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浙江通志 卷六十二
浙江通志 卷六十二 第 1a 页 WYG0520-054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浙江通志卷六十二
 海塘(一/)
  全浙列郡十有一惟杭嘉宁绍台温濒海有塘以
  禦潮汐然冲决不时自唐迄明历事兴筑
皇朝因时制宜岁修抢修经画尽善兹复
特命大臣察勘综理发给重帑兴建钜工以为万世永
  赖东南兆庶咸熙熙庆登衽席矣志海塘
浙江通志 卷六十二 第 1b 页 WYG0520-0543b.png
 海潮总论
 咸淳临安志浙江之水每日昼夜潮再上常以月十
  日二十五日最小月三日十七日最大小则水渐
  涨不过数尺大则涛山浪屋雷击霆砰有吞天沃
  日之势吴越春秋夫差内传载吴王赐伍子胥死
  乃取其尸盛以鸱夷之革浮之江中子胥因随流
  扬波依潮来往荡激堤岸又越王外传越王赐大
  夫种死葬于西山之下一年伍子胥从海上穿山
浙江通志 卷六十二 第 2a 页 WYG0520-0544a.png
  胁而持种去与之俱浮于海故前潮来审候者伍
  子胥也后重水者大夫种也其说荒诞无稽诸家
  所论惟姚宽西溪残语及徐叔明传高丽录有可
  载者西溪云旧于会稽得一石碑论海潮依附阴
  阳时刻极有理疑是国初燕肃所为云观古今诸
  家海潮之说多矣或谓天河激涌(葛/洪)亦云地机翕
  张(洞真正/一经)卢肇以日激水而潮生封演云月周天
  而潮应挺空入汉山涌而涛随(施师谓僧/隐之之言)析木大
浙江通志 卷六十二 第 2b 页 WYG0520-0544b.png
  梁月行而水大(窦叔蒙/涛志)源殊派异无所适从索隐
  探微宜伸确论大率元气嘘吸天随气而涨敛溟
  渤往来潮随天而进退者也以日者重阳之母阴
  生于阳故潮附之于日也月者太阴之精水者阴
  属故潮依之于月也是故随日而应月依阴而附
  阳盈于朔望消于朏魄随于上下弦息于脁朒故
  潮有大小焉今起月朔夜半子时潮平于地之子
  位四刻一十六分半月离于日在地之辰次日移
浙江通志 卷六十二 第 3a 页 WYG0520-0544c.png
  三刻七十二分对月到之位以日临之次潮必应之过月
  望复东行潮附日而又西应之至后朔子时四刻一十六
  分半日月潮水亦俱复会于子位于是知潮当附日而
  左旋以月临子午潮必平矣月至卯酉汐必尽矣或迟
  速消息又小异而进退盈虚终不失于时期或问四海
  潮平来皆有渐唯浙江涛至则亘如山岳奋如雷霆冰
  岸横飞雪崖傍射澎腾奋激其故何也或曰夹岸有山
  南曰龛北曰赭谓之海门岸狭势逼涌而为涛(卢肇/潮论)
浙江通志 卷六十二 第 3b 页 WYG0520-0544d.png
  (所谓夹群山而远入射/一带以中投者是也)若言狭逼则东溟自定海吞
  馀姚奉化二江侔之浙江尤甚狭逼潮来不闻涛有声
  也今观浙江之口起自纂风亭(属会/稽)北望嘉兴大山水
  阔二百馀里故海商舶船怖于上潬惟泛馀姚小
  江易舟而浮运河达于杭越盖以下有沙潬南北
  亘之隔碍洪波蹙遏潮势夫月离震兑他潮已生惟
  浙江潮水未至洎月经乾巽潮来已半浊浪推滞后
  水益来于是溢于沙潬猛怒顿涌声势激射故起而
浙江通志 卷六十二 第 4a 页 WYG0520-0545a.png
  为涛耳非江山浅逼使之然也高丽录云潮汐往
  来应期不爽为天地之至信古人尝论之在山海
  经以为海鳅出入之度浮屠书以为神龙之变化
  窦叔蒙海峤志以为水随月之盈亏卢肇海潮赋
  以为日出于海冲击而成王充论衡以为水者地
  之血脉随气进退率未之尽大抵天包水水承天
  而一元之气升降于太虚之中地乘水力以自持
  且与元气升降互为抑扬而人不觉亦犹坐于船
浙江通志 卷六十二 第 4b 页 WYG0520-0545b.png
  中而不知船之自运也方其气升而地沈则海水
  溢上而为潮及其气降而地浮则海水缩而为汐
  计日十二辰由子至巳其气为阳而阳之气又自
  有升降以运乎昼由午至亥其气为阴而阴之气
  又自有升降以运乎夜一昼一夜合阴阳之气凡
  再升再降故一日之间潮汐皆再焉然昼夜之晷
  系乎日升降之数应乎月日临于子则阳气始升
  月临于午则阴气始升故夜潮之期日皆临子昼
浙江通志 卷六十二 第 5a 页 WYG0520-0545c.png
  潮之期月皆临午焉又日行迟月行速以速应迟
  每至二十九度过半而月行及之日月之会谓之
  合朔故月朔之夜潮日亦临子月朔之昼潮日亦
  临午焉且以昼即天上而言之天体西转日月东
  行自朔而往月速渐东至于渐迟而潮亦应之以
  迟于昼故昼潮自朔后迭差而入于夜此所以一
  日午时二日午末三日未时四日未末五日申时
  六日申末七日酉时八日酉末也至夜即海下而
浙江通志 卷六十二 第 5b 页 WYG0520-0545d.png
  言之天体东转日月西行自朔而往月速渐西至
  于渐迟而潮亦应之以迟于夜故夜潮自朔后迭
  复而入于昼此所以一日子时二日子末三日丑
  时四日丑末五日寅时六日寅末七日卯时八日
  卯末加以时有交变气有盛衰而潮之所至亦因
  之为大小当卯酉之月则阴阳之交也气以交而
  盛故潮之大也独异于馀月当朔望之后则天地
  之变也气以变而盛故潮之大也独异于馀日今
浙江通志 卷六十二 第 6a 页 WYG0520-0546a.png
  海中有鱼兽杀取皮而乾之至潮时则毛皆起岂
  非气感而𩔖应之自然欤
  潮候
   春秋同
    初一 十六  午末 大  夜子正
    初二 十七  未初 大  夜子末
    初三 十八  未正 大  夜丑初
    初四 十九  未末 大  夜丑末
浙江通志 卷六十二 第 6b 页 WYG0520-0546b.png
    初五 二十  申正 下岸 夜寅初
    初六 二十一 寅末 渐大 晚申末
    初七 二十二 卯初 渐小 晚酉初
    初八 二十三 卯末 渐小 晚酉正
    初九 二十四 辰初 小  晚酉末
    初十 二十五 辰末 交泽 晚戌正
    十一 二十六 巳初 起水 夜戌末
    十二 二十七 巳正 渐大 夜亥初
浙江通志 卷六十二 第 7a 页 WYG0520-0546c.png
    十三 二十八 巳末 渐大 夜亥正
    十四 二十九 午初 渐大 夜亥末
    十五 三十  午正 极大 夜子初
   夏月
    初一 十六  午末 大  夜子正
    初二 十七  未初 大  夜子末
    初三 十八  未正 大  夜丑初
    初四 十九  未末 大  夜丑正
浙江通志 卷六十二 第 7b 页 WYG0520-0546d.png
    初五 二十  申初 下岸 夜丑末
    初六 二十一 寅初 小  晚申正
    初七 二十二 寅末 小  晚申末
    初八 二十三 卯初 小  晚酉初
    初九 二十四 卯末 小  晚酉正
    初十 二十五 辰初 交泽 晚酉末
    十一 二十六 辰末 起水 夜戌初
    十二 二十七 巳初 渐大 夜戌末
浙江通志 卷六十二 第 8a 页 WYG0520-0547a.png
    十三 二十八 巳末 渐大 夜亥初
    十四 二十九 午初 渐大 夜亥末
    十五 三十  午末 大  夜子初
   冬月
    初一 十六  午末 大  夜子初
    初二 十七  未正 大  夜子末
    初三 十八  未末 大  夜丑初
    初四 十九  申初 大  夜丑末
浙江通志 卷六十二 第 8b 页 WYG0520-0547b.png
    初五 二十  申正 下岸 夜寅初
    初六 二十一 寅末 渐小 晚申末
    初七 二十二 卯初 小  晚酉初
    初八 二十三 卯末 小  晚酉正
    初九 二十四 辰初 小  晚酉末
    初十 二十五 辰末 交泽 夜戌初
    十一 二十六 巳初 起水 夜戌正
    十二 二十七 巳正 渐大 夜戌末
浙江通志 卷六十二 第 9a 页 WYG0520-0547c.png
    十三 二十八 巳末 渐大 夜亥初
    十四 二十九 午初 渐大 夜亥正
    十五 三十  午正 渐大 夜亥末
  (朱中有潮赜或问燕龙图潮论是耶非乎答曰试/与子于一沟之内观之引水满沟则其水必平进)
  (于沟之半累碎石而为龃龉从上流倾水势必经/龃龉而斗泻于下水之激涌无怪也燕公所谓潬)
  (者水中沙也钱塘海门之潬亘二百里夫水盈科/而后进潮水未及潬则钱塘之江尚空空也及既)
  (长而冒之自潬斗泻入江又江沙之涨或东或西/无常地潮为沙岸所排助其激涌震天动地峨峨)
  (而来水之理也曷足怪乎愚所谓龃龉者犹之潬/耳故钱塘潮候率迟于定海者定海平进而钱塘)
浙江通志 卷六十二 第 9b 页 WYG0520-0547d.png
  (必俟登潬而后至于江其初来也从浙江亭望之/仅若一线非潮小也目力远所见微耳渐近则渐)
  (大非潮大也所见渐近则渐大固宜及夫潮退则/或由潬中低处或从潬两尾滔滔以至于海盖潬)
  (中高而两头渐低高处适当钱塘之冲其东稍低/处乃当钱清曹娥二江所入之口钱清江口潬最)
  (低潮头甚小曹娥江口潬稍高于钱清故潮头差/大是说也习于海道者莫不知之或又问子之说)
  (何如答曰欲知潮之为物必先识天地之间有元/气有阴阳元气犹太极也絪缊两间希微而不可)
  (见阴与阳则生乎元气者也本之而生亦能为之/病焉何者为病常𤾉常雨是也当阴阳二气之极)
  (则元气不能胜又问答曰夫水天地之血也元气/有升降气之升降血亦随之故一日之间潮汛再)
  (至一月之间为大汛者亦再一岁之间为大汛者/二十四元气一岁间升降为节气者亦二十四潮)
浙江通志 卷六十二 第 10a 页 WYG0520-0548a.png
  (二十四汛随之此不易之理也又问答曰察于吾/身而知之一身之中有元气有阴阳元气盖所受)
  (以生者既生矣则血为荣气为卫血为阴气为阳/周一身而不可见者元气之运周流乎脉络而血)
  (乃随之一日之潮凡再进退一身之血随气而进/昼夜未尝息也考之素问难经脉候人一日一夜)
  (凡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五十度为一周漏水下/百刻荣卫行阳二十五度行阴亦二十五度故五)
  (十度复会于太阴寸口人气一昼夜之间行阴行/阳各二十五度潮一昼夜随元气升降者审矣又)
  (问荅曰元气一昼夜小升降故一日之间潮凡再/至一月之间大升降故十五日而易一节以律管)
  (候气验之管之长短不同某气至某管应元气升/降有大小审矣天地之数奇而不齐者也故月有)
  (小尽大尽岁有一闰再闰潮之为大汛也随大小/尽与闰亦未尝差焉验潮之大小莫若钱塘与西)
浙江通志 卷六十二 第 10b 页 WYG0520-0548b.png
  (兴也虽以朔望为大汛之候然晦前二三日望前/一二日潮盖有登闸者或朔日二日三日四日不)
  (登闸至五日始大或自十五至二十不登闸至二/十一而始大西兴之闸稍低于钱塘或至二十三)
  (日潮亦登此无他节气参差不齐则潮亦为之进/退如前所云或搀前或落后其大概固如是也又)
  (问曰或有非时而潮忽大当汛而潮忽小者何也/荅曰愚测之审矣非朔望正汛而大或当汛而反)
  (小盖适遇巨风之顺则推之而来后浪拥前故忽/大而且久不退风逆则抑之而退前浪遏后故骤)
  (小而且久不进耳又问曰今夏之日昼潮小夜潮/大冬之日昼潮大夜潮小俗所谓潮畏热畏寒是)
  (耶非乎荅曰潮畏热畏寒虽出俗说实确论也阴/阳生乎元气至其极也元气有不胜焉夏为极阳)
  (日昱乎昼阳气特甚元气虽升而为至阳所迫气/不得伸故潮亦不得而遂格之于物以火㸑鼎水)
浙江通志 卷六十二 第 11a 页 WYG0520-0548c.png
  (半于鼎火气既升水从而涌此元气升而潮进之/象也于鼎之上置铁炙床炽炭其上则涌水为火)
  (所㶸而复下此潮当进而元气为至阳所迫而不/遂也冬为极阴日既西没阴气特甚元气为至阴)
  (所薄而潮不遂正与夏同亦犹鼎水方涌以疏箔/覆鼎置巨冰其上冰气严冱涌水复下均一理耳)
  (畏热畏寒俗说是矣又曰敢问夏夜冬昼潮能大/者何也答曰夏昼阳极元气为阳所胜冬夜阴极)
  (元气为阴所胜故潮小夏夜日既没阳气少衰冬/昼日既出阴气稍敛元气得伸故潮得遂而稍大)
  (此甚易见验之于身夏之日阳特盛荣血得行故/面与身多红而泽气则喘促咽塞呵之而无所睹)
  (气阳也为至阳所胜故不能自伸犹潮之畏热而/小也日既入阳渐杀人气少舒犹潮至夏夜而能)
  (大也冬之夜阴特盛荣血消缩故指面皱而肌革/燥人呵气则油然而出皆可以见血阴也为至阴)
浙江通志 卷六十二 第 11b 页 WYG0520-0548d.png
  (所胜其不能伸犹潮之畏寒而小也日既出人血/少舒犹潮之至冬昼而能大者皆一理耳又问曰)
  (夏昼潮当小而能大夜当大而反小冬昼潮当大/而反小夜当小而反大何也荅曰此乃阴阳之气)
  (错缪颠倒夏当南风以阳方助至阳故元气为至/阳所迫而潮小或者北风起以阴方气从所胜而)
  (来阳为之辟易故潮遂能稍大夏夜潮宜大也乃/与昼日同其微者三伏中或阳气酷烈融而不收)
  (阴不足以禦之故潮亦从而小冬或冰雪不解固/阴冱寒故昼日宜大而反小冬夜宜小而反大者)
  (冬当北风以阴方助至阴元气为至阴所薄而潮/小或者风从南至以阳方气从所胜而来阴为之)
  (辟易故潮亦能稍大此乃阴阳之变元气之病耳/又问曰元气升降四时则均八月潮特大何也荅)
  (曰何独八月二月之潮亦甚大也何者极阴极阳/故冬之潮有小有大二月八月朔望前后阴阳之)
浙江通志 卷六十二 第 12a 页 WYG0520-0549a.png
  (气适中元气得伸潮/得遂其大也固宜)
 历代兴建
  杭州府(钱塘/) (仁和/) (海宁/)
 唐书地理志盐官有捍海塘堤长二百二十四里开
  元元年重筑(两浙盐法志重筑云者知不/始于开元间也然始筑无考)
 咸淳临安志江挟海潮为杭人患其来已久白乐天
  刺郡日尝为文祷于江神然人力未及施也至梁
  开平四年八月钱武肃王始筑捍江塘在候潮通
浙江通志 卷六十二 第 12b 页 WYG0520-0549b.png
  江门之外潮水昼夜冲激版筑不就因命强弩数
  百以射潮头又致祷于胥山祠仍为诗一章函钥
  置海门山既而潮水避钱塘东击西陵遂造竹络
  积巨石植以大木堤岸既成久之乃为城邑聚落
  凡今之平陆皆昔时江也
 宋史河渠志浙江通大海日受两潮梁开平中钱武
  肃王始筑捍海塘在候潮门外堤岸既固民居乃
  奠逮宋大中祥符五年杭州言浙江潮击西北岸
浙江通志 卷六十二 第 13a 页 WYG0520-0549c.png
  益坏稍逼州城居民危之即遣使者同知杭州戚
  纶转运使陈尧佐画防捍之策纶等因率兵力籍
  梢楗以护其冲七年纶等既罢去发运使李溥内
  供奉官卢守勤经度以为非便请复用钱氏旧法
  实石于竹笼倚叠为岸固以桩木环亘可七里斩
  材役工凡数万踰年乃成而钩末壁立以捍潮势
  虽湍涌数丈不能为害至景祐中以浙江石塘积
  久不治人患垫溺工部郎中张夏出使因置捍江
浙江通志 卷六十二 第 13b 页 WYG0520-0549d.png
  兵士五指挥专采石脩塘随损随治众赖以安邦
  人为之立祠朝廷嘉功封宁江侯
 宋史俞献卿传献卿以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知杭
  州暴风江潮溢决堤大发卒凿西山作堤数十里
  民以为便(万历杭州府志景祐/三年筑奉诏褒谕)
 咸淳临安志庆历初夏六月大风驱潮堤再坏郡守
  杨偕转运使田瑜协力筑堤二千二百丈(丁宝臣/石堤记)
  (江介吴越间杭据其右而地势下生聚数十万庐/舍隐粼号天下最盛而岁苦海潮为患于夏秋尤)
浙江通志 卷六十二 第 14a 页 WYG0520-0550a.png
  (暴常与堤平城中望堤不百数步其势反在高仰/处不幸潮壅而溃其犹决山而注于井沛然可禦)
  (哉故其病于民也数矣初景祐中转运使张公伯/起善为捍禦之策谓故堤率薪土杂治不一二岁)
  (辄坏虽勤缮构卒不足恃而重劳吾民乃作石堤/袤一十二里民赖以安后七年夏六月大风驱潮)
  (昼夜不落势益湍怒堤之土石齧去殆半时知府/翰林杨公偕转运使田公瑜急议构筑条上方略)
  (约工四十万计及籍吏之可使者以驿闻诏以堤/事付兼命通判屯田钱君尚余君贯兵马都监閤)
  (门祗候杜君正平分董其役发江淮南二浙福建/之兵调十县丁壮合五千人辇石于山畚土于丘)
  (持锸节杵之役相属于数十里之外方苦盛寒无/一告劳者是岁冬十二月新堤成用人之力三十)
  (万减元调度一十万费又乘其羡赢益蓄护治之/备堤长二千二百丈崇五仞广四丈自龙山距官)
浙江通志 卷六十二 第 14b 页 WYG0520-0550b.png
  (浦二千丈修旧而成增石五版为三十级自御香/亭下创为二百丈石坚土厚相为胶固杀上而方)
  (下外彊而内宝形势遂安可恃而无恐矣最坚悍/激处更为竹络实以小石布其下及圆折其岸势)
  (务以分杀水怒大率究前之谋所未尽者益以新/意而为之也是堤也由伯起开厥初二公克厥终)
  (合而成绩以为万世利后之为政者其念前人之/勤俾勿坏则斯民无穷之赐也春秋之义有济于)
  (民者志之某预见/本末不敢无纪云)
 宋史河渠志政和二年兵部尚书张阁言臣昨守杭
  州闻钱塘江自元丰六年泛溢之后潮汛往来率
  无宁岁而比年水势稍改自海门过赭山即回薄
浙江通志 卷六十二 第 15a 页 WYG0520-0550c.png
  岩门白石一带北岸坏民田及盐亭监地东西三
  十馀里南北二十馀里江东距仁和监止及三里
  北趋赤岸口二十里运河正出临平下塘西入
  苏秀若失障禦恐他日数十里膏腴平陆皆溃于
  江下塘田庐莫能自保运河中绝有害漕运诏亟
  修筑之六年知杭州李偃言汤村岩门白石等处
  并钱塘江通大海口受两潮渐至侵齧乞依六和
  寺岸用石砌叠乃命刘既济修治
浙江通志 卷六十二 第 15b 页 WYG0520-0550d.png
 泊宅编政和丙申岁杭州汤村海溢坏居民田庐凡
  数十里朝廷降铁符十道以镇之壬寅岁盐官县
  亦溢县南至海四十里而水之所齧去邑聚才数
  里邑人甚恐十一月铁符又至其数如汤村每一
  符重百觔正面铁神符及御书咒贮以青木匣府
  遣曹官同都道正管押下县县建道场设醮投之
  海中
 咸淳临安志绍兴十年以两浙转运副使张汇之请
浙江通志 卷六十二 第 16a 页 WYG0520-0551a.png
  招填捍江军额二十二年吏部尚书林大鼐建言
  乞选择谙晓之士专置一司询故老究利病脉络
  而后兴工且言罗刹江滨旧传有三浮图唐末神
  僧创以镇潮脉名六和塔积年不修又吴山英烈
  王庙烬于回禄乞灵无地乞付有司营葺从之自
  是百馀年间屡修屡坏
 宋史河渠志绍兴末以钱塘石岸毁裂潮水漂涨民
  不安居令转运司同临安府修筑孝宗乾道九年
浙江通志 卷六十二 第 16b 页 WYG0520-0551b.png
  钱塘庙子湾一带石岸复毁于怒潮诏令临安府
  筑填江岸增砌石塘淳熙改元复令有司自今江
  岸冲损以乾道修治为法嘉定十二年臣僚言盐
  官去海三十馀里旧无海患县以盐灶颇盛课利
  易登去岁海水泛涨湍激横冲沙岸每一溃裂常
  数十丈日复一日浸入卤地芦洲港渎荡为一壑
  今闻潮势深入逼近居民万一春水骤涨怒涛奔
  涌海风佐之则呼吸荡出百里之民宁不俱葬鱼
浙江通志 卷六十二 第 17a 页 WYG0520-0551c.png
  腹况京畿赤县密迩都城内有二十五里塘直通
  长安闸上彻临平下接崇德漕运往来客船络绎
  两岸田亩无非决坏若海水径入于塘不惟民田
  有咸水渰没之患而里河堤岸亦将有溃裂之忧
  乞下浙西诸司条具筑捺之策务使捍堤坚壮土
  脉充实不为怒潮所冲从之十五年都省言盐官
  县海塘冲决命浙西提举刘垕专任其事既而垕
  言县东接海盐西距仁和北抵崇德德清境连平
浙江通志 卷六十二 第 17b 页 WYG0520-0551d.png
  江嘉兴湖州南濒大海元与县治相去四十馀里
  数年以来水失故道早晚两潮奔冲向北遂致县
  南四十馀里尽沦为海近县之南元有捍海古塘
  亘二十里今东西两段并已沦毁侵入县之两旁
  又各三四里止存中间古塘十馀里万一水势冲
  激不已不惟盐官一县不可复存而向北地势卑
  下所虑咸流入苏秀湖三州等处则田亩不可种
  植大为利害详今日之患大槩有二一曰陆地沦
浙江通志 卷六十二 第 18a 页 WYG0520-0552a.png
  毁二曰咸潮泛溢陆地沦毁者固无力可施咸潮
  泛溢者乃因捍海古塘冲损遇大潮必盘越流注
  北向宜筑土塘以捍咸潮所筑塘基址南北各有
  两处在县东近南则为六十里咸塘近北则为袁
  花塘在县西近南亦曰咸塘近北则为淡塘亦尝
  验两处土色虚实则袁花塘淡塘差胜咸塘且各
  近里未至与海潮为敌势当东就袁花塘西就淡
  塘修筑则可以禦县东咸潮盘溢之患其县西一
浙江通志 卷六十二 第 18b 页 WYG0520-0552b.png
  带淡塘连县治左右共五十馀里合先修筑兼县
  南去海一里馀幸而古塘尚存县治民居尽在其
  中未可弃之度外今将见管桩石就古塘稍加工
  筑叠一里许为防护县治之计其县东民户日筑
  六十里咸塘万一又为海潮冲损当计用桩木修
  筑袁花塘以捍之朝以为然
 咸淳临安志理宗嘉熙戊戌秋潮由海门捣月塘头
  日侵月削民庐僧舍坍四十里己亥六月诏赵与
浙江通志 卷六十二 第 19a 页 WYG0520-0552c.png
  欢除端明殿学士知临安府任责修筑与欢奏先
  于傍近筑土塘为救急之术然后于内作石塘又
  奏近观潮势忽睹异物非龙非鱼什什伍伍鼓鬣
  扬鬐欲望奏告上帝或施强弩火炮以绝其妖又
  奏日役殿步司官兵五千五百馀人并募夫工及
  修江司军兵三千馀人已贴立石仓夹植桩笆版
  木昼夜运土填筑自水陆寺之下江家桥之上近
  江港口筑坝一南北长一百五十丈自团围头石
浙江通志 卷六十二 第 19b 页 WYG0520-0552d.png
  塘近江筑捺水塘一长六百丈自六和塔以东一
  带石堤添新补废四百馀丈越三月毕工水复其
  故
 宋史河渠志宝祐二年十二月监察御史兼崇政殿
  说书陈大方言江潮侵齧堤岸乞戒饬殿步两司
  帅臣同夲府守臣措置修筑留心任责或有溃决
  咎有攸归三年十一月监察御史兼崇政殿说书
  李衢言国家驻跸钱塘今踰十纪惟是浙江东接
浙江通志 卷六十二 第 20a 页 WYG0520-0553a.png
  海门胥涛澎湃稍越故道则冲齧堤岸荡析民居
  前后不知其几庆历中置捍江五指挥兵士每指
  挥以四百人为额今所管才三百人乞下临安府
  拘收不许占破及从夲府收买桩石沿江置场桩
  管不得移易他用仍选武臣一人习于修江者随
  其资格或以副将或以路分钤辖系衔专一钤束
  修江军兵值有损损随即脩补或不胜任以致江
  潮冲损堤岸即与责罚
浙江通志 卷六十二 第 20b 页 WYG0520-0553b.png
 元史河渠志盐官州去海岸三十里旧有捍海塘二
  后又添筑咸塘在宋时亦常崩陷成宗大德三年
  塘岸崩都省委礼部郎中游中顺洎夲省官相视
  虚沙复涨难于施力至仁宗延祐己未庚申间海
  汛失度累坏民居陷地三十馀里时省宪官共议
  宜于州后北门添筑土塘然后筑石塘东西长四
  十三里后以潮汐沙涨而止至泰定四年二月间
  风潮大作冲捍海小塘坏州郭四里杭州路言与
浙江通志 卷六十二 第 21a 页 WYG0520-0553c.png
  都水庸田司议欲于北地筑塘四十馀里而工费
  浩大莫若先修咸塘增其高阔填塞沟港且浚深
  近北备塘濠堑用桩密钉庶可护禦江浙省准下
  夲路脩治都水庸田司又言宜速差丁夫当水入
  冲堵闭其不敷工役于仁和钱塘及嘉兴附近州
  县诸色人户内斟酌差倩工部议海岸崩摧宜发
  文江浙行省督催庸田使司盐运司及有司发丁
  夫修治毋致侵犯城郭贻害居民五月五日平章
浙江通志 卷六十二 第 21b 页 WYG0520-0553d.png
  图们岱尔察纳实参政等奏江浙省四月内潮水
  冲破盐官州海岸令庸田司官徵夫修堵又臣等
  集议世祖时海岸尝崩遣使命天师祈祀潮即退
  今可令直省舍人巴延奉御香令天师依前例祈
  祀制曰可既而杭州路又言八月以来秋潮汹涌
  水势愈大见筑沙地塘岸东西八十馀步造木匮
  石囤以塞其要处本省左丞相托欢等议安置石
  囤四千九百六十抵禦锼齧以救其急拟比浙江
浙江通志 卷六十二 第 22a 页 WYG0520-0554a.png
  立石塘可为久远计工物用钞七十九万四千馀
  锭粮四万六千三百馀石接续兴修致和元年三
  月省臣奏江浙省并庸田司官修筑海塘作竹籧
  篨内实以石鳞次垒叠以禦潮势今又沦陷入海
  见图修治今差户部尚书李家努工部尚书李嘉
  宾枢密院属卫指挥青山副使洪灏宣政佥院纳木
  喀巴勒行省左丞相托欢及行台行宣政院庸田
  使司诸臣会议修治之方合用军夫除戍守州县
浙江通志 卷六十二 第 22b 页 WYG0520-0554b.png
  关津外酌量差拨从便添支口粮合役丁力附近
  有田之民及僧道伊噜勒昆达实密等户内点倩
  凡工役之时诸人毋或沮坏违者罪之合行事务
  提调官移文禀奏施行有旨从之四月二十八日
  朝廷所委官洎行省台院及庸田司等官议大德
  延祐欲建石塘未就泰定四年春潮水异常增筑
  土塘不能抵禦议置板塘以水涌难施工遂作籧
  篨木匮间有漂沉欲踵前议叠石塘以图久远为
浙江通志 卷六十二 第 23a 页 WYG0520-0554c.png
  地脉虚浮比定海浙江海盐地形水势不同由是
  造石囤于其坏处叠之以救目前之急已置石囤
  二十九里馀不曾崩陷略见成效庸田司与各路
  官同议东西接叠石囤十里其六十里塘下旧河
  就取土筑塘凿东山之石以备崩损文宗天历元
  年十一月都水庸田司言八月十日至十九日正
  当大汛潮势不高风平水稳十四日祈请天妃入
  庙自夲州岳庙东海北护岸鳞鳞相接十五日至
浙江通志 卷六十二 第 23b 页 WYG0520-0554d.png
  十九日海岸沙涨东西长七里馀南北广或三十
  步或数十百步渐见南北相接西至石囤已及五
  都修筑捍海塘与咸塘相连直抵岩门障禦石囤
  东至十一都六十里塘东至东大尖山嘉兴平湖
  三路所修处海口自八月一日至二日探海二丈
  五尺至十九日二十日探之先二丈者今一丈五
  尺先一丈五尺者今一丈西自六都仁和县界赭
  山雷山为首添涨沙涂已过五都四都盐官州廊
浙江通志 卷六十二 第 24a 页 WYG0520-0555a.png
  东西二都沙土流行水势俱浅二十日复巡视自
  东至西岸脚涨沙比之八月十七日渐增高阔二
  十七日至九月四日大汛本州岳庙东西水势俱
  浅涨沙东过钱家桥海岸元下石囤木匮并无颓
  圮水息民安于是改盐官州曰海宁州
 明实录洪武十年秋七月海潮齧江岸浙江布政使
  安然躬率民夫伐石砌筑堤成民获安业永乐元
  年冬十月修筑江岸先是浙江都司布政司言杭
浙江通志 卷六十二 第 24b 页 WYG0520-0555b.png
  州府汤镇方家塘边江堤岸为风潮冲激沦于江
  者几四百馀步延袤四千馀步沈溺民居及田地
  四十七顷宜改筑以捍潮汐五年夏六月浙江布
  政司言杭州府沿江堤岸复圮于江遣官督民修
  筑九年工部言浙江潮水冲决仁和县黄濠塘三
  百馀丈孙家围塘岸二十馀里海宁县风潮溺死
  人民漂流庐舍坍塌城垣请发军民修筑从之冬
  十一月修浙江仁和海宁及海盐县土石塘岸万
浙江通志 卷六十二 第 25a 页 WYG0520-0555c.png
  一千一百八十五丈
 万历杭州府志永乐十一年夏五月江潮平地水高
  寻丈仁和十九都二十都居民陷溺田庐漂没殆
  尽守臣申奏朝命工部侍郎张某监筑堤岸役及
  杭嘉湖严衢诸府军民十馀万采竹木为笼匮伐
  皋亭山块石纳其中叠砌堤岸以禦江潮修筑三
  年费财十万
 明实录永乐十六年朝廷以浙江濒海诸县风潮冲
浙江通志 卷六十二 第 25b 页 WYG0520-0555d.png
  激堤岸垫溺居民连年修治迄无成功乃斋戒遣
  保定侯孟瑛等以太牢祭东海之神既祭水患顿
  弭十八年三月浙江海宁等县言潮水沦没边海
  塘岸二千六百六十馀丈延及吴家等坝命有司
  量起军民修筑十八年九月通政司左通政岳福
  言浙江仁和海宁二县今年夏秋霖雨风潮坏长
  安等坝沦于海者千五百馀丈东岸赭山岩门山
  蜀山故有海道近皆淤塞故西岸潮势愈猛为患
浙江通志 卷六十二 第 26a 页 WYG0520-0556a.png
  滋大乞以军民修筑从之
 明从信录宣德五年浙江巡抚侍郎成均筑捍海堤
 明实录成化七年九月二日风潮决钱塘江岸十馀
  丈近江居民房室田产皆为渰没守臣以闻工部
  尚书王复等奏乞如永乐事例遣大臣往祭海神
  修江岸上命李颙时潮水冲塌江岸计四百九十
  馀丈颙议修筑工料合用银七万三千二百馀两
  今官库收贮十不及五如俟续收赃罚解补恐潮
浙江通志 卷六十二 第 26b 页 WYG0520-0556b.png
  复作前功尽弃欲取布政司存留粮银支给充用
  量起杭州府卫人夫修筑从之
 成化杭州府志成化十三年二月海宁海决堤偪荡
  城邑镇巡因命采石临平安吉诸山初用汉揵絙
  法不就乃斲木为大匮编竹为长络引石下之汎
  滥乃定仍作副堤十里以防泄卤凡七越月而役
  竣(张宁重筑障海塘记海宁古盐官濒海南上可/百里有山名赭赭南远有山对峙如门是为浙)
  (江受潮之口岁久溯洄渟滀赭涘出潬若堵则口/隘潮束仄击于盐官隈岸宋嘉定中潮汐冲盐官)
浙江通志 卷六十二 第 27a 页 WYG0520-0556c.png
  (平野二十馀里史谓海失故道有由也成化十三/年二月海宁县潮水横溢冲圮堤塘逼荡城邑转)
  (盻曳趾顷一决数仞祠庙庐舍器物沦陷略尽郛/不及半里军民翘惴奔散皆重足以待县上其事)
  (于府府守陈让上其事于钦差太监李义巡按监/察御史侣钟二公以所上事询诸三司布政使杜)
  (谦按察使杨瑄又以二公命各询其佐参政李嗣/副使端宏参议卢雍佥事梁昉咸集厥地周视翕)
  (谋区画会计相与祭于神具以成业托分巡佥事/钱山曰君宜任重有所给乏从革惟君自处公乃)
  (躬履原隰量材度宜命杭湖嘉兴官属因地顺民/采石于临平安吉诸山物用林积舟楫转挽蔽河)
  (而至分命把总指挥李昭通判何某兼总工役初/用汉楗絙不就乃斲木为大匮编竹为长络引而)
  (下之汎滥稍定人知有成势皆奋力趋事又作副/堤十里卫灌河以防泄卤之害义声倡道富人争)
浙江通志 卷六十二 第 27b 页 WYG0520-0556d.png
  (自赈施民至是始忘死徙之念岁八月塘成适沙/涂壅障其外公因增高培厚覆实𢷬虚使腹抗背)
  (负屹成巨防而海复故道矣邑父老徵余文刻石/予惟风涛涨溢凡际海之区无不间遇至于冲决)
  (激射惟浙江地势为常自延祐及今才百五十年/海已三变虽曰气数消长未尝不以人力定胜但)
  (恐赭山之潬复出沙涂之壅再去后之继任非人/文献无考则父老前日之忧将或在其子孙也文)
  (章非纪实不足以传信请详述/本末凡有事者皆刻之碑阴)
 嘉靖海宁县志嘉靖九年海决逼城
 海宁县志万历三年夏五月飓风大作海啸民溺死
  百馀漂房屋二百馀间塘圮咸水涌入内河坏田
浙江通志 卷六十二 第 28a 页 WYG0520-0557a.png
  地八万馀亩时县官估计应修塘凡二千二百七
  十八丈计修筑工料银应五千二百二十八两四
  年九月会知县苏湖莅任巡抚徐栻察其才可任
  事遂以塘事付之五年二月十三日兴工至四月
  役竣计费一千九百七十六两(陈善海塘议海宁/县治南濒海海塘)
  (距城仅百武东抵海盐西抵浙江延袤百里塘西/有赭山南与龛山对峙夹为海门是为海潮入江)
  (之口潮至此束不得肆辄怒而东回及其回也又/有石墩山以障之则益怒于是东西荡激害乃中)
  (于宁查旧志塘之外有沙场二十馀里沙场之内/有陆地草场桑柘枣园一百六十顷有奇夫塘有)
浙江通志 卷六十二 第 28b 页 WYG0520-0557b.png
  (外护则海潮不致冲齧石堤内固可以经久今沙/场草场悉荡入于海护沙尽没所恃以为命者仅)
  (此衣带新造之塘宋元以来海塘兴废莫纪自洪/武至万历海凡五变五修筑矣永乐九年海大决)
  (保定侯孟瑛奉命徵九郡之物力历十三年而始/奏功嗣后成化甲午弘治壬子嘉靖戊子迄今万)
  (历乙亥海或溢或决塘随筑随圮虽劳费不及永/乐之甚公私亦既骚然夫海决宁邑而役及九郡)
  (者何也宁地于吴为陲于越为首地形最高故诸/水皆北流一从东北由淞泖趋扈渎江入海一从)
  (正北过吴江趋白茅港入江俗因指吴江塔巅与/长安坝址相并有如海宁一决注之列郡如建瓴)
  (然则所以障宁者即所以障列郡也万历五年春/巡抚徐公栻按治海宁多溃阙为之骇诧因与水)
  (利陈公诏翕谋合虑察县尹滇南苏公湖可属大/事即以其役委之苏亦毅然身任阅三月而役竣)
浙江通志 卷六十二 第 29a 页 WYG0520-0557c.png
  (修坍塘一千六百六十三丈筑新塘三百二十丈/其费公帑止一千九百馀金亦可谓事半而功倍)
  (矣然更有说焉海宁之塘与海盐异盐塘有大患/亦有大利宁塘似无显患而实有隐忧盖盐塘陂)
  (池相属有内河可开故潮势至此既为分杀而引/其流更能使草场悉为膏腴是大患弭而大利兴)
  (也若宁塘逼近城郭无内河可开幸潮水缓于盐/耳设一旦海啸直薄邑治其为隐忧可胜道哉闻)
  (宁邑额设捍海塘夫一百五十名每岁编派役银/三百两为之令者诚加意海防每遇潮汛即遣官)
  (巡视稍有倾圯即委廉能吏领银修筑毋令涓涓/不止此亦彻桑之计也万一天祐宁民塘十年无)
  (恙则银之积益富纵兴大役亦不必派及平民矣/至如筑塘之法余窃有取于海盐乙亥之决海盐)
  (为甚其修筑也造完坍石塘七百五十丈及原欠/石塘八十三丈二尺修砌半坍石塘一千七百九)
浙江通志 卷六十二 第 29b 页 WYG0520-0557d.png
  (十六丈筑旧土塘二千二百一十六丈筑新塘七/百一十丈五尺新开内河白洋三千三百九十五)
  (丈而其为费也始计之谓非三十万不可及徐公/亲行海上命有司详估价值曰十六万足矣众乃)
  (哗然骇其太简及工告成费止十万馀金减原估/五万四千有奇是徐公之施德于浙民大也至其)
  (虑湍激之为害也有荡浪木桩以砥之虑其直薄/堤岸也为斜阶以顺之其累石也下则五纵五横)
  (上则一纵一横石齿钩连若絙贯然即百计撼之/其能摇乎修宁塘者诚一准海盐新塘之式是则)
  (一劳永逸/之计也)崇祯元年七月二十三日海啸溺者无
  算是日风日清朗过午狂飓猝发雷雨如注申酉
  间忽见潮头直驾树杪庐舍荡析夜半风涛稍杀
浙江通志 卷六十二 第 30a 页 WYG0520-0558a.png
  厥明县官出勘城东西被灾者凡四千馀户事闻
  于朝议修筑海塘时县令谢绍芳属衙官张瑞杰
  董其役张第以修河塘法从事未几潮齧之旋筑
  旋圮于是抚按会题预徵粮银每亩一分合计得
  九千馀金道府助各有差命郡丞刘元瀚董其役
  仍用石囤木桩之法工稍就绪会海沙复涨事已
 
 
浙江通志 卷六十二 第 30b 页 WYG0520-0558b.png
 
 
 
 
 
 
 
 浙江通志卷六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