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浙江通志 卷八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1a 页 WYG0519-027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浙江通志卷八
  建置(五/)
  严州府
 通典春秋时属吴后属越又属楚
 青类天文分野之书秦属会稽为鄣郡之地
  (谨按通典云秦为鄣郡地盖以新安新定等为鄣/郡地耳考秦三十六郡鄣与会稽共治扬州之境)
  (是时新定未有所分迨孙稽置新都郡后隋唐渐/以吴郡馀杭之属县来𨽻是新定实处鄣与会稽)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1b 页 WYG0519-0279b.png
  (之间非独为/鄣郡之地也)
 清类天文分野之书汉属会稽及丹阳郡
 清类天文分野之书后汉属吴郡及丹阳郡
  (谨按通典云汉为丹阳郡地后汉以后并属吴郡/考汉书地理志富春属会稽郡歙属丹阳郡后汉)
  (书郡国志富春属吴郡歙属丹阳郡建德桐庐新/昌于富春县分置始新新定于歙县分置分水又)
  (于桐庐分置是在前汉时属会稽及丹/阳二郡后汉属吴郡及丹阳郡无疑矣)
 三国吴志建安十三年权使贺齐讨黟歙分歙为始
  新新定犁阳休阳县以六县为新都郡(太平寰宇/记新都郡)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2a 页 WYG0519-0280a.png
  (理始新县/属扬州)
 清类天文分野之书三国吴立建德桐庐新昌三县
  属吴郡
 晋书地理志吴郡统县富阳桐庐建德寿昌(元和郡/县志吴)
  (新昌晋太康/元年改寿昌)
 严陵志晋太康元年改郡曰新安改新定县曰遂安
  (谨按晋新安郡统县六而在今之严州/府者惟始新遂安二县宋南齐皆同)
 清类天文分野之书梁普通二年改寿昌属新安郡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2b 页 WYG0519-0280b.png
 隋书地理志新安郡平陈废为新安县遂安桐庐废
  又废建德入吴宁县仁寿三年置睦州遂安桐庐
  复(严陵志并寿/昌入新安)
  (谨按开皇中置歙州统休宁歙黟三县仁寿中置/睦州统新安遂安桐庐三县于是二州之县各有)
  (分属不复/混杂矣)
 隋书地理志大业初改新安名雉山置遂安郡
 隋书地理志遂安郡统县雉山桐庐遂安
 旧唐书地理志武德四年改为睦州领雉山遂安二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3a 页 WYG0519-0280c.png
  县
 太平寰宇记武德四年置分水县复置建德县
 旧唐书地理志桐庐武德四年于县置严州领桐庐
  分水建德三县七年废州及分水建德二县以桐
  庐属睦州
  (谨按武德七年又改为/东睦州八年去东字)
 文献通考睦州唐属江南道
 唐书地理志建德永淳二年复置雉山文明元年曰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3b 页 WYG0519-0280d.png
  新安寿昌永昌元年析雉山置载初元年省分水
  如意元年复置更名武盛神龙元年复故名寿昌
  复置
 太平寰宇记开元二十年改新安为还淳县
 通志地理略开元十道图睦州江南东道
 清类天文分野之书天宝元年改新安郡乾元元年
  复为睦州
 唐书地理志青溪永贞元年还淳更名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4a 页 WYG0519-0281a.png
 唐书方镇表𨽻浙江东道节度
  (谨按开元二十一年睦州𨽻江南东道至是乃𨽻/浙江东道节度又考唐书地理表贞元中浙江西)
  (道观察亦/领睦州)
 唐书地理志睦州新定郡上县六建德青溪寿昌桐
  庐分水遂安
 清类天文分野之书光化三年钱氏以桐庐属杭州
 十国春秋吴越睦州领县五建德寿昌遂安分水青
  溪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4b 页 WYG0519-0281b.png
 宋史地理志太平兴国二年桐庐来𨽻
 文献通考睦州为遂安军节度
 宋史地理志宣和元年升建德军节度
 清类天文分野之书宣和三年改睦州曰严州青溪
  县曰淳化
 宋史地理志两浙路严州
 续文献通考绍兴中淳化县始名淳安
 文献通考严州属浙西路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5a 页 WYG0519-0281c.png
 宋史地理志建德军咸淳元年升府县六建德淳安
  桐庐分水遂安寿昌
 元史地理志至元十三年改建德府安抚司十四年
  改建德路
 元史地理志江浙等处行中书省为路建德
 元史地理志江南浙西道肃政廉访司建德路
 元史地理志建德路上领县六建德淳安遂安桐庐
  分水寿昌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5b 页 WYG0519-0281d.png
 续文献通考明初改建安府寻改严州府
 明实录移置浙江行省于严州(万历严州府志洪/武八年罢中书省)
 明一统志浙江等处承宣布政使司领严州府
 续文献通考严州府领建德淳安桐庐遂安寿昌分
  水六县
国朝定为严州府属浙江布政使司领县六建德淳安
  桐庐遂安寿昌分水
   建德县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6a 页 WYG0519-0282a.png
 通典汉富春县地
 太平寰宇记吴黄武四年分富春地置建德县属吴
  郡
  (谨按晋宋/齐并因之)
 清类天文分野之书梁分属东阳郡
  (谨按通典梁陈置金华郡隋平陈置婺州大业初/州省置东阳郡则建德在梁陈时当云属金华郡)
 隋书地理志长山废建德入改为吴宁县
 清类天文分野之书唐武德四年置建德属严州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6b 页 WYG0519-0282b.png
 唐书地理志武德七年省入桐庐雉山永淳二年复
  置
 唐书地理志睦州新定郡建德(上/)
 十国春秋吴越睦州领县建德
 宋史地理志建德府县建德(望/)
 元史地理志建德路领县建德(中倚/郭)
 旧浙江通志明建德县属建安府寻属严州府
国朝建德县属严州府附郭编户八十六里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7a 页 WYG0519-0282c.png
   淳安县
 旧唐书地理志汉歙县地属丹阳郡
  (谨按建安中孙氏以叶乡为/始新县立新都郡于始新)
 清类天文分野之 书晋为新安郡
  (谨按宋齐梁/陈并因之)
 严陵志隋开皇九年平陈废郡为新安县大业初改
  曰雉山
 隋书地理志遂安郡统县雉山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7b 页 WYG0519-0282d.png
 旧唐书地理志文明元年复为新安开元二十年改
  还淳永贞元年避宪宗名改为青溪
 唐书地理志睦州新定郡青溪(上/)
 十国春秋吴越睦州领县青溪
 宋史地理志宣和初改淳化(严陵志平方/腊改曰淳化)南渡后改
  今名
 宋史地理志建德府淳安(望/)
 元史地理志建德路领县淳安(中/)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8a 页 WYG0519-0283a.png
 旧浙江通志明淳安县属建安府寻属严州府
国朝淳安县属严州府编户六十一里
   桐庐县
 元和郡县志本汉富春县之桐溪乡
 宋书州郡志吴分富春立桐庐(元和郡县志黄武四/年分置桐庐县以居)
  (桐溪地因/名桐庐)
 晋书地理志吴郡统县桐庐
 宋书州郡志吴郡太守领桐庐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8b 页 WYG0519-0283b.png
  (谨按齐梁/陈并仍旧)
 名胜志隋开皇中并入钱唐
 隋书地理志桐庐仁寿中复
  (谨按仁寿中桐庐属睦/州大业初属遂安郡)
 旧唐书地理志武德四年于县置严州七年废州以
  桐庐属睦州
 唐书地理志睦州新定郡桐庐(𦂳/)
 严陵志光化三年钱镠割县𨽻杭州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9a 页 WYG0519-0283c.png
 十国春秋吴越西府杭州领县桐庐
 清类天文分野之书宋太平兴国中仍属睦州
 宋史地理志建德府桐庐(上/)
 元史地理志建德路领县桐庐(中/)
 旧浙江通志明桐庐县属建安府寻属严州府
国朝桐庐县属严州府编户五十三里
   遂安县
 严陵志汉歙县南乡之地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9b 页 WYG0519-0283d.png
 元和郡县志吴大帝使贺齐平黟歙县之南乡安定
  里置新定县
  (谨按吴属/新都郡)
 宋书州郡志遂安晋太康元年更名
  (谨按晋宋齐梁/陈并属新安郡)
 隋书地理志平陈废仁寿中复
 隋书地理志遂安郡统县遂安
 唐书地理志睦州新定郡遂安(上/)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10a 页 WYG0519-0284a.png
 十国春秋吴越睦州领县遂安
 宋史地理志建德府遂安(中/)
 元史地理志建德路领县遂安(下/)
 旧浙江通志明遂安县属建安府寻属严州府
国朝遂安县属严州府编户六十四里
   寿昌县
 元和郡县志本汉富春县地
 宋书州郡志寿昌吴分富春立新昌县晋太康元年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10b 页 WYG0519-0284b.png
  更名
  (谨按县属吴郡/晋宋齐并因之)
 清类天文分野之书梁普通二年改属新安郡
  (谨按陈/仍梁旧)
 严陵志隋开皇九年废新安郡并寿昌入新安县
 旧唐书地理志寿昌永昌元年分雉山县置载初元
  年废神龙元年复
 唐书地理志睦州新定郡寿昌(上/)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11a 页 WYG0519-0284c.png
 十国春秋吴越睦州领县寿昌
 宋史地理志建德府寿昌(中/)
 元史地理志建德路领县寿昌(中/)
 旧浙江通志明寿昌县属建安府寻属严州府
国朝寿昌县属严州府编户三十六里
   分水县
 太平寰宇记本桐庐县之西乡
 严陵志唐武德四年置严州治桐庐乃析桐庐七乡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11b 页 WYG0519-0284d.png
  别为县名分水盖取桐江水中分之义
 清类天文分野之书武德七年并入桐庐如意元年
  复置改名武盛
 旧唐书地理志神龙元年改为分水
 唐书地理志宝应二年析置昭德县大历六年省
 唐书地理志睦州新定郡分水(上/)
 十国春秋吴越睦州领县分水
 宋史地理志建德府分水(中/)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12a 页 WYG0519-0285a.png
 元史地理志建德路领县分水(中/)
 旧浙江通志明分水县属建安府寻属严州府
国朝分水县属严州府编户一十八里
  温州府
 通典春秋战国并属越
  (谨按楚灭越/后地属于楚)
 史记东越列传秦并天下以其地为闽中郡
 史记东越列传汉孝惠三年举高帝时越功曰闽君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12b 页 WYG0519-0285b.png
  摇功多立为东海王都东瓯
  (谨按元封元年入东越诏军吏皆/将其民徙处江淮间东越地遂虚)
 汉书地理志会稽郡回浦(十道志温州永嘉/郡会稽之东境)
 舆地志后汉光武改为章安县
  (谨按回浦乃今奉化县回浦乡/即宁海县地在后汉为章安)
 太平寰宇记永和三年置永宁县
  (谨按宋书州郡志/一作永建四年立)
 资治通鉴吴属临海郡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13a 页 WYG0519-0285c.png
 宋书州郡志安固吴立曰罗阳改曰安阳晋太康元
  年更名
 宋书州郡志横阳晋太康四年以横藇船屯为始阳
  仍复故名
 晋书地理志太宁元年分临海立永嘉郡统永宁安
  固松阳横阳四县而扬州统永嘉郡
  (谨按永嘉置郡四县属于永嘉与临海郡不复统/摄矣又孝武帝置乐成县则晋末永嘉郡当统永)
  (宁松阳安固横/阳乐成五县)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13b 页 WYG0519-0285d.png
 晋书地理志宁康二年分永嘉郡之永宁县置乐成
  县
 万历温州府志宋孝建元年置东扬州统永嘉郡永
  光元年以东扬州并入扬州仍统永嘉等郡
 宋书州郡志永嘉太守领县五永宁安固松阳乐成
  横阳
  (谨按宋永嘉所领五县在今之温州府者永宁安/固横阳乐成四县松阳则属今之处州府又按南)
  (齐永嘉郡所领/五县与宋同)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14a 页 WYG0519-0286a.png
 梁书高祖纪普通五年分扬州置东扬州(万历温州/府志置东)
  (扬州统永/嘉七郡)
 陈书文帝纪天嘉三年以永嘉八郡置东扬州
  (谨按永嘉郡统县梁陈二书不志/地理难于详考大略与宋齐相同)
 万历温州府志隋开皇九年平陈废永嘉郡置处州
  改永宁为永嘉省横阳入安固十三年改处州为
  栝州省安固乐成入永嘉统栝苍永嘉松阳临海
  四县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14b 页 WYG0519-0286b.png
 太平寰宇记大业复为永嘉郡
  (谨按隋时置郡于栝苍即/今处州非今之永嘉县)
 唐书地理志永嘉武德五年以县置东嘉州并析置
  永宁安固横阳乐成四县七年乐成省入永嘉贞
  观元年州废省横阳永宁以永嘉安固𨽻栝州
 唐书地理志温州上元元年析栝州之永嘉安固置
  (图经永嘉民李行抚诣阙请置州制以永嘉安固/二县置温州其地自温峤山西民多火耕虽隆冬)
  (恒燠故名谨按今之温州府地晋明帝以前属今/之台州府明帝以后与今之处州府或合或分自)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15a 页 WYG0519-0286c.png
  (唐上元置温州乃自为/一郡不复相统摄矣)
 文献通考温州唐属江南道
 唐书地理志载初元年复置乐成县大足元年析安
  固复置横阳县
 通志地理略开元十道图温州江南东道
 旧唐书地理志天宝元年改为永嘉郡
 太平寰宇记乾元元年复为温州(唐书方镇表𨽻/浙江东道节度)
 唐书地理志温州永嘉郡上县四永嘉安固横阳乐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15b 页 WYG0519-0286d.png
  成
 十国春秋晋天福四年敕建温州为静海军节度
 十国春秋吴越温州领县四永嘉瑞安平阳乐清
  (谨按瑞安即安固县平阳/即横阳县乐清即乐成县)
 宋史地理志太平兴国三年降为军
 宋史地理志两浙路温州
 宋史地理志政和七年升应道军节度建炎三年罢
  军额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16a 页 WYG0519-0287a.png
 文献通考温州属浙东路
 宋史地理志瑞安府本温州咸淳元年以度宗潜邸
  升府(万历温州府志时有禾异亩同/颖知州王亚夫以闻故升府)
 宋史地理志瑞安府县四永嘉平阳瑞安乐清
 元史地理志至元十三年瑞安府仍为温州
 元史地理志江浙等处行中书省为路温州
 元史地理志浙江海右道肃政廉访司温州路
 元史成宗纪元贞元年升平阳瑞安县为州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16b 页 WYG0519-0287b.png
 元史地理志温州路上领县二永嘉乐清州二瑞安
  平阳
 续文献通考明改为温州府洪武二年瑞安平阳复
  改为县
 明一统志浙江等处承宣布政使司领温州府
 明从信录景泰三年立泰顺县
 续文献通考明温州府领县五永嘉乐清瑞安平阳
  泰顺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17a 页 WYG0519-0287c.png
国朝定为温州府属浙江布政使司领县五永嘉乐清
  平阳瑞安泰顺
   永嘉县
 清类天文分野之书汉东瓯地东海王都
 后汉书郡国志永宁永和三年以章安县东瓯乡为
  县(资治通鉴注会/稽东部都尉治)
 万历温州府志吴太平三年以东部都尉为临海郡
  永宁属之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17b 页 WYG0519-0287d.png
 清类天文分野之书晋为永嘉郡治
 宋书州郡志永嘉太守领永宁
  (谨按齐梁/陈并仍旧)
 隋书地理志永嘉旧曰永宁置永嘉郡平陈郡废县
  改名焉
 唐书地理志武德五年以县置东嘉州并析置永宁
  县
 唐书地理志贞观元年州废省永宁以永嘉𨽻栝州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18a 页 WYG0519-0288a.png
 旧唐书地理志上元二年置温州治于此县
 唐书地理志温州永嘉郡永嘉(上/)
 十国春秋吴越温州领县永嘉
 宋史地理志瑞安府永嘉(𦂳/)
 元史地理志温州路领县永嘉(上倚/郭)
 旧浙江通志明永嘉县属温州府
国朝永嘉县属温州府附郭编户二百八十四里
   乐清县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18b 页 WYG0519-0288b.png
 万历温州府志本东汉永宁县地
 宋书州郡志乐成晋宁康三年分永宁立
 宋书州郡志永嘉太守领县乐成
  (谨按齐梁/陈皆因之)
 万历温州府志隋省入永嘉属栝州
 唐书地理志武德五年析置乐成县七年省入永嘉
 旧唐书地理志载初元年分永嘉复置
 唐书地理志温州永嘉郡乐成(上/)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19a 页 WYG0519-0288c.png
 十国春秋吴越温州领县乐清(注避梁王/父讳改)
 宋史地理志瑞安府乐清(上/)
 元史地理志温州路领县乐清(下/)
 旧浙江通志明乐清县属温州府
国朝乐清县属温州府编户一百三十六里
   平阳县
 太平寰宇记本永嘉安固之地
 万历温州府志晋太康初析横藇船屯置始阳县寻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19b 页 WYG0519-0288d.png
  改曰横阳
 晋书地理志太宁元年立永嘉郡统横阳县
 宋书州郡志永嘉太守领横阳
  (谨按齐梁/陈并因之)
 万历温州府志隋省入安固
 旧唐书地理志武德五年分安固县置贞观元年废
  大足元年复分安固置
 唐书地理志温州永嘉郡横阳(上/)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20a 页 WYG0519-0289a.png
 十国春秋吴越武肃王时改平阳(郡县释名横阳取/横藇及横阳江之)
  (义后梁乾化间横/阳既平故曰平阳)
 十国春秋吴越温州领县平阳
 宋史地理志瑞安府平阳(望/)
 元史地理志温州路领平阳州元贞元年升(下/)
 旧浙江通志明复为平阳县属温州府
国朝平阳县属温州府编户二百四十一里
   瑞安县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20b 页 WYG0519-0289b.png
 元和郡县志本汉回浦县地后汉改回浦为章安
 方舆纪要三国吴析置罗阳县宝鼎三年改曰安阳
  晋太康初改曰安固属临海郡(太平寰宇记因/境内安固山名)
 晋书地理志太宁元年立永嘉郡统安固县
 宋书州郡志永嘉太守领安固
  (谨按齐梁/陈并仍旧)
 万历温州府志隋开皇十二年省入永嘉属栝州
 旧唐书地理志武德八年分永嘉县置属嘉州贞观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21a 页 WYG0519-0289c.png
  元年废嘉州安固属栝州上元元年属温州
 唐书地理志温州永嘉郡安固(上/)
 十国春秋吴越温州领县瑞安(注唐天复三年有白/乌栖县之集云阁武)
  (肃王闻于朝/诏改今名)
 宋史地理志瑞安府县瑞安(𦂳/)
 元史地理志温州路领瑞安州元贞元年升(下/)
 旧浙江通志明复为瑞安县属温州府
国朝瑞安县属温州府编户一百三十八里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21b 页 WYG0519-0289d.png
   泰顺县
 明一统志本瑞安平阳二县地
 万历温州府志景泰二年割瑞安十二里平阳六里
  立为县以民心向化赐名泰顺(明从信录兵部侍/郎孙原贞奏立)
 旧浙江通志明泰顺县属温州府
国朝泰顺县属温州府编户一十八里
  处州府
 太平寰宇记古缙云之墟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22a 页 WYG0519-0290a.png
 栝苍汇纪春秋战国时属越越亡入楚
 太平寰宇记秦会稽郡地
  (谨按处州府秦会稽郡地太平寰宇记图经清类/分野书皆同明修一统志亦因之惟陆广微志胜)
  (云秦属闽中郡栝苍汇纪亦云秦始皇以其地为/闽中郡考处州系临海永嘉二郡分出台温在秦)
  (时乃句践之后废其君长以其地置/闽中郡者也当以属闽中郡为是)
 太平御览汉初为东瓯地后为回浦县(文献通考汉/属会稽郡)
 清类天文分野之书后汉改为章安
 栝苍汇纪松阳县建安八年立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22b 页 WYG0519-0290b.png
 资治通鉴吴大帝赤乌二年分太末立平昌县(宋书/州郡)
  (志晋太康元年/更名遂昌县)
  (谨按松阳县属临海/郡平昌县属东阳郡)
 晋书地理志太宁元年分临海立永嘉郡统永宁安
  固松阳横阳四县而扬州统永嘉郡
  (谨按永嘉郡所统四县惟松阳一县乃今之/处州府后虽增置乐成亦不与处州统属也)
 栝苍汇纪隋开皇九年废二郡为县分松阳之东乡
  置栝苍县以栝苍松阳永嘉临海四县置处州十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23a 页 WYG0519-0290c.png
  二年改为栝州(名胜志处士星见于分野置处州/以州治在小栝山之巅改名栝州)
 文献通考炀帝时复置永嘉郡
 旧唐书地理志武德四年平李子通置栝州置总管
  府管松嘉台三州括州领括苍丽水二县八年废
  松州为松阳县来属省丽水入括苍遂昌并入松
  阳
 旧唐书地理志贞观元年废都督府省嘉州以永嘉
  安固二县来属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23b 页 WYG0519-0290d.png
 文献通考栝州唐属江南道
 唐书地理志缙云圣历元年析栝苍及婺州之永康
  置青田景云二年析栝苍置遂昌复置
 通志地理略开元十道图栝州江南东道
 旧唐书地理志天宝元年改为缙云郡乾元元年复
  为栝州
 唐书地理志龙泉乾元二年析遂昌松阳置
 太平寰宇记大历十四年改为处州(旧唐书地理志/避德宗讳栝苍)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24a 页 WYG0519-0291a.png
  (改为/丽水)
 唐书方镇表建中元年𨽻浙江东道观察使
 唐书地理志处州缙云郡上县六丽水松阳缙云青
  田遂昌龙泉
 十国春秋吴越处州领县六丽水龙泉遂昌缙云青
  田白龙
  (谨按松阳钱氏初/改长松又改白龙)
 宋史地理志两浙路处州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24b 页 WYG0519-0291b.png
 宋史地理志庆元三年分龙泉松源乡置庆元县
 文献通考处州属浙东路
 宋史地理志处州上缙云郡军事县七丽水龙泉松
  阳遂昌缙云青田庆元
 元史地理志至元十三年立处州路总管府
 元史地理志江浙等处行中书省为路处州
 元史地理志浙东海右道肃政廉访司处州路
 元史地理志处州路上县七丽水龙泉松阳遂昌青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25a 页 WYG0519-0291c.png
  田缙云庆元
 续文献通考明改为处州府
 明一统志浙江等处承宣布政使司领处州府
 明从信录景泰三年置宣平云和景宁三县
 续文献通考处州府领县十丽水青田缙云松阳遂
  昌龙泉庆元云和宣平景宁
国朝定为处州府属浙江布政使司领县十丽水青田
  缙云松阳遂昌龙泉庆元云和宣平景宁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25b 页 WYG0519-0291d.png
   丽水县
 清类天文分野之书汉回浦县地属会稽郡
 栝苍汇纪后汉章安县地
 崇祯处州府志吴晋为松阳县地属临海郡
  (谨按晋太宁中属永/嘉郡宋后并因之)
 名胜志隋开皇中分松阳之东界立栝苍县
 隋书地理志永嘉郡统县栝苍
 旧唐书地理志武德四年栝州领栝苍丽水二县八年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26a 页 WYG0519-0292a.png
  省丽水入栝苍
 旧唐书地理志大历十四年改为丽水县州所治(名/胜)
  (志唐大历为避德宗讳与州并改以县/北七里有丽阳山故以丽水为名)
 唐书地理志处州缙云郡丽水(上/)
 十国春秋吴越处州领县丽水
 宋史地理志处州县丽水(望/)
 元史地理志处州路领县丽水(中倚/郭)
 旧浙江通志明丽水县属处州府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26b 页 WYG0519-0292b.png
国朝丽水县属处州府附郭编户一百十五里
   青田县
 栝苍汇纪隋栝苍县地
 唐书地理志青田景云二年析栝苍置(名胜志分松/阳栝苍二县)
  (置永嘉记青田有草叶似竹染碧/名为竹青此地所丰故名青田)
 唐书地理志处州缙云郡青田(中/)
 十国春秋吴越处州领县青田
 宋史地理志处州县青田(中/)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27a 页 WYG0519-0292c.png
 元史地理志处州路领青田(中/)
 旧浙江通志明青田县属处州府
国朝青田县属处州府编户一百四十六里
   缙云县
 旧唐书地理志万岁登封元年分括苍及婺州永康
  县置缙云县(栝苍汇纪嗣圣初分金华永康及处/州丽水馀地置缙云县以仙都有缙)
  (云山/故名)
  (谨按嗣圣中宗年号更十二年乃武后万岁登封/元年栝苍汇纪与唐书互异当以旧唐书地理志)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27b 页 WYG0519-0292d.png
  (为/正)
 唐书地理志处州缙云郡缙云(上/)
 十国春秋吴越处州领县缙云
 宋史地理志处州县缙云(上/)
 元史地理志处州路领县缙云(中/)
 旧浙江通志明缙云县属处州府
国朝缙云县属处州府编户一百九十里
   松阳县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28a 页 WYG0519-0293a.png
 元和郡县志本汉回浦县之地属会稽后汉分立此
  县(吴地记县东南临大溪有松树大八十一围腹/中空可容三十人坐故取此为名括苍汇纪建)
  (安八/年立)
 崇祯处州府志吴太平二年𨽻临海郡
 晋书地理志临海郡统县松阳太宁元年立永嘉郡
  统松阳县
 宋书州郡志永嘉太守领松阳
 南齐书州郡志永嘉郡松阳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28b 页 WYG0519-0293b.png
  (谨按梁陈隋/并仍齐旧)
 栝苍汇纪唐武德三年改为松州
 旧唐书地理志武德八年废松州为松阳县来属
 唐书地理志处州缙云郡松阳(上/)
 五代史职方考处州长松故曰松阳梁改曰长松
 清类天文分野之书晋天福四年改为白龙县(十国春/秋注天)
  (福四年旱县令陈时祈雨百仞/山有白龙见以闻遂改为白龙)
 十国春秋吴越处州领县白龙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29a 页 WYG0519-0293c.png
 崇祯处州府志宋咸平二年复为松阳县(栝苍汇纪/郡守杨亿)
  (请/复)
 宋史地理志处州县松阳(上/)
 元史地理志处州路领松阳(中/)
 旧浙江通志明松阳县属处州府
国朝松阳县属处州府编户一百六里
   遂昌县
 清类天文分野之书汉太末县地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29b 页 WYG0519-0293d.png
 后汉书郡国志建安二十三年立遂昌县
 崇祯处州府志吴赤乌二年分置平昌县属东阳郡
 宋书州郡志晋太康元年更名遂昌
  (谨按晋宋齐梁/陈俱属东阳郡)
 栝苍汇纪隋属处州
  (谨按隋书东阳永嘉二郡各统县/四并无遂昌县则在隋时已省)
 资治通鉴注唐武德八年省入松阳
  (谨按隋省遂昌当是李子通擅置而唐/初因之至武德八年复省入松阳耳)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30a 页 WYG0519-0294a.png
 旧唐书地理志景云二年分松阳县复置(名胜志刺/史孔琮奏)
  (复/置)
 唐书地理志处州缙云郡遂昌(上/)
 十国春秋吴越处州领县遂昌
 宋史地理志处州县遂昌(上/)
 元史地理志处州路领县遂昌(中/)
 旧浙江通志明遂昌县属处州府
国朝遂昌县属处州府编户七十四里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30b 页 WYG0519-0294b.png
   龙泉县
 清类天文分野之书本松阳括苍遂昌三县地
 旧唐书地理志乾元二年越州刺史独孤屿奏请于
  括州龙泉乡置县以龙泉为名从之(名胜志栝苍/黄鹤镇有剑)
  (池世传欧冶子铸剑于此号/龙渊唐避高祖讳改曰龙泉)
 唐书地理志处州缙云郡龙泉(中/)
 十国春秋吴越处州领县龙泉
 宋史地理志宣和三年改为剑川县绍兴元年复故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31a 页 WYG0519-0294c.png
 宋史地理志处州县龙泉(望/)
 元史地理志处州路领县龙泉(中/)
 旧浙江通志明龙泉县属处州府
国朝龙泉县属处州府编户一百六十五里
   庆元县
 舆地纪胜本龙泉县之松源乡(栝苍汇纪本周七闽/地为东平乡五代王)
  (审知改名松/源镇属龙泉)
 宋史地理志庆元三年分龙泉松源乡置县因以年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31b 页 WYG0519-0294d.png
  纪名
 宋史地理志处州县庆元(中/)
 元史地理志处州路领县庆元(中/)
 崇祯处州府志明洪武三年革县治为巡检司十四
  年复建县𨽻处州府
国朝庆元县属处州府编户五十九里
   云和县
 明一统志本丽水县地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32a 页 WYG0519-0295a.png
 名胜志景泰三年析丽水之浮云元和二乡置县名
  曰云和
  (谨按明正统十二年土人叶宗留聚众抄掠景泰/年中事平兵部侍郎孙原贞奏立云和宣平景宁)
  (三/县)
 旧浙江通志明云和县属处州府
国朝云和县属处州府编户五十九里
   宣平县
 明一统志本丽水县地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32b 页 WYG0519-0295b.png
 栝苍汇纪景泰三年以丽水宣慈等三乡置宣平县
  𨽻处州府(名胜志以剿平宣寇/为名治鳌山之南)
国朝宣平县属处州府编户六十里
   景宁县
 明一统志本青田县地
 栝苍汇志景泰二年巡抚孙原贞以青田地广奏析
  仙上等三里为景宁县𨽻处州府
国朝景宁县属处州府编户六十六里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33a 页 WYG0519-0295c.png
   玉环
  太平县志玉环山在县西南七十里楚门港中顾野
   王舆地志云乐清东南港有地肺山一名木榴山
   因避钱镠讳改今名又云宋高宗南渡遗玉环于
   此故名
  乐清县志海去县东南横亘三百馀里东为白沙赤
   水蒲岐清江北转至玉环而止海居县东波涛汹
   涌海船至此必舣舟云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33b 页 WYG0519-0295d.png
   雍正五年十月浙江总督管巡抚事(臣/)李卫为查
   复浙洋玉环情形事宜仰祈
 睿鉴事该(臣/)等会看得普天率土莫非王民因时制宜
   始为中道从前因海氛未靖画疆迁界将向入版
   图之地方尽弃海外自
圣祖仁皇帝德威远播海宇荡平台湾舟山尽入疆域昔
   时迁界土田陆续招徕垦复我
 皇上缵承鸿业文德武功超迈千古远夷绝域莫不重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34a 页 WYG0519-0296a.png
  译来朝欣欣向化复颁
谕旨招垦荒田以为穷民谋生之计至深且远(臣/)等忝
  任封疆宣布
德教未有于近在疆域之中而听其独抱向隅不为筹
  画者也先经(臣/)等查得台州府属太平县及温州
  府属乐清县之间海滨不远处所有一玉环山地
  方辽阔自迁弃之后未曾展复无藉游民多潜其
  中私垦田亩刮土煎盐及网船渔人搭寮住居渐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34b 页 WYG0519-0296b.png
  次混杂虽经禁逐仍恐朝驱暮回即有巡兵亦恐
  通同容隐先曾会委温处道佥事王敛福升任镇
  海营参将吕瑞麟前往会同查勘详覆前来(臣/)
  会同福建督臣高其倬驻劄宁波原任署提臣张
  溥查议得玉环山虽孤悬海面然由彼而之内地
  各有港口西则由乌洋进蒲岐所可至乐清县地
  方西南则亦由乌洋直过黄华门进盘石口可至
  温州府郡西北则由楚门所横渡水面仅有里许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35a 页 WYG0519-0296c.png
  即登岸踰岭直至太平县城止五十馀里东南则
  有黄坎二门温黄二镇水师巡防出此则为大洋
  矣此山周围约计七百馀里其中山岙多有宽平
  如砥土性肥饶可耕及各岙口有潮水浸灌成滩
  者尚可煎盐且此地外临大海内近温台寔为海
  疆诸郡之屏障洋面往来之要区况有山可以暸
  远海盗不能掩其形有口可以防查洋匪难以潜
  其迹查各处水师闻有洋盗而不能即至救护者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35b 页 WYG0519-0296d.png
  多缘海潮退时船不能出及等潮涨贼已远飏总
  由内地口岸遥远贼艘风帆迅速追获维艰职此
  故耳若设兵此山由黄坎二门出哨追贼则无远
  莫能及之虑矣从前督抚诸臣非不见及于此而
  究未议作何保安者一则恐外来认垦之徒奸良
  难辨一则恐垦熟之日私米下海一则恐添设官
  员所费不赀故也(臣/)等愚见以为垦户若听其四
  方纷杂而来寔难稽查方今生齿日繁即以浙地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36a 页 WYG0519-0297a.png
  温台而观良有人多地少之势莫若就本处近地
  之人查明根柢由地方官取结给照往垦其他闽
  广无藉之人槩不收录则奸良不难分晰矣至所
  收米榖若虑出洋私卖莫若将所垦之田酌定科
  则输纳本色米榖所有馀米除留为日用之需外
  止许往温郡乐清太平地方运卖必由口岸汛地
  禀明给照查验放行并于黄坎二门隘口设汛严
  防颗粒不许入海则私卖之弊可除矣至于添设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36b 页 WYG0519-0297b.png
  文武之处(臣/)等亦为熟筹查守禦之要先门户而
  后堂奥玉环山寔海口门户此处一设官兵则内
  地亦可以资藩篱其次不甚冲要处所官兵可以
  通融稍减就近酌量抽拨即有不足添亦无多文
  职设同知巡检二员武职则酌调游击一员并守
  备千把等官水陆分防船只于温黄二镇量为移
  拨所需俸饷无甚增设且赋税所入及彼地深山
  树木亦可抵俸工官署等用不致有糜费之处此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37a 页 WYG0519-0297c.png
  虽设官添兵不过调遣料理稍费人力原非大为
  更张等因于雍正四年十一月二十日定议未敢
  冒昧具
 题今年新任提臣石云倬到任复加商酌意见相同
  (臣/)等诚恐地联两邑垦户纷纭若无专管之员则
  彼此推诿牵制料理未周且新经开复必查本处
  地土出息以抵经费未可轻动
 国家帑项再目前既有垦户则巡查既不可少而将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37b 页 WYG0519-0297d.png
  来营伍汛防尤须勘明山海形势以扼要冲正在
  选择委调间适有保送引
见之桐庐县知县张坦熊奉
旨回任以𦂳要员缺补用(臣/)等随会委该员前往经管
  清查即令署理太平县印就近料理咨明吏部在
  案一面檄调乐清营副将王琏就近协同查勘拨
  兵巡查往来弹压今已粗定规模(臣/)等又复会同
  详细商确并于原议斟酌损益谨将所拟各条胪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38a 页 WYG0519-0298a.png
  列陈明恭请
圣鉴一议得疆域正而后规制可定玉环地方周围约
  有七百馀里峙立海中非内地土壤相错者可比从
  前分属台州之太平县温州之乐清县各辖其半
  夫以隔洋之地而使两县遥制且有两府分属殊
  失其宜今虽志乘尚存两县都啚名色而迁弃既
  久界址亦难画分应专设一玉环同知管理毋庸
  再为分县庶责成专而事权一至玉环既请展复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38b 页 WYG0519-0298b.png
  准垦而附近玉环之山岙尚多若不一并垦复徒
  为奸民私垦之资倘仍零星分辖难杜影射牵混
  之弊查楚门老岸南塘北塘以及芳杜东岙密溪
  洞林地方志载太平县玉环乡二十四五六都之
  界又磐石蒲岐等处地方志载乐清县地界又三
  盘黄大岙状元岙茅埏等处地方向年悉在玉环
  辖内与乐清六七都相近俱同玉环一时迁遣现
  有人民在内偷垦田地今请一并展复开垦尽归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39a 页 WYG0519-0298c.png
  玉环同知管辖则疆域不致瓜分而草莱亦得垦
  辟矣一议得职掌定而后法令可行设官分职原
  当因地制宜(臣/)等伏见云南蒙化景东及新设之
  中甸威远等处皆以同知管辖与内地专设知县
  之处不同者盖就其地方大势而授以控制之权
  也玉环虽近内地而隔一海渡且地在台温两界
  之间又须设立营制知县位卑权轻与参游体统
  不敌于隔属呼应不灵故前条议以同知专管但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39b 页 WYG0519-0298d.png
  此地新请展复必须常川驻劄经理数年而后一
  切规制始定而台温二府海防同知海洋俱系𦂳
  要且又有轮流押运及通省公事差委不能专一
  料理应另设温台玉环清军饷捕同知一员专管
  查给垦田督修塘坝徵收钱粮审理词讼给放饷
  糈弹压地方其通省别项公务免其差遣仍照云
  南等处之例凡命盗事件即令该同知审解臬司
  钱粮事件听藩司考核本管道员盘查其地与温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40a 页 WYG0519-0299a.png
  州郡城相近相应𨽻于温属有关涉玉环山事务
  者台温二府属县俱听该同知专行管理所有玉
  环居住垦民田地人户俟安插既定之后将田地
  分立都啚照造鳞册人户查编保甲一体稽察再
  俟盈宁既庆教养并兴若数年之后人文渐盛另
  请酌定令该同知考取童生送学臣考试量取数
  名附入温州府学以示鼓舞在目前则地处山海
  之中稽巡防范更宜严密除衙役照各府同知衙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40b 页 WYG0519-0299b.png
  门数目设立外仍照州县例设民壮五十名置备
  器械习练技艺看守仓库监狱巡查𦂳要隘口再
  设巡检一员弓兵三十五名以听该同知差遣巡
  缉查乐清县之岭店驿地处僻壤实属閒员请将
  岭店驿丞裁改又递送公文之铺兵必不可少应
  于太平乐清二县各铺中每县各酌量抽拨二名
  共设四名再该地应建仓廒又须设仓夫四名斗
  级四名以司其事则防范可以不疏而职掌亦有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41a 页 WYG0519-0299c.png
  专责矣一议得给垦清而后奸良不杂查展复玉
  环原为扼要据冲可捍边海之门户旷土閒田可
  资穷民之衣食耳若使外来闽广无藉之人一例
  冒垦将来奸良杂处即生事端况耕田必须住居
  于此则安土重迁庶可久而成聚彼富豪势力之
  家本土有田可耕有庐可居断不肯挟妻子亲戚
  舍旧图新以实旷閒之地不过假立垦户招雇工
  人代为力作若辈往来无常既不同于土著而垦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41b 页 WYG0519-0299d.png
  户兼并营私反令无业穷民不得藉力耕以自给
  殊非广土利民之意今(臣/)等行令管垦之桐庐县
  必查明实系太平乐清两邑籍贯无过之人取具
  本县族邻保结移送该县给与印照计口授田一
  切闽广游惰及曾有过犯者槩不准其保送又恐
  田多人少若限定二县之民或致招徕不广现在
  酌量如本省各府属县相近之处有愿入籍开垦
  者照例于本地方官取结移送必须住居玉环编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42a 页 WYG0519-0300a.png
  入保甲毋许往来不常其外省远处之人仍行禁
  止则户口得实而藏奸无所矣一议得私米严而
  后接济可绝米榖出洋(臣/)等现在严行禁止实力
  堵禦玉环新垦海岸可通且黄坎二门逼临大洋
  虽有官兵驻巡尤当加意防范查垦民终岁勤动
  粮税衣食无非取给于米榖岂能禁其不卖莫若
  将所垦田粮照台湾之例徵收本色完仓惟海滨
  潮湿米难久贮应照所定米额每米一斗折榖二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42b 页 WYG0519-0300b.png
  斗交仓收贮其馀多之米欲粜卖为日用之需者
  止许运往太平乐清二县及温州府城仍由口岸
  汛地禀明给执照沿途出入汛口照例挂号查验
  并于黄坎二门严行巡查如有无照米船偷运出
  口者立即严拿照接济盗贼之罪从重究治再查
  浙江尚有买补还漕米石每年俱委员领银前赴
  邻省买回乂有备贮各县之榖出陈易新秋收仍
  须买补今玉环既有馀米应于买米款内每年酌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43a 页 WYG0519-0300c.png
  动银两给与该同知领回于秋收米榖广出之时
  照依时价收买贮仓酌量由海拨运逐年推移循
  环不绝则可济本省积贮之需更可与闽省缓急
  相通甚便而米榖既输于官自无私贩之弊矣一
  议得水利修而后垦辟可广玉环山海交错其中
  如杨岙正岙瑶岙三峡潭渔岙塘洋墩东青西青
  下湾沙岙芦岙等处宽平如砥约可耕之田地三
  万馀亩其馀琛浦青塘塘额后峧大小普竹大小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43b 页 WYG0519-0300d.png
  麦屿大小古顺等处涂田及附近之楚门老岸玉
  环乡地方约田四万馀亩蒲岐磐石大荆等处亦
  约田三万馀亩合之三盘黄大岙等处共约田地
  十馀万亩但其中或近山碛或在海涂向来原有
  堤塘以为捍护因同时迁弃倾圯已久草莱荒芜
  全资人力尤必仍建塘堤以捍其冲激则咸潮不
  能入设陡闸以时其启闭则霪雨不为灾若能逐
  渐兴修皆可成田以济民食但采木购石饭食人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44a 页 WYG0519-0301a.png
  工为费不赀赴垦之民率皆无田穷人缺乏工本
  难以责其尽出己资(臣/)等现在饬令设法招徕宽
  科则以舒其力筹经费以助其工俱于后条详议
  声明外其有垦户缺少牛种籽粒及筑塘建闸工
  本情愿领帑承垦者酌量动支买榖银两借给秋
  收将所得米榖照价缴还统归买榖数内销算则
  灌溉有资而田畴可广矣一议得地利尽而后经
  费可充举事建功先筹经费必于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44b 页 WYG0519-0301b.png
 国家有益无损方为便官便民若因未垦之田土而
  先动现在之钱粮未为计之善也(臣/)等以为玉环
  展复设汛置官则俸工役食衙署营房与夫城寨
  仓库之建造塘坝堤岸之兴修在在不能无费即
  同知一官俸银无多粮既徵收本色又无火耗可
  收即议有每石官耗三升尚不足以抵存仓折耗
  之需应照云南新设威远同知之例今酌给每年
  养廉公费银二千两心红纸劄赏赉等项银六百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45a 页 WYG0519-0301c.png
  两此等经费岂能尽出公帑而垦例初开即有十
  馀万田亩亦非一时可以垦完者出入相较目前
  自多不敷查本地出息尚有可充公用者玉环各
  岙向年虽名为奉禁不开而利之所在群趋如骛
  多有潜至彼地搭盖棚厂挂网采捕刮土煎盐私
  相买卖偷漏课税者每遇巡船往查或行贿买脱
  通同朦隐或一时驱逐潜复聚集弁兵既难保其
  尽不营私巡船亦势难于周流不息今既设官专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45b 页 WYG0519-0301d.png
  管则此等尽当查出充公应请将渔户逐厂挨查
  取具保结许其采捕循照定海计厂徵收涂税之
  例酌分上中下三则每处设立官牙厂头以司稽
  察所收税银查明数目造册申报以备玉环各项
  公费之需仍通饬闽浙沿海州县采捕渔船照例
  取结刋号填给牌照连䑸汇帮赴玉环文武衙门
  查验牌照填注采捕处所停泊汛口俟渔汛一毕
  合帮同返毋许逗留违者照例治罪至玉环既有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46a 页 WYG0519-0302a.png
  垦民并文武官兵驻劄则食盐为必需之物查鹾
  法虽当配引行销而温台两府各县票盐久有成
  额玉环系新开之地与旧日引额无关且孤悬海
  外斥卤之区变幻靡常煎停不一所出仅供一隅
  之用不能远资邻封肩贩非同内地场灶可以添
  厂添盘招商配引者可比应将煎盐之户取具亲
  邻族保甘结一体编入保甲著令并灶聚煎官收
  官卖止在本山卖与渔户居民毋许贩卖出境其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46b 页 WYG0519-0302b.png
  盐本外所馀者亦查明数目造册申报暂时留充
  公用除官兵原议抽调饷银自有原数抵补并粮
  米即以所收田粮榖石给发毋庸另议外此数年
  中凡有前项所指玉环应用公务悉以玉环所收
  额粮及鱼盐等项出息尽数扺用渐次整顿逐年
  将出入之数造册送部销算俟一切完备后另照
  内地之例粮米鱼税编造全书归入藩司项下充
  为本省兵饷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47a 页 WYG0519-0302c.png
 题销盐课亦归盐政项下充饷则以地方自有之利
  为
 国家经费之助目前不烦公帑而日后咸为
正供矣一议得科则平而后赋额无亏查垦复荒芜原
  与熟田有间故有认垦之后分别三年六年后方
  始升科之例所以纾民力而示招徕也至玉环等
  处迁弃已久近山者沙石壅积近海者堤坝圯倾
  即居中平地之田蒿莱满径辟治需工更与内地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47b 页 WYG0519-0302d.png
  荒田不同但玉环现在设官分汛需用经费若照
  旧例迟至数年后升科则目前数年费用从何而
  出(臣/)等再四筹画惟有将玉环地方田地详加勘
  丈别其土性之肥硗垦工之难易分为上中下三
  则仍照前徵收本色之议上则田每亩征条丁米
  一斗六升中则田每亩征条丁米一斗二升下则
  田每亩征条丁米七升地每亩征条丁米三升山
  每亩征条丁米一升以二榖折为一米交纳每石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48a 页 WYG0519-0303a.png
  另收官耗三升以备存仓黰折鼠耗之费其附近
  开垦之地除三盘黄大岙等处与玉环地土不远
  应仍照玉环例分上中下三则征收外其楚门老
  岸及磐石蒲岐等地方土皆瘠薄且修坝疏河岁
  岁皆需人力稍有愆期则咸潮往来便难耕莳若
  与玉环一例定则势难急公完清止可照依玉环
  所议之下则输纳庶能竭蹶完办至于升科完粮
  之期则槩令本年开垦本年起科庶可统济玉环经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48b 页 WYG0519-0303b.png
  费之需除今年已垦田地饬令丈明秋收照则缴
  收造册汇报变价办公外其馀随垦随报逐年造
  册送部则民力易于输将而经费有所从出矣一
  议得营制周而后巡防无误设营立汛原以建威
  销萌亦在㨿险扼要温州水陆地方与闽省接壤
  故设镇标三营及城守营之外又有瑞安乐清磐
  石大荆四大营以为犄角雍正元年前任福建督
  臣满保又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49a 页 WYG0519-0303c.png
 题请将瑞安改为水师副将磐石改为水司参将部
  议准行在案查乐清大荆磐石俱在内地而玉环
  包乎其外屹峙海中从前弃而不守故不得不以
  内地三营为门户今玉环既请展复实为三营之
  外障当温郡之藩篱应请设立玉环营参将一员
  守备二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兵九百名分为左
  右二营以左营为陆路右营为水师使水陆兼防
  庶捍禦有赖但玉环与磐石近且磐石虽改水师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49b 页 WYG0519-0303d.png
  而所辖洋汛东西南北仅及百里今已应归玉环
  则磐石一营不但无水师之责即陆路既有外蔽
  亦居次冲若仍循旧制复设重兵实为虚糜粮饷
  请将磐石水师参将一员裁去同守备一员千总
  一员把总四员兵五百五十名移调玉环营再于
  内地之乐清营抽兵一百名大荆营抽兵一百名
  归于玉环外尚少兵一百五十名查太平营之东
  岙现分拨千总一员兵一百十九名驻劄防守但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50a 页 WYG0519-0304a.png
  东岙原系玉环乡之二十五都向日玉环迁遣楚
  门一带地方同时废弃所以于东岙地方设立弁
  兵防守今玉环乡之二十四五六都与原辖之楚
  门老岸一带田亩业经一体展复其东岙即在玉
  环乡之内既有楚门以为外捍请将东岙千总一
  员兵一百一十九名移调玉环营酌量𣲖拨分防
  又温州城守营与镇标同驻郡城尚可抽出兵三
  十一名归入玉环以足九百名之数玉环既设耑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50b 页 WYG0519-0304b.png
  营其从前分𨽻黄磐两营防守之陆路今应尽归
  玉环管辖其水汛除磐石原管洋面仍归玉环外
  再有附近玉环旧𨽻黄标右营巡防之女儿洞乾
  江冲担屿沙头长屿洋屿及外洋之披山大鹿小
  鹿前山等洋汛俱应就近归玉环营管辖以沙头
  长屿洋屿东北洋面为黄镇右营汛地西南洋面
  为玉环营汛地其外洋则以洞正属之黄标披山
  属之玉环为界尚少守备一员通省无可抽调应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51a 页 WYG0519-0304c.png
  请添设再玉环虽分水陆与镇海磐石瑞安等营
  之水陆兼司者事同一例但地方周围七百馀里
  几与定海相等应查照定镇标之例于左营量设
  马三十五匹即以乐清大荆太平温城守四营所
  抽三百五十名之兵内照依马一步九之例抽马
  三十五匹归于玉环毋庸另请添设仍将额兵分
  别马一步九战三守七抽调以符通省兵制其所
  需战船即将磐石营原管船八只全数拨赴玉环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51b 页 WYG0519-0304d.png
  照例将备轮巡内唬船一只平底布帆不能涉历
  大洋俟届造年分另行
 题明改造沿边哨巡小船十二只将原给部价以为
  所需工费倘有不敷令承办之温处道在于玉环
  粮税出息银两内支取添补开销其磐石营应仍
  改为陆路但外有玉环障蔽毋庸再设参游大员
  兵数亦当酌减请设都司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
  员兵三百名防守但该营守备千把兵丁已请移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52a 页 WYG0519-0305a.png
  调玉环止留千总一员兵二百七名在营尚缺都
  司一员把总二员兵九十三名今查有台协拨防
  太平之金清洋屿二汛兵丁现议拨归太湖营此
  二汛有撤回千把二员内将把总一员拨入磐石
  其馀官兵在近地俱系水陆要冲难以抽拨惟衢
  协三营除分防外其在郡城者副将之下尚有都
  司二员守备二员千总二员把总八员兵八百五
  十七名原系陆路应将该协右营都司裁去改为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52b 页 WYG0519-0305b.png
  磐石都司并于右营存城之内抽调把总一员兵
  九十三名拨入磐石合原兵二百七名共三百名
  驻防磐石黄华关岐头以内港水陆汛地责归驻
  防都司防范照旧日营制仍归乐清营管辖其新
  设玉环营应附近亦归温镇统辖再磐石原系陆
  路设有马匹自改为水师裁马七十三匹今仍为
  陆路所有留兵三百名应于原裁马数内复额三
  十匹以资驰驱则内外之形胜皆有扼守而水陆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53a 页 WYG0519-0305c.png
  之巡防亦无疏误矣再玉环孤悬海外其耑设文
  武较之各海防同知与沿海县营等缺尤为𦂳要
  且新复之后规模初定必须常得廉干之员办理
  方克有济如三年内兵民相安招徕日盛开垦渐
  增一应事宜实能著有成效(臣/)等会同保
 题听部议叙即为分别升用如不尽心整顿严加参
  处仍请各颁给关防印信以耑职守嗣后同知参
  将守备等官缺出于通省同知通判州县参游等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53b 页 WYG0519-0305d.png
  官内㨂选
 题补其巡检千把咨部择调以上各条(臣/)等知识浅
  陋未能有当是否可行伏祈
圣明指示(臣/)谨会同督臣高其倬提臣石云倬护理浙
  江观风整俗使杭嘉湖道参议臣徐鼎合词具
 题伏乞
皇上敕部议覆施行奉
旨该部议奏随经户部以应如所请议覆奉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54a 页 WYG0519-0306a.png
旨依议
 
 
 
 
 
 
 
浙江通志 卷八 第 54b 页 WYG0519-0306b.png
 
 
 
 
 
 
 
 浙江通志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