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百六十一
卷二百六十一 第 1a 页 WYG0440-036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六十二
           明 杨士奇等 撰
  漕运
汉武帝时河东守番系上言曰漕从山东西岁百馀万
石更砥柱之限败亡甚多而亦烦费穿渠引汾溉皮氏
汾阴下引河溉汾阴蒲坂下度可得五千顷五千顷故
尽河壖弃地民茭牧其中耳今溉田之度可得谷二百
卷二百六十一 第 1b 页 WYG0440-0368b.png
万石以上榖从渭上与关中无异而砥柱之东可无复
漕天子以为然
时人有上书欲通褒斜道(褒中县也斜谷名音/邪又曰褒斜二水名)及漕事
下御史大夫张汤汤问其事因言抵蜀从故道多阪回
远今穿褒斜道少阪近四百里而褒水通沔斜水通渭
皆可以行船漕漕从南阳上沔入褒褒之绝水至斜百
馀里以车转从斜下下渭如此汉中之榖可致山东从
沔无限便于砥柱之漕且褒斜材木竹箭之饶拟于巴
卷二百六十一 第 2a 页 WYG0440-0368c.png
蜀天子以为然拜汤子卬为汉中守发数万人作褒斜
道五百馀里道果便近而水湍石(湍一/作溲)不可漕
宣帝五凤中大司农中丞耿寿昌以善为算能商功利
得幸于上奏言故事岁漕关东榖四百万斛以给京师
用卒六万人宜籴三辅弘农河东上党太原郡榖足供
京师可以省关东漕卒过半又白增海租二倍天子皆
从其计御史大夫萧望之奏言故御史属徐宫(御史大/夫属)
家在东莱言往年加海租鱼不出长老皆言武帝时县
卷二百六十一 第 2b 页 WYG0440-0368d.png
官尝自渔海鱼不出后复予民鱼乃出夫阴阳之感物
𩔖相应万事尽然今寿昌欲近籴漕关内之榖筑仓治
船费直二万万馀(万万/亿也)有动众之功恐生旱气民被其
灾寿昌习于商功分铢之事其深计远虑诚未足任宜
且如故
后魏大武帝延和七年薄骨律镇将刁雍上表曰奉诏
高平安定统万及臣所守四镇出车五十乘运屯榖五
十万斛付沃野镇以供军粮臣镇去沃野八百里道多
卷二百六十一 第 3a 页 WYG0440-0369a.png
深沙轻车来往犹以为难设令载榖不过二十石每涉
深沙必致滞陷又榖在河西转至沃野越度大河计车
五千乘运十万斛百馀日乃得一返大废生民耕垦之
业车牛艰阻难可全至一岁不过二运五十万斛乃经
三年臣前被诏有可以便国利民者动静以闻臣闻郑
白之渠远引淮海之粟溯流数千周年乃得一至犹称
国有储粮民用安乐今求于牵屯山河水之次造船二
百艘二船为一舫一船胜榖二千斛一舫十人计须千
卷二百六十一 第 3b 页 WYG0440-0369b.png
人臣镇内之兵率皆习水一运二十万斛方舟顺流五
日而至自沃野牵上十日还到合六十日得一返从三
月至九月三返运送六十万斛计用人功轻于车运十
倍有馀不费牛力又不费田诏从之
唐玄宗开元十八年宣州刺史裴耀卿朝集京师帝访
以漕事耀卿条上便宜曰江南户口多而无征防之役
然送租庸调物以岁二月至杨州入斗门四月已后始
度淮入汴常苦水浅六七月乃至河口而河水方涨须
卷二百六十一 第 4a 页 WYG0440-0369c.png
八九月水落始得上河入洛而漕路多梗船樯阻隘江
南之人不习河事转雇河师水手重为劳费其得行日
少阻滞日多今汉隋漕路濒河仓廪遗迹可寻可于河
口置武牢仓巩县置洛口仓使江南之舟不入黄河黄
河之舟不入洛口而河阳柏崖太原永丰渭南诸仓节
级转运水通则舟行水浅则寓于仓以待则舟无停留
而物不耗失此甚利也
二十一年秋雨害稼京师饥帝将幸东都召问所以救
卷二百六十一 第 4b 页 WYG0440-0369d.png
人者京兆尹裴耀卿曰陛下既东巡百司毕从则太仓
三辅可遣重臣分道赈给自东都益广漕运以实关辅
关辅既实则乘舆西还事蔑不济且国家大本在京师
但秦地狭水旱易匮往贞观永徽时禄廪者少岁漕粟
二十万略足今用度寖广运数倍且不支故数东幸以
就敖粟为国大计臣愿广陕运道使京师常有三年食
虽水旱不足忧今天下输丁约四百万使丁出百钱为
陕洛运费又益半为营窖用分纳司农河南陕州又令
卷二百六十一 第 5a 页 WYG0440-0370a.png
租米悉输东都从都至陕河益湍沮若广漕路变陆为
水所支尚赢万计且河南租船候水始进吴工不便河
漕处处停留易生隐盗请置仓河口以纳东租然后官
自雇载分入河洛度三门东西各筑敖仓自东至者东
仓受之三门迫险则旁河凿山以开车道运十数里西
仓受之度宜徐运抵太原仓趋河入渭更无留阻可减
费钜万天子然其计
德宗贞元四年李泌言于上曰江淮漕运自淮入汴以
卷二百六十一 第 5b 页 WYG0440-0370b.png
甬桥为咽喉地属徐州邻于李纳若纳一旦复有异图
窃据徐州则失江淮矣请徙张建封镇徐州割濠泗以
𨽻之则淄青惕息而运路常通江淮安矣上从之
八年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陆贽奏请减京东
水运收脚价于缘边州镇储蓄军粮事宜状曰右臣伏
见陛下每垂睿心经略边境增筑城垒加置戍兵至于
春秋衣装岁时宴犒先后迟速悉由宸衷其为忧勤可
谓至矣其为资费亦以多矣盖以安人固国不惮烦劳
卷二百六十一 第 6a 页 WYG0440-0370c.png
此诚慎虑之深者也然于储蓄大计则未降意良图但
任有司随月供应近岁蕃戎小息年榖屡登所支军粮
犹有匮乏边书告阙相继于朝傥遇水旱为灾粟籴翔
贵凶丑匪茹寇扰淹时或负挽力殚或馈饷路绝则戍
兵虽众不足恃城垒虽固不克居是使积年完聚之劳
适资一夕溃败之辱此乃理有必至而无幸济者也臣
窃为陛下惜之军志曰虽有石城十仞汤池百步无粟
不能守也故晁错论安边之策要在积榖充国建破羌
卷二百六十一 第 6b 页 WYG0440-0370d.png
之议先务屯田历代制禦四夷常为国之大事勇者奋
其力智者贡其谋攻守异宜盛衰殊势柔服而不劳师
旅者则常闻之矣屯师而不务农食者未尝有焉今陛
下广徵甲兵分守城镇除所在营田税亩自供之外仰
给于度支者尚八九万人千里馈粮涉履艰险运米一
斛达于边军远或费钱五六千近者犹过其半犯雪霜
皲瘃之苦冒豺狼剽掠之虞四时之间无日休息倾财
用而竭物力犹苦日给之不充其馀储蓄以备非常固
卷二百六十一 第 7a 页 WYG0440-0371a.png
亦绝意而不暇思也夫屯兵守土以备寇戎至而无粮
守必不固矣遇寇不守则如勿屯平居有残人耗国之
烦临难有启敌纳侮之祸所养非所用所失非所虞以
为制备之规臣窃谓疏矣顷者吐蕃尚结赞率其丑𩔖
越轶封疆朔方五原相继沦陷虽由将帅不武亦因匮
乏得词其事未遥足为深戒昧理而好䛕者必曰当结
赞入寇之日遇贼泚作乱之馀戍卒未多边农尚寡今
则甲兵大备稼穑屡登比于曩时势不同等臣请复陈
卷二百六十一 第 7b 页 WYG0440-0371b.png
近效以质浮词今年夏初寇犯灵武禦则寡力守则乏
粮告急求哀匪朝伊夕有司为之请罪陛下为之轸忧
遽择使臣奔波督运积财以资用高价以招人赖蕃戎
自旋粮道获济封略不坏固非成谋然则盐夏覆而灵
武全唯在幸与不幸之间耳是皆无不拔之势有可骇
之危其为规制之方所谓同归于失矣议者是当今而
非既往岂不曰昧理而好䛕乎今戍卒之加于往时臣
固知之矣今边农之广于往岁臣亦知之矣其所谓归
卷二百六十一 第 8a 页 WYG0440-0371c.png
于失者在于措置乖当蓄敛乖宜利之所生害亦随至
故也陛下忿蕃丑之暴掠惩边镇之空虚缮甲益兵庇
人保境此诚雄武之英志覆育之仁心刷愤耻而扬威
声海内咸望有必攻之期矣既而统帅无律制事失权
戍兵不𨽻于守臣守臣不总于元帅至有一城之将一
旅之兵各降中使监临皆承别诏委任分镇亘千里之
地莫相率从缘边列十万之师不设谋主每至师徒犯
境方驰书奏取裁行李往来动踰旬日比蒙徵发救援
卷二百六十一 第 8b 页 WYG0440-0371d.png
寇已获胜罢归小则蹂籍麦禾大则驱掠人畜是乃益
兵甲而费财用竟何补侵轶之患哉夫将贵专谋军尚
气势训齐由乎纪律制胜在于机权是以兵法有分阃
之词有合拳之喻有进退如一之令有便宜从事之规
故能动作协变通制备垂永久出则同力居则同心患
难相交急疾相赴兵之奉将若四支之卫头目将之守
境若一家之保室庐然后可以捍寇雠护氓庶蕃畜牧
辟田畴天子唯务择人而任之则高枕无虞矣吐蕃之
卷二百六十一 第 9a 页 WYG0440-0372a.png
比于中国众寡不敌工拙不侔然而彼攻有馀我守不
足盖彼之号令由将而我之节制在朝彼之兵众合并
而我之部分离析夫部分离析则纪律不一而气势不
全节制在朝则谋议多端而机权多失臣故曰措置乖
当此之谓乎陛下顷以边兵众多转馈劳费设就军和
籴之法以省运制与人加倍之价以劝农此令初行人
皆悦慕争趋厚利不惮作劳耕稼日滋粟麦岁贱向使
有司识重轻之术弘久远之谋守之有恒施之有制谨
卷二百六十一 第 9b 页 WYG0440-0372b.png
视丰耗善计收积菽麦必归于公廪布帛悉入于农夫
其或有力而无资愿居而靡措贷其种食假以犁牛自
然戍卒忘归贫人乐徙可以足食可以实边无屯田课
责之劳而储蓄自广无惩役践更之扰而守备益严果
能用之足为长算既而有司隘吝不克将明忘国家制
备之谋行市道苟且之意当稔而愿籴者则务裁其价
不时敛藏遇灾而艰食者则莫揆乏粮抑使收籴遂使
豪家贪吏反操利权贱取于人以俟公私之乏困乘时
卷二百六十一 第 10a 页 WYG0440-0372c.png
所急十倍其赢又有势要近亲羁游之士或托附边将
或依倚职司委贱籴于军城取高价于京邑坐致厚利
寔繁有徒欲劝农而农不获饶欲省费而费又愈甚复
以制事无法示人不诚每至和籴之时多支絺纻充直
穷边寒冱不任衣裘绝野萧条无所货鬻且又虚张估
价不务准平高下随喜怒之心精粗在胥吏之手既无
信义率下下亦以伪应之度支物估转高军郡谷价转
贵递行欺罔不顾宪章互相制持莫可禁止度支以苟
卷二百六十一 第 10b 页 WYG0440-0372d.png
售滞货为功利而不察边食之盈虚军司以所得加价
为羡馀而不恤农人之勤苦虽设巡院使相监临既失
纲条转成囊橐至有空申簿帐伪指囷仓计其数则亿
万有馀考其实则百十不足巡院巧诬于会府会府承
诈以上闻幸逢有年复遇无事吞声补旧引日偷安若
遇岁俭兵兴则必立至危迫灵武之事足为明徵臣故
曰蓄敛乖宜此之谓也边之大事在食与兵今食则无
储兵则乏帅谓之有备其可得乎近者缘边诸州频岁
卷二百六十一 第 11a 页 WYG0440-0373a.png
大稔榖籴丰贱殊异往时此乃天赞国家永固封略之
时也而尚日不暇给曾无远图军府有歉食之词穑人
有悔耕之意天赞而不受其利农伤而不恤其穷及凶
灾流行播植堕废虽复悔恨事何可追臣是以屡屡尘
烦所惜在此顷请择人充使委之平籴务农陛下以理
贵因循未赐允许又请乘时丰稔边城加贮军粮有司
以经费无馀其事复寝臣谬当任使待罪枢衡虽神武
之谋不资献纳而职司之分敢忘忧虞夙夜疾心䀌如
卷二百六十一 第 11b 页 WYG0440-0373b.png
焚灼辄复效其鄙薄庶或裨补万分不劳人不变法不
加赋税不费官钱不废耳目之娱不节浮冗之用唯于
漕运一事稍权轻重所宜请为陛下致边军十万人一
年之粮以为艰急之备陛下诚能听臣愚计不受沮伤
百日之间收贮总毕转运常行之务既无失于旧规太
仓岁入之储亦不阙其恒数图虑至熟更无所妨谨具
扬㩁上陈惟陛下留意省察旧制以关中王者所都万
方辐凑人殷地狭不足相资加以六师糗粮百官禄廪
卷二百六十一 第 12a 页 WYG0440-0373c.png
邦畿之税给用不充所以控引东方岁运租米冒淮湖
风浪之弊溯河渭湍险之艰所费至多所济盖寡习闻
见而不达时宜者则曰国之大事不计费损故承前有
用一斗钱运一斗米之言虽知劳烦不可废也习近利
而不防远患者则曰每至秋成之时但令畿内和籴既
易集事又足劝农何必转输徒耗财赋臣以两家之论
互有短长各申偏执之怀俱昧变通之术其于事理可
得粗言夫聚人以财而人命在食将制国用须权重轻
卷二百六十一 第 12b 页 WYG0440-0373d.png
食不足而财有馀则弛于积财而务实仓廪食有馀而
财不足则缓于积食而啬用货泉若国家理安钱榖俱
富烝黎蕃息力役靡施然后恒操羡财益广漕运虽有
厚费适资贫人三者不失其时之所宜则轻重中权而
国用有制矣开元天宝之际承平日久财力阜殷禄食
所颁给用亦广所以不计縻耗励赡军储至使流俗过
言有用一斗钱运一斗米之说然且散有馀而备所乏
虽费何害焉斯所谓操羡财以广漕运者也贞元之始
卷二百六十一 第 13a 页 WYG0440-0374a.png
巨盗初平太仓无兼月之储关辅遇连年之旱而有司
奏停水运务省脚钱至使郊畿之间烟火殆绝都市之
内馁殍相望斯所谓睹近利而不防远患者也近岁关
辅之地年谷屡登数减百姓税钱许其折纳粟麦公储
委积足给数年田农之家犹困榖贱今夏江淮水潦漂
损田苗比于常时米贵加倍氓庶匮乏流庸颇多关辅
以榖贱伤农宜加价籴榖以劝稼穑江淮以榖贵民困
宜减价粜米以救凶灾今宜籴之处则无钱宜粜之处
卷二百六十一 第 13b 页 WYG0440-0374b.png
则无米而又运彼所乏益此所馀斯所谓习见闻而不
达时宜者也今淮南诸州米每斗当钱一百五十文从
淮南转运至东渭桥每斗船脚又约用钱二百文计运
米一斗揔当钱三百五十文其米既糙且陈尤为京邑
所贱今据市司月估每斗只粜得钱三十七文而已耗
其九而存其一馁彼人而伤此农制事若斯可谓深失
矣顷者每年从江淮湖南浙东浙西淮南等道都运米
一百一十万石送至河阴其中减四十万石留贮河阴
卷二百六十一 第 14a 页 WYG0440-0374c.png
仓馀七十万石送至陕州又减三十万石留贮太原仓
唯馀四十万石送赴渭桥输纳臣详问河阴太原等仓
留贮之意盖因往年虫旱关辅荐饥当崔造作相之初
惩元琇罢运之失遂请每年转漕米一百万石以赡京
师比至中途力殚岁尽所以节级停减分贮诸仓每至
春水初通江淮所般未到便取此米入运免令停滞舟
船江淮新米至仓还复留纳填数轮环贮运颇亦协宜
不必每岁加般以增不急之费所司但遵旧例曾不详
卷二百六十一 第 14b 页 WYG0440-0374d.png
究源由迩来七年积数滋广臣近勘河阴太原等仓见
米犹有三百二十馀万石河阴一县所贮尤多仓廪充
盈随便露积旧者未尽新者转加岁月渐深耗损增甚
纵绝江淮输转且运此米入关七八年间计犹未尽况
江淮转输般次不停但恐过多不虑有阙今岁关中之
地百榖丰成京尹及诸县令频以此事为言忧在京米
粟太贱请广和籴以救农人臣今计料所籴多少皆云
可至百馀万石又今量定所籴估价通计诸县贵贱并
卷二百六十一 第 15a 页 WYG0440-0375a.png
雇船车般至太仓榖价约四十有馀米价约七十以下
此则一年和籴之数足当转运二年一斗转运之资足
以和籴五斗比较即时利害运务且合悉停臣窃虑运
务若停则舟船无用舟船无用则坏烂莫脩倘遇凶灾
复须转漕临时鸠集理必淹迟夫立法裁规久必生弊
经略之念始虑贵周不以积习害机宜不以近利隳永
制不贵功于当代不流患于它时虑远防微是其均济
臣今所献庶近于斯减所运之数以实边储存转运之
卷二百六十一 第 15b 页 WYG0440-0375b.png
务以备时要其于详审必免贻忧旧例从江淮诸道运
米一百一十万石至河阴来年请停八十万石运二十
万石旧例从河阴运米七十万至太原仓来年请停五
十万石运二十万石旧例从太原仓运米四十万石至
东渭桥来年请停二十万石运二十万石其江淮所停
运米八十万石请委转运使于漕水州县每斗八十价
出粜计以糙米与细米分数相接之外每斗犹减时价
五十文以救贫乏计得钱六十四万贯文节级所减运
卷二百六十一 第 16a 页 WYG0440-0375c.png
脚计得六十九万贯都合得钱一百三十三万贯数内
请支二十万贯付京兆府令于京城内及东渭桥开场
和籴米二十万石每斗与钱一百文计加时估价三十
已上用利农人其米便送东渭桥及太原仓收贮充填
每年转漕四十万石之数并足馀尚有钱一百一十三
万贯文以供边镇和籴臣已令度支巡院勘问诸军州
米粟时价兼与当管长吏商量今计见垦之田约定所
籴之数得凤翔泾陇邠宁庆鄜坊丹延夏绥银灵盐振
卷二百六十一 第 16b 页 WYG0440-0375d.png
武等道良原长武平凉等城报除度支旋籴供军之外
别拟储备者计可籴得粟一百三十五万石其临边州
县各于当处时价之外更加一倍其次每十分加七分
又其次每十分加五分通计一百三十五万石当钱一
百二万六千贯文犹合剩钱十万四千贯留充来年和
籴所于江淮籴米及减运米脚钱请并委转运使便折
市绫绢絁绵四色即作船般送赴上都边地早寒敛藏
向毕若待此钱送到即恐收籴过时请且贷户部别库
卷二百六十一 第 17a 页 WYG0440-0376a.png
物充用本色续到便令折填其所贷户部别库物亦取
绫绢絁绵四色并依平估价务利农人仍取度支官畜
及车均融般送请各委当道节度及当城兵马使与监
军中使并度支和籴巡院官同受领使计会和籴各量
人户垦田多少先付价直立限纳粟不愿粜者亦勿强
徵其有纳米者每斗六升折粟一斗应所籴得米粟亦
委此三官同检覆分于当管城堡之内拣择高燥牢固
仓窖等收纳封闭仍以贮备军粮为名非缘城守绝粮
卷二百六十一 第 17b 页 WYG0440-0376b.png
及承别敕处分并不得辄有支用待收籴毕具所籴数
并收贮处所闻奏并报中书门下总计贮备粟一百三
十五万石是十一万二千五百人一年之粮来秋若遇
顺成又可更致百馀万石边蓄既富边备自脩以讨则
有赍以守则可久以加兵则不忧所至乏食以敛籴则
不为贪将所邀恢疆保境者得以遂其谋蹙国跳军者
无所辞其罪是乃立武之根柢安边之本源守土庇人
莫急于此倾公臧而发私积犹当悉力以务之况今不
卷二百六十一 第 18a 页 WYG0440-0376c.png
扰一人无废百事但于常用之内收其枉费之资百万
赢粮坐实边鄙又有劝农赈乏之利存乎其间此盖天
锡陛下靖边塞而安国家之时不可失也陛下诚能过
听愚计先聚军储慎择良图更贞师律蠢尔凶丑自当
畏威纵迷款塞之心必无猾夏之虑伏惟少留睿思详
省而明断之其所停减运脚臣已与本司审细计料并
边镇分配和籴数及米粟估价等数各得别状条件分
析谨同封进
卷二百六十一 第 18b 页 WYG0440-0376d.png
宋太祖征太原已济河诸州饷馈集上党城中车乘塞
路上闻之将以稽留罪转运使赵普曰六师方至而转
运使以获罪闻敌必谓储峙不充有以窥我矣非威远
之道也俾能治剧者往莅其州足矣
开宝三年秋三司言仓储月给止及明年二月请分屯
诸军尽率民船以资江淮漕运太祖大怒责之曰国无
九年之蓄曰不足尔不素计而使仓储垂尽乃请屯兵
括民船以运是可卒致乎今设汝安用苟有所阙当罪
卷二百六十一 第 19a 页 WYG0440-0377a.png
汝以谢众三司使楚昭辅惧诣太宗求宽释使得尽力
太宗既许召右知客押衙陈从信问之对曰从信尝游
楚泗知粮运之患良以舟人之食日历郡县勘给是以
凝滞若自发舟计日往复并支可以责其程限又楚泗
运米于舟至京复辇入仓宜宿备运卒令即时出纳如
此每运可减数十日楚泗至京千里旧八十日一运一
岁三运若去淹留之虚日则岁可增一运焉今三司欲
籍民舟若不许则无以责办许之则冬中京师薪炭殆
卷二百六十一 第 19b 页 WYG0440-0377b.png
绝矣不若募舟之坚者漕粮其损败者任载薪炭则公
私俱济今市米腾贵官价斗钱七十贾者失利无敢致
于京师虽居商厚储亦匿而不粜是以米益贵民将饿
殍若听民自便即四方奔凑米多而价自贱矣太宗明
日具奏太祖可之
真宗时议减西鄙屯兵以息转饷召知通利军杨允恭
与崇仪副使窦神宝閤门祗候李允则驰往经度图上
郡县山川之形胜允恭因建议曰自环州入积石抵灵
卷二百六十一 第 20a 页 WYG0440-0377c.png
武七日程刍粟之运其策有三然以人以驴其费颇烦
而所载数鲜莫若用诸葛亮木牛之制以小车发卒分
铺运之每一车四人挽之旁设兵卫加戈刃于其上寇
至则聚车于中合士卒之力禦寇于外寻为议者所沮
而止
仁宗时陕西经略安抚使范仲淹奏乞免关中支移二
税乞于次边入中斛斗疏曰臣窃见陕西数年以来科
率百端民力大困州县督责不能存济其间最为民患
卷二百六十一 第 20b 页 WYG0440-0377d.png
者是支移税赋转般斛㪷赴延州保安军山坡险恶一
路食物草料常时踊贵人户往彼输纳比别路所贵三
倍比本处州县送纳所费五倍害民若此实非久计臣
等欲乞朝廷指挥都转运司体量关辅今来灾旱民力
困乏如边储有备其二税与免支移并边上入中斛㪷
大段价高出却京师见钱银绢万数浩瀚亦令相度权
于次边州军入中所贵减得官中贵价既次边有备则
每遇事宜稍慢可以退那军马于次边就食粮草既稍
卷二百六十一 第 21a 页 WYG0440-0378a.png
苏民瘵又不误军期如此守边庶为得策
神宗熙宁六年知应天府张方平上奏曰臣窃惟今之
京师古所谓陈留天下四冲八达之地者也非如函秦
天府百二之固洛宅九州之中表里山河形胜足恃自
唐末朱温受封于梁因而建都至于石晋割幽蓟之地
以入契丹遂与契丹共平原之利故五代争夺耶律是
臣其患由乎畿甸无藩篱之限本根无所庇也祖宗受
命规摹毕讲不还周汉之旧而梁氏是因岂乐是而处
卷二百六十一 第 21b 页 WYG0440-0378b.png
之势有所不获已者大体利漕运而赡师旅依重师而
为国也则是今日之势国依兵而立兵以食为命食以
漕运为本漕运以河渠为主国初浚河渠三道通京城
漕运自后定立上供年额汴河斛㪷六百万硕广济河
六十二万硕惠民河六十万硕广济河所运多是杂色
粟豆但充口食马料惠民河所运止给大康咸平尉氏
等县军粮而已惟汴河所运一色粳米相兼小麦此乃
太仓畜积之实今仰食于官廪者不惟三军至于京师
卷二百六十一 第 22a 页 WYG0440-0378c.png
士庶以亿万计太半待饱于军稍之馀故国家于漕事
至急至重京大也师众也大众所聚故谓之京师有食
则京师可立汴河废则大众不可聚汴河之于京城乃
是建国之本非可与区区沟洫水利同言也近岁已罢
广济河而惠民河斛㪷不入太仓大众之命惟汴河是
赖近岁陈说利害以汴河为议者多矣臣恐议者不已
屡作改更必致汴河日失其旧国家大计殊非小事惟
陛下特回圣鉴深赐省察留神远虑以固基本
卷二百六十一 第 22b 页 WYG0440-0378d.png
高宗时左正言邓肃上奏曰臣窃观发运司岁计五百
馀万每岁入贡舻尾相衔略无虚日崇墉比栉不容升
合之欠朝廷费出且无馀者今年不知何以处之去冬
自遭围闭运漕不通今夏又以堤岸失防汴流久绝校
之每岁所入盖未有百分之一也切闻之已入汴口者
有百六十万此数之外未有继者朝廷欣然便以为有
馀殊不知京师所积止于八月九月已后俟去年冬计
每月之费在京师者以二十万为率在行在者以十万
卷二百六十一 第 23a 页 WYG0440-0379a.png
为率又有籴场二十四所并勤王军兵龊门巡防人兵
口食等兼非泛取索数目会入汴口之数仅支五月日
耳五月之外将如之何倘敌人绝迹不复南度则运漕
相继未有害也若敌骑肆优再干我师不知军民謷謷
将焉就食此事最急不可以仓卒备也舟船有限日数
甚迫虽发运百人亦无如之何矣臣愚欲乞诸州选才
干官员代发运司各运逐州岁计往赴京师近地期以
十月已前足五十馀万之数凡舟船人兵与其馀所费
卷二百六十一 第 23b 页 WYG0440-0379b.png
之物各责办知通乃以公使钱代支国家艰难之时虽
三二年间公使阙乏未为要务协数十州之力人各自
劝又立赏罚从而驱之则粮道又何患哉昔萧何给馈
饷不绝粮道汉高祖自以为不如盖当时粮道若或不
继虽有韩信亦将何所施乎惟陛下无忽
孝宗时员兴宗上奏曰臣闻陕西者蜀之捍蔽也数戍
重兵兵恃食食恃漕运凡漕运之出此涂最艰畏者舟
楫无施人力难继故也使四川总计漕臣平时得一才
卷二百六十一 第 24a 页 WYG0440-0379c.png
吏思所以仰宽陛下西顾之意则讲之有方取之有艺
运之有法临事辄济不致遗蠹一方生息之民矣臣昔
为吏西边所见乃大不然者是皆计吏漕臣之咎也臣
请疏举其事先是金之背盟偏将窥蜀王师掎之所至
辄下刘海下秦李进下河吴挺下巩吴璘前军继之遂
下德顺箪食接涂士卒不饿如是何耶盖取其郡即发
其郡之仓战其地即食其地之粟此宋武入关之势也
漕运何自而困哉继而军淹日月不免须索遂取于总
卷二百六十一 第 24b 页 WYG0440-0379d.png
漕之司二司无策均科于三等民户兴利之间文移甚
星火矣以此为谋谓之有方可乎凡巴蓬剑阆上自三
等每户有出一夫者出两三夫者一夫之费为钱一十
八万一夫所荷私载之外不过六斗计其米数则是六
十钟而致一钟也夫以役一夫而费十八万运一钟而
用六十钟军前所得不过毫丝民间所损已甚丘山有
司亦太拙矣以此而取谓之有艺可乎当时运粮之夫
同日俱发俱发则无次舍同招流民则素寒饿以寒饿
卷二百六十一 第 25a 页 WYG0440-0380a.png
之民居无次舍之地其死道路死霜雪者相踵也未跨
数月臣已见申宣抚司死者近二千人其它则臣不能
计也以此而运谓之有法可乎蜀之总计者昔负陛下
委倚大率如此臣恐一日有事西陲籴买不足以办大
事欲革前弊欲兴后利粮运当预为之谋也臣愚伏望
陛下委总漕更科条权其轻重则此弊犹可及止也传
曰因利而利则其利深臣窃见陕西运茶之制一十里
为铺铺有兵兵日有程月有给苟不如式则罪罚随之
卷二百六十一 第 25b 页 WYG0440-0380b.png
国家逐年收西马之利皆铺兵之力也诚能仿运茶之
法以运军粮自兴利至鱼关水路自便无可议者若陆
辇自河池至成岷过长道遂至天水此一路也自两当
至凤翔过黄牛遂至大散此又一路也登涉山险运粮
之夫常困于是常死于是苟能措置当以十五里为铺
铺置五十兵一路置铺不过六十矣铺兵日再往来一
运七斗再运为一硕有四矣六十铺之兵月运二千一
百硕铺计兵月给之费兼取之民人计二硕而硕计五
卷二百六十一 第 26a 页 WYG0440-0380c.png
千不过三万缗以民间雇夫之费凡六十有三万缗铺
兵比之月减六十万缗矣盖铺兵以三钟而致一钟民
间以六十钟而致一钟利害岂不相远乎陛下爱民𩔖
于爱子有司遗毒知则必革愿听臣策特赐施行既可
以息西民困苦之役又可以免道路流亡之忧又济年
前缓急之用所谓一事治而三利具者也伏乞下大臣
评议施行
知信州王师愈论信州米纲疏曰臣窃见信州岁起上
卷二百六十一 第 26b 页 WYG0440-0380d.png
供米七万石𩔖多陷折其弊甚矣倘不原致弊之由而
为之计虽严其责罚未见其弊之革也臣尝推原其故
一曰地势不得其宜二曰改拨无定处三曰管押非其
人信之为州居江东上流最高之地南接闽北际徽东
连浙之衢二面阻山唯西有水路达于鄱阳溪港狭滩
碛多易涨易涸难得大船故信之米纲其初必用小船
般载但宽于钓艇耳船与水常不相值有水则船不办
间或船办装载已毕一旦水落留滞岸下近则累旬远
卷二百六十一 第 27a 页 WYG0440-0381a.png
则累月待其水通迂回行数百里始至鄱江并归大船
自初装至于离岸经涉日久工稍坐食侵耗不知其几
虽欲无陷失得乎此则地势致其弊也自绍兴之初朝
廷灼见信州起发米纲如是之难元降指挥止令于池
州交卸以其地近而易达也虽不尽免陷折亦不若今
日之甚其后守臣徐林亦尝申明数年间未见其大害
近年以来总领漕司改拨无定或拨赴镇江或拨赴淮
南或拨赴行在省仓州县受困陷失为愈多良由水脚
卷二百六十一 第 27b 页 WYG0440-0381b.png
之费非池州比也信州每一石米起赴池州正用钱五
百有奇若赴建康则用钱七百有奇赴镇江则用钱九
百有奇赴淮南则又过之赴行在省仓则用钱一千二
百有奇信州每纳苗米一石依例止收水脚之费二百
文只就池州交卸贴陪已过半矣多方措置办之已艰
况改拨建康镇江淮南行在之远乎方未装发日若行
改拨州县尚可措置贴陪使之离岸至有已装发于中
涂者然后改拨部押之人不免复归以索贴陪州县不
卷二百六十一 第 28a 页 WYG0440-0382a.png
能即办遂致米纲滞留中涂经日益久工稍坐食侵耗
益多此则改拨致其弊也凡部纲者不顾其身不顾其
家冒不测之险非慕赏则贪糜费之赢馀信州米纲无
赏之可慕合用水脚尚或亏欠何赢馀之可贪是以有
官有家业可倚仗之人皆不愿行总领漕司责之州州
责之县县不得已乃强之公吏一当其役亲戚即为死
别知其必不免也其有顾藉者睹前二弊竭力关防陷
失尚少其无顾藉者乘此二弊益肆其奸至有全纲陷
卷二百六十一 第 28b 页 WYG0440-0382b.png
失者亦有陷失大半者此则部押非其人也呜呼一颗
一粒皆民之脂膏国之大计州县收之不胜其劳一旦
委之不啻泥土岂不重可惜哉苟不原三者致弊之由
而欲以责罚禁之诚不见其弊之革也臣以谓地势不
得其宜固不敢轻议若夫改拨无定处部押非其人不
为难革欲望圣慈行下总领转运司检元降指挥信州
米纲只于池州交卸不得辄行改拨仍于部纲常格推
赏外别立信州米纲赏格以所押米石之多寡为之等
卷二百六十一 第 29a 页 WYG0440-0382c.png
差许募见任寄居待阙文武官有家业人部押不得依
前强差公吏庶几官物无陷纲运易达积弊可革矣
师愈为长沙守又论纲运之弊疏曰臣窃闻诸路纲运
𩔖多陷折皆由赏减而不择人也凡部纲者幸而事济
则身可保家可保官可保如其不济则丧身破家败官
之祸随之人所以冒此祻而不顾者以赏可慕耳是故
顷年有家业之人皆欣然愿就虽监司帅守之亲属亦
为之或有亏欠有可陪备故陷折也少自减纲赏监司
卷二百六十一 第 29b 页 WYG0440-0382d.png
帅守亲属又皆禁止所部押者多贫困无藉之人冒急
而轻就且多端经营费用不赀方其离岸所丧已多迨
至中流托以风涛又况出纳之际欺弊不一故陷折也
多原其减赏之由不过以文臣累赏易至正郎武臣累
赏易至副使即可奏荐殊不思州县拘收钱米艰辛一
旦付之无藉之人失之亦非小弊比年止许选人小使
臣部押防累赏之弊已是允当诚能再定纲赏务令稍
厚不拘监司帅守亲属或有家业有行止有干材无过
卷二百六十一 第 30a 页 WYG0440-0383a.png
失校尉或献纳补官人皆许部押所押不得过三次如
此则既革累赏之弊纲运亦免陷折此大利也如狂言
可采惟陛下特赐施行
师愈又论潭州贴雇纲船之弊疏曰臣伏见潭州诸县
有大害曰贴雇纲船是也请为陛下详陈之潭州岁运
苗米三十万五千石以饷屯驻军或有和籴及起发常
平米多至五六十馀万石少亦四十万石顷年讲和息
兵其米止运至武昌皆是潭州措置船载未尝敷及诸
卷二百六十一 第 30b 页 WYG0440-0383b.png
县其后荆南襄阳屯军溯江而上水浅滩多亦是潭州
措置船载亦未尝敷及诸县暨至金人败盟军须日急
守臣权一时之宜始令诸县雇舟相添未尝全取办于
诸县自是遂为定例岁岁行之上则潭州漕司案吏下
则牵头船户相为表里每料除官支钱外必仰诸县贴
雇急以期限严以责罚者案吏也乘势邀求其欲无厌
者牵头船户也诸县畏其责罚欲应期限不得不徇牵
头船户之需酬以高价邀求愈多况有争雇之弊设若
卷二百六十一 第 31a 页 WYG0440-0383c.png
长沙著价五十善化或增六十湘潭又增七十其它县
亦莫不然直至厌其所欲而后已一县被敷一万料所
费至一二千缗若所敷之数不止此其费亦随之嗟乎
此钱何从而出哉诸县受其苦者一也诸县雇船幸而
得之依限解发始则下排岸司相验相验者取乞次则
漕职官覆验覆验者取乞末则给付押纲使臣又从而
巧为词说取乞为尤甚嗟乎此钱何从而出哉诸县被
其苦者二也县奉州令不敢违戾虽知二苦不暇顾恤
卷二百六十一 第 31b 页 WYG0440-0383d.png
于是冒法禁撰名色取之百姓以足其用沿流渔户凡
有一网一钓舟者不免焉或多敷曲引或多出定帖或
多给师巫公据或预借于上户其名不可槩举大抵科
敷者官得其一吏取其十且以雇一万料用贴雇钱一
千贯为率县吏因之为奸不知几倍于此而官得此数
然则享厚利者漕司州县案吏也牵头船户也相验覆
验官司也押纲使臣也被抑勒者知县也受实害者阖
境百姓也迨刘某守潭灼见其弊又睹诸郡无所出产
卷二百六十一 第 32a 页 WYG0440-0384a.png
凡客船运盐而至者别无回货孰肯空载以涉重湖之
险多藉于运米纲断然尽免诸县贴雇潭州自行措置
民无所扰米纲亦应期而办其策甚良其利甚博自刘
某被召通判职官上欲媚漕使下欲利吏辈以速办为
名尽变某之旧复兴前者之害幸而沈介到任悉如某
之措置又且米纲先期而了窃恐介去之后复有改之
者欲望圣慈严敕湖南漕司及潭州每岁米纲一依刘
某沈介措置不得更令诸县雇船殃害百姓或有违戾
卷二百六十一 第 32b 页 WYG0440-0384b.png
许百姓越诉台諌弹劾每岁发荆南襄阳米纲则用官
船发武昌九江米纲则雇客船盖缘客船所惮者荆襄
之行水浅滩多动经年岁有破家丧身者诚能只用官
船运荆襄之米则客船亦欣然而就雇或有军兴警急
必不得已分诸县量行贴雇以助装发必为之立纲次
某县应副第几纲先后有伦断不可易纲次既定自无
争雇之弊庶几潭民咸被实惠
理宗时知安庆黄干代抚州陈守上奏曰国家纲运资
卷二百六十一 第 33a 页 WYG0440-0384c.png
以饷军比年以来法度弛坏非惟军饷不继抑亦公私
受弊其未离岸也有江水浅涸坐食糜费之弊其已离
岸也有监官侵亏船梢盗窃之弊而其既败也有摊赖
平民之弊虽知其弊莫知能革是无它废转般之制而
循直达之法故耳今欲革历年之弊使官无羡费而众
害悉除则莫若复转般之制且以江西一路言之如抚
州建昌纲之折阅每以水道浅涸不能行巨舟延引岁
终而未能起隔岁之纲者一纲吏卒水手动数百计又
卷二百六十一 第 33b 页 WYG0440-0384d.png
所招集并皆游手无赖之人自度官吏侵盗大数已亏
恣情极用无所顾忌估籍所偿不能万分之一官司不
免纵之摊赖平民侵削国本为害不细今若于隆兴置
转般仓一所每岁一路纲运水脚其费不赀取其所费
养水军数百人命一武臣为之长造数十巨舰部以军
法责之转输近里州军止以小舟运载纳之转般仓却
令水军专一护送更往迭来不假召募纲纪素定部分
素严舟楫素具较之乌合尝试实相万万如此则非惟
卷二百六十一 第 34a 页 WYG0440-0385a.png
可以省官纲之折阅抑足以增国家之武备戢江湖之
群盗脱士大夫之罪戻免平民之摊赖是一变法而群
害悉去众利并兴如果可采乞于诸路推广之
元世祖时东平布衣赵天麟上策曰臣闻垂拱以运天
下之事靡不从命者君之道也居职以服王室之劳而
不敢外思者臣之理也故圣人设官锡以龙光之厚欲
报效而已矣而周公之忠亦犹曾子之孝但可也而已
矣君臣之际尊卑悬异与市井平交之道岂可同哉上
卷二百六十一 第 34b 页 WYG0440-0385b.png
古以来不赏而劝降及中古民渐浇漓须用赏以激之
亦未闻食三品之禄居三品之位烟尘四静而希重赏
国家亦从而赏之者也窃见方今海道运粮之官虽万
亿及秭亦皆冒汪洋之险借风浪之力以致之于神京
之中诚可谓之有功然亦其当然之职也若夫计粮数
之斛斗而酬之不啻巨万亦以甚矣伏望陛下载宣天
旨令有司定制凡海道运粮之官三年一考超升于高
职而用之计不失优崇之礼又待超升旧官之后而以
卷二百六十一 第 35a 页 WYG0440-0385c.png
渐抑其赏赐之资亦国家之大端也臣非惜钱物而已
但以与国家出力者非惟运粮之官如皆赏之则不给
如独赏运粮之官则犹未免大恩于一偏也且居其职
者行其事何用赏乎此臣所以欲正其名分也臣又以
会通河者有用之名川也懋迁有无者由是而经行官
场南北者由是而往返虽复江淮河汉之大亦所以赖
其朝宗虽复闽广川蜀之遥亦足以达其输运有利有
害者理之常有通有塞者物之变汤汤然清浪之内流
卷二百六十一 第 35b 页 WYG0440-0385d.png
沙滞焉荡荡然坦途之上盗贼生焉又每岁立秋之后
积于数月之间濒河农民极被搔扰又有沙之地以板
卫岸皆非经久之计也更望陛下载宣天旨举天下审
知河道地脉之人改脩会通河之有沙者以避之不然
则数年一度脩理甚为烦费不可不杜其源也复宜分
河路南北军府为三五所而以千夫长各领之不备数
者招军士以充之不预出征之流不在营田之限使之
专以巡镇非常之警充给汎舟之役闸梁有圯则脩之
卷二百六十一 第 36a 页 WYG0440-0386a.png
堤岸有损则筑之若然则农民庶乎安帖盗贼庶乎消
弭费寡而效多暂劳而永逸矣
 
 
 
 
 
 
卷二百六十一 第 36b 页 WYG0440-0386b.png
 
 
 
 
 
 
 
 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六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