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十九
卷七十九 第 1a 页 WYG0435-0196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历代名臣奏议卷七十九
           明 杨士奇等 撰
  经国
晋武帝时议郎段灼假还乡里临去遣息上表曰臣受
恩三世剖符守境试用无绩沈伏数年犬马之力无所
复㻣陛下弘广纳之听采狂夫之言原臣侵官之罪不
问干忤之愆天地恩厚于臣足矣臣闻忠臣之于其君
卷七十九 第 1b 页 WYG0435-0196d.png
犹孝子之于其亲进则有欣然之庆非贪官也退则有
戚然之忧非怀禄也其意在于不忘光君荣亲情所不
能自已者也臣伏自悼私怀至恨生长荒裔而久在外
任自还抱疾未尝觐见陛下竟不知臣何人此臣之恨一
也遭运会之世值有事之时而不能垂功名于竹帛此臣
之恨二也逮事圣明之君而尪悴羸劣陈力又不能当归
死于地下此臣之恨三也哀二亲早亡陨兄弟并凋丧孝
敬无复施于家门此臣之恨四也夏之日忽以过冬之夜
卷七十九 第 2a 页 WYG0435-0197a.png
寻复来人生百岁尚以为不足而臣中年婴灾此臣之恨
五也惭日月之所养愧昊苍而无报此臣之所以怀五恨
而叹息临归路而自悼者也语有之曰华言虚也至言实
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臣欲言天下太平而灵龟神狐未
见仙芝萐莆未生麒麟未游乎灵禽之囿凤凰未仪于太
极之庭此臣之所以不敢华言而为佞者也昔汉高祖初
定天下于时戍卒娄敬上书谏曰陛下取天下不与成周
同而欲比隆成周臣窃以为不侔于是汉祖感悟深纳其
卷七十九 第 2b 页 WYG0435-0197b.png
言赐姓为刘氏又顾谓陆贾曰为我著秦所以亡而吾所
以得之者贾乃作新语之书述叙前世成败以为劝戒又
田肯建一言之计非亲子弟莫可使王齐者而受千金之
赐故世称汉祖之宽明博纳所以能成帝业也今之言世
者皆曰尧舜复兴天下已太平矣臣独以为未亦窃有劝
焉且百王垂制圣贤吐言来事之明鉴也孟子曰尧不能
以天下与舜则舜之有天下也天与之也昔舜为相尧崩
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天下诸侯朝觐狱讼者
卷七十九 第 3a 页 WYG0435-0197c.png
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舜曰天也乃之中国践天子位焉
若居尧之宫逼尧之子非天所与者也曩昔西有不臣
之蜀东有僭号之吴三主鼎足并称天子魏文帝率万
乘之众受禅于靡陂而自以德同唐虞以为汉献即是
古之尧自谓即是今之舜乃谓孟轲荀卿不通禅代之
变遂作禅代之文刻石垂戒班示天下传之后世亦安
能使将来君子皆晓然心服其义乎然魏文徒希慕尧
舜之名推新集之魏欲以同于唐虞之盛忽骨肉之恩
卷七十九 第 3b 页 WYG0435-0197d.png
忘藩屏之固竟不能使四海宾服混一王化而于时群
臣莫有谏者不其过矣哉荀卿曰尧舜禅让是不然矣
天下者至重也非至彊莫之能任至大也非至辨莫之
能分至众也非至明莫之能见此三至者非圣人莫之
能尽由此言之荀卿孟轲亦各有所不取焉陛下受禅
从东府入西宫兵刃耀天旌旗翳日虽应天顺人同符
唐虞然法度损益则亦不异于昔魏文矣故宜资三至
以强制之而今诸王有立国之名而无襟带之实又蜀
卷七十九 第 4a 页 WYG0435-0198a.png
地有自然之险是历世奸雄之所窥𨵦逋逃之所聚也
而无亲戚子弟之守此岂深思远虑杜渐防萌者乎昔
汉文帝据已成之业六合同风天下一家而贾谊上疏
陈当时之势犹以为譬如抱火厝于积薪之下而寝其
上火未及然因谓之安此言诚存不忘亡安不忘乱者
也然臣之慺慺亦窃硕居安思危无曰高高在上常念
临深之义不忘履冰之戒尽除魏世之弊法绥以新政
之大化使万邦欣欣喜戴洪惠昆虫草木咸蒙恩泽朝
卷七十九 第 4b 页 WYG0435-0198b.png
廷咏康哉之歌山薮无伐檀之人此固天下所视望者
也陛下自初践祚发无讳之诏置箴谏之官赫然宠异
谔谔之臣以明好直言之信恐陈事者知直言之不用
皆杜口结舌祥瑞亦曷由来哉臣无陆生之才不在顾
问之地盖闻主圣臣直义在于有犯无隐臣不惟疏远
未信而言敢历论前代隆名之君及亡败之主废兴所
由又博陈举贤之路广开养老之制崇必信之道又张
设议者之难凡五事以闻臣之所言皆直陈古今已行
卷七十九 第 5a 页 WYG0435-0198c.png
故事非新声异端也辞义实浅不足采纳然臣私心诚
谓有可发起觉悟遗忘硕陛下察臣愚忠悯臣狂直无
使天下以言者为戒疾痛增笃退念桑梓之诗惟狐死
之义辄取长休归近坟墓顾瞻宫阙系情皇极不胜丹
款其一曰臣闻善有章也著在经典恶有罚也戒在刑
书上自远古下洎秦汉其明王霸主及亡国闇君故可
得而称至于忠謇贤相及佞谄奸臣亦可得而言故朝
有谔谔尽规之臣无不昌也任用阿谀唯唯之士无不
卷七十九 第 5b 页 WYG0435-0198d.png
亡也是有国者皆欲求忠以自辅举贤以自佐而亡国
破家者相继皆由任失其人所谓贤者不贤忠者不忠
也臣谨言前任贤所由兴任不肖所以亡者尧之末年
四凶在朝而不去八元在家而不举然致天平地宁四
门穆穆其功固在重华之为相夏癸放于鸣条商辛枭
于牧野此俱万乘之主而国灭身擒由不能属任贤相
用妇人之言荒淫无道肆志沈宴作靡靡之乐长夜之
饮于是登糟丘临酒池观牛饮望肉林龙逄忠而被害
卷七十九 第 6a 页 WYG0435-0199a.png
比干谏而剖心天下之所以归恶者也大甲暴虐颠覆
汤之典制于是伊尹放之桐宫而能改悔反善三年而
后归于亳既已放而复还殷道微而复兴诸侯咸服号
称太宗实赖阿衡之尽忠也周室既衰诸侯并争天王
微弱政遂陵迟齐桓公淫乱之主耳然所以能九合一
匡之功有尊周之名诚管夷吾之力及其死也虫流出
门岂非任竖刁之过乎且一桓公之身得管仲其功如
彼用竖刁其乱如此夫荣辱存亡实在所任可不审哉
卷七十九 第 6b 页 WYG0435-0199b.png
秦本伯翳之后微微小邑至秦仲始大有车马礼乐侍
御之好焉自穆公至于始皇皆能留心待贤远求异士
招由余于西戎致五羖于宛市取丕豹于晋乡迎蹇叔
于宋里由是四方雄俊继踵而至故能世为彊国吞灭
诸侯奄有天下兼称皇帝由谋臣之助也道化未淳崩
于沙丘胡亥乘虐用诈自误不能弘济统绪克成堂构
而乃残贼仁义毒流黔首故陈胜吴广奋臂大呼而天
 下响应于是赵高逆乱阎乐承指二世穷迫自戮望夷
卷七十九 第 7a 页 WYG0435-0199c.png
子婴虽立去帝为王孤危无辅四旬而亡此由邪臣擅
命指鹿为马所以速秦之祸也秦失其鹿豪杰竞逐项
羽既得而失之其咎在烹韩生而范增之谋不用假令
羽既距项伯之邪说斩沛公于鸿门都咸阳以号令诸
侯则天下无敌矣而羽距韩生之忠谏背范增之深计
自谓霸王之业已定都彭城还故乡为昼被文绣此盖
世俗儿女之情耳而羽荣之是故五载为汉所擒至死
尚不知觉悟乃曰天亡我非战之罪甚痛矣哉且夫士
卷七十九 第 7b 页 WYG0435-0199d.png
之归仁犹水之归下兽之走旷野故曰为川驱鱼者獭
也为丛驱雀者鹯也为汤武驱人者桀纣也汉高祖起
于布衣提三尺之刃而取天下用六国之资无唐虞之
禅岂徒赖良平之奇谋尽英雄之智力而已乎亦由项
氏为驱人也子孙承基二百馀年逮成帝委政舅家使
权势外移安昌侯张禹者汉之三公成帝保傅也帝亲
幸其家拜禹林下深问天灾人事禹当惟大臣之节为
社稷深虑忠言嘉谋陈其灾患则王氏不得专权宠王
卷七十九 第 8a 页 WYG0435-0200a.png
莽无缘乘势位遂托云龙而登天衢令汉祚中绝也禹
佞谄不忠挟怀私计徒低仰于五侯之间苟取容媚而
已是以朱云抗节求尚方斩马剑欲以斩禹以戒其馀
可谓忠矣而成帝尚复不悟乃以为居下讪上廷辱保
傅罪死无赦诏御史将云下欲急烹之云攀殿折槛幸
赖左将军辛庆忌叩头流血以死争之若不然则云已
摧碎矣后虽释槛不脩欲以彰明直臣诚足以为后世
之戒何益于汉室所由亡也哉然世之论者以为乱臣
卷七十九 第 8b 页 WYG0435-0200b.png
贼子无道之甚者莫过于莽此亦由纣之不善不如是
之甚也传称莽始起外戚折节力行以要名誉宗族称
孝朋友归仁及其辅政成哀之际勤劳国家动见称述
然于时人士诣阙上书荐莽者不可称纪内外群臣莫
不归莽功德遭遇汉室中微国嗣三绝而太后寿考为
之宗主故莽得遂策命孺子而夺其位也昔汤武之兴
亦逆取而顺守之耳向莽深惟殷周取守之术崇道德
务仁义履信实去华伪施惠天下十有八年恩足以感
卷七十九 第 9a 页 WYG0435-0200c.png
百姓义足以结英雄人怀其德豪杰并用如此宗庙社
稷宜未灭也光武虽复贤才大业讵可冀哉莽即位之
后自谓得天人之助以为功广三王德茂唐虞乃自骄
矜奋其威诈班宣符谶震暴残酷穷凶极恶人怨神怒
冬雷电以惊人耳目夏地动以惕其心腹而莽犹不知
觉悟方复重行不顺时之令竟连五之刑佞媚者亲幸
忠谏者诛夷由是天下忿愤内外俱发四海分崩城池
不守身死于匹夫之手为天下笑岂不异哉其所由然
卷七十九 第 9b 页 WYG0435-0200d.png
者非取之过而守之非道也莽既屠肌六合云扰刘圣
公已立而不辨盆子承之而覆败公孙述又称帝于蜀
汉如此数子固非所谓应天顺人者徒为光武之驱除
者耳夫天下者盖亦天下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殷
商之旅其会如林矢于牧野维予侯兴又曰侯服于周
天命靡常由此言之主非常人也有德则天下归之无
德则天下叛之故古之明王其劳心远虑常如临川无
津涯于是法天地象四时隆恩德敬大臣近忠直远佞
卷七十九 第 10a 页 WYG0435-0201a.png
人仁孝著乎宫墙弘化洽乎兆庶为平直如砥矢信义
感人神虽有椒房外戚之宠不受其委曲之言虽有近
习爱幸之竖不听其姑息之辞四门穆穆辟而不阖待
谏者而无忌恒战战慄慄不忘戒惧所以欲永终天禄
恐为将来贤圣之驱除也且臣闻之惧危者常安者也
忧亡者恒存者也使夫有国之君能安不忘危则本枝
百世长保荣祚名位与天地无穷亦何虑乎为来者之
驱除哉传有之曰狂夫之言明主察焉其二曰士之立
卷七十九 第 10b 页 WYG0435-0201b.png
业行非一概吴起贪官母死不归杀妻求将不孝之甚
然在魏使秦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曾参
闵骞诚孝子也不能夙夕离其亲岂肯出身致死涉危
险之地哉今大晋应期运之所授齐圣美于有虞而吴
人不臣称帝私附此亦国之羞也陛下诚欲致熊罴之
士不二心之臣使奋威淮浦震服蛮荆者故宜畴咨博
采广开贡士之路荐岩穴举贤才徵命考试匪俊莫用
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
卷七十九 第 11a 页 WYG0435-0201c.png
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筚门
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其三曰昔田子方养老
马而穷士知所归况居天下之广土立天下之正位行
天下之大化乎昔明王圣主无不养老老人众多未必
皆贤不可悉养故父事三老所以明孝宗事五更所以
明敬孟子曰吾老以及人之老吾幼以及人之幼今天
下虽定而华山之阳无放马之群桃林之下未有休息
之牛故以吴人尚未臣服故也夫饥者易为食渴者易
卷七十九 第 11b 页 WYG0435-0201d.png
为饮天下元元瞻望新政硕陛下思子方之仁念犬马
之劳思帷盖之报发仁惠之诏广开养老之制其四曰
法令赏罚莫大乎信古人有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况
有养人以惠使人以义而可以不信行之哉臣前为西
郡太守被州所下己未诏书羌胡道远其但募取乐行
不乐勿彊臣被诏书辄宣恩广募示以赏信所得人名
即条言征西其晋人自可差简丁彊如法调取至于羌
胡非恩意告谕则无欲度金城河西者也自往每兴军
卷七十九 第 12a 页 WYG0435-0202a.png
度河未曾有变故刺史郭绥劝帅有方深加奖厉要许
重报是以所募感恩利赏遂立绩效功在第一今州郡
督将并已受封羌胡健儿或王或侯不蒙论叙也晋文
犹不贪原而失信齐桓不惜地而背盟况圣主乎其五
曰昔周汉之兴树亲建德周因五等之爵汉有河山之
誓及其衰也神器夺于重臣国祚移于他人故灭周者
秦非姬姓也代汉者魏非刘氏也于今国家大计使异
姓无裂土专封之邑同姓并据有连城之地纵复令诸
卷七十九 第 12b 页 WYG0435-0202b.png
王后世子孙还自相并盖亦楚人失繁弱于云梦尚未
为亡其弓也其于神器不移他族亦始祖不迁之庙万
年亿兆不改其名矣大晋诸王二十馀人而公侯伯子
男五百馀国欲言其国皆小乎则汉祖之起俱无尺土
之地况有国者哉将谓大晋世世贤圣而诸侯之胤常
不肖邪则放勋钦明而有丹朱瞽叟顽凶而有虞舜天
下有事无不由兵而无故多树兵本广开乱原臣故曰
五等不便也臣以为可如前表诸王宜大其国增益其
卷七十九 第 13a 页 WYG0435-0202c.png
兵悉遣守藩使形势足以相接则陛下可高枕而卧耳
臣以为诸侯伯子男名号皆宜改易之使封爵之制禄
奉礼秩并同天下诸侯之例臣闻与覆车同轨者未尝
安也与死人同病者未尝生也与亡国同法者未尝存
也况夫巍巍大晋方将登太山禅梁父刻石书勋垂示
无穷宜远鉴往代兴废深为严防使著事奋笔必有纪
焉昔伊尹耻其君不为尧舜此臣所以私怀慷忾自忘
轻贱者也书奏帝览而异焉擢为明威将军魏兴太守
卷七十九 第 13b 页 WYG0435-0202d.png
卒于官
武帝将灭吴以羊祜为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初
祜以伐吴必藉上流之势会益州刺史王浚徵为大司
农祜因表留浚监益州事加龙骧将军密令脩舟楫为
顺流之计祜缮甲训卒广为戎备至是上疏曰先帝顺
天应时西平巴蜀南和吴会海内得以休息兆庶有乐
安之心而吴复背信使边事更兴夫期运虽天所授而
功业必由人而成不一大举扫灭则众役无时得安亦
卷七十九 第 14a 页 WYG0435-0203a.png
所以隆先帝之勋成无为之化也故尧有丹水之伐舜
有三苗之征咸以宁静宇宙戢兵和众者也蜀平之时
天下皆谓吴当并之自此来十三年是谓一周平定之
期复在今日矣议者常言吴楚有道后服无礼先强此
乃诸侯之时耳当今一统不得与古同谕夫适道之论
皆未应权是故谋之虽多而决之欲独凡以险阻得存
者谓所敌者同力足自固苟其轻重不齐强弱异势则
智士不能谋而险阻不可保也蜀之为国非不险也高
卷七十九 第 14b 页 WYG0435-0203b.png
山寻云霓深谷肆无景束马悬车然后得济皆言一人
荷戟千人莫当及进兵之日曾无藩篱之限斩将搴旗
伏尸数万乘胜席卷径至成都汉中诸城皆鸟栖而不
敢出非皆无战心诚力不足相抗至刘禅降服诸营堡
者索然俱散今江淮之难不过剑阁山川之险不过岷
汉孙皓之暴侈于刘禅吴人之困甚于巴蜀而大晋兵
 众多于前世资储器械盛于往时今不于此平吴而更
阻兵相守征夫苦役日寻干戈经历盛衰不可长久宜
卷七十九 第 15a 页 WYG0435-0203c.png
当时定以一四海今若引梁益之兵水陆俱下荆楚之
众进临江陵平南豫州直指夏口徐扬青兖并向秣陵
鼓旆以疑之多方以误之以一隅之吴当天下之众势
分形散所备皆急巴汉奇兵出其空虚一处倾坏则上
下震荡吴缘江为国无有内外东西数千里以藩篱自
持所敌者大无有宁息孙皓恣情任意与下多忌名臣
重将不复自信是以孙秀之徒皆畏逼而至将疑于朝
士困于野无有保世之计一定之心平常之日犹怀去
卷七十九 第 15b 页 WYG0435-0203d.png
就兵临之际必有应者终不能齐力致死已可知也其
俗急速不能持久弓弩戟楯不如中国惟有水战是其
所便一入其境则长江非复所固还保城池则去长入
短而官军悬进人有致节之志吴人战于其内有凭城
之心如此军不踰时尅可必矣帝深纳之
咸宁中淮南相刘颂在郡上疏曰臣昔忝河内临辞受
诏卿所言悉要事宜小大数以闻恒苦多事或不能悉
有报勿以为疑臣受诏之日喜惧交集益思自竭用忘
卷七十九 第 16a 页 WYG0435-0204a.png
其鄙硕以萤烛增晖重光到郡草具所陈如左未及书
上会臣婴丁天罚寝顿累年今谨封上前事臣虽才不
经国言浅多违犹硕陛下垂省使臣微诚得经圣鉴不
揔弃于常案如有足采冀补万一伏见诏书开启土宇
以支百世封建戚属咸出之藩夫岂不怀公理然也树
国全制始成于令超秦汉魏氏之局节绍五帝三代之
绝迹功被无外光流后裔巍巍盛美三五之君殆有惭
德何则彼因自然而就之异乎绝迹之后更创之虽然
卷七十九 第 16b 页 WYG0435-0204b.png
封幼稚皇子于吴蜀臣之愚虑谓未尽善夫吴越剽轻
庸蜀险绝此故变衅之所出易生风尘之地且自吴平
以来东南六州将士更守江表此时之至患也又内兵
外守吴人有不自信之心宜得壮王以镇抚之使内外
各安其旧又孙氏为国文武众职数拟天朝一旦堙替
同于编户不识所蒙更生之恩而灾困逼身自谓失地
用怀不靖今得长王以临其国随才授任文武并叙士
卒百役不出其乡求富贵者取之于国内内兵得散新
卷七十九 第 17a 页 WYG0435-0204c.png
邦乂安两获其所于事为宜宜取同姓诸王二十以上
人才高者分王吴蜀以其去近就远割裂土宇令倍于
旧以徙封故地用王幼稚须皇子长乃遣君之于事无
晚也急所须地交得长主此事宜也臣所陈封建今大
义已举然馀众事傥有足采以参成制故皆并列本事
臣闻不惮危悔之患而硕献所见者尽忠之臣也垂听
逆耳甘纳苦言者济世之君也臣以期运幸遇无讳之
朝虽尝抗疏陈辞汜论政体犹未悉所见指言得失徒
卷七十九 第 17b 页 WYG0435-0204d.png
荷恩宠不异凡流臣窃自愧不尽忠规无以上报谨列
所见如左臣诚未自许所言必当然要以不隐所怀为
上报之节若万一足采则微臣更生之年如皆瞽妄则
国之福也硕陛下缺半日之閒垂省臣言伏惟陛下虽
应天顺人龙飞践阼为创业之主然所遇之时实是叔
世何则汉末陵迟阉竖用事小人专朝君子在野政荒
众散遂以乱亡魏武帝以经略之才拨烦理乱兼肃文
教积数十年至于延康之初然后吏清下顺法始大行
卷七十九 第 18a 页 WYG0435-0205a.png
逮至文明二帝奢淫骄纵倾殆之主也然内盛台榭声
色之娱外当三方英豪严敌事成克举少有愆违其故
何也实赖前绪以济勋业然法物政刑固已渐颓矣自
嘉平之初晋祚始基逮于咸熙之末其间累年虽鈇钺
屡断剪除凶丑然其存者咸蒙遭时之恩不轨于法泰
始之初陛下践阼其所服乘皆先代功臣之胤非其子
孙则其曾玄古人有言膏粱之性难正故曰时遇叔世
当此之秋天地之位始定四海洗心整纲之会也然陛
卷七十九 第 18b 页 WYG0435-0205b.png
下犹以用才因宜法宽有由积之在素异于汉魏之先
三祖崛起易朝之为未可一旦直绳御下诚时宜也然
至所以为政矫世众务自宜渐出公涂法正威断日迁
就肃譬犹行舟虽不横截迅流然俄向所趣渐靡而往
 终得其济积微稍著以至于今可以言政而自泰始以
 来将三十年政功美绩未称圣旨凡诸事业不茂既往
 以陛下明圣犹未反叔世之弊以成始初之隆传之后
 世不无虑乎意者臣言岂不少概圣心夫顾惟万载之
卷七十九 第 19a 页 WYG0435-0205c.png
事理在二端天下大器一安难倾一倾难正故虑经后
世者必精目下之政政安遗业使数世赖之若乃兼建
诸侯而树藩屏深根固蒂则延祚无穷可以比迹三代
如或当身之政遗风馀烈不及后嗣虽树亲戚而成国
之制不建使夫后世独任智力以安大业若未尽其理
虽经异时忧责犹追在陛下将如之何硕陛下善当今
之政树不拔之势则天下无遗忧矣夫圣明不世出后
嗣不必贤此天理之常也故善为天下者任势而不任
卷七十九 第 19b 页 WYG0435-0205d.png
人任势者诸侯是也任人者郡县是也郡县之察小政
理而大势危诸侯为邦近多违而远虑固圣王惟终始
之弊权轻重之理包彼小违以据大安然后足以藩固
内外维镇九服夫武王圣主也成王贤嗣也然武王不
恃成王之贤而广封建者虑经无穷也且善言今者必
有验之于古唐虞以前书文残缺其事难详至于三代
则并建明德及兴王之显亲列爵五等开国承家以藩
屏帝室延祚久长近者五六百岁远者仅将千载逮至
卷七十九 第 20a 页 WYG0435-0206a.png
秦氏罢侯置守子弟不分尺土孤立无辅二世而亡汉
承周秦之后杂而用之前后二代各二百馀年揆其封
建不用虽强弱不适制度舛错不尽事中然迹其衰亡
恒在同姓失职诸侯微时不在彊盛昔吕氏作乱幸赖
齐代之援以宁社稷七国叛逆梁王捍之卒弭其难自
是之后威权削夺诸侯止食租奉甚者至乘牛车是以
王莽得擅本朝遂其奸谋倾荡天下毒流生灵光武绍
起虽封树子弟而不建成国之制祚亦不延魏氏承之
卷七十九 第 20b 页 WYG0435-0206b.png
圈闭亲戚幽囚子弟是以神器速倾天命移在陛下长
短之应祸福之徵可见于此又魏氏虽正位居体南面
称帝然三方未宾正朔有所不加实有战国相持之势
大晋之兴宣帝定燕太祖平蜀陛下灭吴可谓功格天
地土广三王舟车所至人迹所及皆为臣妾四海大同
始于今日宜承大勋之集及陛下盛明之时开启土宇
使同姓必王建久安于万载垂长世于无穷臣又闻国
有任臣则安有重臣则乱而王制人君立子以嫡不以
卷七十九 第 21a 页 WYG0435-0206c.png
长立嫡以长不以贤此事情之不可易者也而贤明至
少不肖至众此固天理之常也物𩔖相求感应而至乂
自然也是以闇君在位则重臣盈朝明后临政则任臣
列职夫任臣之与重臣俱执国统而立断者也然成败
相反邪正相背其故何也重臣假所资以树私任臣因
所藉以尽公尽公者政之本也树私者乱之源也推斯
言之则泰日少乱日多政教渐颓欲国之无危不可得
也又非徒唯然而已借令愚劣之嗣蒙先哲之遗绪得
卷七十九 第 21b 页 WYG0435-0206d.png
中贤之佐而树国本根不深无干辅之固则所谓任臣
者化而为重臣矣何则国有可倾之势则执权者见疑
众疑难以自信而甘受死亡者非人情故也若乃建基
既厚藩屏彊禦虽置幼君赤子而天下不惧曩之所谓
重臣者今悉反忠而为任臣矣何则理无危势怀不自
猜忠诚得著不惕于邪故也圣王知贤哲之不世及故
立相持之势以御其臣是以五等既列臣无忠慢同于
竭节以徇其上群后既建继体贤鄙亦均一契等于无
卷七十九 第 22a 页 WYG0435-0207a.png
虑且树国苟固则所任之臣得贤益理次委中智亦足
以安何则势固易持故也然则建邦苟尽其理则无向
不可是以周室自成康以下逮至宣王宣王之后到于
赧王其间历载朝无名臣而宗庙不陨者诸侯维持之
也故曰为社稷计莫若建国夫邪正逆顺者人心之所
系服也今之建置宜审量事势使诸侯率义而动同忿
俱奋令其力足以维带京邑若包藏祸心惕于邪而起
孤立无党所蒙之籍不足独以有为然齐此甚难陛下
卷七十九 第 22b 页 WYG0435-0207b.png
宜与达古今善识事势之士深共筹之建侯之理使君
乐其国臣荣其朝各流福祚传之无穷上下一心爱国
如家视百姓如子然后能保荷天禄兼翼王室今诸王
裂土皆兼于古之诸侯而君贱其爵臣耻其位莫有安
志其故何也法同郡县无成国之制故也今之建置宜
使率由旧章一如古典然人心系常不累十年好恶未
改情愿未移臣之愚虑以为宜早创大制迟回众望犹
在十年之外然后能令君臣各安其位荣其所蒙上下
卷七十九 第 23a 页 WYG0435-0207c.png
相持用成藩辅如今之为适足以亏天府之藏徒弃榖
帛之资无补镇国卫上之势也古者封建既定各有其
国后虽王之子孙无复尺土此今事之必不行者也若
推亲疏转有所废以有所树则是郡县之职非建国之
制今宜豫开此地令十世之内使亲者得转处近十世
之远近郊地尽然后亲疏相维不得复如十世之内然
犹树亲有所迟天下都满已弥数百千年矣今方始封
而亲疏倒施甚非所宜宜更大量天下土田方里之数
卷七十九 第 23b 页 WYG0435-0207d.png
都更裂土分人以王同姓使亲疏远近不错其宜然后
可以永安古者封国大者不过土方百里然后人数殷
众境内必盈其力足以备充制度今虽一国周环近将
千里然力实寡不足以奉国典所遇不同故当因时制
宜以尽事适今宜令诸王国容少而军容多然于古典
所应有者悉立其制然非急所须渐而备之不得顿设
也须车甲器械既具群臣乃服䌽章仓廪已实乃营宫
室百姓已足乃备官司境内充实乃作礼乐唯宗庙社
卷七十九 第 24a 页 WYG0435-0208a.png
稷则先建之至于境内之政官人用才自非内史国相
命于天子其馀众职及死生之断榖帛资实赏庆刑威
非封爵者悉得专之今臣所举二端盖事之大较其所
不载应在二端之属者以此为率今诸国本一郡之政
耳若备旧典则官司以数事所不须而以虚制损实力
至于庆赏刑断所以御下之权不重则无以威众人而
卫上故臣之愚虑欲令诸侯权具国容少而军容多然
亦终于必备今事为宜周之建侯长享其国与王者并
卷七十九 第 24b 页 WYG0435-0208b.png
远者仅将千载近者犹数百年汉之诸王传祚暨至曾
玄人性不甚相远古今一揆而短长甚违其故何耶立
意本殊而制不同故也周之封建使国重于君公侯之
身轻于社稷故无道之君不免诛放敦兴灭继绝之义
故国祚不泯不免诛放则群臣思惧胤嗣必继是无亡
国也诸侯思惧然后轨道下无亡国天子乘之理势自
安此周室所以长在也汉之树置君国轻重不殊故诸
王失度陷于罪戮国随以亡不崇兴灭继绝之序故下
卷七十九 第 25a 页 WYG0435-0208c.png
无固国下无固国天子居上势孤无辅故奸臣擅朝易
倾大业今宜反汉之弊脩周旧迹国君虽或失道陷于
诛绝又无子应除苟有始封支胤不问远近必绍其祚
若无遗𩔖则虚建之须皇子无以继其统然后建国无
灭又班固称诸侯失国亦犹网密今又宜都宽其检且
建侯之理本经盛衰大制都定班之群后著誓丹青书
之玉版藏之金匮置诸宗庙副在有司寡弱小国犹不
可危岂况万乘之主承难倾之邦而加其上则自然永
卷七十九 第 25b 页 WYG0435-0208d.png
久居重固之安可谓根深华岳而四维之也臣之愚硕
陛下置天下于自安之地寄大业于固成之势则可以
无遗忧矣今闾阎少名士官司无高能其故何也清议
不肃人不立德行在取容故无名士下不专局又无考
课吏不竭节故无高能无高能则有疾世事少名士则
后进无准故臣思立吏课而肃清议夫欲富贵而恶贫
贱人理然也圣王大谙物情知不可去故直同公私之
利而诡其求道使夫欲富者必先由贫欲贵者必先安
卷七十九 第 26a 页 WYG0435-0209a.png
贱安贱则不矜不矜然后廉耻厉守贫者必节欲节欲
然后操全以此处务乃得尽公尽公者富贵之徒也为
无私者终得其私故公私之利同也今欲富者不由贫
自得富欲贵者不安贱自得贵公私之涂既乖而人情
不能无私私利不可以公得则恒背公而横务是以风
节日颓公理渐替人士富贵非轨道之所得以此为政
小在难期然教颓来既久难反一朝又世放都靡营欲
比肩群士浑然庸行相似不可顿肃甚殊黜陟也且教
卷七十九 第 26b 页 WYG0435-0209b.png
不求尽善善在抑尤同侈之中犹有甚泰使夫昧适情
之乐者损其显荣之贵俄在不鲜之地约已絜素者蒙
俭德之报列于清官之上二业分流令各有蒙然俗放
都奢不可顿肃故臣私虑硕先从事于渐也天下至大
万事至众人君至少同于天日故非垂听所得周览是
以圣王之化执要而已委务于下而不以事自婴也分
职既定无所与焉非惮日昃之勤而牵于逸豫之虞诚
以政体宜然事势致之也何则夫造创谋始逆闇是非
卷七十九 第 27a 页 WYG0435-0209c.png
以别能否甚难察也既以施行因其成败以分功罪甚
易识也易识在考终难察在造始故人君恒居其易则
安人臣不处其难则乱今陛下每精事始而略于考终
故群吏虑事怀成败之惧轻饰文采以避目下之谴重
此政功所以未善也今人主能恒居易执要以御其下
然后人臣功罪形于成败之徵无逃其诛赏故罪不可
蔽功不可诬功不可诬则能者劝罪不可蔽则违慢日
肃此为国之大略也臣窃惟陛下圣心意在尽善惧政
卷七十九 第 27b 页 WYG0435-0209d.png
有违故精事始以求无失又以众官胜任者少故不委
务宁居日昃也臣之愚虑窃以为今欲尽善故宜考终
何则精始难校故也又群官多不胜任亦宜委务使能
者得以成功不能者得以著败败著可得而废功成可
得遂任然后贤能常居位以善事闇劣不得以尸禄害
政如此不已则胜任者渐多经年小久即群司遍得其
人矣此校才考实政之至务也今人主不委事仰成而
与诸下共造事始则功罪难分下不专事居官不久故
卷七十九 第 28a 页 WYG0435-0210a.png
能否不别何以验之今世士人决不悉良能也又决不
悉疲软也然今欲举一忠贤不知所赏求一负败不知
所罚及其免退自以犯法耳非不能也登进者自以累
资及人间之誉耳非功实也若谓不然则当今之政未
称圣旨此其徵也陛下御令法为政将三十年而功未
日新其咎安在古人有言琴瑟不调甚者必改而更张
凡臣所言诚政体之常然古今异宜所遇不同陛下纵
未得尽仰成之理都委务于下至如今事应奏御者蠲
卷七十九 第 28b 页 WYG0435-0210b.png
除不急使要事得精可三分之二古者六卿分职冢宰
为师秦汉已来九列执事丞相都揔今尚书制断诸卿
奉成于古制为重事所不须然今未能省并可出众事
付外寺使得专之尚书为其都统若丞相之为惟立法
创制死生之断除名流徙退免大事及连度支之事台
乃奏处其馀外官皆专断之岁终台阁课功校簿而已
此为九卿造创事始断而行之尚书尚书主赏罚绳之其
势必愈考成司非而已于今亲掌者动受成于上下之
卷七十九 第 29a 页 WYG0435-0210c.png
所失不得复以罪下岁终事功不建不知所责也夫监
司以法举罪狱官案劾尽实法吏据辞守文大较虽同
然至于施用监司与夫法狱体宜小异狱官唯实法吏
唯文监司则欲举大而略小何则夫细过微阙谬妄之
失此人情之所必有而悉纠以法则朝野无立人此所
谓欲理而反乱者也故善为政者纲举而纲疏纲举则
所罗者广网疏则小必漏所罗者广则为政不苛此为
政之要也而自近世以来为监司者𩔖大纲不振而微
卷七十九 第 29b 页 WYG0435-0210d.png
过必举微过不足以害政举之则微而益乱大纲不振
则豪彊横肆豪强横肆则百姓失职矣此错所急而倒
所务之由也今宜令有司反所常之政使天下可善化
及此非难也人主不善碎密之案必责犯彊举尤之奏
当以尽公则害政之奸自然禽矣夫大奸犯政而乱兆
庶之罪者𩔖出富彊而豪富者其力足惮其货足欲是
以官长顾势而顿笔下吏纵奸惧所司之不举则谨密网
以罗微罪使奏劾相接状似尽公而挠法不亮固已在
卷七十九 第 30a 页 WYG0435-0211a.png
其中矣非徒无益于政体清议乃由此而益伤古人有
言曰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焉又曰过而能改又曰不
贰过凡此数者皆是贤人君子不能无过之言也苟不
至于害政则皆天网之所漏所犯在甚泰然后王诛所
必加此举罪浅深之大例者也故君子得全美以善事
不善者必夷戮以警众此为政诛赦之准式也何则所
谓贤人君子苟不能无过小疵不可以废其身而辄绳
以法则愧于明时何则虽有所犯轻重甚殊于士君子
卷七十九 第 30b 页 WYG0435-0211b.png
之心受责不同而名不异者故不轨之徒得引名自方
以惑众听因名可乱假力取直故清议益伤也凡举过
弹违将以肃风论而整世教今举小过清议益颓是以
圣王深识人情而达政体故其称曰不以一眚掩大德
又曰赦小过举贤才又曰无求备于一人故冕而前旒
充纩塞耳意在善恶之报必取其尤然后简而不漏大
罪必诛法禁易全也何则言法在犯尤而谨搜微过何
异放兕豹于公路而禁鼠盗于隅隙古人有言鈇钺不
卷七十九 第 31a 页 WYG0435-0211c.png
用而刀锯日弊不可以为政此言大事缓而小辜急也
时政所失少有此𩔖陛下宜反而求之乃得所务也夫
权制不可以经常政乖不可以守安此言攻守之术异
也百姓虽愚望不虚生必因时而发有因而发则望不
夺事变异前则时不可违明圣达政应赴之速不及下
车故能动合事机大得人情昔魏武帝分离天下使人
役居户各在一方既事势所须且意有曲为权假一时
以赴所务非正典也然逡巡至今积年未改百姓虽身
卷七十九 第 31b 页 WYG0435-0211d.png
丁其困而私怨不生诚以三方未悉荡并知时未可以
求安息故也是以甘役如归视险若夷至于吴平之日
天下怀静而东南二方六郡兵将士武吏戍守江表或
给京城运漕父南子北室家分离咸更不宁又不习水
土运役勤瘁并有死亡之患势不可久此宜大见处分
以副人望魏氏错役亦应改旧此二者各尽其理然黔
首感恩怀德讴吟乐生必十倍于今也自董卓作乱以
至今近出百年四海勤瘁丁难极矣六合浑并始于今
卷七十九 第 32a 页 WYG0435-0212a.png
日兆庶思宁非虚望也然古今异宜所遇不同诚亦未
可以希遵在昔放息马牛然使受百役者不出其国兵
备待事其乡实在可为纵复不得悉然为之苟尽其理
可静三分之二吏役可不出千里之内但如斯而已天
下所蒙已不訾矣政务多端世事之未尽理者难遍以
疏举振领总纲要在三条凡政欲静静在息役息役在
无为仓廪欲实实在利农利农在平籴为政欲著信著
信在简贤简贤在官久官久非难也连其班级自非才
卷七十九 第 32b 页 WYG0435-0212b.png
宜不得傍转以终其课则事善矣平籴已有成制其未
备者可就周足则榖积矣无为匪他却功作之勤抑似
益而损之利如其斯而已则天下静矣此三者既举虽
未足以厚化然可以为安有馀矣夫王者之利在生天
地自然之财农是也所立为指于此事诚有功益苟或
妨农皆务所息此悉似益而损之谓也然今天下自有
事所必须不得止已或用功甚少而所济至重目下为
之虽少有废而计终已大益农官有十百之利及其妨
卷七十九 第 33a 页 WYG0435-0212c.png
害在始似如未急终作大患宜逆加功以塞其渐如河
汴将合沈莱苟善则役不可息诸如此𩔖亦不得已已
然事患缓急权计轻重自非近如此𩔖准以为率乃可
兴为其馀皆务在静息然能善算轻重权审其宜知可
兴可废甚难了也自非上智远才不干此任夫创业之
美勋在垂统使夫后世蒙赖以安其为安也虽昏犹明
虽愚若智济世功者实在善化之为要在静国至夫脩
饰官署凡诸作役务为恒伤过泰不患不举此将来所
卷七十九 第 33b 页 WYG0435-0212d.png
不须于陛下而自能者也至于仰蒙前绪所凭日月者
实在遗风系人心馀烈匡幼弱而今勤所不须以伤所
凭钧此二者何务孰急陛下少垂恩回虑详择所安则
大理尽矣世之私议窃比陛下于孝文臣以为圣德隆
杀将在乎后不在当今何则陛下龙飞凤翔应期践阼
有创业之勋矣扫灭彊吴奄征南海又有之矣以天子
之贵而躬行布衣之所难孝俭之德冠于百王又有之
矣履宜无细动成轨度又有之矣若善当身之政建藩
卷七十九 第 34a 页 WYG0435-0213a.png
屏之固使晋代久长后世仰瞻遗迹校功考事实与汤
武比隆何孝文足云臣之此言非臣下褒上虚美常辞
其事实然若所以资为安之理或未尽善则恐良史书
勋不得远尽弘美甚可惜也然不可使夫知政之士得
参圣虑经年小久终必有成愿陛下少察臣言
东晋元帝为琅琊王在江南并州刺史刘琨冀州刺史
段匹磾上书曰臣闻天生蒸民树之以君所以对越天
地司牧黎元圣帝明王鉴其若此知天地不可以乏飨
卷七十九 第 34b 页 WYG0435-0213b.png
故屈其身以奉之知黎元不可以无主故不得已而临
之社稷时难则戚藩定其倾郊庙或替则宗哲纂其祀
所以弘振遐风式固万世三五以降靡不由之臣琨臣
匹磾顿首顿首死罪死罪伏惟高祖宣皇帝肇基景命
世祖武皇帝遂造区夏三叶重光四圣继轨惠泽侔于
有虞卜年过于周氏自元康以来艰祻繁兴永嘉之际
氛厉弥昏宸极失御登遐丑裔国家之危有若缀旒赖
先后之德宗庙之灵皇帝嗣建旧物克甄诞授钦明服
卷七十九 第 35a 页 WYG0435-0213c.png
膺聪哲玉质幼彰金声夙振冢宰摄其纲百辟辅其治
四海想中兴之美群生怀来苏之望不图天不悔祻大
灾荐臻国未忘难寇害寻兴逆胡刘曜纵逸西都敢肆
犬羊陵虐天邑臣等奉表使还仍承西朝以去年十一
月不守主上幽劫复沈虏廷神器流离再辱荒逆臣每
览史籍观之前载厄运之极古今未有苟在食土之毛
含气之𩔖莫不叩心绝气行号巷哭况臣等荷宠三世
位厕鼎司承问震惶精爽飞越且悲且惋五情无主举
卷七十九 第 35b 页 WYG0435-0213d.png
哀朔垂上下泣血臣琨臣匹磾顿首顿首死罪死罪臣
闻昏明迭用否泰相济天命未改历数有归或多难以
固邦国或殷忧以启圣明齐有无知之祻而小白为五
伯之长晋有骊姬之难而重耳以主诸侯社稷靡安必
将有以扶其危黔首几绝必将有以继其绪伏惟陛下
玄德通于神明圣姿合于两仪应命代之期绍千载之
运夫符瑞之表天人有徵中兴之兆图谶垂典自京畿
陨丧九服崩离天下嚣然无所归怀虽有夏之遘夷羿
卷七十九 第 36a 页 WYG0435-0214a.png
宗姬之离犬戎蔑以过之陛下抚宁江左奄有旧吴柔
服以德伐叛以刑抗明威以慑不𩔖仗大顺以肃宇内
纯化既敷则率土宅心义风既畅则遐方企踵百揆时
序于上四门穆穆于下昔少康之隆夏训以为美谈宣
王之兴周诗以为休咏况茂勋格于皇天清辉光于四
海苍生颙然莫不欣戴声教所加硕为臣妾者哉且宣
皇之胤唯有陛下亿兆攸归曾无与二天祚大晋必将
有主主晋祀者非陛下而谁是以迩无异言远无异望
卷七十九 第 36b 页 WYG0435-0214b.png
讴歌者无不吟咏徽猷狱讼者无不思惟圣德天地之
际既交华裔之情允洽一角之兽连理之木以为休徵
者盖有百数冠带之伦要荒之众不谋而同辞者动以
万计是以臣等敢考天地之心因函夏之趣昧死以上
尊号愿陛下存舜禹至公之情狭巢由抗矫之节以社
稷为务不以小行为先以黔首为忧不以克让为事上
以慰宗庙乃顾之怀下以释溥天倾首之望则所谓生
繁华于枯荑育丰肌于朽骨神人获安无不幸甚臣琨
卷七十九 第 37a 页 WYG0435-0214c.png
臣匹磾顿首顿首死罪死罪臣又闻尊位不可久虚万
机不可久旷虚之一日则尊位以殆旷之浃辰则万机
以乱方今钟百王之季当阳九之会狡寇窥窬伺国瑕
隙齐人波荡无所系心安可以废而不恤哉陛下虽欲
逡巡其若宗庙何其若百姓何昔惠公虏秦晋国震骇
吕郤之谋欲立子圉外以绝敌人之志内以固阖境之
情故曰丧君有君群臣辑穆好我者劝恶我者惧前事
之不忘后代之元龟也陛下明并日月无幽不烛深谋
卷七十九 第 37b 页 WYG0435-0214d.png
远虑出自胸怀不胜犬马忧国之情迟睹人神开泰之
路是以陈其乃诚布之执事臣等各忝守方任职在遐
外不得陪列阙庭共观盛礼踊跃之怀南望罔极
元帝初作相引熊远为主簿时传北陵被发帝将举哀
远上疏曰园陵既不亲行承传言之者未可为定且园
陵非一而直言侵犯远近吊问答之宜当有主谓应更
遣使摄河南尹按行得审问然后可发哀即宜命将至
洛脩复园陵讨除逆𩔖昔宋杀无畏庄王奋袂而起衣
卷七十九 第 38a 页 WYG0435-0215a.png
冠相追于道军成宋城之下况此酷辱之大耻臣子奔
驰之日夫脩园陵至孝也讨逆叛至顺也救社稷至义
也恤遗黎至仁也若脩此四道则天下响应无思不服
矣昔项羽杀义帝以为罪汉祖哭之以为义刘项存亡
在此一举群贼豺狼弱于往日恶逆之甚重于丘山大
晋受命未改于上兆庶讴吟思德于下今顺天下之心
命貔貅之士鸣檄前驱大军后至威风赫然声振朔野
则上副西土义士之情下允海内延颈之望矣
卷七十九 第 38b 页 WYG0435-0215b.png
元帝使人赍印板进张骏为大将军自是每岁使命不
绝后骏遣参军曲护上疏曰东西隔塞踰历年载夙承
圣德心系本朝而江吴寂蔑馀波莫及虽肆力脩涂同
盟靡恤奉诏之日悲喜交并天恩光被褒崇辉渥即以
臣为大将军都督陜西雍秦凉州诸军事休振宠赫万
里怀戴嘉命显至衔感屏营伏惟陛下天挺岐嶷堂搆
晋室遭家不造播幸吴楚宗庙有黍离之哀园陵有殄
废之痛普天咨嗟含气悲伤臣专命一方职在斧钺遐
卷七十九 第 39a 页 WYG0435-0215c.png
域僻陋势极秦陇勒雄既死人怀反正谓季龙李期之
命曾不崇朝而皆纂继凶逆䲭目有年东西辽旷声援
不接遂使桃虫鼓翼四夷諠哗向义之徒更思背诞铅
刀有千将之志萤烛希日月之光是以臣前章恳切欲
齐力时讨而陛下雍容江表坐观祸败怀目前之安替
四祖之业驰檄布告徒设空文臣所以宵吟荒漠痛心
长路者也且兆庶离主渐再经世先老消落后生靡识
忠良受枭悬之罚群凶贪纵横之利怀君恋故日月告
卷七十九 第 39b 页 WYG0435-0215d.png
流虽时有尚义之士畏逼首领哀叹穷庐臣闻少康中
兴由于一旅光武嗣汉众不盈百祀夏配天不失旧物
况以荆扬剽悍臣州突骑吞噬遗羯在于掌握哉硕陛
下敷弘臣虑永念先绩敕司空鉴征西亮等汎舟江沔
使首尾俱至也
哀帝隆和初寇逼河南太守戴施出奔冠军将军陈祐
告急桓温使竟陵太守邓遐率三千人助祐并欲还都
洛阳上疏曰巴蜀既平逆胡消灭时来之会既至休泰
卷七十九 第 40a 页 WYG0435-0216a.png
之庆显著而人事乖违屡丧王略复使二贼双起海内
崩裂河洛萧条山陵危逼所以遐迩悲惶痛心于既往
者也伏惟陛下禀乾坤自然之姿扳羲皇玄朗之德凤
栖外藩龙飞皇极时务陵替备彻天听人之情伪尽知
之矣是以九域宅心幽遐企踵思伫云罗混网四裔诚
宜远图庙算大存经略光复旧京疆理华夏使惠风阳
泽洽被八表霜威寒飙陵振无外岂不允应灵休天人
齐契今江河悠阔风马殊邈故向义之徒覆亡相寻而
卷七十九 第 40b 页 WYG0435-0216b.png
建节之士犹继踵无悔况辰极既回众星斯仰本源既
运枝派自迁则晋之馀黎欣皇德之攸凭群凶妖逆知
灭亡之无日骋思顺之心鼓雷霆之势则二竖之命不
诛而自绝矣故员通贵于无滞明哲尚于应机介如石
焉所以成务若乃海运既徙而鹏翼不举永结根于南
垂废神州于龙漠令五尺之童掩口而叹息夫先王经
始玄圣宅心画为九州制为九服贵中区而内诸夏诚
以晷度自中霜露惟均冠冕万国朝宗四海故也自彊
卷七十九 第 41a 页 WYG0435-0216c.png
胡陵暴中华荡覆狼狈失据权幸扬越蠖屈以待龙申
之会潜蟠以俟风云之期盖屯圮所钟非理胜而然也
而丧乱𬗟邈五十馀载先旧徂没后来童幼班荆辍音
积习成俗遂望绝于本邦宴安于所托眷言悼之不觉
悲叹臣虽庸劣才不周务然摄官承乏属当重任愿竭
筋骨宣力先锋剪除荆棘驱逐豺狼自永嘉之乱播流
江表者请一切北徙以实河南资其旧业反其土宇勤
农桑之务尽三时之利导之以义齐之以礼使文武兼
卷七十九 第 41b 页 WYG0435-0216d.png
宣信顺交畅井邑既脩纲维粗举然后陛下建三辰之
章振旂旗之旌冕旒锡銮朝服济江则宇宙之内谁不
幸甚夫人情昧安难与图始非常之事众人所疑伏愿
陛下决玄照之明断常均之外责臣以兴复之效委臣
以终济之功此事既就此功既成则陛下盛勋比隆前
代周宣之咏复兴当年如其不效臣之罪也褰裳赴镬
其甘如荠
穆帝升平四年慕容炜僭位时外则王师及苻坚交侵
卷七十九 第 42a 页 WYG0435-0217a.png
兵革不息内则炜母乱政慕容评等贪冒政以贿成官
非才举群下切齿尚书左丞申绍上疏曰臣闻汉宣有
言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乎是以特重此选
必妙尽英才莫不拔自贡士历资内外用能仁感猛兽
惠致群祥今者守宰或擢自匹夫兵将之间或因宠戚
藉缘时会非但无闻于州闾亦不经于朝廷又无考绩
黜陟幽明贪惰为恶无刑戮之惧清勤奉法无爵赏之
劝百姓穷弊侵赇无已兵士逋逃乃相招为贼盗风颓
卷七十九 第 42b 页 WYG0435-0217b.png
化替莫相纠摄且吏多则政烦由来常患今之见户不
过汉之一大郡而备置百官加之新立军号兼重有过
往时虚假名位废弃农业公私驱扰人无聊生宜并官
省职务劝农桑秦吴二虏僻僭一时尚能任道捐情肃
谐伪部况大燕累圣重光君临四海而可美政或亏取
陵奸寇哉邻之有善众之所望我之不脩彼之愿也秦
吴狡猾地居形胜非唯守境而已乃有吞噬之心中州
丰实户兼二寇弓马之劲秦晋所惮云骑风驰国之常
卷七十九 第 43a 页 WYG0435-0217c.png
也而比赴敌后机兵不速济者何也皆由赋法靡常役
之非道郡县守宰每于差调之际无不舍越殷彊首先
贫弱行留俱窘资赡无所人怀嗟怨遂致奔亡进阙供
国之饶退离蚕农之要兵岂在多贵于用命宜严制军
科务先饶复习兵教战使偏伍有常从戎之外足营私
业父兄有陟岵之观子弟怀孔迩之顾虽赴水火何所
不从节俭约费先王格谟去华敦朴哲后恒宪故周公
戒成王以啬财为本汉文以皂帏变俗孝景宫人弗过
卷七十九 第 43b 页 WYG0435-0217d.png
千馀魏武宠赐不盈十万薄葬不坟俭以率下所以割
肌肤之惠全百姓之力谨桑后宫四千有馀僮侍厮养
通兼十倍日费之重价盈万金绮縠罗纨岁增常调戎
器弗营奢玩是务令帑藏虚竭军士无襜䄖之赉宰相
侯王迭以侈丽相尚风靡之化积习成俗卧薪之谕未
足甚焉宜罢浮华非要之役峻明婚姻丧葬之条禁绝
奢靡浮烦之事出倾宫之女均商农之赋公卿以下以
四海为家信赏必罚纲维肃举者温猛之首可以悬之
卷七十九 第 44a 页 WYG0435-0218a.png
白旗秦吴二主可以礼之归命岂唯不复侵寇而已哉
陛下若不远追汉宗弋绨之模近崇先帝补衣之美臣
恐颓风弊俗亦革变靡途中兴之歌无以轸之弦咏又
拓宇兼并不在一城之地控制戎夷者怀之以德今鲁
阳上郡重山之外云阴之北四百有馀而未可以羁服
塞表为平寇之基徒孤危托落令善附内骇宜摄就并
豫以临二河通接漕毂拟之丘山重晋阳之戍增南藩
之兵战守之备衒以千金之饵蓄力待时可一举而灭
卷七十九 第 44b 页 WYG0435-0218b.png
如其虔刘送死俟之境而断之可令匹马不反非唯绝
二贼窥𨵦乃是戡殄之要惟陛下览焉炜不纳
宋少帝在位多愆失范泰上封事极谏曰伏闻陛下时
在后园颇习武备鼓鞞在宫声闻于外黩武掖庭之内
諠哗省闼之间不闻将帅之臣统御之主非徒不足以
威四夷秪生远近之怪近者东寇纷扰皆欲伺国瑕隙
今之吴会宁过二汉关河根本既摇于何不有如水旱
成灾役夫不息无寇而戒为费渐多河南非复国有羯
卷七十九 第 45a 页 WYG0435-0218c.png
虏难以理期此臣所以用忘寝食而干非其位者也陛
下践阼委政宰臣实同高宗谅闇之美而更亲狎小人
不免近习惧非社稷至计经世之道王言如丝其出如
纶下观而化疾于影响伏愿陛下思弘古道式遵遗训
从理无滞任贤勿疑如此则天下归德宗社惟永诗云
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天高听卑无幽不察兴衰在人成
败易晓未有政治于上而人乱于下者也臣蒙先朝过
遇陛下殊私实欲尽心竭诚少报万分而惛耄已及百
卷七十九 第 45b 页 WYG0435-0218d.png
疾互生便为永违圣颜无复自尽之路贪及视息陈其
狂瞽陛下若能哀其所请留心览察则臣夕殒于地无
恨九泉
 
 
 
 
 历代名臣奏议卷七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