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1a 页 WYG0526-012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浙江通志卷二百六十三
 艺文(五/)
 序
  越州秋日宴山亭序     (唐/)王 勃
王子敬琅琊名士常怀习氏之园阮嗣宗陈留俊人直
至山阳之坐岂非琴樽远契必兆朕于佳辰风月高情
每留连于胜地是以东山可望林泉生谢客之文南国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1b 页 WYG0526-0129b.png
多才江山助屈平之气况乎扬子云之故地岩壑依然
宓子贱之芳猷弦歌在属红兰翠菊俯映砂亭黛柏苍
松深环玉砌参差夕树烟侵橘柚之园的历秋荷月照
芙蓉之水既而星回汉转露下风高银烛掩花瑶觞抒
兴一时仙驭方深摈俗之怀五际飞文更动缘情之作
人分一字四韵成篇
  在会稽与京邑游好诗序   (唐/)顾 云
造化之功东南之胜独会稽知名前代词人才子谢公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2a 页 WYG0526-0130a.png
之伦多所吟赏湖山清秀超绝上国群峰接连万水都
会升高而望尽目所穷苍然黯然兀然澹然先春煦然
似画似翠似水似冰似霜似镜削玉似剑者露布似窈
窕者霜清似英绝者如是者千状万态绵亘数百里间
则夫盘龙于泉巢凤于山蕴玉于石藏珠于涧固必有
矣真骇目爽精之所也其土沃其人文虽逼闽蛮而亦
知礼节虽枕江海而不甚瘴疲斯焉郡邑一何胜哉将
天地之乐萃于此耶至于物土所产风气所被鸟兽草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2b 页 WYG0526-0130b.png
木之奇妖冶婵娟之出前圣灵踪往哲盛事此传记所
详不假重言也斯但粗述其胜耳仆虽乏才自侍从至
此晨夕习业之外游览所得吟咏烟月摅散情志自足
一时之兴也亦足快哉然时或倚槛南临回首西望相
交朋远谁与同之每思往年于京洛间见时俗之士浮
浅之流多誇邑外人家有水木田园庄舍甚为奇胜可
比江山常与俱往往谓信然今在此乃知前者之悠悠
妄誇耳不足听且夫方壶员峤桃源洞天自标真圣之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3a 页 WYG0526-0130c.png
居不与嚣尘相接非但计幽隐已也至于人寰所有
游观必常显敞知名若会稽山水深不可测高不可及
如是乃能孕灵怪藏珍宝生云霞而尽胜概耳岂于十
亩之地朝夕之间凿为污池植为幽薮源流既迩根柢
可知深不过藏青蛙密不过栖乌鹊而能出奇为胜哉
今之君子多尚奇好事贵达显扬幽僻仄陋则言之而
实不足徵也不然则是人能与造物争功矣今序其事
贻诸朋好知之者幸弃彼冗琐而同此游也为通理矣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3b 页 WYG0526-0130d.png
辄以数篇鄙拙寄赠诚玷视听贵尽其乐以资笑言
  送台州崔录事二十一丈赴官序(唐/)权德舆
夏四月临海纪纲掾崔雅璋受命选部出东门是岁重
表甥权德舆始至京师寓居同里顾其室空无以自贶
远辄窃仁者之义申之以言云古之君子修诚以慎独
居易以养正实中茂而缨縠外华其或不至则安之若
命盖直已而不必用蹈道而不必行居今行古者实鲜
而雅璋是已言必践学必思四命官率由会府进不苟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4a 页 WYG0526-0131a.png
而交不黩简廉肃给推心为理满岁罢去则与令弟躬
耕于茅山之下睦姻食力修家法考农政嘻嘻申申有
义有仁起于枨闾被于乡党之动也之静也得古之遗
风闇然而未彰不易其方宁蹇连以终否无奇邪以害
正华发承弁知者叹之且夫列郡之督邮视天台之司
辖地征之众寡赋政之细大为枢为柅何莫由斯予独
知临海之人受赐不暇矣又况琪树风清石桥月明羽
人仙子髣髴如亲遗有涉无与境而胜象外之欢可胜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4b 页 WYG0526-0131b.png
既乎今大君子主浙河东诸侯府多隽贤且有雅璋者
庸讵知今日适越不为异时之大来耶二三君子送远
加等酾酒以祖道歌诗以发志贤雅璋而思仙山故也
各见于辞
  奉国军衙司都目序     (宋/)钱彦远
诗曰王之爪牙言吏士锋锐能搏噬奇邪也故军将皆
建旗于前曰大牙凡部曲受约束禀进即悉趋其下近
世重武通谓刺史治所曰牙缘是从卒为牙中兵武吏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5a 页 WYG0526-0131c.png
为牙前将俚语缺误转称为衙唐自开元至五代间衙
将最重皆督千人兼检校台省官犹春秋陪臣非才干
勇略不授国初芟诛奸雄敛威销萌出儒臣守郡始募
城郭子弟或里胥杂补惟得筦仓库部飞挽趋摈呼指
尔乃立条教以均劳逸视比例以参轻重考岁月以叙
等级爱民甚矣天下一也就有风俗便宜亦从而小殊
明州汉之鄮县本朝赐节度额其地东滨海洋群山联
属田塉且隘鲜螷错出居人啙窳偷生喜轻衣甘食无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5b 页 WYG0526-0131d.png
蓄积之实衙将员虽百有二十赀产视他郡为瘁典吏
乘隙骫枉重四握粟出卜讼诉繁兴昭文学士陆君下
车明年彦远得为通判官会按察使符俾釐正簿领复
命鄞主簿何世昌侑焉颇蠲除旧弊数端悉条列便合
法令而附近人情众以为便乃献状按察二使既成题
曰衙司都目因书本末篇首
  序越州鉴湖图       (宋/)曾 巩
鉴湖一曰南湖南并山北属州城漕渠东西距江汉顺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6a 页 WYG0526-0132a.png
帝永明五年会稽太守马臻之所为也至今九百七十
有五年矣其周二百五十有八里凡水之出于东南者
皆委之州之东自城至于东江其北堤石挞二阴沟十
有九通民田田之南属漕渠北东西入江者皆溉之州
东六十里自东城至于东江其南堤阴沟十有四通民
田田之北抵漕渠南并山西并堤东属江者皆溉之州
之西三十里曰柯山斗门通民田田之东并城南并堤
北滨漕渠西属江者皆溉之总之溉山阴会稽两县十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6b 页 WYG0526-0132b.png
四乡之田九千顷非湖能溉田九千顷而已盖田之至
江者尽于九千顷也其东曰曹娥斗门曰藁口斗门水
之循南堤而东者由之以入于东江其西曰广陵斗门
曰新径斗门水之循北堤而西者由之以入于西江其
北曰朱储斗门去湖甚远盖因三江之上两山之间疏
为二门而以时视田中之水小溢则纵其一大溢则尽
纵之使入于三江之口所谓湖高于田丈馀田又高海
丈馀水少则泄湖溉田水多则泄田中水入海故无荒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7a 页 WYG0526-0132c.png
废之田水旱之岁者也由汉以来几千载其利未尝废
也宋兴民始有盗湖为田者祥符之间二十七户庆历
之间二户为田四顷当是时三司转运司犹下书切责
州县使复田为湖然自此吏益慢法而奸民浸起至于
治平之间盗湖为田者凡八十馀户为田七百馀顷而
湖废几尽矣其仅存者东为漕渠自州至于城东六十
里南通若耶溪自樵风泾至于桐坞十里皆水广不能
十馀丈每岁少雨田未病而湖盖已尽涸矣自此以来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7b 页 WYG0526-0132d.png
人争为计说蒋堂则谓宜有罚以禁侵耕有赏以开告
者杜杞则谓盗湖为田者利在纵湖水一雨则放声以
动州县而斗门辄发故为之立石测水一在五云桥水
深入八尺有五寸会稽主之一在跨湖桥水深四尺有
五寸山阴主之而斗门之钥使皆纳于州水溢则遣官
视测而谨其闭纵又以谓宜急理堤防斗门其敢田者
拔其苗责其力以复湖而重其罚犹以为未也又以谓
宜加两县之长以提举之名课其督察而为之殿赏吴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8a 页 WYG0526-0133a.png
奎则谓每岁农隙当僦人浚湖积其泥涂以为丘阜使
县主役而州与转运使提点刑狱督摄赏罚之张次山
则谓湖废仅有存者难卒复宜益广漕路及他便利处
使可漕及注民田里置石柱以识之柱之内禁敢田者
刁约则谓宜斥湖三之一与民为田而益堤使高一丈
则湖可不开而其利自复范师道施元长则谓重侵耕
之禁犹不能使民无犯而斥湖与民则侵者孰禦又以
湖水较之高于城中之水或三尺有六寸或二尺有六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8b 页 WYG0526-0133b.png
寸而益堤壅水使高则水之败城郭庐舍可必也张伯
玉则谓日役五千人浚河使至五尺当十五岁毕至三
尺当九岁毕然恐工起之日浮议外摇役夫内溃则虽
有智者犹不能必其成若日役五千人益堤使高八尺
当一岁毕其竹木费凡九十二万有三千计越之户二
十万有六千赋之而复其租其势易足如此则利可坐
收而人不烦弊陈宗言赵诚复以水势高下难之又以
为宜从吴奎之议以岁月复湖当是时都水善其言又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9a 页 WYG0526-0133c.png
以为宜增赏罚之令其为说如此可谓博矣朝廷未尝
不听用著刑之法故罚有自钱三百至十千又至于五
万刑有杖百至于徒三年其文可谓密矣然而田者不
止而日愈多湖不加浚而日愈废其故何哉法令不行
而苟且之俗胜也昔谢灵运从宋文帝求会稽回踵湖
为田太守孟顗不听又求休崲湖为田顗又不听灵运
至以语诋之则利于请湖为田越之风俗旧矣然南湖
由汉历吴晋以来接于唐又接于钱镠父子之有此邦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9b 页 WYG0526-0133d.png
其利未尝废者故或以区区之地当天下或以数州为
镇或以一国自王内有供养禄廪之颁外有贡输问馈
之奉非得晏然而已也故强水土之政以力本利农亦
皆有数而钱镠之法最强至今尚多传于人者则其利
之不废有以也近世则不然天下为一而安于承平之
故在位者重举事而乐因循而请湖为田者其言语气
力往往足以动人至于修水土之利则又费财动众从
古所难故郑国之役以谓足以疲秦而西门豹之治邺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10a 页 WYG0526-0134a.png
渠人亦以为烦苦其故如此则吾宋之吏孰肯任难当
之怨来易至之责以待未然之功乎故说虽博而未尝
行法虽密而未尝举田者之所以日多湖之所以日废
由是而已故以为法令不行而苟且之俗胜者岂非然
哉夫千岁之湖废兴利害较然易见然自庆历以来三
十馀年遭吏治之因循至于既废而世犹莫悟其所以
然况于事之隐微难得而考者由苟简之故而弛坏于
冥冥之中又何知其所以然乎今谓湖不必复者曰湖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10b 页 WYG0526-0134b.png
田之入既饶矣此游谈之士为利于侵耕者言之也夫
湖水尽废则湖上之田旱此方今之害而众人之所睹
也使湖尽废则湖下之为田亦旱矣此将来之害而众
人所未睹者故曰此游谈之士为利于侵耕者言之而
非实知利害者也谓湖不必浚者曰益堤壅水而已此
好辨之士为乐闻苟简者言之也夫以地势较之壅水
使高必败城郭此议者之所已言也以地势较之浚湖
使下然后不失其旧不失其旧然后不失其宜此议者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11a 页 WYG0526-0134c.png
之所未言也又山阴之石则为四尺有五寸会稽之石
则几倍之壅水使高则会稽得尺山阴得半地之洼隆
不并则益堤未为有补也此好辨之士为乐闻苟简者
言之而又非实知利害者也二者既不可用而欲禁侵
耕开告者则有赏罚之法矣欲谨水之蓄泄则有闭纵
之法矣欲痛绝敢田者则拔其苗责其力以复湖而重
其罚又有法矣或欲任其责于州县与运使提点刑狱
或欲以每岁农隙浚湖或欲禁田石柱之内者又皆有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11b 页 WYG0526-0134d.png
法矣欲知浚湖之浅深用工若干为日几何欲知增堤
竹木之费几何使之安出欲知浚湖之泥涂积之何所
又已计之矣欲知工起之日或浮议外摇役夫内溃则
不可以必其成又已论之矣诚能收众说而考其可否
用其可者而以在我者润泽之令言必行法必举则何
功之不可成何利之不可复哉巩初蒙恩通判此州问
湖之废兴于人求有能言利害之实者及到官然后问
图于两县问书于州与河渠司至于参覈之而图成熟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12a 页 WYG0526-0135a.png
究之而书具然后利害之实明故为论次庶夫计议者
有考焉
  重修睦州图经序      (宋/)董 弅
周官职方氏掌天下之图周知其数西汉得秦图书具
知天下阨塞户口多少强弱处光武中兴按司空舆地
图以封诸子历代仿周遂以职方名唐天宝设制凡地
图命郡府三年一造与版籍偕上省国朝诏令闰年诸
州上地图大中祥符四年诏儒臣纂修图经颁下州县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12b 页 WYG0526-0135b.png
俾遵承之距今百二十有八年矣其间州名有更易军
制有升降户口有登耗税赋有增损既皆不同而又艰
难以来州县惟科敛是急趣具目前闰年之制寖以不
举盖职方之职废也绍兴七年弅来承乏尝访求历代
沿革国朝典章前贤遗范率汗漫莫可取正询之故老
则曰是邦当宣和庚子盗据之后图籍散亡视他州尤
难稽考乃喟然曰惟睦为州山水清绝有高贤之遐躅
久以辑睦得名今因严陵纪号自唐为军事州艺祖开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13a 页 WYG0526-0135c.png
基首命太宗为睦州防禦使先帝政和中悉褒录祖宗
潜藩之地诏升其军为节度既而出节少府以授今上
尝以亲王遥临镇焉其后继世以有天下实似太宗盖
是邦两为真主兴王之地其视少康之纶汉文之代有
不足道者其望顾不重哉而况历代以来文人才士间
出于其地伟贤钜公来为牧守者相望也庸可以勿纪
乎于是因通判军州事有请乃属僚属知建德县事熊
遹州教授朱良弼主建德县簿汪勃主桐庐县簿贾廷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13b 页 WYG0526-0135d.png
佐及郡人前汉阳军教授喻彦先相与检筹事实各以
类从因旧经而补辑广新闻而附见凡是邦之遗事略
具矣岂特备异日职方举闰年之制抑知为政者究知
风俗利病师范先贤懿绩而承学晚生览之可以辑睦
而还旧俗宦达名流可以企高风而励名节讵小补也
哉至于纪录尚或未尽则以俟后之君子绍兴己未春
正月壬午知军州事董弅序
  游天衣诗序        (宋/)王十朋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14a 页 WYG0526-0136a.png
绍兴戊寅冬十有一月己卯日南至后二日游天衣者
八人皆前进士宦游于越者黎明戒装集贺监之故居
天气既佳爱日初长篮舆出蠡城之南道乎稽山之阴
徜徉乎秦望鉴湖岩壑之间有松十里林麓静深山转
径迂烟霭出没初行若迷俄有钟磬出乎翠微之端盖
天衣寺也千峰堆秀双涧涵碧朝阳法华二峰尤苍然
崭绝乎其中寺有唐人李泰和徐季海元微之白乐天
李公垂诸作者诗文碑刻尚无恙有化身普贤飞来铜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14b 页 WYG0526-0136b.png
像萧梁衣钵双乌故事缁徒颇能道之方杖履寻幽有
府吏将使君之命饷以百榼拜赐举杯而言曰今日之
集盖不偶然也昔王谢兰亭群贤毕至可谓雅会矣然
诗赋不就者十有六人岂若吾侪臭味同而游从胜乎
白衣之来非王弘之酒乃楚元之醴也不可以不尽其
欢于是浮白飞觞唱酬交作杂以谐笑僧劝游云门夕
阳薄山遂不果舍车联骑探梅而还晚集于泮宫初登
山某首赋一章同行即席而和既而吟咏者多不记篇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15a 页 WYG0526-0136c.png
目列书于招提诸公命某序之
  重修严州图经序      (宋/)刘文富
先王盛时封建未坏井地既正疆理修明千八百国之
广各有土地之图以周知其地域大司徒所掌是已且
司徒掌邦教之任而乃下兼职方之事其亦有说欤盖
民之情性有刚柔轻重迟速不同不辨其宜而施教焉
则有捍格而不相入者是以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
不易其宜逮秦人罢侯置守亦各有图汉人入关所收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15b 页 WYG0526-0136d.png
财知阨塞而已司徒辨五地十二壤而施十有二教之
制无有也汉氏去古未远不能复先王之制而郡国难
治况后世去先王益远而曰复古不其疏乎国朝沿唐
郡县之旧而其经理视唐尤为尽善大中祥符三年十
二月丁巳诏奖翰林学士李宗谔等上新修诸道图经
由是图籍大备而严之为州自东汉建安中至是适八
百年矣其迁徙废置详载于经郡有板本中更遗漏不
存淳熙甲辰太守陈公公亮下车之初悯其废坠而未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16a 页 WYG0526-0137a.png
暇也逾年时和年丰讼简刑清百废具举课最之馀因
取旧经命文富订正之将再锓诸木窃惟此邦之俗旧
号辑睦因以名州可以无事治不可以多事理所谓安
于简易之政扰之则生事是以自公之开府将再期矣
一以宽政理惟顽民黠吏始绳之以法故邦人甚安之
因其俗而施其教公已得之此其大可书者若夫民数
之登降财赋之盈缩事籍之去留公馆之兴废是则因
之否则革之特其粗耳故书其大者以告后之为政云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16b 页 WYG0526-0137b.png
岁丙午正月丁未迪功郎州学教授刘文富序
  会稽志序         (宋/)陆 游
昔在夏禹会诸侯于会稽历三千岁而我高宗皇帝御
龙舟横江应天顺动复禹之迹驻跸弥年定中兴之业
群盗削平北朝和好于是用唐幸梁州故事升州为府
冠以纪元大驾既西幸而府遂为股肱近藩称东诸侯
之首地望盖视长安之陜洛汴都之陈许所命牧守皆
领浙东安抚使其自丞相执政来与去而拜丞相执政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17a 页 WYG0526-0137c.png
者不可遽数而又昭慈圣烈皇后及永祐以来四陵攒
殿相望于郁葱佳气中朝谒之使舻衔毂击中原未靖
今天下钜镇惟金陵与会稽耳荆扬梁益潭广皆莫敢
望也则山川图牒宜其广载备书顾未暇及者绵数十
年大卿沈公作宾待制赵公不迹继为守皆慨然以为
己任乃与通判军事施君宿安抚司干办公事李君兼
韩君茂卿及郡士冯景中邵持正陆子虡王度朱鼐等
上参禹贡下考太史公及历代史金匮石室之藏旁及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17b 页 WYG0526-0137d.png
尔雅本草道释之书稗官野史所传神林鬼匠幽怪恍
惚之说秦汉晋唐以降金石刻歌诗赋咏残章断简靡
有遗者若父老以口相传不见于文字者亦间见层出
积劳累月乃成是虽本之图经图经出于先朝非藩郡
所可附益乃用长安河南成都相台之比名会稽志会
稽为郡虽迁徙靡常而郡本以山得名又禹所巡也故
卒以名之而属某为之序嘉泰元年二月庚子中大夫
直华文阁致仕陆某谨序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18a 页 WYG0526-0138a.png
  赤城志序         (宋/)陈耆卿
图牒之传尚矣今地踰万里县不登万户亦必有成书
焉矧以台为名邦且称辅郡绵涉千载迭更数百守而
阙亡以诏难之欤抑因陋袭简不暇问欤盖昔有守四
人尝廑其力于斯矣如尤公袤唐公仲友李公兼类鞅
掌不克就最后黄公㽦辱以命予偕陈维等纂辑焉会
黄去匆匆仅就未备也束其稿十年矣更久则非惟不
备而并与仅就者失之今青社齐公硕始至欲迄就未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18b 页 WYG0526-0138b.png
暇踰年报政遂复以命予于是郡博士姜君容总𣙜之
邑大夫蔡君范以下分订之又再属陈维及林表民等
采益之既具予为谂沿革诘异同剂钜纤权雅俗凡意
所未解者恃故老故老所不能言者恃碑刻碑刻所不
能判者恃载籍载籍之内有漫漶不白者则断之以理
而折之于人情事立之凡卷授之引微以存教化典章
非直为纪事设也如是者半载而书成嗟夫同是州也
非可成于今不可成于昔也或曰有时尔昔欧阳公论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19a 页 WYG0526-0138c.png
学慨述吏道以为有司簿书之所不责者谓之不急夫
岂惟学哉语以图牒非不急之尤者耶然而莫奥于图
牒莫渫于簿书有司之所不急固君子之所急也今公
之为政也剖丛涤烦烛幽洞隐于有司所急者诚井井
矣而于君子所急者尤惓惓焉用能以半载之间纫千
岁之阙增十年之未备洗数百守之因袭成四人之廑
嗟此岂以其时哉书成者时也所以成者公之志也其
志立则时赴之矣无其志而曰需其时者吾未之闻也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19b 页 WYG0526-0138d.png
岂惟一图牒为然天下事皆然
  永宁编序(永宁即/永嘉)      (宋/)留元刚
是编非取夫搜摭新故誇诩形胜而已事变之会风俗
之趋盖将有考焉观叙州自晋以来守凡几人孰贤孰
否观叙人自国初以来作者几人孰先孰后熙宁而后
所易兵制善于古否建炎而后所增税赋安于民否水
利何为而便役法何为而病是非得失之迹废兴沿革
之由安危理乱于是乎在一言去取万世取信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20a 页 WYG0526-0139a.png
  宝庆四明郡志序      (宋/)罗 浚
四明旧有图经成于乾道五年盖直秘阁张公津守郡
之三祀也先是大观初朝廷置九域图志局令州县编
纂以进明已成书而厄于兵火遂逸其传三山黄君鼎
得所藏以献张公乃俾僚属参稽釐为七卷而锓诸梓
然自明置州至是四百三十三年而城池之迁徙县邑
之沿革人未有知其的者唐刺史韩察实移州城石刻
尚存于时且未之见他岂暇详甚哉作者之难固有俟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20b 页 WYG0526-0139b.png
于述于后者也尚书庐陵胡公以宝庆二年被命作牧
上距锓梓之岁甲子欲周而竟未有述之者越明年政
修人和百废具兴爰命校官方君万里取旧图经与在
泮之士重订之未几方君造朝事遂辍又明年余调官
迟次来谒铃斋尚书俾专任斯责因得与士友胥讲论
胥校雠且朝夕质诸尚书迄仲秋成二十一卷图少而
志繁故独揭志名而以图冠其首考据之未精搜访之
未博浅学其敢辞诮而百五十日之间用力亦劳矣窃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21a 页 WYG0526-0139c.png
尝谓道地图以诏地事道方志以诏观事古人所甚重
也图志之不详在郡国且无以自观而何有于诏王哉
欲知政化之先后必观学校之废兴欲知用度之赢缩
必观财货之源流观风俗之盛衰则思谨身率先观山
川之流峙则思为民兴利事事观之事事有益所谓不
出户而知天下者也今有司类窘簿书期会问以图志
之事率曰是非所急尚得谓之知务乎尚书召还孔迩
执六典八则之要按九赋九式之目以佐圣天子经纶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21b 页 WYG0526-0139d.png
四海则收图书固相业之一天下之大一邦之推尔注
意拳拳有以也夫
  重编吴兴志序       (宋/)傅 兆
唐人权载之序贞元十道录谓言地理者独魏公且因
许其经济远大之业及观魏公所论六典地域之差次
四方贡赋之名物与夫州郡废置山川险阻无一不备
然后知载之不妄许可今州县之编虽与并载寰宇者
不类条目纤悉亦岂易为苟非其人则详略勿当是非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22a 页 WYG0526-0140a.png
杂糅何以信后吴兴东南最盛处于今为股肱郡山水
清远人物贤贵宜有大手笔以志其实左文质统记或
谓失之猥并李宗谔所上图经又未免简脱之病顾方
欲请于郡一日太守李公郎中偶言及是且谓郡有博
物君子谭君监簿慨然以此自任今书成以锓木之资
属归安周令未几李公诏还富公寺正来继又捐金以
竟之兆于谈君乃同年进士喜是编出其手因从周令
假观始知郎中除日已属意乎此大概本旧志参正史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22b 页 WYG0526-0140b.png
补遗订误无一不满人意列二十卷卷各有目数千百
年间事了然不疑三辅黄图殆不是过盖尝谓人之笔
力根于天性充于学问犹运舟挽钧力有限量弗可强
勉绍兴以来亦有好事者续图经续编志非不尽力如
震州荻塘之辨率亦听讹而止吁谈君诚良史才奚可
多得会将推乎素学经理中原如指诸掌浅学寡闻非
敢自齿于权载之之列谈君事业当超出乎唐魏公之
上于以见是编更数君子而后定历二贤守而后传是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23a 页 WYG0526-0140c.png
岂无待而然哉
  丰清敏遗事序       (宋/)朱 熹
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其词约而其旨微矣而孟
子论其所取之意乃直以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
后进放乎四海者言之非其深造默识有以得乎圣人
之心孰能知其所以说之如此而有志之士欲有为于
此世者又岂可以不察乎此而先立其本哉然自圣贤
既远学道不明士大夫不知用心于内以立其本而徒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23b 页 WYG0526-0140d.png
恃其意气才力之盛以能有为于世者盖亦寡矣彼其
见闻之博词令之美论议之韪节概之高一时之间从
其外而观之岂不诚有以过乎人者然探其中而责其
实要其久而待其归求其充然有以慰满乎人心而无
一瑕之可指者则什伯其中未见其可以一二数也呜
呼若礼部尚书缙云清敏公者其真所谓有本者欤观
其平居暇日所以治心养气而修诸身者盖天下之物
无足以累其志是以为子则孝为吏则廉进而立乎本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24a 页 WYG0526-0141a.png
朝则上自宗庙以及人主之身内自禁掖近幸之私而
外及乎朝廷卿相之重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盖有当时
法家拂士所为低回迁就而诡词以幸济者公独正色
诵言无少顾避退未尝以语乎家而其计虑之明谏说
之切所以不谐于时而卒验于后者乃反因深文巧诋
之笔而后显及其出而敷政于其外退处于乡以至流
放转徙于荒寒寂寞之滨而遂奄然以没于世则其所
以处乎巨细显微之间者又皆清明纯洁而无一毫之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24b 页 WYG0526-0141b.png
歉是非所谓原泉混混而放乎四海者耶孔子之叹孟
氏之言于是而益见其不我欺矣熹愚不肖生长穷乡
闻公之名而向往之久矣独恨未能尽得其行事之本
末前年公之曾孙中散大夫公持节南来亟往请焉大
夫公出是书而遂以其序见属熹不得辞也因次是说
以附于章贡李公跋语之后虽于公之懿德纯行刚毅
大节无能有所发明然使读公之书而仰高山行景行
者知循其本而用力焉则亦世道人心之助而非独一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25a 页 WYG0526-0141c.png
人之私言也大夫公清苦廉直勤事爱民屡为刺史二
千石入居郎省皆有显闻然多不得久于其官盖有公
之风烈云绍熙二年夏四月序
  开庆四明续志序      (宋/)梅应发
四明志作于乾道述于宝庆详矣然则何续乎所以志
大使丞相履斋先生吴公三年治鄞民政兵防士习军
实兴革补废大纲小纪也其已作而述者不复志昔人
谓旧相出镇者多不以民事为意惟向文简大耐官职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25b 页 WYG0526-0141d.png
勤于政事所至著称公不均其逸而先其难过于文简
数等矣又谓寇莱公所至多游宴张文定徜荡任情获
盗纵遣公慨然念海道东达青齐禦侮弭盗之方周防
曲至世人未必尽知也若夫切切畎亩盼盼雨晴一游
一咏可以观焉故并载之于后以诏来者盖公之学达
于体用自身而家家而国国而天下有本者固如是也
岂规规焉求度越于寇张二公哉虽然鄞犹故鄞也昔
何为而匮今何为而丰昔何为而荡无纪纲今何为而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26a 页 WYG0526-0142a.png
粗知理法览者必有得于是编之外矣
  新定续志序        (宋/)方逢辰
郡之有志所以纪山川人物户口田赋凡土地之所宜
也严于浙右为望郡而介于万山之窟厥土坚而瘠上
不受润下不升卤雨则潦霁则槁厥田则土浅而源枯
介乎两山节节级级如横梯状其民苦而耐其俗啬而
野其户富亩不满百其赋则土不产米仅以山蚕而入
帛官兵月廪率取米于邻郡以给而百姓日籴则取给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26b 页 WYG0526-0142b.png
于衢婺苏秀之客舟较之浙右诸郡其等为最下下而
严之所以为望郡而得名者不以田不以赋不以户口
而独以云山苍苍江水泱泱有子陵之风在也郡志自
淳熙后缺而不备今七十馀年吴越钱君可则以太府
丞来守严政事之暇为之访蒐以补其缺编讫事走书
乞予序予谓严为我太宗皇帝高宗皇帝建旄之地今
皇储赐履之封则一郡之山川人物户口田赋职方氏
皆欲究知之矧惟天子圣明勤恤民隐凡州牧之出辞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27a 页 WYG0526-0142c.png
入觐必详访焉是编之作非惟可以备顾问亦可以助
宵旰民瘼之万一也
  建德县经界图籍序     (宋/)潜说友
建德经界距淳熙未久图籍已多散失且尝诏漕臣监
守等补葺之则自淳熙至今日其弊又可知已豪右诡
名规避奸胥舞文变易赋额销蚀岂惟严陵哉宝祐戊
午版曹始用旧额徵诸郡太守告院谢公谂于众曰有
土此有财固也泛以旧额责之县则产去税存者其奚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27b 页 WYG0526-0142d.png
堪无已则按经界之旧而修明之乎亟闻于上玉音俞
之说友学制附庸奉行惟谨遂询佥谋宾乡望选任曾
不期月而九乡二十一都各以其籍来上乃视乡分广
狭计物力多寡裁其溢而覈其亏因其轻而革其重不
底于均不止于是旧额无损新征顿轻义役成规藉以
息民词科买均配藉以应上命宿奸老蠹既为之风洒
雪涤而数十年之苦于白输者脱然如沉疴去体圣君
贤太守之赐不其大哉既成父老请以等则锓诸梓俾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28a 页 WYG0526-0143a.png
勿坏用略叙其梗概朱文公曰三十年一番经界方好
至哉言乎润泽而推广之尚有望于来者开庆己未良
月既望宣教郎特差知严州建德县主管劝农事兼军
政潜说友序
  咸淳临安志序       (宋/)潜说友
恭惟圣宋受命奄甸万方大明中天爝燐自息乃太平
兴国三年吴越以其地归我职方氏是岁杭始置守丞
建炎升府遂为行在所按古志杭旧属会稽禹于此舍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28b 页 WYG0526-0143b.png
航而陆故名恭闻光尧大驾初临登郡治中和尝作为
歌诗慨怀夏后氏之烈圣心旷数千百载而神交固有
几于禹迹之外其亦见夫流风通俗得过化之所存而
有感焉耳尝试观之有车船橇𣞶之迹故其人至于今
忠以勤有苗山封爵功德之会故其人至于今劝于为
善有织贝橘柚之贡故其人至于今知尊君而爱亲钱
氏生长其间性习自然国三世四王而终不失其臣节
迨宋之兴也深察夫人心归德之天如川斯赴莫之能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29a 页 WYG0526-0143c.png
止则一旦决然舍去其固有之业以委命于朝忠懿诚
忠矣抑杭之人何莫非忠懿(阙/)天地之间燥湿风云万
物一气杭独为天下先者以先王声教之所渐者远知
帝王正统所在焉故也自时厥后我国家视之如在甸
服率选公卿大臣宠绥之岂徒以地大故要必有所甚
重者湛恩醲化涵浸滋久益固结而不可解南渡艰难
之际旄倪提携左箪右壶牛酒相属于道顿首六虬之
下如见父母誓有殒无贰虽屡更大震撼而莫之变迄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29b 页 WYG0526-0143d.png
用永我命于兹新邑迹是三百年间杭之有功于国家
也甚大而祖宗之有德于杭亦深矣开庆群小误国召
戎一时谋臣或倡异议几摇根本赖先皇帝蔽自上志
独倚今太傅平章国公外顿八纮内维九鼎宗庙社稷
之灵恃以妥宁卒之披攘蒙雾再奠宇宙至今八街九
陌歌鼓四时往往相与咨欷不图复见今日乌乎我理
宗有德于杭也不又大欤杭之福诸夏之福也肆皇上
克笃前烈宅中图大不以愚臣为不肖命殿是邦幸遇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30a 页 WYG0526-0144a.png
朝廷治平年谷屡登浩穰之府化为简静因得以盖其
疵秕暇日视故府阅郡乘或病其漏且舛乃葺而正之
增而益之凡为图为表为志总百卷而冠以行在所录
尊王室也既成上之天府以备考数之万一焉禹贡称
冀州既载释者谓以贡赋役事载之书其于天子所自
治之国谨重固如此九州攸同言归旧京圣子神孙尚
克念我光尧怀禹之志云中奉大夫权户部尚书兼详
定敕令官兼知临安军府事兼管内劝农使两浙西路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30b 页 WYG0526-0144b.png
安抚使马步军都总管兼点检行在赡军激赏酒库所
缙云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潜说友谨序
  建德府节要图经序     (元/)方 回
建德府新定郡遂安军节度今统县六建德淳安桐庐
遂安寿昌分水郡治建德县当浙江之上游新安江东
阳江之会天文南斗须女之分禹贡扬州之南境春秋
时属吴后属越属楚至秦介鄣会稽两郡间汉隶吴郡
之富春县丹阳郡之歙县建安十三年孙权分丹阳郡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31a 页 WYG0526-0144c.png
之歙县置新郡治今淳安晋平吴改为新安郡至东晋
皆隶扬州宋梁改隶东扬州寻复旧隋平陈废新安郡
为县入婺州而置歙州仁寿三年即新安故城置睦州
大业初改睦州为遂安郡歙州为新安郡唐武德四年
复为睦州而析桐庐县为严州七年废严州复以桐庐
属睦州贞观元年分天下为十道睦州隶江南道神功
元年徙州治建德天宝元年改为新定郡乾元元年复
为睦州五代属钱氏太平兴国三年钱氏纳土隶两浙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31b 页 WYG0526-0144d.png
西路先是太宗尝以亲王领睦州防禦使政和八年升
为建德军节度宣和三年平方腊改为严州遂安军节
度高宗度宗皆尝以皇子领遂安军节度使咸淳十年
升为建德府其户口之数绍兴己未户七万二千二百
五十六丁一十一万一千三百九十四淳熙丙午户八
万八千八百六十七丁一十七万五千九百有三景定
壬戌户一十一万九千二百六十七口三十二万九千
二百有六权奸贾似道当国中外苟且玩愒版籍漫不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32a 页 WYG0526-0145a.png
经意今兵火后未知登耗其物产之宜万山丛蔽山居
八田居二往往樵薪为生仰米旁郡地狭人稠土瘠民
窭浙西诸郡皆腴而此独穷陋加以南渡都杭是为西
南数百郡之孔道舟车必由迎饯疲瘁而郡益乏皇祐
指挥岁为婺州输绢三万六千疋婺岁归本郡米一万
五千石户部督绢本郡以上征下岁无亏本郡督婺州
米列郡势相侔负固不偿而郡愈不可为郡所以名于
东南而望于时者以严子陵之钓台在焉而三朝之潜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32b 页 WYG0526-0145b.png
藩也真人有作六合混一乃至元十三年岁在丙子二
月有六日阖郡官吏军民奉前朝诏以郡归附于大元
圣朝武略将军兵部郎中王世英武略将军刑部郎中
萧郁偕来秋毫无犯市不易肆宽书屡下弛征蠲赋民
乐有生行中书省一政一令无非所以布宣今上好生
之仁继自今凋敝郡其有瘳乎
  延祐四明志序       (元/)袁 桷
成周疆理之制审于王畿首合同姓以夹辅至于四履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33a 页 WYG0526-0145c.png
则必假异姓焉以控扼之先后疏附曲尽其制何周且
详也四方之志犹惧其不能以悉知也则必以外史掌
之社亡入秦而书具在区区刀笔吏独能收其书据要
汉中夫岂偶然也哉我朝圣德神武混平寰宇首命秘
书监儒臣辑大一统志沉机远略与昔圣人意旨吻合
然而郡志缺落其遗佚而未备焉者不复以彻于上马
侯润甫固尝为中秘官知之矣暨守四明乃曰明旧有
志今为帅大府浙东七州推明为首阨塞户版物产地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33b 页 WYG0526-0145d.png
利是宜究察以待问清风旧德与昔之高闳巨阀属于
宅里犹可考也谓桷久为史官宜有述桷抑尝闻之洙
泗遗俗稽之以久远者道德之泽也诧锱铢之利以害
于吾民者昔人之所不道空虚说增农日益困甚者纪
其山林屋室之盛奉书诣庭若执符契争莫能已是殆
昔之无知者根其祸也管夷吾作书训子弟良厚而内
政以鱼盐为急儒者诟之维明负山横江岁厄于水旱
河渠是先牧民之本推其沿革览其山川知昔时得人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34a 页 WYG0526-0146a.png
之盛宫室户口之无恒释道遗文之盛衰是皆足以增
其永叹者矣乃为十二考以志其事遂不敢以荒落而
有辞也马侯为政恺悌恻隐以宜于民民以不病郡博
士吴君廷献勤恪承令询索州县之所宜闻者良备因
是得以成书焉
  赤城元统志序       (元/)杨敬德
赤城元统志者何作于有元元统之二年上以昭前修
之笔削下以迪后人绍述于将来也维赤城由汉置南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34b 页 WYG0526-0146b.png
部都尉更为镇为县为州郡踰千年守此者自屈侯始
无虑数十百人尤侯袤唐侯仲友李侯兼黄侯㽦皆有
志于郡乘矣积十年未就暨青社齐侯硕属笔于太史
陈公耆卿始成之又四年运使吴公子良偕林君表民
续之再三年表民再续之为成书矣赵侯凤仪之来复
聘永嘉章君哲取所成书而改作焉尽去其旧而命曰
天台郡志夫千年之事数贤侯之力陈吴诸君子搜抉
讨论之精一朝而泯焉此邦人所以不宁而今总管谆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35a 页 WYG0526-0146c.png
谆以属于敬德也敬德以固陋辞公复曰子居禁林十
年咸职太史氏今郡乘芜秽而不治非缺欤于是辞不
获作而曰郡乘古侯国之史也其著星土辨躔次而休
咎可徵矣奠山川察形势而扼塞可知矣明版籍任土
贡而取民有制矣诠人物崇节义以彰劝惩而教化可
明矣此其大凡也城池司府之沿革废置典祀异端之
祠宇土田与津梁畎浍无不备纷争辨讼者有恃而可
稽矣举其大撮其要合天下郡国而上之则丞相府之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35b 页 WYG0526-0146d.png
图书也是必传信而后可据若掩前人之直笔而妄以
已意损益其间将何以传信也于是与郡博士贡君师
中吴越世家钱君世圭会萃而参订之学正陈君大有
教导孟君梦恂校雠之自三志之后始于亡宋之绍定
辛卯以迄于兹凡百有四年之事备而录之名曰赤城
元统志以续焉噫宇宙之事无穷后之执笔者尚鉴兹

  天台要览序        (元/)范 理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36a 页 WYG0526-0147a.png
世固有同称而异归者天台之名著自古昔若刘阮之
云孙公之赋隋唐以降神仙佛老之说前后迭出盖方
其时长才秀民之生其间不欲与世相闻往往托而逃
焉谓为神仙窟宅者此也其称于后者率皆发为道学
之懿用世文章事业之显如潘时举之有得于程氏之
传徐大受之与闻乎朱氏之旨他如曹樵公贺参政黄
秘监贾节度之流各以所长自见者后先相望盖至赵
宋以来文教诞敷渡江之后京邑密迩中原避地之俊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36b 页 WYG0526-0147b.png
则又参互错处其鸿生硕儒之兴一变而转为佐时之具
固其宜矣我朝圣贤相承涵濡既久其用于世如徐文
肃公以下诸贤又皆卓卓流声著实嗣是而起袖然蔚
然足膺当宁之付任以发闻光昭于时者比比有之于
是又有文儒薮泽之称向之所谓仙风异流皆泯泯也
是其出处隐显之迹不能无间要之神秀孕灵今昔同
一轨矣旧志颇泛无统比因来宦远方眷然故邑命儿
曹录其诗赋得古今所作若干首并手疏游览郡邑名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37a 页 WYG0526-0147c.png
胜大略分为山水人物词翰三志名之曰天台要览藏
之箧笥用备政馀检阅以慰他乡之思因述梗概篇端
俾览者知天台之著称虽同而所以取称则异如此其
他公署额设版图财赋故实与夫邑长名贤出处古迹
碑刻雄文大章之亹亹者则固有不能尽录者焉
  桑海遗录序        (元/)吴 莱
顷余常从乡先生学见福唐刘汝钧贻书括苍吴思齐
子善论文丞相宋瑞事云自江西初起时崎岖山谷购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37b 页 WYG0526-0147d.png
募义徒耕氓洞丁造辕门请甲仗不啻数万而尹玉实
为骁将夫衣冠指挥众皆诣阙感泣求效死已而当国
二揆交沮用兵师无宣谕卒无犒赏盘桓月馀仅令守
姑苏一路张彦提重兵居毗陵且有叛志尹玉竟以绝
太湖吊桥首尾不救而溺死未几独松告急朝廷四诏
政府六书趋弃聊摄援根本一日一夜仓皇就道及至
行都而独松随以破陷复令驻兵馀杭守独松朝议不
一众心离散会有尹京之命馀庆遽夺其印不予汉惝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38a 页 WYG0526-0148a.png
随德刚遁北军入城与权又绝江遁乃即日拜枢使又
拜左揆补与权处且令往军前讲解毅然请行及从行
以北中道奔迸收集亡散无兵无粮天下大势去矣帝
霸交驰正伪更作是不一姓当世之为大臣元老者视
易姓如阅传邮况当沧海横流之际而彼乃以异姓未
深得朝廷事权欲只手障之至死不屈微箕二子且有
愧色于宗国矣其书大略如此予后又获见淮阴龚开
所作文宋瑞陆秀夫二传盖益详焉方唐末五代之季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38b 页 WYG0526-0148b.png
藩镇跋扈武臣憍矜君臣父子之义不明而土地甲兵
之强类无不欲黄屋左纛自为者先宋知其然一旦践
大位即罢诸节度兵符遽用儒臣以为治终不足以尽
复乎石晋所割之境土迨乎宣和衰乱北兵南下急若
建瓴曾不得乘一障设一堠而遂至奔亡不守后宋再
造东南区区山海之间内政不修外犹恃夫江淮以为
固久之南北夹攻而下蔡之藩篱自撤其蔽荆襄受围
鄂渚有警巴蜀侵陷广西之烽燧亦不绝此其国势垂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39a 页 WYG0526-0148c.png
尽受兵处多殆如囊中探丸围中逐鹿无复有潜藏隐
伏地矣所可幸者天下学士大夫二三百年祖宗培养
作成之泽薰蒸者久忠臣义士或死节或死事盖无愧
焉卒之宋瑞秀夫前后死国精忠激烈诚有在于天地
而不在于古今者呜呼吴晋陈隋之变岂复有一人若
是哉龚开者字圣宇少常与秀夫同居广陵幕府及世
已改多往来故京家益贫故人宾客候问日至立则沮
洳坐无几席常作唐马图风騣雾鬣豪骭兰筋备尽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39b 页 WYG0526-0148d.png
诸态一持出人辄以数十金易得之藉是故不饥然竟
无所求于人而死志节既峻仪观甚伟文章议论愈高
至为此二传大率类司马迁班固所为陈寿以下不及
也此其人殆亦无负于秀夫者哉余故私列二传以发
其端询之故老徵之杂记题曰桑海遗录且以待太史
氏之采择焉
  义门诗卷序        (元/)黄 溍
浦阳郑氏聚族而居者九世有司请于中书而旌表之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40a 页 WYG0526-0149a.png
号曰义门且复其家力役之征俾无有所与今集贤直
学士揭公实为之记一时闻人往往赋诗以美之谓予
与郑氏居同郡知郑氏者宜莫予若因属予以序予家
距郑氏不两舍而近纳交郑氏父兄子弟间岁行已再
周其知之固深矣集贤公之所称述岂有愧辞乎抑予
闻之古有合族之道非士庶人所得行而亲亲之仁无
贵贱一也合族莫重于立宗之法或五世而迁或百世
而不迁五世而迁圣人不以为失于薄百世而不迁圣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40b 页 WYG0526-0149b.png
人不以为过于厚迁以辨其异不迁以统其同二者盖
并行而不相悖者也若夫数百千指聚居而食虽古公
侯之家皆无所有而后世士庶人之家乃或有之可不
谓难矣哉是宜史不绝书而上之人所以褒嘉之者遂
著于令逮至本朝史臣序礼典三十有二而旌表居其
一然则其可以劝亲亲者又圣人之所不废也兹非所
谓礼以义起者耶郑氏于古人合族之道夫亦有取其
义云尔褒嘉所及有司既奏著令从事而未克上其状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41a 页 WYG0526-0149c.png
于太史氏予辄弗辞而次第其诗本诸作者之意系于
末简庸俟夫陈诗以观民风者焉
  石台纪游诗序       (元/)黄 溍
宁海多大山其高或俯视云雨名于仙经地志者天门
阆风丹丘桐柏而南田则为福地好事者病其幽远险
绝莫能适至独喜游石台石台距县治仅五里山皆土
阜非有奇岩峭峰水泉花药竹箭之美由山足缘坡陀
蛇行穿灌莽而上其脊得巨石五六相积压如累器物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41b 页 WYG0526-0149d.png
顶上隆然正方而平可坐十人旁视四山屏嶂罗列东
北山缺处海霞岛雾缥缈可指也予佐县之又明年始
合耆俊之士登斯台抉剔蔽翳求昔人之遗刻既漫灭
不可识唯庆元诸老题咏故在徘徊久之望东麓杉松
苍翠甍桷隐隐或曰是谓南园道院乃款而休焉因相
与饮酒赋诗抵暮而去忘其山之卑地之近也孰使予
乐焉而无志乎高且远者非兹台也耶古之君子虽甚
陋必有游息之物以养其观听而发其意虑卑高近远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42a 页 WYG0526-0150a.png
物之不齐者夫苟无累乎物斯异方而可以同得也诗
所以志兹游之得序而归之南园以为石台故事
  送温州学正曹顺甫序    (元/)黄 溍
曹君顺甫与予居同郡且同举教官予不调而顺甫用
累考序迁为温学正其行也予以督运吏书满归自海
壖顺甫谓予幸以一言识其别予距与顺甫同举时二
十三年矣劣弱无似不能使学与日俱进讵有以增益
顺甫之所未至哉然尝从乡先生闻乾淳师友之盛未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42b 页 WYG0526-0150b.png
始不叹夫人物之聚学术之散也盖婺之学陈氏先事
功唐氏尚经制吕氏善性理三家惟吕氏为得其宗至
于人自为书角立竞起吕氏终莫能挈而合之也其在
温则王道甫之慷慨名义尝合于陈氏矣而其言无传
焉陈君举本薛士隆上下古今而和齐斟酌之以综世
变为说不皆与唐氏合其廑存者亦莫之传也叶正则
推郑景望周恭叔以达于程氏若与吕氏同所自出至
其根柢六经折衷诸子剖析秦汉迄于五季凡所论述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43a 页 WYG0526-0150c.png
无一合于吕氏其传者直文而已学固无与焉三代圣
人远矣于大道隳裂之馀而能必尊其所闻必行其所
知岂非卓然特立而不惧者乎是未可以专私蔽锢为
其诟病也冢钜沦没晚后无所依风承响接第以世之
所共传为信遂使散者不可复合不传者日就泯坠安
知纷然不同之中有混然大同者在耶夫考师友渊源
之自务合乎圣人之本统以一诸生之道德学校所首
重也故予敢为顺甫告是虽非有以增益顺甫之所未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43b 页 WYG0526-0150d.png
至其望于顺甫也厚矣他日顺甫归休与予游于乡校
尚挹其绪论以袪所惑焉
  金华李节妇诗序      (元/)黄 溍
节妇冯氏名易安湖州录事汝弼之子武宁县尹李如
忠之继室也李氏为金之宦家今占籍东平汶上高祖
仲略山东路按察使曾祖景云御史中丞国朝至元间
从下江南因寄家于越李君初娶特默齐氏有子某十
年而特默齐氏卒录事君时任越之管库以节妇归焉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44a 页 WYG0526-0151a.png
再期李君疾卒垂殁时语节妇曰尔其若何节妇引刃
断发誓靡它时节妇年二十七有子二人任甫一岁伏
方娠后两月始生汶上之族及特默齐氏之家闻君死
合内外属南来悉取其蓄聚携其子以去节妇一听其
所为弗与较四壁萧然惟两柩而已闾巷莫不哀之节
妇有姨母事山阴李君良佐赖其力奉柩葬城东蕺山
下录事君念无以资衣食将嫁之节妇爪其面流血欲
死录事君知不可夺为养女求赘婿以给之嫠居十有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44b 页 WYG0526-0151b.png
九年二子成立乃迁李君特默齐氏之柩葬汶上先茔
之次中书平章政事王公为之铭是时南北声闻阻绝
已久宗姻里党意其必更适人闻其来皆大惊太息至
泣下节妇俾任留奉丘陇而与伏来越上以存江南之
祀一时名人多为赋诗属予以序予惟方今德教流洽
妇女以义自守而见褒表者无地无之其始能居人之
所不堪终能送死无憾如冯氏者有几人哉直书其事
于卷首俾览者知其贤与它褒表者尤为难也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45a 页 WYG0526-0151c.png
  送周明府序        (元/)黄 □
古之作史必为循吏立传汉西京二百年间所书仅六
人盖人才自古为难而尤难得者循吏也皇元统一函
夏吾乌伤领于职方逾七十年求其可儗于古循吏者
清江周侯庶几乎先是为政者务近民或奉贽纳币以
自通皆弗之拒侯一切峻却之可谓廉矣而世未尝乏
廉吏也异时屡建局以覈田粮而隐匿飞并之弊未革
侯令民得自实且躬任钩考之劳一无所惮期月而簿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45b 页 WYG0526-0151d.png
书井井有条愚民喜争豪猾之徒诱使相告讦而阴持
其柄以为利事未竟家已破侯遇有所赴愬委曲晓譬
调护而遣之负其不直者悉惭伏悔罪诎者以伸部使
者郡长吏数委以邻境疑狱及累岁不决之讼侯折以
片言人莫不服其明允官府既以无事用其馀力大治
土木营尉廨葺儒黉创常平义仓而分贮公私之谷以
实其中完旧益新百废具举是可谓能矣而世未尝乏
能吏也惟夫所居民富所去民思至深入其肺腑庶几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46a 页 WYG0526-0152a.png
循吏之风乃绝无而仅有者也况汉之循吏皆郡国二
千石今也以百里之邑而得循吏不愈难哉侯书满解
印绶行有日吾党之士各赋诗以道其恋慕之私俾某
序于篇首侯初由湖北海南宪掾入湖南广西帅幕以
招两江叛蛮有功超擢宣阃都司历江东剧郡元僚功
绩甚著其来乌伤治行为诸邑最宪府方交章列荐于
中朝行向用矣因序诗而附见侯行事之大略俟他日
传循吏者采择焉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46b 页 WYG0526-0152b.png
  送高节书院刘山长序    (元/)黄 溍
尚论两汉之士必曰经术名节自公孙弘至张禹孔光
之流皆以经术致位宰相而持禄保位未免阿谀之讥
不有名节孰矫其失名节则严子陵实倡之也迄今千
三百年其故居及所钓游处犹为之立祠即其旁置书
院而奉之以释奠先师之礼其有功于名教大矣古之
先师诗有毛公书有伏生礼有高堂生乐有制氏初不
以其贤奉其传则祭其人示有所本云尔唐制孔子庙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47a 页 WYG0526-0152c.png
由颜子而下为先师者二十二人有毛公伏生高堂生
而无制氏诗书礼存而乐亡也孔门高弟惟颜子子夏
为先师子夏诗有序易有传颜子非有遗书可传而以
配于先圣其后复列子夏于十哲而独推颜子讵不曰
讲习其言未若仪型其德乎今之道学一出于濂洛乾
淳三数大儒此学者之先师也既立其书于学宫而跻
之从祀矣其为书院又取前史所载高人逸士若子陵
者以为先师子陵止答侯霸两语它议论则寂无闻世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47b 页 WYG0526-0152d.png
特以其贤而尊之夫道一而已发于文则为经术修于
行则为名节岂若百家人自为学莫适相通乎建阳刘
生仲宝以选署馀姚之高节书院山长馀姚子陵所居
也予闻仲宝之先少师文简公受业考亭读论语至予
欲无言喟然而叹谓言语非所以学由是一意务为躬
行实践其出处虽与子陵殊而修名姱节视子陵可无
愧仲宝家庭之传必有异乎以呻吟佔毕为事者诸生
在列仲宝进则风励之仪型前哲退则以家学使群居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48a 页 WYG0526-0153a.png
而讲习焉不亦善乎仲宝之行也同志之士临别赠言
凡若干篇京兆杜君伯原甫实序之及来钱唐复求予
为后序杜君隐居武夷山中聘使在门而不为起诚善
学子陵者试以予言质之何如
  送杨仲礼浙西提举序    (元/)王士熙
杭为郡甲于江左宋之南为行都地多山谷渊薮峙而
为巨镇汇而为广涉瑰奇胜绝之观博大弘豫之俗在
方舆盛且剧我元底奠行省莅之以事之殷地之重于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48b 页 WYG0526-0153b.png
今视他行省独丞相置丞相之属非清强膺时望者不
得预其司文教者曰儒学提举泰定三年夏应奉翰林
文字天台杨仲礼以选被命往夫杭之土风重文士子
兟兟佩服整洁出辞粲然落笔缜然处其土者必鉴别
衡析陶良汰浮烛其衷斯有以服之也行省之属事上
皆有等威虽大府连率俛首趋对惟谨提举官五品登
阶而揖省僚必改容礼焉夫礼之严必有以尊其学众
之服必有以重其德不尊不严不重不服若曩之为是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49a 页 WYG0526-0153c.png
官者吴兴赵先生巴西邓先生皆由侍从出美望孚于
人人杨君居史馆久文精思缛言议济济志于事功卓
然勇往之资也士熙尝与同僚私灼其详于其行也不
以易为喻而进其难不以近为劝而图其远者焉交友
之谊也
  景定谏疏序        (明/)宋 濂
吾婺旧称礼义之郡士生其间皆存气节仗忠义而东
阳为尤盛自宋中世以来以直道著称列于国史者甚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49b 页 WYG0526-0153d.png
众虽布衣下位不居谏诤之职而上封事者往往有之
岂其人皆善言论哉德泽所渐濡师友所讲说风俗成
而至斯盛也余少时好读宋史凡吾郡人事有可称辄
识之既而叹士之幸获见于史者如此不幸而遗轶不
传多有矣往年在翰林始得见东阳贾廷佐上高宗疏
廷佐为桐庐主簿愤秦桧和议绍兴戊午上疏论之辞
甚切直而史不载至七世孙权始出以示人士大夫为
文称其忠廷佐之名始显于天下其乡人杜士贤在理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50a 页 WYG0526-0154a.png
宗时为武学生景定甲子秋因星变求言上疏力攻贾
似道误国其曾孙实今年秋以疏示予事与廷佐相类
然士贤无一命之爵请黜似道历数其罪切直同于廷
佐而实能趋京师遍求贤缙绅文以白之将梓以传非
廷佐后人所能及余于是又叹忠义之士天虽抑之于
前每扶植其子孙使昭其声光于不朽当似道擅权威
燄足以生死人士贤不至于杀身者毫发间耳今似道
之后不闻有为士者士贤之子孙守其遗业不坠闻其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50b 页 WYG0526-0154b.png
风者虽野人稚子皆为之慨慕善恶之公昭明如此则
夫有志于忠义者尚何惮而不为哉是疏之传非特可
补史氏之阙为人臣者可以鉴矣士贤字希圣后中武
科授武冈军新宁县簿尉遂摄其令转绥宁盱眙两县
令以终
  华川文派录序       (明/)宋 濂
义乌婺之上县隋唐间名士辈出若娄幼瑜骆宾王其
尤者也幼瑜之文以卷计者六十有六宾王之文其数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51a 页 WYG0526-0154c.png
亦盈十然皆散逸无存其仅见于世者往往出于编类
家之所采宋南渡后宗忠简公泽其文至五十卷纫高
居士黄公中辅亦十卷香山喻公良能则三十四卷香
山之弟杉堂良弼如居士之数南湖何公恪岩堂陈公
炳各二十卷三四君子事业虽不同其以文辞有助于
名教则一计其时鸾跄凤翥于士林雍雍和鸣而龟麟
为之后先学者歆艳之未必不家传而户诵乃远者二
百年近者百馀年求某集子孙或不能有况其他乎一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51b 页 WYG0526-0154d.png
邑且若此况四方乎呜呼立言之心勤其虑远恶知一
旦变灭若云烟然则编类之功何可少也居士族孙铁
岩公自忠简至于岩堂各编其精锐者十馀篇聚于一
书名曰华川文派录华川县绣湖之别名唐因之置县
故取以号其录后五十年豫章张侯来为县读而善之
谓群公之文幸见于斯然未誊其副苟或亡之非惟重
识者惜将何以风厉吾民乎亟请邑士傅君藻精加校
雠捐俸而刻寘诸县庠来徵濂序昔者乡先达吴公师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52a 页 WYG0526-0155a.png
道悯前修之日远而遗文就泯乃集婺七邑名人所著
为敬乡录二十三卷其视铁岩广矣惜乎官其邦者不
使永其传兵燹之后手藁不复存今侯惓惓是书以此
较彼贤不肖之相去何远哉然侯之风厉人士者不止
文辞而已当如岩堂之介南湖之孝香山之质实无伪
杉堂之宽厚有容居士之气节不群忠简之竭诚报国
至死而不变庶无负于侯不然操觚濡墨而号于人曰
我能文岂不见笑于大方之家哉侯名允诚以儒术缘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52b 页 WYG0526-0155b.png
饰吏事忠信廉明如古循吏县务虽至剧雍容处之轻
重不失其度吏胥受约束拱手案侧不敢出一语相可
否诸弊顿革故治效彰著为一邑之最是为序
  送乐仲本归定海序     (明/)王 袆
至正戊子予与乐君仲本会京师仲本齿长七年不以
予为后生辱与定交久之为予言曰四明之定海其西
二水曰大浃小浃并东流入海小浃之上吾所居也山
水之乐足以佚吾私吾将归而益读书以修吾业暇则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53a 页 WYG0526-0155c.png
泳游于小浃之间达则期有以见于世否则乐天安命
终焉而已吾之归也子宁无所言耶予闻昔日新安朱
氏象山陆氏一时并兴皆以圣人之道为己任而其所
学不能无异虽鹅湖有会终不能挈其异以归于同陆
氏之传为慈湖杨简氏洁斋袁燮氏皆四明人故四明
学者祖陆氏而宗杨袁朱氏之学弗道也东发黄震氏
果斋史蒙卿氏者出而后朱氏之学始行于四明黄氏
得于朱氏遗书而史氏传自湖南大阳先生岊小阳先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53b 页 WYG0526-0155d.png
生枋二阳氏传自蜀人㬊渊氏而㬊氏实朱氏之高弟
子也今国家建学立师设科取士一用朱氏说天下学
者推朱氏为大宗而四明陆氏之学莫或讲矣仲本受
业于敬叔程先生而先生学于史氏者也师承所传盖
已致力矣陆氏之学向所承传故未泯也仲本可不兼
致其力耶先儒谓陆氏主于尊德性朱氏主于道问学
尊德性道问学未始可以偏废此临川吴氏学基学统
之篇所由作也会而同之顾真知允蹈何如耳于仲本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54a 页 WYG0526-0156a.png
宁无望乎仲本识明而行果有志于圣贤而不以得失
累其心观其出处之际可知矣故其归也予窃致其爱
助之私欲己于言不能也抑图以自淑其身之不暇而
顾为仲本言之者知之深故望之厚而言之至尔仲本
其亦以余言为弗畔矣夫
  玉泉隐居图序       (明/)贝 琼
玉泉山距兰溪三十里当五峰之北崭然青芙蕖危插
天半与金华东西相望半山石皆雪色类瑶琨如束带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54b 页 WYG0526-0156b.png
然故一名玉带其巅有峰特起曰露峰峰之下有泉正
出曰镜潭潭通浙江澄澈可鉴或疑神龙居之故又名
玉泉山山多合抱之木空青丹砂千年琥珀往往得之
昔舒元舆金仁山尝隐其中非独神仙释子之所托也
元时有王氏者为兰溪之巨族从窦文贞公学九针补
泻法客京师二十馀年不乐仕而南归营于镜潭之上
自号镜潭先生树杏千株花开时远近烂然与日光霞
气相射望之不啻董林族人子弟徙而从之者错居其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55a 页 WYG0526-0156c.png
旁至数十家烟火相连鸡犬往来熙熙皞皞有太古之
风世莫得而知也余不及识镜潭先生获与其子瑞庵
交瑞庵屡游三吴一日持隐居图示余将老于是求文
以志之余观之言曰天下之名山非一而玉泉其东南
之雄秀者乎若镜潭林壑之美殆与终南少室并宜游
者长往而不来也然卢鸿李渤皆以隐为仕之媒非若
镜潭之因不仕而隐也呜呼高位厚禄人之所荣而怀
才不售绝物独处效龙蛇之屈蟠无称于时岂情也哉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55b 页 WYG0526-0156d.png
特以势崇则危利广必忧不若去禄位而求其安此考
槃硕人之永矢弗过也余恨未能超然引去相与入山
读书决泉洗药日汨汨风埃中未知所届回望丹崖翠
壁邈在弱水三万里外而不得一至岂不贻愧于惊猿
怨鹤耶姑书其说以识余心他日或能裹粮往候瑞庵
庶不为玉泉之生客致山灵之拒也夫
  赤城诗集序        (明/)李东阳
诗之为物也大则关气运小则因土俗而实本乎人之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56a 页 WYG0526-0157a.png
心也古者道同化洽天下之为诗者皆无所以议既其
变也世殊地异而人不同故豳郑卫各自为风汉唐宋
之作代不相若而亦自为盛衰逮至于元其变愈极而
其间贤人义士或奋发迅厉为感物言志之音者盖随
其所得而成焉然亦鲜矣夫自乐官不以诗为教使者
不以采诗为职是物也若未始为天下之重轻而所关
者固在也然则不得与于天下者因其所得而求之亦
何莫非君子之心哉浙之东有州曰台古赤城郡地也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56b 页 WYG0526-0157b.png
其人固多能诗吏部郎中黄君世显翰林侍讲谢君鸣
治诵其遗篇胥叹曰此吾乡文献之懿其不可以废乃
辑宋宣和间至我朝洪武永乐得数十人人得若干篇
为六卷名之曰赤城诗集初宋理宗时有林咏道者尝
辑为天台集今刻本不传天顺初国子学录张存粹辑
黄岩英气集而不及旁县至是始粹然成编予得而观
之其音多感慨激烈而不失乎正盖宋元季世甲兵饥
馑迄无宁居国初一统甫定而其君子犹有感时悼昔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57a 页 WYG0526-0157c.png
之意风世砺钝或出于忧患疢疾之馀者皆可得而见
也若唐项斯宋杨蟠之徒皆以诗名而世远不可究故
存者左经臣而下不过数十人使数百载之间有如二
君者时辑而录焉当不止是以其止于数十人也则及
是而为之其容以或后乎哉二君将以是诗属其友按
察副使林君一中锓梓福建复惧其未备将益蒐辑以
为续集今文教日隆作者汇出方大鸣太平之盛其或
有继二君之志者虽百世可也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57b 页 WYG0526-0157d.png
  赤城新志序        (明/)谢 铎
郡邑之有志犹家之有谱国之有史不可一日缺焉者
也史缺则无以昭宪章垂鉴戒谱缺则无以叙彝伦敦
族属志缺则一郡一邑之典型无以考而文献不足徵
矣有志世道者而不此之务奚可哉虽然昔人谓述作
之难莫先于志是志固不可不作而尤不可以妄作不
作则缺而已缺犹将有起而继之者妄作则诬诬则是
非混淆真伪错杂虽有继者亦无以善其后矣故与其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58a 页 WYG0526-0158a.png
妄也宁缺而作者慎焉后世虽良史若司马迁君子犹
谓其纪帝王世绪以尧而下传四世之孙舜以舜而上
传四世之祖禹虽善谱若欧阳子君子犹谓其图庐陵
世谱自恂至琮馀二百年而为四世自琮至观仅百年
而为十六世噫贤如二公区区世次代绪之间犹不能
以无憾则所谓述作之难者亦乌得不慎而苟焉以妄
也哉吾郡赤城志创自宋国子司业筼窗陈公未几吴
公子良辈继之至元乃有章哲者悉更其旧而名之曰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58b 页 WYG0526-0158b.png
天台郡志当其时已有觉其妄者寻改而为元统志矣
然其书今皆不传所传者独筼窗志耳自是以来不惟
代鲜作者而并其旧所传者亦鲜或克见成化庚子郡
守刘公忠始属教谕卢公守仁踵为之未就而刘以代
去越十年马公岱至更举以属于予予属稿未半而马
复以免去束其稿又五六年矣今郡守海陵陈公相至
以为更数百年之缺典莫有继者虽继莫有廑其力以
底于成者乃于政治之暇率其僚同知陆君琪介监丞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59a 页 WYG0526-0158c.png
陈先生旅不鄙而复以属于予是固有志世道而不汲
汲于簿书条格之间者矣况予生长是邦又安敢以不
能之故而故违郡侯之命也哉因顾谓公曰筼窗之所
创而传者今固不可尚矣是用存之以为旧志若乃其
不传者盖亦有所不必传姑复别为新志以附筼窗之
后何如公与陈先生皆不以为不可乃取旧稿删定之
为二十三卷又凡几阅月而告成焉噫后之视今犹今
之视昔又宁知无如司马欧阳之窃议其后者乎议不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59b 页 WYG0526-0158d.png
议不敢知然一郡之文献不可自我无所徵而太守公
之意不可以虚辱遂卒勉而为之以俟诸他日
  鹿城书院集序       (明/)邓 淮
国家尊崇正学以隆世教凡儒先与闻斯道者类为建
祠则夫程朱张子之高弟常致力于性命道德之懿而
又同出于一郡者不特举而专祠之其何以风励后哲
也哉夫温之号小邹鲁也久矣邹鲁之后千有馀载而
后程朱张子者出倡明道学以传诸其徒然旁观列郡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60a 页 WYG0526-0159a.png
少或二三人多止五六人盖未有如温之众者今考之
在程门者十有一人朱门亦十一人南轩之门一人焉
其更相授受往复之书具在而其遗言绪论犹有存者
况我朝编缉五经四书性理诸书其语录文集内有发
明经注者悉见采录则其有功于道学亦大矣故予假
守此邦寤寐诸儒而推本其所师即欲为创书院采摘
其行事问答汇为一帙而同寅李君增刘君塘何君鼎
皆韪其事于是白于侍御陈公秉衡宪副林公舜举赵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60b 页 WYG0526-0159b.png
公栗夫悉蒙许诺而藩臬诸公无间言焉永嘉令汪君
循乃相厥费度材择良于鹿城卜吉孟春不五越月而
书院成尊程朱张子四先生南乡其高弟门人东西乡
以侑焉师友一堂宛然当时气象非徒以观美也于以
阐其渊源之所自表正学也于是父老携杖往观者皆
啧啧叹曰自宋以至于今几三百年而始一见后学之
入其门升其堂者徘徊顾瞻如诸儒之在前而其景仰
自不能已矣夫以圣朝学校遍天下若无俟于书院者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61a 页 WYG0526-0159c.png
然前贤往迹风教所关况程朱张子及门之士又非馀
子可例论者乎故书院落成即采温之有志于学者讨
论其中使密迩诸儒兴起其善则此邦正学之传不待
外求而自有馀师矣此书院之所以创也呜呼书院创
矣而诸儒之事行问答未之统一学者难于遍览爰命
郡邑诸博士采辑数月始克成编复谬加改正梓示同
志名曰鹿城书院集使皆得以读其书思其人而尚论
其世焉然则书院之集又可已也哉淮狂僭之罪诚无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61b 页 WYG0526-0159d.png
所逃然表正学以正人心则愚于此实拳拳云
  乡贤祠志后序       (明/)章 懋
古人祭有道有德者于瞽宗又谓乡先生没而祭于社
则乡贤之有祠尚矣金华在故宋时尝祀梅节悯宗忠
简潘默成三贤于学宫祀东莱吕成公于丽泽书院至
元则又有四贤书院以祠何王金许四先生后遭兵燹
群祠皆废我朝成化初浙东佥宪辛公访谓东莱既从
祀孔庭而四贤讲明道学以续考亭之绪其功尤大乃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62a 页 WYG0526-0160a.png
奏立正学之祠然宗潘诸公犹未及焉弘治丙辰浙藩
参议湖南吴公旬宣所至庶政时序乃考方志修古典
谓兹文献大邦名公钜儒彬彬辈出立德立功立言者
后先相望殆不可偻指而有道有德乡先生之祀仅若
是焉非缺典乎宜有以举其废者于是巡按侍御广东
吴公观风察政洗冤泽物适临兹郡闻公之议亦谓其
有补世教弗可缓也爰命有司综理其事而同守薛侯
敬之刚敏有为志崇先哲承命唯谨以学宫地隘弗称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62b 页 WYG0526-0160b.png
妥灵而卜地于郡城南隅经斯营斯不日就绪公又以
为郡故多贤弗可限之以三而著录于志传者累数百
人亦弗能通祀也乃推择其名德最盛者数十人而尸
祝焉其已祀者则仍其旧间又杂取东莱四贤及祠中
诸公之遗事遗文类而集之以为祠志欲人之诵其诗
读其书而论其世也既乃命某识其末简呜呼畴昔吾
婺称小邹鲁他郡莫敢望而儗焉夫何前修既殁徽音
莫嗣衰微不振者于兹百年山川如故风气不殊何古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63a 页 WYG0526-0160c.png
今人不相及耶亦其世降俗流未有以感发兴起之耳
古之化俗导民者非必其条教之详法令之严也盖有
阴感默诱神而化之使自趋之之道焉昔庐陵有四节
一忠之祠文丞相履善少尝游之而欣慕曰死不俎豆
其间非夫也厥后文公果以精忠大节著于天下视前
人益有光焉非祠之所感而然乎此侍御与公所以汲
汲于是也后之人进而瞻于祠像退而考诸祠志遐想
其人于数百载之上必将有奋然于中不能自已而思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63b 页 WYG0526-0160d.png
所以俎豆其间若文公之为者矣孰谓诸公是举无关
于风化也哉虽然祥有开而必先运无往而不复造化
人事盛衰之理往往相仍而行百年旷典一朝而举殆
不偶然得非吾婺将复宋时之盛而天启之乎邦人君
子尚知勉哉尚其无负于天无负诸公之望哉
  弘治衢州府志序      (明/)吴 宽
衢州府旧有志自元以来屡修之矣今太守姑苏沈侯
复修之者何盖历岁既久虽山川如故而疆域或分况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64a 页 WYG0526-0161a.png
田畴益辟而户口或衍与夫人物之盛衰公署之兴废
赋税之厚薄物产之多寡古今有不同者其能已于复
修乎且旧志府与县分载其事若无统属侯复以为不
可于是致仕教谕开化吾君冔始承侯之意检阅故籍
搜访近事以修之而教谕西安吴君夔复助之而成此
编得若干卷侯以考绩至京来告之故凡衢之人之游
于斯者数辈皆以序文请夫衢入国朝隶浙江为南境
土沃民勤号称善地若名臣贤士之出尤盛固不暇论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64b 页 WYG0526-0161b.png
惟宣圣正宗越自鲁地从宋南迁赐居郡城巍然庙祀
故衢虽列为一郡实与阙里南北相望天下言故家旧
族者莫能先之其地增重非特所谓善而已侯少与其
仲连登甲科并通朝籍及出守于兹严于持身而勤事
爱民治行甚著顾郡事繁冗而路冲要狱讼驿使纷然
盈前鞅掌之馀方为此志其高于俗吏数等矣而彼之
为俗吏者自以簿书为能必訾以为不急之务抑孰知
其所以为急哉孔子以夏殷之礼能言之而叹杞宋之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65a 页 WYG0526-0161c.png
不足徵者以文献之不足盖文献之所系如此然则今
日衢之文献足矣后世其亦有所徵哉
 
 
 
 
 
 
浙江通志 卷二百六十三 第 65b 页 WYG0526-0161d.png
 
 
 
 
 
 
 
 浙江通志卷二百六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