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云南通志 卷四 (自动笺注)
欽定四庫全書
 雲南通志卷四
  建置
  粤稽封建易為郡邑勢分今古而制與時宜彩雲南見漢開不賔博南蘭津已頌徳廣矣然唐仍羈縻葆就宋竟畫斧分疆元明設府路徧置官司半猶土酋世守我
 國家聲教覃敷湛恩汪濊雕題鑿齒納土輸誠侯甸采衞共登版籍何其盛於是邑小則裁倂以省冗員地大添設以重守土因革損益之閒布置周詳規模宏遠豈非聖人首出庻物萬國咸寧哉志建置
南通省建置
公元前122年
 唐虞南交昧谷之交夏商為梁州之域周合梁於雍又為雍州邊裔戰國時楚頃襄王使將軍壯蹻略地夜郎西至滇池遂自王其地號滇國(見後漢書史記楚威王時文獻通考云若莊蹻威王時將兵略地屬秦陷巫黔中郡道塞不通凡經五十二年豈得如此淹久史記謬誤范書為正)道置吏莊氏猶世王滇(史記秦使常頞略通五尺道諸國頗置吏焉)漢武帝建元中西南夷犍為郡尋罷西夷獨置南夷元狩元年滇國元鼎六年牂牁越巂諸郡元封二年以兵臨滇滇王降置益州郡昭帝始元元年鉤町侯亡波為王新莽時犍為郡西順牂牁郡同亭越巂郡集巂益州郡就新鉤町王為侯蠻夷盡反越巂任貴自立卭穀王會莽敗漢興後漢先武建武二十七年哀牢内附封為君長明帝永平十二年益州郡永昌郡三國先主章武元年犍為屬國朱提郡後主建興三年諸葛亮南征四郡益州郡建寧郡建寧永昌郡雲南郡建寧牂牁興古郡俱領於益州刺史(見蜀志後主傳)晋武帝泰始二年益州梁州七年又分益州建寧永昌雲南興古四郡寧州統縣四十五太康三年復廢寧州益州南夷校尉以䕶之監五十八部蠻族惠帝太安二年復置寧州(晋書永昌從事孫辨請復置寧州從之即以南校尉李毅刺史竝轄牂牁越巂朱提三郡宋書太安二年)又分建寧西之七縣别立為益州郡懐帝永嘉二年益州郡晋寧郡牂牁平夷夜郎二郡五年興古東立西平郡永昌雲南東河陽郡牂牁朱提建寧平夷夜郎二郡(本永嘉二年當是再分朱提建寧以益之耳)又分朱提南廣郡成帝時(失年)分興古梁水郡(按晋書王遜地勢形便上分牂牁平夷郡分朱提南廣郡分建寧為夜郎郡永昌梁水郡又改益州郡晋寧郡事皆施行蓋總刺史時其前後建置如此非諸所改置俱在永嘉二年也)又分雲南為興寧郡東河陽西河郡成帝咸康四年牂牁夜郎朱提越巂四郡安州八年又罷并寧州越巂還屬益州永昌先是惠帝太安元年李特起兵於蜀尋僭號益州郡縣皆沒於其後李雄又分漢嘉二郡立沉黎漢原二郡李壽又分寧州興古永昌雲南朱提越巂河陽六郡為漢州郡縣沒於李氏者四十六年而江左仍遥置之穆帝永和二年桓温滅蜀復有其地改平夷平蠻郡簡文帝咸安二年益州復沒於苻氏孝武帝太元中復為晋有宋時為寧州領郡十五(志州建寧晋寧牂牁平蠻郎朱提南廣建都西平西河東河陽雲南興寧興古梁水凡十五郡内按建都郡志載晋成帝分建寧立晋志缺載)齊時寧州鎮領郡三十(其南廣梁水建寧晋寧雲南西平夜郎東河陽平蠻興古興寧凡十一郡名與宋同其建平南牂牁西河西阿平樂南朱提朱提宋昌永昌九廢置無考又齊武帝永明二年南犍為郡五年益寧郡鬱林隆昌元年西益江陽犍為永興永寧安寧六郡海陵王延興元年東朱提郡明帝建武三年安上郡十郡註云皆無民戸)梁武帝大同中南寧州太清二年爨瓚竊據牂牁興古等郡(事詳雜紀封建)陳時地没於爨蠻隋髙祖開皇中子震遣使朝貢韋世冲以兵戍之置恭州協州昆州又置牂州六年越巂郡西寧州十八年改為巂州煬帝大業初恭州協州隋末謝趙諸蠻分據其地(俱詳見雜紀)唐髙祖武徳初遣使南中招降部落復置南寧州(夜郎地元年南中因故同樂縣置治味)又置昆州恭州協州復析協州靖州戎州都督府三年牂牁首領謝蠻地置牂州牂牁别部充州黔州都督府四年雲南縣地姚州雲南郡又置姚州都督府領州十三(唐書地理志註以古滇王國民多姚姓因置姚州都督并置州十三)又置西濮州尹州曾州西平州戎州都督府矩州黔州都督府復置總管府南寧州五年僑治益州七年復以南寧州都督府分置西寧州南雲州南龍州西宗州西利州西豫州弄棟地裒州八年南寧州郎州復治味改恭州曲州太宗貞觀元年郎州都督府三年西豫州縻州以爨弘達之子歸王為南寧州都督東謝蠻地置應州以南謝蠻地置壽南州四年又置琰州改壽南州莊州皆隸黔州都督府八年西寧州黎州南雲州匡州西平州盤州十一年西濮州髳州南龍州鉤州西宗州宗州西利州微州莊州都督府尋又以西趙酋地置明州黔州都督府二十二年郎州地麻州二十三年徒莫祗蠻儉望蠻皆内屬以其地置傍望求邱覽五州戎州都督府髙宗麟徳元年姚州都督府於弄棟咸亨三年昆明蠻十四姓率户内附以其地分殷州總州敦州黔州都督府調露元年復廢姚州武后垂拱四年復置萬歲通天二年昆明内附以其地置寳州𨽻黔州都督府中宗景龍二年莊州都督府元宗開元五年復以郎州南寧州十五年復置殷州(本咸亨三年置㝷廢至十五年復置)又有哀牢别種其先自號六詔(蒙巂越析浪穹鄧睒施浪蒙舍)開元之末蒙舍詔漸强并吞五詔尋以功策授雲南王天寶元年姚州州守捉使九載蒙舍國號大蒙徳宗興元初蒙舍國號大理貞元二年復置殷州(按殷州屢置屢廢貞元二年節度使韋臯表請復置)十年蒙舍歸附國號仍曰南詔十三年浪川州戎州都督府(節度使韋臯表置)宣宗大中十三年復叛改稱大禮昭宗天復二年鄭買嗣簒立僭號大長和國後唐明宗天成三年趙善政立改國號曰大天興楊干貞善政自立國號大義後晋髙祖天福二年段思平立國號大理宋初仍為大理國(太祖乾徳三年王全斌平蜀欲以兵威取滇進滇地圖太祖鑒唐之禍以玉斧大渡河此外非吾有也由是雲南不通中國段氏竊據)哲宗紹聖元年髙昇泰立號大中三年段正淳立號理國元憲宗三年太弟兀良合台雲南五年諸部悉平五城八府四郡三十七部立萬户府十有九設大理都元帥府仍録段氏子孫世守其土世祖至元四年大理等處行六部七年善闡萬户府為路又倂大理上下二萬户府為路立軍民總管府録事司一縣一(太和)府二(永昌騰衝)府領縣一(永昌永平)州五(鄧川蒙化趙州姚州雲南)州領縣二(鄧川浪穹姚州大姚)八年大理國三十七部為南北三路威楚萬户府為路立總管府領縣二(威楚定逺)州四(鎭南南安開南威逺)州領縣一(南安廣通)十年雲南行中書省(見元紀按地理志置雲南行省在十三年)十一年北路武定路軍民府領州二(和曲禄勸)州領縣四(和曲南甸元謀禄勸易籠石舊)十二年師宗彌勒二部為軍廣西路十三年善闡中慶路録事司一縣三(昆明富民宜良)州四(嵩明晋寧昆陽安寧)州領縣八(嵩明楊林邵甸晋寧領晟貢歸化昆陽三泊易門安寧禄豐羅次)改南路臨安路二縣(河西䝉自)千户一(捨資)州三(建水石屏寧州)州領縣二(寧州通海嶍峨)改中路曲靖路總管府又改罕章宣慰司麗江路軍民總管府改仁地萬户府為仁徳府領縣二(為美歸厚)又立巴的甸為烏撒路十四年廣南西路宣撫司十五年烏撒路為軍總管府十六年升中路為澂江路領縣三(河陽江川陽宗)州二(新興路南)州領縣三(新興普舍硏和路南邑市)十八年廣西路軍為民領州二(師宗彌勒)二十一年烏撒總管府宣撫司二十二年麗江路總管府宣撫司領府一(北勝)州七(順州浪蕖永寧通安蘭州巨津寶山)州領縣一(巨津臨西)省合剌金齒宣撫司為一(治永昌)立臨安廣西道宣撫司二十三年鶴慶路軍民府領縣一(劎川)二十五年元江路二部(步日馬籠)升曲靖總管府宣撫司領縣一(南寧)州五(陸凉越州羅雄馬龍霑益)州領縣六(陸凉芳華河納羅雄通泉霑益交水石羅山)改烏撒宣撫宣慰管軍萬户府(見元紀按地理志升烏撒宣撫烏撒烏蒙宣慰司在二十四年)以金沙江西通安五城察罕章廢金沙江東永寧五城北勝施州北勝府二十六年雲南大理中慶等路州縣二十八年金齒等處宣慰司都元帥府又立東川路改立曲靖等處宣慰司管軍萬户府(雲南曲靖路宣撫司轄地民心未安改立以鎮之)成宗元貞二年乞藍蠻平以其地為雲遠路軍民總管府大徳二年雲南路道肅政㢘訪司四年烏撒烏蒙郡縣維摩州英宗至治二年寧遠州泰定帝泰定二年蒲戀來附順寧府文宗至順元年置順元宣撫司麓川路軍民總管府順帝至正三年永昌等處宣慰司(自憲宗時至此累朝建置互見元史帝紀地理志按至元十三年賽典赤改定雲南諸路名號來上凡為路三十七府二屬府三屬州五十四屬縣四十七其餘甸軍民等府不在此數三十一年雲南行省復上所定路府州上路下路十一下州四十九中縣一下縣五前後不合數十年之内更置非一也兹惟據年代可考及現在雲南具列於編此外附見卷末歴代州縣闕疑之後)明洪武十四年遣將平滇十五年改諸路為府以中慶路雲南府改行省為布政使正統十一年麓川隴川宣撫司於隴把(名勝明分四道其迤西者曰金滄道曰洱海道大理永昌鶴慶蒙化楚雄武定永寧姚安鎭沅順寧麗江景東等府迤東者曰安普道曰臨元道領雲南臨安澂江尋甸廣西廣南曲靖元江等府其土官有分地者長官司一曰者樂甸禦夷府二曰孟定孟艮軍民宣慰司六曰孟養車里木邦老撾緬甸八百大甸宣撫司三曰干崖南甸隴川夷州四曰鎮康灣甸大侯威遠禦夷長官司二曰芒市鈕兀軍民指揮使二曰瀾滄騰衝又其餘長官廵檢分地小而雜處中邊者不可勝記)成化十二年更置瀾滄金騰曲靖四道十五年改木宣慰司為孟宻安撫司灣甸嘉靖元年永昌府治(洪武十五年置府二十三年省府金齒衛指揮使景泰中設鎮至是以廵撫何孟春言仍罷鎮置府)改金齒指揮使司為騰越州仍置騰衝衛萬厯十九年新平縣直隸新化州臨安府二十五年順寧為流府二十六年大侯雲州屬之終明之世為府二十領州三十六縣三十二又分置衛所附焉
公元1659年
本朝順治十六年雲南版圖分邑置州各如舊
公元1665年
 裁通安寶山蘭州巨津四州臨西一縣麗江府康熙四年新化州歸新平縣五年北勝州大理府六年臨安府教化王弄安南長官司地開化府八年尋甸為州曲靖府維摩州以其地分附近府州順州鶴慶府歸化縣呈貢縣三泊縣昆陽州又裁陽宗縣河陽縣亦佐縣羅平州𥔲嘉縣南安州三十四年平彝縣於舊平夷三十七年北勝州置永北府雍正二年威遠土州直隸同知四年改隸四川東川府雲南會澤縣隸焉五年霑益州地宣威州者樂甸長官司恩樂縣鎭沅府又改隸四川烏䝉鎮二府雲南六年鎮雄為州米貼地置永善縣俱隸烏䝉七年普洱府定邊縣䝉化府八年文山縣開化府九年恩安縣烏䝉烏䝉昭通府十年新平縣元江府共置府二十三直𨽻同知一領州三十一縣三十
雲南府
公元前109年
 禹貢為梁州域周合梁於雍又為雍南莊蹻王滇號曰滇國歴秦及漢遂世有之漢元封二年益州郡新莽改為就新郡後漢復故三國改為建寧郡晋泰始七年寧州太康三年仍廢寧州益州太安二年復置寧州又分建寧西之七縣别立為益州郡永嘉二年改為晋寧郡六朝宋仍為寧州齊為寧州鎮梁為南寧州陳没於蠻隋置昆州尋廢唐武徳元年復置昆州姚州總管府貞觀四年改屬戎州都督府天寶末没於南詔閣羅鳳命其子鳳迦異増築之柘東城為六節度一改善闡府五代及宋為鄭趙楊段四僭國相竊據段氏以高智昇善闡世守其地元世祖大理國收府凡八善闡其一也憲宗五年善闡萬户至元七年改為十三年雲南行中書省初置郡縣遂改善闡中慶路領州四縣十一洪武十五年平滇改設雲南府雲南布政司治尋裁楊林邵甸二縣領州四縣
公元1669年
本朝因之康熙八年歸化縣呈貢縣三泊縣
公元1725年
 昆陽州雍正三年又以三泊縣地歸安寧州領州四縣
雲南府建置
 
 
 
 
 
 
 
 
雲南府州縣建置
  昆明縣(附郭)
公元1275年
 (益州郡穀昌縣地西為秦臧縣西北建伶縣)(屬建寧郡)(昆州地)(晋寧縣地)(段氏據)(初立二千戸善闡萬户至元十二年改善州領昆明官渡二縣後又廢州尋省官渡昆明縣)(昆明縣)
公元1687年
本朝因之康熙二十六年左右中前後及廣南衞
 境屯賦併縣
  富民縣
公元1267年
 (屬益州郡)(初為西寧州地貞觀中黎州號黎灢甸)(段氏據)元(至元四年立黎灢千戸十二年改富民縣)(富民縣)
公元1687年
本朝因之康熙二十六年右衞分境屯賦倂縣
  宜良縣
公元1256年
 (屬益州郡)(昆州地)(本屬昆州蠻酋羅氏分據築城於此羅裒龍)(段氏據)元(憲宗六年立大千户嵩明萬户至元十三年宜良州領大池大赤二縣後改州為縣省二縣入焉)(宜良縣)
公元1666年
本朝因之康熙五年宜良所入縣二十六年又裁左
 前中後四衞分境屯賦倂縣
  羅次縣
公元1276年
 (屬益州郡)(屬建寧郡)(昆州地)(烏蠻所居名羅部)(段氏據以大理白連慶治其地)元(至元十三年羅次州中慶路二十四年改為縣屬安寧州)(羅次縣弘治十二年改屬雲南府)
公元1687年
本朝因之康熙二十六年裁右後二分境屯賦倂縣
  晉寧州
 (益州郡滇池縣地)(寧州治)唐(武徳初晋寧縣昆州後䝉氏改為陽城堡部)(段氏據)(初立陽城萬户至元中復置晋寧州歸化晟貢二縣屬焉)(晋寧州仍領歸化呈貢二縣)
公元1669年
本朝因之康熙八年歸化縣呈貢縣二十六年
公元1727年
 左右中前後廣六衞分境屯賦倂州雍正五年呈貢縣本府
  呈貢縣
 (益州郡建伶縣地故城曰晟貢世為烏白些門些莫徒阿荼僰等五種所居)(晋寧縣地)(段氏據)(初立晟貢千户至元中改為貢縣)(改為呈貢縣晋寧州)
公元1669年
本朝因之康熙八年歸化縣入焉二十六年裁左前
公元1727年
 廣中四衞分境屯賦倂縣雍正五年改隸本府
  安寧州
 戰國(楚滇國螳螂川地)(連然縣益州郡)(屬晋寜郡)(屬昆州)唐(武徳初安寧縣昆州)(段氏髙氏守之)(初隸陽城萬户至元中安寧千户改為安寧州)(安寧州禄豐一縣)
公元1666年
本朝因之康熙五年安寧所入州二十六年裁左前
公元1694年
 右三衞分境屯賦倂州三十三年又撥安寧所九伍屯賦歸易門縣雍正三年又以原裁入昆陽三泊縣歸安寧州雍正九年禄豐縣本府
  禄豐縣
 (古碌琫甸烏蠻雜居後易禄豐)(安寧縣地)(大理智昇義勝治其地)(初隸安寧千户至元中禄豐縣安寜州)(禄豐縣安寧州)
公元1687年
本朝因之康熙二十六年裁右後二分境屯賦倂縣
公元1731年
 雍正九年改隸本府
  昆陽州
公元618年
 (益州郡昆澤縣地)(屬建寜郡)(爨瓚據)(爨翫降以其地為昆州)唐(武徳元年南中昆州西南鉤州望水縣地後没於南詔)(段氏高氏守之巨橋城)(立巨橋萬户至元中改為昆陽州)(昆陽州)
公元1669年
本朝因之康熙八年三泊縣入州二十六年裁前廣
公元1725年
 右中後五衛分境屯賦倂州雍正三年又撥三泊縣歸安寧州
  易門縣
公元1267年
 (舊為洛市坪村烏蠻所居)(大理智昇善闡府使髙福守其地)元(至元四年立洟門千户巨橋萬户府十二年改為易門縣)(易門縣)
公元1666年
本朝因之康熙五年易門所入縣三十三年又以安
 寧所九伍屯賦倂縣
  嵩明州
公元1275年
 戰國(楚滇國地治沙扎臥城烏蠻車氏所築昔漢人之後烏白蠻強盛漢人徙去)(漢人嘗立長州建金城阿二城築臺與蠻盟故曰嵩盟後䝉氏改為嵩盟部)(段氏嵩盟部)(初立嵩盟萬户至元十二年改為長州十五年升嵩盟府尋降為州邵甸楊林二縣更盟為)(嵩明州洪武中邵甸縣成化中楊林縣倂入州)
公元1687年
本朝因之康熙二十六年左右中前後廣六衛楊林
 木宻鳳梧三所分境屯賦倂州
曲靖府
公元225年
 禹貢梁州南境戰國滇國地漢為益州牂牁二郡三國漢建興三年益州郡建寧郡建寧牂牁興古郡益州晋屬寧州東境分置平夷郡尋改為平蠻齊置建平郡梁屬南寧州後為西爨白蠻爨瓚所據隋開皇中子震來貢恭州協州大業初廢入犍為郡開邊縣唐武徳初以爨弘達昆州刺史復立南寧州恭州曲州協州靖州戎州都督府四年南寧州總管府又置西平州戎州都督府七年復以南寧州都督府八年改名郎州貞觀元年郎州都督三年弘達死以其子歸王為南寧州都督石城八年西平州盤州二十二年郎州麻州開元五年郎州仍為南寧州天寶末没於南詔䝉氏立石城郡唐末復置南寧州七縣戎州都督府宋時段氏據後又為摩彌部據元憲宗六年取其地立摩彌萬户府領普摩千户至元八年萬户府為中路十三年改為曲靖路總管府二十五年升為宣撫司又仁地部元憲宗五年内附明年立為仁地萬戸至元十三年萬户仁徳府俱隸雲南行中書省曲靖路領州五縣仁徳府領縣二明洪武十五年曲靖路曲靖軍民府交水石羅山三縣越州霑益州芳華河納二縣陸凉州通泉縣馬龍州領州四縣二改仁徳府尋甸軍民府省為美歸厚二縣入焉
公元1669年
本朝因之康熙八年亦佐縣羅平州尋甸府為
公元1695年
 州隸本府三十四年於舊平夷衛置平彝縣雍正五年霑益州舊治宣威州皆隸府屬領州六縣
曲靖府建置
 
 
 
 
 
 
 
 
 
 
 
 
 
曲靖府州縣建置
  南寧縣(附郭)
 (益州郡味縣地律高縣地)三國漢(屬建寧興古二郡)(因之)(屬建平興古二郡)(恭州地後廢開邊縣)(初為曲州天寶末没於蠻䝉氏改石城郡)(段氏據後又為烏蠻摩彌部酋所據)(置千户隸摩彌萬户至元中南寧州改為縣)(南寧縣洪武末越州石堡山地入焉)
公元1667年
本朝因之康熙六年曲靖衛入縣二十三年又裁平
公元1696年
 夷衛分境屯賦倂縣三十五年平夷廢衛倂徵屯賦歸平彝縣
  霑益州
公元1257年
 (牂牁郡宛温縣地)三國漢(屬興古郡)(宛暖縣地)(初置西平州貞觀中改為盤州天寶末没於蠻後僰刺二種居之又為摩彌部所奪)(初内附憲宗七年本部隸摩彌萬户至元中改置霑益州交水石羅山三縣)(霑益州交水石羅山三縣越州入州)
公元1687年
本朝因之康熙二十六年平夷衛分境屯賦倂州
公元1727年
 十五年改平夷廢衛倂徵屯賦歸平彝縣雍正五年分置宣威州
  陸凉州
 (牂牁郡平夷縣地)三國漢(屬興古郡)(置同樂縣建寧郡)(初置平夷縣後改屬盤州天寶末没於蠻南詔時號落温部)(初内附置落温千户屬落䝉萬户至元中改置陸凉州芳華河納二縣)(陸凉州芳華河納二縣入州)
公元1667年
本朝因之康熙六年陸凉衛屯賦倂州
  馬龍州
 (益州郡律髙縣地)三國漢(屬興古郡)(律髙縣又析置西安縣)(為西中縣)(為麻州後没於蠻夷名曰撒匡昔白刺此後盤瓠裔納垢部逐而有其地)(初内附置納垢千户至元中改為馬龍州通泉縣)(馬龍州通泉縣入州)
公元1687年
本朝因之康熙二十六年裁左前平夷馬龍四衛所分
公元1696年
 境屯賦倂州三十五年平夷廢衛倂徵屯賦歸平彝縣
  羅平州
公元1276年
 (牂牁郡漏臥宛温二縣地)三國漢(屬興古郡)(因之)(没於蠻名塔敝納夷甸相傳盤瓠後裔羅雄居此因名部羅雄)(初内附隸普摩千户至元十三年割夜苴部倂入改為羅雄州曲靖路)明(萬厯中改土設流為羅平州)
公元1666年
本朝因之康熙五年裁定雄所屯賦倂州又裁亦佐縣
公元1696年
 入焉三十五年亦佐縣地平彝縣
  尋甸州
 (本滇國後僰刺蠻居此號為仲扎溢源部)(為烏蠻之裔新丁奪之號新丁部譌為仁地)(蒙氏為仁地部烏蠻居之)(段氏仍仁地部烏蠻居之)(初置仁地萬户府後改仁徳府為美歸厚二縣)(改尋甸軍民府省為美歸厚二縣入焉成化中改流官)
公元1669年
本朝因之康熙八年為州曲靖府二十六年裁平
公元1696年
 夷木宻鳳梧三所屯賦倂州三十五年平夷廢衛分境賦歸平彝縣
  平彝縣
公元624年
 (平夷縣牂牁郡)(平夷縣改為平蠻縣平蠻郡)唐(武徳七年復置平夷縣盤州後没於蠻)(為普安路地)明(洪武十四年千户所後升為平夷衞)
公元1687年
本朝因之康熙二十六年省入霑益州三十五年改為
 平彝縣曲靖府撥歸羅平亦佐縣附焉
  宣威州
 (屬牂牁郡)三國漢(屬興古郡)(因之)(屬盤州後没於蠻)元(至元中霑益州)(初設烏撒衞後三所後霑益州)
公元1659年
本朝因之順治十六年移州治於交水以廢治為遊擊
公元1727年
 駐防城雍正五年霑益州新化里至高坡頂設宣威州威寧後三所屯賦倂州
臨安府
公元1729年
 禹貢梁州南裔三代時為句町漢武帝南夷句町縣牂牁郡賁古縣益州郡後漢仍之三國漢屬興古郡晋屬興古梁水二郡唐為牂州地黔州都督府武徳四年更名牁州尋復七年西寧州西宗州貞觀八年西寧州黎州十一年西宗州宗州皆隸戎州都督府天寶末没於蠻南詔通海郡都督府後又置節度使後晉時段思平通海郡為秀山郡尋復宋時阿僰部蠻居之元憲宗六年内阿置阿僰部萬户府又置阿甯萬户至元八年改阿僰部置南路總管府十三年臨安路屬臨元廣等處宣慰司領州三縣四千户一明洪武十五年改路為府改阿甯萬户府為阿迷州弘治十五年馬龍他郎甸長官司直隸新化州萬厯十九年討平平甸鄉夷賊置新平縣二十年新化州屬府領州五縣長官司
公元1663年
本朝因之康熙二年倂納更土廵檢司錢糧入府徵收
公元1666年
 五年新化州歸新平縣敎化王弄安南長官司地開化府溪處司叛誅歸府雍正九年所屬新平縣元江府領州四縣長官司
臨安府建置
 
 
 
 
 
 
 
 
 
 
 
 
 
 
臨安府屬州縣司建置
  建水州(附郭)
公元1276年
 (益州郡賁古縣地)三國漢(屬興古郡)(屬梁水郡)(烏䝉地接交阯為雲南極古稱步頭亦云巴甸元和閒䝉氏始城之每夏秋溪水漲溢如海遂謂建水歴鄭趙楊段數姓皆仍建水名)(段氏時為麽些徒蠻苴𠠝所據)(初内附建水千户阿僰萬户至元十三年建水州臨安路)(建水州)
公元1667年
本朝因之康熙六年臨安衛入州二十六年又裁新
公元1730年
 安所分境屯賦倂州雍正八年猛弄寨長白氏内附所屬錢糧附州徵收
  石屏州
 (蠻曰舊忻漢語林麓)(烏麽蠻居其地)(阿僰蠻奪據之闢地石坪聚為居邑因名石坪後譌為屏)(改為石坪州隸臨安路)(改石屏州)
公元1691年
本朝因之康熙三十年臨安衛石寶二屯屯賦倂州
  阿迷州
 (蠻名阿甯轉音阿迷)(阿甯蠻據號屈中部)(阿甯蠻據)(初立阿甯萬户至元間隸南路總管府大徳閒改隸臨安廣西元江等處宣慰司)(阿迷州)
公元1731年
本朝因之雍正九年撥十四寨歸廣西府北州同管
 轄
  寧州
 (屬益州郡)三國漢(屬興古郡)(梁水縣梁水郡)(析置西寧州貞觀中黎州天寶末没於蠻號浪曠夷語謂旱龍也步雄部麽些徒蠻據之後屬爨蠻酋阿㡬以浪曠割與寜酋豆圭改寧部)(爨蠻據)(初内附置寧部後改寧海至元中寧州臨安路通海嶍峨西沙三縣後省西沙入州)(仍寧州通海嶍峨二縣屬府)
公元1687年
本朝因之康熙二十六年裁左前廣後四分境屯賦
 倂州
  通海縣
 (牂牁郡句町縣地)三國漢(屬興古郡)(䝉氏為通海郡)後晋(段思平秀山郡後復為通海郡)(段氏因之)(初置通海千户善闡萬户至元中改為縣隸寧海府府廢改屬臨安路附郭縣後又隸寧州)(徙府治建水州仍為通海縣改屬府)
公元1666年
本朝因之康熙五年通海禦屯賦倂州
  河西縣
 (南蠻地)(初為宗州河西縣天寶末没於蠻為步雄部後阿僰蠻奪而居之名休臘部)(阿僰蠻據)(初内附即阿僰部立萬户府休臘隸之至元間改為河西州臨安路改為縣)(河西縣)
本朝因之
  嶍峨縣
 (屬牂牁郡)三國漢(屬興古郡)(屬南寧郡)(為嶍猊蠻所據名嶍峨部後阿僰蠻逐嶍猊據其地)(阿僰蠻據)(初内附千户阿僰萬户至元中為州領卭川平甸二縣尋降為縣倂二縣鄉屬臨安路尋隸寧州)(嶍峨縣改屬府)
本朝因之
  䝉自縣
公元1276年
 (屬牂牁郡)三國漢(屬興古郡)(南詔通海都督府地屬焉以趙氏守之山名目則轉音䝉自)(段氏時阿僰蠻據之)(初置䝉自千户阿僰萬户至元十三年改為䝉自縣)(䝉自縣)
公元1687年
本朝因之康熙二十六年新安分境屯賦倂縣
  納樓茶甸長官司
 (䝉氏為甸)(初置千户隸阿甯萬户至元中改隸善闡宣慰司分為二千户雲南行省尋改隸臨安宣慰司後又改納樓甸)(置長官司臨安府)
本朝因之
  虧容甸長官司
 (鐡容甸部)元(至元中歸附撥隸元江路)(置長官司臨安府)
本朝因之
  左能長官司
 (思陀甸寨後改為左能寨)(置長官司臨安府)
本朝因之
  思陀甸長官司
 (官桂思陀部管落恐溪處甸二部分為三)(置和泥路雲南行中書省後屬元江路)(置長官司臨安府)
本朝因之
  落恐甸長官司
 (舊為伴溪落恐部屬思陀甸後改為酋長)(置軍民萬户府隸雲南行中書省後屬元江路)(置長官司臨安府)
本朝因之
澂江府
公元618年
 禹貢梁州東南荒裔戰國時滇國漢武帝南夷俞元縣益州郡後漢仍之三國漢屬建寧郡増置新興縣宋因之齊屬建平晋寧二郡梁屬南寧州隋屬昆州大業初昆州唐武徳元年復置隸戎州都督府三年牂州四年更名牁州尋復故隸黔州都督府七年西寧州貞觀八年更名黎州二十三年諸蠻末徒莫袛儉望二種内附求州俱隸戎州都督府天寶末沒於麽些蠻號羅伽甸後為僰蠻所奪南詔䝉氏取其地為河陽郡段氏時析麽些蠻為強宗休制步雄三部後步雄分居伽甸者號羅伽部又黑爨蠻之裔居路甸號落䝉部元憲宗四年内附六年羅伽部萬户至元三年萬户中路十六年改為澂江路雲南行中書省領州二縣明洪武十五年改為澂江府尋省普舍研和三縣領州二縣
公元1669年
本朝因之康熙八年陽宗縣河陽縣領州二縣澂江府建置
 
 
 
 
 
 
 
 
 
 
 
澂江府州縣建置
  河陽縣(附郭)
 (俞元縣益州郡)三國漢(屬建寜郡)(因之)(屬南寜州)(初屬昆州後没於麽些蠻復為僰蠻所奪南詔河陽郡強宗部居之)(強宗部)(初置羅伽千户至元中改為河陽州尋降為縣)(河陽縣)
本朝因之康熙八年陽宗縣入焉二十六年裁右前
 廣後四分境屯賦倂縣
  江川縣
 (屬益州郡名碌雲異城蠻名易籠)(初置絳縣後䝉氏叛徙曲旺蠻居此以白蠻守治之後麽些徙蠻之裔居此)(段氏時麽些蠻仍居其地號步雄部又分為羅伽部)(初置千户至元中改江川州尋降為縣隸澂江路)(江川縣)
公元1687年
本朝因之康熙二十六年裁左前廣右後五分境
 賦倂縣
  新興州
公元1276年
 (屬益州郡)(置新興縣)(屬建寧郡)(屬建平郡)(爨瓚據之分為西爨)(初隸牂州復置新興縣後置求州戎州都督府天寶末没於南詔䝉氏改為富州後麽些蠻居之)(麽些蠻居其地號休制部)(内附立為千户至元十三年改為新興州澂江路)(新興州洪武十五年硏和普舍二縣入焉)
公元1687年
本朝因之康熙二十六年裁左前廣中右五衛分境
 賦倂州
  路南州
公元1341年
 (屬益州郡)三國漢(屬建寜郡)(屬昆州名路天寶末為黒爨蠻之裔落䝉所據築城曰撒吕號落䝉部)元(憲宗時内附本部萬户至元七年倂落䝉羅伽末迷三萬户為中路十二年改羅伽為澂江路落䝉為路南州邑市縣澂江路)(路南州弘治四年邑市縣入州)
公元1687年
本朝因之康熙二十六年裁左前廣中右五衛分境
 賦倂州
武定府
公元1254年
 禹貢梁州南境戰國滇國地漢為越巂益州二郡地其東北境又為犍為郡地三國漢屬建寧郡晋屬晋寧郡隋為昆州地唐隸戎州昔獹鹿等蠻居之天寶末没於南詔設於矢弘農碌券二部宋時段氏使烏蠻阿𠠝治納洟胒共龍城於共甸又築城易籠裔孫法瓦浸盛以其逺祖羅婺為部名元憲宗四年内附七年立為萬户威楚路至元八年仁徳于矢二部羅婺部北路總管府十一年本部武定路軍民府領州二縣四明初改為武定軍民府南甸和曲州易籠石舊二縣禄勸州隆慶改土設流萬厯間改為武定府領州二縣
公元1718年
本朝因之康熙五十七年撒甸土酋常應運叛誅其田
公元1719年
 賦户口編入武定里甲五十八年移本府同知駐劄其地領州二縣
武定府建置
 
 
 
 
 
 
 
 
 
 
 
 
 
 
武定府州縣建置
  和曲州(附郭)
公元1289年
 (叵簉甸僰𤡊諸種所居地多漢種或謂漢人曽居此)(宗居縣宗州䝉氏時白蠻居之)(段氏時烏戀阿𠠝倂吞諸蠻聚落分其子弟治之其地名羅婺部)元(憲宗時改叵簉甸曰和曲至元二十六年為州元謀南甸二縣)明(隆慶初移州附郭南甸入州)
公元1666年
本朝因之改元謀縣本府康熙五年武定所二十
公元1667年
 六年又裁右後二分境屯賦倂州
  元謀縣
公元1279年
 (僰𤡊蠻地)(屬戎州後没於䝉氏白蠻居之名華竹部)(段氏白蠻居之)元(至元十六年改為元謀縣和曲州)(元謀縣隆慶三年改土流隸和曲州)
本朝仍為縣改隸本府
  禄勸州
公元1289年
 (雜蠻地)(屬戎州後没於䝉氏雜蠻居之名弘農碌券部)(段氏據雜蠻居之)元(至元二十六年禄勸州易籠石舊二縣武定路)(禄勸州洪武中易籠縣省入正徳間又以石舊縣省入)
本朝因之
  撒甸
公元1718年
本朝康熙五十七年土酋常應運叛誅移同知駐其地廣西府
公元1257年
 禹貢梁州荒裔漢為牂牁郡地益州後漢因之三國漢屬興古郡晋屬寧州烏蠻彌鹿等部居之為羈縻州黔州都督府天寶末沒於䝉氏仍為師宗彌勒維摩三部所據歴唐末五代及宋䝉段氏皆莫能制元憲宗七年内附隸落萬户至元十二年廣西路師宗彌勒二部為軍尋復為民後改為州又改維摩千户維摩州臨安元江廣西等處宣慰司明初改為廣西府成化十一年改土設流領州三
公元1669年
本朝因之康熙八年維摩州分歸彌勒廣南開化
公元1670年
 府州設三鄉縣九年省入師宗州雍正二年通判駐五嶆八年師宗州添設州同駐舊三鄉縣之邱北領州二
廣西府建置
 
 
 
 
 
廣西府屬州建置
  師宗州
公元1275年
 (屬牂牁郡)(夷人師宗據部弄甸號師宗)(部)(初隸落䝉萬户至元十二年本部千户總把領阿寧豆勿阿盈豆吳四千户屬廣西路二十七年改為州)(師宗州弘治中改流官)
公元1670年
本朝因之康熙九年裁三鄉縣入焉
  彌勒州
 (屬牂牁郡)(昔些莫徒蠻之裔彌勒居之故名其部曰彌勒)(彌勒部)(初隸落䝉萬户至元中千户總把領古輸裒惡部籠阿育四千户屬廣西路二十七年改為州)(彌勒州弘治中改流官)
公元1668年
本朝因之康熙七年十八寨所屯賦倂州八年裁維
公元1731年
 摩州之曰者鄉入焉雍正九年仍撥入邱北
  五嶆
公元1724年
本朝雍正二年通判駐其地
  邱北
 (維摩州地)(維摩州治州轄維摩曰者馬者竜阿寧邱北五鄉者旦宐常六桂補羅四嶆)
公元1669年
本朝因之康熙八年維摩州以曰者歸彌勒維摩
公元1670年
 歸廣南開化府三鄉四嶆地設鄉縣九年裁歸師宗雍正九年州同駐其地以歸彌勒之曰者鄉及阿迷州十四寨地倂屬焉隸師宗州
廣南府
公元1383年
 古徼外荒服宋皇祐間儂智髙作亂狄青討之追至科巖智髙敗死其裔居此曰特磨道元至元間廣南西路宣撫司路城五州後倂路城上林羅佐三州來安路惟領安寧富州二州明洪武十六年歸附改授廣南知府安寧州入府領州一
公元1659年
本朝順治十六年開滇儂鵬投誠仍授土知府十八年
公元1669年
 添設流官儂氏授土同知富州仍為土知州康熙八年廣西府維摩州維摩鄉之地分入焉
廣南府建置
 
 
 
 
 
 
 
 
 
廣南府建置
  土富州
 元(至元中置)(仍為富州)
本朝因之
元江
公元1254年
 古西南土蠻名惠籠甸漢以前不通聲教唐䝉氏時屬銀生節度白蠻蘇張周段等十姓戍之開威遠處置威逺其後和泥據有地名因逺部宋征儂智髙其黨竄此旋為麽些徒蠻阿僰諸部所有元憲宗四年内附七年復叛率諸部築城拒命至元十三年遙立元江府以羈縻二十五年雲南王討平之割羅槃馬籠步日等十二部於威逺元江路臨安廣西元江等處宣慰司明洪武十五年改為元江永樂四年改為元江軍民府因逺羅必甸長官司後改因遠為奉化州又置恭順州
公元1659年
朝平那嵩負固討平順治十六年改土設流為
公元1729年
 元江府省奉化恭順入焉領車里宣慰司雍正七年元江所屬普洱等處地方普洱府車里宣慰司附之十年又改臨安府所屬新平縣元江府設通判駐舊恭順州之他郎寨領縣一
元江建置
 
 
 
 
 
 
元江府屬縣建置
  新平縣
公元1591年
 (嶍猊蠻所居)(阿僰蠻所居)(初内附千户至元中平甸縣嶍峨州)(改為平甸鄉嶍峨縣後為丁苴白蠻夷賊所據萬厯十九年討平改為其所屬地元江石屏河西新化四處分割凑編成額隸臨安府)
公元1732年
本朝因之雍正十年改隸本府
  他郎寨
 (恭順州)
公元1659年
本朝順治十六年改土設流省州入府雍正十年添設
 通判駐其地
開化府
公元1053年
 古紅夷在西南徼外漢為句町邊地接壤交州唐屬越巂郡都督府東通安南後没於南詔䝉氏據為強牙車敎化三部宋為段氏皇祐五年狄青儂智髙寓人龍海鄉導有功始命領其地元為強三部臨安宣慰司明洪武初改強現三部敎化三部與王弄部安南部竝為長官司臨安府
公元1665年
本朝因之康熙四年土賊王朔等叛誅六年敎化
公元1669年
 弄安南長官司地開化府雲南布政司八年廣西府維摩州維摩鄉之地分入焉雍正八年文山縣附郭領縣一
開化府建置
 
 
 
 
 
開化府屬縣建置
  文山縣(附郭)
鎮沅府
公元1400年
 滇西南極邊地名按板濮洛雜蠻所居原為元江羅必甸唐䝉氏屬銀生府後為金齒僰蠻奪之宋段氏莫能服元憲宗時内附威遠州威楚路改置按板寨屬元江路總管府明洪武三十三年改置鎮沅州永樂四年升為府
公元1727年
本朝因之雍正五年改流官竝改者樂甸長官司
公元1400年
 恩樂縣隸府其威遠州知州明洪武三十三年開設至是亦改為流官直隸同知威遠
鎮沅府建置
 
 
 
 
 
鎮沅府屬縣建置
  恩樂縣
 (濮洛蠻地)(南詔據屬馬龍他郎二甸地曰猛摩夷名者島銀生府轄之)(段氏據後為阿僰諸蠻部奪之)元(至元間為䝉統䝉魯軍民長官司屬他郎甸管民官元江路)明(洪武末刀氏内附者樂甸長官司雲南布政司)
公元1727年
本朝因之雍正五年者樂甸恩樂縣流官隸本
 府
威遠建置
公元1262年
 (䝉氏屬銀生節度又置威遠瞼後為和泥據有其地)(段氏僭國為金齒白夷蠻酋阿只步等奪其地)元(中統三年討平白夷蠻隸威楚路)明(洪武三十四年開設威遠土州)
公元1724年
本朝因之雍正二年土州刀光有罪革職三年改設
 直𨽻威遠撫夷清餉同知
東川府
公元1278年
 禹貢梁州南裔荒服地三不通聲敎漢置堂琅縣犍為郡後漢犍為屬國都尉三國漢分犍為朱提郡又為堂狼縣晋宋齊因之後陷於蠻唐烏蠻仲由牟之裔罵彈得之改曰那折那夷南詔世隆東川郡段氏時置東川大都督後烏蠻閟畔強盛自號閟畔部元内附萬户至元十五年改閟畔軍民總管府烏撒烏䝉等處宣慰司二十八年東川路明洪武十四年開滇土酋禄魯祖歸附東川知府雲南布政司十六年討平之改東川軍民府四川南道
公元1699年
本朝因之康熙三十八年始設流官雍正四年改隸雲
公元1727年
 南布政司五年會澤縣附郭領縣一
東川府建置
 
 
 
 
 
東川府屬縣建置
  會澤縣(雍正五年初置於巧家營以徴糧不便尋改附郭)
昭通府
公元1381年
 禹貢為梁州域周名竇地甸漢為牂牁郡地烏蠻仲由牟之裔阿統遷此傳至十一世孫烏䝉強盛烏䝉宋時封阿杓為烏䝉王元初歸附至元間烏撒路十五年為軍總管府二十一年改宣撫司二十四年升烏撒烏䝉宣慰司明洪武十四年歸附尋叛討平十五年改為烏䝉府又芒部路古名屈流大雄元至元中置路隸烏撒烏䝉宣慰司明初改芒部府尋升芒部軍民府嘉靖二年改為鎮雄軍民府始俱隸雲南尋改歸四川
公元1727年
本朝因之雍正五年復改隸雲南布政司六年通判
公元1731年
 駐大闗鎮雄為州州同彝良州判威信又於米貼地設永善縣俱屬府九年土酋叛收捕伏誅改為昭通府恩安縣附郭府同知大關通判魯甸領州一縣
昭通府建置
 
 
 
 
 
 
 
 
 
 
 
 
 
 
昭通府州縣建置
  恩安縣(附郭)
 (屬牂牁郡)(烏䝉部)(封阿杓為烏䝉王)元(至元間烏撒路)(烏䝉府隸四川)
公元1727年
本朝因之雍正五年改隸雲南九年改為昭通府置恩
 安縣附郭
  鎮雄州
 (烏䝉子芒部居因號芒部)(屬牂牁郡)(烏蠻據)(置西南番部都大廵檢使)(置芒部路)(設芒部府尋升芒部軍民府改為鎮雄軍民府懐徳威信歸化安靖長官司四川)
本朝雍正五年改隸雲南六年為州昭通府
  永善縣
 (烏撒路地)(屬四川烏䝉府)
本朝雍正五年改隸雲南六年永善縣昭通府
  大關
公元1728年
本朝雍正六年添設通判駐其地九年改設清軍撫彝
 同知
  魯甸
公元1731年
本朝雍正九年通判駐其地
  彝良
公元1728年
本朝雍正六年州同駐其地隸鎮雄州
  威信
本朝雍正六年州判駐其地隸鎮雄州
普洱府
公元1381年
 古西南夷極邊歴代未經内附明洪武十四年開滇土酋那直率來歸元江府明末為那崑所據
公元1659年
本朝順治十六年雲南那酋歸附旋叛伏誅編隸元
公元1664年
 江府康熙三年調元江府通判分防普洱車里十二版納仍屬宣慰司雍正七年元江通判所屬普洱等處六大茶山橄㰖壩江内版納地設普洱府又設同知分駐攸樂通判分駐思茅江外版納地仍屬宣慰司納糧銀於攸樂
 
 
普洱府建置
  攸樂
公元1729年
本朝雍正七年添設同知駐其地
  思茅
本朝雍正七年通判駐其地
大理府
公元69年
 三代梁雍之域漢武帝西南夷益州越巂二郡後漢永平十二年益州永昌郡三國漢分建寧永昌雲南郡晋太始七年建寧興古雲南永昌四郡寧州太康三年寧州益州太安二年復置寧州永嘉五年永昌雲南東河陽郡成帝時又分東河陽西河郡宋齊因之梁末没於羣蠻唐武徳四年曽州戎州都督府姚州雲南郡雲南縣地復設姚州都督七年南雲州貞觀八年改為匡州戎州都督府浪穹施浪鄧睒三詔分據其地開元末䝉舍倂吞五詔徙居太和城大厯初更築羊苴□城於太和城興元初始改國號大理五代及宋鄭趙楊氏相繼竊據國號屢更至段思平復號大理國元憲宗三年大理六年上下二萬户府至元七年倂二萬户為大理路領府二州五縣四明改為大理府雲南布政司所屬永昌直隸府降騰衝府為州永平縣隸焉分置姚安府姚州大姚縣屬之又升䝉化州為府降雲南州為縣置賓川州倂改雲龍甸為州本府領州四縣
公元1666年
本朝因之康熙五年北勝州大理府三十一年
公元1728年
 勝州仍為直𨽻州雍正六年通判彌渡領州四縣
大理府建置
 
 
 
 
 
 
 
 
 
 
大理府州縣建置
  太和縣(附郭)
 (益州郡葉榆縣地)後漢(屬永昌郡)三國漢(屬雲南郡)(初屬雲南郡後屬東河陽郡)(因之)(分屬東河陽西阿二郡)唐(開元末皮羅閣逐河蠻取太和城)(段氏據)(初立上中下三千户後即中千户録事司復升為理州尋罷州復立録事司上下二千户太和縣大理路)(太和縣)
公元1687年
本朝因之康熙二十六年大理衛分境屯賦倂縣
  趙州
 (靡莫地)後漢(屬永昌郡)(姚州地䝉氏為川瞼後置趙郡復置趙州)(段氏天水郡)(初立趙瞼千户大理萬户至元間為州又於白崖瞼立建寧縣尋省入州)(趙州雲南縣)
本朝因之康熙二十六年大理景東二衛分境屯賦
公元1699年
 倂州三十八年雲南縣本府
  雲南縣
 (雲南縣益州郡)後漢(屬永昌郡)三國漢(屬雲南郡)(因之)(初置南雲州貞觀中匡州勃弄匡川二縣於州東南鏡州䝉氏為雲南瞼改品甸縣)(段氏雲南州)(立品千户至元中復為雲南州大理路)(改為雲南縣趙州)
公元1666年
本朝因之康熙五年洱海衛屯賦倂縣三十八年
 隸本府
  鄧川州
 (益州郡葉榆縣地)(邆備州姚州都督府東曾州地曾縣後為邆睒詔所據南詔併之置鄧川瞼後改徳源城)(段氏徳源城)(初立徳千户至元中改為鄧川州)(鄧川州浪穹縣)
公元1687年
本朝因之康熙二十六年大理衛分境屯賦倂州
 改浪穹縣本府
  浪穹縣
 (益州郡葉榆縣地)(初浪穹詔之後南詔倂立浪穹州)(段氏據)(初内附浪穹千户大理萬户至元中改為浪穹縣鄧川州)(浪穹縣鄧川州)
本朝因之康熙二十六年大理衛分境屯賦倂縣後
 改隸本府
  賓川州
公元1494年
 (越巂郡遂久縣地)三國漢(屬雲南郡)(姚州地後䝉氏據為太和塲地)(段氏據)(為太和趙州雲南縣之境)明(弘治七年太和九里趙州一里雲南縣二里賓川州大理府)
公元1666年
本朝因之康熙五年大羅衛二十六年又裁大理衛
 分境屯賦倂州
  雲龍州
 (益州郡巂唐比蘇二縣地)後漢(屬永昌郡)(比蘇縣西河郡治)(䝉氏據)(段氏據)(立雲龍甸軍民總管府防送千户金齒宣慰司)(置雲龍州大理府萬厯間改土設流)
本朝因之
  彌渡
公元1731年
本朝雍正九年通判駐其地
  十二關長官司
 (本雲南楚塲地至元間因僻險始置十二關防送千户)(改置長官司大理府)
本朝因之
楚雄府
公元621年
 禹貢梁州徼外地周百濮居之戰國時滇國地漢屬益州越巂二郡晋屬寧州咸康中置安州㝷罷入寧州後為雜蠻所據蠻名俄碌代無郡邑後爨威楚築城俄碌睒居之因名威楚城唐武徳四年尹州西濮州七年西宗州貞觀十一年西宗州宗州西濮州髳州二十三年諸蠻徒莫祗儉望二種内附置傍望邱覽四州俱隸戎州都督府天寳末没於南詔閣羅鳳本境立郡諸蠻盡附之屬銀生節度改置銀生府分置俗富郡宋為段氏銀生姚州又名當筯瞼後改白鹿部又改威楚髙昇泰大理國柄封髙明量於威楚外城徳江城傳至其裔長壽元憲宗三年大理平之六年威楚萬户至元八年威楚路總管府雲南行中書省領州四縣明洪武十五年改置楚雄府雲南布政司尋以開南州分設景東府威逺州分設鎮沅府威楚縣楚雄縣别置定邊𥔲嘉二縣領州二縣五提舉司
公元1669年
本朝因之康熙八年𥔲嘉縣南安州四十五年
公元1729年
 二提舉司直隸雍正七年定邊縣䝉化府十年添設南安州州判一員駐廢𥔲嘉縣領州二縣
楚雄府建置
 
 
 
 
 
 
 
 
 
 
 
 
 
楚雄府州縣建置
  楚雄縣(附郭)
公元1278年
 (屬寧州)(為傍望諸州地䝉氏置安州威楚縣後爨蠻據之)(段氏為當筯瞼後改白鹿部又改威楚部)(初置千户至元十五年改置威州仍立富民淨樂二縣尋降為威楚縣二縣入焉)(改為楚雄縣附府郭)
公元1667年
本朝因之康熙六年楚雄衛屯賦倂縣
  鎮南州
公元1284年
 (濮洛蠻所居川名欠舍中有城曰雞和)(始為西宗州改為宗州䝉氏置石鼓縣又於沙却地置俗富郡即今州治)(段氏據)(初置欠舍千户石鼓百户至元二十一年欠舍千户鎮南州石鼓定邊二縣後省二縣入州)(鎮南州)
本朝因之
  南安州
 (屬益州郡)(黑爨蠻據寨名摩芻)(段氏髙氏守之)(初置摩芻千户威楚萬户至元中南安州廣通縣)(南安州廣通縣本府)
公元1669年
本朝因之康熙八年𥔲嘉縣入州
  定遠縣
公元1254年
 (屬越巂郡雜蠻居之名目直瞼)三國漢(諸葛亮征南中經號為牟州)(置西濮州貞觀中更名髳州後沒於䝉氏遣爨蠻酋按蕚鎮之築城曰耐籠)(段氏髙氏專國政其按蕚故城髙氏)元(憲宗四年牟州千户至元十二年改為定遠州南寧縣尋降為縣省南寧縣入焉隸威楚路)(定遠縣)
公元1666年
本朝因之康熙五年裁定遠所屯賦倂縣
  廣通縣
公元1257年
 (屬益州郡)唐(武徳間尹州雜蠻居之名路瞼後沒於蠻南詔立為路瞼縣)(段氏髙氏守之至髙長壽處於路瞼)元(憲宗七年長夀内附置路瞼千户至元十二年改為廣通縣南安州)(廣通縣改屬府)
本朝因之
  𥔲嘉
 (夷獠所居)(段氏據)元(至元初立𥔲嘉千户改為縣)(𥔲嘉縣)
公元1669年
本朝因之康熙八年裁入南安州雍正十年州判
 其地隸南安州
附黑鹽井提舉司建置
 (屬越巂郡)(初為西濮州地貞觀中更名髳州後沒於爨蠻)(段氏據)(為牟州地設官提舉)(就定遠縣寶泉鄉設黒井提舉司鹽課司二屬楚雄府)
公元1706年
本朝因之康熙四十五年直隸
附琅鹽井提舉司建置
公元1623年
 (屬越巂郡)(屬安州)(初為西濮州地貞觀中髳州後沒於爨蠻)(段氏據)(為牟州地始名琅井設官提舉)(就定逺縣寶泉鄉設琅井鹽司分安寧黑井二提舉天啓三年鹽課司移安寧州提舉於琅井改為琅井提舉司楚雄府)
公元1706年
本朝因之康熙四十五年改直𨽻
姚安府
公元621年
 古百濮戰國時滇國地漢置梇棟縣益州郡青蛉縣越巂郡後漢因之三國漢屬雲南郡晋初因之東晋析置興寧郡宋齊因之梁末沒於羣蠻唐武徳四年西濮州七年裒州西利州西豫州貞觀三年西豫州縻州十一年西濮州髳州西利州微州麟徳元年武徳四年所置雲南縣姚州都督府於梇棟調露元年永昌入冦乃廢姚州垂拱四年復置天寶間䝉氏據其地置梇棟府為六節度之一宋時段氏改為綂矢邏又改姚州亦曰姚府為段氏八府之一段正嚴封高泰明子演習官世守其地元憲宗三年内附七年統矢大姚二千户至元十二年統矢千戸姚州大理路大姚千户大姚縣姚州明洪武十五年改為姚安軍民府領州一縣提舉司
公元1706年
本朝因之康熙四十五年提舉司為直𨽻雍正十年
 添設姚州州判一員駐普淜領州一縣
姚安府建置
 
 
 
 
 
 
 
 
 
 
 
 
 
 
 
姚安府州縣建置
  姚州(附郭)
公元1275年
 (梇棟縣益州郡)三國漢(屬雲南郡)(初因之後分屬興寧郡)(為姚州治置都督府北為裒州地東北瀘南縣地後沒於蠻䝉氏為弄棟府治)(段氏統矢邏仍置姚州)(初内附統矢千户大理萬户至元十二年改為姚州)(姚州姚安軍民府)
公元1687年
本朝因之康熙二十六年姚安所屯賦倂州
  大姚縣
 (青蛉縣越巂郡)三國漢(屬雲南郡)(初因之後分屬興寧郡)(置西濮州後改髳州北境縻州地南境微州地後沒於蠻)(段氏姚州大姚堡)(初置大姚千户至元中大姚縣姚州)(大姚縣姚安軍民府)
公元1666年
本朝因之康熙五年裁中屯所屯賦倂縣
  普淜
公元1732年
本朝雍正十年州判駐其地隸姚州
白鹽井提舉司建置
 (青蛉縣地越巂郡)三國漢(屬雲南郡)(初因之後分屬興寧郡)(為西濮州地又名髳州後沒於蠻)(段氏時屬姚安大姚堡地)(為大姚縣地姚州設官提舉)(置提舉司姚安軍民府)
公元1706年
本朝因之康熙四十五年直隸
永昌府
公元271年
 古梁州西南徼外地舊為九隆所居哀牢漢武帝不韋縣益州郡後漢永平中哀牢率衆内附哀牢博南二縣又割益州郡西部都尉所領之六縣永昌郡三國漢因之晋始屬交州泰始七年益州建寧興古雲南交州永昌寧州太康三年省立南夷校尉太安二年復置寧州咸康四年省永昌郡宋因之齊復置永昌郡隋屬益州總管府地唐初姚州都督府後為䝉氏所據歴鄭趙楊段氏永昌府元憲宗七年金齒驃國内附永昌立三千户隸大理萬户至元十一年永昌州十五年升為府仍隸大理路二十三年置金齒等處宣撫司明洪武十五年仍置永昌府又置金齒衛二十三年省府改衛為軍指揮景泰中設鎮嘉靖元年罷鎮復置軍民府隸雲南布政司保山縣附郭越睒地䝉氏時為輭化府後白蠻居之改騰衝府元憲宗三年内附明初為千户所後軍民指揮嘉靖元年改設騰越州仍置騰衝衛永平縣俱隸永昌府領州一縣長官司
公元1659年
本朝因之順治十六年裁二長官司領州一縣
永昌府建置
 
 
 
 
 
 
 
 
 
 
 
 
 
 
 
永昌府州縣建置
  保山縣(附郭)
 (不韋縣益州郡)後漢(西南哀牢縣地東北不韋縣地)三國漢(仍為哀牢不韋二縣地)(屬寧州)(䝉氏據)(段氏據)(初為永昌州後升為府隸大理路)(置保山縣附府郭)
公元1687年
本朝因之康熙二十六年永昌衛屯賦倂縣
  騰越州
公元1253年
 (哀牢國境越睒地)後漢(永昌郡西地)(屬寕州)唐(開元中䝉氏異牟尋諸蠻越睒輭化府其後白蠻徙居之改騰衝府)(白蠻據)元(憲宗三年内附至元中藤越州又立藤越縣十四年改騰衝府二十五年州縣廢府如故)明(洪武三十三年騰衝守禦千户所金齒正統九年騰衝軍民指揮使司嘉靖元年改置騰越州永昌府仍置騰衝衛)
公元1687年
本朝因之康熙二十六年騰衝衛屯賦倂州
  永平縣
 後漢(博南縣)(因之)(䝉氏置勝鄉郡)(段氏據)(立永平千户後改永平縣)(永平縣洪武中改屬金齒衛永平二千户嘉靖初改隸永昌府)
公元1666年
本朝因之康熙五年永平禦屯賦倂縣
鶴慶府
公元1253年
 古為哀牢國地漢武帝時益州郡後漢改屬永昌郡三國漢屬建寧郡唐初越析詔地夷名漾共又名鶴川開元末南詔六詔一徙居羊苴哶城近龍尾鶴拓即其地也太和中蒙氏於漾共立謀統郡又設劍川節度段氏時置謀統郡劍川義督元憲宗三年鶴州七年立三千户仍稱謀統大理萬户府置義督千户至元十一年謀統千户復為鶴州義督千户劍川縣二十三年升為鶴慶路軍民府明洪武十五年鶴慶土府十八年平劍川升為州府領州六尋改蘭州麗江府北勝蒗蕖瀾滄衛永寧為府正統八年改土設流為鶴慶軍民府領州二
公元1666年
本朝因之康熙五年鶴慶禦屯賦倂府八年順州
公元1699年
 歸府三十八年復以其地改屬永北府雍正五年府通判一員維西劍川州一員中甸領州一
鶴慶府建置
 
 
 
 
 
 
鶴慶府屬州建置
  劍川州
 (屬益州郡)(名羅魯城又名劍川蒙氏未合六詔浪穹詔南詔戰敗走保劍川改稱劍浪詔後為南詔倂置劍川節度)(段氏改為義督瞼)(置義督千户至元中劍川縣鶴慶府)(升為州)
本朝因之
  維西
 (吐蕃地)(内附麗江府)
公元1674年
本朝康熙十三年達賴喇嘛竊據雍正五年移通
 判駐其地
  中甸
 (吐蕃地)(内附麗江府)
公元1669年
本朝康熙八年達賴喇嘛竊據自立營官徵其籽
公元1727年
 粒而以皮革物資青海雍正五年添設州判駐其地隸劍川州
順寧府
公元1328年
 古百濮地後譌濮為蒲居多蒲蠻地名慶甸自宋以前不通聲教元泰定間内附天厯元年順寧土府隸金滄雲遠路領通寶州慶甸縣大侯長官司雲南行中書省明洪武十五年仍置府省州縣入焉正統七年大侯長官司為大侯州萬厯二十五年流官知府改大侯州雲州屬府
公元1665年
本朝因之康熙四年通判駐右甸領州一長官司順寧府建置
 
 
順寧府屬州建置
  雲州
 (孟佑地又名大侯白蠻所居)元(中統初内附大侯長官司麗川路)(初仍為長官司正統中大侯夷州改流官名雲州猛緬長官司一猛撒廵檢司一隸雲南布政司萬厯中改隸順寧府)
本朝因之
  右甸
本朝康熙四年通判駐其地
  猛緬長官司
公元1588年
 (蒲蠻地)明(萬厯十六年猛緬長官司雲州)
本朝改隸本府
北府
公元795年
 古為白國地唐南詔鐵橋西北施蠻據之貞元十一年異牟尋奪其地置北方睒徙洱河七種蠻以實之號劍羌又名為成偈睒後改為善巨郡段氏時髙智昇使其孫髙大惠鎮之名成紀郡後隸大理元憲宗三年其裔髙俊内附至元十五年立為施州十七年改為北勝州二十四年為府屬麗江路明洪武十五年為州鶴慶府二十九年瀾滄衛以州隸之尋改隸雲南布政司與衛同治又以浪蕖州屬衛隸雲南都指揮使司
公元1666年
本朝因之康熙五年改隸大理府二十六年瀾滄衛
公元1692年
 倂州三十一年仍為直隸三十七年升為永北府永寧土府隸之三十八年又以鶴慶府所隸之順州入焉
北府建置
 
 
 
北府屬土府建置
  永寧府
公元1253年
 (古樓頭地接吐蕃又名荅藍漢時麽些蠻祖長泥月烏逐吐蕃遂居其地)(屬蒙氏後為麽些蠻所據)(屬段氏)(世祖駐日月和即此憲宗三年内附至元十四年置荅藍管民官十六年改置永寧州北勝府)明(洪武十四年永寧州後升為府領長官司四)
本朝因之為永寧軍民府裁四長官司歸永北府綂轄麗江府
 古荒服極邉地白王所接壤吐蕃兼屬越巂益州二郡後漢兼屬永昌郡隋屬巂州唐初越析詔地貞元中蒙氏據之置麗水節度宋時為麽些蠻醋醋所據段氏不能元憲宗三年金沙江大理麽些負固四年平之罕章管民官至元八年改為宣慰司十三年改置麗江路軍民總管府二十二年罷府置宣撫司通安巨津之間領府一州七縣明洪武十五年麗江府㝷改麗江軍民府順州北勝永寧浪蕖四州鶴慶府仍領州四通寶山蘭州巨津縣一臨西
公元1723年
本朝仍為府裁四州一縣入焉雍正元年改土流隸
 雲南布政司
麗江府建置
 
 
 
蒙化府
公元738年
 古西夷極邊地楚屬滇國漢為益州郡地後漢永昌郡三國漢為建寧郡地唐屬姚州都督府蒙氏嘗築城居之因號為䝉舍詔六詔中惟䝉舍詔居諸詔之南亦稱南詔開元二十六年皮羅閣兼倂五詔治大和城改其城為陽瓜州天寶七年以鳳迦異為州刺史九年南詔反遂沒於䝉氏宋時段氏據置開南縣元憲宗七年䝉舍千户大理萬户至元十一年䝉化府十四年升為路二十年為州復隸大理路明洪武初為州大理府正綂間復升為府
公元1667年
本朝因之康熙六年䝉化衛入府雍正七年楚雄
 府屬之定邊縣入焉
 
 
 
 
 
 
 
 
景東府
公元1262年
 古徼外荒服地蠻名景董後易為東一名柘南又名猛谷後為昔樸和泥二蠻所居莊蹻王滇漢武西南夷諸葛亮益州皆未涉其境唐䝉氏立銀生府後為金齒白蠻所奪移府治威楚歴鄭趙楊段之世俱莫能制元中統三年平之所部威楚萬户至元十二年開南州仍隸威楚路明洪武中改為景東土府設景東衛嘉靖中流官
公元1687年
本朝因之康熙二十六年景東衛屯賦倂府
景東府建置
 
 
 
 
 
 
  滇自秦漢以來歴朝建置各殊按地以稽多不相合大抵黔蜀邊疆與滇錯壤牂牁越巂二郡普安建昌諸路所屬半在黔蜀自有明分滇黔兩省前代建置於滇者已多不在畫疆之内矣今惟取確有定在者列之於表至名存而地莫可考者附載於左庻不至久而竝失其名爾
漢置益州郡領縣二十四闕疑凡七(雙柏毌掇同勞勝休同瀨來唯牧靡)
牂牁郡領縣十七闕疑凡十一(鐔封江鄨西同竝都談談毌斂漏隨夢槀進毌單)
越巂郡領縣十五在滇者四闕疑一(姑復)
犍為郡領縣十二在滇者二闕疑一(朱提)
後漢益州郡永昌郡共領縣二十五闕疑凡七皆
  仍前舊名
三國漢分建寧永昌雲南郡建寧牂牁興古郡
  其領縣與後漢
晋分益州寧州領郡四共領縣四十五闕疑凡二十
  二(存䣖南新永修雲漢泠邱其雲平永壽縣雍鄉涪寧興同瀨十二俱仍前舊名)
六朝宋仍為寧州領郡十五建寧晋寧興古雲南西平
  梁水牂牁平蠻西河東河陽興寧夜郎朱提南廣建都共領縣八十一闕疑凡六十(萬安二萬壽古晋西丹南安東復復新寧西安成昌南興建新豐常談樂新廣談臨利漢陽南秦晋昌遷安雲豐江應遂安縣温江漢都陽名晋綏三十俱仍晋舊義成其存䣖等)
南齊寧州鎮領郡三建平西益江陽永興永寧西
  河陽犍為西阿平樂朱提南朱提朱提牂牁宋昌益寧安寧安上永昌犍為建寧等十一郡仍宋舊名共領縣九十五闕疑凡六十五(綏寧遂驃封寧綏雲安麻雅城安永永暖江建西寧犍□新西城穀邑安上江陽武陽綿水益寧同瀨四十縣俱漢晋舊名)
梁陳隋仍為寧州隋復置昆州郡縣不能盡考
唐置戎州姚州瀘州三都督府南寧羈縻州九十
  二闕疑凡六十八(謻湯羅英徳聲奏勤武龍咸悅瀘慈武鎮歸武南唐嚴連南徳徳播為扶朗洛信移居筠炎志馴盈騁武昌川連陵衛鉗于哥靈碾異滈陵切騎五袖品徃從舍牱和利范鄧野共洪郎晏奉日南順眉鄧洛諾浙思淯能高長寧定)
 又置黔州都督府牂州羈縻州五十一闕疑凡四十九(琰峩蒍蠻勞□羲鴻殷濡福琳犍鸞清充莊那普暉寧都功總敦候亮晃龍樊延稜訓應明茂卿雙城襲整寶懸姜撫水思源南平)
  自唐迄宋為䝉段所竊據其所改立已附見於表外此不可
元置雲南諸路行中書省凡路三十七其在今境者已
  分别於表其在黔蜀蕃緬者雖不屬滇存以備考孟傑路普安路建昌路普定路徳昌路會川路䝉憐路䝉萊路平緬路木連
  路䝉光路謀黏路六難孟隆路木朶路䝉兀路
 又府州縣今不在滇境者凡二十六亦存以備考
  柏興府孟愛等甸軍民府通西軍民總管府木來軍民府建安州永寧州瀘州
  州理州闊州卭部州隆州姜州昌州徳州威龍州普濟州武安州黎溪州永昌州會理州麻龍州中縣沽縣閏鹽縣金縣
 
 
 
 
 
 
 
 
 
 
 
 雲南通志卷四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