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1a 页 WYG0520-0404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浙江通志卷五十三
 水利(二/)
  杭州府(下/)
   仁和县(城外/河道)
 上塘外沙河 自草桥门北绕城东过永昌坝至蔡
  湖桥北达菜市门外河沿城转西过东复过西转
  北至德胜桥与上塘运河水合唐书地理志咸通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1b 页 WYG0520-0404d.png
  二年刺史崔彦曾开咸淳临安志潮水冲击钱塘
  江岸奔逸入城势莫能禦开三沙河以决之曰外
  沙中沙里沙宋政和元年郡守张阁表识其处近
  南有坝(成化杭州府志/今遗迹俱无存)
  (谨按沙河成化杭州府志载入钱塘今查/三沙河首尾俱在仁和县故改入仁和)
 前沙河 在菜市门外东南接外沙河北达后沙河
  咸淳临安志苏轼尝于此督役开汤村运盐河
 后沙河 在艮山门外坝子桥北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2a 页 WYG0520-0405a.png
 蔡官人塘河 在艮山门外九里松塘东由姚陡门
  通何□店汤镇赭山
 赤岸河 在赤岸之南自运河入港通高塘横塘诸
  河去城东北三十五里
 施何村河 在桐扣山水达堰东去城东北四十五
  里
 方兴河 在临平镇东去城东北六十里东通海宁
  县长安坝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2b 页 WYG0520-0405b.png
  (谨按赤岸河施何村河方兴河皆南宋时运河也/其名虽殊实一道耳凡舟由苏州嘉兴而来者过)
  (长安坝从方兴河入艮/山水门抵断河而止)
 上塘河 在艮山门外成化杭州府志自德胜桥东
  至长安坝又东抵海宁城百有馀里一带土田水
  利俱赖此河岁久河不开浚沙壅渐高而隔塘诸
  笕低入河底每为走泄天稍无雨水即涸竭苗槁
  无济舟阻不行明天顺间知府胡浚以郎暹言同
  知县周博起夫开浚旱乾获利舟行通便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3a 页 WYG0520-0405c.png
国朝雍正五年巡抚(臣/)李卫委杭防同知马日炳动支
  海宁县邑绅陈邦彦捐输银开浚自艮山门外施
  家桥起施家堰止计七千七百九十九丈
 下塘河 在武林水门外经清湖闸入运河
国朝雍正五年巡抚(臣/)李卫委分司徐有纬动支帑银
  开浚自驿桥起至清湖闸计三百二丈
 新开运河 在武林门外北新桥之北通苏湖常秀
  等河宋史河渠志浙西运河自临安府北郭务至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3b 页 WYG0520-0405d.png
  镇江江口闸六百四十一里淳熙十一年臣僚言
  运河之浚自北关至秀州杉青各有闸堰自可潴
  水惟沿河上塘有小堰数处积久低陷无以防遏
  水势当时加修治兼沿河下岸泾港极多其水入
  长水塘海盐塘华亭塘由六里堰下私港散漫悉
  入江湖以私港深运河浅也若修固运河下岸一
  带泾港自无走泄上以为然十四年七月不雨臣
  僚言奉口至北新桥三十六里宜开浚从之咸淳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4a 页 WYG0520-0406a.png
  临安志淳祐七年夏大旱运河乾涸安抚赵与𥲅
  奏请开掘修筑塘路一自北新桥至狗葬开阔三
  丈深四尺一自狗葬至奉口开阔一丈(赵与𥲅请/开河奏勘)
  (得临安府客旅船只经由下塘系有二路一自东/迁至北新桥今已断流米船不通一自德清沿溪)
  (入奉口至北新桥间有积水去处亦皆断续每未/一石步担费几十馀千米价之增实由于此若不)
  (急行开浚事关利害今委官相视见得自奉口至/梁渚仅有一线之脉止可载十馀石米舟自梁渚)
  (至北新桥则皆乾涸不可行舟共三十六里计五/千五百三十九丈五尺除已雇募乡夫差委官属)
  (分段开掘外又契勘塘岸一带多系久失修筑日/渐隳坍纤路狭窄艰于行舟今就此河掘令深阔)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4b 页 WYG0520-0406b.png
  (帮筑塘路庶几水陆皆/有利济实一举而两得)成化杭州府志元至正末
  张氏军船往来苏杭以旧河为狭复自五林港口
  开浚至北新桥又直至江涨桥广二十馀丈遂成
  大河因名新开运河
国朝康熙四十七年巡抚王然奉
旨重浚自一都十五啚登云桥起至泥坝内戚家桥止
  计三百九十丈二都十一啚柴公桥起至南石桥
  内张家浜止计一百二十丈二都十五啚驼子桥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5a 页 WYG0520-0406c.png
  起至北石桥止计三百四十丈三都七啚石灰桥
  起至礼佛桥内谢家浜止计一百七十丈四都七
  啚义桥起至治平寺内河港口止计一百八十丈
  又五杭桥东太平桥港凡一百一十五丈俱挑浚
  深阔
 宦塘河 去城西北三十五里南接北新江涨桥河
  北达奉口河咸淳临安志淳祐七年旱安抚赵与
  𥲅开浚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5b 页 WYG0520-0406d.png
 奉口河 去城西北四十五里抵德清县界
国朝雍正七年总督臣李卫动给帑银一千三百有奇
  委员开浚
 临平湖 在县东长乐乡往时周四十里溉田三百
  馀顷唐后湖日淤近多废为桑田鱼池仅存小河
  (谨按陈善府志曰仁和之水其河渠之大者有三/曰上塘曰下塘曰宦塘上塘自艮山门迄长安坝)
  (下塘自北关迄大麻村宦塘自高桥迄奉口洪流/钜浸分为支河者无算旁近之田仰以给溉润焉)
  (下塘上塘高下相去七八尺以一塘为隔上恒苦/旱下恒苦涝故置笕闸以为蓄泄而一郡之田皆)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6a 页 WYG0520-0407a.png
  (成沃/土云)
 五里塘(在艮山门外五/里旧尉司衙侧) 走马塘(在艮山菜/市门外) 谢家
  塘(在菜市门/外一里) 菜市塘(在菜市门/外三里) 土塘(一在菜/市门外)
  (十二里宋殿司右军教场/之侧一在团围头石塘北) 月塘(在艮山/门外) 沈家
  塘(在县北二/十五里) 宦河塘(在北新桥之北接连运河/大塘长三十六里其西又)
  (有一塘曰西塘袤十八里直抵安溪宋淳祐/七年安抚赵与𥲅修筑西塘颓圯亦加筑治) 大
  云寺湾塘(在五都/二啚)
(国朝雍正七年总督臣李卫动/ 给帑银四百两委员重修) 运河下塘(自北新桥/北直抵石)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6b 页 WYG0520-0407b.png
  (门县界横亘九十馀里其地有三里漾十二里漾/芦苇水泺无塘遮护遂为盗薮正统七年通判易)
  (輗条上利害巡抚侍郎周忱相度便宜修筑塘岸/一万三千二百七十二丈四尺桥七十二座水陆)
(国朝并行便于漕饷刘兆麒巡抚范承谟以是塘河路/ 康熙九年总督)
  (利济攸关遂酌议兴工计水阙共一千三百六十/三丈每丈工料八两坍塌石塘共四千二百九十)
  (五丈每丈工料四两七钱无石塘路共一千二百/二十五丈每丈工料五两约需银四万两是时督)
  (抚布按捐俸绅士义民乐输委耆民施国贤董其/事历一载筑成石塘四千三百八十三丈桥六百)
  (二十三洞虽以工费不继未及竣工然往来利涉/漕艘通行商民称便焉雍正七年总督臣李卫动)
  (给帑银八百六十两有奇委知县王廷/藩县丞于平修筑北新关外一带塘岸) 永和塘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7a 页 WYG0520-0407c.png
  (在永和乡当仁和海宁二县之间俗谓之三里险/即白龙潭也宋绍定己丑邑士范武捐财以助修)
  (筑塘成岁无水患邑宰范光名曰永和堤许应龙/永和堤记运河有塘衣带浙水绵亘千馀里关提)
  (封者六州带主管者十县仁和首当其一邮递辇/运憧憧旁午惟永和堤阻鼎湖白龙潭之险卯风)
  (湍流夤夕鼓荡一有线溜则膏腴数百顷瞬刻就/浸繄欲经久不扰是岂一日一人之力哉邑有范)
  (任二君倡为义役乃悉心讨究谓土力屡溃于成/也于是率众僦工筑以石桩以松迄成二百五十)
  (丈为钱数千缗范君为费独当什五董视犒赉尤/详焉傍筑道茂庵给伏腊俾早晏巡徼事无遗虑)
  (整如也肇始于绍定己丑之春告成/于是岁良月之望堤成请记颠末)
 里沙河堰(在武林/门外) 上堰(在小北/门外) 下堰(在馀杭/桥侧)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7b 页 WYG0520-0407d.png
  隽家堰(在沈塘湾去城/东北一十八里) 金家堰(在皋亭铺去城/东北二十五里)
   汤家堰(在临平镇/西北十里) 梅潭堰(在临平镇中/旧名梅潭坝) 费
  仁堰(在临平镇东二里莲/花铺左俗称费儿堰) 吴家堰(在临平镇东/三里永和塘)
  (去城东北/四十五里) 施家堰(在临平镇东四/里旧名施家坝)
 永昌坝(在永昌门外通钱塘/江明洪武二年建) 会安坝(在艮山门外/洪武五年建)
   猪圈坝(在武林门外陆家/场洪武三年建) 德胜坝(在城东北/五里夹城)
  (巷内洪武/五年建) 石灰坝(在德胜/桥东) 隽家坝(在沈塘湾/东去城东)
  (北二十/五里) 周家坝(近华/桥) 宅前坝(近北/庄) 胡家坝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8a 页 WYG0520-0408a.png
  (在施家坝/东五里) 车前坝(近馀/庆桥) 毛家坝 八道坝(俱/近)
  (超/山) 诸家坝(在吴/下村) 叶家坝(在戴家/桥北) 范家坝
  薛家坝 戴家坝(俱在东/北区)
 德胜闸(在德/胜坝) 隽堰闸(在隽/堰坝) 临平闸(在临平镇三/闸俱在运河)
  (官塘一带潦涨河溢皆由此泄入下塘明天顺间/知府胡浚重修)
(国朝康熙十年士民郭定生等以诸闸为土豪阻塞/ 具呈督抚令如旧开浚修筑上下塘均受其利)
  小林大闸(在仁和县十五都十七都东西界间闸/莫详所始以运河塘下高田不与下塘)
  (河接旱无车灌置此蓄泄隔塘白洋石目二笕下/流其为塘下高田之利最溥年久坍圯明天顺间)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8b 页 WYG0520-0408b.png
  (知府胡浚知县周博重/建一乡蒙利溉田数千) 清凉闸(在艮山门外临/江八啚清凉桥)
(国朝雍正七年总督臣李卫委/ 仁和知县董怡曾重修) 柳林闸(在武林/门外) 凤
  口陡门闸(在县西/北奉口) 劳家陡门闸(在县西北/劳家村) 唐
  泾陡门闸(在县西/北唐泾) 小林闸(一名元镇/闸在小林) 临平湖
  四闸(在临平镇/东南五里) 南陡门闸(在武林门/北里半) 北陡门
  闸(在武林门/外二里) 潘公闸(在临平镇东/龙兴桥西) 娑婆闸(在/吴)
  (家堰/东)
 隽堰西笕 李王塘笕 金家堰笕 石目铺笕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9a 页 WYG0520-0408c.png
  白洋笕 冯家笕(俱在运河/官塘一带) 曹家渠河底石笕
  (在临平镇西西茅桥甃石于运河之下以泄曹家/渠之水暗注于下河以上七笕不知建自何代宋)
  (元间屡修明天顺间知府胡浚相度笕门太低者/重砌令高其检水闸圮者重修令民以时启闭崇)
  (祯十四年大旱诸闸笕俱高不能泄水当事议去/运河底石泄水至下河可救田数十顷比泄水后)
  (石缝不能合多方弥纶水终漏下里人陶子昂献/策截运河两边水戽乾以猪肝杂瓦灰捣烂合石)
  (缝不半日而石底如/故至今犹坚固也)
   海宁县
 县市河 在县城内北通二十五里塘河自城北拱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9b 页 WYG0520-0408d.png
  辰水门入东南经胜安桥透安戍水门会淡塘河
  万历杭州府志隆庆六年十月重浚(吴遵重浚市/河记海宁县)
  (市河者郭内之通渠也其源出西湖达二十五里/塘河自城北拱辰门入东达春熙西达安戍二水)
  (门舟楫往来脉络条惕岂惟利商贾通贸易而一/邑之文运实关焉宋元迨今日就堙塞嘉靖己酉)
  (县尹廉泉高侯尝一治之未几岛夷蹂躏中外戒/严尽塞诸水门以杜奸萌小民并缘侵窃河遂成)
  (周行邑中市井萧疏科第稀旷民病久矣隆庆壬/申三月廉访少浦徐公按部至邑诸生以请公毅)
  (然曰地运之系河渠犹血脉之周营卫一日阏遏/斯病矣矧兹渠利厚且广而今梗之是诚予责也)
  (乃下教曰周官川衡掌巡川泽之禁令而平其守/凡犯禁者执而诛罚之兹渠之便实由于民苟绳)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10a 页 WYG0520-0409a.png
  (以周法则民大者流小者刑殆将弗堪其议舍所/罚而令各分工任事兴利除疾固民所乐趋也檄)
  (文月至踰数百里外无忘昕夕乃命丞崔颖经其/北朱廷芳理其东典史戴中疏其西覈验成绩长)
  (吏以时督察之于是县尹良祯余侯供命惟谨丞/若尉咸事其事均劳祗役善崩者甃以坚石既固)
  (者仍其宿址浚深一丈四尺广加深十之二余侯/复捐俸新三水门凡数阅月而竣事居者宁宇行)
  (者比舟士忭民欢相/与伐石徵言为记)
国朝顺治十年知县秦嘉系重浚(秦嘉系重浚市河记/市河之源首自西湖)
  (达于二十五里塘河自拱辰水门入绕城东经胜/安桥过安戌水门西出会淡塘河宋元间县东有)
  (赋亭驿舟楫往来元末移驿长安并作水驿自此/河渐堙塞后因市房稠密始而架阁后渐填砌石)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10b 页 WYG0520-0409b.png
  (岸僣塞官河城水不通嘉靖间令蔡完稍为开浚/经今百馀年泥沙壅塞地脉阻绝今力行开浚兴)
  (复旧制使城市之水潆洄流绕工始/于顺治十年十月甫越月而告成)雍正七年总
  督臣李卫委湖州知府吴简民开浚自拱辰门起
  至安戍门止可通舟楫
 淡塘河 在县西北二百步其派自钱塘来东抵县
  城壕西则堙塞北通运塘河
 二十五里塘河 自拱辰水门透西南二十五里会
  于运河而达长安坝宋史河渠志淳熙二年两浙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11a 页 WYG0520-0409c.png
  漕臣赵磻老言长安闸至许村一带漕河浅涩请
  出钱米发两岸人户出力开浚从之
国朝康熙十四年知县许三礼重浚(许三礼浚河记余/癸丑冬抄来牧海)
  (昌适值河流浅涸舟楫难施未几告竭询及里中/父老佥曰宁处省会之东地独高阜河道浅狭旱)
  (易乾涝易溢民间苦此甚久乙卯冬躬率分委萃/力鸠工自宣德门外开起东至袁花北至郭溪止)
  (丙辰秋又开自拱辰门起北至长安西至许村止/民情鼓舞告厥成功今积雨不灾久旱不涸由是)
  (溯中塘穷六十里河源相薛家坝址开其壅塞转/西安戍门外淡塘又转拱辰门外官河至高家笕)
  (竟不知潆洄于何所云访之当年瓦石堰高家笕/旧有云洞故迹今则移建郑家笕下距河底三尺)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11b 页 WYG0520-0409d.png
  (浅则存溢则出得达下河绕宣德门仍归袁花以/见河源通塞之故俾将来有以考述故志之康熙)
  (十五年八月记陈敱永开河丈尺碑我宁地高河/狭天稍亢阳则陇亩难溉旱魃肆虐河底成涂许)
  (邑侯属黎元而告之曰邑内频荒苦无蓄水俟农/隙而浚深之先开城壕广二丈四尺深一丈二尺)
  (次及硖石塘自附城至郭店约九里广二丈四尺/深一丈二尺自郭店往西至朱家桥又五里广三)
  (丈深一丈二尺自郭店北至斜桥计十里阔三丈/深一丈二尺次浚袁花塘至洄水桥遥二十里仍)
  (广二丈四尺或三丈深一丈二尺徐及硖川袁花/镇河去污积复旧道一月之内侯自督理天不雨)
  (雪民皆子来不弥月爰告厥成迄丙辰丁巳两年/夏秋之交雨旸不时而田禾丰稔咸侯之德也又)
  (开新塘三条自郭店至斜桥自斜桥徂西至万兴/桥半属石门县自郭店徂东至洄水桥天衢坦易)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12a 页 WYG0520-0410a.png
  (其利溥哉爰请立碑刋定丈尺/庶后则而效之其利万年矣)雍正五年巡抚臣
  李卫委湖州知府吴简民杭防同知李飞鲲动给
  邑绅陈邦彦捐输银重浚自镇海门外吊桥起直
  抵长安镇迤西至施家堰仁和县界止
 六十里塘河 在县东西湖水从仁和至海宁绕城
  南而东抵黄湾为六十里塘河至此而上河之水
  与下河会积渐淤塞
国朝顺治十年知县秦嘉系开浚盐艘民舟往来咸利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12b 页 WYG0520-0410b.png
  康熙五十七年巡抚朱轼复加开浚
 硖石镇市河 在县东北六十里
国朝康熙十四年知县许三礼开浚自宣德门外起至
  郭溪止雍正七年总督臣李卫委湖州知府吴简
  民重浚自宣德门外吊桥起由郭店至北施家桥
  止
 袁花塘河 在县东五十里
国朝康熙十四年知县许三礼开浚自宣德门外起东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13a 页 WYG0520-0410c.png
  至袁花雍正七年总督臣李卫委湖州知府吴简
  民重浚自春熙门外起由教场桥至东新仓港止
 淡塘(在县西北二百步宋嘉定间筑今/河为沙塞其南之半桥道可识) 咸塘(在县/西南)
  (一里与淡/塘相对) 二十五里塘(在县西北长二十五里/由县达长安镇宋绍熙)
  (九年令陈恕募民筑岸广三丈/高三尺甃以石人号甘棠堤) 运塘(自庄婆堰/北石门县)
  (界牌起至许村西至/仁和县界三十馀里) 新江塘(在县东/北十里) 洛塘(在/县)
  (北长四/十里) 袁花塘(在县东长/六十里) 新塘(即备塘在县/东自天妃庙)
  (东抵黄山/长五十里) 六十里塘(在县东黄湾/长六十里)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13b 页 WYG0520-0410d.png
 黄家堰(在县西/五十里) 通浦堰(俗呼冲浦堰在/县西北五里) 李六堰
  (在县东/五里) 凌家堰(在县西北/四十五里) 莫家堰(在县西北/四十七里)
   水没堰(在郭店西/二十里) 瓦石堰(在县东北里半堰/东有刘郎堰今废)
   庄婆堰(在县西北三十里元至大间有蒋化主/建石桥于上长四十丈其堰开而不闭)
  (以通太湖之水大利于民至正初庸田司复置/堰设车注之具六年以不便民复开后改为桥)
  长安旧堰(在县西北二十五里长安镇宋熙宁元/年诏杭长安堰监护使臣以管斡河塘)
  (系衔常同所属令佐/巡视修固以时启闭) 长安新堰(在长安镇长安/乃舟车往来南)
  (北冲要之地旧有堰车上下船官使不便而商民/之舟多留者元至正七年松江上海县民韩日升)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14a 页 WYG0520-0411a.png
  (李克复捐财买地置堰而于旧堰之西为坝车船者/州判官吕呼图克岱尔董役有成堰旁邻民周姓)
  (亦以附近田三亩拓之由是/堰益增广至今两为民便)
 张飞坝 杨湾坝 上圩坝 张宅坝  叶公坝(俱/在)
  (西北/区) 杨公坝(在东/南区) 蔓藤坝(在二十二/都十三啚)  南钟
  坝(在二十二都四啚东属/海宁西接桐乡后填塞)
(国朝顺治二年巡抚萧起元复行修筑康熙十四年居/ 民呈请修坝巡抚陈秉直委杭嘉两知府确勘修)
  (筑/)
 长安三闸(在长安镇相传始于唐宋绍圣间鲍提刑/累沙罗木为之重置斗门二后坏于兵火)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14b 页 WYG0520-0411b.png
  (八年吴运使请易以石埭绍熙二年张提举重修/自下闸九十馀步至中闸又八十馀步至上闸盖)
  (由杭而西水益走下故置闸以限之崇宁二年有/旨易闸旁民田以浚两澳环以堤上澳九十八亩)
  (下澳百三十二亩水多则蓄于两澳旱则决以注/闸入元闸废两澳为民所侵至正十年庸田使司)
  (汪佥事命本州达噜噶齐丹珠尔知州张光祖修三/闸以柏木为之上置铁环遇旱则闭水则开焉明)
  (天顺间知府/胡浚重修) 许村闸(在许村莫详所始天/顺间知府胡浚重修) 寺
  泾闸 姚沈闸 范沈闸 石家闸 石家笕闸
   洪范闸 王家笕闸(明水利佥事伍因见笕筒/壅塞设此石闸共七处自)
  (拱辰门外运河一带至临平以蓄上河之/水民甚利赖是为伍公七闸今闸址尚存)  沈木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15a 页 WYG0520-0411c.png
  闸 黄湾闸(今/废)
 濮家陡门 朱家陡门 俞家陡门 冯家陡门
 黄仲二笕 尹千二笕 沈千六笕 邬马泾笕
  瑞谷笕 德洋泾笕 朱泾笕 寺泾笕 蔡沈
  笕 姚沈笕 丁沈笕 万沈笕 梁广笕(又名/为国)
  (闸/) 严太师笕 周徐笕 方姚笕 冯马笕
  戈家笕 石家笕 毛家笕 王家笕 尹家笕
   郑家笕 郭马笕(俱在运河塘自北门至长安/镇袤延二十五里相传昔有)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15b 页 WYG0520-0411d.png
  (戚夫人过此见河南一带洼下屡为水害不能耕/种教以木板为筒于运河之底透出下塘水涝则)
  (泄旱则闭其名曰笕大为民便有司设笕户常令/按视修治天顺间杭州知府胡浚以海宁诸堰闸)
  (塘笕岁久圯塞躬为督/治弛张损益各中其度) 汤家笕(在六十/里塘) 高家
  笕 向家笕 蔡家笕 万家笕 周经笕 沈
  家短笕 何八笕 朱八三笕 起玘笕 陆家
  笕 吴泾笕 惠因庄笕 郭庵短笕(以上杂/笕附录)
   富阳县
 庆春河 在东门内富阳县志县壕东至观山西至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16a 页 WYG0520-0412a.png
  苋浦置陡门二宋宣和四年县令吴仿开
国朝康熙元年知县朱永盛开浚东门一带雍正七年
  总督(臣/)李卫委富阳知县朱永龄开浚城内并北
  门外一带河道城外西北建坝闸一座以蓄潮水
 富春江 在县南即浙江之上流
 阳陂湖 在县北十里周十六里六十四步溉田万
  亩唐书地理志贞观十二年令郝□开富阳县志
  明洪武二十六年知县卢仁丈量湖面计六百三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16b 页 WYG0520-0412b.png
  十五亩则民地科税嗣后以湖属官蠲免科税民
  多请佃沿堤湖为荡取芙蓉菱芡以种之潴水畜
  鱼后因兵变堤为捕鱼者所决湖遂涸
国朝康熙五年知县徐启业委县丞赵崧修筑仍得溉
  田民不苦旱二十二年知县钱晋锡重修浚(马翀/)
  (阳陂湖堤闸记吾里有阳陂湖者唐贞观间邑令/郝□所开以蓄水也并造东西两闸延袤六里许)
  (其水溉田万馀顷登封间邑令李浚以水不障则/难积乃为之筑堤贞元间郑杲以堤不高则易泻)
  (又为之增益马由是岁虽旱不为患明初邑令卢/仁丈其中之淤者六百馀亩民多请佃今所谓湖)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17a 页 WYG0520-0412c.png
  (田是也里人以害稼力争乃蓄水如故嗣后数百/年来遇旱辄涸岁月既久渐成污莱余目击而心)
  (伤之康熙五年偕邵子旭如请于邑令徐侯启业/详宪委邑丞赵崧勘堤之形势而修焉度田宅役)
  (远者计亩输值近者出工挑浚漏者塞之低者增/之缺者培之余不敢惮劳躬亲劝督不阅月而告)
  (竣自后堤既坚固湖水满盈旱不为灾田成膏腴/时有佔为己业者徐侯报宪给示勒石禁止并放)
  (水捕鱼之害今又二十年向之塞者增者培者倾/圯如故东西两闸或坍或漏虽暂修葺终非经久)
  (之策乙丑春余以其事达于今令钱侯侯单骑诣/湖上周行相视呼旁湖之父老谕以修之之法闸)
  (低者加之使高堤狭者筑之使广湖浅者浚之使/深佃户出工产户输值计亩不足则设法捐助速)
  (奏厥成且请命近湖之老成者管摄堤闸防盗水/遏畜践详示佔佃而永禁之时康熙乙丑孟夏记)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17b 页 WYG0520-0412d.png
 涌泉湖 在县西二十五里溉田四百馀亩
 小谢湖 在县南二十里大江之阴溉田二千馀亩
 乌狗塘(在县北十五里临湖村又名无垢明嘉靖六/年里民何□捐田一亩塘二口银三十两重)
  (修堰澳灌田二/千七百馀亩) 清慈塘(在县北十五/里临湖村) 木瓜塘
  (在临/湖村) 朱林塘(在春明里里/人孙彦等修) 宋家塘(在县北三/十里白升)
  (村明洪武二十七/年监生王敏等筑) 施家塘(在县西十五里灵泉/南山下洪武二十六)
  (年官/筑) 五姑塘(在丽景村洪武/二十六年官筑) 阳陂塘(在临/湖村)
 吴公堤(即春江堤在县南临江自苋浦至观山三百/馀丈唐登封元年令李浚筑以捍水患贞元)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18a 页 WYG0520-0413a.png
  (七年令郑杲又增修之岁久堤圮明正统四年知/县吴堂重筑民获安居感其德遂以名堤陈观吴)
  (公堤记富春居杭上流背山面江下通钱塘潮汐/往来上接衢婺睦歙诸水会流每天风悍涛奔溃)
  (激射号为险绝矧自观山起至苋浦桥止东西三/百馀丈适当邑城之南其捍潮禦浪惟筑堤为可)
  (备前代兴废未暇究论自唐万岁登封六年县令/李浚所筑者去旧城一百步许迄令数百馀岁而)
  (雨洗风淘堤因以坏渐逼城居为患不小民日以/忧宣德乙卯侯始来治兹邑顾兹颓圯慨然兴怀)
  (乃请于上官得允会岁歉未遑也正统四年秋榖/既登遂专力修筑经始于是年十月八日率父老)
  (遍历江浒验里分肥瘠限以丈尺多寡得使人平/力均于是夫匠云集桩石山积复亲授方略定立)
  (三级下承以桩上叠以石布置得宜事易工省不/再阅月厥工告成上坚下固俨若天造竣事之日)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18b 页 WYG0520-0413b.png
  (里父老子弟以侯姓易/堤之名复徵予记云) 偃虹堤(在县北三十里/岔口前溪流深)
(国朝阔水潦病涉里人邵士庄筑长亘里许状如偃虹/ 康熙二十年)
  (故/名)
 凌皓堰 杨横堰(俱在春/明里) 陶溪堰 杜公堰(一名/松元)
  (堰/) 长泉堰 陈塘堰(俱在安/辰里) 东泰堰(即姚/婆堰)
  黄山堰 黄莺堰 潭堰 松山堰 青山堰(俱/在)
  (长寿/里) 后步堰 大公堰 梓堰 风溪堰 朱
  坝堰 应墓堰(又名应/家堰) 涌泉堰(俗名滴/泉堰) 青山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19a 页 WYG0520-0413c.png
  堰 石岭堰(俱在白/升里) 汪家堰 白洋堰(俱在开/化里)
   涌泉湖堰 乌枝堰 闸堰 大山堰 马山
  下堰(今名唐山堰俱在惠爱里右乌枝四堰曰乌/枝曰闸曰大山曰马山下其水一自湖南山)
  (而南流一自临湖村而西下递南者恐其奔迅而/无防则障以乌枝堰自东者浸淫几十里又惧长)
  (流而不返也故筑大山马山下二堰以遏其东奔/之势田禾资四堰之水利者不下二千亩惟马山)
  (下堰最下又加以山泉然一堤不足以捍二水明/万历时知县喻效龙督令业户马贵等修筑马山)
  (下堰坚/而田禾) (高厚/恙矣) 麻车堰(在临湖里以上诸/堰皆江阳田所赖) 普
  济堰(溉新桥坂田二千七百馀亩在驯雉里开化/邵嘉捐赀筑邵嘉普济堰记富春北郭十里)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19b 页 WYG0520-0413d.png
  (过上新桥至大坂田将万顷居民耕耨其中无深/阔大溪以资灌溉所恃筑为堰焉涝则泄旱则蓄)
  (岁不为灾此普济堰所宜筑也堰据泉塘坂东其/水一自开化白升南流一自临湖周公坞东下水)
  (势汹汹颇易盈涸溢则下田均没决则高田尽槁/明嘉靖初里民何□等捐资修砌成小堰享其利)
  (者百馀年历久圯裂余每过此恻焉爰集匠氏即/于小堰下流辇山石沟涧壑为费若干缗出自独)
  (任而壅者疏浅者浚倾者层而甓缺者甃而补卓/然以立湛然以深名曰普济盖所溉广也厚凡三)
  (百尺高二十尺上阔百二十尺下阔百五十尺犹/念善始者必期善终更募居民岁时经理置田若)
  (干亩充工食备补葺于以绵岁月而防暴涨工既/竣父老集而环观焉咸谓普济之利靡有穷也)
   徐埭堰 弹堰(俱在驯/雉里) 长泉堰(在祥风里以/上诸堰皆江)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20a 页 WYG0520-0414a.png
  (右田/所赖) 武婆堰(又名武/溪堰) 横河堰 店弄堰 河
  塘堰 罟山潘堰(俱在丽/景里) 青山堰 塔堰 大
  堰 戴家堰 屠家堰 小横堰 横堰 张家
  堰 石堰 裘堰 旧杨堰 路堰 月程堰
  潘塘堰 甲堰 瓦灶堰 人盘堰 孙鱼堰
  东枝堰 下路堰 石佛堰 上枝堰 前溪堰
  (俱在大/源里) 塘子堰 重塘堰(一里/两见) 黄毛堰(俱在/望仙)
  (里/) 谢塘堰 阆塘堰 西了堰 浦里堰 上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20b 页 WYG0520-0414b.png
  坝堰 小谢胡堰 下坝堰(俱在江阴里以上诸/堰皆江阴田所赖)
   白石堰(在庆/护里) 罗汉堰(在感/化里) 横泥堰(在县东/十馀里)
  (旧因水坏明永乐九年/知县王必宁建言修筑)
 笋坝(在庆/护里) 横溪坝(在仪/凤里) 臧村坝 梅川坝 梅
  样坝(在栖/鹤里) 桑坝(俗名/枣坝) 寺坝(俱在祥/凤里) 安禾坝
   支下坝(俱在善/政里) 湖山砩(在善政里中约广二/里波光荡漾出自天)
  (成有灌溉之利无疏凿之劳此水利之最渥者也/去湖三里有长川湖岭在其左陆石坎在其右南)
  (抵黄天宕北至大佛山源流浩浩故厚筑安禾支/下坝以杀水势共溉田一千馀亩第安禾之坝无)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21a 页 WYG0520-0414c.png
  (虞惟支下坝久为积水所坏明万历时令喻效龙/亲诣本所督令得水之民量田出费捐助无碍官)
  (帑下砌以石上筑以/土遂免旱涝之患)
 徐岱闸(在惠/爱里) 塔堰闸(详见/塔堰) 孙浦闸(在太平望/仙二里)
  胡公闸(在县南临江明天顺/间杭州知府胡浚置)
   馀杭县
 南渠河 在县南一里
 馀杭塘河 在县东南三里(详见/钱塘)
 南上湖 在县南五里塘高一丈四尺上下各广二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21b 页 WYG0520-0414d.png
  丈五尺周回三十二里二十八步与下湖相接
 南下湖 在县西二里塘高一丈四尺广一丈五尺
  下广二丈五尺周回三十四里一百八十一步水
  经注县后溪南大塘陈浑立以防水在后汉熹平
  二年(咸淳临安志陈浑开湖/溉公私田一千馀顷)唐书地理志宝历中
  令归珧因陈浑故迹置又筑甬道通西北大路高
  广径直百馀里行旅无山水之患咸淳临安志熙
  宁中因水冲激岸渐低绍圣中县令李元弼率民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22a 页 WYG0520-0415a.png
  筑增三尺州又差捍江兵士及濠寨官助之塘漏
  则以藁为箔捍护庆历以后不复修治遂致堙塞
  又南湖东南岳庙侧有石棂桥五亩塍二处皆陈
  浑遗迹昔湖水深低则引两湖之水由此入安乐
  乡其塍上下各阔丈馀后湖堙塞民侵湖成田梅
  月连雨必苦大浸欲其快于流泄于是塍与桥弗
  修宣和中知县江帙躬访利害绍复前迹(陈无玷/开湖记)
  (苕水发源天目经两郡六邑以入于具区六邑者/二当天目之麓山隘地高水经三邑处其下流水)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22b 页 WYG0520-0415b.png
  (势奔放不可为力馀杭界其间襟带山川地势平/彻当苕水之冲洪流岁常一再至久雨或数至倏)
  (忽瀰漫高处二丈许然不三日辄平其为患虽亟/除而难卒以禦也故堤防之设比他邑为重馀杭)
  (之人视水如寇盗堤防如城郭旁郡视馀杭捍蔽/如精兵所聚控扼之地也东汉熹平中陈公为是)
  (邑始筑南湖以为水潴并溪者曰南下湖环三十/四里并山者曰南上湖环三十三里洪流从高赴)
  (卑其势悍甚得所谓石门函者则折而汇于湖既/就宽平其暴必杀溪流纡馀徐引而东湖之水泄)
  (于南渠河河流而东接东溪五福渠之水以入于/吴兴其派别而北者为黄母港十二里与苕溪会)
  (于其会处节以石埭曰西函溪流方涨则闭以固/东乡之田俟其稍落则启函以走渠港之潦下田)
  (函乾水不储浸若旱暵亦开函以灌溉膏腴千顷/馀无水旱号为沃壤衣食万室出赋输公无虑万)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23a 页 WYG0520-0415c.png
  (斛而计其为旁利又倍蓰也其为塘岸规模甚工/得周官善防之意历年寖远溪湖皆高堤堰倾圮)
  (水或逆行漂没庐舍西函既自疏罅守者贪赂窃/开以度舟水因大至官趋救目前遽塞之以弭患)
  (自函之塞十岁九潦民日以困土脉沮洳殆成弃/地今大夫江公以宣和四年来临此民属兵火之)
  (馀视民瘠甚为之恻然思所以振之者遍诹耆老/得溪湖利病甚详民以厌患于阙防来告大夫乃)
  (以是年冬度工赋事民欢趋之始阙西函次五亩/塍次缘湖之岸当溪之冲者曰紫阳滩尹家塘次)
  (护郊之堤曰中隔塘次缘溪之岸当西函之左右/者西踰明星渎东接庙湾之塘次上湖可泄者渠)
  (河受水处曰石棂桥次缘溪之岸当石门之左者/曰闲林塘南岸皆全矣凡北岸之塘与南对修西)
  (北之外曰五里塘西山之横陇当溪之冲者曰龟/边塘及东乡之外尽十四坝之塘一皆圆治于是)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23b 页 WYG0520-0415d.png
  (决渠之岸无偏强之患其下流远近与钱塘接境/之田犬牙绮错而塘在吾邑者曰庙湾曰许家坝)
  (曰菱荡曰塘口曰蜃潭曰化湾与其西岸石濑曹/桥之间十馀坝之岸亦皆增葺凡堤防之设西函)
  (最为钜大夫躬劝相抚循之以迄役凡函之制坚/厚精密经始十二月甲寅落成于明年三月己巳)
  (其高七仞其厚一百三十丈两涯横敞其中开闭/处小狭从狭度敞去相寻有半加肤寸焉故石之)
  (工九百九十役庸万有六千三百用缗钱四十三/万皆函之氓计亩乐输足用无赢不愆于素自馀)
  (堤防由东塘而上分委邑佐董之各因其地之民/故役不劳而功并集由庙湾而下则因其塘长而)
  (语之靡不听令并力以趋洎成如期若五亩塍者/他时盖为防今不尽复水无所趋齧中隔塘阙为)
  (城邑病故今五亩塍之制其高下仅可隐人其长/止四百九十五尺其北田岸渐高属于山足者凡)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24a 页 WYG0520-0416a.png
  (五百尺下于塍尺许皆空不筑湖水过五尺则般/塍北空处以流过六尺则般塍以流水之留塍下)
  (止五尺溪流平则五尺之水复自石门函还纳于/溪西湖水般塍者势缓不为东郡及南渠河病无)
  (玷承公命直书其事俾后/有考宣和五年四月朔记)万历杭州府志绍熙甲
  寅畿漕黄黼重修(徐安国重修南湖塘记绍熙五/年秋八月霖潦不止洪发天目)
  (诸山倏忽水高二丈许冲决塘岸百馀所漂没室/屋千五百馀家适侍御黄公黼弭节畿漕悼湖塘)
  (之废重为三州六邑之害锐意兴复力请于上取/弃地于马监发陈粟于丰储出钱币于漕库关器)
  (用于殿司揆时庀徒悉募饥民羸者以畚壮者以/筑日役数千人所活甚众填筑败岸帮广旧堤列)
  (木以捍基编竹以篑土增高既隆于旧横敞复袤/于前环视上下两湖数十里间如连冈之隐起坚)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24b 页 WYG0520-0416b.png
  (壁之横亘邑既籍定民可耕殖复以溪塘环绕一/邑补治如初独闲林塘附湖当溪水之冲随筑随)
  (隳乃去其激水之平陆以实败岸之罅隙沿旧堤/帮筑其址益厚绵五十馀丈工以夫计二十万四)
  (千二百二十有四钱以缗计二万八千二百九十/有二米以石计六千六百一十有六经始以是年)
  (十月九日至庆元二年正月二十四日讫事邑令/周章董工役簿吕大勋主钱榖丞郑昌时徐寿卿)
  (尉胡辅之佐其事漕属李耆/明叶时兼护之始终尽瘁焉)嘉靖浙江通志元至
  正十三年馀杭尹常野先增筑南湖塘又增筑县
  西官塘十八里成化杭州府志明永乐二年户部
  尚书夏元吉增筑阔厚以防水患万历杭州府志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25a 页 WYG0520-0416c.png
  正德十三年十二月提督苏杭水利河道工部郎
  中朱衮筑南湖馀杭县志万历三十七年重浚竖
  碑八座以三官庙为东界下凤山为南界鳝鱼港
  为西界石凉亭为北界东岳庙为东南界三贤祠
  为东北界荒荡为西南界石门桥为西北界湖中
  筑十字长堤堤上莳桑万株一便固堤一便召佃
  充五年一小浚十年一大浚之需仍于溪旁筑塘
  二以固堤防湖堤内设闸二以节崩漏设坝二以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25b 页 WYG0520-0416d.png
  防冲齧四隅各设夫二以察损坏规制可垂久远
  (戴日强浚湖筑塘说南湖为豪民肆佔不能受水/横溃冲决塘堤倾坍万历三十六七年间洪水漂)
  (流时钱塘聂公击目惨心慨然擘画申当道建议/浚复南湖鸠工经费议论凿凿上疏以没入貂翼)
  (银四万馀金动四万众民力而湖工兴筑会聂公/行取继云间杨公董其事日强受命来令此土适)
  (丁其时乃率僚佐督部役蚤夜经营塞者通之淤/者平之缺者补之坍者填之用民之力以浚湖土)
  (运湖之土以培湖塘三年告成湖身周围三十馀/里湖塘高四丈阔五丈视昔之塘三倍之湖之设)
  (以分溪之流也溪身平陂惟赖南北两岸塘堤挟/持水始安澜顺流而下无旁溢之患盖湖者溪之)
  (吐纳湖不浚则溪水以无分而为害塘者溪之关/阑塘不筑则溪水以四分而为害北塘毁馀邑十)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26a 页 WYG0520-0417a.png
  (六坝首被之浸溃于仁和德清而吴兴受其害南/塘毁馀邑灵源章郑诸乡首被之浸溃于钱塘崇)
  (德而嘉禾受其害明乎三郡之利在浚湖之深筑/塘之固矣且其沿溪两岸上自临安下抵钱塘延)
  (袤五十馀里鳞次二十四塘中置瀽洞斗门以备/蓄泄而瓦窑凤仪月湾响山土桥诸塘相继营筑)
  (今湖工告成诸塘安堵东南半壁实嘉赖之爰为/图说以备考览金学曾南湖告成记南湖汉陈浑)
  (因大禹迹为之纵横一万三千七百亩后堙塞唐/宝历间归珧修之宋崇宁末杨时又修之三贤皆)
  (载祀典天目诸山之水注入南湖其下流杭嘉湖/三郡受之潴积以缓其冲溃暵旱时引溉沟塍咸)
  (被其泽数百年来称东南一大利薮嘉靖初侍御/傅公始清复亦仅还湖八千一百六十亩岁戊申)
  (水利大参王公偕钱塘令聂君上其事中丞高公/直指郑公咸以兴湖为急务相度湖势除高田七)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26b 页 WYG0520-0417b.png
  (百四十亩以补军屯以召民佃其他尽斥为湖竖/界石八座筑十字堤莳桑以充浚需筑塘设闸以)
  (三十七年十一月鸠工三十八年十二月竣役是/役也综理则钱塘令聂君心汤杨君万里馀杭令)
  (戴君日强分委则钱塘丞熊日忠富阳/丞郑舜卿馀杭尉陈时嘉均著劳绩云)
国朝康熙元年知县宋士吉于滚坝上襄更筑辅坝广
  袤高下与滚坝等(宋士吉增南湖五亩塍辅坝记/南湖上下各三十馀里能水有)
  (所潴亦有所演以节宣其流以有五亩塍滚坝故/父老谓余言坝甚广袤而高下画一有尺寸不可)
  (踰者盖坝砥汹涌于下趋似宜高然稍高则东南/有徐流之利西北受泛溢之灾矣引洪流于上泄)
  (似宜低然稍低则西北获安澜之居东南被冲激/之害矣乃兹坝之准也酌其高下量其盈缩使水)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27a 页 WYG0520-0417c.png
  (来有所潴潴不至于溢去有所流流不至于涌如/璇玑玉衡累黍不差每春夏水涨时验之良然士)
  (吉受任以来讲求邑中水利因见滚坝木渐以朽/石渐以圯土之势渐以颓则坝之力渐以薄徒培)
  (修之无益也欲计万全其惟于滚坝上襄更筑辅/坝乎因详请于抚台朱公报可遂督同水利官沈)
  (元斌及县丞王家善典史马应举倡南乡十八都/民饬财鸠工尚义者以次乐助是役也经始于康)
  (熙元年十月告成于次年夏五月凡木石费千金/人工以万计竖木必深垒石必坚积土必厚其广)
  (袤高下一与滚坝等滚坝既修辅坝增筑二坝相/依百年巩固矣盖南湖为分溪水而浚滚坝为节)
  (湖水而达辅坝又以护滚坝而增因/略纪其始末以贻后之尽心水利者)十年九月巡
  抚范承谟酌浚南湖委杭州知府嵇宗孟会同仁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27b 页 WYG0520-0417d.png
  钱德清分土分工本县知县张思齐昼夜监督开
  浚阅三月告成
 北湖 在县北五里塘高一丈上广一丈五尺下广
  二丈唐书地理志宝历中令归珧开溉田四千馀
  顷
 查湖 在县北三十五里溉田甚广塘高一丈二尺
  上广一丈七尺下阔二丈二尺
 南湖塘(在县南三里钦德乡文山界自/望湖亭至岳庙前旧名尹家塘) 南湖草塘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28a 页 WYG0520-0418a.png
  (在县南三里招/德乡旧名天塘) 北湖塘(在县北八/里郎王界) 查湖塘
  闲林塘(在县西号/鱼行塘) 石门塘 中隔塘(并在招/德乡)
  楼东塘(号月/塘湾) 碧塘头(接钱/塘界) 和尚坝塘 东塘
  (接寺中/坝塘) 闻坝塘 化湾坝塘 下湖塘 西海
  塘 义林坝塘 郭家坝塘 里新坝塘(并在安/乐乡)
   项家塘(在县南二里/净土寺侧) 塍湖塘(即纯湖塘/在同化乡) 谢
  家塘(在县西北五里/郎王界同化乡) 钱家埠塘(在县东八/里碧塘头) 铺
  路官塘(在县东三里招德乡至钱塘界以上俱/古之所有今每年加筑广厚堤防水患)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28b 页 WYG0520-0418b.png
  渎塘(在县北一十里/旧名和尚坝塘) 下陡门塘(在县北十二里/仙泽界并同化)
  (乡/) 镇前等塘(在县北一/十七里) 喻家塘(在县北一/十八里)
  洪高白社塘(在县北/二十里) 边溪塘(在县北二十二/里并在孝行乡)
  后岸塘 上母塘(并在县北/二十八里) 茭溪塘(在县北三/十五里并)
  (长安/乡) 溪西北夹塘(在县东一十/里免函界) 免函塘(在县/东一)
  (十五里系西/函斗门塘) 凤仪塘(在县东半里苕溪南岸自/通济桥东至钱家埠塘)
   西门塘(在县西半里苕溪北岸自总/铺至龟边塘旧名五里塘) 庙湾瓦
  窑塘(在县西二里苕溪南岸自石门塘至通济桥/以上俱明永乐二年户部尚书夏原吉大理)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29a 页 WYG0520-0418c.png
  (少卿袁复增筑以/防水患每年加修) 新湾塘 月湾塘 响山塘
   土桥塘(并明令戴日强修筑陈禹谟重筑瓦窑/塘记万历三十七年戴侯来令邑咨访)
  (民瘼惟水患为最剧盖苕之冇南湖主蓄泄分杀/至于溪水约束全赖塘以堤防堤防不固患仍决)
  (裂上年新湾塘决矣未几月湾塘又决矣瓦窑塘/势据上流天目直泻之水正当注射塘势单弱不)
  (支冲禦岌岌乎殆哉于是偕邑丞卫君暨耆老数/十辈计塘之最险者三百九十丈次险五百一十)
  (丈议当下用桩石以固其基上培泥土以厚其势/侯捐俸六十金馀照新月二塘例委任于卫君君)
  (固楚人濒于江素习治水法慨然以坚筑自任于/是择老成精练之人以分佐之如督工则有金标)
  (采桩则有邬羔萧桥土工则有曹贤蔡应文喻森/斲石则有周安文植潘相等至于钱粮收给则有)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29b 页 WYG0520-0418d.png
  (郜业各殚心力以供趋赴而侯则日往一视精心/以总覈而责成之起于万历三十九年之七月至)
  (次年十一/月落成) 塘坞塘(在县北二十/五里后杳界) 古城塘(在县/北六)
  (十里古/城界) 双清塘(在县北/二十里) 汼坞塘(在县北一/十五里)
  费野中岭塘(在县北一/十五里) 龟边塘(俗呼龟鳖塘在/县西一十二里)
  (盛宅/界) 全坞塘 丁墓塘 五里塘 上湖坝塘
   苧山坝塘 沌湖坝塘(并在同/化乡) 鹿景塘 亭
  子坝塘 六景塘 仇山大坝塘(并在孝/行乡) 插坝
  塘 陶村塘坝 姚湖塘坝 系湖坝塘 石濑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30a 页 WYG0520-0419a.png
  塘 陈家坝塘 祥坝塘塍 黄湖塘(并在常/熟乡)
  感塘 庄前坝塘 吴山坝塘 曹村坝塘 夹
  堰塘 前村仓畈坝塘(并在长安乡以上俱明洪/武二十八年工部差办事)
  (官王真等/开挑潴水)
 东郭堰(在县东三里南渠河上后汉县令陈/浑置堰废已久今呼东程为堰下) 曹村
  坝堰(在县北二十四里长安/乡旧市界即曹村塘) 黄公堰(在县西北/三十里孝)
  (行乡进/贤界) 千秋堰(在县南二里唐会昌二年废吴/越王复置宋咸平中又废景德)
  (四年令章得一复置亦号新堰斗门政和中令孙/延寿以陡门涨沙易于冲决筑土以塞之邑人云)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30b 页 WYG0520-0419b.png
  (县之东南惟安乐一乡地势下而田亩广常患天/目湍水暴至故昔人开湖以杀水势筑塘堤以防)
  (泛溢又于溪南岸作大陡门二千秋堰陡门西函/陡门小函二许家坝化函陡门是也溪水涨则下)
  (板以防水入溪水退坝中水高则启板以泄之旱/则修千秋堰以遏溪流令水自陡门入南渠河以)
  (灌安乐乡之田自县至钱塘界溪流皆深阔不可/为堰独千秋堰有滩水浅可施人力陡门当安乐)
  (上流水势亦顺今既/废陡门则此堰亦废)
 龙光斗门(在县北隅宋绍兴三年左/从事郎馀杭县丞章籍建) 义林围陡门
  (在安东乡/免函界) 西函陡门 东桥陡门(并在县东/十三里)
  许家畈陡门(在县东十五里/安乐乡支港界) 苧山畈上陡门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31a 页 WYG0520-0419c.png
  苧山畈下陡门(并在县北十二里/周化乡仙泽界) 喻家斗门(在/县)
  (西北十里长/熟乡山后界) 下山陡门 顿村陡门(并在县西/北二十五)
  (里常熟乡/山前界) 黄坝陡门 姚坝陡门(并在县东北/三十里常熟)
  (乡黄坑界以上陡门俱系前代/建置修筑潴泄水势以利田亩) 黄家陡门(在县/东北)
  (五里东/塘界) 郑家陡门(在县北三/里郎王界) 寺中坝陡门(在/县)
  (东北五里/东塘界) 班湖坝陡门(在县东八/里东塘界) 祥坝陡门
  (在县东北三/十里山前界) 中坝陡门 陈家坝陡门(并在县/东北二)
  (十里黄/坑界) 插坝陡门 石濑坝陡门(并在县东北/三十里山后)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31b 页 WYG0520-0419d.png
  (界/) 天竺陡门(在县西北五里盛宅界以上陡门/俱于明洪武年间建置以防水患)
  (遇霪雨水涨则下函障隔水势水退则启函以泄/渠港之潦徐沛复天竺陡门记天竺堰陡门不知)
  (创自何代引苕溪水入经子河抵莲花桥东流与/龙光陡门合流溉千亩膏泽万家为馀邑一大荣)
  (卫龙光典守有人疏通若故而天竺为上流之冲/易于淤塞自宋淳祐历元泰定屡修屡湮至明正)
  (德间邑侯喻公重浚民甚利之迄今又淤一遇旱/涝稼穑卒痒今年夏秋间江公必晖以佐郡署篆)
  (属邑时邑庠生朱朝相沈焕然邑民周澄等相与/陈请谋复陡门故道公建白郡侯胡公既闻当道)
  (可之召附田居民照产出赀采石鸠工为永久计/旧陡门凡二外者甃以石则增葺焉内者原用瓦)
  (筒通水故易倾则改筑石函制如外其经流之处/延袤数里湮者浚高者铲侵佔者清理判部曹君)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32a 页 WYG0520-0420a.png
  (子华朱沈二生各殚心力恪恭乃事始于七月中/旬落成于九月初吉又设编役以时启闭旱涝有)
  (备/云)
(国朝康熙十年知县张思齐捐赀改筑天竺陡门以井/ 字式为八字式以便启闭复开浚港导引溪流入)
  (溉田亩民/利赖之)
   临安县
 锦溪 在县南一里流至县东独山潭与南溪合流
  至馀杭县名苕溪
  (谨按临邑诸溪发源于众山合流于苕溪故诸溪/之名详见山川兹不具载然地高水泻易于涸竭)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32b 页 WYG0520-0420b.png
  (惟设塘堰以备蓄泄时启闭以资灌溉定例堰开/于四月朔闭于九月朔舟筏转输必以其时凡以)
  (为溉田之/计者至矣)
 湖塘(在县西一百五十步谷昌/乡古筑塘塍作行路今废) 项家塘(在县南三/里净土寺)
  (之/侧) 吴诸塘(在县东/四里) 小塘(在县北五里以/上宋元时筑) 夏
  家塘(在县东一/十八里) 青同湾塘 化桐坞塘 乾陂
  塘(并在县/西五里) 后墅塘(在县西/八里) 孙家坞塘(在县北/八里并)
  (在国/昌乡) 东泉塘(在县北一/十八里) 水鞠塘(在县北一/十八里)
  虾蟆坞塘(在县北一十八里并在灵凤乡以上俱/洪武二十七年及三十年间开挑筑塘)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33a 页 WYG0520-0420c.png
   患塘(在南北乡万历/间筑塍百馀丈)
 上横堰 后郎堰 湖塘堰(一名湖陶堰/俱在永安乡) 黄沙堰
   西华堰 阆川堰(俱在金/岫乡) 洪堰 万庾堰(一/名)
  (胡家/堰) 五裤堰 竹林堰(俱在衣/锦乡) 乾堰 长桥
  堰 子堰 黑龙堰 长潭堰 下洪堰(俱在国/昌乡自)
  (上横堰至此/皆西乡之堰) 戴武堰 八亩堰 郜溪堰 倒
  畈堰 弼堰(俱在金/岫乡) 西溪堰 玉溪堰 青龙
  堰 青堰 大坂堰(俱在辰/隆乡) 马堰 盛家堰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33b 页 WYG0520-0420d.png
  新堰 弼堰 细田堰 江家堰 杜堰 八亩
  堰(俱天/目乡) 新溪堰 郎山堰 下郎堰 章家堰
   樊家堰 新堰 堂子堰 甘棠堰 子堰(俱/福)
  (兴/乡) 郑堰 巫山堰 横山堰 刘堰 上金下
  金堰 俞家堰 东山堰 徐家堰 兰岭堰
  鱼跃堰 金钟堰(俱衣/锦乡) 黑龙堰 笋岭堰 萧
  条堰 八亩堰 上挂下挂堰 琴山堰 积水
  堰 小堰 胡家堰 俞村堰 白塘新堰(俱灵/凤乡)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34a 页 WYG0520-0421a.png
   郜家堰(在奉/东乡) 金波堰(在新/西乡) 芦堰 杜堰
  奴堰 泥瓜堰 寮堰 辽堰(俱高/陆乡) 朴树堰
  杨山堰 沃山堰 乌潭堰 龙口石堰 石堰
   龙门堰 东庄堰 乌独堰 猴山堰(俱庆/云乡)
  后昌堰 大石堰 上下堰 为头堰 猷溪堰
  (俱高/陆乡) 麻窄堰 杨木堰 青山堰 郎家堰(俱/庆)
  (云/乡) 庙潭堰 九亩堰 竹杀堰(俱山/川乡) 五柳堰
  (在国/昌乡) 马堰 济川桥堰(在辰/隆乡) 鹗八堰(在福/兴乡)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34b 页 WYG0520-0421b.png
  桃花堰(在大/云乡) 观家堰(在庆/云乡)
   于潜县
 浮溪 在县西二里源自天目山至县郭七十里下
  入桐庐县溉田五十三顷二十五亩
 紫溪 在县南三十里溉田四十三顷五十亩唐书
  地理志贞元十八年令杜泳开又凿渠三十里以
  通舟楫咸淳临安志深五尺阔二丈溪下有燕尾
  滩最为险患操舟者病焉绍熙间令邵文炳凿去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35a 页 WYG0520-0421c.png
  铦利之石其害遂息(邵文炳兴复水利记潜县崇/冈复岭回缭重迾水之发于)
  (山者六十有三源集而成溪一曰天日之源幽深/峻极渟为龙渊三池酾流自北东横亘而少西经)
  (白塔为东溪其北曰眉山之源眉山而西曰千秋/之源皆自宣城穿岭而下过朱村并而为西溪三)
  (水奔湍汇于甲子岝㟧山之麓合流南注而为紫/溪此其大源也馀皆止发于潜之境其来自近旋)
  (转合附环邑左右势倾而南下无以宿水溪行群/山间广不能三十丈或束而约则才数寻尔浅滩)
  (鸣濑五日不雨田未病而溪涸矣昔人视其势而/约之以埭导其流以溉田盖莫推其所自后之私)
  (其利者稍增益之凡为大堰百四十有七所其细/流为堰者又二百二十有三所山狭穷处溪流不)
  (逮亦疏凿以为塘然而潜之地山居其六七穷谷/之民尺寸所必争无旷土平泽以广其灌注凡为)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35b 页 WYG0520-0421d.png
  (塘一十二所而已田事将兴劝耕于郊视溪塘之/遗迹而申农里之教令故大堰各立长董率共利)
  (之人察其决坏而增筑之相畎亩之枯润时其疏/瀹而均注之先后有次第高下有承接背约则有)
  (罚甚则有刑小堰各从民便使自为之或一家得/专或众有私约而不立之长增视其大小如其堰)
  (之政总之溉六乡十二管之田凡四万九千七百/七十亩有奇非溪塘之所及止于此地之倾侧山)
  (之重岘而不得尽其利也文炳求之邑而考宋中/兴之断简求之野而得开宝之遗书熟究之而事)
  (明参覈之而图具然后随缓急之宜以次修复民/用乐从咸即其旧联比而籍载之为一论次以存)
  (其/槩)
  (谨按咸淳志曰潜邑环境皆山非泽国比由天目/眉山千秋岭而发者皆自北而南由获柳芦岭而)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36a 页 WYG0520-0422a.png
  (发者皆自西而东由横塘顶山而发者皆自东而/西逶迤曲折至县南七里始合而下紫溪西与唐)
  (山合而下至乐延乂合湖之源下至印渚汇于桐/江邑中所藉以为命者塘堰是也陈善云余稽旧)
  (迹踰七十堰几四百塘亦数十今所存几何参/考诸志异同不一兹据万历府志采入其旧志所)
  (载今已不/存槩勿录)
 元丰塘(在长安乡宋元丰三年于潜令崔遹开为邑/人利至今呼之为崔长官塘庆元间令邵文)
  (炳重浚邵文炳重开元丰塘序长安之乡小岭之/下有塘曰元丰愚民盗塘而田经界既正不可复)
  (夺而塘之所存隐然成陆矣咨访耆老求其故而/疏辟之取田户百二十家之夫以用其力给其食)
  (用凡三百有四阙而罢其广百有四丈其深丈有/五尺水由地中翕然泌涌如井之有源混混乎弗)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36b 页 WYG0520-0422b.png
  (竭也于是别为三渠其东之深与塘底直覆以大/石凿方窦广八寸许塘水自石窦旋转而入于渠)
  (其西高可五尺馀为第二渠如前之制又高五尺/累石为门于二渠之中斲石为板横亘其下又积)
  (石于水门之外酾三流以注之田植板干以谨其/闭纵小旱则启其中之水门而纵之中旱则开其)
  (西大旱则开其东已泄而复闭逾三日则塘复盈/宛转无穷视他塘为最其水自地发非山源之所)
  (注老农目之以旋水既从其窦也旁行曲折于三/流之分又不止今所灌之田而已夫天造地设待)
  (人而成百十有一年之间堙废者再事之难成而/易毁者𩔖如此不及今求以复之则他日又将不)
  (可考矣然犹虑其未几而复坏也乃申以董齐之/约择其里之善事而可长者凡八人岁一更之周)
  (而复始疏凿之以时闭纵之以后先缮补之有备/决毁之有防条画具在使其守而弗失则塘之利)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37a 页 WYG0520-0422c.png
  (庶乎其/无穷也) 乐平官塘(在长安乡元丰塘西令邵文/炳筑治邵文炳重筑乐平官)
  (塘序去元丰而西里许地曰乐平畈受延湖之源/而属于大溪最为陡峻旧有官埭溉并溪之田仅)
  (千亩与所谓元丰塘者盖相为表里也山溜旁冲/注埭墺奔洪暴涨壅沙以遏其上流溪源亦激射)
  (而埭乃随坏民力不能致经久之利拱视而莫之/救溪涸立待安于旱乾以倖蠲租而已今耆老咨)
  (嗟求以新之于是相与讲成败之故得利害之实/乃伐石作址累石为高横绝溪流厚丈有六尺长)
  (十有二丈高与溪岸等列木作榥以护其旁使奔/流不得齧射而震撼满其上则平漫而駃之导渠)
  (自埭口南东而下渠之两旁又酾为辅渠六分注/均及由近而远渠之所属无不沾溉然决防之患)
  (始于蚁穴责之长以谨视岁补而加勤岂惟乐平/之田恃此以无忧上下用劝百四十七堰之规相)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37b 页 WYG0520-0422d.png
  (为不朽则异时为/政者之所当念也) 清涟上塘(去元丰塘五六里/令邵文炳复兴邵)
  (文炳清涟上塘序渡上濠溪而南为范家坞层山/之麓细流所潴曰清涟塘取其渊渟而凝碧也转)
  (而名清莲又止名为莲盖传久而失之也塘之深/丈馀东狭而西长南北相去略等周广九十有一)
  (丈累石而四围之坚高可以卫水山径奔流亦不/得而冲齧也塘之下凿渠而深之东流为澳又北)
  (东而接于乐延乐延之地聚落延袤别为东西村/其东专涟塘之利其西又有上塘亦名之以湖涟)
  (周广视清涟塘而有加焉水自地中泉自发越与/元丰塘亦略相似别为二渠其一自塘之东经北)
  (而下其一自塘之西循村巷宛转而北又旋而复/西水之所及视东渠为颇远二塘与元丰塘相望)
  (隔五六里许皆日就壅不足为旱乾之备而民亦/无有告其上者人情可与乐成而怠于兴作固应)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38a 页 WYG0520-0423a.png
  (尔也今虽以次兴复而雨旸时叙岁适登稔窃惧/民犹以为徒设而后日之不加修也则终废而无)
  (以获其利故复申/其说以备告之) 容塘 徐博家前塘 皂角
  塘 祐塘 温塘 徐太家前塘 浪后塘 墓
  后塘 余三家塘 徐五十一家前塘(俱在丰/国乡)
  景村塘(在县西三十/里波亭前乡) 中门塘(在县南/二十里) 清源塘
  (在县南五里并/在潜川前乡) 东坞塘(在丰国/前乡) 寺坞塘(在潜/川前)
  (乡寺/坞口) 白蟮坞塘(在潜川后/乡上豪坂) 赤岭塘(在潜川后/乡赤岭脚)
   青塘(在潜川后/乡青塘岭) 寺坞里塘(在潜川后/乡乐平畈) 七坑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38b 页 WYG0520-0423b.png
  渐水坂塘(在潜川后/乡七坑坂) 渐水坂塘(在长安前/乡七坑坂) 大
  山坂塘(在长安前/乡大山脚) 桑午塘(在长安前/乡桑午村) 赤山脚
  塘(在长安前/乡赤山脚)
  (谨按自元丰塘至清源塘万历杭州府志仅载容/塘中门塘二塘馀皆不载兹并录之以备考覈)
 乌金 黄岭 大坞外头 大坞口 洒
  源 何庄 溪西 观堰(俱在潜/川后乡) 下鼓
  桥 罗湛湾 何干(俱在维/新前乡) 桃源
  泥后 太阳堰 徐村 湖潭 钱家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39a 页 WYG0520-0423c.png
   方员 富王 昔口 高婆堰(俱在波/亭前乡)
   南山 扶西堰 兰(俱在丰/国后乡) 城后堰(在/潜)
  (川前乡自乌金至/此皆西境之堰) 滴水 陈干 化干
   城门(俱在维/新前乡) 赵家 石山 龙潭
   长干 新庙(俱在维/新后乡) 柴堰 甲子堰
  (俱在波/亭后乡) 观政堰 浮溪堰 管堰(俱在丰/国乡) 青
  山(在维新/前乡) 眉山 埂子 长桥 前
  流 许村 亭子 婆罗 陪泥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39b 页 WYG0520-0423d.png
  坎下 溪东 凤亭 凌中 溪西
   凌舍(俱在维/新后乡) 洗马 洪桥 昌升
   西落 长林堰(俱在嘉/德前乡) 黄沙堰 沈堰
  涌堰(俱在嘉/德后乡) 泥黄堰 筲箕堰 巫山堰 田
  干堰 鹤堰 秋堰(俱在波/亭后乡) 陈堰 黄山堰
  郭西堰(俱在/坊郭) 正青 浪堰 波眉堰 梅树
  堰 乌劳堰 西坂堰 下盛堰 大河堰 小
  河堰(俱在嘉/德后乡) 东关堰(在嘉德前乡自滴水/至此皆北境之堰)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40a 页 WYG0520-0424a.png
  沙堰 亭子堰 殴口上堰 化口堰(俱在丰/国前乡)
  新桥 溪西 盛湖 泥黄 赵家
   盈堰 泥头(俱在丰/国后乡) 牛毛 胡家堰
  高坎堰 曹家堰 枫树 云坞堰 罗家堰
  (俱在丰/国前乡) 泥塘 鸠吉堰 牛栏 黄泥
  烟口(俱在潜/川前乡) 牛塘 砖桥(俱在潜/川后乡) 孔
  堰 浮堰 蒋堰 查堰 上施堰 下施堰
  余堰 荣堰 运堰 小堰 上徐家堰 周家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40b 页 WYG0520-0424b.png
   迁堰 乌堰 桥坞 郭寄堰 黄山
   上充坞 洪家坞(俱在长/安前乡) 青山(在潜/川后)
  (乡自沙堰至此/皆东境之堰)
   新城县
 胡公渠 引新堰水注之堰去城八里水不能达明
  天顺间郡守胡浚相度命筑塔山堰开溪导流以
  入濠濠内地旧为民产邑人袁穟首捐地十馀亩
  为倡众皆效之遂以其地凿渠引水接通城河凡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41a 页 WYG0520-0424c.png
  五里许负郭田不忧旱者五千亩民德之名胡公
  渠崇祯辛未近城沟濠为居民侵塞令许徵芳勘
  视侵者复之塞者通之水注城隍如故
国朝康熙十年濠淤渐平知县张瓒重浚
 深浦 去县南二十五里阔二十丈深浅无度潮水
  往来溉田五十顷
 官塘(在县北五里城郭乡官塘堰水溉田有九澳唐/永淳元年开曰东山澳曰西山澳曰中澳曰朱)
  (家澳曰亭子澳曰丁路澳曰袁都宅澳曰真堰澳/曰板澳宋庆元间县令刘景修重浚元至元间令)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41b 页 WYG0520-0424d.png
  (刘弼重开明洪武二十七年监生杨昶重修嘉靖/间知县袁泽加浚因塘塍沁泄乃筑石立闸名袁)
  (公闸蓄水/至今为利) 里塘(在新/登乡) 告山坞塘(在折/桂乡) 杜家
  塘(在祥/禽乡) 百丈官塘(在太/平乡) 母子岭塘 柘州塘
   金家坞塘 汪濑塘(以上四塘俱/在太平乡) 中塘(在广/陵乡)
   东周塘(一作东洲/在七贤乡) 太师坞塘 袁家塘
  惠洲塘 叶村塘(以上四塘俱/在七贤乡) 长盘塘(在永/昌乡)
  古溪塘 麻车塘(俱在昌/东乡) 高塘 郎家庄塘(俱/在)
  (昌定/乡) 莲塘(在县南一十八里太平乡洪武二/十七年工部差监生扬昶重修)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42a 页 WYG0520-0425a.png
  铁母塘 汤家庄塘(俱在昌西乡此/皆南境之塘)
 东齐堰 白石堰 师姑堰 罗堰 徐坞堰 慕
  珠堰 寺堰 万堰 华堰 庙堰 蔡堰 马
  堰 于堰 凌堰 仙人堰(以上俱在/南新乡) 石堰
  麻基堰 罗堰 长潭堰 万堰 何堰 古城
  堰 施堰 阮堰 潘堰 桐树岭堰(以上俱在/宁善乡)
   骆堰 桑堰 槎坑堰 阮堰 施堰 唐湖
  堰 溪西堰 青山头堰 弓家堰 下横溪堰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42b 页 WYG0520-0425b.png
   潘家山下堰 菖蒲堰 钱畈堰 拓头堰
  天家堰 孙泽堰 十亩堰(以上俱在/广陵乡) 炼溪堰
   查村堰(旧名查家/堰后圯)
(国朝康熙八年知/ 县张瓒重修) 火堰 胥口堰 金鸡堰 袁村
  堰 金慈堰 塘里堰 金家堰 横溪堰 碧
  东堰(以上俱在/新登乡) 木公堰 兰堰 施家堰 白
  果堰 马公山下堰 长兰堰 寺前堰 马公
  塘堰 麻车头堰 麻车桥堰(以上俱在/七贤乡) 牛堰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43a 页 WYG0520-0425c.png
  (废/) 潘堰 杨家堰 何芦堰 卸堰 沙堰
  丁家堰 赤松堰 陈堰 新堰(以上俱在折桂/乡明洪武二十)
  (七年工部差监/生杨昶开筑) 后凹堰 芝林堰(一作知临洪/武二十七年)
  (开/筑) 上珠堰 曜堰 仙人堰(以上俱在/南安乡) 刘公
  堰(在县西五里鱼池山下祥禽乡永乐十年知县/刘秉开筑南至绍泽北至官塘五里桥溉田千)
  (馀/亩) 直堰(在折桂乡自东齐堰/至此皆西境之堰) 童家堰 黄现
  堰 东洲堰(俱在东/洲乡) 天桂堰(在天桂山下七贤/乡明万历元年侍)
  (郎方廉捐赀偕得水人户建筑石堰一十四丈有/奇灌田数百馀亩)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43b 页 WYG0520-0425d.png
(国朝康熙八年知/ 县张瓒重修) 董公堰 青山堰 高堰 汪家
  堰 木仓堰 糖饼堰 周家堰 塘坞堰 何
  家堰(以上俱在/永昌乡)
(国朝康熙十一年知/ 县张瓒重修) 包奏堰 新堰(俱在县北八里/唐永淳间太师)
  (杜棱创置疏导而注之城濠岁旱则均之田亩宋/庆元二年邑令刘景修重修水潦辄坏元至元二)
  (十四年县尹刘弼视度地宜于是编木累石高塍/坚坝虑春涨之湍悍汹涌则壅其流而堰不支也)
  (乃隆其两旁洼其中流以抑其浩荡之势虑水溢/出喷薄久则陷其趾而塍不固也乃联木为牌置)
  (之下堰以杀其势堰既成而沟尚壅塞前邑丞张/世荣尝开许村一沟县尹刘公召其乡老使之依)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44a 页 WYG0520-0426a.png
  (山凿渠疏通水道一自堰下流至沙塾边东流入/于许村西流入于杜墓坂一自闻家山下承田内)
  (堰至凤翥桥东流入于周家埭以至吴公埭遂及/小庄坂西流入于官塘坂与朱家澳合至白塔坂)
  (遂及/城下) 松溪堰 袁家堰 双港堰(以上俱在/昌东乡)
  神仙堰 桐坑堰(俱在昌/定乡) 潘家堰(在昌西乡自/童家堰至此)
  (皆东境/之堰) 塔山堰(即胡衙坝在县西二里明天顺/间知府胡浚因附郭田旱涝无)
  (备委医学训科方镛督理筑坝凿沟引水入城濠/绕城东西至南门置闸放水由城东官沟抵鸡鸣)
  (山入溪民甚利之岁久坍塌每遇夏旱费工累筑/水不能达且沟至袁家门前有小溪一带水碓一)
  (轮其流径冲城南背学宫反跳万历三年知县温/朝祚撤去水碓将小溪筑塞使葛水归一环抱学)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44b 页 WYG0520-0426b.png
  (宫查承受堰水田派银筑坝注水入濠闸亦移就/学左放水灌溉)
(国朝雍正七年署巡抚观风整俗使蔡士委新城县/ 知县罗爌修筑永昌昌东昌定东洲七贤五乡冲)
  (坍堰/坝)
   昌化县
 白獭湖 在县西南一里横亘半里许
 湖塘(在县东/南五里) 云老大塘(在县南/十里) 泥皛波塘(在县/东四)
  (里/) 赤源西塘(在县南十五里以上俱洪武二十/九年工部差人材李荣等到县开)
  (挑/) 朱源塘(在县西南/十五里) 梓口塘(在县东/五里) 泥浪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45a 页 WYG0520-0426c.png
  塘(在县东南十五里/以上俱在东境)
 前村堰(在县西七/十五里) 杨舒堰(在县西七/十三里) 王村堰(在/县)
  (西七十/九里) 自堰(在县西/二十里) 北郊堰(在县西/十八里) 巨溪
  堰(在县西/十七里) 高梨堰(在县西/十里) 白山堰(在县西/七里)
  下阮堰 东堰(俱在县南/十五里) 云老堰 林村堰
  祝家堰(俱在县西/四十八里) 飞堰(在县西五/十五里) 刘家堰(在/县)
  (西八十/七里) 岭下堰(在县西三/十六里) 朱旱堰(在县西六/十馀里)
   后溪堰(在县西八十里自前/村堰至此皆在西境) 山干堰 朱儒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45b 页 WYG0520-0426d.png
  堰 禁头堰(在县西五/十五里) 大陈堰(在县西六/十五里) 葛
  干堰(在县西四/十三里) 南岸堰(在县西三/十八里) 杨溪堰(在/县)
  (西三十/五里) 颊口堰(在县西/四十里) 杨干堰 下茆堰(在/县)
  (西三十/三里) 朱浪堰(在县西/三十里) 杨堰(在县南/三十里) 石鹏
  堰(在县西三/十二里) 无他堰(在县西二/十八里) 郡干堰(在县/西三)
  (十四/里) 细干堰(在县西二/十二里) 马筱堰(在县南五/十八里)
  狮石堰(在县西/六十里) 龙塘堰(在县西/六十里) 杨村堰(在县/西四)
  (十九/里) 高头堰 洲头堰(在县西/四十里) 老军堰(在县/西五)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46a 页 WYG0520-0427a.png
  (十一/里) 落子堰(在县西四/十五里) 云溪堰(在县西四/十五里)
  蜃溪堰(在县西五/十八里) 峡村堰(在县南二/十八里) 官桥堰
   金村堰 秀下堰(在县南二/十六里) 伽溪堰(在县南/十五里)
   河清堰(在县南/二十里) 塘溪堰(一作塘堰在县/南四十二里) 杜
  堰(在县南四/十五里) 杨溪堰 良和堰(在县南三/十二里) 角
  堰(在县南三/十五里) 住堰(在县南三/十三里) 潘干堰(一作潘/堰在县)
  (南三十/六里) 石堰(一作石壁堰在/县南二十二里) 石岸堰(在县南/二十里)
   沈堰(在县南四/十三里) 庙堰 湍源小堰(俱在县南/四十六里)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46b 页 WYG0520-0427b.png
   洪岭堰(在县南四/十八里) 余村堰(在县南/四十里) 陈堰(在/县)
  (南三十/八里) 黄堰(自山干堰至此/皆南境之堰) 六亩堰(在县西/七十八)
  (里/) 酆茶堰(在县西八/十五里) 竹领堰(一作竹山堰在/县西九十里)
   奥村堰(在县西十/三里) 澞溪堰(在县东/八里) 梓口堰
  (在县东五里自六亩堰/而下至此皆在北境) 石湖潭堰(在县西/八里) 岸
  堰(在县西六/十二里) 石壁湾堰(在县西/五里)
  (附戴经邦纂修水利记环昌之塘四本来无源因/旱涝为盈涸苟深浚而固其堤则旱不竭而涝不)
  (溢殊称便易第灌田无几耳若堰则利漙而功百/倍焉如溪之西北诸堰自酆茶竹山狮石而下灌)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47a 页 WYG0520-0427c.png
  (田三万馀亩东南诸堰则洪岭潘干澞溪石壁等/处所灌亦以万计民生国赋盖其重哉兹荷抚院)
  (轸念移文郡县令氓庶修筑工成撰志直欲兴全/浙之长利也第昌之堰势有二在山涧者长不过)
  (十数丈令堰长督同人户凿石坚砌使通沟洫不/时补塞卮漏则成工易在大川深溪者延袤百馀)
  (丈方累石捍泄一遇山涛四出奔流冲激则飘石/如荡芥复夷而为滩为沙砾矣且平时商船往来)
  (每每折损堤筑妨农事尤甚为民生虑者当令有/田之家计亩出银几许堰长一一书簿募工为石)
  (堰高若干尺长若干丈坚固若城堑则湍悍无虞/也不则于近堰之所共置山一段畜筱备筑届春)
  (夏令货船便带土石以助修砌则不惟农工商贾/两利俱存且使堤不阙剪而上田扬尘下田龟拆)
  (之患可免矣戴弁条列水利文粤稽昌之水势皆/自西来水源因之大要则南条北条然又各有支)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47b 页 WYG0520-0427d.png
  (流总名则曰溪周礼谓两山之间有川焉是也姑/以其大者言之其西北有六一发源于昱岭东过)
  (颊口又东为巨溪又东汇为湾水潭南会于河桥/一发源于蕨箕田经同山会于颊口一自宁国县)
  (界经百丈麓入巨溪一自千顷山至箕山而入晚/溪一自七里洞出塌水桥而俱入晚溪一发源于)
  (黄花关逆流出长春桥而入于湾水潭其东南有/五一发源于大明山东过龙须桥石镜山会于河)
  (桥一过铜坑分为沈溪出章村而入于大溪一过/铜坑分为贡源以入于大溪一过铜坑分为良溪)
  (而入于大溪二条之间虽南北分播不齐皆合流/过小柳大柳经分水会桐江而入钱塘然由西而)
  (东形势浸下利于田则作堰六十有五别作沟浍/以引之即周礼所谓以防止水以遂均水其间冇)
  (官立之长者有私举为首者皆所以率工修筑然/田之近溪者旱则上流可壅涝则下流可泄颇为)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48a 页 WYG0520-0428a.png
  (民利乃若不成溪流者则旱涝无可恃昔人尝因/泽为塘者三皆属于官一在朱源一在泥皛一在)
  (云老各立长以递领之此之/谓以潴蓄水亦周礼遗意也)
 
 
 
 
 
 
浙江通志 卷五十三 第 48b 页 WYG0520-0428b.png
 
 
 
 
 
 
 
 浙江通志卷五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