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二
卷十二 第 1a 页 WYG1125-0219c.png
钦定四库全书
 龟山集卷十二      宋 杨时 撰
  语录三
   馀杭所闻
扬雄云多闻守之以约多见守之以卓其言终有病不
如孟子言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为无病盖博
学详说所以趋约至于约则其道得矣谓之守以约卓
于多闻多见之中将何守见此理分明然后知孟子之
卷十二 第 1b 页 WYG1125-0219d.png
后其道不传知孟子所谓天下可运于掌为不妄
正心到寂然不动处方是极致以此感而遂通天下之
故其于平天下也何有
曾子开不以颜色语言假借人其慎重为得大臣之体
于今可以庶几前辈风流者惟此一人耳
齐战在圣人何以慎曰齐所以事神战所以用民命固
当慎也曰孔子云我战则克祭则受福何也曰此非圣
人之言王者之兵有征无战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
卷十二 第 2a 页 WYG1125-0220a.png
又敢自谓其能克乎夫祭之为道初不为致福故祭祀
不祈君子于其亲春秋祭祀以时思之其他所祭报本
反始而巳何求福之有又曰武王三分天下有其二度
德量力皆足以胜受而无疑焉而曰受克予非朕文考
有罪惟予小子无良是不敢必其战之胜也而记称孔
子之言曰我战则克必不然矣
问或谓人主之权当自主持是否曰不为臣下夺其威
柄此固是也书称汤曰用人惟巳而孟子亦曰见贤焉
卷十二 第 2b 页 WYG1125-0220b.png
然后用之则人君之权岂可为人所分然孟子之论用
人去人杀人虽不听左右诸大夫之毁誉亦不听国人
之公是非因国人之公是非吾从而察之必有见焉而
后行如此则权常在我矣若初无所见姑信已意为之
亦必终为人所惑不能固执矣
问或谓卫于王室为近懿公为狄所灭齐桓公攘戎狄
而封之当是时夷狄横而中国微桓公独能如此故孔
子曰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为其功如此也观晋室
卷十二 第 3a 页 WYG1125-0220c.png
之乱外夷猖獗于中原当是时只为无一管仲故颠沛
如此然则管仲之功后世信难及也曰若以后世论之
其功不可谓不大自王道观之则不可以为大也今人
只为见管仲有此故莫敢轻议不知孔孟有为规模自
别见得孔孟作处则管仲自小曰孔孟如何曰必也以
天保以上治内以采薇以下治外虽有夷狄安得遽至
中原乎如小雅尽废则政事所以自治者俱亡四夷安
得而不交侵中国安得而不微方是时纵能救之于巳
卷十二 第 3b 页 WYG1125-0220d.png
乱虽使中国之人不至被发左衽盖犹贤乎周衰之列
国耳何足道哉如孟子所以敢轻鄙之者盖以非王道
不行故也曰然则孔子何为深取之曰圣人之于人虽
有毫末之善必录之而况于仲乎若使孔子得君如管
仲则管仲之事盖不暇为矣
问或谓今世直道难行必有术焉若事事要是自立不
任道如何行得观周勃狄仁杰之在汉唐必须优柔浸
灌蒙耻忍垢俟时而后发故功成事遂如必危言极论
卷十二 第 4a 页 WYG1125-0221a.png
则速祸无补矣曰学者当以圣王为师如周勃何人而
可取法勃之不为禄产戮也幸矣观其提北军而入也
号于众曰为刘氏者左袒此最为无谋设使当时吕氏
之党先有以固结众心皆为之右袒何以处之非唯皆
右袒只使左右袒者相半亦不能决胜矣岂不危乎曰
勃须知众皆为刘故为此说曰既知其皆为刘则此说
尤为赘语为勃之计但当问义之所在以义驱之可也
如当时平勃两人俛首以事吕后其在平则或有谋在
卷十二 第 4b 页 WYG1125-0221b.png
勃驱之为乱亦固从之矣此何可保观勃初无学术亦
无智略庸谬人耳方文帝谕之就国畏帝以事诛之至
使人以兵甲左右为卫若果君命见诛勃殆将以所自
卫者叛乎此尤可笑也后之人多以成败论人物故如
勃者得与忠贤之列亦可谓幸矣狄仁杰在武后时能
拨乱反正谓之社稷臣可也然亦何尝挟数任术观史
氏所载其议论未尝不以正当时但以母子天性之说
告武后其滨于死者亦屡矣卒至武后怒而言曰还汝
卷十二 第 5a 页 WYG1125-0221c.png
太子夫岂尝姑务柔从以阴幸事之成乎孟子曰君子
创业垂统为可继也若夫成功则天也人臣之事君或
远或近或去或不去归洁其身而巳可也岂可枉已以
求难必之功乎又言西汉之士多尚权谋战国馀俗也
观高祖时只有一张子房乃君子人其他少有可取者
又言班固称高祖谓王陵少戆可以佐陈平然安刘氏
者必勃此语盖未验也陈平独任事甚久王陵一言而
免终不曾佐得陈平平独任亦无变
卷十二 第 5b 页 WYG1125-0221d.png
孟子言人不足与适也政不足间也惟大人为能格
君心之非盖人与政俱不足道则须使人君心术开悟
然后天下事可循序整顿然格君心之非须要有大人
之德大人过人处只是正巳正已则上可以正君下可
以正人今之贤者多尚权智不把正已为先纵得好时
节终是做不彻或谓权智之人亦可以救时据某所见
正不欲得如此人在人君左右坏人君心术
因言人君喻台谏言事若事当言可以言否曰英宗朝
卷十二 第 6a 页 WYG1125-0222a.png
傅钦之奏劄子上不从因言台谏有合理会事却不理
会钦之曰不知方今合理会者是何事上曰何不言蔡
襄钦之云若襄有罪陛下何不自朝廷竟正典刑责之
安用臣等言上曰欲使台諌言其罪以公议出之钦之
云若付之公议臣但见蔡襄办山陵事有功不见其罪
臣身为諌官使臣受旨言事臣不敢
因言特旨及御笔行遣事曰仁宗时或劝云陛下当收
揽权柄勿令人臣弄威福仁宗曰如何收揽权柄或曰
卷十二 第 6b 页 WYG1125-0222b.png
凡事须当自中出则福威归陛下矣仁宗曰此固是然
措置天下事正不欲自朕出若自朕出皆是则可如有
不是难于更改不如付之公议令宰相行之行之而天
下以为不便则台谏得言其失于是改之为易矣据仁
宗识虑如此天下安得不治人君无心如天仁宗是也
曾子开端严可畏有大臣之风若其辈流虽位崇望重
少不以言语礼貌牢笼人者殊为失体
章郇公在私第子弟有夜叩门禀事者公曰若是公事
卷十二 第 7a 页 WYG1125-0222c.png
明早来待漏院理会若是私事即于堂前夫人处禀覆
在中书一日坐处地陷徐起使人填之不以为怪家人
闻之甚忧及公还家亦不言至晚公与弟虞部者对饮
虞部问公今日闻中书地陷是否曰中书地何干汝事
竟不言前辈大抵有此气象卒乍摇撼不动
为政要得厉威严使事事齐整甚易但失于不宽便不
是古人作处孔子言居上不宽吾何以观之哉又曰宽
则得众若使宽非常道圣人不只如此说了今人只要
卷十二 第 7b 页 WYG1125-0222d.png
事事如意故觉见宽政闷人不知权柄在手不是使性
气处何尝见百姓不畏官人但见官人多虐百姓耳然
宽亦须有制始得若百事不管唯务宽大则胥吏舞文
弄法不成官府须要权常在巳操纵予夺总不由人尽
宽不妨伯淳作县常于坐右书视民如伤四字云某每
日常有愧于此观其用心应是不错决挞了人古人于
民若保赤子为其无知也常以无知恕之则虽有可怒
之事亦无所施其怒无知则固不察利害所在教之趣
卷十二 第 8a 页 WYG1125-0223a.png
利避害全在保者今赤子若无人保则虽有坑阱在前
蹈之而不知故凡事疑有后害于民所见未到者当与
他做主始得州县近来劝诱富民买盐劝诱即须有买
者但异时令百姓买盐其初亦令劝诱百姓名一入官
以后便不可脱为民父母岂可暂时罔之使之终身受
其害
孟子一部书只是要正人心教人存心养性收其放心
至论仁义礼智则以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为之端
卷十二 第 8b 页 WYG1125-0223b.png
论邪说之害则曰生于其心害于其政论事君则欲格
君心之非正君而国定千变万化只说从心上来人能
正心则事无足为者矣大学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其本只是正心诚意而巳心得其正然后知性之善孟
子遇人便道性善永叔却言圣人之教人性非所先永
叔论列是非利害文字上尽去得但于性分之内全无
见处更说不行人性上不可添一物尧舜所以为万世
法亦只是率性而已所谓率性循天理是也外边用计
卷十二 第 9a 页 WYG1125-0223c.png
用数假饶立得功业只是人欲之私与圣贤作处天地
悬隔
问如管仲之才使孔子得志行乎天下还用之否曰管
仲高才自不应废但纪纲法度不出自他尽有用处曰
若不使他自为或不肯退听时如何曰如此则圣人废
之不问其才因言王道本于诚意观管仲亦有是处但
其意别耳如伐楚事责之以包茅不贡其言则是若其
意岂为楚不勤王然后加兵但欲楚尊齐耳尊齐而不
卷十二 第 9b 页 WYG1125-0223d.png
尊周管仲亦莫之诘也若实尊周专封之事仲岂宜为
之故孟子曰五霸假之也盖言其不以诚为之也今苏
州朱冲施贫度僧置安乐院给病者医药人赖以活甚
众其置物业则厚其直及其收息则视众人所取而轻
之此皆是好事只为其意正在于规利而窃誉于人故
人终不以好人许之仲尼之门无道桓文之事而孟子
直截不比数之其意亦犹此也又言自孟子后人不敢
小管仲只为见他不破近世儒者如荆公虽知卑管仲
卷十二 第 10a 页 WYG1125-0224a.png
其实亦识他未尽况于馀人人若知王良羞与嬖奚比
而得禽兽虽若丘陵弗为之意则管仲自然不足道又
言管仲只为行诈故与王者别若王者纯用公道而巳
又言霸者之民驩虞如也治民使之驩乐有甚不得但
如所谓皞皞如也则气象便与霸者之世不同盖彼所
以致人驩虞必有违道干誉之事若王者则如天亦不
教人喜亦不教人怒
莹中言乘舟事最好然元祐舟不知为甚桩得太重及
卷十二 第 10b 页 WYG1125-0224b.png
绍圣时不知却如何亦偏多载了据此两舟所载者因
何物得重今当减去何物则适平若被人问到此须有
处置始得如是本分处置得事之人必须有规矩绳墨一
一调和得是不令错了若只说得总脑便休亦不济事
孟子言天下可运于掌如彼所言天下诚可运于掌也
谓曾见志宣云上合下便执得继述两字牢更不可易
因言继述两字自好但今用之非是当时自合说与真
个道理且好货好色孟子犹不鄙其说而推明之而况
卷十二 第 11a 页 WYG1125-0224c.png
上有继述之意岂容无所开道而使小人乘间谬为邪
说以进则其末流激成今日之弊不足怪矣夫继述之
说始于记所称武王周公今且举周公一二事明之文
王耕者九一至周公则更而为彻文王关市讥而不征
至周公则征之武王克商乃反商政政由旧逮周公七
年制礼作乐昔者文武所由之政安在圣人作处唯求
一个是底道理若果是虽纣之政有所不革果非虽文
武之政有所不因圣人何所容心因时乘理欲天下国
卷十二 第 11b 页 WYG1125-0224d.png
家安利而巳且如神考十九年间艰难勤苦制为法度
盖欲以救时弊便百姓也便百姓则其志救时弊则其
事此独不当继述乎今继述足以救时弊便百姓也是
亦神考而巳释此不务乃欲一二以循熙丰之迹不然
则为不孝此何理也且如祖宗有天下百有馀年海内
安乐其法度岂皆不善神考一起而更之神考亦谓之
不孝可乎自唐末至五代祸乱极矣太祖太宗顺人心
定天下传数世而无变此岂常人做得然而法度不免
卷十二 第 12a 页 WYG1125-0225a.png
有弊者时使之然尔若谓时使之然则神考之法岂容
独能无弊补偏救弊是乃神考所以望乎后世也何害
于继述而顾以为不孝乎今之所患但人自不敢以正
论陈之于上恐有滞碍妨嫌若吾辈在朝廷须是如此
说始得其听不听则有去就之义焉议论不知道理所
在徒有口辩即胜他识道理人不过如战国说士遇孟
子便无开口处
问或谓荆公晚年诗多有讥诮神宗处若下注脚尽做
卷十二 第 12b 页 WYG1125-0225b.png
得谤讪宗庙他日亦拈得出曰君子作事只是循一个
道理不成荆公之徒笺注人诗文陷人以谤讪宗庙之
罪吾辈也便学他昔王文正在中书寇莱公在密院中
书偶倒用了印莱公须勾吏人行遣他日密院亦倒用
了印中书吏人呈覆亦欲行遣文正问吏人汝等且道
密院当初行遣倒用印有是否曰不是文正曰既是不
是不可学他不是更不问如今日所罪谤讪宗庙毁谤
朝政者自是不是先王之时惟恐不闻其过故许人规
卷十二 第 13a 页 WYG1125-0225c.png
諌至于舜求言乃立谤木是真欲人之谤己也书曰小
人怨汝詈汝则皇自敬德盖圣人之于天下常惧夫在
巳者有所未至故虽小人怨詈亦使人主自反诗三百
篇经圣人删过皆可以为后王法今其所言讥刺时君
者几半不知当时遭谤讪之罪者几人夫禁止谤讪自
出于后世无道之君不是美事何足为法若祖宗功德
自有天下后世公议在岂容巳有所抑扬名之曰幽
厉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夫为人子孙岂不欲圣贤
卷十二 第 13b 页 WYG1125-0225d.png
其祖考但公议以恶名归之则虽欲改之不能得也其
曰名之曰幽厉当时谁实名之兹岂独其子孙之不孝
乎如此在人主前开陈乃是正理今之君子但见人言
继述亦言继述见人罪谤讪亦欲求人谤讪之迹罪之
如此只是相把持正理安在如元祐臣寮章疏论事今
乃以为谤讪此理尤非使君子得志须当理会令分明
今反谓他们亦尝谤讪不唯效尤兼是使元祐贤人君
子愈出脱不得济甚事
卷十二 第 14a 页 WYG1125-0226a.png
言季常在京时尝问正心诚意如何便可以平天下与
之言后世自是无人正心若正得心其效自然如此此
心一念之间豪发有差便是不正要得常正除非圣人
始得且如吾辈还敢便道自巳心得其正否此须是于
喜怒哀乐未发之际能体所谓中于喜怒哀乐之后能
得所谓和致中和则天地可位万物可育其于平天下
何有因论孟子直以禹稷比方颜子只颜子在陋巷时
如禹稷事业便可为之无难若正心诚意不足以平天
卷十二 第 14b 页 WYG1125-0226b.png
下则禹稷功巍巍如此如颜子者如何做得
问伯夷柳下惠如何见得能朝诸侯有天下曰只说颜
子在陋巷便做得禹稷事业则夷惠之能朝诸侯有天下
可知圣人之得邦家绥之斯来动之斯和自是力量不
同如夷惠之风能使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鄙夫宽薄夫
敦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则其未有
为之时人固巳心说而诚服之矣使得百里之地而君
之其效宜何如
卷十二 第 15a 页 WYG1125-0226c.png
叔孙通作原庙是不使人主改过而教之耻过作非也
此为万世之害今太庙却閒了只严奉景灵宫是舍先
王之礼而从一谬妄之叔孙通也岂不过乎
因读东坡和渊明形影神诗其影答形云君如烟上火
火尽君乃别我如镜中像镜坏我不灭曰影因形而有
无是生灭相故佛尝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正言
其非实有也何谓不灭他日亦尝读九成台铭云此说
得之庄周然而以江山吞吐草木俯仰众窍呼吸鸟兽
卷十二 第 15b 页 WYG1125-0226d.png
号鸣为天籁此乃周所谓地籁也但其文精妙读之者
或不之察耳
言荆公云天使我有是之谓命命之在我之谓性是未
知性命之理其曰使我正所谓使然也然使者可以为
命乎以命在我为性则命自一物若中庸言天命之谓
性性即天命也又岂二物哉如云在天为命在人为性
此语似无病然亦不须如此说性命初无二理第所由
之者异耳率性之谓道如易所谓圣人之作易将以顺
卷十二 第 16a 页 WYG1125-0227a.png
性命之理是也
谓常问志宁云至道无难惟嫌拣择其理是否志宁曰
是曰若尔公何不杀人放火志宁无语
扬雄云学所以修性夫物有变坏然后可修性无变坏
岂可修乎惟不假修故中庸但言率性尊德性孟子但
言养性孔子但言尽性
因论荆公法云青苗免役亦是法然非藏富于民之道如
青苗取息虽不多然岁散万缗则夺民二千缗入官既
卷十二 第 16b 页 WYG1125-0227b.png
入官则民间不复可得矣免役法取民间钱雇人役于
官其得此钱用者盖皆州县市井之人不及乡民乡民
惟知输而巳而不得用故今乡民多乏于财也青苗二
分之息可谓轻矣而不见有利于百姓何也今民间举
债其息少者亦须五七分多者或倍而亦不觉其为害
曰惟其利轻且官中易得人徒知目前之利而不顾后
患是以乐请若民间举债则利重又百端要勒得之极
难故人得巳且巳又青苗虽名取二分之息其实亦与
卷十二 第 17a 页 WYG1125-0227c.png
民间无异盖小民既有非不得巳而请者又有非不得
巳而用之且如请钱千或遇亲旧于州县间须有酒食
之费不然亦须置小小不急之物只使二百钱巳可比
民间四分之息又请纳时往来之用与官中门户之赂
遗至少亦不下百钱况又有胥吏追呼之烦非货不行
而公家期限又与私家不同而民之畏法者至举债以
输官往往沿此遂破荡产业者固多矣此所以有害而
无利也或云官中息轻民得之可以自为经营岁岂无
卷十二 第 17b 页 WYG1125-0227d.png
二分之息乎盖未之思也若用之商贩则钱散而难集
至公家期逼卒收不聚失所指准其患不细往年富家
知此患也官中𣲖之请不得巳请而藏之比及期出私
钱为息输之官乃无患然使民如此是无事而侵扰之
也何名补助之政乎
翟霖送正叔先生西迁道宿僧舍坐处背塑像先生令
转倚勿背霖问曰岂以其徒敬之故亦当敬邪正叔曰
但具人形猊便不当慢因赏此语曰孔子云始作俑者
卷十二 第 18a 页 WYG1125-0228a.png
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盖象人而用之其流必
至于用人君子无所不用其敬见似人者不忽于人可
知矣若于似人者而生慢易之心其流必至于轻忽人
孟子言仁者如射盖生于子思射有似乎君子之说言
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盖生于孔子以
言必信行必果为硁硁然小人之说
学校养士反不如居养安济所费之多如馀杭学今止
有三十人而居养安济乃共有百馀人居养安济人给
卷十二 第 18b 页 WYG1125-0228b.png
米二升钱二十为士者所给如其数加四钱耳而士未
必常在学也则其所费固寡于彼矣若其所养实是穷
民疾病者诚善然所养止浮浪游手之徒耳夫厉良民
而养游手是何政事近诏又收养年五十者自此往往
来者益多所费当益广夫年五十则子自可昏女自可
嫁安得为无告之穷民乎又其所养多聚异乡之人不
许根问来处则虽有父子夫妇官吏何缘得知故其弊
为甚若只许土著人就本贯收养便易为检察而其弊
卷十二 第 19a 页 WYG1125-0228c.png
减矣
因看合浦论无为军役法曰天下役法多有不同处如
所论与潭州处置全别潭州绍圣间所定皆出公之手
又言吏有禄本要养其廉耻及不廉故可从而责之此
为待之尽然亦须养得过方得若养他不过不如勿给
徒费财耳何则彼为吏于此盖欲以活父母妻子故为
之今也养之不过虽有刑戮在前宁免其受赇乎如法
曹之俸月十千而法司乃十二千则法吏之禄为过于
卷十二 第 19b 页 WYG1125-0228d.png
法官又常平吏人月给六千此乃可责之以不受赇其
馀千钱或二三千而巳给纸札尚不足安能活其家则
其势须至乞觅如必若法司常平吏人重其禄则财用
之费无所从出兼是吏禄亦有不用多给者如学士茶
盐司吏人近制禄皆不减十千彼有何事繁难作何情
弊而可以当此禄乎若此虽谓之妄费可也
民之于上不从其令而朝廷惟以言谕之宜其以为虚
文而莫之听也今天下非徒不从上令而有司亦不自
卷十二 第 20a 页 WYG1125-0229a.png
守成法观官吏所奉行惟奉行朝廷之意而巳若皆守
法则法亦自足以致治且如役法耆长许募而不许差
辄差者徒二年然法当募上户其佣二千钱逐州县定
此馀杭所定岂有上户肯利若干钱而愿役于官乎上
户不愿则其势须至彊使为之是名募而实差也其如
法何又如近日买翎毛郡不敷令诸县和买以于法不
许抑派故也然翎毛非人所常有而郡中文移督责诸
县但使之催人以其所收藏翎毛输之官若县中只依
卷十二 第 20b 页 WYG1125-0229b.png
法行遣安得办集其势亦须至抑派是名和买而实抑
派也如此者皆法之不可行者也法至于不可行则人
惟意之从而巳
立法要使人易避而难犯则必行而无赦此法之所以
行也令法太严密直使人于其间转侧不得故易犯是
以犯法之人官吏多不必行法必宛转为犯者之地法
如何行得
人各有胜心胜心去尽而惟天理之循则机巧变诈不
卷十二 第 21a 页 WYG1125-0229c.png
作若怀其胜心施之于事必以一己之是非为正其间
不能无窒碍处又固执之不移此机巧变诈之所由生
也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知命只是事事循天理
而巳循天理则于事无固必无固必则计较无所用
神考问伯淳王安石如何人伯淳云安石博学多闻则
有之守约则未也又尝问是圣人否伯淳云诗称周公
公孙硕肤赤舄几几圣人盖如是若安石刚褊自任恐
圣人不然
卷十二 第 21b 页 WYG1125-0229d.png
问子思之不使白也丧出母也是乎曰礼适子不为出
母服曰何也曰继体也
问陈庄子死讣于鲁县子谓缪公哭之而曰有爱而哭
之有畏而哭之夫哭之也以畏何也曰以言世有然也
非古之礼也若古之大夫则束修之问不出竟故生无
相问其死也何讣告之有哉后世国乱而君昏为臣者
交政于中国故生则同盟死则讣告非礼也故春秋因
其卒而书之所以著其罪也
卷十二 第 22a 页 WYG1125-0230a.png
仲素问横渠云气质之性如何曰人所资禀固有不同
者若论其本则无不善盖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无不
善而人则受之以生故也然而善者其常也亦有时而
恶矣犹人之生也气得其和则为安乐人及其有疾也
以气不和则反常矣其常者性也此孟子所以言性善
也横渠说气质之性亦云人之性有刚柔缓急彊弱昏
明而巳非谓天地之性然也今夫水清者其常然也至
于汨浊则沙泥混之矣沙泥既去其清者自若也是故
卷十二 第 22b 页 WYG1125-0230b.png
君子于气质之性必有以变之其澄浊而永清之议欤
因见王逄原文集曰此高论怨诽之人也他日尝曰此
子才则高矣见道则未
中庸深处多见于孟子之书其所传也欤
徐师川归洪州欲不复来先生问之曰公免得仕宦否
若端的有以自赡不必复来固好第亦须著仕宦如何
师川曰亦以免仕宦未得曰如此则当复来供职仕宦
处处一般既未免得须复为他官逃此之彼彼亦宜有
卷十二 第 23a 页 WYG1125-0230c.png
不安处是无地可以自容也师川曰来此复为人所罗
织陷于祸奈何曰顾吾所自为者如何耳苟自为者皆
合道理而无愧然而不能免者命也不以道理为可凭
依而徒惧其不免则无义无命矣师川曰极是亦待来
此若做不得去之未为晚又言人只为不知命故才有
些事便自劳攘若知得彻便于事无不安孔子曰天生
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固尝解云使孔子不免于桓魋
之难是亦天也桓魋其如何哉盖圣人之于命如此夫
卷十二 第 23b 页 WYG1125-0230d.png
富贵死生人无与焉何尤人之有孟子分明为臧仓所毁
不遇于鲁侯而以为不遇非臧仓之力盖知命也列子
曰桓公非能用雠也不得不用管仲非能举贤不得不
举此说得之矣曰列子此说似知命然至其论夷惠以
为矜清贞之尤以致于饿死寡宗以公孙朝穆之事为
得计以尧舜桀纣之事为不足较兹岂非其过乎曰其
过也若圣人所谓知命义常在其中矣然则彼亦岂得
之而不尽者乎曰然
卷十二 第 24a 页 WYG1125-0231a.png
仲素问知微之显莫只是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
所不闻否曰然因言有僧入僧堂不言而出或曰莫道
不言其声如雷庄周之尸居而龙见渊默而雷声可谓
善言者也
孟子直是知命滕文公以齐人筑薛为恐问救之之术
而对以君如彼何哉彊为善而巳矣以竭力事大国则
不得免问安之之道而对以太王居邠不以其所养人
者害人而继之以效死不去之策自世俗观之可谓无
卷十二 第 24b 页 WYG1125-0231b.png
谋矣然以理言之只得如此说舍此则必为仪秦之为
矣凡事求可功求成取必于智谋之末而不循天理之
正者非圣贤之道也天理即所谓命
语罗仲素云今之学者只为不知为学之方又不知学
成要何用此事体大须是曾著力来方知不易夫学者
学圣贤之所为也欲为圣贤之所为须是闻圣贤所得
之道若只要博通古今为文章作忠信愿悫不为非义
之士而巳则古来如此等人不少然以为闻道则不可
卷十二 第 25a 页 WYG1125-0231c.png
且如东汉之衰处士逸人与夫名节之士有闻当世者
多矣观其作处责之以古圣贤之道则略无豪发髣髴
相似何也以彼于道初无所闻故也今时学者平居则
曰吾当为古人之所为才有事到手便措置不得盖其
所学以博通古今为文章或志于忠信愿悫不为非义
而巳而不知须是闻道故应如此由是观之学而不闻
道犹不学也
仲素问诗如何看曰诗极难卒说大抵须要人体会不
卷十二 第 25b 页 WYG1125-0231d.png
在推寻文义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言者情之所发也今观是诗之言则必先观是诗之情
如何不知其情则虽精穷文义谓之不知诗可也子夏
问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
乎孔子以为可与言诗如此全要体会何谓体会且如
关雎之诗诗人以兴后妃之德盖如此也须当想象雎
鸠为何物知雎鸠为挚而有别之禽则又想象关关为
何声知关关之声为和而适则又想象在河之洲是何
卷十二 第 26a 页 WYG1125-0232a.png
所在知河之洲为幽閒远人之地则知如是之禽其鸣
声如是而又居幽閒远人之地则后妃之德可以意晓
矣是之谓体会惟体会得故看诗有味至于有味则诗
之用在我矣
语仲素西铭只是发明一个事天底道理所谓事天者
循天理而巳
因论苏明允权书衡论曰观其著书之名巳非岂有山
林逸民立言垂世乃汲汲于用兵如此所见安得不为
卷十二 第 26b 页 WYG1125-0232b.png
荆公所薄曰大苏以当时不去西北之患则天下不可
为又其审敌篇引晁错说景帝削地之策曰今日西北
之势是亦七国之势其意盖欲埽荡西北然后致太平
耳曰才以用兵为事只见搔扰何时是天下息肩时节
以仁宗之世视西北岂不胜如战国时节而孟子在战
国时所论全不以兵为先岂以崇虚名而受实弊乎亦
必有道矣
问秦少游进卷论所以禦戎乃欲以五路之兵岁出一
卷十二 第 27a 页 WYG1125-0232c.png
路以扰夏人之耕如此是吾五岁一出兵而使夏人岁
岁用兵此灭狄之道也当时元祐间有主此议者此果
可用否曰王者之兵有征无战必不得巳诛其君而吊
其民可也岂容如此兼是亦无此理今常以五路之师
合攻夏人尚时有不支岁出一路其倾国而来攻城破
邑吾其可止以一路之众当之乎大抵今之士人议论
只是口头说得施之于事未必有效
言朱公掞上殿神考欲再举安南之师公掞对愿陛下
卷十二 第 27b 页 WYG1125-0232d.png
羁縻处之盖夷狄得其地不可居得其民不可使得巳
且巳须要广土辟地何益自绍圣崇宁以来所以待夏
人大是失策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
财此有用今不务德以致人徒得其空地又运中国之
财以守之是何所见
君臣之间要当一德一心方作得事古之圣贤相与以
济大业盖无不然者观舜命禹征有苗巳誓师往伐而
益以一言赞禹禹遂班师舜以禹之班师便为之诞敷
卷十二 第 28a 页 WYG1125-0233a.png
文德而有苗格矣舜命禹徂征禹既行而益有言宜告
之舜不告舜而告之禹禹承命于舜及其不遂行也宜
先禀之舜乃擅反兵而不疑舜于二人者无责焉可也
乃徇其所为从而相之益之意岂不曰禹犹舜而禹之
意岂不曰舜犹巳也欤夫是之谓一德一心自今观之
则益之言可以谓之沮坏成事而禹之事为逗留君命
矣然古之君臣各相体悉如此古人立功所以易而后
世成事所以难也
卷十二 第 28b 页 WYG1125-0233b.png
语仲素曰某尝有数句教学者读书之法云以身体之
以心验之从容默会于幽閒静一之中超然自得于书
言象意之表此盖某所为者如此
又云西铭会古人用心要处为主正如杜顺作法界观

仲素问尽其心者知其性如何是尽心底道理曰未言
尽心须先理会心是何物又问曰心之为物明白洞达
广大静一若体会得了然分明然后可以言尽未理会
卷十二 第 29a 页 WYG1125-0233c.png
得心尽个甚能尽其心自然知性不用问人大抵须先
理会仁之为道知仁则知心知心则知性是三者初无
异也横渠作西铭亦只是要学者求仁而巳
论及阳城事谓永叔不取纯夫取之其言曰阳城盖有
待而为者也后世犹责之无巳其不成人之美亦甚哉
此论似近厚曰阳城固可取然以为法则不可裴延龄
之欲相其来非一朝一夕何不救之于渐乎至于陆贽
之贬然后论延龄之奸佞无益矣观古人退小人之道
卷十二 第 29b 页 WYG1125-0233d.png
不然易之姤卦曰女壮勿用取女夫姤一阴生未壮也
而曰壮者生而不巳固有壮之理也取女则引而与之
齐也引而与之齐则难制矣阴者小人之象也小人固
当制之于渐也故当阴之生则知其有壮之理其有壮
之理则勿用取女可也是以姤之初爻曰系于金柅贞
吉有攸往见凶金柅止车之行也阴之初动必有以柅
之其制之于渐乎盖小人之恶制之于未成则易制之
于巳成则难延龄之用事权倾宰相虽不正名其为相
卷十二 第 30a 页 WYG1125-0234a.png
其恶自若也何更云待其为相然后取白麻坏之邪然
城之所为当时所难能也取之亦是但不可以为法耳
 
 
 
 
 
 
卷十二 第 30b 页 WYG1125-0234b.png
 
 
 
 
 
 
 
 龟山集卷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