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百五十一
卷二百五十一 第 1a 页 WYG0440-0141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五十一
           明 杨士奇等 撰
  水利
宋哲宗元祐二年翰林学士苏辙论黄河必非东决疏
曰臣去岁领户部右曹以财赋不足而开河之议不决
河北费用不赀曾上三章论河流西行已成河道而孙
村以东故道高仰势决难行是时大臣之议多谓故道
卷二百五十一 第 1b 页 WYG0440-0141d.png
可开西流可塞朝廷因遣范百禄赵君锡亲行相度以
人情论之符合大臣则易为言违背大臣则难为说而
百禄等既还皆谓故道不可开而西流不可塞何也地
形高下可指而知水性避高趋下可以一言而决故百
禄等不敢蒙昧朝廷希合权要效其诚说而致之陛下
陛下亦知其言明白信而行之中外公议皆以为当今
自夏秋之交暑雨频并河流暴涨出崖由孙村东行以
理言之盖河上每岁常事耳其都水监勾当公事李伟
卷二百五十一 第 2a 页 WYG0440-0142a.png
与河埽使臣因此张皇申报以分水为名欲因发回河
之议都水监从而和之亦以侥倖欲成回河之役臣窃
以为此辈𩔖多小人不知远虑河若安流则无以兴起
功役功役不起则此辈差遣请受不可侥求惟有河事
一兴则求无不可而况大臣以其符合已说乐闻其事
乎臣窃闻见今河道西行孙村侧左大约入地二丈以
来而见今申报涨水出崖由新开口地东入孙村不过
六七尺欲因六七尺涨水而夺入二三丈河虽三尺童
卷二百五十一 第 2b 页 WYG0440-0142b.png
子知其难矣然朝廷遂为之遣都水使者兴兵工开河
道进锯牙欲约之使东今方河水盛涨其西行河道若
不断流则遏之东行实同儿戏昔鲧堙洪水汨陈五行
逆天地高下之性九载而功不成鲧以殛死今一河虽
小而河朔百万生灵安危所系奈何不计利害而轻动
之哉臣愿陛下急命有司且徐观水势所向依累年涨
水旧利因其东溢引入故道以舒北京朝夕之忧其故
道堤防坏缺之处略加修完免其决溢而已至于开河
卷二百五十一 第 3a 页 WYG0440-0142c.png
进约等事一切不得兴功仍不许奏辟官吏调发夫役
候河势稍定然后议之不过一月之后涨水既落则西
流之势决无移理而群小妄说不攻自破矣若不待水
势稍定仓猝之间即行应副大役一起小人既得差遣
请受因缘生事势难禁止则河北之患有不可知者矣
臣兄轼前在经筵因论黄河等事为众人所疾迹不自
安遂求引避臣今出位而言正与兄轼无异然不忍朝
廷莫大之害而举朝臣僚惩创前事无有一人为陛下
卷二百五十一 第 3b 页 WYG0440-0142d.png
言者是以不能自己狂愚率易伏俟诛遣
辙又乞罢修河司疏曰臣于去年尝再具劄子论黄河
涨水于孙村出岸东流本非东决而吴安持李伟等附
会大臣欺罔朝听欲因此塞断北流东复故道差官调
夫于今年春首兴起大役臣窃疾之是以不避烦渎越
职献言以为河北生灵连岁灾伤不宜轻有举动乞陛
下断之于心力止其事是时大臣固执前议天听高远
言不能回臣寻被命出使契丹道过河北见州县官吏
卷二百五十一 第 4a 页 WYG0440-0143a.png
访以河事皆以目相视不敢正言及今年正月还自敌
中所过吏民方举手相庆皆言近有朝旨罢回河大役
命下之日北京之人驩呼鼓舞以为二圣明见千里之
外虽或巧为障蔽而天日所照卒无能为惟减水河役
迁延不止耗蠹之事十存四五民间窃议意大臣业已
为此势难遽回既为圣鉴所临要当迤逦尽罢今月六
日果蒙圣旨以旱灾为名权罢修黄河候今秋取旨大
臣覆奏尽罢黄河东北流及诸河功役民方忧旱皇皇
卷二百五十一 第 4b 页 WYG0440-0143b.png
之际闻命踊跃实荷圣恩然臣窃详圣旨不谓减水河
必不可开而托名旱灾曲全大臣不欲明指其过而大
臣复请遍罢诸河以盖独罢减水之迹上下相蒙体实
未便何者北流堤防积岁不治近来南宫宗城等处决
溢皆由堤防怯薄夏秋水涨势不能支都水官吏窃幸
其事因以为回河减水之说既不依常理兴功贴筑甚
者又大计闭塞决口功料以形比孙村回河之费意谓
彼此费用相若则孙村之役不为过当由此北流之患
卷二百五十一 第 5a 页 WYG0440-0143c.png
漫不禁止臣昨过瀛深洺等州界吏民皆言今年若不
治堤数州之民受害尤甚至于东流故道地势积高必
不可复所开减水河虽不开掘每岁涨水必由此行岁
岁淤高往事可验纵复开掘深广河淤一上势不复存
于此施功显是枉费国力而舍彼为此欺罔可知然臣
之所忧非特在此何者河流之不可复东若使上下诚
有不知误兴大役虽伤财害民为患不小而事有过误
于君臣之间逆顺之际未为大不便也今者大臣之议
卷二百五十一 第 5b 页 WYG0440-0143d.png
违众悖理决不可为而恊力主张胶固为一去岁所罢
今岁复行顺之者任用违之者斥去虽被圣旨犹复迁
就以便其私陛下之言上合天意下合民心因水之性
功力易就天语激切中外闻者或至泣下而大臣奉行
不得其半由此观之则是大臣所欲虽害物而必行陛
下所为虽利民而不听至于委曲回避巧为之说仅乃
得行君权已夺国势倒植臣所谓君臣之间逆顺之际
大不便者此事是也董仲舒有言尊其所闻则高明矣
卷二百五十一 第 6a 页 WYG0440-0144a.png
行其所知则光大矣今陛下既得其所闻知然未能尊
而行之臣恐群臣顾望有不为陛下用者矣故臣愿陛
下有所不知知之必行有所不行行之必尽黄河既不
可复回则先罢修河司只令河北转运司尽将一道兵
功修贴北流堤岸罢吴安持李伟都水监差遣正其欺
罔之罪使天下晓然知圣意所在如此施行不独河事
就绪天下臣庶自此不敢以虚诳欺朝廷弊事庶几渐
去矣臣待罪翰苑身无言责冒昧纳忠讥诃贵近罪合
卷二百五十一 第 6b 页 WYG0440-0144b.png
万死然念顷自初知县蒙二圣非次拔擢首尾五年叨
在禁近恩德深重群臣少比臣而不言天下无敢言者
矣斧钺之诛所不敢避
辙为御史中丞又乞罢修河司疏曰臣伏见大河北流
经今十年已成河道每年夏秋汎溢孙村地形低下涨
水东出因此张问等辈欺罔朝廷建为回河之议自是
北京生灵怀鱼鳖之忧日夜为迁徙之计监司守臣及
敇遣使者皆言其不便朝廷亦知其难矣而去岁八月
卷二百五十一 第 7a 页 WYG0440-0144c.png
宣德郎李伟辄敢献言欲闭塞北流回复大河力排众
议侥倖万一私觊功赏朝廷为之置修河司调发民夫
刬刷役兵差文武官吏收买梢芟百费并举河北京东
西路公私为之骚动万口一词知其无成上赖陛下圣
明照知利害然犹未能尽罢其役始令且开减水河次
因旱灾令权罢修河放散夫役然修河司依前不罢李
伟仍提举东流故道后因给事中范祖禹封还敕命寻
奉四月五日圣旨李伟差遣候过涨水检举取旨臣访
卷二百五十一 第 7b 页 WYG0440-0144d.png
闻是时大臣面许陛下俟求得一人可代伟者即令伟
罢去夫伟以欺君动众害及数路据法当即日诛窜以
谢天下今乃迁延至此况有前件圣旨必非虚言理当
检举施行以信大臣前说今涨水已退而伟终不罢据
今月三日圣旨止是依吴安持等所请候霜降水落从
北丞司相度将梁村口至孙村河身内妨碍处略施疏
浚候冰冻消释相地形顺便随宜开导务令深阔酾为
二渠臣详观安持等说盖犹挟奸意观望朝廷欲徐为
卷二百五十一 第 8a 页 WYG0440-0145a.png
兴动大役之计以固权利不然但略行开拨口地则北
外丞司自可办事自不须复存修河司及留李伟使时
进奸谋以败大计也以臣观之修河司若不罢伟若不
去河水终不得顺流河朔生灵终不得安居伏乞指挥
大臣速罢修河司及检举前敕流窜李伟以正国法
 贴黄臣观大河北流北京在其东军民仓库所在河
  朔之都会也昔人远为涨溢之备于其西岸开三
  河门使涨水西流于空閒之地至馆陶合入河身
卷二百五十一 第 8b 页 WYG0440-0145b.png
  故北京若无大患今自李伟等闭塞三河门筑截
  河马头指水锯牙激水东向仍于东岸第三第四
  第七铺开拨河道恣令涨水灌注北京之上今岁
  八月涨水东流几与北京签横堤平南望㳽汎五
  十馀里是时北京中若雨不止风不定本京必致
  疏虞今伟等申请皆没此目前实害而探言北流
  深瀛汎浸之害以为不可不存东流以分减水势
  据今年深瀛等州堤防新复未甚高厚然皆不至
卷二百五十一 第 9a 页 WYG0440-0145c.png
  决溢若将来岁岁增筑使与从前河堤相若加以
  海口深决涨水不得停留纵有小溢必不至深害
  虽无东流未为患也故臣以为伟等皆妄言苟欲
  自便耳若不斥去则邪说无穷正论无由得伸最
  河防之巨蠹也
中书舍人曾肇奏曰数年以来河北京东淮南灾伤今
岁河北并边稍熟而近南州军皆旱京东西淮南饥殍
疮痍若来年虽未大兴河役止令脩治旧堤开减水河
卷二百五十一 第 9b 页 WYG0440-0145d.png
亦须调发丁夫本路不足则及邻路邻路不足则及淮
南民力果何以堪民力未堪则虽有回河之策及梢草
先具将安施乎会范百禄等行视东西二河亦以为东
流高仰北流顺下决不可回即奏曰往者王令图张问
欲开引水签河导水入孙村口还复故道议者疑焉故
置官设属使之讲议既开撅井筒折量地形水面尺寸
高下顾临王孝先张景先唐义问陈祐之皆谓故道难
复而孝先独叛其说初乞先开减水河俟行流通快新
卷二百五十一 第 10a 页 WYG0440-0146a.png
河势缓人工物料丰备徐议闭塞北流已而召赴都堂
则又请以二年为期及朝廷诘其成功遽云来年取水
入孙村口若河流顺快工料有备便可闭塞回复故道
是又不俟新河势缓矣回河事大宁容异同如此盖孝
先俞瑾等知合用物料五千馀万未有指拟见买数计
经岁未及毫釐度事理终不可为故为大言又云若失
此时或河势移背岂独不可减水即永无回河之理臣
等窃谓河流转徙乃其常事水性就下固无一定若假
卷二百五十一 第 10b 页 WYG0440-0146b.png
以五年休养数路民力沿河积材渐浚故道葺旧堤一
旦流势改变审议事理酾为二渠分派行流均减涨水
之害则劳费不大功力易施安得谓之一失此时永无
回河之理也四年正月癸未百禄等使回入对复言脩
减水河役过兵夫六万三千馀人计五百三十万工费
钱粮三十九万二千九百馀贯石匹两收买物料钱七
十五万三百馀缗用过物料二百九十馀万条束官员
使臣军大将凡一百一十馀员请给不预焉愿罢有害
卷二百五十一 第 11a 页 WYG0440-0146c.png
无利之役那移工料缮筑西堤以护南决口未报己亥
乃诏罢回河及脩减水河
四月戊午尚书省言大河东流为中国之要险自大吴
决后由界河入海不惟淤坏塘泺兼浊水入界河向去
浅淀则河必北流若河尾直注北界入海则中国全失
险阻之限不可不为深虑诏范百禄赵君锡条画以闻
百禄等言臣等昨按行黄河浊流口至界河又东至海
口熟观河流形势并缘界河至海口□砦地分使臣各
卷二百五十一 第 11b 页 WYG0440-0146d.png
称界河未经黄河行流已前阔一百五十步下至五十
步深一丈五尺下至一丈自黄河行流之后今阔至五
百四百步次亦三二百步深者三丈五尺次亦二丈乃
知水性就下行疾则自刮除成空而稍深与前汉书大
司马史张戎之论正合自元丰四年河出大吴一向就
下冲入界河行流势如倾建经今八年不舍昼夜冲刷
界河两岸日渐开阔连底成空趋海之势甚迅虽遇元
丰七年八年元祐泛涨非常而大吴以上数百里终无
卷二百五十一 第 12a 页 WYG0440-0147a.png
决溢之害此乃下流归纳处河流深快之验也塘泺有
限辽之名无禦辽之实今之塘水又异昔时浅足以蹇
裳而涉深足以维舟而济冬寒冰坚尤为坦途如沧州
等处商胡之决即已淀淤今四十二年迄无边警亦无
人言以为深忧自回河之议起首以此动烦圣听殊不
思大吴初决水未有归犹不北去今入海湍迅界河益
深尚复何虑藉令有此则中国据上游契丹岂不虑乘
流扰之乎自古朝那萧关云中朔方定襄雁门上郡太
卷二百五十一 第 12b 页 WYG0440-0147b.png
原右北平之间南北往来之冲岂塘泺界河之足限哉
臣等窃谓本朝以来未有大河安流合于禹迹如此之
利便者其界河向去只有深阔加以朝夕海潮往来渲
荡必无浅淀河尾安得直注北界中国亦无全失险阻
之理且河遇平壤滩慢行流稍迟则泥沙留淤若趋深
走下湍激奔腾惟有刮除无由淤积不至上烦圣虑
四年冬御史中丞梁焘奏尝求世务之急得导洛通汴
之实始闻其说则可喜及考其事则可惧窃以广武山
卷二百五十一 第 13a 页 WYG0440-0147c.png
之北即大河故道河常往来其间夏秋涨溢每抵山下
旧来洛水北至流入于河后欲导洛以趋汴渠乃乘河
未涨就嫩滩之上峻起东西堤辟大河于堤北攘其地
以引洛水中间缺为斗门名通舟楫其实导河以助洛
水之浅涸也洛水本清而今汴常黄流是洛不足以行
汴而所以能行者附大河之馀波也增广武三埽之备
竭京西所有不足以为支费其失无虑数百万计从来
上下习为欺罔朝廷惑于安流之说税屋之利恬不为
卷二百五十一 第 13b 页 WYG0440-0147d.png
虑而不知新沙疏弱力不能制悍河水势一薄则烂熳
溃散将使怒流循洛而下直冒京师是甘以数百万日
增之费养异时万一之患亦已误矣夫岁倾重费以坐
待其患何若折其奔冲以终除其害哉为今之计宜复
为汴口仍引大河一支启闭以时还祖宗百年以来润
国养民之赐诚为得策汴口复成则免广武倾注以长
为京师之安省数百万之费以纾京西生灵之困牵大
河水势以解河北决溢之灾便东南漕运以蠲重载留
卷二百五十一 第 14a 页 WYG0440-0148a.png
滞之弊时莭启闭以除蹙凌打凌之苦通江淮八路商
贾大舶以供京师之饶为甚大之利者六此不可忽也
惟坼去两岸舍屋尽废僦钱为害者一而甚小所谓省
小费以成大利也臣之所言特其大略尔至于考究本
末措置纤悉在朝廷择通习之臣付之无牵浮议责其
成功又言臣闻开汴之时大河旷岁不决盖汴口析其
三分之水河流常行七分也自导洛而后频年屡决虽
洛口窃取其水率不过一分上下是河流常九分也犹
卷二百五十一 第 14b 页 WYG0440-0148b.png
幸流势卧北故溃溢北出自去岁以来稍稍卧南此其
可忧而洛口之作理须早计窃以开洛之役其功甚小
不比大河之上但辟百馀步即可以通水三分既永为
京师之福又减河北屡决之害兼水势既已牵动在于
回河尤为顺便非独孙村之功可成澶州故道亦有自
然可复之理望出臣前章面诏大臣与本监及知水事
者按此地形水势具图以闻不报
七年三月以吏部郎中赵称权河北转运使称素与安
卷二百五十一 第 15a 页 WYG0440-0148c.png
持等议不协尝上河议其略曰自顷有司回河几三年
功废骚动半天下复为分水又四年矣古所谓分水者
因河流相地势导而分之今乃横截河流置埽约以扼
之开浚河门徒为渊潭其状可见况故道千里其间又
有高处故累岁涨落辍复自断夫河流有逆顺地势有
高下非朝廷可得而见职在有司朝廷任之亦信矣患
有司不自信耳臣谓当缮大河北流两堤复修宗城弃
堤闭宗城口废上下约开阚村河门使河流湍直以成
卷二百五十一 第 15b 页 WYG0440-0148d.png
深道聚三河工费以治一河一二年可以就绪而河患
庶几息矣愿以河事并都水条例一付转运司而总以
工部罢外丞司使措置归一则职事可举弊事可去
八年二月乙卯三省奉旨北流软堰并依都水监所奏
门下侍郎苏辙奏臣尝以谓软堰不可施于北流利害
甚明盖东流本人力所开阔止百馀步冬月河流断绝
故软堰可为今北流是大河正溜比之东流何止数倍
见今河水行流不绝软堰何由能立盖水官之意欲以
卷二百五十一 第 16a 页 WYG0440-0149a.png
软堰为名实作硬堰阴为回河之计耳朝廷既已觉其
意则软堰之请不宜复从赵称亦上议曰臣窃谓河事
大利害有三而言者互进其说或见近忘远徼倖盗功
或取此舍彼诪张昧理遂使大利不明大害不去上惑
朝听下滋民患横役枉费殆无穷已臣切痛之所谓大
利害者北流全河患水不能分也东流分水患水不能
行也宗城河决患水不能闭也是三者去其患则为利
未能去则为害今不谋此而议欲专闭北流止知一日
卷二百五十一 第 16b 页 WYG0440-0149b.png
可闭之利而不知异日既塞之患止知北流伏槽之水
易为利而不知阚村方涨之势未可并以入东也夫欲
合河以为利而不恤上下壅溃之害是皆见近忘远徼
倖盗功之事也有司欲断北流而不执其咎乃引分水
为说姑为软堰知河冲之不可以软堰禦则又为决堰
之计臣恐枉有工费而以河为戏也请俟涨水伏槽观
大河之势以治东流北流
绍圣元年正月称为转运使又上言曰河自孟津初行
卷二百五十一 第 17a 页 WYG0440-0149c.png
平地必须全流乃成河道禹之治水自冀北抵沧景始
播为九河以其近海无患也今河自横垄六塔商胡小
吴百年之间皆从西决盖河徙之常势而有司置埽创
约横截河流回河不成因为分水初决南宫再决宗城
三决内黄亦皆西决则地势西下较然可见今欲弭息
河患而逆地势戾水性臣未见其能就功也请开阚村
河门脩平乡钜鹿埽焦家等堤浚澶渊故道以备涨水
大名安抚使许将言度今之利若舍故道止从北流则
卷二百五十一 第 17b 页 WYG0440-0149d.png
虑河下已湮而上流横溃为害益广若直闭北流东徙
故道则复虑受水不尽而陂堤为患窃谓宜因梁村之
口以行东因内黄之口以行北而尽闭诸口以绝大名
诸州之患俟春夏水大至乃观故道足以受之则内黄
之口可塞不足以受之则梁村之役可止定其成议则
民心固而河之顺复有时可以保其无害诏令吴安持
同都水监丞郑佑与本路安抚转运提刑司官具图状
保明闻奏即有未便亦具利害来上
卷二百五十一 第 18a 页 WYG0440-0150a.png
哲宗时右谏议大夫范祖禹论回河状曰右臣伏见元
丰四年五月河决小吴六月三日神宗皇帝诏旨更不
脩闭决口至十二月又宣谕辅臣曰以道治水无违其
性其诏书及圣语已书于实录谨节录进呈恭惟先帝
聪明睿智穷神烛理不出九重而洞知河之利害断以
圣意如亲临睹虽神禹复生亦不过此所以终先帝之
世人莫敢轻议河行大吴今已九年自元丰八年以来
议者乃有异同朝廷疑惑故前遣李常冯宗道后又遣
卷二百五十一 第 18b 页 WYG0440-0150b.png
臣叔百禄赵君锡案视皆言无可塞之理即用北流为
便士大夫亦言不可塞者十有九可谓众矣昔尧之时
洪水滔天尧咨四岳谁可治水者四岳皆荐鲧尧知鲧
不可用曰吁咈哉方命圯族言其为人很戾必不能顺
五行之性也四岳皆曰试之尧乃命鲧治水九载而功
不成夫尧既知鲧不可用然而勉从四岳者何也稽于
众舍已从人也虽勉从四岳然鲧治水果无成功卒如
尧之言夫以尧之圣知鲧不可用然犹舍已以从人而
卷二百五十一 第 19a 页 WYG0440-0150c.png
况执政大臣出一言而欲天下莫之敢违乎夫河为四
渎之宗万水所会自大禹患其难治然禹所以能治之
者顺水之性而已汉武帝时河决瓠子使汲黯郑当时
兴人徒塞之辄复坏武帝好神仙时方忧河决方士言
曰黄金可成而河决可塞不死之药可得仙人可致也
此四者皆武帝所欲而不能得故方士以此说之至以
塞决河比求神仙及长生其难可知也自是以后二十
馀年不复塞武帝既封禅巡祭山川因祠太山还至瓠
卷二百五十一 第 19b 页 WYG0440-0150d.png
子自临决河沈白马玉璧令群臣从官自将军以下皆
负薪填决河帝悼功之不成作瓠子之歌乃卒塞之名
曰宣防其难亦至矣昨朝廷使李伟分导大河入孙村
口归故道以解下流之患遂命伟专管勾疏导二股河
臣窃详李伟止因开沙河直堤第三铺口放涨水入孙
村口强名之为二股水落当复如故其理必难久行就
使大河能成二股则东西两流占地愈多所备益广堤
防之费自倍先朝亦尝为二股而终不成者河之大势
卷二百五十一 第 20a 页 WYG0440-0151a.png
必归于一故也而李伟因此乃欲以塞宗城决口及移
深州之费回达大河复归故道希合执政无所忌惮敢
肆大言以罔朝廷朝廷更不博谋于众即依伟奏置都
提举脩河司亦未尝审问吴安持可与不可即令与范
子奇同提举安持既开直堤第四铺口而第七铺危急
观安持奏自八月八日救护至二十八日日数不为不
多用梢草等百万物料不为不丰调急夫至六七千人
力不为不至官吏自夜达旦不为不勤埽緷愈危随即
卷二百五十一 第 20b 页 WYG0440-0151b.png
垫去甚于漏卮何时穷已终不能守而直堤自溃决百
馀步今才开一铺而河势变移人意已不能测功役已
不为小安持所奏已执两端将来闭塞北流何止万倍
于此若其无成岂肯任责又闻范子奇争言河不可回
朝廷已令分析昨谢卿材奏乞兼领河事制置一年必
使国用不加费民力不加劳河清住招物料住买水行
地中冀不决溢河滩之地渐可耕垦自来春府界京东
不消调夫亦免科出夫钱又乞赴阙禀议河事自河决
卷二百五十一 第 21a 页 WYG0440-0151c.png
以来监司未尝肯任咎责独卿材所奏如此朝廷何不
且试之一年若其无成显行黜责如此则谁不尽力孰
敢妄言而尚书省批令先具措置利害闻奏不令赴阙
昨先移卿材河东乃复置修河司而改用范子奇意谓
子奇必不敢违耳然子奇亦明言不可者岂固欲违朝
廷哉子奇久任河北必亦知其可与不可也臣窃见去
年初遣二使之时大臣方且力争或曰可塞或曰不可
今言不可者已罢免所以庙堂无异议之人止用一李
卷二百五十一 第 21b 页 WYG0440-0151d.png
伟之言暴然复兴此役用物料发急夫调兵已不为少
凡河役一起则公私遂空将来聚十万兵夫不唯穷困
河北一路生灵京东京西亦皆震扰人民离散盗贼并
兴国之大忧或在于此今河去北京止十五馀里若进
马头迫蹙河水则其势不可测知脱有疏虞北京将何
以捍禦当此之时虽诛李伟辈不足以谢天下生灵陛
下悔之何及夫河不可塞在理甚明稽之帝尧则当从
众验之神禹则当顺下质之先帝诏书具存陛下昨欲
卷二百五十一 第 22a 页 WYG0440-0152a.png
遣使之时先已降诏恐人有观望之意复追改之此乃
陛下以大公为心无所专主不轻河事慎之至也及二
使还奏大臣论议犹不能一独陛下圣意主张遂罢修
河司数路之人方稍休息中外无不以为至当今才历
三时复为回河之役先帝既以为不可陛下又以为不
可而执政耻其前言之失必欲遂非不复顾天下之安
危生民之休戚妄举大役轻动大众河本无事而人强
扰之臣不知执政以何为词必以北流有决溢之害也
卷二百五十一 第 22b 页 WYG0440-0152b.png
夫夏秋之际百川皆涨非独大河河中河阳两山之间
犹时有决溢况于河北河出平地无所阨束而北流堤
防未理水性趋下安得全不为患也今秋水潦多于常
年如昨颍昌水入城郭陈蔡亦有水灾岂由河不复故
道熙宁中河决曹村东南注钜野与汉武帝时瓠子正
同河决而南不可不塞故大兴人徒塞之然曹村之役
人力已无所施一夕河自退背灵平乃成故议者以为
天助非人功也祖宗时王楚横垄商胡皆不可塞非不
卷二百五十一 第 23a 页 WYG0440-0152c.png
欲塞也势不可回也先帝知其如此及河决而北遂不
复闭盖幸其北去无南决逼近都邑之患而河薄西山
稍近禹之故道李垂孙民先尝欲导河使之北流当时
议者但以功费太大力不能为而已今河自行其地此
乃天意非人事也夫河者天地之气气之所向谁能禦
之今东行故道已高借使能以人力开之至海终不能
使水自下升高自大禹以来未闻用人功开土渠而引
大河行其中者今不以人意顺水而欲使水随人意此
卷二百五十一 第 23b 页 WYG0440-0152d.png
乃鲧堙洪水汨陈五行之失也元丰中范子渊为武济
之役欲横绝大河费国财害人命不可胜计京西之人
恨不食子渊之肉及其败事奸臣党庇止夺一官陛下
嗣位方加贬责今欲塞北流与子渊何以异校其劳费
与其为害又非武济之比也夫水官欲兴河役正如边
臣欲生边事官员使臣利于功赏俸给吏胥主典利于
官物浩大得为奸倖豪民利于贵售梢草濒河之人利
于聚众营为凡言回河之利者率皆此辈非为国家计
卷二百五十一 第 24a 页 WYG0440-0153a.png
也且以国家今日事力何如汉武帝与先帝之时以汉
武帝之雄材先帝之神武皆以塞河为难而今日执政
容易为之此臣所不敢信也假使有可回之理可塞之
势方今国用虚乏民力困弊朝廷唯宜安静犹当省费
息民况必无可为之理乎又有言北流之害者或曰淤
塘泺或曰河入北界则失中国之险此皆私忧过计也
塘水不依元法已久非缘河决而后淤浅今河入界河
日益深阔东流几二百里乃入于海昔以界河为阻今
卷二百五十一 第 24b 页 WYG0440-0153b.png
以大河为限其为天险岂有过于此者乎汉武帝时齐
人延年上书请案图书观地形令水工开大河上岭出
之塞外东注之海可以省堤防备塞士卒转输盗贼侵
掠覆军杀将暴骨原野之患天下常备匈奴而不忧百
越者以其水绝壤断也此功一成万世大利武帝壮之
诏报曰延年计议甚深然河乃大禹所道也圣人作事
为万世功通于神明恐难改更夫延年犹欲决河以灌
匈奴武帝以其非禹迹故不为也今设使河入北界此
卷二百五十一 第 25a 页 WYG0440-0153c.png
乃天送祸于契丹也彼河入百里则失百里之地入二
百里则失二百里之地河之所在国之灾也何利于我
而必欲专之议者又以为恐敌渡河入寇此又私忧过
计也今河上流自西夏经北边乃入中国自古未有北
敌以舟师入寇者也况其居下流乎若北敌能以舟楫
与中国校胜此则书契以来未之闻也假使东流成功
北流退为平陆臣不知朝廷能聚兵于北境浚塘水而
修界河乎凡以北敌为说者皆以妄言恐朝廷望陛下
卷二百五十一 第 25b 页 WYG0440-0153d.png
拒绝勿听而已自古欲举大事动大众必先尽天下之
言不恶异同之论使人人各伸所见而后利害是非出
焉至于治河必委忠实可信之人其论议必断以经术
非专用贪利邀功之人也汉武帝使汲黯郑当时塞瓠
子犹复坏成帝时平当以经明禹贡使行河领河堤今
乃欲望大禹之功于王孝先李伟之徒不亦难乎陛下
凡两遣使行河执政皆不以为信而独信一李伟轻犯
大河与讨伐西北二边无异其费无有限极国财民命
卷二百五十一 第 26a 页 WYG0440-0154a.png
委于洪流比之边事尤不可计而朝廷晏然为之此臣
之所大惑也臣愚伏望陛下明谕大臣博采群言息意
回河勿轻动众无以有限之财力生民之性命填不测
之巨壑勿为无穷之役兴无涯之费以徇一言之失而
望必不可成之功罢都提举修河司散遣官吏兵夫以
弭将然之患其北流决溢随宜救护委外都水使者自
来春为始亟理堤防仍速行相度修闭诸处决口臣自
闻复置修河司指挥即欲建言缘臣叔百禄尝被使指
卷二百五十一 第 26b 页 WYG0440-0154b.png
言出臣口理亦有嫌是以踌躇至于阅月今中外讻讻
皆言不便臣有言责当陛下耳目之任若避嫌缄默坐
观国事有误则臣之罪大矣陛下亦何赖焉是以冒昧
竭尽其诚唯陛下深察臣无任恳悃激切之至
祖禹乞罢回河劄子曰臣窃闻已有旨除臣试给事中
臣蒙陛下擢任言职未有豪分裨补今遽蒙迁擢实怀
愧惧虽捐躯陨首无以上报然臣有愚恳不敢不陈臣
自九月以来闻朝廷复置修河司实见人情讻讻不安
卷二百五十一 第 27a 页 WYG0440-0154c.png
皆言回河不便臣因经筵每与傅尧俞相见讲求利害
皆以为此事至大不可不言至二十八日臣方进入文
字今才数日闻尧俞改授吏部尚书臣除左省之职臣
非不知给事中职高而责轻谏议大夫班下而责重人
情谁不以升进为荣以免忧责为喜然臣窃以回河之
役最为当今大患又闻差使臣五十九员往五十九州
刬刷差兵赴役又差内臣大使臣四员团结兴废次第
如此天下岂不骚动且河北百姓未尝告诉乞朝廷回
卷二百五十一 第 27b 页 WYG0440-0154d.png
河而无故兴此大役逆天地之理易山川之位以国财
民命填无穷之壑而取不测之忧此实安危所系臣岂
敢不力争夫河不可回臣论之已详朝廷若以臣言为
然即乞罢回河之役以免河北将来倒垂之急息数十
州困扰之患臣愿以一身救数路生民之命虽死无憾
若河不可不回以臣言为不然则当显行黜责不当却
得优迁此乃执政大臣欲以美职塞臣等之口使人贪
利而不言耳朝廷若使执政得以官职诱人则畏威者
卷二百五十一 第 28a 页 WYG0440-0155a.png
无不钳口贪利者亦皆结舌天下利害之实人主何由
得知此非陛下之福也恭惟太皇太后陛下方垂帘听
断皇帝陛下未亲政事正当明目达聪之时而大臣乃
以陛下官爵为蔽言之具臣虽至愚所不敢当臣若黾
勉就职是与执政同为欺君若陛下一日觉悟以臣为
如何人也伏望陛下诘问大臣臣所引先帝诏书可用
与不可用陛下昨降罢修河司指挥可行与不可行今
来复置修河司是与不是中外人言便与不便然后考
卷二百五十一 第 28b 页 WYG0440-0155b.png
核臣言之是非若臣言是乞赐施行若臣言非乞加黜
责免至叨冒恩命再三辞避渎烦天听臣无任恳激之

祖禹又乞罢回河劄子曰臣闻周灵王之时榖洛斗将
毁王宫欲壅之太子晋谏以为不可夫榖洛二水小川
也王宫天子所居也小川水斗而妨王宫太子晋犹深
陈祸福之戒言川不可壅壅必有祸以其违天地之性
也今大河岂榖洛之比又无王宫之害以何理而欲塞
卷二百五十一 第 29a 页 WYG0440-0155c.png
之也六国之时邻敌相倾则劝人以动众役民韩闻秦
之好兴事欲疲之无令东伐乃使水工郑国为间以说
秦令凿泾水为渠溉田夫以一渠犹能疲秦使无东伐
今回河之役不知几渠而自困民力自竭国用又多杀
人命有不可胜言之害此乃西北二敌所幸也是以臣
与傅尧俞极言论列实以河北数路生民休戚国家安
危朝廷轻重所系天地血脉已北向九年必非人力所
能遏绝今之河流方稍复大禹旧迹入界河趋海初无
卷二百五十一 第 29b 页 WYG0440-0155d.png
壅底万壑所聚其来远大必无可回之理自古亦无容
易塞河之事欲望陛下与执政大臣考臣等言之是非
若臣等所言为是即乞以数路生民为念以国家安危
轻重为急速赐指挥停罢修河今将大冬盛寒宜早降
德泽免生民饥冻死亡正李伟等欺罔之罪如以臣等
言为不然方册中语皆不可信而河有必回之理不于
他处决溢为州县大患不至苦虐数路兵民力役以致
逃亡起为群盗及不至火急收买数千万物料致非时
卷二百五十一 第 30a 页 WYG0440-0156a.png
斩伐林木残害天地之所生科扰州县乡村坊郭人民
鞭笞枷锢星火督责致百姓惊骚流离之苦又免枉费
国家不赀之计以致公私匮乏仓库空竭内则奸狡窥
伺别致生事外则四夷传闻萌心作过但令大臣保得
必无上件数事回河必有成功则臣言显为谬妄岂可
但隐忍而已须当正臣等所言不当之罪黜责以励后
来乃可以示朝廷典法今不试验臣等所言是否以救
朝廷过举而章奏才下未及累日即蒙优加美迁臣不
卷二百五十一 第 30b 页 WYG0440-0156b.png
知大臣此谋为国耶为身耶若为国则当公天下之言
尽河事之利害不当以官职姑息使人不言若为身则
是唯欲人之同已而不欲人之异己岂唯国事不当如
此为大臣身计亦未为得也人臣官愈进则当忧国愈
深宠益加则当爱君愈切臣若闻命遂缄默不言不唯
臣心实有所愧有识之士必指臣为贪利无耻忘国不
忠之人伏望圣慈宣问大臣等所言回河是否如上所
陈数件事理必有必无别白是非明辨可否使如臣辈
卷二百五十一 第 31a 页 WYG0440-0156c.png
不得缄默
祖禹又乞罢河役状曰臣所领工房伏见朝廷应副修
河司所司如支河阴汜水等处纲米五万石及差装卸
兵士二千人洛口雄武埽锹手各三百人支在京箔场
芦蕟四万领修役兵营寨之𩔖日有行下文字臣昨为
谏官极论回河不便未蒙施行今河役不息功费渐大
恐修河司须索不止于此朝廷若不罢河役则无不应
副之理门下亦无由不行下臣稽之于古考之于今质
卷二百五十一 第 31b 页 WYG0440-0156d.png
之中外人言窃谓此功必不可成恐虽应副枉费国财
民力有害无利谨具所闻见回河不便画一如后
 一水性趋下自祖宗以来河决以次向西此则地势
  东高西下其理不疑商胡故道已行三十馀年堤
  防日增如筑垣居水淤填积久其地必高此不待
  见而可知今北流千馀里欲使复为平陆故道千
  馀里欲使复为洪流恐非人力之所能也
 一四渎者天地所以莭宣其气如人之血脉不可壅
卷二百五十一 第 32a 页 WYG0440-0157a.png
  遏今北流已九年岂非天意有定就下趋海乃是
  地形顺便今来回河上违天意下逆地理骚动数
  路几半天下枉害兵民性命空竭公私财力投之
  洪流不知纪极非徒无益更取患害 已上是河
  不可回之理
 一北流水行地中已是见成河道只须修立堤防便
  为永久之利若岁岁增修一尺一寸皆是所得不
  为枉费东流已废九年闻故堤穿穴一万馀处陵
卷二百五十一 第 32b 页 WYG0440-0157b.png
  谷迁变况于埽岸人力所为今若修完便同创置
  恐非人功国力所能供亿譬如朽烂水槽多年不
  使一旦盛水岂不疏漏况水之性必不舍下就高
  设使能以人力蹙向故道必为大患
 一北流每年不免决溢自是堤防未理水政不修埽
  岸怯薄全无备禦当夏秋之际小川犹涨自古未
  有无患之河岂可因涨水噎凌决溃便欲全河回
  改设使能回向东不知可保无决溢之患否
卷二百五十一 第 33a 页 WYG0440-0157c.png
 一南宫上下埽连年决溃皆缘堤岸卑薄深冬噎凌
  冲破臣不知去冬以来曾与不曾增葺堤防如其
  不然则今冬噎凌之际岂可保其无虞访闻北流
  西堤自信都以南三百里许一例卑薄昨南宫埽
  止高二尺阔五尺濒河老长无不寒心又官中累
  年不调春夫埽岸使臣皆有免责罚指挥河清兵
  士为修河司诸处抽使所存无几水政如此岂得
  为河不为患及有决溃则归咎北流便欲回河岂
卷二百五十一 第 33b 页 WYG0440-0157d.png
  为实论
 一议者谓北流横绝御河失漕运之利及西山诸水
  壅蹙为患且大河向北自可漕运何必御河西山
  诸水自上古以来有之非独今日大禹旧迹循西
  山而行与今北流正相符合西山诸水入河无疑
  但筑堤防空留西山水道使之入河何为不可
 一李伟元奏欲以闭宗城决口及迁深州之费回夺
  大河夫宗城决口虽大必不至费一千八百万物
卷二百五十一 第 34a 页 WYG0440-0158a.png
  料窃意元初检计官故作情弊大数检计意欲朝
  廷见其费大不若用以回河然后李伟却索此数
  自谓能了朝廷若遣可信之人别无检计的确合
  用物料当见欺罔且塞全河与宗城一决口大小
  不同可坐而知臣窃计一千八百万物料塞宗城
  则必多塞北流则不足李伟必是且索此数将来
  一千八百万必了不得朝廷既已兴工不可中辍
  必须接续应副大抵兴事之人无不如此范子渊
卷二百五十一 第 34b 页 WYG0440-0158b.png
  武济之役已用此计及至败事又无穷须索朝廷
  知其不可方罢而子渊犹以此藉口归过朝廷以
  为不应副非是功不成今李伟与子渊正同而河
  役浩大又非武济之比奈何信伟此言
 一熙宁初已议移深州至今不能移者人情重迁故
  也今欲回河虽免深州之患而不顾北京可乎昨
  沙河第七铺溃决已逼北京可为寒心今欲移一
  深州二十年犹不能也况北京之大岂比深州将
卷二百五十一 第 35a 页 WYG0440-0158c.png
  来河不可测万一北京被患如何可移
 一李伟称北流破放省税近一百万臣以为此是堤
  防未理水政不修今若理堤防脩水政则河不决
  溢不占民田河难可耕省税可复而又东流故道
  多为膏壤弥数百里皆出省税今为失税而欲回
  河不知先费用几百料税
 一闭塞北流蹙水既高则上流必深诸处堤埽岂可
  不虑大抵河患常出人意外如昨来开第三第四
卷二百五十一 第 35b 页 WYG0440-0158d.png
  而第七铺决将来闭合未知为患所在岂可保上
  流诸埽必无决溢
 一昨吴安持奏第七铺危急调过急夫七千人而役
  兵不在其数用梢芟一百馀万闻其实数不止于
  此下七緷埽皆被吹垫势如漏卮经二十日用功
  终于弃舍任其决溃此乃救护积年壮堤上一决
  口犹不能为力而况两岸渐进马头于急流巨浪
  中旋下梢草客土欲合龙门此必不可为明矣
卷二百五十一 第 36a 页 WYG0440-0159a.png
 一北流虽有决溢乃是天灾非人所为濒河之民虽
  被水害然亦有填淤肥美及渔采之利不闻失业
  愁苦之叹今回河向东若有溃决乃是引河水以
  灌注州县百姓岂得不归怨于朝廷譬如天火人
  火天火自是灾孽人火必有归咎且自古未有无
  患之河利多害少即不须改作今北流实有大利
  岂可以有小害便妨大计
 一塘泺淤浅非因河决所致熙宁中先帝以塘水多
卷二百五十一 第 36b 页 WYG0440-0159b.png
  堙废尝遣监司以巡历为名案行检视此乃积年
  不脩然先帝亦未遑疏浚也且朝廷与契丹通好
  几及百年岂是塘水能限北敌乃朝廷恩信深结
  其心每岁馈遗金帛敌贪厚利所以不动若其弃
  好背盟何路不可入寇岂塘泺所能捍禦朝廷亦
  何尝恃此以为险固
 一河入界河几二百里乃入海此最为天险实中国
  大利议者曾不计此乃忧河入北界若入北界当
卷二百五十一 第 37a 页 WYG0440-0159c.png
  于初决时一直北注不应却东入海又西堤屡决
  水复还河以此可知向北地形高仰设使河入北
  界乃是契丹之灾况必无此理
 一窃闻欲用沙囊以合龙门自古唯韩信用沙囊壅
  潍水以败楚兵未闻大河可用沙囊壅合此与范
  子渊用铁龙爪浚河无异河水所向土山亦摧岂
  有布袋盛沙土可禦洪流也
 一臣见傅尧俞言有人自河北来言北京地无横草
卷二百五十一 第 37b 页 WYG0440-0159d.png
  石炭非常踊贵此乃九月中所闻未知今更如何
  闻往年六塔河役民间费钱五百文方了纳梢草
  一束审如此则生灵何辜朝廷闻之岂得不动心
  也
 一近依脩河司所请降朝旨下河北转运司并脩河
  司晓谕州县民户向去别无科配物料臣窃恐此
  止是空文物料不出于民何从而得兴动大役岂
  有不骚扰者但恐朝廷虽降此指挥民间困苦亦
卷二百五十一 第 38a 页 WYG0440-0160a.png
  无由尽知如役兵死未免只作逃亡申报民夫死
  则官中更不知数此尤可哀悯也
 一修东流故道是一大役闭塞北流又一大役此二
  大役其害已不可胜言非民力所能堪今西戎未
  款服万一更有边事将何以枝梧
 一天圣初朝廷遣参知政事鲁宗道往滑州相度塞
  河口功料其后欲塞商胡亦下学士院集两省台
  諌官议先朝慎重河事如此今倚仗一李伟即兴
卷二百五十一 第 38b 页 WYG0440-0160b.png
  举大事臣前上言士大夫言不可塞者十有九今
  采于中外之论无小无大皆言不可非止十有九
  而已自古未有违众作事而能成功者也
 一修河司奏打量第四铺已下至孙村口大河水面
  即目高如孙村口二丈五尺九寸者臣闻前年顾
  临谢卿材王孝先唐义问陈祐之张景先等众官
  讲议躬亲相视据孙勍等开撅井筒众定得有二
  丈一尺有馀取引不过难以还复故道后来再遣
卷二百五十一 第 39a 页 WYG0440-0160c.png
  使案视与前所验无异今修河司所奏已是河水
  伏槽之时犹高二丈五尺以上则昨来夏秋之际
  涨水必更倍高何以回夺不过且京师去北京不
  远河水深浅地形高下皆可案验而二年之间前
  后所定如此不同岂可不考核虚实坐受欺罔就
  使孙村口实为低下要是东行故道大势已高流
  河不快所以就下昔汉成帝时河决平原遣王延
  世塞之杜钦说大将军王凤言延世前受杨焉术
卷二百五十一 第 39b 页 WYG0440-0160d.png
  以塞河而蔽匿不言不若遣焉与延世杂作延世
  与焉必相破坏深论便宜更相难极足以分别是
  非择其善者而从之凤如钦言奏遣焉等作治六
  月乃成古者欲举大事故欲人为异同反覆诘难
  至于穷极然后利害可见朝廷择而从之昨谢卿
  材以议不合先罢范子奇至河北才两月又以异
  议罢而专信李伟偏说此中外所以未服也
 一臣案欧阳修言庆历中横垄之水自下流先淤是
卷二百五十一 第 40a 页 WYG0440-0161a.png
  时修为河北转运使海口已淤一百四十馀里其
  后下流既梗乃于商胡口决据此则先是下流不
  快上流乃决小吴之决恐亦无异商胡今修河司
  专闭塞北流而不管故道可行与不可行海口快
  与不快若海口出泄不快将如之何今只打量孙
  村口高下便望成功亦恐利害未尽
 一李伟称北流河道动阔三五十里至七八十里然
  大河行流谓之一□一迭岂能必使之摊平遍满
卷二百五十一 第 40b 页 WYG0440-0161b.png
  故每紧溜走移或东或西所向即决盖无堤防扼
  束之弊者臣观古人唯不欲与水争地故远为堤
  防使游波宽缓而不迫正以堤防扼束为水之害
  则多决溢若两堤相去数十里其河自有中流岂
  有摊平遍满之理水退则人皆种麦比及水至麦
  已倍收且先帝宣谕唯欲迁州县以避水而李伟
  乃欲以堤防束水不唯极非先帝圣意亦正与古
  人治河相反 已上是河不可回及不须回之事
卷二百五十一 第 41a 页 WYG0440-0161c.png
右臣窃以论议之臣止言其理至于知河事者则言其
事今其理已极为不可而其事又如前之所陈先帝所
谓以道治水者言其理而已至于以事治水乃后世之
弊先帝之所不取也昔尧知鲧不可使治水然而四岳
请试鲧者岂固欲违尧意而害天下哉盖当时治水之
人未有以易鲧而鲧必执其说以为水可堙塞而治故
也仁宗时李仲昌欲塞商胡复横垄欧阳脩极言不可
执政不听脩而听仲昌仲昌终以败事得罪以仁宗之
卷二百五十一 第 41b 页 WYG0440-0161d.png
明岂不知脩可信而仲昌功必无成然而用仲昌者亦
尧试鲧之意也熙宁初张巩宋昌言欲塞二股河北流
神宗遣司马光等往案视光亦极言不可而巩等急于
有功才塞而复决汎滥大名恩德沧永静五州军之境
以神宗之明岂不知光可信而巩等功必无成然而用
巩等者亦尧试鲧之意也夫前事不远后事之师方今
四方无虞西北晏然年榖稍稔民力稍纾若更休养数
年庶几有太平之望唯息河役则中外无复一事岂可
卷二百五十一 第 42a 页 WYG0440-0162a.png
试一李伟必待如鲧及仲昌而后止也臣考之方册自
古壅塞川渎必有祸败共工隳高堙卑以致灭亡鲧堙
洪水上帝震怒绩用弗成殛于羽山周灵王欲壅榖洛
太子晋深陈祸福以共鲧为戒梁武帝伐魏作浮山堰
壅淮水以灌寿阳穷竭境内之力以争一州四月堰成
而九月堰坏缘淮城戌村落十馀万口皆漂入海怨毒
盈于远迩古今以为无道今塞北流与堰淮何异且梁
武以灌敌国今乃自困吾民而河之大又不比淮以此
卷二百五十一 第 42b 页 WYG0440-0162b.png
较之尤为不可凡论河役正如边事搢绅之儒则言和
戎介冑之士则言征伐今问儒者必欲息民若问水官
必欲兴事欲塞河者是用兵之说也欲不塞者是息兵
之说也彼水官之欲兴役如将士但知攻战而已朝廷
岂可不审择利害而兴天下大役止以为此辈进身之
资臣今虽无言责而有官守职在出纳通达上下之情
闻见如此不敢不言伏望陛下与大臣平章若审如众
论有害无利即乞早罢河役以幸天下以福生民其脩
卷二百五十一 第 43a 页 WYG0440-0162c.png
河司兵夫物料可就用脩塞诸处决口委外都水使者
渐理北流堤防如此则数路人心必安此乃管仲相齐
桓公转祸为福之计也臣言狂愚伏乞少赐裁择
 
 
 
 
 
卷二百五十一 第 43b 页 WYG0440-0162d.png
 
 
 
 
 
 
 
 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五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