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二
卷四十二 第 1a 页 WYG0434-0150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历代名臣奏议卷四十二
           明 杨士奇等 撰
  治道
宋哲宗时平章军国重事文彦博进故事曰太宗淳化
三年二月诏以新印儒行中庸篇赐中书密院两制三
馆御史中丞尚书丞郎给谏等人各一轴注先是御试
进士日以儒行篇为论题帝意欲激劝士人敦修儒行
卷四十二 第 1b 页 WYG0434-0150d.png
故特命雕印至是首赐新及第举人孙何等次及宰辅
近臣台阁臣僚并铨司选人圣旨谕令依此修身为治
仍各于听事所展挂终身遵奉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
十一月帝作文武七条其文臣七条一曰清心谓平心
待物不为喜怒爱憎之所迁则庶事自正二曰奉公谓
公直洁已则民自畏服三曰修德谓以德化人不必专
尚威猛四曰责实谓专求实效勿竞虚誉五曰勤察谓
勤察民情勿使赋役不平刑罚不中六曰劝课谓劝谕
卷四十二 第 2a 页 WYG0434-0151a.png
下民勤于孝悌之行农桑之务七曰革弊谓求民疾苦
而釐革之以赐京朝官任转运使提点刑狱知州府军
监通判知县者武臣七条一曰脩身谓脩饰其身士卒
有所法则二曰守职谓不越其职侵挠州县民政三曰
公平谓均抚士卒无有偏四曰训习谓教训士卒勤习
武艺五曰简阅谓阅观士卒识其勤惰勇怯六曰存恤
谓安抚士卒甘苦皆同常使齐心无令失所七曰威严
谓制驭士卒无使犯禁以赐节度使以下至刺史及诸
卷四十二 第 2b 页 WYG0434-0151b.png
司使以下任部署钤辖知州军县监押驻泊巡抚者又
以礼记儒行篇赐亲民釐务文臣其幕职州县官监务
使臣仍并赐敕戒励令崇文院刻板摹印送閤门分给

  臣伏睹先朝赐臣僚儒行中庸篇及文武臣七条
  所以激励士大夫修饰行捡及中外臣僚谨奉官
  箴其出外任者朝辞日各赐一本仍令閤门丁宁
  宣谕凡在臣下靡不恭授而奉行庆历中先朝以
卷四十二 第 3a 页 WYG0434-0151c.png
  久罢赐七条儒行中庸篇尝降诏书申明然而后
  来臣僚久不受赐无所警策至有士行不完进取
  无耻官守失职苟简无功臣欲乞举行此法依例
  于朝辞日閤门给赐及宣谕诫励之臣愚以谓敦
  奖士𩔖镇静风俗激劝官吏治守忠廉斯乃为治
  之大本循致太平之道故敢竭此区区仰干宸听
  庶裨圣政伏乞付外施行
著作郎范祖禹进故事曰唐太宗幸洛阳宫苑谓侍臣
卷四十二 第 3b 页 WYG0434-0151d.png
曰炀帝作此结怨于民今悉为我有正由宇文述之徒
内为谄谀外蔽聪明故也可不戒哉
  臣祖禹曰昔周公召公之相成王一话一言未尝
  不以夏桀商纣为戒也其臣危亡之言不绝于口
  其君危亡之言不绝于耳故天下国家可得而安
  也唐太宗见隋炀帝亡国故睹其宫苑而以谄谀
  掩蔽戒群臣夫知彼之所以亡则图我之所以存
  而不敢怠矣此三王所由兴也
卷四十二 第 4a 页 WYG0434-0152a.png
汉昭帝诏曰朕以眇身获保宗庙战战栗栗夙兴夜寐
脩古帝王之事通保傅传孝经论语尚书未云有明其
令三辅太常举贤良各二人郡国文学高第各一人
  臣祖禹谨按大戴礼保傅传曰昔者周成王幼在
  襁褓之中召公为太保周公为太傅太公为太师
  保保其身体傅傅其德义师导之教训此三公之
  职也于是为置三少皆上大夫也曰少保少傅少
  师是与太子宴者也三公三少明孝仁礼义以导
卷四十二 第 4b 页 WYG0434-0152b.png
  习之逐去邪人不使见恶行于是皆选天下之端
  士孝悌博闻有道术者以辅翼之使与太子居处
  出入故太子乃生而见正事闻正言行正道左右
  前后皆正人也夫习与正人居不能无正犹生长
  于齐不能不齐言也习与不正人居不能无不正
  犹生长于楚之地不能不楚言也及太子少长则
  入于学学礼曰帝入东学上亲而贵仁则亲疏有
  序而恩相及矣帝入南学上齿而贵信则长幼有
卷四十二 第 5a 页 WYG0434-0152c.png
  差而民不诬矣帝入西学上贤而贵德则圣智在
  位而功不匮矣帝入北学上贵而尊爵则贵贱有
  等而下不踰矣帝入太学承师问道退习而端于
  太傅太傅罚其不则而正其不及则德智长而治
  道得矣三代之礼天子春朝朝日秋暮夕月所以
  明有敬也春秋入学坐国老执酱而亲馈之所以
  明有孝也行以鸾和步中采齐趋中肆夏所以明
  有度也其于禽兽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
卷四十二 第 5b 页 WYG0434-0152d.png
  忍食其肉故远庖厨所以长恩且明有仁也明堂
  位曰笃仁而好学多闻而道慎天子疑则问问则
  应而不穷者谓之道道者导天子以道也常立于
  前是周公也诚立而敢断辅善而相义者谓之充
  充者充天子之志也常立于左是太公也洁廉而
  切直正过而谏邪者谓之弼弼者拂天子之过也
  常立于右是召公也博闻强记接给而善对者谓
  之丞丞者丞天子之遗忘也常立于后是史佚也
卷四十二 第 6a 页 WYG0434-0153a.png
  故成王中立而听朝则四圣维之是以虑无失计
  而举无过事商周之前所以长久者其辅翼天子
  有此具也天子不论先圣王之德不知国君畜民
  之道不见礼义之正不察应事之理不博古之典
  传不闲于威仪之数诗书礼乐无经学业不法凡
  此其属太师之任也天子无恩于父母不惠于庶
  民不礼于大臣不中于刑狱无经于百官不哀于
  丧不敬于祭不信于诸侯不戒于戎事不诚于赏
卷四十二 第 6b 页 WYG0434-0153b.png
  罚不厚于德不疆于行赐与侈于左右近臣吝于
  疏远卑贱不能惩忿窒欲不从太师之言凡此其
  属太傅之任也天子处位不端受业不敬言语不
  序声昔不中律进退节度无礼升降揖让无容周
  旋俯仰视瞻无仪凡此其属太保之任也天子宴
  废其学左右之习反其师答远方诸侯不知文雅
  之辞应群臣左右不知已诺之正简闻小诵不博
  不习凡此其属少师之任也天子居处出入不以
卷四十二 第 7a 页 WYG0434-0153c.png
  礼冠带衣服不以制御器在侧不以度纵上下杂
  采不以章忿怒悦喜不以义赐与夺让不以节凡
  此其属少傅之任也天子宴私安所易乐而湛饮
  酒而醉食肉而饱饱而彊饥而惏自取玩好自执
  器皿凡此其属少保之任也不知日月之时节不
  知先王之讳与大国之忌不知风雨雷电之眚凡
  此其属太史之任也昭帝先通保傅传谓此书也
唐太宗纵死囚使归家期以秋来就死皆如期自诣朝
卷四十二 第 7b 页 WYG0434-0153d.png
堂上皆赦之
  臣祖禹以为太宗纵天下死囚皆如期自归此由
  至仁爱人至诚感物之所致也书曰好生之德洽
  于民心太宗之谓矣
唐明皇东封还至宋州宴从官于楼上刺史寇泚预焉
上谓张说曰向者屡遣使臣分巡诸道察吏善恶今因
封禅历诸州乃知使臣负我多矣怀州刺史王丘饩牵
之外一无他献魏州刺史崔沔供张无锦绣示我以俭
卷四十二 第 8a 页 WYG0434-0154a.png
济州刺史裴耀卿表数百言莫非规谏如三人者不劳
人以示恩真良吏矣顾谓寇泚曰比亦屡有酒馔不丰
诉于朕者知卿不借誉于左右也自举酒赐之
  臣祖禹以为汉武帝好用惨酷之吏故董仲舒以
  守令未得人为言夫一郡守不得人则千里之地
  受其害一县令不得人则百里之地受其害欲天
  下之民皆得其所莫如选择守令之为急也唐明
  皇东封过诸州而怀魏济宋皆有良守亦足见其
卷四十二 第 8b 页 WYG0434-0154b.png
  时州郡多得人矣岂非姚崇宋璟为相之效乎
宋太宗至道元年正月望夜御乾元楼观灯召司空致
仕李昉赐坐于御榻之侧慰抚良久酌御樽酒饮之自
取果饵以赐上观京城繁盛亲指前朝坊巷省寺之所
今拓为通衢长廊因曰晋高祖优柔无断稔成奸恶少
主昏蒙卒至亡灭洎自汉朝其政愈乱致苏逢吉史洪
肇辈互相猜贰李崧之族枉陷涂炭是时京城人情仓
惶殆无生意岂暇营缮都邑乎昉对曰晋汉之事老臣
卷四十二 第 9a 页 WYG0434-0154c.png
备经今陛下恭勤治道听政无倦是致四海清晏辇毂
繁盛上曰勤故忧民帝王常事耳朕不以繁华为乐盖
以民安为乐
仁宗嘉祐七年上元御宣德门召近臣宗室观灯酒行
上顾左右曰朕非欲独为游观此因岁时与万姓同乐

汉制立春之日下宽大书制诏三公方春东作敬始慎
微动作从之罪非殊死且勿案验皆须麦秋退贪残进
卷四十二 第 9b 页 WYG0434-0154d.png
柔良不当用者如故事(月令曰命相布德和令/蔡邕曰即此诏之谓也)唐旧制
雅俗之乐皆𨽻太常明皇精晓音律以太常礼乐之司
不应典倡优杂伎开元二年更置左右教坊以教俗乐
又选乐工数百人自教法曲于梨园谓之皇帝梨园弟
子又教宫女使习之又选妓女置宜春院给赐其家礼
部侍郎张庭圭酸枣尉袁楚容皆上疏以为上春秋鼎
盛宜崇经术迩端士尚朴素深以悦郑声好游猎为戒
上虽不能用欲开言路咸嘉赏之
卷四十二 第 10a 页 WYG0434-0155a.png
 臣祖禹曰昔纣作靡靡之乐北里之舞以亡其国明
 皇即位之初留意声乐故其末年耽乐奢侈以致大
 乱几亡天下人君所好可不慎哉夫太常掌天地人
 之礼郊庙之乐舜命伯夷典礼夔典乐之职也以明
 皇之好音犹不使雅俗相杂国朝祖宗以来教坊宴
 乐𨽻宣徽院自宣徽院废乃属太常以郑卫之乐渎
 典礼之司此有司官制之失也
汉高祖七年丞相萧何治未央宫立东阙北阙前殿武
卷四十二 第 10b 页 WYG0434-0155b.png
库大仓上见其壮丽甚怒谓何曰天下匈匈劳苦数岁
成败未可知是何治宫室过度也何曰天下未定故可
因以就宫室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令壮丽无以重
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上悦
 臣祖禹曰禹卑宫室孔子美之曰吾无间然矣周宣
 初即位更为俭宫室小宗庙而致中兴之功诗人歌
 之萧何不能以道佐汉祖乃袭亡秦之奢侈创业之
 君一言一动子孙视效此乃武帝千门万户所以兴
卷四十二 第 11a 页 WYG0434-0155c.png
 也臣恭闻太祖皇帝诏宫殿之制惟得赤白累圣遵
 守不敢有加俭德之美过于汉祖远矣
唐太宗尝罢朝怒曰会须杀此田舍翁时文德皇后谓
帝曰谁触忤陛下帝曰魏徵每廷辱我后退具朝服立
于廷帝大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后曰妾闻主明臣直今
魏徵直由陛下之明故也妾敢不贺帝乃悦
 臣祖禹曰诗人美后妃辅佐君子求贤审官国家将
 兴必有淑哲之配儆戒以成君子之德若长孙皇后
卷四十二 第 11b 页 WYG0434-0155d.png
 感悟太宗其可谓贤矣
后汉建武初任延拜武威太守光武亲见戒之曰善事
上官无失名誉延对曰臣闻忠臣不私私臣不忠履正
奉公臣子之节上下雷同非陛下之福善事上官臣不
敢奉诏帝叹息曰卿言是也
唐太宗夲以兵定天下虽已治不忘经略四夷也魏徵
侍宴奏破阵武德舞则俯首不顾至庆善乐则谛玩无
斁举有所讽切如此(庆善乐者/文德之舞)
卷四十二 第 12a 页 WYG0434-0156a.png
汉武帝建元三年上始为微行常以夜出自称平阳侯
旦明入南山下射鹿豕狐兔驰骛禾稼之地民皆号呼
骂詈鄠杜令欲执之示以乘舆物乃得免又尝夜至柏
谷投逆旅宿就逆旅主人求浆主人翁曰无浆止有溺
耳且疑上为奸盗聚少年欲攻之主人妪睹上状猊而
异之止其翁曰客非常人也且又有备不可图也翁不
听妪饮翁以酒醉而缚之少年皆散走妪乃杀鸡为食
以谢客明日上归召妪赐金千斤拜其夫为羽林郎
卷四十二 第 12b 页 WYG0434-0156b.png
 臣祖禹曰仁宗皇帝皇祐二年四月御迩英閤读汉
 书东方朔传至武帝微行数出仁宗曰帝王每出须
 中严外办何容易如此侍读丁度对曰武帝以承平
 日久藉文景之资所以穷志极欲仁宗曰若安宁之
 时常思危亡之戒岂有后悔臣愚窃谓武帝以天子
 之尊而好狂夫之游困于逆旅几至危殆考其行事
 足为永戒仁宗皇帝特发德音所以垂训万世也
唐肃宗为太子时常侍膳尚食置热俎有羊臂臑(臂臑/肱骨)
卷四十二 第 13a 页 WYG0434-0156c.png
(也臑音/奴到反)明皇顾使太子割肃宗既割馀污墁在刀以饼
洁之上熟视不怿肃宗徐举而啖之上甚悦谓太子曰
福禄当如是爱惜
 臣祖禹曰明皇教太子爱惜福禄不弃一饼可谓知
 稼穑之艰难矣然于其身穷极奢侈用财物如粪土
 卒致天下大乱何其明于子而闇于已乎书曰非知
 之艰行之惟艰明皇之谓矣
史记乐书君子曰礼乐不可斯须去身致乐以治心则
卷四十二 第 13b 页 WYG0434-0156d.png
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矣(致犹深审也乐由中出故治/心也易平易直正直子谅爱)
(信/也)易直子谅之心生则乐乐则安安则久久则天天则
神天则不言而信神则不怒而威(若善心生则寡于利/欲寡于利欲则乐矣)
(志明行成不言而见信如/天也不怒而见畏如神也)致乐以治心者也致礼以治
躬者也致礼以治躬则庄敬庄敬则严威(礼自外作/故治身)
中斯须不和不乐而鄙诈之心入之矣(鄙诈入之/谓利欲生)外猊
斯须不庄不敬而慢易之心入之矣(易轻/易也)故乐也者动
于内者也礼也者动于外者也乐极和礼极顺内和而
卷四十二 第 14a 页 WYG0434-0157a.png
外顺则民瞻其颜色而弗与争也望其容猊而民不生
易慢焉故德辉动于内而民莫不承听理发诸外而民
莫不承顺(郑玄曰德辉颜色润泽也理客貌进/止也孙炎曰德辉明惠也理言行也)故曰致
礼乐之道举而措之天下无难矣
 臣祖禹谨按礼记乐记祭义皆载此语司马迁取之
 以为乐书盖古之君子传先王之法言论礼乐之本
 而造于道德之精微孔子之门人祖述而传之亦犹
 大学诚意正心齐家治国之说也此学者所当尽心
卷四十二 第 14b 页 WYG0434-0157b.png
 而人君所宜留意臣是以敢献之
唐明皇每酺宴先设太常雅乐坐部立部继以鼓吹胡
乐教坊府县散乐杂戏又以山车陆船载乐往来又出
宫人舞霓裳羽衣又教舞马百匹衔杯上寿又引犀象
入场或拜或舞安禄山见而悦之后禄山反既克长安
命搜捕乐工运载乐器舞衣驱舞马犀象皆诣洛阳
 司马光论曰圣人以道德为丽仁义为乐故虽茅茨
 土阶恶衣菲食不耻其陋惟恐奉养之过以劳民费
卷四十二 第 15a 页 WYG0434-0157c.png
 财明皇恃其承平不思后患殚耳目之玩穷声技之
 巧自谓帝王富贵皆不我如欲使前莫能及后无以
 踰非徒娱已亦以誇人岂知大盗在旁已有窥窬之
 心卒致銮舆播越生民涂炭乃知人君崇华靡以示
 人适足为大盗之招也
史记吴世家吴王僚九年公子光伐楚拔居巢钟离初
楚边邑卑梁氏之处女与吴边邑之女争桑二女家怒
相灭两国边邑长闻之怒而相攻灭吴之边邑吴王怒
卷四十二 第 15b 页 WYG0434-0157d.png
故遂伐楚取两都而去
 臣祖禹曰疆场之事常起于细微故两女子争桑而
 吴楚相攻由汉以来守边之吏或忿争细故或徼幸
 功赏以怒邻敌至兵连祸结而两国受其败人君不
 知者多矣可不戒哉
汉光武建武八年帝自征隗嚣陇右溃嚣奔西域遣大
司马吴汉征南大将军岑彭围之时公孙述将李育将
兵救嚣守上邽帝命虎牙大将军盖延建威大将军耿
卷四十二 第 16a 页 WYG0434-0158a.png
弇攻之颍川盗贼寇没属县河东守守兵亦叛帝自上
邽晨夜东驰车驾还宫敕彭书曰两城若下便可将兵
南击蜀虏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须
为白
 臣祖禹曰汉光武以兵定天下中兴汉室是时隗嚣
 据陇公孙述据蜀未得息师光武厌苦军事虽谋臣
 猛将众多犹曰每一发兵头须为白其忧畏如此盖
 深知百姓疾苦惩用兵之为天下害也
卷四十二 第 16b 页 WYG0434-0158b.png
顺帝时灾异屡见阳嘉二年春郎顗上书其四事曰易
传曰阳无德则旱阴僭阳亦旱阳无德者人君恩泽不
施于人也阴僭阳者禄去公室臣下专权也自冬涉春
讫无嘉泽数有西风反逆时节朝廷劳心广为祷祈荐
祭山川暴龙移市(董仲舒春秋繁露曰春旱以甲乙日/为苍龙一长八尺居中央为小龙七)
(各长四尺于东方皆东向其间相去八尺小童八人皆/斋三日服青衣而舞之夏以丙丁日为赤龙服赤衣季)
(夏以戊巳日为黄龙服黄衣秋以庚辛日为白龙服白/衣冬以壬癸日为黑龙服黑衣牲各依其方色皆燔雄)
(鸡烧豭猪尾于里北门及市中以祈焉礼记岁旱/鲁穆公问于县子县子曰为之徙市不亦可乎)臣闻
卷四十二 第 17a 页 WYG0434-0158c.png
皇天感物不为伪动灾变应人要在责己若令雨可请
降水可攘止则岁无隔并太平可待然而灾害不息者
患不在此也(不在/祈祷)立春以来未见朝廷赏录有功表显
有德存问孤寡赈恤贫弱而但见洛阳都官奔车东西
收系纤介牢狱充盈臣闻恭陵火处比有光耀(比频也/时恭陵)
(百丈庑灾仍/有光耀不绝)明此天灾非人之咎丁丑大风掩蔽天地
风者号令天之威怒皆所以感悟人君忠厚之戒又连
月无雨将害宿麦若一谷不登则饥者十三四矣陛下
卷四十二 第 17b 页 WYG0434-0158d.png
诚宜广被恩泽贷赡元元昔尧遭九年之水人有十载
之畜者简税防灾为其方也(简少也/方法也)愿陛下早宣德泽
以应天功若臣不用朝政不改者立夏之后乃有㴻雨
于今之际未可望也若政变于朝而天不雨则臣为诬
上愚不知量分当鼎□书奏特诏拜郎中辞病不就即
去归家至四月京师地震遂陷其夏大旱秋鲜卑入马
邑城破代郡兵明年西羌寇陇右皆略如顗言
 臣祖禹曰天人之交相去不远故汉世儒者各以所
卷四十二 第 18a 页 WYG0434-0159a.png
 学推原灾异其言多验臣恭闻仁宗皇帝最深洪范
 之学每有变异恐惧脩省必求其端近世学者废而
 不习人君奉顺天道不可不留意也
汉文帝时贾谊上书曰三代之礼春朝朝日秋暮夕月
所以明有敬也(朝日以朝夕月以/暮皆迎其初出也)春秋入学坐国老执
酱而亲馈之所以明有孝也行以鸾和步中采齐(乐诗/名也)
(字或作齐又作/茨并音才私反)趋中肆夏(亦乐诗名趋疾步也凡此中/者谓与其节相应也并音竹)
(仲/反)所以明有度也其于禽兽见其生不忍其死闻其声
卷四十二 第 18b 页 WYG0434-0159b.png
不食其肉故远庖厨所以长恩且明有仁也夫三代之
所以长久者以其辅翼太子有此具也晁错上书言人
主所以尊显功名扬于万世之后者以知术数也故人
主知所以临制臣下而治其众则群臣畏服矣知所以
听言受事则不欺蔽矣知所以安利万民则海内必从
矣知所以忠孝事上则臣子之行备矣此四者臣窃为
皇太子急之
 臣祖禹曰贾谊之学本于诗礼故欲人君知礼义晁
卷四十二 第 19a 页 WYG0434-0159c.png
 错之学本于刑名故欲人君知术数三代之君以礼
 义治故下以诚应之秦汉之君以术数治故下以诈
 应之人主临制群臣听言受事错皆以为术数而不
 知圣人之道无二唯一以至诚而已唐太宗犹耻以
 权术接臣下而况于三代之主乎又曰自唐天宝之乱
 兵革不息讫于五代后周显德凡二百十有五年天
 下分裂为八九生民糜烂于兵周世宗以雄武之才
 在位六年南征北伐以强中国虽纲纪稍振而大功
卷四十二 第 19b 页 WYG0434-0159d.png
 未成太宗受命削平僭乱然后海内为一盖天将启
 太祖之运以授圣人世宗征伐之功实为有宋开创
 之基也观周显德以前治少而乱多然后知本朝百
 三十馀年中外宴安自三代以来未之有也可不兢
 兢业业以守之哉又曰古者至治之世麟凤在郊薮
 龟龙游宫沼河出图洛出书舜之时箫韶九成凤凰
 来仪文王之生鷟鸑鸣于岐山圣人在上则四灵为
 畜所以谓之瑞也汉武帝幸雍祠五畤获一角兽若
卷四十二 第 20a 页 WYG0434-0160a.png
 麃然有司以为麟武帝博谋群臣而终军上对宜因
 昭时令日改定告元苴白茅于江淮发嘉号于营丘
 帝甚异之由是改元为元狩臣窃考元狩之间有淮
 南衡山之狱坐死者数万人吏益惨急而发令察武
 帝方甘心快意结怨于匈奴命卫青霍去病等将兵
 连岁出征匈奴亦数入为寇于是天下骚然仓库空
 虚贫民流徙乃与公卿议白金及皮币以夺商贾之
 利取诸侯之财吏民犯法者不可胜数于是酷吏用
卷四十二 第 20b 页 WYG0434-0160b.png
 事多至公卿而绣衣直指之使斩断于外当此之时
 生民如处于炉炭之上然则何以致天地之和气麟
 曷为出哉昔鲁哀公十四年西狩于大野获麟以为
 不祥以赐虞人仲尼观之曰麟也然后取之麟于鲁
 出非其时惟圣人识之故春秋书获麟武帝得一角
 兽而有司谓之麟终军因劝以改元封禅甚矣群臣
 之谀也后世言帝王穷兵黩武严刑峻法者必曰秦
 皇汉武盖以始皇无道而武帝亦近似之矣考其行
卷四十二 第 21a 页 WYG0434-0160c.png
 事岂独武帝之过哉其臣谀佞以成之也孟子曰长
 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汉之群臣岂不然
 哉
范祖禹为右谏议大夫上奏曰臣窃以朝廷治道必归
于一祖宗创业传之万世造立法度皆因众人之智积
日累月讲磨而成非独出一人之意取一时之便而已
累圣相承百三十年比之前代治安最为长久其法有
已成之效此可信而不疑也然行之既久则其间不能
卷四十二 第 21b 页 WYG0434-0160d.png
无弊熙宁之初先帝励精求治思致太平稍欲更革弊
事以光大祖宗之业而王安石用意过当独任私智悉
排众论吕惠卿曾布之徒欲以改法进身一切变易祖
宗旧政至今天下以为不便前后臣僚论之已详不待
臣言而知也自魏晋以后官名不正国家承平日久未
遑制作元丰中先帝置局讲求此诚一代大典然有司
亦失先帝本意一切遵用唐之六典夫唐六典虽修成
书然未尝行之一日今一一依之故自三省以下无不
卷四十二 第 22a 页 WYG0434-0161a.png
烦冗重复迂滞不如昔之简便臣恭闻先帝已厌官制
之烦但未及修完不幸早弃天下今二圣垂拱循守成
规除去弊事十已七八海内安靖已有成效今臣之愚
窃谓朝廷既以王安石之法为非唯当修复祖宗旧政
则天下无事伏望陛下明谕大臣凡所措置变改悉遵
故常无得出意于新旧之间别立一法自官制兵制将
法民事有未便者更加修完祖宗时所无而今所有其
可行者存之不可者去之祖宗时所有而今所无可复
卷四十二 第 22b 页 WYG0434-0161b.png
者复之如官制正名则如先帝之规事实则仍祖宗之
旧其他可以𩔖推如此则上可以存祖宗经久之法成
先帝制作之意下亦便于当今之宜庶使法度不至数
变纪纲不寖隳坏
校书郎李昭玘进策曰昔先王和同四方连络万里使
家与家相爱人与人相亲保之而不忘合之而不散者
有道以维之有政以属之有法以制之而已以民情为
易离也故以九两系焉牧以地得之则食之者不去长
卷四十二 第 23a 页 WYG0434-0161c.png
以贵得之则事之者不忘师以贤得之儒以道得之则
乐其教者安宗以族得之主以利得之则亲其上者服
友以任得之则善有以相成薮以富得之则利有以相
养以民心为易危也故又以本俗六安焉美宫室所以
同其生族坟墓所以同其死联兄弟所以同其恩联师
儒朋友所以同其义同衣服所以同其礼故能上下统
一远近和合父与父言义子与子言孝长与长言友幼
与幼言弟恩足以合情而相爱文足以饰猊而相接此
卷四十二 第 23b 页 WYG0434-0161d.png
维之有道者也先王既有以系其民又有以安其俗犹
以为不足恃也故五家为比使之相保五比为闾使之
相受四闾为族使之相葬五族为党使之相救五党为
州使之相赒五州为乡使之相宾至于守望相助出入
相友嫁娶相媒有无相贷疾病相恤祭祀同福死丧同
哀男子不足于耕也相从而助耕妇人不足于绩也相
从而助绩一乡之事皆通也无求而不得一乡之情皆
同也无为而不和此属之有政也先王以谓有政以属
卷四十二 第 24a 页 WYG0434-0162a.png
于前无法以制于后未足以防民也故徙于国中及郊
则从而授之徙于他则以旌节行之无授无节则以圜
土纳之窜伏者无所匿欺伪者无所容无事而出乡则
乡必问无事而出关则关必讥民不扰于流寓吏不劳
于呼索由此而登于司民则可以知其数由此而比于
乡大夫则可以均其力由此而敛于司稼则可以制其
食由此而会于小司徒则可以用其众此制之有法也
维之既有道属之既有政制之既有法不幸旱乾水溢
卷四十二 第 24b 页 WYG0434-0162b.png
民食不足转流四方则非道之所能维非政之所能属
非法之所能制虽天属俯仰之间不能以自存又焉有
守邑地居家室而不去者哉故为之乡里之委积以恤
艰阨为之县都之委积以待凶荒又为之荒政十二以
聚万民不必敛其利而利可散不必尽其征而征可薄
力则弛其劳刑则缓其责舍禁以赦小害去几以释小
过眚礼而使勿充杀哀而使勿致乐则蕃而不用昏则
多而不备索鬼神以致福去盗贼以除害虽凶年饥岁
卷四十二 第 25a 页 WYG0434-0162c.png
民犹安居重家佚居饱食故自少壮以至于老髦老髦
以至于死亡食其田饮其井十里之外不知道途百里
之外不传风俗此先王之保民也可谓至矣自夫仁政
不行井地不均民易其业官失其守内不能制其情外
不能知其数此宣王料民于太原仲山甫所以非之也
迨夫战国交侵土地时易封疆不足以限其迁徙城邑
不足以遏其流亡管仲以区区濒海之齐制国为二十
五乡郊之内自轨以至帅郊之外自邑以至属以相纠
卷四十二 第 25b 页 WYG0434-0162d.png
联以相保合少相居长相游居处相乐行作相知以守
则固以战则服故桓公九合诸侯而号为彊国者善保
民故也自熙宁之初尝诏天下行保伍之令此有意于
三代之遗法也行之数年法虽具存而民未安土义不
足以相守则时有桴鼓之警恩不足以相保则或起父
子之讼壮力分于出赘世业入于兼并户口隐于图板
夫家脱于联伍轻乡危家远出千里故秦多晋寇而鲁杂
齐语祭祀不从丘垄老死不知子孙罚不及于其邻罪
卷四十二 第 26a 页 WYG0434-0163a.png
不及于其友其犯法也轻其背也众虽欲均地著之政
立土断之法未易制也昔三代之时里无閒民民无游
业居皆劝功乐事之人出则为伏节死难之士以守则
国富以战则兵彊今天下壮有力之民侨寓杂处散于
四方手不服耒耜之勤心不知田亩之乐为淫巧奇技
屠贩游博其无理之甚者啸聚不逞杀人于货邑里不
告讦门关不诃问县官乡吏察治无术计户而不得其
家计家而不得其人居无与守出无与战此为国计者
卷四十二 第 26b 页 WYG0434-0163b.png
未尝不深惜之也昔者既诏天下置义仓矣义仓设则
虽年谷不丰民可仰食贫不至于易业饥不至于轻家
然后禁游手抑末作去旧里者必告入新乡者无容如
此则民无流散之苦吏无逋逃之忧三代之法可渐致
而力行矣
昭玘又进策曰尝观汉唐任刺史或辄亲见问退而考
其所行以质其言或录其姓名得才否状以拟废置或
增秩赐金以劳其成或临轩受服以光其遣故汉之吏
卷四十二 第 27a 页 WYG0434-0163c.png
事号为称职唐之任人所得十五盖重郡县之官慎临
人之责自古皆然不特为今日之所急也愚窃论之天
下之事有名变而实存者后世习于名而遂略其实此
名实所以并废而事功不立也今之守令视古犹诸侯也
非不有境土也独不得敛其赋尔若劝课之责则在焉非
不有城邑也独不得专其地尔若守禦之责则在焉非不
有官府也独不得置其属尔若察治之责则在焉非不有
学校也独不得命其士尔若教养之责则在焉非不有军
卷四十二 第 27b 页 WYG0434-0163d.png
旅也独不得专其政尔若简习之责则在焉或以谓古之
诸侯与天子同体而尊故其任重今之诸侯与朝廷异势
而卑故其任轻然不知地土封爵名数仪物虽今日之所
轻而重谷阜民养材教士无以异于昔日之所重承今日
之责者务覈簿书促期会以文法吏自处其于诏令之意
教化之实玩以为不急岁时上计苟于文具而已必欲宣
德流化移风易俗一陶天下之和固亦难矣故劝课不修
则耕稼不时田野荒污水旱无具老壮流徙守禦不修则
卷四十二 第 28a 页 WYG0434-0164a.png
群小啸聚屠牛发冢焚烧区落白昼杀人察治不修则吏
行贪污交货卖法公义不肃私倖争出教养不修则学舍
芜没图籍尘委人材遍野士论浅俗简习不修则卒伍堕
气器械钝弊春秋角牴坐作如戏凡此者吏不知其责故
也国家频年以来除繇役兴农利联什伍讲学校练军士
其法备成其令数下郡县之吏犹不能尽心率职以称上
意盖其修饰形迹附就名数苟可以奉朝廷之法其实无
至诚恻怛以行朝廷之意此特失于廉按未精而督责太
卷四十二 第 28b 页 WYG0434-0164b.png
轻尔若三代之时诸侯之见天子也春以受其图秋以
比其事夏以陈其谟冬以协其虑时以发其禁众以施
其政天子之抚诸侯也谕言语协辞命谕书名听音声
同度量成牢礼同器数修法则有掸人以道其政事有
掌交以道其德意故能均政刑合礼乐一道德同风俗
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察治详故也今夫州
为之守邑为之令星列棋布散于四方万里之远道不
足以一揆法不足以一守无礼以制之无政以合之凡
卷四十二 第 29a 页 WYG0434-0165a.png
朝廷之政事法度虽时下其诏丁宁告戒而奉承之吏
习为苟简大事则行文檄记条目小事则挂屋壁束高
阁至于狱讼农谷货币征租力役之常岁为一书以上
于朝其人之贤不肖其治之得失其事之利害以谓尽
在于此是亦疏矣朝廷常患其弊而设监司矣委之以
廉按付之以督责修职者荐于上不才者罢而去此代
天子知人者也然而监司未必皆贤也庇奸则以宽纵
为度喜事则以苛细为功惰怯则操镇静之说强忍则
卷四十二 第 29b 页 WYG0434-0165b.png
徼刻薄之利挟气者轻于沮下幸名者急于趋上取未
必中也或出于亲戚故旧之先去未必当也或出于怨
嫌忿怒之表其情状之相攻自治且不暇又况治人哉
朝廷所望于人者乃止于如此则监司未必为得人也
夫郡县之治视监司指顾为近监司之治望朝廷耳目
为远天下之事尝劳于总覈难于察治者盖在此也唐
制监察御史掌巡按州县其一察官人善恶其二察户
口流散帐籍隐没其三察农桑不勤仓库减耗其四察
卷四十二 第 30a 页 WYG0434-0165c.png
妖猾盗贼不事生业其五察德行孝悌茂材异等藏器
晦迹以待时者其六察黠吏豪宗兼并纵暴冤抑不伸
者方今莫若时诏御史分出而临遣之使郡县覈于监
司监司覈于御史御史致其状于宰相则天下郡县之
治可指掌而议可偻指而分庶几古循吏之风复见于
今日矣
昭玘又进策曰天下之治涉于道者无患乎至略涉于
事者无患乎致详盖道之所以官天地府万物役使群
卷四十二 第 30b 页 WYG0434-0165d.png
动运之以精神感之以会通圣人端冕南面恭已而已
事所以应时而造推物而行号而读之则有名指而议
之则有数自其名而举之则小大先后不可易也自其
数而积之则一二三四不可乱也然而日之来者无穷
往者益远事之方至者常谨几成者常忽此所以苟完
于耳目之前寖微于岁月之久以至旷败缺漏纷纭倒
迕而不可考者常以此也有一成而不变或先易而后
难或初因而终革不有图籍日陈于前操以为验稽以
卷四十二 第 31a 页 WYG0434-0166a.png
为决则朝廷上下失于苟简官人百吏习于惰偷上以
方信人臣有为之功而矜览绪馀下亦操人主不自任
之说以弥缝罅漏虽欲虚心以望成功拱手以迎太平
是亦疏矣周之治官也小宰岁终令群吏正岁会月终
正月要旬终正日成司会掌凡在书契图板者之贰以
逆群吏之治而听其会计以参互考日成月要考月成
岁会考岁成以周知四国之治以诏王及冢宰废置冢
宰岁终则令百官府各正其治受其会听其政事诏王
卷四十二 第 31b 页 WYG0434-0166b.png
废置三岁大计群吏而诛赏之不独官府之治如此也
春朝诸侯以受天下之图籍而行人之官以利害为一
书礼俗政事教治政刑逆顺为一书凶灾贫阨为一书
其康乐和亲安平为一书以反命于王以周知天下之
故夫内以弊群吏之治外以周知天下之故举无遗事
事无遗虑其职守之勤怠功利之登下用度之多寡经
画之利害百日之所积者一日而槩举之百人之所共
成者一人而坐见之任事之臣不敢为偷得之利以倖
卷四十二 第 32a 页 WYG0434-0166c.png
耳目之所不及天下之治常为之不厌通而不倦考覈
详故也后世不知其法以谓帝王之道必无为而用天
下不达无为者无不为之说政教禁令纪纲法度一切
曰有司存事常至于偏弊而不救者无术以举之也故
大事幸天子之不问小事幸大臣之不知汉文帝问丞
相决狱钱谷数而对之以廷尉内史宣帝时郡国上计
簿具文而三公不以为意上下如此则何以督察天下
而与之仰成哉今陛下必以朝廷官府已行之法度缉
卷四十二 第 32b 页 WYG0434-0166d.png
为政录有凡有目有要有会而时自阅覈如裘提领屈
五指而顿之不胜其举矣使官人百吏宿道向方劝勤
乐职夙夜不惰可谓治术详矣臣闻五霸不及其臣故
委之以能托之以国三王臣主俱贤故合谋相辅五帝
其臣不及故亲自处事于法宫之中今陛下训迪厥官
总核名实此圣功成终之时也惟陛下加意而已
毕仲游言并州县曰窃观远近之势要在均一而易治
昔周之盛时画千里为王畿王畿之外制天下为九服
卷四十二 第 33a 页 WYG0434-0167a.png
九服相距各五百里而要服之内封其地者盖千有八
百馀国以此知其欲均一也封国之制侯百里伯七十
里子男五十里不能五十里者谓之附庸以营丘曲阜
之封而不过百里以此知其欲易治也及秦变古裂天
下为郡县一郡之地包十诸侯之封犹倍侯伯之制天
下之地始不均而民始嗷嗷苦其难治矣伏惟朝廷建
功立事一出先王之道而乃削郡成邑割邑成聚所以
省官并员宽去力役幸天下者甚厚然一邑并一邑并
卷四十二 第 33b 页 WYG0434-0167b.png
去之邑则力宽并入之邑则力重邑之有并也有数百
人之邑有四五局之官既并矣则役去其十数而官存
其一二是故其力宽而其并入之邑一官任二官之事
一人任二人之役昔之讼者五今之讼者十昔之往来
者一宿而至今之往来者再宿而至其他可以𩔖举矣
是故其力重夫小邑并大邑必无四面之均以南并北
则南长而北促以西并东则西宽而东狭促狭之乡其
民逸宽长之乡其民劳此又理势之自然也虽于出钱
卷四十二 第 34a 页 WYG0434-0167c.png
之数可省三数然酒税亏折则必称此矣以淮甸一路
言之邑小则易为治地大则难其人光之仙居寿之寿
春泗之昭信此小而易为治者也庐之舒成蕲之蕲水
光之固始此大而难其人者也理宜割大以为小今乃
并小而为大舍易治而求难为非其术矣且今州县之
役岂不轻州县之吏岂不省昔先王之封国也虽子男
之邦必有宗庙祭祀之费有人徒禄廪之厚有兵甲车
马之众而城郭道路关梁庐馆尤严于宾客之事而又
卷四十二 第 34b 页 WYG0434-0167d.png
岁时使人存覜若归赈贺庆致禬之来又有四邻之交
巡狩朝觐会同聘问之集所以设官致员役民力者盖
甚繁且密而州县之治存于古者无几则天下吏员之
未易民力之未轻不在此矣为今之策宜先求建国之
大法要在均一而易治凡邑之大者割其大以补小邑
之小者增其小以成大置一县之封必度四面之界分
长乡以补短分宽乡以补狭县县相比州州相较大者不
使如固始之宽小者不使如仙居之狭此之谓均户口
卷四十二 第 35a 页 WYG0434-0168a.png
赋税之籍徭役狱讼之制大略相等贤者俯就而有馀
不肖者勉强而无累此之谓易治其有大邑次大邑虽
割而犹大者则增官小邑次小邑虽割而犹小者则减
役官不求苟省可置则置役不求苟废可存则存如是
则民不惊动而地均官不劳扰而治定指顾相视而远
近之势已分文檄相移而分割之功已就官吏之所愿
民情之所安公家之所便公家并两为一废州为县废
县为聚有宽省之小利成难治之大患官吏之所重为
卷四十二 第 35b 页 WYG0434-0168b.png
民俗之所惊骇违今时古法者相去远矣均一易治之
说惟朝廷择焉
毕仲游又上言曰治一乡必有治一乡之具治一国必
有治一国之具治天下必有治天下之具具者非若簠
簋俎豆尊勺鼎鼐可陈于前也由是而治者谓之具听
断狱讼簿书期会所以治一乡也守法令拊循其民以
承事天子所以治一国也明制度不得相踰越贫富贵
贱各安其分而易足所以治天下也以大治小则小有
卷四十二 第 36a 页 WYG0434-0168c.png
所不能容故孔子之武城闻弦歌之音而笑以小治大
则大有所不能治故孟子不学诸侯之礼而言其略三
代而下不知治具之有小大以簿书法令治乡国之具
而治天下是以天下而终不大治昔孝文之时贾谊谓
大臣不报期会之间为大故至于俗流失世败坏因恬
而不知怪为可太息孝宣时王吉亦言公卿未有建万
世之长策举明主于三代之隆而上下僭差人人自制
是以贪财诛吏不畏死亡而孝文孝宣卒莫能用所以
卷四十二 第 36b 页 WYG0434-0168d.png
然者治大者其效缓而远治小者其效速而近人君有
治天下之心而求近效以语礼俗制度禁防之事则指
以为迂阔而见簿书法令听断狱讼则以为治天下如
是而足虽有唐太宗之贤与房魏论周礼语未卒而有
画虎之疑又况不及太宗者则天下之不大治凡皆以
小治大而无其具故尔今国家传序相习百有馀年方
内无事几于致平殆非汉唐之比而礼俗制度禁防之
不立反甚于汉唐田宅奴婢车马服用恣民之所自为
卷四十二 第 37a 页 WYG0434-0169a.png
而莫有限乐汉唐之小具不思三代之大治岂非以上
下相安风俗已成而难于惊动耶是亦未知讲尔昔楚
王患其国之庳车欲下令使高之孙叔敖曰令数下民
不知所从请教里人高其梱乘车者皆君子不能数下
则车自高矣从之半岁而楚国无庳车盖国家立事好
为法令而以深罚重赏随之法令既繁而罚深赏重无
以措其手足是以民惊动而事不立今如仿庳车之意
定为田宅奴婢车马服用之等级在上者躬化以行之
卷四十二 第 37b 页 WYG0434-0169b.png
简其法令平其赏罚有不从者第禁勿使仕宦庶人则
重租赋以困辱之久以岁月无求近效则三代治天下
之具将复立于今日度越汉唐而颂声兴然则禁勿使
仕宦重租赋以困辱而终不为深罚重赏者亦今日治
天下之梱耳何患乎惊动
孔文仲对策曰臣伏惟陛下下明诏降清问讲求万世
之统皆非愚臣之所能及也然臣窃有深忧者陛下求
言好善之隆名远出百王之上至于用言纳谏之道有
卷四十二 第 38a 页 WYG0434-0169c.png
未克尽其极尔何者陛下涖阼之初首开转对以延疏
远切直之言召群臣以询安危利害之策者此陛下天
资谦恕思得深谋至计以补所未逮也而言之既多听
之既久卒未闻采一事用一画见之天下至于近日四
方之人与夫朝廷之上贤卿谊老交章累疏论列时政
得失臣考之公议以为虽皋夔周召之谋所以致君福
民宁九庙而安万世者公谠不能过此矣而陛下闻之
若不闻见之若不见岂其急近论而略远虑安小补而
卷四十二 第 38b 页 WYG0434-0169d.png
捐大忠乎此臣所大惧也臣愿陛下首思听言用谏之
义不听则已听则博同天下之心不用则已用则兼取
远近之策然后动无遗事举无失计而善政可行太平
可议矣臣将论天下事先述此以献臣诚愚闇不知大
体惟陛下省纳焉圣策曰在昔明王之治天下仁风翔
洽德泽汪濊四序调于上万物和于下兵革不试刑辟
弗用内则俊贤居位以熙于王职外则戎夷向风以修
于岁贡建皇极以承天心敛时福以锡民庶然后日星
卷四十二 第 39a 页 WYG0434-0170a.png
雨露鸟兽草木效祥荐祉书之不绝甚尊慕之其何术
而臻此与臣闻天下之术有大小而人君用之有先后
先其大而后其小则用力不劳而天下治宜先而后可
大而小则用力愈劳而天下乱天下之术其大者能正
其始是也其小者不能正其始是也在昔明王之治天
下仁翔而德洽四序调而万物和以至兵偃刑措俊贤
修职夷狄纳贡建皇极而天道应敛五福而民气洽吉
祥见于上珍符出于下者正始之术行也后世之治天
卷四十二 第 39b 页 WYG0434-0170b.png
下万事失其序而灾害荐至者正始之术废也陛下追
慕古昔治功之美而咨求致之之术臣请遂言正始之说
夫天下之道三曰王曰霸曰强国天下之本一曰即位
即位者王所以自正也始不以正及其末也虽欲变而
正之亦无及矣是故始为强国未有能终之以霸政者
也始为霸政未有能终之以王术者也孔子作春秋书
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夫元年正月者一年一月也而
变之曰元与正者欲人君当即位之初体元以居正也
卷四十二 第 40a 页 WYG0434-0170c.png
元者善之本也正者道之极也人君能于治初清明力
行善本而躬履道极此王道所以成也且夫一之以道
德淳之以仁义此王道也行之以仁义杂之以功利此
霸道也专用权谋不顾义理此强国之术也及考其见
于效也王道行于数千岁之外咏歌畏爱犹深结于民
心而不忍去之霸政止能及其身至子孙之世则废熄
不讲强国之术民之视上相疾如仇雠伺其有间则相
与蹈藉倾覆之矣凡三道者得失之报若白黑然而世
卷四十二 第 40b 页 WYG0434-0170d.png
主趋王道者少适霸政与强国者多何也盖王道所及
甚远而不能取成于仓卒霸政与强国为敝虽深而能
见效于目前人之常情薄远效而贵速成是所以失趋
适之正也汉之文景唐之太宗皆有可致之资又有能
致之势而致治安国不能与三代并者失其所适也伏
惟陛下聪睿神武得之于天可谓有能致之资矣日月
所被皆在图籍可谓有必致之势矣当承祧践极之始
端本清源之日欲王而王欲霸而霸欲强国而国强得
卷四十二 第 41a 页 WYG0434-0171a.png
失之策系于一举而已譬犹御八骏之马驰九轨之路
择而后往则得其正一或不慎以意驰之则宜之燕者
或造于楚矣宜往吴者或之于秦矣则夫事物交会之
间不可不慎所适如此臣窃观近日朝野之论而考陛
下意之所适求之于古不能无疑且天下之所以治者
贵义而不贵利也奈何先之以兴利仁人之所以尊者
明道而不计功也奈何一之以望功万事所以成就者
迟久也奈何期之以迫急四方所以畏爱者恺悌也奈
卷四十二 第 41b 页 WYG0434-0171b.png
何驱之以威刑荀卿曰国者巨用之则巨小用之则小扬
子曰好大而不为大不大矣好高而不为高不高矣此
而望仁翔而德洽四序调而万物和以至兵偃刑措俊
贤修职夷狄纳贡建皇极而天道应敛五福而民气洽
吉祥见于上珍符出于下岂不难哉臣愿陛下旷然大
变而行众人之所不能为卓然自致而行前世之所不
能到尊尚王道贱略强霸其尊之也若抱渴而需饮其
贱之也若辞闇而即明屏去谀佞亲近忠直数御东序
卷四十二 第 42a 页 WYG0434-0171c.png
开陈图书讲前代之兴亡论百王之成败以其善行以
其恶戒避其所得趋其所失仰而思之以夜而继日也
幸而得之辍寐以待旦也有言逆于心必求诸道有言
逊于志必求诸非道用其粹而遗其驳操其要而治其
烦凡此皆王道之术而正始之论也陛下深讲而力行
之则驯致古昔明王之道如决流抑坠尔何患慕之而
未臻乎圣策曰朕承祖宗之业托士民之上明有所未
烛化有所未孚又退托于任大守重艰于负荷思闻谠
卷四十二 第 42b 页 WYG0434-0171d.png
直之言以辅不逮庶几乎治此见陛下虚心访道至诚
恻怛之至意也如臣之愚何足以奉承之而臣尝闻之
曰明欲被于万物化欲孚于四方未有不自治心始也
夫治心者圣人所以穷理之术也人之有心犹天之有
极也是故晦冥阴默之中不足以辨南北而能考而正
之者极星是也是非纷杂之间不足以审真伪而能别
而分之者心官是也心也者天下之至正也又能养之
以正则善恶是非万事之理无不白矣斋戒以持之使
卷四十二 第 43a 页 WYG0434-0172a.png
其不失清虚以守之使其不乱问以通之谋以发之此
治心之始也及其成也不思焉未尝不应于理也不勉
焉未尝不合于道也藏之为志气而无不充发之为事
业而无不济如权衡设于此而万钧之重铢两之轻无
所不辨如槃水设于此而大如天地细如毛发无所不
察此治心之效也心正则明尽明尽则化至此自然之
道陛下思闻谠直之言庶几乎治此天下之盛福也臣
闻适于耳目之娱而为心腹之害者柔从说顺也虽芟
卷四十二 第 43b 页 WYG0434-0172b.png
夷之而常患其有馀忤于一日之意而为百世之利者
刚方谠直也虽养长之而常患其不足古之圣贤屈已
执谦和颜逊志加之以劳来之厚助之以劝赏之渥凡
以养天下刚方谠直之节使森然立于吾庭为国家庙
社之福故夫伏格趋鼎引衣断槛破裂麻制封还诏书
如此之𩔖日常有之而不为怪者所以广聪明而来下
情也臣愿陛下容忍近臣之献言开纳远臣之论事广
谏诤之任以助闻见补宪肃之官以振纲纪而又力以
卷四十二 第 44a 页 WYG0434-0172c.png
谦冲假借深养刚方谠直之气如汉高祖之于周昌晋
武帝之于刘毅然后可以得天下谠直之言以辅治道
不然犹却行求前徒举以访臣又安补于万一哉圣策
曰盖人君即位必求端于天而正诸已惟五事得其常
则庶徵协其应有国以来靡敢自肆而和气犹郁大异
数见乃元年日蚀三朝洎仲秋地震数路而冀方之广
为灾最甚自处于弗德之致夙寤晨兴思其所以此见
陛下畏天饬已恐惧修省之盛德也臣闻日食地震者
卷四十二 第 44b 页 WYG0434-0172d.png
阳微阴盛也而或曰日食者历之常数也臣请辨之一
百七十三日有馀而为一交然后食此历家之说也而
春秋襄公二十一年之九月十月二十四年之七月八
月皆未及一交则食此历之不合一也二汉之政西京
为盛东京为衰大率皆二百馀年尔而西京四十五食
东京七十四食食之疏密应政之盛衰而然曾无定数
此历之不合二也是日食者非可托于历其要为阴盛
之应也阳浮为天而主于动阴凝为地而夲于静宜静
卷四十二 第 45a 页 WYG0434-0173a.png
而动者阴越其分而拟诸阳阳之与阴君子小人之道
也君子道长则阳气发于祥瑞小人道长则阴气见于
灾变此天人相与必然之应也易自复之一阳至坤之六
阴凡十二卦相往来于一岁之间盖圣人告人以君子小
人之道有相更之势贵于早防之也在临则戒之曰八
月有凶在泰则戒之曰无平不陂无往不复欲其慎之
于八月之前消之于未陂未复之始也陛下欲应变求
端谨五事而协庶应消大异而召和气在乎尊阳抑
卷四十二 第 45b 页 WYG0434-0173b.png
阴尊君子之道抑小人之道而已凡天下之道有故有
新有大有小有老有弱有正有邪有讷有辩有躁有静
以对而言之在上偏者皆阳而君子之道也在下偏者
皆阴而小人之道也上偏欲其过厚下偏欲其常损宜
厚而薄之宜损而益之则阴盛阳微君子道消小人道
长其敝至于不可扶持此不可以不察也若夫旧策必
迁而新策必合大臣依违而小臣执议老成沦伏而弱
齿简拔方直疏远而柔谀亲附辩给者获用而迟蹇者
卷四十二 第 46a 页 WYG0434-0173c.png
被退锐进者袖升而默守者遗落阴盛阳微之变莫著
于此矣天地告戒之意不为不审愿陛下思所以应之
夫阳不可以不尊阴不可以不抑君子之道不可以不
进小人之道不可以不退不抑不退其萌虽微及其既
盛甚可畏也周之衰诸侯僭天子又其衰也大夫僭诸
侯又其衰也家臣僭大夫又其衰也吴楚盟中国此阴
盛之极也而春秋自此绝笔矣故臣愿陛下早思所以
救之圣策曰图讲政务则日至中昃而犹多苟简之习
卷四十二 第 46b 页 WYG0434-0173d.png
烝进人材则官无虚假而颇乏绩用之美臣闻讲政务
而绝苟简在于贵迟久进用人材而底绩用在于练名
实易曰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夫圣人之才所过
者化所存者神而至于论治定功成之业未尝不待之
以久何也速则粗粗则所得暴而所及浅久则精精则
所收博而所被深此圣人之意也盖夫仁必久安义必
久由志必久勤法必久守令必久行官必久任士必久
养兵必久练游神于累岁之外望化于必世之后夫如
卷四十二 第 47a 页 WYG0434-0174a.png
是则心一而虑精事详而理究德新而道大化浃而泽
流动乎万物之上被乎天地之间又何患苟简之习哉
圣人无为不言而海内大治者以能练群臣覈名实也
官各守其分谓之名职各治其事谓之实丞弼之任责
之以论道德和阴阳财计之司责之以通有无足国用
谏官责之以直言得失御史责之以弹戢愆违侍从责
之以尽规纳诲将帅责之以安边却敌职司责之以一
路之政守令责之以一郡一县之治如此举名以责其
卷四十二 第 47b 页 WYG0434-0174b.png
官按实以督其职而庶绩弗凝者未之有也今夫大臣
下兼财计之柄小官或侵将帅之权侍从言责不得尽
其词职守令不得专其治未见其能无虚假也朝廷设
百官于外内皆所以治天下万事非徒为空名以付之
也欲立一事重建一官欲治一政重遣一使未见其能
底绩用也圣策曰种羌非不怀徕也而边候或时绎骚
以至临遣辅臣憺明神武臣以为禦戎之策失之于素
而已夫以边鄙之重不责统帅之臣而求希合倖进之
卷四十二 第 48a 页 WYG0434-0174c.png
小谋金革之机不为持重之算而听轻率易动之疏计
是以其弊在于苟争小功而忘大忧专趋小利而失大
信此猾敌所以敢负怀徕之恩践王圉而抗官师亦吾
有以致之而已夫敌之未至也制之宜以经远之策敌
之既至也禦之宜有应变之术齐景公时燕晋为寇景
公患之问于晏婴而婴之所荐者穰苴而穰苴卒能逐
寇而安邦唐宪宗时刘辟为梗宪宗患之问于杜黄裳
黄裳所荐者高崇文卒能擒敌而定蜀陛下宜诏辅弼
卷四十二 第 48b 页 WYG0434-0174d.png
大臣各荐将才而用之则神武憺于天地之表河湟之
外当有解椎髻袭衣冠来献国地者又岂患奔冲之寇
不可禦乎圣策曰蒸民非不爱养也而生业或未完富
以至外驰使者布宣惠教臣以为陛下爱民欲其富而
不足以富国遣使宣惠教而适足以为弊盖失所以先
后之序矣夫事有肇祸而法有起患者不谓事之始法
之初也累之至久则弊败积而祸患起此必至之势也
臣尝为陛下深虑后世之患而必为无穷之弊盖在乎
卷四十二 第 49a 页 WYG0434-0175a.png
富民之道不讲而富国之谋太深也凡赋敛之于民古
人贵其损之而不贵其益春秋书宣公初税亩成公作
丘甲哀公用田赋以为益之不已则势穷力弊必至于
变故孔子详录其事以贻后世之戒臣尝观富国之论
不起于丰大之世而多出于战争之际王者总制六合
所以服民心而重国体者在吾道德之盛大不系财货
之丰盈易之小畜者德之小者也则曰富以其邻在泰
与谦则道之大者也皆曰不富以其邻夫左右相比之
卷四十二 第 49b 页 WYG0434-0175b.png
谓邻人君之与天下中国之与四夷皆邻也人君所以
运动天下役使四夷道有馀者不假于富德不足者须
富行之陛下固宜法谦泰之有馀岂可用小畜之不足
是以钜桥虽积而商不能居敖仓虽盈而秦不能守非
无财也道德不建而失天下之心也夫鸟穷则啄兽穷
则搏人穷则诈陛下之民可谓穷矣前世所谓无蓻极
之赋大之山海细之草木其利皆已入于官而行于今
矣陛下徐思弛费息用以宽民财而逸民力若大禹卑宫
卷四十二 第 50a 页 WYG0434-0175c.png
恶服汉文弋绨革舄以泽天下庶几不致大匮而复出
泉以取其息寘使以厚其征而求富民宣惠之名不可
得矣易之剥者始于下也其象曰上以厚下安宅所以
救剥也陛下取于下悉矣上取下悉则其势既极而其
象为剥孟子曰君子用其一缓其二用其二而民有莩
用其三而父子离臣惧民心积穷不知所出渐为离散
以至剥落虽有汤禹文武之才无所复施其巧易曰观
我生观民也诗曰念我皇祖陟降庭止陛下观天下之
卷四十二 第 50b 页 WYG0434-0175d.png
势易离难合一危则不可再安上念五圣之业艰难勤
苦一敧则不可复正则大富国之谋适足为深忧未足
为陛下利也伏惟发于神断罢法追使以幸天下以福
万世此四方裂眦决目之所共望岂独贱臣之妄言哉
圣策曰国用虽节而尚烦于调度兵籍虽众而未精于
简稽臣以为国用虽节而调度烦者未得节之之道兵
籍虽众而简稽疏者未得简之之本也九州土地之产
撮粟尺布之赋陆挽水漕衔柂摩毂日夜合杂以输太
卷四十二 第 51a 页 WYG0434-0176a.png
仓以古准今可谓盛矣至于道途之艰将负之疲京师
之一金田野之百金也少府之百金民屋之万金也夫
以万金之费施之于一燕好之中用之于一赐予之内
此𩔖可胜计哉地之财有时民之力有限人君之费无
穷以有时有限养无穷此调度所以愈增而不已民力
所以愈困而不支也古者宫庭之职百二十员汉之文
帝明帝给事宦者不过二人太祖养兵不过十二万太
宗尝谓近臣曰人君当淡然无欲不使嗜好形见于外
卷四十二 第 51b 页 WYG0434-0176b.png
则奸佞无自入矣凡此皆清心节用之本宽民养物之
要不务先理其本而广为调度之求故曰未得节之之
道也今夫能省内郡之黥兵而益以土兵然后兵可简
也国家北失幽燕西捐灵夏守边捍塞无百二之要阻
是以二边黥卒恃为爪牙不可以废至于方内无事之
郡百年不识兵革而例设屯伍坐蠹民力此不可不制
也宜依前世府卫之法使民得以相率出徒而分天下
郡为三等上郡五千中郡三千下郡一千而止番休迭
卷四十二 第 52a 页 WYG0434-0176c.png
上不过什一则武备修而简稽精矣周公制礼方五百
里谓之大国其车千乘为五万五千兵而民不告劳者
施之有序制之得术也今之所谓上户者征敛甚厚而
其力困所谓下户者庸役不及而其势逸而上户居其
一下户居其十是常困其一而逸其十也家有二夫古
者皆出一兵今皆逸之而不能用反敛有限之谷帛以
给不耕之堕民此岂周公之心哉故曰未得简稽之本
也圣策曰宽关梁之禁而商贾靡通臣闻钱者无用之
卷四十二 第 52b 页 WYG0434-0176d.png
物而圣人贵之者以其能通有用之财也夫以无用而
通有用是以贵其通而不贵其积古之所以通货达财
者在乎商贾之职而不在乎上今之关市之征密于布
棋均输之利苛于翼虎商旅易业转为他技而求财货
之通难矣圣策曰捐器玩之巧而工弗戒此在陛下约已
以率尔陛下约已于上则六宫蒙化于内百官率法于
朝百姓承流于下及其久也风俗转移嗜好薄损有其
财而无其尊弗敢踰制有其力而非其道不敢败度则
卷四十二 第 53a 页 WYG0434-0177a.png
虽不捐器而工自戒矣臣又闻之天下技巧华靡之玩
未有不始于京师欲治四方先治京师古之道也夫以
千里之地而四方之俗皆有焉者唯京师也唯其难制
之宜甚详周法六乡四郊之内自比长主五家积而上
之至乡大夫凡万有八千九百三十六官而后足以致
京师之治今京师治民之职大不过京兆尹次不过河
南令而求风敦俗朴是以难也唯陛下择之而已圣策
曰风俗浮薄根于取士之无本教道之不明而博询台
卷四十二 第 53b 页 WYG0434-0177b.png
阁之论所执者不一岂无救敝之道焉凡取士之要不
过二科曰德行也文辞也而已臣以为自三代以上可
以用德行由秦汉以下不过用文辞而台阁所以异论
者盖不过二者之间也陛下必欲以德行取天下之士
则井田当授也侯国当建也民必家给也官必久任也
乡当读法也家当有塾也而后可以求全德真行致之
于位如其未也而独设选举德行之科是亦无补而已
夫先世之吏正故所举者必求仁义孝弟今世之吏邪
卷四十二 第 54a 页 WYG0434-0177c.png
故所举者不过请托嗜好故曰今日取士不过可以用
文辞尔至于敦俗之本教道之法臣愿有献焉盖士节
之重轻未尝不与体国之安危相应如根本强弱于下
而枝叶荣枯于上也昔周之士贵秦之士贱夫上有屈
体下无屈道者贵也舍已所守求合于上者贱也周秦
治乱考此可见盖夫士无守道自重之节人有翾躁不
耻之求渐渍成俗恬不为怪未有甚于今日也宜有以
矫正其弊使士知自重而人蹈廉耻凡潜德独行不求
卷四十二 第 54b 页 WYG0434-0177d.png
闻之君子必深察之而使之常在于必显仰希俯合昧
于宠辱之人必深观之而使之常至于不用则天下皆
知盛德之意士节一变敦俗之本教道之法自此致之
可也圣策曰刑罚烦重出于设法之多门沿袭之不革
而将加恩仁之政使死者少缓必有可行之术焉臣观
陛下之意不过欲仿三代之肉刑施之于从坐之死尔
是未尽观时制宜之道也古者政敦事朴虽以圣人之
智而因革之间犹有未尽者肉刑是也断民之支体使
卷四十二 第 55a 页 WYG0434-0178a.png
不为完人此非圣人之心而三代用之者因革之理有
未尽也且立尸而祭近于渎神俎豆而食近于甚野岂
若后世虚神之位金石为器哉肉刑之不可用于今犹
之不可尸祭而俎食夫大辟之科至死而不敢怨者法
当其罪也傥欲加恩仁之政宽从坐之死则今之律令
自有减死一等法舍此不用而断支刖足为骇民惊俗
之政未足为可行之术也昔子产欲止伯有之妖必并
立子孔之后则夫政虽期于推赏而亦贵于慎名使天
卷四十二 第 55b 页 WYG0434-0178b.png
下不知朝廷恩仁之意而徒传告以断人之足而弃之
岂所以为慎名哉圣策曰予欲兴七教兼乎三至以底
圣人之道则宜条其先后之次欲明乎六亲尽乎五法
以极天下之治则宜叙其始末之要此见陛下博稽古
先欲举载籍之所传施之于今以尽圣人之道而尽天
下之治也臣请深论天下之道先后之次始末之要而
陛下酌焉盖德与刑并行于天地之间如寒暑相将而
未尝离也于是之间必有先后之次上焉者专德以胜
卷四十二 第 56a 页 WYG0434-0178c.png
刑若尧舜之无刑成周之措刑是也中焉者假刑以助
德若西汉宣帝任刑名东汉明帝善刑理是也下焉者
唯刑而已秦人以刑致乱隋人以刑兆变是也此先后
之次不同故治乱之应异也则夫恭老尊齿乐施亲贤
好德恶贪廉俭之七教至礼不辞而天下治至赏不费
而天下悦至乐无亲而天下和之三至从而可明其次
也抑臣又闻之恐惧寅畏者政之始也骄逸隳惰者政
之末也周宣王中兴之盛德而不慎于后其诗终为变
卷四十二 第 56b 页 WYG0434-0178d.png
雅唐太宗慈俭英武之主而魏郑公刘洎马周之徒咸
谏以为渐不及正观盖崇高富贵之势骄逸隳惰之所
伺也视其有间则入而不能出矣是以圣哲之君遐观
远虑思之于所不思求之于所不求方其大安也必以
危自厉方其大荣也必以辱自惕不使非常之变起于
不测而至于不可救也岂非知治道本末之要也欤则
夫六亲之等五法之数又从而可推其要也圣策曰仲
舒之言班固谓切于当世而可施于今者何策崔寔之
卷四十二 第 57a 页 WYG0434-0179a.png
论范晔谓明于政体而有益于时者何事昔班固载仲
舒汉廷之策于史其间讲天下治乱之理可谓详矣举
而行之皆足以助治而最可施于今日之策臣以为莫
如天道先阳而后阴王政先德而后刑之论也范晔纪
崔寔政论数十条于书以为凡所辨论通明政体而言
有益于今者则臣以为不足深论者也何者寔之大概
欲人主不能纯法八世而宜参以霸政严刑峻法破奸
宄之胆以之行于汉桓帝衰替之世可尔安足为陛下
卷四十二 第 57b 页 WYG0434-0179b.png
深论哉策曰无以为古人陈迹既久而不可举无以为
本朝之成法已定而不可改惟其改之而适中举之而
得宜不迫不迂归于至当陛下议政法而举适中得宜
为言此天下之望也臣安得无辞以致之盖势可以举
则举之则不失于陈迹力可以改则改之则不泥于成
法此因革之常道也至于未适于中未得其宜而改之
则今日之变法犹或可议焉臣读易至革卦言天下之
法至于有弊则不可不革也而辞曰元亨利贞悔亡然
卷四十二 第 58a 页 WYG0434-0179c.png
则革之必至于元亨利贞然后悔可亡尔又曰革而当
其悔乃亡然则革之而不当益以招悔也夫革之必至
于亨然后可以议革变之必至于当然后可以言变斯
圣人之能事易象之精义也思之于冥冥索之于昏昏
使尽合道义之中而后革之则一法出而天下倚之若
山岳此之谓革而亨谋之于众多待之以迟久使尽得
上下之宜而后变之则一制行而天下望之若云霓此
之谓变而当古之为治相与谟谋于庙堂之上至于风
卷四十二 第 58b 页 WYG0434-0179d.png
移俗易徙善远罪而天下不知其措置之迹者必亨而
后革必当而后变也今则不然一法朝出而夕已嚣一
制暮行而晓或弊斧钺不足以禁谤论窜黜不足以抑
烦言其故何邪未决其亨而革之未计其当而变之举
而不必适中动而不必得宜也臣愿陛下慎之而已盖
夫革而未尽其至则其势必复革而有复则法以轻而
不信矣法制数变国家之大病也汉徙甘泉后土之祠
自是之后三十年间五徙而天地之兆终不能定故愿
卷四十二 第 59a 页 WYG0434-0180a.png
陛下慎之则至当之论无过于此矣陛下虑臣之惮言
而不必行则苟饰行以自免则诏之曰言之非艰行之
惟艰又虑其畏避执事而不尽其悃愊也则又曰悉心
以陈亦不惮于改为臣是以敢进其私忧过计之说臣
闻天下者大物也是以治之者必得大才苟未得大才
而委畀之则天下之政终无时而理矣万钧之鼎天下
之至重也而孟贲乌获持之奔走踰越险阻若践平地
此无他其力足也使力不足者负之而趋不独折绝筋
卷四十二 第 59b 页 WYG0434-0180b.png
骨又将隳器败餗而不可救矣易言天下万物之理至
详密矣而至于治天下之难治而未尝不归之大才硕
德之人故屯之不宁必待君子之经纶蛊之败坏必待
君子之振育旅之分散必待智者之有为否之欲休必
俟大人之获吉圣人以为当四卦之时不得四人者治
之则愈益其乱而无补于治昔汤之求伊尹也见之耕
者高宗之求傅说也见之岩筑文王之用太公也见之
渔钓三士者藏迹至深而三君者能举而用之者以其
卷四十二 第 60a 页 WYG0434-0180c.png
取之公求之广也唐文宗可谓恭险慈仁勤于致理之
主当是时李德裕在其庭而不用裴度捐于外而不使
乃览贞观政要而叹息又曰吾视开元天宝事则气拂
吾膺然则文宗所以忧勤尽心者徒虚器尔伏惟陛下
法成汤高宗文王公听广取以为法鉴文宗舍本忧末
以为戒独观昭旷之道驱驰域外之议不论隐显不间
内外不异远近不殊明晦才之当者取之德之宜者予
之可大者治大可小者治小则天下之才继踵而起凡
卷四十二 第 60b 页 WYG0434-0180d.png
陛下所举而询于臣者不治而自治矣陛下有为之术
何以先此古人有言曰言切直而不用则身危不切直
则不可以明道苟求所以明道又避于危身此势之不
可并者也说不由道忧也由道而不合非忧也苟求所
以由道又希于必合此理之不可兼者也臣学术浅陋
言论狂鄙罪当万死无所敢恨幸陛下察焉
 
 历代名臣奏议卷四十二