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九十二
卷九十二 第 1a 页 WYG0435-052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历代名臣奏议卷九十二
           明 杨士奇等 撰
  经国
宋孝宗时著作郎王十朋上疏曰臣闻国犹身也强国
与身者气也医者观身之气而知其人之寿夭识者观
国之气而知其世之兴衰自古帝王图维天下虽谋之
以智办之以才必以气为之主然后大业以济刘项之
卷九十二 第 1b 页 WYG0435-0528b.png
争雄也项自谓力拔山气盖世非也要之项之失天下
也盖以力而刘之得天下也盖以气夫百战百胜一不
胜而自谓天亡者气何在哉屡战屡败而不为之屈卒
之易败为胜转弱为强者气也蜀先主英姿大度有高
帝风兵虽屡挫而终不为曹操屈吴孙权闻周瑜之言
拔刀斫案遂成赤壁之隽功吴蜀之势非魏敌也然而
能霸有一方鼎足而立者气使之然也臣来自草茅得
之道路谓庙堂之上谋议之臣和战守之议閧然未决
卷九十二 第 2a 页 WYG0435-0528c.png
兹理固洞然易晓议者何不思之耶臣谓养今日之气
莫如守伸今日之气莫如战挫今日之气莫如和今我
兵寡力弱国威未振固未能与之决雌雄于一战以伸
天下之气也正须养之使壮俟时而动宜于荆襄江淮
要害之地如人身之可以禦风寒者数处命大将屯重
兵以固守之纵未能得志于中原亦足以据长江之险
都帝王之宅保吴蜀万里之故疆何故屈己买和蹈前
日之覆辙耶大抵天下之势强弱均而和则彼此受其
卷九十二 第 2b 页 WYG0435-0528d.png
利晋与诸戎和我与契丹和是也强弱不均而和则强
者得其利弱者被其害六国与秦和契丹与女真和是
也敌以和议谲契丹而灭契丹矣又以和议谲中国而
困中国矣耿南仲主和议而致靖康之祸秦桧主和议
而弱国家之势太上皇知敌之无厌而和之不可保也
去岁下亲征之诏而天下二十年湮郁之气亦少舒矣
虽淮上之师不利而敌之被毒亦甚矣陛下应天受禅
天下罔不欢欣鼓舞咸谓真主既出恢复指日可期也
卷九十二 第 3a 页 WYG0435-0529a.png
陛下宜亲御鞍马如汉文帝慨然发愤如唐宪宗抚循
六师以作将士之气以图进取之计况陛下之圣德可
以动天陛下之节俭可以丰财陛下之英武可以定乱
江淮有重臣以为长城川陕有良将以为爪牙亦何患
事之不济耶不然宜因天设之险以为城池与民守之
可也苟或复用和议则军民解体虽苟一时之安而气
已为之索矣百万之岁币固有所不惜也至尊之名分
其可自贬损于嗣登大宝之初乎诸将用命血战新复
卷九十二 第 3b 页 WYG0435-0529b.png
数路其可复捐而与之乎西北之民襁负来归者不知
其几又可复委之敌人而使之甘心乎况讲和之后举
天下唯敌之命是听无厌之求难塞之请当不止此陛
下将何以应之乎臣谓今日之计战固未可轻和决不
可议守以养气俟时而伸乘机而投而已
十朋为侍御史上疏曰臣闻圣人之德无以加孝天子
之孝莫大乎光祖宗而安社稷因前王盈成之业而守
之者孝也周之成康汉之文景是也承前世衰微之绪
卷九十二 第 4a 页 WYG0435-0529c.png
而兴之者孝也商之高宗周之宣王是也国有耻而雪
之者孝也汉宣帝臣单于以雪高帝平城之耻唐太宗
俘颉利以雪高祖称臣之耻是也先君有雠而复之孝
也夏少康灭浇以复后相之雠汉光武诛王莽以复刘
氏中绝之雠是也历代帝王虽守成中兴雪耻复雠之
迹不同其功光祖宗孝安社稷则一而已我艺祖皇帝
应天受命肇造大业亲平僭伪一统万方圣子神孙继
继承承可谓盛矣不幸运厄阳九勍敌侵陵靖康之祸
卷九十二 第 4b 页 WYG0435-0529d.png
有不忍言者国雠世耻自古无之记曰君父之雠不共
戴天春秋讥不讨贼以谓国无臣子齐襄复九世之雠
仲尼贤之楚以六千里之国事雠荀卿罪之圣贤立言
垂训责后世之为君臣为子孙者可谓至矣恭惟太上
皇帝躬尧舜至圣之德有禹文知子之明断自宸衷以
社稷付之陛下圣意端有在焉陛下天资英武慨然以
兴复为念窃闻每对群臣论天下事则曰当如创业时
又曰当以马上治之又曰某事当俟恢复后为之臣比
卷九十二 第 5a 页 WYG0435-0530a.png
因宣召语及祖宗陵寝圣容恻然曰四十年矣臣仰知
陛下之心真夏少康商高宗周宣王汉光武之心也奈
何在位之臣不知忠孝大节不能仰副圣心之万一复
欲蹈昔日奸臣之覆辙屈己以和仇雠之人且指祖宗
中原之境土为金人之土谓不当取指祖宗中原之人
民为金之人民谓不当纳又取秦陇已复之故地无故
而弃之以资寇雠以绝生灵归附之望闻有说进取者
则群嘲而聚笑之大臣唱之于上小臣和之于下并为
卷九十二 第 5b 页 WYG0435-0530b.png
一谈牢不可破自非陛下刚明果断不惑群议则社稷
大计其谁与谋有君无臣真可以长太息也臣愿陛下
推诚尽孝终始如一言动之间不忘社稷食息之顷必
念祖宗侧身脩行上以承天意兴衰拨乱下以慰民心
任贤勿贰去邪勿疑以革前日图任之失有善必赏有
恶必罚以振今日纪纲之敝乃下诏音戒饬有位无小
无大咸怀忠良去和附之私心赞国家之大计陛下既
率之以孝群臣咸应之以忠如是则可以动天地通神
卷九十二 第 6a 页 WYG0435-0530c.png
明慰祖宗在天之灵无负太上皇付托之意矣中原何
患乎不复中兴何待乎以日月冀耶
十朋又上疏曰臣恭惟陛下以英武之姿奋刚明之断
不惑群议任用忠谋遣二将臣出征淮甸首平灵壁败
敌将萧琦而降之又平虹县降富察及穆大周仁归附
者以万计又败敌人于宿而得其州可谓日百里以辟
国月三捷以奏功矣投机而进势如破竹恢复有期神
人交庆正勇者效力智者献谋时也况臣误蒙亲擢为
卷九十二 第 6b 页 WYG0435-0530d.png
耳目之官可无愚者一得之虑以裨庙谟雄断之万一
乎臣窃谓王者仁义之兵为吊伐而举况中原本吾土
地人民本吾赤子正宜谕之以恩信先之以招纳不得
已而战伐随之臣虑诸将或不知此临阵之际未必无
过有杀伤捷获之后又未必无秋毫之犯恐伤陛下好
生之德失中原来苏之望欲乞陛下密诏张浚深戒敕
之昔李晟平长安李愬入蔡国朝曹彬平金陵皆得王
师吊伐之意宜谕诸将以此为法庶几富贵可以及子
卷九十二 第 7a 页 WYG0435-0531a.png
孙功名可以垂竹帛也又此三将既降宜速加封爵以
劝来者昔沛公入关留围宛城陈恢说以莫若约降封
其守因使止守诸城未下者必闻声争开门而待之沛
公从其言南阳守齮降封为商侯封陈恢千户引兵西
无不下者今中原列城为敌守者闻皆有离心非不欲
降但未知吾所以待之者何如耳彼闻萧琦富察之徒
降而受赏亦何惮而不来不然则其心愈疑而其守愈
坚矣今日之事正宜若沛公用陈恢策则可以不战而
卷九十二 第 7b 页 WYG0435-0531b.png
屈人兵也臣又闻汪彻被召已至中途未知谁摄其任
臣谓宜令张浚并节制荆襄庶得令出于一轻重不偏
将士协心远近同体缓急可以相闻胜负可以相援况
荆襄将士素怀浚恩德皇甫倜之徒尤服浚威名若使
浚兼制之则人必乐于用命矣又吴璘退师保蜀陛下
亦宜以进取事诏之且明谕以前日退保由建议者之
失不惜为悔过语以慰将士及三路人心令璘观时度
势以图进取如秦陇可复得宜即进兵以相犄角以牵
卷九十二 第 8a 页 WYG0435-0531c.png
制敌人南牧之患如是则敌数处受敌救覆亡之不暇
纵未必来臣附亦将自归故国矣此数者皆今日之所
甚急臣愿陛下与一二大臣速议如臣言可采乞赐施
行今正是天以机会受陛下时不可失也
十朋论用兵事宜劄子曰臣窃以今日之事有不可轻
改者曰用人有不可不决策者曰进跸有不可不深虑
者曰荆襄有不可不急治者曰兵赋自古人君相与图
进取之计必有一定不易之规模知一胜一负为兵家
卷九十二 第 8b 页 WYG0435-0531d.png
常势故小胜不为之喜小败不为之沮秦穆用孟明三
败而后霸西戎汉高争天下屡败而后擒项羽诸葛亮
才兼文武而有马谡街亭之败至于上表自劾蜀主不
废之卒能与吴魏抗衡而功盖三分之国国朝范仲淹
韩琦皆一代名臣俱有材略其经略西夏也而亦有任
福三川之败仁祖不废之卒能臣元昊而安中国此皆
规模素定于胸次故能收异日之大功臣闻前日淮甸
之师一月三捷宿州不利盖亦兵家胜负常势也异议
卷九十二 第 9a 页 WYG0435-0532a.png
者遂从而摇撼将帅之臣且谓大将不还以贻圣虑今
李显忠邵宏渊及诸统制军马已回濠泗矣亦足见小
人幸灾乐祸扇为浮言务在中伤不可不察也恭闻陛
下遣中使给御札慰安张浚抚劳将士仍放显忠等罪
悯其血战之劳而赦其一眚之愆真得前古帝王御将
之道矣然外议汹汹谓陛下宣召杨存中欲用为主帅
臣窃料圣意必不然然当人情纷扰之际不能无市虎
之惑既而闻之初欲除荆襄宣抚又改御营使及闻边
卷九十二 第 9b 页 WYG0435-0532b.png
报稍宁其议遂寝疑者虽稍息而不能无虑焉存中为
将罔功天下皆知之黩货无厌交结中外爵位已极而
求进不已彼其心但幸国家之有祸遂欲投隙而进亦
何求而不得耶御营使不已必将有大于此者命令一
出必失军民之心使江淮荆襄陇蜀将士闻之必致解
体且谓朝廷因王师小衄而遽欲变易大帅非所以安
人情威域外也臣所谓不能无患者在此建炎绍兴间
太上皇巡幸止用宰相枢密为御营使李纲朱胜非等
卷九十二 第 10a 页 WYG0435-0532c.png
尝为之陛下将为视师之举宜遵用故事以两府大臣
兼之足矣朝廷虽乏才其可以此轻处存中辈耶此事
尤在圣心素定不可变易于仓卒之间此臣所谓不可
轻改者曰用人也臣闻天下之势不在国之强弱而在
气之如何气振则转弱而为强气沮则变强而为弱股
至强而惧则慄气馁之也发至弱而怒则冲气激之也
景德间契丹举国南寇王钦若请幸金陵陈尧叟请幸
蜀以避其锐真宗以问寇准准曰谁为陛下画此策者
卷九十二 第 10b 页 WYG0435-0532d.png
罪可斩也今敌骑近迫四方危心当励众禦敌以卫社
稷惟当进尺不可退寸奈何欲委弃宗庙远之楚蜀銮
舆回转一步则万众云散四方瓦解楚蜀尚可至耶真
宗善其计乃幸澶渊将士鼓勇射杀敌将其众遂退此
作气以破敌转弱而为强之尤大者也前年太上皇下
亲征之诏为建康之幸作士气以走敌骑盖得策矣惜
乎议者不建远大之计而遽回临安也陛下前日下诏
视师中外鼓舞秋凉进发或者犹以为迟今王师退保
卷九十二 第 11a 页 WYG0435-0533a.png
濠泗督府远在盱眙陛下宜速进跸以幸建康居六朝
帝王之宅据东南形势之胜可以援吴蜀可以控四方
可以远海道之虞可以壮淮甸之势四方闻之孰不增
气至若百司之众在今宜省犒劳之费比旧宜节庶几
万骑易动如圣训所谓当如创业时此臣所谓不可不
决策者曰进跸也臣闻荆襄居天下形势之中乃古今
必争之地万一敌人乘虚而入使川陕隔绝则东南之
势孤矣近闻朝廷既罢汪彻命张浚兼都督之使令出
卷九十二 第 11b 页 WYG0435-0533b.png
于一固已得策又用王彦知襄阳议者以为得人又闻
以彦节制赵撙则或以为不可撙久在荆襄得士卒心
彦自外来遽令受其节制恐武臣气不相下或生衅端
兼张浚在淮去荆襄远甚或有机会恐关报失期臣谓
宜于前两府侍从中择一重臣威名稍著者以为宣抚
既以浚督之又以重臣制之使彦与撙辈各当一面则
荆襄可以无虞矣今朝廷知备淮甸而远荆襄此臣所
谓不可不深虑者此也今国家大则为进取之图次则
卷九十二 第 12a 页 WYG0435-0533c.png
为守禦之计然议论及兵则其言必怯者以其所乏者
兵与财也则兵不可以不招财不可以不理窃闻西北
归附之民其有可以为兵者众督府及诸将不敢多募
之者惧国家有养之之费也然今日之势有不得不招
宜命张浚谕江淮荆襄诸将招其可用者而籍之汰其
无用者而民之纵未至多亦可补填折伤之额又东南
之民亦有可用者如江西福建及台之仙居婺之东阳
诸处其人皆健而善斗往往曹聚于茶商盐贾间可令
卷九十二 第 12b 页 WYG0435-0533d.png
守帅之臣重其直以招之必有应募者广海诸寇有就
招安者可从而籍之州县有犯茶盐禁者贷其罪而兵
之亦可以少补军籍也至如财者臣以为生之不如节
之今国家比天下全盛太平无事时非不节约比祖宗
创业艰难时则可省非一也乾德开宝间宫人不满二
百犹以为多左右内臣止有五十馀员止令掌宫掖未
尝干预政事宫殿内帷挂青布缘帘绯绢帐紫䌷褥今
宫人之数内臣之员岂能尽如艺祖时乎臣前日曾奏
卷九十二 第 13a 页 WYG0435-0534a.png
欲圣躬亲率之者盖欲以艺祖为法也近日台谏所议
裁减虽日计不足而岁计有馀亦不为无补然奏已上
而未行者岂以众怨所在而朝廷不敢当耶今疆埸未
静上下同忧权宜裁减以纾国用台谏既以身任怨大
臣何避之有至如理财之术莫如遴选板曹臣前日与
諌臣共留赵子潚者诚恐今日理财之臣未必贤于子
潚也似闻海寇稍息不若别择代者而还子潚不唯可
以理财如旦夕车驾进发辇毂之下谋议之寄议者谓
卷九十二 第 13b 页 WYG0435-0534b.png
非子潚不可也此臣所谓不可不急治者此也臣所陈
四事愿陛下付大臣议之如有可采乞赐施行
陈亮上五论曰臣闻治国有大体谋敌有大略立大体
而后纪纲正定大略而后机变行此不易之道也仰惟
陛下以睿圣神武之资充硕大光明之学留神政事属
志恢复罔敢自暇自逸而大欲未遂大业未济意者大
体之未立而大略之未定欤臣尝为陛下有忧于此矣
常欲输肝胆效情素上书于北阙之下又念世俗道薄
卷九十二 第 14a 页 WYG0435-0534c.png
献言之人动必有觊心虽不然迹或近似相师成风谁
能不疑既已疑矣安能察其言而明其心此臣之所大
惧而卒以自沮也今年春随试礼部侥倖一中庶几俯
伏殿陛毕写区区之忠以彻天听有司以为不肖竟从
黜落不得进望清光以遂昔愿束手东归杜门求志因
以为功名之在人犹在已也怀愚负计而不以裨上之
万一是忿世也有君如此而忠言之不进是匿情也已
无他心而防人之疑是自信不笃也故书其中兴论一
卷九十二 第 14b 页 WYG0435-0534d.png
千八百馀言大体大略于斯见矣并论开诚执要励臣
正体之道合五篇上干天听惟陛下宽其万死不以为
草茅之言而留神裁察是天下社稷之福也于臣何有
 其一论中兴曰臣窃惟海内涂炭四十馀载矣赤子
 嗷嗷无告不可以不拯国家凭陵之耻不可以不雪
 陵寝不可以不还舆地不可以不复此三尺童子之
 所共知曩独畏其强耳韩信有言能反其道其强易
 弱况今敌人微弱政令日弛舍其俗鞍马之长而从
卷九十二 第 15a 页 WYG0435-0535a.png
 事中州浮靡之习君臣之间日趋怠惰自古远裔之
 强未有四五十年而无变者稽之天时揆之人事当
 不远矣不于此时早为之图纵有他变何以乘之万
 一敌人惩创更立令主不然豪杰并起业归他姓则
 南北之患方始又况南渡已久中原父老日以殂谢
 生长于敌岂知有我昔宋文帝欲取河南故地魏大
 武以为我自生发未燥即知河南是我境土安得为
 南朝故地故文帝既得而复失之河北诸镇终唐之
卷九十二 第 15b 页 WYG0435-0535b.png
 世以奉贼为忠义狃于其习而时被其恩力与上国
 为敌而不自知其为逆过此以往而不能恢复则中
 原之民乌知我之为谁纵有倍力功未必半以俚俗
 谕之父祖质产于人子孙不能继赎更数十年时事
 一变皆自陈于官认为故产吾安得言质而复取之
 则今日之事可得而更缓乎陛下以神武之资忧勤
 侧席慨然有平一天下之志固已不惑于群议矣然
 犹患人心之不同天时之未顺贤者私忧而奸者窃
卷九十二 第 16a 页 WYG0435-0535c.png
 笑是何也不思所以反其道故也诚反其道则政化
 行政化行则人心同人心同则天时顺天不远人人
 不自反耳今宜清中书之务以立大计重六卿之权
 以总大纲任贤使能以清官曹尊老慈幼以厚风俗
 减进士以列选能之科革任子以重荐举之实多置
 台谏以肃朝纲精择监司以清郡邑简法重令以澄
 其源崇礼立制以齐其习立纲目以节浮费示先务
 以斥虚文严政条以核名实惩吏奸以明赏罚时简
卷九十二 第 16b 页 WYG0435-0535d.png
 外郡之卒以充禁旅之数调度总司之赢以佐军旅
 之储择守令以滋户口户口繁而财自阜柬将佐以
 立军政军政明而兵自强置大帅以总边陲委之专
 而边陲之利自兴任文武以分边郡付之久而边郡
 之守自固右武事以振国家之势来敢言以作天下
 之气精间谍以得敌人之情据形势以动中原之心
 不出数月纪纲自定比及两稔内外自实人心自同
 天时自顺有所不往一往而民自归何者耳同听而
卷九十二 第 17a 页 WYG0435-0536a.png
 心同服有所不动一动而敌自斗何者形同趋而势
 同利中兴之功可翘足而须也夫攻守之道必有奇
 变形之而敌必从冲之而敌莫救禁之而敌不敢动
 乖之而敌不知所往故我常专而敌常分敌有穷而
 我常无穷也夫奇变之道虽本乎人谋而常因乎地
 形一纵一横或长或短缓急之相形盈虚之相倾此
 人谋之所措而奇变之所寓也今东西弥亘绵数千
 里如长蛇之横道地形适等无所参错攻守之道无
卷九十二 第 17b 页 WYG0435-0536b.png
 他奇变今朝廷鉴守江之弊大城两淮虑非不深也
 能保吾城之卒守乎故不若为术以乖其所之至论
 进取之道必先东举齐西举秦则大河之南长淮以
 北固吾腹中物齐秦诚天下之两臂也奈敌人以为
 天设之险而固守之乎故必有批亢𢷬虚形格势禁
 之道窃尝观天下之大势矣襄汉者敌人之所缓今
 日之所当有事也控引京洛侧睨淮蔡包括荆楚襟
 带吴蜀沃野千里可耕可守地形四通可左可右今
卷九十二 第 18a 页 WYG0435-0536c.png
 诚命一重臣德望素著谋谟明审者镇抚荆襄辑和
 军民开布大信不争小利谨择守宰省刑薄敛进城
 要险大建屯田荆楚奇才剑客自昔称雄徐行召募
 以实军籍民俗剽悍听于农隙时讲武艺襄阳既为
 重镇而均随信阳及光一切用艺祖委任边将之法
 给以州兵而更使自募与以州赋而纵其自用使之
 养士足以得死力用间足以得敌情兵虽少而众建
 其助官虽轻而重假其权列城相援比邻相和养锐
卷九十二 第 18b 页 WYG0435-0536d.png
 以伺触机而发一旦敌人玩故习常来犯江淮则荆
 襄之帅率诸军进讨袭有唐邓诸州见兵于颍蔡之
 间示必截其后因命诸州转城进筑如三受降城法
 依吴军故城为蔡州使唐邓相距各二百里并桐柏
 山以为固扬兵𢷬垒增陂深堑招集土豪千家一堡
 兴杂耕之利为久驻之基敌来则婴城固守出奇制
 变敌去则列城相应首尾如一精间探明斥堠诸军
 进屯光黄安随襄郢之间前为诸州之援后依屯田
卷九十二 第 19a 页 WYG0435-0537a.png
 之利朝廷徙都建业筑行宫于武昌大驾时一巡幸
 敌知吾意在京洛则京洛陈许汝郑之备当日增而
 东西之势分矣东西之势分则齐秦之间可乘矣四
 川之帅亲率大军以持凤翔之敌别命骁将出祁山
 以截陇右偏将由子午以窥长安金房开建之师入
 武关以镇三辅则秦地可谋矣命山东之归正者往
 说豪杰阴为内应舟师由海道以𢷬其脊彼方支吾
 奔走而大军两道并进以戡其胸则齐地可谋矣吾
卷九十二 第 19b 页 WYG0435-0537b.png
 虽示形于唐邓上蔡而不再谋进坐为东西形援势
 如猿臂彼将愈疑吾之有意京洛特持重以示不进
 则京洛之备愈专而吾必得志于齐秦矣抚定齐秦
 则京洛将安往哉此所谓批亢𢷬虚形格势禁之道
 也就使吾未为东西之举彼必不敢离京洛而轻犯
 江淮亦可谓乖其所之也又使其合力以压唐蔡则
 淮西之师起而禁其东金房开达之师起而禁其西
 变化形敌多方牵制而权始在我矣然荆襄之师必
卷九十二 第 20a 页 WYG0435-0537c.png
 得纯意于国家而无贪功生事之心者而后付之平
 居无事则欲开布诚信以攻敌心一旦进取则欲见
 便择利而止以禁敌势东西之师有功则欲制驭诸
 将持重不进以分敌形此非陆抗羊祜之徒孰能为
 之夫伐国大事也昔人以为譬拔小儿之齿必以渐
 摇撼之一拔得齿必且损儿今欲竭东南之力成大
 举之势臣恐进取未必得志得地未必能守邂逅不
 如意则吾之根本撼矣此岂谋国万全之道臣故曰
卷九十二 第 20b 页 WYG0435-0537d.png
 攻守之间必有奇变臣謏人也何足以明天下之大
 计姑疏愚虑之崖略曰中兴论惟陛下裁察
 其二论开诚曰臣尝观自古大有为之君慷慨果敢
 而示之以必为之意明白洞达而开之以无隐之诚
 故天下雄伟英豪之士声从响应云蒸雾集争以其
 所长自效而不敢萌欺罔之心截然各职其职而不
 敢生不满之念故所欲而获所为而成而卓乎其不
 可及也仰惟陛下英睿神武出于天纵嗣承大统于
卷九十二 第 21a 页 WYG0435-0538a.png
 今八年天下咸知其为真英主矣而所欲未获所为
 未成虽臣亦为陛下疑之也夫慷慨果敢陛下固示
 之以必为之意矣而天下之气索然而不吾应或者
 明白洞达开之以无隐之诚者容有未至乎夫任人
 之道非必每事疑之而后非无隐之诚也心知其不
 足任而姑使之以充吾位使之既久而姑迁之以慰
 其心身尊位大而大责或不必任职亲地密而密议
 或不得闻听其言与之以位而不责其实责其实迫
卷九十二 第 21b 页 WYG0435-0538b.png
 之以目前而不待其成陛下自度任人之际颇亦有
 近于此者乎如或近之则非所谓明白洞达开之以
 无隐之诚也故天下懦庸委琐之人得以自容而无
 嫌而狂斐妄诞之流得以肆言而无忌中实无能而
 外为欺罔位实非称而意辄不满平居则何官不可
 为缓急则何人不退缩是宜陛下当宁而叹天下人
 才无一之可用而谓书生诚不足以有为则非陛下
 之过也天下之士有以致之耳虽然何世不生才何
卷九十二 第 22a 页 WYG0435-0538c.png
 才不资世天下雄伟英豪之士未尝不延颈待用而
 每视人主之心为如何使人主虚心以待之推诚以
 用之虽不必高爵重禄而可使之死况于其中之计
 谋乎人主而有矜天下之心则虽高爵重禄日陈于
 前而雄伟英豪之士有穷饿而死尔义有所不屑于
 此也夫天下之可以爵位诱者皆非所谓雄伟英豪
 之士也陛下勿以其可以爵位诱奴使而婢呼之天
 下固有雄伟英豪之士惧陛下诚心之不至而未来
卷九十二 第 22b 页 WYG0435-0538d.png
 也臣愿陛下虚怀易虑开心见诚疑则勿用用则勿
 疑与其位勿夺其职任以事勿间以言大臣必使之
 当大责迩臣必使之与密议才不堪此不以其易制
 而姑留才止于此不以其久次而姑迁言必责其实
 实必要其成君臣之间相与如一体明白洞达豁然
 无隐而犹不得雄伟英豪之士以共济大业则陛下
 可以斥天下之士而不与之共斯世矣不然臣恐孤
 陛下必为之心沮天下愿为之志两相求而不相值
卷九十二 第 23a 页 WYG0435-0539a.png
 也以陛下英睿神武之资视古之贤主无所不及而
 有过之者而其效乃尔此臣所以区区爱君之心不
 能自已而辄献其愚忠惟陛下裁察
 其三论执要曰臣窃惟陛下自践阼以来亲事法宫
 之中明见万里之外发一政用一人无非出于独断
 下至朝廷之小臣郡县之琐政一切上劳圣虑虽陛
 下聪明天纵不惮劳苦而臣窃以为人主之职本在
 于辨邪正专委任明政之大体总权之大纲而屑屑
卷九十二 第 23b 页 WYG0435-0539b.png
 焉一事之必亲臣恐天下有以妄议陛下之好详也
 自祖宗以来军国大事三省议定面奏获旨差除即
 以熟状进入获可始下中书造命门下审读有未当
 者在中书则舍人封缴之在门下则给事封駮之始
 过尚书奉行有未当者侍从论思之台谏劾举之此
 所以立政之大体总权之大纲端拱于上而天下自
 治用此道也今朝廷有一政事而多出于御批有一
 委任而多出于特旨使政事而皆善委任而皆当固
卷九十二 第 24a 页 WYG0435-0539c.png
 足以彰陛下之圣德而犹不免好详之名万一不然
 而徒使宰辅之避事者得用以藉口此臣忧君之心
 所不能以自已也臣愿陛下操其要于上而分其详
 于下凡一政事一委任必使三省审议取旨不降御
 批不出特旨一切用祖宗上下相维之法使权固在
 我不蹈曩日专权之患而怨有所归无代大臣受怨
 之失此臣所以为陛下愿之也臣闻之故老言仁宗
 朝有劝仁宗以收揽权柄凡事皆从中出勿令人臣
卷九十二 第 24b 页 WYG0435-0539d.png
 弄威福仁宗曰卿言固善然措置天下事正不欲专
 从朕出若自朕出皆是则可有一不然难以遽改不
 若付之公议令宰相行之行之而天下不以为便则
 台谏公言其失改之为易大哉王言此百世人主之
 所当法而况于圣子神孙乎史之称光武曰明谨政
 体总揽权纲政体者政之大体也权纲者权之大纲
 也臣愿陛下立政之大体总权之大纲辨邪正专委
 任以宰天下得操要之实而鉴好详之弊则天下雄
卷九十二 第 25a 页 WYG0435-0540a.png
 伟英豪之士必有能奋然出力以办今日之事者矣
 臣不胜大愿
 其四论励臣曰臣闻上下同心君臣戮力者事无不
 济上下相蒙君臣异志者功无不隳春秋之时晋伐
 楚深入不止大夫请击之庄王曰先君之时晋不伐
 楚及孤之身而晋伐楚是寡人之过也如何其辱诸
 大夫也大夫曰先君之时晋不伐楚及臣之身而晋
 伐楚是臣之罪也请击之庄王俛泣而起拜晋师闻
卷九十二 第 25b 页 WYG0435-0540b.png
 而夜还越王求成于吴而归抱柱而哭承之以啸群
 臣闻之曰君王何愁心之甚也夫复雠谋敌非君王
 之独忧乃臣下之急务也其后越父兄请报耻越王
 曰昔者我辱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何敢劳国人
 以塞吾雠父兄曰四封之内尽吾君子子报父仇谁
 敢不力越王卒用以灭吴区区楚越有臣如此而谓
 堂堂大国反无君忧臣辱君辱臣死之义乎今陛下慨念
 国家之耻励复雠之志夙夜为谋相时伺隙而群臣
卷九十二 第 26a 页 WYG0435-0540c.png
 邈焉不知所急毛举细事以乱大谋甚者侥倖苟且
 习以成风陛下数降诏以切责之厉天威以临之而
 养安如故无复趋事赴功念雠报耻之心岂群臣乐
 于负陛下哉亦玩故习常势流于此而不自知也臣
 愿陛下慨然兴怀不御正殿减膳彻乐夕惕若厉立
 群臣而语之曰朕承太上皇帝付托之重念国家之
 深耻志在复雠八年于兹若涉渊水未知攸济而群
 臣玩故养安无肯戮力是朕不明不德不足以承大
卷九十二 第 26b 页 WYG0435-0540d.png
 宝图大业其何颜以临于王公士民之上况敢即安
 以自取辱群臣震惧顿首请罪然后徐谕之曰朕固
 未敢即安群臣犹以朕可与有为其各共厥职勉趋
 厥事上率其下下勉其上自度其力之不逮者无尸
 厥官朕将明赏罚以厉其后由今以往群臣咸为朕
 思所以畏天爱民求贤发政富国强兵复雠谋敌之
 道无以小事塞责无以小谋乱大相与熟讲惟新之
 政使内外有序则朕即安之日陛下惕然侧席图济
卷九十二 第 27a 页 WYG0435-0541a.png
 大业而群臣不能惕然承意竭力以报其上是人而
 禽兽者也诛之杀之何所不可诚使上下同心君臣
 戮力则何事之不济哉
 其五论正体曰臣闻君以仁为体臣以忠为体遍覆
 包含如天地之大仁也公家之事知无不为忠也故
 君行恩而臣行令庆历间杜衍辅政遇有内降辄封
 还之仁宗以杜衍不可告之而止者又多于所封还
 治平初任守忠离间两宫韩琦乘间开悟上心斥之
卷九十二 第 27b 页 WYG0435-0541b.png
 远方仍放谢辞即日押出国门君当其善臣当其怨
 君臣之体也澶渊之役自寇准而下均欲追战章圣
 皇帝独恻然许和及其议岁币也章圣不欲深较而
 准戒曹利用以不得过三十万天圣初契丹借兵伐
 高丽明肃太后微许其使吕夷简坚以为不可而塞
 之其后刘六符来求割地夷简召至殿庐以言折之
 君任其美臣任其责君臣之体也今则不然陛下锐
 意于有为不顾浮议而群臣持禄固位多务收恩陛
卷九十二 第 28a 页 WYG0435-0541c.png
 下慨然立计不屈于敌而群臣动欲随顺图塞溪壑
 使陛下孤立以主大计群臣安坐而窃美名是尚为
 得君臣之体乎臣愿陛下总揽大柄端已责成畏天
 爱民以德自护明诏大臣使当大任不惮小怨不辞
 大艰使天下戴陛下之恩而严大臣之执守敌人服
 陛下之德而惮大臣之忠果则何事之不济何功之
 不成此祖宗养人心以行德义正君臣之体而为百
 世不易之家法也故愿陛下仰法祖宗而大臣以寇
卷九十二 第 28b 页 WYG0435-0541d.png
 准吕夷简杜衍韩琦为法天下有不足为者矣
亮又上书曰臣窃惟中国天地之正气也天命之所钟
也人心之所会也衣冠礼乐之所萃也百代帝王之所
以相承也岂天地之外更有邪气之所可奸哉不幸而能
奸之至于挈中国衣冠礼乐而寓之偏方虽天命人心
犹有所系然岂以是为可久安而无事也使其君臣上
下苟一朝之安而息心于一隅凡其志虑之所经营一
切置中国于度外如元气偏注一肢其他肢体往往萎
卷九十二 第 29a 页 WYG0435-0542a.png
枯而不自觉矣则其所谓一肢者又何恃而能久存哉
天地之正气郁遏于偏方而久不得骋必将有所发泄
而天命人心固非偏方之所可久系也东晋自元帝息
心于一隅而胡羯鲜卑氐羌迭起中国中国无岁不寻
干戈而江左卒亦不得一日宁然渊勒遂无遗种而悯
怀之痛犹有所诿以自安也晋之植根本无可言者而
江左诸臣若祖逖周访陶侃庾翼之徒皆有虎视河洛
之意而桓温之师西至灞上东至枋头又于其间脩陵
卷九十二 第 29b 页 WYG0435-0542b.png
寝于洛阳盖犹未尽置中国于度外也故刘裕竟能一
平河洛而后晋亡百年之间其事既已如此而天地之
正气固将有所发泄矣元魏起而承之孝文遂定都洛
阳以修中国之衣冠礼乐而江左衣冠礼乐之旧非复
天命人心之所系矣是以一天下者卒在西北而不在
东南天人之际岂不甚可畏哉一日之苟安数百年之
大祸也恭惟我国家二百年太平之基三代之所无也
二圣北狩之痛汉唐之所未有也金瓯无缺而致令敌
卷九十二 第 30a 页 WYG0435-0542c.png
人安坐而据之以二帝三王之所都而五十年为敌人
之所据国家之耻不得雪臣子之愤不得伸天地之正
气不得而发泄也方南渡之初君臣上下痛心疾首誓
不与敌俱生卒能以奔败之馀而胜百战之敌及秦桧
倡邪议以沮之忠臣义士斥死南方而天下之气惰矣
三十年之馀虽西北流寓皆抱孙长息于东南而君父
之大雠一切不复关念自非敌人震动淮南亦不知兵
戈之为何事也况望其愤中国之陆沈而相率北向以
卷九十二 第 30b 页 WYG0435-0542d.png
发一矢哉丙午丁未之变距今尚以为远而靖康皇帝
之祸盖陛下即位之前一年也独陛下奋不自顾志在
复雠而天下之人安然如无事时方口议腹非以陛下
为喜功名而不恤后患虽陛下亦不能以崇高之势而
独胜之隐忍以至于今又十有七年矣昔者春秋之时
君臣父子相戕杀之祸举一世皆安之而孔子独以为
三纲既绝则人道遂为禽兽夷狄皇皇奔走义不能以
一朝安然卒于无所遇而发其志于春秋之书犹能以
卷九十二 第 31a 页 WYG0435-0543a.png
惧乱臣贼子今者举一世而忘君父之大雠此岂人道
之所可安乎使学者知学孔子当迫陛下以有为决不
沮陛下以苟安也南师之不出于今几年矣河洛沈沦
而天地之正气抑郁而不得泄岂以堂堂中国而五十
年之间无一豪杰之能自奋哉其势必有时而发泄矣
苟国家不能起而承之必将有承之者矣不可恃衣冠
礼乐之旧祖宗积累之深以为天命人心可以安坐而
久系也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自三
卷九十二 第 31b 页 WYG0435-0543b.png
代圣人皆知其为甚可畏也春秋之末齐晋秦楚皆衰
诸侯往往困于陪臣而不自振当此之时虽如鲁卫之
邦苟能举大义以正诸侯则天下可以一指麾而定也
孔子惓惓斯世而卒莫能用吴越起于蛮夷之小邦而
举兵以临齐晋如履无人之地遂伯诸侯黄池之会孔
子之所甚痛也天地之气发泄于蛮夷之小邦可以明
中国之无人矣王通有言夷狄之德黎民怀之三才其
舍诸此今世儒者之所未讲也今金人之植根既久不
卷九十二 第 32a 页 WYG0435-0543c.png
可以一举而遂灭国家之大势未张不可以一朝而大
举而人情皆便于通和者劝陛下积财养兵以待时也
臣以为通和者所以成上下之苟安而为忘庸两售之
地宜其为人情之所甚便也自和好之成十有馀年凡
今日之指画方略者他日将用之以坐筹也今日之击
毬射雕者他日将用之以决胜也府库充满无非财也
介胄鲜明无非兵也使兵端一开则其迹败矣何者人
才以用而见其能否安坐而能者不足恃也兵食以用
卷九十二 第 32b 页 WYG0435-0543d.png
而见其盈虚安坐而盈者不足恃也而朝廷方幸一旦
之无事庸愚龌龊之人皆得以守格令行文书以奉陛
下之使令而陛下亦幸其易制而无他也徒使度外之
士摈弃而不得骋日月蹉跎而老将至矣臣故曰通和
者所以成上下之苟安而为妄庸两售之地也东晋百
年之间未尝与虏通和也故其臣东西驰骋而多可用
之才今和好一不通而朝野之论常如敌兵之在境惟
恐其不得和也虽陛下亦不得不和矣昔者敌人草居
卷九十二 第 33a 页 WYG0435-0544a.png
野处往来无常能使人不知所备而兵无日不可出也
今也城郭宫室政教号令一切不异于中国点兵聚粮
文移往返动涉岁月一方有警三边骚动此岂能岁出
师以扰我乎是固不知势者之论也然使朝野常如敌
兵之在境乃国家之福而英雄所用以争天下之机也
执事者胡为速和以惰其心乎晋楚之战于邲也栾书
以为楚自克庸以来其君无日不讨国人而训之于民
生之不易祸至之无日戒惧之不可以怠在军无日不
卷九十二 第 33b 页 WYG0435-0544b.png
讨军实而申儆之于胜之不可保纣之百克而卒无后
晋楚之弭兵于宋也子罕以为兵所以威不轨而昭文
德也圣人以兴乱人以废废兴存亡昏明之术皆兵之
由也而求去之是以诬道蔽诸侯也夫人心之不可惰
兵之不可废故虽成康之太平犹有所谓四征不庭张
皇六师者此李沆之所以深不愿真宗皇帝之与敌和
亲也况南北角立之时而废兵以惰人心使之安于忘
君父之大雠而置中国于度外徒以便妄庸之人则执
卷九十二 第 34a 页 WYG0435-0544c.png
事者之失策亦甚矣陛下何不明大义而慨然与敌绝
也贬损乘舆却御正殿痛自克责誓必复雠以励群臣
以振天下之气以动中原之心虽未出兵而人心不敢
惰矣东西驰骋而人才出矣盈虚相补而兵食见矣狂
妄之辞不攻而自息懦庸之夫不却而自退缩矣当有
度外之士起而惟陛下之所欲用矣是云合响应之势
而非可安坐而致也臣请为陛下陈国家立国之本末
而开今日大有为之略论天下形势之消长而决今日
卷九十二 第 34b 页 WYG0435-0544d.png
大有为之机伏惟陛下试幸听之唐自肃代以后上失
其柄而藩镇自相雄长擅其土地人民用其甲兵财赋
官爵惟其所命而人才亦各尽心于其所事卒以成君
弱臣强正统数易之祸艺祖皇帝一兴而四方次第而
平藩镇拱手以趋约束使列郡各得自达于京师以京
官权知三年一易财归于漕司而兵各归于郡朝廷以
一纸下郡国如臂之使指无有留难自管库微职必命
于朝廷而天下之势一矣故京师常宿重兵以为固而
卷九十二 第 35a 页 WYG0435-0545a.png
郡国亦各有禁军无非天子所以自守其地也兵皆天
子之兵财皆天子之财官皆天子之官民皆天子之民
纲纪总摄法令明备郡县不得以一事自专也士以尺
度而取官以资格而进不求度外之奇才不慕绝世之
隽功天子蚤夜忧勤于其上以礼义廉耻励士大夫之
心以仁义公恕厚斯民之生举天下皆由于规矩准绳
之中而二百年太平之基从此而立然远裔遂得以猖
狂恣睢与中国抗衡俨然为南北两朝而头目手足混
卷九十二 第 35b 页 WYG0435-0545b.png
然无别微澶渊一战则中国之势浸微根本虽厚而不
可立矣故庆历增币之事富弼以为朝廷之大耻而终
身不敢自论其劳盖外域征令是主上之操也天子供
贡是臣下之礼也外域之所以卒胜中国者其积有渐
也立国之初其势固必至此故我祖宗常严庙堂而尊
大臣宽郡县而重守令于文法之内未尝折困天下之
富商臣室于格律之外有以容奖天下之英伟奇杰皆
所以助立国之势而为不虞之备也庆历诸臣亦尝愤
卷九十二 第 36a 页 WYG0435-0545c.png
中国之势不振矣而其大要则使群臣争进其说更法
易令而庙堂轻矣严按察之权邀功生事而郡县又轻
矣岂惟于立国之势无所助又从而朘削之虽微章得
象陈执中以排沮其事亦安得而不自沮哉独其破去
旧例以不次用人而劝农桑务宽大为有合于因革之
宜而其大要已非矣此所以不能洗远裔平视中国之
耻而卒发神宗皇帝之大愤也王安石以正法度之说
首合圣意而其实则欲籍天下之兵尽归于朝廷别行
卷九十二 第 36b 页 WYG0435-0545d.png
教阅以为强也括郡县之利尽入于朝廷别行封桩以
为富也青苗之政惟恐富民之不困也均输之法惟恐
商贾之不折也罪无大小动辄兴狱而士大夫缄口畏
事矣西北两边至使内臣经画而豪杰耻于为役矣徒
使神宗皇帝见兵财之数既多锐然南征北伐卒乖圣
意而天下之势实未尝振也彼盖不知朝廷立国之势
正患文为之太密事权之太分郡县太轻而委琐不足
恃兵财太关于上而重迟不易举祖宗惟用前四者以
卷九十二 第 37a 页 WYG0435-0546a.png
助其势而安石竭之不遗馀力不知立国之本末者真
不足以谋国也元祐绍圣一反一覆而卒为敌人侵侮
之资尚何望其振中国以威敌人哉南渡以来大抵遵
祖宗之旧虽微有因革增损不足为轻重有无如赵鼎
诸臣固已不究变通之理而况秦桧尽取而沮毁之忍
耻事雠饰太平于一隅以为欺其罪可胜诛哉陛下愤
王业之屈于一隅励志复雠而不免籍天下之兵以为
强括郡县之利以为富加惠百姓而富人无五年之积
卷九十二 第 37b 页 WYG0435-0546b.png
不重征税而大商无巨万之藏国势日以困竭臣恐尺
籍之兵府库之财不足以支一旦之用也陛下早朝晏
罢以冀中兴日月之功而以绳墨取人以文法莅事圣
断裁制中外而大臣充位胥吏坐行条令而百司逃责
人才日以阘茸臣恐程文之士资格之官不足以当度
外之用也艺祖皇帝经画天下之大略太宗皇帝已不
能尽用臣不敢尽具之纸墨今其遗意岂无望于陛下
也陛下苟推原其意而行之可以开社稷数百年之基
卷九十二 第 38a 页 WYG0435-0546c.png
而况于复故物乎不然维持之具既穷臣恐祖宗之积
累亦不足恃也陛下试幸令臣毕陈于前则今日大有
为之略必知所处矣夫吴蜀天地之偏气也钱塘又吴
之一隅也当唐之衰而钱镠以闾巷之雄起王其地自
以不能独立常朝事中国以为重及我宋受命俶以其
家入京师而自献其土故钱塘终始五代被兵最少而
二百年之间人物日以繁盛遂甲于东南及建炎绍兴
之间为六飞所驻之地当时论者固已疑其不足以张
卷九十二 第 38b 页 WYG0435-0546d.png
形势而事恢复矣秦桧又从而备百司庶府以讲礼乐
于其中其风俗固已华靡士大夫又从而治园囿台榭
以乐其生于干戈之馀上下晏安而钱塘为乐国矣一
隙之地本不足以容万乘而镇压且五十年山川之气
盖亦发泄而无馀矣故谷粟桑麻丝枲之利岁耗于一
岁禽兽鱼鳖草木之生日微于一日而上下不以为异
也公卿将相大抵多江浙闽蜀之人而人才亦日以凡
下场屋之士以十万数而文墨小异已足以称雄于其
卷九十二 第 39a 页 WYG0435-0547a.png
间矣陛下据钱塘已耗之气用闽浙日衰之士而欲鼓
东南习安脆弱之众北向以争中原臣是以知其难也
荆襄之地在春秋时楚用以虎视齐晋而齐晋不能屈
也及战国之际独能与秦争帝其后三百馀年而光武
起于南阳同时共事往往多南阳故人又二百馀年遂
为三国交据之地诸葛亮由此起辅先主荆楚之士从
之如云而汉氏赖以复存于蜀周瑜鲁肃吕蒙陆逊陆
抗邓艾羊祜皆以其地显名又百馀年而晋氏南渡荆
卷九十二 第 39b 页 WYG0435-0547b.png
雍常雄于东南而东南往往倚以为强梁竟以此代齐
及其气发泄无馀而隋唐以来遂为偏方下州五代之
际高氏独常臣事诸国本朝二百年之间降为荒落之
邦北连许汝民居稀少土产庳薄人才之能通姓名于
上国者如辰星之相望况至于建炎绍兴之际群盗出
没于其间而被祸尤极以迄于今虽南北分画交据往
往又置于不足用民食无所从出而兵不可由此而进
议者或以为忧而不知其势之足用也其地虽要为偏
卷九十二 第 40a 页 WYG0435-0547c.png
方然未有偏方之气五六百年而不发泄者况其东通
吴会西连巴蜀南极湖湘北控关洛左右伸缩皆足为
进取之机今诚能开垦其地洗濯其人以发泄其气而
用之使足以接关洛之气则可以争衡于中国矣是亦
形势消长之常数也陛下慨然移都建业百司庶府皆
从草创军国之仪皆从简略又作行宫于武昌以示不
敢宁居之意常以江淮之师为敌人侵轶之备而精择
一人之沈鸷有谋开豁无他者委以荆襄之任宽其文
卷九十二 第 40b 页 WYG0435-0547d.png
法听其废置抚摩振厉于三数年之间则国家之势成
矣至于相时弛张以就形势者又非书之所能尽载也
石晋失卢龙一道以成开运之祸盖丙午丁未岁也明
年艺祖皇帝始从郭太祖征伐卒以平定天下其后契
丹以甲辰败于澶渊而丁未戊申之间真宗皇帝东封
西祀以告太平盖本朝极盛之时也又六十年而神宗
皇帝实以丁未岁即位国家之事于是一变矣又六十
年而丙午丁未遂为靖康之祸天独启陛下于是年而
卷九十二 第 41a 页 WYG0435-0548a.png
又启陛下以北向复雠之志今者去丙午丁未近在十
年间尔天道六十年一变陛下可不有以应其变乎此
诚今日大有为之机不可苟安以玩岁月也臣不佞自
少有驱驰四方之志常欲求天下豪杰之士而与之论
今日之大计盖尝数至行都而人物如林其论皆不足
以起人意臣是以知陛下大有为之志孤矣辛卯壬辰
之间始退而穷天地造化之初考古今沿革之变以推
极皇帝王伯之道而得汉魏晋唐长短之由天人之际
卷九十二 第 41b 页 WYG0435-0548b.png
昭昭然可察而知也始悟今世之儒士自以为得正心
诚意之学者皆风痹不知痛痒之人也举一世安于君
父之雠而方低头拱手以谈性命不知何者谓之性命
乎陛下接之而不任以事臣于是服陛下之仁又悟今
世之才臣自以为得富国强兵之术者皆狂惑以肆叫
呼之人也不以暇时讲究立国之本末而方扬眉伸气
以论富强不知何者谓之富强乎陛下察之而不敢尽
用臣于是服陛下之明陛下厉志复雠足以对天命笃
卷九十二 第 42a 页 WYG0435-0548c.png
于仁爱足以结民心而又仁明足以临照群臣一偏之
论此百代之英主也今乃驱委庸人笼络小儒以迁延
大有为之岁月臣不胜愤悱是以忘其贱而献其愚陛
下诚令臣毕陈于前岂惟臣区区之愿将天地之神祖
宗之灵实与闻之干冒天威罪当万死
亮又上书曰臣尝叹西周之末犬戎之祸盖天地之大
变国家之深耻臣子之至痛也平王东迁以来使其痛
内切于心必将因臣子之愤藉晋郑之势以告哀于天
卷九十二 第 42b 页 WYG0435-0548d.png
下之诸侯以大义责其兴师以奖王室其不至者天下
共诛之则可以扫荡犬戎洗国家之耻而舒臣子之愤
矣然后正纪纲脩法度亲鲁卫以和柔中国命齐晋为
方伯以纠合天下之诸侯文武之迹可寻东周之业可
兴也今乃即安于洛邑虽周民赖以粗安宗祀赖以不
绝然使其臣子忘君父之大雠而置天下之诸侯于度
外周之名号虽存而其实则眇然一列国耳当平王在
位之时世之君子尚意其犹有待也及待之四十九年
卷九十二 第 43a 页 WYG0435-0549a.png
而士君子之望亦衰矣天子之命令不足以制诸侯则
其互相吞灭盖其势之所必至也天下不明于复雠之
义则其君臣父子相贼杀习以为常而不之怪也孔子
伤宗周之无主痛人道之将绝而作春秋其书天王之
义严矣书其出入之地者示天王不可置中国于度外
也书其有所求者明天王之不可失其柄也其书讨贼
之义严矣贼不讨不书葬者明一国之无臣子也一人
讨贼而以众书者示夫人之皆可得而讨也天子既不
卷九十二 第 43b 页 WYG0435-0549b.png
能以保天下之民而一国各自有其民其君之有志于
民而闵雨者必书无志于民而不闵雨者必书土功必
书饥馑必书孔子之心未尝不庶几天下之民一日之
获瘳也是君道之大端而圣人望天下与来世者可谓
深切著明矣臣恭惟皇帝陛下厉志复雠不肯即安于
一隅是有大功于社稷也而天下之经生学士讲先王
之道者反不足以明陛下之心陛下笃意恤民每遇水
旱忧见颜色是有大德于天下也而天下之才臣智士
卷九十二 第 44a 页 WYG0435-0549c.png
趋当世之务者又不足以明陛下之义论恢复则曰脩
德待时论富强则曰节用爱人论治则曰正心论事则
曰守法君以从谏务学为美臣以识心见性为贤论安
言计动引圣人举一世谓之正论而经生学士合为一
辞以摩切陛下者也夫岂知安一隅之地则不足以承
天命忘君父之雠则不足以立人道民穷兵疲而事不
可已者不可以常理论消息盈虚而与时偕行者不可
以常法拘为天下之正论而不足以明天下之大义宜
卷九十二 第 44b 页 WYG0435-0549d.png
其取轻于陛下也论恢复则曰精间谍结豪望论富强
则曰广召募括隐漏论治则曰立志论事则曰从权君
以驾驭笼络为明臣以奋励驱驰为最察事见情自许
豪杰举一世谓之奇论而才臣智士合为一辞以撼动
陛下者也夫岂知坐钱塘浮侈之隅以图中原则非其
地用东南习安之众以行进取则非其人财止于府库
则不足以通天下之有无兵止于尺籍则不足以兼天
下之勇怯为天下之奇论而无取于办天下之大计此
卷九十二 第 45a 页 WYG0435-0550a.png
所以取疑于陛下者也三光五岳之气分而人才之高
者止于如此经生学士既揆之以大义而取轻才臣智
士又权之以大计而取疑陛下始不知所仗而有独运
四海之意矣故左右亲信之臣又得以窥意向而效忠
款陛下喜其颐指如意而士大夫亦喜其有言之易达
也是以附会之风浸长而陛下之大权移矣寻常无过
之人安然坐庙堂而奉使令陛下幸其易制无他而天
下之人亦幸其苟安而无事也是以迁延之计遂行而
卷九十二 第 45b 页 WYG0435-0550b.png
陛下大有为之志乖矣陛下励志复雠有大功于社稷
笃意恤民有大德于天下而卒不免笼络小儒驱委庸
人以迁延大有为之岁月此臣之所以不胜忠愤而斋
沐裁书择今者丁已而献之阙下愿得望见颜色陈国
家立国之本末而开大有为之略论天下形势之消长
而决大有为之机务合于艺祖皇帝经画天下之本旨
然八日待命而未有闻焉夫匹夫匹妇不获自尽民主
罔与成厥功使天下之言者越月踰时而后得报在安
卷九十二 第 46a 页 WYG0435-0551a.png
平无事之时犹且不可今者当陛下大有为之际陈天
下之大义献天下之大计而八日不得命焉臣恐天下
之豪杰得以测陛下之意向而云合响应之势不得而
成矣陛下积财养兵志在复雠而不免与之通和以俟
时固已不足以动天下之心矣故既和而聚财人反以
为厉民既和而练兵人反以为动众举足造事皆足以
致人之疑议者惟其不明大义以示之而后大计不可
得而立也苟又无意于臣之言则天下愈不知所向矣
卷九十二 第 46b 页 WYG0435-0551b.png
张浚始终任事竟无一功可论而天下之童儿妇女不
谋同辞皆以为社稷之臣彼其誓不与敌俱生百败而
不折者诚有以合于天人之心也秦桧专权二十馀年
东南赖以无事而天下之童儿妇女不谋同辞皆以为
国之贼彼其忘君父之雠而置中国于度外者其违天
人之心亦甚矣陛下将以办天下之大计而大义未足
以震动天下亦执事者之所当蚤正而预计也臣区区
之心皆已具之前书惟陛下裁察
卷九十二 第 47a 页 WYG0435-0552a.png
亮又上书曰臣窃惟艺祖皇帝经画天下之大略盖将
上承周汉之治太宗皇帝一切律之于规矩准绳之内
以立百五六十年太平之基至于今日而不思所以变
而通之则维持之具穷矣举江浙闽广之士无虑十四
五万数蜀不与焉而龌龊拘挛日甚于一日选人之在
铨者殆以万计而侥倖之源未有穷已财用之入倍于
承平之时而费于养兵者十之九兵不足用而民日以
困非必道微俗薄而至此也盖本朝维持之具二百年
卷九十二 第 47b 页 WYG0435-0552b.png
之馀其势固必至此艺祖皇帝固已逆知之矣使天下
安平无事犹将望陛下变而通之而况版舆之地半入
于金人国家之耻未雪臣子之痛未伸天锡陛下以非
常之智勇而又启陛下以北向复雠之志乃欲因今之
势而有为焉此所以十又七年之间圣虑愈劳而取效
愈远也群臣既不足以望清光而草茅贱士不胜忧国
之心私以为陛下春秋五十有二经天下之事变为己
多阅天下之义理为己熟举足造事必不伤国家之大
卷九十二 第 48a 页 WYG0435-0552c.png
体扣囊底之智犹足以办此事若六十以往顾将望一
日之安而亦何忍遗患于后人乎臣以为拘挛龌龊之
中其势当有卓然自奋于草茅而开悟圣聪者臣不自
量其力之不足而窃有志焉是以具国家社稷之大计
质之天地鬼神而献之阙下陛下亦卓然拔之群言之
中特命大臣察其所欲言之意臣妄意国家维持之具
至今日而穷而艺祖皇帝经画天下之大指犹可恃以
长久苟推原其意而变通之则恢复不足为矣然而变
卷九十二 第 48b 页 WYG0435-0552d.png
通之道有三有可以迁延数十年之策有可以为百五
六十年之计有可以复开数百年之基事势昭然而效
验殊绝非陛下聪明度越百代决不能一二以听之臣
不敢泄之大臣之前而大臣拱手称旨以问臣亦姑取
其大体之可言者三事以荅之而草茅亦不自知其开
口触讳也其一曰二圣北狩之痛盖国家之大耻而天
下之公愤也五十年之馀虽天下之气销铄颓惰不复
知雠耻之当念正在主上与二三大臣振作其义以泄
卷九十二 第 49a 页 WYG0435-0553a.png
其愤使人人如报私雠此春秋书卫人杀州吁之意也
若祇与一二臣为密谋是以天下之公愤而私自为计恐
不足以感动天人之心恢复之事亦恐茫然未知攸济
耳其二曰国家之规模使天下奉规矩准绳以从事群
臣救过之不给而何暇展布四体以求济度外之功哉
故其势必至于委靡而不振五代之际兵财之柄倒持
于下艺祖皇帝束之于上以定祸乱后世不原其意束
之不已故郡县空虚而本末俱弱今不变其势而求恢
卷九十二 第 49b 页 WYG0435-0553b.png
复虽一旦得精兵数十万得财数万万计而恢复之期
愈远就使敌人尽举河南之地以还我亦恐不能守耳
其三曰艺祖皇帝用天下之士人以易武臣之任事者
而五代之乱不崇朝而定故本朝以儒立国而儒道之
振独优于前代今天下之士烂熟委靡诚可厌恶正在
主上与二三大臣反其道以教之作其气以养之使临
事不至乏才随才皆足有用则立国之规模不至戾艺
祖皇帝之本旨而东西驰骋以定祸乱不必专在武臣
卷九十二 第 50a 页 WYG0435-0553c.png
也前汉以军吏立国而用儒辄败人事要之人各有家
法未易轻动惟在变而通之耳天下大势之所趋非人
力之所能移也臣之所以为大臣论者其大略如此而
所谓数十年之策百五六十年之计数百年之基与夫
恢复之形势事大体重苟未决之圣心则不可泄之大
臣之前也故止陈其大略之可言者三事以荅之二三
大臣已相顾骇然而臣亦皇恐而退疏远草茅宁复有
路以望清光乎马周一时琐琐之才也太宗喜其为常
卷九十二 第 50b 页 WYG0435-0553d.png
何陈事召使面对未至之间使者连数辈趣之使有能
为太宗开礼乐法度者其召之当不容喘矣陛下聪明
迈越太宗而拔臣于群言混殽之中孤立以行一意卒
不免泯默而止其罪在臣之踪迹不明有以误陛下也
臣本太学诸生自忧制以来退而读书者六七年矣虽
早夜以穷皇帝王伯之略而科举之文不合于程度不
止也去年一发其狂论于小试之间满学之士口语纷
然至腾谤以动朝路数月而未已而为之学官者迄今
卷九十二 第 51a 页 WYG0435-0554a.png
进退未有据也臣自是始弃学校而决归耕之计矣旋
复自念数年之间所学云何而陛下之心臣又独知之
苟徒恤一世之谤而不为陛下一陈国家社稷之大计
将得罪于天地之神与艺祖皇帝在天之灵而不可解
是故昧于一来旧名已在学校之籍于法不得以上书
言事使臣有一毫攫取爵禄之心以臣所习科举之文
更一二试而考官又平心以考之则亦随例得之矣何
忍假数百年社稷之大计以为一日之侥倖而徒以累
卷九十二 第 51b 页 WYG0435-0554b.png
陛下哉世固有却万钟之禄而不受者亦有争一钱以
至于相杀者人情相去之远何啻于十百千万也而臣
欲持空言以自明亦浅矣审察十日而不得自便之命
臣将无以自见于山林之士徒以伤陛下招致天下豪
杰之道臣今更待罪三日而后渡江誓将终老田亩以
弭群论以报陛下拔臣言于众中之恩故昧死拜书以
辞于阙下臣阖门数十口去行都无四百里当席藁私
室以听雷霆之诛干冒天威罪当万死
卷九十二 第 52a 页 WYG0435-0554c.png
亮又上书曰臣闻有非常之人然后可以建非常之功
求非常之功而用常才出常计举常事以应之者不待
智者而后知其不济也前史有言非常之原黎民惧焉
古之英豪岂乐于惊世骇俗哉盖不有以新天下之耳
目易斯民之志虑则吾之所求亦泛泛焉而已耳皇天
全付予有家而半没于敌人此君天下者之所当耻也
春秋许九世复雠而再世则不问此为人后嗣者之所
当愤也中国圣贤之所建置而悉沦于金人此英雄豪
卷九十二 第 52b 页 WYG0435-0554d.png
杰之所当同以为病也秦桧以和误国二十馀年而天
下之气索然而无馀矣陛下慨然有削平宇内之志又
二十馀年而天下之士始知所向其有功德于宗庙社
稷者非臣区区之所能诵说其万一也高宗皇帝春秋
既高陛下不欲大举以惊动慈颜抑心俯首以致色养
圣孝之盛书册之所未有也今者高宗皇帝既已祔庙
天下之英雄豪杰皆仰首以观陛下之举动陛下其忍
使二十年间所以作天下之气者一旦而复索然乎天
卷九十二 第 53a 页 WYG0435-0555a.png
下不可以坐取也兵不可以常胜也驱驰运动又非年
高德尊者之所宜也东宫居曰监国行曰抚军陛下近
者以宅忧之故特命东宫以监国天下之论皆以为事
有是非可否而父子之际至难言也东宫聪明睿智而
四十之年不必试以事也故东宫不敢安而陛下亦知
其难矣陛下何不于此时命东宫为抚军大将军岁巡
建业使之兼统诸司尽护诸将置长史司马以专其劳
而陛下于宅忧之馀运用人才均调天下以应无穷之
卷九十二 第 53b 页 WYG0435-0555b.png
变此肃宗所以命广平王之故事也兵虽未出而圣意
振动天下之英雄豪杰靡然知所向矣天下知所向则
吾之驰驱运动亦有所凭藉矣臣请为陛下论天下之
形势而后知江南之不必忧和议之不必守敌人之不
足畏而书生之论不足凭也臣闻吴会者晋人以为不
可都而钱镠据之以抗四邻盖自毗陵而外不能有也
其地南有浙江西有崇山峻岭东北则有重湖沮洳而
松江震泽横亘其前虽有戎马百万何所用之此钱镠
卷九十二 第 54a 页 WYG0435-0555c.png
所恃以为安而国家六十年都之而无外忧者也独海
道可以径达吴会而海道之险吴儿习舟楫者之所畏
敌人能以轻师而径至乎破人家国而止可用其轻师
乎书生以为江南不易保者是真儿女子之论也臣尝
疑书册不足凭故尝一到京口建业登高四望深识天
地设险之意而古今之论为未尽也京口连冈三面而
大江横陈岸傍极目千里其势大略如虎之出穴而非
若穴之藏虎也昔人以为京口酒可饮兵可用而北府
卷九十二 第 54b 页 WYG0435-0555d.png
之兵为天下雄盖其地势当然而人善用之耳臣虽不
到采石其地与京口股肱建业必有据险临前之势而
非止于靳靳自守者也天岂使南方自限于一江之表
而不使与中国通而为一哉江傍极目千里固将使谋
夫勇士得以展布四体以与中国争衡者也韩世忠顿
兵八万于山阳如老罴之当道而淮东赖以安寝此守
淮东之要法也天下有变则长驱而用之耳若一一欲
堑而守之分兵而据之出奇设险如兔之护窟势分力
卷九十二 第 55a 页 WYG0435-0556a.png
弱反以成戎马长驱之势耳是以二十年间纷纷献策
以劳圣虑而卒无一成虽成亦不足恃者不知所以用
淮东之势者也而书生便以为长淮不易守者是亦问
道于盲之𩔖耳自晋之永嘉以迄于隋之开皇其在南
则定建业为都更六姓而天下分裂者三百馀年南师
之谋北者不知其几北师之谋南者盖亦甚有数而南
北通和之时则绝无而仅有未闻有如今日之岌岌然
以北方为可畏以南方为可忧一日不和则君臣上下
卷九十二 第 55b 页 WYG0435-0556b.png
朝不能以谋夕也罪在于书生之不识形势并与夫逆
顺曲直而忘之耳高宗皇帝于敌有父兄之仇生不能
以报之则死必有望于子孙何忍以升遐之哀告诸仇
哉遗留报谢三使继遣金帛宝货千两连发而敌人仅
以一使如临小邦闻诸道路哀祭之辞寂寥简慢义士
仁人痛切心骨岂以陛下之圣明智勇而能忍之乎意
者执事之臣忧畏万端有以误陛下也南方之红女积
尺寸之功于机杼岁以输敌人固已不胜其痛矣金宝
卷九十二 第 56a 页 WYG0435-0556c.png
之出于山泽者有限而输诸敌人者无穷十数年后岂
不遂就尽哉陛下何不翻然思首足之倒置寻即位之
初心大泄而一用之以与天下更始乎未闻以数千里
之地而畏人者也刘渊石勒石虎苻坚皆远裔之雄曾
不能以终其世而阿固达之兴于金近八十年中原涂
炭又六十年矣上下衰敝之渐具在眼中而方畏其为
南方之患岂不误哉陛下傥以大义为当正抚军之言
为可行则当先经理建业而后使临之今之建业非昔
卷九十二 第 56b 页 WYG0435-0556d.png
之建业也臣尝登石头钟阜而望今城直在沙觜之傍
耳钟阜之支陇隐隐而下今行宫据其平处以临城市
城之前则逼山而斗绝焉此必后世之读山经而相宅
者之所定江南李氏之所为非有据高临下以乘王气
而用之之意也本朝以至仁平天下不恃险以为固而
与天下共守之故因而不废耳臣尝问之钟阜之僧亦
能言台城在钟阜之侧大司马门适当在今马军新营
之傍耳其地据高临下东环平冈以为固西城石头以
卷九十二 第 57a 页 WYG0435-0557a.png
为重带玄武湖以为险拥秦淮清溪以为阻是以王气
可乘而运动如意若如今城则费侯景数日之力耳曹
彬之登长干乌珠之上雨花台皆俯瞰城市虽一飞鸟
不能逃也臣又尝问之守臣以为今城不必改作若上
有北方之志则此直寄路焉耳臣疑其言虽大而实未
切也据其地而命将出师以谋中国不使之乘王气而
有为虽省目前经营之劳乌知其异日不乘得而复失
哉纵今岁未为北举之谋而为经理建康之计以震动
卷九十二 第 57b 页 WYG0435-0557b.png
天下而与敌绝陛下即位之初志亦庶几于少伸矣第
非常之事非可以常人谋也陛下即位之初喜怒哀乐
是非好恶皦然如日月之在天雷动风行天下方如草
之偃惟其或失之太快故书生得拘文执法以议其后
而其真有志者私自奋励以求称圣意之所在则陛下
或未之知也陛下见天下之士皆不足以望清光而书
生拘文执法之说往往有验而圣意亦少衰矣故大事
必集议除授必资格才者以跅弛而弃不才以平稳而
卷九十二 第 58a 页 WYG0435-0557c.png
用正言以迂阔而废巽言以软美而入奇论指为横议
庸论谓有典则陛下以雄心英略委曲上下于其间机
会在前而不敢为翻然之喜𨼆忍事雠而不敢奋赫斯
之怒朝得一才士而暮以当路不便而逐心知为庸人
而外以人言不至而留泯其喜怒哀乐杂其是非好恶
而用依违以为仁戒喻以为义牢笼以为礼关防以为
智陛下聪明自天英武盖世而何事出此哉天下非有
豪猾不可制之奸敌人非有方兴未艾之势而何必用
卷九十二 第 58b 页 WYG0435-0557d.png
此哉夫喜怒哀乐爱恶人主之所以鼓动天下而用之
之具也而皇极之所谓无作者不使加私意于其间耳
岂欲如老庄所谓槁木死灰与天下为婴儿而后为至
治之极哉陛下二十七年之间遵养时晦示天下以乐
其有亲而天下归其孝行三年之丧一成不变示天下
以哀而从礼而天下服其义陛下以一身之哀乐而鼓
天下以从之其验如影响矣乙巳丙午之间敌人非无
变故而陛下不独不形诸喜而亦不泄诸机密之臣近
卷九十二 第 59a 页 WYG0435-0558a.png
者非常之变敌人略于奉慰而陛下不独不形诸怒而
亦不密其简慢之文陛下不以喜示天下而天下恶知
机会之可乘陛下不以怒示天下而天下恶知雠敌之
不可安弃其喜怒以动天下之机而欲事功之自成是
闭目而欲行也小臣之得对陛下有卓然知其才者外
臣之奉公陛下有𨼆然念其忠者而已用者旋去既去
者无路以自进是陛下不得而示天下以爱也大臣之
弄权陛下既知其有塞路者议臣之多私陛下既知其
卷九十二 第 59b 页 WYG0435-0558b.png
有罔我者而去之惟恐伤其意发之惟恐其怅恨而不
满是陛下不得而示天下以恶也陛下翻然思即位之
初心岂知其今日至此乎臣犹为陛下怅念于既往而
天生英雄岂使其终老于不济乎长江大河一泻千里
苟得非常之人以共之则电扫六合非难致之事也本
朝以儒道治天下以格律守天下而天下之人知经义
之为常程科举之为正路法不得自议其私人不得自
用其智而二百年之太平由此其出也至于艰难变故
卷九十二 第 60a 页 WYG0435-0558c.png
之际书生之智知议论之当正而不知事功之为何物
知节义之当守而不知形势之为何用宛转于文法之
中而无一人能自拔者陛下虽欲得非常之人以共斯
世而天下其谁肯信乎臣于戊戌之春正月丁巳尝极
论宗庙社稷大计陛下亦慨然有感于其言而卒不得
一望清光以布露其区区之诚非廷臣之尽皆见恶亦
其势然耳臣今者非以其言之小验而再冒万死以自
陈实以宗庙社稷之大计不得不决于斯时也陛下用
卷九十二 第 60b 页 WYG0435-0558d.png
其喜怒哀乐爱恶之权以鼓动天下使如臣者得借方
寸之地以终前书之所言而附寸名于竹帛之间不使
邓禹笑人寂寂而陛下得以发其雄心英略以与四海
才臣智士共之天生英雄殆不偶然而帝王自有真非
区区小智所可附会也干冒天威罪当万死
 
 
 历代名臣奏议卷九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