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浙江通志 卷七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1a 页 WYG0519-024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浙江通志卷七
 建置(四/)
  宁波府
 太平寰宇记古舜后为馀姚之墟
 史记吴世家越王句践迁吴王夫差于甬东(注韦昭/曰句章)
  (东海口/外州也)
 清类天文分野之书秦以地置鄞县属会稽郡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1b 页 WYG0519-0248b.png
 宋书州郡志汉会稽东部都尉治鄞(清类天文分野/之书元鼎五年)
  (于章安为会稽东部治所章安即/今奉化之南也成帝时移句章)
 汉书地理志会稽郡句章鄞鄮
  (谨按汉顺帝分会稽立吴郡鄮鄞句章三县/仍属会稽三国吴及晋宋齐梁陈皆仍旧)
 隋书地理志句章平陈并馀姚鄞鄮三县入
 唐书地理志武德四年析故句章县置鄞州八年州
  废更置鄮县隶越州
 旧唐书地理志象山神龙二年分宁海及越州鄮县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2a 页 WYG0519-0248c.png
  置属台州
 唐书地理志开元二十六年采访使齐浣奏以越州
  之鄮县置明州以境有四明山为名
 通志地理略开元十道图明州江南东道
 旧唐书地理志奉化慈溪翁山己上皆鄮县地开元
  二十六年析置
 旧唐书地理志天宝元年改为馀姚郡乾元元年复
  为明州天宝领县四鄮奉化慈溪翁山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2b 页 WYG0519-0248d.png
 唐书地理志象山广德二年来属
 唐书地理志翁山大历六年省
 嘉靖宁波府志元和四年置望海镇于甬江之海口
  (资治通鉴注望海镇在明/州界今定海县即其地)
 唐会要长庆元年移明州置于鄮县(成化四明郡志/浙东观察使薛)
  (戎上言明州北临鄞江地形卑隘请移明州/置于鄮县而以州旧城近南高处置县从之)
 唐书地理志明州馀姚郡上县四鄮奉化慈溪象山
 舆地广记梁开平三年升明州为望海军节度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3a 页 WYG0519-0249a.png
 十国春秋梁敕置明州静安县(注一作望海县/又改定海县)
 十国春秋吴越改鄮曰鄞
 十国春秋吴越明州领县六鄞奉化慈溪象山望海
  翁山
  (谨按翁山省自大历其何年/复置十国春秋失载姑阙之)
 宋史地理志建隆元年升奉国军节度
 宋史地理志昌国熙宁六年析鄞县地置
 元丰九域志上明州奉化郡奉国军节度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3b 页 WYG0519-0249b.png
 宋史地理志两浙路明州
 宋史地理志绍兴初置沿海制置使八年以浙东安
  抚使兼制司十一年罢隆兴元年复置
 资治通鉴绍熙五年诏改明年为庆元元年寻升明
  州为庆元府(宋史地理志以宁/宗潜邸升为府)
 文献通考明州属浙东路(宋史地理志庆/元府为东路)
 宋史地理志庆元府县六鄞奉化慈溪定海象山昌
  国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4a 页 WYG0519-0249c.png
 元史地理志至元十三年改置宣慰司十四年改为
  庆元路总管府升昌国县为州
 元史地理志江浙等处行中书省为路庆元
 元史地理志元贞元年升奉化县为州
 续文献通考大德六年移浙东道宣慰司都元帅府
  治庆元
 元史地理志庆元路上领县四鄞象山慈溪定海州
  二奉化昌国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4b 页 WYG0519-0249d.png
 函史明改明州府
 嘉靖浙江通志洪武二年昌国奉化复为县
 续文献通考洪武十四年改明州府为宁波府(嘉靖/宁波)
  (府志洪武十四年以郡有定海县/海定则波宁因改明州为宁波府)
 明一统志浙江承宣布政使司领宁波府
 明实录洪武二十年废宁波府昌国县
 续文献通考宁波府领鄞慈溪奉化定海象山五县
国朝定为宁波府属浙江布政使司领县五鄞县慈溪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5a 页 WYG0519-0250a.png
   奉化定海象山
圣祖仁皇帝康熙二十三年巡抚赵士麟总兵官孙惟统
   等疏言舟山为宁郡藩篱请移定海总兵驻劄镇
   守二十五年五月总兵官黄大来又会同督抚题
   请设立县治二十六年五月奉
上谕山名为舟则动而不静因易名定海山颁赐
宸翰二十七年建县治
赐名定海县而以旧定海为镇海县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5b 页 WYG0519-0250b.png
    鄞县
  名胜志夏禹时有堇子国
   (谨按地有堇山/堇加邑为鄞)
  清类天文分野之书吴败越于夫椒越及吴平更封
   句践东至于鄞即今鄞县是也
  清类天文分野之书汉句章县地东汉曰鄞又曰鄮
   (王应麟鄞县辨證越语句践之地东至于鄞韦昭/注今鄞县是也后汉书注鄞故城在鄮县东南图)
   (经曰白社里冇鄞城山汉志鄞有鲒崎亭今在奉/化有天门山今象山之天门山然则奉化象山二)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6a 页 WYG0519-0250c.png
  (县汉之鄞也鄞城山其古鄞城欤今鄞县有鄞塘/乡接奉化盖鄞之境鄮县辨證鄞县东有鄮郭古)
  (鄮县城也汉地理志会稽郡鄮县五代改鄮曰鄞/图经云唐有鄞县非也唐地理志无鄞陆云集秦)
  (始皇南巡登稽岳在鄮县三十馀日图经云后汉/改鄞为鄮既而复为鄞非也西汉已有鄮句章辨)
  (證史记正义句章故城在鄮县西一百里此张守/节以开元之鄮言之元和郡县志句章故城在今)
  (州西一里此李吉甫以元和之明州言之图经古/句章城在鄞县南六十里此今之地理也虞翻传)
  (注句章董黯则慈溪乃汉句章之地今鄞/县有句章乡自此乡及慈溪皆句章境)
  (谨按应麟之辨甚详然则今之鄞县在两汉时实/与句章鄮县壤地相错张时彻府志云鄞今奉化)
  (是鄮今鄞是句章在慈溪城山渡后徙句章/乡小溪镇俱有旧址存焉并录之以备参考)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6b 页 WYG0519-0250d.png
 汉书地理志会稽郡鄞县
  (谨按鄞县在平帝时莽改堇县东汉建武/初复旧名后仍属会稽郡三国吴因之)
 晋书地理志会稽郡统县鄞
 宋书州郡志会稽太守领县鄞
  (谨按齐梁/陈并因之)
 方舆纪要隋平陈省县入句章
 隋书地理志会稽郡统县句章
 方舆纪要唐复置鄮县为鄞州治州寻废以县属越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7a 页 WYG0519-0251a.png
  州
 太平寰宇记开元二十六年于县置明州
 唐书地理志明州馀姚郡鄮县(上/)
 十国春秋吴越明州领县鄞(注故鄮县吴/越改曰鄞)
 宋史地理志明州奉化郡鄞县(望/)
  (谨按绍熙后/属庆元府)
 元史地理志庆元路领鄞县(上倚/郭)
 旧浙江通志明鄞县属明州府寻属宁波府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7b 页 WYG0519-0251b.png
国朝鄞县属宁波府附郭编户四百五十一里
   慈溪县
 舆地广记汉句章县地
 太平寰宇记唐鄮县地(清类天文分野之书/慈溪实鄮封内地)
 元和郡县志开元二十六年采访使齐浣奏置慈溪
  县(延祐四明志句章董黯母尝寝疾喜大隐溪水/不以时得于是筑室溪傍以便日汲溪在今县)
  (南一舍故以慈名/溪又以溪名县)
 唐书地理志明州馀姚郡慈溪(上/)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8a 页 WYG0519-0251c.png
 十国春秋吴越明州领县慈溪
 宋史地理志明州奉化郡慈溪(上/)
  (谨按绍熙后/属庆元府)
 元史地理志庆元路领县慈溪(中/)
 旧浙江通志明慈溪县属明州府寻属宁波府(嘉靖/宁波)
  (府志永乐十六年令有失印者请更铸印议者恐/所失之印覆出为奸更印文从谷而慈溪为慈溪)
国朝慈溪县属宁波府编户二百八里
   奉化县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8b 页 WYG0519-0251d.png
 舆地广记本汉鄞县地
 清类天文分野之书隋开皇九年并鄞入句章
 太平寰宇记唐鄮县地
 元和郡县志开元二十六年采访使齐浣奏置奉化
  县(嘉靖宁波府志治东有鄞城山下有鄞城院院/即古鄞治也唐改鄞州寻废为鄮县开元间鄮)
  (立为明州因析其地为四属县而鄞故地改为/今奉化名胜志以其民淳易于遵奉王化故名)
 唐书地理志明州馀姚郡县奉化(上/)
 十国春秋吴越明州领县奉化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9a 页 WYG0519-0252a.png
 宋史地理志明州奉化郡奉化
  (谨按绍熙后/属庆元府)
 元史地理志元贞元年升奉化州隶庆元路(下/)
 旧浙江通志明复为奉化县属明州府寻属宁波府
国朝奉化县属宁波府编户一百二十九里
   镇海县
 清类天文分野之书秦会稽句章县地
 续文献通考唐为鄮县望海镇地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9b 页 WYG0519-0252b.png
 太平寰宇记梁开平三年吴越钱镠以地滨海口有
  鱼盐之利因置望海县后改定海县(十国春秋注/武肃王奏置)
  (望海县吴越备史又作静海县后改定/海文献通考云宋改定海未知孰是)
 十国春秋吴越明州领县望海
 清类天文分野之书宋熙宁十年分鄞之海晏灵岩
  大丘三乡属焉
 宋史地理志明州奉化郡定海(上/)
  (谨按绍熙后/属庆元府)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10a 页 WYG0519-0252c.png
 元史地理志庆元路领县定海(中/)
 明一统志以昌国县省入定海县(名胜志昌国城在/东海中翁洲本翁)
  (山县洪武二十年以其县居海岛分/徙其民仅存在城五百户隶定海县)
 旧浙江通志明定海县属明州府寻属宁波府
国朝康熙二十七年更名镇海县属宁波府编户九十
  六里
   象山县
 清类天文分野之书本汉鄞县晋分临海之北与鄞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10b 页 WYG0519-0252d.png
  县之安化乡置宁海县属临海郡隋开皇九年省
  宁海入临海属永嘉郡
 方舆纪要神龙元年析宁海及鄮县地置象山县属
  台州广德二年改属明州
 唐书地理志明州馀姚郡象山(中/)
 十国春秋吴越明州领县象山
 宋史地理志明州奉化郡象山(下/)
  (谨按绍熙后/属庆元府)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11a 页 WYG0519-0253a.png
 元史地理志庆元路领县象山(中/)
 旧浙江通志明象山县属明州府寻属宁波府
国朝象山县属宁波府编户二十里
   定海县
 史记注越东鄙甬江东也
 元和郡县志翁州入海二百里即春秋所谓甬东地
 清类天文分野之书秦汉并属句章县唐开元二十
  六年置明州分鄮县置翁山大历六年罢(成化四/明郡志)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11b 页 WYG0519-0253b.png
  (大历六年袁晁据翁山鄮二县久/不克复遂移治鄞是年废翁山)
 十国春秋吴越明州领县翁山
 清类天文分野之书宋端拱二年置盐场熙宁六年
  乃置尉以治之寻立县曰昌国(文献通考昌/国居海心)
 定海县志元丰元年割定海县之金塘乡益之
 宋史地理志明州奉化郡昌国(下/)
  (谨按绍兴间升望/绍熙后属庆元府)
 元史地理志元至元十四年升州仍置昌国县以隶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12a 页 WYG0519-0253c.png
  之后止立昌国州隶庆元路(下/)
 定海县志明洪武二年以昌国州复为县隶明州府
  十七年废县改昌国卫二十年移于象山县三都
  海口东门二十五年改隶定海卫
  (谨按明初信国公汤和以昌国外连倭国为清野/之策因虚其地嘉靖中倭患亟每以官兵戍守之)
  (唐顺之曰江南控扼在崇明浙东控扼在舟山天/设此险以障蔽江浙门户诸哨船皆自此分而南)
  (北总会于洋山信国废昌国/而内徙之诚千虑之一失也)
国朝顺治八年遣将略定十三年徙人民入内地康熙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12b 页 WYG0519-0253d.png
  二十三年海氛既靖议复温宁台沿海地移定海
  总兵于舟山二十五年题请设立县治二十六年
  改舟山为定海山二十七年建县治
赐名定海县总四乡十九图内昌国乡为附郭(定海县/志夏在)
  (枢翁州辨考夏少康封其庶子无馀为诸侯以奉/禹祀是为越国其东境皆其采地也至周元王三)
  (年戊辰句践灭吴欲置夫差于甬东君百家左传/注云甬东即句章东海中州也吴语曰甬句东注)
  (句章东海中洲也越语注云甬甬江句句章通典/曰越徙夫差于甬东韦昭曰即句章东浃口外洲)
  (舆地广记定海有大浃江是浃口外洲即翁洲也/翁洲之地为甬东自周而已然矣汉武帝元鼎六)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13a 页 WYG0519-0254a.png
  (年遣横海将军韩说自句章浮海九域志云句章/即山为名斯时宁府及诸县皆未立名而幅员所)
  (辖甚广历汉晋宋梁陈皆因之至隋文帝开皇九/年平陈并馀姚皆入句章而隶于吴州改隶越州)
  (至唐高祖武德四年始析句章置姚州鄞州七年/废姚州入馀姚八年废鄞州为鄮县而并隶于越)
  (州唐明皇开元二十六年因采访使齐浣奏分为/四县属明州曰鄮县曰奉化曰慈溪曰翁山翁山)
  (即今之定海也始自为一邑唐代宗大历六年海/寇袁晁据翁山县鄮县久不克是年废翁山寻复)
  (之至宋神宗熙宁六年改翁山为昌国县元世祖/至元十五年户口倍万升邑为州今历考之定海)
  (虽处海中周属甬东秦属句章五代因之唐名翁也/山宋改昌国元升为州典籍俱存不得断以臆说)
   绍兴府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13b 页 WYG0519-0254b.png
 越绝书禹到大越上茅山大会计爵有德封有功更
  名茅山曰会稽
  (谨按茅山皇/览作苗山)
 通鉴纲目前编夏后少康五十有二岁封庶子无馀
  于越以奉先王墓祀
 通典春秋时越国之都
 太平寰宇记秦灭楚以越并入吴立会稽郡
 汉书地理志注汉高帝六年为荆国十二年更名吴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14a 页 WYG0519-0254c.png
  景帝四年会稽郡属扬州
  (谨按汉会稽郡所领县在今绍兴府者/有馀暨诸暨山阴馀姚上虞剡六县)
 宋书州郡志永建(汉顺帝/年号)四年分会稽为吴郡会稽
  移治山阴(三国吴志注山阴朱育仕郡门下书佐/太守濮阳府君曰吾闻秦始皇二十五)
  (年以吴越地为会稽郡治吴汉封诸侯王以何年/复为郡而分治于此育对曰刘贾为荆王贾为英)
  (布所杀又以刘濞为吴王景帝四年濞诛复为郡/治于吴元鼎元年除东越国因以其地为治来属)
  (于此而东部都尉后徙章安阳朔元年又徙治鄞/或有寇害复徙句章到永建四年刘府君上书浙)
  (江之北以为吴郡会稽/还治山阴府君称善焉)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14b 页 WYG0519-0254d.png
 宋书州郡志馀暨吴更名永兴
 三国吴志太平二年以会稽东部为临海郡永安三
  年以会稽南部为建安郡宝鼎元年分会稽为东
  阳郡
  (谨按后汉会稽郡全统浙江以东及闽中地自孙/亮立临海郡以章安永宁并所立之临海始平罗)
  (阳松阳乐成属之孙休立建安郡即东部侯国地/孙皓立东阳郡以乌伤大末并所立长山永康新)
  (安吴宁丰安定阳平昌属之是后汉郡国志会稽/郡所列十四城在三国吴时惟山阴鄮诸暨馀暨)
  (上虞剡馀姚句章鄞九县并上虞所分之始宁县/为今日之绍兴宁波二府地殆不复与台金衢严)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15a 页 WYG0519-0255a.png
  (温处相/统摄矣)
 晋书地理志晋平吴扬州统会稽郡郡统县十山阴
  上虞馀姚句章鄞鄮始宁剡永兴诸暨
 嘉泰会稽志东晋为会稽国改太守为内史
 清类天文分野之书咸和四年改会为郐
  (谨按改郐之由以内史王舒其父/名会求改他郡而朝议改曰郐也)
 嘉泰会稽志宋永初二年罢会稽郡府复为会稽郡
 资治通鉴孝建元年分扬州浙东五郡置东扬州治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15b 页 WYG0519-0255b.png
  会稽
 宋书州郡志永光元年省东扬州并扬州
  (谨按宋会稽太守领县十山阴永兴上虞馀姚剡/诸暨始宁句章鄮鄞与晋同南齐州郡志亦仍宋)
  (之/旧)
 隋书地理志梁置东扬州
 梁书敬帝纪罢东扬州
 陈书文帝纪以会稽置东扬州
 隋书地理志平陈改曰吴州置总管府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16a 页 WYG0519-0255c.png
 隋书地理志会稽旧置会稽郡平陈郡废又废山阴
  永兴上虞始宁四县入句章并馀姚鄞鄮三县入
  (谨按明一统志云陈析置会稽县故隋以山阴诸/县并入也第考元和郡县志则曰隋平陈改山阴)
  (为会稽县是陈未尝置会稽县/也元和志与隋近姑存以俟考)
 晏公类要大业初改为越州后废州为会稽郡
 隋书地理志会稽郡统县四会稽句章剡诸暨
 唐书地理志武德四年以剡置嵊州并析置剡城县
  馀姚析故句章县置以县置姚州析故句章县置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16b 页 WYG0519-0255d.png
  鄞州
 太平寰宇记武德四年置越州总管管越嵊姚鄞浙
  绸衢縠丽严婺十一州
 唐书地理志山阴武德七年析会稽置馀姚州废来
  属
 太平寰宇记改总管为都督督越婺鄞嵊丽五州越
  州领会稽诸暨山阴馀姚四县
 唐书地理志武德八年嵊州废省剡城以剡来属鄞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17a 页 WYG0519-0256a.png
  州废更置鄮县隶越州山阴省
 太平寰宇记贞观元年更督越婺泉建台栝六州
 文献通考越州唐属江南道
 唐书地理志永兴仪凤二年置
 唐书地理志山阴垂拱二年复置
 玉海景云二年越州为中都督府
 舆地广记开元二十六年采访使齐浣奏以越州之
  鄮县置明州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17b 页 WYG0519-0256b.png
  (谨按唐开元以前明州系越州之鄮县地自齐浣/奏置明州而越明乃各为一州不复相统属矣)
 通志地理略开元十道图越州江南东道
 旧唐书地理志天宝元年改越州为会稽郡永兴改
  为萧山
  (谨按天实中会稽郡领县六/会稽山阴诸暨馀姚剡萧山)
 清类天文分野之书乾元元年分置浙江东道节度
  治越州大历四年改置浙东观察使
 唐书方镇表大历十四年以浙东所管隶浙西道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18a 页 WYG0519-0256c.png
 唐书地理志上虞贞元中析会稽置
 唐书方镇表建中元年复置浙江东道观察使二年
  以所管州隶浙江西道中和三年升浙江东道观
  察使为义胜军节度使光启三年改威胜军乾宁
  三年改镇东节度
 唐书地理志越州会稽郡县七会稽山阴诸暨馀姚
  剡萧山上虞
 十国春秋乾宁四年钱镠号越州为东府(注国中亦/称东都)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18b 页 WYG0519-0256d.png
 十国春秋梁敕升越州为大都督府
 十国春秋晋天福五年析东府剡县十三乡为新昌
  县改剡县为赡县
 十国春秋吴越东府越州领县八会稽山阴诸暨赡
  馀姚萧山上虞新昌
 元丰九域志宋大都督府越州会稽郡镇东军节度
  (绍兴府志太平兴国三/年罢浙东军止称越州)
 宋史地理志两浙路越州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19a 页 WYG0519-0257a.png
 宋史地理志大观元年升为帅府领两浙东路兵马
  钤辖
 资治通鉴建炎四年升越州为绍兴府(嘉泰会稽志/建炎四年四)
  (月驻跸越州越明年正月十一日改元绍兴越州/官吏上表乞赐府额于是用唐德宗兴元故事改)
  (越州为/绍兴府)
 宋史地理志绍兴府为东路
 宋史地理志绍兴府县八会稽山阴嵊诸暨馀姚上
  虞萧山新昌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19b 页 WYG0519-0257b.png
 元史地理志至元十三年改绍兴路
 元史地理志江浙等处行中书省为路绍兴
 元史地理志浙东海右道肃政廉访司绍兴路
 续文献通考元贞元年升馀姚诸暨为州
 元史地理志绍兴路上领县六山阴会稽上虞萧山
  嵊新昌州二馀姚诸暨
 函史明复为绍兴府
 续文献通考诸暨初为诸全州寻复改诸暨县馀姚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20a 页 WYG0519-0257c.png
  州复改为县
 明一统志浙江等处承宣布政使司领绍兴府
 续文献通考绍兴府领山阴会稽萧山诸暨馀姚上
  虞嵊县新昌八县
国朝定为绍兴府属浙江布政使司领县八山阴会稽
  萧山诸暨馀姚上虞嵊县新昌
   山阴县
 越绝书夏无馀初封大越都秦馀望南至句践徙治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20b 页 WYG0519-0257d.png
  山北句践小城山阴城也
 清类天文分野之书秦始皇二十五年置山阴县
 汉书地理志会稽郡山阴
 宋书州郡志永建四年会稽郡移治山阴
  (谨按三国/吴因之)
 晋书地理志会稽郡统县山阴
 嘉泰会稽志晋属会稽国宋永初二年复属会稽郡
 南齐书州郡志会稽郡山阴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21a 页 WYG0519-0258a.png
  (谨按梁陈/并因之)
 隋书地理志平陈废山阴
 唐书地理志山阴武德七年析会稽置八年省垂拱
  二年复置大历二年省七年复置元和七年省十
  年复置
 唐书地理志越州会稽郡山阴(𦂳/)
 十国春秋吴越东府越州领县山阴
 宋史地理志绍兴府山阴(望/)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21b 页 WYG0519-0258b.png
 元史地理志绍兴路领县山阴(上倚/郭)
 旧浙江通志明山阴县属绍兴府
国朝山阴县属绍兴府附郭编户二百十一里
   会稽县
 史记夏本纪禹会诸侯江南计功命曰会稽会稽者
  会计也
 通志地理略越都会稽
 清类天文分野之书秦始皇二十五年置会稽郡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22a 页 WYG0519-0258c.png
 舆地广记汉顺帝以后为郡治
  (谨按吴晋宋/齐梁并因之)
 明一统志陈析置会稽县
  (谨按元和郡县志/会稽县隋始改置)
 隋书地理志平陈废山阴永兴上虞始宁四县入会
  稽(名胜志山阴上虞二县已复而始宁/属会稽之三界市永兴入萧山境)
 隋书地理志会稽郡统县会稽
 唐书地理志越州会稽郡会稽(望/)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22b 页 WYG0519-0258d.png
 十国春秋吴越东府越州领县会稽
 宋史地理志绍兴府会稽(望/)
 元史地理志绍兴路领县会稽(中倚/郭)
 旧浙江通志明会稽县属绍兴府
国朝会稽县属绍兴府附郭编户一百二十里
   萧山县
 元和郡县志本曰馀槩吴王弟夫槩邑
 汉书地理志会稽郡馀暨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23a 页 WYG0519-0259a.png
  (谨按平帝时莽改馀衍世祖建武/初复旧永建分郡时仍属会稽)
 方舆纪要三国吴改曰永兴
  (谨按吴时仍/属会稽郡)
 晋书地理志会稽郡统县永兴
 宋书州郡志会稽太守领永兴
  (谨按齐梁/陈并因之)
 隋书地理志平陈废永兴入会稽
 旧唐书地理志仪凤二年分会稽诸暨置永兴县天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23b 页 WYG0519-0259b.png
  宝元年改为萧山(名胜志以县西一里有萧山而/名毛奇龄萧山县志刋误予县)
  (自秦始皇分郡县时即有其县名曰馀暨两汉因/之而不改至三国吴时改名永兴而唐天宝间则)
  (又更名萧山此其因革亦自瞭然者云间陆伯生/作广舆记注萧山为汉县以为县始于汉已可怪)
  (矣至薜应旂作浙江通志至云萧山县始于唐降/为唐县而康熙年间续修通志亦复因之而不改)
  (及考其由来则明嘉靖间县明府施君尧臣作筑/城记云萧山旧未有县自唐仪凤始割地为永兴)
  (而天宝易以今名似乎前此全未置县且全不以/永兴为复置而以为创置者则县自唐仪凤始矣)
  (夫筑城记所系亦大而当时误为之而不知后之/为志者则又载其文而全不之省宜乎通志之竞)
  (降为唐/县也)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24a 页 WYG0519-0259c.png
 唐书地理志越州会稽郡萧山
 十国春秋吴越东府越州领县萧山
 宋史地理志绍兴府萧山(望/)
 元史地理志绍兴路领县萧山(中/)
 旧浙江通志明萧山县属绍兴府
国朝萧山县属绍兴府编户一百四十二里
   诸暨县
 路史秦县界有诸山暨浦允常之都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24b 页 WYG0519-0259d.png
 汉书地理志汉会稽郡诸暨
  (谨按平帝时莽改诸暨为疏卤世祖/建武初复旧东汉及吴皆属会稽郡)
 晋书地理志会稽郡统县诸暨
 宋书州郡志会稽太守领诸暨
  (谨按齐梁/陈并因之)
 隋书地理志会稽郡统县诸暨
 唐书地理志越州会稽郡诸暨(望/)
 十国春秋吴越东府越州领县诸暨(注初改暨阳天/宝元年仍奏改)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25a 页 WYG0519-0260a.png
  (诸/暨)
  (谨按后梁开平二年吴越改元天宝私行于境中/既而复通中国或讳而不称十国春秋据其行于)
  (境中者而书故/曰天宝元年)
 清类天文分野之书乾道八年以其地之枫桥镇置
  义安县后省
 宋史地理志绍兴府诸暨(望/)
 元史地理志元贞元年升州
 元史地理志绍兴路领诸暨州(下/)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25b 页 WYG0519-0260b.png
 史槩至正十九年诸暨改为诸全州至正二十六年
  改诸全州为诸暨县
 旧浙江通志明诸暨县属绍兴府
国朝诸暨县属绍兴府编户一百五十二里
   馀姚县
 史记正义舜后支庶所封之地舜姚姓故云馀姚(华/镇)
  (考古舜之后封于会稽罗泌云舜攴庶或食上虞/朱子曰馀上二邑皆以舜名而虞特多舜迹者疑)
  (其子孙所封或云姚邱止见于虞不知姚墟陶邱/古字通称然支庶所封亦不详其何名始于何代)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26a 页 WYG0519-0260c.png
  (因稍近实故从其/说以俟博古者)
 清类天文分野之书秦属会稽郡
 汉书地理志会稽郡馀姚
  (谨按东汉及/吴并因之)
 晋书地理志会稽郡统县馀姚
 宋书州郡志会稽太守领馀姚
  (谨按齐梁/陈并因之)
 隋书地理志平陈并馀姚入句章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26b 页 WYG0519-0260d.png
 旧唐书地理志武德四年复置仍置姚州七年州废
  县属越州
 唐书地理志越州会稽郡馀姚(𦂳/)
 十国春秋吴越东府越州领县馀姚
 宋史地理志绍兴府馀姚(望/)
 元史地理志绍兴路领馀姚州元贞元年升(下/)
 旧浙江通志明复为馀姚县属绍兴府
国朝馀姚县属绍兴府编户二百七十五里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27a 页 WYG0519-0261a.png
   上虞县
 水经注本司盐都尉治地名虞宾(路史县距馀姚七/十郦道元所谓虞)
  (滨西三十有虞山曰上虞又注太康地记谓帝避/丹朱于此故县北有百官桥一曰舜桥郡国志云)
  (禹与诸儒会事于此/相虞乐而名尤妄)
 清类天文分野之书秦上虞县属会稽郡
 汉书地理志会稽郡上虞
  (谨按平帝时莽改/会稽建武初复旧)
 会稽记永建四年分上虞南乡立始宁县(宋书州郡/志何承天)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27b 页 WYG0519-0261b.png
  (志汉末分上虞立续汉志/无晋太康三年地志有)
  (谨按上虞始宁并属/会稽郡三国吴同)
 晋书地理志会稽郡统县上虞始宁
 宋书州郡志会稽太守领上虞始宁
  (谨按齐梁/陈并因之)
 隋书地理志废上虞始宁入会稽
 上虞县志贞元中复置上虞县
 太平寰宇记长庆初废入馀姚后复置移于此地(名/胜)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28a 页 WYG0519-0261c.png
  (志水经注云旧治水西常有波荡之患晋中兴初/治今处江水东径县南盖今百官湖也然今治则)
  (自唐长/庆中徙)
 唐书地理志越州会稽郡上虞(𦂳/)
 十国春秋吴越东府越州领县上虞
 宋史地理志绍兴府上虞(望/)
 元史地理志绍兴路领县上虞(上/)
 旧浙江通志明上虞县属绍兴府
国朝上虞县属绍兴府编户一百四十二里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28b 页 WYG0519-0261d.png
   嵊县
 资治通鉴注剡汉古县
 汉书地理志会稽郡剡县
  (谨按平帝时莽改尽忠世祖建武/初复旧东汉及吴皆属会稽郡)
 晋书地理志会稽郡统剡县
 宋书州郡志会稽太守领剡县
  (谨按齐梁陈/隋并因之)
 旧唐书地理志武德四年置嵊州及剡城县八年废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29a 页 WYG0519-0262a.png
  嵊州及剡城以剡县来属
  (谨按县东有簟山南有黄山西有/西山山北有山合四山故曰嵊也)
 唐书地理志越州会稽郡剡县(望/)
 十国春秋吴越东府越州领赡县(注本为剡县后因/二火一刀之说恶)
  (其不祥故改为/赡有赡都镇)
 宋史地理志宣和八年改嵊
 宋史地理志绍兴府嵊县(望/)
 元史地理志绍兴路领嵊县(上/)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29b 页 WYG0519-0262b.png
 旧浙江通志明嵊县属绍兴府
国朝嵊县属绍兴府编户八十八里
   新昌县
 续文献通考本剡之东鄙
 十国春秋天福五年析剡县十三乡为新昌县
 十国春秋吴越东府越州领县新昌
 宋史地理志绍兴府新昌(𦂳/)
 元史地理志绍兴路领县新昌(中/)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30a 页 WYG0519-0262c.png
 旧浙江通志明新昌县属绍兴府
国朝新昌县属绍兴府编户三十里
  台州府
 通典春秋及战国时属越
  (谨按越世家楚威王败越王无疆取越诸族子滨/于江南海上服朝于楚则战国时台州固属楚矣)
 十道志秦属闽中郡(舆地纪胜资治通鉴秦始皇帝/二十六年王剪悉定江南之地)
  (而杜氏通典以为秦属会稽郡而元和郡县志及/寰宇记乃以为属闽中郡有此不同象之按元和)
  (郡县志于台州下书云秦并天下置闽中郡汉立/南部都尉是元和郡县志以为在秦则属闽中郡)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30b 页 WYG0519-0262d.png
  (在汉则属会稽郡意者秦并天下尽取瓯闽之地/置闽中郡汉封东越王以王其地及武帝平东越)
  (尽徙其民于江淮间而闽中郡不复再置第置冶/县以抚其遗民冶县既𨽻于会稽郡而回浦亦为)
  (会稽郡之属邑则是东越之亡而闽中郡地已并/入会稽郡与元和志之说相应汉既不置闽中郡)
  (而以秦闽中故地置为冶县及回浦县并属会稽/郡故秦三十六郡之中既有会稽郡又有闽中郡)
  (前汉书地理志第有会稽郡而无闽中郡此元和/郡县志所书所以有秦汉之异也后人第见汉之)
  (属会稽郡而不知秦之属闽中郡当从元和郡/县志书曰秦属闽中郡通典所书非是今不取)
 文献通考汉属会稽郡亦东瓯之境(山海经注临海/永宁县即东瓯)
  (故/地)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31a 页 WYG0519-0263a.png
 太平御览始元二年以东瓯地为回浦县
 太平寰宇记后汉光武时改回浦为章安
 后汉书郡国志永和三年以章安东瓯乡为永宁县
  (资治通鉴注会/稽东部都尉治)
  (谨按后汉志章安故冶闽越地光武更名前汉都/尉治鄞后汉分会稽为吴郡以都尉徙治章安故)
  (为会稽东/部都尉治)
 太平寰宇记吴初置南始平县
 太平寰宇记吴大帝分章安永宁置临海县会稽王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31b 页 WYG0519-0263b.png
  置临海郡(舆地纪胜赤城志云初治临海寻治章/安元和郡县志云吴大帝分章安永宁)
  (置临海郡晋志云吴置临海郡治章安而不言其/时宋志云吴孙亮太平二年立临海郡不同象之)
  (谨按寰宇记云吴大帝置临海县吴会稽王置临/海郡则与宋志合缘元和郡县志以置临海县之)
  (时即以为置临海郡故有大帝孙亮之异/当从寰宇记分置县与置郡之事为正)
  (谨按临海郡吴属/扬州晋后因之)
 宋书州郡志始平晋太康元年更名始丰
 太平寰宇记晋永和三年置乐安县宁海县
 晋书地理志临海郡统县八章安临海始丰永宁宁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32a 页 WYG0519-0263c.png
  海松阳安固横阳
  (谨按晋临海郡八县是明帝以前事自太宁元年/分永宁松阳安固横阳立永嘉郡临海郡止统四)
  (县俱属今之台州府又乐安一县太平寰宇记云/寻省考宋书州郡志临海太守领县五有乐安令)
  (则晋时之末省可知且云晋康帝分始丰/立则亦非穆帝永和三年也附记于此)
 赤城志宋孝建元年析扬之五郡为东扬州临海与
  焉
 宋书州郡志永光元年省东扬州并扬州临海太守
  领县五章安临海始丰宁海乐安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32b 页 WYG0519-0263d.png
  (谨按南齐因之/梁又属东扬州)
 太平寰宇记梁又为赤城郡
  (谨按隋唐地理志皆无此文惟嘉定赤城志云梁/武帝改为赤城郡寻复为临海县是亦据太平寰)
  (宇记而书耳然台州/之称赤城固由于此)
 陈书文帝纪天嘉三年属东扬州
 赤城志至德元年复为郡治始丰
  (谨按赤城新志云至德元年置章安郡遍考诸史/并无其文当是复临海郡故隋废郡仍为临海县)
 元和郡县志隋平陈废郡为临海县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33a 页 WYG0519-0264a.png
 通典开皇九年属永嘉郡
 赤城志废始丰宁海复入临海
  (谨按隋志平陈废郡以临海入处州则诸县之并/省皆在此时至永嘉郡之置在大业中此当云入)
  (处州不当云/属永嘉郡也)
 旧唐书地理志武德四年平李子通置海州领临海
  章安始丰乐安宁海五县(资治通鉴注武德四年/分临海县置宁海县)
 旧唐书地理志武德五年改为台州六年没于辅公
  祏
七年仍置台州省宁海入章安(舆地纪胜因郡/界天台山而名)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33b 页 WYG0519-0264b.png
 旧唐书地理志武德八年废始丰乐安三县入临海
  贞观八年复分置始丰
  (谨按武德八年所废三县旧/唐书地理志脱漏章安二字)
 文献通考台州唐属江南道
 唐书地理志始丰上元二年更名唐兴永宁乐安析
  临海置
 旧唐书地理志永昌元年分临海置宁海
 唐书地理志永宁天授元年更名黄岩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34a 页 WYG0519-0264c.png
 通志地理略开元十道图台州江南东道
 文献通考天宝元年改临海郡
 赤城志乾元元年复为台州
 唐书地理志台州临海郡上县五临海唐兴黄岩乐
  安宁海
 十国春秋光启二年升台州为德化军节度
 续文献通考五代时钱氏奏改唐兴为台兴乐安为
  永安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34b 页 WYG0519-0264d.png
 十国春秋吴越台州领县五临海黄岩台兴永安宁
  海
 元丰九域志宋建隆元年改台兴县为天台景德四
  年改永安县为仙居
 宋史地理志两浙路台州
 文献通考台州属浙东路
 宋史地理志台州上临海郡军事县五临海黄岩宁
  海天台仙居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35a 页 WYG0519-0265a.png
 元史地理志至元十三年置安抚司十四年改台州
  路总管府
 元史地理志江浙等处行中书省为路台州
 元史地理志浙东海右道肃政廉访司台州路
 续文献通考元贞元年升黄岩县为州
 元史地理志台州路上领县四临海仙居宁海天台
  州一黄岩
 函史明改台州府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35b 页 WYG0519-0265b.png
 明一统志黄岩仍改为县
 明一统志浙江等处承宣布政使司领台州府
 续文献通考成化六年建太平县
 续文献通考台州府领临海黄岩天台仙居宁海太
  平六县
国朝定为台州府属浙江布政使司领县六临海黄岩
  天台仙居宁海太平
   临海县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36a 页 WYG0519-0265c.png
 通典汉会稽郡地(晏公类要本汉会/稽郡之回浦县地)
 后汉书郡国志后汉会稽郡章安(宋书州郡志章安/续汉志故冶闽中)
  (地光武更名晋太康记本鄞县南之/回浦乡汉章帝章和中立未详孰是)
 通典吴太元二年分章安置临海县
  (谨按吴置临海县寻立临海/郡徙郡治于章安以县属焉)
 晋书地理志临海郡统县临海
 宋书州郡志临海太守领临海
  (谨按齐梁/陈并因之)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36b 页 WYG0519-0265d.png
 隋书地理志永嘉郡统县临海
  (谨按开皇中属处州/大业初属永嘉郡)
 旧唐书地理志武德四年于县置台州
  (谨按旧唐书地理志台州总辖书云武德四年置/海州五年改为台州于临海县则云四年于县置)
  (台州盖/省文也)
 唐书地理志武德四年析置章安县八年省
 唐书地理志台州临海郡临海(望/)
 十国春秋吴越台州领县临海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37a 页 WYG0519-0266a.png
 宋史地理志台州临海郡军事县临海(望/)
 元史地理志台州路领县临海(上倚/郭)
 旧浙江通志明临海县属台州府
国朝临海县属台州府附郭编户一百八十里
   黄岩县
 资治通鉴注章安前汉冶县故闽越地属会稽郡
  (谨按胡注云沈约曰临海太守本会稽东部都尉/治前汉都尉治鄞后汉分会稽为吴郡疑是都尉)
  (徙治章安也晋太康记章安本鄞县南之回浦乡/太康记所云即吴临海郡之章安县地今台州黄)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37b 页 WYG0519-0266b.png
  (岩县章安镇是也观此则/黄岩之为章安地明矣)
 唐书地理志黄岩本永宁上元二年析临海置天授
  元年更名
  (谨按太平寰宇记黄岩县序云汉县顺帝永和元/年置今温州永嘉县历六朝不改至隋并入临海)
  (县唐复析临海置县改为黄岩与永嘉序所云汉/永宁县隋改为永嘉县其说自相矛盾今考新旧)
  (唐书乃知隋改永嘉者汉之永宁也黄岩/之为永宁盖上元初别析临海所置也)
 唐书地理志台州临海郡黄岩(上/)
 十国春秋吴越台州领县黄岩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38a 页 WYG0519-0266c.png
 宋史地理志台州临海郡军事县黄岩(望/)
 元史地理志黄岩州元贞元年升(下/)
 元史地理志台州路领黄岩州
 台州府志明复为县属台州府
 旧浙江通志明黄岩县属台州府
国朝黄岩县属台州府编户一百五十六里
   天台县
 赤城新志汉章安县地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38b 页 WYG0519-0266d.png
 元和郡县志吴分章安置南始平县
 太平寰宇记晋太康元年更名始丰
  (谨按元和郡县志武帝以雍州有始平改为始丰/通典晋永康元年更名始丰永康系惠帝年号与)
  (此/异)
 晋书地理志临海郡统县始丰
 宋书州郡志临海太守领始丰
  (谨按齐志/亦仍旧)
 旧唐书地理志隋末废武德四年复置八年又废贞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39a 页 WYG0519-0267a.png
  观八年复为临海县上元二年改为唐兴
 唐书地理志台州临海郡唐兴(上/)
 吴越备史梁敕改唐兴县为天台县
 册府元龟晋天福七年改唐兴为台兴县(十国春秋/注按欧阳)
  (忞云唐兴朱梁改为天台后复故石晋改为台兴/邑名屡改故前后易溷又顺存录载开平三年改)
  (唐兴为新兴/未详是非)
 十国春秋吴越台州领县台兴
 赤城志宋建隆初改今名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39b 页 WYG0519-0267b.png
 宋史地理志台州临海郡军事县天台(上/)
 元史地理志台州路领县天台(中/)
 旧浙江通志明天台县属台州府
国朝天台县属台州府编户四十二里
   仙居县
 舆地志晋永和三年分始丰南乡置乐安县属临海郡
 宋书州郡志临海太守领乐安
 南齐书州郡志临海郡乐安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40a 页 WYG0519-0267c.png
 清类天文分野之书隋开皇九年省
 唐书地理志武德四年析临海置乐安八年省上元
  二年复置
 唐书地理志台州临海郡乐安(上/)
 续文献通考五代时钱氏奏改永安
 十国春秋吴越台州领县永安
 赤城志宋景德更今名(万历仙居县志王温拔宅上升/郡以上闻遂更邑名曰仙居)
 宋史地理志台州临海郡军事县仙居(上/)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40b 页 WYG0519-0267d.png
 元史地理志台州路领县仙居
 旧浙江通志明仙居县属台州府
国朝仙居县属台州府编户九十五里
   宁海县
 清类天文分野之书汉鄞县地
 舆地广记晋析回浦鄞二县地置宁海县(太平寰宇记/永和三年置)
 晋书地理志临海郡统县宁海
 宋书州郡志临海太守领宁海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41a 页 WYG0519-0268a.png
  (谨按齐梁/陈并因之)
 元和郡县志隋开皇九年废郡并入章安县
  (谨按隋书有临海县无章安县当/是废临海郡而并入临海县也)
 唐书地理志宁海武德四年析临海置七年省入章
  安永昌元年复置
 唐书地理志台州临海郡宁海(上/)
 十国春秋吴越台州领县宁海
 宋史地理志台州临海郡军事县宁海(望/)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41b 页 WYG0519-0268b.png
 元史地理志台州路领县宁海(上/)
 旧浙江通志明宁海县属台州府
国朝宁海县属台州府编户一百十三里
   太平县
 太平县志县故黄岩南壤
 赤城新志明成化六年析黄岩南乡置太平县(章纶/建县)
  (记台之属邑曰黄岩东南距邑八九十里连乐清/界征徭赋役往往后时知府阮勤具奏且谓泉溪)
  (太平乡土地肥美居民繁庶无异县治于是经野/画界起黄岩三十都至五十都为县名曰太平台)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42a 页 WYG0519-0268c.png
  (州府志成化十二年又析乐清/之山门玉环二乡以附益之)
 旧浙江通志明太平县属台州府
国朝太平县属台州府编户五十里
  金华府
 太平寰宇记春秋战国时为越之西界
 通典秦属会稽郡
 太平寰宇记汉初属荆吴二国
 汉书地理志会稽郡县乌伤太末(文献通考二汉置/会稽西部都尉)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42b 页 WYG0519-0268d.png
 后汉书郡国志注乌伤初平三年分为长山县太末
  分立新安县
 后汉书郡国志注诸暨兴平二年分立吴宁县
 宋书州郡志丰安兴平二年孙氏分诸暨立
  (谨按丰安废县在浦江县西南宋书所载是也后/汉郡国志注建安四年孙氏分太未立丰安县似)
  (有/误)
 宋书州郡志吴赤乌二年分太末立平昌八年分乌
  伤上浦立永康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43a 页 WYG0519-0269a.png
 三国吴志宝鼎元年分会稽为东阳郡(名胜志以其/地在金华山)
  (之南縠水之/东因以为名)
 晋书地理志吴扬州统东阳郡
 晋书地理志东阳郡统县九长山永康乌伤吴宁太
  末信安丰安定阳遂昌
  (谨按晋东阳郡统县九内惟长山永康乌伤后属/金华府吴宁并入金华县丰安废于隋其定阳太)
  (末信安后属衢州府/遂昌后入处州府)
 万历金华府志宋孝建元年分扬州之五郡为东扬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43b 页 WYG0519-0269b.png
  州东阳与其一
  (谨按永光元年省东扬州并扬州则东阳郡仍属/扬州矣又按南宋南齐东阳郡领县九皆与晋同)
  (而万历金华府志云齐肖吴宁丰安考吴宁/丰安后并废省于隋正史具在特附正之)
 文献通考梁置金华郡
  (谨按金华置郡梁书帝纪不载考资治通鉴注元/帝时于东阳郡置婺州梁末又置缙州寻复为东)
  (阳郡通考未知/何据存以俟考)
 陈书文帝纪天嘉三年东阳郡平
  (谨按东阳郡平谓司空侯安都破留异也而通典/云陈置金华郡意是年即省缙州改名金华郡矣)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44a 页 WYG0519-0269c.png
 隋书地理志平陈置婺州废建德太末丰安三县入
  长山改为吴宁县(太平寰宇记开皇九年平陈省/郡分长山等九县为吴州十三)
  (年又于此郡旧处复置婺州盖取其/地于天文婺女之分以为州名焉)
 隋书地理志大业初置东阳郡
 隋书地理志东阳郡统县四金华永康乌伤信安
  (谨按金华县即长山也隋改名吴宁后改金华废/太末丰安入金华其定阳置而复废遂昌废入处)
  (州故曰领/县四也)
 旧唐书地理志武德四年以乌伤置绸州并析置华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44b 页 WYG0519-0269d.png
  川县置婺州领华川长山二县永康置丽州七年
  废绸州及华川县改乌伤为义乌县以县属婺州
  八年废丽州以永康来属废长山入金华县
 文献通考婺州唐属江南道
 唐书地理志兰溪咸亨五年析金华置东阳垂拱二
  年析义乌置
 旧唐书地理志天授二年分永康置武义县(寻改/武成)
 通志地理略开元十道图婺州江南东道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45a 页 WYG0519-0270a.png
 旧唐书地理志天宝元年改婺州为东阳郡
 唐书地理志浦阳天宝十三年析置
 旧唐书地理志乾元元年复为婺州(唐书方镇表隶/浙江东道节度)
 唐书地理志婺州东阳郡上县七金华义乌永康东
  阳兰溪武成浦阳
 十国春秋吴越武肃王改浦阳为浦江武成复名武
  义
 十国春秋晋天福四年敕升婺州为武胜军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45b 页 WYG0519-0270b.png
  (谨按十国春秋藩镇表载天福五年升武胜军九/域志作武阳通志又云升为武胜府与此互异)
 十国春秋吴越婺州领县七金华东阳义乌兰溪永
  康武义浦江
 宋史地理志淳化元年改保宁军节度
 宋史地理志两浙路婺州
 文献通考婺州属浙东路
 宋史地理志婺州上东阳郡县七金华义乌永康武
  义浦江兰溪东阳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46a 页 WYG0519-0270c.png
 元史地理志至元十三年改婺州路
 元史地理志江浙等处行中书省为路婺州
 续文献通考元贞元年升兰溪县为州
 续文献通考浙东道宣慰司都元帅府元治婺州大
  德六年移治庆元置浙东海右道肃政廉访司
 元史地理志婺州路上领县六金华东阳义乌永康
  武义浦江州一兰溪
 名山藏至正十八年明置中书分省于婺州改曰宁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46b 页 WYG0519-0270d.png
  越府洪武二年复以兰溪为县二十年复名宁越
  府曰金华
 明一统志浙江等处承宣布政使司领金华府
 续文献通考成化七年析龙游金华兰溪遂昌置汤
  溪县
 续文献通考金华府领金华兰溪东阳义乌永康武
  义浦江汤溪八县
国朝定为金华府属浙江布政使司领县八金华兰溪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47a 页 WYG0519-0271a.png
  东阳义乌永康武义浦江汤溪
   金华县
 太平寰宇记本汉乌伤县地
 后汉书郡国志注后汉初平三年分县南乡为长山
  县(舆地广记本曰长仙赤松子采药此山因以为/名名山纪略有长山在东北因之为名隋改为)
  (金华即长/山别名也)
 舆地广记三国吴为东阳郡治(清类天文分野之书/晋宋齐梁陈并因之)
 隋书地理志平陈改为吴宁县十二年改曰东阳十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47b 页 WYG0519-0271b.png
  八年改名金华
 隋书地理志东阳郡统县金华
  (谨按武德四年复析金华县/置长山县同华川领于婺州)
 唐书地理志武德八年省长山入金华垂拱四年曰
  金山神龙元年复名金华
 唐书地理志婺州东阳郡金华(望/)
 十国春秋吴越婺州领县金华
 宋史地理志婺州东阳郡金华(望/)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48a 页 WYG0519-0271c.png
 元史地理志婺州路领县金华(上倚/郭)
 金华县志明洪武初仍为吴宁县寻复为金华
 旧浙江通志明金华县属宁越府寻属金华府
国朝金华县属金华府附郭编户二百五里
   兰溪县
 舆地广记本金华县地
 清类天文分野之书唐咸亨五年分金华之西部三河
  戍置兰溪县(名胜志东阳记云兰溪县治西南六里/有兰阴山故名以其横截大溪名兰溪)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48b 页 WYG0519-0271d.png
 唐书地理志婺州东阳郡兰溪(𦂳/)
 十国春秋吴越婺州领县兰溪
 宋史地理志婺州东阳郡兰溪(望/)
 元史地理志婺州路领兰溪州元贞元年升(下/)
 旧浙江通志明洪武二年复为兰溪县属宁越府寻
  属金华府
国朝兰溪县属金华府编户二百六十九里
   东阳县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49a 页 WYG0519-0272a.png
 清类天文分野之书汉兴平二年分诸暨置吴宁县
  (谨按三国吴隶东阳郡/晋宋齐梁陈俱因之)
 清类天文分野之书隋开皇中县罢分五乡入乌伤
 名胜志唐垂拱二年分乌伤及废吴宁县治置县
  (谨按县名因东/阳旧郡而立)
 唐书地理志婺州东阳郡东阳(望/)
 名胜志梁开平四年钱镠奏改东场
 十国春秋吴越婺州领县东场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49b 页 WYG0519-0272b.png
 清类天文分野之书宋咸平中复曰东阳
 宋史地理志婺州东阳郡东阳(上/)
 元史地理志婺州路领县东阳(上/)
 旧浙江通志明东阳县属宁越府寻属金华府
国朝东阳县属金华府编户二百二里
   义乌县
 汉书地理志汉会稽郡乌伤(异苑东阳颜乌以淳孝/著闻后有群乌衔鼓集)
  (颜乌所居之村乌口皆伤一境以为至孝故/致慈乌欲令孝声远闻又名其县曰乌伤)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50a 页 WYG0519-0272c.png
  (谨按乌伤本秦县也汉因之平/帝时莽改乌孝建武初复旧)
 清类天文分野之书三国吴属东阳郡
  (谨按晋宋齐/梁陈皆因之)
 隋书地理志平陈置婺州统乌伤
 太平寰宇记唐武德四年于此置绸州分乌伤立华
  川县七年州县并废改乌伤为义乌县(金华府志/唐武德中)
  (割乌伤一县立绸州分置乌孝华川二县七/年州废复合华川乌孝为一县易名义乌)
 唐书地理志婺州东阳郡义乌(𦂳/)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50b 页 WYG0519-0272d.png
 十国春秋吴越婺州领县义乌
 宋史地理志婺州东阳郡义乌(望/)
 元史地理志婺州路领县义乌(上/)
 旧浙江通志明义乌县属宁越府寻属金华府
国朝义乌县属金华府编户一百四十五里
   永康县
 清类天文分野之书汉乌伤县地
 资治通鉴注吴大帝赤乌八年分上虞乌伤立永康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51a 页 WYG0519-0273a.png
  县属东阳郡
 晋书地理志东阳郡统县永康
 宋书州郡志东阳太守领永康
  (谨按齐梁/并仍旧)
 隋书地理志隋东阳郡统县永康
  (谨按隋开皇九年永康/革入吴宁县隋末复之)
 旧唐书地理志武德四年置丽州又分置缙云县八
  年废丽州及缙云县以永康来属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51b 页 WYG0519-0273b.png
 唐书地理志婺州东阳郡永康(望/)
 十国春秋吴越婺州领县永康
 宋史地理志婺州东阳郡永康(𦂳/)
 元史地理志婺州路领县永康(上/)
 旧浙江通志明永康县属宁越府寻属金华府
国朝永康县属金华府编户一百二十三里
   武义县
 清类天文分野之书汉乌伤县地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52a 页 WYG0519-0273c.png
 旧唐书地理志天授二年分永康置武义县又改为
  武成
  (谨按太平寰宇记云吴赤乌八年分乌伤永康置/武义县考赤乌八年始分乌伤置永康县不应是)
  (年即分永康又置县且晋书地理志并宋齐州/郡志并无武义一县则县自唐始置无疑也)
 唐书地理志婺州东阳郡武成(上/)
 十国春秋吴越婺州领县武义
  (谨按复名武义/在唐天祐中)
 宋史地理志婺州东阳郡武义(上/)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52b 页 WYG0519-0273d.png
 元史地理志婺州路领县武义(中/)
 旧浙江通志明武义县属宁越府寻属金华府
国朝武义县属金华府编户九十三里
   浦江县
 水经注浦阳江源出乌伤县
 宋书州郡志兴平二年孙氏分诸暨立丰安(方舆纪/要浦江)
  (县西南有丰安废县沈约南宋书所载是也后汉书/郡国志注云建安四年孙氏分太未立丰安县误)
 隋书地理志平陈废丰安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53a 页 WYG0519-0274a.png
 唐书地理志天宝十三载析义乌兰溪及杭州之富
  阳置浦阳
 唐书地理志婺州东阳郡浦阳(上/)
 十国春秋吴越改婺州浦阳县为浦江县(顺存录梁/贞明三年)
  (改/)
 十国春秋吴越婺州领县浦江
 宋史地理志婺州东阳郡浦江(上/)
 元史地理志婺州路领县浦江(中/)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53b 页 WYG0519-0274b.png
 旧浙江通志明浦江县属宁越府寻属金华府
国朝浦江县属金华府编户一百三里
   汤溪县
 续文献通考本龙游东鄙金华西鄙兰溪南鄙遂昌
  北鄙
 万历金华府志成化七年增置汤溪县(名胜志郡守/李嗣以金衢)
  (处三府界有汤溪其地僻远居民犷悍/难治请置为县从之遂以汤溪为名)
 旧浙江通志明汤溪县属金华府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54a 页 WYG0519-0274c.png
国朝汤溪县属金华府编户八十五里
  衢州府
 国语句践之国西至于姑蔑
 左传鲁哀公十三年越子伐吴王孙弥庸见姑蔑之
  旗曰吾父之旗也(注姑蔑越地今东阳大末县弥/庸父为越所灭故姑蔑人得其)
  (旌/旗)
 资治通鉴注秦为大末县
  (谨按大末秦汉皆属会稽郡汉书注孟康曰大音/如塔反盖自杭而上至常山六百九十五里逆流)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54b 页 WYG0519-0274d.png
  (多惊滩以竹索引船乃可/上大读如达义有取焉)
 后汉书郡国志注初平三年分太未立新安县
 宋书州郡志定阳汉建安二十三年孙氏分信安立
  (谨按信安当作新安定阳县历晋宋齐皆统于/东阳不知省于何代何年至隋乃立而复废也)
 清类天文分野之书三国吴分会稽立东阳郡太末
  新安俱属焉
 宋书州郡志信安晋太康元年更名
 资治通鉴注晋为东阳之境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55a 页 WYG0519-0275a.png
  (谨按宋齐梁/陈皆仍晋旧)
 隋书地理志平陈废太末入吴宁县
 舆地志唐武德四年析婺州之西境于信安县置衢州
  (文献通考州西有/三衢山因以为名)
 旧唐书地理志武德四年置縠州及太末白石二县又
  分置须江定阳二县八年废衢州及须江定阳二
  县以信安还属婺州废縠州(方舆纪要縠州废大/末白石废入信安县)
 唐书地理志大末贞观八年析信安金华复置更名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55b 页 WYG0519-0275b.png
  龙邱隶婺州
 旧唐书地理志咸亨五年分信安置常山属婺州
 太平寰宇记垂拱二年又分婺州之信安龙邱置衢
  州常山改属衢州
 旧唐书地理志永昌元年分信安复置须江县如意
  元年分龙邱置盈川县
 通志地理略开元十道图衢州江南东道
 旧唐书地理志天宝元年改为信安郡乾元元年复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56a 页 WYG0519-0275c.png
  为衢州常山属信州又还衢州(唐书方镇表衢州/隶浙江东道节度)
 唐书地理志元和七年省盈川入信安
 唐书地理志咸通中更信安曰西安
 唐书地理志衢州信安郡上县四西安龙邱须江常山
 十国春秋吴越改衢州龙邱县曰龙游又改须江县
  曰江山
 十国春秋吴越衢州领县四西安江山龙游常山
 隆平集太平兴国八年以衢州开化场为开化县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56b 页 WYG0519-0275d.png
 续文献通考宣和四年改龙游为盈川县绍兴初复名
  龙游咸淳中改江山为礼贤县改常山为信安县
 文献通考衢州属浙东路
 宋史地理志衢州信安郡军事县五西安礼贤龙游
  信安开化
 元史地理志至元十三年改衢州路总管府
 续文献通考复礼贤为江山县信安为常山县
 元史地理志江浙等处行中书省为路衢州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57a 页 WYG0519-0276a.png
 元史地理志浙东道宣慰司都元帅府衢州路
 元史地理志衢州路上领县五西安龙游江山常山
  开化
 衢州府志明初改衢州路为龙游府寻改为衢州府
 明一统志浙江等处承宣布政使司领衢州府
 续文献通考衢州府领西安龙游常山江山开化五县
国朝定为衢州府属浙江布政使司领县五西安龙游
  常山江山开山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57b 页 WYG0519-0276b.png
   西安县
 水经注大末是越之西部姑蔑之地也秦以为县
 汉书地理志会稽郡大末
  (谨按平帝时莽改/末治建武初复旧)
 后汉书郡国志大末初平三年分立新安县
 舆地广记晋太康元年改新安名信安属东阳郡(舆/地)
  (志以弘农有新/安改名信安县)
 晋书地理志东阳郡统县太末信安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58a 页 WYG0519-0276c.png
 宋书州郡志东阳太守领太末信安
  (谨按齐梁/陈并仍旧)
 隋书地理志平陈置婺州统信安废太末入吴宁县
 旧唐书地理志武德四年置衢州县仍属焉八年废
  衢州还属婺州
  (谨按垂拱二年复置/衢州信安仍属之)
 舆地广记咸通中改信安曰西安(太平寰宇记唐末/钱镠改为西安)
 唐书地理志衢州信安郡西安(望/)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58b 页 WYG0519-0276d.png
 十国春秋吴越衢州领县西安
 宋史地理志衢州信安郡军事县西安(望/)
 元史地理志衢州路领县西安(中倚/郭)
 旧浙江通志明西安县属龙游府寻属衢州府
国朝西安县属衢州府附郭编户一百六十五里
   龙游县
 元和郡县志本春秋姑蔑之地
 旧唐书地理志汉大末县属会稽郡晋置龙邱县以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59a 页 WYG0519-0277a.png
  山为名至隋废
  (谨按晋地理志及宋齐州郡志皆有大末/丰安而无龙邱晋置龙邱之说未知何据)
 唐书地理志武德四年置縠州并置白石县八年州
  废省大末白石入信安
 旧唐书地理志贞观八年分金华信安置龙邱县属
  婺州垂拱二年属衢州(名胜志以县东四/十里龙邱山为名)
 唐书地理志如意元年析置盈川县證圣二年置武
  安县后省武安元和七年省盈川入信安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59b 页 WYG0519-0277b.png
 唐书地理志衢州信安郡龙邱(𦂳/)
 太平寰宇记钱镠改为龙游
 十国春秋吴越衢州领县龙游
 宋史地理志宣和三年改为盈川县绍兴初复故
 元史地理志衢州信安郡军事县龙游(上/)
 元史地理志衢州路领县龙游(上/)
 旧浙江通志明龙游县属龙游府寻属衢州府
国朝龙游县属衢州府编户二百一十五里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60a 页 WYG0519-0277c.png
   常山县
 元和郡县志本大末县地
 方舆纪要汉建安中孙氏分新安置定阳县三国吴
  宝鼎初属东阳郡
  (谨按晋地理志及宋齐州郡志皆有定阳属东阳/郡其废疑在梁末陈初但梁陈书不志州郡无从)
  (覈/实)
 元和郡县志隋初置定阳县隋末废
 旧唐书地理志武德四年置定阳县八年废常山咸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60b 页 WYG0519-0277d.png
  亨五年分信安置属婺州垂拱二年改属衢州乾
  元元年属信州又还衢州
 唐书地理志衢州信安郡常山(上/)
 十国春秋吴越衢州领县常山
 宋史地理志咸淳三年改信安
 宋史地理志衢州信安郡军事县信安(中/)
 元史地理志宋改信安今复旧名
 元史地理志衢州路领常山(下/)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61a 页 WYG0519-0278a.png
 旧浙江通志明常山县属龙游府寻属衢州府
国朝常山县属衢州府编户一百六里
   江山县
 太平寰宇记本信安县之南川
 旧唐书地理志须江武德四年分信安置(名胜志以南/有须江因名)
 唐书地理志须江武德八年省永昌元年复置
 唐书地理志衢州信安郡须江(上/)
 十国春秋吴越衢州领县江山(注本唐须江县吴越改/今名以邑有江郎山也)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61b 页 WYG0519-0278b.png
 正德江山县志宋咸淳中改江山为礼贤
 宋史地理志衢州信安郡军事县礼贤(𦂳/)
 方舆纪要至元十三年复礼贤为江山县
 元史地理志衢州路领县江山(下/)
 旧浙江通志明江山县属龙游府寻属衢州府
国朝江山县属衢州府编户一百二十七里
   开化县
 太平寰宇记本常山县地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62a 页 WYG0519-0278c.png
 舆地广记宋乾德四年置开化场
 宋史地理志太平兴国八年升开化场为县
 宋史地理志衢州信安郡军事县开化(中/)
 元史地理志衢州路领县开化(中/)
 旧浙江通志明开化县属龙游府寻属衢州府
国朝开化县属衢州府编户一百六十里
 
 
浙江通志 卷七 第 62b 页 WYG0519-0278d.png
 
 
 
 
 
 
 
 浙江通志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