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浙江通志 卷十七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1a 页 WYG0519-049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浙江通志卷十七
 山川九
  金华府(金华县/附郭)
 上山 万历金华府志在县西北隅太守苏迟谢政
  居此今为县治所倚又县东南一里为芝麻山一
  名油麻山
 望仙岭 金华县志在旌孝门内登岭可望赤松山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1b 页 WYG0519-0496b.png
 七宝渠 金华府志自城北麓八郎塘发源南行穿
  城入由七宝寺侧迤逦出祠堂巷经四牌坊永济
  仓前至八咏门外从河流入双溪
 清渠 万历金华府志发源陨星冢从景行坊转入
  东市街至赤松门外流入大溪
 西市渠 金华府志从景苏坊合流会县前转入无
  相寺巷内穿城西入于濠
   金华县(城外/山川)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2a 页 WYG0519-0496c.png
 城山 聚宝山 嘉靖金华县志俱在县东三里城
  山宋王野所居野记云予家负城面山在井邑如
  郊薮西偏隙地由园扉而入名曰城山又曰东溪
  一曲宛转来朝溪上诸峰秀润如玉平芜远树荒
  埼断岸一望无际聚宝山一名商山宋学士商日
  新居此
 龙鳞山 金华府志在县东八里一名兴教山山石
  错落如龙鳞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2b 页 WYG0519-0496d.png
 至道山 嘉靖浙江通志在县东三十里一名覆釜
  又名积道连屏拥翠石磴萦纡绝顶平坦如掌折
  而南曰焦岩石壁平峭高可百丈长一里环障溪
  流人望之如赤壁云
 东山 金华县志在县东五十五里自东阳之大盆
  山迤逦而来周三百里其东𨽻东阳南即武义之
  八素山其高巘曰齐云冈
 葛公山 金华县志在县东七十五里一名葛仙峰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3a 页 WYG0519-0497a.png
  五峰卓立霄汉抱朴子炼丹处
 风门山 宋濂风门洞碑在县东南五十里有山曰
  风门山有石洞莫测所底风蓬然从中出袭人毛
  发
 屏山 名胜志在县南五里一名琴望山又名赤山
 沐尘山 嘉靖金华县志在县南二十五里
 石门山 嘉靖金华县志在县南二十五里有石对
  峙如门黄文献公集云婺城南有山曰石门水乘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3b 页 WYG0519-0497b.png
  高而下者三级人称之曰龙山即谓此也
 铜山 太平寰宇记在县南三十里东阳记云山下
  有泉水色鲜白号曰铜泉
 玉笥山 万历金华府志在县南三十里山有石人
  峰高三百丈
 南山 金华府志在县南三十五里分脉自括苍山
  北来凝结于此高几倍北山周四百馀里其南为
  遂昌松阳宣平其东为永康武义其西为龙游其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4a 页 WYG0519-0497c.png
  北为县鄙
 白原山 嘉靖浙江通志在县南四十五里高千馀
  仞列二百馀峰
 马秦山 旧浙江通志在县南一百里
 罘罳山 金华府志在县西南二十五里形如罘罳
  王鲁斋柏讲学其中
 望山 金华县志在县西南二十五里宋枢密倪普
  退隐于此每登之以望临安故名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4b 页 WYG0519-0497d.png
 芙蓉山 名胜志在县北十五里金华县志一名潜
  岳又名尖峰山方舆记云孤山秀特状若芙蓉故
  名
 智者山 旧浙江通志在县北十五里(方凤金华游/录智者寺山)
  (路有亭扁北山唐乾元二/年缙云令李阳冰篆书)
 赤松山 万历金华府志在县北十五里一名卧羊
  山即黄初平(黄一/作皇)叱石成羊处其山往往白石错
  落如群羊散牧初平号赤松子故山以是名(叶审/言赤)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5a 页 WYG0519-0498a.png
  (松山诗井灶仙踪在林峦曙色分苔荒一径雨松/隐半峰云啼鴂催春事归骖带夕曛试呼黄道士)
  (石几荐桐君吴景奎赤松山诗双鹤冲天去不回/五云缭绕散花台山中若见皇初起为问留侯几)
  (度来戴良游赤松山诗早发东郭门晚憩北山址/乍离城市喧益羡丘壑美舍车涉岖嵚停策玩清)
  (泚游目苍厓巅放情白云里攀林感落英涉涧悲/逝水冀凭栖遁踪往遇冥寂士忽见山阿人彷佛)
  (平与起何当乘素烟相与嚼丹蕊牧羊事已/乖炼石情徒止长揖谢荒祠永愧尔兄弟)
 梁山 金华府志从赤松山进约十里
 炼丹山 旧浙江通志在县北十八里赤松山志高
  数千寻一望数百里近在目睫盖二皇君炼丹之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5b 页 WYG0519-0498b.png
  所(叶审言炼丹山诗仙家只在白云堆井灶千年/间绿苔安得更如黄犊健五年四度入山来)
 金华山 万历金华府志在府城北二十里一名长
  山自天台赤城发脉至东阳之大盆山迤逦至此
  横亘金华兰溪义乌浦江之境周三百六十里山
  巅双峦对矗曰玉壶曰金盆壶中有湖名徐公湖
  水分两𣲖而下其泻乎山之阳者由山桥而达于
  溪其注乎山之阴者由鹿田而入于洞山前两崖
  对峙高数百仞过脉至芙容峰郡治之主山也(世/说)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6a 页 WYG0519-0498c.png
  (新语林公见东阳长山曰何其坦迤注引会稽/土地志云山靡迤而长此县因山而得名也)
  松山志周回数十里即赤松山是也抱朴子云此
  地可以居神免五岳洪水之患(广传物志金华山/北有仙洞俗呼为)
  (刘先生隐身处其内有三十六室广三十六里石/刻上以松炬照之云刘严字仲卿汉室射声校尉)
  (当恭显之际极谏被贬于东陬隐迹于此莫知所/终即道士萧至元所记也刘峻山栖志予所居东)
  (阳郡金华山东阳实会稽西部是生竹箭山川秀/丽皋壤坱郁若其群峰叠起则接汉连霞乔林布)
  (濩则春青冬绿回溪映流则千仞洞㡳肤寸云合/必千里雨散信卓荦爽嵦神居奥宅曹唐皇初平)
  (入金华山诗莫道真游烟景赊潇湘有路入金华/溪头鹤树春长在洞口人间日易斜一水暗回閒)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6b 页 WYG0519-0498d.png
  (绕涧五云长往不还家白羊成/队难收拾吃尽溪边巨胜花)
 鹿田山 万历金华府志在县北二十五里上有沃
  野可耕此山多生奇石金华杂识刘宋时有玉女
  驯鹿耕山中常入城市贸易以物置角间刻期而
  归遂名其地为鹿田
 太阳岭 名胜志在县东北五十里俗传岭与太阳
  齐高故名踰岭即浦江县界
 黄姑岭 万历金华府志在县东北五十里宋宣和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7a 页 WYG0519-0499a.png
  中方腊寇婺邀项德于此
 紫薇岭 方舆胜览在县西北二十五里有石室梁
  刘孝标弃官舍其下撰类苑(叶颙登九龙山访孝/标遗迹月下饮酒诗)
  (杖藜扶我登九龙轻鞋短袂随天风九龙飞去几/千载云开秋老青山空孝标先生骨应朽清名与)
  (山同始终荒烟衰草迷古洞唯有皎皎栖青枫酒/边半醉弄明月月光忽落酒杯中举杯欢笑和月)
  (吸清光散入照我突兀礌磈之孤衷平生所蕴刚/毅气洞然明白无隐容信知古人嗜好不在酒爱)
  (其果能助发英锐志始信酝酿曲蘖有奇/功兴怀不尽下山去明月又在天南东)
 石埼岩 嘉靖金华县志在县东三里又名石埼头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7b 页 WYG0519-0499b.png
  下瞰大溪高十馀丈岩下有洞相传尝见梅花泛
  出故名梅花溪又名梅花洞郡城一带东偏跨其
  上
 折竹岩 金华府志在县北二十里金华山之阳太
  平寰宇记云赤松羽化处
 金华洞 万历金华府志在县北三十里周五百里
  道家所称三十六洞金华洞元之天其洞有三巍
  然在上去天若尺五者曰朝真冽然在中有泉若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8a 页 WYG0519-0499c.png
  击鼓鼙之声者曰冰壶豁然在下有石若白龙之
  升降者曰双龙赤松山志与赤松山相接分上中
  下三洞上曰朝真中曰冰壶下曰双龙上洞有石
  真人俨然临跨莫测端倪中洞有水帘直下寒玉
  横飞其间有石像石笋等下洞有石龙虎狮象麟
  凤钟鼓之类难可枚数下洞门极低非舟不可入
  非烛不可见此洞天原系赤松所辖(砚北杂志金/华洞有韩旡)
  (咎诸人题云淳熙改元七月既望陈岩子象陈良/祐天与黄掞子馀赵师龙德言韩元吉旡咎观稼)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8b 页 WYG0519-0499d.png
  (秋郊自智者山来谒双龙洞篝灯蒲伏遍阅乳石/之状寒气袭人酌酒竹阴支筇至中洞饮泉乃归)
  (程珌游金华三洞记出兰溪门行可十馀里至上/中下三洞下洞石壁卓立水深三尺人仰卧舟中)
  (群仆岸立用竹竿箭入丈馀乃登岸仰视石门去/人面仅四五寸举火烛四壁壁有题名皆五代国)
  (初人不见风日墨迹如新中有捣药臼臼阔可三/尺有泉正滴其中终岁不满旁有仙人田邱陌井)
  (井有耕犁迹又有仙人衣如摺叠罗帛洞中有蝙/蝠大如鸦白如玉正类坡仙所记碧落洞中蝙蝠)
  (观已乃出洞约阔十丈许此下洞也中洞有水帘/飞涎溅沫有石壶深不可测足稍不谨则堕其中)
  (幸冇石天窗光烛其处此中洞也上洞亦有石天/窗其石如乱云如堆卯崩裂欲落人皆不敢仰视)
  (然亦亘古至今终不落也中有洞房侧身乃可入/上有玉女端坐如观音缨络具备观音之前有泉)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9a 页 WYG0519-0500a.png
  (蜜甘能愈疾人既饮复筥挈以归偕行者八人其/七不能登畏其险也方凤赋三洞诗金华北山三)
  (洞天垂髫欲往金华巅春风吹衣雨洗屐瘦筇忽/拄苍山烟山高地平走幽涧根络石上森楠楩步)
  (从飞桥瞰石洞厓色阅世知几年风痕雾迹化异/物龙首昂左尾右旋就中暗穴如蟆颐急水泻碧)
  (鸣娲弦溯流束炬照徒涉肩背擦石行拳孪水穷/路坦内景得以炬交烛穷幽元细纹蹙波涌浪接)
  (皓彩凝雪飞霜鲜大为狮子虎犀象琐碎亦复蜂/屯然蜿蜒双蟠角尾具一一玉爪拿苍坚穿龟负)
  (甲色深墨长蛇白质相萦缠钟能钟声鼓能鼓不/假枞簴知谁县直棂斜槛藏湢室短畦长町移原)
  (田青云白霓五色石笑画败絮留丹铅中途经过/最深窅伏身低眺洞口泉空明一隙隔远见秋蟾)
  (浴海光婵娟左岩架衣额横亘叠摺蹙皱垂蹁跹/自馀神怪不可极似凿非凿镌非镌出登山腰叩)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9b 页 WYG0519-0500b.png
  (中洞外视石井闻潺潺入深蹈险思缒绠长竿揭/炬后且先水帘可俯心为掉到此十九归言遄嗜)
  (奇不惮历磊砢足以目故差轻便翻身却望水帘/处银河天落悬吾前常情疑复下百尺积水定作)
  (神龙渊石乾径辟却易进玉笋拔地修而圆宜为/渊处乃为屋亦或摩藓题新篇同游怪我久未出)
  (笑谓岂欲井底眠林幽风起日已晚犹睨高洞山/之巅薪蒸可买樵我导不远数里仍攀缘傍从石)
  (壁入深折如铁户限琼为櫋俨然海相挂珠络熟/视始信非夸传右为朝真正面入便想笙鹤遨群)
  (仙云霞波涛仙衣袂奇诡岂必下洞专歘然修梁/架岩起左右苍白龙形全望中极底胜漆黑双扉)
  (隐隐起半边天光一道烛扉内知此明罅从何穿/□深碧峭不可住安得插羽如飞鸢嗟余兹游尚)
  (牵俗身所骤历辞难宣但思乞/水学坡老洗眼看字消馀年)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10a 页 WYG0519-0500c.png
 石室洞 赤松山志在螺蛳岩之侧即赤松子引小
  皇君入山修道之所
 九龙洞 万历金华府志在紫薇岩东洞口伛偻可
  入中昏黑持炬前进深莫可测去洞数百步有泉
  涌出与百盘溪合
 优游洞 赤松山志去赤松岩十里洞门高五尺许
  自左升梯而入虚旷如大厦数十间又出于三十
  六洞天之外壶天真人所治之区万历金华府志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10b 页 WYG0519-0500d.png
  一名上霄洞县东北三十里金华山之南
 徐公湖 太平寰宇记郡国志云在长山上周围四
  百八十六步昔山下居人徐公登山至湖逢见二
  人共博自称赤松子安期先生酌湖中水为酒饮
  徐公醉及醒不见二人而宿莽攒聚其上徐公乃
  追悔后因名焉
 赤松涧 太平寰宇记赤松子游金华山以火自烧
  而化故山上有赤松祠涧自山出故曰赤松涧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11a 页 WYG0519-0501a.png
 双溪 名胜志在城南一曰东港一曰南港东港源
  出东阳县大盆山经义乌西行入县境又汇慈溪
  白溪玉泉溪坦溪赤松溪经石埼岩下与南港会
  南港源出缙云黄碧山经永康武义入县境又合
  松溪梅溪水绕屏山西北行与东港会于城下故
  名(梁安世双溪诗春霖涨合两溪平雪浪中浮/桑拓青南市唤船撑未到一番蓑笠满津亭)
 潜溪 万历金华府志发源金华山南流十里入航
  慈溪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11b 页 WYG0519-0501b.png
 梅溪 金华府志发源武义大家山东北流合南山
  之箬阳上干下干及下坂之水入焉又八里为梅
  滩经赤山潭乃为鸬鹚滩金钱滩达于郡城与东
  港合是名双溪叠石架屋为通济桥以通闽广诸
  道
 长乐溪 晏公类要郡国志云郡界有长乐溪葛洪
  游处
 坦溪 嘉靖金华县志在县东三十里发源金华山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12a 页 WYG0519-0501c.png
  西南流入双溪东𣲖与玉泉赤松并称三溪
 通元溪 金华府志发源赤松乡玉壶山南流至潜
  岳东紫岩沙溪东南行环城后诸山盖郡城之左
  峡水也其地有蒋波滩停为深潭乃造弘济桥维
  舟于其上西北即抵郡治经八咏滩与南港会以
  通温台诸郡
   兰溪县
 天福山 金华府志在城中距县半里居民环列山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12b 页 WYG0519-0501d.png
  麓县署正东旋转南向此山拥护县右故风气完
  聚民物蕃盛甲于东浙
 铜山 兰溪县志在县东十里接金华山之西山石
  似铜故名
 洞岩山(一名/灵洞) 名胜志在县东二十里东北一峰怪石
  屹立人称小飞来峰峰下有泉曰天池泉清鉴毫
  发沿流而出为桐溪山口有天井山石高百馀丈
  下有天井龙潭(于石洞岩山诗万叠风光水滴衣/清泉白石琐烟扉半山落日樵相)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13a 页 WYG0519-0502a.png
  (语一径寒松僧独归叶坠误惊幽鸟去林空不/碍断云飞层厓峭壁疑无路忽有钟声出翠微)
 金龙山 金鸡山 嘉靖浙江通志俱在县东二十
  里金龙山麓有金龙庙金鸡山中峰拔起两峰旁
  夹
 紫岩山 正德兰溪县志在县东二十五里山上有
  岩状如覆釜穹窿深广可容百人其色紫黑故名
 牛石山 嘉靖浙江通志在县东二十五里山多怪
  石远望如牛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13b 页 WYG0519-0502b.png
 大寺山 名胜志在城东南矗拔数十丈山巅及趾
  俱有佛刹正德兰溪县志延袤五七里不一其名
  西南下临大溪曰仓岭东南曰芝岩山南为坞口
  山又东南为费陇山山两旁夹屿中有逵道数里
  上通金华正统末括苍盗起常于此作木寨以禦
  寇焉
 古城山 正德兰溪县志在县东南二十里山脊有
  城周二三里缺处如门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14a 页 WYG0519-0502c.png
 南住山 正德兰溪县志在县南十五里其山自闽
  南迤逦千馀里而来至此截然而住故名
 九峰山 太平寰宇记在县南六十里下有唐中书
  侍郎徐安正读书岩
 兰阴山 万历金华府志在县西南六里其山多兰
  绝顶有横山塔太平寰宇记一名横山临截三江
  (方率性游兰阴山诗幽期在云壑适意登嵯峨缅/循双溪曲复憩重岩阿风日正清美烟霞眇纷罗)
  (疏松抱孤秀霜叶辞寒柯静观万物理幽契良已/多何当继芳躅携琴重来歌梅庚兰阴山诗绝顶)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14b 页 WYG0519-0502d.png
  (攀难到樵青导我行减衣惊地暖却杖斗身轻远/水风帆小高窗霜叶明兹游成不意差慰滞留情)
 甘棠山 兰溪县志在县西南十二里乡以此名
 东柏山 名胜志在县西南二十五里东溪流于其
  下近西曰瑞山昔产瑞麦故名又五里曰社山山
  上多嘉禾
 龙门山 兰溪县志在县西南三十里状若游龙上
  有苍松六七里夹道如门故名
 佛山 嘉靖浙江通志在县西二十馀里上有洞深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15a 页 WYG0519-0503a.png
  不可测山麓怪石蹲踞如伏虎龙
 柱竿山 万历金华府志在县西二十五里相传山
  下有井人饮其水多生勇士因而塞之其旁高峰
  呼为将军山
 白石山 名胜志在县西四十里其石如玉又名玉
  华峰左四五里有大石高数百丈飞泉直下溜石
  成沟又左四五里有石柱高百丈周十馀丈兰溪
  县志山腰有洞阴不可登洞中云起其日必雨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15b 页 WYG0519-0503b.png
 砚山 名胜志在县西四十里高数百丈盘亘二十
  馀里山头平正有池如砚
 仁山 嘉靖浙江通志在县西四十里旧有仁山书
  院为金履祥讲学之所
 风子山 太平寰宇记在县西六十里上有葛洪丹
  灶基址
 乌石山 正德兰溪县志在县北八里名胜志与黄
  大山相连本一山以石色苍黄而异名又十里有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16a 页 WYG0519-0503c.png
  水山山多流泉泉有三源上曰鲍源中曰盛源下
  曰缪源各深十馀丈近东曰金台山夜每有光西
  曰豢龙岩高一丈深广五六尺
 豹山 金华府志在县北二十里山形似豹故名上
  有石平正如几可列尊罍
 狮山(一名石/莲山) 旧浙江通志在县北二十五里(潘之/淙游)
  (石莲山记辛未冬日过兰溪闻石莲山水奇胜期/二三友人同往由南门十里入山径在两山之间)
  (崩厓上出绝壑下注行者率屏气度不敢俯仰又/十馀里度一小桥过桥十里即石莲山也旧名狮)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16b 页 WYG0519-0503d.png
  (山以其峰峦秀簇如莲瓣故易今名日已暮宿于/山房朝起饭后入山山径纡折如长蛇出草所谓)
  (十二曲也鹿门两石高耸如垣中辟一窦由窦而/进则石梁梁本天成为樵子所断今以一石峰横)
  (亘而度度石梁则石莲洞也洞门窄而中敞可容/千人上平如砥惟石乳数百垂垂而下再入则为)
  (凌翠楼楼倚石壁而起阴邃幽窅万木森合由斯/而下有青壁高数十仞依壁凿石磴数百级仅容)
  (趾下磴越涧则枕漱亭亭上望双瀑如双龙下饮/洒烟透日夺人目晴时日亭午天渐煖乃脱巾理)
  (策而进径益险俯涧皆梅花积如残雪未消行/六七里乞浆于山家势不可再入寻径而归)
 香山 名胜志在县北三十里山产玉兰无叶而花
  白有香故名下有香溪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17a 页 WYG0519-0504a.png
 东山 正德兰溪县志在县北三十里香溪之东(范/浚)
  (东山诗烟嶂嵬嵬列翠屏松山高下郁葱/青风生万壑笙竿触拟向林间筑小亭)
 解石山 名胜志在县北五十里名小桃源
 玉壶山 兰溪县志在县北六十里洪武中长史滕
  浩归隐是山号玉壶山人
 高眉山 茶山 椒坞山 正德兰溪县志在县东
  北二十五里群峰环拱境最幽胜茶山在高眉左
  偏椒坞山与高眉相接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17b 页 WYG0519-0504b.png
 密山 兰溪县志在县东北三十里平野中突起高
  数十丈上有观音岩岩中怪石如笋岩上有佛迹
  又名佛迹山
 白露山 万历金华府志在县东北三十馀里一名
  玉带山(始丰类稿其山顶趾皆/青腰色微白故号王带)
 屏风山 名胜志在县东北三十里山有小洞泉水
  喷出大旱不竭
 白鹤山 名胜志在县西北二十五里传为白鹤仙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18a 页 WYG0519-0504c.png
  人炼丹处
 五陇屏山 正德兰溪县志在县西北三十五里
 白雁山 嵌山 桂峰山 嘉靖浙江通志俱在县
  西北四十里
 三峰山 万历金华府志在县西北四十里峰之巅
  俗传为葛稚川炼丹所丹井尚存下有岩广三丈
  许其深莫测
 玉泉山 贝琼玉泉隐居图序距兰溪五峰之北崭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18b 页 WYG0519-0504d.png
  然青芙蕖危插天半与金华东西相望
 盘山 兰溪县志在县西北五十里顶平如盘可一
  里许四围皆累石为岩
 大家山 唐书地理志兰溪有大家山
 陈岭 万历金华府志在县西二十五里砚山之西
  石道迢迢千有馀丈外接龙游寿昌之界
 马岭 金华府志在县北五十馀里当兰溪建德之
  界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19a 页 WYG0519-0505a.png
 大慈岩 兰溪县志在县西北五十里与寿昌接境
  岩中有佛像岩左有观音洞高二十馀丈
 小三洞 吴师道小三洞记洞周数里峻拔百馀丈
  石骨巉然有小三洞皆与金华洞通上洞名白云
  下洞名涌雪中洞名紫霞(于石题小三洞诗四山/回合向幽泉古木苍藤)
  (路屈盘一局残棋双鹤去石屏空倚白云寒洞门/相对是吾家朝看烟云暮看霞铁笛一声山石裂)
  (老松惊落半崖花断崖怒涌四时雪虚壁寒凝/六月霜倚树老僧閒洗钵碧桃花落涧泉香)
 灵洞源 金华府志傍皆奇峰怪石其中一道如砥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19b 页 WYG0519-0505b.png
  窈窕十馀里杨梅茶笋之利出焉
 兰溪 万历金华府志在县西南二里一名瀫水其
  源有二一自衢城东北流至于县谓之衢港一自
  婺城西流至于县谓之婺港二水合而汇于县之
  西南类罗縠文因号縠水崖多兰茝故名兰溪(萨/天)
  (锡兰溪舟中诗水底霞天鱼尾赤春波绿占白鸥/汀越舟一叶兰溪上载得金华一半青汪广洋兰)
  (溪棹歌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月桃花雨夜半鲤鱼来上滩程鋐过兰溪诗寂)
  (寞寒江击棹还好风今日一开颜人家岸岸芦花/上秋色山山枫叶间牧笛自吹斜照径酒旗不断)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20a 页 WYG0519-0505c.png
  (泊船湾钓竿生计他年/稳准拟编茆此筑关)
 香溪 兰溪县志在县北武昌乡即兰溪之下流
 大梅溪 万历金华府志一名龙门水在灵泉乡源
  出于浦江之大洪岭会纳众流至金家梁而入于
  大溪下五里为白雁滩十里为山河为望云滩以
  界于建德县由是历严滩桐庐富阳北入于钱塘
  江
 白泉 金华府志在香溪市南(范浚白泉志距吾庐/不能五十步有泉激)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20b 页 WYG0519-0505d.png
  (激出石窦间色乳味饴与他泉不类因坎窦下钟/其源以供家奴旦暮㪺挹且酾溢流而渠之与里)
  (人同其甘邻曲来汲日数百器泉之储泄常自如/虽岁甚旱焦川枯壑而泉不知也渠之泛溢而走)
  (下者与南涧合流以西乱于香溪汨汨穷昼夜吾/知其不至海不止也夫泉之甘而利人也𩔖有德)
  (其不涸也类有本其趋涧溪而期于海也类有志/人之育德有本能日进而期于道则其渊深宏大)
  (也必矣吾于泉有/感也于是乎志)
   东阳县
 孔山 嘉靖浙江通志在县东南二百馀步
 青台山 名胜志在县东二十里高三十丈周二十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21a 页 WYG0519-0506a.png
  里以山色长青故名
 覆舟山 嘉靖浙江通志在县东五十里高五十丈
  周八里状如覆舟
 嵬山 东阳县志在县东五十里高百丈周十里端
  整若巨屏凡六面上有井三十六
 豹山 金华府志在县东五十四里远望如豹故名
 天竺山 东阳县志在县东六十里高一百六十丈
  周二十里山多修竹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21b 页 WYG0519-0506b.png
 玉山 万历金华府志在县东一百五十里旧名封
  山界于天台
 夏山 名胜志在县东南四十五里高七百丈周二
  十里山巅有池广二丈深四尺冬夏不涸侧有禹
  庙故山以夏名
 石洞山 旧浙江通志在县东南五十五里
 歌山 金华府志在县东南七十里上有石室可容
  百人山下水通临海有玉女祠唐书地理志东阳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22a 页 WYG0519-0506c.png
  有歌山(名胜志昔人乘舟见女子汲水山下登岸/而歌姿态端美舟人挑之神怒乃堕三大)
  (石以塞水源/遂不通舟)
 瑞山 东阳县志在县东南九十里亦名銮舆山金
  华府志界于永康
 大盆山 万历金华府志在县东南一百三十里周
  一百三十里形如覆盆故名稍下为小盆山在永
  康地二山实诸山之祖
 三丘山 名胜志在县南八里高三百二十丈周二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22b 页 WYG0519-0506d.png
  十馀里一名岘山(韵语阳秋岘山去东阳县三里/旧名三邱山宋殷仲文素有时)
  (望自谓必登台辅忽除东阳太守意甚不乐常登/此山怅然流涕郡人爱之如襄阳之于叔子因名)
  (岘山二峰相峙有东岘西岘唐宝历中县令于兴/宗结亭其下名曰涵碧刘禹锡有诗云新开潭洞)
  (疑仙府远写丹青到雍州即其所也乔行简游三/邱山诗疑是乘风到九天不知身在此山巅万家)
  (攒簇炊烟底一水萦纡去鸟边便觉尘缘轻似羽/何妨诗意涌如泉停杯更待林梢月归去家童想)
  (未/眠)
 月山 金华府志在县南六十里盘屈于柽溪之北
  以形名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23a 页 WYG0519-0507a.png
 甑山 元丰九域志甑山其形似甑名胜志在县西
  南十里高三百二十丈周二十里寰宇记昆山顶
  上有孤石高三十丈其形类甑即此山也下有白
  云洞深五丈广如之
 八华山 天启东阳县志在县西南四十里金华许
  白云讲学于此
 马鞍山 东阳县志在县北一十二里高八十丈周
  六里与前勒马峰正对故名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23b 页 WYG0519-0507b.png
 金山 万历金华府志在县北五十里迤逦至毕岭
  界于诸暨
 赤石山 名胜志在县东北十里一名孤绝山上有
  赤厓不生凡木
 鹤昂山 东阳县志在县东北二十七里高二百丈
  周五十里岩有三石如鹤昂肩竦立故名亦名鹤
  岩其上有风穴风从中出鍧然有声
 白鹿山 金华府志在县东北六十里山形似鹿故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24a 页 WYG0519-0507c.png
  名
 西白山 东阳县志在县东北六十里周二十里高
  七百丈诸暨诸山皆在其下
 东白山 万历金华府志在县东北八十里周五十
  里嵚崎危峭与会稽天台连属
 稠岩山 万历金华府志在县西北二十五里山有
  石室深广十馀丈岩峦丛互故名
 灵岳山 旧浙江通志在县西北五十里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24b 页 WYG0519-0507d.png
 九州尖 金华府志在县东百馀里高诸山五百丈
  周二十里上有潭冬夏不涸以可望见九州故名
 钱岭 天启东阳县志在县东七十里舆地志云东
  阳毕岭之下有钱岭往往人于此获大钱
 马騣岭 万历金华府志在县东二百四十里岭势
  险峻延袤三十里为婺台之咽吭(互见永/康县)
 南午岭 金华府志在县南十里温处台闽必由之
  道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25a 页 WYG0519-0508a.png
 乌竹岭 万历金华府志在县东北四十里逶迤数
  折与鹭鸶岭蒿岭大小岭相连为北境之关隘
 白峰岭 金华府志在县东北七十里高三百丈石
  栈萦纡东通嵊县
 鲍令岩 方舆胜览在县南五里涵碧亭之上元丰
  间知县鲍拯率僚属来修禊事唐最磨崖书鲍令
  岩三字
 乌舞岩 金华府志在县南七十里高五百丈上宽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25b 页 WYG0519-0508b.png
  平可容千人唐马将军陈都使共置寨于此拒贼
  旁有羊岩金仙岩
 白云洞 万历金华府志在县西六里中有玉女盆
  瀑布珠壁石乳诸胜
 练湖 天启东阳县志去县东六十里明月之宵远
  望水如匹练故名
 画溪 名胜志在县西南三十里一名东阳江群山
  萦连草木如画故名迤西而南十里曰横溪又折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26a 页 WYG0519-0508c.png
  而南五里曰荆浦溪其源皆出大盆山西入义乌
  县界与东阳溪合
 东阳溪 嘉靖浙江通志在县北三里源出大盆山
  东北入县导义乌之水南会于画溪至郡城又东
  南合永康之溪
   义乌县
 鸡鸣山 名胜志在县东五里昔有金鸡鸣其上群
  鸡皆鸣故名山高五十丈前瞰县郭傍临大溪俗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26b 页 WYG0519-0508d.png
  以九日登高于此亦名登高台
 石门山 万历义乌县志在县东九里连山中断两
  山对峙如门
 南山 名胜志在县东十五里蟠折萦纡广袤数里
  上有平土可耕人多居之鲇溪之水出焉
 铁岩山 嘉靖浙江通志在县东二十里俗名郭公
  山高峻峭拔山半有水帘下垂数十丈山顶旷土
  几百亩有三坞一潭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27a 页 WYG0519-0509a.png
 石楼山 万历金华府志在县东二十八里周十三
  里两山相峙状若浮图东西皆有岩深袤数丈东
  岩有坳西岩有石如阑干外稍西又有数穴方舆
  胜览层级高下如重楼复屋盖绝胜之地也
 武岩山 义乌县志在县东三十五里高数百丈周
  十馀里状如纱帽其下有八景左滴水岩四时流
  注不绝
 龙门山 崇祯义乌县志在县东南二十五里自山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27b 页 WYG0519-0509b.png
  口循涧水磬折而行过师姑潭石井坑登楼梯岩
  有平冈横亘其上是为龙门旁皆平壤民多耕桑
  其间绝顶两峰对峙名双玉峰俗呼双尖南下茧
  岭俯瞰深谷涧水经其中西流入于画溪
 画坞山 金华府志在县东南二十五里画溪之水
  经焉其上中流为斗潭其下对岸为石壁
 齐山 义乌县志在县南十里青岩山中高三十丈
  下有双涧南曰前溪北曰梅溪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28a 页 WYG0519-0509c.png
 云黄山 万历金华府志在县南二十五里一名松
  山梁傅大士于此行道黄云盘旋其上状如车盖
  故名有峭壁高百丈下临画溪五色交映(黄溍云/黄山诗)
  (束发弄文史挂席去瀛壖邂逅乖良会屏落迨兹/年息景念生理洗心宾象筵恭惟上皇代异人秘)
  (灵诠宗师既逾海兹山亦栖贤金棺灭双树宝箧/缄红莲仰窥摄诱切信知愿力坚内愧实菲薄冥)
  (通未精专褰裳碧峰雨焚香石林烟绿翠何纷糺/苔径窅洄沿寻幽非外适蕴真冀重宣岂伊俄顷)
  (用应谢/平生缘)
 石牛山 崇祯义乌县志在县南二十五里云黄山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28b 页 WYG0519-0509d.png
  北石状如牛上有石牛祠
 蜀山 金华府志在县南四十里下临蜀墅塘相传
  秦末有三山飞空而过一山堕此蜀人来言蜀中
  所失之山故名山多灵草上有坛曰仙坛洞曰阳
  春洞
 葛仙山 万历义乌县志在县南五十里高一百五
  十丈有炼丹石
 八宝山 万历义乌县志在县南五十里妄传有矿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29a 页 WYG0519-0510a.png
  嘉靖三十七年间永康处州矿徒数千人讧聚开
  坑知县赵大河率近山居民平之
 大寒山 嘉靖浙江通志在县南六十里山顶有池
  四时不竭春夏溢出为瀑布
 来山 名胜志在县南七十里高二百五十丈群山
  远来至此而止故名山侧有羊印石
 香山 义乌县志在县西二十五里其地多枫香木
  因名上有香炉峰前有龙井遇旱祷之辄应又有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29b 页 WYG0519-0510b.png
  夫人峰以梁楼偃妻葬此故名隋书地理志东阳
  郡乌伤县有香山
 五云山 名胜志在县西四十里唐天宝中有五色
  云弥漫峰顶故名五云溪之源出焉
 金山 万历金华府志在县西南四十五里屹立江
  流中
 黄蘖山 金华府志在县北二十里一名黄芦尖唐
  初置绸州于此山之下(黄溍净居寺记山在乌伤/北望之森然其起如鹜其)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30a 页 WYG0519-0510c.png
  (伏如踞其支而出也如趋如附亘/二十里靡迤而不绝抵县冶乃已)
 洪堂山 义乌县志在县北三十三里黄蘖山北麓
  马踏石南栌尖杨公马鞍诸山环列于后右瞰广
  轮绸香诸岩在其前左顾四正云黄四周如画
 马鞍山 崇祯义乌县志在县北二十五里高四十
  丈在马踏石之东形如马鞍故名绝顶有手掌痕
  甚钜五指宛然
 清潭山 嘉靖浙江通志在县北四十五里山下有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30b 页 WYG0519-0510d.png
  清潭酥溪之源出焉流出了口与深溪合流入丰
  江山山顶有鹰嘴岩旁有战岩方腊寇时居民多
  避于此墙址犹存
 鸡栖山 义乌县志在县北四十五里一名金峰山
  北有降魔峰西北有安贵岭
 龙析山 金华府志在县北四十八里山之西有深
  溪西北流入浦江岁旱居民祈祷故名
 东山 嘉靖浙江通志在县西北二十五里崇岩峭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31a 页 WYG0519-0511a.png
  壁竹木森蔚
 黄山 万历金华府志在县西北四十五里下有断
  坑相传黄巢入寇遣壮士凿石为之其上岩石如
  甓深数十丈中多伏翼山左有螺井根溪之水出
  焉
 乌槠峰 万历义乌县志在县东四十五里本名乌
  岩又一在县南二十五里崇峦秀异冈阜纡回名
  曰盘谷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31b 页 WYG0519-0511b.png
 七佛峰 崇祯义乌县志在云黄山上梁傅大士行
  道七佛相随于此故名
 绸岩 万历金华府志在县西北二十五里岩峦稠
  叠故名唐书地理志武德四年以县置绸州因绸
  岩为名
 上岩洞 崇祯义乌县志在县西北二十五里绸岩
  之北山腰有石岩深数丈广如之或云晋丹阳令
  葛洪隐此(黄溍游上岩洞诗晚色微茫尚带星修/溪荦确断人行独支瘦竹身犹健高入)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32a 页 WYG0519-0511c.png
  (层云地忽平落月正当山缺处细泉频作雨/来声上方灯火青林曲隐隐疏钟一再鸣)
 绣川湖 名胜志在县西一百五十步周九里三十
  步山川花木掩映如绣故名(宋濂集华川书舍记/乌伤有大泽曰华川)
  (唐武德间常置华川县不久而废今之所谓绣湖/即其地也王袆春日绣湖与德元同行诗十里华)
  (川上年来足胜游雨花林下寺风柳驿边楼漠漠/芙蓉浦依依杜若洲平生身外事应许付沙鸥)
 东江 万历金华府志源出东阳大盆山汉史所谓
  乌伤溪更名义乌溪皆因县以名
 深溪 金华府志在县北十五里源出龙祈山至浦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32b 页 WYG0519-0511d.png
  江界合于浦江
 演溪 义乌县志在县北二十里北流至浦江新界
  并入诸暨丰江
 吴溪 万历义乌县志在县南三十里源出杏岭至
  枫坑口西南过王村至丹溪而与婆塘坑之水合
  因名小双溪又西北流而岘溪合之至黄蒲潭同
  入大溪
 大士井 崇祯义乌县志在九里江之南泉甘色碧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33a 页 WYG0519-0512a.png
  遇旱不竭相传傅大士所穿饮之疗疾今名善慧
  泉
 孝子井 金华府志在乌伤墓旁
   永康县
 岘山 名胜志在县东二十里高一百丈众山排列
  状如岘首
 魁山 万历永康县志在县东二十里
 方岩山 永康县志在县东二十里高二百丈周六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33b 页 WYG0519-0512b.png
  里平地拔起四面如削惟南通一道至山腰而绝
  (郑东白游方岩山记山如削壁从天而下高数百/丈旧时好事者架为飞梁石梯护以石阑逶迤曲)
  (折而上将至绝顶有两岩相峙为关关有门门上/有楼曰透关自关而上平旷约百亩中有一池方)
  (亩馀水清莹大旱不竭上有佛庐曰广慈寺寺后/冇岩高数仞岩下有石洞深二丈广倍之僧构为)
  (屋以供佛西岩有石穴曰读/书岩即胡侍郎弦诵之地)
 石翁山 金华府志在县东四十里俗呼公婆岩太
  平御览东阳记山有孤石望如人坐其傍又有石
  似新妇著花履焉或名新妇岩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34a 页 WYG0519-0512c.png
 南山 青石山 旧浙江通志俱县东四十里
 龙窟山 万历金华府志在县东五十里山阳有小
  空洞宋陈亮读书于中其墓存焉
 桃岩山 金华府志在县东五十里山石赤白相间
  状类桃花下有洞可容千人有朱文公吕东莱讲
  读遗迹(黄溍过永康桃岩诗立石平如削飞岩近/可梯莫穷千古胜但惜众山低灵草经春)
  (长珍禽隔树啼人言/旧朝士感事有留题)
 寿山 万历永康县志在县东五十里山有五峰皆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34b 页 WYG0519-0512d.png
  石壁平地拔起周围如城郭有大石洞高敞轩豁
  可容千人其中为佛刹曰寿山寺前为重楼楼上
  为平台周以阑楯皆即洞支木为之不施椽瓦而
  雨雪霜露自然莫及最为一方登览之胜(李晔游/寿山诗)
  (双涧桥西见五峰分明朵朵翠芙蓉半空绝壁开/金像百道飞泉喷玉龙怪石坐来斜听鸟曲阑凭)
  (处倒看松平生自倚凌/云笔不愧山僧饭后钟)
 橙尖山 嘉靖浙江通志在县东五十里高二百丈
  周二十里峰峦峭拔人所具瞻相近曰铜山岭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35a 页 WYG0519-0513a.png
 石室山 名胜志在县东南三十里高百馀丈缘崖
  而上南北二穴相通可容数百人中有石柱(李晔/题石)
  (室山诗石室初从混沌分呀然一窍气氤氲山僧/惯住鼋鼍窟野老能穿虎豹群行怪帽檐常碍藓)
  (坐惊衣袖忽生云几时更借/禅床卧六月松声绝顶闻)
 灵岩山 永康县志在县东南四十里高四百丈周
  五里峭壁拔地其岩东西横列紫色斑错青藓枯
  木嵌之苍藤倒挂若画屏然缘岩架石梁曲折而
  上有洞南北相通高丈馀广五丈深二十丈形胜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35b 页 WYG0519-0513b.png
  灵异故曰灵岩(宋濂游灵岩山诗不到灵岩二十/年重来风景故依然三光每隔须)
  (弥顶一窍谁穿混沌先佛向壶中开净域僧从井/底望青天王堂无复金莲梦暂借僧床半日眠)
 方山 万历金华府志在县东南五十里山最高升
  其巅下瞰缙云武义东阳义乌诸县山川一目可
  了
 斗潭山 万历永康县志距县东南五十里上有三
  石潭水清泚可鉴毛发
 金胜山 永康县志在县南五里高二十丈横列县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36a 页 WYG0519-0513c.png
  治前若几案然太平寰宇记郡国志云昔有人于
  此拾得金胜因名山有赵炳祠炳善方术祠今无
  蚊
 石城山 太平寰宇记在县南一十四里上有小石
  城云黄帝曾游此遥望山际四围㟏岈如雉堞然
 白云山 金华府志在县南十五里直儒学前危峰
  数百丈端拱如宾时有白云缭绕其上相近曰伏
  翼岩石穴多栖伏翼县之望山也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36b 页 WYG0519-0513d.png
 绝尘山 永康县志在县南三十里俗呼东溪山高
  五百丈周十里四面峭壁拔地石峰严列一径萦
  纡斜穿岩石间以达于顶有两石对峙如门其中
  周围如城有田六十亩地倍之有大井常汲不竭
 历山 金华府志在县南三十五里一曰釜沥山高
  峰负耸状如覆釜山顶有潭祷雨多验
 大厨山 永康县志在县南三十里高耸而方形如
  立厨故名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37a 页 WYG0519-0514a.png
 三石山 东山 旧浙江通志俱县南五十里
 霞里山(一名龙/虎山) 嘉靖浙江通志在县西三里盘旋
  环顾为县治水口之镇
 石牛山 嘉靖浙江通志在县北二十里山巅有石
  如牛
 斗牛山 万历永康县志距县东北四十里山背两
  石相触状如牛斗其下为乌伤侯赵炳祠
 凤山 万历永康县志距县东北四十里一峰拔地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37b 页 WYG0519-0514b.png
  耸起状如伟人岸帻而坐俗呼为尖山永康县志
  旁挟两陇如凤之展翼故名
 三峰山 嘉靖浙江通志在县东北四十五里南北
  两峰皆高一百丈中峰高七十丈蒙茸峭绝特异
  诸山县治之祖山也
 华釜山 永康县志在县东北五十里周二十里高
  百丈馀其上平旷中窝旁高状如仰釜左为画眉
  岩右为栖霞洞当华釜栖霞两山夹处曰金城坑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38a 页 WYG0519-0514c.png
 密浦山 万历永康县志去县东五十里华溪之水
  发源于此
 云岩山 怀归稿金华之永康有山曰云岩拔起天
  半有巨舟藏壑中舟尾翘出如虿
 马鬃岭 万历永康县志距县二百二十里盖县之
  极东鄙也踰岭达于仙居县嘉靖三十三年倭寇
  犯台城县于岭上筑砦屯兵以备焉(互见东/阳县)
 石霞岭 万历永康县志距县东一百三十里上有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38b 页 WYG0519-0514d.png
  池曰日月潭广亩馀澄深莫测潭上石壁有赤白
  痕相间状类日月俗又呼百丈潭迎龙祷雨极为
  灵验
 八盘岭 万历金华府志在县东八十五里其势高
  崄石道路通天台县
 杳岭 金华府志在县东北五十里一曰丰岭石路
  崎岖通义乌县
 冈谷岭 永康县志在县南十八里大厨山之东上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39a 页 WYG0519-0515a.png
  有地平坦泉水出焉正统十四年栝寇窃发里人
  结寨于上以禦之
 石仓岩 金华府志在县东北四十里缘岩西上石
  窦玲珑相传洪雅禅师修真之所岩顶有小石仓
 华溪 万历金华府志在县治东源出密浦山流至
  县合于南溪又西合大洞溪入武义县界下流至
  于郡城此即所谓永康港(童璲华溪诗华溪钓隐/诚自豪齐门操瑟非吾)
  (曹纶竿百尺水云渺铁笛一声山月高放鹤引寻/紫芝洞得鱼醉卧沧江涛黄尘满地不归去万里)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39b 页 WYG0519-0515b.png
  (天风吹/布袍)
 南溪 金华府志源出缙云土母山折而东至县治
  会于华溪
 酥溪 万历永康县志源出二十都峡源坑历长田
  曹园下溪紫柏为酥溪过桥合于华溪
 李溪 永康县志源出四十四都峡上南流至碧湍
  西至石室山周其麓又西抵官山转而北至水峥
  岩入于南溪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40a 页 WYG0519-0515c.png
   武义县
 白阳山 万历金华府志在县东七里上有异石色
  随时变岁丰则黄歉则黑乡人以此占候晋张彦
  卿为永康令栖于此元丰九域志昔陈留阮遥集
  之弟妻刘氏伶小女性好山水隐于此山
 小姬山 名胜志在县东十里中有姬水溪旧经云
  晋金谈为吴兴太守辞疾隐此
 竹岩山 万历金华府志在县东一十四里镇山也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40b 页 WYG0519-0515d.png
 明招山 金华府志在县东一十五里宋东莱吕成
  公讲学于此正德十三年县丞林有年立碑以昭
  先贤遗迹
 讲堂山 武义县志在县东二十里梁刘孝标读书
  处(潘伟讲堂山诗石室扳跻上苍藤敞结门岩阴/生雨滴碑篆合苔痕天浸浮图窟人从虎豹蹲)
  (讲筵寻转邃/伫立白云根)
 蜡屐山 万历金华府志在县东二十里晋阮孚之
  裔多居其下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41a 页 WYG0519-0516a.png
 蒋富山 嘉靖武义县志在县东南三十五里周二
  十馀里山多产茶传云昔有蒋氏居此致富因名
 金柱山 武义县志在县南二十里上有悬瀑如岩
 菊姬山 金华府志在县南三十里多生兰菊旁有
  姬水溪故名
 白华山 名胜志在县南四十里近山半里二石夹
  道若门历此曲折险径至山中一石突起若莲座
  昔有支大士居之名大士庵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41b 页 WYG0519-0516b.png
 湖山 嘉靖武义县志在县西二里山有潭水故名
  岁旱乡人视山为候凌晨有云气是日必雨
 书台山 嘉靖浙江通志在县西三里相传唐舒元
  舆读书于此
 蝴蝶山 武义县志在县西二十里王世名报父仇
  处过者咸指为孝子旧迹云
 大家山 新妇山 名胜志在县西二十里二山相
  向世传晋时张彦卿女出适累月姑妇并亡有神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42a 页 WYG0519-0516c.png
  灵各主一山每大家山起云新妇山即雨
 铜釜山 万历金华府志在县西三十里形如覆釜
  正统十四年乡民多避兵其上时名铜釜寨
 青龙山 嘉靖武义县志在县北九里岩高五十丈
  周三里远望如青龙上平旷有小石洞登眺之胜
  境也
 李公山 金华府志在县北一十五里周二里宋隐
  士李惠居此故名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42b 页 WYG0519-0516d.png
 八素山 万历金华府志在县北四十里周二十里
  东阳山水记云秦末有八士从洛阳来逋栖于此
  皆青素冠履因名唐太和八年廉察使牒县附之
  图经而姓名竟不传也
 燕山岭 嘉靖浙江通志在县西南十里正统十四
  年尚书石璞统兵过此剿截处寇改名乌龙岭
 玲珑岩 嘉靖武义县志在县东四十五里石窍玲
  珑相透若斲成者因名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43a 页 WYG0519-0517a.png
 刘岩 万历金华府志在县西五十五里昔刘氏栖
  隐之所因名石室深广五十丈曰仙都坛正统十
  四年避寇于此者万计竟免于患
 熟溪 嘉靖浙江通志在县西南源出处州遂昌界
  流入县西又东南流与永康溪合
 大家溪 金华府志在县西二十里源出大家山流
  入金华界与驻石溪合
 八素溪 万历金华府志在县北四十里源出八素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43b 页 WYG0519-0517b.png
  山入金华界合入双溪之南港
 九里潭 武义县志在县东南九里风雨晦冥之夕
  钟声隐隐出潭中岁旱祈祷辄应
   浦江县
 龙峰山 崇祯浦江县志在县东二里高三十丈周
  二里其支陇自仙华山一带逶迤而来环于县左
  其巅有塔曰龙德塔之后曰东峰峰之后复有山
  曰寿峰三山相属盖县治东之辅山也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44a 页 WYG0519-0517c.png
 伏蟾山 浦江县志在县西一里高十馀丈周一里
  其支陇自杭口山逶迤县右县治西之辅山也
 湖山 金华府志在县东十里两山对立江水中流
  又名湖山峡
 金芙蓉山 嘉靖浙江通志在县东二十五里一名
  香岩山白麟溪之源出焉
 登高山 万历金华府志在县东二十五里相传宋
  吕伯恭九日于此登高故名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44b 页 WYG0519-0517d.png
 元麓山 金华府志在县东二十六里下有飞泉宋
  濂与郑元麓先生(名宗/岱)数观之作飞泉操书诸崖
  石
 东明山 浦江县志在县东三十里大泽中隐然突
  起旁有水一泓曰灵渊渊东百步有泉老梅横亘
  其上曰梅花泉
 青萝山 万历金华府志在县东三十里
 鸡冠山 浦江县志在县东三十里至高天清明时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45a 页 WYG0519-0518a.png
  可俯瞰二百里外苍茫中见一线微白者盖钱塘
  江也名胜志相连三十六冈重峦叠嶂前后相属
 石牛山 名胜志在县东南三十五里山侧有池池
  中有石牛水涸即见
 康侯山 崇祯浦江县志在县东南三十五里一名
  官岩唐僧祖登祷雨处高一百馀丈周十五里山
  皆赤黑色其势拔起群峰间东西视之形各不同
  或如覆盆或如人髻或如人侧首而蹲山半有穴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45b 页 WYG0519-0518b.png
  若屋可容十馀人绝顶稍平有宋胡侍郎庙庙旁
  小池夏冬不竭深三尺周二十五丈久雨不增大
  旱不减
 黄墅山 金华府志在县东南五十里又十二里界
  于诸暨
 周公山 嘉靖浙江通志在县南十里一名周公尖
  又名雷公山状若巨人折而西曰辛山曰保安山
  山顶有岩岩下有罅深不可测相近曰五路岭高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46a 页 WYG0519-0518c.png
  一百馀丈长五里自县入郡城所经也
 白石山 嘉靖浙江通志在县南十五里山有潭宋
  嘉定三年敕封灵泽槁溪之源出焉东流入浦阳
  江以其溪流常涸故名
 乌蜀山 名胜志在县南三十里突然中起众峰罗
  列梅溪之源出焉
 深袅山 名胜志在县西南五十里重峰复岭峭拔
  千仞其下溪流清澈即浦阳江源所出也(元史吴/莱传莱)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46b 页 WYG0519-0518d.png
  (举进士不第退归深袅山四方学者称曰深袅先/生吴莱深袅江源诗半绕山根但一洼真源凿破)
  (杳无涯清澄灌或于陵圃窈窕寻犹博望槎积雨/冲堤蜗自国微烟羃渚鹭专沙欲行复坐皆云水)
  (只属骚人/与钓家)
 壶盘山 万历金华府志在县西南五十五里在金
  华北山之北高出众山至兰溪县界
 四全山 浦江县志在县西十五里类金木火土四
  星故名
 药壶山 万历金华府志在县北二里一名宝灵岩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47a 页 WYG0519-0519a.png
 仙华山 名胜志在县北八里一名仙姑山又名少
  女峰相传轩辕少女于此上升故名高一百五十
  丈上有五峰东溪之源出焉中一峰与东峰尤极
  峻悬厓百仞有穴深黑风从中出崇祯浦江县志
  再左一山名华柱山其间层嶂叠翠峭崿嶙嶒悬
  岩千尺下临幽绝隆冬积雪清冷彻人肌骨吴渊
  颖称如芙蓉翠莲又如彩凤腾霄诚一邑之胜槩
  县治之主山也(谢翱游仙华岩麓记由月泉至仙/华岩麓十五里盖余向所记若芝)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47b 页 WYG0519-0519b.png
  (掌擎空而立者故老相传以为下有穴与鼎湖通/常秋夜闻水乐及击石声月高风远复不知堕在)
  (何处将至二三里有山𩔖药壶倚岩侧云岚草木/相掩映日东影射其上远望氤氲若丹光浮动疑)
  (是中别有/一天地也)
 宝掌山 万历金华府志在县北八里与仙华山近
  唐宝掌大师栖禅处前有高岩号飞来峰浦阳山
  水惟此与仙华为最胜
 茅庐山 崇祯浦江县志在县北十五里高百丈广
  三十馀丈横亘八九里上有峭壁叠嶂层岩诸山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48a 页 WYG0519-0519c.png
  四面环拱若屏幄然浦之名山前数仙华参天玉
  笋巑岏玲珑后数茅庐拔地金城庄凝突兀并称
  奇秀云
 小孤山 嘉靖浙江通志在县北三十里巉岩险峻
  人不能升又北十里曰大孤山峭削壁立上锐下
  直无可攀援而旁峦环伏映带清溪流峙交翠盖
  独胜也又有赤岩山在众山间
 响岩山 崇祯浦江县志在县北五十里岩石推下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48b 页 WYG0519-0519d.png
  有声故名大洑与檀溪二水流其下踰盘州金沙
  环折万山间流入富阳江
 九灵山 万历金华府志在县北五十里山有九峰
  元戴良居于其间(戴良望九灵山诗九灵渺何许/连峰高不极依稀接远雾仿像)
  (起寒色我家是山下别来岁频易屋庐闲鸟/声冢墓遗兽迹可望不可至空多故乡忆)
 左溪山 崇祯浦江县志在县东北二十五里山有
  唐僧元朗墓在乱石间前有巨石高一丈相传卯
  风太急移石镇之因名卯风石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49a 页 WYG0519-0520a.png
 岩坑山 崇祯浦江县志在县东北五十里山水分
  流东曰岩坑北曰湖溪水抵富阳以达于浙江
 江公山 浦江县志在县东北六十里山形如鸡足
  高出群峰之表登眺越中诸山在指顾间
 清远山 洞天福地记第十六福地在浦阳县
 筼筜岭 嘉靖浙江通志一名斤竹岭在县东北九
  十五里下有斤竹涧界于富阳
 浦阳江 万历金华府志一名浦阳汭在县南界谢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49b 页 WYG0519-0520b.png
  惠连诗昨发浦阳汭今宿浙江湄韵谱云水之相
  入为汭源出县西深袅山东北流至诸暨县又东
  北流入临浦湾以入于海按浦阳江本吴越三江之
  一春秋外传所谓三江环之者是也江水虽微而
  与吴松钱塘并称者独入海也
 白麟溪 浦江县志在县东二十五里其源出金芙
  蓉山麓东流入浦阳江
  (谨按元义门郑氏家于溪侧其后人名/涛者集名贤贻赠诗文为白麟溪集)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50a 页 WYG0519-0520c.png
 湖溪 万历金华府志在县北二十里源出岩坑山
  北流抵富阳县界以达于大江
 月泉 崇祯浦江县志在县西二里源出县北仙华
  山之下其泉视月盈虚为消长宋政和三年知县
  孙潮疏为曲池筑亭以备游观岁久湮塞嘉定十
  六年县尹赵崇莱治之咸淳三年知县王霖龙筑
  塘以潴泉东南三十步有大阜上有亭曰高远
 孝感泉 浦江县志在县东二十五里按图经在白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50b 页 WYG0519-0520d.png
  麟溪侧宋郑绮母张性嗜溪水值旱凿数仞不得
  泉绮乃恸哭三日不息水为涌出人以为孝感所致
 宝掌冷泉 柳贯诗注在宝掌山唐千岁和尚道场
  岩窦出泉极甘寒(柳贯宝掌冷泉诗一勺曹溪未/是甘剌山容易出飞泉消融太)
  (古岷峨雪澄映中秋沆瀣天挂树青猿窥洗钵眠/沙白鹿伴安禅岩龛无缝身如石逆数高僧入定)
  (年陈樵宝掌泉诗屋上无端雨乱飘雨留石罅碧/寥寥浮光出穴藏丹浅浣水为花到地消石发年)
  (深长满洞王鱼春冷未生苗泉中/自是蛟龙窟顷刻阴云满树腰)
   汤溪县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51a 页 WYG0519-0521a.png
 西霞山 万历金华府志在县东十五里絣塘绕于
  其畔
 吴山 金华府志在县东南二十里山顶有小庵庵
  前澄潭碧水翠色浓阴为汤邑名山之胜
 屏风山 汤溪县志在县东南四十里与香炉山相
  对
 福民山 名胜志在县东南四十里高数百丈林木
  蓊郁山顶有庙层楼叠阁远挹数百里又十里为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51b 页 WYG0519-0521b.png
  香炉山状若匡阜卓然云表旁列众峰环列竞秀
 青峰山 汤溪县志在县南十里白石岩山相连高
  五百丈周五十馀里每天阴雾罩则穴中气腾人
  多怯行
 九峰山 名胜志在县南十里高数百丈峰峦秀拔
  岩洞玲珑唐徐安贞肄业于此石榻犹存万历汤
  溪县志一名风子山先贤龙邱苌仙人酆去奢俱
  家于山下(赵抃九峰山诗龙邱石室人难继安正/书堂世莫登欲识松萝最高处九峰排)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52a 页 WYG0519-0521c.png
  (列一/层层)
 时和山 旧浙江通志在县南二十里嘉靖浙江通
  志又五里曰净塘山又五里曰灵泉山曰下甘泉
  山又南二十里曰眺远山曰上方山曰金鱼山一
  名鱼潭山又十里曰黄甲山曰回龙山又南十里
  曰章甫山
 仙舟山 万历汤溪县志在县南三十里其山四面
  如一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52b 页 WYG0519-0521d.png
 天竺山 嘉靖浙江通志在县西南二十五里又五
  里曰䌽云山
 青云山 嘉靖浙江通志一名玉叶山县西七里又
  西一里曰古城山迤南二里曰塔山
 五龙山 嘉靖浙江通志在县北三里又北二里曰
  擂鼓山野老相传古劝农时擂鼓督耕之地也
 梅家山 汤溪县志在县北五里因梅科兄弟家焉
  故名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53a 页 WYG0519-0522a.png
 紫芝山 汤溪县志在县北五里有牧云庵
 一峰 汤溪县志在县南十里形如覆盂高不数丈
  奇松茂竹可供游玩
 市聚岭 金华府志在县东南七十里商旅会于此
  必众而后行以达于遂昌县界
 兰源 万历汤溪县志在县西南十里其地出玉兰
  无叶而香每岁清明时一发
 苦竹源 万历金华府志在县西南二十里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53b 页 WYG0519-0522b.png
 瀫江 名胜志在县北二十里上接盈川下通兰溪
  其水萦洄如瀫纹故名(金寔瀫江诗鲛人宵织灵/虚宫双垂练带光涵空王)
  (梭飞残半钩月千尺平铺白如雪轻烟纬雾回煖/纹东风剪断春无痕远山飞岚蘸新绿潜蛟吹涛)
  (钿花簇越罗蜀锦不胜裁夜夜兰江展银轴秦松/龄瀫溪诗细浪真如瀫清川旧得名斜阳过水碓)
  (杂树间春耕草绿偃王庙云阴姑/蔑城前途滩正急浊酒暂时倾)
 大湖 万历汤溪县志在县北十里计一百八十亩
  与小湖相接小湖计四十六亩馀
 白砂溪 嘉靖浙江通志在县东南三十里自遂昌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54a 页 WYG0519-0522c.png
  界北流至金华入于永康溪出白石
 永湖 汤溪县志在县北二十里宽八百馀亩其中
  张氏村落在焉湖环绕于旁仅西面有路可通所
  产菱藕鸡头之属及所蓄鱼尾岁以数千计居民
  利之
 琳湖 汤溪县志在县北十五里水色苍莹如玉环
  绕数里
 白龙溪 汤溪县志在邑东自宣平遂昌二县之水
浙江通志 卷十七 第 54b 页 WYG0519-0522d.png
  会于石坑湍悍澎湃折而北注荡为巨浸婺衢间
  一要津也
 
 
 
 
 
 浙江通志卷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