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七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七 第 1a 页 WYG0520-046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浙江通志卷五十七
 水利(六/)
  绍兴府(山阴会稽/二县附郭)
 府河 在府东一里跨山会界河之在市其纵者自
  江桥南至殖利门北至昌安水门其横者自都泗
  门至西郭门中间支河甚多皆通舟楫万历绍兴
  府志府河为市民所侵渐淤隘嘉靖四年知府南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七 第 1b 页 WYG0520-0465b.png
  大吉疏辟之后知县张鉴浚学河民亦便之山阴
  县志崇祯癸酉邑人御史金兰相视淤浅白于有
  司捐资倡诸绅士分董其役踰月而水道悉通舟
  楫无阻
国朝康熙五十二年知府俞卿令民开浚深必三尺广
  必及两岸始于各城门鳞次递进以一里为程不
  一月工竣五十四年又令尽撤城中水阁恐久而
  渐弛乃琢石碑二一立于府仪门下一立于江桥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七 第 2a 页 WYG0520-0466a.png
  张神祠
   山阴县(城外/河道)
 西小江 在县西四十五里今为河万历绍兴府志
  明正统十二年诏从山阴人王信奏命萧山山阴
  两县起役浚之天顺元年知府彭谊建白马山闸
  以遏三江口之潮闸东尽涨为田自是江水不通
  于海
 运河 在府西一里自西兴抵曹娥江亘二百馀里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七 第 2b 页 WYG0520-0466b.png
  历三县界径府城中嘉泰会稽志晋司徒贺循临
  郡凿此以溉田弘治绍兴府志宋嘉定十四年郡
  守汪纲开浚万历会稽县志明嘉靖四年知府南
  大吉浚之
 新河 在府城西北二里唐书地理志元和十年观
  察使孟简开
 镜湖 在府城南三里一名长湖又名大湖亦名鉴
  湖沿湖开水门六十九所溉田万顷跨山会两县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七 第 3a 页 WYG0520-0466c.png
  周三百五十八里总纳两县三十六源之水通典
  汉永和五年太守马臻始筑塘界湖为二溉田九
  千馀顷绍兴府志宋祥符后民渐盗为田二湖合
  为一(南湖属山阴境/东湖属会稽境)熙宁中庐州观察推官江衍
  被遣至越不能建议复湖乃立牌于水以牌内之
  湖听民入租为田至郡守王仲嶷又并牌外者尽
  田之(占湖为田者二/千四百馀顷)今则皆为起科之田湖尽废
  俗呼白塔洋为镜湖长十五里盖其一处耳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七 第 3b 页 WYG0520-0466d.png
  (谨按山阴诸湖见万历府志者一十五而废者有/十镜湖之𩔖是也镜湖开自汉以来为会稽一郡)
  (水利攸关自唐迄宋日侵月削废为田者屡矣曾/巩有鉴湖序王十朋有鉴湖三说徐次铎有复湖)
  (议及宋史河渠志会稽志皆欲复湖以为潴水之/区明里人张元忭云曾王徐三公之议非不凿凿)
  (然昔之为湖特以潴水盖山会萧三县之水直泻/于海而无渟蓄故也今既设三江闸则镜湖之潴)
  (水溉田直可稍缓古今异势缓急异宜略载兴废/之由以备考證其曾王徐三公之文具蛓艺文志)
  (中/)
 菱塘湖 在县西五十里嘉靖山阴县志湖多菱葑
  故名广三千七百馀亩洪武中筑堤建闸溉田一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七 第 4a 页 WYG0520-0467a.png
  万八千馀亩近被侵佔为田水不甚蓄
 官塘(跨山会两县在山阴者为南塘西自广陵斗门/东抵曹娥江百六十里即古镜湖塘也束汉太)
  (守马臻筑以潴水水高于田田高于海各丈馀旱/则泄湖之水以溉田潦则泄田之水以入海沿塘)
  (置斗门堰闸以时启闭有十一堰五闸今堰闸或/通或塞或为桥往往为居民填佔明嘉靖十七年)
  (知府汤绍恩改筑水浒东/西横亘百馀里遂为通衢) 中塘(即运道塘自迎/恩门起至萧山)
  (唐元和十年观察使孟简开宋嘉定十四年郡守/汪纲增筑之明弘治间知县李良重修甃以石万)
(国朝历间主事孙如法捐资修筑十馀里亦甃以石近/ 康熙间邑庠生余国瑞同僧集忠捐资倡修远)
  (乐翰万馀金阅/八年而功成) 界塘(在府城西五十里唐垂拱/二年始筑与萧山县分界)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七 第 4b 页 WYG0520-0467b.png
   古塘(在县西南二十五/里晋太守谢輶筑) 昌安塘(在昌安门外/直抵三江海)
  (口三十里明洪/武二十年筑) 西小江塘(在府城西北三十里/宋嘉定间太守赵彦)
  (倓/筑) 大江堤(在府城西南/一百馀里)
  (谨按山阴之堰大率皆在镜湖今湖废堰亦不/存且具载徐次铎复湖议中已见艺文此不录)
 麻溪坝(在县西南一百二十里明成化间知府戴琥/筑于天乐乡四十一都之地以捍外水之入)
  (而山会萧三县水患始息万历十六年萧山知县/刘会加石重建下开霪洞广四尺每旱则引水以)
(国朝溉田后霪洞淤塞邑绅余煌广大之姚启圣修筑/ 康熙二十一年坝毁于潮福建总督)
  (改洞为三各广六尺后复圯/五十六年知府俞卿重修) 临浦坝(在县南三/十里半属)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七 第 5a 页 WYG0520-0467c.png
  (萧山明宣德中筑以断西江之水正德以来商舟/欲取便乃开坝建闸甚为害嘉靖十三年知县王)
  (聘塞/之)
 三江应宿闸(在三江所城西门外明嘉靖十六年知/府汤绍恩建凡二十八洞亘堤百馀丈)
  (蓄山会萧三县之水三县共徵银若干两为启闭/费其上有张大帝祠后为汤侯生祠陶谐建三江)
  (应宿闸记绍兴属邑有八惟山阴会稽萧山之田/最下霖雨浸霪则陆地成渊民甚苦之昔之贤守)
  (置玉山扁拖二闸以泄其水水潦盛日又设策决/捍海塘岸数道以疏其流其为水虑悉矣然二闸)
  (之口石硖如亹水却行自潴出浸数百里而田卒/污莱决岸则激湍漂驶决齧流移而田亦沦没其)
  (功未全也嘉靖丙申属笃斋汤公绍恩守兹土相/厥地形直走三江江之浒山嘴突然下有石巉然)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七 第 5b 页 WYG0520-0467d.png
  (其西北山之址亦有石隐然起者公掘地取验下/及数尺馀果有石如甬道横亘数十丈公曰两山)
  (对峙石脉中联则闸可基矣遂白其事于巡按御/史周公汝员暨诸藩臬长贰佥如议公于是祭告)
  (海神又书土方属赋役规堰潴授之吏而访诸同/寅孙君全周君表朱君侃陈君让复命三邑尹方)
  (廷玺牛斗暨丞尉等虑财用简夫数属工义民百/馀十人量事期仞厚薄陈畚挶分任效劳命石工)
  (伐石于山且授以方略牝牡相衔煮秫和灰固之/其石激水则剡其首使不与水争其下有槛其上)
  (有梁中授障水之板板横侧掩之石刻水平之准/使启闭维时堤筑以土其淖莫测先投以铁继用)
  (箘簬发北山石投之两旁甃石弥缝峭格周施堤/厚且坚水不得复循故道其近闸罄折参伍之使)
  (水循涯以行其财用出于田亩每亩科四釐许计/三邑得赀六千馀两其丁夫起于编氓更番事事)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七 第 6a 页 WYG0520-0468a.png
  (部序既定兴工方始月夕向晦有神灯数十往来/于堤若为指示区尽之状既役工堤再溃决复有)
  (豚鱼百馀比次上浮众疑且惧奔告于公适钱公/焕在坐曰是易之中孚豚鱼吉利涉大川之义也)
  (闸其成矣乎众心始定经始于丙申秋七月六易/朔而告成洞凡二十有八以应天之经宿塘始于)
  (丁酉春三月五易朔而告成以丈计长四百丈有/奇广四十丈有奇仍立庙以祀元冥计其费数千)
  (馀两有赢羡又于塘闸之内置小闸曰泾溇曰撞/塘曰平水以节水流以备旱乾云 万历十二年)
  (知府萧良干增石修之改其近岸旁四洞为常平/闸用泄涨水又置沙田九十二亩草荡一区徵其)
  (租银于府备异日修治张元忭重修三江应宿闸/记前太守富顺汤侯之闸三江也盖举三邑之水)
  (而节宣之其为利甚大至今五十年无以苦潦告/者水日夜震荡石渐泐水益走罅中且就圯民始)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七 第 6b 页 WYG0520-0468b.png
  (苦旱万历癸未萧侯良干以户部郎来守越忭以/闸告侯举状白两台报可遂以通判杨君庄董其)
  (事而佐以县丞郑日辉千户陶邦发银千三百两/有奇始筑堰以障水乃视旧甃所罅泐沃以锡令)
  (固其内已又发巨石凹凸其两巅凸以当上流令/杀水怒凹以衔旧甃令水不得内攻石每方丈自)
  (下而上以次裒之又窍石及其底悉为牝牡相钩/连令水不得外撼又覆石其上令平衍可驰盖视)
  (汤侯所建如车益辅如齿益唇倍壮且久总其费/费于筑堰者十之六于石若工者十之四凡与直)
  (毫发必躬吏不得有所侵三阅月而事成萧良干/三江闸见行事宜一闸之启闭以中田为准定立)
  (水则于三江平澜处以金木水火土为则如水至/金字脚各洞尽开至木字脚开十六洞至水字脚)
  (开八洞夏至火字头筑冬至土字头筑闸夫照则/启闭不许稽延时刻仍建水则于府治东佑圣观)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七 第 7a 页 WYG0520-0468c.png
  (并老则水牌上下相同以防欺蔽一闸务俱属三/江巡检带管遇水消长即验则督令闸夫以期启)
  (闭一闸两旁两洞向虽设不开盖二十四洞自足/泄水近岸善坏故也今筑为常平闸两边各二洞)
  (以水当蓄处为准水过则任其流庶有雨而水不/涨一闸夫山阴八名会稽三名每名工食三两遇)
  (闰加银二钱五分水泄后闭闸用土筑塞每筑一/洞工食银八钱凡放闸务到底不许留板凡筑闸)
  (务坚密不许渗漏违者扣其工食仍究治一渔户/往时率通同闸夫暗起闸板致泄水利及争执洞)
  (口致有磕损今定渔户籍名在官止许于大闸里/河扳罾不许近闸口磕损及暗开作弊逮者渔户)
  (闸夫并治罪仍责令修理渔户定有名籍每名输/银一钱五分贮司以备整修盖板之用一附闸沙)
  (田一百二亩三分三釐九毫坐落山阴四十四都/二啚才字号除拨十亩与汤祠僧种收食用外馀)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七 第 7b 页 WYG0520-0468d.png
  (俱与闸夫佃种每年纳租二十五两三钱七分五/釐三毫于内纳粮差八两外净银一十七两三钱)
  (七分五釐三毫又草荡一所每年纳租五两其银/二十二两三钱七分五釐三毫徵收府库另贮一)
  (匣以备异日修闸之费积有多馀止供塘闸取用/不许别支 崇祯六年知府黄絅重修)
(国朝康熙二十一年福建总督姚启圣重修姜希辙有/ 记二十四年知府胡以涣置田三十亩以岁入修)
  (补闸板铁环后议改修/不果而闸座至今无患) 山西小闸(在郡城北五/十里明万历)
  (间知府萧良干既修三江闸复于山西设闸为三/洞以杀上流水势补三江之所不足)
(国朝康熙二十九年大水知府李铎增立二洞共前五/ 洞复置田二十九亩以资岁修后为怒潮所激毁)
  (其西二洞五十三年知府俞卿遵旧制修葺三洞/洞底曳巨石巩护屹然如金城前后捐银五百两)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七 第 8a 页 WYG0520-0469a.png
  (五十四年六月告竣设闸夫四名/以司启闭山阴三名萧山一名)  玉山陡门闸
  (在府城东北三十三里唐贞元元年观察使皇甫政/建明弘治间郡守曾䡵重修)
(国朝康熙六十一年知府俞卿重建高辉重建玉山陡/ 门闸记玉山陡门闸跨南北中分为二左三洞右)
  (四洞纳山会萧三县之水以时启闭而达于海自/明太守汤公建应宿闸于三江而陡门之启闭废)
  (舟楫通行呼曰老闸老闸为三江咽喉上控诸河/下趋巨壑故址卑狭民船上下稍不戒辄触坏岁)
  (壬寅郡守俞公议令升老闸左右各高三尺复去/右四洞中一柱合为三以宽水道增葺其坏且缺)
  (者俾可永久经始于六/月下旬越六月而工竣) 扁拖闸(在府城北三十/里小江之北其)
  (闸有二北闸三洞明成化十三年知府戴琥建南/闸五洞正德六年知县张焕建蒋谊建扁拖闸记)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七 第 8b 页 WYG0520-0469b.png
  (山阴会稽萧山良田千万顷一遇霪雨则溪水横/流势若建瓴浮梁戴君廷节以御史出守兹土深)
  (恤民患以为小江决不可复开碛堰决不可再筑/故于山阴新灶柘林各置一闸以泄江南之水又)
  (于扁拖甲篷各置一闸以泄江北之水复于萧山/之龛山山阴之新河各置一闸以泄湘湖及麻溪)
  (之水而后水有所归三/县之田可以望秋成矣) 泾溇闸(在玉山闸北正/德六年知县张)
  (焕/建) 撞塘闸(在玉山闸东明/嘉靖十七年建) 平水闸(在三江/城西门)
  (之南明嘉靖/十七年建) 茅山闸(在麻溪坝外三里先是天/乐四都田截出坝外岁被)
  (江潮淹没明成化间知府戴琥于茅山之西筑闸/二洞以节宣江潮久之闸圯水患如故崇祯十六)
  (年邑绅刘宗周重建刘宗周筑茅山闸记自麻溪/筑坝而溋湖数万亩之田遂为瓯脱天乡诸山之)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七 第 9a 页 WYG0520-0469c.png
  (水既不得越坝以分其涨而小江之水复挟江潮/循茅山以入溋湖汪然巨浸矣贤者忧之于茅山)
  (之口建一水门山洪并发则启以泄之潮汐骤冲/则扄而拒之遇岁旱乾溪流枯竭则又节宣湖汐)
  (以为数万亩桔槔地又自茅山至郑家嘴筑大塘/使江流不得横溢必逶迤曲折由闸以入而后茅)
  (山一闸始屹然孤峙有砥柱之势天乡命脉悬于/一丝此诚地方一大关键岁久倾圯塘水溃决天)
  (乡之无收数十年于兹矣余向者著天乡水利议/及茅山闸议惓惓于移坝改坝实足为三县兴永)
  (利有志未逮岁癸未太史余公煌及各长吏走麻/溪疏导水源因改修旧坝而广其霪复顾茅山而)
  (谓余曰天乐水利向者先生建三策今不能如其/上姑用其中乎请先闸茅山潦则泄旱则灌使三)
  (邑之民晓然知茅山之为利而不愿麻溪之有坝/然后渐开麻溪以兴永利不亦可乎余应曰唯唯)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七 第 9b 页 WYG0520-0469d.png
  (于是令曰旧置水门二今改开其一皆以寻为度/高视旧增四之一而以石甃其上半内外皆设霪)
  (门中设板干务在雄壮是闸也旧通舟楫诸商人/惟取便利不顾节宣以致溋湖江海连为一壑今)
  (增而高即遇狂潦不致阑入半甃以石使不容船/增辟水门则消长迅速然后天乡之水利兴而民)
  (无昏垫/之苦矣)
  (谨按越州古泽国也山会萧三邑万壑争流会于/三江设应宿闸以导之乃水利之最大者故详录)
  (修建之由使后有所考其馀诸闸不过分泄水势/以佐三江之所不及其已废者见于县志兹不具)
  (录/)
   会稽县(城外/河道)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七 第 10a 页 WYG0520-0470a.png
 曹娥江 在县东南九十二里即钱塘江上流(详见/山川)
 东小江 在县东南九十里亦名小舜江(详见/山川)
 樊江 在县东四十里
 上灶溪 在府城东南二十里万历绍兴府志嘉靖
  初知府南大吉尝浚之沿溪田甚获其利(沈弘道/浚上灶)
  (溪记万峰之瀑交注于上灶之川既泻而为石堰/又泻而环禹穴其滨则皆稼穑之地沙塞岸地舟)
  (楫莫通桔槔无功正德间耆民赵澄闻于上每辍/不为嘉靖三载南侯浚城河浚运渠浚堰浚浦遂)
  (瀹川二百馀里惧其将复堙塞乃立/累年修理之规且勒石垂之经久焉)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七 第 10b 页 WYG0520-0470b.png
 官塘(自五云门外东至曹娥/亘九十二里馀详山阴)
 曹娥坝(在县东南七十二里曹娥江旧有开又有斗/门宋曾公亮宰邑时所置今斗门废而为坝)
 树潭砩 保砩(俱在二/十一都) 乌口砩 长砩 黄檀砩
  范家砩 大砩(俱在二/十七都) 上冯砩 花岩砩 袁
  村砩 官佩砩 黄莺砩 王昂砩 青衣潭砩
  杨村砩 安家岭砩 叶村砩 花檀砩 清水
  砩(俱在二/十八都) 遂安砩 清水砩 石□砩(俱在二/十九都)
  叶家磹砩 仙公石砩 长潭砩 若耶溪砩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七 第 11a 页 WYG0520-0470c.png
  木桥砩 泉井潭砩 长滩砩(俱在三/十都)
  (谨按会稽水利大半藉乎山阴小半藉于境内利/在山阴者应宿玉山是也利在境内者海塘运河)
  (是也海塘另为一门运/河附见山阴不更录)
   萧山县
 运河 起自西兴至钱清镇宋史河渠志西兴镇通
  江两闸近为江沙壅塞舟楫不通乾道三年守臣
  言募人自西兴至大江疏沙河二十里并浚闸里
  运河十三里通便纲运民旅皆利复恐湖水不定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七 第 11b 页 WYG0520-0470d.png
  复有填淤且通江六堰纲运至多宜差注指挥一
  人专以开撩西兴沙河系衔及发捍江兵士五十
  名专充开撩沙浦不得杂役仍从本府起立营屋
  居之嘉靖萧山县志嘉定间江纲知绍兴府以萧
  山旧有运河西通钱塘东达台宁沙涨二十馀里
  舟行苦胶乃开浚八十馀丈复创闸江口使江潮
  不得入河水不得泄淤涂则尽甃以达城闉
 湘湖 在县西二里周八十里溉田数千顷弘治绍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七 第 12a 页 WYG0520-0471a.png
  兴府志宋杨龟山宰是邑以民苦旱乃经始为湖
  南曰上湘北曰下湘嘉泰会稽志初崇化由化夏
  孝昭明长兴安养新义来苏八乡皆仰食湖利乾
  道中知县顾冲以许贤一乡距湖水虽差邈亦可
  溉及乃合旧约益以许贤为九乡均其利刻石示
  众曰均水约束嘉靖萧山县志明永乐间奸民多
  以近山地垦田起科以妨水利宣德中魏文靖公
  骥白于有司尽革之著水利事述弘治初御史何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七 第 12b 页 WYG0520-0471b.png
  舜宾率耆民清理湖地被奸民搆陷死十三年其
  子庠生何竞奏闻先后差法司覈实尽行改正正
  德十五年湖民吴瓒等佔种湘湖田时巡抚许光
  庭委副使丁沂勘议邑人都御史张嵿备言兴废
  改正之由遂榜禁之
国朝康熙二十八年湖民孙凯臣等乘湘湖乾涸私自
  筑堤架桥南自柴岭北至湖岭约三里许捏僧人
  萃弘以便商旅往来为称邑令刘俨督令折毁勒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七 第 13a 页 WYG0520-0471c.png
  石永禁
 西江塘(在县西三十里横亘五十里塘外为富阳江/受金衢严徽四府之水其上源高势若建瓴)
  (萧山在其下流赖此一带之塘捍之明正德十四/年乡官钱玹发仓粟募民修筑嘉靖三十八年塘)
  (坏山会萧大困邑人黄九皋以书上巡按傅凤翔/大兴塘役山会二邑协力筑之基阔七丈收顶三)
  (丈高二丈有奇南起傅家山嘴北尽四都半爿山/横亘二十馀里自是邑人始免水患崇祯十五年)
(国朝江水泛溢道府及山会二县清勘塘缺督修段修/ 顺治十一年塘坏甚多知县韩昌先集议分)
  (筑十七年修西江塘自大门臼上落埠至干家池/止康熙四年大修江塘十三年项家缺圮周之冕)
  (督建凡塘有缺狭处尽行修葺十五年叉坍共计/一百三十馀丈随即建筑二十年二十一年相继)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七 第 13b 页 WYG0520-0471d.png
  (塘圮福建总督姚启圣捐赀兴工命弟姚凤督役/阅四月工成二十五年西江之张家堰坍毁一百)
  (二十馀丈知县刘俨捐赀修筑山会二县协力助/修三十一年三县各出费筑备塘一带五十五年)
  (十一月知府俞卿自大门臼小门臼张家嘴朱前/墩闻家堰共筑塘四百二十六丈计银三千五百)
  (十四两山会协助三分之/一五十六年十二月工竣) 湘湖塘(在县西二里/十七处皆设)
  (塘长看守先是湫口泄水未经设闸明崇祯/间邑人蔡三乐捐赀建闸又助修西北二塘) 黄
  竹塘(在县西南三十五里横亘三里/)
(国朝康熙九年邑令邹/ 勒修筑易土以石) 横塘(在县西/三里) 柳塘(在县西/四里二)
  (塘俱属湘/湖塘内) 白露塘(在县南/二十里) 荻泾塘 周家湖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七 第 14a 页 WYG0520-0472a.png
  塘(俱在县南/二十里) 横塘(在县南/五十里) 芦㢀河塘(在县北/七里贴)
  (近海/塘)
 章家堰(在县东/三里) 孙家堰(在县东/二十里) 杨新堰(在县东/二十五)
  (里/) 沈家堰 衙前堰(俱在县东/三十里) 石湫堰 蔡
  家堰 季家堰(俱在县东/四十里) 单家堰(在县东南/十五里)
  邱家堰(在县南二十五里明万历/十四年邑令刘会修筑) 凑堰(在县东/一里)
   大堰 碛堰(在县南/三十里) 王家堰(在县西/一里) 股堰
  (在县西十里元至正间邑人杨伯远筑堰/辄溃其妻王氏割股投江遂沙涨而堰成) 大堰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七 第 14b 页 WYG0520-0472b.png
  (在县西十里明万历十五/年邑令刘会改建永兴闸) 汪家堰 闻家堰
  吴家堰 方家堰 周老堰(以上六堰俱/沿西江塘) 塘子
  堰(在县西/十五里) 石岩堰(在县南/十五里) 秦家堰 河墅堰
   陈家堰(俱在/县南)
 钱清坝(在县东四/十里废) 倪家坝 义桥坝 新坝(俱在/县南)
  (二十/五里) 盛文坝(即东坝俗名新坝在县东五里明/万历四十四年令陈如松于霪头)
  (闸横筑一坝以防潮患开/双河塍通运河以便舟楫)
 新河闸(在县东/三里) 涝湖闸(在县东/十里) 麻车闸(在县东/二十里)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七 第 15a 页 WYG0520-0472c.png
   许家闸(在县东三/十五里) 徐家闸(在县东南十二里/元邑人韱成之建)
  (明景泰间县丞王/瑾重修今改桥) 螺山闸(在县东南二十里明/天顺间知县梁昉重)
  (建以禦小/江之水) 林家闸(在县西四百步两岸多为居/民填广舟不能通明弘治十)
  (四年屯田佥事张鸾开浚万历十/一年邑绅张试重建桥稍广之) 村口闸(在县/西五)
  (里/) 资福闸(在县西/八里) 永兴闸(在县西十里俗名/龙口闸闸故大堰)
  (明万历十五年令刘会因石塘工毕/以羡银改堰为闸二以泄诸乡水涝) 吴家闸(在/县)
  (南四/十里) 霪头闸(在县北/十五里) 长山闸(在县东北十里/明成化间知府)
  (戴琥/建) 龛山闸(在县东北三十里成化问知府戴/琥建吴宽建龛山闸记绍兴地介)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七 第 15b 页 WYG0520-0472d.png
  (于江海之间潮至则海沙渐壅而水不可通故霪/雨则江流暴涨而田皆湮没尝考郡志有渔浦有)
  (碛堰足以障之入海水利莫大于是自堰之废农/人始以为病浮梁戴侯由御史出知绍兴二年既)
  (相山阴境内置五闸以泄江南北之水他日行萧/山县令陈瑶以苦水告遂指龛山断处置闸闸之)
  (制为门二中施横木旁立石柱上架石梁起于/成化十一年之四月告成于是年之十二月)
  黄公闸(在县南六十里邑人俞种捐赀置闸民/受其利又阙家闸谢荐闸俱俞种建)
  凤堰闸(在县东四百步明弘治七年邑人任邦瑞/重修高润重建凤堰闸记萧山襟花溪碛)
  (堰西带钱塘北滨大海霪雨浃旬遂致泛溢高亢/弥月即为赤地民多病之宋杨龟山先生来宰因)
  (凿湘湖为潴蓄之所其沟潢运河皆为堰闸而因/时启闭焉凤堰闸其一也是堰倾圯田禾湮没邑)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七 第 16a 页 WYG0520-0473a.png
  (士任邦瑞出私币白于县以甃/治之令助以夫力厥功告成) 墙里童闸
(国朝顺治十/ 年建)
   诸暨县
 县湖 在城内又名学湖绍兴府志宋淳熙中知县
  何乔重浚置二闸嘉靖中知县徐履祥复浚于西
  筑一堤
 浣江 在县南门外经野规略吞婺剡万溪之水绕
  城北流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七 第 16b 页 WYG0520-0473b.png
 东江 在县东
 下西江 从县南浣江分流七十馀里与东江合弘
  治绍兴府志元天历间州同知阿尔斯兰迪延开浚
  俗称新江
 黄白川 在县南十里许刘光复会义桥记上受宝
  婺万山之水而通浣江
 泌湖 在县北五十里万历绍兴府志旧以蓄水不
  田故不升科后沿湖居民渐据为田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七 第 17a 页 WYG0520-0473c.png
 白塔湖 在东江下六十里通沥山湖
 沥山湖 在县北六十里紫岩乡
 朱公湖 在下西江三十五里
 高湖 在下东江二十里
 大侣湖 在县东五里
 七十二湖 其名不一并湖之田皆称湖田
 家公堤(在长官桥边宋/县令家坤翁筑)
 湖塘(在县东二里唐天宝中令/郭密之筑溉田二十馀顷)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七 第 17b 页 WYG0520-0473d.png
 杨柳堰(在二十五/都黄莹建) 吕浦堰(在孝/义溪) 岩头堰 孙村
  堰(俱在开/化溪) 街亭堰 王村堰(在洪/浦江) 鸭子堰(在/义)
  (乌/溪) 牿牛堰 石砩堰 洄村堰 永昌上堰(在/枫)
  (溪/) 永昌下堰 铁石堰 丁家堰 宣村堰
  黄圳堰(俱在/枫溪) 仕堂堰(在二十七都横家/山下黄畿廷立) 鱼笼
  堰 石壁堰 黄沙堰(俱在/千溪) 石蟹堰 王堰
  石井堰 祝桥堰 跨湖堰(俱在五/泄溪) 蒋家堰(在/真)
  (如庵/前) 便堰(在概/浦溪) 考溪堰 张家堰(在双/溪)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七 第 18a 页 WYG0520-0474a.png
 万定埂 七家埂 上塘郎埂 下塘郎埂 庙后
  埂 官塘埂 前山埂 包家埂 庙前埂 丁
  家埂 麻园埂 大园埂 黄家井埂 金村埂
   霪口沙塘埂 杜家埂 中湖水埂 下湖
  水埂 吴郎庄埂 坟塔埂 霍家埂 桥头湖
  埂(以上皆上/江东岸) 柘湖埂 前湖埂 白塘湖埂
  宣家湖埂 上庄湖埂 下庄湖埂 安家湖埂
   兹桥湖埂 五湖埂 苧萝下首埂 道士湖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七 第 18b 页 WYG0520-0474b.png
  埂(以上皆上/江西岸) 二十七都小港门前埂 祖宅门
  前埂 关全湖埂 上洋湖埂 下洋湖埂 赵
  郎湖埂 毛村湖埂 蒋村埂(以上皆双/江河岸) 娄家
  埂 陈村埂 翁家荷花埂 张村埂 孙家横
  埂 大樟树埂 大路埂 丁桥埂 庙前碑亭
  半爿埂 上网庙陶家埂(以上街/亭河岸) 水磨堰埂
  黄兰畈埂 石井畈埂 卸湖埂 西景湖埂
  留仁荒湖埂 徐家湖埂(以上山后/河东岸) 牌畈芝麻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七 第 19a 页 WYG0520-0474c.png
  埂 金家湖埂 沙塔湖埂 黄家湖埂 新湖
  埂 杨家湖埂 马塔湖埂 月塘湖埂 朱俞
  二湖埂 合家湖埂(以上山后/河西岸) 霪口塘埂 黄
  家墩埂 高湖埂 汤家湖埂 巉头湖埂 章
  家赵家湖埂 落星湖埂 寿文四十八新湖埂
   上竹月湖埂 下竹月湖埂 木陈湖埂 吴
  墅湖埂 娄家湖埂 新大圩埂 山后湖埂
  孤山湖埂 下东埂 石米横埂 草湖埂 新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七 第 19b 页 WYG0520-0474d.png
  湖埂 金竹唐湖埂 马塘湖埂 白塔湖埂
  西安乡埂 紫岩乡埂 华家岩埂 历山湖埂
   蒋湖忽睹湖埂 横山湖埂 吴湖埂 上金
  湖埂 下金湖埂 新塘里埂 新湖埂 吴家
  匮埂 下湖埂(以上东/江东岸) 庙嘴埂 北园埂 源
  汇埂 和尚滩埂 张家新湖埂 戚家湖埂
  寿家汇湖埂 东横塘湖埂 朱家湖埂 东黄
  家湖埂 东京塘湖埂 泥湖埂 东大兆湖埂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七 第 20a 页 WYG0520-0475a.png
   霰渔湖埂 西施湖埂 鲁家湖埂(以上东/江西岸)
  沙埭埂 余村埂 大侣湖周村埂 楮木湖埂
   西横塘湖埂 西朱家湖埂 西上黄家湖埂
   西下黄家湖埂 西京塘湖埂 何家湖埂
  西大兆湖埂 黄潭湖埂(以上西/江东岸) 北庄畈埂
  张家畈埂 邵家湖埂 郦家小湖埂 东大湖
  埂 道士湖埂 新亭湖埂 黄官人湖埂 庙
  前湖埂 陈家湖埂 上苍湖埂 下苍湖埂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七 第 20b 页 WYG0520-0475b.png
  象湖埂 黄湖埂 郭家湖埂 和尚湖埂 秀
  才湖埂 潭湖埂 车湖埂 张麻湖埂 朱公
  湖埂 上浦埂 贯庄湖埂 桥里湖埂 连塘
  湖埂 江西湖埂 浦球湖埂 湄池湖埂 南
  湖埂 下坂湖埂 枫山湖埂 神堂湖埂(以上/西江)
  (西岸经野规略诸暨上山来水下流万派水由碛/𥔌一处甚窄兼潮水灌突易于泛涨倘不力救未)
  (有不溃败者救埂之法埂内须多钉牛眠桩埂外/护以竹簟草荐低处遇水则闸以门板有漏洞缺)
  (口则下草皮或用旧袋或盐蒲包盛泥塞其口洞/方可止水埂倒多在夜间故水发时当令圩长率)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七 第 21a 页 WYG0520-0475c.png
  (田户终夜巡视/防救始可无虞)
 南门闸(在南/门外) 县湖闸 马湖闸 茆渚埠闸洋
  湖闸 关全湖闸 黄公闸 南湖斗门闸 了
  山上闸 了山下闸 五浦闸(在大侣湖以下五/闸皆明万历间县)
  (令刘光/复建) 庙嘴埂闸 白塔湖埂闸 朱公湖埂
  闸 高湖埂闸
   馀姚县
 馀姚江 在县南十步许又名舜江于越新编滨江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七 第 21b 页 WYG0520-0475d.png
  田皆赖以灌溉若涝则诸乡之水咸放而直入于
  江
 东横河 在县东北二十五里万历绍兴府志明嘉
  靖十五年县丞金韶浚深之
 烛溪湖 在县东北十八里嘉泰会稽志俗号淡水
  海周一百五十里深二丈溉田千馀顷东西各有
  石闸其西闸易为土门旋废宋庆元五年知县施
  宿始复其旧更凿山辟令广每放湖水势不柅人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七 第 22a 页 WYG0520-0476a.png
  皆便之万历绍兴府志明成化十三年于湖中筑
  塘分湖为两自梅墺湖航渡西山以东俱属上原
  塘以西属下原嘉靖十四年重修
 新海湖 在县西北四十五里弘治绍兴府志洪武
  二十二年筑临山卫城塞汝仇湖为教场至二十
  七年耆民黄原敬上言从湖北滨海地筑塘潴水
  为湖以溉田
 汝仇湖 在县西北四十里绍兴府志南距山又距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七 第 22b 页 WYG0520-0476b.png
  喻格堰孟家塘北距海堤周九百七十一顷最为
  大今为民佃不能半矣
  (谨按馀姚陂湖三十一所俱蓄水灌/田今或存或废详见山川兹不复载)
 大江口坝(在县西南三十/五里云楼乡)
 运河新闸(在云楼乡一都万历丙申里人陈/有年周思宸请于守道吴献台立) 李家
  闸(在通德乡/三都废) 周家埠闸(在通德/乡三都) 石堰闸 南
  湫闸 东横河闸(俱在龙/泉一都) 匡堰闸 水霪闸(俱/在)
  (梅川乡/二都废) 白石堰闸(在上林/乡一都) 双河闸 洋浦闸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七 第 23a 页 WYG0520-0476c.png
  (俱在上林乡二都唐景龙元年创二闸于漾塘南/曰双河北曰洋浦宋乾道庆元间皆修治之明永)
  (乐初复为/石闸今废) 罐山闸(在烛溪/乡三都) 白元闸(在梅川乡/二都徐岳)
  (徐灵捐资倡/建民咸赖之)
 菁江斗门(在烛/溪乡) 庙山斗门(在梅/川乡) 诸郎斗门 孙
  家斗门(俱在治/山乡) 黄庄斗门(在凤/亭乡) 眉山斗门(在/云)
  (柯/乡) 横河斗门(在云/楼乡) 孙家斗门 焦家斗门
  孟家斗门(俱在上/林乡) 仁风斗门(在孝/义溪) 沙河斗门
  (在龙/泉乡)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七 第 23b 页 WYG0520-0476d.png
   上虞县
 运河 在县治前通衢之南东接通明堰西距梁湖
  坝绵亘三十里宋史河渠志绍兴初高宗次越以
  上虞县梁湖堰东运河浅涩令发六千五百馀工
  委本县令佐监督浚治万历绍兴府志旧有则水
  牌二一在九狮桥侧一在姜家桥南今皆湮没城
  内河向为居民所侵明嘉靖三年知县杨绍芳归
  河南侵地为牵路约广六尺自通明门抵昼锦门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七 第 24a 页 WYG0520-0477a.png
  自后往来舟皆由城内颇称便十四年知县张光
  祖复归河北地自通济桥至水馆亭约长五十丈
  广八尺连南者共二丈九尺
 新河 在县东北十里万历绍兴府志明永乐九年
  鄞人郏度以通明江七里滩阻塞不便上言将县
  后旧沟开浚名后新河置西黄浦桥直抵郑监山
  堰复旧通明坝又开十八里河直抵江口坝官民
  船皆由之路虽不甚便然免候潮之难嘉靖三年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七 第 24b 页 WYG0520-0477b.png
  知县杨绍芳拆西黄浦桥作凳桥舟复由城中行
  而黄浦桥东至十八里河则仍郏度迹不改
 西溪湖 在县西南二里湖周七里上虞县志宋令
  戴延兴为堤七里以障之又名七里湖可溉田二
  千馀顷后渐废元至正间县尹林希元有复湖议
  明仍元旧升税为田者久之万历间县令朱维藩
  修浚诸港湖得稍复犹未能还其故址也
 夏盖湖 在县西北四十里北枕大海周一百五里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七 第 25a 页 WYG0520-0477c.png
  万历绍兴府志湖有三十六沟引灌五乡十三万
  亩兼有菱芡芙蕖鱼虾之利俗谓日产黄金方寸
  宋熙宁中县尉张渐废为田元祐四年吏部郎中
  章楶奏复之政和中又废为田建炎四年傅崧卿
  守郡馀姚陈橐上书陈利便(陈索上傅崧卿论夏/盖湖书上虞馀姚所)
  (管陂湖三十馀所而夏盖湖最大周回一百五里/自来荫注上虞县新兴等五乡及馀姚县兰风乡)
  (此六乡皆濒海土平而水易泄田以亩计无虑数/十万惟藉一湖灌溉之利今既涸之为田若雨不)
  (时降则拱手以视禾稼之焦枯耳其他诸湖所灌/注皆不下数百顷在馀姚若汝仇牟山烛溪上林)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七 第 25b 页 WYG0520-0477d.png
  (馀支千金渔浦黄山乐安等湖所灌田动以数百/顷值利人户倚以为命而乃尽夺之一遇旱暵非)
  (惟赤子饥饿僵踣道路而计司常赋亏失尤多虽/尽得湖田租课十不满其三四又况每遇旱岁湖)
  (田亦随例申诉官中检放与民田等昨见上虞丞/言曾蒙上司差委相度湖田利害因点对靖康元)
  (年建炎元年湖田租课除检放外两年共纳五千/四百馀石而民田缘失陂湖之利无处不旱两年)
  (计检放秋米二万二千五百馀石只上虞一县如/此以此论之其得失岂不较然民间所损又可见)
  (矣但当时以湖田租课归御前与省计自分两家/虽得湖田百斛而常赋亏万斛嬖佞之臣犹将曰)
  (此百斛者御前所得也不创湖田何以有此省计/亏羡我何知哉今湖田租课既充经费则漕台郡)
  (守固当计其得失之多寡而辨其利害夫公上之/于民一体也有损于公有益于民犹当为之况公)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七 第 26a 页 WYG0520-0478a.png
  (私俱受其害可不思所以革之耶橐见建炎二年/春邑民常诉湖田之害于抚谕使者使者下其状)
  (于州县上虞令陈休锡遂悉罢境内之湖田翟帅/以未得朝廷指挥数窘之陈不为变是岁越境大)
  (旱如诸暨新嵊赤地数百里农夫无事于铚艾独/上虞大熟馀姚次之其冬新嵊之民籴于上虞馀)
  (姚者属路不绝向使陈令行之不果则邑民救死/不暇况他境乎夫以一县令尚能为之橐之所望)
  (于左右/宜何如)嘉泰会稽志绍兴二年上虞县令赵不摇
  言湖为田不便吏部尚书李光奏一方利害无甚
  于湖自政和以来以湖为田者乞复为湖万历绍
  兴府志嘉熙元年或献于福王府民张康等争之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七 第 26b 页 WYG0520-0478b.png
  得免元元贞间傍湖之民辄于高处填为田至数
  十亩至正十二年县尹林希元定垦田数馀悉为
  湖十六年或乘间窃种尹李睿复之十八年或献
  于长鎗军县尹韩谏言于督军郎中刘仁本已之
  其水灌上虞之新兴等五乡之田而陈仓堰闸之
  水则灌馀姚之兰风一都四五七九十保之田后
  上虞不肯与馀姚同利明洪武六年知府唐铎悉
  复古规令教授王俨作记志其本末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七 第 27a 页 WYG0520-0478c.png
  (谨按上虞陂湖甚多惟夏盖则为湖甚广为利甚/大为一邑水利之最馀虽资以荫田其名已见山)
  (川兹不/复载)
 孔堰 奚家堰(俱在/二都) 石堰 驿亭堰 小越堰
  河清沟堰 蒋家堰 皂角堰 俞植堰 两贯
  珠堰 五乂堰(俱在/三都) 横山堰 施家堰 杨湖
  堰 夹堰 徐林堰 徐少堰 杜兼堰 柯山
  堰(俱在/四都) 徐浒堰 王婆堰 丁家堰 陈仓堰
   李监堰 中堰 西䃮堰(俱在/五都) 思湖堰(在六/都)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七 第 27b 页 WYG0520-0478d.png
   花公堰 梅林堰 窦堰(俱在/七都) 黄家堰(在八/都)
   茭葑堰(在九/都) 炭堰 柯庄堰 新建堰 百
  官堰(旧名龙/山堰) 穰草堰(俱在/十都)
 中坝(又名新通明坝在县东十里郑监山下宋时在/急递铺侧名通明北堰明洪武初鄞人郏度建)
  (言开浚移郑监山下嘉靖间有奸民私/置幽洼泄水知县杨绍芳鸠工坚筑焉) 通明坝
  (在县东三里二都/宋嘉泰元年置) 梁湖坝(在十都曹娥江东岸/风涛冲激迁徙不常)
  (元至元庚辰迁曹娥驿西邑簿马合麻重建明洪/武初设官掌之嘉靖间江潮西徙涨沙约七里县)
  (令郑芸浚为河移/坝江边以通舟楫) 蒿坝(在十一都/近蒿山) 横泾坝(一/在)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七 第 28a 页 WYG0520-0479a.png
  (南门外明万历五年县丞濮阳傅重修甃以石此/附郭水利之最要者也二十五年县令胡思伸创)
  (为斗门时其蓄泄一在东门外新/安闸南胡思伸造闸仍增拓其址) 屈家坝(在十/都)
   池湖坝(在十/四都)
 张家闸(在一/都) 孔家闸(在一/都) 西陡门闸 石堰闸
   小越闸(俱在/三都) 横山闸(在四/都) 夏盖山闸 陈
  仓堰闸(俱在五都明/洪武二年置) 穰草堰闸 洪山湖闸
  陡门闸 孔泾闸(俱在十都即孔堰闸元/至正庚子改堰为之) 嵩陡
  门闸 小陡门闸(俱在十一都/与会稽接壤) 龙山陡门闸(在/十)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七 第 28b 页 WYG0520-0479b.png
  (四都闸坐江口截定流水灌田一千馀亩闸废/民甚苦旱明万历三十三年县令徐待聘建)
  虞家港闸 湖头闸 龙舌闸 郑家闸(俱在二/十一都)
  (上二闸俱/朱维藩建) 清水闸(在二十二都宋嘉泰元年尉/钱绩修建孙应时复清水闸)
  (记上虞运渠贯邑而西二十五里属于曹江其堰/曰梁湖地势高邑东十二里属于姚江其堰曰通)
  (明地势下水容于两堤间高于田丈馀而夹堤皆/深浦故渠数决为患不小嘉泰之元吴越钱君绩)
  (为尉询其故或曰上管有酾水之道曰清水闸渠/涨则北泄之于浦今废数十年而故址则存钱君)
  (行视信然乃上创石桥下甃斗门启闭以时一追/旧规又缮治近堤广五十丈袤二千尺土石坚密)
  (渠得不决修后圯/府史王永 之) 孟宅闸(在县东二十二都宋/嘉泰初县尉钱绩修)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七 第 29a 页 WYG0520-0479c.png
  (后圯府史王永以旧闸小窄/不足防水就故址更加深广) 四水闸(在县东南/二十二都)
  (宋县令袁/君儒建) 清河坊闸(在二十/二都) 永济闸(在二十/三都)
   新安闸(在县东五里包村港明万历二十四年/县令胡思伸建凡三洞每洞阔一丈馀)
  (两岸皆甃以石置田以资修理定闸夫六名以司/启闭胡思伸新安闸记万历丙申子出令于虞考)
  (虞疆西截姚江旧汇为沙湖导自运河中通皂李/成巨浸可一舍而抵县治治南水发源自百云巽)
  (溪澌流灌于城内分流而为玉溪郊外旧有横坝/闸以障其流而回波转注焉久皆湮没无存矣运)
  (河而东则由治直达通明去治东半里向南有孟/宅闸闸下之水盘旋至包村港实巽水所汇处为)
  (江潮之咽喉水口之关锁而地势高仰苦泻直走/姚江宁惟一方旱涝是虞实四境风气攸关则莫)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七 第 29b 页 WYG0520-0479d.png
  (如闸包村是急余乃次第经营既为修筑沙湖蓄/一邑之水源又为更新横坝浚玉溪之壅阏而尤)
  (注意于包村佥谓兹水之灌田者亩可万计不闸/时苦旱不登闸则岁可倍收化瘠为腴今第量其)
  (承灌之浅深为输钱之多寡分为三则则无踰二/钱于是卜日兴工任事者协心悉力殆无遗计而)
  (闸事始竣自闸事竣与前二闸鼎峙而后虞之水/利可谓大备已闸名新安余新安产也民识不忘)
  (倘亦郑渠苏/堤之比乎) 柯家闸(在镇都又/名长坝) 韩家闸(在镇/都明)
  (洪武七年置宋濂建柯家韩家二闸记上虞有湖/名夏盖渠之下流建二石闸湖并于海卤水或乘)
  (潮而入旧尝造堤捍其冲至是暴溃洪武辛亥冬/临淮唐侯铎出守会稽上虞侯视决堤与民共约)
  (度田次会粟因口以赋庸凿石为堤自莲花池至/纂风合万有三千尺始与故堤属堤幸成会侯召)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七 第 30a 页 WYG0520-0480a.png
  (入为卿太常遂命僚属集事其柯家闸广二十有/四尺深如广之数而嬴其一其韩家闸广减前闸)
  (之半深比广倍之始事于/甲寅七月讫于十有二月)
   嵊县
 新河 在县东北三里万历绍兴府志往昔剡溪由
  西而北环城出艇湖及后水涨溪南徙不由故道
  古溪遗址尚存明隆庆六年知县朱一柏自东门
  外引河流迤北入古溪两岸筑以石堤邑人立石
  题曰朱公河万𠩵四年夏知县谭礼议浚署县教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七 第 30b 页 WYG0520-0480b.png
  谕王天和县丞林济卿主簿郑辂协力治之嵊县
  志万历七年提学副使乔因阜檄县重浚今复淤
 何家塘(在县东十里/崇信乡七都) 任帡塘(在县东二十五/里八九十都) 奶
  乌塘(在县东四十/里十四都) 西山塘(在县东五十/里十五都) 清隐
  塘(在县东七十/里十六都) 爱湖塘(在县南七/里一都) 黄塘(在县/南八)
  (里二/都) 洌洁塘(在县南二十/里五十三都) 丽湖塘 古迹坑
  (俱在县西南十/五里五十一都) 道塘 贵家堰(俱在县西二十/五里四十六都)
   新塘 东湖塘 西湖塘(俱在县西三十/里四十八都) 官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七 第 31a 页 WYG0520-0480c.png
  塘(在县西四十/里三十六都) 普惠塘(在县西五十/里四十二都) 芦塘(在/县)
  (西五十里/三十七都) 沃塘(在县西五十/里二十都) 广利塘(在县西/北二十)
  (里界十九二十/都二十五都) 汉塘(在县西北二十/里二十五都) 俞家塘
(国朝在县北十九里二十都久圮民享其利/ 康熙间县丞胡玒修浚诸塘)
 陈塘砩(在二/都) 桃花砩 吴家砩(俱在三都万历/三年修筑今塞)
  大岩砩(在五/都) 守山砩 临安砩 纵枝砩 前
  花砩(即东郭/砩今圯) 桃花砩(俱在/六都) 黄济渠砩 赖石
  砩 黄泽砩 岩头砩 大浅砩(俱在八/九十都) 许宅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七 第 31b 页 WYG0520-0480d.png
  砩 任泉砩(俱在十/三都) 梅林砩(在十/五都) 于浦砩
  曹娥砩(俱在二/十二都) 油草砩 道士砩(俱在二/十三都) 秋
  头砩 黄城砩 澄溏砩(俱在二/十六都) 相家砩 黄
  岩砩 黄石官砩 青水砩(俱在二/十八都) 油草砩(在/二)
(国朝十九都明崇祯间湮废/ 康熙间县丞胡玒督浚) 胡洋砩(在二十/九都) 下黄
  坂砩 样头砩 秋绿砩(俱在三/十一都) 城后砩 黄
  家塘砩(俱在三/十二都) 下齐砩(在三十/三都) 苦竹大砩(在/三)
  (十四/都) 苦竹砩(在三十/五都) 铛黄砩(在三十/六都) 新石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七 第 32a 页 WYG0520-0481a.png
  砩 石□砩(俱在三/十七都) 八亩砩 白肚砩 横溪
  砩(俱在三/十八都) 古砩(在三十/九都) 沿岩砩(在四/十都) 前田
  砩 石古砩 苦竹砩(俱在四/十一都) 通渠砩 胡家
  砩 菖蒲砩(俱在四/十二都) 泉砩 沈郎砩 史铁砩
  (俱在四/十三都) 皂角砩 新桥砩(俱在四/十四都) 宋家砩(在/四)
  (十五/都) 康郎砩(在四十/六都) 俞家砩 卑溪砩 新
  石砩(俱在四/十七都) 碑石砩 戚家砩(俱在四/十九都) 浩江
  大砩 石鼓砩(俱在五十都明崇祯间乡民李嘉/寿倡筑)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七 第 32b 页 WYG0520-0481b.png
(国朝康熙间典史/ 毛鼎铉督浚) 陈村砩(在五十/一都) 深林砩 潭遏
  砩 胡塍砩(俱在五/十三都) 源通砩 益通砩(俱在五/十四都)
  (明万历间为洪水冲坍/邑人赵明峰修治之) 陈大砩(五十/五都)
   新昌县
 东溪 在县东一里其正派从北流过县后西北流
  为三溪出嵊县为剡溪嘉泰会稽志其源东南来
  自天台石桥瀑布水支派入县南流西溉田一万
  二千亩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七 第 33a 页 WYG0520-0481c.png
 东堤(绵亘三里以捍溪潦宋知县林安宅所筑宝𠩵/间知县赵时佺咸淳间知县吴均佐重修历二)
  (百年又圯明成化十二年知县李楫修筑弘治间/知县唐夔筑大堤邑绅尚书何鉴时为御史实持)
  (其议未几复坏于水知县杨琛累石重修增筑子/堤高广视昔三倍李杰文重修东堤记县治东南)
  (接天姥诸大山溪涧众水奔注百馀里汇为东溪/环于县东而北折为剡溪一遇霖雨山水暴至则)
  (东溪泛溢汹涌势不可禦宋绍兴间水决覆船山/坏民田冲县治时闽人林安宅知县事筑大堤捍)
  (之起自小东门逾北门而止又筑子堤于外以杀/水势正统间水决虎队岭成化丁酉为患弥甚弘)
  (治癸丑县令唐夔筑大堤起自龙山接于旧堤计/一百六十馀文丙辰夏水溃所筑数十文县令杨)
  (君琛累石塞之增筑子堤其长视大堤三分之二/广三分之一弘治十三年记 嘉靖间水复决推)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七 第 33b 页 WYG0520-0481d.png
  (官陈让知县吴希孟董役因旧址增筑知县万/鹏成之隆庆间知县萧敏道捐金募工修筑)
  后溪堤(在县西十里明万历间知县田琯/令典史朱琳督工修筑以捍水患)
 孝行砩(在县南一里宋知县林安宅所开长十馀里/溉田一万三千亩民赖其利后知县涂相宋)
  (贤相继修理之后因水利不均民莫肯修明万𠩵/三年岁旱知县田琯视之得其故乃谕民协力修)
  (浚五年复募民增修沿砩加土坚筑甃以石板于/大佛桥泄水之处设巨石以防旱涝立均水牌以)
  (均灌/溉) 醴泉砩 青山砩 鼓泉砩(俱在/四都) 青泉
  砩(在五/都) 谷陈砩(在五/六都) 梅渚砩(在七/都) 下意砩
   龟岩砩 左于砩(俱在八/九都) 左过砩 穿岩砩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七 第 34a 页 WYG0520-0482a.png
  (俱在/十都) 津溪砩 染口砩 大用砩 磕山砩(俱/在)
  (十二/都) 练使砩(在十/三都) 长照砩 □嵔砩(俱在二/十都)
  奇岩砩(在二十/四都) 中溪砩 三坑砩(俱在二/十七都) 新
  泽砩(在二十/九都) 丹坑砩 香林砩 小溪砩(俱在/三十)
  (三/都) 支浅砩 螺蛳砩 马郎砩 茹葫砩(俱在/三十)
  (八九/都)
  (谨按新昌在万山中地势欹仄故鲜陂湖沟浍止/溪流三派引以溉田其利害所关则惟在东堤与)
  (诸砩/而已)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七 第 34b 页 WYG0520-0482b.png
 
 
 
 
 
 
 
 浙江通志卷五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