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浙江通志 卷三十七 (自动笺注)
欽定四庫全書
 浙江通志卷三十七
 關梁(五)
  台州府(臨海縣附郭)
公元1188年
 平橋赤城志在州治小㕔前宋淳熙十五年宗守重建跨池為屋左右芙蓉(曽幾平橋浪說吾邦小清池思有餘水風枕簟芳氣衣裾客位經過官曹簿領良辰不行秋水芙蕖)
公元1197年
 悟眞橋明一統志府治東北宋張平叔所居之地赤城舊名黄牛坊橋慶元三年葉守籈更名
 狀元橋赤城志在州東一里陳侍郎公輔居之
   臨海縣(城外關梁)
公元1181年
 中津輿地紀勝在縣南一里修八十六丈廣一丈六尺宋淳熙八年唐仲友建(唐仲友修中津橋記郡介栝蒼天台城臨三津其中要道招舟待濟寒暑尤病仲友淳熙庚子來守自念承乏牧養大利可作廼分官吏庀工徒度髙下廣深程度以寸擬丈創木樣置木池中節水以□効潮進退觀者開諭然後賦役始於四月丙辰成於九月乙亥兩堤於皇華亭之東甃以巨石貫以堅木載䕶以菑楗中為級道兩旁却月形三其層以殺水勢南堤上流夾水岸以受水衝堤間百十有五尋為橋二十有五節旁翼以闌載以五十舟舟置一碇橋不及岸十五尋為六栰維以柱二十固以楗筏随潮與橋岸低昻續以版四鍛鐡為四鎻以固橋紐為纜凡四十有二其四以維舟其八以挾橋其四以為水備其二十有六以繋筏繋鎻石囷四繫纜以石獅子十有一石浮圖二纜當道者植木為架遷飛仙亭南岸遷州之廢亭於北岸以為龍王神之祠為僧舍及守橋廵邏之室二十有一間凡橋闌舟栰竹纜須用錢九百八十萬既成因其地名中津銘曰台江之津憧憧徃來橋之未作吾民其咨豈無智謀亦阻浮議橋之既成其勤在繼矜吾民兮閔吾勤兮永詔厥後斯文兮)赤城紹熙元年江守乙祖慶元元年周守曄二年劉守坦之嘉定四年黄守六年建皆重修之劉更名慶元黄仍其舊十五年逆防其壊大加崇葺舟補舊者四十創新者十有四布版道二十有九鈎闌一百六十有二又以餘財别為舟五穴南岸藏之以備異時更易臨海縣明弘治初郡守馬岱置田九頃八十一畝歳課租銀九十八兩以供歳修今廢正德間郡守顧璘重修歳僉橋夫二十名守橋以防橋船漂失
公元1661年
國朝順治十八年石橋成移於上津西門康熙
  十五年石橋壊於大水仍遷浮橋故地
 上津台州府志在朝天門舊時亦有浮橋兵燹橋廢馬守岱所捐田盡遭隠佔
公元1699年
國朝康熙三十八年知府承詔出捐田四百五十
公元1714年
  餘畝重建上津浮橋並將租銀及臨太兩邑欵銀詳請各分一半為橋夫工食歳修之費後壊於大水五十三年知府張聯元清查租銀欵銀並捐俸重建加修通詳勒石
 赤欄橋廣輿記府城臨海門外晉成公綏章安登橋望江作雪臨海縣又名安橋其上有亭東西有樓
公元1170年
 懐義橋輿地紀勝在縣東二里乾道六年向汮
 交禮赤城志在縣東二里一作交鯉因唐開元中蛇與鯉鬬而名臨海縣志因大固鄉舊交禮里故名
 吉祥橋明一統志在縣西三里宋天禧中赤城志以近吉祥寺故名乾道六年亭其上
 通明赤城志在縣東三里以其路通四明故名台州府志宋有十將鄭者居之又名十將溪流原抱城南下後決而東
公元1719年
國朝康熙五十八年知府張聯元修復形勝東築巨壩
  俾溪水由橋下直東湖合流靈江亦使城壕水深便於防禦
 大固橋臨海縣志在縣東一十五里赤城一名雙橋濱溪舊多梅花
 錦衣台州府志在縣東二十里舊為邵家渡以明布政蔡潮出已衣以成橋故名
 九星台州府志在縣東一百三十里宋乾道間建有九洞
 三十六渡赤城志在縣東二十里自潮漈東至小芝凡三十有六節故名
 三江臨海縣志在縣西十五里舊官渡歳久漸壊明嘉靖戊戍同知朱世忠邑劉大直移徙上流里許大埠造巨舟建濟川堂買廢寺三十畝篙工民多便之(蔣鳴玉三江詩靈活活西來潮口沙鳴兩岸萬木參天渾未曉鳴榔一響霧中開)
   黄巖縣
公元1123年
 縣橋赤城志在縣南一十五歩宋宣和五年黄巖縣明隆慶二年廷表重修二橋左右
公元1211年
 利涉嘉靖浙江通志俗稱浮橋在縣北一台州府志在澄江上舊為江亭宋嘉定四年圭建長一百丈廣三丈為台温通衢(葉適利涉橋記嘉定四年二月黄巖縣浮橋成林叔和為其知縣楊君言橋長千尺籍舟四十欄箘繂索隄其兩旁棞圖狻猊訖三十旬斤鐡九千木石二萬五千夫工六萬餘縣東南車馬擔負而客之塗皆達於橋西北樵採携挈而民之市皆趨於橋諸公天台鴈蕩行過黄巖皆喜曰増一橋矣蓋奔渡爭舟傾覆蹴踏之患既免而井屋之富㕓肆烟火與橋相望不絶甚可壯也台州有橋自唐守始君一縣作之抗其力如州倍難也願子記以為君酬少從叔和兄弟游每為予縣直北山爽氣浮動花栁之麗雪月勝無不在江北予間至程頭徘徊顧瞻阻江而返屢矣今既橋而叔和邑人日曳娯戯北山潮生汐落隨江降升悠然如泳漢浴沂歌詠令君遺徳而余已老不復有四方之事徒慨想不能從也因附見之亦以志予之不忘斯游爾)舊設利涉橋田千餘畝蠲其他徭貯租以備修理不及公私兩便明成化間折其半𨽻太平𨽻黄巖者六百二十二畝有竒(潘士驥利涉浮橋陽侯欲截澄江江北江南杳杳魚貫輕舟不流移過何時幾囘吹㫁西風顛雲斤月斧萬錢沙禽冷眼花笑空山有石無人鞭)
公元1196年
 孝友赤城志在縣西一里修六十丈廣三丈大江别浦宋元祐中張元仲累石為之元仲孝友因以名橋慶元二年圮於水縣伯澐重建築為五洞橋面五折取道其中兩旁以竅水翼䦨其上視舊功十倍今但西橋(潘士驥西橋秋月玉虹横處隔市喧夜痕冷浸青青天風萬籟金液風定一顆摩尼飛步逰桂香陌影濕虛闌和露蘆花近霜鴻驚亂啼錯認東方白)
 東浦橋赤城志在縣東北一里許混水閘橋
公元1158年
 桂枝赤城志在縣東二里左㻫居之宋紹興二十八年
公元1579年
 利渡橋台州府志在縣西十五里舊為斷江渡江流湍悍人多溺死應祺建橋成萬厯己卯秋名利渡(秦鳴雷渡橋黄巖邑山海徃來之道非緣厓而躋即跨江而渡若橘江視他渡特險艱於濟焉肖海袁侯涖治問民所疾苦興革於是居民羣入以告侯曰是誠不可已顧帑無羡貲乃捐俸為倡逺近聞侯意爭相捐唯恐後乃以僧元練實可任悉以委之僧乃測江之南北若干分為梁梁廣如長數而殺其二鍥趾所立皆以身泅於水而定之已乃攢木抵衝懸機以引縴蓋慿虛實務堅好以為永利成侯以酒徃落命以今名)
 得勝黄巖縣志在縣東南三十里宋宣和中赤城志宣寇亂南鄉翼日宼戰廟前橋上神立空中矢石如雨驚走南鄉得全故名
 丁家渡台州府志在縣西五里有丁婦死節於此故名黄巖縣明嘉靖間教諭黄統仁捐貲治舟割田三畝募舟夫以便徃來
 亢山黄巖縣志在縣西二十五里里人鄭于鑛造舟以資徃來置田以備修理鄉人德之
   天台縣
公元990年
 孝義台州府志在縣東九十步宋淳化元年建以近孝義坊故名
公元1164年
 臨川嘉靖浙江通志在縣西一里赤城舊名西橋宋隆興二年王琰絫石而建且亭其上臨川人故名(陳騤臨川橋記隆興元年冬十月甲戌臨川王新作於邑西之谿從民欲也谿距邑庭一里聫彴以度歳作歳圮編甿苦其役迨公之來會費五百萬錢出俸四十萬為邑先爰即故址營之穹石以為楹巨木以為梁甓以培石灰以塗甓二年閏月丙辰成公僚友觀之僉曰大夫之力也願即以臨川遂歌以落之曰壯哉滄溟蛟龍麗兮霄漢螮蝀疑若有神施磨礲然不動嶄華崧環瞻山幄翠空俯睨溪紋微風夜半横浮沆瀣中朝掩映扶桑紅車颯㳫西復東宏規碩利繄誰功競將大年壽我公願與此橋俱無窮)天台縣元祐五年水壊復修亭廢明永樂七年暴漲衝壊知縣張坰委陸孟洋許均重建
公元1667年
國朝康熙六年縣侯仁爵率里民陸必㨗姜承齊等
  重修
公元1209年
 思賢橋天台縣志在縣西二里赤城澗上宋嘉定二年詹阜民有德秩滿邑人至此刻石名橋以紀善又名迎賓橋側宋儒潘子善故宅在焉圖經咸平五年建後壊明萬厯十九年義官許榜重建
公元1081年
 長洋廣濟橋台州府志在縣十八都長洋澗上明洪武年間建(宋濓長洋廣濟橋天台縣西二十里有山曰鷓鴣二水發源其間合流至長洋復折而西與大溪然後滔滔東逝夏潦秋霖驟進氣勢奔突咫尺如隔秦越里人壘石小橋不能水怒竟蝕而去邑大姓洪紹生憂之乃集子與謀累址於淵鑿石於山犬牙相函魚鱗宻比架為髙梁崇以尺計者二十有五修倍之翼以石闌與橋相齊東西兩堤各二百尺有竒傍築菴廬三楹浮屠惠澄者守之始事元己亥之三月訖工庚子之十二月費錢一萬緡夫工一萬一百橋成隠然如虹跨空而收截險利涉之効下視飛濤如履袵席遂名之曰廣濟云)
公元1200年
 清溪橋赤城志在縣西五里天台縣志宋令丁大榮大橋鶴仙名之(楊嗣起清溪記清溪在縣西五里犇注湍悍每遇滛潦輙成巨浸慶元庚申縣令丁侯來長斯邑亟詢之衆衆徃昔大夫有意於斯不短幹局則嗇於資財以故無所建立侯曰事弛於偷安功成於有㫁苟利於人以後為羞於是敷敘利害貢書尊君尹侍郎度牒就成得錢二百萬且捐俸以繼其乏禮致鄉之士急於義者十餘輩分董是役士皆欣然承命始於壬戍之訖於癸酉之秋橋成見者歎曰是橋之成君之功盍以鶴仙庶幾召伯埭白公渠遺意使後之人知所自侯名大榮毘陵人)明萬厯六年令岳厚重修之橋環洞二十有八名岳公四十三年令胡來聘崇禎間知縣程良重建石橋七大洞廣一丈行人利焉國朝順治間橋廢建木橋以濟涉
 振錫赤城志在縣北一十里國清寺舊名東橋寺僧亭其上以水聲如振錫更今名
 飛泉赤城志在縣西二十里蓋取孫綽瀑布飛流而名
 茅橋天台縣志在縣西三十里赤城舊名通濟後以地多姓更今名
 澥渚渡赤城志在縣東一十里始豐水出於此其清如紺碧
 溪南下渡天台縣志在縣東南一里官渡在此
   仙居縣
 觀政(闕)
 
公元1007年
 市橋赤城志在縣西一百三十步景德四年
公元1223年
 平政橋台州府舊名白水赤城志在縣東一百五十步宋嘉定十六年建以溪水白色故名仙居縣明萬厯二十年主簿學周重建改今名知縣夢說顧震宇屢修之
公元1208年
 迎恩橋赤城志在縣東六十五步舊名河橋宋嘉定元年姚偓重建以嘗迎詔書於此更今名
 社橋赤城志在縣西二里以其處社壇側故名上有傾蓋
 三橋嘉靖浙江通志在縣西三里台州府志以盂溪馬踪張阜三水合流而名明正徳間縣曹廷桂主事張糠重建明季又圮水月堂僧徳進募而新之
公元1195年
 苦竹橋赤城志在縣西五里其側多植苦竹故名慶雲仙居縣志在縣東十五里赤城宋慶元元年建以有慶雲之瑞故名
公元1233年
 斷坑橋台州府志在縣東二十里宋紹定六年程士龍政成解組民送之於此又名留程橋
 折桂仙居縣志縣西三十里以宋呉芾子侄聨科故名
 廣業渡仙居縣志在縣西六十里即九郎溪明萬歴間主簿學周造舟濟人
 羅漢台州府志在縣東南三十五里即今羅渡
公元1678年
國朝康熙十七年僧於渡頭三層樓頗壯麗
   寧海縣
公元1592年
 遺惠台州府志在縣東玉河明萬厯壬辰曹學程建近程長官故名
 桃源赤城志在縣東一百九十步夾岸桃花舊傳水源天台因取劉阮事而名(台州府元儲國秀自稱桃源主人令王士宏桃源仙宰桃源寧海通名也)
 過逺橋萬厯寧海縣志在縣南二十五里崇福寺
公元1587年
 永逸台州府志在縣西由雙樓至小桐巖十里大溪二小溪四明萬厯丁亥令周應雷
公元1063年
 桐山西橋萬厯寧海縣縣東北三十里赤城因山得名宋嘉祐八年縣人應宗貴絫石而建(羅適桐山西橋記距縣東北隅半舎之近有聚落焉曰桐山一溪經其中溪因山而畢㑹潄齧隄址洶洶不可禦昔為梁以木濟諸行者曽無期月之固由是徃來之人嘗病其涉邑有應宗貴者集其族人與鄉之強有力者議以石易之於是捐鏹以給其用召釋子普寧以督其役不踰月而橋成凡植柱二十有五鑱板二十餘錢總五十萬一邑老四方商旅有過而觀者咸嘉其用心羅適西橋寄昉師詩長憶西橋避暑天風六月襲人肌水隨地脉來無盡雲過山頭不知拂岸稚松偃蓋當年逰子龎眉憑師莫動溪邉石留待東歸題好詩)
 集義崇禎寧海縣志縣北四十里紫溪舊志作十二保橋
公元1067年
 登台橋明一綂志縣東七十五里台州府志取孫綽賦語名之宋紹定中發運鄭霖僧元海同建(王應麟登台橋記寧海縣東七十五里瀕鉅海黄公渡是為登陸之㑹其東曰西洲發運尚書鄭公居焉公為太學生慨然有及物之志常涉是渡時浮屠元海適同舟公中流謂曰津人操楫涉風濤危孰甚焉盍為橋以濟元海曰是吾心也他日䇿足要津共成茲事可乎公曰可哉元海檀施空貯槖鳩工犍石肇癸巳至甲辰一星終始成橋一洞公方董餉淮右捐俸餘佐其費又為洞者三丁未歳起家浙西常平使者節輸廪給俾續前緒於是五洞就而元海逝其徒有清隱惠疇者復徃叩公公惠疇諸公貴人求助且割俸裨其不足訖成跨海為梁二十四洞時庚戍夏五月也公之孫灊圖列事蹟應麟著石章垂久逺乃為之辭曰台為古海限與天際濞彼横津坎險孰濟濤湧颷悍一葦航之鯨呿鮫嚵嗟人慓危有偉鄭公懐仁斯惻身雖韋褐心已禹稷爰語苾蒭汝其維梁一念之烈填海匪難昊穹實臨成公之志于淮于浙公濡六轡縮衣貶食惠我鄉閭厥施豐溥我祿之儒釋一心於濟物謀不愆衛淇晉澳如虹貫日黿浮江登結轍坦履康莊溟波不揚百靈朝夕天吳紫鳯貼妥受職元凱富平維何造舟未若茲橋鎮壓瀛陬鄭公之徳巖巖無極爾駟爾車過者必式)萬厯寧海縣元至治中釋復元募建明成化十七年復圮知縣張宏宜修
 上白溪渡萬厯寧海縣志在縣南四十五里即狐嘯渡
 下白溪渡台州府志在縣東南一十五里
 常樂崇禎寧海縣志在健跳城外明正徳間里人張士造舟以濟
   太平縣
 三元台州府志在縣十字直街
 登雲太平縣在學宮前邑生林尚冲建
公元1681年
 渭漳橋台州府志在縣治一里國朝康熙二十年知縣郭治重建
 沙埭牐橋太平縣志在縣東三里林喬年建林應禎
 横峯橋舊浙江通志在縣横嶼東台州府舊志作月河橋
 雙桂台州府志在縣十四都葉檢校徳驥建
 靈山橋浙江通志靈山寺
 泥源橋台州府志在江家橋西明隆慶間邱氏造
國朝康熙間知縣郭治重建
 石橋浙江通志在縣二十三都
 截嶼渡太平縣志在縣二十二都過渡樂清界清港渡台州府志在縣二十四都三山楚門徃來之衝
  金華府(金華縣附郭)
   金華縣(城外闗梁)
公元1300年
 通濟橋嘉靖金華縣志在通逺門外去縣西南一里元大德四年西峯寺宗信募緣剏造未成元統二年浙東憲使徐奭造(黄溍通濟橋記婺瀕溪為郡二水城南合流而西其勢滋大距城一里所故比舟為浮橋以達徃來霖潦暴溢絙弱弗支舟多覆溺西峯菴禪師憫人之病已甚謀伐石作橋以利永久度地浮橋西若干步定基絫石旁兩堤中為十一頓凡頓之形西正方東則小撱而剡其上以殺水怒大徳四年秋九月訖十年春三月兩堤十一頓皆集未及架木梁禪師委順示寂元統二年春部使者公甫下車友雲龍公時主西峯法席亟以茲橋為言乃市大木於處之遂昌良匠閩南江左至正二年夏四月庀事於是諸頓悉完頓之髙去水四十有一尺貫以木梁被以石甃髙出頓上又八尺橋成橋之修七百八十尺廣若干尺覆以屋如其修廣楹間五十而為殿者三為亭者二因浮橋舊名榜曰通濟竊考其廢興故而備記之用誌歳月貽諸後之君子云)明洪武三十五年燬於火天順壬午副使靜重成化中郡守周宗智復為屋弘治初復燬郡守郝隆重修金華府嘉靖間洪水墩墮者四郡守張鉞文昭葉宗春相繼重修萬厯間損壊縣令方元彦重修天啓七年洪水傾圮縣令髙倬再建崇禎七年復壊縣令王士鑅徐調元重修乙酉被方兵焚燬(屠隆通濟橋芙蓉山下錦為溪二水迢迢繞郭西襟帶成雙浦合簷牙髙出衆峯春流不斷鴻影夕照猶聞天馬萬里登途還奏賦仙郎何負少年題)
公元1663年
國初知府張安豫捐俸首倡未就康熙癸卯守道
公元1681年
  胡養忠知縣世功重建庚戍又壊中垜知府呉翀知縣李錦重修甲寅宼亂盡燬知府張藎及知縣治國暫造浮橋以濟康熙二十年橋船大水衝壊知縣劉培捐俸分給橋南各啚造船三十二隻以成利三十二年復為大水衝壊知縣趙泰甡捐俸首倡邑中慕義樂輸重造新船三十六隻加砌兩岸馬頭又置田若干畝積以為修理之費始事於甲戍年七月九月告成
公元1428年
 弘濟嘉靖浙江通志赤松門外維舟為之金華縣志通武義永康達於處州原名上浮明永樂中義士袁大珍為舟二十有四維以鐡絙架板其上未幾洪水暴漲絙絶舟敗宣徳三年大珍子淮重建(杜桓為記)萬厯金華府成化十三年知府周宗智重修每舟徃來必候撤板人以為正徳間郡守趙鶴架木為二垜以通之
公元1646年
國朝順治三年橋壊九年知縣世功重建康熙六年
  知縣振嵒九年知縣李錦加修
 旌孝嘉靖金華縣一名通逺旌孝門外義烏浦江下為石墩上覆屋山橋水經其下向東流大溪
 正果萬厯金華府志即孝順橋在縣東五十五里橋屋三間杭慈溪水經其下西南流大溪
 文明嘉靖金華縣志即枝栁橋縣南二十里通湯溪金華府志南山水經其下北流大溪
 明逺嘉靖浙江通志縣東二十五里金華縣志即上目橋通浦江
公元1536年
 松溪嘉靖金華縣志在縣南二十五里通永康縣及温處長二十五丈楊柵溪水經其下年傾塌嘉靖丙申巡按御史景重萬厯金華府志復圯萬厯丙寅分巡道僉事李穟用石修完
 山橋方輿勝覽縣治北二十里二巖對立溪流亂石間故名山橋(黄溍山橋詩行行指木末路逐飛雲上時巨石憇共聽春泉尋源竟莫窮即事幽賞于石山橋北山之北兩山一徑蜿蜒石作脚力時山始好芙蓉東畔赤松西)
公元1692年
 含香金華府志在縣東三十里北山水經其下西南流大溪金華縣志係東義徃來要津水衝僅存墜垜國朝康熙三十一年知縣趙泰重建
 雙溪金華府志在縣南三十五里接永康武義大溪
   蘭谿縣
 慶成蘭谿縣一名義成連跨官塘官橋也在縣西一百六十步
 福民橋金華府志在縣西北城浦口蘭谿縣明隆慶間知縣傅元順重修
 思親蘭谿縣舊名塌水副使胡僖北城以母没思慕而建
公元1470年
 悦濟浮橋正德蘭谿縣志在縣西門外臨跨衢婺二港舊名浮橋宋紹興中始作於江運使繼成知縣文衡有橋莊之田以備修葺元季始廢明洪武初知縣存義建之(徐元重重修悦濟浮橋蘭谿合婺衢二水邑之城臨其東滸舊有浮梁濟元戎馬擾攘廢渡垂二十年邑宰存義閔人艱涉捐已俸倡率於是邑之好事者佐財助力不數月成其制兩舟方之駕板其上列楣其旁廣有四尺袤倍之為節凡五十連以鐡鎻篾紼並維於橋上旁溪置石櫃五以木為閑下石其中繫紼三置上流挽之防其順而下曲二置下流綴之備其逆而上曲橋之端累石為磴道餘三十級升者涯立其扁曰悦濟仍故名也)萬厯金華府成化六年知縣李璡建未久壊於洪水以舟濟正徳四年六月縣丞田中令三里作一舟而橋始成焉(章懋重修浮橋蘭谿浮橋宋紹興中江運使合衆力為之歳久屢壊國初以來一作於賈侯存義再作於李侯惜其未久皆遭洪水摧敗近有上書浮梁不可廢者詔可其奏部檄藩府施行郡守萬公以屬邑丞田侯侯謂邑之編户里二百四十而浮梁用舟八十艘命民三里作一所需鐡石之𩔖亦以其數均之衆情歡趨如治其私不兩月而□事其橋跨溪中有洲焉溪兩岸中洲皆累石為垜垜之上各樹石柱者二而中則有四焉以八十舟聫為兩節舟上架板為梁梁之兩旁皆有欄楣兩節之修總百尋梁廣一丈五尺其舟首尾皆貫以連環鐡綆縻以篾纜兩端皆繋於石柱又以鐡作巨矛者十下墜於淵而上繫其橋使不隨波上下且時其水之髙下以為損益又時其開閤通舟皆侯之所經畫也)金華府萬厯二十二年大學士趙志臯邑令葉永盛重建并置田數百畝繕修之費明季燬於兵國朝順治八年知縣季振宜重建
 赤溪萬厯金華府志在赤溪上江貴重
 楊公嘉靖浙江通志東溪金華府宋時楊克恱建
公元1161年
 板橋正徳蘭谿縣志在縣東板橋舖宋紹興辛巳僧可威建(蘇簡板橋蘭谿縣陸走郡再舍而近車聲足音憧憧達旦板橋其中春水時至秋霖積潦衆壑悍激滙於橋下入大溪橋壊勿治行病涉僧可獨任事因舊増新糜金錢二百萬募緣僅二十萬傾竭衣鉢以足其費營於紹興辛巳之冬成於隆興甲申之春礱石請書開道途謹闗梁吏事也自郡縣不暇給而重於勞民政廢不舉林下之人非有吏責而視朝涉者若已褰裳惕然不安於其躬者誠可書也初威鳩工嘗語之曰昔橋髙於路累尺謂水不能曽不増髙易欹客土難托水甚至汎濫於道固自若也當損髙益以便馳驅厚其址多為鋸牙以殺水勢其廣疏為三硔以分湍流迄用此說工不加倍而橋遂堅壯云)蘭谿縣明崇禎十二年水衝知縣盛王贊重建
 東井正徳蘭谿縣志在十一都宋咸淳間知縣沈應龍
 塢口渡嘉靖浙江通志在忠廟前正徳蘭谿縣宋時舊有浮梁知縣柴紱名曰通濟紹興中水溢橋壊僧仲機重建後又壊明永樂初邑人余邦永作舟以濟其子孟源又割田數畝以備繕修蘭谿縣後廢余士相余伯頴造舟為渡
 普濟萬厯金華府志在平渡鎮即女兒渡也溪流至是東西二百餘丈水甚湍悍宋紹聖中邑人思㳟維舟百艘以梁其上因謂之普濟橋其後邑人劉藻縣尉李彦相繼修治又因鄉而改名望雲橋其廢久矣以舟濟渡云
   東陽縣
 玉帶橋金華府志在東峴門内喬二太師住處叱馭橋明一統志縣治東廣輿記舊名碧嵐西峴山水所經
公元1538年
 乗駟橋嘉靖浙江通志舊名緑波橋在縣西一夾溪金華府志在縣東三十一都界台新二邑髙十餘丈長三十丈明嘉靖間耆民趙模造(劉慤夾溪嶺橋記東陽縣治東百里許曰夾溪蜿蜒與天台相虬錯故其巖障深邃嶻嵲水為兩崖所束下注一溪悍怒狂激行者逡巡躑躅弛肩脅息以俟先是人嘗議橋其間自度不能與兹水争勢竟中寢莫有仕其役者嘉靖戊戌嵬山趙氏捐貲鳩匠百計圖之期必就凡費若干緡歴三載功果竟余敘其顛末以貽東陽人俾後來者有考焉又剏屋數楹以居守者)東陽縣萬歴間趙明張宗道等復修崇禎末年橋壊里人張宗泗胡求等架木橋以渡徃來便之
 和尚嘉靖浙江通志在縣北八里東陽縣相傳唐駱賓王與李敬業起義兵敗逃歸追捕甚急至此削髮為僧故名
 荆浦東陽縣長四十丈濶八丈明崇禎間僧知禮募建
 麻車金華府志在縣東五里有木橋
公元1681年
國朝康熙二十年橋上里許設放生澤知縣
  允撰文勒石為禁
 河頭義渡東陽縣志在二都地都民傅一泰置
   義烏縣
公元1691年
 文昌義烏縣志在縣西八十步明知縣鄭錫文後廢知縣汪道昆改建縣西七十步國朝康熙三十年知縣王延重修
 野鴨金華府志在縣北百八十步繡湖渠(鄭東白繡川湖記栁洲花島北有小堤通洲島堤受衆水架木為梁俗名野鴨橋)
公元1177年
 新呉橋明一統志縣治西宋淳熙中萬厯金華府淳熙四年縣丞胡沃建橋下置以節湖水義烏縣志後圮明崇禎九年重建
公元1671年
國朝康熙十年耆民孟六卿重建十三年因縣無城斷
  橋以禦寇平後知縣國隆甃石重修
公元1345年
 登瀛橋嘉靖浙江通志舊名南井橋在縣南一里崇禎義烏縣元至正五年明洪武三十三年知縣佑命李承理龔叔寧重建正統間洪水頽塌知縣劉同命趙仲芳修築改今名
 繡津橋義烏縣志在縣西南三里知縣熊人霖造(熊人霖津橋十里湖香接芰荷蕭蕭竹樹輕羅潺湲曲水穿山麓明月橋邊聽棹歌)
公元1197年
 興濟橋萬厯金華府志在縣東三里舊為浮梁東江浮橋宋慶元三年知縣薛揚祖更以石縣民徳之易名薛公橋尋圮於水嘉定二年知縣寅重建又圮淳祐五年知縣趙圓卿作新橋易今名(虞復濟橋記邑之東江故有石橋始成於慶元初載淳祐壬寅秋七月雨甚橋壊浮屠惟幾欲踵成之時朱元龍尚書左司歸繡湖上惟幾謁曰願丐一言以興此橋朱君屬之予予曰吾家萬山之中是謀非吾所能及乙巳冬十月趙侯圓卿來朱君約予合辭以言侯曰吾責也博詢利病孰宜因革或謂前創稍卑故水至而壅於是増築其址視舊崇六尺或謂向也腹沙而背塹故易潰於是實之土而覆以石當橋之中作五楹又立東西二門直西㟁作閣二間僧伽其上凡可以増壯觀而夀此橋者無不為也橋未有名乃扁以興濟因書其始相與謀者如此)萬厯義烏縣元大徳五年僧永識重修又圮皇慶元年達嚕噶齊瑪蘇繙為浮梁泰定二年仲文募作石橋故址之西八步兩岸皆有石堤中疉石為七頓橋長四十二丈僧智宏募緣為屋以覆之其南二頓尋為水所激而仆達嚕噶齊額琳沁重修明洪武五年南堤及二頓復毁於水至十五年主簿用和復修永樂間水激正統三年縣丞劉傑捐俸倡民擇石為頓六年知縣劉同勸民助資完之成化九年東陽盧孟涵改為巻石洞橋十二年洪水衝壊十六年同知李珍復勸盧孟涵盧孟實協力重建十七年暴漲衝塌十八年知縣齊溥勸義民希仁南築石堤重建橋梁構屋建亭於其上改名廣濟橋(王汶重建廣濟橋廣濟橋宋慶厯間縣令薛揚祖更為石橋後繼為令者皆重造焉終不免於壊成化辛丑城齊溥來宰巡行江上咨嗟久之翌日遂命匠氏伐石於山採木於林視北堤無恙則仍其舊南堤則累石為岸以遏水怒修一百三十尺崇與頓等中為頓凡七每頓用其舊之少半而増三之二其狀東則小撱而剡其上西則自下而上正方崇四十有五尺廣二十有四尺頓之上疊木六重髙出頓上又八尺貫以木梁木之上布厚板被以甎修四百二十尺板上構屋屋以間計者四十南北端為亭者二亭之外階級升降道中為亭者一亭東西神祠凡屋之兩旁翼以板以禦風雨每間虚其上為楹以供眺望經始成化十九年三月於是八月)金華府弘治十三年知縣李文郁重修十五年知縣呉盛勸義官呉希彩黄子宣虞子盛捐資重修嘉靖八年大水壊者過半十四年趙模趙幹倡義築礅建橋越二年復燬知縣方介趙幹重修四十五年侍郎呉百朋修之隆慶五年屋壊知縣歐陽柏重修萬歴七年舉人呉大重整石礅二十三年傾頽梁板朽壊知縣周士英命呉彦清學鳳等悉新之義烏縣天啟七年知縣鄭極詳修崇禎十二年撤朽楹版以石十三年知縣熊人霖倡捐并為木䦨翼之因歳首迎春於此曰渡春橋
公元1670年
國朝康熙九年知縣于漣十三年邑寇橋廢二十四
公元1691年
  年知縣國隆市巨木為梁上覆以版又置田修葺三十年知縣王廷曽倡建橋屋五十四年燬於火署縣張若霈重建
公元1638年
 西江橋崇禎義烏縣志縣西南四里半明知縣熊人霖造(虞國鎮西江橋記邑治臨大溪萬厯中主者欲於釣魚磯為梁或病其逺不便徃來遂請梁於射堂不得已從之梁址當潭暴漲輙圮屢圮屢修公私病之歳在戊寅之秋邑侯豫章熊公始視事博詢利害不殫悉急召役夫徙之減馬捐薪以為經費閲歳竣役繩度之凡去舊趾九百武而止侯西江進賢人予因名之曰西江橋)
公元1640年
 景髙義烏縣志縣西北十五里浦江孔道民素病涉明崇禎十三年知縣熊人霖伐石四丈成之
公元1579年
 廣益義烏縣縣南三里地名下埠明萬厯七年邑民龔來時捐造浮橋知縣范儁捐俸完之十一年來時復累石為三谼浮舟加葺如故後舟損改髙橋以鐡索木版而濟二十年知縣周士英修之後水漲橋傾改用
 石基渡金華府志在縣東十九里通東陽
   永康縣
公元1339年
 仁政橋明一統志在縣東南萬厯金華府舊名大花元至元五年改建以石易今名明景泰六年僉事馮誠重建知縣劉珂繼成之(李裳仁政橋記永康縣東南三十步有水匯而為淵名曰華溪當處婺之交行旅輻輳舊以木為橋隨廢至元間石覆之以屋洪武中屋燬於火景泰乙亥橋壊於水僉憲馮誠行部過之視橋之廢遂以贖刑之金庀材命工將就緒而馮弭節他郡厥功未究明年春安成劉珂來宰是邑毅然曰此有司責也遂殫力竭思窮日經營不數月而橋成其長若干若干石以方計若干工以日計若干屋凡若干完美壯固有加於舊費出自公不取於下衆咸徳之)金華府正徳十六年屋災縣丞李景軒葺萬厯二十八年知縣戴啓鳳修
公元1330年
 永寧橋萬厯金華府志在縣東南百三十步舊名花橋元至順元年主簿赤盞榮祖改建以石易今名永康縣明永樂間驛丞胡義葺弘治間市民徐得銘重建正徳間圮其子璋復建
 東橋永康縣志在縣東北二百步延真觀明嘉靖年間趙延懐建今為木橋
公元404年
 梁風橋萬厯金華府志在縣東百步永樂十四年重建
公元1544年
 李溪嘉靖浙江通志在縣東南二十里萬厯永康縣志景泰初僉事馮誠同知趙某耆民李思施孟達建成化末於水正徳中里人章徳營建久弗就嘉靖二十三年僉事歐陽清捐俸為倡檄僧徳顯募緣合金衢温處四府官民之力成之(洪垣李溪橋記李溪渡東浙要津也舊有橋為洪波横激以去嘉靖癸巳承乏永康耆民章徳昭走予論兹渡利害甚悉遂告諸府未得其方越七年庚子予自嶺南外補永嘉郡東裝晨涉見徳之子章根致四明上人徳顯相經始其事既二年子以事出華溪而兹橋亦成屹屹然且試以三春之水矣庠生章子樹詣予為之記)永康縣志今圮别建木
公元1518年
 五錦橋金華府志在縣西十里永康縣明正徳十三年重建
公元1416年
 烈橋萬厯金華府志在縣西十里永樂十四年重建
 西津渡萬厯金華府在學永康縣明弘治間知縣王秩造舟及僉渡夫以濟
國朝康熙間邑人陳疇助田為修辦渡船之資
   武義縣
公元1207年
 熟溪橋正徳武義縣志在縣東南宋開禧三年主簿石宗玉建因名石公橋武義縣明嘉靖二十五年趙竒修之造六墩而止隆慶二年林一鶚石墩者十架木為梁萬厯四年邑令譚音造橋屋四十九楹(陳善熟溪橋武義縣故有溪橋民病久矣譚侯始至有以建橋之役為言侯曰此邑令責也但令長未信於民而先以勞之不可二年政教修明百廢具舉民再申前議年大侵侯曰民艱於食而時詘舉贏不可萬厯四年五月三載考最政通人和年穀順成侯度其時曰可矣乃捐俸為倡好義翕然應之又益以罰贖之金五十鍰米五十石踰兩月告成侯以書來請予紀成事按橋長凡五十丈横一丈七尺為石礅者十為屋者四十九楹好義助工者皆得書刋之碑隂)國朝康熙年間知縣李經重修
公元1518年
 文興正徳武義縣志在縣西一里儒學之東正徳十三年縣丞有年建樹石刻文興武義縣萬厯戊申重修
 瑞明武義縣志在縣治南八里舊名瑞村橋耆民徐廿四等募建年傾圮
公元1688年
國朝康熙二十七年史恩如募建石橋改今名
 郭婆橋金華府志在縣北十五里武義縣志舊有婦人捐資所建故名後徐叔修之改名郭橋
公元1518年
 雙溪橋正徳武義縣志在縣西二十里雙溪口正徳十三年徐魁
 内白萬厯金華府志在縣東二十五里舊白水正徳武義縣志跨白溪舊架木為之屢為洪水傾壊正徳十三年縣丞有年砌以石凡三硔
公元1514年
 苦竹橋金華府志在縣西二十里正徳武義縣志正徳九年徐昱建
 化渡萬厯金華府志在縣西一十五里武義縣志温處徃來衝風險惡義民何彦一捐田造船以濟
   浦江縣
公元1344年
 南橋一統志縣治南跨浦陽江萬金華府宋元符中錢尚書遹所建廣一丈九尺亘三十丈歳久水决橋壊元至正四年達嚕噶齊杜諾海作大堤三百餘丈障水還下橋上創亭三楹中間以奉浮屠氏隄旁翼扶欄植槐栁堤中創樓以憇行者堤盡處别建小橋以洩支流人行堤上斜睨縣南飛樓傑閣掩映蒼翠儼然圖畫也(方櫺南橋浦陽江去縣治不一里而近每積潦莫得宋元符間尚書錢遹始構橋江上久為横流旁出橋若虚置至正三年達嚕噶齊諾海公適長是邑明年秋首割已俸修治僚佐吏莫不協從閭巷鄉鄙在編籍者亦皆出資以助而公專任其事焉遂鳩工伐石不期年而成其南又築堤橋道接堤杪構小橋以疏别流舊有迎恩亭在社壝之右因徙就橋側且為屋十四楹以為偵候憇息之所扁曰臨溪橋為硔道凡廣十丈九尺亘五十步因故名扁曰南橋堤廣視橋亘五十步扁曰浦陽於是朱欄華柱映耀鯨波虹跨鼇戴雅麗駭目樹以蓊蓊林林樵者以歌漁者以舞負者戴者以徃以來喁喁相屬也邑父老來屬余記故為之詳焉)崇禎浦江縣志後圮明萬厯二十年造木橋以便行者國朝康熙十年邑人李如珪重修
 韓西橋萬厯金華府志在縣西一浦江縣月泉水所經
 羅漢崇禎浦江縣志在縣東十七里先有巨石屹立溪中相傳石為羅漢所攝即石建橋因名左溪山水所經
 石斛浦江縣志在縣東三十里(呂祖謙入越記石斛溪流潺潺岸旁大石如屋西走浦江道也)
 席塲橋崇禎浦江縣志在縣北三十里巖坑山水所經宋寳慶初邑人日嚴建(林子燕席塲橋記聚席塲橋者幾百家山為垣溪為閫溪沿羣山斗折蛇行迢迢三里居民編木以渡今天踐極元年毛君日嚴帑廪匠石剏橋於徃來津長二十八丈廣一丈八尺翼以闌楯鎮以魚虎計工四萬有竒三年而成予聞而髙之利人本其仁任事本其勇不寳貨財本亷能通人情本其恕本是四者可以觀其人矣)
 孝門萬厯金華府志在縣東三十里浦江未置縣時地屬義烏北鄙因顔孝而名
 泰平浦江縣志在縣東三十五里治平寺邊(鄭棠為記)
公元1584年
 定龍橋崇禎浦江縣志在縣東三十五里官巖山麓為浦陽山水所經路最要衝萬厯甲申僧廣倫募建
   湯溪縣
 黄石嘉靖浙江通志一名黄路橋在縣北六里雙龍橋萬厯湯溪縣志在縣北十里羅夢鵑造
 馬村橋湯溪縣志在縣東十里章勤造
 表忠橋萬厯金華府志在縣南十五里忠烈陶公廟
 白馬萬厯湯溪縣志在縣北十五里章琛章繼同剏
 官橋金華府志在縣西十五里森琳湖畔
 白龍橋金華府志在縣東北二十五里明萬厯甲申知縣陳茂始創石橋
 葉灣渡萬厯湯溪縣志在縣北二十里(張文濓葉灣渡記出城西二十里為葉灣西南接衢括諸郡水而北合東陽新安江為浙東上逰要津行旅扁舟濟者指千萬計而一二榜人陽侯之勢以制行緩急生死之命亡誰何邑侯汪公進諸父老問計對自趙宋以來邑人江衍造舟梁方是時衣帶水耳今洪濤澎湃虹梁非䇿也莫如官為造舟水工以濟行者便侯曰諾遂捐贖鍰首事而風諸善良以義樂赴者數十人鳩工庀材為船三艘復計所以永久者以羡貲買田二十畝擇人掌其歳入以為修葺既成長老屬予為記遂不辭而為之書)
  衢州府(西安縣附郭)
 三鳳衢州府志在郡治東正街明郡守楊凖寳坊西安縣志在郡治察院南郡楊凖朝真橋弘治衢州府在朝京泉大井衢州府舊時石平架屋其上
公元1707年
國朝康熙四十六年疏濬城河里人貲重特令
  濶以通舟筏入城
   西安縣(城外闗梁)
公元1616年
 通和天啓衢州府志在朝京門外水亭埠萬厯四十四年郡守洪纎若邑令劉有源剏造
公元1650年
國朝順治庚寅巡道李際期知府韓養醇知縣成晉徵
公元1612年
  修造如舊制(李際期通和浮梁碑記治城西朝京渡浮舟為梁始萬厯壬子郡邑大夫洪纎若劉有源紳士方應祥等十有三人共底乃績更謀踵事籍腴産若干歳入鏹二百八十有羡備詳通和橋錄中歴半週甲民稱利賴鼎革間廢且復尋又廢順治己丑秋予由督學命廵奉衢咨衢士民遂以暢月鳩工歳火西告竣金舟二十有六編木架之廣二尋虹跨中流髙視廣川徒行絶水櫓行絶梁舟鉅丈有仞維以鐡絙左右抵岸各千尺制皆從朔既成郡守韓養醇邑宰成晉徴酹而祝之董其役則門下士徐國珩徐應瑜徐應晉余兆斗王大成徐國亷葉其珵凡七人助財勸功别勒貞石並告來者)甲寅之亂僅存栟木駕敝舟康熙癸亥春總督國安捐金更新
 東蹟浮橋衢州府縣東去城十里明萬厯間金梅造今廢
 迎恩橋嘉靖浙江通志光逺門外衢州府志舊用木平鋪凡三截後去其二易石虹上用石板平砌兩傍石䦨
公元1709年
國朝康熙四十八年知府楊廷望知縣王涵重建改名
  光逺
 高橋天啓衢州府志在拱辰門二里舊以木為橋隨作隨壊成化間玩易以石
 驛馬橋弘治衢州府志在縣南五里即今落馬橋俗云黄巢到此落馬遂不敢入城因名
公元1134年
 章戴橋弘治衢州府志在縣北二十里一名東津橋宋紹興四年李信甫屬陳羾率衆為之嘉定八年魏豹文重修(毛憲章戴橋記章戴之水夏秋滛潦奔放洶湧紹興甲子橋壊官責里正僅成畧彴以濟隨圮李公信甫來典州顧竂吏橋梁之設有先於東津者乎以錢二百萬屬寓居故徽州通判陳公羾召匠慮材經營締建寺丞蕭公忱繼之捐錢且百萬叅政婁公機時知西安縣亦二十萬總錢一千五百萬陳公董視斯役不憚寒暑橋成纔幾年而石將泐木將撓前官告院陳君汶一日予曰先君有志東津橋無遺力今漫弗訾省實所甚懼盍為我籌之余曰今太守魏侯下車期月政平訟息事有可為次第畢舉君盍試以東津之役言之陳君是余言詣郡白前故魏侯亟領納曰此郡邑責也屬役庀工三月役終侯取廢寺没入官之田可四十畝贍僧區畫周盡足悠永落成日東西行歡欣呼舞是役也陳君得以其先子之志魏侯又有以成陳君之志一舉兼二善焉是不可以無述)西安縣明萬厯丙戌改鋪石面今毁二節居民用板補之
公元1633年
 百靈崇禎衢州府志界江山縣浙閩孔道徃來病涉崇禎癸酉通判湯瑩署印江山捐俸倡建西安花上苑協成
公元1157年
 蓮花橋弘治衢州府志在縣北三十里宋紹興二十七年易之以石衢州府歳久毁壊木筏撑渡
國朝康熙初僧濟澄自靈𨼆來寓蓮花寺寒夜風雨
公元1669年
  中感墮水呼聲設願構橋改置橋墩一里之下髙三丈捲石梁五矼每矼濶四丈橋面一丈六尺兩埵共計長三十五丈橋面砥平傍採青石為欄左右一百二十檻始於康熙己酉九月成於庚戌冬杪約費四千金為西邑溪梁之最勝者
 安仁天啓衢州府志在縣東三十五里(楊萬里衢州仙巖安仁渡詩明發溪山一雨覺來暑氣半分行人道三衢逺穏掛東風十里蒲)
 盈川西安縣志在縣北五十里
   龍游縣
 白蓮嘉靖浙江通志縣南濠水衢州府宋乾道中令林自立嘗種白蓮其下週甃以石
公元1154年
 通駟橋弘治衢州府志在縣東百步宋紹興甲戌陶定淳祐間樞宻馬天驥建元至正間壊於水達嚕噶齊特黙齊重修明洪武間永樂初知縣祝淵因舊補完正統間縣令張惠構石捲矼龍游縣天順中知縣王瓚増石捲矼仍覆以屋(商輅通駟橋記通駟橋宋淳祐間樞密馬天驥所建石其墩而架以木行便焉歴年既久風摧雨蝕木朽不支行者病焉天順庚辰弘農王出宰是邑政教兼行士民嚮應乃進耆老於庭而告之曰徒杠輿梁成見周禮為政先務也矧通駟為橋西通百粤東兩京使車之徃來王程之遲速係焉非但商旅經行而已乃命善工斵石捲而成之空其中以釃水者十其長以丈計者八十有竒而費以緡計者若干工力弗與始事壬午之成於癸未之冬因為記以傳來者)衢州府嘉靖十年知縣陳越二十六年知縣劉梁四十五年主簿張蕡相繼隆慶六年知縣凃杰重修萬厯二十七年中圯四矼知縣郁徳重修三十四年知縣應試重修崇禎十二年復燬後止架木無復蓋屋不數年輙朽朽輙再易
公元1608年
 文昌衢州府志在永安門外邑人余邦輔募緣為墩六為矼五架木以通行者緣無覆屋架木漸圯萬厯三十六年知縣萬廷謙復行募捐架巨木蓋屋三十餘楹上有文昌像故名(萬廷謙建文昌橋記龍邑故多橋橋於治前者白蓮也橋於靈源者通駟也第通駟築而望氣者忌其下流居空砂水飛以致邑里蕭落科第晨星鄉大夫松野余公病之乃聚族而謀募義鳩工驅石為礅捲墟為矼閲六載告成無何而以無覆屋將就圯也㑹子來領邑事復節肺石之餘以充費工訖凡三十楹浮屠七級文昌祠巋然居首費金一十有竒橋遂翼然改觀自是襟帶山河連環織鎖地脉輪轉人物蔚興架梁之功豈曰小補之哉)龍游縣崇禎十三年為水所壊十六年知縣黄大鵬重建
公元1658年
國朝順治十五年橋燬於火康熙二年知縣艾朝棟重
  建十六年復燬十九年知縣盧燦縣丞何應武典史李斌重建
 縠水橋一統志縣五宋嘉祐間
 九里衢州府志在縣西九里明永樂間義民希哲嘉靖間廷宣重建
 馬報橋萬厯龍游縣志在縣東十五里相傳扶風徐弘戰死家人不知其所乘馬馳歸報始覺因名明嘉靖間知縣用世重修隆慶間知縣凃杰重建為矼五墩四廣二丈長十五丈
 築溪橋弘治衢州府志在縣東二十里景㤗間知縣張惠重建萬厯龍游縣偃王築室居此故名嘉靖間知縣用世重建為矼五墩四廣二丈長二十丈
 墩橋龍游縣志在縣北六里義民余緝建廣一丈五尺十丈為矼四為墩三國順治年間邑人余宏重修
 仙跡橋弘治衢州府志在縣北三十五里舊名上虹萬厯龍游縣洪武間里人子禮建有異人擲錢匠氏錢跡印石猶存故名
 通濟崇禎衢州府志在通濟門外
   常山縣
 仁壽常山縣在城南隅坑頭
公元1522年
 觀風萬厯常山縣志在縣東文筆門外下跨龍潭舊名迎恩成化間知縣余完建圮於水嘉靖元年縣侯正綱重建覆屋九間改今名
公元1498年
 廣濟浮橋嘉靖浙江通志縣東大溪弘治衢州府志明初知縣利用建名靈濟橋尋廢永樂間知縣仇經設渡以舟濟弘治戊午知縣王錫等仍建浮橋(吾哻常山浮橋常山廣濟渡故未設涉人告病弘治丁巳浙藩大參湖湘公紀行部至縣謂知縣王錫古者辰見角而雨畢則除天根見而水涸成梁有司者可恝然三侯曰諾乃造舟二十束板其上旁翼以楯聨以鐡繩繫於兩崖之石以原設渡十二人易名橋夫俾專視守葺興事丁巳冬十月訖工戊午秋八月)衢州府正徳初舟壊知縣陶金石墩十座架木梁於其上鐡鎻橋如故遂為經久之規
 鎭安衢州府志在縣小東門外明萬歴間邑人陳朝等募建
 新溪橋萬厯常山縣志在大南門外嘉靖間邑人汪文鳯建
公元1569年
 儻溪橋崇禎衢州府志在縣北五里萬厯常山縣志舊以舟渡名金川弘治間分巡紀知縣王錫浮橋於其上正徳初改為石橋嘉靖末年隆慶三年魏誥等重建
公元1515年
 巖口萬厯常山縣志在縣西南鄉七里巖嶺下(僧永増巖口橋題碑溪之水一雨則漲涉者病焉在城詹斯詹潛詹瓊詹輝思有以濟之正徳乙亥秋捐貲創建石橋一所屬予董其役告成五載水壊斯乃獨力了結前緣髙堅益加於舊雖雨病涉者免矣實正徳辛巳仲春望日也)
 龍遶衢州府志在縣西北六十里橋旁兩峯峻削相傳髙僧日坐河壖誦經募錢每人止取一文積數年成此橋後有龍欲踰橋去不能乃爪攫東壁山飛去䧏遂安北鄉兩處皆有跡可騐
 永安橋常山縣志在七都球川石潭頭(徐烈永安橋兩岸青山一水桃花三月春潮何緣谷口樵客恰好沙灣石橋)
 湖澄渡萬厯常山縣志在縣北二十里(詹山湖澄渡詩漠漠烟雲未開危樓獨倚漫徘徊行人待渡心方急隔岸小舟來未來)
 招賢渡弘治衢州府志在縣東三十五里
   江山縣
公元1670年
 仙霞闗一統志縣南一百里抵福建界為入閩咽喉之地(薩都拉閩闗白雲千峯入懐袖裏振衣閩闗灑作山下水仰登天無梯俯視無底古來守闗人豪傑存有幾寒食百草青春風吹不起劉基過閩闕詩二首闗頭霧露白濛濛闗下斜陽照樹紅過秋風渾朱覺滿山秔稻闗中峻嶺如弓驛路清溪一帶山斜秋八月崇安道時見棠梨三兩張以寧閩闗詩獨步青雲最上梯八閩如井眼中泉鳴萬鼓哀壑山飲雙虹垂逺溪家近尚無鴻鴈客愁復有鷓鴣書生未老疎狂意更欲崑崙散馬謹按仙霞嶺即古泉山杜佑云泉嶺山衢州信安縣西南二百里漢朱買臣東越王泉山一人守險千人不能上今其山周百里髙山深谷磴道凡三百六十級歴二十四曲長二十里唐乾符五年黄巢破饒信歙等州轉畧浙東因刋山開道七百餘里直趨建州即此嶺也宋紹興中史浩帥閩過此始募人甃以石路自是鐫除鏟削舊時險阨稍就寛平凡自浙入閩者由清湖渡舎舟登陸連延曲折逾嶺而南至浦城縣西復舎陸登舟以達於閩誠兩浙鎻鑰八閩咽喉仙霞闗東西復有五闗一曰安民闗在仙霞東南三十五里路通處州遂昌縣一曰二渡闗在仙霞西南八十里路通江西上饒永豐縣一曰木城闗在仙霞西南六十里一曰黄塢闗在仙霞西南五十里路通永豐縣一曰石闗仙霞西南三十五里路通江山縣廣信玉山江浙徃來間道仙霞共為六闗故土人有仙霞六闗之稱)
公元1594年
 九清天啓江山縣志在清湖萬厯二十二年知縣蔣光彦天寧寺僧性徳與周徳福募化採石作九垜每垜髙七尺二丈直三十丈作屋覆其上共二十四間(自為記)天啓三年被水衝壊
國朝康熙間總督郭世隆九清舊址橋船二十
  隻鐡索二條知縣朱彩建亭兩岸
 浮橋嘉靖浙江通志鹿頭溪縣二里
 横湖橋弘治衢州府志在縣南十里景星鄉天啓江山縣邑人王溥萬厯間良佐重修
 延齡橋弘治衢州府志在縣南三十五里江山江山縣明嘉靖間知縣黄綸重建
公元1686年
國朝康熙二十五年大水摧壊三十六年福建提督
  旺重建
公元1697年
 昭明正德江山縣志在縣南三十里江山宋僧木菴衢州府明知劉桂重建邑人指揮王允徳倡募王志鄭思澤董其役程澤捨田助銀贍之天啓間知縣張鳳翼令澤孫程重建
公元1698年
國朝康熙三十七年改建石矼旁置菴亭
 慶雲天啓江山縣志在長臺里人朱夏時秀建(韓駒慶雲橋詩縣郭連青野人家綠蘿地偏春事山逈夕陽暗水披崖出扁舟掠岸過傳聲扶柁老怯風波辛棄疾慶雲橋詩二首草稍出水已無多村路瀰漫奈雨何水底有橋橋有月只今平地風波斷崖老樹互撑拄白水綠畦灌輸焉得溪南一丘放船畫作歸來圖)
 呉村橋弘治衢州府志在縣東四十五里感化鄉正江山縣一名步雲橋呉祿應建
 太平橋正徳江山縣志在縣西南五十里姜叔彬建
公元1696年
國朝康熙三十五年大水衝没三十八年祝禮鎮徐良
  梓重建
 峽口正徳江山縣志在縣南七十里為閩浙要道知縣呉停造船砌埠翼以兩亭徃來者便之衢州府明嘉靖間知縣黄綸渡船二隻四名開化縣
公元1156年
 和平通濟橋一統志縣治東弘治衢州府宋紹興丙子邑令仲逺建庚子令丁朝佐重建(江溥通濟橋開化溪水湍悍舊為民病政和間參政李光令日始為橋以便徃來草創之初其制未盡不能支久紹興丙子令喻仲逺集鳩工松江垂虹之制為之壯麗精密朞年壬辰復圮於水又十年市醫胡應瑞易為浮梁徙諸上游溪水淺涸不常易以腐敗今令金華丁朝佐下車父老皆以橋為請君乃因舊址度其廣袤之數截流而東其長六十丈分為二十三節捐已俸先造三節以為民勸應者紛然遂足其數始於庚子七月壬子成於九月辛未每節為六柱三械兩旁益以二楯横貫以巨木四下鐡鎖鈎聫以為固板厚二寸五紛廣一丈四尺盡布以甎傍壓以石為屋以蔽風雨中為亭奉浮屠氏為民保䕶負者乗者如履平地不知身在風濤之上也橋成書來求記予在梓實聞其詳故紀其實)慶元間趙伯玉重修咸淳圮於水里人徐斗髙等起造浮橋縣令胡通直重修元至元間主簿世傑架橋葢屋至大間里人方景任鳩工建造尋壊元統間主簿訥古伯重建明洪武初知縣永安復建九年洪熙乙巳洪田寺僧向誠募緣侍郎吾紳主事宋玘與好事者叔謙倡率造舟為梁國朝順治中知縣朱鳳台重修
公元1155年
 雙溪橋嘉靖浙江通志縣東一里弘治開化縣宋政和中縣令李光建後圮於水紹興乙亥令喻仲逺重建(毛幵雙溪橋開化二溪古未置橋政和中會稽李光嘗涖茲邑始教民為橋然制度陋甚卒為湧水所毁厥後里豪相與之而大費累歳不竟紹興乙亥歳今令桐汪喻仲逺之來審知其故因行視地勢商度工用勸募閭伍應者雲集即近山得鉅材數百根費以大未幾橋成如所素計丙子某月某日明年某日則始訖之歳月日也鑿溪之深聨木為械步二而柱横木貫之三藉以大板其厚四寸飛欄相扶以翼其外中為亭以便休息乗者得以安行得以肆千百年之缺一朝而舉之是亦難矣始予聞而心善㑹衆請文為記故備述本末以告來者)衢州府志後圮明成化間林清石甃嘉靖間復圮令李文重建
 石梯開化縣志在縣北三里石壁峭立下臨密賽淤有道士疊石為梯七十餘級橋成勢若飛虹
 金溪橋弘治衢州府舊名南歸橋在縣南五里溪橋弘治開化縣志在縣北十里徐滔建宋咸淳間圮於水遂剏渡船
公元1317年
 仁壽崇禎衢州府舊名虹橋縣東二十里巨濟橋弘治開化縣舊名孔埠在縣南三十里(鄭原善濟橋金溪邑萬山間去治三十里曰孔埠其地當呉楚閩越之徃一川清瀉涉者病之始里人劉同祖度為浮梁季父清暉公扁曰巨濟里之陟是橋者如履康莊喜之相與永久計得田二十五畝籍其歳入更無後顧憂居數年日朽月蠧摧剝就圮田之籍於橋者已歸於故主而扁亦不復延祐四年春清暉之子文敘與同之子孫復經工庀材為舟凡十有六縻以鐡繩翼以丹楯踰月悉復舊觀田與俱復視昔増善因擇謹厚者司其籍以相其後又數月而舊扁出焉黙若有應者嘻亦異哉是不可以不記其助田之姓名𩔖見之碑隂云)國朝順治中知縣朱鳳台重建
 龍山溪口嘉靖浙江通志縣南二十里石門鄉
 
 
 
 
 
 浙江通志卷三十七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