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首 第 1a 页
刻白沙子叙
夫道贯古今匪明弗在孔孟而后延 盖
昭如矣唯 明嗣兴若白沙先生都其周程之
徒与盖先生起于南粤独悟道妙而非有能授
之者是故其见道明故其体道至其体道至故
其言论简易而弗支且多夫其弗支且多也故
凡形诸动静存诸语默播诸诗文徵诸出处罔
非道妙呈华譬诸化工流形万汇森布各止其
所而其文固焕焕乎莫之绘焉夫岂雕镂缀奇
夫道贯古今匪明弗在孔孟而后延 盖
昭如矣唯 明嗣兴若白沙先生都其周程之
徒与盖先生起于南粤独悟道妙而非有能授
之者是故其见道明故其体道至其体道至故
其言论简易而弗支且多夫其弗支且多也故
凡形诸动静存诸语默播诸诗文徵诸出处罔
非道妙呈华譬诸化工流形万汇森布各止其
所而其文固焕焕乎莫之绘焉夫岂雕镂缀奇
卷首 第 1b 页
苦思模拟役心垂后而故存之简册者哉虽然
其犹先生之绪馀焉矣乎是故道𥙿诸心精明
应妙固莫能觌矣而自有与天地悠久不灭者
存非赖是能彰之也然志士君子非得之其胡
所考见仪刑故其门人张东所既采集之梓诸
其里矣四方犹罕睹焉予柄维杨教与诸士讲
学暇偶谈及兹书共以未得为憾遂出予本命
卞生 也辈刻之因访诸吾友沈汝渊氏得遗
集二三册焉爰增其未有者削其不必存者以
其犹先生之绪馀焉矣乎是故道𥙿诸心精明
应妙固莫能觌矣而自有与天地悠久不灭者
存非赖是能彰之也然志士君子非得之其胡
所考见仪刑故其门人张东所既采集之梓诸
其里矣四方犹罕睹焉予柄维杨教与诸士讲
学暇偶谈及兹书共以未得为憾遂出予本命
卞生 也辈刻之因访诸吾友沈汝渊氏得遗
集二三册焉爰增其未有者削其不必存者以
卷首 第 2a 页
付梓人 也辈乃欣然成之其志可知矣因谓
之曰兹刻也岂徒存载籍巳哉将以求先生之
心焉耳不然弥文而已矣生辈谢曰谨受教因
识之且题曰白沙子犹孟氏七篇而题曰孟子
之义也
嘉靖癸已仲秋吉旦前进士西蜀后学高简谨
序
之曰兹刻也岂徒存载籍巳哉将以求先生之
心焉耳不然弥文而已矣生辈谢曰谨受教因
识之且题曰白沙子犹孟氏七篇而题曰孟子
之义也
嘉靖癸已仲秋吉旦前进士西蜀后学高简谨
序
卷首 第 2b 页
卷首 第 3a 页
白沙子目录
一卷
前叙
目录
奏疏(二首)
序(十八首)
记(二十二首)
论(六首)
二卷
一卷
前叙
目录
奏疏(二首)
序(十八首)
记(二十二首)
论(六首)
二卷
卷首 第 3b 页
书简(八十七首)
三卷
书简(八十九首)
四卷
墓志铭表(十五首)
祭文(三十首)
赋(二首)
赞(一首)
铭(四首)
三卷
书简(八十九首)
四卷
墓志铭表(十五首)
祭文(三十首)
赋(二首)
赞(一首)
铭(四首)
卷首 第 4a 页
启(四首)
说(五首)
批荅张廷实诗笺(十首)
传状(三首)
题跋(三十二首)
五卷
古选(一百二十七首)
五言绝句(一<折 t="33"/>百九十首)
六言绝句(十一<折 t="33"/>首)
说(五首)
批荅张廷实诗笺(十首)
传状(三首)
题跋(三十二首)
五卷
古选(一百二十七首)
五言绝句(一<折 t="33"/>百九十首)
六言绝句(十一<折 t="33"/>首)
卷首 第 4b 页
七言绝句(二百一十一首)
六卷
七言绝句(四百七十首)
七卷(九十八叶)
五言律诗(二百九十六首)
五言六句(一首)
七言律诗(一百三十一首)
八卷
七言律诗
六卷
七言绝句(四百七十首)
七卷(九十八叶)
五言律诗(二百九十六首)
五言六句(一首)
七言律诗(一百三十一首)
八卷
七言律诗
卷首 第 5a 页
四言诗(四首)
五言排律(四首)
七言排律(三首)
古风歌行(三十八首)
五言排律(四首)
七言排律(三首)
古风歌行(三十八首)
卷首 第 5b 页
白沙子目录(终)
卷首 第 6a 页
论白沙子
丼泉子曰夫先生圣人之徒也先生诗文其中
古之制作乎其诗歌如风雅颂其文词如
谟训诰或闻之愕然曰何哉若是其大也
不亦少誇矣乎今观其诗歌之体裁犹夫
今之诗也何耴乎风雅颂观其文词之矱
度犹夫今之文也何耴乎谟训诰曰非是
之谓也孟轲有言今之乐犹古之乐也何
谓乎圣贤之言发乎人心之同然故与古
丼泉子曰夫先生圣人之徒也先生诗文其中
古之制作乎其诗歌如风雅颂其文词如
谟训诰或闻之愕然曰何哉若是其大也
不亦少誇矣乎今观其诗歌之体裁犹夫
今之诗也何耴乎风雅颂观其文词之矱
度犹夫今之文也何耴乎谟训诰曰非是
之谓也孟轲有言今之乐犹古之乐也何
谓乎圣贤之言发乎人心之同然故与古
卷首 第 6b 页
训异体而同道夫惟求于牝牡骊黄之外
者而后得马之真相忘于言语形似之外
者而后得圣贤之蕴是故以其中和之性
情发而为中和之永叹优柔而敦厚焉是
亦风雅颂而巳矣以其自得之精意以发
其未发之蕴载道而典则焉是亦谟训诰
而巳矣曰然则何以异乎曰言词古今之
不同犹之东西南北之方言声气之异耳
矣而因以为人情有异可乎今以词之古
者而后得马之真相忘于言语形似之外
者而后得圣贤之蕴是故以其中和之性
情发而为中和之永叹优柔而敦厚焉是
亦风雅颂而巳矣以其自得之精意以发
其未发之蕴载道而典则焉是亦谟训诰
而巳矣曰然则何以异乎曰言词古今之
不同犹之东西南北之方言声气之异耳
矣而因以为人情有异可乎今以词之古
卷首 第 7a 页
今而疑圣贤之异者则亦犹求人性于东
西南北之音之类也求马于牝牡骊黄之
类也曰然则果若是同乎曰以诗观之风
殊于颂颂殊于雅矣遂谓诗果不同可乎
以书观之诰殊于训训殊于谟矣遂谓书
果不同可乎则又何疑乎后世之诗之文
也哉故求先生之诗文者当求先生之道
于言外之意以合于古训而不当求先生
于言词之间则惑也夫然后知先生之诗
西南北之音之类也求马于牝牡骊黄之
类也曰然则果若是同乎曰以诗观之风
殊于颂颂殊于雅矣遂谓诗果不同可乎
以书观之诰殊于训训殊于谟矣遂谓书
果不同可乎则又何疑乎后世之诗之文
也哉故求先生之诗文者当求先生之道
于言外之意以合于古训而不当求先生
于言词之间则惑也夫然后知先生之诗
卷首 第 7b 页
文不可以后之诗人文士之诗文观之矣
(门人高简曰吾师丼泉先生过维扬谓滦/州亦刻是集乃吾同年友柯侍御意也先)
(生既手校付之而因序焉此论是也简请/观之真足以破文人才子之訾矣因略其)
(序刻之由而附其要语/于此以俟明者览焉)
(门人高简曰吾师丼泉先生过维扬谓滦/州亦刻是集乃吾同年友柯侍御意也先)
(生既手校付之而因序焉此论是也简请/观之真足以破文人才子之訾矣因略其)
(序刻之由而附其要语/于此以俟明者览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