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浙江通志 卷八十七
浙江通志 卷八十七 第 1a 页 WYG0521-030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浙江通志卷八十七
 钱法
  自句践冶铜于越浙省铸钱于是乎始唐宋以来
  临安湖睦诸州置监设官具有条制厥后钱钞并
  行而历久滋弊
国朝因时制宜设局鼓铸采前人不惜铜不爱工之说
  模范既精而又申严私铸销毁之禁利民足用可
浙江通志 卷八十七 第 1b 页 WYG0521-0301b.png
  为万世法矣志钱法
 尚书禹贡扬州厥贡惟金三品(孔安国传/金银铜也)
 汉书食货志太公为周立九府圜法黄金方寸而重
  一斤钱圜函方(注外圜而/内孔方)轻重以铢(注金以斤为/名钱以铢为)
  (重/也)故货宝于金利于刀流于泉(大学衍义补谓之/泉者言其形如泉)
  (文古钱其形即篆泉文也后人代以钱字古者宝/龟而货贝至太公立九府圜法始用钱代贝或曰)
  (泉或曰布布取宣布之意泉取流行之意其实/则一而已后世之钱其形质外圆内方始此)
  (谨按货币之设有三珠玉为上币黄金为中币刀/布为下币刀布古钱之别名也通鉴纲目云黄帝)
浙江通志 卷八十七 第 2a 页 WYG0521-0301c.png
  (作货币路史云轩辕氏伐山取铜以为刀货是黄/帝时业己铸铜为币而世远难稽班固汉志云凡)
  (货金钱布帛为用夏殷以来其详靡记然则夏殷/不过铸金为币而铸钱之始当自太公为周立九)
  (府圜/法也)
 越绝书姑中山者越铜官之山也越人谓之铜姑渎
  六山者句践铸铜铸铜不烁埋之东坂
 水经注杨亭东有铜牛山山有铜穴三十许丈穴中
  有大树神庙山上有冶官山北湖下有练塘里吴
  越春秋云句践冶铜锡之处采炭于南山故其间
浙江通志 卷八十七 第 2b 页 WYG0521-0301d.png
  有炭渎句践臣吴王封句践于越百里之地东至
  炭渎是也
 史记平准书汉兴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汉书/食货)
  (志铸榆荚钱注荚钱重三铢文为汉兴通典高后/二年行八铢六年行五分钱注径五分所谓荚钱)
  至孝文时荚钱益多轻乃更铸四铢钱其文为半
  两令民纵得自铸钱故吴诸侯也以即山铸钱富
  埒天子钱布天下而铸钱之禁生焉(盐铁论文帝/时纵民得铸)
  (钱吴王擅鄣海泽钱布/天下故有铸钱之禁)
浙江通志 卷八十七 第 3a 页 WYG0521-0302a.png
 西京杂记文帝时吴王亦有铜山铸钱故有吴钱微
  重文字肉好与汉钱不异
 吴兴掌故铜官山下有两坎名铜井深数丈方圆百
  丈即吴王采铜之所白杨山上有两穴为采铜处
 太平寰宇记铜山高一千三百尺在安吉县东三十
  里括地志云吴采鄣山之铜即此石郭山在鄣南
  五里舆地志云昔吴采郭山铜以铸钱即此山
 三国吴志嘉禾五年铸大钱一当五百(通典文曰大/泉五百径一)
浙江通志 卷八十七 第 3b 页 WYG0521-0302b.png
  (寸三分重/十二铢)诏使吏民输铜计铜卑直设盗铸之科
  赤乌元年春铸当千大钱(通典径一寸四分重十/六铢故吕蒙定荆州孙)
  (权赐钱一亿钱既太贵但有空名人间/患之大学衍义补后世铸大钱始此)
 资治通鉴吴赤乌九年吴人不便大钱乃罢之(册府/元龟)
  (诏曰谢宏往日陈铸大钱云以广货故听之今闻/民意不以为便其省息之铸为器物官勿复出也)
  (私家有者敕以输藏/计畀其直勿有所枉)
 晋书食货志元帝过江用孙氏旧钱轻重杂行大者
  谓之比轮中者谓之四文吴兴沈充又铸小钱谓
浙江通志 卷八十七 第 4a 页 WYG0521-0302c.png
  之沈郎钱钱既不多由是稍贵孝武太元三年诏
  曰钱国之重宝小人贪利销坏无已监司当以为
  意
 南齐书刘悛传建元四年奉朝请孔顗上铸钱均货
  议其略以为三吴国之关阃比岁被水潦而籴不
  贵是天下钱少非谷穰贱此不可不察也铸钱之
  弊在轻重屡变重钱患难用而难用为累轻轻钱
  弊盗铸而盗铸为祸深民所盗铸严法不禁者由
浙江通志 卷八十七 第 4b 页 WYG0521-0302d.png
  上铸钱惜铜爱工也惜铜爱工谓铸无用之器以
  通交易务欲令轻而数多使省工而易成不详虑
  其为患也自汉铸五铢历五百馀年而不变者明
  其轻重可法得货之宜若官铸已布于人使严断
  剪凿小轻破缺无周郭者悉不得行官钱细小者
  称合铢两销以为大钱货既均远近若一百姓乐
  业市道无争衣食滋殖矣
 隋书食货志梁初唯京师及三吴荆郢江湘梁益用
浙江通志 卷八十七 第 5a 页 WYG0521-0303a.png
  钱其馀州郡则杂以谷帛交易交广之域全以金
  银为货武帝乃铸钱肉好周郭文曰五铢重如其
  文
  (谨按五铢钱得轻重之中故通鉴纲目云用五铢/无改者二西汉元狩五年后及东汉与隋皆终其)
  (世无改东莱吕氏亦云自汉至隋惟五铢之钱最/为得中故终不能易自唐至五代惟武德时初铸)
  (开元钱最得其平/故亦终不能易)
 唐书食货志武德四年铸开元通宝径八分重二铢
  四参得轻重大小之中其文以八分篆隶三体乾
浙江通志 卷八十七 第 5b 页 WYG0521-0303b.png
  封元年改铸乾封泉宝钱径寸重二铢六分以一
  当旧钱之十踰年而旧钱多废明年以商贾不通
  米帛涌贵复行开元通宝钱天下皆铸之开元十
  一年诏所在加铸禁卖铜锡及造铜器者贞元十
  年
州县禁钱不出境商贾皆绝浙西观察使李若
  初请通钱往来而京师商贾赍钱四方贸易者不
  可胜纪诏复禁之
 洪遵泉志会昌年扬州节度使李绅于新钱背加昌
浙江通志 卷八十七 第 6a 页 WYG0521-0303c.png
  字以表年号而进之有敕铸钱之所各以本州郡
  名为背文越州以越字在穿下浙西以润字在穿
  上
 晏殊𩔖要睦州铜官山唐时于此置官采铜
  (谨按浙江铸钱之官始于唐永泰元年刘晏充东/都淮南浙江诸道铸钱使宋自开宝平江南之后)
  (江浙寻复置监系发运使兼提点景祐二年始置/江浙诸路都大提点坑冶铸钱官一员以魏兼为)
  (之元丰二年三司言江浙等路提点坑冶铸钱官/通领九路水陆巡按不周欲增一员分路提点从)
  (之遂定为两司至元祐元年从淮南提点李深之/请以坑冶铸钱通为一司绍兴二十七年置提领)
浙江通志 卷八十七 第 6b 页 WYG0521-0303d.png
  (诸路铸钱官于行在以户部侍郎荣嶷为之元代/钱钞并行顺帝至元十一年浙省置宝泉提举司)
  (所辖有铜冶场凡三各置提领大使副使一/人明设布政使宝泉局大使一员后遂革除)
 文献通考五代相承用唐钱两浙自铸铜钱亦如唐
  制
 吴越备史晋开运三年钱忠献王召左右议铸铁钱
  以益将士禄赐王弟弘亿谏曰铸铁钱有八害新
  钱既行旧钱皆流入邻国一也可用于吾国不可
  用于他国则商贾不行百货不通二也铜禁至严
浙江通志 卷八十七 第 7a 页 WYG0521-0304a.png
  民犹盗铸况家有铛釜野有𨭐犁犯法必多三也
  闽人创铸铁钱不足为法四也国用幸丰而自示
  空乏五也禄赐有常而无故益之以启无厌之心
  六也法变而弊不可遽复七也钱者国姓易之不
  宜八也王深嘉之乃止
 十国纪年周显德四年正月忠懿王俶始议铸钱(玉/海)
  (太祖平吴因旧制开监于鄱阳/钱俶入朝又得杭州钱监寻废)
 宋史食货志太祖初铸钱文曰宋通元宝凡诸州轻
浙江通志 卷八十七 第 7b 页 WYG0521-0304b.png
  小恶钱及铁镴钱悉禁之太平兴国间诏所在用
  钱七十七钱为百以福建铜钱数少令建州铸大
  铁钱并行寻罢铸而官私所有铁钱十万贯不出
  州境每千钱与铜钱七百七十等外邑邻两浙者
  亦不用(大学衍义补太平兴国后铸太平通/宝自后改元必更铸以年号为文)
 宋史神宗纪熙宁六年七月诏京西淮南两浙江西
  荆湖等六路各置铸钱监
 宋史地理志建德府本严州新定郡监一神泉(元丰/九域)
浙江通志 卷八十七 第 8a 页 WYG0521-0304c.png
  (志熙宁七年置神泉监新定续志/神泉铸钱监在朝京门外今废)
 玉海崇宁三年九月诏东南十监舒衡睦鄂韶梧六
  监铸小钱馀监铸当十钱
 宋史食货志崇宁四年命荆湖南北江南东西两浙
  并以折十钱为折五旧折二钱仍旧五年两浙盗
  铸尤甚小平钱益少市易濡滞遂命以折五折十
  上供小平钱留本路俄诏广南江南福建两浙荆
  湖淮南用折二钱改铸折十钱皆罢其创置铸钱
浙江通志 卷八十七 第 8b 页 WYG0521-0304d.png
  院及招置钱户并停继复罢铸当十二分之令尽
  铸小平钱荆湖江南两浙淮南重宝钱作当三大
  观二年江南东西福建两浙许铸使铁钱三年诏
  以两浙铸夹锡钱扰民凡东南所铸皆罢
 宋史高宗纪绍兴二十七年八月复置提领诸路铸
  钱司于行在二十九年六月复置江淮荆浙福建
  广南路提点坑冶铸钱官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庆元三年湖州旧鬻监行于天
浙江通志 卷八十七 第 9a 页 WYG0521-0305a.png
  下至是官自铸之因复置神泉监以所括民间铜
  器铸当三大钱仍权隶工部惟严钱直输行在而
  建韶饶赣州皆自提点所泛湖由江入漕渠输之
  京帑焉(宋史食货志庆元三年复神泉监又置市/舶于浙于闽于广舶商往来钱宝所由泄)
  (是以自临安出门/下江海皆有禁)
 续文献通考淳熙九年九月诏令临安府诸路提刑
  司严奸民销凿见钱私铸铜器之禁仍下殿步司
  一体施行
浙江通志 卷八十七 第 9b 页 WYG0521-0305b.png
 嘉靖仁和县志县之平安桥宋时有金锡库即铜钱
  局也
 大学衍义补至正十年诏铸至正通宝钱与历代铜
  钱并用(王袆泉货议铜钱之制自五帝三王下更/历代莫之有改其为法最古善为天下者)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民以为利上之人何故而不/为今外宰相得承制行事亦既审察民情即江浙)
  (省府治鼓铸累月之间国用颇赖以资给则其为/效固有不可诬者然其所铸乃当十大钱止用于)
  (杭城而不足以行远愚窃以为钱法之议有二一/曰广开鼓铸二曰罢铸大钱考之史传汉郡国皆)
  (得鼓铸而县官往往多即铜山所在而铸钱唐亦/即出铜所在置监天下炉九十有九宋铸钱总二)
浙江通志 卷八十七 第 10a 页 WYG0521-0305c.png
  (十六监而诸路所铸其数多寡各有差其法皆不/可废贾谊所谓事有召祸而法有起奸今令细民)
  (人操造币之势者此谓不可使民私铸尔非谓官/不当广铸也自周景王楚庄王欲铸大钱其臣即)
  (以为非汉之赤仄以一当五王莽之大钱五十蜀/之直百后周之当千唐之乾元后唐之永通宋之)
  (熙宁皆为当十大抵一时苟且之为张商英言当/十钱自唐以来为害甚明盖大钱质轻而利重利)
  (重故盗铸者多质轻故宝爱者少小钱费厚而利/均费厚故盗铸者少利均故贸易者平由是言之)
  (鼓铸不可不开而监局之置不可不广大钱不可/不罢而小钱之铸不可不多为今之计无踰此者)
  (且今江浙地大物众省府鼓铸固必仍旧其浙东/西江东闽中诸路宜各斟酌所在分置监局或一)
  (州二州即为一炉而凡所铸钱必以汉五铢唐开/元金大定宋大观及今至正小钱为则其大钱更)
浙江通志 卷八十七 第 10b 页 WYG0521-0305d.png
  (不复铸夫鼓铸广则造钱多而人易致小钱多则/称物均而人知贵易致则其用不匮知贵则其行)
  (可久推而放之其法将遍诸天/下而准固不特浙江一省而已)
 续文献通考宝泉提举司至正十一年置凡九所浙
  江行省一所所辖有铜冶场凡三各置提领大使
  副使一人掌浸铜事
 法传录洪武七年令户部及各省铸洪武通宝(续文/献通)
  (考其制凡五等当十钱重一两当五钱重五钱当/三当二重皆如其当之数小钱重一钱浙江炉二)
  (十一座每岁铸一千文/一百六十六万四千)
浙江通志 卷八十七 第 11a 页 WYG0521-0306a.png
 泳化𩔖编永乐九年令浙江江西广东福建四布政
  司铸永乐通宝钱
 续文献通考宣德九年令南京工部并浙江等布政
  司铸宣德通宝钱
 明会典弘治十八年令南北直隶府州并十三布政
  司查盘洪武永乐宣德等钱并铸弘治通宝
 续文献通考万历四年题准通行十三布政司南北
  直隶开局铸钱每府发旋边样钱一百文照式铸
浙江通志 卷八十七 第 11b 页 WYG0521-0306b.png
  造呈样又题准通行天下开铸制钱与本地方旧
  钱相兼行使着各抚按官设法经理务在便民毋
  致劳扰十三年铸万历通宝钱
  (谨按钞法之兴自宋创交子会子金元承之以为/钞元刘宣言宋绍兴初军饷不继造此以诱商旅)
  (为沿边籴买之计比铜钱易于赍擎稍有滞碍即/用见钱尚存古人子母相权之意赵孟頫亦言钞)
  (乃宋时所创施于边郡金人袭而用之皆出于不/得已盖所谓钞者费直不过三五钱而以售人千)
  (钱之物用之者无权行之既久即不能无弊元自/世祖颁行中统交钞以钱为文厥后造至元宝钞)
  (以一当五至大间浙江虽铸当十大钱然印造交/钞实则兼用卒至物重钞轻料钞十锭易斗粟不)
浙江通志 卷八十七 第 12a 页 WYG0521-0306c.png
  (可得明初置宝源局各行省置宝泉局顾以元用/钞省便仍设宝钞提举司造大明宝钞命民间通)
  (行至立倒钞法洪武二十六年又令大明宝钞与/历代钱兼行钞一贯准钱千文又以铸钱扰民罢)
  (宝泉局时两浙民重钱轻钞有以钱百六十文折/钞一贯者由是物价涌贵而钱法益坏不行永乐)
  (时亦然至宣德三年停造新钞然犹设立钞关藉/以收钞而通钞法嗣后始用钱而钞法渐除是可)
  (知钞法之设终不若鼓铸之尽善浙江虽非产铜/之处然观元时之苦于用钞而乐于用钱则钱法)
  (之利于民生固万/世不易之良规也)
国朝
大清会典国家开局铸钱颁行天下自部铸外各省镇
浙江通志 卷八十七 第 12b 页 WYG0521-0306d.png
  或设或停随时更定其设官监铸采铜搭放咸有
  成法私铸及行使废钱禁例尤严
  (谨按浙江之山产铜者少故开局铸钱时行时止/雍正四年钦奉)
(上谕给价收买黄铜器皿以资鼓铸禁是以/命浙省设局开炉又复申严销燬之)
 (国宝流通而私铸自可屏绝矣爰遵搭放禁令为六/ 会典成法分收铜开局官役鼓铸)
  (条详列/于左)
 收铜
  康熙十四年议准各省产铜及白黑铅处所有民
浙江通志 卷八十七 第 13a 页 WYG0521-0307a.png
  具呈愿采该督抚选委能员监官采取
  康熙十八年覆准各省采铜铅处令道员总理府
  佐分管州县官专司任民采取八分听民发买二
  分纳官造册季报其近坟墓处不许采取或事有
  未便该督抚题明停止道厅官如得税铜铅每十
  万觔纪录一次四十万觔加一级州县官得税每
  五万觔纪录一次二十万觔加一级所得多者照
  数议叙上司诛求逼勒者从重议处其采取铜铅
浙江通志 卷八十七 第 13b 页 WYG0521-0307b.png
  先听地主报名采取如地主无力听本州县人报
  采许雇邻近州县匠役如有越境采取并衙役扰
  民照光棍例治罪(浙江开采铜铅共六县富阳采/铜白铅馀杭采铜武康采铜黑)
  (铅山阴会稽采白铅诸暨采铜黑铅听民开采官/为抽税属杭州者杭严道总理属湖州者嘉湖道)
  (总理属绍兴者/宁绍道总理)
  雍正四年九月户部等钦奉
上谕钱文乃民间日用之所必需向因钱价昂贵朕悉
 心筹画至再至三今鼓铸日增而钱文不见其多钱
浙江通志 卷八十七 第 14a 页 WYG0521-0307c.png
 价仍复不减是必奸民图利以销燬制钱打造器皿
 之事若不禁铜器则钱价究不能平而无以便民间
 之用从前九卿议令不许制造黄铜器皿其已成之
 铜器有情愿出卖者俱作废铜交官给与价值朕思
 如此奉行究不能尽除积弊且些微物件亦难汇集
 交官终属有名无实嗣后京城之内除三品以上官
 员准用铜器外其馀人等不得用黄铜器皿定限三
 年令其将所有黄铜器皿悉行出卖当官给与应得
浙江通志 卷八十七 第 14b 页 WYG0521-0307d.png
 之价如旗人则于本旗交出领价汉官民人则于五
 城该管之处交出领价不论轻重多寡随便收买不
 许发价之人丝毫扣尅违者重治其罪如此庶可以
 永杜燬钱制器之弊而国宝流通民用充裕实为大
 有裨益着九卿确议具奏钦此钦遵(臣/)等会议得雍
  正四年正月大学士九卿等会议欲杜销燬制钱
  之源在严立黄铜器皿之禁嗣后制造器皿除红
  白铜不禁并黄铜之乐器天平法马戥子及五觔
浙江通志 卷八十七 第 15a 页 WYG0521-0308a.png
  以下之圆镜亦不禁外其馀一应器皿毋论大小
  轻重不许仍用黄铜制造其已成之黄铜器皿俱
  作废铜交官给与价值等因奉
旨依议钦遵通行在案但半年以来民间所有黄铜器
  皿交官领价者甚少而铜器店铺仍行货卖我
皇上念切闾阎无微不照
特降谕旨令(臣/)等公同确议(臣/)等谨议嗣后京城内三
  品以上官员准用黄铜器皿民间乐器圆镜戥子
浙江通志 卷八十七 第 15b 页 WYG0521-0308b.png
  仍照(臣/)等原议外其馀文武各官军民人等一应
  大小器皿俱不得仍用黄铜所有旧存黄铜器皿
  除箱匮上铜事件外其馀不论轻重多寡悉行交
  官领价按依成色估足铜铅觔两照部定每觔一
  钱一分九釐九毫三丝之价给发如有低铜冒开
  好铜及应领之价故意勒掯扣尅者冒开银两照
  侵盗钱粮例扣尅银两照尅减官价例治罪其收买
  银两酌量于户部支领所收铜斤该管处每季解
浙江通志 卷八十七 第 16a 页 WYG0521-0308c.png
  交钱局以供鼓铸并将所给银两实数造册报部
  宽以三年之限如有过限仍将黄铜器皿藏匿不
  交卖者以私藏禁物例治罪其小铺收买零星铜
  器限三个月内尽行交官领价违者即照私藏禁
  物例治罪其打造铜器店铺如有仍将黄铜制造
  器皿者照销燬制钱为从律治罪如此则旧日之
  器皿尽收新造之铜器可断销燬制钱之弊既清
  其源而遏其流将来钱文日增钱价自平于钱法
浙江通志 卷八十七 第 16b 页 WYG0521-0308d.png
  实有裨益请行各直省悉照京城之例均以三年
  为限交收俾各处之黄铜器皿尽行禁止则永无
  销燬制钱之弊矣奉
旨依议
  雍正五年四月初九日钦奉
上谕制钱为民间日用必需之物向来钱价甚昂民间
 深为不便朕为筹画宵旰焦劳因思鼓铸日增而钱
 文不见其多必有销燬制钱以为器皿之事是以令
浙江通志 卷八十七 第 17a 页 WYG0521-0309a.png
 京城与直隶各府及各省督抚驻劄之省城不许铸
 造黄铜器皿凡有黄铜器皿者俱着交官照数给与
 价值无非欲钱文充裕俾小民有资生之益而无乏
 用之苦也年来于京城内外屡次拿获销燬制钱之
 奸民而钦差官员于甘肃地方亦见有燬钱为器者
 可见铜器若不严禁则燬钱之弊必不能除而钱文
 必不能裕钱价必不能平此其相因之情势固有灼
 然不爽者京城现今奉行惟谨凡黄铜器皿俱已陆
浙江通志 卷八十七 第 17b 页 WYG0521-0309b.png
 续交纳给价乃闻各处省城并未设有收买铜器之
 公所与专司其事之官员则民间虽有铜器何从交
 纳此皆各督抚怠忽因循并不实心奉行之故也用
 是再颁谕旨着各省督抚设立公所于属员中拣择
 廉谨老成之人专司其事在司库先拨数千金以为
 价值嗣后陆续给发凡有交纳铜器者按其觔两给
 以颁定价值不得丝毫扣尅亦不得以重秤令其亏
 折夫制钱为日用之所不可缺而器皿则不必定用
浙江通志 卷八十七 第 18a 页 WYG0521-0309c.png
 黄铜此理甚明此事易晓各省督抚果能将朕便民
 利用之至意谆切晓谕而又核实给以价值则民间
 之交纳铜器者自必踊跃争先矣着各督抚将所买
 铜器觔两每年岁底奏闻其所发价值报部奏销倘
 委办之员有侵蚀扣尅等弊督抚即行题参从重治
 罪直隶各府委官之处亦照此一体遵行特谕钦此
  浙江总督臣李卫钦奉
谕旨屡经谆切出示反覆开𨗳随于省城及嘉湖二府
浙江通志 卷八十七 第 18b 页 WYG0521-0309d.png
  治各设局委官掌管其馀各府州县着落印官并
  佐杂等分收凡民间交铜公平弹兑照依定价给
  发将所收铜器觔两汇查题报
  雍正五年十一月户部为钦奉
上谕事我
皇上因各省设立收买铜器公所恐各州县与所设公
  所窎远之处民间交纳未便令民间交纳铜器准
  其抵作正赋钱粮奉
浙江通志 卷八十七 第 19a 页 WYG0521-0310a.png
上谕应如何举行可行于何等省分并作何交纳扣抵
 与生铜熟铜定价之处详议具奏钦此(臣/)部议各省
  有未完旧欠钱粮行令督抚酌量于各省民欠内
  以二十万两为率准令欠户交纳铜器扣抵应完
  旧欠之数倘银数抵扣完日尚有交纳铜器者督
  抚再行具题请
旨此所交铜器熟铜照颁定价值每觔以一钱一分九
  釐九毫三丝计算生铜价值比熟铜减二每觔以
浙江通志 卷八十七 第 19b 页 WYG0521-0310b.png
  九分五釐九毫四丝四忽计算各州县官于绅民
  交纳时按其生熟成色觔两以所定价值算抵如
  有奸民销燬制钱充作废铜片块打成器皿物件
  者发觉之日照律治罪其收铜之州县官不得丝
  毫扣减价值亦不得以重秤收兑令其亏折每季
  将所收铜器觔两数目报明督抚解交公所督抚
  于年底奏报其无民欠之省分及无民欠之州县
  与无旧欠之粮户有以铜器交官者俱按生熟铜
浙江通志 卷八十七 第 20a 页 WYG0521-0310c.png
  成色给与价值将所收铜器存贮公所于年底奏
  报如各省地方官有现将已资收买黄铜器皿者
  着解交公所掌管官即按生熟铜觔给与价值倘
  地方官有不遵
谕旨借捐买名色以贱价收买民间铜器者督抚即指
  名题参交部严加议处可也奉
旨依议
 设局
浙江通志 卷八十七 第 20b 页 WYG0521-0310d.png
  顺治六年令浙江设局鼓铸
  顺治八年议准各布政司止开一局馀俱停止
  顺治十四年题准各省铸局槩行停止独令宝泉
  局鼓铸
  顺治十七年复设各省钱局
  康熙元年令停各省钱局
  康熙六年浙江总督赵廷臣条议各省炉座仍令
  照旧鼓铸以补
浙江通志 卷八十七 第 21a 页 WYG0521-0311a.png
 国储而济民困部议照该督所请各省炉座俱照旧
  例开铸奉
旨通行
  康熙十三年停浙江铸局
  康熙三十五年浙江巡抚线一信奉文开浙江钱
  局在杭州府大仓前
  康熙三十八年停炉因改局为永济仓
  雍正八年正月奉
浙江通志 卷八十七 第 21b 页 WYG0521-0311b.png
旨开铸建宝浙钱局在仁和县羲同二啚地方原系祖
  山寺基址并民地十亩零(局门前牌坊一座一头/门一座 炉神庙 座)
   (库丁班房八间选堆沙泥房三间间二门一座/大堂三间 青 堂三间左右二 作贮钱库)
  (库官住房三间/项 厨房三间) (东首平披各五间收贮铅铜等/大堂东侧建设炉房五座编宝)
  (裕升平世五字号号大堂西侧建设炉房五座编/泉流富有年五字 钱局之外周围建造营房)
  (六处以住/巡查兵丁)
 官役
  顺治元年令户部汉右侍郎一员督理京省钱法
浙江通志 卷八十七 第 22a 页 WYG0521-0311c.png
  各省镇开炉鼓铸令布政司总理就近道厅官分
  管
  浙江承宣布政使所属衙门旧有宝源局大使副
  使各一员后裁
  康熙三十五年浙江巡抚线一信奉文开局鼓铸
  设督局官一员早晚稽查工匠出入
  雍正八年浙江总督(臣/)李卫奉文建立宝浙局委
  监督鼓铸官一员协理鼓铸官一员协办官一员
浙江通志 卷八十七 第 22b 页 WYG0521-0311d.png
  库官一员
  (把守局门外委把总一员十巡查营兵二十四名/ 局书二名 钱局库丁 六名)
  (每炉设炉头一名沙匠头一名刮上炉匠一名刷/倒火匠一名 翻 匠六名 沙匠三名)
  (灰匠二名磨采钱匠二名敲杖钱匠三名煤滚钱/匠二名 钱匠十名 铜匠一名 熯匠)
  (一名省踏糙匠一名淘拣选匠四名杂穿数匠一/名 眼匠一名 沙匠二名 用小工四)
  (名/)
 鼓铸
  顺治二年题准京省铸钱每文重一钱二分每七
浙江通志 卷八十七 第 23a 页 WYG0521-0312a.png
  文准银一分
  顺治八年议准铸钱每文重一钱二分五釐不许
  轻重违式
  顺治九年题准各省铸钱本息责成各该衙门按
  季报部年终汇报奏销
  顺治十年题准铸造制钱务令精工背铸一釐两
  字户部添一户字各省俱添一字浙江添浙字铸
  不合式者参究
浙江通志 卷八十七 第 23b 页 WYG0521-0312b.png
  顺治十八年议准无釐字旧钱每觔给价七分收
  燬鼓铸又题准铸成康熙通宝样钱颁发各省局
  依式铸造顺治钱仍旧行使
  康熙七年浙江开铸钱文每文重一钱四分以二
  万文为一秤计钱二十串每秤用水铜一百七十
  五觔外加耗铜一十八觔十二两共正耗铜一百
  九十三觔十二两计炭罐工食物料等项银共五
  两七钱九分
浙江通志 卷八十七 第 24a 页 WYG0521-0312c.png
  康熙二十三年议准鼓铸制钱每文足重一钱行
  文铸钱各省俱照新式鼓铸
  康熙三十五年浙江开铸钱文每文重一钱以二
  万文为一秤计钱二十串每秤用红铜六分白铅
  四分配搭用正铜铅一百二十五觔外加耗铜铅
  十一觔四两共用正耗铜铅一百三十六觔四两
  计给炭罐工食物料等项银共二两六钱八分五
  釐(每年动用存库银二十馀万两给商采买红铜/倭铅对搭鼓铸设炉二十座每日铸钱二十秤)
浙江通志 卷八十七 第 24b 页 WYG0521-0312d.png
  康熙四十一年铸钱仍重一钱四分
  雍正七年正月户部奉
上谕各省收买铜器鼓铸钱文一事屡降谕旨令各该
 督抚酌量所收铜器可以鼓铸即为奏闻何以至今
 未见一处奏到尔部再行文各省但所收之铜可以
 设局开炉即当鼓铸俾钱法疏通不必拘定足放一
 成二成兵饷方行开铸钦此
  雍正八年浙江开炉鼓铸钱文每发黄铜一秤计
浙江通志 卷八十七 第 25a 页 WYG0521-0313a.png
  生熟各九十六觔二两外加白铅十觔十三两二
  分五釐黑铅四觔十二两(铸钱定例每发黄铜一/觔加白铅九钱黑铅四)
  (钱/)铜铅每百觔加耗九觔铸出钱一秤计重一百
  七十四觔十五两四钱计缴钱二十千文每千文
  重八觔十二两如轻加补铸钱一秤给工料钱三
  千四百一十六文每秤外收加铅钱一千六百二
  十五文给铅钱工料钱二百七十七文五毫五丝
  每钱一串缴补串钱二文
浙江通志 卷八十七 第 25b 页 WYG0521-0313b.png
(旨行雍正八年四月浙江总督管巡抚事为遵会看得/ 文事据布政使程元章盐驿道副使王钧)
  (浙省奉文设炉开铸当将从前所设炉座应用炉/头匠役以及炭罐铜觔人工物料等项逐一详议)
  (查康熙七年间浙省开铸钱文每秤用铜一百七/十五觔外加耗铜一十八觔十二两计给炭罐工)
  (料等银五两七钱五分钱重铜足肉好完备民间/至今流通行用续于康熙三十五年复开鼓铸奉)
  (行未善将钱质改轻搀和铜铅减少料价以致所/铸钱文不能流通官帑民资亏折无抵今奉议开)
  (铸应请先以钱式为主每文应重若干每串用钱/若干并南北民情土俗行使钱文不同务与现在)
  (民间流通制钱相等方无积滞之虑先经备晰详/请题达兹准部覆内开康熙七年浙省鼓铸每二)
  (十串铜价十二两五钱九分三釐工料银五两七/钱九分共用银一十八两三钱八分零今以废铜)
浙江通志 卷八十七 第 26a 页 WYG0521-0313c.png
  (价值合算每二十串铜价十九两七钱八分四釐/零加以工料五两七钱九分合之铜本共银二十)
  (五两五钱七分四釐零较之康熙七年浙省所用/工料每二十串多用银七两一钱九分四釐零即)
  (比照京局尚多用银一两九钱九分一釐零行令/确访时价据实核减至于耗铜每百觔俱系九觔)
  (浙省不便独异行令仍照原议遵行今查浙省开/铸皆系收买废铜分晰生熟二种定价给发比照)
  (康熙七年所用铜本原多银七两一钱九分四釐/零今次实系铜价高昂并非工料过多且一切应)
  (用沙石料物产从外省采办亦多水脚所需炭罐/必选乾燥高厚价值自倍铸出钱文务使合式精)
  (工须加滚钱匠作即如浙省食物等项较之别省/贵贱不一匠作人工又难核减再查生熟铜器鼓)
  (铸前经设炉镕验渣沫甚多今每百觔加耗九觔/确系不敷难以核减除一面严饬上𦂳办理另行)
浙江通志 卷八十七 第 26b 页 WYG0521-0313d.png
  (择期开铸外所有鼓铸工料加用耗铜等项拟请/仍照原题之数允销庶鼓铸不致贻误)
 (国宝亦可疏通矣为/ 此咨部查照施行)
(旨行雍正九年正月户部为遵浙省鼓铸难以预定咨/ 文事咨覆浙江总督咨称)
  (部照江西省已准之数试行鼓铸核实报销今已/铸有月馀每秤实须工料银三两四钱一分六釐)
  (较之江西省每秤工料银二两六钱五分八釐零/虽属不等但各省物件价值原有高低匠作人等)
  (亦有贵贱是以未能画一然较之京局每秤给工/料钱三千七百九十六文实多节省请照三两四)
  (钱一分六釐之数报销委难再减拟合咨明等因/前来查浙省鼓铸工料先经该督请照江西鼓铸)
  (之例暂行试铸俟铸有成效核实报销本部行令/作速料理鼓铸去后今该督既称每秤实须工料)
浙江通志 卷八十七 第 27a 页 WYG0521-0314a.png
  (银三两四钱一分六釐本部核算较京局所需工/料数目节省银三钱八分应令该督将所需工料)
  (银两于铸出钱文内动给如有浮冒短给据实查/参可也)
(旨行雍正九年正月户部为遵浙省鼓铸虽系生熟铜/ 文事咨覆浙江总督咨称)
  (各半匀配但系民间使用器皿铜质原高今经火/炼铅气渐销铜性燥烈以致每多缺损必须回炉)
  (复铸不特糜费工料折耗分两抑且有稽鼓铸似/应酌量加铅以冀铜性润泽应请加铅配合每年)
  (约需铜六十九万二千三百七觔遵奉部行每百/觔折耗九觔得净铜六十三万觔细加试验每铜)
  (一觔须加黑铅四钱白铅九钱共应加黑铅一万/七千二百七觔零白铅三万八千九百四十二觔)
  (零除折耗外净黑白铅五万一千一百八十七觔/零应加铸钱五千八百四十九串九百九十文但)
浙江通志 卷八十七 第 27b 页 WYG0521-0314b.png
  (浙省非产铅之地价实难以预定现委閒员前赴/产铅之省采办核实确价报销等因前来应令该)
  (督将前项需用铅觔作速委员前赴产铅地方照也/数采买运供鼓铸其采买铅觔价值报部查核可)
  雍正十二年四月户部为钦奉
上谕事雍正十一年十一月十六日内阁奉
上谕鼓铸钱文专为便民利用铜重则滋销燬本经则
 多私铸原宜随时更定筹画变通斯可以平钱价而
 杜诸弊顺治元年每文铸重一钱二年改铸一钱二
 分十四年加铸一钱四分康熙二十三年因销燬弊
浙江通志 卷八十七 第 28a 页 WYG0521-0314c.png
 多仍改重一钱嗣因私铸竞起于四十一年又仍复
 一钱四分之制迨后铜价逐渐加增以致工本愈重
 今宝泉宝源二局每年额铸钱文每串需工本银一
 两四钱零岁计亏折银约三十万两朕思钱重铜多
 徒滋销燬而且销燬奸民不须重本便可随时镕化
 躧缉殊难非若私铸必须有力之人兼设有炉座器
 具易于查拿者可比若照顺治二年例每文铸重一
 钱二分在销燬者无利而私铸者亦难似属权衡得
浙江通志 卷八十七 第 28b 页 WYG0521-0314d.png
 中可以行之久远再现今五省采办洋铜三省采办
 滇铜朕思与其令三省办铜解部莫若即令滇省就
 近铸钱将铸成钱文就近运至四川永宁县下船由
 水路运赴汉口搭附漕船解京可省京铸之半似多
 便益至于户工两局每年需用铅觔每觔部价银七
 分有馀闻贵州铅厂甚旺岁出四五百万觔每百觔
 厂价一两五钱如酌给水脚令该抚选委干员如数
 解交京局似较之商办节省尤多再黄铜既禁用红
浙江通志 卷八十七 第 29a 页 WYG0521-0315a.png
 铜者自多其实黄铜即系红铜白铅搀和镕成若不
 并禁仍于鼓铸未便所有红铜器皿应如何分别饬
 禁云南开铸贵州解铅应如何酌定规条并现铸钱
 文应否改重一钱二分之处着九卿详悉妥酌定议
 具奏毋得轻率亦毋得拘泥钦此钦遵该(臣/)等会议
  得钱重铜多以致奸民肆行销燬是将
 国家有用之工本徒滋奸民射利之贪壑欲除其弊
  宜清其源应将现行一钱四分之例遵照顺治二
浙江通志 卷八十七 第 29b 页 WYG0521-0315b.png
  年每文改铸一钱二分则钱本稍轻销燬制器与
  买铜私铸均无利可图且每文节省铜铅二分是
  每串节省铜铅二十两统计岁需铜铅七百一十
  万觔可节省铜五十一万觔计省银八万九千二
  百五十两省铅五十一万觔计省银二万九千五
  百二十五两二共节省银十二万八千七百七十
  五两在
 国帑既多节省而销燬私铸之弊又可尽除是铸一
浙江通志 卷八十七 第 30a 页 WYG0521-0315c.png
  钱二分之钱权衡得中实可永远遵行至改铸一
  钱二分铜铅虽有节省而钱数仍照旧额所有工
  料仍应照旧给发俟
命下之日户部行文钱法衙门照例鼓铸仍将鼓铸样
  钱颁行开铸省分一体照式鼓铸至现行一钱四
  分之钱若分别增价恐不便于民用复行改铸亦
  无裨于
 国计应仍一体行使如有不肖奸民射利私行销燬
浙江通志 卷八十七 第 30b 页 WYG0521-0315d.png
  者应令该管地方官弁不时巡查严拿治罪可也
  奉
旨依议
 搭放
  顺治十三年题准铸钱搭放兵饷工食令州县扣
  算刋入由单填注收簿
  顺治十四年题准徵收钱粮银七钱三银尽起解
  钱充存留之用
浙江通志 卷八十七 第 31a 页 WYG0521-0316a.png
  康熙七年覆准存留驿站官役俸工杂支等项俱
  照银七钱三例收放制钱该督抚查取所属徵收
  流水底簿磨对年终得收放数目造册报部如奉
  行不力指名题参
  康熙十年令直省存留钱粮照数收钱上下通行
  方无壅滞有不收制钱者以违制论
  雍正五年十二月户部摺奏查各省兵饷多者至
  一百四十万馀两少者三四十万两其馀皆百万
浙江通志 卷八十七 第 31b 页 WYG0521-0316b.png
  内外饷多之省以一成钱搭放需钱十五万馀串
  得净铜一百四十馀万觔可以开铸以二成钱搭
  放需钱三十馀万串得净铜二百八十馀万觔可
  以开铸饷少之省以一成钱搭放需钱三四万馀
  串得净铜三四十万觔可以开铸以二成钱搭放
  需钱五六万馀串得净铜五六十万觔可以开铸
  兵饷百万内外之省以一成钱搭放需钱十万串
  内外不等得净铜一百万觔可以开铸以二成钱
浙江通志 卷八十七 第 32a 页 WYG0521-0316c.png
  搭放需钱二十万串内外不等得净铜二百万觔
  可以开铸臣等以各省兵饷搭放一成二成钱文
  计算除云南省现开鼓铸外其馀省分应用净铜
  若干觔可开鼓铸之处另单录呈
御览
  (浙江省岁需官兵俸饷银一百万八千七百四十/五两八钱零以一成钱搭放共该钱十万零八百)
  (七十四千五百八十文得净铜八十八万二千六/百五十二觔九两二钱可以开铸以二成钱搭放)
  (共该钱二十万零一千七百四十九千一百六十/文得净铜一百七十六万五千三百零五觔二两)
浙江通志 卷八十七 第 32b 页 WYG0521-0316d.png
  (四钱可/以开铸)
  雍正八年浙江开宝浙局铸出钱文九一搭放兵
  饷并府县俸工及鼓铸工料等项
 禁令
  顺治四年令各省不许私铸伪钱及前代旧钱通
  行严禁
  顺治十年题准官炉夹带私铸者照枉法计赃坐
  罪
浙江通志 卷八十七 第 33a 页 WYG0521-0317a.png
  顺治十八年议准私铸为首及匠人处斩家产入
  官总甲十家长知情者俱处斩家产入官不知者
  枷号一个月责四十板徒一年为从及知情买使
  者立行处绞告捕者照例给赏该管地方官知情
  任其私铸者照为首例不知失察者降三级调用
  如经纪铺户贩卖搀和私钱者枷号一个月责四
  十板流徙尚阳堡内外各官各按职掌照新例处
  分
浙江通志 卷八十七 第 33b 页 WYG0521-0317b.png
  康熙三年题准失察私铸该州县官并吏目典史
  卫所官各降三级调用知府直隶知州捕盗厅官
  各降一级调用司道都司各罚俸一年督抚罚俸
  六个月运使照司道例分司照知府例大使照典
  史例议处
  康熙七年题准搀和私钱十文以上照例治罪九
  文以下仍枷责免流徙又题准私铸人邻佑不分
  知情不知情枷号一个月责四十板徒一年
浙江通志 卷八十七 第 34a 页 WYG0521-0317c.png
  康熙十二年覆准销燬制钱者犯人与失察官员
  俱照私铸例治罪
  雍正三年五月十七日钦奉
上谕制钱乃日用必需之物务使远近流通始便民用
 京师钱局每岁鼓铸则制钱应日加增今虽不致缺
 乏闻各省未得流布民用不敷是必有销官钱以为
 私铸者且闻湖广河南等省私铸之风尤甚为此特
 颁谕旨着直隶及各省督抚申饬该地方官察访查
浙江通志 卷八十七 第 34b 页 WYG0521-0317d.png
 拿严行禁止毋使奸徒漏网倘稽察稍疏仍蹈前弊
 一经访觉定将地方大小官吏分别从重治罪尔督
 抚不可视为具文当实力奉行严加禁戢可也私铸
 治罪之例如何严定律条着三法司详议具奏特谕
  雍正三年二月刑部覆准各省如有燬化小制钱
  者仍照康熙年间例治罪其该地方官若徇情者
  与本犯同罪不知情者亦照私铸例降三级调用
  房主邻佑不分知情不知情亦照私铸例枷号一
浙江通志 卷八十七 第 35a 页 WYG0521-0318a.png
  个月杖一百徒三年载入定例遵行
  雍正四年二月刑部等会议得私铸不能禁绝应
  通行直隶各省严行晓谕经纪铺户人等嗣后私
  钱不许搀和一文从前有收买者每钱一贯量给
  官钱半价贮库报部
  雍正六年正月钦奉
上谕雍正二年朕即谕李维钧闻得直隶沧州地方有
 偷铸私钱之匪𩔖应严行查拿李维钧回奏已经严
浙江通志 卷八十七 第 35b 页 WYG0521-0318b.png
 查该地方并无私铸保奏甚力今步军统领阿齐图
 奏称本月内准内务府咨称番役因公事前来沧州
 拿获私铸之回子刘七等移送前来随差千总江进
 禄带领番役前往沧州将私铸之夥党悉行拿获并
 获铸钱器皿等语观此则沧州奸民私铸之弊由来
 已久而地方大吏漫无觉察今始败露阿齐图差官
 将匪𩔖夥党俱即捕获不使漏网甚属可嘉着将阿
 齐图及所差官弁交部议叙番役着加赏赉其私铸
浙江通志 卷八十七 第 36a 页 WYG0521-0318c.png
 一千人犯交刑部严审定拟具奏夫私铸钱文大干
 法纪且私铸不息则钱法不能画一而销燬制钱等
 弊皆由此而生何以便民间之用此事大有关系畿
 辅近地尚有此等奸民而各省远方难保必无此弊
 着通行晓谕再严加申饬倘直省督抚中如有似此
 疏纵不肯实力查拿者朕留心访察密差京官缉捕
 若一经察出必将该督抚照溺职例处分钦此
  雍正七年二月二十日户部奉
浙江通志 卷八十七 第 36b 页 WYG0521-0318d.png
上谕钱为国宝固贵流通以利民然必权衡轻重使得
 其平方能便民用而无囤积私销之弊近闻马兰峪
 地方每银一两换大制钱一千零二十馀文又闻奉
 天及直隶数府亦然钱价过贱民间贸易之际物价
 必致损亏且恐奸弊从此而生着该督及奉天府尹
 严饬地方官通行晓谕居民市肆嗣后钱价每银一
 两止许换大制钱一千文倘晓谕之后仍有出于一
 千文之外者即将钱铺之人查出治罪并着该部行
浙江通志 卷八十七 第 37a 页 WYG0521-0319a.png
  文各省督抚转饬各地方官每银一两所换制钱不
  得过于一千文之外俾民用便利而国宝流通以为
  经久平准之定则特谕
   雍正十三年十一月十八日钦奉
 上谕国家制钱关小民日用之需必使流通充裕方能
  足用阜民乃每年鼓铸而钱不加多京城之中康熙
  钱文甚少此必奸徒暗行销燬之故也我
皇考惠爱斯民宵旰焦劳留心钱法屡
浙江通志 卷八十七 第 37b 页 WYG0521-0319b.png
颁谕旨严饬内外官员查拿代销之弊而目下仍然钱少
  价昂则有司奉行不力显然可见将此通行晓谕凡
  京城内外各该地方官务必密缉严拿勿稍疏纵倘
  仍视为具文发觉之日必将该管官重加处分不稍
  宽贷特谕
 
 
  浙江通志卷八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