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四
卷一百四 第 1a 页 WYG0959-0588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喻林卷一百四     明 徐元太 撰
  政治门(九/)
   理财
国君有财货而不能用如山隰不能自用其财(毛诗山/有枢)
嫔贡丝枲也器贡银铁石磬丹漆也币贡玉马皮帛也
材贡櫄干栝柏筱簜也货贡金玉龟贝也服贡絺纻也
斿贡燕好珠玑琅玕也物贡杂物鱼盐橘柚也(郑氏注/周礼天)
卷一百四 第 1b 页 WYG0959-0588d.png
(官太/宰)
且绝民用以实王府犹塞川原而为潢污也其竭也无
日矣(国语/周)
登良山而采符玉泛瀛海而罩珠玑(晋书食/货志)
壤可以为粟木可以为货粟尽则有生货散则有聚君人
者名之为贵财安可有(管子/中匡)
王主积于民霸主积于将士衰主积于贵人亡主积于
妇女珠玉故先王慎其所积(管子/枢言)
卷一百四 第 2a 页 WYG0959-0589a.png
宫室械器非山无所仰然后君立三等之租于山曰握
以下者为柴楂把以上者为室奉三围以上为棺椁之
(管子山/国轨)
善为国者如金石之相举重钧则金倾故治权则势重
治道则势羸今谷重于吾国轻于天下则诸侯之自泄
如原水之就下(管子/揆度)
此所谓用若挹于河海若输之给马此阴王之业(管子/轻重)
(甲/)
卷一百四 第 2b 页 WYG0959-0589b.png
五谷粟米者民之司命也黄金刀布者民之通货也先
王善制其通货以御其司命故民力可尽也(管子轻/重乙)
源泉有竭鬼神有歇守物之终始身不竭此谓源究(管/子)
(轻重/下)
玉起于禺(音/虞)氏金起于汝汉珠起于赤野东南西北距
周七千八百里水绝壤断舟车不能通先王为其途之
远其至之难故托用于其重以珠玉为上币以黄金为
中币以刀布为下币三币握之则非有补于煖也食之
卷一百四 第 3a 页 WYG0959-0589c.png
则非有补于饱也先王以守财物以御民事而平天下
(管子/国蓄)
北海则有走马吠犬焉然而中国得而畜使之南海则
有羽翮齿革曾青丹干焉然而中国得而财之东海则
有紫紶鱼盐焉然而中国得而衣食之西海则有皮革
文旄焉然而中国得而用之故泽人足乎木山人足乎
鱼农夫不斲削不陶冶而足械用工贾不耕田而足菽
粟故虎豹为猛矣然君子剥而用之故天之所覆地之
卷一百四 第 3b 页 WYG0959-0589d.png
所载莫不尽其美致其用(荀子/王制)
上得天时下得地利中得人和则财货浑浑如泉源汸
汸如河海暴暴如丘山(荀子/富国)
田野县鄙者财之本也垣窌仓廪者财之末也百姓时
和事业得叙者货之源也等赋府库者货之流也故明
王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荀子富/国篇)
利出一空者其国无敌利出二空者其兵半用利出十
空者民不守(韩非子/饰令)
卷一百四 第 4a 页 WYG0959-0590a.png
今夫越之具区楚之云梦宋之钜野齐之孟诸有国之
富而伯王之资也人主统而一之则强不禁则亡齐以
其肠胃予人家强而不制枝大而折干以专巨海之富
而擅鱼盐之利也(盐铁论/刺权)
贤圣治家非一室富国非一道(盐铁论/本议)
夏后以玄贝周人以紫石后世或金钱刀布物极而衰
终始之运也(盐铁论/错币)
今山泽之财均输之藏所以御轻重而役诸侯也汝汉
卷一百四 第 4b 页 WYG0959-0590b.png
之金纤微之贡所以诱外国而钓𦍑胡之宝也(盐铁论/力耕)
圣人因天时知者因地财上士取诸人中士劳其形长
沮桀溺无百金之积蹠蹻之徒无猗顿之富(盐铁论/力耕)
使治家养生必于农则舜不为甄陶而伊尹不为庖(盐/铁)
(论力/耕)
是开利孔为民罪梯者也(盐铁论/本议)
家人有宝器尚函匣而藏之况人主之山海乎(盐铁论/禁耕)
民人藏于家诸侯藏于国天子藏于海内故民人以垣
卷一百四 第 5a 页 WYG0959-0590c.png
墙为藏闭天子以四海为匣匮(盐铁论/禁耕)
若各居其处食其食则是橘柚不鬻朐卤之盐不出旃
罽不市而吴唐之材不用也(盐铁论/通有)
家人语陶朱为生本末异径一家数事而治生之道乃
(盐铁论/水旱)
王国富民霸国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道之国富仓
府是谓上溢而下漏(说苑/政理)
譬无异夫路人反裘而负刍也将爱其毛不知其里尽
卷一百四 第 5b 页 WYG0959-0590d.png
毛无所恃也今吾田地不加广士民不加众而钱十倍
必取之士大夫也(新序杂/事二)
或曰弘羊𣙜利而国用足盍𣙜诸曰譬诸父子为人父
而𣙜其子纵利如子何(扬子寡/见篇)
王者藏于天下诸侯藏于百姓农夫藏于囷庾商贾藏
于箧匮(初学记居/处部库藏)
   通变
被发文身错臂左衽瓯越之民也黑齿雕题鳀冠秫缝
卷一百四 第 6a 页 WYG0959-0591a.png
大吴之国也礼服不同其便一也是以乡异而用变事
异而礼易是故圣人苟可以利其民不一其用果可以
便其事不同其礼(战国策赵/武灵王)
圣与俗流贤与变俱谚曰以书为御者不尽马之情以
古制今者不达事之变故循法之功不足以高世法古
之学不足以制今(战国策赵/武灵王)
三王之道若循环终而复始(史记高/祖纪)
俗已薄于三代而行尧舜之刑是犹以鞿而御駻突违
卷一百四 第 6b 页 WYG0959-0591b.png
救时之宜矣(前汉书/刑法志)
一色成体谓之纯白黑杂合谓之駮欲以成平之法治
暴秦之绪犹以乡饮酒之礼理军市也(前汉书/海福传)
圣人能与世推移而俗士苦不知变以为结绳之约可
复理乱秦之绪干戚之舞足以解平城之围(后汉书崔/骃列传)
不能通其变而一度以揆之斯契船而求剑守株而伺
兔也(后汉书张/衡列传)
夫奕者之思尽于一局者也圣人之明周于天下者也
卷一百四 第 7a 页 WYG0959-0591c.png
苟一局之势未尝尽同则天下之事岂必相袭哉(后汉/纪孝)
(章/下)
天以盈虚为运政以损益为道(晋书刘/毅传)
惟天地之道一阴一阳礼俗之变一文一质(周书苏/绰传)
乾道变化阴阳所以消息沿创不同生灵所以顺序若
使天意不变施化何以成四时人事不易为政何以利
万姓(北史隋/本纪下)
民变而不能变是税之传革(管子/侈靡)
卷一百四 第 7b 页 WYG0959-0591d.png
孔子西游于卫颜渊问师金曰以夫子之行为奚如师
金曰惜乎而夫子其穷哉夫刍狗之未陈也盛以箧衍
巾以文绣尸祝斋戒以将之及其已陈也行者践其首
脊苏者取而爨之而已将复取而盛以箧衍巾以文绣
游居寝卧其下彼不得梦必且数眯焉今而夫子亦取
先王已陈刍狗取弟子游居寝卧其下故伐树于宋削
迹于卫穷于商周是非其梦邪围于陈蔡之间七日不
火食死生相与邻是非其眯邪夫水行莫如用舟而陆
卷一百四 第 8a 页 WYG0959-0592a.png
行莫如用车以舟之可行于水也而求推之于陆则没
世不行寻常古今非水陆与周鲁非舟车与今蕲行周
于鲁是犹推舟于陆也劳而无功身必有殃彼未知夫
无方之传应物而不穷者也且子独不见夫桔槔者乎
引之则俯舍之则仰彼人之所引非引人也故俯仰而
不得罪于人故譬三皇五帝之礼义法度其犹柤黎橘
柚邪其味相反而皆可于口故礼义法度者应时而变
者也今取猿狙而衣以周公之服彼必龁齧挽裂尽去
卷一百四 第 8b 页 WYG0959-0592b.png
而后慊观古今之异犹猿狙之异乎周公也故西施病
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
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
而去之走彼知美矉而不知矉之所以美惜乎而夫子
其穷哉(庄子/天运)
彼后王者天下之君也舍后王而道上古譬之是犹舍
已之君而事人之君也故曰欲观千岁则审今日欲知
亿万则审一二故曰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荀/子)
卷一百四 第 9a 页 WYG0959-0592c.png
(非/相)
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
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然则今有美尧舜汤
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韩非子/五蠹)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
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
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韩非子/五蠹)
为政犹沐也虽有弃发必为之爱爱弃发之费而忘长
卷一百四 第 9b 页 WYG0959-0592d.png
发之利不知权者也(韩非子/六反)
古者寡事而备简朴陋而不尽故有珧铫而推车者古
者人寡而相亲物多而轻利易让故有揖让而传天下
者然则行揖让高慈惠而道仁厚皆推政也处多事之
时用寡事之器非智者之备也当大争之世而循揖让
之轨非圣人之治也故智者不乘推车圣人不行推政
(韩非子/八说)
世易时移变法宜矣譬之若良医病万变药亦万变病
卷一百四 第 10a 页 WYG0959-0593a.png
变而药不变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夫不敢议法者众
庶也以死守者有司也因时变法者贤主也是故有天
下七十一圣其法皆不同非务相反也时势异也故曰
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
(吕氏春/秋察今)
五帝异道而德覆天下三王殊事而名施后世此皆因
时变而制礼乐者譬犹师矌之施瑟柱也所推移上下
者无尺寸之度而靡不中音故通于礼乐之情者能作
卷一百四 第 10b 页 WYG0959-0593b.png
音有本主于中而以知矩彟之所周者也(淮南子/汜论训)
夏后氏殡于阼阶之上殷人殡于两楹之间周人殡于
西阶之上此礼之不同者也有虞氏用瓦棺夏后氏堲
周殷人用椁周人墙置翣此葬之不同者也夏后氏祭
于闇殷人祭于阳周人祭于日出以朝此祭之不同者
也尧大章舜九韶禹大夏汤大濩周武象此乐之不同
者也(淮南子/汜论训)
礼义者五帝三王之法籍风俗一世之迹也譬若刍狗
卷一百四 第 11a 页 WYG0959-0593c.png
土龙之始成文以青黄绢以绮绣缠以朱丝尸祝礿袨
大夫端冕以送迎之及其已用之后则壤土草剟而已
夫有孰贵之(淮南子/齐俗训)
夫夏商之衰也不变法而亡三代之起也不相袭而王
故圣人法与时变礼与俗化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法度
制令各因其宜故变古未可非而循俗未足多也百川
异源而皆归于海百家殊业而皆务于治故圣人所由
曰道所为曰事道犹金石一调不更事犹琴瑟每弦改
卷一百四 第 11b 页 WYG0959-0593d.png
调今世德益衰民俗益薄欲以朴重之法治既弊之民
是犹无镝衔橛策錣而御馯马也学者循先袭业据籍
守旧教以为非此不治是犹持方枘而周员凿也欲得
宜适致固焉则难矣(淮南子/汜论训)
夫以一世之变欲以耦化应时譬犹冬被葛而夏被裘
夫一仪不可以百发一衣不可以出岁仪必应乎高下
衣必适乎寒暑是故世异即事变时移则俗易故圣人
论世而立法随时而举事(淮南子/齐俗训)
卷一百四 第 12a 页 WYG0959-0594a.png
圣人以文交于世而以实从事于宜不结于一迹之涂
(淮南子/汜论训)
伯余之初作衣也緂麻索缕手经指挂其成犹网罗后
世为之机杼胜复以便其用而民得以掩形御寒古者
剡耜而耕摩蜃而耨木钩而樵抱甀而汲民劳而利薄
后世为之耒耜耰锄斧柯而樵桔槔而汲民逸而利多
(淮南子/汜论训)
古之所为不可更则车至今无蝉匷(淮南子/说林训)
卷一百四 第 12b 页 WYG0959-0594b.png
五色虽朗有时而渝茂木丰草有时而落物有降杀不
得自若故圣人事穷而更为法弊而改制非乐变古易
常也将以救败持衰黜淫济非以调天地之气顺万物
之宜也(淮南子/泰族训)
善声而不知转未可谓能歌也善言而不知变未可谓
能说也持规而非矩执准而非绳通一孔晓一理而不
知权衡以所不睹不信人若蝉之不知雪坚据古人以
应当世犹辰参之错胶柱而调瑟固而难合矣(盐铁论/相刺)
卷一百四 第 13a 页 WYG0959-0594c.png
俗非唐虞之时而世非许由之民而欲废法以治是犹
不用檃栝斧斤欲挠曲直枉也(盐铁论/大论)
今欲以敦朴之时治抗弊之民是犹迁延而拯溺揖让
而救火也(盐铁论/大论)
圣人之与圣也如矩之三杂规之三杂周则又始穷则
反本也(说苑/修文)
或问新敝曰新则袭之敝则损益之(扬子问/道篇)
圣人之法未尝不关盛衰焉昔者尧有天下举大纲命
卷一百四 第 13b 页 WYG0959-0594d.png
舜禹夏殷周属其子不胶者卓矣唐虞象刑惟明夏后
肉辟三千不胶者卓矣尧亲九族协和万国汤武桓桓
征伐四克由是言之不胶者卓矣礼乐征伐自天子所
出春秋之时齐晋实予不胶者卓矣(扬子先/知篇)
一行之礼非随时礼也一定之法非随时法也(淮南子/汜论训)
(解/)
夫骨填肉补之药长于养体益寿而不可以救暍溺之
急也务宽含垢之政可以莅敦御朴而不可以拯衰弊
卷一百四 第 14a 页 WYG0959-0595a.png
之变也虎狼见逼不挥戈奋剑而弹琴咏诗吾未见其
身可保也燎火及室不奔走灌注而揖让盘旋吾未见
其焚之自息也(抱朴子外/篇审举)
夫德教者黼黻之祭服也刑罚者捍刃之甲胄也若德
教治狡暴犹以黼黻御剡锋也以刑罚施平世是以甲
胄升庙堂也(抱朴子外/篇用刑)
至醇既浇于三代大朴又散于秦汉道衰于畴昔俗薄
乎当今而欲结绳以整奸欺不言以化狡猾委辔策而
卷一百四 第 14b 页 WYG0959-0595b.png
乘奔马于险涂舍柁橹而汎舟以淩波盘旋以逐走盗
揖让以救灾火斩晁错以却七国舞干戈以平赤眉未
见其可也(抱朴子外/篇用刑)
欲以太昊之道治偷薄之俗以画一之歌救鼎涌之乱
非识因革之随时明损益之变通也所谓刻舟以模遗
剑参天而射五步掼犀兕之甲以涉不测之渊衿却寒
之裘以禦郁隆之暑踵之解结颐之搔背其为愤愤莫
此之剧矣(抱朴子外/篇用刑)
卷一百四 第 15a 页 WYG0959-0595c.png
夫三王不相沿乐五帝不相袭礼而其移风易俗安上
治民一也或革或因损益怀善何必当乘船以登山策
马以涉川被甲以升庙堂重裘以当隆暑乎若谓古事
终不可变则棺椁不当代薪埋衣裳不宜改祼袒矣(抱/朴)
(子外篇/省烦)
常制不可以待变化一涂不可以应无方刻船不可以
索遗剑胶柱不可以谐清音故翠盖不设于晴朗朱轮
不施于涉川味淡则加之以盐沸溢则增水而减火(抱/朴)
卷一百四 第 15b 页 WYG0959-0595d.png
(子外篇/广譬)
丹书铁劵刺牲歃血不能救违约之弊则难以结绳检
矣五刑九伐赤族之盛不足以止觊觎之奸则不可以
舞干化矣(抱朴子外/篇广譬)
若舟车之代步涉文墨之改结绳诸后作而善于前事
其功业相次千万者不可复缕举也(抱朴子外/篇钧世)
三皇五帝之礼义法度期于合时宜应治体而已彼以
为美者此或以为恶故当应时而变然后皆适也然则
卷一百四 第 16a 页 WYG0959-0596a.png
礼义当其时而用则西施矣遇时而不弃则丑人矣(郭/子)
(注庄/天运)
若握一世之法以传百世之人由以一衣拟寒暑一药
治痤瘕也若载一时之礼以训无穷之俗是刻舟而求
剑守株而待兔(刘子/法术)
疗饥不期于鼎食振溺无待于规行是以三王异道而
共昌五霸殊风而并烈(文选王融/策秀才文)
圣人之变如水随形形平则平形险则险(太平御览人/事部叙圣)
卷一百四 第 16b 页 WYG0959-0596b.png
   拨乱
云雷屯君子以经纶(易/屯)
初六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厉终吉象曰干父之蛊意
承考也(易/蛊)
九五无妄之疾勿药有喜(易无/妄)
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
大矣哉(易/革)
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易/涣)
卷一百四 第 17a 页 WYG0959-0596c.png
初六用拯马壮吉(易/涣)
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书盘/庚上)
商罪贯盈天命诛之(书泰/誓上)
若涉渊水予惟往求朕攸济(书大/诰)
无若火始燄燄厥攸灼叙弗其绝(书洛/诰)
若游大川予往暨汝奭其济小子(书君/奭)
若莠生苗若秕在粟恐被锄治簸飏(孔氏传书/仲虺之诰)
祸毒在汝身徒奉持所痛而悔之则于身无所及(孔氏/传书)
卷一百四 第 17b 页 WYG0959-0596d.png
(盘庚/上)
稼穑之夫除草养苗我长念天亡殷恶主亦犹是矣我
何敢不顺天终竟我垄亩乎(孔氏传/书大诰)
燎之方扬宁或灭之(诗小雅/正月)
苞有三蘖莫遂莫达(叶他悦反○/诗颂长发)
雨雪之盛瀌瀌然至日将出其气始见人则皆称曰雪
今消释矣喻小人虽多王若欲兴善政则天下闻之莫
不曰小人今诛灭矣(郑氏笺/诗角弓)
卷一百四 第 18a 页 WYG0959-0597a.png
夏田为苗择取不孕任者若治苗去不秀实者(郑氏注/周礼夏)
(官大/司马)
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
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孟子离/娄上)
麋鹿在牧蜚鸿满野天下享殷乃今有成(史记周/本纪)
秦失其鹿群雄竞逐狐鸣楚祠龙兴沛谷(史记秦/楚表赞)
驭委其辔马骀其衔四牡横奔皇路险倾方将钳勒鞬
以救之岂暇鸣和銮清节奏哉(后汉书崔/骃列传)
卷一百四 第 18b 页 WYG0959-0597b.png
扫六合之秽慝清宇宙之埃尘连光芒于白日属炎气
于景云(后汉书蔡/邕列传)
用能荡氛雾于昊苍耀晨辉于宇宙(晋书简/文帝纪)
茨草秽堂阶扫截不得生(晋书乐/志下)
临河救溺不卜命之短长脉病三年不豫绝其餐馈(晋/书)
(郭㻦/传)
虽洪水滔天犹欲济彼俱溺(晋书秃发/乌孤纪)
固以兴灭继绝舟航沦溺矣(宋书武帝/中本纪)
卷一百四 第 19a 页 WYG0959-0597c.png
陛下张天造历驾日登皇声雷宇宙势压河岳而封豕
残魂未屠剑首长蛇馀喘偷窥外甸(南齐书孔/稚圭传)
拯横流于碣石扑燎火于昆岑(陈书高/祖上纪)
圣上之养庶物若慈母之养赤子今赤子几临危壑将
赴水火以烦劳而不救岂赤子所望于慈母(魏书张/普惠传)
回尝闻之夫子曰治国去之乱国就之医门多疾愿以
所闻思其则庶几其国有瘳乎(庄子人/间世)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
卷一百四 第 19b 页 WYG0959-0597d.png
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
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
能攻(墨子兼/爱上)
夫两尧不能相王两桀不能相亡亡王之机必其治乱
其强弱相踦者也木之折也必通蠹墙之坏也必通隙
然木虽蠹无疾风不折墙虽隙无大雨不坏万乘之主
有能服术行法以为亡徵之君风雨者其兼天下不难
(韩非子/亡徵)
卷一百四 第 20a 页 WYG0959-0598a.png
易曰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此言困
而不见据贤人者也昔者秦缪公困于殽疾据五羖大
夫蹇叔公孙支而小霸晋文困于骊氏疾据咎犯赵衰
介子推而遂为君越王勾践困于会稽疾据范蠡大夫
种而霸南国齐桓公困于长勺疾据管仲宁戚隰朋而
匡天下此皆困而知疾据贤人者也夫困而不知疾据
贤人而不亡者未尝有之也(韩诗/外传)
夫衣小缺襟裂可以补而必待全匹而易之政小缺法
卷一百四 第 20b 页 WYG0959-0598b.png
令可以坊而必待雅颂乃治之是犹舍邻之医而求俞跗而后
治病废污池之水待江海而后救火也(盐铁论/申韩)
圣人仁士之于天地之间民之父母也今为濡足之故
不救溺人可乎(新序/节七)
针头刺手百病瘳愈抑按扪炙死人复起(焦氏易林/萃之节)
震风凌雨然后知夏屋之为帡幪也虐政虐世然后知
圣人之为郛郭也(扬子/吾子)
次六大虚既邪或直之或翼之得矣夫测曰虚邪矣夫
卷一百四 第 21a 页 WYG0959-0598c.png
得贤臣也(太玄经/第一羡)
次五拔车山渊宜于大人测曰拔车山渊大位力也(太/玄)
(经第/一礥)
上九崇崇高山下有川波其人有辑航可与过其测曰
高山大川不辑航不克也(太玄经/第一礥)
次八割其蠹得心疾测曰割其蠹国所便也(太玄经/第六割)
次八小子在渊文人播船测曰文人播船济溺世也(太/玄)
(经第/六将)
卷一百四 第 21b 页 WYG0959-0598d.png
凡疗病者必知脉之虚实气之所结然后为之方故疾
可愈而寿可长也为国者必先知民之所苦祸之所起
然后为之禁故奸可塞而国可安也(潜夫论/述赦)
夫圣贤之治世也有术得其术则功成失其术则事废
譬犹医之治病也有方笃剧犹治无方毚微不愈夫方
犹术病犹乱医犹吏药犹教也方施而药行术设而教
从教从而乱止药行而病愈治病之医未必惠于不为医
者然而治国之吏未必贤于不能治国者偶得其方遭
卷一百四 第 22a 页 WYG0959-0599a.png
晓其术也(王充论衡/宋贤篇)
谷登岁平庸主因缘以建德政颠沛危殆圣哲优者乃
立功化是故微病恒医皆巧笃剧扁鹊乃良(王充论衡/恢国篇)
令濮上巴人反安乐之正音腠理之疾无退走之滞患
者岂有方乎(抱朴子外/篇审举)
见不善则若鹰鹯之抟鸟雀睹乱萌则若薙(他计/切)田之
芟芜秽(抱朴子外/篇用刑)
波川之险须辑航而济之礥(下研/切)难之世须圣人而拔
卷一百四 第 22b 页 WYG0959-0599b.png
之也(太玄经第/一礥解)
大壮(音/厥)仡仡(许讫/切)(他历/切)欻欻(许勿/切)(音/颉)(音/颠)
(首/同)出传曰仡仡健也趯欻欻动也页趾倒也足
首出反也昔王由是行正于内作威于外(刚/)以守之
决以断之眤尔贤良警尔戒惧(元包/太阴)
(朏/同)晦泓(鸟宏/切)竭聪蒙咽噎(于结/切)(音/疾)罹于忧诼加
于谲传曰晦泓竭月之没泽之枯也聪蒙咽噎耳之
患喉之病也疒罹于忧愁苦也诼加于谲遭谗毁也
卷一百四 第 23a 页 WYG0959-0599c.png
昔王由是省法于内布泽于外进决諌逐谀佞广乃聪
(音/杜)乃讟(元包/少阴)
言治国及修身者如车奔舟覆故欲救之(扬子法言/注寡见篇)
去风云则天清而水平诛暴乱则君圣而时泰(文选陆/士衡演)
(连珠/注)
治定功成迩安远肃忘兹鹿骇息此狼顾(文选陆陲/石阙铭)
思树芳兰剪除荆棘(文选袁宏/名臣序赞)
三秦席卷项籍灰分逋虏雾散遗寇云彻泛时雨以清
卷一百四 第 23b 页 WYG0959-0599d.png
天洒狂尘以肃地(广文选陆士/龙盛德颂)
瞻星昧环拱之方托水迷朝宗之义积蝇为众长蛇称
(文苑英华/魏收移文)
大必包小天地之常规明能通暗日月之常理(文苑英/华檄一)
(隋檄陈/尚书文)
蜂目已奔狼心遂革(文苑英华庾信职官二/十七刺史一神道碑)
元帅逞枭鸢之心锐卒畜蜂虿之毒蝇飞藩棘蚁附池
(文苑英华移文移/虏淮阳太守文)
卷一百四 第 24a 页 WYG0959-0600a.png
扇之以仁风驱之以大威霜雪被而洪棘枯纲维振而
逆鳞扫(太平御览皇王部后/汉世祖光武皇帝)
拯压倾构引溺危波(初学记居/处部宫)
一者善知病二者善知病源三者善知病对治四者善
知治病已当来更不动发(杂阿含经/卷十五)
云何良医善知病对治谓良医善知种种病应涂药应
吐应下应灌鼻应熏应取汗如是此种种对治是名良
医善知对治(杂阿含经/卷十五)
卷一百四 第 24b 页 WYG0959-0600b.png
 
 
 
 
 
 
 
 喻林卷一百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