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1a 页 WYG0458-019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东林列传卷二
            江阴 陈鼎 撰
 明
  邵宝传
邵宝字国贤无锡人年十九学于江浦庄昶昶深器之
成化二十年举进士授知许州其治以兴起教化为务
月朔会诸生于学宫讲明义利公私之辨正颖考叔祠
卷二 第 1b 页 WYG0458-0193b.png
墓改魏文帝庙以祠汉悯帝曰帝不称献而称悯从昭
烈所谥也州有巫言龙骨出地中为祸福宝取骨毁于
庭杖巫而遣之尤急民事躬课农种仿朱子社仓立积
散法行计口浇田法以备凶荒弘治七年入为户部员
外郎崇王奏乞正阳镇抽分课银帝欲与宝谓侍郎刘
大夏曰正阳畿辅地制不以封岂可使藩府收其商课
如以春秋许田之义明白论列上宜听从且课以救荒
设非旧额宜革去大夏以其议上帝从之历本部郎中
卷二 第 2a 页 WYG0458-0193c.png
迁江西接察司副使提调学校至则率诸生释菜周元
公祠修白鹿书院学舍以处来学者其教以致知力行
为本先行检而后文艺江西俗好阴阳家言有数十年
不葬父母者宝为令生员不葬亲者不得与试于是相
率举葬以千计宁王宸濠索诗文峻却之后宸濠败有
司校勘独无宝迹迁浙江按察使再迁右布政司与镇
守太监勘处州银矿宝曰费多获少劳民伤财虑生他
变卒奏寝其事进湖广左布政司正德四年擢都察院
卷二 第 2b 页 WYG0458-0193d.png
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时刘瑾擅政宝议事至京绝不
与通平江伯陈熊漕帅也赂瑾少瑾憾之一日昧爽遣
校尉数辈追宝至左顺门曰行逮汝张䌽曹元二尚书
自内出私语宝曰内执政谓君第劾平江则无后命矣
宝曰平江功臣之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二人
默然去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劾宝徇庇遂逮熊下诏
狱勒宝致仕瑾诛起巡抚贵州寻迁户部右侍郎进左
侍郎命兼左佥都御史处置粮运及会勘通州城濠归
卷二 第 3a 页 WYG0458-0194a.png
奏俱称旨先是宝为布政司时以母老乞归养格于例
不得至是再请诏许归省抵家又疏终养始报可世宗
即位起南京礼部尚书再疏辞命有司以礼存问母丧
阕请致仕不允时宝门人桂萼以议礼骤贵虚揆席以
招之不赴寻卒赠太子太保谥文庄宝三岁而孤事母
过氏至孝母疾为奏告天愿减已算延母年时甫十岁
终养归尝得疾左手不仁犹朝夕侍亲侧不懈生平潜
心理学躬行实践而不肯居道学名尝曰愿为真士夫
卷二 第 3b 页 WYG0458-0194b.png
不为假道学举南畿受知于李东阳为诗文典重和雅
以东阳为宗至于原本经术粹然一出于正所著学史
简端二录巡抚吴廷举上于朝其定性书说漕政举要
容春勿药诸集又若干卷晚自号二泉学者称二泉先
生家居以造就乡党人材为急无锡故有东林书院为
宋杨时讲学处后废宝与其门人华云读书其地乃搆
精舍仍名曰东林讲学其间厥后东林之教盈天下实
自宝始又建五贤祠于学之东祀杨龟山以喻樗尤袤
卷二 第 4a 页 WYG0458-0194c.png
李祥蒋重珍配祀万历甲辰顾宪成高攀龙重修东林
书院建道南祠亦以杨龟山主祀罗从彦及喻樗尤袤
李祥蒋重珍胡珵配之而以宝从祀焉
外史氏曰先生为东林发轫者也岂特真士夫哉溯其
居官所行之政在在皆合于道视学江右所得之士君
子济济不趋瑾不附萼卒以身退及居林下又创东林
讲学以造就乡党人材既而顾高辈出揭其遗风流韵
遂至贤良忠义盈满天下可谓真道学矣岂特真士夫
卷二 第 4b 页 WYG0458-0194d.png
而已哉
  顾宪成传(弟允成/) (孙枢/)
顾宪成字叔时无锡人自父学徙居泾里又号泾阳少
夐悟从师讲养心莫善于寡欲前请曰窃以为寡欲莫
善于养心心为主欲为役主强则役拱伏矣十岁读韩
昌黎讳辨每遇其父名辄讳之然不可胜讳郁郁不乐
师诘之故以告其父曰昔唐韩安王讳忠语其子曰汝
讳我是忘忠也忠可忘乎忘忠则我可忘也自是遂不
卷二 第 5a 页 WYG0458-0195a.png
讳其父告宪成曰学之不可忘亦犹忠也宪成谨受教
家贫不能延师就学邻塾归必篝灯诵读恒至达旦其
举业之文垂髫已震踔一时矣稍长即从事理学万历
四年举乡试第一八年成进士授户部主事时大学士
张居正病朝士群祷于神宪成独不可同官代之署名
宪成使人涂灭之居正死改吏部主事请告归读易春
秋者三年补验封司主事十五年大计京朝官时都御
史辛自修掌计事执政尽丧其私人人皆恚之时工部尚
卷二 第 5b 页 WYG0458-0195b.png
书何起鸣被劾起鸣讦自修以媚执政给事中陈与郊
承风旨并论二人实庇何而攻辛于是自修起鸣并罢
并责四御史纠起鸣者宪成上疏言何起鸣讦辛自修
既罢自修谢之矣而又降四御史是欲缄天下之口也
语侵阁臣并责大臣言当各务自反有旨切责谪桂阳
州判至则日与诸生讲学稍迁处州府推官丁母忧服
除补泉州府推官举公廉第一擢吏部考功司主事吏
部从无出而复入者从人望也会有诏三皇子并封王
卷二 第 6a 页 WYG0458-0195c.png
宪成倡四司上言曰皇上因祖训立嫡之条欲暂令三
皇子并封王以待有嫡立嫡无嫡立长臣等伏而思之
待之一言有大不可者太子天下之本豫定太子所以
固本也是故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就见在论嫡之有无
是也待将来之有无非也皇上动称祖训祖训所载立
嫡待嫡之条意各有主与建储之事判然不𩔖皇上第
以其合于己意援而附之为遵祖训乎为悖祖训乎其
不可一也我朝建储家法东宫不待嫡元子不并封廷
卷二 第 6b 页 WYG0458-0195d.png
臣言之甚详皇上以其不合于已概置弗省岂皇上之
创见有加列圣之上乎其不可二也有天下者称天子
天子之元子称太子天子系乎天也君与天一体也太
子系乎父也父与子一体也主鬯承祧于是乎在不可
得而爵也今欲并封三王元子之封何所系乎无所系
则难乎其为名有所系则难乎其为实其不可三也皇
上亦曰权宜云尔夫权宜者不得已而行之也元子为
太子诸子为藩王于理为顺于分为称于情为安有何
卷二 第 7a 页 WYG0458-0196a.png
不得已而然乎耦尊均大逼所由生而姑任之其不可
四也皇上以祖训为法子孙以皇上为法皇上不难创
其所无后世讵难袭其所有自是而往幸皆有嫡可也
不然是无东宫也又幸而如皇上之英明可也不然凡
皇子皆东宫也毋乃启万世之大患乎其不可五也皇
后与皇上共承宗祧期于宗祧得人而已皇上之元子
诸子即皇后之元子诸子恭妃皇贵妃不得而私之统
于尊也岂必如辅臣王锡爵之请须拜皇后为母而后
卷二 第 7b 页 WYG0458-0196b.png
称子哉皇上何不断以大义而为此区区其不可六也
况始者奉旨少待二三年而已俄改于二十年又改于
二十一年然犹可以岁月期也今曰待嫡是未可以岁
月期矣命方布而忽更意屡迁而愈缓皇上何以谢天
下其不可七也自并封之命下叩阍上封事者不可胜
数至里巷小民亦聚族而窃议是孰使之然哉人心之
公也而皇上犹责辅臣以担当锡爵夙夜趋召正欲为
国家定此大事排群议而顺上旨岂所谓担当必积诚
卷二 第 8a 页 WYG0458-0196c.png
感悟纳皇上于无过之地乃真担当耳不然皇上且不
能如天下何而况锡爵哉其不可八也皇上神明天纵
信非溺宠狎昵之比而不谅者见影而疑形闻响而疑
声即臣等亦有不能为皇上解者皇上盛德大业比隆
三五而乃来此意外之纷纷不亦惜乎其不可九也伏
愿皇上反观长虑无违成宪无拂舆情无爽初命使皇
元子早正储位皇第三子皇第五子各就王爵父父子
子君君臣臣兄兄弟弟宗庙之福社稷之庆悉在是矣
卷二 第 8b 页 WYG0458-0196d.png
宪成又贻书锡爵反覆辨论其后并封之议卒寝二十
一年内计吏部尚书孙鑨考功郎中赵南星尽黜执政
私人宪成实左右之南星奉旨罢宪成疏请同罢不报
时邹元标已转南刑部求去有旨放之去宪成力劝锡
爵疏留勉从之及冢宰孙鑨罢推代者时赵用贤以侍
郎署吏部事锡爵嘱推礼部尚书罗万化万化翰林也
又其同气锡爵欲用为冢宰尽揽其权以归政府宪成
曰往者内阁之推不专在翰林今已专据之矣而复兼
卷二 第 9a 页 WYG0458-0197a.png
冢宰是翰林之外虚无人矣此决不可用贤以告锡爵
锡爵大恚然其议遂格而陈有年尚书吏部矣及宪成
典选有会推阁臣之命吏部举七人以山阴王家屏为
首而万化不与焉锡爵恚甚扬言曰罗君推冢宰曰非
翰林所宜今推内阁何又不可耶复以属有年有年不
听而劾万化者疏又至于是罢有年削宪成籍给事中
逯中立上疏力救并见黜先是宪成见群贤播弃日多
思渐相汲引非锡爵意也值其假沐而推孟一脉王德
卷二 第 9b 页 WYG0458-0197b.png
新辄得旨锡爵佯喜谓之曰此机甚佳自此益急推举
欲以激上怒又委过焉自宪成去而怀忠持正者充塞
林下矣是时其弟允成亦得罪归里与兄日集群贤讲
学取孔孟程朱之书而阐明之高明者闻之可入始学
者闻之不骇既又得先辈邵宝所修杨时东林祠遗址
于东林庵旁辟为东林书院大会吴越之士讲习其中
岁有会月有纪而东林之名满天下矣三十六年起南
京光禄寺少卿疏辞不就又推顺天府丞命不下再陪
卷二 第 10a 页 WYG0458-0197c.png
推左佥都御史时孙丕扬再起为冢宰矣先是二十三
年丕扬以冢宰掌外察黜督学马犹龙及参政丁此吕
等侍郎沈思孝争之强丕扬不听疏逮此吕罗致之遣
戌而死以是并不悦思孝而又有人言思孝欲夺其位
及淮扬巡抚李三才亦其所不悦至是廷臣力攻三才
宪成为移书政府及丕扬谓三才在淮扬能制税珰不
敢动安民弭乱之功甚大其人磊落非暮夜受金者又
言思孝犹龙之贤丕扬曰吾巳容之矣既而一二攻三
卷二 第 10b 页 WYG0458-0197d.png
才者稍侵宪成宪成惟自反不与稽也又其甚者以东
林为诟厉物论喧豗是非错互于宪成何与哉方宪成
之再入铨曹也赵南星亦被罪尚书孙鑨亦夺俸三月
宪成与李复阳同疏申救不报而允成等皆贬官亡何
宪成亦削籍大抵锡爵之谋也而当锡爵再被召宪成
犹惓惓望之所上叶向高孙丕扬书期其破嚣录善去
私效忠盖其忧天下之深爱国之至不暇计其言之可
否也至其论学首辩阳明无善无恶心之体一语其时
卷二 第 11a 页 WYG0458-0198a.png
管志道亦设讲于三吴主一贯三教而实入于禅宪成
谓释氏三藏十二部五千四百八十卷一言以蔽之曰
无善无恶然辩四字于告子易辩四字于释氏难以告
子之见性粗释氏之见性微也辩四字于释氏易辩四
字于阳明难在释氏自立空宗在吾儒阴坏实教也又
曰自古圣人教人为善去恶而已为善为其固有也去
恶去其本无也本体如是工夫如是其致一而已矣阳
明岂不教人为善去恶乎然既曰无善无恶而又曰为
卷二 第 11b 页 WYG0458-0198b.png
善去恶学者执其上一语不得不忽下一语也至于忽
下一语其上一语虽欲无弊不可得矣罗念庵曰终日
言本体不说工夫才拈工夫便是外道使阳明再生亦
当攒眉王塘翁曰心意知物皆无善无恶学者以虚见
为实悟必凭此语如服鸩毒岂不杀人然则阳明再生
目击兹弊将有摧心扼腕不能一日安者何但攒眉已
乎其维持正学皆此𩔖也万历四十年卒年六十三殁
后十五年犹以党人夺职崇祯初赠吏部左侍郎谥端
卷二 第 12a 页 WYG0458-0198c.png
文所著有泾皋藏稿小心斋劄记大学通考质言东林
会语商语还经录证性编桑梓录诸书弟允成字季时
号泾凡举万历十一年会试十四年廷试对策切直有
曰内宠将盛群小将逞语侵郑贵妃读卷官览之大惊
抑置第三甲时御史房寰疏诋南京右都御史海瑞允
成不胜愤合同榜进士彭遵古诸寿贤具疏曰人贪则
畏人攻其贪未有执已之贪而攻人之廉者夫欲天下
人为寰甚易为瑞甚难寰身享贪饕之利而诋瑞为欺
卷二 第 12b 页 WYG0458-0198d.png
世盗名臣等之所痛心也得旨削籍久之廷臣荐允成
学行授南康府教授以母病谢不赴母忧服除补保定
府教授累迁礼部仪制司主事三王并封议起允成与
同官张纳陛等力陈不可考功郎中赵南星被谴复疏
救谪光州判官立朝仅六十日允成谢光州归与兄宪
成讲学东林每以狂狷自处疾世之为乡愿而托于中
行者卒年五十四天启初赠尚宝司丞宪成孙枢天启
中举人以学行闻于世
卷二 第 13a 页 WYG0458-0199a.png
外史氏曰先生昆季有绝人之才而用其全力于学恪
守程朱力阐性善之旨居官虽未究其用而所与天子
宰相争是非者皆宗社大计晚年倡道东林引掖后学
四方贤士争归之或亦有附以为名高而忌者遂目之
为党其后争三案者攻魏忠贤者大率东林之人于是
小人之害君子更以东林为名门户相攻二三十年未
已要自天启以迄崇祯之末其间忠节之士接踵而出
不可谓非讲学之力也当先生之始事不过二三同志
卷二 第 13b 页 WYG0458-0199b.png
阐明绝学岂尝欲树坛坫标榜清流及乎应和既广其
徒颇以操持国是鉴别流品于是朋党之祸起视汉之
东京几无以异焉高景逸先生云自孟子以来得朱子
千四百年间一折衷也自朱子以来得顾子又四百年
间一折衷也则其所学之正直接程朱者矣
  高攀龙传(华允诚/)
高攀龙字存之号景逸无锡人年二十五闻顾宪成讲
学始志于学万历十七年成进士其举会试吏部考功
卷二 第 14a 页 WYG0458-0199c.png
员外郎赵南星所取士也授行人司行人时四川按察
司佥事张世则疏诋程朱传注献所著大学初义请颁
学宫一改章句之旧攀龙上言略曰臣维自昔儒者说
经不无异同而是非不容乖谬今以程朱大贤谓其学
曰不能诚意谓其教曰误人为是耶为非耶我太祖高
皇帝即位之初首立太学命许存仁为祭酒一宗朱氏
之学令学者非五经孔孟之书不读非濂洛关闽之学
不讲成祖文皇帝益张而大之命儒臣辑五经四书大
卷二 第 14b 页 WYG0458-0199d.png
全及性理全书颁布天下饶州儒士朱季友诣阙上书
专诋周程张朱之说上览而怒曰此儒之贼也命有司
声罪杖遣悉焚其所著书曰毋误后人于是邪说屏息
迨今二百馀年庠序之所教制科之所取一禀于是不
意今日乃有世则者肆然欲变祖宗之制率天下而背
之也且自世庙以前虽有训诂词章之习而天下多实
学自穆庙以来率多穿凿虚幻之谈而弊不知所终使
世则之言一倡人人得自骋其私浮词邪说充塞天下
卷二 第 15a 页 WYG0458-0200a.png
二祖列宗之教荡然扫地矣朝廷是之二十年冬奉诏
南京谒孝陵时大学士王锡爵再起当国癸巳京察孙
鑨为吏部尚书赵南星为考功主计所排斥与相臣忤
而台省长官耻不得与于是言者论谪南星孙鑨罢郎
中于孔兼主事顾允成薛敷教等力争皆谪而吏部侍
郎赵用贤亦被论将并去之都御史李世达疏救复为
户部郎中杨应宿所攻遂与用贤俱去吏部为之一空
明年攀龙使归即上疏论其事语侵辅臣又言杨应宿
卷二 第 15b 页 WYG0458-0200b.png
借不附吏部之名致阿徇内阁之实反谓近世一种小
人专以抗阁臣为风裁附吏部为得计其为说愈佞而
其为害愈深阁臣不当阴除异已锄善𩔖以空人国疏
入应宿再劾南星等赃私而言攀龙与选郎顾宪成为
姻此疏其阿吏部之实也时言官多佐内阁攻铨司御
史吴弘济独抗章谓攀龙为君子正论应宿为小人邪
说有旨会勘弘济遂夺职攀龙谪广东揭阳县典史二
十二年七月攀龙取道浙闽以达揭阳遂渡钱塘登严
卷二 第 16a 页 WYG0458-0200c.png
光钓台所至亦讲学不辍寻入武彝谒蔡元定祠憩朱
熹精舍益以道学为己任抵揭阳潮之人士皆从之游
经其指授皆知向学及归学益有得自筑室漆湖之上
曰水居时读书习静其中又与顾宪成修复东林书院
祀宋儒杨时偕诸同志以道学相切劘海内士大夫之
贤者闻其名皆尊东林从者日众后邪臣遂指之为门
户四十年宪成卒攀龙乃专讲席徘徊家居三十年名
益重天启改元起为光禄寺丞二年进本寺少卿时礼
卷二 第 16b 页 WYG0458-0200d.png
部尚书孙慎行追论红丸归罪旧辅方从哲下廷臣会
议攀龙谓从哲交通国戚表里为奸心不知有君无逃
首恶之罪议甚峻转太常寺少卿复上疏略曰礼部尚
书孙慎行论旧辅方从哲一疏关系甚大堤防甚远从
哲之罪非止红丸其最大者交结郑国泰父子所以谋
先帝者不一始以张差之梃继以美姝之进终以文升
之药从哲力左右之培植其为郑者诛锄其不为郑者
一时若狂知有郑而已此贼臣也讨贼则为陛下之孝
卷二 第 17a 页 WYG0458-0201a.png
而说者乃曰为先帝隐讳则为孝此大乱之道也又如
戎政尚书黄克缵论李选侍一事陛下念圣母则宣布
选侍之罪念皇考则优待选侍以礼义尽仁至而说者
乃曰为圣母隐讳则为孝明如圣谕以为假托忠如杨
涟以为居功人臣避居功必且甘居罪君父有急袖手
旁观此大乱之道也若惑其说孝不知其孝不孝以为
大孝忠不知其忠不忠以为大忠事有不辨于至微贻
祸于无穷者皆如此类如方从哲郑养性岂容一日不
卷二 第 17b 页 WYG0458-0201b.png
讨尚令居辇毂下耶疏入传旨高攀龙诬朕不孝当重
谴阁臣叶向高力救免是时持异议者甚众给事中王
志道首疏附和攀龙又遗书责之曰人臣为国当杜渐
防微惩前毖后不宜为乱贼逭诛为君父种祸也夫以
青宫紫禁之中忽有荆轲聂政之入于饮食男女之内
行其斧斤鸠毒之谋皆意想所不及而实中外所共知
此而讳之是为乱贼设护身之符若更加之正人以诬
谤不几为乱贼立钳口之法乎皇祖威福在手妙于调
卷二 第 18a 页 WYG0458-0201c.png
停是皇祖身上事皇考仁孝根心妙于隐忍是皇考身
上事皇上祖考在念妙于处分是皇上身上事若夫执
大义守法纪君仇必报君贼必讨是臣子身上事上下
相维并行不悖今但言孝经尊亲而不言春秋讨贼言
主上父子之亲不言臣下君臣之义言主上一时之权
不言宇宙万世之经使乱臣贼子闻之而喜忠臣义士
闻之而惧一喜一惧之间所系世道人心岂其微哉时
从哲虽得免议而天下以为三案是非非斯言不能折
卷二 第 18b 页 WYG0458-0201d.png
也五月升太常寺少卿时御史邹元标冯从吾建首善
书院于京师攀龙时与讲会方郑之党憎而且惧给事
中朱童蒙因疏讦东林目为朋党于是元标等皆去位
攀龙随乞休不允进刑部右侍郎时魏忠贤用事群小
争附而赵南星为吏部尚书不附忠贤都御史缺廷推
属攀龙攀龙谓师生不当分掌部院徒为攻门户者藉
口力辞不得既就职首劾罢忠贤私人崔呈秀先是副
都御史杨涟劾忠贤二十四大罪涟亦东林人于是群
卷二 第 19a 页 WYG0458-0202a.png
小合谋嗾忠贤曰东林必杀公适会推山西巡抚以谢
应祥名上御史陈九畴诬劾部院徇私有旨切责遂与
南星俱罢归数月忠贤呈秀势益张修怨益力五年四
月诏狱起欲以汪文言赃坐攀龙赖吴锦衣者持之得
免八月又诏毁东林书院攀龙乃移祀杨时于道南祠
戌南星逮杨涟魏大中等杀之而削攀龙职方大中之
就逮也过无锡攀龙操舟送之高桥群小知之益怒令
织造太监李实劾周顺昌等攀龙与焉缇骑将至有侦
卷二 第 19b 页 WYG0458-0202b.png
其事以告者是日攀龙谒道南祠作告龟山先生文焚
之归与二门生一弟酌后园池上闻官旂已至吴门逮
顺昌笑曰吾视死如归今果然矣晚复与家人饮夜半
信益急乃整衣至书斋谓诸子曰吾稍料理为就道计
姑暂退遂作字二纸锁箧中复入与夫人语而出二孙
侍取所封纸置几上示之曰明日以此付官旂毋先发
因扄户移时不闻声诸子排户入一灯荧然发所封纸
则遗表也云臣虽削夺臣系大臣大臣受辱则辱国故
卷二 第 20a 页 WYG0458-0202c.png
北面叩头从屈平之遗则君恩未报愿结来生臣攀龙
垂绝书乞使者执此以报皇上复有别友书云仆得从
李元礼范孟博游矣一生学问至此亦稍得力诸子惶
骇奔池畔则已沈死衣冠端立如平生年六十五先是
就逮诸臣皆具极刑毙诏狱不辱者攀龙一人而已崇
祯元年诏褒恤死事诸臣赠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谥忠
宪荫一子攀龙生负重望以直道不容于时虽位列九
卿立朝未及数载至其护善类击奸党盖孤忠自许死
卷二 第 20b 页 WYG0458-0202d.png
而后已者今世传其书有异端辨困学记周易孔义春
秋孔义高子遗书编辑朱子要语皆本主敬格致之说
尝谓人曰善学孔子者无如朱子故所学为得其正与
顾宪成邹元标冯从吾辈齐名裒然东林之冠论者谓
有明理学名儒如陈献章之洒落胡居仁之主敬薛瑄
之实践王守仁之超悟攀龙殆兼有之而无其弊门人
华允诚字汝立号凤超无锡人天启二年进士少受易
于钱一本及长从攀龙闻主静之学攀龙入朝允诚从
卷二 第 21a 页 WYG0458-0203a.png
攀龙与人书曰仆一路受凤超之益整齐严肃殆若性
成故居之甚安授工部都水司主事崇祯初进员外郎
改兵部职方司员外郎感时事上三大可惜四大可忧
疏直纠大学士温体仁吏部尚书闵洪学阁部朋比阿
党市权奉旨切责令回奏因尽发洪学诸交通状帝知
允诚忠实仅夺俸未几请终养归大学士周延儒再召
颇以收揽清流为名邀允诚一见固不往福王称号江
南起为吏部验封司员外郎见时事不可为告归在官
卷二 第 21b 页 WYG0458-0203b.png
仅十三日未几南都亡遂匿不出后以不薙发故同其
从孙尚濂被执俱死焉
外史氏曰东林自顾泾阳先生于万历二十二年会推
阁臣罢归与同邑高景逸刘本孺安我素诸君子讲学
之所一时清流趋之如市而东林之名遂满天下推其
名高之故始于争立国本一请再请乃至三请屡请而
不允甚而严逐之远窜之既而廷杖累累流血满庭而
争之益力当时政府不相济而相轧于是遂目争者为
卷二 第 22a 页 WYG0458-0203c.png
党人一斥不复沈一贯阴为贼害恃权求胜受黜者身
去而名高东林君子之誉沸宇内尊其言为清议即中
朝亦以其是非为低昂门庭愈峻而求进者愈众甚矣
学之不可不讲也学不讲则圣道不明而人心蔽廉耻
丧焉当其讲学之意原以发明人心道心纲常伦理出
则致君泽民斥邪扶正以刚介节烈为重以礼义廉耻
为贵故胥天下而化焉于是庙廊之上或以清流自负
者小人辄忌之嫉之挤以污垢之秩曰毋使其耀口或
卷二 第 22b 页 WYG0458-0203d.png
点盐𣙜之役者必攒眉蹙额环妻子而流涕曰自兹不
可以为人矣故莅任必矫其廉洁顾以自赎然腥膻之
名卒不可洗遂负没齿之恨每罢官归里者若破车罢
马残书数簏乡党卒以为贤愿与约婚姻结金兰相与
往还不倦若归有馀赀买田宅高栋宇即亲弟侄亦鄙
以为贪夫至于亲戚朋友老死不相往来宗族父老之
严者拒不令入家庙曰恐辱吾祖宗也曰吾祖宗亦羞
见汝此等贪夫也由是深山穷谷虽黄童白叟妇人女
卷二 第 23a 页 WYG0458-0204a.png
子皆知东林为贤贩夫竖子或相诮让辄曰汝东林贤
者耶何其清白如是耶至今农夫野老相传以为口实
犹谍谍不休焉自泾阳先生救淮抚之书出而东林之
祸萌未几妖书狱起梃击案兴而君子小人有不容之
势矣乃至摧遏正人必欲一网打尽辛亥京察孙丕扬
主之于是攻东林者起矣丁巳京察郑继之主之则尽
攻东林者矣世之所谓清流者驱除殆尽时台谏有齐
楚浙三方鼎峙之号士大夫有清誉者莫不垂首丧气
卷二 第 23b 页 WYG0458-0204b.png
焉迨光宗即位叶向高刘一燝执政邹元标赵南星周
嘉谟冯从吾辈皆班九卿一时清流稍有起色奈诸君
子持论太严于是争红丸争移宫而东林之祸炽矣及
夫熹宗委命阉寺熊王之狱既成杨左之祸遂烈又假
三案以媒孽东林而正人君子几无噍类说者谓汉家
党锢四十年而黄巾起党锢始解然无补于汉室之亡
东林亦四十馀年而闯贼犯阙门户乃败更无救于明
社之墟噫是何言欤崔魏煽逆不有杨左诸君则赵高
卷二 第 24a 页 WYG0458-0204c.png
问鼎矣闯贼渫血不有范景文李邦华倪元璐刘理顺
马世奇诸公则河岳蒙羞乾坤削色矣东林自争立储
以来趋义如骛王锡爵等依违荧惑于上与诸君子相
左及崔魏播虐魏广微附和勾结诸君子必欲芟恶除
奸如农夫之务去草而蹈祸益深崇祯之朝宰相如温
体仁周延儒杨嗣昌等容悦取媚覆餗贻讥而诸君子
以纲常名教自任始终矛盾天下事不可为矣东林初
起者为顾为高为邹为赵继之者为杨为左再继之文
卷二 第 24b 页 WYG0458-0204d.png
震孟姚希孟最后则马世奇辈皆节义文章足以惊天
地动鬼神者也攻之者始为沈一贯继则亓诗教宫应
震吴亮嗣刘廷元赵兴邦韩浚汤宾尹韩敬等其后则
朱童蒙乔应甲傅櫆傅继教傅应星陈良训张讷曹钦
程霍维华潘汝桢范济世崔呈秀魏广微徐大化杨炳
陈序倪文焕石三畏顾天埈顾鼎臣梁梦环岳骏声杨
所修康丕扬周应秋薛贞杨维垣等又继以温薛张陈
最后者为马为阮而天下亡矣呜呼东林非亡明者攻
卷二 第 25a 页 WYG0458-0205a.png
东林者亡之也哀哉
 
 
 
 
 
 
 
卷二 第 25b 页 WYG0458-0205b.png
 
 
 
 
 
 
 
 东林列传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