服阕改兵部
右侍郎以素病痰火发作无时朝参不便乃奏乞致仕
不允复奏乞改南京閒散衙门调治亦不允内阁诸老
卷二 第 7a 页 WYG1266-0486c.png
为请乃命改南京吏部左侍郎时嘉靖五年秋也今年
夏简命为南京工部尚书未几复简命为左都御史掌
都察院事先生闻命下戚然不悦曰某以病乞改南今
病未愈岂可复造朝即造朝病安可支亦归老田亩已
矣乃具疏乞致仕将坚卧不起僚友或劝之曰士君子
为学行道得君最难盖有终身不得者焉今圣上之于
先生知之可谓深矣待之可谓厚矣任之可谓重矣有
君如此岂忍负之况君命召不俟驾礼也今病未至不
卷二 第 7b 页 WYG1266-0486d.png
能出门户而辄欲坚不起不敬孰大焉宜亟造朝以面
吾君如病不能支则天也至此时而去谊无憾矣岂可
预忧其不支而偃蹇若此乎先生蹴然变色乃始治装
为行计僚友咸赋诗赠别佥谓瑭叨从同僚后宜有言
呜呼瑭何言哉瑭窃闻士君子之论多谓天下之治在
庶官之得其人庶官之进退权虽在吏部至于考察其
贤否才不才之实以报吏部则巡按御史寔提其纲近
年御史之巡按者类挨次点差不复选择故时不得人
卷二 第 8a 页 WYG1266-0487a.png
由是庶官之贤否才不才往往失实先生掌院事亦留
意于此已矣御史巡按之差惟其人不惟其次纲举目
随则官皆得人天下之治可坐而致瑭窃谓先生国之
大臣也君德朝政何所不预而论者独以此为言岂非
以此为职掌之所急欤虽然天下之事言之易而行之
难行而有成功为尤难至于变法而能成功则难而尤
难者也盖人情安常骇异所安者虽有不善未必以为
非所骇者虽有大益亦未即以为是易之革曰巳日乃
卷二 第 8b 页 WYG1266-0487b.png
孚盖言变法之初人未之信必久而后信也又曰元亨
利贞悔亡盖言变法而当其悔乃亡否则有悔也是岂
可易易而为之哉宋仁宗延辅臣于天章阁访问治道
韩琦范仲淹各条上时弊数事方及施行谤议随起韩
范相继去位而宋之治不可成矣变法之难盖如此我
朝吏部循资格以进退庶官都察院挨名次而奏差巡
按御史其来非一日矣今欲变之岂可易易而为之哉
先生忠义才略孚于上下久矣处此计必有道窃尝闻
卷二 第 9a 页 WYG1266-0487c.png
人之爱君子者恒望其有成而忧其未济故苟有所见
辄以告之备采择焉至言之可用与否则未暇计也大
抵法之变也有渐则人不惊大寒不能骤变而为大暑
大暑亦不能骤变而为大寒天道且然而况人乎哉去
其太甚而遵其可上下者宽以待之忍以持之久则融
然化矣抑人情意得者多自是功成者多自骄自是则
不能受人之言自骄则易以来人之妒书云有言逆于
汝心必求诸道有言逊于汝志必求诸非道又曰汝惟
卷二 第 9b 页 WYG1266-0487d.png
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皆
格言也先生念哉圣明之托天下之望庶乎其不负矣
   兵侍石峰陈先生考绩序
兵部石峰陈老先生以岁十二月奏绩京师闽士大夫官
南京者俞君陈君林君相率徵言以赠且曰石峰老先
生吾乡之望也嘉靖改元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江西明
年改南京大理寺卿又明年改南京兵部右侍郎在巡
抚地方安堵在大理狱无冤民在兵部内外无草窃之
卷二 第 10a 页 WYG1266-0488a.png
警此皆彰彰在人耳目者也兹以三载政成入报天子
敢祈一言以赠瑭敬慕先生久矣况诸君见命其何敢
辞所惧浅近之言不足以发扬盛美耳正德初年逆瑾
用事阴排诸老显挫台谏天下盖岌岌乎危矣先生时
以御史督学于南畿即上言老成不可不惜狂直不可
不宥言甚切至疏入忤旨谪丞揭阳南畿之士闻当弃
去徒步追送踰数十里不舍至临岐皆洒泪以别当是
之时先生忠直之声宽厚之德盖已动朝廷而闻天下
卷二 第 10b 页 WYG1266-0488b.png
矣瑭心识之然无由见也顷来南都始得承颜接辞见
先生凝重如山岳浑涵如江海盖有所谓澄之不清挠
之不浊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者焉益加敬慕以为不可
测乃今复闻所未闻始知先生盖儒之有道者是固不
可以浅近测也窃尝谓儒者之道包罗天地揆叙万物
无所不有故学至闻道则达穷崇卑远近大小随试辄
效先生信儒之有道者欤不然何功业之成随寓而著
有如是耶窃于是重有感焉古称才难全才尤不易得
卷二 第 11a 页 WYG1266-0488c.png
唐虞之际命官九人固皆极天下之选也然而典礼典
乐掌教掌刑皆久于其职有终身不易者岂非以才性
各有所长职业各有所习兼全之难故耶至于内总百
揆出总六师土地山泽无所不掌惟禹益为然全才之
不易得盖如此今先生巡抚未几而改大理大理未几
而改兵部功业之成如仓公之药随试随效如由基之
射百发百中其才之全盖可以追配禹益矣奏绩京师
受知天子端委庙廊之上以辅成唐虞之治盖有可预
卷二 第 11b 页 WYG1266-0488d.png
知者第念近日当道用人司钱榖者未久复改之典刑
狱职风纪者未久复改之任民牧计资而迁遇阙而授
初不问其所长所习无乃以全才待天下之士乎其意
良厚矣所虑全才不可多得用违其长则王良操弧伯
羿执辔非惟无功且或败事是固不可不深长思也诗
云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谨诵此以
为先生赠语云无求备于一人又云及其使人也器之
因先生之行而一诵焉倘当道闻而见取未必非用人
卷二 第 12a 页 WYG1266-0489a.png
之一助也狂夫之言圣人择焉幸留听勿忽
   赠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申台张先生巡抚辽东序
士君子处难处之地而能成功者非独其才之有为也
盖亦有高远不凡之识坚忍不拔之操焉夫天下之事
纷至遝来利害得失之几间不以发非有才者固不能
办也然而事之轻重缓急莫不各有一定之序士君子
之有识者则恒先其本而后其末虽随机应变者不可
预图而其规模所在则未尝不先定也规模既定则小
卷二 第 12b 页 WYG1266-0489b.png
故不摇浮言不惑而事之不济者鲜矣国朝之制圣天
子高拱于穆清之上省方观民之典则委风宪重臣其
名曰巡抚夫受九重之托而一方安危之寄巡抚之职
盖已有不易尽者而边方尤难盖内地之巡抚止于察
吏治之臧否验民生之休戚而已事有常规可守而行
至于边方则外与强敌为邻常规之外又有用兵之寄
焉用兵虽有总戎专职然而政令之弛张军机进退巡
抚重臣镇守内官无不参预少或不同则动相掣肘坐
卷二 第 13a 页 WYG1266-0489c.png
是败事者多矣况夫敌人之盛衰无常中国所以禦之
者在士卒之用命与否耳士卒之情抚之不可以无恩
而驱之则不可以无威威过则离恩过则慢古人谓爱
民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又谓能爱而不能令犹养
骄子不可用也斟酌于政令之间恩威不偏使士卒乐
于用命斯亦难矣僚友既和士卒用命然后外侮可禦
地方可安斯不亦甚难矣乎然而士君子之有识者则
处之莫不有道姑以一家之事明之君父母也僚友则
卷二 第 13b 页 WYG1266-0489d.png
兄弟之共事者也士卒则家众也敌人则外侮也兄弟
所见虽或不同至于欲父母之喜而畏其怒则同兄弟
所见或有未善吾不必遽责之也则告之曰如此则败
家事得无贻父母之怒委曲恳款不诡不激有不欲信
从者乎家众所急者饥寒困苦也事事不恤而惟责以
用命其将谓何吾则益其衣食去其患害家众饱矣煖
矣身安而无事矣犹或慢令再三教戒之而不改则众
皆知其罪之有在矣然后惩一以戒百有不肃而奔走
卷二 第 14a 页 WYG1266-0490a.png
者乎兄弟和家众用命则于禦外侮何有窃意巡抚重
臣若以待兄弟之道御僚友则无有不和御家众之道
御士卒则无不用命外侮可禦地方可安功业之成盖
可坐而致矣申台张先生由南京光禄卿擢都察院右
副都御史巡抚辽东同乡士夫官南京者相与饯别谓
瑭为同年友也宜为言瑭谓辽东边方也而先生之才
识操守俱过人其立功可必也故以此告之昔吾乡先
生如钧阳马公灵宝许公俱立功边方然后入佐大政
卷二 第 14b 页 WYG1266-0490b.png
于岩廊之上至今赫赫在人耳目申台念哉罔俾阿衡
专美有商同乡固以此望先生矣
   仰止黎先生改北京通政提督誊黄序
嘉靖甲申予承乏南京太常寺始与大通政仰止黎先
生相识见其谈笑自如不立崖岸窃以为和易可亲及
察其居官守身各有常式无少渗漏则又以为非苟同
者徐与之处听其论天下事不激不随整整有条理可
按而行则又知其中所蕴蓄有不可以常情测者由是
卷二 第 15a 页 WYG1266-0490c.png
遂与定交动息相咨出入必偕盖三年无少变焉今夏
吏部因北京提督誊黄通政缺以先生荐诏允之先生
戒行僚友各赋诗赠别函谷许先生属瑭为序于戏颂
德叙情期以远大诸作备矣兹复何言无己则誊黄乎
先生之才于天下事无所不可为其视誊黄盖牛刀而
鸡割也宜不必论窃尝谓君子之智随寓而发故牧羊
可以扰万民作室可以相天下况黄之所纪皆诸臣立
功之迹而国家开创之略亦有存乎其中者哉黄所纪
卷二 第 15b 页 WYG1266-0490d.png
功臣多国初人承平虽有之亦鲜矣圣祖提三尺剑以
有天下虽勇知天锡然亦有诸臣之助焉黄所纪公侯
伯则赞庙谟而专阃寄者也黄所纪指挥千百户之属
则执干戈而冒矢石者也当其时间关百战性命盖有
不可以朝夕保者亦既劳而且危矣创业艰难君臣同
之先生翻阅之际夫岂能无所感乎论功锡爵与国咸
休山河带砺之盟圣祖未尝有彼此也考乎其后则传
爵至今者有焉夺爵覆宗遂至无噍类者有焉稽于黄
卷二 第 16a 页 WYG1266-0491a.png
可知也其传爵者岂非忠孝敬信受知于朝廷而见佑
于神明者乎其夺爵者岂非悖逆骄奢得罪于朝廷而
见怒于神明者乎祖宗之立功同而子孙之盛衰异翻
阅之际吾知先生之不能无所感矣由小可以知大由
人臣可以知人君先生其有意乎哉他年辅佐之功业
盖未必不于誊黄有发也吾于先生乎有望矣
   湛甘泉考绩序
圣贤之学明德新民而已无他道也近世学者往往从
卷二 第 16b 页 WYG1266-0491b.png
事于博洽葩藻之间不然则高谈性命以为理学至于
明德新民之实则留意者鲜矣弘治正德之间甘泉湛
先生与一二同志独以古学为倡天下之士翕然称之
曰甘泉先生今之道学也嘉靖三年南京国子监祭酒
缺员吏部以为非先生不可乃以名闻诏可之既莅任
则严规矩申约束日与诸士子讲古圣贤明德新民之
道暇则习燕射礼雅歌击磬以养其心使无外慕士习
盖丕变焉三年教成将奏绩北上司业琴溪陈先生间
卷二 第 17a 页 WYG1266-0491c.png
谓瑭曰临别赠言古也甘泉北上必将留侍圣天子不
南来矣子雅厚于甘泉者也岂可默焉已乎予应之曰
予往年亦尝问学于甘泉予则以格物致知为先甘泉
则以存心为主所见略不同然非存心则无以为格物
致知之本物格知至则心之体用益备盖有交养互发
者焉是则要其终固未尝不同也甘泉既以其学造就
天下之英材备朝廷之选用矣则其入告天子岂假外
求哉今虽有言恐无益也琴溪曰固然然古之赠言者
卷二 第 17b 页 WYG1266-0491d.png
岂必皆有所益乎亦尽心焉尔已瑭曰唯唯窃闻臣之
告君与师之告弟子其道虽同其术则异师之告弟子
或开其端而不究其归或提其纲而不及其目盖欲其
深思而自得之也臣之告君则不然详略相因首尾毕
举盖欲君即可见之施行不复劳其心思也昔鲁君尝
问政于孔子矣孔子告以治天下国家之道自修身尊
贤亲亲敬大臣体群臣以至子庶民来百工柔远人怀
诸侯无不毕具其施行之条目功效之次第复纤悉周
卷二 第 18a 页 WYG1266-0492a.png
密其要则不外乎诚之一言其所从入则始于择善固
执之两端噫可谓详而约矣圣天子励精图治夫岂鲁
君可比古圣贤之道固宵旰所欲闻也甘泉入而奏绩
夫岂可不知所留意哉在上闻大道之要在下蒙至治
之泽吾于是乎有望矣琴溪曰此甘泉之志也盍遂书
以为临岐赠于是乎书
   少司成郭杏东考绩序
杏东郭先生任南京国子监司业盖三年于今矣教行
卷二 第 18b 页 WYG1266-0492b.png
化成乃北上奏绩于明天子僚友各赋诗赠别甘泉湛
先生谓予同乡不可无言呜呼予何言哉离合之情规
待之意诸文之述备矣予复何言则举吾儒之常谈以
告其可乎今之国子监古大学也古者大学教人之法
具载圣经其纲领有三而其条目有八要其功用所终
则至平天下而极原其用力之始则由格物致知以进
固吾儒之所常谈而众人之所习闻也窃以为天下之
物多矣欲一一而知之其势盖有所甚难者孟子有言
卷二 第 19a 页 WYG1266-0492c.png
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古之君子何为而学也为
修齐治平而学也则其格致之所当急者固有在矣身
如何而修家如何而齐国如何而治天下如何而平细
而言语威仪大而礼乐刑政此其物之所当格而不可
后者也博学而审问焉慎思而明辨焉一旦卓有定见
则所谓物格而知至者在是矣由是而发之以诚主之
以正然而身不修家不齐未之有也使其得君得位以
行其志然而国不治天下不平者亦未之有也大学之
卷二 第 19b 页 WYG1266-0492d.png
道亦若是而已矣至于究其本源则为性为命形于著
述则为诗为文固非二道特其缓急先后各有次第不
可紊耳今之君子不察乎此刻意诗文则曰立言不朽
此英杰之所以名当时而垂后世也留心性命则曰无
极二五穷神知化此大儒所以继往圣而开来学也至
有为趋诣捷径之学者则又曰理出于心心存则万理
备吾道一贯此圣人之极致也奚事外求噫为此论者
皆天下豪杰之士也吾岂敢谓其不然哉特恐其于修
卷二 第 20a 页 WYG1266-0493a.png
齐治平之道反有所略则所学不适于用而所用不出
于学于古人之道不免有差耳平生管见以此为的往
尝与朋友论之或然或否然者未必深以为然否者则
怫然徵于声发于辞者有之矣岂非平平之谈人所习
闻故厌忽之耶因是闭口不谈兹以杏东任大学教人
之职而雅有志于古君子之道也故申以告不知杏东
竟以为然否也
   贺大司徒韩老先生寿八十序
卷二 第 20b 页 WYG1266-0493b.png
天之保佑国家莫大乎锡之以寿考之臣盖使之以上
翊王度下泽生民其任非小小故也顾其离合进退之
迹则有不可以一律齐者焉或始终在庙堂之上或始
合而中离卒乃大见信任致功业赫然于天下后世是
皆有数存乎其间其为天保佑国家之意则无以异也
始终在庙堂之上若伊傅诸公是也周公辅相武王平
定四海其忠圣盖天下尽知之至成王之时召公则在
庙堂之上周公乃以流言之变避居东都后成王感风
卷二 第 21a 页 WYG1266-0493c.png
雷之变启金縢之书始悟而迎公以归大加信任于是
乃戡定祸乱坐致太平功业之隆至今馀二千年犹赫
赫如前日事窃以为周公之功固大矣使非天赐以寿
考之福成王未及悔悟辄先朝露抑安能至是哉是知
周公之寿考盖天保佑周家之意有在而非人力之所
能为也厥后周公语召公以老臣辅国之功归于天寿
平格其所感者深矣孝宗朝质庵韩老先生位大司徒
以正直忠厚闻于天下今上初元太监刘瑾用事先生
卷二 第 21b 页 WYG1266-0493d.png
乃退居洪洞迄今盖十有五年矣而起居康健聪明志
虑不衰今年寿登八十子士奇以凤阳贰守擢守怀庆
便道归省九月二十六日值老先生初度之辰称觞上
寿怀庆同寅诸公闻之谋致礼往贺焉乃来徵言于瑭
瑭窃惟老先生蚤以名进士任諌垣扬历中外几四十
年乃至大任忠义在朝廷利泽在藩省声名在天下盖
有不待赞者而中经变故与周公避居东都之迹相类
方今黄发元老可以系天下之望者中外不可多得老
卷二 第 22a 页 WYG1266-0494a.png
先生乃寿考康健不衰安知天之意不有在乎他年蒲
轮迎归端坐庙堂之上赞我圣明太平之治于亿万年
之远如周公之在当时盖亦理之所有者也天之意虽
未可知而天下之士固以此望老先生矣今日寿考之
贺盖上为宗社下为生民而不止为一人一家之私也
诗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老先生固天下之所仰哉
   赠太宰玉峰朱先生致仕序
嘉靖六年例该考察京官两京吏部都察院奉命考察
卷二 第 22b 页 WYG1266-0494b.png
奏请发落讫廷臣有言南京考察六科给事中不去一
人为畏其势不敢去者有旨命再考察南京吏部尚书
玉峰朱先生乃具奏辨明且乞罢黜大意以为朝廷立
考察之法非欲各衙门一槩有所去也可去则去可留
则留惟公道是主南京六科给事中止有七员委无可
去故皆留之何谓畏其势而不敢去哉若必以畏为嫌
务去一二人以为避嫌之计虽有所枉亦不暇顾又岂
得为公道哉然其所谓畏者无他盖畏其弹劾以致黜
卷二 第 23a 页 WYG1266-0494c.png
退耳臣若不自引退亦何以自解于人言哉再照考察
事例罢软者当去有疾者当去若臣畏避权势正所谓
罢软者当去一也况臣久患痔疾痛楚呻吟精力日耗
委难勉强供职当去二也伏望圣明俯监愚悃特赐罢
黜幸甚奏入有旨卿既有疾准致仕有司月给米三石
岁拨人夫四名应用钦此命下士夫惜先生之去者咸
往唁之先生慨然曰铨衡事重常恐不胜任以取罪咎
蒙恩许致仕吾知免矣色甚喜士夫既惜先生之贤又
卷二 第 23b 页 WYG1266-0494d.png
高先生之志各赋诗赠别少宰蒲汀李先生间谓瑭曰
部属诸君之诗其既为序矣僚友诸公之诗执事幸留
意焉再三以不文辞不获瑭窃惟孔子有言君使臣以
礼臣事君以忠夫臣之事君竭股肱之力以趋公家之
务孜孜不敢怠忠也力有所不能义有所不可则乞骸
避位不敢诡随面谀以为容说之计亦忠也君之使臣
委以腹心言听计从使修其职业礼也有故求去则体
其情而许之归亦礼也至于恩典优渥施于去位之后
卷二 第 24a 页 WYG1266-0495a.png
则又礼之加隆者也先生之所以自处圣明之所以处
先生者可谓各尽其道矣明君臣之道彰朝廷之美以
示天下后世法诸公之作夫岂可已哉窃又闻国朝状
元无虑馀五十人位至卿相者不过五六人以道去位
蒙被恩礼者又止一二人噫先生可谓全福矣窃尝观
先生为人庄重简默与人无嬉戏论议行事必审而后
发平居恂恂若无所异及临大节则有确然不可夺者
内凝定而外浑成盖全德君子也诸福之萃岂偶然哉
卷二 第 24b 页 WYG1266-0495b.png
原德福之相因昭天道之不爽崇厚警薄诸公之作盖
有关世教焉匪直彰朝廷之美而已也瑭不佞于先生
之贤未尽称述姑以是冠群玉之首塞蒲汀之命云尔
已矣
   司空何燕泉先生养疾序
九月之吉公事既治司厅徐君及四司正郎何君等进
谒曰燕泉何先生得请归原籍养病时维诸老先生
各赋诗赠别萧长山先生实掌部事乃请少宗伯类庵
卷二 第 25a 页 WYG1266-0495c.png
赵先生之文冠于卷首卷未及成而燕泉行未几长山
类庵一时去位代燕泉者为信山韩先生亦相继去位
已而静庵胡先生贞庵周先生嗣掌部事后相继改官
赴诏北上卷今成矣将寓归燕泉先生而序文尚缺敢
以告下执事予既诺之揖诸君退乃取卷阅之则诸公
之作俱在有长篇焉有短章焉层见叠出如入琼林大
盈珠玉辉映盖有应接不暇者则叹曰休哉燕泉之盛
德大业乃为人所敬慕歌颂如此既而历数作诗诸公
卷二 第 25b 页 WYG1266-0495d.png
则去位者有焉去世者有焉既官而去南都者有焉今
存者仅有其半则又叹曰人事之不常如此存没聚散
之际其可感也乎予因是泛观天地万物之化寒暑昼
夜代迁而行风雨烟云顷刻而变盖有不能以一息停
者飞者或化而为潜植者或化而为动如蜃蛤蛇雉老
枫羽人朽麦蝴蝶之类不可胜数则又叹曰天地之气
与万物之形体皆不可常如此世之人于外物之倘来
寄者乃认为已有欲常保而不失岂不误哉古之人视
卷二 第 26a 页 WYG1266-0496a.png
祸福得丧如寒暑昼夜之代乎前略不介意其所见远
矣抑又闻荣启期九十带索行歌不休或问所乐则以
得为人得为男子对夫世之得为人得为男子者何限
其间聪明博达者有几盖已少矣得时得位置身朝廷
之上者有几功业行乎时声名垂于后与古之圣贤同
不朽者有几盖滋少矣燕泉先生总角聪颖过人弱冠
即以文章取高第有大名于天下已而官郎署官藩臬
官巡抚皆有惠泽在人进贰铨衡品藻进退天下士立
卷二 第 26b 页 WYG1266-0496b.png
朝侃侃不阿虽以议大礼忤旨改官南部然天下之士
闻先生之名者识与不识莫不加敬今虽养病去然缙
绅之歌颂德业者亹亹不休所谓功业衍于时名声垂
于后可与古圣贤不朽者先生非其人耶由前则世事
不足较由后则先生之所得过荣氏远矣夫岂不足以
自乐也耶乐则神怡神怡则气温吾知先生之病不药
自愈他日复起而佐圣明之治未可知也先生其亦有
以自乐也耶予昔见爱于先生未及请益而先生去矣
卷二 第 27a 页 WYG1266-0496c.png
因序诸公之诗而一发其狂言如右先生其亦有以教
我也乎
   赠少司空信山韩先生致仕序
少司空信山韩先生自筮仕以至卿佐以忠信清谨自
持无豪发苟今年科道惑于流言劾先生阿附逆瑾侵
尅官银失大臣节朝廷未及察也乃令先生致仕士论
皆为称屈所谓阿附逆瑾盖指先生任中书选给事中
事而言也中书旧不预科道之选正德初年刘瑾用事
卷二 第 27b 页 WYG1266-0496d.png
中书李宪其乡人也谓中书博士行人俱由进士出身
而中书独不预科道之选理似不平瑾以为然乃令中
书由进士出身者与博士行人一体选科道宪由是得
给事中明年先生与同僚二人亦得选给事中是开此
例者宪也非先生也故瑾败宪即斥去先生独无异议
不然当时科道岂肯置先生不问哉所谓侵尅官银盖
指先生任总督时修仓事而言也修仓银两主之者户
部委官也恊同支销者巡仓御史也先生不过考其出
卷二 第 28a 页 WYG1266-0497a.png
纳之数耳未尝经手何由侵尅以故士论皆称其屈意
此无怪其然也曾子之不杀人人孰不知其母知之宜
有万万于他人者曾子杀人之言三至其母亦投杼踰
墙走矣周公避流言之谤退居东都成王未察也亦不
之止既察则迎公以归有不俟终日者矣曾子之母岂
不慈成王岂不圣流言之多固易惑而难辨也科道误
劾先生朝廷令先生致仕夫何怪哉或曰是固然矣造
言者则可恶也噫亦不必恶也乘喜怒以毁誉人者往
卷二 第 28b 页 WYG1266-0497b.png
往失实喜怒既平则固有自悔而自咎者矣是皆常情
亦可恕也况毁誉虽出于人而得丧实由于命孔子不
恶公伯寮其道大矣吾尝闻先生言在庠序时星士余
姓者谓先生大运至已当转亚卿即避位乃善徵之于
今若合符契此岂非孔子之所谓命耶先生可以释然
矣或问先生廉于守官而笃于亲故俸禄所入多费于
问遗周济故囊无馀积家无厚产今兹之归贫困奈何
噫是不必虑也守正而不遇者天与之厚而不报者人
卷二 第 29a 页 WYG1266-0497c.png
与之天人所与盖未有终困穷者也周公远矣少宗伯
东江顾先生在嘉靖初年流言谓其通赂权要科道交
劾之遂致仕去后科道知流言之失实也复交荐之今
徵用矣先生之去何遽为之戚戚也哉先生将行僚友
各赋诗赠别蒲汀李先生属瑭序静庵胡先生复以手
书来促乃述士夫公论以归之如右噫先生可以释然

   赠石龙黄先生致仕序
卷二 第 29b 页 WYG1266-0497d.png
经宪石龙黄先生以议大礼为朝廷所录擢南京缮部
员外郎石龙久有去志先已具疏乞致仕未报至是复
具疏乞致仕不俟报遂行僚友俞君辈惜其去而不可
留也乃徵言于予以赠予获交石龙旧矣于其去也固
当赠之以言况又有诸君之命乎予尝谓处繁难然后
见人之才临利害然后见人之守平居议论皆未可信
石龙在武宗朝始仕为后府都事时垢弊纷然石龙悉簿
正之中有武职依凭中贵侵官银至万计莫敢问者石
卷二 第 30a 页 WYG1266-0498a.png
龙竟发其事中贵虽衔之无以害也已而乞致仕去今
上登极侍御朱守中以石龙有王佐才荐起之擢今职
石龙持宪奉公上下倚赖差遣刑名簿书出纳之际惟
清惟允虽丝毫必尽其心会大礼议起廷臣意见不同
互相攻击石龙谓廷臣不和则君心疑上下之情捍格
不通为害非细乃具疏论救因援古證今明大礼之所
宜从甚辨既而大礼议定凡与上意合者悉进官石龙
志弗乐也即具疏乞致仕及缮部命下而去志不可回
卷二 第 30b 页 WYG1266-0498b.png
也遂行噫石龙之才之守亦略可见矣非贤者固不能
也或谓石龙曾大父职方慎斋公大父少司空定轩公
父文选方麓公世有贤名而少司空尤为海内所钦仰
石龙始师少司马石峰陈先生习举子业继师前少傅
宗伯方石谢先生学古文辞后及今大司马阳明王先
生大司成甘泉湛先生讲明心学之奥数先生皆人望
而方石尤为后进所矜式石龙之贤渊源有自矣予窃
以为古今名臣之子孙不类其世者多矣而师友之见
卷二 第 31a 页 WYG1266-0498c.png
亦往往不出于一然则石龙之贤谓其渊源有自可也
谓其深造独得亦可也皆不必深论独念古之圣贤一
出一处莫不有道自是道之不明也以隐为高者往而
不返以仕为通者溺而不止或谓与其为通吾宁为高
斯言盖有激耳非其至也孔子之言曰天下有道则见
无道则隐又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圣贤出处之道宜
无是过春秋之时何时也孔子乃栖栖不去岂以其时
为有道乎抑以列国之君有能用己者乎沮溺丈人之
卷二 第 31b 页 WYG1266-0498d.png
俦盖所谓无道而隐舍之而藏者也乃不为所取抑又
何欤由是而推则出处之道固未可以一言尽也窃谓
士君子必能超然于富贵贫贱之外一衣一食足以自
老一丘一壑足以自乐富贵贫贱于我何损益哉古之圣
贤于此其见之也审矣道有可行之几则出而仕经世
济物以遂吾仁天下之心从容开导左右斡旋以求其
济者盖无所不用力焉固未尝悻悻于一言一事之从
违而遽去至于事不可能势将有变则又见几而作有
卷二 第 32a 页 WYG1266-0499a.png
不俟终日者焉变化从时不拘一法神几妙用盖不可
以常情测者古圣贤出处之道亦略可知矣盖超然于
富贵贫贱之外圣贤与高尚之士同至于仁天下之心
济天下之才则高尚之士盖未必能预也孔子不满于
沮溺丈人之俦盖以此世之君子无圣贤之心之才于
富贵贫贱之间未能无累乃辄以孔子藉口吾恐其无
以服沮溺丈人之俦而免其窃取也噫吾于石龙之去
又安能不重有感哉呜呼天下之道大矣石龙何以教
卷二 第 32b 页 WYG1266-0499b.png
我幸无谓碌碌尸素者不足与言而外之也
   御史司马鲁瞻之湖广刷卷序
为治之道有任法有任人古之治任人后之治任法任
人者非无法也法举其纲纤微曲折之间进退损益则
主者得以制之期于事治民安不失法意而已是之谓
任人任法者非无人也纤微曲折之间莫不有法如是
则进如是则退如是则损如是则益人之当其任者守
法而已能守法矣虽事烦民扰上不以为罪也不能守
卷二 第 33a 页 WYG1266-0499c.png
法虽事治民安上不以为功也是之谓任法国朝之治
自庙堂之上以至郡县之间自黜陟刑赏之大以至于
钱榖工作之细莫不各有一定之法有司奉行惟谨大
抵任法者也法之细碎耳目不能以遍记故必有簿书
焉簿书之欺谩上下不能以相保故又有钩考之法焉今
所谓照刷文卷者是也朝廷恐有司之党比不可任也
凡照刷文卷皆差御史一员往莅其事夫御史朝廷之
耳目也大贤之所以进大奸之所以退善政之所以行
卷二 第 33b 页 WYG1266-0499d.png
敝政之所以革靡不凭之其任重矣照刷文卷特承简
命夫岂不思所以尽其心哉顾文卷之集于几案者山
堆川委虽竭精神穷日夜以钩考之亦未必尽得其敝
之所在可谓甚劳而且难矣论者率谓任法者劳而少
功不如任人者逸而有终斯固然矣然任法者朝廷之
制也守法者臣子之职也生今之世反古之道夫岂可
哉无亦考法外之意乎人亦有言日月之明无所不照
而阴崖蔀屋之下时有所遗人不谓日月不明大者既
卷二 第 34a 页 WYG1266-0500a.png
举小者可略也雷霆之击有罪固未尝人人而击之也
然语及雷霆之威凡怀奸负罪之人无不畏惧改悔者
以其威之有时而不测也侍御司马鲁瞻才而贤者也
受命之湖广照刷文卷兼查盘军器僚友谭君希曾湖
产也徵言以赠予惟士之才而贤者能用法外之意以
济法所不及雷霆之威日月之明固司马君之优为而
亦谭君之所深望也谨述以赠呜呼君尚念哉
   洛阳吴寿夫考绩序
卷二 第 34b 页 WYG1266-0500b.png
洛阳吴君寿夫以名进士擢南京山西道监察御史盖
三年于今矣兹赴京考绩同寅粘君某乔君某以瑭于
寿夫同乡也乃来徵言以赠予惟人臣之谊有官守则
思修其职有言责则思尽其忠我朝之制内设府部
寺监外设司府州县各有所典之事盖所谓以官为守
者也侍则设六科给事中风宪则设十三道监察御史
俾之论列天下之事则所谓以言为责者也予尝谓修
官守之职易尽言责之忠难何以言之盖官守之职各
卷二 第 35a 页 WYG1266-0500c.png
有司存循礼奉法政无缺失而职固已修矣选举不清
人不以咎户部财赋不节人不以咎礼部非其职也则
庶官可知矣至于有言责之寄者则不然上则君德之
污隆下则臣职之修否皆所当言故一政之失一物之
不得其所言官预有责焉欲尽其忠兹不亦难乎况夫
人品之贤否政事之得失散在天下者多矣闻见异同
爱憎异情吾知之有所未真而轻言焉则无益于天下
之治而或有害知之真矣上虑君心之疑下虑群议之
卷二 第 35b 页 WYG1266-0500d.png
夺忧谨畏讥惴惴自保或含蓄而不敢言或轻言之而
不敢尽于是乎天下之清议起矣知之真矣能直言矣
或素行未足以取信于上下或论议正救未能尽其术
则其言未必得行而反复相激或至贻天下之祸夫真
知天下之事非知者不能直言非勇者不能素行足以
取信于人而言尽其术非仁者不能全是三德而后言
责之忠可庶几焉兹不亦甚难矣乎寿夫为御史三年
矣天下之事咨询于僚友之间数纳于庙堂之上其真
卷二 第 36a 页 WYG1266-0501a.png
知而直言之者屡矣简在圣心见之施行者计亦多矣
兹行也陟明迁乔盖有不俟卜者窃尝闻君子之事君
也其心恒不满足故职虽修矣而犹望其日修忠虽尽
矣而犹望其日尽方今圣明在上虽化理清明而未必
无一事可言凤鸣朝阳天下倾耳吾盖于寿夫有望焉
此亦僚友赠言之意也
 
 
卷二 第 36b 页 WYG1266-0501b.png
 
 
 
 
 
 
 
 柏斋集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