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九十三
卷九十三 第 1a 页 WYG0959-0442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喻林卷九十三     明 徐元太 撰
  学业门(三/)
   博古
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易大/畜)
听远音者闻其疾而不闻其舒望远者察其猊而不察
其形立乎定哀以指隐桓隐桓之日远矣(榖梁桓公/十四年)
食肉不食马肝不为不知味言学者无言汤武受命不
卷九十三 第 1b 页 WYG0959-0442d.png
为愚(史记儒/林传)
书非史记周图仲尼不采道非虚无自然严平不演海
以受淤岁一荡清君子博识非礼不视(蜀志秦/宓传)
仲尼严平会聚众书以成春秋指归之文故海以合流
为大君子以博识为弘(蜀志秦/宓传)
视汉臣之三箧似涉蒙山对梁相之五车若吞云梦(隋/书)
(崔廓隐/逸传)
上学以神听中学以心听下学以耳听以耳听者学在
卷九十三 第 2a 页 WYG0959-0443a.png
皮肤以心听者学在肌肉以神听者学在骨髓(文子/道德)
天下无粹白狐而有粹白之裘掇之众白也善学者若
齐王之食鸡必食其蹠数千而后足(淮南子/说山训)
昔者苍颉作书容成造历胡曹为衣后稷耕稼仪狄作
酒奚仲为车此六人者皆有神明之道圣智之迹故人
作一事而遗后世非能一人而独兼有之各悉其知贵
其所欲达遂为天下备今使六子者易事而明弗能见
何万物至众而知不足以奄之周室以后无六子之
卷九十三 第 2b 页 WYG0959-0443b.png
贤而皆修其业当世之人无一人之才而知其六贤之
道者何教顺施续而知能流通由此观之学不可已明
(淮南子/修务训)
有鸟将来张罗待之得鸟者一目也今为一目之罗无
时得鸟矣道虽要也非博无以通矣博其方约其说(小/荀)
(子时/事)
道之于心也犹火之于人目也中阱深室幽黑无见及
设盛烛则百物彰矣此则火之耀也非目之光也而目
卷九十三 第 3a 页 WYG0959-0443c.png
假之则为明矣天地之道神明之为不可见也学问圣
典心思道术则皆来睹矣此则道之材也非心之明也
而人假之则为己知矣是故索物于夜室者莫良于火
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典典者经也(潜夫论/赞学)
人目不见青黄曰盲耳不闻宫商曰聋鼻不知香臭曰
痈痈聋与盲不成人者也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
事类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痈者也(王充论衡/别通篇)
人好观图画者图上所画古之列人也见列人之面孰
卷九十三 第 3b 页 WYG0959-0443d.png
与观其言行置之空壁形容具存人不激劝者不见言
行也古贤之遗文竹帛之所载粲然岂徒墙壁之画哉
(王充论衡/别通篇)
法令之家不见行事议罪不可审章句之生不览古今
论事不实(王充论衡/别通篇)
耕夫多殖嘉榖谓之上农夫其少者谓之下农夫学士
之才农夫之力一也能多种谷谓之上农能博学问谓
之上儒(王充论衡/别通篇)
卷九十三 第 4a 页 WYG0959-0444a.png
大川旱不枯者多所疏也潢污兼日不雨泥辄见者无
所通也是故大川相间小川相属东流归海故海大也
海不通于百川安得巨大之名夫人含百家之言犹海
怀百川之流也不谓之大者是谓海小于百川也(王充/论衡)
(别通/篇)
如皆为用则多者为上少者为下累积千金比于一百
孰为富者(王充论衡/自纪篇)
大乐之成非取乎一音嘉膳之和非取乎一味圣人之
卷九十三 第 4b 页 WYG0959-0444b.png
德非取乎一道故曰学者所以总群道也群道统乎己
心群言一乎己口唯所用之故出则元亨处则利贞默
则成象语则成文述千载之上若共一时论殊俗之类
若与同室度幽明之故若见其情原治乱之渐若指已
(徐干中/论治学)
诚须所师必深必博犹涉沧海而摙水造长洲而伐木
独以力劣为患岂以物少为忧哉(抱朴子内/篇袪惑)
古人叹息于才难故谓百世为随踵不以璞非昆山而
卷九十三 第 5a 页 WYG0959-0444c.png
弃耀夜之宝不以书不出圣而废助教之言(抱朴子外/篇尚博)
朱绿所以改素丝训诲所以移蒙蔽披玄云而扬大明
则万物无所隐其状矣舒竹帛而考古今则天地无所
藏其情矣(抱朴子外/篇勖学)
涉若涉水猎若猎兽言历览之不专精也(前汉书注/贾山传)
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盖圣人之陈迹耳子何好焉予曰
上纪五帝之盛下述百王之义粲粲如列宿落落如连
珠虽复退居穷处箪食瓢饮未始失其乐矣予可得无
卷九十三 第 5b 页 WYG0959-0444d.png
好乎(太平御览/人事部乐)
成少伯工吹竽见安昌侯张子夏鼓琴谓曰音不通千
曲以上不足以为知音(太平御览/乐部竽)
夫观书者譬犹登东岳而知邱陵之嵔㠥也浮沧海而
知江河之不广也见日月而知众星之照微也仰圣人
而知众说之少观也(太平御览/学部教学)
譬如大医观诸草木皆入医方种种方便救治疾病皆
得差愈(无上内秘藏/经显道品)
卷九十三 第 6a 页 WYG0959-0445a.png
譬如王守藏者知王帑藏中金银珠玉琉璃珍宝有其
多少(那/经) (比丘/上)
   存心
今夫蹶者趋者是气也而反动其心(孟子公/孙丑上)
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
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告/子上)
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
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为指之不若人也指不若人
卷九十三 第 6b 页 WYG0959-0445b.png
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也(孟子/告子)
(上/)
饥者甘食渴者甘饮是未得饮食之正也饥渴害之也
岂惟口腹有饥渴之害人心亦皆有害人能无以饥渴
之害为心害则不及人不为忧矣(孟子尽/心上)
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今茅塞子之心矣(孟子尽/心下)
人知求鸡犬莫知求其心者惑也学问所以求之矣(赵/氏)
卷九十三 第 7a 页 WYG0959-0445c.png
(注孟子/告子上)
人之心莫隐乎慈莫便乎恕赤子匍匐使我心恻隐于
慈故也凌波而先济跋而望乎后之人便于恕故也此
心之弗失焉可以事帝矣可以格天矣可以入道矣(子/华)
(子执/中)
人中虚圆不径寸神明舍焉事物交滑如理乱棼如涉
惊浸一则以之怵惕一则以之忌讳一则以之惩创是
则一日之间一时之顷而径寸之地如炎如冰矣(子华/子北)
卷九十三 第 7b 页 WYG0959-0445d.png
(宫子/仕)
心胸之两间其容几何然则历陆嵚岖太行雁门横塞
之灵台之关勺水之不通而奚以有容嗜欲炎之好憎
冰之炎与冰交战焉则必两相伤者矣(子华子/执中)
目视雕琢者明愈伤耳闻交响者聪愈伤心思玄妙者
心愈伤(关尹子/五鉴)
次二植中枢周无隅测曰植中枢立督虑也(太玄经/第一周)
初一藏心于渊美厥灵根测曰藏心于渊神不外也(太/玄)
卷九十三 第 8a 页 WYG0959-0446a.png
(经第/六养)
六根不净当洗其心心不受垢自无诸秽故心为宰官
统御一切降伏其心犹驭猛虎如有纵怠反伤汝身(虚/皇)
(四十/九章)
譬如善调马师随马𢤱悷即时能伏(大宝积经卷/一百一十二)
心如猕猴贪六欲故心如画师能起种种业因缘故(大/宝)
(积经卷一/百一十二)
无甘蔗子则无种种石蜜诸味若无菩提心者亦无种
卷九十三 第 8b 页 WYG0959-0446b.png
种三宝诸味(大方等大/集经卷九)
以是正心能制诸恶如执钩策邪法不生(大方广佛/华严经卷)
(十二/)
发宝马心离𢤱悷不调故发大车心载一切故发大象
心伏诸根故发大山心一切恶风不能动故发小犬心
离瞋恚故(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五十八)
菩提心者则为净水洗濯一切烦恼垢故菩提心者则
为大风一切世间无障碍故菩提心者则为盛火能烧
卷九十三 第 9a 页 WYG0959-0446c.png
一切邪见爱故菩提心者则为净日普照一切众生类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五十九)
菩提心者则为利剑斩除一切烦恼恶故菩提心者则
为金搥坏散一切憍慢山故(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五十九)
菩提心者则为釿斧斫伐无知诸苦树故菩提心者则
为器仗防护一切诸艰难故(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五十九)
菩提心者则为勇健摧灭烦恼诸怨敌故菩提心者则
为善镊拔出一切烦恼刺故菩提心者则为尊主于馀
卷九十三 第 9b 页 WYG0959-0446d.png
一切莫能胜故(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五十九)
菩提心者则为净灯普照一切诸法界故菩提心者则
为净眼悉能睹见邪正道故菩提心者则为大道皆令
得入一切智城故(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五十九)
菩提心者则为宝象悉能调伏一切根故菩提心者则
为宝马远离诸恶𢤱悷法故(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五十九)
菩提心者则为沃燋消尽一切不善法故菩提心者则
为金刚坏散一切诸恶法故(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五十九)
卷九十三 第 10a 页 WYG0959-0447a.png
菩提心者则为如意珠具足一切切德利故菩提心者
则为天德瓶满足一切所欲乐故菩提心者则为劫初
树出生一切庄严具故菩提心者则为恒娑相衣不受
一切诸尘垢故(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五十九)
譬如飞鸟猕猴不适止一处也心所因不适止一处也
(佛遗目摩尼/宝经推六)
人心溢荡犹如风电猕猴掷树海波潮浪(苏婆呼童/子经卷上)
如蚁守卵如犛牛爱尾如护一子如护一眼如巫师护
卷九十三 第 10b 页 WYG0959-0447b.png
身如贫人护宝如海师护舶(解脱道论/卷一藁一)
持心当如西方石石在中庭雨堕亦不能坏日炙亦不
能消风吹亦不能起(佛说阿含正/行经敬六)
意駚于响难护难禁(法句经/心意品)
藏六如龟防意如城慧与魔战胜则无患(法句经/心意品)
诸善中独有一心最第一人能一其心诸善皆随之譬
如楼陛当有所倚诸为善者皆著一心(那先比丘/经卷上)
以能伏心如猫制鼠(禅要呵/欲经)
卷九十三 第 11a 页 WYG0959-0447c.png
如马不著辔勒左右啖草不肯进路若著辔勒则啖草
意断随人意去(大智度论/卷六十八)
心之可畏甚于毒蛇恶兽怨贼大火越逸未足喻也
动转轻躁但观于蜜不见深坑譬如狂象无钩猿猴
得树腾跃踔踯难可禁制当急挫之无令放逸(遗教/经论)
(离十/二)
勿令放逸入于五欲譬如牧牛之人执杖视之不令纵
逸犯人苗稼(遗教经论/离十二)
卷九十三 第 11b 页 WYG0959-0447d.png
   涵养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
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
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
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孟子公/孙丑上)
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
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之生焉
卷九十三 第 12a 页 WYG0959-0448a.png
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人见其濯濯也以
为未尝有材焉此岂山之性也哉虽存乎人者岂无仁
义之心哉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
而伐之可以为美乎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
与人相近也者几希则其旦昼之所为有梏亡之矣梏
之反覆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
兽不远矣人见其禽兽也而以为未尝有才焉者是岂
人之情也哉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
卷九十三 第 12b 页 WYG0959-0448b.png
(孟子告/子上)
诚得其养若雨露于草木法度于仁义何有不长也诚
失其养若斧斤牛羊之消草木利欲之消仁义何有不
尽也(赵氏注孟/子告子上)
夫火热而水灭之金刚而火销之木强而斧伐之水流
而土遏之惟造物者物莫能胜也故中欲不出谓之扃
外邪不入谓之塞中扃外闭何事之不节外闭中扃何
事之不成弗用而后能用之弗为而后能为之(淮南子/主术训)
卷九十三 第 13a 页 WYG0959-0448c.png
(下/)
次二闲其藏固珍宝测曰闲其藏中心渊也(大玄经/第一闲)
风者阴阳乱气激发而起者也犹人之内气因喜怒哀
乐激越而发也(太平御览/天部九风)
庾公造伯仁曰君何所欣悦而忽肥庾曰君复何所忧
惨而忽瘠伯仁曰吾无所忧直是清虚日来滓秽日去
(太平御览/人事部肥)
婴儿之姿贵养厚敦(西升/经)
卷九十三 第 13b 页 WYG0959-0448d.png
譬如画石其文恒在画水易灭势不可住瞋恚难除譬
如画石善根易灭犹如画水是故此心难得调伏如大
火聚其明久住电光之明其光不停瞋如火聚慈如电
火是故此心难得调伏(元阳妙/经卷五)
烦恼之人坚牢难去真道之心轻浮易去譬如家犬不
畏于人山林野鹿见人怖走瞋恚难去如守家犬慈心
易失犹如野鹿是故此心难可调伏(元阳妙/经卷五)
能令众生善根成熟增长善芽(大方等大/集经卷一)
卷九十三 第 14a 页 WYG0959-0449a.png
譬如调马师马有搪揬者当数数教之久后调好(佛遗/日摩)
(尼宝经/推六)
犹如鬘师以水洒华使不萎枯润泽鲜明(长阿含经/卷十八)
如良地有娑罗林彼中有守娑罗林人明健不懈诸娑
罗根以时锄掘平高填下粪沃溉灌不失其时若其边
有秽恶草生长尽拔弃之若有横曲不调直者尽
之若有极好中直树者便拥护养随时锄掘粪沃溉灌
不失其时如是良地娑罗树林转茂盛好(中阿含经/卷三十五)
卷九十三 第 14b 页 WYG0959-0449b.png
佛呼沙门问之汝处于家将何修为对曰恒弹琴佛言
弦缓何如曰不鸣矣弦急何如曰声绝矣急缓得中何
如诸音普调佛告沙门学道犹然执心调适道可得矣
(佛说四十二/章经尺一)
譬象调正可中王乘(法句经/象喻品)
制根从正如马调御(法句经/罗汉品)
犹如榖种子入地即变易随时溉灌萌芽得长(出曜经/三爱品)
譬如王有守门者知王有所敬者知王有所不敬者知
卷九十三 第 15a 页 WYG0959-0449c.png
有利王者知有不利王者守门者知王所敬者知利王
者便内之知王不敬者知不利王者守门者即不内那
先言人持意亦如是诸善者当内之诸不善者不当内
守意制心譬亦如是(那先比丘/经卷上)
知色知相知刮刷知覆疮知作烟知好道知牛所宜处
知好度济知安隐处知留乳知养牛主若放牛人知此
十一法能令牛群蕃息(大智度/论卷二)
   充才
卷九十三 第 15b 页 WYG0959-0449d.png
有荏染然柔忍之木是维可以为弓之干我乃缗被之
以丝则有弦而成弓可以为弓明矣亦犹温温然宽柔
之人是维可以为德之基我乃教训之以学则有能而
成德可以为法矣(毛诗正/义抑)
孔子曰野哉君子不可以不学见人不可以不饰不饰
无猊无猊不敬不敬无礼无礼不立夫远而有光者饰
也近而逾明者学也譬之如洿邪水潦灟焉莞蒲生焉
从上观之谁知其非源泉也(大戴礼/记劝学)
卷九十三 第 16a 页 WYG0959-0450a.png
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且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
言之何学之有子曰栝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
深乎(孔子家语/子路初见)
良玉不琢资质润美不待刻琢此亡异于达巷党人不
学而自知也然则常玉不琢不成文章君子不学不成
其德(前汉书董/仲舒传)
龙渊太阿出昆吾之金和氏之璧由井里之田砻之以
砥砺错之以他山故能致连城之价为命世之宝学亦
卷九十三 第 16b 页 WYG0959-0450b.png
人之砥砺也(魏志文/帝纪注)
荆山之璞虽美不琢不成其宝颜冉之才虽茂不学不
弘其量(晋书景/帝纪)
班尔之妙曲木变容朱蓝所染素丝改色(隋书李/德林传)
若使贵游之辈饰以明经可谓稽山竹箭加之以括羽
(北齐书/儒林传)
和之璧井里之厥也玉人琢之为天子宝(荀子/大略)
且天生人也而使其耳可以闻不学其闻不若聋使其
卷九十三 第 17a 页 WYG0959-0450c.png
目可以见不学其见不若盲使其口可以言不学其言
不若爽使其心可以知不学其知不若狂故凡学非能
益也达天性也(吕氏春/秋尊师)
夫瘠地之民多有心者劳也沃地之民多不才者饶也
由此观之知人无务不若愚而好学(淮南子/修务训)
弓待檠而后能调剑待砥而后能利玉坚无敌镂以为
兽首尾成形礛诸之功木直中绳揉以为轮其曲中规
隐括之力唐碧坚忍之类犹可刻镂揉以成器用又况
卷九十三 第 17b 页 WYG0959-0450d.png
心意乎(淮南子/修务训)
剑虽利不厉不断材虽美不学不高虽有旨酒嘉殽不
尝不知其旨虽有善道不学不达其功故学然后知不
足教然后知不究(韩诗/外传)
虽有良玉不刻镂则不成器虽有美质不学则不成(韩/诗)
(外传/)
砥所以致于刃学所以尽其才(盐铁论/殊路)
夫学者崇名立身之本也仪状齐等而饰猊者好质性
卷九十三 第 18a 页 WYG0959-0451a.png
同伦而学问者智(说苑/建本)
骐骥虽疾不遇伯乐不致千里干将虽利非人力不能
自断焉乌号之弓虽良不得排檠不能自任人才虽高
不务学问不能致圣(说苑/建本)
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吾尝幽处而深思不若
学之速吾尝跂而望不若登高之博见(说苑/建本)
有刀者砻诸有玉者错诸不砻不错焉攸用砻而错诸
质在其中矣(扬子/学行)
卷九十三 第 18b 页 WYG0959-0451b.png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王欲宣其义必先读其智易
曰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是以人之有学也
犹物之有治也故夏后之璜楚和之璧虽有美璞卞和
之资不琢不错不离砾石夫瑚簋之器朝祭之服其始
也乃山野之木蚕茧之丝耳使巧倕加绳墨而制之以
斤斧女工加五色而制之以机杼则皆成宗庙之器黼
黻之章可著于鬼神可御于王公而况君子敦贞之质
察敏之才摄之以良朋教之以明师文之以礼乐导之
卷九十三 第 19a 页 WYG0959-0451c.png
以诗书赞之以周易明之以春秋其有济乎(潜夫论/赞学)
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切磋琢磨乃成宝器人
之学问知能成就犹骨象玉石切磋琢磨也(王充论衡/量知篇)
学犹饰也器不饰则无以为美观人不学则无以有懿
德有懿德故可以经人伦为美观故可以供神明故书
曰若作梓材既勤朴斲惟其涂丹雘(徐干中/论治学)
马虽有逸足而不闲舆则不为良骏人虽有美质而不
习道则不为君子故学者求习道也若有似乎画采玄
卷九十三 第 19b 页 WYG0959-0451d.png
黄之色既著而纯皓之体斯亡敝而不渝孰知其素欤
(徐干中/论治学)
南威青琴姣冶之极而必俟盛饰以增丽回赐游夏虽
天才隽朗而实须坟诰以广智(抱朴子外/篇博喻)
泣血之宝仰礛䃴以摛景沉闾孟劳须楚砥以敛锋骝
驿待王孙而致远令质俟隐括而成德(抱朴子外/篇博喻)
文梓干云而不可名台榭者未加班输之结构也天然
爽朗而不可谓之君子者不识大伦之臧否也(抱朴子/外篇勖)
卷九十三 第 20a 页 WYG0959-0452a.png
(学/)
虽云色白匪染弗丽虽云味甘匪和弗美故瑶华不琢
则耀夜之景不发丹青不治则纯钧之劲不就火则不
钻不生不扇不炽水则不决不流不积不深故质虽在
我而成之由彼也(抱朴子外/篇勖学)
吴簳质劲非筈羽而不美越剑性利非淬砺而不铦人
性譞惠非积学而不成(刘子/崇学)
不登峻岑不知天之高不瞰深谷不知地之厚不游六
卷九十三 第 20b 页 WYG0959-0452b.png
艺不知智之源(刘子/崇学)
青出于蓝而青于蓝染使然也冰生于水而冷于水寒
使然也镜出于金而明于金莹使然也戎夷之子生而
同声长而异语教使然也(刘子/崇学)
海蚌未剖则明珠不显昆竹未断则凤音不彰情性未
鍊则神明不发(刘子/崇学)
耳形完而听不闻者聋也目形全而视不见者盲也人
性美而不监道者不学也(刘子/崇学)
卷九十三 第 21a 页 WYG0959-0452c.png
夫茧缲以为丝织为缣纨缋以黼黻则王侯服之学为
礼仪丝以文藻而世人荣之茧之不缲则素丝蠹于筐
笼人之不学则才智腐于心胸(刘子/崇学)
譬诸金木金性苞水木性藏火故鍊金则水出钻木而
火生人能务学钻鍊其性则才慧发矣(刘子/崇学)
不及盛年讲肄道义使明珠加磨莹之功荆璞发采琢
之荣不亦良可惜乎(补文选戴/邈学校疏)
皎皎练练得蓝则青得丹则赤得蘖则黄得涅则黑玉
卷九十三 第 21b 页 WYG0959-0452d.png
不琢则南山之圆石(意林/正部)
水性虽能流不导则不通人性虽能智不教则不达学
犹植也不学将落(意林成/败志)
象弭饰堂溪之材鹫羽加淇园之竹(文苑英华周/宣帝檄一)
明珠不莹焉发其光宝玉不琢不成璋圭(太平御览珍/宝部珠下)
铁使平越之工铸之以为剑而弗加砥砺则以刺不入
击不断磨之以砻砺加之以黄砥则刺也无前击也无
下自是观之砺之与弗砺其相去远矣今人皆砺其剑
卷九十三 第 22a 页 WYG0959-0453a.png
而弗知砺其身夫学身之砥砺也(太平御览/杂物部砺)
志不务学弗能成才如以盆盎之水求一山之形形不
可得则志由此惑(何氏语/林识鉴)
譬如有人遇得宝珠示治宝者言我此宝价直无量然
其形色未甚光鲜汝当为我如法磨莹但令鲜净勿怀
形色其治宝者随彼所言依法专心如如磨莹如是如
是光色渐发乃至究竟映彻表里既修治已价直无量
(波罗蜜多经卷/五百七十五)
卷九十三 第 22b 页 WYG0959-0453b.png
譬如芽种皆依地生由勤溉灌令芽生长(苏婆呼童/子经卷上)
   求明
谁能革浊清我濯溉谁能昭闇启我童昩(后汉书/傅毅传)
不知而问尧舜无有而求天府先王之道则尧舜已六
二之博则天府已(荀子/大略)
朱儒问径天高于修人修人不知曰子虽不知犹近之
于我故凡问事必于近者(淮南子/说山训)
通于学者若车轴转毂之中不运于己与之致千里终
卷九十三 第 23a 页 WYG0959-0453c.png
而复始转无穷之源不通于学者若迷惑告之以东西
南北所居聆聆背而不得不知凡要(淮南子/说山训)
太山之高背而弗见秋毫之末视之可察(淮南子/说林训)
夫指之拘也莫不事申也心之塞也莫知务通也不明
于类也(淮南子/泰族训)
人心必有明焉必有悟焉如火得风而炎炽如水赴下
而流速(徐干中/论治学)
民之初载其矇未知譬如宝在于玄室有所求而不见
卷九十三 第 23b 页 WYG0959-0453d.png
白日照焉则群物斯辩矣学者心之白日也(徐干中/论治学)
苟得其要则八极之外如在指掌百代之远有若同时
不必在乎庭宇之左右俟乎瞻视之所及然后知之也
(抱朴子外/篇对俗)
欲超千里于终朝必假追影之足欲凌洪波而遐济必
因艘楫之器欲见无外而不下堂必由之乎载籍欲测
渊微而不役神必得之乎明师(抱朴子外/篇勖学)
浚井不渫则混泞滋积嘉榖不芸则荑莠弥蔓学而不
卷九十三 第 24a 页 WYG0959-0454a.png
思则疑阂实繁讲肄不精则长惑丧功(抱朴子外/篇博喻)
登玄圃者悟丘阜之卑浮溟海者识池沼之褊披九典
乃觉墙面之笃蔽闻至道乃知拘俗之多迷(抱朴子外/篇广譬)
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
瞑目而无见者也(颜氏家/训务学)
耳之初窒目之始昧必不吝百金遭医千里人不涉学
犹心之聋盲不知远祈明师以攻心术性之蔽也(刘子/崇学)
夫两叶掩目则冥默无睹双珠填耳必寂寞无闻叶作
卷九十三 第 24b 页 WYG0959-0454b.png
目蔽珠为耳鲠二关外拥视听内隔固其宜也(刘子/专学)
天以神明光烛幽明照曜四方人以潜心钩深致远探
赜索隐(扬子法言/注问神篇)
以明照物明尽则照穷而勿照之明犹无得之得无得
而得斯为真得故勿照之明斯为真明矣演真明而广
照何止鉴穷沙界乎(李善注文选王简/栖头陁寺碑文)
人皆知涤其器莫知洗其心君子审其宗而后学明其
道而后行(意林物/理论)
卷九十三 第 25a 页 WYG0959-0454c.png
登山小鲁汎海难沂参珉见璧辩砾知玑(艺文类聚内/典部内典颂)
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黄帝素问灵枢/经九针十二原)
犹如半月渐见光明(元阳妙/经卷二)
亦如有人处于闇室执大炬火悉见诸物元阳法炬亦
复如是(元阳妙/经卷九)
如于暗室得大明灯普使一切得是光明(三十六部尊/经上真经偈)
犹如明镜能见色象了了分明种种差别是镜中象不
可定说是有是无而亦得言镜中有像一切众生心镜
卷九十三 第 25b 页 WYG0959-0454d.png
明故见真道像又如止水无涛波故影现日月星辰飞
鸟日月星辰及以飞鸟悉见水底一切诸物亦见自影
了了分明此水物及所见影俱非真实不可言有不可
言无一切众生心水澄清见道身影亦复如是(灵宝秘/蜜经)
如灯破闇名之为灭(海空智藏/经哀叹品)
又如矿中金治已转增明(大宝积经/卷二十八)
譬如有镜尘翳所覆或取塼末及以油灰磨拭令净(大/宝)
(积经卷/五十五)
卷九十三 第 26a 页 WYG0959-0455a.png
犹如日月云雾覆蔽猛风卒起吹令四散而此日月忽
然大明(大宝积经/卷五十五)
譬如小灯烛光或在壁或在室能灭大黑闇分(大宝积/经卷一)
(百十/)
譬如千岁冥室未曾见明若然灯时闇宁有念我久住
此不欲去耶(大宝积经卷/一百一十二)
譬如有药名无垢光若复有人用涂其眼眼得清净一
切暗色不能为障(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二)
卷九十三 第 26b 页 WYG0959-0455b.png
譬如日出光之所及众闇咸除日没光谢闇便如故(大/乘)
(显识经/推三)
譬如热铁团热去铁无损解脱者亦尔惑尽而清凉(大/乘)
(密严经/卷上)
譬如室内久来有闇若将灯入即便闇灭(苏婆呼童/子经卷下)
问慧者如冥中有灯火(佛说阿含正/行经敬六)
譬如人有镜不明不见形磨去其垢即自见形人已去
贪淫瞋恚愚痴譬如磨镜(佛说阿含正/行经敬六)
卷九十三 第 27a 页 WYG0959-0455c.png
譬如日出众冥皆索(修行道地/经菩萨品)
譬如日月以五事覆曀烟云尘雾罗㬋阿修罗手障则
不能明照人心亦如是为五盖所覆自不能利亦不能
益人(大智度论/卷十七)
治暗光明复有三种一在夜分谓星月等二在昼分谓
日光明三在俱分谓火珠等(瑜伽师地/论卷十一)
当知初明治三种暗一者夜暗二者云暗三者障暗(瑜/伽)
(师地论/卷十一)
卷九十三 第 27b 页 WYG0959-0455d.png
千载阙疑从春冰而俱泮一世颠倒与浮云而俱开(弘/明)
(集卷/十)
夫日舒则夜卷月生则阴灭灯之破暗犹慧之销障(法/苑)
(珠林卷/三十五)
 
 
 
 喻林卷九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