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九十四
卷九十四 第 1a 页 WYG0959-045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喻林卷九十四     明 徐元太 撰
  学业门(四/)
   求道
射之有所准志志之主欲得中也必中所志乃为善耳
以喻人将有行豫思念之行得其道为善耳(尚书正义/盘庚上)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
民教学为先(礼记/学记)
卷九十四 第 1b 页 WYG0959-0456b.png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礼记/学记)
道者开通性命犹如道路开通于人人行于道路不可
须臾离也若离道则碍难不通犹善道须臾离弃则身
有患害也(礼记正义/义中庸)
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论语/雍也)
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
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
卷九十四 第 2a 页 WYG0959-0457a.png
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论语/子张)
夫道若大路然岂难知哉人病不求耳(孟子告/子下)
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孟子尽/心上)
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老子/为道)
古之知道者筑垒以防邪疏源以毓真(子华子/大道)
不知道妄意卜者如射覆盂高之存金存玉中之存角
存羽卑之存瓦存石是乎非是乎惟置物者知之(关尹/子一)
(宇/)
卷九十四 第 2b 页 WYG0959-0457b.png
仰道者跂如道者骎皆知道之事不知道之道是以圣
人不望道而歉不恃道而丰不惜道于圣不贾道于愚
(关尹子/一宇)
习射习御习琴习奕终无一事可以一息得者惟道无
形无方故可得之于一息(关尹子/一宇篇)
吾与汝既其文未既其实而固得道与众雌而无雄而
又奚卵焉(庄子应/帝王)
向吾见若眉睫之间吾因以得汝矣今汝又言而信之
卷九十四 第 3a 页 WYG0959-0457c.png
若规规然若丧父母揭竿而求诸海也(庄子庚/桑楚)
丘之于道也其犹醯鸡与微夫子之发吾覆也吾不知
天地之大全也(庄子田/子方)
夫体道者天下之君子所系焉今于道秋毫之端万分
未得处一焉(庄子知/北游)
夫人之在道若鱼之在水得水而生失水而死(黄石公/三略下)
(略/)
道高比于天道明比于日道安比于山(贾子修/政语上)
卷九十四 第 3b 页 WYG0959-0457d.png
圣人之与道犹葵之与日也虽不能与终始哉其乡之
诚也(淮南子/说林训)
夫道有形者皆生焉其为亲亦戚矣享谷食气者皆受
焉其为君亦惠矣诸有智者皆学焉其为师亦传矣射
者数发不中人教之以仪则喜矣又况生仪者乎(淮南/子泰)
(族/训)
求道者不以目而以心取道者不以手而以耳(说苑/君道)
弃常珍而嗜乎异馔者恶睹其识味也委大圣而好乎
卷九十四 第 4a 页 WYG0959-0458a.png
诸子者恶睹其识道也(扬子/吾子)
涂虽曲而通诸夏则由诸川虽曲而通诸海则由诸(易/子)
(问/道)
稽其门辟其户叩其键然后乃应况其否者乎(太玄经/玄摛)
近玄者玄亦近之远玄者玄亦远之譬若天苍苍然在
于东面南面西面北面仰而无不在焉及其俯则不见
也天岂去人哉人自去也(太玄经/玄摛)
道之于人也其简且易耳其修之也非若采金攻玉之
卷九十四 第 4b 页 WYG0959-0458b.png
涉历艰难也非若求盈司利之兢逐嚣烦也不要而遘
不徵而盛(徐干中/论修本)
凡探明珠不于合浦之渊不得骊龙之夜光也采美玉
不于荆山之岫不得连城之尺璧也(抱朴子内/篇袪惑)
粗之与妙犹涂之夷险耳游者岂尝改其足哉(郭子注/庄子在)
(宥/)
今瞿鹊子方闻孟浪之言而便以为妙道之行斯亦无
异见卵而责司晨之功见弹而求鸮炙之实也(郭子注/庄子齐)
卷九十四 第 5a 页 WYG0959-0458c.png
(物/论)
有鸟有鸟则飞于天有鱼有鱼则潜于渊知道者盖默
默焉(文中子/礼乐)
玄关难启善楗易开(李善注文选王简/栖头陀寺碑文)
夫食稻粱进刍豢衣狐貉袭冰纨观窈眇之奇舞听云
和之琴瑟此生人之所急非有求而为也脩道德习仁
义敦孝悌立忠贞渐礼乐之腴润蹈先王之盛则此君
子之所急非有求而为也(文选刘峻/辨命论)
卷九十四 第 5b 页 WYG0959-0458d.png
弃饵取罝而责功蹄筌失统丧归而寄旨忘言(补文选/李充学)
(箴/)
轮者车之迹楫者舟之羽身之须道如此二物(意林/通语)
得道者生六翮于背长毛羽于腹飞无阶之苍天度无
穷之世俗(意林仲长/统昌言)
夫人无幽显道在则为尊虽生刍之贱也不能脱落君
(埤雅卉/物门刍)
要乎哉问道昭乎其如日醒窘乎其如夜暝(黄帝素问/灵枢经病)
卷九十四 第 6a 页 WYG0959-0459a.png
(传/)
昭乎哉问明乎哉道如鼓之应桴响之应声也(黄帝素/问内经)
(天元记/大论)
音乐有声行者为之止住道言无味学者罕见留心嗟
乎世人迷妄之甚但能淫听有声之声讵能咀嚼无味
之味耶(道德经注/疏卷二)
如蜂采花取其香味(元阳妙/经卷五)
譬如地有八味之水一切众生而不能得有慧之人用
卷九十四 第 6b 页 WYG0959-0459b.png
功穿凿则便得水真道亦尔譬如盲人不睹日月良医
疗之而能得见如是日月非是今有真道亦尔(元阳妙/经卷九)
道犹良药勤而服用定能愈疾有病不服稀能自愈(玉/清)
(经法/印品)
若欲求火于木中求不于水中求若欲求道于身中求
不于他求于冰求火他方求道假使力能移山功能竭
海力之弥勤功之殊妙终劫行之去道愈远(大乘妙/林经)
舍身求道而不知道已在身中譬如愚人舍形求影默
卷九十四 第 7a 页 WYG0959-0459c.png
声求响而不知形是影根声为响本(大乘妙/林经)
不知身心即是真道譬如愚人但见竹木而不知火舍
木求火而不知火已在木中(大乘妙/林经)
其犹高山大泽非欲虫鱼鸟兽而虫鱼鸟兽归之人能
虚无无为非欲为道道自归之矣(圣母资/传仙道)
深山有宝名曰上胜人若取之则成富有众生道性亦
复如是(海空智藏/经哀叹品)
如追逝者寻迹能得是迹与人非一非异(灵宝秘/密经)
卷九十四 第 7b 页 WYG0959-0459d.png
譬如有人欲食庵没罗果或半娜娑果先取其子于良
美田而种植之随时溉灌守护营理渐次生长芽茎枝
叶时节和合便有华果果成熟已取而食之(波罗蜜多/经卷四百)
(六/十)
如重病思遇良医如在大闇思见光明如溺大河思登
彼岸如遭急难思求依护(大乘大方等/日藏经卷一)
譬病思良医如饥思美膳(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二十三)
譬如有人愿欲得金处处求觅遂得金矿既得矿已即
卷九十四 第 8a 页 WYG0959-0460a.png
便碎之择取精者垆中销鍊得清净金随意回转作诸
镮钏种种严具虽有诸用金性不改(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二)
如雪山下有出净光摩尼宝性有人善知摩尼宝相见
相则知即取持去(大法鼓/经卷下)
夫为道者譬如持炬火入冥室中其冥即灭而明犹存
学道见谛愚痴都灭无不明矣(佛说四十二/章经尺一)
佛言人为道犹若食蜜中边皆甜吾经亦尔其义皆快
行者得道矣(佛说四十二/章经尺一)
卷九十四 第 8b 页 WYG0959-0460b.png
佛言夫为道者犹木在水寻流而行不左触岸亦不右
触岸不为人所取不为鬼神所遮不为洄流所住亦不
腐败吾保其入海矣人为道不为情欲所惑不为众邪
所诳精进无疑吾保其得道矣(佛说四十二/章经尺一)
譬如有人欲远所诣即履昔人所行之道又被昔人所
被之甲乃寻昔人旧所都城或行深山或行旷野行之
不已到彼旧城其城广大乃是往昔王之所都而此都
城严丽依然池沼园苑皆悉殊好人之见者心无厌舍
卷九十四 第 9a 页 WYG0959-0460c.png
我亦如是履于诸佛旧所行道被于诸佛所被旧甲行
诣诸佛涅槃旧城(佛说旧城/喻经兴八)
如蜂集华不娆色香但取味去(法句经华/香品第一)
譬如大冶锢石然后得金(大智度论/卷三十一)
又如犊子周慞呜呼得母乃止(大智度论/卷三十二)
谷实在糩中无人能受用时有须用者方便除皮糩(究/竟)
(一乘宝性/论卷一)
不求鱼兔之实竞攻筌蹄之末(弘明集/卷十二)
卷九十四 第 9b 页 WYG0959-0460d.png
但求夜光于巨海正自未得耳(弘明集宗答何/书难白黑论)
直心是道场无虚假故发行是道场能办事故深心是
道场增益功德故菩提心是道场无错谬故布施是道
场不望报故持戒是道场得愿具故忍辱是道场于诸
众生心无阂故精进是道场不懈退故禅定是道场心
调柔故智慧是道场现见诸法故慈是道场等众生故
悲是道场忍疲苦故喜是道场悦乐法故舍是道场憎
爱断故神通是道场成就六通故解脱是道场能背舍
卷九十四 第 10a 页 WYG0959-0461a.png
故方便是道场教化众生故四摄是道场摄众生故多
闻是道场如闻行故伏心是道场正观诸法故三十七
品是道场舍有为法故谛是道场不诳世间故缘起是
道场无明乃至老死皆无尽故诸烦恼是道场知如实
故众生是道场知无我故一切法是道场知诸法空故
降魔是道场不倾动故三界是道场无所趣故师子吼
是道场无所畏故力无畏不共法是道场无诸过故三
明是道场无馀阂故一念知一切法是道场成一切智
卷九十四 第 10b 页 WYG0959-0461b.png
(维摩诘所说/经菩萨品)
道不须求经生死劫数苦尽自得如转缕丸于高山缕
尽自止何暇求耶(罗什译维摩/诘经弟子品)
   求益
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易益/)
子夏传云雷以动之风以散之万物皆益(周易正/义益)
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
能安礼(礼记/学记)
卷九十四 第 11a 页 WYG0959-0461c.png
夫学殖也不学将落(左传昭公/十八年)
学如殖草木也令人日长日进犹草木之生枝叶也不
学则才知日退将如草木之坠落枝叶也(春秋正义昭/公十八年)
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论语/阳货)
人之学也犹木之有枝叶也木有枝叶犹庇荫人而况
君子之学乎(国语/晋)
千钧之重加铢两而移(史记仲尼/弟子传)
学之资于人也其犹蓝之染于素乎(魏志王朗/子肃传注)
卷九十四 第 11b 页 WYG0959-0461d.png
美宝为质雕摩益光不足以损(吴志虞/翻传)
学之染人甚于丹青丹青吾见其久而渝矣未见久学
而渝者也夫工人之染先修其质后事其色质修色积
而染工毕矣学亦有质孝悌忠信是也(晋书虞/溥傅)
不学将落嘉植靡由(梁书武/帝中纪)
过缁为绀踰蓝作青(北齐书/魏收传)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卷九十四 第 12a 页 WYG0959-0462a.png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
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于越夷貊之子生而
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荀子/劝学)
学不可以已青出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
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
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
卷九十四 第 12b 页 WYG0959-0462b.png
也而闻者彰(荀子/劝学)
君子之学如蜕蟠然迁之故其行效其立效其坐效其
置颜色出辞气效(荀子/大略)
子赣季路故鄙人也被文学服礼义为天下列士学问
不厌好士不倦是天府也(苟子大/略篇)
乡也混然涂之人也俄而并乎尧禹岂不贱而贵矣哉
乡也效门室之辨混然曾不能决也俄而原仁义分是
非图回天下于掌上而辨白黑岂不愚而知矣哉乡也
卷九十四 第 13a 页 WYG0959-0462c.png
胥靡之人俄而治天下之大器举在此岂不贫而富矣
(荀子儒/效篇)
如垤而进吾与之如丘而止吾已矣今学曾未如疣赘
则具然欲为人师(荀子/宥坐)
善学者若齐王之食鸡也必食其蹠数千而后足虽不
足犹若有蹠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故善学
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被褐而出衣锦而入戎人生乎
戎长乎戎而戎言不知其所受之楚人生乎楚长乎楚
卷九十四 第 13b 页 WYG0959-0462d.png
而楚言不知其所受之今使楚人长乎戎戎人长乎楚
则楚人戎言戎人楚言矣(吕氏春/秋用众)
学圣王之道者譬其如日静思而独居譬其若火夫舍
学圣之道而静居独思譬其若去日之明于庭而就火
之光于室也然可以小见而不可以大知(贾子新书/修政语上)
夫以西施之美而蒙不洁则过之者莫不睨而掩鼻当
试傅白黛黑榆流波杂芷若笼蒙视冶由笑佳态佻志
从容为说焉则虽王公大人孰能无悇憛痒心而巅一
卷九十四 第 14a 页 WYG0959-0463a.png
视之今以二三子材而蒙愚惑之智予恐过之有掩鼻
之容也(贾子新/书劝学)
夫纯钩鱼肠剑之始下型击则不能断刺则不能入及
加之砥砺摩其锋鄂则水断龙舟陆剸犀甲明镜之始
下型朦然未见形容及其粉以玄锡磨以白旃鬓眉微
毛可得而察夫学亦人之砥锡也而谓学无益者所以
论之过(淮南子/修务训)
且夫身正性善发愤而成仁帽凭而为义性命可说不
卷九十四 第 14b 页 WYG0959-0463b.png
待学问而合于道者尧舜文王也沉湎耽荒不可教以
道不可喻以德严父弗能正严师不能化者丹朱商均
也曼颊皓齿形夸骨佳不待脂粉芳泽而性可说者西
施阳文也颧哆噅蘧蒢戚施虽粉白黛黑弗能为美
者嫫母仳倠也夫上不及尧舜下不及商均美不及西
施恶不若嫫母此教训之所喻也而芳泽之所施(淮南/子修)
(务/训)
且聋者耳形具而无能闻也盲者目形存而无能见也
卷九十四 第 15a 页 WYG0959-0463c.png
夫言者所以通已于人也闻者所以通人于己也瘖者
不言聋者不闻既瘖且聋人道不通故有瘖聋之病者
虽破家求医不顾其费岂独形骸有瘖聋哉心志亦有
(淮南子/泰族训)
吾尝深有思而莫之得也于学则寤焉吾尝企有望而
亦莫之见也登高则睹焉(孔丛子/杂训)
汤称学圣王之道者譬如日焉静居独思譬如火焉夫
舍学圣王之道若舍日之光何乃独思若火之明也可
卷九十四 第 15b 页 WYG0959-0463d.png
以见小耳未可用犬知惟学问可以广明德慧也(说苑/建本)
人皆知以食愈饥莫知以学愈愚(说苑/建本)
人知粪其田莫知粪其心粪田莫过利苗得粟粪心易
行而得其所欲(说苑/建本)
庭燎夜明追嗣日光(焦氏易林/剥之大有)
刻画为饰毛嫱西施(焦氏易林/升之井)
造父疾趋百步而废而托乘舆坐致千里水师汎轴解
维则溺自托舟楫坐济江河是故君子者性非绝世善
卷九十四 第 16a 页 WYG0959-0464a.png
自托于物也人之情性未能相百而其明智有相万也
此非其真性之材也必有假以致之也(潜夫论/赞学)
夫肥沃硗埆土地之本性也肥而沃者性美树稼丰茂
硗而埆者性恶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功以助地
利其树稼与彼肥沃者相似类也地之高下亦如此焉
以钁锸凿地以埤增下则其下与高者齐如复增钁锸
则夫下者不徒齐者也反更为高而其高者反为下(王/充)
(论衡率/性篇)
卷九十四 第 16b 页 WYG0959-0464b.png
蒸所与众山之材干同也伐以为蒸熏以火烟热究浃
光色泽润焫之于堂其耀浩广火灶之效加也绣之未
刺锦之未织恒丝庸帛何以异哉加五䌽之巧施针缕
之饰文章炫耀黻华虫山龙日月学士有文章之学犹
丝帛之有五色之巧也本质不能相过学业积聚超踰
多矣(王充论衡/量知篇)
夫谷未舂蒸曰粟铜未铸铄曰积石人未学问曰矇矇
者竹木之类也夫竹生于山木长于林未知所入截竹
卷九十四 第 17a 页 WYG0959-0464c.png
为筒破以为牒加笔墨之迹乃成文字大者为经小者
为传记断木为椠㭊之为板力加刮削乃成奏牍夫竹
木粗苴之物也雕琢刻削乃成为器用况人含天地之
性最为贵者乎(王充论衡/量知篇)
铜锡未采在众石之间工师凿掘炉橐铸铄乃成器未
更炉橐名曰积石积石与彼路畔之瓦山间之砾一实
(王充论衡/量知篇)
润下作咸水之滋味也东海水咸流广大也西州盐井
卷九十四 第 17b 页 WYG0959-0464d.png
源泉深也人或无井而食或穿井而不得泉有盐井之
利乎不与贤圣通业有高世之名难哉(王充论衡/别通篇)
不出横难不得从说不发苦诘不闻甘对导才低仰欲
求裨也砥石劘厉欲求铦也(王充论衡/变动篇)
倦立而思远不如速行之必至也矫首而徇飞不如循
雌之必获也孤居而愿智不如务学之必达也(徐干中/论治学)
夫听黄钟之声然后知击缶之细视衮龙之文然后知
被褐之陋涉庠序之教然后知不学之困故学者如登
卷九十四 第 18a 页 WYG0959-0465a.png
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顾所由来则杳然
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徐干中/论治学)
腥臊未化饮血茹毛以充其虚食之始也茹之火齐糁
以兰橘虽所未尝尝必美之适于口也蒉桴土鼓抚腹
而吟足之蹈之以娱其喜乐之质也加之管弦杂以羽
毛虽所未听察之必乐当其心也(嵇中散集张辽/叔自然好学论)
泥涅可令齐坚乎金玉曲木可攻之以应绳墨百兽可
教之以战陈畜牲可习之以进退沈鳞可动之以声音
卷九十四 第 18b 页 WYG0959-0465b.png
机石可感之以精诚又况乎含五常而禀最灵者哉(抱/朴)
(子外篇/勖学)
低仰之驷教之功也鸷击之禽习之驯也与彼凡马野
鹰本实一类此以饰贵彼以质贱(抱朴子外/篇勖学)
粉黛至则西施以加丽而宿瘤以藏丑经术深则高才
者洞逸卤钝者醒误(抱朴子外/篇勖学)
夫学者所以清澄性理簸扬埃秽雕锻矿璞砻鍊屯钝
启导聪明饰染质素(抱朴子外/篇勖学)
卷九十四 第 19a 页 WYG0959-0465c.png
登阆风扪晨极然后知井谷之闇隘披七经玩百氏然
后觉面墙之至困也(抱朴子外/篇勖学)
夫不学而求知犹愿鱼而无网焉虽勤而无获矣广博
以穷理犹顺风而托焉体不劳而致远矣(抱朴子外/篇勖学)
虽长大而不学道侏侏然若未成之人也(太玄经第/一童解)
林根增益益根而干长求益之道也(太玄经第/一增解)
山抱玉而草木润焉川贮珠而岸不枯焉口纳滋味而
百节肥焉心爱典诰而五性通焉(刘子/崇学)
卷九十四 第 19b 页 WYG0959-0465d.png
君子爱日以学及时而成难者不避易者不从旦就业
夕自省可谓守业年三十四十无艺则无艺矣年五十
不以善闻则无闻矣鄙夫鄙妇相会于墙之阴可谓密
矣明日或有知之故云执仁与义莫不闻也蓬生麻中
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君子之游苾乎如入兰
芷之室久而不闻则与之化矣小人之游戏乎如入鲍
鱼之室久亦不闻而亦化矣故君子慎其去就也(意林/曾子)
人之学如渴而饮河海大饮则大盈小饮则小盈大观
卷九十四 第 20a 页 WYG0959-0466a.png
则大见小观则小见(意林物/理论)
若不学譬如无目而视无胫而走无翅而飞无口而语
不可得也(意林/正部)
斲玉为器谕乎知道惟山出泉譬乎从学是以执射执
御虽圣犹然为弓为箕不无以矣(艺文类聚人/部鉴诫书)
矫首伺飞不如修弋宛足念远莫若驱镳故朴斲成于
丹雘筱簜资于括羽(艺文类聚礼/部学校启)
将使良玑修竹兼增莹羽(艺文类聚职/官部祭酒表)
卷九十四 第 20b 页 WYG0959-0466b.png
金镕乃器水术伊澜渐芳则馥履冰固寒(艺文类聚礼/部释奠诗)
酱成于盐而咸于盐夫物之变有时而重(艺文类聚/食物部酱)
已沤为菅未沾人功故谓之野菅(埤雅卉物/门白华)
胸中无学犹手中无钱(文苑英华/庾信连珠)
夫学之于人犹土地之山川也珍宝于是乎出犹树木
之有枝叶本根于是乎庇也(太平御览/学部叙学)
干将镆铘巨阙辟闾古之良剑也然而不加砥砺则不
能利不得人力则不能断骅骝骐骥纤离騄耳此皆古
卷九十四 第 21a 页 WYG0959-0466c.png
之良马也然而必前有衔辔之制后有鞭策之威加之
造父之御然后一日而致千里夫人虽有性质美而心
辩智必将求贤师而事之(初学记/人部师)
人而不学命之曰视皮(一作/肉)学而不行命之曰辄(一作/撮)
(困学纪闻/卷十诸子)
譬如铸剑煅炼滓秽始见精钢勇烈无滞当成妙器(虚/皇)
(四十/九章)
如人种树为得荫凉为得花果及以材木(元阳妙/经卷九)
卷九十四 第 21b 页 WYG0959-0466d.png
犹如甘蔗啖嚼口中得于甘味我亦如是从圣人数闻
经典多得法味(元阳妙/经卷三)
譬如有人饥渴欲求饮食疾病之人求于良医苦恼之
人求于救护(元阳妙/经卷七)
大师求法随种种求随种种有(海空智藏/经舍受品)
譬如良农三阳之时善役调牛钩引悬澍堤捍绵密踖
乘通泞加以好粪次选良种治择芜秽温湿宜之然后
调树芸耗莠稗壅护苗根晨夕看视无令六畜侵食践
卷九十四 第 22a 页 WYG0959-0467a.png
蹋如是苗子三月假生萋蔚蘩盛水陆通美无有蝥螣
凉秋结实高下通熟即命童仆收藏贮积藏吏监守不
令馀耗唯供食用储备盈长家给丰足傍惠贫乏(玉清/经道)
(化四/夷品)
如吠琉琉若时若时匠者莹拭尔时尔时光已转净(波/罗)
(蜜多经卷五/百八十四)
譬如乳牛或啖乾草或啖湿草或饮冷水或饮暖水而
能出于乳酪生酥熟酥尺以醍醐(大宝积经/卷四十一)
卷九十四 第 22b 页 WYG0959-0467b.png
譬如有人于大火聚投以薪木数数添之如是添已其
焰转炽弥更增明无有尽灭(大宝积经/卷九十一)
如火焚烧时不厌于草木(大宝积经/卷九十五)
譬如有人得摩尼珠示其珠师珠师答曰此是无价真
摩尼宝即求师言为我治磨勿失光色珠师治已随其
摩时珠色光明映彻表里(大宝积经卷/一百一十六)
犹以琉璃宝莹磨于真金光明转清净馀所不能及(大/方)
(广佛华严经/卷二十六)
卷九十四 第 23a 页 WYG0959-0467c.png
譬如真金以毗琉璃宝数数磨莹转更明净(大方广佛/华严经卷)
(三十/七)
譬如灯炷随其精粗光明亦尔若益膏油光明转增(大/方)
(广佛华严经/卷五十九)
如酥未钻摇酥终不可得是故诸智者钻酪而得酥(大/乘)
(密严经/卷下)
譬如真金得迦私药著于火中转增明净(菩萨地持/经卷七)
譬如成鍊真金以摩尼珠宝庄严胜阎净檀金(菩萨地/持经卷)
卷九十四 第 23b 页 WYG0959-0467d.png
(七/)
譬如成鍊真金莹以砗磲光明清净胜于馀金(菩萨地/持经卷)
(七/)
譬如燃灯因油因炷彼若无人更增益油亦不续炷是
为前已灭讫后不相续无所复受(中阿含经/卷四十二)
如人舍于粗食食百味饭食已充足复求胜者(长阿含/经卷五)
如策善马进道能远(法句经/刀杖品)
既自解慧又多学问渐进普广油酥投水自无慧意不
卷九十四 第 24a 页 WYG0959-0468a.png
好学问凝缩狭小酪酥投水(法句经/广衍品)
譬如饱满人得好食犹尚更食云何饥渴人而言不应
(大智度/论卷三)
譬如一灯能除诸暗得有所作更有大灯倍复明了(大/智)
(度论/卷六)
如人于暗室燃灯照诸器物皆悉分了更有大灯益复
明审则知后灯所破之闇与前灯合住前灯虽与暗共
住而亦能照物若前灯无暗则后灯无所增益(大智度/论卷十)
卷九十四 第 24b 页 WYG0959-0468b.png
(八/)
譬如破闇故然灯更有大灯明则转胜当知先灯虽照
微闇不尽若尽后灯则无用(大智度论/卷七十九)
既怀玉在中又匠以成器(弘明集/卷十二)
   志惰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论/语)
(公/冶)
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汝画(论语/雍也)
卷九十四 第 25a 页 WYG0959-0468c.png
跬步不休跛鳖千里累土不辍邱山崇成厌其源开其
渎江河可竭一进一退一左一右六骥不致彼人之才
性之相悬也岂若跛鳖之与六骥足哉然而跛鳖致之
六骥不致是无他故焉或为之或不为之耳道虽迩不
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入
不远矣(荀子/脩身)
且子有弑父者然而天下莫疏其子何也爱父者众也
儒有邪辟者而先王之道不废何也其行之者多也今
卷九十四 第 25b 页 WYG0959-0468d.png
以为学者之有过而非学者则是以一饱之故绝谷不
食以一蹪之难辍足不行惑也(淮南子/修务训)
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
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
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
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
隋于修德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列女传周列/国邹孟轲母)
如有多人以诸铠甲牢自庄严欲往讨贼临行阵时心
卷九十四 第 26a 页 WYG0959-0469a.png
生恐怖则便退走(元阳妙/经卷二)
佛之经戒譬如宝瓶初闻精进所愿必得后小懈慢忘
经失戒譬如瓶破无所复得也(佛说生/经卷五)
譬如有人钻木求火数数休息而不专一终不到之既
不获火唐劳其功其以懈心欲求无为譬犹亦然(脩行/道地)
(经集/散品)
昔有长者子入海取沈木积有年载方得一车持来归
家诣市卖之以其贵故卒无买者经历多日不能得售
卷九十四 第 26b 页 WYG0959-0469b.png
心生疲厌以为苦恼见人卖炭时得速售便生念言不
如烧之作炭可得速售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
炭之价直世间愚人亦复如是无量方便勤行精进仰
求佛果以其难得便生退心不如发心求声闻果速断
生死作阿罗汉(百喻经/卷上)
昔有一人病患委笃良医占之云须恒食一种雉肉可
得愈病而此病者市得一雉食之已尽更不复食医于
后时见便问之汝病愈未病者答言医先教我恒食雉
卷九十四 第 27a 页 WYG0959-0469c.png
是故今者食一雉已尽更不敢食医复语言若前雉已
尽何不更食汝今云何止食一雉望得愈病(百喻经/卷下)
譬如渡河未到而还名为不到彼岸(大智度论/卷十二)
懈怠之心烧诸功德譬如大火烧诸林野懈怠之人失
诸功德譬如被贼无复遗馀(大智度论/卷十五)
譬如钻火数息无得火期(大智度论/卷二十三)
 
 
卷九十四 第 27b 页 WYG0959-0469d.png
 
 
 
 
 
 
 
 喻林卷九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